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抵押品效应,地产价格和货币政策日本的经验和启示

抵押品效应,地产价格和货币政策日本的经验和启示

抵押品效应,地产价格和货币政策日本的经验和启示
抵押品效应,地产价格和货币政策日本的经验和启示

房地产投资分析复习题

房地产投资分析复习题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房地产投资分析》期末复习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 1、投资:投资是指投资主体为了获得预期效益,投入一定量的货币,并使其不断转化为资 产的经济活动。或者说,投资是指将一定数量的有形或无形资产投放于某种对象或事业中,以取得一定收益或社会效益的活动,也指为获得一定收益或社会效益而投入某种活动的资产。 2、直接投资:指投资者直接开厂设店从事经营,或者投资购买企业相当数量的股份, 从而对该企业具有经营上的控制权的投资方式。其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是统一的。3、间接投资: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以其资本购买公司债券、金融债券或公司股票等, 各种有价证券,以预期获取一定收益的投资。其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分离的。 4、投资主体:是指从事投资活动的直接投资人,包括:国家、企业和个人 5、房地产开发投资:指房地产开发公司、商品房建设公司及其他房地产开发法人单位 等统一开发的包括房屋建筑物和配套的服务设施,土地开发工程的投资。(不包括单纯的土地交易活动)。 6、房地产经营投资:是房地产经营者对房屋建造、买卖、信托、交换、维修、装饰、以及 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等方面的投资。

7、投资环境:是指投资经营者所面对的客观条件,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 8、硬环境:指那些具有物质形态的要素组合,包括地理环境、交通环境和基础设施环境 9、软环境:软环境主要是指没有具体物质形态的要素,包括经济、政治、法律政策和 相关服务等。 10、投资建设期:是指项目经决策后,从项目选址到项目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这一段时 间。 11、项目建设总投资:也称投资项目固定投资,是指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期与筹建期间所花费的全部费用 12、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 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无形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帐款、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专利权、商标权等。 13、预备费用:预备费用又称第三部分费用,包括基本预备费和价差预备费。基本预备费是指为弥补项目规划中不可预见、漏项及施工期可能由于灾祸而必须预留的费用;价差预备费是指建设期由于物价变动、汇率改变、税费调整所必须预先留置的费用。 14、流动资金:是指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进行房地产经营、购买材料、支付工人工资和其他经营费用所需要的周转资金。

货币政策与房地产价格外文文献翻译最新译文

文献出处:Geltner D. Th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netary policy and real estate prices [J]. The Journal of Real Estate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15, 5(3): 522-532. 原文 Th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netary policy and real estate prices Geltner D Abstract Monetary policy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real economy, monetary policy from the set to play a role affect real economy exists a conduction process, and the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is good or not directly depends on whether the conduction process smoothly. As assets related trade, with pure inflation index to measure the rationality of the monetary policy effect was questioned, the control effect i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asset price reasonable or not.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our country, the real estate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in the country to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share of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plays a decisive ro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Keywords: real estate prices; monetary policy 1 Introduction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 a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monetary policy research field, research is how monetary policy effects on the real economy, to achieve the ultimate goal of policy, exert its function of macroeconomic adjustment. This transmission mechanism will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changing,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have different transmission path, therefor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economy we must want to undertake an independent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research. Since Keynes established macroeconomic analysis framework, different economic school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economic conditions put forward their own theory of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In general,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way interest rates, exchange rates, credit and asset price way, etc.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despite of the related assets other than monetary assets and wealth can also

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的启示介绍

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内容摘要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日本——这个曾经红极一时的经济体开始陷入泡沫经济危机的泥淖,难以自拔,直到现在还处于恢复期。 当前,从经济学家到平民百姓,许多中国人都在议论人民币升值、房价大涨、股市飞涨,这一切经济的表象与日本当年何其相似。有一些人提出了善意的担忧,中国是否会重蹈日本的覆辙? 无论如何,探究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日本“失去的10年”对于今天的中国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 本文认为:中国目前经济与泡沫经济前的日本经济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正是触发日本泡沫经济的原因,为避免重蹈日本覆辙,本文以史为鉴,从中得出重要启示。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启示意义泡沫经济

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1988中后期日本经历了大规模的泡沫经济,日本在“出口导向,贸易立国”的国策下经济得到了高速增长,日本的制造业中特别是家电制品等称霸世界,日本银行的总资产和股票时价总额也居世界前茅。人均所得一度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陷入了长达10多年的经济衰退期。国内有一部分学者认为现在的中国经济和泡沫经济和崩溃前的日本经济相似,如巨额的外汇储备,通货膨胀,资产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等,并暗示中国经济也可能出现长期的萧条。但中国可以从日本泡沫经济失败中吸取教训,防止中国经济出现大规模滑坡。 一、日本泡沫经济的原因 日本泡沫经济的直接原因是日美的贸易摩擦导致日元升值,从而使日本出口商品价格上涨,削弱了日本在

全球贸易市场的竞争力,使采取外向型发展模式的日本出现经济的衰退。为了刺激经济,日本采取了宽松的金融与财政政策。长期的低利率政策使得本来资金充裕的日本到处充斥着廉价的资金,但由于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利润空间小,资金大都投向股票、房地产,引发了泡沫经济。在日元升值期间,日本从本国利益考虑,接受了美国提出的金融自由化的要求。但是由于日本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以及银行投资效率低下,当开始金融自由化改革后,准备不足的日本银行业面对激烈竞争,出现许多问题。而且日本企业的许多治理模式在未开放国内市场时还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当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便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从而产生了泡沫经济。 二、中国经济与日本经济的相似之处 1.面临着对美巨大的贸易顺差以及由此带来的本币升值问题。

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对中国房地产经济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对中国房地产经济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对中国房地产经济的启示 一、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碎成因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国内的各种因素引起的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破裂乃至破灭。 (一)国内资金流动性方面产生严重过剩问题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在此前景下,日本的对外贸易顺差也得到扩大,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使日本资金流动性过剩严重,而随着日元的升值,日本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更加突出,日元升值又导致日本外贸出口受阻,于是,投资者就把大量资金投入见效快,利润高的房地产领域和股市等不动产行业,日元的升值也使外国投资者看好日本,使外国资金大量涌入日本,而外国资本涌入的大多也都是房地产市场。从根源上来说,正是日本国内资金的流动性过剩为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的破碎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资金的流动性过剩和不合理投资是房地产泡沫破碎的祸端。 (二)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造成的负面影响 对资金的流动性过剩,日本政府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为了让资金流通得快些使国内的经济向正常化发展,在一年左右的时间,日本政府连续5次降低利率,但政府制定的相关措施并没达到相应目的,投资者仍不愿把资金投入其它行业,资金的流动性过剩仍是严重的问题。为了达到预期目的,在此状况下,日本政府又提供大量的货币,这进一步造成了资金流动性严重过剩,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使大量资金

流入见效快,易吸纳的楼市和股市,对不动产行业的过度投机,使日本的楼市股市价格飙升很快,这又刺激了投资者对房地产业的进一步投资,这对日本的房地产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促进了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时代的到来。 (三)宽松的银行信贷政策加剧房地产泡沫碎裂 在日本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下,致使日本资金在国内极度泛滥,在此状况下,日本的商业银行本应执行信贷紧缩政策,但银行为了稳定和利率的回报,银行执行的却是宽松的信贷政策。由于房地产投资回报率极高,致使银行信贷大量地涌入房地产业。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日本各大银行都扶持房地产业,各大银行争相向房地产业给予大规模的贷款,这导致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加剧化,直至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彻底破灭。 (四)中央银行突然的银根收紧政策促使房地产泡沫破灭 在日本的房地产泡沫不断加剧化后,日本政府改变了过去的宽松政策,代之的是日本政府对货币和财政执行紧缩政策并严格限制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贷款投入。在政府的过度干预下,社会对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急剧下降,由于资金的供应量下滑过快,致使日本的房地产价格快速下降,这进一步导致投资者迅速把资金退出房地产业,于是,房地产业发展的资金链条彻底断裂了,这最终导致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并导致日本的经济发展一度跌入低谷。 二、中国现有的房地产状况与日本房地产的相似之处 从当前情况看,中国现有的房地产市场状况与日本房地产是有许

我国房地产投资分析与决策

房地产项目投资分析报告 一、说明: 1、根据规划设计的要求及对市场的调查与分析,在该地块兴建。。。 2、报告中有关成本的明细换算科目基本参考淄博市市场行情及有关国家地方收费标准并结合实践经验确 定。 项目面积参数表 表1-1 二、项目开发成本费用的估算: 本项目开发由土地成本,前期开发费,建安工程成本费,基础设施费,房地产各项税费,管理、销售及财务费用,不可预见费等构成。鉴于工程建设周期不长,本案采用静态分析法进行估算,各项费用详见以下列表: (一)土地费用 表2-2

(二)前期工程费估算表 表3-3 (三)建安工程费 表4-4

表4-5 (五)开发期税费估算表 表4-6

4-7 (七)管理销售费用 表4-8 (八)投资与成本费用估算汇总表 表4-9 三、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 本项目开发投资的资金来源有三个渠道,一是企业自有资金, 是银行贷款,三是预售收入用于投资的部分。本案开发商自有资金

**万元作为启动资金,需贷款****万元,总投资****万元,将项目投 资进程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详见表5-10 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 4-10 四、项目销收入的测算 本项目以**市同类**房可比案例,参照**市房地产物业平均价格 水平运用市场比较分析法,并经实地调查确定:沿街商业建筑1-3层商铺连卖, 其中1-2层,建议售价****元/m2,三层建议售价****元/m2, (均价****元/m2)。地下停车场,建议售价*万元/车位。 4-11 说明:以上销售收入都是在项目进展顺利,营销也同时取得成功, 房屋全部租售的条件下取得。但实际的销售进度,楼盘的销售率及出租率存在不确定因素。特别是在目前市场条件下的沿街商业办公房的

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2009级《金融市场学》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完成时间:2011年11月5日 摘要: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是一个长期动态过程,货币供应量与利率水平的变化冲击会对房地产价格产生长远影响。 2000年以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有发展也有跌落。在这变化 的背后,我们不难看出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会促进房地产的 发展,紧缩的货币政策会抑制房地产的发展。 关键词:货币政策消费者物价指数稳健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及目标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或者货币当局运用各种金融工具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进而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手段或措施。作为金融政策的一个重要部分组成部分,货币政策的目的是通过调控货币的供应量或信用供给量,影响整个国民经济,以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二)货币政策的工具 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货币政策工具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了最终目标,而采用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工具来操作是很重要的。货币政策有工具:1)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调整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此为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2)选择性货币工具: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 (三)我国当前经济宏观形势及采取的货币政策 一国的经济形势可表现在多方面:经济增长速度、就业、通胀、国际收支、经济效益、经济结构人民生活改善等。从1998年金融危机到现在,我国经济增长已经连续9年以两位数增长,2007年前三季度更是达到了11.7%的增长速度。在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397983亿美元,增长速度为10.3%,其经济的总规模超过日本,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据中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2011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6%、二季度同比增长9.5%、三季度同比增长9.1%,三个季度基本上稳定在9%以上,6月末所登记的城镇失业率为4.1%,前三季度的固定投资稳定在17%,居民消费

货币政策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货币政策对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影响 摘要: 最近这几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城市的的房地产价格的迅速发展使其积极的带动中国的GDP增长,但是这样房地产价格的快速增长,有时候也会为社会的经济埋下“隐患”,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如果正确的控制房地产的价格成为了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经济问题,国家为了有效的控制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利用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和非货币性政策。央行不仅多次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还出台了一系列如“限购令”等其他非货币性政策,希望通过对房地产价格的宏观调控,可以使得房价产价格在理性的范围内,而不是大幅度超出理性范围的增长,如果不能及时的控制房地产价格,这个将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质量。我认为,从货币政策影响房地产价格的三条途径入手,即:利率、信贷、资产组合效应,对于有效地促进我国房价合理回归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 货币政策;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 一.引言 我国的房地产自从1998年进入市场化,房地产产业链长,波及面广,几乎国民经济中的所有产业和房地产业都有所关联,并且还关系到民生的问题。房地产的价格也历经了较长时间的增长,从整体的数据上来看,还没有出现持续下跌的趋势,房地产的价格快速增长,也拉动了中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且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房地产产业的投资收益远远高于其他产业的投资收益,使得更多的投资者倾向投资这个产业,导致大量的闲置资金进入这个产业,但是这种“过热”的投资必定会使得这个产业的价格失去平衡,这时候就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把对房地产的调控作为最主要的重点,使得房地产的价格回到平衡的合理价格。 二.国家这几年的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宏观调控 (1)自从2003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核心是提高商业银行和开发企业自有的资本金率,严格控制信贷规模,加息,取消个贷优惠政策等等,其目的是抑制房地产价格的快速增长和房地产投资过热的现象。 (2)2006年4月28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百分之5.58提高到百分之5.85;7月5号和8月15号,央行两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8月19号起,央行当年内第二次加息,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2.25%,5.85%分别提高到2.52%,6.12%;此外,央行在本年内以0.5%的比例三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2007年,央行又宣布自从3月19号起,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 (3)自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中央政府4万亿的投资计划和宽松货币政策刺激中国的经济逐渐好转,但是由于之间的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大量的资金又从银行流出,流向了实体经济,同样的又刺激了房地产产业的价格,急需提高了房地产的价格,透过货币乘数的效应可看到中国的通货膨胀开始显现,同时房地产泡沫也开始显现。 (4)2009年,在贷款政策利好和房价上升的双重刺激下,我国个人购房贷款新增1.4万亿

日本泡沫经济的破裂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的破裂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严重的泡沫。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裂,经济发展出现长达10年左 右的萧条。尽管中日经济有很大的不同,但很多专家仍然警告当今中国经济发展中有一些迹象与泡沫经济破灭前的日 本相似,在深刻了解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前提下,分析我国现阶段与日本那段时期的差异和共性,探索中国预防和应对泡沫经济的措施,从而使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日本泡沫经济介绍 泡沫经济的形成过程。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经历了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日本于1984年5月发布《关于金融自 由化和日元国际化的现状和展望》,随后实行了一系列的金 融自由化政策,包括外汇资金可自由转换为日元并可作为国内资金使用,实际需求原则的废除,日元转换限制的废除。第二个过程伴随着《广场协议》和金融缓和措施的实施。1985年9月达成《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日本海外投资受到巨额的外汇风险和外汇估价损失。日本政府通过抛售美元、购买日元操作来干预外汇市场和接二连三的调低贴现率等积极的金融缓和措施,引起了国内货币供应量猛增,但猛增的货币供应量并没有通过物价上升(流量)而被吸收,而

是急剧扩大了面向不动产的贷款,成了导致存量价格飞涨的原动力。 泡沫经济的膨胀期。银行扩大与中小企业的交易。由于大企业利用通过直接金融方式筹集到的大量资金来偿还银 行借款,因而日本的金融机构迫不得已将重点转向扩大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交易。中小企业中资金需求旺盛的有流通服务行业、建筑行业、不动产行业、金融和保险行业、租赁行业,上述贷款都是抵押贷款,向这些非金融机构贷款和不动产贷款导致了泡沫经济的膨胀。同时,市立银行不经由中小企业而直接扩大以住房贷款为中心的面向个人的贷款。股票期货交易的扩大,在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影响下,1988年9月起,开始了东京证券交易所股价指数和大阪证券交易所日经平 均股价为对象的股价指数期货交易,更促进了泡沫经济的膨胀。 泡沫经济的崩溃过程。日本的股票市场自1989年12月29日东京证券交易所收盘价创下历史最高纪录(38915.87日元)以来,在一年内股票大幅跌落了两次。接着,三重下跌的结构使泡沫经济彻底崩溃。1990年,在到4月10日为止的时期内,东京股票市场经历了10次股票大幅下跌,在股价下跌的同时,引人注目的是还出现了日元贬值、债券下跌的现象,即所谓的三重下跌。 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与当前中国经济的差异

中国房地产泡沫:一个忽悠了几亿国人的伪概念

中国房地产泡沫:一个忽悠了几亿国人的伪概念 中国大陆大家目前最为关心,讨论最为热烈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房地产泡沫问题。从政府到民间,从经济专家到普通百姓,大家都在关注这个问题。以前,我也觉得中国存在一个叫“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所谓概念,但今天我忽然感悟,原来多少年来包括我在内的几 亿中国人都被蒙骗了,中国根本就不存在所谓“房地产泡沫”的问题,“房地产泡沫”这 个概念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 如同市场经济一样,房地产泡沫也是一个外来事物,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但问题是,中国是市场经济吗?显然不是,否则为什么大多数西方国家都不承认中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尤其是中国大陆的房地产市场,更不是市场经济,而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个怪物,政府操纵着房地产行业,政府对房地产有着绝对的掌控能力。 房地产泡沫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既然是泡沫,那么这个泡沫也会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即当泡沫足够大的时候,会破裂。因为日本与美国的经济是市场经济,所以当日本与美国的房地产产生泡沫的时候,就会破裂。 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乎所有世界经济学家都以为,当年日本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破裂了,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比日美大几倍,当然也会破裂。事实却是,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在几年年前的膨胀程度就超过了当年日本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中国的泡沫几年来虽然翻倍,但却没有破裂,这是何故?显然,经济学家们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把中国的房地产乃至中国经济当成了市场经济来看待,而事实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根本不是市场经济。所以,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所有的房地产泡沫,在中国也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中国房地产泡沫”根本 就是一个伪概念。 当然,我说到这里时,肯定有很多人不服气,中国的房地产明明几年之内翻了很多倍,远远超过了普通人的收入水平,这不是泡沫这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中国的房地产价格确实虚高,远远超过普通人的收入水平,这是事实,但这不是“房地产泡沫”,因为泡沫会破, 而中国的这个被大家称为“泡沫”的东西却不会破,因为它的真实名字其实不叫泡沫,应 该叫“变相的税收”或者“房地产垄断价格”。

日本1989年泡沫经济危机的启示

1992年,查莫斯·约翰逊的《通产省与日本奇迹》中译本在原版发表10周年后问世,甫经推出,顿时风靡国内发展经济学界。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学人热议“日本奇迹”之成因时,它却正在以一场愈陷愈深的经济萧条贡献给世人一个新的议题——“失去的十年”。 事实上,就宏观统计数据、特别是GDP与政府 负债比率的变化而言,当今日本失去的或许已经是20年了。总体说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经历过五大经济危机: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1989年的泡沫经济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危机以及最近的全球经济危机。创伤最深者,莫过于1989年末那场似乎祸起萧墙的泡沫经济大崩盘。1989年底至2001年秋,日经平均指数由38915.87点直线下挫到10195.69点,缩水70%;而1991年至2002年,日本住宅用地价格累积下跌36%,商业用地价格下跌了62%,其中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城市圈,跌幅高达 52.1%和76.1%。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不仅刺痛了日本社会,也撩动着许多中国人的敏感神经。因为今日中国与经济泡沫破碎前夜的日本有许多类似的表征: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中国已经开始向海外大规模输出资本、所谓的“北京共识”或“中国模式”为许多国际学者所追捧……在种种“历史惊人的相似”中,人民币面临的巨大升值压力与以房地产为首的资产价格飙涨更让人们疑问:“中国会不会是下一个日本?”本文结合时代大背景来透视1989年的危机,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日本经济危机的启示意义。 对比:时代背景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马克思主义学者看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周期性昭示着这样一个论断:发生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它什么时候发生、诱因又是什么。对于1989年日本经济崩溃而言,通过事后的回顾,许多人得出了《广场协定》签署——日元大幅升值——房地产等资产价格飙涨——经济泡沫破碎这样一个线性的因果链。有人甚至以阴谋论的解释认为日本遭遇了一场“货币战争”。这也成为某些经济学家担心中国重蹈日本覆辙的基本逻辑。无疑,他们接受了这样一种假设,那就是当年的日本如果能采取更合理和稳健的经济政策,如暂缓日元升值、及时提高储蓄利率以及其他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本可能降低经济泡沫膨胀的风险。这当然有一定道理,只是,如果站在历史大背景的视角下梳理基本史实,我们或许可以摆脱一味评判经济政策得失的窠臼,对1989年日本经济危机的必然性有更全面的理解。 二战后日本遭遇了第一次经济大危机——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这次危机的起点在能源供给领域,对日本整个产业结构的既有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不过相比1989年,日本卷入这场危机具有客观上的无奈性,因为当时美苏冷战正在进一步向第三世界蔓延,南北矛盾激化之下,日本作为资本主义阵营的一分子被拖拽进这场整体性的危机。石油危机并没有导致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这恰恰是因为日本尽管经济实力猛增,可尚未被要求在国际经济格局中承担领军性的责任。虽然美日贸易不时擦出火花,可美国及其盟国(特别是一些东南亚国家)相对开放的市场与原料供给一直是日本维持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根本前提。在金融秩序方面,布雷登森林体系虽然渐渐走向末路,但还在确保日本企业享受固定汇率的便利。 到1980年代后半期,时代背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格局多元化的趋势让日本对自身的定位产生了重新判定——它在国际上越来越渴望充当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而不是美国身后的游戏参与者。对此时的日本来说,要实现“政治大国”的身份,首先就要正式确立自己世界经济新中心(至少是中心之一)的地位。1985年,日本政府发表了《关于金融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公告,拉开了日本经济金融全面自由化及国际化的序幕。这是一项壮举,因为在之前的石油危机时代,美日之间曾经就日本减少金融贸易的国内壁垒而进行了拉锯战式的谈判,最后美国是以政治筹码为要挟才取得了有限的成果。由此看来,似乎并不能轻易惋叹说当时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种冒失的经济金融战略,因为就当时历史契机来

房地产投资分析工作总结【精品】

房地产的投资分析报告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的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房地产投资分析工作总结”,供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 XX的投资报告我想分为几大部分,第一部分应该是行业属性和企业未来成长性,因为投资企业成长性是最重要的,没有高成长性,投资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第二部分为企业当前市场估值的情况介绍,毕竟只考虑成长性没有合理的买入价格,投资回报也会大受影响。第三部分,应该说说投资这个企业的风险问题,以及风险控制的措施。 XX地产这个企业存在的前提就是依附于地产行业的,为地产企业提供相应的销售策划服务的,所以这个行业会受到地产行业的景气度影响,存在业绩较强的周期性,但是由于这个行业的所提供的服务是整个地产行业的所必须的,所以企业生存的前提就是提供优质的服务,而经济周期性影响只是针对业绩出现波动,对这个企业的扩展和发展没有大的制约和致命性打击。相反,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会帮助企业消灭很多体质较弱的竞争对手,为自己成长的过程提供空间,这个过程是每个成长性企业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从以上角度分析,这个企业最大的风险在于自身管理及是否能够提供优质服务的这些因素,资金因素、经济周期等外来因素不会对企业造成致命打击,而且由于提供的服务不需要大量的资金、固定资产的投入,这会降低其运营成本,提高其企业的毛利润。而且随着规模的扩大,已经管理水平的提高,其毛利率也会相应的小幅提高,由于在管理水平稳定的情况下,其简单的盈利模式的复制及其迅速的规模化成为可能,所以行业的成长空间巨大。而且通过分析,除了一线城市这种服务地产商的行业较为成熟以外,其他二三线行业的行业非常不规范,在很多地区可以说根本没有这种营销服务模式,其市场的不成熟性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XX地产是A股市场第一家上市的专业从事房地产营销的顾问代理机构。公司服务的主要对象包括相关政府部门、房地产开发商、机构及个人业主。公司主要从事房地产顾问策划、代理销售和经纪业务。 与同业比较,XX地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顾问策划业务的品牌、规模效应将逐步体现。2、业务条线间协同效应显现。3、受益深圳特区扩容。4、管理团队高瞻远瞩。 目前A股尚没有房地产顾问公司上市交易。目前国内同行业有3家分别在香港主板和美国纽约交易所上市。目前中小板市盈率在35倍以上,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对XX地产未来估值也会造成一定影响。另外从风险角度看,公司所处的房地产行业正处在不确定的发展过程中,投资者对其风险有一定安全空间要求。 XX地产是A股市场第一家上市的专业从事房地产营销的顾问代理机构。公司服务的主要对象包括相关政府部门、房地产开发商、机构及个人业主。公司主要从事房地产顾问策划、代理销售和经纪业务。 房地产市场按照房地产开发的不同阶段可以分为房地产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三级市场。一级市场是由政府主导土地使用权出让阶段的市场,一般称之为土地市场;二级市场是房地产开发商在获得土地使用权后对房地产进行开发和经营的市场;三级市场是房地产开发商已出

最新 货币政策对房地产投资的影响-精品

货币政策对房地产投资的影响 一、变量选择及数据说明 利息率R:贷款利息率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成本,鉴于房地产行业借款周期长的特征,本文选用五年以上贷款基准名义利率来表示,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存准率RES:选用地区商业银行执行的法定存准率来表示,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限购变量XG:选用地区实行限购的70个大中城市比重来表示,数据是作者根据相关资料整理后得到的。房地产投资REI:选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来表示地区房地产业投资的情况,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能够真实反映房地产企业实际投资的数量,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由于历年没有统计1月份和2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的数据,因此其他变量相应月份的数据也进行了相应地处理。 二、实证分析与结果 (一)单位根检验本文采用Eviews4.0对R、RES、XG、REI、ΔR、ΔRES、 ΔXG、ΔREI变量序列的平稳性进行ADF检验。全国整体房地产开发投资投资额、名义利率、存准率、限购变量的ADF检验值均大于5%的临界值,接受原假设,变量序列为不平稳序列,而名义利率、存准率、限购变量、房地产开发投资投资额序列一阶差分的ADF检验值均小于5%的临界值,拒绝原假设。因此,以上变量序列为一阶单整时间序列,记为I(1),这使得两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成为可能。因此,符合进行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的条件。 (二)脉冲响应分析1.房地产投资对名义利息率的脉冲响应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全国整体房地产投资在受到贷款基准利率当期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后,第一个月影响开始下降,第二个月影响达到最低水平(约为-200),随后逐月上升并在第六个月贷款基准利率的影响为零,随后为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的正向影响,这说明加息对房地产行业的投资仅存在较小的短期负面影响,长期影响甚微。也就是说,利率提高最初对开发商和购房者造成了的一定资金压力,不过开发商和购房者通过一定的调整后,六个月后其影响是可以忽略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银行存款实际利率为负值。据统计,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平均值为3.64%,存款基准利率平均值为3.14%,银行存款实际利率为负值,在投资渠道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房地产成为保值增值的主要投资对象。二是利率提高幅度较小,对开发商和购房者影响较小。以开发商为例,开发商从银行获得期限为五年的1亿元贷款,假如利息率由5.96%上调利到6.90%,每年多还款94万元,五年合计470万元,这只是四至五套中高档房的价钱;再以购房者为例,以30万元、20年期商业性房贷为例,购房者月供由2142.38元上调至2307.92元,每月还贷额仅增加165.54元。2.房地产投资对存准率的脉冲响应分析从图2可以看出,全国整体房地产投资在受到存准率当期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后,第一个月影响开始下降,第二个月影响达到最小值(约为-300),随后逐月上升并在第六个月影响为零,随后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这说明,上调存准率对房地产业的投资仅存在较小的短期负面影响,长期影响甚微,其可能的解释是银行信贷规模的下降会对融

日本房地产泡沫原因及过程

日本房地产泡沫原因及过程 日本地产神话自1991年破灭以来,地价持续下跌,直至今年虽然略有起色,但长达十多年来房地产低迷不振的阴影依然挥之不去。回顾日本地产神话破灭的历程,对于中国目前水涨船高的房地产市场或许有较大的启示。 (一)地产神话破灭的伤痛至今仍未痊愈 日本国土交通省在2005年1月1日的“公示地价”中,尽管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大城市部分区域的地价出现了上涨的势头,但日本的平均地价依然在继续下跌。其中,住宅用地价格同比下跌了4.5%,商业用地价格同比下跌了5.6%,连续14年下跌。与1991年相比,住宅地价已经下跌了46%,基本回到了地产泡沫产生前的1985年的水平;商业用地下跌了约70%,为197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在今年3月23日发表的全国“公示地价”显示中,虽然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大城市的部分核心地区地价大幅上升,但北海道、四国、九州部分城市乃至东京的部分地价依然继续下跌,跌幅最大地区达到了28.9%,土地价格下跌前十名地区的跌幅依然在15%以上,在东京的2100多个地价观察点中还有661个处于下跌状态。 对于“公示地价”出现的某些反转迹象,尽管有关人士认为,东京地价已经摆脱严峻的下跌局面开始回升,而东京地价的回升将逐步波及到周边地区,地价有望继续走高,但日本国土交通省的官员还是比较谨慎。

(二)泡沫经济巅峰时期的地产神话 从1985年开始的日本泡沫经济时代,同时是日本创造地产神话的时期。 据日本国土厅公布的调查统计数据,1985年,东京都的商业用地价格指数为120.1(1980年为100),但到了1988年就暴涨到了334.2,在短短的3年间暴涨了近两倍。东京都中央区的地价上涨了3倍。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国土面积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日本,土地的总价值几乎是美国的4倍。 同时同于日元的急速升值极大地提高了日元的购买力,日本国内地产的不断飙升使海外的房地产相对日本人购买力来说相当便宜,日本人开始在美国和欧洲大量进行房地产投资。继日本索尼公司以48亿美元买下美国哥伦比亚公司之后,象征美国国办巅峰之作的洛克菲勒中心易主。克菲勒中心是由美国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于1939年耗资1.5亿美元在曼哈顿建成,但是日本三菱不动产公司以8.48亿美元取得了该股权的51%。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在美国购买不动产金额高达5589.16亿日元,占日本全世界不动产总投资的64.8%,而且主要集中在纽约、夏威夷和洛杉矶。 更有甚者,一些日本人建议把美国的加州卖给日本以偿还美国对日本的巨额债务。

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给我们的启示

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会在中国重演吗 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爆发的房地产泡沫破裂,是世界各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也是最深的一次房地产危机,十几年过去了至今仍无完全恢复的迹象。最近有人认为中国将发生类似日本泡沫破裂的危机,由于目前中国经济与泡沫破裂时日本所处的阶段和状况完全不一样,中国绝对不会发生类似情况。但是由于日本泡沫扩张和破裂的直接原因是日元升值和基础货币过多,与中国目前面临人民币升值压力和基础货币过多的情况相似,因此分析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的经验教训有着积极的意义。 现在中国房地产业经过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房地产价格在短短二三年时间里上涨了百倍,有人说中国房价疯狂了,疯狂的结果是和日本一样的下场,在这种论调下,我认为日本房产破灭是内在原因决定的必然结果,而中国在十年之内不太可能出现日本式的房产泡沫破灭危机。 从市场分析来说,假设房地产市场是一个自由市场,只有卖方和买方,主要矛盾为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当供给大于需求的时候,房价就降,供给小于需求的时候,房价就涨。房屋作为一种产品有其特殊性,一批房屋从开工建设,到投入使用,一般需要一到两年的时

间,而土地资源是有限资源,因此每年房屋供给量因此比较固定,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视供给为一个固定值,这个时候,房价的起伏就决定于需求量,决定于买方。但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并不是一个完全的自由市场,它还受到政策调控影响,而政策调整主要是提高买房门槛和买房成本,就是控制和减少需求。但不管怎么调控,这都是外部影响。由于住宅的不可替代性,而现有投资渠道狭窄,通货膨胀高企,政策调控长期来说对于需求总量影响较小,即使在一段时间内受到压抑,消费反弹也将随调控结束而来。 我们认为,房屋购买需求取决于三个内在因素,即城市年龄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人口增减。 基于这三个因素我们来分析日本90年代的情况。 日本的城市化率由1960年的60%到1989年的87%之后一直递减,到1995年都稳定在85%左右,也就是说在日本经济腾飞的20年,日本持续推进城市化,人们不断由农村涌入城市,这给房地产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需求。而到90年代末,城市化停滞,甚至倒退,需求的增长业就嘎然而止。 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经济腾飞期间,经历了一波生育高潮,平均年龄也稳定在35岁左右,就全球来说,个年龄相对来说比较年轻,而到1989年之后,社会经济发达,生育率低,人

房地产投资分析复习知识点教学提纲

一、绪论 【房地产投资】是指国家、集体或个人,将一定的资金投入到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中去,以期获得资本增值的一种经济行为。 【房地产投资三要素:】①时机②地段③质量 【房地产投资的特点】1、投资数额巨大、回收期长2、投资不确定因素多、风险较大3、流动性较差4、具有保值增值性5、受政府政策影响较大6、依赖金融部门的支持7、具有专业性8、投资具有相互影响性 【房地产投资的目的】销售收益;现金流量收益;避税收入 【房地产投资的作用】1、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2、促进家庭合理消费 3、改善城市环境; 4、抵御通货膨胀影响 【房地产投资的影响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治和行政因素、 政策法律因素、技术因素 【房地产投资分析的特征】客观性、全面性、责任性 二、基本原理 【投资要素原理】收益、成本(利率、税收)、预期 【边际成本递减递增规律】边际成本=总成本的变化量/产量变化量 【规模收益理论】三阶段:规模收益递增阶段,规模收益递减阶段,负收益阶段【风险回报原理】1、风险-收益等价曲线、成正比2、投资风险-效用分析,通过比较效用值的大小来决定方案的取舍。效用值具有客观性、主观性。 三、房地产投资市场 【房地产市场的功能】价值评价的功能、调节供求的功能、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政府宏观管理的基础 【影响房地产市场供给的因素】房地产价格、开发商目标、生产要素价格、建筑技术、房地产开发建设能力、房地产开发建设资金来源及数量、国家宏观调控【影响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因素】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房地产价格、家庭收入、 城市化进程、宏观调控、消费者预期 【房地产租价比】房地产租价比是房地产年租金与市场交易价格之比。 这个比值低于4.5%,则说明房价存在泡沫,高于5.5%,尚存在升值空间。 四、房地产投资环境 【房地产投资环境】是指影响和制约房地产投资项目的各种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自然、政治、社会和经济因素等。特点:多样性、综合性、动态性 【房地产投资环境分析方法——综合评价法】 五、资金的时间价值 【资金时间价值】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而增加的价值,称为资金的时间价值。(等额资金在不同时间点上所表现出的价值差别)表现为:利息、利润【利息I】是指占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利率:单位时间内的利息与本金之比。【现金流量】把各个时间点上实际发生的资金流出或流入叫做现金流量。 【等值】是指在不同的时间点上,数量不等的资金具有相等的价值。 【复利终值】是指投资若干年后包括本金和利息在内的未来值。也称本利和,一般用F表示。计算公式:F=P?(1+i)n

日本经济泡沫崩溃及其启示(精)

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及其启示 国际贸易研究室李众敏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及此后的相当长时间里,“泡沫”和“失去的十年”是日本学界讨论最多的问题,经过了长达十多年的讨论之后,这些争论终于尘嚣落定,不再成为研究的焦点。这一方面反映了日本经济已经走出了衰退的阴影,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对“泡沫”和“失去的十年”的研究中,已经逐步形成了共识。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中国今天的情况对许多日本经济学家而言,只能用“似曾相识”来形容。对于日本经济来说,再谈泡沫显然已经过时,而对中国经济而言,如何对发生在日本的情况能有清醒认识,则是当务之急。尤其在一些不够细致的研究中,出现了对日本经验与教训的种种误读,使得事物的原本面貌变得尤为珍贵。 一、日本泡沫形成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泡沫,有着错综复杂的背景,它既与日本战后的经济高速发展有关,也与日本的货币政策有关,甚至与日本的发展规划也或多或少有些联系。 1.长期高速增长带来的财富积累和乐观情绪 二战后,日本经济经历了两轮快速增长时期。第一轮增长从二战后一直持续到1973年,年均增长率都在8%~10%之间,最高的年份在11%以上。在1974年,日本经济增长经历了短暂的放缓之后,便开始了第二轮的高速增长。这一轮增长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持续到80年代末期,虽然增长率不及第一轮增长,但考虑到日本的经济总量,3%到7%的增长速度仍然非常可观(图1。 伴随着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是日本的高储蓄。与大多数亚洲国家一样,日本的储蓄率非常高,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的储蓄率始终维持在30%以上,最高的年份超过了40%。 图1 1956—2006年日本的实际GDP增长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