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历史微小课题选题参考

初中历史微小课题选题参考

初中历史微小课题选题参考
初中历史微小课题选题参考

2015-2016年度初中历史微小课题选题参考

(1)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衔接和融合的研究

(2)新技术新媒体对历史课程资源整合作用的研究

(3)基于白板技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研究

(4)现代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使用中的技巧与方法研究

(5)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6)初中历史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的有效性研究

(7)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高效学习小组建设研究

(8)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方法的研究

(9)新技术新媒体条件下历史小组活动的适切性研究(10)小组合作学习在历史教学中作用的研究

(11)教师在推进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深度融合的作用研究

(12)白板技术的运用对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研究

(1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研究

(14)初中历史教材的重点、难点研究

(15)初中历史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性研究

(16)历史课堂生成性问题捕捉与处理方式的研究

(17)“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研究

(18)白板与黑板在历史课堂中合理使用的研究(19)初中历史教师课堂启发与点拨技巧的研究(20)初中历史复习课教学方法研究

(21)初中历史试题课讲评方法的研究

(22)初中历史课堂小结形式和作用的研究(23)初中历史课后练习设置的有效性研究(24)利用板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

(25)初中历史教学反思方法的研究

(26)初中历史学业试题命制的研究

(27)初中历史“微课”的设计研究

(28)互联网条件下历史课程资源的综合运用研究

微型课题常用的研究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 微型课题常用的研究方法: 校本培训微型课题培训材料何开文一、农村教育科研存在的现状: 不知研究什么?(研究范围)不知如何研究?(研究方法)不知研究来有何用?(研究目的)同科教师少不知与谁研究?(研究途径)都是包班,没有时间研究。 (研究认识)头绪太多,不知从何研究?(研究方法)地势边远、信息闭塞,没有人指导研究。 (研究条件)二、微型课题的特征: 微型课题研究具有小、短、实、快、活的特点: 小,指研究的问题小。 短,即周期短。 不需要固守三、五年的研究周期,什么时候想研究了就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眼明了、心亮了,就可以什么时候结题。 实,即平实。 微型课题研究立足于当前教学实际,针对教师教学中遇到的盲点、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开展实实在在的行动研究。 微型课题研究抓住一个实字就能出成果: 课题源于教学实际,放在教学活动中去实践,研究活动要真实,研究过程要踏实,研究结果要务实。 快,即收效快。 1 / 19

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转入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 它不需要触及该问题的方方面面,更不需要形成系统的经验总结,也不一定要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发表,关键是要让自己体味到眼前一亮、心头一喜的愉悦。 活,即灵活。 微型课题是一种非正式的教育研究活动,在选题及管理上,它不需要局限于科研机构所提供的选题指南,也不需要申报、审批、立项,发现问题就可以确立选题,有了选题就可以研究;它存活于教师日复一日的工作生活中,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没有强制的操作流程,人人都可以研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 三、微型课题的基本理念: 研究的着眼点主要关注于教育教学细节,研究内容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真问题、实问题、小问题。 微型课题研究以小切口、短周期、重过程、有实效为基本特征,以问题即课题、过程即研究、收获即成果为基本理念。 问题即课题。 倡导每一位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这也是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前提。 要求按照切口要小、选题要准、研究要实的指导思想,从自身的需求出发,从一个个实际的教学实例出发,认真解析自己的

微型课题研究方法

微型课题研究的方法 方法是解决思维、表达、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是“过河的桥”、“通往远方的路”,认识事物借助的工具。微型课题研究的方法有很多,如: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调查研究法、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经验总结法等,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 将问题发展成研究课题,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其基本特点是: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进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行动者进 行研究,边行动边调整,广泛的兼容性。 行动研究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以研究的结果提高教育教学实践水平的一种教育研究活动;行动研究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践问题为首要目标。行动研究强调教学行为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强调行动过程与研究相结合。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自然、真实、动态的工作情境,就是活生生的课堂。所以行动研究法可以通 俗的解释为:每个课堂都是一个实验室,每个教师都是一个研究者。 2、总结经验法 实践是理论的故乡,教育科学不仅仅存在于专家的著作中,更存 在于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例如, 有位老师根据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创新总结出启发学生回答问题 的十种方法: ⑴积极等待法,因学生心急而慌乱,教师应当安定他的情绪,耐 心等待; ⑵旁敲侧击法,学生在思考主要问题时,再提一两个有关的问题,加速学生的思考;

⑶回忆法,让学生回忆有关的旧知识,以便解决问题; ⑷铺垫法,提一两个较浅显的问题,让学生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想; ⑸点拨法,在关键点上指点一下学生; ⑹激将法,做出要让别人回答的样子,激励学生加快思考; ⑺分辨选择法,让其他学生回答,或教师提出多种答案,让学生 自己思考分辨,选择正确答案; ⑻回述法,先由教师或让别的学生正确解答之后,让这个学生回述; ⑼暂停法,让学生课下再想,然后找老师回答; ⑽加深扩展法,当学生答对了,再提一两个更难、更宽的问题。 这种总结的方法就是要把过程分条析缕地讲清楚,并突出它的特点。特别是要把其他人不容易找到的地方讲详细、讲得透。 3、案例研究法 案例法是通过对教育教学中典型的有价值现象,进行描述总结, 从而来探索发现教育规律的过程。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 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案例研究=故事+点评。 4、叙事研究法 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 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叙事研究=事物描述(故事)+评价分析(反思)。 5、实验研究法 什么是实验研究?根据一定的理论或假设,选择一定的研究对 象,实行某种教育措施并观察效果,再进行分析比较,对理论或假设

2018年度XX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选题指南

2018年度XXX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选题指南 重要提示:本选题指南是基于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形势与任务,以及总计26个学科分类教育教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提出的,给出了一些研究领域,但其中仅有少数题目适合直接用作具体的研究课题名称,绝大多数题目需要细化、分解、校本化处理。为此,各地教育、教研工作者在筹备申报立项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但不必拘泥于这些题目,应从自己所处的地域、学段实际出发,基于自身教研中发现的真实问题,选定科学性、针对性、创新性、可操作性都比较强,且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普适性、有推广应用价值的具体研究课题。力戒那些科学性差、脱离实际、大而无当、力不从心的研究选题。 01中学语文 1)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3)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研究 4)中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策略研究 5)中学语文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6)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7)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研究 8)高中语文必修课程教学研究 9)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学研究 10)高考改革引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02小学语文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 3)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 4)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研究 5)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研究 6)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 7)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方式研究 8)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9)小学语文教学典型课例研究 10)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11)小学语文课开展校本教研的策略研究 12)小学语文教学中转变师生关系的研究 13)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03中学数学 1) 中学数学课标教材的对比研究 2) 中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 3)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研究 4) 中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研究 5) 中学数学教学方式优化的策略研究 6) 中学数学教学典型课例研究 7) 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

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已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由于教师观念、教学理论、以及策略研究的不够,历史课堂教学依旧不能脱离陈旧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如下的问题。如: 1、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旧没有得到真正确立,课堂上还是以老师讲为主。 2、教学内容与学生脱节,课堂上只见内容不见学生。 3、课堂上或是学生没有生成,或是老师对于学生的生成置之不理、蜻蜓点水、束手无策。 4、课堂还仅仅停留在预设的忠实落实上,没有学生的生成,教师把预设的完成作为评价课成功性的唯一标准。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师生教与学的热情,从而使初中历史教育的时效性大大降低。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如何让教学中的教师更多一些创造性,让历史课堂充满智慧,真正把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角色落在实处,叶澜教授提出的生成性教学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生成性教学即是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不断产发新的资源,在新的情景下推动教学的进程。生成性教学使得教学更加原生态,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1、课堂的生动可变性。“生成”一词的提出是相对于课前“预设”来说的,以往我们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详尽的课前预设,和课堂上对教案的圆满落实。而生成性教学则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思想动向,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重视课堂上的新生成的资源并给以有效利用。显然生成性教学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课堂教学的鲜活真实性。这是由生动可变性导致的,我们虽然不否认教学的规律性,但是师生共同生活的课堂现实中却充满着很多不可知性,不可预测性,这是由知识差异、性格、习惯不同所决定的,我们只有正视这种差异,展现这种差异,还原学习的本来面目,才能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和学生的成长。生成性教学的提倡就是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使课堂呈现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的界定 生成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所谓预设,就是“事先筹划”,即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的预先的设计和筹划。而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获得积极的课堂体验,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喷射出涌动的灵感。 生成性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是对以往强调过程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 生成性教学是指教学过程表现出适度自主和开放,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在预设的教学设计基础上,根据课堂教学过程的实际进

《小学语文低段“读_写_绘”的实践研究》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低段“读·写·绘”的实践研究》 微型课题成果报告

《小学语文低段“读·写·绘”的实践研究》 微型课题成果报告 一、课题实施的时间 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 二、课题实施的对象 泸州市城北学校2015级三班(即二年级三班)。 三、课题的提出 1.我新接手二年级三班语文读书习惯和语文思维习惯现状分析 2010年9月,我接手了二年级三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对本班 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家中的表现情况进行跟踪、调查、访问后,我发现 除少数优生以外,该班绝大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都存在以下问 题:一是没有主动读书、大声读书的习惯。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即使教师要求读书,往往也显得消极被动,读得吞吞吐吐,声若蚊蚁,面无悦色,如嚼枯草,干瘪无味。二是没有课外阅读的意识。无论是 校内,还是在校外,都只是按部就班,机械性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一点 作业,其余时间不是看电视、玩玩具,就是和小伙伴追逐打闹。即使 偶尔看书,也充其量看看《奥特曼》《大怪兽》等动漫书籍而已。三 是课堂上不能完整地、流利地表述清楚一件事情。更有甚者,不能完 整地、流利地表述清楚一句话,即使说得清楚,一旦动起笔来,也写 不清、说不明、道不通,如果再要求用上一两个词语,那情况会更糟。四是语文学习兴趣不浓厚。语文课堂上总是无精打采,心不在焉,任

凭老师千呼万唤,响应者寥寥无几。但同时,我也欣喜地看到,很多 孩子喜欢在课间画画写写,做一些精美的小卡片,送给老师或者同学。于是,我决定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开展“读·写·绘”的实践研究, 扭转学生学习语文的被动局面,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13岁前的语文学习新观念”的启示 (1)新教育实验“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研究”认为:童年不是一个静止的房间,它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 蓝的彩色阶梯。在小学三年级(9岁左右)之前,儿童都处于粉红浪漫期。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论述,儿童早期(换牙之前)是浪漫、 混沌、整体,是“我与世界不相分享”的儿童,这一阶段儿童有自己 特定的思维方式、认识方式、生命方式。而到二三年级后,随着“自 我概念”和“他人概念”同时出现,世界概念相伴而生,儿童对于这 个世界就需要既分享又整合的认识了。因此,与此相适应的,是要对 儿童进行既符合又能引领他们身心发展的特殊课程:以特殊的阅读为核心的“读写绘”。 (2)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在《十三岁前的语文》中指出:13岁以前是人类记忆力的高峰,语文学习在小学阶段应以记忆为主, 而不是以理解为主!重诵读,重记忆,重积累应是13岁之前学习语文的重要法则! 四、课题的界定 “读写绘”的核心首先是“读”。人类的经验证明:绘本、故事、

历史课题《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融合的研究》

大庆市“十三五”期间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申请·评审书 课题类别: 课题名称: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融合的研究课题主持人:孙丽娜 主持人所在单位:肇源县茂兴镇中学 填表日期:2017-9-8 大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17年

填表说明 一、请按使用计算机如实准确填写本表各项内容。 二、本表报送一式3份,请用A4复印纸双面打印,于左侧装订。除封面外填写本表字体最好使用宋体五号或者小四。 三、本表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请不要随意改变格式和页码内容。 四、请按“填写基本情况表注意事项”的要求准确、清晰地填写各栏内容; 五、本表须经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和所属县区等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和管理职责,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直属高中由学校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和管理职责,加盖公章直接上报。 六、填写基本情况表注意事项 登记号:由市级科研管理部门填写,课题主持人不要填写。 课题类别:经过专家评审确定级别,申报单位不要填写。 课题名称: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24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不要添加副标题。 主持人:限填报一人。一位主持人在一个研究周期内限报一项市级规划课题,且在同一年内作为课题组成员可以参加两项其他市级规划课题研究。 工作单位:按单位公章全称填写。 联系电话:必须填写课题主持人的电话号码。 主要参加者:必须是真正参加课题实质性研究的人员,不包括课题主持人,人数限定为20人以内,参与者和主持人要签字确认。主要参加者同一年内最多参与两项市级规划课题研究。 预期成果:指预期取得的最终研究成果必含研究报告。 如:A.著作 B. 论文(集) C. 研究报告 D. 电脑软件 E. 其他 七、大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教育科学研究所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163311;联系电话:4689330; 八、申请者的承诺 我承诺对本人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如获准立项,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接受大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其委托部门的管理,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申请者(签章): 年月日

个人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 《关于儿童发散性思维培养的实践研究》 泗阳县新袁镇中心小学晏浪一、研究思路: 从“课程材料”、“学习时间”、“学习小组”、“课堂环节”、“练 习题训练”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1)优组课程材料。结合教材,随机索取信息材料,训练数学知识的驾 驭能力。 (2)优组学习时间。激活课堂流程,多角度讨论,从思维的不同扩散方向,获得多种可能的结果。 (3)优组课堂环节。课堂形式多样,环节经济实效,讨论点拨恰倒好处。尽可能让学生的思维流畅、变通、独特。 (4)优组训练练习题。题少而精,能真正起到知识迁移、提高思维能力 的作用。 二、研究目标: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淡化课堂教学传统的角色地位,变“主宰”为“主导”,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大脑潜力,提高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2)发扬创新学习精神,于探究中发展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在 愉悦氛围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渗透、人品塑造。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 探究、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研究方法: (1)类比法:通过类比训练,学生对解题思路做出概括,形成解题模式,并通过经常变换题目情节,提高学生模式辨认的能力。 (2)归纳法:学生要善于归纳知识、规律,教师只起强化作用。 (3)假设法:假设思维方法的训练,开始由老师作假设,让学生思考回答,在各种假设的情况下,如何解决问题,使学生领会要点,直至学生能独 立假设解题为止。

(4)乐学法:根据保加利亚心理学家乔治的“乐学法”原则,充分利用 多种媒体,结合多种形式,营造愉悦氛围,产生乐学效果。 四、研究步骤: 根据实际,我设计了“计划——行动——检测——反思”四步循环的思路,分为四个时间段来实施。 第一阶段(用时1个月): 主要是确立研究的具体内容、进行文献研究和学习、调查现状、拟定研究计划。 1.确定内容:通过数学教学,渗透发散性思维培养;运用多种训练手段,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2.理论学习: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我畅游与学校的图书室,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通过互联网,学习先行者的宝贵经验。我阅读了《发散性思维训练丛书》、《思维影响认识》、《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系列)》[东尼·博赞]等图书,学习了吴正宪等专家关于中小学数学教育的论著、教学方法,学习了国家教育部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3.调查现状:通过问卷和座谈,了解学生对数学教学的需求,掌握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动态。虽然调查的结果让我有些失望,但这却更坚定了我进行研究的决心。 4.拟定计划: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有经验的同事的帮助下,我完成了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用时5个月): 主要是进行实验、观察、比较,完善教学模式,反思、修正计划。 1.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合理安排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注意训练过程中学生表现的情况记录,以便修整训练方法和方案。 2.邀请学校教师参与听课并提出建议,通过教师的评课,找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3.加强课题研究材料、分析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管理; 4.定期与学生交流,促进研究深入。 5.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修正研究计划。

农村小学小课题研究的选题和方法问题

农村小学小课题研究的选题和方法问题 作者:卢娟雯(小学语文贺州钟山小学语文三班) 评论数/浏览数: 4 / 61 发表日期: 2011-08-05 14:21:38 小课题研究的特点和方法 一、小课题研究的特点: 1、小——切口较小,内容单一 所谓“小”即小巧:一是研究范围切口小、周期短,容易操作。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问题。研究的内容和角度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章节或某个专题,可以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案例、问题等。二是研究成果灵活,可以是一种经验总结、一种教学模式展示课、一节独特的教学设计或教学论文等;也可以是研究小报告,访谈记录,调查问卷及报告,学生作品;还可以是音像作品、课件、图表或教具等实物。三是规模小,研究涉及的范围小、人员少、时间短,因而规模小、投资少。 2、活——自由选择,自主性强 所谓“活”即运用灵活:一是选题立项活。小课题从本质来说是一种个人研究行为,课题可以申报立项,也可以无须审报立项。提倡一种“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长”的理念。二是研究内容和时间活。小课题研究什么?什么时候研究?怎么研究?不需要囿于教育科研课题 规划部门所提供的选题指南,教师可以“我的事,我做主”。三是组织形式活。可以一个人承担一个研究项目,单独开展研究,也可以成立两人以上的小组共同研究,还可以以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教学班的老师为单位,组建微型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小课题可以重复研究,不同学校的教师或课题组可以同时或先后研究同一个问题。小课题人人都可以研

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研究在兴趣中生根,在实践中开花,在过程中结果。 3、实——实践中来,为实践服务 所谓“实”即实在、实用。一是选题“务实”。小课题研究针对教师教育工作中遇到的盲点、热点、难点问题,选题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如:上课时,学生不愿举手发言怎么办?也许这些问题有些小家子气,但它们恰恰又是众多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遭遇的最为真实的难题,是影响着教师顺利组织教学活动的现实问题。二是研究过程“踏实”。这些研究对教师来说,既实在也实用,教师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自己的实践,从自己的实践中提炼自己的经验,让自己的经验体现自己的特点。三是研究成果突出行动,操作。即在“做得好”的基础上“提炼得好”,“做得好”表现在实践上有真正的行动研究,“提炼得好”体现在对研究的做法进行规律性的总结。 4、快——短周期,快出果 所谓“快”即时间短,见效快。一是即时性。一方面,小课题是生成于教师的教育实践之中,根植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之中,具有随机性、偶发性、情景性,常常是不约而至。另一方面,小课题的研究周期显得很灵活,课题研究的时间视研究的内容而定,可长可短,时间短的两至三周就可以解决问题,长的三至五个月,最长的一般不超过一年。它不需要固守三、五年的研究周期。二是见效快。由于研究的周期短且基于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因而速度快、效率高,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转入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有些研究它不需

历史课题研究成果

《初中历史“高效四步 十二式自读教学”研究》研究成果 我校实施“初中历史高效四步十二式自读教学研究”(以下简称“高效四步十二式自读教学”)课题研究以来,效果明显,主要成果如下: 1、解放和调动了学生,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 开展“高效四步十二式自读教学”课题研究以来,学生感觉轻松和愉快,可喜的是学生学有所获,课堂效率大大提高了,受到师生普遍欢迎接受。学生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学会质疑探究,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2.解放了教师,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为我校培养了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高效四步十二式自读教学”课题研究为教师实现角色转换提供了有效平台和手段,真正实现课堂还给学生的生本教育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转变,切实推进了素质教育改革。同时为教师,特别为年轻教师专业成长创造了一条捷径,让他们尽快学会驾驭课堂能力,为提高课堂效率指明了方向。 3.开展高效自读教学实验,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主动获取知识、技能,并使学生在不断参与的过程中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升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出

具有较强信息能力、探究能力、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群体。以课改实验以来的中考成绩为例可以说明:2010年中考合格率为45﹪,优生率为43﹪,2011年的中考合格率为60﹪, 优生率为55﹪,由此可见,课改对学生的影响真的啊。 4.为便于课题研究,实行教案电子化,实现师生共享教案,利用学校网站,实现师生网上交流学习,教学资源共享。 5.课题取得有一定影响的教科研成果,包括教师论文、实验研究报告等。更可喜的是,“高效四步十二式自读教学”模式已经被政治,地理,语文等学科尝试,效果不错,很受师生欢迎。

中小学教育科研微型课题选题方向参考

教育科研微型课题选题方向参考 说明:这些题目,只是作为方向的参考。具体的选题,一定要结合到研究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情境,把问题明确化和具体化。也可根据研研究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情况确定研究方向及课题。 一、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1.以学生自我觉醒和行为改善的班级主题教育活动系列建设研究 2.青少年自我表现心理及教育实践研究 3.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研究 4.中学生良好公共卫生习惯养成研究 5.运用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反思的实践研究 6.改善学生言行不一的实践研究 7.改善中学生文明用语行为的实践研究 8.改善学生“三姿”(坐姿、走姿、站姿)的实践研究 9.中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改善研究 10.家校合力的德育渠道建设实践研究 11.品格良好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行为特征分析 12.帮助初(高)一新生度过迷惘期的实践研究 13.班级阅读资源的开发和使用研究 14.班级阅读激励性评价及效果研究 15.发挥班级团组织作用的实践探索 16.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研究 17.实践主体教育思想,优化班级管理的实践研究 18.中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实践研究 19.学生中“非正式组织”产生的原因、利弊及正确引导的研究 20.中学生早恋问题的成因及正确引导研究 1

21.班主任激发学生自我教育主动性的案例研究 22.创建特色班级的实践研究 23.高(初)三考生备考心理辅导研究 25.学习困难学生成因及题预防与矫正实践研究 26.抓住教育契机进行良好心理辅导的个案研究 27.预防校园暴力行为的心理问题研究 28.中学生评语的内容和方式改革实践研究 二、高效课堂教学研究 1.小组学习异质分组实践研究 2.小组合作中的学困生帮扶策略研究 3.合作学习过程监控研究 4.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研究 5.课堂教学中实施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提问、讨论、竞赛、游戏、评价、实验、练习、展示、观察)的实践研究 6.小组合作中互动关系的研究 7.课堂教学讨论形式与策略研究 8.课堂教学讨论激励机制的研究 9.课堂提问的策略方式研究 10.学生课堂提问的不同表现及其心理特征研究 11.针对不同学生的课堂提问技巧研究 12.预习的不同类型对于高效课堂的意义研究 13.课堂教学中实施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14.(某)学科“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研究 15.课后作业的形式、分层、作业量、讲评与成绩的关系研究 16.课堂练习设计分类、实施策略与实效性研究 17.学生错误答题习惯类型及矫正措施研究 18.学生答题技能技巧的训练研究 2

历史初高中衔接课题研究计划

初高中历史衔接创新教学研究课题计划 一、研究的背景 长期以来,初高中教学相对独立,仅以中考为纽带形成有明显局限性的联系。 而历史学科为非中考学科,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学生,学校对历史的教学普遍不够重视,这种现实造成的实际情况也非一朝一日所能该变。而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并合理的运用又是十分需要和必要的。 我校是一所由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举办的公办民营学校,初中学生绝大部分将升入普通高中就读,初高中两个阶段联系密切。如何使学生获得历史学习后续发展的能力,为高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为此,应当探索灵活的教学模式,大胆地进行改革尝试。在初高中教师对口协商的前提下,允许初中教师在教材取舍、考核方式及考核侧重点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务实创新的态度,努力搞好初中历史教学,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再加历史新课程改革正在走向纵深,需要我们更深入的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和研究。 鉴于以上的情况,我们在初高中衔接创新教育的大前提下,着重于历史学科能力的构成及培养研究。学科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含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等一般能力,也包含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的特殊能力。 所有这些能力可归并为阅读理解、语言和文字表述、整理和归纳、分析与运用四大类。它们指向的目标各有侧重,其培养训练的方式也不一样。初中阶段正是良好习惯塑造时期,利用地课堂时间,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养成习惯,将会使之获益终身,同时也为高中后续学习提供了稳妥的支撑。 二、理论思考 (一)概念界定 本课题是以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背景,初中为立足点,解决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问题,是自下而上的发展性研究,而非传统的补偿性研究。 所谓历史能力结构是基于历史学科的特点,要求学生领会教科书的篇章结构、大小子目和内在联系,哪些是基本史实,哪些是基本原理或观点。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通过感知,参与了观察、思维、想象分析、归纳、综合等多种思维活动,过程中养成历史学习的综合能力。 (二)研究目标 在基础课程培养目标的引领下,深入学习和研究多种有效的教学理论,并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进步,做好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工作,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基本原则 严格执行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遵循教学基本规律,不增加学生负担,在能力培养的同时注意结合学生兴趣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历史能力的养成。 三、研究内容

小课题研究参考题目

小课题研究参考题目 小学: 1、低年级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研究。 2、低年级学生合作习惯形成的研究。 3、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做题习惯的研究。 4、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听课习惯的研究。 5、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合作交流能力的研究。 6、培养中高年级学生收集调查资料的能力的研究。 7、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的研究。 8、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研究。 9、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方法、途径的实践性研究。 10、批改作业与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相关性研究。 11、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研究。 12、提高学生课堂倾听水平策略研究。 13、小学科学探究学习的差异及其对策的研究。 14、科学课堂如何构建有效的小组研究方式。 15、学生作业过程中的问题的学法指导的研究。 16、低年级学生提高口算能力的研究。 17、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促进个性化学习研究。 18、为学生的阅读教学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策略研究。 19、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20、语文课堂中的即时评价研究

21、课堂练笔的有效性研究 22、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23有效的情境创设研究 24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25、改进班主任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的研究 26、读写结合,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 27、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问题的研究 28、挖掘课文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研究 29、帮助三年级学生理解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和书写格式的研究提高 四年级学生除数是两位数除法计算能力的研究 30、提高五年级期待成功学生数学成绩的研究 31、小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能力的研究 32、提高小学五年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研究 33、低年级语文有效识字教学的研究 34、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写字习惯,将字写得更美观的研究加强诵读 教学,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感的研究 35、培养四年级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研究 36、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研究 37、小学中年级单词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38、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写字水平的研究寄宿制 学生心理障碍的研究 39、在阅读教学中培养中年级学生发言能力的研究

初中历史复习方法探究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历史复习方法探究课题研究方案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初中历史复习方法探究》课题研究方案 太源中学曹秋凤 一、课题研究背景 1、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想与中考考查能力的现实要求 首先,2011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逐步获得基本的历史学习能力,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形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科学发展观,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历史作为一门基础教育学科,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外,正确合理的教学评价也是促进学生形成历史素养的有效途径,而复习能力则是实现“教”与“学”双向达标的重要方法。 其次,中考历史考试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即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近年来江西历史中考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注重对学生读图、读材料、历史思辨能力的考查等);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学习中特别注意对复习方法的掌握和落实,提高复习效率和针对性。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初中历史复习方法的探究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在复习备考中扎扎实实的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历史学科素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在中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2、历史中考“开卷”形式的要求 历史中考采用开卷考试,更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这对学生的日常复习提出了新的挑战。 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近代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教,是为了不教”。前人诸如此类的论述,都强调了工具和方法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初中历史教学和后期复习备考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内容繁杂、工作量大、学科分值少、学生甚至家长重视不够

小课题研究的选题

小课题研究的选题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小课题研究的选题、资料搜集和整理问题 一、怎样进行选题: 小课题研究是以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迫切解决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解决,经验总结为研究目标,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问题解决的经验、知识、方法,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研究。按照“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 1.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针对自己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发现问题与困惑。(1)在自己的教学中发现问题;我们教师研究的都是小课题,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教师天天置身于教育现场,这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比如: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怎样解决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问题;如何对待学生间的差异等。教师可以从自己感到不很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去选题,长期积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 例如针对数学能力差的问题,有人提出《小学生数学读题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在测试中很多学生失分的原因并不是他对知识的掌握或者能力的运用有问题,而是由于审题不清,在没有理解题目意思的情况下就开始答题,导致答非所问,从而大量失分。针对这一情况,提出这一课题,一旦解决对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在研究中课题主持人做了前期调查,上实验对比课,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做法,最终形成了一系列提高学生读题能力的有效做法,包括课前指导方案、课堂指导方案和课后强化方案。 (2)新课程的实施引发的思考;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带来了教育的变革,作为一线的实施者,最有话语权。在教育实践中我们面临很多难题和

最新微型课题题目资料

微型课题参考目录 综合类课题题目 一、课程理念与课程管理 1.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创新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2.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构建特色学校实验研究 3.普通高中新课程促使学生获得最佳发展途径的实验研究 4.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德育工作融合性实验研究 5.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研究 6.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提高校长素质的研究 7.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的研究 8.普通高中新课程试验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研究 9.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管理研究 10.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管理和综合素质评价软件的研究与开发 11.普通高中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12.普通高中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研究 13.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评价与考试改革研究 14.普通高中新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15.普通高中新课程排课管理研究 16.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研究 17.普通高中新课程学分管理研究 18.普通高中新课程技术装备标准研究 19.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 20.指导高中学生选择课程内容和制订学习计划的研究 二、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 21.创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与提高高中学科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22.“过程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23.新课程背景下青年教师专业提升途径的研究 24.新课程背景下农村高中教学资源的研究与开发 25.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的研究 26.普通高中阶段学习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27.初高中学科教学的衔接 28.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探究式典型课例实验

29.普通高中学科教学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30.普通高中新课程优质教学实验 31.“情景探究教学”在高中理科课堂教学中的构建与实施 32.新课程高中教材比较研究 33.高中学生学习档案袋评价的试验与研究 34.网络环境下普通高中学科教学评价的实验与研究 35.普通高中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评价的试验与研究 36.普通高中学科教学诊断性评价的试验与研究 37.高中教师反思性教学评价的试验与研究 38.大班额条件下高中新教材典型课例的研究 39.大班额条件下高中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的研究 40.普通高中学科课堂教学落实过程性目标(三维目标)的实践研究 41.普通高中学科思想方法与学科能力培养研究 42.高中新课改背景下构建“理想课堂”、“和谐课堂”的实践研究 43.高中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实施与反思研究 44.高中新课程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研究 45.高中课程改革中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典型案例研究 46.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进程中生成和调控关系的研究 47.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教学的机智典型案例研究 48.基于互动的(生成的、差异的)课堂教学范式应用研究 49.课堂问题式(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与实效性实验研究 50.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生成与教师回应策略的研究 60.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的教学策略研究 61.普通高中新课程科目、模块的典型教学案例分析及教学模式研究 62.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的应用研究 63.课堂教学中无效教学行为的调查研究 64.课程的开放性与开放性教学研究 65.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的关系研究 66.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67.高中新课程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整合的研究 68.高中课程联系现代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成果的研究 69.学生生活经验的分析运用与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三、学生学习方式

初中语文微型课题选题指南

初中语文微型课题选题指南 1、通过编辑书(报)促进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 2、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教学研究 3、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 4、古诗词积累的策略研究 5、初中语文课堂有效训练研究 6、优化课堂阅读活动,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实践研究 &主体性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9、课堂随机写作实践研究 10、新课改中考语文试卷编制实践研究 11、从生活中获取语文信息素养方法探究 12、初中口语交际课教学的问题分析及教学策略 13、美育在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14、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策略研究 15、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16、怎样培养农村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7、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18、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研究

19、让学生成为文学作品鉴赏的主人 20、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21、文言文课堂教学教学模式研究 22、新课程教学对语文教师素质的要求 23、作业方式的改革与探索 24、初中语文有效备课研究 25、愉快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26、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的研究 30、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索 31、怎样让作文“亮”起来 32、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研究 33、诗歌教学中情感体验的升华 34、以名著导读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4、阅读课教学如何落实朗读指导 35、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36、口语交际的话题选择与活动组织 37、新课程语文教学中处理好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关系 38、如何发挥日记在写作课中的作用 39、如何引导农村学生拓展写作空间,写好生活中经历的事 40、如何让作文互阅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 41、初中语文中考专题复习课模式研究

历史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 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南楼中学陈永川 一、研究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合作学习方式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历史课堂。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完善自我认识、实现资源整合的过程,是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的过程,是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理解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相适应的组织形式,我尝试在历史课堂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利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初中生知识的积累有限,阅历简单,分析判断的能力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的群体互动讨论中借鉴,吸纳和提高。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在彼此的合作中主动获取知识,探究和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 三、研究对象及目标 研究对象:七年级学生 研究目标:激发学生通过小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四问题的研究 (一)合理搭配学习不累 根据学习内容,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结合男女性别、兴趣爱好,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组合。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的兴趣。例如:16课,《中外交往和冲突》一课中我就安排好中差学生的搭配,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二)小组自由讨论,畅所欲言 以前,在教学中,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都会要求是“小组里每个人按顺序说一说,等一会儿小组里派代表来发言”。可在全班交流发言时,很多小组都没有代表来交流。例如在《中外交往与冲突中》我设计的小组合作问题是郑和在航海过程中会遇到哪些苦难?小组发言过程中,学生自由发言,只要想象合理即可。没有固定的答案。 (三)巧用小组竞赛,激活课堂气氛 中学生争强好胜,表现欲望强。开展小组竞赛,让学生在“赛中学”、“学中赛”,既能提高学习效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竞争意识,是历史课堂从沉闷走向活跃的简单易用的好方法 例如在讲述16课《中外交往与冲突》一课中,我设计的问题是大家猜猜郑和的宝船会装载哪些宝物呢?看看哪个小组说的最多?这样让每个小组产生了竞争意识,激活了课堂气氛。

什么的微课题

什么的微课题? 一、微课题研究的基本理念 “微课题研究”也称做微型科研,是指把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即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课题,并展开扎实的研究。研究的着眼点主要关注于教育教学细节,研究内容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真问题、实问题、小问题。研究的周期短,见效较快。微课题研究以“小切口、短周期、重过程、有实效”为基本特征,以“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为基本理念。 问题即课题 倡导每一位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这也是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前提。要求教师按照切口要小、选题要准、研究要实的指导思想,从自身的需求出发,从一个个实际的教学实例出发,认真解析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寻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自我诊断,然后在若干问题中筛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 对策即研究 确立问题后,作为研究对象,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教师们将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微课题研究的一般思路是:确立问题(提出解决什么问题)——预设目标(期望获得什么结果)——设计步骤(设计研究的步骤方法)——主题阅读(围绕问题查找资料)——研究实施(在教学中应用验证)——总结提高(提供经验和成果)。 收获即成果 微型课题研究目标定位为“收获先进的教育理念,蕴积灵动的教育智慧”。要求教师把研究过程中的感悟、体会记录下来,撰写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等。 二、微课题的界定 微课题源于一线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与反思,以及对教育实践困惑的追问。关于微型课题的界定目前尚无定论。比较成熟的有两种:(一)“微课题”是教师为解决一个具体的、较为微观的现实问题而建构和确立的小课题。(二)微课题研究是研究者采用一般的科学方法或合理手段对细微的教育问题进行观测、分析和了解,从而发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教育现象之间本质联系与规律的认识活动。“微课题”的中心词是“课题”。研究中不只是寻找问题的答案,还需要用到一些常用的课题研究方法,只是要求“微”,相对简单,不追求方法自身的严密性,不强调研究的学术性、规范性。它是一种平民化、草根化、大众化的研究样式。“微型课题”的关键词是“微型”。微型课题研究的是具体的小问题,但又不是一己的、个别的、即时解决的问题,而应能由点及面,推而广之,成为某一“类型”的问题。“微型”课题的核心词“微”字,它包括: 内容微: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有价值的细小问题。 理论微:不需要有多高深的理论作支撑,也不需要多前卫的理论作铺垫,只要能把自己研究的话题说透就行,让人觉得很有道理即可。 成本微:研究涉及的范围小、人员少、过程简、周期短。 观察微:教师要带着课题意识去细微观察生活,捕捉小而有价值的问题。研究中观察要敏锐、思考要细致,记录要详细,研究要深入,努力探究解决问题的良策。 三、微课题研究的特点 1、小,即微小。研究的范围小、问题微、人员少、时间短、成本低。这是微型课题研究最显著的特点。 2、活,即灵活。首先,实施流程没有规划课题那么复杂。其次,组织形式上,可以单独,也可以合作研究。第三,选题灵活、自由,可以重复。可以说微课题人人都可以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