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的核心就是爱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德的核心就是爱

师德培训会,顾名思义,是相关师德修养的。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的师德修养提出过严格的要求,他说:“个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表的地步”。陶行知先生以自己一生的教育实践,树立起高尚师德的典范,被尊之为“万世师表”。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北京市第三十五中的时候,也曾强调:“广大教师要增强师德修养,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教育和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

根据一些名人的真知灼见并且结合个人的体验,我讲讲相关师德问题。以下从五个方面对这个问题实行简要的阐释。

一、什么是师德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它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合的道德观点、情操和品质,它体现着社会和人民对教师的希望和要求。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即教师身心发展的总水平。其构成要素主要是:

⏹职业理想——师德的本质

⏹职业责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职业态度——积极主动

⏹职业纪律——遵纪守法

⏹职业技能——教书育人的本领

⏹职业良心——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水平

⏹职业作风——在职业活动中的态度和行为

⏹职业荣誉——社会的肯定和个人的尊严,自豪感

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

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等。师德的特殊性:与任何职业不能相提并论

⏹奉献性——劳动成果具有延滞性;

⏹崇高性——教师的社会期望远低于其社会地位;

⏹典范性——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长远性——深、广、远;

⏹创造性——教育需要艺术,教育要求创新。

二、师德的内涵

(一)、师德的核心

现代师德的核心是师爱为魂。

集中表现为为提升学生素质服务。包括: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能够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理念为先”概括其内涵。

1、师爱为魂: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也包括对学生的安全保护,这是师德的核心。

2、学高为师:教师对某一学科知识丰富、业务精通、治学严谨、注重创新,这是师德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身正为范: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这是师德的直接体现。

4、理念为先:教师要与时俱进,终身学习,持续拥有新的教育理念,要会沟通、善交流、能合作,这是师德的基础。

师德体现在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的职责中;凝聚在对学生始终如一,无微不至的关爱里;升华在对教育事业无比忠诚,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不为名所动,不为利所诱的坚贞操守上。

三、师德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说:是勤业爱生!那么勤业爱生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是什么样子?列举几个实例吧。

1、做个心中有“道”的教师。

一个偏僻乡村学校好不容易才邀请到一位特级教师来讲一节课。特级教师来了,谁也没有想到竟是一位十分年轻的美女。特级教师随便走进一间教室,准备上课。这间教室的讲台上散落着乱七八糟的粉笔,台面上有着一层白乎乎的粉笔灰。特级教师用目光巡视了一周后,迅速收拾好讲台上散乱的粉笔,然后走下讲台,转过身去,面对着黑板,轻轻吹去了讲台上的粉笔灰。片刻的鸦雀无声后,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大家用掌声给她的开场白打了最高分。讲课的途中,她出了几道题让学生做。过后,她又讲解了这几道题的做法。讲完后,她说了一句:“请做对的同学扬一扬眉毛,暂时没做对的同学笑一笑。”……

课后,所有的听课教师都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教师是特级教师。

这个特级教师遇到的情况我们有的老师大概也遇到过吧。那你是这样做的吗?是不是面对着讲台上凌乱的摆设,视而不见?只要能腾出放讲义的地方就行了,至于清洁讲台,那是值日生的事情;有时担心厚厚的粉笔灰弄脏讲义,就用书尽力拍,吸一口气用嘴猛吹,顿时,坐在前排的学生就遭了殃,偶尔有几个学生往回吹,很可能还对他们吹胡子瞪眼的,认为这是对教师的极大不敬,从没想到过要换个方位;平时,对待那些做错题,或者完不成任务的学生,岂能让他们仅仅笑一笑而已?往往是恨不得痛骂一番才解心头之恨!

由此,我们想到钱学森冲破国外的重重阻力,放弃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被称为“水稻杂交之父”的袁隆平,依然与当地农民一样,天天出没在田埂上;拥有亿万身价的姚明,从国外回来的接风宴,竟然是去单位食堂……这些名人之所以令人钦佩,首先,就是他们心中有“道”——追求自身人格的完美、道德情怀的高尚。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不传,惑也难解。新课程倡导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所以,教师只有注重自身“道”上的修养,才能真正做到“德高为师”!才能给予学生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的关怀。我想,这便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师德的最高境界吧。

福建师大余文森教授把师者分为六个层次,巫师(班门弄斧)、庸师(愚蠢教人)、经师(传授知识技能)、能师(培养水平发展智力)、名师(启迪智慧)、大师(大智大慧之师)。如果你成不了一名能师请万万别当一名庸师。

巫师:班门弄斧这类的教师专把简单的、大家本来都懂的知识说得大家都不懂了。

庸师:“以愚蠢教人,那是善良的人所能犯的最严重的罪孽。”浪费

经师:这类的教师是正而八经地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资治通鉴》中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遭”。经师教学问,人师教做人;经师重水平,人师重品行。

能师:培养水平发展智力

名师:启迪智慧

大师:大智大慧

2、做养马的“伯乐”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人们大多知道“伯乐相马”的故事,却不知道伯乐的本职工作是“养马”。世人把对伯乐的注重全放在他养的是否是千里马,他能否发现千里马上;对马的优劣评判标准也只有能否日行千里这个个标准上。这个现象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太相似了,社会要求教师是“伯乐”,培养出来的都是“千里马”(即学习尖子);而很多教师也以培养“千里马”(学习尖子)为唯一目标。即使千里马极少,却仍然按照千里马的标准去养马,造成的后果必然是绝绝大部分的普通马“屈死于‘伯乐’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如同马,不善跑的可能善拉,不善拉的可能善跑,不善拉、不善跑的可能善表演;于学生来说,有的善于学习,有的善于创造,有的善于管理,有的善于劳动,有的善于体艺,当初那些在学校的所谓“问题生”毕业后却成就一番事业,被邀请回母校做报告的事也很多见。所以教师不能扼杀和忽视学生的个性,不能把学生都按照成绩这个个标准来分类,什么样的马我们都要养,并且要根据不同的马的需要,用不同的饲料和方法喂养,让所有的马将来都能在各自不同的领域体现它的价值。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好的教师,最高的标准就是当好“养马”的伯乐。——不管什么样的马都养并能因材施教的伯乐!我们学校办学理念就是“办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