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术一年级上册教案-第6课 美丽的印纹2-人教版

美术一年级上册教案-第6课 美丽的印纹2-人教版

美术一年级上册教案-第6课 美丽的印纹2-人教版
美术一年级上册教案-第6课 美丽的印纹2-人教版

《美丽的印纹》教学案例

一、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美术体验活动。在大自然和生活中,有许多实物具有有趣、美丽的纹理,本课教材图例中出示了能拓印出纹理的自然物,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去发现和寻找更多的、可以拓印出的物品,感受纹理的丰富性。教材编写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要求不断深入,突出了美术学科指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学科特点。

二、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各种工具的不同纹理及形状,初步懂得印纹产生的原因;新课标对“造型·表现”这个学习领域提出的要求主要是:让学生尝试不同的工具,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进行选择,制作各种和美术有关的图画,我选择以一种轻松带有娱乐性的方式引导学生们进行探索、制作,完成整个课程。

三、学生特点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处于智力的开发阶段,不具备具体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属于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初期阶段,好奇心以及探究心理比较强烈。对事物有着较强的幻想,有较强烈的表达欲望。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着眼,引发学生兴趣、产生学习乐趣,激发学生潜在的丰富想象力。

2、通过学习用手、树叶等有纹理的物体拓印,进行联想添画,让学生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

3、通过体验、探索造型的乐趣,激发学生视觉和触觉的双重感受,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放松地玩,在玩中掌握拓印及随形联想的方法。

根据自己印的形状,大胆地联想,大胆地变化,大胆地表现。

六、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树叶、印章等表面粗糙有凹凸的物品,教师自制图例等。

学具:全开白纸,书签、水粉颜料、不同树叶等拓印物品。

七、教学过程

猜谜导入激发兴趣,动画播放谜面《神奇小手》;

课件展示教师作品;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导入新课。

通过猜谜产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好奇绘画不仅仅用笔作图,还可以通过用手、树叶等有纹理的物体拓印。

通过猜谜和教师示范作品的展示,让学生了解我们我们绘画的多样性,教师示范作品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活跃起来,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体验尝试、思维拓展,教师示范拓印方法,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地用不同物体引出不同的形状;教师

示范添加以及大量的图片欣赏,激发学生的创新联想。

积极参与,动手实践拓印,展开丰富的联想能力,使思维飞跃起来对印出来的形状进行添画。此环节在教师提供的书签上完成,然后将美好的作品送于父母、老师或同学。

自主合作、综合探索,让学生自主合作,分成四个小组,鼓励学生以组为单位,在全开纸上完成一幅

完整的作品;学生创作中教师进行指导、互动;引导学生从艺术角度去评价作品。

学生自主合作在全开纸上完成一幅有主题、有背景的较为完整的作品;将作品展示给大家,从颜色、画面内容、其妙构思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进行看一看、评一评、选一选。

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正确的评价中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不良的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来体验成功的快乐。

八、教学总结

课件展示画布、墙面等装饰,让学生拓展延伸,欣赏美丽的印纹在生活中的运用,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

价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