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对警察职业的认识

浅谈对警察职业的认识

浅谈对警察职业的认识
浅谈对警察职业的认识

浅谈对警察职业工作的认识

警察这个职业是神圣的,人民警察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的重要职责。平日里,一些同志对人民警察的认识一直停留在外表上,认为穿上了警服就是警察,这看起来很肤浅,但确实普遍存在。正是因为对人民警察内在的、本质的基本标准没有明确定位,才会出现一些民警社会角色模糊,目标追求不明确,精神状态不佳,甚至行为失范,才会出现一些警队凝聚力不强,战斗力衰退,工作敷衍了事的现象。在此,我浅谈对警察职业工作的几点认识:

一、在思想作风上,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增强警察职业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人民警察这个神圣的职业,使得我们的工作比其他工作要付出得更多,经受的压力比别的职业更大,群众对我们的要求也会更高。

二、在工作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遵守各项法律章程,严于律己,为人民服务。在日常执法办案过程中,要首先从自身找准着力点,严格要求自己,进而提高处置各种复杂情况的应变能力,以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三、在执法过程中,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合法权益不受不法侵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我们警察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群众

赋予的,不担负责任而施行权力的警察,最终是会被群众唾弃的。因此,我们要积极、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思想认识觉悟能力。

当前,在整体团结、和谐的社会治安状况下,仍有很多不和谐的社会因素存在,有很多敌对分子、不法势力在扰乱我们原本安定的社会生活,诸如近日在全国几所大中城市发生的学校、幼儿园学生死伤案件。人民警察的工作是光荣的、使命是神圣的,身肩的责任同样也是巨大的。因此,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我们必须要清醒认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和神圣使命,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觉悟和业务水平,为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保驾护航,尽好自己应尽的职责。我有信心担负这项神圣的工作,为维护平安祥和的工作生活环境,英勇善战,冲锋陷阵,无私奉献,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警察职业倦怠对其警察形象的影响

摘要】职业倦怠会使警察处于身心疲惫状态,影响到警察的工作、生活、个体和社会。通过引导警察正确认识职业倦怠的危险性,运用心理疗法缓解压力等方法预防和缓解警察职业倦怠。 【关键词】警察;职业倦怠;形象危机;干预措施 一、警察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 (一)职业倦怠的界定 职业倦怠是指一种由工作导致的身心俱疲状态。随着现代工作环境给予人的压力越来越大,职业倦怠现象日益普遍,它被认为是一种直接与工作相连的身心疾病,即职业倦怠主要指助人行业的工作者由于工作要求持续的感情付出,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耗竭状态。职业倦怠具有消极性,严重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状况和工作表现。它与许多心理和生理健康问题有关,包括抑郁、易激怒、无助和焦虑、失眠、头痛、食欲不佳、胸痛和肠胃问题。职业倦怠还会影响个体的工作,导致个体的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效率下降、缺勤、离职、与家人同事的冲突增加等。 (二)警察职业倦怠主要表现 国际上大多数学者在警察职业倦怠问题上已达成一种共识,即认为警察职业倦怠是警察不能有效解决工作压力的一种反应。中国警察作为世界警察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职业倦怠方面也具有这种共性。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具有自己的特点:(1)警察生理上的衰竭。(2)警察长期情绪上的耗竭。处于职业倦怠状态的警察常常表现出疲劳感,性急易怒,容忍度低,并且在情绪上缺乏热情与活力,有一种衰竭、无助感,并对生活冷漠、悲观。(3)警察人格的解体。(4)警察对成就感的要求低下。 二、警察职业倦怠的几大主要因素 导致警察陷人职业倦怠状态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有四个方面:工作、生活、个体和社会。 (一)个体因素 从个体的生理角度来讲,由于部分警察原本体质较弱,再加上由工作压力引发了某些慢性疾病,这就给警察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使其做事感到力不从心,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 (二)生活因素 繁重的工作使民警心力交瘁,势必减少他们对家人的关注与付出。长此以往,很容易引发家庭冲突,导致与家人关系紧张,比如夫妻争吵、分居甚至离婚等等。 (三)工作因素 这是造成警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警察承担的是为公众服务的角色,日常工作中势必要处理一些公众的问题。 (四)社会因素 公众都对公共安全抱有很高的期望。所以,警察所承受的社会期望自然较高。同时,在今天迅速变迁的社会里,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社会各界对警察的期望也存在很大差异,而且接受继续教育和研究基金都增加了警察个人的期望,这使他们形成了传统部门难以适应的要求进步和增长收入的期望。在这多方面的期望之下,警察的工作压力与日俱增。这是诱发警察职业倦怠的外部因素之一。 三、职业倦怠对警察形象的影响

浅析监狱警察的职业倦怠与角色领悟1

浅析监狱警察的职业倦怠与角色领悟 摘要:近年来监狱警察的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本文试探着从对监狱警察全面、正确的角色领悟入手,抓住可能造成 监狱警察职业倦怠的因素之一:不正确的认知,进行分析探究,寻求一条缓解监狱警察职业倦怠的途径。 关键词:监狱警察职业倦怠角色领悟 1973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了职业倦怠这个词,并且将职业倦怠定义为:个体在体力、精力、能力上都无法应对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1981年心理学家Maslach等人制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纬度,即:情感衰竭(个体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消失)、去个性化(个体以消极、否定或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工作及工作对象)、个人成就感降低(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和价值倾向)。其中情感衰竭是职业倦怠的重要成分。 监狱工作是个特殊职业,就其环境特征来看,可以概括为:封闭的社会环境、沉重的工作压力、紧张的人际关系;就其工作性质而言:监狱干警是多重社会角色聚为一体的特殊群体,他们长年面对的是社会专政对象——罪犯,干警既是既是执法者,又是特殊园丁,承担着改造与生产双重重任。因此集多重角色于一身,始终处于高风险、高

对抗、高负荷的应激状态之下的干警最容易产生心理冲突,突发心理问题,引发心理疾病,属于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角色是指一定社会身份所要求的一般行为方式及其相应的内在心理状态。角色领悟是指个体对角色的认识和理解,也是对角色的认知。错误的角色领悟容易导致角色失调,即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产生矛盾、障碍甚至失败,常以四种形式表现: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和角色失败。干警职业倦怠的各种症状的产生都和错误的角色领悟相关,这和阿尔波特·埃利斯在ABC理论中强调错误的认知是导致直接因素有异曲同工之处。正确的警察角色领悟是什么呢?监狱警察怎么才能达到正确的角色领悟呢?笔者从监狱警察所属角色类型特点出发,从四方面分析克服职业倦怠应采取的角色领悟方法。 一、监狱警察是一种规定型角色 按照角色行为的规范化程度,可以将角色分为规定型角色和开放型角色,前者的自由度较小,比如军人、教师,后者的自由度较大,比如朋友。由于监狱警察肩负改造人的重任,社会对其规定较多,所以属于规定型角色。成为规定角色的监狱警察面临着很大的舆论压力。监狱无小事,即便是小事,经过舆论的宣扬和媒体的炒作也能产生较大的影响。罪犯入监服刑后,监狱警察成了教育好他们的“全权负责人”,与此同时,监狱警察“获得”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剥夺,剩下了是大量“付出”、“给予”。他们被称作了“灵魂工程师”。另外,

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倦怠及调适

2007年8月 第4期(总第67期) 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 Journal of A dult Education of Gansu Po litical Science and Law Institute Aug.2007 No.4(General No.67) 收稿日期: 2007-07-05 作者简介: 欧渊华(1965 ),女,福建警官职业学院刑事执行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罪犯教育学、犯罪学。 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倦怠及调适 欧渊华 (福建警官职业学院,福建福州350014) 摘 要: 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倦怠是监狱人民警察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下的一种极端反应。它的存在直接影响干警的生理、心理健康和罪犯改造质量的提高。它产生的原因既有个人因素,又有组织因素。解决监狱民警的职业倦怠,可以从个人、组织和社会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倦怠;调适 中图分类号: DF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7759(2007)04 0116 02 一、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倦怠及其表现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其含义是指 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 。1981年玛勒诗(Malach)等人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份:(1)情绪衰竭(Em otional Exhaustion),是个体对压力的评估,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2)非人性化(Depersona Lization)是个体对他人的评估,表现为个体化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3)低个人成就感(Redaced Personal Ac complishm ent),这是个体对自我的评估,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降低。 2004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发布的中国 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 显示:15个行业中,公务员中54.88%的被调查者出现了工作倦怠,是工作倦怠比例最高的职业;调查也显示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为警察、教师、医护人员。 监狱人民警察作为警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一部分监狱民警工作中产生了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一)个人感觉工作特别累,压力特别大,对工作缺乏冲劲和动力,甚至出现害怕工作的情况。(二)刻意与和工作相关的人和事保持一定的距离。如下班后不愿意或害怕接听单位及同事的电话。对工作不是很热心和投入,总是很被动地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三)工作满意度低,体验不到幸福感,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淡。监狱民警职业倦怠的存在,使得监狱人民警察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同时也影响了我国监狱罪犯改造质量。因此,无论是从关心民警的角度,还是从注重监狱改造事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们都应该积极关注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倦怠这一现象。 二、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倦怠不是对某一特定事件的即时反应,而是在较长一段时期里,对工作中所遇到的压力,在情绪上产生的一种低强度递进的反应过程。导致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当前具体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工作时间长、压力大 监狱人民警察长年累月奔赴在教育改造罪犯第一线,由于警力不足,大多身兼数职,工作长期超负荷运转,周平均工作时间远远长于其它一般职业,如值班一天就要36小时不离开监区,每位监狱民警一周不少于一次。对监狱工作稍有了解的人都听过 罪犯有期、干警无期 的说法,长期置身于较为封闭的环境中,从事着挽救人、改造人、造就人的工作,即便是节假日,也得不到休息。长期置身于 罪犯 腹地,监狱人民警察心须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处处留意罪犯的思想动态,若有麻痹思想和松懈情绪,一些恶习难改,抗拒改造的罪犯就有可能寻衅闹事,破坏监管安全,影响改造秩序。这种超负荷的工作,不论是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使监狱人民警察不堪重负,极易导致心理和情绪上的极度疲劳。 (二)罪犯的情况日益复杂改造难度增大 当前监狱罪犯不仅在结构上出现了犯罪类型的复杂化、犯罪低龄化、智能化、团伙化、累惯化以及作案手段的凶残性、严密性、流动性等特点,而且在思想上出现反社会意识增强,价值观扭曲,心理需求畸形,罪恶感罪责感淡薄,改造意识淡化等新特点;行为上,消极抗拒劳动,不服从管理,顶撞甚至袭击监狱人民警察的现象增多。罪犯实际情况的变化给 改造人 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最终发展成为职业倦怠。 (三)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 116

第三章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

第三章人民警察职业道德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指警察在工作中应该遵守的,以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调整警察各种职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以及警察个人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状况。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警察队伍的诞生而产生,并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警察道德史上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探讨和研究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对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警察队伍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概述 一、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含义 我们经常要用到“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这个概念,那么,什么是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呢?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指警察在工作中应该遵守的,以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调整警察各种职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以及警察个人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状况。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含义包含了以下两层意思: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但它不同于政治、法律、纪律等行为规范,它是以社会舆论和民警个人的内心信念作为发挥作用的依据。换言之,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不具有法律的纪律那样的强制性,是一种自律性的行为规范。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包含着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内涵。就客观而言,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指人民警察在工作中应该遵守的具有自身职业特点的道德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在民警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因而它的内容具有客观性,不依民警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就主观而言,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指民警经过职业活动实践和自身的修养提高,在道德品质方面达到的状况,这种状况是民警综合素质的反映,它表明了警察个人是否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修养,是否具备了社会和警察机关所需要的职业道德品质及其所达到的境界,这种品质和境界是民警个人学习和修养的结果,因而具有主观性。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这两个方面的含义是互相联系的,前者是后者的客观标准,后者是前者的内化。在警务工作中,我们在使用“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这个概念时,有时候是就其客观方面而言的,有时候则是就其主观方面而言的。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发展。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警察队伍的诞生而产生,并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警察道德史上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探讨和研究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对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警察队伍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作用 1、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有助于密切党群关系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人民警察属于国家公务员,而且是作为社会执法人员出现在群众面前的。他们身着警服,头顶国徽,代表党和国家执法,履行自己的职责。广大群众往往是通过包括警察在内的党政干部的言行,来认识我们的党和政府,来认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关系。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党和政府建立自己在群众中的威信,主要靠两条:一是靠它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正确性,能代表广大群众的利益;二是靠包括人民警察在内的广大干部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实践告诉我们,人民警察道德水平的高低、道德修养的好坏,不仅决定着警察事业的成败,而且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威信及其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这其中包括的道理是不言而明的。倘若在严重危及群众财产安全的紧急关头,民警能挺身而出,勇于相救,群众就会由感

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建设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 【内容摘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综合国力、人民的生活水平乃至国际地位得到大幅提高,这说明中国政府执政能力不俗同时也给中国政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执政水平要进一步提高才能使中国更快、更稳的发展。人民警察作为执政工具之一首当其冲,要不断提高人民警察队伍的形象与素质,对内管理国家的安全事务保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对外代表国家的形象提升国际地位。紧抓事物的主要矛盾,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的重点就是加强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建设,间接提高国家的执政水平。本文探讨的是为什么要加强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和怎么加强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问题。 【关键词】人民警察职业道德队伍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同等重要的今天,中国的方方面面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硬件方面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日趋现代化与人性化,软件方面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文化素质等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不断攀升。作为国家执政工具之一的人民警察面临着多重的考验,人民警察队伍建设成为大势所趋,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建设成为队伍建设的切入点,与民生问题休戚相关不容忽视。 一、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含义 (一)职业道德的含义。众所周之,所谓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由于一定的职业要求和职业关系,在长期职业实践活动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并为业内人员普遍遵守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由于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而自发形成的,为保障各工作顺利开展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它也是一定时期社会性质和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它一方面体现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行为调节上的多样性和具体化,另一方面又只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在人们特定活动范围内的职业化。 (二)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含义。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就是指人民警察在履行本职工作职责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警察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主体只能是人民警察,但并不是每个民警都能成为其职业道德的合格主体.真正成为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合格主体,必须在认识与素质上进一步加以提高.在新世纪加强人民警察的自律性,提高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水准,不是静态下孤芳自赏、封闭循环的自我完善过程,而是在针对具体对象的执法活动中,用实际行动与良好的道德风貌与水准来

浅谈警察的职业倦怠

浅谈警察的职业倦怠 做警察的时间长了,特别是在基层一线的时间长了,许多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当初入警时的豪情壮志早已消失怠尽,更多的是一种苟于现状,碌碌无为,得过且过的心态,甚至有了厌倦警察职业,想提前退休的想法。有了这些症状,说明我们正面临着职业倦怠的危机。 一、警察职业倦怠的涵义及表现形式职业倦怠一词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首次提出,他认为,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现在我们将职业倦怠理解为从事助人行业的个体因为不能有效地应对工作上持续不断的压力而产生的一种包括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综合症状。警察职业倦怠主要是指警察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压力过大和工作满意度过低而所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耗竭状态。 警察的职业倦怠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理上的衰竭:主要体现在经常会感觉头痛、头晕、胃痛、失眠等症状。 (二)、情绪上的衰竭:主要体现在易疲劳、易发怒,在生活和工作中缺乏热情与活力。

(三)、去人格化:也就是指警察人格上的解体,主要体现对待工作敷衍了事,不求质量,接待群众时存在“四难”现象,单位和社会上人际关系紧张。 (四)、低个人成就:主要体现在警察对自己消极评价,个人成就感降低,对工作的意义产生认识偏差,感觉工作无意义、无价值,产生较强的自卑感。 二、职业倦怠对警察工作的影响 职业倦怠主要是一种心理上的负面反应,警察作为一个公众形象,一举一动都在公众的监督之下,在职业倦怠这一下负面作用之下,必将引发一些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影响警察公众形象。一是身陷职业倦怠的警察,因情绪衰竭、低个人成就感,会表现出一副玩世不恭的态度,在公众面前也不会注意个人形象,经常出现警容不整,精神面貌差等现象,严重影响警察的自身形象;二是身陷职业倦怠的警察,情绪衰竭,易发怒,易急燥,自身情绪都处于一种无法控制的状态,在受理人民群众求助时就难免出现“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现象,这样一来将对警察的服务形象造成严重损毁。三是身陷职业倦怠的警察,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无处发泄,当遇有违法嫌疑人时,会将所有的情绪都发泄到违法嫌疑人身上,造成刑讯逼供或是嫌疑人员非正常死亡,严重影响警察文明执法的形象。

警察心理健康论文

警察心理健康 ——警察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及对策 在20世纪70年代,职业倦怠一词开始出现在研究职业心理的论文中,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 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美国学者弗鲁顿伯格认为,职业倦怠是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 们由于日平均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警察是一种与人打交道的职业,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工作就是一种助人活动,无论对群众,还是对违法犯罪人员,从已有的调查发现,警察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职业倦怠,与生理疲劳不同,它并不主要是因体内能量消耗过多所引起的,而是由于个人认识、情感等因素引起的一种主观体验,更多的属于一种心理疲劳。马斯拉赤将其描述为一种躯体、情感和精神的衰竭状态。其特点是生理的耗损、慢性疲劳、无助感、绝望感、消极的自我概念,。警察发生职业倦怠后,情绪会变得紧张不安、易怒、易爆,在工作中吹毛求疵!讽刺同事、神经过敏;独自一人时易多愁善感、悲观、沮丧、抑郁、自我评价能力低下,对现实不满!愤恨,难以激发工作热情,行为孤僻,不愿与人交往,或具有攻击性和侵犯性;职业倦怠也会影响警察神经活动的协调性,使之反应迟钝,创造思维消失,造成其他心理机能发生变化,陷入心理衰竭状态,常

常会出现下列生理症状:经常产生疲劳感、无力感,失眠、食欲不振、背痛、!头痛、全身酸痛,内分泌功能紊乱、血压升高等症状。 警察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对警察来讲,引起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既受警察职业压力的影响,又与社会环境的消极因素、个人欲求不能满足等因素相关。 (一)过重的职业压力是造成警察职业倦怠产生的客观因素 达汉姆(,1992)将职业倦怠视为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形式,是不可调和压力反应的产物。我国警察职业的高风险、高负荷、高压力早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在长期的警务活动中警察个体承受着巨大的职业压力。广西警官心理测评中心对广西自治区警察进行了一次心理压力状况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有9312%的人在近期工作生活中碰到了压力,其中有2618%的 人遇到了自己无法消除的压力,2%的警察目前已濒临心理崩溃的边缘。警察职业压力主要体现在: 1、工作任务的繁重性; 2、工作任务的突发性、紧急性; 3、工作责任重大性; 4、警察职业接受社会刺激多元性。 (二)自我效能感降低是警察职业倦怠产生的主观因素 自我效能感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判断和评价,它影响着自我选择干什么,投入多少能量,对困难任务解决的程

最新-浅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 精品

浅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 我认为,要做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首先其自身应该具备较高的素质。 什么是素质呢素质即素养,是指一个人的水平、能力,在承担某项工作、完成某项任务时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它由多方面因素构成,包括思想政治、业务技能、科学文化、道德品质、身体状况等方面因素。 要做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确保一方平安,就要求民警自身具备各种知识、才能和气质。 根据个人在基层工作的实践,我认为,概括起来,新时期的公安民警要适应新形式下公安工作的需要,做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意识”即搜集、使用信息意识,改革创新意识,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意识,公仆廉政意识和“四个能力”即驾驭工作全局的能力,驾驭社会治安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搜集、使用信息意识。 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方能耳聪目明,稳操胜券。 这就要每位民警一是要对信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能主动、积极地发现和获取信息。 二是拓宽搜集信息面,广泛收集、掌握上级领导机关信息、公安内部信息、以及涉及社会各界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治安等方面的信息。 三是健全信息网络,能够正确迅速地使用、反馈各种信息,确保信息畅通。 改革创新意识。 先悟者明,先行者利,强警之路在于创新。 做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首先要有强烈的改革创新意识,坚持用观念创新、理论创新带动工作创新和机制创新,在深化改革中推动公安工作与时俱进。 其次是提高创新能力。 要不断学习现代科学知识,掌握新技能、会用新举措,把新经验、新做法融入到派出所工作实践中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三是要突破前人,提出新见解。

要善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正视工作中的薄弱点和阴暗面,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坚持在实践中和群众中寻找新路子。 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意识。 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 要带头学法懂法,熟悉、掌握和应用《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和《行政复议法》等与公安工作密切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和相关的国家政策,提高自己的政策、法律水平。 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进一步强化证据意识。 不仅重视实体法,更要注重程序法,使整个执法活动都在法律的范围内进行。 公仆廉政意识。 要时刻牢记人民警察是人民的公仆,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意识。 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要亲民、爱民、为民。 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勤政为民,廉政为民,做到为政清廉、为警清廉。 驾驭工作全局的能力。 “上头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公安基础工作十分具体而繁忙,而且有其长期性,难以立竿见影。 做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就要有驾驭工作全局的能力,要实现辖区“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具有“厚积薄发”的思想,遵循公安工作规律,思路要广,方法要多,措施要具体,既要抓长远规划,又要抓近期工作重点,分清主次、轻重、缓急,不能顾此失彼。 驾驭社会治安的能力。 目前整个社会处于相对稳定的环境之中,但是一些突发性事件也比较多,而方方面面的事件都需要公安机关第一时间出警,公安工作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就要求民警具有新时期必备的快速反应能力、妥善处置突发性事件能力。 只有快速反应、策应及时,才能撒得开,收得拢。 只有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机制,才能进一步强化社会面治安管理控制工作。

国外警察职业倦怠研究述评

#警事学研究# 国外警察职业倦怠研究述评 王成义,刘琪 摘 要:职业倦怠是人们对工作中的慢性情感压力和人际压力延迟反应的一种现象。国外 警察在倦怠三个纬度上的得分相差不是很大,多为情感耗竭和个人成就感低落方面得分较高,而人格解体方面得分相对较低。职业倦怠带给人们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面影响,所以警察职业倦怠预防尤为重要。 关键词:职业倦怠;警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D035.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020(2006)04-0136-05 课题项目: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计划项目:J05X56收稿日期:2006-05-20作者简介:王成义(1973-),男,山东警察学院专业基础部 讲师;刘琪(1962-),女,山东警察学院专业基础部副教授,山东济南,250014. 职业倦怠(job burnout)主要用于描述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它普遍存在于服务、医疗、教育、警察等行业,严重影响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及工作效率。国外对此已展开大量研究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我国目前在其他领域已有了初步研究,但对于警察职业倦怠的实证研究尚不多见。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外发表的研究成果拟对该领域的研究做一概述,以期对我国该领域的研究有所助益。 一、职业倦怠的界定 职业倦怠最初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 -berger(1974)提出。刚开始的研究主要是探索性 的,后来职业倦怠的研究逐渐系统化,并迅速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服务业及医疗领域,随后人们发现职业倦怠现象不只存在于少数特定行业,而是不同行业中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于是职业倦怠研究拓展到各个行业。围绕职业倦怠问题人们做了大量研究,并编制了问卷确立了研究方法。 在职业倦怠这一概念的界定上被广为接受的是Maslach 等(1982)提出的多维度理论,他们将职业倦怠定义为由情感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 or dehumaniz ation)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 -plishment)三维度构成的现象。 [1]所谓情感耗竭是指个体的情感资源过度消耗,表现为疲乏不堪、精力丧失、对工作、生活缺乏热情、悲观失望等。人格解体指个体对待服务对象表现为负性的、冷淡的、犬儒主义的态度,如不愿与人交往、对待公众冷漠、甚至易于攻击他人等。个人成就感低落指个体的胜任感和工作成就 # 136#第21卷第4期2006年7月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JO U RN AL O F JIA NG SU PO LI CE O FF ICER CO LL EGE Vo l.21No.4 July.2006

职业倦怠

关于四种职业倦怠的总结 首先,什么是职业倦怠呢?职业倦怠是工作强度过高并且无视自己的个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是过分努力去达到一些个人或社会的不切实际的期望的结果。 我们所讨论的职业分别有高校教师,狱警,护士,心理咨询师。首先就高校教师来说,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倦怠是怎么形成的呢? 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 一、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 1、高等教育外部环境的影响 社会发展对高校教师有着过高的期望值。教育的成败关系着未来社会的发展,因此,社会各界都关注着高校教师的工作质量,对他们的要求和期望都很高。因此,从事教师职业的人,一旦承担此角色,便油然而生强烈的职业压力感。 2.高等学校内部环境的影响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教师职业也同社会上许多行业一样,“铁饭碗”正在逐步被打破,评聘分开、竞争上岗、学生择师评教等举措使得众多教师心神不定,恐慌不安。 3.高校教师职业特征形成的压力 对高校教师来说,其职业活动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因此,为了维护教师的职业形象,教师往往会无意识压抑和否定自我的正常欲求。这就可能与其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思想与行为相冲突。 4.高校教师个人因素

研究表明,某些人所具有的人格特征很容易受到倦怠的伤害,如: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较低的自我价值与判断、自信心低、对自己缺乏准确的认识和客观评价等。 二、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危害 (1)心智能力下降。教学中自我感觉记忆力下降明显,思维力出现迟钝现象,注意力分散,感知觉能力和想像力没有特别明显的变化,工作有些力不从心。 (2)情感体验平淡。教学激情消失,有痛苦与空虚感,自己有被掏空的感觉,有悲观无助而产生的“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情绪。 (3)行为症状。由于自控能力下降,教学工作会变得机械化,教学效率低下,人际关系上逐渐变得疏远,身体开始进入亚健康状态。 (4)生理功能减退。身体活力下降,感觉承担不了繁重的教学任务,疲惫不堪,抵抗力下降。 这些表现损害和威胁着高校教师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而这又进一步使其敬业精神不振和工作热情下降,从而影响其教学水平的发挥,造成教学工作的低效化和学校资源的浪费,进而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思考 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严重地影响了教师知识、技能的正常发挥,是本已紧缺的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预防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 1.建立通过制定各种政策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维护教师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工作范文]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 篇一:以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优秀警察 以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优秀警察 [摘要]本文在对人民警察进行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引入了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这一概念,而后,阐述了爱岗敬业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爱岗敬业 作为一名刚刚从军营走向社会的士兵,摆在面前的一切都是那样地陌生而具有挑战。经过一学期《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课程的学习,我对于警察工作的职业道德有了相当大的了解,收获很大,使我对警察这个职业逐渐有了较为深刻地认识。 一,对人民警察的基本认识 人民警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除了其肩负的职责不同于其它行业以外,就其从事这一职业的人来说,也不是普通公民,除了具备一般普通公民的道德素质外,还必须具备能胜任,能完成特殊任务比普通公民更高的素质和道德,这就要求我们具有人民警察职业道德。 三、对警察职业道德规范的认识 为进一步加强公安民警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广大民警的

职业素质,公安部重新修订印发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这十条分别为:1、忠诚可靠:听党指挥,热爱人民,忠于法律。2、秉公执法:事实为据,秉持公正,惩恶扬善。3、英勇善战:坚韧不拔,机智果敢,崇尚荣誉。 4、热诚服务:情系民生,服务社会,热情周到。 5、文明理性:理性平和,文明礼貌,诚信友善。 6、严守纪律:遵章守纪,保守秘密,令行禁止。 7、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勤学善思,精益求精。 8、甘于奉献:任劳任怨,顾全大局,献身使命。 9、清正廉洁:艰苦朴素,情趣健康,克己奉公。 10、团结协作:精诚合作,勇于担当,积极向上。爱岗敬业自古以来就是行业的要求,是职业道德的核心。南宋思想家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讲的就是对待自己的职业要专心致志,尽心尽责。同样,爱岗敬业也是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核心。 三、从爱岗敬业入手,塑造优秀警察形象 20XX年4月24日上午,在河南荥阳市妇幼保健院门口发生一起伤害案,该院的一位药剂师鼻子被打骨折,当时荥阳市公安局的两位民警就在打人现场,民警眼瞅着打人,这太不可思议了!”一个目击人说。当前民警不作为的行为时有发生,归根结底就是爱岗敬业意识不强,爱岗敬业主要是倡导一种敬业精神,它包括奋发向上的进取意识,立足本职的踏实作风,热爱岗位的奉献精神等。作为人民警察,自穿

对缓解警察职业倦怠的几点思考

对缓解警察职业倦怠的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对应激与职业倦怠关系的阐述,提出职业倦怠的概念。并通过对警察职业倦怠的成因的分析,认为警察职业倦怠的发生、发展更大程度上是由警察所在组织和警察工作的特点决定的。警察职业倦怠的仅从个体角度进行干预效果不理想,应从组织干预和个体干预两方面相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干预效果。 【关键词】应激;职业倦怠;警察;成因;干预 引言 近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发布的中国“职业倦怠指数”调查报告称:13%的调查者出现了严重的职业倦怠;其中公务员是职业倦怠比例最高的职业;“政府.公共事业”为职业倦怠最严重的行业;在教师、医护人员、公司职员和警务人员等职业人群的对比中,警务人员居于首位。在繁杂的公安工作中,民警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致使越来越多的民警“远离”工作场所,一些“留下来的”也是以敷衍的态度进行工作。?S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安局关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将会有更多的工作由社会管理向公众服务职能方向转变。关注警察职业倦怠,对促进和谐的警民关系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对公安工作开展应激管理活动、民

警职业倦怠干预和预防以及积极情绪的养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何为职业倦怠 应激是个体在社会生存的适应过程中,由实际的或认识到的要求与实际的或认识到满足要求的能力不平衡所引起的,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来恢复平衡的过程,以及由此表现出的心身紧张状态。引申至警察心理,可将警察心理应激概括为“在警察预想之外出现的与警察具有一定利害关系的人或事件,引起警察发生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化。”应激是由应激源、应激反应和其他许多有关因素构成的多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反馈调节与控制的系统。应激反应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的作用所发生的生理、心理、行为和社会性方面的变化。应激反应不是孤立地发生在某一局部器官系统,而是全身心的综合变化。近年来有几种与综合性应激反应密切相关的应激相关心理障碍,包括心身耗竭、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物质滥用。其中心身耗竭也称为职业枯竭症、职业倦怠和疲劳综合症。 职业倦怠一般被认为是工作中慢性情绪和人际压力的延迟反映。职业倦怠不但影响个体身心健康,而且会造成缺乏职业道德、消极怠工等职业危害,严重的还会影响组织绩效、破坏家庭和谐。一些涉及情绪性工作的职业,具有较多的人际压力存在,长年精力耗损易消退工作热情,进而产生

对加强监狱人民警察队伍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的思考.doc

对加强监狱人民警察队伍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的思考 四川省监狱管理局佚名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指监狱人民警察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是监狱人民警察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时所应遵循的,与执法工作和警务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人民警察职业特征并反映公务员自身特殊要求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行为规范。它调节的是监狱人民警察与行政管理、社会及服刑罪犯之间的道德关系。 搞好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的发展与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法律以及党的监狱工作方针政策能否正确贯彻执行,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状况直接影响我们监狱机关乃至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修养对贯彻以德治国与依法治监的方略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加强和改进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是贯彻依法治监基本监狱方略和弘扬司法公正、罪犯惩罚与改造为主题的需要。几年前我国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就是要用法律手段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的事务。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是以法律为武器来调节国家、社会及罪犯各方面的关系,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而监狱人民警察的每一项司法行政工作都是紧紧围绕刑罚执行工作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要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用法律手段来调节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就要求我们监狱人民警察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没有一支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的监狱警察队伍,“依法治监”就是无法实施的。 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归纳起来主要包括:立场坚定,爱憎分明;顾全大局,服从命令;执法来阿,处事公正;言教身范,以理服人;讲究人道,沉着冷静;忠于职守,勇于献身六个方面。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经过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的锻炼,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我们队伍职业道德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并与时代进步保持高度一致,但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发展,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某些不良现象和消极的东西对我们监狱警察的思想观念造成了冲击和影响,加上我们有些现行的规章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致使有的监狱警察职业道德观念不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群众观念淡薄;有的同志拜金主义思想严重,利用手中的权力谋权个人私利,接受罪犯及亲属吃请、受礼,个别甚至直接或变向向罪犯及亲属索职财物;有的事业心不强,不求进取,工作得过且过,无所用心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损害了国家刑罚执行机关的声誉和我们监狱民警的形象。面对新的世纪,要实现监狱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架护航的历史重任,我们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最重要的、最紧迫的是加强和改进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这对于顺应时代要求,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因此,如何积极有效、健康有序地推进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使监狱人民警察在刑事执法实践中能够过好“享乐关、金钱关、人情关、法纪关、和制度关”,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改革开放二十四年,是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各处行业发生着巨大变化的二十四年,特别是江总书记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我们国家的民主与法制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修养也随着形势变化而变化,但已明显的根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够。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主席说过:“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由我们监狱人民警察职业的性质所决定的,这一职业道德原则表明了社会主义国家公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以往任何时代,在任何阶级官吏的职业道德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我们也要实事求是的看到我们的整体素质同新形势、新任

浅谈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素质提高

浅谈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素质提高 监狱人民警察队伍是监狱工作的主体,监狱警察队伍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监狱整体工作的发展,决定着监狱整体工作的成效。近年来,该监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同新时期党和人民对监狱工作的要求相比、同新时期监狱工作担负的历史重任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因此,切实加强监狱警察队伍建设工作,事关监狱工作大局,是当前监狱工作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一、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警察知识结构不合理,与新时期对监狱工作提出的“首要标准”不完全相符、与肩负的教育人、改造人、挽救人的职责不完全相符、与监狱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罪犯的要求不相适应,不能正确的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现为个别警察执法水平、执法能力不高,接受新知识、新观念能力不高等问题。 (二)警察工作时间长,岗位任务繁重,心理压力较大,导致很多监狱警察心理和身体均处于“亚健康”状态,难以适应当前复杂的监管安全形势;警力配备不足等问题加之部分警察子女尚在读书,家里父母又年老都需要照顾,许多警察的精力难以完全用于监狱工作。 (三)由于基层警察工作价值不容易被及时察觉和重视,

工作业绩难以体现,导致基层警察成就感降低,自卑感加强,造成一些警察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工作上得过且过。 二、产生的原因分析如下: (一)绝大部分干警对监狱工作的中心和自身的职责认识理解上存在偏差。尤其是衡量监狱工作新提出的“首要标准”更加明确了监狱的中心工作任务,监狱的工作重心就是管理好罪犯,使罪犯认罪服法,通过劳动改造、教育改造等方法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让罪犯能够重获新生,所以,监狱的生产职能、教育职能、监管职能都是为了这个中心工作而努力的,而有的干警却对此认识不够,出现“重生产、轻管教”现象。如:一线、二线分监区个别干警在管理罪犯方面认为劳动任务完成的好,认为就改造的好的思想观念存在,而很少去了解罪犯心理及改好程度等。 (二)监狱政工部门的职能发挥不足。监狱政治处不仅是管理全体警察职工工资、福利、考核等日常工作的业务部门,更是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警察职工整体素质的重要部门。目前政治处的主要工作多偏重于前者,忙于应付各种日常性事务,无暇专心于警察职工整体素质的有效提高。 (三)各种思想政治教育、业务知识培训多流于形式,实际效果不佳。从该监狱实际情况看,尽管每年都组织单位警察进行各种各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但实际效

浅谈如何健全人民警察执法保障制度

浅谈如何健全人民警察执法保障制度 近年来,民警在执法执勤中受到不法侵害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切实加强保障、维护民警的执法权益,已成为当前公安机关的一个重大课题。 民警执法权益受侵害的现状和危害性 民警执法权益,是指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依法执行公务权以及与之相应的生命健康权、名誉权、休息权、劳动保障和报酬权以及抚恤优待权等权利的总称。 当前民警执法权益受侵害的情形主要有:一是不法分子使用暴力攻击、谩骂侮辱、恐吓威胁等方法阻碍民警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二是不法分子进行恶意投诉举报、诽谤侮辱民警;三是一些地方领导指令民警越权参与非警务活动;四是民警的工作任务重,精神压力大,休息权、健康权受到侵害;五是政府财政拮据,公安业务经费紧张,警务装备不足,民警的工资福利待遇偏低;六是民警执行公务,依法使用武器警械、强制措施过程中违法犯罪嫌疑人出现意外事件,却被错误纪律处分甚至被定罪判刑、赔偿经济损失,或者执法中存在违反法定程序、义务和纪律或办案中失误问题,依法理应予以纪律处分,却被定罪判刑、赔偿经济损失。 民警执法权益受侵害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一是直接损害当事民警的生命健康、经济收益、精神名誉等权益;二是阻碍、破坏公安机关及其民警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损害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执法权威性,影响警民关系以至党群关系;三是受侵害的民警如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助保障,将严重挫伤民警的积极性,个别民警甚至因此出现“工作是领导的,饭碗是自己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想法和作法。 民警执法权益受侵害的原因 从社会环境因素上看,这是受当前社会整体法制水平不高的影响。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蓬勃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着大量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和问题,时刻考验着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当前我国社会整体的法制水平还不高,一些群众一旦遇到自己利益受损时就直接采用暴力、漫骂等违法方式阻碍民警执法,而其他群众则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袖手旁观;一些人受到处理打击后利用控告、申诉渠道报复民警。 从自身客观因素上看,这是由警察职业特性决定的。“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作为社会治安一线力量,民警在查处违法犯罪活动、处置群体性事件过程中本着“可顺不可激”原则,必然会受到一些攻击,不仅事中要承受从精神到肉体上的侵害甚至付出宝贵的生命,而且事后往往为了顾全大局还要忍辱负重。 从自身主观因素上看,公安队伍数量庞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执法为民思想观念淡薄,依法执法和依法维护自身执法权益的能力不强。一是训练不足,民警实战技能不强;二是一些民警不敢、不愿、不作为、lua乱作为等直接影响公安机关的形象。据笔者调研发现,当前民警执法权益受侵害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是由于我们的民警自身未能熟练掌握运用法律、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