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寄生虫学第十四讲(医学昆虫).ppt.Convertor

寄生虫学第十四讲(医学昆虫).ppt.Convertor

医学昆虫概论

医学节肢动物概论

凡能侵害人类或传播疾病的一类节

肢动物称为“医学节肢动物”又称“医

学昆虫”

医学节肢动物学(Medical Arthropodology)

医学昆虫学(Medical Entomology)

医学昆虫

与医学有关的节肢动物种类

昆虫纲(Insecta):蚊、蝇、虱、蚤

蛛形纲(Arachnida):蜘蛛、蜱、螨

甲壳纲(Crustacea):蟹、蝲蛄、水蚤

唇足纲(Chilopoda):蜈蚣

倍足纲(Diplopoda):马陆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躯体分节,具有成对的分节附肢

体表骨骼化

外骨骼具有保护内脏、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蜡质)、协助肌肉运动(内壁附着肌肉)等功能具有比较完善的消化、呼吸、排泄、神经、生殖等系统,循环系统为开放式血腔

发育中有蜕皮(ecdysis)和变态(metamorp-hosis)现象

医学昆虫的发育与变态

基本过程:卵——幼虫——成虫

变态

从卵到成虫期的发育过程中,所有的外

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机能、生活习性

以及行为和本能上一系列变化的总和

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

不完全变态:卵—幼虫(若虫)—成虫

医学昆虫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医学昆虫对人类的危害方式

一、直接危害

吸血、骚扰:如蚊、蝇

毒害:如蜈蚣、隐翅虫

寄生:如疥螨、蝇幼虫

超敏反应:尘螨

二、间接危害(传播病原体)

医学昆虫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医学昆虫的传病方式

传播机制

1. 机械性传播

2. 生物性传播

发育式 繁殖式

发育繁殖式 经卵传代式

医学昆虫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医学昆虫

病原体

患病

能传播病原体

的节肢动物

由媒介昆虫

所传播的疾病

医学昆虫的传病过程

虫媒病

媒介昆虫

虫媒病

媒介昆虫传播的病原体种类

病毒 细菌 立克次体

螺旋体 寄生虫

虫媒病的流行特点

季节性

地方性

自然疫源性

虫媒病

世界八类10大热带病

疟疾、血吸虫、丝虫、利氏曼病、锥虫病、麻风、

结核、登革热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

疟疾、血吸虫、丝虫、利氏曼病、钩虫病

医学昆虫的生态学研究

温度、湿度等自然因素对其生存、发育、繁殖的影响

成虫的活动与栖息

幼虫的孳生习性

食性

季节消长

越冬

医学昆虫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病媒节肢动物的判断标准

生物学证据:嗜人血、种群数量、寿命

流行病学证据:地理分布与季节消长的一致性

自然感染证据:流行区流行季节内分离到自然感染的病原体 实验室证据:人工感染成功,并发育到感染

医学昆虫的防制

主要措施

物理防制:环境改造、物理防护和捕杀

化学防制:使用化学杀虫剂

生物防制:利用昆虫的天敌和病原体

遗传防制

法规防制

根据医学昆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点,

因时因地制宜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

昆虫纲形态特点

头部:感觉、摄食中心

触角 复眼 口器

胸部:运动中心

三对足 2对翅

腹部:消化和生殖中心

分10节,后三节演化为外

生殖器

蚊(mosquitos)

属昆虫纲双翅目(Diptera) 蚊科(Culicidae)

按蚊亚科——按蚊属(Anopheles)

库蚊亚科——库蚊属(Culex)伊蚊属(Aedes)

巨蚊亚科——巨蚊属(Toxorhynchites)

复眼

刺吸式口器--喙

喙含有1个上内唇、1对上颚、1对下颚和1个舌组成,它们包藏在鞘状的下唇内。

雄蚊上、下颚退化,不能叮刺吸血,只以植物液汁为食。

头部

胸部

胸部:由前、中、后三节组成,每节有足1对。中胸有翅一对,后胸有平衡棒一对,为飞行时的平衡器官。

蚊翅窄长,膜质。翅脉简单,纵脉2、4、5各分两支,1、3、6不分支。翅脉上覆鳞片。蚊足细长,常有鳞片形成黑白斑点和环纹,为分类特征之一。

腹部

腹部分11节,第一节不易查见。2~8节明显可见,背面可有由鳞片组成的淡色横带、纵条或斑。

最末3节变为外生殖器;雌蚊腹部末端有尾须一对;雄蚊则为钳状的抱器,构造复杂,是鉴别重要依据。

雄蚊生殖器官

幼虫

雌蚊产卵于水中,夏天2-3天孵出幼虫。形态特点是胸部比头和腹部大。

蚊蛹

逗点状,不食能动,夏天2-3天羽化成蚊。

蚊 虫 生 活 习 性 及 三 属 蚊 生 活 史 各 期 特 点

三属蚊生活史各期的主要鉴别

蚊 虫 生 活 习 性 及 三 属 蚊 生 活 史 各 期 特 点 按蚊属

库蚊属 伊蚊属

蚊头部 停留姿态

三属蚊生活史各期的主要鉴别

幼虫孳生

- 孳生地

大型清洁水体(中华按蚊、嗜人按蚊)

溪流水体(微小按蚊、大劣按蚊)

污水型(库蚊)

小型清洁水体(伊蚊)

蚊的生活史与生态

蚊的生活史与生态

成蚊食性:

嗜吸人血:大劣按蚊

兼吸人血和动物血

嗜吸动物血:中华按蚊

雄蚊不吸血

蚊喜叮A型血的人,喜叮富含胆固醇和B2的人蚊的生活史与生态

成蚊的活动与栖息

栖息场所:雌蚊吸饱血后需寻找温度、湿度适宜,阴不通风的场所栖息。

活动范围与飞翔速度

栖息场所:家栖、半家栖、野栖

淡色库蚊室内吸血室内栖息

中华按蚊室内吸血室外栖息

白纹伊蚊吸血后多在野外草丛、树洞等处栖息

蚊的生活史与生态

成蚊交配与产卵

交配是在群舞时进行。群舞是几个及至几百、数千个雄蚊成群地在草地上空、屋檐下或人畜上空飞舞的一种性行为。少数雌蚊飞入舞群与雄蚊进行交配,然后离去。

雌蚊一生只需交配一次

雌蚊交配后,多需吸血,卵巢发育,才能产卵。一般雌蚊均在傍晚或清晨到其孳生场所产卵。蚊一生中能产卵多次、产卵量因种而异,通常几十个至几百个不等。

中华按蚊

中型大小,灰褐色,触须具4个白环;翅前缘具2个白斑。

中华按蚊是疟疾和马来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也是班氏丝虫病的次要媒介。停息状态

体与喙成一直线和停落面成一角度

淡色库蚊

淡色库蚊中型大小,喙无白环;各足跗节无淡色环;2-7腹节背面有淡色带

淡色库蚊是我国班氏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白纹伊蚊

白纹伊蚊中小型,黑色;中胸背部有一正中白色纵纹;足有白环。腹部背面2~6节有淡色带。

白纹伊蚊是我国登革热的重要媒介,还能传播乙型脑炎。

蚊与疾病的关系

骚扰、吸血

传播疾病

-疟疾(原虫)按蚊

-丝虫病(蠕虫)按蚊、库蚊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登革热(病毒)埃及伊蚊——流行于东南亚

-黄热病(病毒)埃及伊蚊——流行于非洲、南美洲蝇(fly)

属昆虫纲双翅目环裂亚目(Cyclorrhapha)

常见种类

舍蝇

、金蝇

形态特点

体长6-14mm

全身多鬃毛

口器(舐吸式、刺吸式)

爪垫

蝇生活史及生态特点

有利于蝇机械性传播疾病的因素

形态结构有利于携带病原体

脚短腹大,全身被鬃毛,舔吸式口器

爪垫密布鬃毛,并分泌粘液

活动栖息场所病原体多

来往于粪便、脓痰、血污、饭菜之上

出入于厕所、饭厅、垃圾、食品店之间

摄食习性:

边吃、边吐、边拉、边抖动

追香逐臭、喜腥爱甜动

蝇与疾病的关系

传播疾病

生物性传播

锥虫病(舌蝇)、结膜吸吮线虫病

机械性传播

幼虫寄生于人体,引起蝇蛆病

可寄生于眼、耳、鼻、口、胃肠道、泌尿生殖道、皮肤等处骚扰、吸血(吸血蝇类)

皮肤蝇蛆病

胃蝇蛆病

白蛉

(sandfly)

正在吸血的白蛉

白蛉生态特点

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故黑热病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生活史长:1.5—2个月;

季节分布短:约4个月(6—9月),只繁殖一代;

活动范围小:30米之内;

个体小,对药物敏感;

蚤(flea)

形态:黄褐色,侧扁,足长发达,善跳,♂♀均吸血。

生活史:全变态

成 蚤 卵

1周 蚤 蛹

2-3周,寿命1-2年。

蚤蛹

蚤的生理特点

成虫对温度敏感;

两性吸血,吸血量大,耐饥;

边吸血,边排粪;

多宿主寄生,对血源选择不敏感。蚤与疾病的关系:

鼠型斑疹伤寒

犬复孔绦虫病

1.骚扰吸血

2.寄生(潜蚤病)

3.传播疾病

鼠疫:鼠疫杆菌

虱(louse)

形态:人头虱、人体虱、耻阴虱

毛发上的头虱

生活史

最适宜温度:29--32℃

若虫、成虫吸血频繁

边吸边拉

三怕

怕热、怕冷、怕湿

不完全变态

虱与疾病

传播疾病

流行性斑疹伤寒(普氏立克次体)回归热(螺旋体)

战壕热(五日立克次体)

皮肤叮刺

一般有体虱传播疾病

虱的散播及防治

散播

直接

间接:旅店被褥、桑拿、公共汽车防治

剪去毛发

消毒衣物

硫磺肥皂

蟑螂与疾病的关系

机械性的传播疾病:30多种病原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