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计算行业趋势分析

云计算行业趋势分析

云计算行业趋势分析
云计算行业趋势分析

云计算行业分析

作者:向斐

1、云计算的基本定义

大数据指数式增长,逐步形成海量规模。为了应对海量增长,我们需要存储,处理这些数据,从这个角度而言,就是云计算;数据处理的结果有现实意义,被广泛应用,从做这个角度而言,就是大数据应用,因此,云计算和大数据是一体两面的表达,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举一个大家经常使用的手机地图导航案例。我们在使用手机地图导航的时候,无论是使用百度地图还高德地图,处理流程是一样的。成千上万的用户在同时使用导航功能,将速度,位置等等信息传送到后台,由于用户数量特别多,数据量特别大,而且需要实时反映(可以试想一下,导航数据反馈一个小时之后出现在手机屏幕上是怎样糟糕的一种体验),需要有大量的服务器进行高速运算(云计算),快速获得成千上万个结果,快速反馈到各个用户的手机界面,从而知道道路拥堵状况,而后智能导航或人工处理。这就是典型的GIS 大数据应用,而后台就是云计算。所以,云计算和大数据是一体的,离开云计算谈大数据是无根之木,离开大数据谈云计算是无源之水。

2、云计算分类

云计算分为三个层面,分别是IAAS--PAAS—SAAS,简单理解,不要割裂历史发展,就是PC的三个层面加上网络二字。PC分为三个层面:硬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将三个层面各自加上网络二字:网络硬件--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应用软件。所谓IAAS就是网络硬件,所谓PAAS就是网络操作系统,所谓SAAS就是网络应用软件。本质上,云计算就是一台放大到极致的网络电脑。

1)为了处理海量数据,需要大量的服务器,几万台几十万台甚至几百万台,同时需要并行处理数据,否则就变成信息孤岛,所以将这些服务器用网络连接起来,放到IDC机房中,引入大规模便宜的绿色的供电系统,构成云计算的基础设施部分。而后上面加上虚拟化层,将大量CPU虚拟化为计算资源,内存虚拟化为交换资源,硬盘虚拟化为存储资源,从而构成云计算IAAS层次(网络硬件)。

2)在IAAS层之上,加上资源分配系统,将计算资源、交换资源,存储资源进行管理,

自动的进行分配和释放,就像PC机的windows系统一样,将电脑的计算、内存和硬盘进行管理,资源动态分配和释放,只不过PC机是管理单个或少数CPU,内存和硬盘,而云计算是管理成千上万个,千万不要认为这个很简单,例如,管理1-2个人很容易,你试试管理上百万人。另外,云计算是要卖的,所以要加上计费系统。资源管理分配系统和计费系统构成云计算的PAAS层面(网络操作系统)。

3)在PAAS层面之上,就是大家最为关心和最为实用的应用软件层面,技术的发展,这些应用软件需要网络化,就是云化。行业不同,应用软件也应该不同。网络行业应用软件就是云计算的SAAS层面(网络应用软件)。

3、云计算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器的发展趋势(东吴证券)

服务器是云计算基础设施成本最高的组成部分。云计算经过十年的商业发展,无疑从技术上已经成熟。所以,云计算的性价比,主要由成本决定。云计算的基础设施由数十万、数百万,将来甚至数千万台服务器组成,另外,电力的消耗,也绝大部分由服务器消耗,所以云计算厂商提供给客户的服务服务价格,大部分由服务器的采购价格和服务器的性能耗电比(性能/耗电量)决定。我们测算,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中60-80%是服务器,运营中耗电量的50-75%由服务器产生。降低服务器的成本,主要有两个方面:规模效应和简化标准化效应。

过去或是现在,服务器的直接使用者很多,成千上万,主要是各个企业或少数个人,一次采购几台或是几十台,上千台服务就是很大的单了。从力量对比看来,服务器的生产制造商居于主导地位,它们可以保持较高的毛利和销售费用。而不久的未来,成千上万用户,不会直接采购服务器等硬件,而是购买云计算平台的低成本和高性能服务,服务器的直接购买者,就只有少数几家大型的云计算平台,一次采购的量可能有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台,就此,力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云计算平台居于主导地位,就如现在中国电信运营商的采购一样。甚至会发生云计算平台直接跨过服务器制造商,直接和芯片制造商谈判数量和价格。所以,服务器制造商的毛利率一定会大幅度降低。例如IBM或是惠普要保持25%左右的毛利率已经是不太可能了,有人会说它们很大一部分是软件收入,硬件的毛利不高,但是,大家不要忘了,大家买IBM或是惠普的服务器不是买来做样子的,而是要使用的,最终这些用户,大概率还是会购买它们的软件,所以,IBM或是惠普,还是要依靠硬件,推销软件,如果硬件完了,软件也完了,因为云平台,一定是自己的软件系统。即使如此,云平台还是觉得它们的硬件太贵。

简化和标准化的功能,大幅度降低功耗和制造复杂度。在云计算平台中,各种基础功能被独立和虚拟化,大量的CPU被虚拟化为计算资源、内存被虚拟化为交换资源、硬盘被虚拟化为存储资源,三者既可以被合成,也可以被独立,哪一种资源缺乏,就增加哪一种资源。而不需要像现在的服务器,将三种资源整合为一体,另外还有加上各种各样其他的能力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例如,显卡,对于云计算平台而言,纯粹是多余的功能。另外,现在的服务器制造商需要制造多种规格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而云计算平台只需要很少的几种规格,甚至一段时间内只需要一种规格就可以了,因为它们面向用户只需要提供计算能力、交换能力和存储能力,至于这种能力是一台机器提供还是10台机器合成,用户并不关心,而云平台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到性价比最好的方案。

4、上下游合作(东吴证券,案例st美利和网宿科技)

两家公司在IDC机房、网络、服务器和服务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在北京、上海、杭州等6个城市,建设1.2万个机柜(功率为2500W至5000W),规模空前,同时给予对方最优惠的合作待遇。通过我们测算,中心城市新建中大规模机房与小规模、低能效的草头班子机房比较,建设成本降低30-50%,运营成本降低50%以上。双方在中心城市机房方面的合作将使得双方各有所得,各取所需。网宿科技是中国CDN领域龙头,占据国内市场40%以上份额。CDN行业上游为IDC机房和服务器,龙头为*ST美利(赛伯乐),坚定实施“建设千亿级别新一代基础设施”战略,是IDC机房行业的颠覆者。两者的合作,是上下游的合作,促进中国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我们认为,IDC和CDN的未来市场竞争可能会各自出现细分行业一家独大的格局。

双方在中心城市机房方面的合作将使得双方各有所得,各取所需。对网宿科技CDN服务而言,在人口最大的地区,也是CDN需求最旺盛的地区,快速扩大规模,依旧保持轻资产的运作方式,市场份额有望大幅度提高。对*ST美利而言,在边远城市硬盘初步布局完成,快速进行中心城市内存的布局,拿下中国最大互联网内存需求,形成巨大的规模效应,市场份额也是一日千里。我们预期,这也许是云计算基础设施未来5年战略格局奠定之举,强者依旧恒强。

5、互联网的“冷数据”、“热数据”(东吴证券)

要说明这个问题,首先从我们个人的“冷数据”和“热数据”说起。

第一个维度是数据存储的时间:1、首先我们个人的数据是存在硬盘中的,里面有各种

各样的数据,例如视频、图片、软件、文档等等,而且存储的时间跨度会很大,几年甚至十年以上。2、其次是内存,是我们正在使用的数据,例如打开一个文档,或者看打开一个炒股软件,数据需要从硬盘中搬移到内存中,存在时间几秒到几个小时不等。3、如果内存中的部分数据需要CPU运算,将这些数据搬移到CPU的缓存中,等待处理,存在时间非常短,或许只有几个ms或者更低。

第二个维度是数据存储的容量:1、毫无疑问,硬盘需要的存储容量是最大,毕竟什么杂七杂八的东西都存。2、内存的存储量只需要应付当前的使用,所以要小很多。3、缓存只需要应付马上要运算的数据。总体上说,越是近期需要使用或计算的数据,要求速度越快,但是数量越少。例如内存的存储空间是硬盘的百分之几,而缓存存储空间是内存的千分之几。这就是一种性能和成本的均衡,性能越高,成本越大,硬盘每G的价格是内存每G价格的几十分之一,可不可以把硬盘的性能做到内存一样,可以,但是价格会高到非常离谱,普通用户都不能接受。想象一块硬盘要卖几万元,是不是感觉特别离谱,对于大多数用户而已,既不需要也不必要。我们定义个人的“热数据”为正在使用的数据,其他的为“冷数据”,总体而言,热数据占总体数据的1-5%,对应的存储空间为内存和缓存。而冷数据存储空间为硬盘。

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的数据可以类比个人计算机的“冷数据”和“热数据”,只不过由一个人的数据变成了一群人数据。互联网上有各种各样的数据,总会有些数据近期比较受关注。例如近期比较火热的电视剧集《芈月传》,它的视频数据就是热数据,而《大宅门》,看的人非常少,这就是冷数据。“冷数据”和“热数据”不是一成不变,会随着时间变化,例如《芈月传》再过几个月,看的人就会很少。互联网的“冷数据”和“热数据”也可以从两个维度分析,与个人数据类似,一个是存储时间,另一个是存储容量。结论也和个人数据类似:热数据少,但是需要性能好,冷数据多,需要存储空间大,热数据占总体数据的0.5-1%。很容易理解,热点一定是少的,否则也谈不上热点啦。

互联网时代,数据都是存储在服务器或是磁盘阵列中,这些设备是放在IDC机房中,这些构成互联网数据存储和计算的基础设施。外在的观感和内部的结构都是类似的,不像PC或手机,从形态上就能够容易区分“缓存”、“内存”和“硬盘”,互联网如何区分这些概念呢?实际上,非常简单,统一的外观和内部结构逻辑不能区分,用功能来区分。如果机房中的数据大部分是冷数据,就是硬盘,如果机房中的数据大部分是热数据,就是内存或缓存。

例如网宿科技,主要是做CDN,它的服务器中大多数是热数据,所以网宿科技服务器

所在机房,我们看成互联网的内存或缓存。正常而言,离最终用户近的地方,或者说中心区域,一般而言,成本高,性能好,多用作内存和缓存,边远地区,一般而言,成本低,性能差,多用作硬盘。目前我们的现状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冷数据和热数据都存储在中心区域,随着数据指数增长,将数据分级进行精细化管理,是大势所趋。再次重复说过多次的话:“边远城市是硬盘,中心城市是内存”。

6、关于IDC

IDC(Internet Data Center),即互联网数据中心,可以为用户提供包括:申请域名、租用虚拟主机空间、服务器托管租用,云主机等服务。对于IDC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从概念上可以将其理解为公共的商业化的Internet机房,同时它也是一种IT专业服务,是IT工业的重要基础设施。IDC不仅是一个服务概念,而且是一个网络的概念,它构成了网络基础资源的一部分,就像骨干网、接入网一样,提供了一种高端的数据传输(DataDelivery)的服务和高速接入服务。IDC硬件组成有:房屋、机框、电力、宽带,空调等组成。

主要逻辑是这样的: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数据量呈指数上升。然而,由于技术的瓶颈,数据存储的密度并不能指数提高。而支持这些数据流量基础设施线性增长,例如IDC 机房

当前欧美地区新建数据中心也均以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为主,以提供新型的IaaS、PaaS等作为发展方向,中国也在跟进这一趋势。截止2010年底,美国大于2,000平米的数据中心已经超过570个,而我国数据中心数量虽然已经接近45万个,但超过2,000平米的数据中心仅有50个左右,不足美国同等规模数据中心的9%。

数据的高速增长,导致中心城市机房满负荷运转;由于收到地价、电价、人力、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中心城区的增量有限,同时,边远地区开始发力;数据将会分级,高频数据在中心城市,低频存储在边远城市。结果就是,边远城市的IDC机房利用率大幅上升,进入建设高峰期。也就是前面讲的互联网的“热数据”和“冷数据”。

有几个问题要解释一下。

问题一,数据需求爆发为什么是现在,而不是以前?在2009年3G牌照发放的时候,有过一段高峰,但是没有成功,后来又沉寂下来了,本质上就是数据需求没有大爆发。为

什么这次能够成功呢?答案很简单:只有移动互联网才是真正的互联网,3G时代,中国移动只有TD-SCDMA(技术体系有问题,不成熟)牌照,代表中国70%左右的移动用户不能享受高速无线通信,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移动大力发展Wlan的原因。但是4G时代是不一样的,4G FDD和TDD区别不大,4G用户渗透速度远远高于3G的渗透速度,实际上,中国是在4G才真正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今后的5G将进入万物互联时代,数据需求将更加旺盛。

问题二,人才在大型城市集中,边远地区没人愿意去:这是现状,但不代表未来。一个简单场景分析就能够充分说明问题。一个互联网厂商需要增加2000个服务器机柜的需求,边远地区租金是每年5万/机柜,中心城市是每年10万/机柜。那么有两种选择,一种为全部在大型城市租用,费用为2个亿,另一种为将数据分级,高频数据放在中心城市,低频数据放在边远城市,假设中心城市租用1000个机柜,边远城市租用1000个机柜,整体费用为1.5个亿,节省了5000万,但是地方太偏远,没人愿意去,怎么办?很简单,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拿出1000万(比例可以调整)补贴给部分员工,让他们在边远地区当领导,带队伍,承诺做好之后调回总部,升职加薪。这其实是几十年前外资通信巨头进入中国建立研发体系和生产体系的简单案例。也是产业转移的简单方式,也是技术扩散的简单方式,太阳下没有什么新鲜事。华为开始在深圳、北京、上海建立研发机构,后来在成都、西安等二线城市建研究所,不都是一个思路嘛。

问题三,边远城市时延太长,体验太差,互联网厂商不会用:这也是现状,但是未来呢?假设全国在边远地区有5个10万机柜以上的IDC机房中心,与中心城市比省5万/机柜的租金。也即节省250亿/年,这些地区时延长,体验差,怎么办?很简单,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拿出100亿,告诉运营商,帮我建直连光纤骨干网(时延长不是由于传输距离的远近问题,对于光传输速度30万公里每秒而言,1公里和1000公里没什么区别,而是由于边远地区远离骨干节点,要通过转发,例如数据先传输到乡里,再到县里,再到市里,再到省里,最后接到骨干网,这些转发需要较长的时间),甚至中心城市的直连通道,干不干?你认为三大运营商会不会干呢?

7、边远城市的宽带问题(徐力,东吴)

边远城市IDC机房运作成本低,但有效利用的关键是宽带:边远地区作为云计算中心(或者说IDC机房)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远低于中心城市。但这些地域(气候、人口、能源等)优势,不可复制,不可异地交易。即使有部分可交易的元素(例如煤,运输和电力传输损耗也很大)。但数据流是很好的一种可异地交易,高效的、低成本特殊产品(通过光

纤传输数据总比用火车运煤或是通过电网传输电力成本低的多)。所需要的是边远地区和中心城市或是中国“八横八纵”的国家级骨干光纤网相互联接。这样就能将高耗能的计算中心和存储中心放在边远地区,同时不损害需求中心,即中心城市的用户体验。但是,建设成本很高,或许需要数百亿上千亿的投资。似乎从十年的角度看,获益不多。

破解悖论的关键在于其他行业的已有基础设施:没错,从十年的角度看,省下的钱又都花到光纤网络建设上了,总收益不多,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是没有必要去做的无用功。但是,我们跳出通信行业的范畴,看看全国的情况,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光纤网络的投资,主要在于传统的管道铺设和土木施工。现在光纤价格为60-80元/芯公里(甚至还会更低),一根144芯的光缆(理论上全球的信息都可以传输了),10000公里的价格也只有1-1.5亿元,加上一些设备,也就几个亿的成本,光纤和设备值不了几个钱。钱都花在传统的“刨坑”和“修路”上了。换个角度,我们又需要感谢我们国家前期的大建设过程,修建了极好的基础设施。例如我们的石油石化、铁路和电网行业,在全国范围内修路铺桥,大建铁塔,将全国联成一片。例如,中石油修建的石油管道,成本巨大,但是旁边加装几条光缆,不费什么钱。仔细研究全国的石油管道网络、铁路网络和电力网络,异曲同工,不谋而合,中西部地区和中心城市已经通过这些行业的网络联接完成。利用其他行业的基础设施,加上少量施工,边远地区和中心城市的光纤联接成本大幅度下降。

8、IDC未来竞争格局

互联网时代,垄断的程度超出历史:没错,自由开放的互联网时代,其实是一个最为垄断的时代,由于转换的成本基本为零,优势积累的力量近乎没有限制。手机操作系统就是IOS 和安卓,国内的互联网平台也就是BAT(或许有新的进入者,替代BAT 的优势地位,但目前还看不到),所以IDC 机房最大需求就是BAT,对中国而言,目前就是这3 大客户。BAT 而言,要考虑成本,要考虑规模效应,要考虑用户体验,同时还需要考虑管理成本,难道管理100 家IDC 供应商比管理5 家供应商愉快吗?所以,大型IDC 机房供应商,谁和BAT 合作,谁就有未来,其他的将被淘汰。

未来将是大量的小规模需求被SaaS 和PaaS 吸收,IaaS 将只和PaaS 联接:简单例子,有一个创业团队,开发一个APP(由于高速无线网络的发展,或许将来也会转移手机网页应用),现在的情况是自己租用几个机柜的服务器,利用这些基础设施运行自己的APP。而将来是不直接租用服务器,而是购买大型云计算中心的服务,从亚马逊的数据判断,这将减少这家创业公司50%的IT 成本,在云计算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基础上完成SaaS 和PaaS,无

需关心IaaS。也即意味着,IaaS,批发将是未来的主流,零售将被淘汰出局。在美国这已经发生,大家看看亚马逊和微软的年报就知道了,作为快速发展的中国,或许会很快,5 年后同样的情况将出现在中国。

边远地区IDC 机房跑马圈地,中心城市机房集中化:我们认为边远城市是硬盘,中心城市是内存将化解成本和性能的矛盾。美国的大型机房是中国10 倍,中美虽然政治制度不同,但是技术路径不会有什么区别,美国的大型机房处在边远地区,中国也不会例外,这是技术和市场运行的自然结果。中国边远地区IDC 机房从零开始,比拼的就是全国布局的能力和速度,道理非常简单,在某个地方,一旦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别的地方将难以竞争。例如深圳现在已经建立好完整的电子制造产业链,你试试在广州建立电子制造产业链成功概率有多大。中心城市机房由于数量多、规模小、PUE 高,将发生优胜劣汰的现象,中心城市的IDC 机房将会中型化,如果有公司能够把握这种趋势,也是三年十倍的空间。

中心城市虽然不太适合建设大型数据中心,但其作为中型的内存(和硬盘对应)是有价值的。因为有一小部分对性能有要求的需求,将在中心城市的IDC机房实现,如3D网游,需要本地CDN加速。

全球和中国云计算市场分析报告

全球和中国云计算市场分析报告 分析爱好者 百家号18-12-0813:31 一直对云计算市场比较感兴趣,正好有时间从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整理成一份PPT,内容主要包含:云计算发展史,全球和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与分类,公有云分析——IaaS、PaaS、SaaS与细分行业。对于厂家的分析略显薄弱,后续有时间会重点把每个厂家的优劣势对比出来。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按是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机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要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求提供给计算机和其它设备。云计算依赖资源的共享以达成规模经济,类似基础设施(如电力站网)。 ——————维基百科

根据美国权威调研机构Gartner发布的云计算市场份额报告,2017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达到2,602亿美金,其中公有云市场1,535亿美金,占比59%;预计2018年突破3,000亿达到3,058亿美金,其中共有云市场达1,864亿美金,占比61%。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18年云计算白皮书》,2018年中国云计算市场预计达到907亿人民币,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383亿人民币,占比42%,预计2021年云计算市场将达到1,858亿人民币,公有云903亿人民币占比49%,公有云三年复合增长率33%。 IDC预测,未来五年,中国公有云市场总体保持高达41.0%的增速,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将是PaaS,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55.7%;

云计算资源需求分析报告与规划

1.1.1.1云计算资源需求分析与规划 1.1.1.1.1数据中心服务器部署基本要求 本项目关键业务数据库、数据仓库采用物理服务器独立部署(集群+同城双活),应用和管理类服务器采用虚拟机部署(同城双活)。 1.1.1.1.2应用服务器采用虚拟化方案 采用虚拟化技术是实现云计算的基础。通过为客户提供服务器整合和数量控制、业务连续性、测试/开发自动化、企业台式机管理等解决方案,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响应速度、实现零停机、灾难快速恢复等系列好处。通过虚拟架构整合服务器,可以控制x86服务器的蔓延,在一台服务器上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和应用,并使新的硬件支持老的应用,数据中心撤退旧的硬件。虚拟基础架构使企业能够通过提高效率、增加灵活性和加快响应速度而降低IT成本。管理一个虚拟基础架构使IT能够快速将资源和业务需要连结起来,并对其进行管理。虚拟基础架构可以使x86服务器的利用率从现在的5-15%提高到60-80%,并且在数十秒的时间完成新应用程序的资源调配,而不需要几天时间。请求响应时间也改为以分钟计算。在维护上,可以实现零停机硬件维护,不需要等待维护窗口。 服务器虚拟化是计算机资源逻辑组的过程,这种资源的新虚拟视图并不受实现,地理位置或底层资源的物理配置的限制。这种逻辑视图对信息基础设施有深远的影响。

◆服务器虚拟化带来的益处: 虚拟化技术可借助信息基础设施更好地提供服务,从而帮助客户节省资金。与传统的物理服务器部署方式相比,虚拟化所带来的一些优势包括:?能够迅速保存、复制和供应虚拟机,从而实现零停机时间维护并支持全新的“go live(实时化)”方案; ?动态共享服务器平台中的闲置资源,从而在消除烟囱式(stovepipe)部署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性能和利用率;与此同时也能为应用提供一个隔 离性的操作环境; ?可以实现更高的技术标准化水平和流通率,从而降低运营和维护成本; ?可在虚拟服务器组件发生故障时进行无缝故障切换,从而提高系统可用性; ?降低复杂性,从而改进逻辑和物理灾难恢复。 ◆服务器虚拟化的软件平台选型原则 在服务器虚拟化的软件平台方面,主流的软件提供商均提供了所有软件厂商具有管理CPU、存、网络和硬盘资源的能力的服务器虚拟化软件,这些软件都同时支持Windows 与Linux 操作环境。目前,服务器虚拟化软件分为商用软件和开源软件,这些软件都提供了对于服务器虚拟化硬件平台的支持,然而之间存在细微的差别。此外不同的虚拟化软件的软件架构之间的差异较大,不同平台上的虚拟机并不能很好实现相互之间的兼容或迁移。 在服务器虚拟化的软件平台选择中,应重点考虑以下几点: ?系统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迁移的便利性,包括从物理服务器向虚拟机的迁移 ?对于虚拟化硬件平台的支持 ?良好的兼容性 ◆服务器虚拟化的硬件平台选型原则 为服务器虚拟化选择适当的硬件平台正如选择适当的虚拟化软件一样重要为了做出正确的选择,必须考虑到以下因素: ?优越的性能:服务器虚拟化的主要目的是更加充分的利用资源。在单台服务器上增加的工作负载需要更高的系统性能,以保持所需的服务等级

2019年大数据云计算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大数据云计算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8月

目录 一、流量数据爆发,大数据时代正式来临 (6) 1、移动设备加速普及,移动流量正值爆发 (6) (1)移动设备渗透率持续提升 (6) (2)高速网络用户群体不断扩大,移动流量爆发可期 (7) (3)分地区来看,西部地区流量需求巨大 (7) 2、固定宽带纵向横向同步发展 (8) (1)固定宽带逐渐普及,农村宽带用户增长明显 (8) (2)网络提速加快,高速宽带渗透率提升 (9) (3)大数据时代正式来临 (10) (4)大数据分析挖掘商机决定企业未来 (11) 二、摩尔定律或将失效,云计算成有力支撑 (11) 1、摩尔定律出现与失效 (11) 2、云计算成优秀解决方案 (12) 3、云计算优势明显,政府大力推动 (14) (1)云计算在商业应用上优势明显 (14) (2)云计算对社会发展贡献不可忽略 (16) (3)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助力云计算产业高速发展 (16) 三、云计算市场空间广阔,IaaS领域快速成长 (18) 1、公有云市场仍是主力军,混合云有望快速增长 (18) (1)全球:云计算市场增长趋于稳定 (19) (2)公有云市场仍是主力军 (19) (3)混合云有望异军突起 (20) 2、SaaS占据主要份额,IaaS快速增长 (21) (1)根据云计算服务类型可分为三种:IaaS、PaaS、SaaS (21)

(2)全球范围内SaaS占比最大,IaaS增速最快 (22) (3)IaaS成我国公有云主力军,云主机需求旺盛 (23) 四、西学东渐看我国发展趋势,并购外延时代拉开序幕 (24) 1、我国与美国云计算产业存在差距 (24) 2、并购持续活跃,补齐短板抢占份额 (26) (1)领先集团加速扩张布局 (26) (2)云计算领域并购活动持续活跃 (27) (3)场内场外并购抢占云计算市场 (27) 3、IDC设备需求增加,IDC成云计算公司竞争热点 (28) (1)IT巨头介入云计算产业拉动数据中心设备需求上升 (28) (2)基础设施服务价格战出现 (29) (3)数据中心资源成云计算公司竞争焦点 (29) 4、企业生态形成数字产业竞争力 (30) (1)企业生态形成数字产业竞争力 (30) (2)应用生态形成 (31) (3)业务拓展与整合 (31) (4)合作伙伴形成 (31) 五、透析云计算产业链 (32) 1、上游产业 (33) (1)通信网络运营 (33) (2)通信设备制造 (34) (3)数据运维产业 (34) 2、中游产业 (35) (1)IaaS:从全球的市场份额看,亚马逊排名第一 (35) (2)PaaS:微软的市场份额在全球范围内排名第二 (35) (3)SaaS:SAP是世界上最大的企业信息管理体制解决方案提供商 (36) 3、下游产业 (36)

2018年云计算之PaaS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8年云计算之PaaS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目录 一、PaaS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6) 二、PaaS的概念、分类和技术演进 (8) 1、PaaS的概念和分类 (8) 2、从云计算技术看高控制PaaS的发展 (11) 3、企业向云架构升级促进PaaS发展 (14) 三、PaaS的需求侧分析 (18) 1、从企业规模看PaaS需求 (19) 2、从云计算的渗透阶段看PaaS的需求 (21) 3、从服务对象看PaaS的需求变化 (24) 四、PaaS的供给侧分析 (26) 1、公有云PaaS:IaaS和SaaS公司的战略重点 (26) IaaS→PaaS:多云时代,PaaS是IaaS提升客户粘性的主要方式27 SaaS→PaaS:由点及面,突破客户瓶颈31 公有云PaaS竞争力的评判指标34 2、混合云PaaS: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36) 混合云的发展背景36 PaaS助力应用上云37 3、专业型PaaS或行业PaaS:服务于应用 (39) 五、国内PaaS的发展现状 (40) 1、国内企业的PaaS平台介绍 (40) 用友Iuap平台:逐步构建生态41 金蝶云苍穹:助力公司走向大客户市场43 广联达BIMFACE·:打造建筑行业的数字化平台商43 科大讯飞:开发平台分发AI能力45 2、投资建议 (46) 风险提示 (46)

图表目录 表1:PaaS厂商的分布情况 (8) 表2:PaaS解决的问题 (8) 表3:高效能PaaS和高控制PaaS的比较 (10) 表4:云计算技术和模式不断升级,以应用为基础提供能力服务 (12) 表5:用友定义的企业前中后台 (17) 表6:不同规模的企业对PaaS产品的需求特点 (19) 表7:美国企业分布:中小型企业员工规模占比54%,大型企业占比46% (20) 表8:全球云计算渗透分成两个阶段,第二阶段核心价值点发生变化 (21) 表9:Salesforce的大客户收入占比提升 (23) 表10:微软的主要PaaS平台汇总 (30) 表11:仅IaaS层的全球市场份额 (30) 表12:Salesforce的PaaS产品 (32) 表13:Salesforce的PaaS平台为合作伙伴带来新增效率和新增收入 (35) 表14:部门PaaS平台的部分数据展示 (35) 表15:混合云IaaS层参与方 (36) 表16:专业型和行业型PaaS (39) 表17:国内具备PaaS业务的上市公司汇总 (40) 表18:用友网络云平台的数据情况 (42) 表19:讯飞开放平台的数据情况 (45) 图1:PaaS提供各类支撑平台,属于应用开发环境 (6) 图2:Gartner对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的预测(单位:十亿美元) (6) 图3:统一的开发PaaS架构和平台可以管理底层云资源和上层应用 (7) 图4:PaaS战略地位高,厂商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7) 图5:PaaS大幅提升IT生产力 (9) 图6:高效能PaaS大幅节省开发时间 (10) 图7:高效能PaaS更接近SaaS层,高控制PaaS更接近IaaS层 (11) 图8:云计算技术不断演化 (12) 图9:虚拟化和容器比较 (13) 图10:广义的PaaS是IaaS和SaaS的中间层,狭义的PaaS包括容器、应用平台和FaaS (14) 图11:根据抽样调查,Serverless和容器的采用率增速较快 (14) 图12:云计算时代,企业IT架构发生深刻变化 (14) 图13:软件开发模式逐步变化 (15)

2018年云计算行业AWS分析报告

2018年云计算行业AWS分析报告 2018年8月

目录 一、AWS厚积薄发迎来增长期,成就全球云计算龙头 (3) 二、AWS基础设施遍布全球,携手光环、西云进军中国公有云市场 (5) 三、AWS产品丰富多样,客户粘性大具有先发优势 (9) 1、亚马逊弹性计算云服务(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Amazon EC2) (11) 2、亚马逊简易存储服务(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Amazon S3) (11) 3、亚马逊弹性块存储(Amazon Elastic Block Store,Amazon EBS) (12) 4、Amazon Elastic Map Reduce(Amazon EMR) (12) 四、AWS跨越投入期,营收利润双增长 (17) 五、群雄争霸:AWS的同业比较 (20) 1、AWS在海外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微软Azure和谷歌 (20) 2、AWS在国内的竞争对手主要是阿里云 (22)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行业蓬勃发展,对上游基础设施领域的需求持续旺盛。据IDC圈统计,2017年中国IDC市场总规模达到946.1亿元,同比增长32.4%,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200亿元,市场将保持高景气。 为了让投资者对全球云计算及IDC 等互联网基础设施市场格局有个更清晰的了解,从而更有利于把握行业投资机会,国信证券通信小组对海外市场上最具竞争优势的云计算企业及云计算基础设施企业基本情况进行梳理。本文将简要介绍全球云计算龙头AWS的基本情况,供各位参考。 一、AWS厚积薄发迎来增长期,成就全球云计算龙头 亚马逊公司于1994年在华盛顿州注册成立,并于1996年在特拉华州重新注册。1997年5月在纳斯达克上市,代号为“AMZN”。亚马逊公司旗下的Amazon Web Services(AWS)在2002年正式推出。自2006年以来,AWS开始以网络服务的形式向企业提供云计算服务。亚马逊AWS现在是全球云服务第一大巨头,在全球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据Gartner 预测,全球公有云市场将从2017年的1535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302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5%。其中,IaaS 服务市场规模增速最快,将从2017年300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83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9.1%。 2017年,亚马逊AWS在公有云IaaS 市场占比为47.1%,位居全球第一位,远超其他竞争对手。

云计算专业调研报告精编版

云计算专业调研报告精 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计算机系专业调研报告 题目:云计算专业调研报告 调研单位: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专业:云计算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5年 06 月 05日 目录

云计算专业调研报告 一.调研信息 1. 调研目的 对云计算行业进行初步的了解 2. 调研时间 2015年6月3日 3. 调研对象 云计算行业 4. 调研方法 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二. 当前应用情况 1. 应用领域 云计算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协作工具:个人、家庭、组织、社会通过“云”进行协同工作,实现同步处理或接续。例如:科研:地震监测、海洋信息监控、天文信息计算处理等;医学:DNA信息分析、海量病历存储分析、医疗影像处理等;网络安全:病毒库存储、垃圾邮件屏蔽等;图形和图像处理:动画素材存储分析、高仿真动画制作、图片检索等;互联网:Email服务、在线实时翻译、网络检索服务等;服务平台:为需要大规模计算或存储时的各种应用或开发提供虚拟化的资源服务,不同的使用者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创新基地:为用户提供API,鼓励用户进行创新尝试,不断涌现新的应用或服务。 2. 产业现状 自亚马逊EC2产品和Google-IBM并行计算项目提出云计算以来,从技术供应商到软件服务提供商纷纷推出披着“云计算”外衣的各式产品与服务,其中不乏炒作概念、混水摸鱼之辈。总的来看,云计算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业务种类还比较单一。目前,提供云计算产品和服务的公司主要来自北美特别是美国。 Amazon:最早提供远程云计算平台服务的公司,云计算平台称为弹性计算云(Elastic Compute Cloud,EC2)。用户租用的是虚拟的计算能力,简化了计费方式。在弹性计算云中,提供了三种不同能力的虚拟机实例,

中国云计算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云计算发展现状与趋势 近几年来,云计算在我国可谓风生水起,热闹非凡。然而,云计算从概念到落地实际上只能从2010年算起。在此之前只能看成是云计算的市场引入阶段。 那么,云计算技术近几年来的发展情况和规模如何,未来数年就会有哪些明显的发展趋势?计世资讯最新的数据为我们梳理出了一些清晰的发展脉络。 云计算市场规模 计世资讯认为,2009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403.5亿元,较2008年同比增长28.0%。2009年国内云计算市场受各细分应用的快速增长,保持着稳定的较高增速。 图1 2008-2009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及增底情况 2009年,SaaS占云计算市场规模的达87.8%,为354.2亿;PaaS、IaaS分别占到云计算整体市场的11.8%和0.4%,分别为47.6亿、1.7亿。 图2 20Q9年中国云计算市场产品结构 IaaS ■ 九7忆元 0.4% 元 its% 云计算发展阶段 目前,最简单的云计算技术在网络服务中已经随处可见,例如搜索引擎、网络信箱等,使用者只要输入简单指令即能得到大量信息。在某些条件下,甚至可以抛弃U盘等移动设备,只需要进入Google Docs、Office Live Workspace 等在线办公软件页面,新建文档,编辑内容,然后,直接将文档的URL分享给你的朋友或者上司,他就可以直接打开浏览器访问URL再也不用担心因PC硬盘的损坏而发生资料丢失事

件。 但是,从一种新的业务模式的发展周期来看,尤其是从国内的情况来看,目 前的云计算还只能算是初级发展,或者说,还处于教育阶段。 3云计算发展阶段示意图 戟醋!十:::■;. 如果要对国内云计算市场阶段进行划分的话,那么2007~2010年为云计算的市场引入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云计算的概念还不够明确,用户对云计算的认 知度还很低,云计算的技术和商务模式还不成熟等。此外重点厂商各自为政,缺乏一个较为统一的标准。结合当前市场状况来看,当前恰好处于这一阶段的后期,尤其是随着2009年云计算概念的广泛普及,至2010年下半年,市场开始逐步具备了摆脱引入阶段的条件,逐步向着更成熟的方向迈进。 2011~2015年为市场成长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应用案例逐渐丰富,用户对云计算已经比较了解和认可,云计算商业应用概念开始形成等,此外,用户已经开始比较主动地考虑云计算与自身IT应用的关系。同时,云计算的发展速度会在这五年间得到迅猛的提升。 自2015年以后,市场进入成熟阶段,表现在云计算厂商竞争格局基本形成,云计算的解决方案更加成熟,在软件方面,SaaS的应用模式成为主流,市场规模也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固的水平。 除了从宏观角度观察,从企业用户的角度来看,数据中心的各种系统(包括软硬件与基础设施)是一大笔资源投入。新系统(特别是硬件)在建成后一般经历

云计算分析报告文案

云计算分析报告

一、**推出云计算背景: (2) 二、云计算战略及在**整体战略中的地位: (2) 1、**云计算战略 (2) 2、**云计算战略准备工作 (3) 三、**singlecloud设计思路(**SingleCLOUD特征): (5) 1、分布式软件 (5) 2、大容量 (5) 3、高可靠 (6) 4、网络化 (6) 5、开放 (7) 6、智能管控以达到高效 (8) 四、**云计算在云服务商中的位置 (9) 五、**云平台解决方案: (10) 六、云平台应用开发模式 (13) 1、采用合作模式: (13) 2、合作前景: (14) 七、**云计算业务: (14) 八、**云计算产品及客户群: (15) 1、桌面云(面向大中小企业): (16) 2、面向运营商的云平台: (17) 3、“健康云” (19) 4、“政府云” (20) 5、“医疗云” (20) 6、“教育云” (20) 7、云手机“Vision”(面向消费者) (21) 九、**云计算优劣势: (21) 1、优势: (21) 2、劣势: (22) 十、**云计算特点及与其它云平台对比: (22) 1、**云平台两大特点 (22) 2、与其它云平台对比 (22)

一、**推出云计算背景: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已经从简单的通信变成了支撑整个社会运作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洪水时代已经到来,高清视频、3D电视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未来10年,网络数据流量的增长将高达100倍,智能化形成的500亿的各种机器终端互联如何管理?海量数据的处理、存储和传送将如何实现?这就要借助更加方便快捷大存储的平台建设来实现。 因此通信技术和IT技术发展中的交汇点就是云计算。所以说网络、终端再加上云计算,必将成为未来信息服务非常重要的三大基础设施。 过去十年中,**为中国移动实施和上马了大量数据业务,神州行、动感地带、139、短信、彩铃,但是最终“短信是萎缩的,彩铃也是萎缩的,动感地带还是萎缩的”。究其原因是“电信运营商搞不过互联网运营商”。所以**也一直在寻找新的增长点。 与此同时,国家层面对于云计算也表现了极大的热情,面对云计算的浪潮,中国积极布局发展。2010年10月,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工作的通知》,确定在、、、和五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工作,明确了国家发展云计算的总体思路和战略布局。这对于**云计算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公司过去二十几年一直在电信领域耕耘,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业务从语音时代向数据时代转变,ICT的融合在加深,因此**公司整体的战略上也在做进一步调整,从单纯的CT产业向整个ICT 产业扩展,简单概括为云计算、网络和终端,即聚焦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产业,提供“云管端”整体方案。这是**的核心战略。在此形势下,**正式确定了云计算在**整体企业战略当中的核心位置。 二、云计算战略及在**整体战略中的地位: 在云计算这个领域,**从2008年开始规模投入,云计算在**公司整体的ICT 战略里是一个核心。开拓了云计算及ICT整体解决方案在的企业业务,而且已有成效。2010年**云计算营收20亿美元(占总营业收入310亿美元的6.45%),2011年倍增至40亿美元;2012年企业业务目标70亿美元,2015年则挑战150-200亿美元。未来发展空间是很大的。 1、**云计算战略 **云计算到底遵循什么样的战略来发展? **2011年通过了《云帆计划2012》,首次明确了**云计算三大战略:大平台、促进业务和应用的云化、开放共赢(图一)。**云计算战略包括三个方面:构建云计算平台,促进资源共享、效率提升和节能环保;推动业务与应用云化,促进各个行业应用向云计算迁移;开放合作,构筑共赢生态链。

中国云计算市场数据分析及预测

云计算是一种以网络方式接入到一个可扩展,弹性的共享物理或虚拟资源池的服务模式,用户可以通过自服务和管理的方式来按需购买该服务。云计算用户只需要很少的管理手段或者与服务商间的交互,便能够快速完成计算资源的拓展和释放。根据云服务提供资源的类型不同,云计算服务模式分类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以及基础设备即服务(IaaS)三类。 目前,全球云服务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2628.0亿美元,同比增长18.5%,伴随着企业逐渐倾向于追求数字化商业战略,传统IT服务向云端服务转变,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预计2018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3088.6亿美元。 中国公有云市场高速发展,IaaS占比最高 目前,中国云计算市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容器、微服务等技术的不断成熟,推动着云计算的变革。随着云计算的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云计算的应用已深入达到政府、金融、工业、交通、物流等传统行业。当前,中国的云计算市场规模整体规模较小,与全球市场规模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到691亿元,同比增长34.3%。 在公有云市场方面,2014年以来,中国公有云市场高速发展,2014-2017年市场规模增长超4倍,复合年增长率为,随着云计算产业垂直行业的纵深场景化,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保持高速发展,预

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有望突破600亿元。 在公有云细分市场中,数据显示,IaaS市场规模为149亿元,SaaS市场规模为105亿元,PaaS市场规模为12亿元,与往年相比,不难发现,IaaS是公有云市场中增速最快的服务类型,伴随着IaaS服务商的大量入场,IaaS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 私有云市场规模超400亿元,硬件占比超七成 私有云是为一个客户单独使用而构建的,因而提供对数据、安全性和服务质量的最有效控制。企业通过建设私有云计算平台,可以根据各种业务应用系统的特性来综合调整资源的分配。2017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达到429.8亿元,同比增长23.4%,安全性、可靠性和成熟度等方面的完善,私有云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 在细分市场中,2017年私有云市场规模硬件市场占比为71%,软件占比为16%,服务占比为13%。随着硬件设备的标准化程度和软件异构能力的不断提升,软件和服务市场规模也将持续增长 本文内容由北大青鸟佳音校区老师于网络整理,学计算机技术就选北大青鸟佳音校区!了解校区详情可进入https://www.doczj.com/doc/bf6393959.html,网站,学校地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100号!

最新云计算行业分析报告

最新云计算行业分析报告2019年10月

正文目录 引言 (5) 一、云转型先锋的启示 (5) 1、转型相通之处:产品架构调整先于上云 (5) 2、Adobe和Autodesk的转型之路 (6) 3、数据价值探索 (8) 二、软件企业为什么要SaaS化? (9) 1、概念的区分 (9) 1.1SaaS VS订阅 (9) 1.2DCF和LTV (10) 2、云促进订阅对企业LTV/CAC的提升 (11) 3、从ROE角度理解云计算的模式优越性 (12) 三、云计算重构软件交付方式 (13) 1、云重构IT模式 (14) 1.1云原生技术 (15) 1.2软件交付方式的变革 (17) 2、阿里的中台架构 (19) 3、云增强客户粘性? (21) 3.1云实际上降低了用户的转换成本 (21) 3.2生态的价值——协作及用户粘性 (23) 四、数据及商业智能的价值 (25) 1、计算机产业的本质 (25) 、近期海外三巨头的商业智能并购 (26) 2 分析建议 (28)

引言 在之前的云系列专题报告中,我们详细分析了云业务在商业模式上的优越性,指出预收账款这一财务指标对于云计算公司实际情况的领先表征意义,强调经营性净现金流对云公司而言有比净利润更关键重要的地位。我们的P/OCF估值法为使用便利性做的简化 处理虽有瑕疵,但有着比较强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市场已经基本理解和接纳了云计算,在这一篇报告中,我们先从Adobe和Autodesk这两家云转型成功的企业切入,从软件开发交付架构的角度着重分析“云究竟改变了什 么?”,藉此,相信也会对目前市场关注的公有私有部署,以及不同云计算公司间的差 异性等问题有一定的解答。 一、云转型先锋的启示 1、转型相通之处:产品架构调整先于上云 Adobe和Autodesk的转型真的是起于云么?ADBE和ADSK这两家企业几乎是公认 云转型非常成功的公司,这些年随云计算产业的发展也的确收获了不少的股价涨幅,但当我们回顾这两家企业近20年的发展历程后可以发现:两家公司股价的上涨并非开始 于上云,而是早在订阅阶段;公司的转型以及产品体系架构的调整也早于云计算的普及。 两家企业的转型成长之路可以说是近些年软件产业发展的缩影,也见证着云计算技术带 来的深远影响。 图1:Adobe和Autodesk的转型有着类似的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XXX市场研究部 Autodesk和Adobe在这些年的转型变迁方面有很多相通之处: 1 )初期,公司都从单品销售改为套件的捆绑销售。

2019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行业分析报告(27y)

【2019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行业】 分析报告 ‐‐‐ 2019年4月

目录 1.技术进步是全球IaaS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2) 1.1.IaaS技术进步:“大步迈进”与“小步快跑”并进 (2) 1.2.云计算市场扩大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必然事件 (10) 1.3.政策刺激为云计算发展提供土壤 (14) 1.4.IaaS公司的竞争是研发费用的“军备竞赛” (15) 2.期待中国云计算需求加速释放 (17) 2.1.中国云计算市场仍有很大空间 (17) 2.2.中国IaaS技术已达到一流水平 (20) 2.3.配合政策刺激,中国云计算需求正在快速释放 (21) 3.投资建议:IaaS技术提升利好整个云计算行业 (23) 4、风险提示 (26)

1.技术进步是全球IaaS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1.1.IaaS技术进步:“大步迈进”与“小步快跑”并进 IaaS是云计算行业的“软件基础设施”。IaaS是建立于IDC数据中心上的软件设施,全称为“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as-a-service),提供的是服务器、存储、网络硬件等底层设施资源,用户购买IaaS产品后必须自己完成环境配备和应用程序开发,使用对象大多是软件开发者,特别是PaaS及IaaS产品开发者。 IaaS的本质是减少硬件空置时间,以提升效率并减少使用成本,持续的技术进步是推动云计算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IaaS技术主要体现在计算、网络、数据库/存储方面,除去计算技术有里程碑式的 提升,大部分技术是缓慢迭代升级。 计算——“大步迈进”:计算具有里程碑式的技术提升——虚拟化、容器、Serveless。虚拟化是计算的基础,亚马逊AWS即是在虚拟化技术上发展而来;2013年容器技术开始普及,云计算进入“微服务”时代;之后Serverless服务开始发展,“微服务”的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 网络——“小步快跑”:网络技术是云计算虚拟化的难点,网络虚拟化技术不停在新的网络协议上提升,以提高网络速度。网络虚拟化在朝着SDN(软件定义网络)和NFV方向发展,由于云计算的计算/存储都需要通过网络实现,网络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限定 了云计算运行能力的上限。

2020年云计算行业研究报告

2020年云计算行业研究报告 美国云计算产业百花齐放,孕育出众多千亿美元级别世界巨头与 PS 超过 40 倍的潜力新贵。 1)美国云计算产业在过去十四年间孕育出了众多市值涨幅超过十倍的千亿级别世界巨头,包括开荒者 Amazon、专注于 CRM 云解决方案的 Salesforce、通过转云突破增长瓶颈的 Adobe、云端 HR 管理软件企业 Workday 等等。 2)美国资本市场对云计算在近 10 年间认知不断加深,如 Zoom、Shopify、Okta、Crowdstrike、Snowflake、Zscalar 等高增长潜力新贵 PS 均超过 40 倍。 除了主流 IaaS /SaaS 公司之外,海外基于云的第三方专业服务公司成长认知、价值认知及估值极大领先于国内。 1)国内资本市场对云计算的认知主要聚焦在 IaaS 及 SaaS 上,而海外围绕云的第三方专业服务已诞生出一批超百亿美元级企业,收入与市值在近 1-2 年内大多至少翻倍。 2) 这些企业为 IaaS /SaaS 厂商提供安全、运维、数据交互、实施等服务,在第三方服务过程中也形成了平台和规模优势,PS 通常在 10 倍以上,不乏 Cloudflare、Datadog 等 PS 超过 50 倍的明星企业。五大优势奠定多云方向,国内政务云与诸多大型企业已走向多云。多云具有五大优势:1)成本缩减;2)风险分散;3)避免被单一云服务供

应商绑定;4)实现跨国跨地域业务部署;5)灵活优化企业整体 IT 性能。根据《RightScale 2019 云状态调查》在海外的调查,发现企业会平均使用近 5 种云,受访者表示已经在 3 到 4 种公有云和私有云的组合中运行应用程序,总体上,84%的企业采用多云战略。国内多云逐渐兴起,12306、中国电信、广发银行等大型企业已进行多云服务采购,国内 IT 份额较大的政务云也已向云端演进,北京、重庆等地的政务云平台已由多家 CSP 共同中标。多云之下,第三方厂商比 IaaS 厂商本身更适宜做统一服务,并能在客户与合作厂商的更新迭代中形成平台与规模优势。不同 IaaS 厂商具有不同的账户体系、安全机制、虚拟化方式、运维方式等,单一厂商深度绑定的云安全/运维产品无法为整个系统提供完整的维护。同时,安全、运维、数据交互平台等服务都需要从外部深入各 IaaS 厂商内部,任一CSP 都不会让竞争方深入参与。唯有第三方独立厂商能在效果与商业关系上为多云提供有效管理,且在参与诸多客户的更新迭代中形成平台与规模优势。 一、美国云计算产业链:巨头盘踞,百花齐放 美国云计算产业欣欣向荣,孕育出众多涨幅超过10倍的千亿级别世界巨头。起步于2006 年,美国云计算市场起步最早,市场广阔,据 Gartner 数据,2019 年美国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接近 1220 亿美元,且未来 5 年年复合增长

云计算产品及技术方案分析报告

云计算产品及技术方案分 析报告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云计算产品及技术方案分析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11月19日

目录

1 引言 当前,云计算技术成为IT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的云计算产品和技术方案层出不穷,国内外研究机构、IT软硬件厂家、标准化组织、开源软件组织都在十分积极的推出云计算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本报告在学习和了解相关云计算技术资料、产品白皮书以及软件手册的基础上,希望对现有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给予归纳、整理和分析,实现对各类产品的清晰认识,以便于选择和使用。 2 云计算产品分类 云计算产品大体分软件和硬件产品两大类。其中硬件产品是主要依赖于 大型服务器设备的提供商实现的面向云特征的具有分布式并行计算能力的设备,代表有IBM、SUM、曙光机等。软件产品是云计算产品的主流,包括虚拟机管理平台、数据存储平台、分布式计算平台等,主要有的平台有Google应用软件引擎(Google App Engine)、微软的Azure平台、亚马逊网络服务(Amazon AWS)、IBM蓝云、Platform Computing的ISF以及VMware的云产品。同时,国内的友友系统和美地森公司在云存储方面也走在了云技术发展的前沿。 3 国外的主流产品 从Google提出云计算技术,到现在,国际上几乎所有一线的IT企业都积极参与进入这块新兴领域,并依据自己传统的技术领域和市场策略提出自己的云计算架构。他们通过深挖技术基础,把大量以前的产品和技术的云计算特征挖掘出来,如软件的虚拟化、分布式存储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云计算产品线。 Amazon云计算方案 3.1.1 介绍 专业IT企业提供的云计算多多少少会限制在自己提供的系统之上,亚马逊公司不是IT系统制定者而是应用者,所以Amazon平台是开放的。 技术特征:弹性虚拟平台 核心技术:虚拟化技术Xen 企业服务:EC2 S3 SimpleDB SQS 开源情况:开源

云计算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云计算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摘要:云计算近年来在越来越多的场合被广泛运用,同各行业逐渐走向深度融合,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也引发了人们对云计算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也是全面的。文章通过阐述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分析云计算的特点,国内外云计算的发展现状,以及云计算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云计算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关键词:云计算;趋势;现状 20世纪60年代,约翰?麦卡锡提出,“计算迟早有一天会变成公用基础设施”,这就意味着计算能力将来有可能和普通商品一样进行流通,这是云计算最初的起源。2007年10月,美国两大互联网巨头IBM和Google,宣布在云计算技术领域的合作。云计算吸引了大众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媒体、公司、技术人员开始追逐云计算。 1 云计算的概述 1.1 云计算的定义 对于云计算的认识,仍在持续的变化之中,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云计算的理解会有些许偏差。但是云计算最基本的概念是相通的,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把它拆分成3个步骤:(1)通过网络将大量的需要处理的程序自动地拆分成

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2)交由多部服务器组成的庞大系统搜寻分析。(3)将分析的结果回传给用户。这样处理能使用户按照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等,并且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1.2 云计算的特点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上看,云计算系统具有以下几个外部特征。(1)超大规模。云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大型互联网企业能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谷歌公司甚至拥有一百多万台服务器,云能让客户拥有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2)虚拟化。云计算虚拟化是指应用在云中某处运行,但用户无需了解,只需要一部终端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实现需要的一切。(3)按需服务。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用户可以按需购买,云可以像自?硭?、电、煤气这些生活用品一样按需计费。(4)可伸缩性。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在一定限度内变动,以适应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变化。(5)服务可度量。云计算资源的优化和控制能力都具备可度量的特征。 2 云计算的发展现状 当前,虽然世界云计算正在蓬勃发展,但是比如安全问题等关键技术还在不断完善,产品和服务还在持续创新。然而,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2016年全球云服务市场规模金额为2 094.8亿美元,2017年全球云服务市场规

云计算调研报告

2012-2013学年第2学期 课程号:IEPA40460P 云计算课程论文 院系:信息学院 专业:计科物联 班级:10级计科物联1班 姓名:周陈安 学号:2010211486 任课教师:李俊韬 题目:云计算关键模式调查研究提交论文(报告)时间:2013 年6 月23 日

论文写作要求 1.论文采用打印的方式提交,请学生按照本文件的相关要求提交论 文。 2.为了便于装订材料,均采用A4纸,且前2页为本文档的前2页。 3.请务必于第17周准时上交论文并参加答辩(超时拒收,本部分成 绩记零分)。 4.论文选题范围: 云计算技术相关内容均可。 5.评分标准:

云计算关键模式调查研究 计科物联专业学生周陈安学号2010211486 一、摘要 近年来,云计算已不仅是国际IT业界热炒的概念,开始在中国落地生根。不仅国际公司在中国开始推动云计算模式,我国企业也开始利用此次机遇进行转型。然而云计算概念繁多,形式多变,标准不清。为了进一步摸清产业格局,在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规范市场秩序、引导产业发展方面做到战略明细,手段得力。 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技术的一种,是一种新型的共享基础架构的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创建巨大的虚拟化资源池,以便为用户提供各种计算服务。云计算具有虚拟化、动态可扩展、按需部署、灵活性高、可靠性高、性价比高等特点,受到业内诸多知名厂商和科研机构的重视。云计算代表网络计算价值的一个新的临界点。 云计算被视为科技业的下一次革命,它将带来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对于云计算,李开复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钱庄。最早人们只是把钱放在枕头底下,后来有了钱庄,很安全,不过兑现起来比较麻烦。现在发展到银行可以到任何一个网点取钱,甚至通过ATM,或者国外的渠道。就像用电不需要家家装备发电机,直接从电力公司购买一样。云计算带来的就是这样一种变革——由谷歌、IBM这样的专业网络公司来搭建计算机存储、运算中心,用户通过一根网线借助浏览器就可以很方便的访问,把云做为资料存储以及应用服务的中心。本研究报告将对云计算方面的IAAS、PAAS、SAAS模式进行简要的描述介绍,并对各项有关的厂家、产品进行调查与讨论。 关键字:云计算,IAAS,PAAS,SAAS 二、IAAS模式的调查研究 1、IAAS模式发展现状

2020年【云计算】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2020年【云计算】行业调 研分析报告 2020年2月

目录 1. 云计算行业概况及市场分析 (6) 1.1 云计算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6) 1.2 云计算行业结构分析 (6) 1.3 云计算行业PEST分析 (7) 1.4 云计算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9) 1.5 云计算行业市场运行状况分析 (10) 1.6 云计算行业特征分析 (11) 2. 云计算行业驱动政策环境 (12) 2.1 市场驱动分析 (12) 2.2 政策将会持续利好行业发展 (14) 2.3 行业政策体系趋于完善 (14) 2.4 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15) 2.5 宏观环境下云计算行业的定位 (15) 2.6 “十三五”期间云计算建设取得显著业绩 (15) 3. 云计算产业发展前景 (16) 3.1 中国云计算行业市场规模前景预测 (17) 3.2 云计算进入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 (18) 3.3 中国云计算行业市场增长点 (18) 3.4 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 (19) 3.5 云计算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 (19) 3.6 云计算人才培养市场大、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20)

3.7 巨头合纵连横,行业集中趋势将更加显著 (21) 3.8 建设上升空间较大,需不断注入活力 (22) 3.9 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22) 4. 云计算行业竞争分析 (24) 4.1 云计算行业国内外对比分析 (24) 4.2 中国云计算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6) 4.3 中国云计算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6) 4.4 初创公司大独角兽领衔 (27) 4.5 上市公司双雄深耕多年 (28) 4.6 互联网巨头综合优势明显 (28) 5. 云计算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30) 5.1 政策体系不健全 (30) 5.2 基础工作薄弱 (30) 5.3 地方认识不足,激励作用有限 (30) 5.4 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30) 5.5 技术相对落后 (31) 5.6 隐私安全问题 (31) 5.7 与用户的互动需不断增强 (32) 5.8 管理效率低 (32) 5.9 盈利点单一 (33) 5.10 过于依赖政府,缺乏主观能动性 (34) 5.11 法律风险 (34)

2020云计算行业市场概况及前景分析

2020年云计算行业市场概况及前景分析 2020年

目录 1.云计算行业现状 (4) 1.1云计算行业定义及现状介绍 (4) 1.2云计算市场规模分析 (6) 1.3云计算市场运营情况分析 (7) 1.4数据安全和隐私 (10) 1.5标准的缺失 (10) 1.6服务质量需要提高 (10) 1.7行业服务无序化 (11) 1.8供应链整合度低 (11) 1.9基础工作薄弱 (11) 1.10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11) 1.11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12) 2.云计算行业前景趋势 (13) 2.1云计算安全事故难以避免 (13) 2.2云计算细分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13) 2.3行业竞争激烈,机遇与挑战并存 (13) 2.4混合云成为趋势 (14) 2.5与大数据分析的结合趋势 (14) 2.6行业协同整合成为趋势 (15) 2.7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 (15) 2.8新的价格战将不可避免 (16)

2.9云计算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 (16) 3.云计算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7) 3.1云计算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7) 3.2云计算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8) 3.3云计算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18) 3.4云计算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8) 4.云计算行业竞争分析 (20) 4.1云计算行业竞争分析 (20) 4.1.1对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20) 4.1.2对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20) 4.1.3潜在进入者分析 (21) 4.1.4替代品或替代服务分析 (21) 4.2中国云计算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2) 4.3中国云计算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2) 5.云计算产业投资分析 (22) 5.1中国云计算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23) 5.2中国云计算行业投资风险 (23) 5.3中国云计算行业投资收益 (2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