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罗辑思维读后感

罗辑思维读后感

罗辑思维读后感
罗辑思维读后感

《罗辑思维》读后感

作者:罗振宇近日阅读了罗振宇的《罗辑思维》看到第一章的第二节时我感觉挺有意思,第二节讲的是向死而生的境界。

我觉得这种向死而生的境界有时候也是应该存在的,如果我们每天都带着末日的心态去生活是不是会觉得时间好短,每天有都好多的事情没有去做呢?比如父母给你打电话叫你回家吃饭,你却说“我今天很忙,没有时间去”那么假如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你还会这样说吗?生命是何等的脆弱,你晚上拖下谢上床睡觉,第二天能不能再穿上鞋你是不是不知道,死亡往往是一个突然降临的状态。

我记得之前上学时老师给讲过一个这样的故事:这个人事纳粹的空军司令,他这一生中无恶不做,这个人喜欢收集艺术品,所以就成了欧洲艺术界的一个大劫难。他那是被判了死刑,但是他不同意让枪决或是绞死,应为在他的世界观里这两种死法与他的身份不相符,军人的死法应该是直接砍头,但是法官不同意,最后他用自己藏得一颗毒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死后留下一封信说:监狱长不要怪罪检查人员,因为我藏毒药的方法是他们找不出的。这个故事也正好和罗振宇的这个观点相符,他一生作恶无数,但是在临时之时却表现出了人性的善良,所以说人带着末日的心态去活,和没有末日的心态去活,可能就是两种不一样的境界。

就像慈禧最后一道遗诏说:“以后大清国女主不得干政”其实她是知道自己干政是有很多弊端的,当时她活的时候就不会说,而是到

了死的时候才说出了这句话,要不说其实人都这样,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每天睡觉之前闭上眼睛自己反省一下,今天是不是有做过有愧的事情。每天尽量做到问心无愧,心存感恩,不要让自己每天都活在愧疚、等待、后悔的生活中,有时候等待到的不一定是一个好的结局,尤其是对于父母,不要经常觉得自己忙的挣钱,等挣够钱就去带父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父母一天天的老去,他们等不起。树欲停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珍惜每天一天陪在身边的人。

逻辑思维 读后感

读后感 全书分为六章,六章每章用一正一反对比的两个人物事例讲述一个做人做事的准则。第一章未来不迎、过往不恋。第二章除了你自己,没人能靠得住;第三章怎么做个明白人;第四章活得通透的智慧;第五章好牌和烂牌,看你怎么打;第六章孤独的面对全世界。但总的来说,都在讲述“未来不迎,过往不恋,活在当下”的核心思想。从过多的纠结未来的得失最终丢失“配享太庙”名誉的清朝官员张廷玉到专注当下,稳扎稳打的曾国藩;从一生小心翼翼保守到一事无成清末嘉庆皇帝到不被人际关系绑定的李鸿章;……营销味道太重的书,并不是太喜欢,看完全书,留在脑海里的有三个词也是感触最深的:活在当下,就事论事,自由主义。 关于做事,活在当下。未来发生的事,不迎上去想它;当下正在做的事,不让它杂乱,要做什么就专心做什么;当这件事过去了,绝不留恋它。书中讲述最多的曾国藩成功之道正是在于很好的实践了这一法则。资质平平的曾国藩,却在风云变幻的晚清成为了一代名臣。身处官场有很多不情愿去做的,尽管不想去,但让他必须去做,既然做了,就踏踏实实做好当前该做的事。看过一部电影《一条狗的使命》,一条狗狗的四世轮回,每一世狗有不同家庭、不同生存环境下,无论怎样的生活,是苦是甜,既然选择了,都该“活在当下”。像书中引用的胡适的一句话“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关于做人,就事论事。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但在处理矛盾的时候不应带有自己的成见去解决问题,就事论事,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做一个分析,谁对谁错如何去改正。就事论事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比较难。我们很多人在平时生活工作中一旦出现矛盾,肯定会带着成见带着自己的喜好去处理,却不知这样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糕。 关于自由主义,作者讲,真正的自由主义就是自己对自己负责。每个人都追求自由,却并不是每个人都理解什么是真正的自由。第一根底扎实,有自己的立命之处;第二,意守丹田,永远不向外追逐妄念。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当下,不管过去,不管未来,不管周边,做当下最该做的事。无论做什么,只要选择了就要对自己负责,有了自己的立命之本又不存有妄念,我们也就真正实现了自由主义,属于内心的自由。

一个投资人的逻辑思维

2016-08-23 平常在看项目或聚会交流的时候,经常会有朋友或创业者问我:“你是怎么判断项目的你的投资标准是什么你最喜欢什么样的项目……”我想每个投资人在自己内心都是有自己遵从的规则和偏好,其实这就是一种投资的逻辑。今日班门弄斧谈点儿自己对投资的思考,希望对大家有价值。 一、我所理解的创业 创业是指团队源于自己的信念、兴趣和理想,发现和识别具有商业价值的机会和需求,整合已有或通过商业规则能够拥有的资源,采用创新的解决办法或可行的商业模式,坚持和高效的执行,获得利益,实现价值的过程。(创业的定义) 创业的过程就好比一次鲁滨逊式的冒险旅程。新公司和新产品往往源自神秘的梦想(常人不易发觉的目标)。创业者怀揣炽热的创业梦想,为了证明自己的目标不是妄想,创业者会舍弃安逸、舒适的环境,踏上荆棘密布、困难重重的创业征途。创业不仅仅是资金的较量,更考验创业者的机智、耐力和勇气。如果没有激情、梦想和兴趣,创业之路很容易就放弃。 二、创业之初创业者必须要问自己的问题 在我和众多创业者的接触和交流过程中,我常常会告诉创业者,创业是否成功首要因素并不是资金(资金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要条件),创业最重要的是要想清楚方向是什么,自己要干什么很多人想要创业,但只有少数人对于想要创办什么样的企业有清晰思路和实际的概念。 很多创业者并不在乎创办什么样的企业,他们只是一时的激情和冲动投入到创业之中,为了创业而创业,更在乎的是自己对生活的掌控。事实上,激情对于选择和培养兴趣会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但对于选择创业方向作用没那么明显。 所以,任何创业者在投身到创业之路时,都需要很务实的理性拷问自己:市场有这样的需求吗这会不会成为一个大市场我是否真的能满足这种需求我要掌握什么样的技能和资源才能将这些理念变为现 实为什么市场缺少你所描绘和准备去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市场为什么需要他你的产品或服务是否能够在这个市场当中赢取并保持相当的占有率我具备哪些执行成功的关键因素和核心能力我的团队有没 有能力来胜任这个工作 这些问题,作为一个创业者不仅仅是浅思则止,而是要严肃思考的足够深刻和清晰。 三、创业的核心三要素 在人生的“创业方程式”中,创业的结果是三大核心要素——“人”、“事”和“执行力”的乘积。

务必速速占领认知高地——“罗辑思维”2016年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有感

务必速速占领认知高地 ——“罗辑思维”2016年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有感 罗振宇,一个胖子,前央视制片人,两个女儿的父亲,互联网知识型社群试水者。 2012年12月21日,传说中的世界末日,NTA传播创始人申音(已退出,经纪人模式最终崩盘,申音占82.45%、罗振宇占17.65%)、资深互联网人吴声合作,打造了知识型视频自媒体平台《罗辑思维》(现CEO为李天田,网名“脱不花”,前虎嗅等财经媒体专栏作者);以“有种、有料、有趣,在知识中寻找见识!”为价值观,以“死磕自己,愉悦大家!”为口号,以“互联网时代知识的服务商和运营商”为定位。 微信公众订阅号“罗辑思维”语音,每天早上六点半左右发出,365天全年无休;死磕精神的最典型体现是每天早上六点半的60秒语音;很多人无法理解为何非要60秒,但罗振宇看来,60秒代表一种仪式感,代表对用户的尊重,通过死磕和自虐获得用户发自内心的尊重与信任;现平台活跃用户800万。 视频节目每期50分钟,每周五在优酷网播出,全年48期;电视台在录节目时,通常会有提词器,但《罗辑思维》决不这么做;罗振宇要完全采用纯脱口秀的方式来进行讲述,节目充满强烈的对话感,出现BUG就立即从头重录,每期不到一小时的节目都要花8—10小时才能录制完成;现频道粉丝数172万,累计视频播放次数4.5亿次;音频节目在喜马拉雅上线,专辑播放量逾3.7亿次。 至今团队150人;2015年10月20日,《罗辑思维》正式对外宣布完成B 轮融资,估值13.2亿人民币。本轮融资由中国文化产业基金领投,启明创投等

跟投,同时,柳传志、柳青、柳林、俞敏洪、李善友、包凡等圈中大佬也以用户的个人身份参与了罗辑思维的投资。 2014年11月3号,罗振宇在其微信公众号里宣布要在当年12月31号晚上举行一场跨年演讲,名为《时间的朋友》,同时宣称要将这个演讲持续办20年(以后每年的同一时间),并预售20年的门票99张,售价40000元;18年的门票300张,售价36000元。最终客单价4万及3.6万的听众资格7小时卖完,即99人乘以40000=396万,300人乘以36000=1080万,7小时销售VIP席位1500万元;一个人的普通创业者席位定价3000元,如卖1万人就是3000万,加起来约4500万,这就是中国第一自媒体的威力。2015年的最后一天,罗振宇《时间的朋友2015》跨年演讲在北京水立方落下帷幕。这场盛大的知识跨年,为大家盘点了2015最热的几个话题:互联网恐慌、资本寒冬、“妖股”、O2O大战、IP、互联网公司发展等等。 2015年12月31日,《时间的朋友2016》如约而至,优酷独家直播创下纪录,长达四个小时的直播,人均观看时长超68分钟;上线18小时,优酷会员播放量即破百万;当晚深圳卫视直播的“时间的朋友”2016罗振宇跨年演讲与五大卫视跨年演唱会正面火拼,在11点05分节点以1.69%的收视率居全国同时段第一;而且拿到了VIVO、宝马、暴风TV、六个核桃等知名商家的赞助……彰显了强大的内容粘性。 以上是背景……罗胖究竟讲了什么,有如此大的能量,听完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启示,有什么思考,学而不思则罔,特此整理记录如下: ******************引言部分-神转折的一年****************** 在引言部分,给我触动最大的一句话是罗胖对创业者宏观广阔的定义:

网红的商业模式

网红的商业模式探析 一、网红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网红时代 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网络发展最为快速的时期。但是网络还停留在发展初期,网民多靠文字获得互联网中的信息。相应地出现了第一批网络红人,即网红时代。时代的网红多靠文笔起家,如痞子蔡和安妮宝贝等网络作家。这些网络文学描写的人生、爱情、孤独感等很容易引发共鸣的话题,从而吸引粉丝关注。但时代的网红的受众较局限,炒作手法比较单一,传播局限于门户网站、论坛、博客等形式。网红时代的商业模式也相对较为局限,网红大多靠着才情与文笔吸引粉丝,较少的接收广告代理,一般通过出版网络作品作为其商业模式的主要方式。(二)网红时代 进入21世纪,网络的快速发展让互联网成为一个图文信息时代,网络红人也不局限于凭借文笔成名。天涯、猫扑、水木清华等大型图片网络社区的兴起,让网红走向审丑搞怪博人眼球的炒作之路。人们开始逐渐大众对于网红的印象转向恶搞和低。时代的网红通过在网络上发布一些哗众取宠的视频或者图片博得受众关注。网红时代的代表人物芙蓉姐姐以及罗玉凤都是以特立独行的方式博得广大关注。他们的行为带有很强的目的性,类似于明星的炒作。网红时代的,网红以博取关注为手段,将人气迅速变现。商业模式由时代的传统出版物获利变成了结合商业演出代言活动等方式套现。在互联网信息可视化的浪潮下,网红时代的网红们更能引起网民的视觉冲击和更频繁的心理震撼。网红市场也变得较为成熟,从投机炒作,到推广变现。网红产业链已初具雏形。

(三)网红时代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兴起,网红也由原来的博人眼球炒作路线发展成为在特点领域有过人之处的小范围红人。从2013年网红元年开始,一些运用网红平台火起来的网红也开始成倍增加。越来越多的网红出现在各类新媒体平台上,这时的网红不再是纯粹的个人表达工具,而是以个人品牌为核心的商业工具,创新了网红的商业模式。网红时代,网络市场发展更加迅速,网红在不同的平台和领域蜂拥而出。这个时代涌现出来的网红基本上以内容为王,靠内容吸引受众,如2016年火爆的papi酱,利用视频媒体形式,迅速吸引了粉丝关注。新媒体的发展也促进了粉丝经济向社群转换,依托各种手段实现网红经济的最大化。 二、网红的走红手段 每个网红时代形成的网红特色也不同。塑造这些网红的原因也不同。普通人想要借助网络成名,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是很难成功的。在网络信息浪潮化时代,每天的信息量以亿万出现。但是每过一段时间,总有网红却能够在信息浪潮中脱颖而出。他们特质不一,走红方式也不尽相同。无论美丑,无论高矮,他们在网络上都有自己的地盘。基于网红所具有的特色,本文将网红的走红手段总结为以下6种: (一)依靠文字走红 凭借文字走红是网红时代的特色。但是到了网红时代,依然有凭借文字走红的网红。从网红时代到时代,对文字功底的要求逐渐降低。网络上注重的是内容。在信息碎片化时代,我们能获得大量信息,因此我们也逐渐倾向于快速阅览大量文本,如果文本内容过多,就会使我们失去耐心。比如靠微博成名的留几手,靠毒舌点评照片爆红一时。也有像咪蒙这样的写目标明确、情绪突出的文章。这些

《罗辑思维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观后感

《罗辑思维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观后感 在接触自媒体之前,个人本身并没有对各类社会现象或者这个社会有太多的看法。在看了罗胖的跨年演讲之后你非要说我有什么觉悟的话,我想我是没有的,因为看这个视频本非我个人的意愿。我有的可能是学到了或者了解了一些现象,比如资本比如创业。 罗胖在资本寒冬中这样说,很多人说创业者是个疯子,我说这个时代疯子都在创业,我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思想,疯子和经营一样,都是这个时代的风向标。创业就是机会,既然没有人给你提供机会,那你为什么不自己创造机会,也许你就是下一个马云。我印象中最深刻的话大概是他说的关于大学生创业的,他说,很多人说不要忽悠大学生去创业,说成功为零,我想反问:他本来就是无产者,成本那么低,为什么不试试?他什么都没有,就算失败了又能失去是什么,反之他成功了他就赢得了整个世界。在这段话中,大学生的感触可能最深,大学四年的时光飞逝而过,很多大学生自我嘲讽说毕业就等于失业,大概所有的大学生都要经历一段迷茫的时光,我毕业以后想做什么,我毕业以后能做什么。像罗胖说的,捏着一直简历在大楼的寒风中瑟瑟发抖,最后进了格子间就是圆满吗。我想但凡有一点抱负的人都不会这样想,既然我有好的idea,既然我有才能,试一试又能怎样。 罗胖的跨年演讲最贴近2015的话题我觉得是O2O的看法,很荣幸我作为一个见证者,由于不太出行,所以对滴滴和快滴打车的大战不算很清楚或者说并没有享受到大战给我带来的优惠。在我的校园生活中,我感受到的是美团和饿了么的大战,很多商家都在两家软件进驻,那么怎么抢客户呢?看优惠程度,各种满减各种红包甚至新用户免单,只要你想的到的优惠都有,我也不知道这场大战谁赢谁输,但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我希望这种大战多一点都无妨,反正我又没有损失什么。 我的看法在这几个方面比较多,其他的我倒没有觉得有什么槽点。

互联网思维下的几种商业模式

互联网思维下的几种商业模式 互联网思维几个大字最近一年非常盛行。各种文章看的你眼睛生老茧,各种声音听得你耳朵长痔疮。总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到底互联网思维是什么,大家伙儿可能至今也没明白,就连百度百科的解释也生涩难懂。打小学开始语文老师就告诉我们说话写文章要以事实为依据,所以通过举例来总结我想再好不过了。 第一种:免费型 从QQ,到淘宝,从百度,到360,都是免费吧?不免费的话就得像ICQ、ebay和瑞星那种企业一样,去见阎王。所以,免费是互联网思维的“基本思维”。可是,免费怎么赚钱呢?QQ有6亿用户的话,有百分之一的用户是愿意每个月付10块钱做会员,算算账呗......其它几家也大体如此,不用深入枚举和探讨了吧? 说到头,其实不是互联网思维需要免费,而是全世界人民在任何时代都喜欢占便宜而已,于是在互联网盛行的时代,免费被提炼成了基本思维。 第二种:偶像型 为什么好莱坞大片儿的蜘蛛侠、绿巨人、蝙蝠侠、007......每次剧情都那么雷同,但是票房总是飘红呢?而且是全世界哦!为什么乔布斯死了,全世界人都祭奠呢?其实,这是从小到大,家长和来时就开始教育我们的“英雄主义”。自从神一样的毛主席去世了,中华民族的崇拜对象是谁啊?短缺啊!于是各行各业各界都出现了“英雄人士”。以至于到了互联网时代,有了马云、马化腾、李彦宏、雷军......甚至罗胖、黄太吉、雕爷、马佳佳...... 撒意思?其实不是互联网需要偶像,而是世界需要英雄。全世界人民都需要茶钱饭后的谈资和话题。于是在互联网盛行的时代,偶像成为了互联网思维的重要组成元素。 第三种:整合型 为啥子天猫、京东、1号店能火?整合了想开店赚钱的主儿呗!为啥子嘀嘀打车、快的打车能得到巨额投资?整合了出租车资源呗。为啥子微博能火?整合了上班工作饱和度低又不能在办公室扯开嗓子胡说八道的小白领呗。再比如类似租房网、外卖网、订房网......都是一条线儿上的。没多深奥! 怎么滴?百货商场、电脑城当年那就不叫整合吗?日报、晚报上的分类广告就不算整合吗?出租车呼叫中心就不叫整合吗?只是有了互联网之后,整合起来更加快速和方便了吧?所以不是有了互联网思维才有了整合,而是整合这事儿目前看来是用互联网做起来更靠谱儿而已!所以,整合是互联网思维赖以生存的重要依靠之一,不是吗? 第四种:消遣型 微信本身的沟通功能其实并没有微信朋友圈的信息功能使用率更高,不是吗?谁的智能手机里没有个把游戏?罗辑思维是怎么火起来的?......说白了,再有理想抱负的工作狂也不会把24小时都放在枯燥的工作上,大家都需要消遣,而且大家除了工作时间有大把的碎片时间,于是这些碎片时间就被朋友圈、手游、文章给消遣了,不是? 说啥呢?打扑克、下象棋、看报纸、电话粥......就不是消遣嘛?如今全被弄到互联网里了而已。也因此,能够占用人们碎片时间的消遣必定是互联网思维啦! 除了以上四种类型还会有其它类型吗?有啊!那就是混合型,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企业在互联网思维的时候,只须往这四种类型上套一套就知道自己适合不适合了。适合呢,就可以战略转型了。 如果不适合也不要紧啊,你看人家宜家、优衣库,既不愿意免费白送,也不想找个人出来做高调偶像,还不想去整合和被整合,更不愿意被人消遣。就管好自己那一摊儿,该卖家具卖家具,该卖衣服卖衣服。把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没有互联网思维,也死不了人。因为需求在那,市场在那,生命线就在那。最怕的是生搬硬套的做互联网思维,那会死得很惨!

《小说课》读后感

读许荣哲的《小说课》有感 第一次听说这本书是在听《罗辑思维》的时候,罗永浩在他的节目中推荐说这是他读过的教我们如何讲故事最好的一本书。彼时的我正好被如何讲故事、如何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所困惑,于是立刻对这本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然而,在网上搜了一下,看到它昂贵的价格,囊中羞涩的我只好数次望而却步。直到前一阵,才心头一狠,清空了淘宝购物车,将此书买了回来。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已经好长时间没有看过任何一本小说了。这源于自己大脑中不知从何时起产生的一个念头,小说只是最初级阶段的读物,就是讲讲故事,没有多少深度,不能带给人知识与技能,仅仅供读者休闲放松、愉悦身心的书籍罢了。而如今的我,应该跨过读小说这个读书阶段,去读那些更有深度,更需要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的作品。因此,这一年多来,我的读书重心一直落脚在社科一类的书本上。 然而,读完许荣哲的这本书,才发现我一直是带着有色眼镜去读小说的,因而从来不曾看清小说真正的颜色,正是这本书帮我摘下了这副已经带了很久的有色眼镜。常常听人说,说话的最高境界是会讲故事,而小说的核心就是故事。它不需要华丽的文笔、复杂的词汇、深奥的概念,读起来通俗易懂,又充满烟火气息,切近生活,不存在理解上的障碍。同时,又充满着故事味道,让读者的心情随着故事主人公的遭遇时而伤心欲绝,时而喜出望外,具有强烈的代入感。所以,就像曾经的我一样,读者经常容易被这些表象所蒙蔽。 社科类文章的一般逻辑顺序是通过现象,找出问题,层层深入分析问题,找出原因,最后再提出解决方法。它是用理性思维来揭示或者解决生活中或者社会中、乃至人性中,存在的问题。相比于此类文章的简明直接,小说往往是反其道而行,它采用的是一种委婉间接的表达方式来展现、揭示生活中、社会中、人性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通过正面人物、反面人物或是作者倾向性的引导,来引起读者的深入思考,来传播正确的东西,从而促使问题的解决。所以说,小说与社科类的书籍只是殊途同归,其本质都是对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可以说,小说是运用感性来讲述理性问题,而它的感性就体现在其故事性以及讲故事的方式上。要将一个问题用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出来,不仅需要有高质量的故事本身,而且对于讲故事的技巧有着极高的要求。小说的作者必须时时刻刻

逻辑思维读后感 两篇

逻辑思维读后感 (一) 说到读书,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罗辑思维》,这是一本书名,也是一档视频脱口秀的节目。喜欢在空余闲暇的时光听罗胖说书。我觉得这是挺享受的一件事。尽管他的观点不一定全都正确,但是他的思维方式和视角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在这个随手即得互联网海量信息的时代,如何突破思维瓶颈? 不妨读读《罗辑思维》,作者罗振宇。《罗辑思维》一书是根据罗振宇的互联网视频知识脱口秀《罗辑思维》创作。知识信息量极大,喜笑怒骂;罗胖读书,讲给你听,这里聚合的不仅是精彩内容,更是一群有想法的人。他们的口号是:死磕自己,愉悦大家!。幽默犀利的语言引导大家摆脱旧方法束缚,增长见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作者罗振宇对正在到来的互联网时代有深刻的洞察。他认为,互联网正在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基础设施,它将彻底改变人类协作的方式,使组织逐渐瓦解、消融,而个体生命的自由价值得到充分释放。《罗辑思维》的口号是有种、有趣、有料,做大家身边的读书人,倡导独立、理性的思考,凝聚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的年轻人。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罗胖讲教育的话题,他说这个话题太大了,平时真的借一百个胆子都不敢说,因为学养不够,驾驭不了。但是《罗辑思维》这个节目有个好处,罗胖可以什么都不懂,但是只要知识的生产者、那些书籍的写作者还活着,还在勤奋地工作,他们一旦写出书来,我看得懂,我就能讲地出来,所以我在合适的时候,当合适的知识搬运工。之所以今天我胆儿这么肥,敢碰这个话题,是因为我看了这本书,《吾国教育病理》,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国着名的社会学家,郑也夫先生。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其实就两个:第一个是不公平,第二个,就是它毁灭了一代人的兴趣、创造性和求学的热情,每个受过中国式教育的人都深知其中三味。 关于教育这一讲,内容庞多,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网站搜索,挺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了解一下的,对其中有关创造力的言论,我觉得听来耳目一新,听着似乎觉得哪里不太舒服,但想想确实也有些道理。 创新是一种非常稀缺的人格特征,美国研究创新的学者做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统计,比方说把人类历史上很多创新人物给他搁一块,然后一统计,发现一个特征,他们在十岁的时候,有四分之一的人双亲都死去了一个,到了20岁的时候,有一半以上的人双亲死去了一个。说白了,什么意思?就是有奇才异能的、有创造力的人,是家庭不幸福。家庭不幸福,问题家庭的孩子通常是两条路,一条是上街当流氓,杀人、撒谎、吸毒;还有一种,成为我们刚才讲的奇才异能之士。你说哪个概率大?当然是前者概率大了,所以我们在很多研究创造力的时候发现,比方说还有一个实验,人类目前七个领域的最杰出的人,发现一看,无一例外都有一个特征,这些人跟家庭成员相处有情感障碍,比如说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年轻的时候,就愿意独处,这种独处的方式,导致他后来的无数次婚姻一次都不成功,他跟自己的孩子相处得也不好。甘地、弗洛伊德这些人,跟自己的家人都没法相处,这些特征,为什么?因为他怪人嘛!他跟别人不一样,所以很多东西,其实回到一个原点,什么叫创新力,创造力就是这个人是个怪人,甚至在别人看来极端的精神病人,所以很多人说左撇子的人有创造力,你能找到一

社群经济视角下自媒体的营销策略_基于_罗辑思维_的分析_陈三玲

经营方略 2015年2月中 社群经济视角下自媒体的营销策略 ——基于“罗辑思维”的分析 ● 陈三玲 目 前,“罗辑思维”可以说是非常热门的一个自媒体。2012年12月 21日,它由央视《对话》栏目前制片人罗振宇和独立新媒创始人申音合作推出,在优酷网首次播出。如今,“罗辑思维”已经成为一个互联网社群品牌。 自媒体如何形成社群经济 互联网社群“是一群被商业产品满足需求的消费者,以兴趣和相同价值观 集结起来的固定群组”, ①具有聚合度高、交流效率高、一致行动的特点,比如百度贴吧、高校BBS 等。而以博客、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开启了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对于形成社群具有天然优势: 1.聚众传播效应。聚众传播是指“以自媒体系统为平台,将多种传播方式、传播渠道、传播类型、互动方式,通过信息和媒介的黏连作用相融合,将同质性的受众在异质的大众中凝结出来的传播方式”。②通俗来讲,就是个性化的自媒体借助内容生产、多渠道传播可以形成内在的凝聚力,在无数的网民中聚集起一群人,把这群人变成自媒体的用户,同时自媒体要为这部分用户提供内容、产品,满足用户需求。 2.分众传播。在大众社会不断碎片化的背景下,不仅大众传媒的受众群体越来越细化,就连诞生于互联网浪潮中的自媒体也不得不朝着个性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以此留住用户。互联网交流是交互式、去中心化的,自媒体与受众处于平等地位,受众对自媒体的选择权得到了解放,这也决定了自媒体传播者必须根据受众需求提供相应产品。 自媒体以追求社群经济为终极目标,必须拥有自己的品牌。如“罗辑思维”已经成了知识群体的代名词,豆瓣网已 经成了文艺小清新们的聚集地,知乎开启了百度、新浪爱问之外的一个网络问答社群,深受年轻人追捧。自媒体有了稳定的社群,如何才能产生社群经济效益呢?一是传播者要用好运营策略,二是将用户“标签化”,最终目的是让用户对社群产生依赖心理。“真正的社群经济,是以某种‘态度’为出发点的,这种态度形成的‘标签’被贴到一些人身上,这些人就是你的用户。”③总之,社群经济的形成可以归纳为:社群经济=社群+媒介+商业驱动。 “罗辑思维”营销策略分析 1.品牌定位清晰。“罗辑思维”自创办以来,收获了口碑,也赢得了“第 一知识社群”的美誉。这基于它的三个重要定位:受众定位、产品定位和个性化定位。首先是受众定位,“罗辑思维”聚焦于与时代紧密接轨、积极上进、追求自由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高学历、年轻、消费能力强是这一群体的主要特点。目前发展较稳定的自媒体比如网络脱口秀“麻辣书生”,定位于高校大学生群体;“三表龙门阵”手绘视频,针对科技爱好者、工作者,都有明确的受众定位。其次是产品定位,从网络视频脱口秀到微博群、微信公众号,再到图书、微刊、电子杂志,“罗辑思维”的产品形式不断丰富,但是“死磕自己,愉悦大家”、“做大家身边的读书人”的产品理念始终没有变,“罗辑思维”的 DOI:10.15997/https://www.doczj.com/doc/bf4867877.html,ki.qnjz.2015.05.059

未来商业模式

未来商业模式 2、中国当下的企业分为三个等级:三等企业做服务——二等企业做产品——一等企业做平台。今后企业的出路唯有升级成平台,平台化的本质就是给创造者提供创造价值的机会! 3、中国互联网进化论: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PC互联网解决了信息对称,移动互联网解决了效率对接,未来的物联网需要解决万物互联:数据自由共享、价值按需分配。互联网+的本质就是搭建一个底层建筑,使上面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迅速找到目标。无论是找客户、找恋人还是找伙伴。 4、中国电子商务进化论:B2B——B2C——C2C——C2B——C2F,从商家对商家、到商家对个人、个人对个人,个人对商家、最终是个人对工厂。未来每一件产品,在生产之前就知道它的顾客是谁,个性化时代到来,乃至跨国生产和定制。 5、中国的电子商务正在改变城市格局。“北上广深”正在变成“北上深杭”。传统贸易的衰落将广州拉下马,跨境电商的兴起将杭州扶上位,未来中国的城市格局应该是“北京的权力调控+上海的金融运作+深圳的智能科技+杭州的电子商务”。 7、中国产业链的流向正在逆袭。以前是先生产再消费:生产者——经销商——消费者。未来一定是先消费再生产:消费者——设计者——生产者。因此,传统经销商这个群体将消失,而能够根据消费者想法而转化成产品的设计师将大量出现。 8、中国广告业态的进化论:媒介为王——技术为王——内容为王——产品为王。传统广告总是依靠媒介的力量去影响人,比如央视的招投标。后来的互联网广告开始依靠技术实现精准投放,比如按区域、按收入、按时段投放。再后来社交媒体的崛起使好的广告能自发传播,而未来最好的广告一定产品本身,最好的产品也一定具备广告效应。

罗辑思维跨年演讲观后感:以感恩之心,致敬时间的每一位朋友。-熊婧

以感恩之心,致敬时间的每一位朋友。 没有想到,会花4个半时间去看罗胖的跨年演讲,浮躁的年代里,我们越来越少花长时间专注做一件事,我甚至怕自己会在中途就这么在领导和同事们面前睡着。可是,出乎我意料的是,虽然讲的都是2015年的互联网风云,我竟然一直兴致盎然,从最开始的一分钟,到最后的一分钟,我在那个穿着朴素黑衣的胖子的言语里,一次次被振奋,一次次被触动。 因为我和这个素未谋面的胖子,或多或少有过相同的感触,他让我想起了自己混迹职场六年的诸多真实场景。只是,这些感触并非单单源自于互联网这个行业。 罗胖说,“你眼前看到的强大,未必是真正的强大”。很多时候,我们在面对一件明显力量悬殊的事情时,总是不断往后退,习惯性地持防守态度。当别人问我们为何退缩时,我们会说“他们看起来好强大,我们多半打不过。”于是,我们怀抱着90%会死的心态,彻底放弃了10%的逃生机会。等到对手离开,我们钻出自己搭建的防护物里,长舒一口气说“你看,我们幸好没出来。”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人生来就有自我保护的本能,我们都不愿意去以身试险,不愿意离开温暖的环境,不想去改变现有的环境,我们以为,守着强大的旧平台就是保命的最好方式。 记得当年新浪微博才推出的时候,不止被一家平面媒体吐槽。140字能干出多大点动静?能比得过杂志几千字甚至几万字的深入调查?

于是,纸媒们对其基本持不屑的态度,甚至有不少媒体还拒绝开通官方微博。直到一年之后,他们发现,新浪微博虽然短小,却掀起了一场民众的全民狂欢,一个互联网应用开辟了“全民皆记者”的时代,他们终于发现,自己的强大不值一提。于是纷纷尾随,纷纷投入了微博的怀抱……再说微信,相对于米聊、陌陌,它并非是第一个开辟手机端即时通讯的社交软件,但是它却是这几年此行业的霸主,这一点相信谁都不可否认。 而我们,并非谁都有能力成就微博和微信的雄霸天下,只是,当我们面对转型,面对改变,面对未知,当抱持的是勇敢尝试的心态。赌一把,有输的可能,不赌,永远无法获胜。而对于我们现在这样一个处于创业期的公司,输了不会有太大差异,但赢了,却可能是天壤之别。古人所谓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在我们的身上,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生于安乐,死于永远安乐”。 罗胖子还说,如今的创业者,最需要的是情感营销,而最缺乏的也恰恰是这个。人与动物的不同,从教科书上看,是人能创造生产工具,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但于真实的生活里,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可以利用情感完成很多事情。当经济越来越发达,钱反而变得越来越势单力薄,因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除了钱,还有更多。比如人脉网络、比如资源、比如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比如知识……重庆人应该是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点的,因为重庆本来就是很多人眼里的“人情江湖”。人脉资源的整合和人情网络的搭建,会让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得简单而直接。人情是无价的资源,也是最强大的力量,身处各

行为逻辑学读后感

学习形式逻辑学的心得体会!(作用和意义) 逻辑学是研究纯粹理念的科学,我们可以说逻辑学是研究思维、思维的规定和规律的科学。但是只有思维本身才构成使得理念成为逻辑的理念的普遍规定性或要素。理念并不是形式的思维,而是思维的特有规定和规律自身发展而成的全体,这些规定和规律,乃是思维自身给予的,决不是已经存在于外面的现成的事物。 在某种意义下,逻辑学可以说是最难的科学,因为它所处理的题材,不是直观,也不象几何学的题材,是抽象的感觉表象,而是纯粹抽象的东西,而且需要一种特殊的能力和技巧,才能够回溯到纯粹思想,紧紧抓住纯粹思想,并活动于纯粹思想之中。但在另一种意义下,也可以把逻辑学看作最易的科学。因为它的内容不是别的,即是我们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熟习的规定,而这些规定同时又是最简单、最初步的,而且也是人人最熟知的,例如:有与无,质与量,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一与多等等。但是,这种熟知反而加重了逻辑研究的困难。因为,一方面我们总以为不值得费力气去研究这样熟习的东西。另一方面,对于这些观念,逻辑学去研究、去理解所采取的方式,却又与普通人所业已熟习的方式不相同,甚至正相反。 逻辑学的有用与否,取决于它对学习的人能给予多少训练以达到别的目的。学习的人通过逻辑学所获得的教养,在于训练思维,使人在头脑中得到真正纯粹的思想,因为这门科学乃是思维的思维。但是就逻辑学作为真理的绝对形式来说,尤其是就逻辑学作为纯粹真理的本身来说,它决不单纯是某种有用的东西。但如果凡是最高尚的、最自由的和最独立的东西也就是最有用的东西,那么逻辑学也未尝不可认为是有用的,不过它的用处,却不仅是对于思维的形式练习,而必须另外加以估价。 形式逻辑已经历了2000多年的历史,19世纪中叶以前的形式逻辑主要是传统逻辑,19世纪中叶以后发展起来的现代形式逻辑,通常称为数理逻辑,也称为符号逻辑。 形式逻辑是研究演绎推理及其规律的科学,包括对于词项和命题形式的逻辑性质的研究、思维结构的研究与必然推出的研究,它提供检验有效的推理和非有效推理的标准。它总结了人类思维的经验教训,以保持思维的确定性为核心,用一系列规则、方法帮助人们正确地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必要工具,是人类认识发育到一定阶段后出现思维方法。 形式逻辑是关于思维形式、思维形式的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在开始学习形式逻辑的时候,我了解到了什么是概念?知道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概念和语词有密切联系。语词是概念的物质外壳。概念只有借助语词才能形成、存在和表达。概念是语词思想内容。表达一定概念的语词才有具体的含义。而且现在还知道了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内涵,是反映在概念中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概念中反映的对象的总和。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则他的外延越小;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少,则它的外延越大。 举例说明内涵与外延:企业管理是(企业为实现其一定目的,而合理地组织人与物的因素,有计划地指挥、调节和监督其经济活动的各种职能的总称),主要包括(计划、生产、技术、设备、物资、劳动、成本、财务等方面的管理)。第一个括号中的文字是“企业管理”的内涵,第二个括号中的文字是“企业管理”的外延。 根据外延的不同,概念可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根据内涵的不同,概念可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肯定概念与否定概念,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 清朝有一个故事:有一次乾隆皇帝要将一批禁书焚毁,纪小岚因爱惜书籍想把他们保存下来,于是,他对乾隆说:“恳请皇上流下四本书,赐予我。”乾隆没多想,就答应了,问他要哪四本书。纪小岚不紧不慢地说:“《经》《史》《子》《集》这四本书。”乾隆没办法只能将这些书都交给了他。纪小岚故意将“四本书”这个非集合概念说成“《经》《史》《子》《集》”这样的集合概念。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还有一个例子是:我国的高等院校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北京大学是我国的高等院校,所以,北京大学也是分布在全国各地。这句话显然是错误的。“我国的高等院校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中的“高等院校”是集合概念,“北京大学是我国的高等院校”中的“高等院校”是非集合概念。这里把同一语词表达的两个不同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犯了混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错误。

网红的商业模式

网红的商业模式探析 、网红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网红时代 上世纪90 年代是中国网络发展最为快速的时期。但是网络还停留在发展初期,网民多靠文字获得互联网中的信息。相应地出现了第一批网络红人,即网红时代。 时代的网红多靠文笔起家,如痞子蔡和安妮宝贝等网络作家。这些网络文学描写的人生、爱情、孤独感等很容易引发共鸣的话题,从而吸引粉丝关注。但时代的网红的受众较局限,炒作手法比较单一,传播局限于门户网站、论坛、博客等形式。网红时代的商业模式也相对较为局限,网红大多靠着才情与文笔吸引粉丝,较少的接收广告代理,一般通过出版网络作品作为其商业模式的主要方式。 二)网红时代 进入21 世纪,网络的快速发展让互联网成为一个图文信息时代,网络红人也不局限于凭借文笔成名。天涯、猫扑、水木清华等大型图片网络社区的兴起,让网红走向审丑搞怪博人眼球的炒作之路。人们开始逐渐大众对于网红的印象转向恶搞和低。时代的网红通过在网络上发布一些哗众取宠的视频或者图片博得受众关注。网红时代的代表人物芙蓉姐姐以及罗玉凤都是以特立独行的方式博得广大关注。他们的行为带有很强的目的性,类似于明星的炒作。网红时代的,网红以博取关注为手段,将人气迅速变现。商业模式由时代的传统出版物获利变成了结合商业演出代言活动等方式套现。在互联网信息可视化的浪潮下,网红时代的网红们更能引起网民的视觉冲击和更频繁的心理震撼。网红市场也变得较为成熟,从投机炒作,到推广变现。网红产业链已初具雏形。

三)网红时代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兴起,网红也由原来的博人眼球炒作路线发展成为在特点领域有过人之处的小范围红人。从2013 年网红元年开始,一些运用网红平台火起来的网 红也开始成倍增加。越来越多的网红出现在各类新媒体平台上,这时的网红不再是纯粹 的个人表达工具,而是以个人品牌为核心的商业工具,创新了 网红的商业模式。网红时代, 网络市场发展更加迅速,网红在不同的平台和领域蜂拥而出。这个时代涌现出来的网红基本上以内容为王,靠内容吸引受众,如年火爆的 papi 酱,利用视频媒体形式,迅速吸引了粉丝关注。新媒体的发展也促进了粉丝 2016 经济向社群转换,依托各种手段实现网红经济的最大化。 、网红的走红手段 每个网红时代形成的网红特色也不同。塑造这些网红的原因也不同。普通人想要借 助网络成名,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是很难成功的。在网络信息浪潮化时代,每天的信 息量以亿万出现。但是每过一段时间,总有网红却能够在信息浪潮中脱颖而出。他们特 质不一,走红方式也不尽相同。无论美丑,无论高矮,他们在网络上都有自己的地盘。 基于网红所具有的特色,本文将网红的走红手段总结为以下6 种: 一)依靠文字走红 凭借文字走红是网红时代的特色。但是到了网红时代,依然有凭借文字走红的网 红。从网红时代到时代,对文字功底的要求逐渐降低。网络上注重的是内容。 在信息碎片化时代,我们能获得大量信息,因此我们也逐渐倾向于快速阅览大量文本, 如果文本内容过多,就会使我们失去耐心。比如靠微博成名的留几手,靠毒舌点评照片 爆红一时。也有像咪蒙这样的写目标明确、情绪突出的文章。这些

《逻辑学导论》读后感

读《逻辑学导论》有感 逻辑学是研究概念、命题和推理的,特别是研究思维形式,并揭示与之有关的思维规律及思维方法的。而要进行思维活动,就离不开运用概念、命题和推理;正确运用思维形式,遵守思维规律,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正确地进行思维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可以说,凡是在有思维活动的地方,就会有逻辑学的作用。所以,我选择了逻辑学来学习。人们要获得正确的认识,就必须正确地进行思维活动,而逻辑学正是为人们正确地进行思维活动提供了规范。由于逻辑形式、规律和方法是贯穿于具体思维活动中的,许多人虽然没有专门学过逻辑,但在长期、反复的思维活动中,通过各种途径,也可以自发地掌握一定的逻辑知识,并自发地使自己的思维合乎逻辑。但是,仅仅靠自发是不能系统地掌握逻辑知识的。与自觉的逻辑思维相比,自发的逻辑思维往往是有欠缺的。特别是当面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逻辑问题时,学过逻辑和没学过逻辑,逻辑学得好和学得不好就大不一样了。 而任何科学都是由概念、命题、推理组成的逻辑体系。列宁曾说:“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科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也就是运用逻辑形式、规律和方法的过程。特别是在现代,逻辑学更是被直接应用于数学、语言学、哲学、计算机科学等许多学科的研究中,成为这些学科的必备的基础性研究手段。 总之,逻辑学对于认识事物、表达思想、开展论辩、进行科学研究都有重要作用。在各门知识中,逻辑学处于基础地位,是人类知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这本《逻辑学导论》分为了三部分,分别是逻辑和语言,演绎,和归纳。本书内容精妙详细,难以短时精读全书,以下仅述前两部分。 第一部分逻辑和语言 这部分内容是逻辑学的基础,所以我花了最多时间在这部分上面,皇天不负有心人,在这部分内容里,我感觉到自己领悟的知识最多也是最实用的。 逻辑 逻辑学是研究用于区分正确推理和不正确推理的方法和原理的学问。通过对逻辑学的学习我们可以确认自己的一些天赋能力,并通过训练增强这些能力。正确推理的界定有着许多客观标准,而如果不了解这些标准,也就无法运用它们。所以,逻辑学的研究致力于阐释、说明与论证关于正确推论的各种原理,展示它们的效用,从而为人们更好地进行理性思考提供帮助。 任何论证都是命题构成的,命题是一种可以被肯定或否定的东西,也就是人们通常使用陈述句所断定的东西。命题是构成论证的部件。推论则指以一个或更多命题作为出发点,得出另一个命题的过程。论证则是逻辑学所关心的主要对象。一个论证的结论,就是以论证中的其他命题为根据所得出的那个命题,而这些其他命题,即被肯定或假定为接受结论的根据或理由的命题,则是该论证的前提。 而对于论证的分析,通常有两种分析技法:一种是解析,即用清楚的语言和逻辑顺序表明论证中的命题:另一种是图示,用二维空间关系图展示论证的结构,能够在平面图上直观地显示论证的结构。两种技法都很有用的分析工具,运用这两种工具对论证进行分析,可以更彻底地理解论证前提与结论的关联,所以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最方便适用的一种。 这两种分析方法其实对我们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且不说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交流常用到解析法,在我们做过的大大小小的练习题,考试题中,审题的过程中往往要用到这两种方法。更直观地举例说,像语文的阅读题,数学的证明题,我们都会运用到解析法和图示法。

罗辑思维的粉丝经济

罗辑思维的粉丝经济 很遗憾,得知申音和罗振宇要分道扬镳,各玩各的。个中自有其中的八卦,商业江湖里从一见钟情到一起合伙到一心一意到一拍两散,也多了去,这不是本文的重点。本文还是想探讨一下“粉丝经济”,罗辑思维在这4个字上,可谓是实打实的开创者。 一说起“粉丝经济”,很多人就会立刻想到小米。这是一家商业机构,如果非要说粉丝经济,可谓是机构的代表。但在我看来,小米其实做的都是“品牌管理”,那都是教科书上的东西,只不过今人不看书,发现一个公司从0做到100亿美元,赶紧弄个新概念出来套将上去。小米的品牌管理在具体战术上有很多创新――比如极其擅长使用社交网络――但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变化。 但罗辑思维是真正意义上的粉丝经济。这句论断,要从什么是“粉丝”说起。我有位朋友,曾经发明了一句话,我认为非常有道理。所谓粉丝,就是部分让渡思考主权(给偶像)的人。也就是说,有些事,不思考了,交给ta觉得值得交给的人代为思考,后者给结果就行。这句话其实和“脑残粉”是有些契合的:脑子里部分残缺,可不就是让渡了部分思考主权。

部分让渡思考主权这事,其实生活中很常见。比如吃饭点菜这个事就很让人头疼,于是在饭桌上,很多人愿意让渡这个思考主权给其他人,这种让渡不能说人蠢,就像罗辑思维的大把听众,其实并不蠢,只是有些事儿,听听别人就好,何必凡事都要独立思考? 小米其实并没有做到这点,因为它毕竟还是个机构。而罗辑思维完完全全是依靠人格魅力撑起来的,有立场有态度。比如说,罗振宇就曾经在一档节目里大骂中医是伪科学,这件事造成的后果就是部分粉丝离去。不过罗振宇似乎完全不在意这个事,甚至管这个叫“洗粉”。不能认同罗振宇立场和态度的,但走无妨。这种事儿,对于一家机构,是很难做到的。 个人品牌在明星圈里也很常见,但像罗辑思维这样运作粉丝的,的确不多。明星其实和小米正好反过来,小米是机构品牌追求人格化,但过往的明星经纪,很有些个人品牌机构化的色彩。太多的明星,其实根本就是由经纪公司在严格压制他们的个性,临了成了一个机构化的品牌。 所谓机构的粉丝,和所谓个人的粉丝,就是这点差别。对于机构品牌的粉丝来说,那是一种信任,但信任的是靠谱:嗯,小米做的东西靠谱。对于个人品牌的粉丝来说,还是一种信任,但信任的是立场和态度,这两者比靠谱更为高级。实话讲,小米的核心是价廉物美,它很难把一个东西卖出很

《罗辑思维》读后感

《罗辑思维》读后感 《罗辑思维》读后感(一) 读了几页《罗辑思维》,却再也读不下去了,作者的观点真的很难让我认同。我在想为什么老师会觉得这本书好看呢?但凡读过一些书的人,稍微有些学识和见地的人都不会认同书中的观点的吧。可为什么那么多人推荐呢?徐小平——大学时期我心目中博学多识的人,也是推荐人之一,这真的是他的本心吗? 近年来各大网站涌现出了各种以作者命名的脱口秀,以此来表达作者自以为”独特”的观点,来博人眼球吸引观众。其实每个人的观点都能称之为独特,而这种独特最终会赢得众人的认可令人刮目点赞还是换来一片哗然被人骂做SB,就要看作者是否真的有没有两把刷子了。饱读诗书博古通今。我看这个罗老师只是徒有其名罢了。 当初的《百家讲坛》为什么受欢迎?因为现在快节奏的生活已经无法让年轻人静下心来好好地拿起一本书来读了。获得知识的途径又回到了最开始的面传身教的讲学,就像古时候孔子的开坛讲学。当然现在科技的进步,我们通过电子产品就能看到现场直播,面对面都省掉了。值得注意的是,在台上讲的都是些什么人?易中天、于丹、马未都这些都是大学教授啊。他们每天都在研究他们讲的东西,花了半辈子的心血,读了大量的书,翻阅了大量的史料最后才得出了他们讲给我们听的这样一个研究成果。而讲脱口秀的是什么人呢?他们只是读过一些书的人然后看到一个新闻或一个事件随即发表自己评论和观点的人。在言论高度自由高度开放的当今中国,随随便便一个人都可以发表一个观点的,但这个观点真的是否具有指导意义就可待商榷了。 名人在给一本书点赞的时候更应该认真思考一下,因为你的名望和大众对你们的信赖摆在那里,你的一个不经意就可能做了错误的指引。 《罗辑思维》读后感(二) 《罗辑思维》聚合的不仅是精彩内容,更是一群有想法的人。他们的口号是:“死磕自己,愉悦大家!”--“在知识中寻找见识!”!资深媒体人罗振宇对正在到来的互联网时代有深刻的洞察。他认为,互联网正在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基础设施”,它将彻底改变人类协作的方式,使组织逐渐瓦解、消融,而个体生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