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下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七下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课题: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明朝古典科技的突出成就,包括建筑成就和三部科学巨著。通过学习,认识我国明朝的古典科技仍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同时也要看到当时的科技成就对传统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通过对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了解,学习他们刻苦钻研、勤于思考、开拓进取的精神。

二、课程标准

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成就,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感受这些古典建筑的杰作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群体智慧的结晶;掌握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知道徐光启和《农政全书》,通过绘制表格,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实物录像和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致;通过对比、归纳、概括、绘制表格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记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明朝科技成就的认识,培养自尊自信,但不故自封的民族情怀,以及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难点:对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的分析和理解。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奥运歌曲《北京欢迎你》视频。

教师:同学们,这首《北京欢迎你》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曾风靡全球,在全世界都刮起了中国热,让很多人都关注中国,关注北京,关注奥运。我们欣赏歌曲时,你都看到了北京哪些特色建筑?你对北京向往吗?想去北京看看吗?

学生:我看到了鸟巢、故宫、水立方、长城等北京的建筑,令人目不暇接,赏心悦目。有机会我们一定要去北京看看。

教师:暑假就要到了,如果爸爸妈妈打算假期间去带你北京旅游,那就一定要去哪几个地方看看啊?

学生:故宫、长城……….

教师:是的。北京有许多著名景点,最具代表性的当然要数故宫和长城啦,这两处都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人的骄傲。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在我们去北京之前,借助本课的学习,先来对故宫和长城做个初步的了解,到时你就可以给爸爸妈妈做导游了,好不好?

学生:好。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吸引和给爸妈做导游的新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本课我们除了了解北京的故宫和长城两大标志性建筑外,还要学习明朝三部科技巨著。让我们先去北京看看吧。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万国来朝帝王城——北京城

播放:《火烧圆明园》中慈禧太后作为秀女初进宫时的视频片段。

教师:视频中的故宫给你怎样的印象?

学生:庄重、肃穆、神秘、威严,还有金碧辉煌…….

教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展示:北京城鸟瞰效果图

教师:请同学们回顾所学并阅读课文第 121页内容,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北京城的修建时期:

2、修建基础:

3、布局特点:

4、紫禁城在北京城的位置和地位:

学生:(阅读课文后得出)

1、北京城的修建时期:明成祖时候;

2、修建基础:元大都;

3、布局特点:(1)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组成。(2)北京城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4、紫禁城在北京城的位置和地位:中央的宫城又叫紫禁城,今称故宫,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是皇帝居住的地方。里面的宫殿楼阁,千门万户,金碧辉煌,气象万千,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想在影视剧中、书本中已有的北京印象结合课文文字叙述初步了解北京城。)

教师:同学们阅读课文很细心。接下来请大家对照“明朝北京城平面图”,深入了解北京城的布局特点。

展示:

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学生:(对照平面图,阅读课文121—122页小字内容,再次分析了解北京城的布局,并同桌之间交流认识。)

教师:北京城是古代建筑的杰作,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从全城的中心点“万岁山”穿过。大家想一想,这种轴对称的设计,不仅增添了整座城市的端重、庄严气势,还体现了什么思想?

学生:还体现了明清时期皇权至上的思想。

(设计意图:通过明朝北京城平面图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北京城建筑艺术体现的时代特点。)

教师:同学们理解得非常准确。下面让我们通过几幅图片,走进北京城的标志性建筑紫禁城内去看一看。

展示:

紫禁城三大殿平面图(从前往后依次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补充材料: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区中心, 为明、清两代的皇宫, 有24位皇帝相继在此登基执政。始建于1406年, 至今已近600年。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建筑群, 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故宫的建筑依据

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占地72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 拥有殿宇9000多间, 其中太和殿(又称金銮殿), 是皇帝举行即位、诞辰节日庆典和出兵征伐等大典的地方。故宫黄瓦红墙, 金扉朱楹, 白玉雕栏, 宫阙重叠, 巍峨壮观, 是中国古建筑的精华。

——《世界遗产名录》展示:

太和殿

乾清宫

午门皇极门

琉璃瓦顶汉白玉栏杆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使学生形成对紫禁城建筑特色的感性认识。)

小结:北京紫禁城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其建筑成就,不仅表现为气势宏伟的三大殿及风格绮丽的角楼等,还突出体现了明清时期皇权至上、唯皇帝至尊的时代特征。明清时期,北京城以紫禁城为中心,如今紫禁城作为故宫已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而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城则以天安门广场为政治中心。

展示:

天安门(原承天门)

过渡:“不到长城非好汉”,游览了故宫的气势恢宏,我们再去长城看一看。

二、万里山峦舞巨龙——明长城

展示:秦长城

明长城:

教师:长城,是中国伟大的军事建筑,它规模浩大、工程艰巨,被誉为古代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说到长城,人们总是容易想起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认为长城是秦始皇时期修建的,其实长城不是秦始皇时才开始修建,战国时,秦、燕、赵三国为抵御匈奴进攻就已修筑,秦朝时,又把这三国修筑的长城加以连接,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基本上也不是秦始皇时期修建的,而是明朝时期修建的。

展示:秦长城和明长城示意图

教师:比较一下,明长城和秦长城有何不同?

学生:(观察分析两组图片,讨论交流后回答)明长城和秦长城不同点主要有1、建筑材料不同:秦长城多为土筑、石垒,因年代久远,风吹雨冲,毁坏严重,

现在仅存一些遗迹;明长城东部重要地段,用条石和巨砖砌成,十分坚固,保存比较完好,也就是今天人们能够攀登的长城。

2、东西起点不同: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3、位置略有不同:明长城的位置较秦长城靠南。

4、防御的对象不同:秦修长城为了抵御匈奴南下;明修长城是为了防范蒙古骑兵侵扰。

教师: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是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修建的,全长为六千多公里,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播放:《长城》纪录片视频片段。

教师:适时给学生指出长城的城壕、烽燧、敌台、城堡、关隘,并做简明扼要的补充说明,使学生初步认识明长城是冷兵器时代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思考:长城,以其宏伟气势,浩大规模,深携民族精神,一直被看作中华民族的脊梁与象征。但是与长城的雄伟和潮涌的人群相呼应的是遍布于长城墙面上游客留下的伤痕,有刻字“留念”的,还有把城砖当做“纪念品”卖掉的,甚至附近的村民拆墙搬砖回家垒猪圈的也大有人在。请同学们联系现实,想一想,我们应怎样看待和保护长城?

学生:(热烈讨论,得出认识)作为新世纪的青年学生,我们应该把合理利用与保护结合起来,既要开发长城的旅游、人文资源,创造经济、精神效益,又要制定法律法规,出台细致的处罚规定切实地保护长城。

(设计意图:通过叙述,拓宽学生对长城的知识面,消除传统思想上对长城的认识。通过图片对比,使学生对秦长城和明长城有个鲜明的对比,容易接受现在我们能够看到和攀登的长城是明长城这一不同于以往习惯的结论。通过长城的现状,培养学生保护长城的意识。)

过渡:同学们一定要记得《坐上火车去北京》,领略中国古老文化的精髓和文明,认识北京这座城市无限迷人的魅力哦。前面我们了解了明朝的建筑成就,下面我们再来了解明朝时期的科技巨著。

三、古典科技谱新篇——三部科技巨著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子目二”的第1段,了解明代科技发展的原因。

学生:明朝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学生:一些科学家,积极投入科学技术的研究、试验和总结,写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巨著。

(设计意图:要学生明白科技的发展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也与科学家的辛苦分不开的。)

教师: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文这一部分内容,列表归纳明朝的科技成就。

巨著名称类别作者具体内容(特点)价值和影响三位科学家共有

的优秀品质

(设计意图:要学生先从整体上了解明朝科技成就,对要学习的三部科技巨著有个整体了解,对要学习的任务做到心中有数。)

说明:待学生基本上填写完表格后,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答案,师生共同评改,教师适时点拨和补充。

1、李时珍和“东方医学巨典”——《本草纲目》

展示:

李时珍《本草纲目》的插图

教师:《本草纲目》是一本什么类型的书?有什么历史地位?你知道李时珍的故事吗?李时珍有哪些优秀品德值得你学习?

学生:《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学生:讲述文中小字部分李时珍的故事。

学生:(根据文中叙述,思考讨论概括李时珍的优秀品德)李时珍有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求实的勇气,刻苦专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陀罗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二十七年成书的坚韧毅力等,这在八股取士的时代,更显得难能可贵。

教师:现在很多医院门口都有李时珍的塑像,他不为名利,只为救死扶伤而呕心沥血、奉献一生的精神,永远令后人崇敬和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叙述,并补充相关知识,升华学生思想,起到历史课堂的教育作用。)

过渡: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深入到工农业生产现场,进行调查和探索,写了一部《天工开物》

2、宋应星和“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

展示:

宋应星《天工开物》封面及插图

教师:从这部作品中能否看到明朝时期我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一新的社会现象?说说理由。

学生:能。因为这部书反应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

教师:《天工开物》几乎论述了工农业所有部门的技术,反映了我国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许多生产技术和经验,对研究明代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具有很高的价值。这部书后来被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他的书中介绍了很多当时的处于世界领域先进地位的生产技术,请看《天工开物》插图,这就是当时领先世界的一项生产技术,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展示:

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见闻,讨论得出)打通的长竹竿从地面上插进矿井深处,是用来排除矿井中的有毒气体(瓦斯)的。

教师:请同学们继续思考文中P124的“动脑筋”中的问题,并谈谈你的看法。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教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把大家说的综合到一块,就比较全面了。

展示:宋应星的强调是对的。女孩说的对,男孩的话有合理成份,但立论错误。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与自然不相协调,意味着人不能适应生存环境或破坏了生存环境。如果人为地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则意味着破坏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无尽的,但科学技术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对自然力的利用,这种认识和利用,不可能超越自然。(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在古代,人们就明白人与自然要协调相处的道理,今天我们更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过渡:和宋应星同时代的科学家徐光启,为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3、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展示:

徐光启《农政全书》

教师:徐光启的代表作《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这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

教师:宋应星和徐光启代表了中国古代有所成就的知识分子的不同典型。前者家境贫寒,环境艰苦,但博学多才,著述颇丰;后者位极人臣,境遇优裕,却学贯中西,兼通内外。你从这里能得到什么启示?你会怎么做呢?

学生:(微笑,感叹,思考,讨论)

(设计意图:激励学生不论出身贫富,都应努力学习,实现自我价值,为祖国的富强进步做出贡献。)

教师:这道题就留给大家课下讨论。接下来我们要说的是这三部巨著在世界上都影响巨大,但《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二书在国内却遭冷遇。特别是《天工开物》,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明末清初即在日本广泛流传,后被译为法、德、英多种文字,受到许多国家重视,但在我国却由于封建制度对科学技术的桎梏而长期不传。这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当时的人们注重的是钻研八股,考取功名。

教师:是的。当时读书人为了当官读的都是孔孟这些所谓的圣贤书,对工艺、发明创造这些东西没有兴趣,认为是奇淫技巧。主要是中国古代的时代背景都是重农轻商,轻视商人和工匠的。这也是明清时期我国科技在世界上开始落伍的原因。展示:

教师:从上表我们可以分析看到:明朝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是什么?学生:明朝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是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

教师:随着明朝政治上的僵化和腐败,到明朝中后期,中国已开始落后于西方;西方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的时候,面对世界形势的剧变,清朝君臣仍旧固守旧有的对内对外政策,清代中期以来的腐败和闭关锁国政策,使古老的中国错失与世界同步发展的机遇,而全面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设计意图:分析明朝中后期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原因,激励学生不能固步自封,应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奋发向上的热情和使命感。)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本课主要介绍了明清时代的建筑成就及科技的发展情况。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北京紫禁城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其建筑成就,不仅表现为气势宏伟的三大殿及风格绮丽的角楼等,还包括其突出地体现皇权至上的设计思想。《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和《农政全书》三部科学巨著,除《本草纲目》中的植物分类法、《农政全书》介绍的欧洲水利技术外,均少有近代自然科学的气息,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今天,我们青少年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重任,定要努力学习,求实创新,发扬先辈科学家的精神,为振兴中华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课堂检测

测试题目一:

1、当人们到北京去旅游时,都会到故宫去看看,故宫在明清时期称作( )

A、紫禁城

B、皇城

C、京城

D、外城

2、某中学中国建筑研究性学习小组想要考察明长城最西端的情况,他们应到( )

A、阳关遗址

B、山海关遗址

C、嘉峪关遗址

D、玉门关遗址

3、若想了解著名的杭州张小泉剪刀的工艺技术情况,可以查阅( )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4、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的科学家是( )

A、贾思勰

B、李时珍

C、宋应星

D、徐光启

5、《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的不同点是( )

A、作者朝代不同

B、图文并茂

C、被译成多国文字

D、吸收外国的科学知识

6、“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天地之间物以万计,因此人类要做的事情也就很多,适应自然界的变化生产出种类齐全的物品,这并不单是靠人工的力量,也有自然力的作用在内。) 请回答:

(1)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段话的主要观点吗?

(2)你觉得这段话对我们今天有什麽指导意义?

测试题目二:完成《助学》相应题目

七、板书设计:

21、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一、万国来朝帝王城——北京城

二、万里山峦舞巨龙——明长城

三、古典科技谱新篇——三部科技巨著

1、李时珍和“东方医学巨典”——《本草纲目》

2、宋应星和“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

3、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八、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讲述:1、明朝的建筑成就:北京城及城中央的紫禁城、明长城;

2、三位科学家和他们的科技巨著: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正是由于这些成就,当时明朝的科技仍领先于世界,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

开篇播放学生熟悉和喜爱会唱的歌曲《北京欢迎你》的视频引入,播放视频,使学生对气象万千的北京城、气势磅礴的故宫、蜿蜒如龙的长城有更直观、震撼的视觉冲击,有助于学生对这两处建筑了解和进一步探究的兴致。教学中,注意强调了北京城与紫禁城的位置关系,防止学生误以为紫禁城就是北京城。故宫的设计和布局不是短时间就能让大多没去过甚至已去过故宫游览的学生所能深入了解的,只是通过插图及文字说明,让学生对北京城和故宫有个大致的了解,通过图片,对故宫有个初步的感知。通过对明朝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了解,著书的艰辛和可贵品质的学习,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通过对著作的世界影响力,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时激励学生不能固步自封,要勇于承担历史赋予的重任,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