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群与协同型市场产业网络的协动机理研究——以浙中城市群与“义乌商圈”协动发展为例

城市群与协同型市场产业网络的协动机理研究——以浙中城市群与“义乌商圈”协动发展为例

城市群与协同型市场产业网络的协动机理研究——以浙中城市群与“义乌商圈”协动发展为例
城市群与协同型市场产业网络的协动机理研究——以浙中城市群与“义乌商圈”协动发展为例

国外学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产业空间布局的分析是研究城市群与产业集群、市场体系相互关系的理论基础[1-6]。借鉴国外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产业集群理论与方法,国内研究者主要从产业集群与城市群之间相关性的角度,研究了城市群空间演化

与产业经济的相互影响机理。

这些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城市群发展对产业集群的促进作用。例如,林先扬等认为城市群有利于实现城市群内基础产业、高新产业、支柱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有效联合,形成城市群的产业链、技术扩散链和市场分工链[7];

何骏认为城市群通过区域内城市整合,强化城市间的功能互补和深度合作挖掘区域经济更为强大的

发展功能[8]。②产业集群对城市群发展的助推作用。如乔彬等分析了由聚集经济发展为城市群的内在产业机理,认为产业的关联效应、

聚集效应,技术扩散效应、转移效应是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的内在动力[9];朱英明认为城市群是由不同层次的产业链将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联结而成的城市体系,打造城市群城际战略产业链能够从根本上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10]。③城市群与产业集群之间的互动。

收稿时间:2011-08-29;修回时间:2011-10-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3196);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Z6110203);浙江省社科联重点项目(编号:2011Z26);金华市社科联重点课题资助

作者简介:郑小碧(1982—),男,浙江兰溪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E-mail :zxb1982@https://www.doczj.com/doc/b818211990.html, 。

城市群与协同型市场产业网络的协动机理研究

———以浙中城市群与“义乌商圈”协动发展为例

郑小碧,陆立军

(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浙江金华321004)

摘要:国内外发展实践表明,区域经济发展往往伴随着城市群、市场及产业经济系统的演进。现有研究也多关注到了三者各自对区域经济发展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在提出了

“协同型市场产业网络”和“城市群与协同型市场产业网络协动”这两个概念后,构建了城市群与协同型市场产业网络协动的理论模型。最后,以浙中城市群与“义乌商圈”协动发展为例,实证分析了城市群与协同型市场产业网络协动的历史逻辑过程及内在机理。关键词:城市群;协同型市场产业网络;协动;浙中城市群;“义乌商圈”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462(2012)02-0071-06

Study on Co-Action between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Co-Network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Market and Industry ——

—A case of Co-Action between Urban Agglomeration of Mid-Zhejiang and “Yiwu Business Circle ”

ZHENG Xiao -bi ,LU Li -jun

(Economy and Management School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4,Zhejiang ,China )

Abstract:It reveals that urban agglomeration 、market and industry is in evolu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Studies have pay lots of attention on the functions of each other to the regional economy growth.However,scholarships have not spent enough tim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m.So,we give out two innovative conceptions,namely Co-network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Market and Industry and Co-action between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Co-network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Market and Industry,then this essay builds an theory model to that.At the end,we take the Co-action between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of Mid-Zhejiang and “Yiwu Business Circle ”for example,in order to indicate the logical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Co-network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Market and Industry further.

Key words:urban agglomeration;co-network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market and industry;co-action;the urban agglomeration of mid-Zhejiang;“Yiwu Business Circle ”

第32卷第2期经济地理Vol.32,No.22012年2月ECONOM IC GEOGRAPHY Feb.,2012

如马延吉认为区域产业集聚是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城市群是区域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区域产业集聚与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推动了地区经济整体发展[11];章志刚认为产业群与城市群之间存在耦合关系,耦合程度与所在区域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城市群经济体是二者高度耦合的产物[12]。然而,不难看出,上述文献对城市群与产业集群关系的研究主要停留于静态的描述与分析,而缺乏从动态的角度研究两者之间相互关系及其演化规律的成果,此外,随着专业市场对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日益显现,一些研究者开始关注城市群与专业市场相互关系。例如,崔大树论证主导型市场集群不但推动了义乌的城市化进程,而且极大地带动了浙中城市群整合[13];张旭亮等认为我国专业市场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但相关,而且呈现出与城市群空间上的耦合性[14]。进一步的文献研究发现,现有研究尚未系统关注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相互耦合与城市群之间联动发展的过程及其机理,而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种显著现象[15]。鉴此,系统分析城市群与专业市场、产业集群以及两者耦合网络之间的相互影响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城市群与协同型市场产业网络协动的演化过程

城市群与协同型市场产业网络协动发展是指在一定的城市群内,由集散效应、耦合效应以及网络效应所推动的城市群与协同型市场产业网络内各类市场主体、产业主体、市场体系、产业集群、生产要素、宏观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支持、互促共进的过程与结构,并由此最终实现两者的协动从集散型向耦合型、国际化、网络化的方向演进。

Kurt Dopfer认为经济系统的结构可分为微观与宏观两个层级,微观层次的集聚分散效应、宏观层次的系统耦合效应以及更高层级的网络化效应,是系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动力机制[16]。因此,集散效应、耦合效应与网络效应是推动城市群与协同型市场产业网络协动的内在机制,而且在两者协动的不同发展阶段,上述三种动力效应都成为推动城市群成长和空间结构演变,以及区域性市场产业网络拓展升级的主要影响因素(表1)①。

如表1所示,城市群与协同型市场产业网络在集散效应、耦合效应及网络效应的主导下,推动两者协动模式由低水平、中级水平向高水平转换与升级,并由此促使协动过程经历了由协动初期、成长发展期到成熟期的转换和跃迁。在上述过程的不同阶段,两者协动发展所形成的城市群与协同型市场产业网络各自的形态、两者协动的形态、动力机制等都不尽相同。

2城市群与协同型市场产业网络耦合机理

当城市群与协调型市场产业网络的协动进入中等水平的成长发展阶段时,系统之间的耦合效应就成为促进两者进一步有序协动的主导性机制。此时,由产业系统、市场系统、城市系统以及空间系统等经济系统之间多层级耦合而形成了城市群与市场产业网络之间的协动耦合系统。在此过程中,耦合系统通过优化配置与创造各类系统资源,协调推进城市群空间结构、城市功能组合、产业结构、市场布局等,使自身也不断合理化与高级化。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Capacitive coupling)概念及容量耦合系数模型,构建城市群与市场产业网络耦合度模型如下:

C t=2[(U1t U2t)/(U1t+U2t)2]1/2(3)

U it=∑ωj U j(i=1,2;j=1,2,…n)(4)

∑ωj=1(5)式中:C

t

表示城市群与市场产业网络在t时期的耦

合度,U

1t

和U

2t

分别表示为城市群系统与市场产业

表1城市群与协同型市场产业网络协动的演化过程

Tab.1The process of co-action between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co-network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market and industry 协动阶段协动模式协动机制协动内容城市群形态市场产业网络形态协动形态动力源

协动初期低水平协动集散效应产业、市场、企业、多城市简单集聚专业化市场与产业集集散型规模经济与范围

要素集散群简单集散经济

协动的成中级水平协动耦合效应城市间产业、市场体(多)核心城市、次多样化产业集群与专耦合系统地方化经济与城长发展期系以及空间耦合级中心城市集聚业市场体系频繁互动市化经济

协动的成高水平协动网络效应复杂网络经济、社会多等级成熟城市网络化市场与产业互多元网络网络化协同经济熟期联系群动体系组织

①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我们指出了城市群与协同型市场产业网络协动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协动机理,但是这些协动机理并不是各阶段的唯一机理,只不过它们在一定的协动阶段占主导地位与作用。例如,如果城市群与协同型市场产业网络的协动处于中等水平的成长发展期,那么此阶段的主导性协动机理是耦合效应,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协动机理,集散效应与网络效应也都以不同的形式与程度发挥作用。

72经济地理第32卷

网络系统在t 时期的贡献度或能级,它们分别由两

大系统的相应经济指数(系统序参量)加权计算而得。ωj 为一级序参量权数①,U j 为一级序参量指标,一级序参量下面又由各二级分参量组成,见表2。

显而易见,耦合度C ∈(0,1)。当C =1时,耦合度最大,城市群与市场产业网络之间达到良性耦合,两系统之间的耦合结构将趋向新的有序结构;当C =O 时,耦合度最小,城市群与市场产业网络几乎没有耦合机制,两系统处于一种“解耦”状态。

除上述两种极端状态外,一般认为,当0

表2城市群与协同型市场产业网络耦合系统序参量

Tab.2The orderparameter of coupling between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co-network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market and industry

系统一级序参量控制权重二级序参量/单位

权重

产业系统0.25

企业数/个0.05指标主导产业区位商0.10主导产业关联系数0.10市场系统0.25

市场数/家0.05指标

市场成交额/亿元0.10批发零售贸易业总产值占0.10第三产业总产值比重/%经济发展

0.15

人均GDP 增长率/%0.0375水平指标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0.03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0.03城市化率/%0.045资源指标0.15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人数/万人0.03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万元0.06全社会R&D 投入占GDP 比重/%0.06经济联系0.20

客运量/万人次0.04指标

货运量/万t 0.04进出口总额增长率/%0.04电信业务收入/万元0.04国际互联网用户数/万户0.04

系指标序参量,就能较好地反映城市群与市场产业网络主体之间各层级的经济交往关系与水平,从而体现系统的耦合度。又如,市场系统指标序参量下的市场数、市场成交额以及零售业与批发业产值状况,反映了市场网络与城市群耦合的市场基础条件与水平,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系统耦合的效果与能力。

3浙中城市群与“义乌商圈②”协动发展实证

3.1浙中城市群与“义乌商圈”协动的历史逻辑过程

在浙中城市群的区域范围内,由集散效应、耦

合效应以及网络效应所推动的浙中城市群与“义乌商圈”内市场主体、市场体系、产业集群、生产要素、宏观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支持、互促共进,由此

最终实现浙中城市群与“义乌商圈”的协动从集散型向耦合型、网络化方向演进,并推动协动经历初期、发展期以及成熟期三个阶段(表3)。

在浙中城市群与“义乌商圈”协动初期,市场、产业、生产要素向周边城市集聚、辐射是该阶段两者协动的主要机制。例如,义乌的小商品市场、企业集群通过将一些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转移到其它

第2期郑小碧,陆立军:城市群与协同型市场产业网络的协动机理研究73

①权重的确定方法主要有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主观赋权法是由专家根据经验主观判断而得到,如德尔菲法(Delphi )、层次分析法(AHP )等。客观赋权法的原始数据是由各指标在评价单位中的实际数据形成的,不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因而此类方法的客观性较强,如主成分分析法、离差最大化法等。这里,由于部分数据的缺失,我们采用德尔菲法(Delphi )、层次分析法(AHP )确定不同层次序参量的权重。

②陆立军教授(2006、2007、2008)首先提出并深入研究了“义乌商圈”,认为“义乌商圈”是产品销售区域和产业支撑区域互动形成的跨区域分工协作网络,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协同发展是其形成与发展的核心力量。与此同时,通过对“义乌商圈”助推浙中崛起机理的理论与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义乌商圈”对浙中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协同化经济效应(陆立军、郑小碧,2009)。在此意义上,无论是从自身发展的内在核心过程考察,还是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来看,“义乌商圈”都具有协同型经济网络的内涵与特征,因此,我们将“义乌商圈”视为一种“协同型市场产业网络”。

城市群与市场产业网络耦合系统

更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或者通过来料加工影响浙中地区的劳动力资源配置以及产业发展。这种通过产业、市场集散推动的协动过程,促进了浙中城市群内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义乌商圈”的集散效应,也使义乌在浙中城市群中的经济地位与能级不断提高,因而在此阶段,浙中城市群逐渐出现了金华市区、义乌等具有较高集聚辐射能力的中心城市,其它诸如永康、东阳等副中心城市也开始发育。与此同时,浙中城市群的初始建设通过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为各种经济活动的地理集中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空间,使义乌的市场信息和产品能在浙中城市群内迅速扩散开来,各城市的低成本产品也竞相通过义乌小商品市场销往国内外,浙中城市群与“义乌商圈”由此获得市场和产业的初期地理集散效应。

在浙中城市群与“义乌商圈”协动的成长发展期,两者协动的水平不断提高,城市间产业、市场体系以及空间的耦合效应日益成为协动的主导机制。在这一阶段,由“义乌商圈”所联结的其它城市的产业系统、市场系统、城市空间系统高水平耦合,互为发展空间与条件,多样化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体系频繁互动,最终形成浙中城市群与“义乌商圈”协动的耦合系统。此时,经济系统的耦合使得浙中城市群内各个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更为紧密,义乌作为中心城市之一的地位不断增强,最终将形成以金华市区与义乌为联合中心,永康、东阳为副中心,其它次级城镇集聚发展的多等级城市群体系。与此同时,随着浙中城市群等级体系的不断完善与拓展,浙中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需求层次以及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对“义乌商圈”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两者主要通过系统性地耦合相互支撑、相互拓展,逐步建立了稳定的耦合系统。

在浙中城市群与“义乌商圈”协动的成熟阶段,协动系统内逐渐形成稳定的市场网络、产业网络、交易服务网络、社会关系网络等多元化网络组织,它们的协同优化效应成为协动的主导动力,由此促进浙中城市群的空间网络不断优化。在高水平的协动过程中,浙中各主要城市之间由协同机制所促成的复杂经济社会网络联系,成为最为主要的协动内容,义乌专业市场、产业网络与其它城市的产业市场网络相互交织,共同促进浙中城市群与“义乌商圈”的升级与拓展。随着各城市分工协作网络的形成以及国际化要素的参与,浙中城市群将发展成为以金华市区、义乌聚合发展为核心,各城市节点紧密联系的网络状城市群,并不断向都市圈、大都市带、世界级城市群的方向发展。随着浙中城市群国际化水平的提升,浙中各个城市的生产要素在区内外进行更为广泛而高层次地流动与配置,因而也提升了“义乌商圈”国际化拓展的能力与空间。因此,义乌的市场和产业必须站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同浙中其它城市的协动发展,以创新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机制聚合浙中区域经济的分工协作网络。

3.2浙中城市群与“义乌商圈”的协动发展水平①

浙中城市群与“义乌商圈”的协动,目前在总体上处于由低水平协动初期向中等水平成长发展期过渡的阶段,集散效应是两者协动的主导机制(表4)。当前,“义乌商圈”主要通过来料加工、产品中转销售、产业初级转移等路径影响浙中其它城市的产业发展与市场建设,城市之间尚未真正形成具有紧密经济联系的耦合与网络效应,耦合与网络效应只是在局部环节与领域偶然发生,尚未成为两者协动的主要机制。与此同时,浙中城市群内各城市间主要通过产业集聚与产业的初级分工协作来参与“义乌商圈”和浙中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与之相对应,浙中城市群与“义乌商圈”分别处于竞合式互动的成长发展期和城市群核心外围初现的加快发展时期,两者的驱动要素都正处于从投资驱动向创新要素驱动转变阶段。当前,“义乌商圈”与浙中城市群两者具有各自不同的主导性影响机制,前者是

74经济地理第32卷

表3浙中城市群与“义乌商圈”协动的演化过程与特征

Tab.3The process and features of co-action between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of Mid-Zhejiang and“Yiwu Business Circle”协动阶段协动模式协动机理协动内容浙中城市群形态市场产业网络形态协动形态协动初期低水平协动集散效应产业、市场、企业、多城市集聚、中心城市(金华市区、义乌)专业市场与产业集集散型

要素集聚、辐射出现群简单集散

协动的成中级水平协耦合效应城市间产业、市场以金华市区与义乌为联合中心,其它次级中多样化产业集群与专耦合系统长发展期动体系以及空间耦合心城市(镇)集聚发展的多等级城市群体系业市场体系频繁互动

协动的成高水平协动网络效应复杂网络经济、社以金华市区、义乌聚合发展为核心,各城市网络化市场与产业互多元网络熟期会联系节点紧密联系的网络化城市群动体系组织

①我们于2010年5月对义乌4000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29.6%的企业表示它们的产品来自于义乌周边地区,这很好地说明了“义乌商圈”内核与浙中城市群的协动发展状况。在这里,限于篇幅,我们首先给出对“义乌商圈”与浙中城市群协动发展水平的定性判断,两者协动的定量分析将另文给出。

一种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促发机制,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协同演化互动推动了“义乌商圈”的形成与发展;而后者由于当前浙中各城市政府对合作推进浙中城市群建设的共识尚待深化,各个城市之间竞争的本能仍远大于合作的动机,因而浙中城市群主要还是由市场化要素协同推进,一般而言,这种市场化协同建设城市群将经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不难发现,在当前发展阶段,金华市区、义乌联合中心在城市群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双核心集聚、次级中心城市密集布局的形态初现。同时,当前浙中城市群与“义乌商圈”协动从集散型向高水平耦合系统转换,也决定了浙中城市群与“义乌商圈”分别向现代化、国际化市场产业分工协作网络和以金义为联合中心的多等级城市群体系转型提升的历史必然性。

浙中城市群中两个中心以外的各城市在浙中城市群与“义乌商圈”的协动过程中,主要以产业转移、来料加工、设立市场销售机构、资金引进等方式承接中心城市的集聚扩散效应。一方面,它们通过自身发展,建设具有特色产业集群,而这些产业集群中许多都以义乌市场为销售平台,从而形成产业与市场的初级互动发展;另一方面,各城市区域在金华市委、市政府的协调下,以各种不同方式参与浙中城市群建设,承接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辐射,一个个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地在浙中初步生成,并通过政府间的合作实现产业集聚区的初始联结。

此外,在上述浙中城市群与“义乌商圈”的集散型协动发展阶段,浙中城市群空间结构处于初期形成阶段。金华市区与义乌联合中心初具雏形,其中,金华市区主要以承接产业转移、共建产业集聚区等方式成为“义乌商圈”的首要主体外围,对“义乌商圈”的发展发挥不可替代的外围支撑作用。同时,金华市区作为浙中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在共建浙中城市群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此外,义乌既是“义乌商圈”的内核区域,也是浙中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因而是促进两者协动发展的核心力量。两大中心城市在浙中城市群的建设过程中初步发挥了协同作用,但尚未真正成为合力建设浙中城市群的根本性力量,这固然与浙中各个城市间缺乏合作意识有关,但也反映了城市群发展阶段的历史性。与此同时,永康、东阳这两个副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它们不但是“义乌商圈”发展过程中的次级主体外围区域,对承接义乌产业市场的集聚和辐射作用明显,同时也通过自身的产业市场优势支持了义乌产品和市场的竞争力提升,它们对浙中城市群的建设与发展同样功不可没。但就目前发展水平来看,这两个城市与中心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此外,兰溪、浦江、武义、磐安四地也将在发展自身特色产业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接轨与承接“义乌商圈”的经济集聚辐射、劳动力资源利用等途径,成为“义乌商圈”的依附型外围区,规模不断扩大的来料加工产业将它们与义乌的经济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的企业、市场、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依附于“义乌商圈”而获取经济利益。

4结论与启示

建设和发展城市群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由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形成的协同型市场产业网络在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扮演了无可替代的角色。那么,在此过程中,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两种重要力量,城市群与协同型市场产业网络之间具有怎样的内在关系呢?围绕这一问题,本文创造性地提出了“城市群与协同型市场网络协动”这一理论概念,并对两者协动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深刻揭示,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①城市群与协同型市场产业网络的协动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区域经济系统的常见自组织力量。②城市群与协同型市场产业网络的协动发展遵循一般的逻辑过程,在集散效应、耦合效应及网络效应的主导下,两者的协动模式由低水平、中级水平向高水平转换与升级,并由此促使协动过程由协动初期、成长发展期向成熟期转换和跃迁。在不同阶段,两者协动发展的形态、城市群空间结构、动力

表4浙中城市群与“义乌商圈”协动发展水平

Tab.4The level of co-action between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of Mid-Zhejiang and“Yiwu Business Circle”

经济系统系统类型发展阶段主导性机制空间结构驱动因素近期发展方向

浙中城市群核心外围雏形加快发展初期市场化协同中心城市出现,投资驱动向创以金义为联合中心的

多城市集聚新驱动过渡多等级城市群体系义乌商圈竞合式互动成长发展期市场产业多市场核心型网络投资驱动向创现代化国际化

层级互动新驱动过渡

协动系统集散型协动低水平协动初期集散机制可扩展嵌套投资驱动向创高水平耦合

向中级水平过渡新驱动过渡第2期郑小碧,陆立军:城市群与协同型市场产业网络的协动机理研究75

机制等都不尽相同。③城市群与协同型市场产业网络协动的内在过程由两大系统所生发的集散效应、耦合效应以及网络效应推动,在不同的协动阶段,三种效应的地位、作用具有显著差异。一般而言,集散效应主导了协动初期,此时协动处于低水平,而耦合效应和网络效应则分别主导了成长发展期的中级水平协动和成熟期的高水平协动。不同协动水平及其主导效应,都可以通过一个数量模型加以刻画。④案例分析表明,浙中城市群与“义乌商圈”之间的协动发展是典型的城市群与协同型市场产业网络协动发展的案例,两者的协动发展有力地助推了浙中崛起的历史进程。然而,当前这一助推作用还比较有限,两者协动总体上处于低水平协动初期向中等水平成长发展期的过渡阶段,集散效应是两者协动的主导性影响机制。

本文的分析具有十分明显的政策含义。城市群建设要充分结合本地市场产业网络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在几个城市之间建立交通联系;要从市场产业网络与城市群之间的内在关系考虑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利用市场与产业互动机制引导生产要素支持城市群建设和发展,以市场协动、产业协动、城市群空间协动、基础设施建设协动为核心,以协作建设城市群现代产业集聚区、打造特色产业带、合理布局专业市场体系为重点,不失时机地推进城市群与协同型市场产业网络协动发展由低水平的简单集散,向更高水平的系统耦合进而网络化聚合发展阶段的转换与跃迁,以加速区域经济发展。参考文献:

[1] A.Marshall,Alfred.Principles of Economics[M].London:Macmi-

llan,1890.

[2] A.Weber,Alfred.Theory of the Location of Industries[M].Illinoi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29.

[3]Gottman J.Megalopolis or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Northeastern

Seaboard[J].Economic Geography,1957,33(7):31-40.

[4]Friedmann J R.The World City Hypothesis:Development and

Change[J].Urban,1992,3-10Studies,1986,23(2):59-137. [5]Porter,Michael E.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

New York:Free Press,1990.

[6]Fujita,Masahisa,Paul Krugman and Anthony J.Venables.The

Spatial Economy:Cities,Regions,and International Trade[M].

Cambridge,Mass:MIT Press,1999.

[7]林先扬,周春山.论城市群经济整合内涵、特征及其空间过程

[J].经济地理,2009,26(1):71-73.

[8]何骏.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研究[J].南京社会科

学,2008,16(5):8-12.

[9]乔彬,李国平.城市群形成的产业机理[J].经济管理,2006,18

(22):78-83.

[10]朱英明.增强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研究:回顾与展望[J].工业技

术经济,2007,23(4):2-5.

[11]马延吉.辽中南城市群产业集聚发展与格局[J].经济地理,

2010,30(8):1294-1298.

[12]章志刚.现代物流与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2005.

[13]崔大树.主导产业提升县域城市化水平的作用机制分析——

—以浙江义乌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0,30(2):208-213. [14]张旭亮,宁越敏.我国专业市场与城市经济发展的空间规律和

关联分析[J].经济地理,2009,29(7):1121-1126.

[15]陆立军,郑小碧.基于协同演化效应的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

动创生机制研究[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0,18(4):51-57. [16]多普菲,贾根良等译.演化经济学:纲领与范围[C].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4.

76经济地理第32卷

商圈调查方法

商圈调查的方法 1.商圈范围划分确定 商圈范围的划定因行业类别的不同而不同,一般以便利店来说,主商圈大多为50米,次商圈为50-150米,辅助商圈为150-250米。但如果是以选购品为主的专门店或大型店,择期商圈范围之估算可用车程来计算。 商圈基本上是没有形状的,然而为了方便计划,一般事前规划可用圆形或地形式来为商圈推算。例如有以下各情况限制,可为商圈之范围划分点: 1)商圈半径以500 公尺为限。 2)马路之分界、凡超过40米宽之道路四线道以上或中间有栏杆分隔岛阻隔、主要干道。 3)铁路、平交道之阻隔: 因铁路、平交道之阻隔,使人们交通受阻而划分成两个不同商圈。 4)高架桥、地下道阻隔: 因高架桥、地下道阻隔,使人潮流动不易而划分成不同商圈。 5)安全岛之阻隔: 因安全岛阻隔,使人潮流动不易而划分成不同商圈。 6)大水沟: 因大水沟阻隔,使人潮流动不易而划分成不同商圈。 7)单行道: 因单行道阻隔,使人潮流动不易而划分成不同商圈。 8)人潮走向: 由于人潮走向之购物习惯与人潮流动之方向,使该区形成一独立商圈。 2.商圈简图 商圈简图的绘制目的在于能一目了然所欲调查的商圈范围与面貌,通常在绘制简图会标示下列地貌; 1)周边五百公尺简图。 2)标出重要建筑物及楼别<金融大楼,办公大楼>。 3)着名门店及影响生活形态之地段特征<戏院、百货公司>。 4)人潮汇集之地段门店群及大型集客场所<超级市场娱乐区·之同等类>。 5)标出竞争店或同性质门店所在之位置、抽样点之所在位置。 6)可与本企业连锁店有互补作用之门店。 7)政府重要之行政中心。 8)车站、加油站、学校、停车场、市场、公园··等特定族群会集场所。 9)标出街道之行进方向<单行道方向>。 10)标出未来促销活动发DM之地点。 3.抽样点及发DM点之选择确定 1)抽样点之选择 A.办公人口或上班族汇集之地点<未来适合设店之地点>。 B.人潮走向汇集地点。 C.固定人口较集中流动之地点。 D.可能形成未来的门店群之地段。 E.预定三~四个抽样点。 F.其中尽量以一个抽样点为同性质之门店。 2)发DM点之选择 A.主消费群走动频繁之点。 B.次消费群走动频繁之点。 C.区分消费群活动频繁之时段。 4.商圈特征 4-1 门店特色及分布情况 1)建筑形态 A.于主要门店街,主要干道上的建筑其建筑高度。 B.新大楼与旧式建筑的分布。 C.目前的改建情况。 D.一~三年内可能改建的趋式。 2)行业形态 A.于主要门店街、干道之行业类型。 B.以何产品为主,贩卖产品之层次。 3)分布家数 A.以抽样点之并行道路为主要调查对象。 B.主要道路之门店分布明细·包含将门店分门别类记录,并将其统计填入明细表。 C.于主要干道、大马路、相同门店之家数。 D.门店汇集地带的概述。 E.以门店<辅助店、竞争店>正确所在位置标注于商圈简图。 4-2 住宅特色 1)建物形态 A.实地了解于本商圈内住宅区的建筑形态、建筑高度,楼数、建筑型式为新式或旧式及分 布区域。 B.目前的改建情况。 C.一~三年内可能改建的趋式。

义乌市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义乌市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物流业是现代流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物流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义乌市作为全国乃至国际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培育和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保持市场持续繁荣,实现强者恒强,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区域竞争力,加快推进国际商贸名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市发展物流业的思路、目标和重点 (一)工作思路 围绕建设国际商贸名城目标,充分发挥义乌小商品流通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为核心,优化物流园区的空间布局,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和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完善大通关体系,全面推进“义乌港”建设,实现物流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把义乌建设成为全国小商品物流高地、国际小商品重要物流基地。 (二)目标任务 到2011年,完成义乌市物流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并全面实施,义乌市内陆口岸场站一期工程投入运营,启动建设内陆口岸场站二期工程和义乌国内物流园区,形成科学合理的物流场站规划布局。 到2015年,内陆口岸场站、义乌国内物流园区全面建成,形成较大规模的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投入运营,物流信息化加快推进,物流资源得到全面整合和最大化利用;培育引进一批现代物流服务企业,力争培育AAAA级物流企业1家以上,AAA级物流企业3家;全市物流业素质实现较大提升,区域物流高地进一步巩固发展,在浙江省内物流中心地位进一步确立。

到2020年,基本形成与小商品国际化贸易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体系,培育形成一批规模化、品牌化的物流集团或跨国公司,物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义乌港”基本形成。 (三)工作重点 1、完善物流发展规划,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建设全省四大物流枢纽和三个“大通关”试点城市的总体要求,以及浙中城市群发展规划和我市建设国际商贸名城的战略部署,研究编制我市物流发展规划,明确我市物流发展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发展重点与产业布局。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建设内陆口岸场站、义乌国内物流园区、航空物流小区、邮政物流中心、铁路国际物流监管点等现代物流场站,加快民航义乌机场改造提升,构筑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先进、服务高效的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体系。 2、加快物流网络建设,构筑综合性、立体化、高水平的物流体系。完善辐射全国的物流网络,开通更多的国际铁路货运“专线”、“五定”班列。积极争取航空口岸开放,加快国际(地区)货运包机航线开发。强化公铁空等运输方式的协调衔接,大力推进多式联运。加快公共型保税仓库的申报和建设,完善通关系统,大力提高通关效率,建设“义乌港”数字平台。加快推进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加强与长三角区域、义乌周边地区的物流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要素集聚、信息互通、共同发展。 3、扶优扶强,大力提升物流业整体素质。培育扶持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物流企业。引导物流企业加大对信息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投入,加快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在义乌设立采购中心、区域分拨中心、配送中心,大力培育发展第三方物流。引导专业市场交易方式与功能创新,支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商业模式的发展,拓展物流服务新的需求。

义乌小商品市场外贸竞争力的分析[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义乌小商品市场外贸竞争力的分析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所谓外贸竞争力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以产品输出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的能力,它体现了一定时期一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潜力,对于衡量和评价一国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各个国家在经济上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同时也产生了更为剧烈的国际竞争。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是当今每个国家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对外贸易作为一国对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竞争力必然是构成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一)外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有关外贸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既有从理论角度来分析哪些因素会对外贸竞争力产生影响,也有从实证角度分析具体的影响程度如何。乔·麦克格瑞汉(Joy M.Mc Creehan)在分别对价格、成本因素以及非价格因素如地理的和商品贸易方式、贸易壁垒、需求压力利润率等对(外贸)竞争力的影响进行分析后,认为价格和出口之间具有很清晰的联系,但是非价格因素也会影响产品在国际上的销售能力,尽管不可能从数量上来估计非价格因素的影响,但非价格因素对于不同的商品组合以及在某些情况下的作用非常强大。毛瑞恩(Lankhuizen Maureen)指出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其竞争力来源首要的是技术进步——技术或能提高生产率(提高价格竞争力)或能提高产品质量,其次是较低的工资水平,最后汇率贬值对一国的竞争力也会有所提升。 1、价格对外贸竞争力的影响 价格是商品在国际竞争中所要考虑的首要条件,因而价格的变动对于各国产品占有国际市场份额具有重要作用。对价格和竞争力的关系做出突出贡献的是克拉维斯和李普赛(Inving B.Kravis and Robert E.Lipsey),他们以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以及欧共体其他成员20世纪50—60年代9类重要商品的实际出口价格为基础,编制了反映出口价格变化的普遍价格指数、反映具体两种m价格相对水平的价格竞争力指数,以对这些国家出口商品在价格方而的竞争力情况进行比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与义乌模式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与义乌模式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又名中国小商品城)坐落于浙江中部义乌市,创建于1982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专业市场之一。20多年来,经历四次搬迁八次扩建,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现拥有营业面积260多万平方米,商位50000余个,从业人员20万,日客流量20多万人次, 2005年市场总成交额达288亿元,其中外贸出口占60%强,连续15年位居全国工业品批发市场榜首,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重质量、守信誉”市场荣誉称号,是国际小商品的流通、研发、展示中心,我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经营特色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由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篁园市场、宾王市场三个市场簇群组成, 市场拥有43个行业、1900个大类、40万种商品,几乎囊括了工艺品、饰品、小五金、日用百货、雨具、电子电器、玩具、化妆品、文体、袜业、副食品、钟表、线带、针棉、纺织品、领带、服装等所有日用工业品。其中,饰品、袜子、玩具产销量占全国市场1/3强。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物流发达,是浙江省三大物流中心之一。市场拥有200余条联托运线路,直达国内200个大中城市;六条铁路行包专列;建有浙中地区唯一的民用机场;紧邻宁波、上海港,海运发达,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立体化的交通运输网络,日货物吞吐量达5000余吨,同时,开办海关办事处,开通“一关三检”,配套建设了国际物流中心、商城物流中心两个现代物流基地,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先进,功能完善、高效。

发达的市场链和万商云集的火爆交易,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成了发布小商品价格、新产品动向的信息源头。市场信息传播渠道宽畅,拥有各种专业报刊、中国小商品招商网等多家小商品市场信息网站。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商品辐射212多个国家和地区,行销东南亚、中东、欧美等地,年出口量已达总成交额的60%强。其中,工艺品、饰品、小五金、眼镜等优势行业商品出口量占行业销量的70%以上;市场内60%以上的商户发生外贸供货业务,现长驻义乌的外商达8000多人,境外商务机构500余家。2002年5月,国家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来义乌视察,为市场挥毫题词:“面向世界,服务全国”。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拥有先进而发达的市场体系,会展业发起早、影响力大。市场配套建有居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展馆――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的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梅湖会展中心,设5个展馆,可容纳1500个国际展位,配有国际会议厅、商务中心、咖啡吧等,每年承接不同规模的国际国内展会20余个。中国小商品博览会自1995年开办来,已经历十届,2002年始,博览会升格为由国家商务部举办的国家级外向型展会。2005年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展会成交额达80.98亿元,其中外贸成交额6.61亿美元。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已成为我国劳动密集型商品的重要年度展会,以经贸性、外向性和长效性而倍受关注。 随着全球性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国转移加速,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外向度不断提高,带动了小商品产业集聚发展,以义乌为中心在金、台、温、丽等地区形成国际性的小商品产业带,促进

考察报告:义乌发展小微企业的经验

考察报告:义乌发展小微企业的经验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浙江义乌的小微企业发展已全国闻名,举世瞩目,给我市发展小微企业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 一、义乌发展小微企业的主要成就 改革开放30年,义乌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穷县一跃成为浙江省县域经济的第一名,其成功秘诀在于小微企业。 一是小企业解决大就业。义乌的失业率很低,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是义乌解决就业难题的“金点子”,不仅解决了本地几十万人就业,而且还吸引了120多万外来人员,17万户的个体工商户实现了社会就业率容量的80%以上。 二是小企业发展大市场。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一个义乌小商品市场进场商位达9万多个,并在2万多家的中小工业企业中形成了以针织袜业、饰品、毛纺为主的诸多专业市场和世界最大的小商品市场。 三是小企业促进大外贸。义乌小商品市场利用互联网与国际接轨,适时跟踪国际市场,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拥有众多外贸经营权企业、国际货代公司、外国企业常驻义乌代表机构,约有1.3万名境外客商常驻义乌进行国际采购。据海关统计,2013年义乌海关监管出口小商品77万标箱,对浙江省出口增长贡献率为41%。 四是小企业造就大实力。2013年义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2.9亿元,人均GDP 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财政收入达63.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48960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253元。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汽车拥有量48.6辆。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汽车拥有量28辆。 五是小企业建设大城市。小微企业作为义乌企业的主体,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义乌的人口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不到2万人发展到今天的75万余人,城镇化率位列全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前10强。 六是小企业产生大效应。义乌充分利用小微企业的集聚效应,形成聚集经济和块状经济,把产业相近的企业统筹规划,同行聚集、同类居块,信息共享,激发生产活力,产生集聚效应。 二、义乌发展小微企业的基本经验 (一)企业家是义乌小微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一批拥有“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我发展、自强不息”精神的企业家,善于把握机遇,调整战略,不断创造出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激发企业的内在活力。义乌企业家吃苦耐劳。他们创业艰难、条件艰苦,有的企业家在创业初期没有钱买卧铺火车,数十个小时钻在座位底下去参加商品交易会,有的为了节约资金,不住旅店而露宿街头。他们遇到困难不会退缩,即使亏损也会干下去,以顽强的毅力取得最后的成功。义乌企业家勇于突破。100根牙签的毛利只有1分钱!一根细细的吸管,利润只有5毫—8毫钱。许多人对此不屑一顾,然而义乌人把不起眼的牙签和小小的吸管做成了产业,而且赚得盆满钵满。义乌企业家善于变通。义乌人吃得起亏,商人吴云江,有一次卖给一家超市几百箱玩具,每箱有100个。超市抽检时,发现有一箱只有99个玩具。吴云江说:“每箱玩具都按99个算好了。”这一笔生意,他少赚了一万多块钱。有人问他为什么愿吃这么个傻亏?他说:“其实,我由此获得的比付出的多,因为从此那家超市就一直订我的货。”

义乌小商品市场调研

义乌小商品市场调研报告调研目的:了解义乌小商品市场经营的各种服饰配件及饰品 义乌小山品市场简介及发展历史: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辖6镇7街道,市域面积1105平方公里。义乌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移民城市,全市现有人口170多万,其中本地户籍人口70万,常住义乌的外来建设者100多万,分别来自全国各省市(包括港澳台地区),包含43个民族成份,并有22747名外来人口子女和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170多名外籍儿童在义乌市就学。义乌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建县于公元前222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1988年撤县建市。先后涌现了“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宋代名将宗泽、金元四大名医之一朱丹溪及现代教育家陈望道、文艺理论家冯雪峰、历史学家吴晗等历史名人。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坚持“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从传统农业小县跃升为市场大市、经济强市,2005年在全国百强县市排名第12位,综合竞争力列浙江省县级市第1位。2006年,全市实现GDP 352亿元,完成财政收入44.8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2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76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8810元,年末金中称“义乌距上海300公里,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义乌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开放城市。走在义乌的街头,你会看到这样一种景象,无论在哪里,都会有迎面走来步履匆匆的外国人,无论在哪你都能听到很多种不同的语言。目前,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的1万多名外商常驻义乌。2006年外汇结汇金额将近60亿美元。全球20大海运集团中有8家在义乌设有办事处,义乌海关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海关,年出口商品超过40万个标准箱。义乌市场逐渐成为国际采购商采购日用消费品的重要平台。 义乌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会展城市。义乌依托市场发展会展经济,实现了展会与市场的相互支持;市场给展会提供产品和外销渠道,展会给市场提供宣传和招商引资的贸易平台,如此“亲密”的相互关系,造就了“永不落幕的博览会”。义乌会展基础设施非常完善,梅湖国际会展中心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专业展馆之一,是全球展览协会UFI 成员,被评为2004年度最佳展览馆。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目前已成功举办十二届,是我国仅次于广交会和华交会的第三大日用消费品类专业展会,由于义博会参展企业和采购商的迅速发展,适应更大规模展会的新会展中心已经在建设之中,新会展中心的规模将近原馆的一倍,专业设施也更为完善,届时义乌一新城市地标将展现在 各方客商眼中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各区经营的商品 国际商贸城一区主体市场 一楼主要经营花类(仿真花)、花类配件、毛绒玩具、充气玩具、电动玩具和普通玩具;二楼主要经营头饰、珠宝首饰;三楼主要经营喜庆工艺、装饰工艺、瓷器水晶、相框和饰品配件;四楼为生产企业直销中心,目前设有台商馆、南方瓷都德化区、深圳原创礼品区等特色区块,汇聚了国内档次最高的工艺陶瓷、水晶、琉璃等工艺品的生产

义乌产业集群资料

义乌产业集群分析 义乌市位于浙江省中部,南通广东、福建,西接长江腹地,东靠中国最大城市上海,面对太平洋黄金通道,面积1105平方公里,本地户籍人口74万、外来人口130万。改革开放以来,义乌抓住了市场发育先机,大力发展小商品流通为主的商贸业,凭借其价格低、品种全、信息快、守信誉的特点招来四方客商。 一义乌小商品产业集群现状 产业集群是产业演化发展的一种重要的地缘现象,是区域乃至国家竞争优势的载体。目前,义乌已形成针织、服装、拉链、饰品、毛纺、印刷、制笔、工艺品、化妆品、玩具等产业集群。 义乌市场的崛起,给义乌工业和个体经济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工业园区和13个国家级产业基地成为工业集聚提升的重要平台,培育发展各类工业企业2.67万余家,涌现了一批全国乃至世界行业“单打冠军”,饰品、拉链等产品占据了全国20%以上的份额,无缝内衣产量占了全球的30%、全国的80%,“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的工业发展格局基本构成。2013年义乌实现工业总产值1654.5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758.8亿元,同比增长8.8%。通过近30年来的发展,义乌产业集群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呈现出了巨大的外向型经济特性。随着市场规模扩大、功能完善和业态提升,义乌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并演进为国际性商贸城市。据义乌市工商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13年义乌集贸市场总成交额达879.49亿元,其中中国小商品城683.02亿元,连续23年位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 “义乌指数”是依据统计指数与统计评价理论,采用多层双向加权合成指数编制方法,选择一系列反映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运行状况的指标,进行综合处理,用以全面反映义乌小商品价格和市场景气活跃程度的综合指数,主要由小商品价格指数和小商品市场景气指数及若干单独检测指标指数构成。因此“义乌指数”不仅只关注市场价格态势,而且更关注市场整体的景气状态。义乌小商品市场景气指数基点为1000,它由规模(销售额)指数、景气(客流量)指数、效益指数、市场信心指数等构成。通过图1可以看出:义乌小商品产业状况在2013年1月到2014年7月的效益指数稳步提高,景气指数、规模指数、市场信心指数也在平稳发展,除规模指数外,其余均高于基期点数,总体表现比较景气。 图1 义乌小商品产业指数图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成功案例分析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 ——成功案例分析 一,小商品城介绍 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现有面积400余万平方米、商位6.6万个、从业人员20余万,日客流量20多万人次。来自世界各地的10万余家生产企业6000余个知名品牌在这里常年展示170万种商品。饰品、玩具、工艺品、日用五金、袜子、拉链等优势商品在中国市场占有30%以上的份额。2008年,市场总成交额达381.81亿元,连续18年位居全国工业品批发市场榜首。其中,外贸出口占总成交额的60%强,商品辐射215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外长驻采购商达10000余人,联合国难民署,中国外交部等机构都相继在市场设立了采购信息中心;是中国商品走向世界和世界商品走向中国的桥梁。 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市场发展商和管理者。公司自1993年成立以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依托中国小商品城优越的商业环境、得天独厚的市场资源,投资经营会展、房地产、宾馆酒店、国际贸易、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广告信息、购物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取得了优秀业绩。2002年5月9日,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股票代码600415。至2008年11月底,公司总股本340200886股,资产总额达116.34亿元,拥有13家分公司、9家参控股企业,5000余名员工。2005、2006年连续两年被全球竞争力组织评为“中国上市公司竞争100强”第二名。 展望未来,在义乌市建设国际性商贸名城的战略策动下,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新提升为主线,促进企业经营向市场贸易服务型转变,努力把公司建成为国际知名的商贸服务企业。 义乌在小商品的信息网络建设方面卓有成效,借助传统媒体和INTERNET下的对外信息交流和合作日益广泛,初步确立全国小商品的信息中心地位。 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情况

义乌小商品市场调研报告样本

xxxx/ 义乌小商品市场调研报告调研目的:了解义乌小商品市场经营的各种服饰配件及饰品 义乌小山品市场简介及发展历史: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辖6镇7街道,市域面积1105平方公里。义乌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移民城市,全市现有人口170多万,其中本地户籍人口70万,常住义乌的外来建设者100多万,分别来自全国各省市(包括港澳台地区),包含43个民族成份,并有22747名外来人口子女和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170多名外籍儿童在义乌市就学。义乌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建县于公元前222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1988年撤县建市。先后涌现了“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宋代名将宗泽、金元四大名医之一朱丹溪及现代教育家陈望道、文艺理论家冯雪峰、历史学家吴晗等历史名人。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坚持“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从传统农业小县跃升为市场大市、经济强市,2005年在全国百强县市排名第12位,综合竞争力列浙江省县级市第1位。2006年,全市实现GDP 352亿元,完成财政收入44.8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2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一五76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8810元,年末金中称“义乌距上海300公里,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

义乌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开放城市。走在义乌的街头,你会看到这样一种景象,无论在哪里,都会有迎面走来步履匆匆的外国人,无论在哪你都能听到很多种不同的语言。目前,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外商常驻义乌。2006年外汇结汇金额将近60亿美元。全球20大海运集团中有8家在义乌设有办事处,义乌海关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海关,年出口商品超过40万个标准箱。义乌市场逐渐成为国际采购商采购日用消费品的重要平台。 义乌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会展城市。义乌依托市场发展会展经济,实现了展会与市场的相互支持;市场给展会提供产品和外销渠道,展会给市场提供宣传和招商引资的贸易平台,如此“亲密”的相互关系,造就了“永不落幕的博览会”。义乌会展基础设施非常完善,梅湖国际会展中心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专业展馆之一,是全球展览协会UFI 成员,被评为2004年度最佳展览馆。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目前已成功举办十二届,是我国仅次于广交会和华交会的第三大日用消费品类专业展会,由于义博会参展企业和采购商的迅速发展,适应更大规模展会的新会展中心已经在建设之中,新会展中心的规模将近原馆的一倍,专业设施也更为完善,届时义乌一新城市地标将展现在 各方客商眼中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各区经营的商品 国际商贸城一区主体市场 一楼主要经营花类(仿真花)、花类配件、毛绒玩具、充气玩具、电动玩具和普通玩具;二楼主要经营头饰、珠宝首饰;三楼主要经营喜

上海主要商圈介绍及分布图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标签提示:上海商圈主要有南京路淮海路新天地外滩人民广场静安寺新上海商业广场四川北路豫园徐家汇五角场不夜城中山公园大宁绿地七浦路 新兴区域商圈有:七宝莘庄天山路联洋花木曹安路中环商业圈 逛街指南: 南京路商业街-中华第一街,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步行路商业街,南京东路商业街是上海标志性的商业街,购物街向东直达黄浦江游,可以深呼吸上海的海派空气,外滩是上海历史的见证,殖民时代的西方建筑的标志,江对岸是浦东金融中心,新上海的标志。南京西路是新兴高档商业中心,以江宁路南京西路梅龙镇广场、恒隆广场、中信泰富广场“金三角”的为代表,是上海高档奢侈品商业的集中地。形成商务办公、休闲时尚、品牌购物中心区,这里以波特曼丽嘉酒店、嘉里中心、上海展览中心为核心,形成商务办公、会展、酒店服务区。成都北路、西至茂名北路,以上海电视台为代表形成文化传媒、公共活动、办公服务区。 主要商场有上海金鹰国际购物中心荟萃众多国际知名品牌,已经成为上海乃至全中国最具代表性和国际时尚感的高档商业中心。梅龙镇广场中高档,中信泰富广场。众多专卖店云集世界各地名牌精品,广场突出“室内购物街”特色,将现代购物、文化休闲和美食观光融为一体,恒隆广场国际顶级精品在上海的汇聚地,满足具有高层次消费意识和高标准消费能力的中外人士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提供更多对国际著名品牌提高鉴赏水平和鉴别能力的机会。鸿翔百货和久光百货集商业零售、餐饮、超市、休闲于一体的城市型“销品茂”。 人民广场商圈-位于上海市政治文化中心,上海市政所在地,重要的商业文化休闲中心。北面是市政大厦,西北角是上海大剧院,各类顶级的表演中心。人民广场东北侧,是地铁人民广场车站三条地铁1、2、8号线在此汇集。东南是带式香港名店街和迪美购物中心,处于人

市场商圈商圈融资

市场商圈商圈融资 关键词:商品交易市场市场模式市场商圈商圈融资(一)总体市场的发展阶段 我国商品交易市场经历了七个发展阶段成为世界商品交易市场大国以及交易额最大的国家,商品交易市场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一阶段(1979-1984):这一时期为集贸市场正名,并给予合法的地位,这一阶段集贸市场得到了迅速地发展。 第二阶段(1984-1992):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取消一些农副产品的统购和派购,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始起步。 第三阶段(1992-1998):这一时期是批发市场数量型扩张时期。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1993年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8年全国各类商品交易市场曾经达到10万个。 第四阶段(1998-2000):这一时期我国批发市场由数量型扩张转变为质量效益型发展。由于没有完整的批发市场资料,本文仅用商品市场(包括批发市场、集贸市场)数据作一分析。据统计,1998年城乡商品市场总数达到历史最高为89177个,其中农村商品市场达到最高为65050个,于是国家开始调整商品市场结构,截止2000年底,我国城乡商品交易市场共有88811个,消费品成交额为24279.6亿元,其中农副产品、工业消费品批发市场共7728个,成

交额为10518亿元。 第五阶段(2001-2004/12/10):从2001年开始,国务院决定进行“市场经济秩序整顿与规范”,并将集贸市场作为治理整顿的重点。其整顿的主要问题有:假冒伪劣产品集散;商贩偷税漏税;藏污纳垢。 第六阶段(2004/12/11-2010):这一时期为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全面对外开放时期,也是升级改造时期。 第七阶段(2011年至今):这一时期为我国商品交易市场进入升级改造的新的时期,也是商品交易市场现代化时期。 (二)建材家居市场的发展阶段 第一代大棚式的市场:1982年,16岁的车建新在常州、镇江、西安等地做木工活。四年后,他借款600元创办了手工作坊,开始制作新款家具,很快就创办了第一个家具门市部。 第二代家居卖场:因地制宜改造租用场地,前店后厂。到1991年,车建新投资100多万元创办了常州的第一家大型家具专营商场——红星家具城。此后不到两年,他在常州又创办了5家红星家具城,走上了连锁化经营的道路。 第三代家居卖场:从1992年到1996年的四年间里,车建新在沪宁一线创办了南京、无锡、苏州、南通、扬州、镇江等近20家红星家具城,并于1994年8月成立了红星家具集团。其后的几年间里,这些家具城又分别扩建成为了数万平方米的大市场。

义乌模式

一、何为义乌模式 何为义乌模式,义乌模式有何特点,这是研究义乌模式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陆立军认为“义乌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坚持“兴商建市”战略,以小商品市场为龙头和核心,以市场经营者为主体,以要素市场和第三产业相配套,以现代交通通讯为媒介,“买全国人卖全国人”,同时以商强农,以商促工,工商联动,带动经济社会的全面整体发展。王祖强认为义乌模式的鲜明特色是:由“鸡毛换糖”开始,利用市场先发优势和集聚功能,发展以小商品流通为主的商贸业,不断积累资本、扩大经营规模,确立义乌在小商品生产和销售中的低成本优势。商业资本不断向制造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扩张,实现市场与产业、城市的联动发展。市场秩序扩展、专业化交易组织成长与产业集聚发展的良性互动,形成了义乌独特的经济发展路径。郑勇军、邱毅认为义乌市的发展道路是一条政府主导型贸易先导区域经济发展之路,通过政企合作、搭建平台、构筑网络,实施贸易先导发展战略,以贸促产、贸产联动;以贸兴市、市场与城市发展联动,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协调发展。义乌市场发展模式是通过构筑国际国内贸易共享平台和蛛网式购销网络,打造中心市场的发展模式。义乌工业化模式是通过构筑市场与产业互动发展平台和产业分工协作网络,打造小商品制造业产业中心的工业化模式。义乌城市化模式通过城市建设与市场发展互动;通过构筑区域分工合作与交流平台和区域分工协作网络,打造区域性商务中心的城市化模式。浙江省委、省政府“义乌发展经验”调研组的研究成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功典范--关于义乌发展经验的调查报告》中总结了义乌模式的六个特点:坚持兴商建市,促进产业联动,注重城乡统筹,推进和谐发展,丰厚文化底蕴,力求党政有为。从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义乌的模式是以商业为中心的模式,义乌的兴市之路是兴商建市的道路。但是,研究者也注意到不应该把义乌模式狭义化,义乌模式的主要内涵的确是以小商品市场为中心的商业模式为主要特征,只是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义乌经济发展模式带动了义乌社会发展模式的形成。综合考虑,笔者认为,所谓义乌模式是一条以小商品市场为核心,以市场经营者为主体,以政府的宏观调控为引导,利用市场的先发和集聚功能,买全国货卖全国货,兴商建市、兴商强市,同时以贸促工、工贸联动,带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道路。义乌经济发展已经产生了外溢的效应,经济能量辐射到周边的县市,带动邻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形成了富有活力的“义乌商圈”。目前周边地区,周边的县市,如东阳、兰溪等县级市,已经把“接轨义乌”作为重要的城市发展战略,义乌模式的辐射效应日益增强。 二、义乌模式如何形成 义乌模式的形成原因,亦即探讨义乌经济为什么会成功的研究。大部分学者的研究多注意到了义乌模式的形成得益于两个最为重要的因素:一是特有的商业习俗及其地域性的商人群体;二是积极有为的政府调控。陆立军、白小虎、王祖强三人总结出义乌模式的形成是商人集体行动与政府的开明政策的互动结果。在他们的著作中,他们认为义乌模式导源于“鸡毛换糖”传统商业活动,这种传统的商业活动中体现的商业文化被称为“拨浪鼓”商业文化,它是一种分散在农村市场从事商业活动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习俗的综合反映。而这种拨浪鼓商业文化孕育出来的义乌商人群体具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征:(1) 分工体系的边缘性与社会群体的边缘性;(2) 团体的开放性与成员间良好的合作氛围;(3) 特殊的商业型人力资本;(4) 特有的冒险精神和商品交换方式。他们认为,今天的义乌市经济发展模式,虽然已经十分现代化和国际化了,但是它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传统的拨浪鼓文化而起步和扩展开来的。因而,可以说,义乌模式的产生不是外生性的,它是内生性的发展道路。这种“内生性发展”的精神实质就在于,充分挖掘、动员“本土资源”,从本土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包括本土所特有的历史、文化、社会结构,现有的人力、物力、技术、财政、资源及其区情所特有的限制,由此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发展路径、发展方式和发展战略。它不否认“外力”在某种条

关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的论文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 30多年前,义乌还是浙江中部一个贫困的农业小县,人多地少,资源贫乏.这使得很多义乌人开始离开土地,以“鸡毛换糖”的方式谋生。农闲时,人们便挑着装满梨膏糖的箩筐,摇着拨浪鼓,行走在大街小巷换取鸡毛和牙膏皮等废品,回家后再把换来的鸡毛当作农田的肥料,或制成掸子卖给供销社,牙膏皮等则卖给废品回收站.在那个物资匮缺的年代,小商小贩走南闯北走街串巷,以糖、草纸等低廉物品,换取居民家中的鸡毛等废品以获取微利.这种鸡毛换糖的形式,不但成了当地人的生活保障,也成为为后来义乌市场的形成基础. 【前身:马路上的市场】 而说到鸡毛换糖,就不得不提起廿三里。它是“鸡毛换糖”的发源地,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最早发源地.对国际商贸城的来自世界各地的顾客来说,廿三里相当陌生.但当地的人一提起它,边骄傲地说:没有廿三里的马路市场,似乎也成就不了今天义乌的国际化市场。 受不允许农民从事商品百货批发销售政策的限制,在货郎最集中的廿三里镇桥门头集市,一部分货郎歇担经营,逢一、四、七集市随地设摊.规模逐渐扩大。 时任片区工商所所长的虞瑞茂如今已进古稀之年.“当时我们经常去查这些随意设摊的,发现一个追一个。” 货郎们也聪明,摆在马路上,看见不对抄起日用百货就走. 可是市场需要这些货郎,需要商品经济的发展。随着政策的逐渐放宽,摊贩们也开始在马路上自由经商。一时间,廿三里道路上摆满了摊子.后来政策再度开放,政府划出了固定的一块区域,允许设摊,方便管理.当时很多摊贩,直接把家里的门板拆下来搬进市场当摊位。在稠城的湖清门小商品市场,也于改革开放初期形成,义乌外出经商的人员从外地带回了多种小商品,在义乌县城湖清门街头摆卖,形成了群众自发性的小商品市场。 这就是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的前身 -—-—--马路上的市场。 【萌芽:第一代小商品市场的出现】 探索还在不断进行着,越来越多的 呼声也渐渐响起.

独家整理北京商圈概况

干货必收藏:史上最全北京商圈重点项目分布 2015-10-19 17:25 手机上看资讯,请下载客户端 联商网消息:据搜铺网报道,辽金元明清,都城北京城。由于其长期的历史积淀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北京城内形成了众多传统的商业聚集区域。其中,北京东部主要有王府井商圈、崇文门商圈、CBD商圈、双井商圈、朝外商圈和燕莎商圈;北京西部主要有西单商圈、西长安街商圈、公主坟商圈、石景山商圈;北京北部主要有亚奥商圈、立水桥商圈、中关村商圈、望京商圈;北京南部主要有前门商圈、方庄商圈、丽泽商圈、木樨园商圈。 三里屯商圈——北京最繁华的“夜场” 三里屯原为距北京城墙三里地的农舍,故得名“三里屯”。曾经的三里屯,是“夜经济圈”的典范,充满了“浪子气”,华灯初上,各色酒吧里,三五朋友小聚聊天,买醉在繁华夜色中。如今的三里屯不再只是酒吧街的代名词。随着2005年3.3大厦的亮相,这里不断增添着休闲购物的消费场所,三里屯Village 的落成,大量国际时尚品牌蜂拥入驻,拔地而起的综合商业设施、周边百余家企业、外国商社和大批高端楼盘,让大批高收入、高消费的白领群体不断汇聚在这里,往日的酒吧街逐渐蜕变成新三里屯商圈,成为弄潮儿们的新据点。

三里屯village:弄潮儿们的新宠 总楼面面积约13.5万平方米,由太古地产持有80%股权。三里屯VILLAGE 无疑是弄潮儿们的新宠,这栋由19座设计各异的时尚建筑组成的开放式购物场所,是北京街拍最热门的地方、许多潮人最爱遛达的地方,也是品牌旗舰店和时尚活动扎堆的地方。吸引了i.t全新概念店(2012年11月开业,店铺面积共约1700平方米)、施华洛世奇中国区旗舰店(2013年3月29日开业)等强势进驻。 其中,在i.t全新概念店内,不仅囊括i.t旗下深受欢迎的5cm、double-park、Fred Perry、tout a coup、Katie Judith等店铺,更有集团旗下鞋履专门店ete!及西班牙鞋履品牌Camper专店,而位于店铺一层的BEAMS、Beauty & Youth和Journal Standard,更作为其各自品牌首次在中国内地开辟的专门店,成为城中年轻人关注的潮流焦点。

_义乌商圈_形成机理与发展趋势_三论_义乌模式_陆立军

/义乌商圈0:形成机理与发展趋势 )))三论/义乌模式0 陆 立 军 (浙江工商大学,浙江杭州310035) 摘 要:本文是作者研究/义乌模式0的新作,系1999年、2002年发表的/一论0、/再论0的续篇。文章提出,/义乌商圈0是国内外所有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市场或企业有着紧密经济联系的经济主体或区域,以及由此形成的区域经济分工合作与交流网络。目前,/义乌商圈0已具雏形,其今后演进的必然趋势,就是再经过一、二十年的发展,使义乌成为浙江中西部地区的商务中心(即中央商务区),可简称为浙中商务中心。为了促进浙中商务中心的建设和义乌商圈的健康发展,必须采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善软硬环境等举措,实现/义乌模式0的创新。 关键词:义乌商圈;浙中商务中心;义乌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2006)06-0014-06 收稿日期:2006-04-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群的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研究0(70573095)的部分成果作者简介:陆立军(1944-),男,甘肃兰州人,浙江工商大学特聘教授,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教授。 1参见:陆立军./中国小商品城0的崛起与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义乌模式0[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9,(1);陆立军,白小虎.合作集团扩展论)))以义乌联托运市场为例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0,(10);陆立军,白小虎.从/鸡毛换糖0到企业集群)))再论/义乌模式0[J].财贸经济,2002,(11);陆立军,白小虎,王祖强.市场义乌)))从/鸡毛换糖0到国际商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义乌县委、县政府就提出/兴商建县0总体发展战略,推动了由/鸡毛换糖0的传统优势到小商品市场的历史性变革;1988年县改市后,90年代中期义乌市委、市政府在坚持/兴商建市0总体发展战略的同时,又提出/以商促工0、/工商联动0,充分发挥在小商品贸易中集聚的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等优势,促进了工业化进程。从90年代末至今,义乌市委、市政府进一步确立了以市场为龙头,继续实施/兴商建市0战略,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的战略目标。在上述过程中,被国家工商局于90年代初命名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市场不断壮大、转型和提升,而今被联合国有关组织、世界银行和国外媒体称为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并对周边地区发挥日益强劲的带动作用,目前,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一 个特色鲜明的/义乌商圈0的雏形。笔者作为一名长期研究并亲身参与义乌发展与改革实践的经济学者,拟在以往对义乌市场、义乌经济和/义乌模式0研究成果1的基础上,再就/义乌商圈0谈一些新的认识。 一、/义乌商圈0与区域分工协作网络(一)/商圈0含义拓展与/义乌商圈0的内涵本文所说的/义乌商圈0不论是从内涵还是空间范围看,都与零售业的商圈有着根本区别,笔者借用/商圈0这一概念,主要是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1.历史上义乌人素有/鸡毛换糖0的传统,改革开放以后,义乌经济的崛起也是从个体商贩起步的。从最初仅有700多个摊位的第一代小商品市场到如 第6期总第176期商 业 经 济 与 管 理 No 16Vol 1176 2006年6月 BUSINESS ECONOMICS A ND ADMIN ISTRATION Jue.2006

14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14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摘要) 前言 为充分发挥义乌商贸服务业发展优势,示范引领全省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打造商贸服务业竞争制高点,根据省委、省政府建设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的战略部署,特编制《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规划依据:《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浙政发〔2010〕45号)、《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浙委办〔2010〕74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全省产业集聚区规划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明电〔2010〕39号)、《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编制导则》(浙发改地区〔2010〕260号)、《浙江省产业集聚区产业准入指导意见》(浙发改地区〔2010〕1049号)等,并与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主体功能区规划、产业带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等相衔接。 规划范围:包括义乌国际商贸城、义乌国内物流中心、义乌中国网商城、义乌综合保税区、义乌工业园区、佛堂产业区等发展空间,其中,重点规划区面积53.2平方公里,“十二五”开发建设区面积21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为2011年至2020年,以“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为重点。

一、基础条件 (一)发展背景 1、全球最具影响力小商品贸易中心建设扎实推进 义乌是一座以小商品市场闻名于世的国际商贸城市,也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贸易与流通中心。2009年外贸进出口额达到23.5亿美元,经义乌市场直接出口的集装箱箱量达到52万标箱,全年常驻义乌的国外采购经营户达到1万人以上,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2614户。当前,义乌正面临着全球小商品采购需求稳步提升的良好发展机遇。充分利用良好基础,加快建设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既可为建设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拓展空间,又可为小商品市场链的上下游专业市场优化布局与建设创造条件,为打造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小商品贸易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2、国家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申报积极推进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国家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申报工作正积极推进。这将是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域的重大突破,也将是义乌探索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路径的难得机遇。建设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可为开展这一改革试点提供发展平台,从而为义乌推进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奠定坚实基础。 3、浙江商贸服务业创新发展实践亟需引领推进

义乌小商品市场分析

义乌小商品市场分析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现状与发展 一、义乌商品市场的现状 以专业市场为龙头的商贸业持续繁荣,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这是义乌最明显的优势和特色所在。作为全国批发市场发育最早、交易规模最大的中国小商品城,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业已成为全国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展示中心、信息中心、配送中心。 <一>义乌商品市场发展的优势 l、价格优势。 由于义乌市场起步早,拥有一支走南闯北的经商大军。“买全国货、卖全国货”,一度成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响亮口号。近年来,通过引导和扶持经营大户以总经销、总代理的新型营销方式取代传统购销、代销方式,价格优势更趋明显,以及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活动的不断深入,以“质优价廉”为主要特征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凸显,小商品价格形成机制日渐成熟。到目前为止,共吸引来自北京、上海、山东、江苏、广东等省市的2000余家名优企业到义乌设立厂家直销处,包括宝洁、飞利浦、松下等海内外知名品牌3000多种,形成了对全国小商品生产、销售具有指导或参考性作用的“义乌价格”。厂商挂钩、货比三家、优胜劣汰,实现了货源配置及价格机制的效率优势。由于义乌市场门类齐全,加之联托运线点遍布全国,货物运输优势明显,物畅其流,成本降低,有力地支撑了小商品集散地的功能发挥,进而降低商品价格。 2、流通优势。 义乌市场以规模宏大、商品丰富而闻名。全市现有各类市场52个,市场总面积114万平方米,拥有市场摊店3.8万个。其中,被誉为“华夏第一市”的中国小商品城年成交额已连续11年位居全国十大贸易市场榜首。中国小商品城营业面积82余万平方米,商位近3万个,从业人员7万余人,日客流量10万多人次,市场汇集了28大类10万余种商品,日货物吞吐量近万吨。市场汇聚了国内外5000余家知名企业的总代理、总经销、厂家直销。美国、日本、瑞典、韩国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商人经批准在义乌设立了商务代表处<办事处>。不管是在市场大街上还是在我们住的酒店,到处都是来自世界上各大洲的商人,目前,义乌小商品已出口到世界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看了个数据:截止200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