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线制、三线制、四线制的原理及其区别

两线制、三线制、四线制的原理及其区别

两线制、三线制、四线制的原理及其区别
两线制、三线制、四线制的原理及其区别

两线制、三线制、四线制的原理及其区别所谓的两线制、三线制、四线制,是指各种输出为模拟直流电流信号的变送器,其工作原理和结构上的区别,而并非只指变送器的接线形式。

几线制的称谓,是在两线制变送器诞生后才有的。这是电子放大器在仪表中广泛应用的结果,放大的本质就是一种能量转换过程,这就离不开供电。因此最先出现的是四线制的变送器;即两根线负责电源的供应,另外两根线负责输出被转换放大的信号(如电压、电流、等)。ddz-ⅱ型电动单元组合仪表的出现,供电为220v.AC,输出信号为0—10Ma.DC的四线制变送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在有些工厂还可见到它的身影。

七十年代我国开始生产ddz-ⅲ型电动单元组合仪表,并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

过程控制系统用模拟信号标准。即仪表传输信号采用4-20ma.dc,联络信号采用1-5v.dc,即采用电流传输、电压接收的信号系统。采用4-20ma.dc信号,现场仪表就可实现两线制。但限于条件,当时两线制仅在压力、差压变送器上采用,温度变送器等仍采用四线制。现在国内两线制变送器的产品范围也大大扩展了,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多。同时从国外进来的变送器也是两线制的居多。

因为要实现两线制变送器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V≤Emin-ImaxRLmax

变送器的输出端电压v等于规定的最低电源电压减去电流在负载电阻和传输导线电阻上的压降。

2. I≤Imin

变送器的正常工作电流i必须小于或等于变送器的输出电流。

3. P<Imin(Emin-IminRLmax)

变送器的最小消耗功率P不能超过上式,通常<90mW。

式中:Emin=最低电源电压,对多数仪表而言Emin=24(1-5%)=22.8V,5%为24V电源允许的负向变化量;

Imax=20mA;

Imin=4mA;

RLmax=250Ω+传输导线电阻。

如果变送器在设计上满足了上述的三个条件,就可实现两线制传输。所谓两线制即电源、负载串联在一起,有一公共点,而现场变送器与控制室仪表之间的信号联络及供电仅用两根电线,这两根电线既是电源线又是信号线。两线制变送器由于信号起点电流为4ma.dc,为变送器提供了静态工作电流,同时仪表电气零点为4ma.dc,不与机械零点重合,这种“活零点”有利于识别断电和断线等故障。而且两线制还便于使用安全栅,利于安全防爆。

两线制变送器如图一所示,其供电为24v.dc,输出信号为4-20ma.dc,负载电阻为250ω,24v电源的负线电位最低,它就是信号公共线,对于智能变送器还可在4-20ma.dc 信号上加载hart协议的fsk键控信号。

由于4-20ma.dc(1-5v.dc)信号制的普及和应用,在控制系统应用中为了便于连接,就要求信号制的统一,为此要求一些非电动单元组合的仪表,如在线分析、机械量、电量等仪表,能采用输出为4-20ma.dc信号制,但是由于其转换电路复杂、功耗大等原因,难于全部满足上述的三个条件,而无法做到两线制,就只能采用外接电源的方法来做输出为

4-20ma.dc的四线制变送器了。

四线制变送器如图二所示,其供电大多为220v.ac,也有供电为24v.dc的。输出信号有4-20ma.dc,负载电阻为250ω,或者0-10ma.dc,负载电阻为0-1.5kω;有的还有ma 和mv信号,但负载电阻或输入电阻,因输出电路形式不同而数值有所不同。

有的仪表厂为了减小变送器的体积和重量、并提高抗干扰性能、减化接线,而把变送器的供电由220v.ac改为低压直流供电,如电源从24v.dc电源箱取用,由于低压供电就为负线共用创造了条件,这样就有了三线制的变送器产品。

三线制变送器如图三所示,所谓三线制就是电源正端用一根线,信号输出正端用一根线,电源负端和信号负端共用一根线。其供电大多为24v.dc,输出信号有4-20ma.dc,负载电阻为250ω或者0-10ma.dc,负载电阻为0-1.5kω;有的还有ma和mv信号,但负载电阻或输入电阻,因输出电路形式不同而数值有所不同。

以上三个图中,输入接收仪表的是电流信号,如将电阻rl并联接入时,则接收的就是电压信号了。

从上面叙述可看出,由于各种变送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不同,从而出现了不同的产品,也就决定了变送器的两线制、三线制、四线制接线形式。对于用户而言,选型时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如信号制的统一、防爆要求、接收设备的要求、投资等问题来综合考虑选择。

要指出的是三线制和四线制变送器输出的4-20ma.dc信号,由于其输出电路原理及结构与两线制的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应用中其输出负端能否和24v电源的负线相接?能否共地?这是要注意的,必要时可采取隔离措施,如用配电器、安全栅等,以便和其它仪表共电、共地及避免附加干扰的产生。

最后谈谈两线制改四线制、四线制改两线制的问题。

从上述可知各种线制变送器都能存在,那总是有存在的理由,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线制了,由用户来改动线制是很困难的,再者实际意义也不大。

如果要把传输信号为0-10ma.dc的四线制变送器改为两线制,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其起始电流为零,在电流为零状态下,变送器的电子放大器是无法建立工作点的,因此将难于正常工作。如果用直流电源,并保证仪表原来的恒流特性,当变送器在负载电阻为0-1.5kω时,与其串联的反馈动圈电阻2kω左右,当输出为10ma时,这两部分的电压降将大于24v,

也就是说用24v.dc供电,负载为0-1.5kω时,要保证恒流特性是不可能的,也就谈不上用两线制传输了。

70年代曾有仪表厂做过把0-10ma.dc的四线制变送器改为两线制变送器的工作,具体做法是:对原来的变送器电路进行改进,并将供电电压提高至48v.dc,但变送器的起始电流仍不能为零,为此采用负向电流来抵消负载电阻上的起始输出4ma的电流。但这样的产品也没有能得到推广和应用。

四线制道岔控制电路(启动电路跑图、表示电路跑图)

信号基础四线制道岔控制电路 道岔控制电路由动作电动转辙机的启动电路和反映道岔实际位置的表示电路组成。 一、道岔启动电路: 1、道岔启动电路应满足的技术条件: (1)道岔区段有车时,道岔不应转换。此种锁闭的作用叫做区段锁闭。 (2)进路在锁闭状态时,进路上的道岔,都不应再转换。此种锁闭的作用叫做进路锁闭。 (3)在道岔启动电路已经动作以后,如果车随后驶入道岔区段,则应保证转辙机能继续转换到底,不要受上列(1)的限制而停转。 (4)道岔启动电路动作后,如果由于转辙机的自动开闭器接点接触不良或电动机的整流子与电刷接触不良,以致电动机电路不通时,应使启动电路自动停止工作复原,保证道岔不会在转换。 (5)为了便于维修试验,以及在尖轨与基本轨之间夹有障碍物,致使道岔转不到底时,能使道岔转回原位,必须保证道岔无论转到什麽位置,都可随时用手动操纵方法使它向回转。 (6)道岔转换完毕,应自动切断电动机的电路。 2、道岔控制方式: 控制道岔转换的方式有三种:人工转换;进路式操纵;单独操纵。 (1)人工转换:当停电、故障、维修、清扫时,在现场用手摇把将道岔转换至所需位置。 (2)道岔进路操纵:以进路的方式使进路的要求接通电动转辙机将道岔转换到定位或反位。选岔网络按照选路的要求,选出进路上各组道岔应转向的位置,即某道岔是定位操纵继电器DCJ吸起,就接通道岔启动电路使该道岔转向定位;是反位操纵继电器FCJ吸起,就接通道岔启动电路使该道岔转向反位。全进路上的道岔按进路要求一次排出。 (3)为了维修、试验道岔和开放引导信号排列引导进路等,需要对道岔进行单独操纵。单独操纵道岔的方法是:按下被操纵道岔按钮CA,若要使它转向定位,则同时按下道岔总定位按钮ZDA,接通道岔控制电路使该道岔转向定位;若要使它转向反位,则同时按下道岔总定位按钮ZFA,接通道岔控制电路使该道岔转向反位。 进路式操纵操纵与单独操纵之间的关系是:道岔的单独操纵优先于进路式操纵。3、道岔启动电路的工作原理: 道岔启动电路采用分级控制方式控制道岔转换,由第一启动继电器1DQJ检查联锁条件,符合要求后才能励磁吸起;然后由第二启动继电器2DQJ控制电机的旋转方向,以决定使电机转向定位转向反位;最后由直流电机转换道岔。

四线制方向电路办理反方向发车的操作方法

四线制方向电路办理反方向发车的操作方法 一、正常办理反方向发车 改变运行方向的操作由原接车站,即需要向区间办理反向发车作业的车站进行作业,而原发车站会随着对方站办理了发车进路而自动的成为接车站。 办理步骤: 一、原接车站处于接车状态,“接车”表示灯亮黄灯,监督区间灯(JD)灭灯。 两站发车锁闭继电器FSJ↑监督区间继电器JQJ↑ 原接车站(以下称甲站):GFJ↓ GFFJ↑ JQJF↑ JQJ2F↑ FJ1定位 原发车站(以下称乙站):GFJF↑ JQJF↓ JQJ2F↓GFFJ↓ FJ1反位 二、此时原接车站值班员按下该方向的“允许改变方向”按钮,排列反向发车进路,则“接车”表示灯黄灯熄灭,“发车”绿灯点亮,这样本站改为发车站,对方站改为接车站。 甲站:GFJ↑ FAJ↑ FSJ↓ JQJ↓ GFFJ↓ JQJ2F↓ FJ1反位 乙站:GFJ↓ JQJ↓ JQJF↓ JQJ2F↓ GFFJ↑ FJ1定位 运行方向改变完毕后,反方向发车口的“监督区间”表示灯亮红灯。 二、辅助办理反方向发车 当区间检查设备发生故障(双方站的”监督区间“表示灯都亮红灯)或者方向电路故障出现相邻两站同为接车站的“双接”现象,此时都采用辅助办理方式才能改变运行方向。 办理步骤: 一、原接车站,即需要向区间办理反向发车作业的车站首先办理。车站值班员破封按压发车方向的“总辅助”按钮(非自复式),再破封按下“发车辅助”按钮(一直按压),此时辅助灯开始闪白灯。 甲站:FFJ↑ (自闭)DJ↑ (自闭)

二、经双方值班员电路联系确认区间无车、双方均未办理发车进路,本站值班员通知邻站值班员按下接车方向的“总辅助”按钮及“接车辅助”按钮。 乙站:JQJ ↓DJ↑ JFJ↑ 乙站值班员松开“接车辅助”按钮 乙站:JFJ↑(靠电容放电)DJ↑(自闭) FJ2转极 甲站:FGFJ↑ FFJ↑(自闭)DJ↑(自闭)JQJ2F↑ GFJ↑(自闭) 乙站:JFJ↓(电容放电完毕)DJ↓ 甲站:FGFJ↓(缓)FFJ↓ 乙站:FJ2转极GJF↓ DJ↓ 甲站:FJ2转极JQJF↓ JQJ2F(缓)↓ FJ1转极 此时两站的辅助灯立即点亮稳定白灯,本站即原接车站值班员可以松开按钮。几秒种后,本站的发车绿色箭头点亮,运行方向即被改变。随后邻站、本站的辅助灯先后熄灭,辅助办理手续结束。 三、列车进入区间后,甲乙站拉出“总辅助”按钮,防止单方误动“接车辅助”按钮。

三线制热电阻传感器的故障分析

三线制热电阻传感器的故障分析 摘要:热电阻传感器是一种稳定性好、精度高、测量范围大的温度传感器,因而被广泛应用。但是热电阻传感器的连接导线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不容忽视。为了消除导线电阻的影响,热电阻测温常采用不平衡电桥式三线制接法,从而使温度误差得到了补偿。 关键词:热电阻、平衡电桥、三线制 一、热电阻与热电偶的区别 1.热电阻和热电偶的工作原理 热电偶工作原理是基于赛贝克效应,即两种不同成分的导体两端连接成回路,如两连接端温度不同,则在回路内产生热电流的物理现象。它由两根不同导线(热电极)组成,它们的一端是互相焊接的,形成热电偶的测量端(也称工作端)。将它插入待测温度的介质中;而热电偶的另一端(参比端或自由端)则与显示仪表相连。如果热电偶的测量端与参比端存在温度差,则显示仪表将指出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动势。 热电阻是利用金属导体或半导体有温度变化时本身电阻也随着发生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的,热电阻的受热部分(感温元件)是用细金属丝均匀地绕在绝缘材料作成的骨架上或通过激光溅射工艺在基片形成。当被测介质有温度梯度时,则所测得的温度是感温元件所在范围内介质层的平均温度。 2.如何选择热电偶和热电阻 根据测温范围选择:500℃以上一般选择热电偶,500℃以下一般选择热电阻; 根据测量精度选择:对精度要求较高选择热电阻,对精度要求不高选择热电偶; 根据测量范围选择:热电偶所测量的一般指“点"温,热电阻所测量的一般指空间平均温度。 二.热电阻的二线制原理和三线制原理的区别 1.热电阻的二线制原理 在热电阻的两端各连接一根导线来引出电阻信号的方式叫二线制。这种引线方法很简单,但由于连接导线必然存在引线电阻r,r大小与导线的材质和长度的因素有关,因此这种引线方式只适用于测量精度较低的场合。 图1-1 热电阻二线制接法

弱电基础知识之二线制三线制四线制比较

弱电基础知识之二线三线四线制接线比较 1. 仪表的二线制与四线制 二线制仪表即电源与信号共用两根线一般 四线制仪表电源与信号线分开信号为4~20mA或0~10mA,电源220AC(为多). 2.在热电阻中有两线制、三线制、四线制 两线制没有线路电阻补偿,配线简单,但要带进引线电阻的附加误差。因此不适用制造A级精度的热电阻,且在使用时引线及导线都不宜过长。 三线制有线路电阻补偿,可以消除引线电阻的影响,测量精度高于2线制。作为过程检测元件,其应用最广。 四线制:在热电阻的根部两端各连接两根导线的方式称为四线制,其中两根引线为热电阻提供恒定电流I,把R转换成电压信号U,再通过另两根引线把U引至PLC。这种引线方式可完全消除引线的电阻影响,但成本较高,主要用于高精度的温度检测。 3.西门子的二线制和四线制 二线制是PLC模块提供电源和采集电流信号 四线制仅仅采集电流信号

传感器的结构: 两线制: 传感器电阻变化值与连接导线电阻值共同构成传感器的输出值,由于导线电阻带来的附加误差使实际测量值偏高,用于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并且导线的长度不宜过长。 三线制: 要求引出的三根导线截面积和长度均相同,测量铂电阻的电路一般是不平衡电桥,铂电阻作为电桥的一个桥臂电阻,将导线一根接到电桥的电源端,其余两根分别接到铂电阻所在的桥臂及与其相邻的桥臂上,当桥路平衡时,导线电阻的变化对测量结果没有任何影响,这样就消除了导线线路电阻带来的测量误差,但是必须为全等臂电桥,否则不可能完全消除导线电阻的影响。采用三线制会大大减小导线电阻带来的附加误差,工业上一般都采用三线制接法。 四线制: 当测量电阻数值很小时,测试线的电阻可能引入明显误差,四线测量用两条附加测试线提供恒定电流,另两条测试线测量未知电阻的电压降,在电压表输入阻抗足够高的条件下,电流几乎不流过电压表,这样就可以精确测量未知电阻上的压降,计算得出电阻值 在桥式电路中,为了减小热电阻阻值随温度变化对支路电流的影响并限制流过热电阻的电流,组成电桥的两个支路的上电阻通常取热电阻阻值的几十倍,其值达到10-50K(和桥路供电电压有关),下电阻一般和热电阻某温度下阻值相同。测量时取两者的电位差。虽然如此,热电阻阻值随温度变化对支路电流的影响还是会造成输出的非线性,通常需要做一定补偿。 如果直接测量阻值,应该采用恒流源给热电阻供电,热电阻阻值变化时支路电流保持恒定,热电阻压降为线性较好的温度函数。 放大前应该做滤波处理或者在放大电路中加积分元件。

热电阻接入电路两线制和三线制接线法的分析

1.10 热电阻接入电路两线制和三线制接线法的分析 热电阻接入电路两线制三线制接线法 1.分析两线制由于引线电阻的误差 图1-12中,r为引线的电阻,R t为Pt电阻,其中由欧姆定律可得: 当R r=R t时(电桥平衡),V0=-I22r 。 从V0的表达式可以看出,引线电阻的影响十分明显,两线制接线法的误差很大。 2.分析三线制如何消除引线电阻的误差 三线制接线法由图1-13所示,由欧姆定律可得: 当R r=R t时,电桥平衡,I1=I2,V0=0。 可见三线制接线法可很好的消除引线电阻,提高热电阻的精度。 工业用热电阻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热电阻温度计是利用导体或半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在工业生产中广泛用来测量(-100~500)℃范围的温度,其主要特点是测温准确度高,便于自动测量。由于热电偶在低温范围中产生的热电势小,因而对测量仪表要求严格,而采用热电阻温度计测量低温是很适宜的。 热电阻温度计按结构形式可分为普通工业型、铠装型及特殊型等。 常用的普通工业型热电阻主要有: 1.铂热电阻:广泛用来测量(-200~850)℃范围内的温度。在少数情况下,低温可测至1K,高温可测至1000℃。其物理、化学性能稳定,复现性好,但价格昂贵。铂热电阻与温度是近似线性关系。其分度号主要有Pt10和Pt100。 2.铜热电阻:广泛用来测量(-50~150)℃范围内的温度。其优点是高纯铜丝容易获得,价格便宜,互换性好,但易于氧化。铜热电阻与温度呈线性关系。其分度号主要有Cu50和Cu100。 铠装热电阻是在铠装热电偶的基础上发展来的,由热电阻、绝缘材料和金属套管三者组合加工而成,其特点是外形尺寸可以做得很小(最小直径可达20毫米),因而反应速度快,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振耐冲击,具有良好的挠性,且不易受有害介质的侵蚀。 使用热电阻前必须检查它的好环,简易的检查方法是将热电阻从保护管中抽出,用万用表测量其电阻。若万用表读数为“0"或者万用表读数小于R0值,则该热电阻已短路,必须找出短路处进行修复;若万用表读数为“∞",则该热电阻已断路,不能使用;若万用表读数比R0的阻值偏高一些,说明该热电阻是正常的。 热电阻的阻值不正确时,应从下部端点交叉处增减电阻丝,而不应从其它处调整。完全调好后应将电阻丝排列整齐,不能碰接,仍按原样包扎好。 经修复的热电阻,必须经过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热电阻安装时,其插入深度不小于热电阻保护管外径的8倍~10倍,尽可能使热电阻受热部分增长。热电阻尽可能垂直安装,以防在高温下弯曲变形。热电阻在使用中为了减小辐射热和热传导所产生的误差,应尽量使保护套管表面和被测介质温度接近,减小热电阻保护套管的黑色系数。 当用与热电阻相配的二次仪表测量温度时,热电阻安置在被测温度的现场,而二次仪表则放置在操作室内。如果用不平衡电桥来测量,那么连接热电阻的导线都分布在桥路的一个臂上。由于热电阻与仪表之间一般都有一段较长的距离,因此两根连接导线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将同热电阻阻值的变化一起加在不平衡电桥的一个臂上,使测量产生较大的误差。为减小这一误差,一般在测温热电阻与仪表连接时,采用三线制接法(图1),即从热电阻引出三根导线,将连接热电阻的两根导线正好分别处于相邻的两个桥臂内(图2)。当环境温度变化而使导线电阻值改变时,其产生的作用正好互相抵消,使桥路输出的不平衡电压不会因之而改变。另一导线电阻R1的变动,仅对供桥电压有极微小的影响,但在准确度范围内。其示意图如下所示:

二线制三线制四线制比较

1. 仪表的二线制与四线制 二线制仪表即电源与信号共用两根线一般 四线制仪表电源与信号线分开信号为4~20mA或0~10mA,电源220AC(为多). 2.在热电阻中有两线制、三线制、四线制 两线制没有线路电阻补偿,配线简单,但要带进引线电阻的附加误差。因此不适用制造A 级精度的热电阻,且在使用时引线及导线都不宜过长。 三线制有线路电阻补偿,可以消除引线电阻的影响,测量精度高于2线制。作为过程检测元件,其应用最广。 四线制:在热电阻的根部两端各连接两根导线的方式称为四线制,其中两根引线为热电阻提供恒定电流I,把R转换成电压信号U,再通过另两根引线把U引至PLC。这种引线方式可完全消除引线的电阻影响,但成本较高,主要用于高精度的温度检测。 3.西门子的二线制和四线制 二线制是PLC模块提供电源和采集电流信号 四线制仅仅采集电流信号

传感器的结构: 两线制: 传感器电阻变化值与连接导线电阻值共同构成传感器的输出值,由于导线电阻带来的附加误差使实际测量值偏高,用于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并且导线的长度不宜过长。 三线制: 要求引出的三根导线截面积和长度均相同,测量铂电阻的电路一般是不平衡电桥,铂电阻作为电桥的一个桥臂电阻,将导线一根接到电桥的电源端,其余两根分别接到铂电阻所在的桥臂及与其相邻的桥臂上,当桥路平衡时,导线电阻的变化对测量结果没有任何影响,这样就消除了导线线路电阻带来的测量误差,但是必须为全等臂电桥,否则不可能完全消除导线电阻的影响。采用三线制会大大减小导线电阻带来的附加误差,工业上一般都采用三线制接法。 四线制: 当测量电阻数值很小时,测试线的电阻可能引入明显误差,四线测量用两条附加测试线提供恒定电流,另两条测试线测量未知电阻的电压降,在电压表输入阻抗足够高的条件下,电流几乎不流过电压表,这样就可以精确测量未知电阻上的压降,计算得出电阻值 在桥式电路中,为了减小热电阻阻值随温度变化对支路电流的影响并限制流过热电阻的电流,组成电桥的两个支路的上电阻通常取热电阻阻值的几十倍,其值达到 10-50K(和桥路供电电压有关),下电阻一般和热电阻某温度下阻值相同。测量时取两者的电位差。虽然如此,热电阻阻值随温度变化对支路电流的影响还是会造成输出的非线性,通常需要做一定补偿。 如果直接测量阻值,应该采用恒流源给热电阻供电,热电阻阻值变化时支路电流保持恒定,热电阻压降为线性较好的温度函数。 放大前应该做滤波处理或者在放大电路中加积分元件。 ?怎样判断pt100的好坏,用万用表能测量么? 根据分度表参照当时温度看阻值是否相符 ?通常情况下是这样的,将一个基准电压加在pt100回路上,测量pt100上的电压信号(mv),阻值变化是电压信号自然也变化,再经过运放放大后进入A/D芯片进行A/D转换,经过程序再 将电压信号换算成电阻值,采用查表方式(将电阻值和相对应的温度值做成表格放到芯片rom 中)的到温度值。 ?一般短距离选用二线制接法,中距离选用三线制接法,要求精度高、近距离选用四线制接法。

四线制道岔控制电路图2014-12-17

四线制道岔控制电路培训教案 第一章四线制道岔控制电路原理分析 道岔控制电路由动作电动转辙机的启动电路和反映道岔实际位置的表示电路组成。 一、道岔启动电路: 1、道岔启动电路应满足的技术条件: (1)道岔区段有车时,道岔不应转换。此种锁闭的作用叫做区段锁闭。 (2)进路在锁闭状态时,进路上的道岔,都不应再转换。此种锁闭的作用叫做进路锁闭。 (3)在道岔启动电路已经动作以后,如果车随后驶入道岔区段,则应保证转辙机能继续转换到底,不要受上列(1)的限制而停转。(4)道岔启动电路动作后,如果由于转辙机的自动开闭器接点接触不良或电动机的整流子与电刷接触不良,以致电动机电路不通时,应使启动电路自动停止工作复原,保证道岔不会在转换。 (5)为了便于维修试验,以及在尖轨与基本轨之间夹有障碍物,致使道岔转不到底时,能使道岔转回原位,必须保证道岔无论转到什麽位置,都可随时用手动操纵方法使它向回转。 (6)道岔转换完毕,应自动切断电动机的电路。 2、道岔控制方式: 控制道岔转换的方式有三种:人工转换;进路式操纵;单独操纵。(1)人工转换:当停电、故障、维修、清扫时,在现场用手摇把将道岔转换至所需位置。 (2)道岔进路操纵:以进路的方式使进路的要求接通电动转辙机将道岔转换到定位或反位。选岔网络按照选路的要求,选出进路上各组道岔应转向的位置,即某道岔是定位操纵继电器DCJ吸起,就接通道岔启动电路使该道岔转向定位;是反位操纵继电器FCJ吸起,就接

通道岔启动电路使该道岔转向反位。全进路上的道岔按进路要求一次排出。 (3)为了维修、试验道岔和开放引导信号排列引导进路等,需要对道岔进行单独操纵。单独操纵道岔的方法是:按下被操纵道岔按钮CA,若要使它转向定位,则同时按下道岔总定位按钮ZDA,接通道岔控制电路使该道岔转向定位;若要使它转向反位,则同时按下道岔总定位按钮ZFA,接通道岔控制电路使该道岔转向反位。 进路式操纵操纵与单独操纵之间的关系是:道岔的单独操纵优先于进路式操纵。 3、道岔启动电路的工作原理: 道岔启动电路采用分级控制方式控制道岔转换,由第一启动继电器1DQJ检查联锁条件,符合要求后才能励磁吸起;然后由第二启动继电器2DQJ控制电机的旋转方向,以决定使电机转向定位转向反位;最后由直流电机转换道岔。 (1)按进路方式动作的道岔启动电路: 图示电路道岔在定位状态,当选路将该道岔选至反位时,FCJ励磁吸起

铂电阻两线制、三线制、四线制接法

铂电阻两线制、三线制、四线制接法作用区别!!2010-12-10 来源:天长市仪器仪表线缆厂>>进入该公司展台通常使用的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有PT100,电阻温度系数为3.9×10-3/℃,0℃时电阻值为100Ω,电阻变化率为0.3851Ω/℃。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精度高,稳定性好,应用温度范围广,是中低温区(-200℃~650℃)最常用的一种温度检测器,不仅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温,而且被制成各种标准温度计。 按IEC751国际标准,温度系数TCR=0.003851,Pt100(R0=100Ω)、Pt1000(R0=1000Ω)为统一设计型铂电阻。 传感器的结构: 两线制: 传感器电阻变化值与连接导线电阻值共同构成传感器的输出值,由于导线电阻带来的附加误差使实际测量值偏高,用于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并且导线的长度不宜过长。 三线制: 要求引出的三根导线截面积和长度均相同,测量铂电阻的电路一般是不平衡电桥,铂电阻作为电桥的一个桥臂电阻,将导线一根接到电桥的电源端,其余两根分别接到铂电阻所在的桥臂及与其相邻的桥臂上,当桥路平衡时,导线电阻的变化对测量结果没有任何影响,这样就消除了导线线路电阻带来的测量误差,但是必须为全等臂电桥,否则不可能完全消除导线电阻的影响。采用三线制会大大减小导线电阻带来的附加误差,工业上一般都采用三线制接法。四线制: 当测量电阻数值很小时,测试线的电阻可能引入明显误差,四线测量用两条附加测试线提供恒定电流,另两条测试线测量未知电阻的电压降,在电压表输入阻抗足够高的条件下,电流几乎不流过电压表,这样就可以精确测量未知电阻上的压降,计算得出电阻值 文章链接:工控网(百站) https://www.doczj.com/doc/bf3951127.html,/Tech_news/Detail/62604.html

铂电阻两线制、三线制、四线制接法作用区别(分享借鉴)

传感器的结构: 两线制: 传感器电阻变化值与连接导线电阻值共同构成传感器的输出值,由于导线电阻带来的附加误差使实际测量值偏高,用于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并且导线的长度不宜过长。 三线制: 要求引出的三根导线截面积和长度均相同,测量铂电阻的电路一般是不平衡电桥,铂电阻作为电桥的一个桥臂电阻,将导线一根接到电桥的电源端,其余两根分别接到铂电阻所在的桥臂及与其相邻的桥臂上,当桥路平衡时,导线电阻的变化对测量结果没有任何影响,这样就消除了导线线路电阻带来的测量误差,但是必须为全等臂电桥,否则不可能完全消除导线电阻的影响。采用三线制会大大减小导线电阻带来的附加误差,工业上一般都采用三线制接法。四线制: 当测量电阻数值很小时,测试线的电阻可能引入明显误差,四线测量用两条附加测试线提供恒定电流,另两条测试线测量未知电阻的电压降,在电压表输入阻抗足够高的条件下,电流几乎不流过电压表,这样就可以精确测量未知电阻上的压降,计算得出电阻值 几线制是指的信号采用几根线来定义的. 电流输出型变送器将物理量转换成4~20mA电流输出,必然要有外电源为其供电。最典型的是变送器需要两根电源线,加上两根电流输出线,总共要接4根线,称之为四线制变送器。 当然,电流输出可以与电源公用一根线(公用VCC或者GND),可节省一根线,称之为三线制变送器。 其实大家可能注意到,4-20mA电流本身就可以为变送器供电,如图1所示。变送器在电路中相当于一个特殊的负载,特殊之处在于变送器的耗电电流在4~20mA之间根据传感器输出而变化。显示仪表只需要串在电路中即可。这种变送器只需外接2根线,因而被称为两线制变送器。工业电流环标准下限为4mA,因此只要在量程范围内,变送器至少有4mA供电。这使得两线制传感器的设计成为可能。 在工业应用中,测量点一般在现场,而显示设备或者控制设备一般都在控制室或控制柜上。两者之间距离可能数十至数百米。按一百米距离计算,省去2根信号传输导线意味着成本降低近百元!另外四线制变送器和三线制变送器因导线内电流不对称必须使用昂贵的屏蔽

二线制三线制四线制比较

1.仪表的二线制与四线制 二线制仪表即电源与信号共用两根线一般 四线制仪表电源与信号线分开信号为4~20mA或0~10mA,电源220AC(为多).2.在热电阻中有两线制、三线制、四线制 两线制没有线路电阻补偿,配线简单,但要带进引线电阻的附加误差。因此不适用制造A 级精度的热电阻,且在使用时引线及导线都不宜过长。 三线制有线路电阻补偿,可以消除引线电阻的影响,测量精度高于2线制。作为过程检测元件,其应用最广。 四线制:在热电阻的根部两端各连接两根导线的方式称为四线制,其中两根引线为热电阻提供恒定电流I,把R转换成电压信号U,再通过另两根引线把U引至PLC。这种引线方式可完全消除引线的电阻影响,但成本较高,主要用于高精度的温度检测。 3.西门子的二线制和四线制 二线制是PLC模块提供电源和采集电流信号 四线制仅仅采集电流信号

传感器的结构: 两线制: 传感器电阻变化值与连接导线电阻值共同构成传感器的输出值,由于导线电阻带来的附加误差使实际测量值偏高,用于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并且导线的长度不宜过长。 三线制: 要求引出的三根导线截面积和长度均相同,测量铂电阻的电路一般是不平衡电桥,铂电阻作为电桥的一个桥臂电阻,将导线一根接到电桥的电源端,其余两根分别接到铂电阻所在的桥臂及与其相邻的桥臂上,当桥路平衡时,导线电阻的变化对测量结果没有任何影响,这样就消除了导线线路电阻带来的测量误差,但是必须为全等臂电桥,否则不可能完全消除导线电阻的影响。采用三线制会大大减小导线电阻带来的附加误差,工业上一般都采用三线制接法。 四线制: 当测量电阻数值很小时,测试线的电阻可能引入明显误差,四线测量用两条附加测试线提供恒定电流,另两条测试线测量未知电阻的电压降,在电压表输入阻抗足够高的条件下,电流几乎不流过电压表,这样就可以精确测量未知电阻上的压降,计算得出电阻值 在桥式电路中,为了减小热电阻阻值随温度变化对支路电流的影响并限制流过热电阻的电流,组成电桥的两个支路的上电阻通常取热电阻阻值的几十倍,其值达到10-50K(和桥路供电电压有关),下电阻一般和热电阻某温度下阻值相同。测量时取两者的电位差。虽然如此,热电阻阻值随温度变化对支路电流的影响还是会造成输出的非线性,通常需要做一定补偿。 如果直接测量阻值,应该采用恒流源给热电阻供电,热电阻阻值变化时支路电流保持恒定,热电阻压降为线性较好的温度函数。 放大前应该做滤波处理或者在放大电路中加积分元件。 ?怎样判断pt100的好坏,用万用表能测量么? 根据分度表参照当时温度看阻值是否相符 ?通常情况下是这样的,将一个基准电压加在pt100回路上,测量pt100上的电压信号(mv),阻值变化是电压信号自然也变化,再经过运放放大后进入A/D芯片进行A/D转换,经过程序再 将电压信号换算成电阻值,采用查表方式(将电阻值和相对应的温度值做成表格放到芯片rom 中)的到温度值。 ?一般短距离选用二线制接法,中距离选用三线制接法,要求精度高、近距离选用四线制接法。

TNS三相五线制电路布线详解

施工现场用电大全 定义:三级配电系统 总配电箱为一级,分配电箱为二级,末级配电箱为三级 定义:三相电的概念 我们知道线圈在磁场中旋转时,导线切割磁场线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它的变化规律可用正弦曲线表示。如果我们取三个线圈,将它们在空间位置上相差点120度角,三个线圈仍旧在磁场中以相同速度旋转,一定会感应出三个频率相同的感应电动势。由于三个线圈在空间位置相差点120度角,故产生的电流亦是三相正弦变化,称为三相正弦交流电。工业用电采用三相电,如三相交流电动机等。相与相之间的电压是线电压,电压为380V。相与中心线之间称为相电压,电压是220V。 什么是电源中性点? 中性点是指变压器低压侧的三相线圈构成星形联结,联结点称中性点,又因其点为零电位,也称零线端,一般的零线就从此点引出的。中性点接地后,所有该电网覆盖面的设备接地保护线可就近入地设置为地线,一旦出现漏电可通过大地传导回路到变压器中性点,以策安全。 定义:三相五线制 在三相四线制制供电系统中,把零线的两个作用分开,即一根线做工作零线(N),另外用一根线专做保护零线(PE),这样的供电结线方式称为三相五线制供电方式.三相五线制包括三根相线、一根工作零线、一根保护零线.三相五线制的接线方式如下图所示. 为什么不是“五相”“六相”? 你先要明白“相”在电中的含义,相是指相位角,比如常说的三相电,是指相位角在空间互成120°交流电。如果使用移相技术,就比如简单的电容移相,我们一样可以得到四相、五相、N相都可以!但那在电力拖动中没有实际的应用意义,只在电子技术中有时用到。为什么在电力拖动中大都使用三相(当然有时会用到单相),而不是四相、五相呢?因为发电机的三相绕组在空间120°分布时,交变磁力线均可最大限度的切割它们,成而最以限度的发出电能。而三相用电器呢,除了相反的原理外,三相互成120°的回路又能最大限度的使用电能! 三相五线制供电的原理 在三相四线制供电中由于三相负载不平衡时和低压电网的零线过长且阻抗过大时,零线将有零序电流通过,过长的低压电网,由于环境恶化,导线老化、受潮等因素,导线的漏电电流通过零线形成闭合回路,致使零线也带一定的电位,这对安全运行十分不利。在零干线断线的特殊情况下,断线以后的单相设备和所有保护接零的设备产生危险的电压,这是不允许的。 如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方式,用电设备上所连接的工作零线N和保护零线PE是分别敷设的,工作零线上的电位不能传递到用电设备的外壳上,这样就能有效隔离了三相四线制供电方式所造成的危险电压,使用电设备外壳上电位始终处在“地”电位,从而消除了设备产生危险电压的隐患。 从线路的性质上来说,火线(相线)是提供能源的线路,零线是单相电路中,给提供能源的线路一条电流回路(和相线形成电流通道)的线路,地线是作为保护电器设备、防止漏电而发生事故的一条“非正常”电流通道。这三条线,正常工作时,由相线(某一个单位时间内)提供电流,经过用电设备(负载)后由零线回到电源端;正常情况下,地线是没有任何电流通过的。所以从性质上来看,这三条线路中的零线和地线,是不允许“并用”或合用的。接地及中性点的英文缩写 PE”即英文“protecting earthing”的缩写,意思是“保护导体、保护接地”。“N”即英文“neutral point”意思“中性点,零压点” 按照规定,380伏(三相)的民用电源的中性点是不应该在进户端接地的(在变压器端接地,这个接地是考虑到不能因悬浮点位造成高于电源电压的点位,用户端的接地与变压器端的接地在大地中是存在一定的电阻的),如果把电源的中性点直接接地(这在民用电施工中是不允许的),漏电保护器就失去了作用,不能保护人身和电器设备的短路了。 因此,三相五线制地线在供电变压器侧和中性线接到一起,但进入用户侧后不能当作零线使用,否则发生混乱后就与三相四线制无异了。 定义:TN—S接零保护系统 它是把工作零线N和专用保护线PE严格分开的供电系统,称作TN-S供电系统,TN-S供电系统的特点如下:

方向电路详解

自动闭塞四线制方向电路(电号0041) (与EI32-JD结合) 一、简介 方向电路是双向自动闭塞的关键电路,它是两站间闭塞关系的基础,并通过它建立各站间的双向自动闭塞区间。因此它是双向自动闭塞制式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组成部分。 我国过去使用的方向电路均为两线制方向电路,该电路在我国单线自动闭塞区段使用甚广,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结合我国的情况作过一些修改,但据现场反映该电路运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故障,影响了现场的正常运输。为此,根据我国国情及在国产器材的基础上,参考国外有关发展动态,研制了新的方向电路。将方向回路与区间轨道电路的监督回路分别独立设置,构成四线制方向电路。 本电路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又结合工程进行了室外试验,五年多来使用正常,并于1986年在南京通过了部级审查。 当时的铁道部部基建总局、鉴定委员会分别以(1986)198号文、铁鉴(1986)629号文下达了审查意见和对双方向自动闭塞方向电路标准设计意见书的批复,要求对“单线自动闭塞四线制方向电路,进行相应的修改,使其适用于需要双向运行的自动闭塞区段,为此编制了“自动闭塞四线制方向电路图册”电号0041(试用标准图)。 为使大家更好地学习理解和EI32-JD计算机联锁结合的自

动闭塞四线制方向电路,特编写以下电路原理说明。 二、技术条件: 1、电路应能监督区间的空闲及占用和相邻车站的接车、发车状态。当确认整个区间空闲及对方站未建立发车进路时方能改变运行方向的办理而自动改变运行方向。 2、改变运行方向应由处于接车状态的车站办理,随发车进路的办理而改变运行方向。 3、电路应防止当区间轨道电路瞬时分路不良时,错误改变运行方向。 4、电路应符合故障导向安全的原则,保证不出现敌对发车的可能。 5、电路应适用于各种制式的自动闭塞。 6、因故不能改变运行方向时,可使用辅助方式办理。按辅助方向改变运行方向后,第一次出站信号的开放必须检查该相邻站间区间的空闲。 7、使用该电路的车站,应有相应的表示,可在控制台上分别设置接车、发车方向,接发车区间占用及辅助办理表示灯。并设置相应的接车、发车辅助按钮。 三、与EI32-JD计算机联锁结合的四线制方向电路特点 1、当一站为接车方向、另一站为发车方向时,接车站的FJ、CFJ吸起,发车站的FJ、CFJ落下。 2、方向电路的1线(FQ)、2线(FQH)为方向回路线,如

二线制三线制四线制仪表区别

浅谈仪表的两线制、三线制、四线制(转) 我们讨论的两线制、三线制、四线制,是指各种输出为模拟直流电流信号的变送器,其工作原理和结构上的区别,而并非只指变送器的接线形式。否则热电偶配毫伏计测量温度可称为是两线制的鼻祖了! 几线制的称谓,是在两线制变送器诞生后才有的。这是电子放大器在仪表中广泛应用的结果,放大的本质就是一种能量转换过程,这就离不开供电。因此最先出现的是四线制的变送器;即两根线负责电源的供应,另外两根线负责输出被转换放大的信号(如电压、电流、等)。DDZ-Ⅱ型电动单元组合仪表的出现,供电为220V.AC,输出信号为0--10mA.DC的四线制变送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在有些工厂还可见到它的身影。 七十年代我国开始生产DDZ-Ⅲ型电动单元组合仪表,并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过程控制系统用模拟信号标准。即仪表传输信号采用4-20mA.DC,联络信号采用1-5V.DC,即采用电流传输、电压接收的信号系统。采用4-20mA.DC信号,现场仪表就可实现两线制。但限于条件,当时两线制仅在压力、差压变送器上采用,温度变送器等仍采用四线制。现在国内两线制变送器的产品范围也大大扩展了,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多。同时从国外进来的变送器也是两线制的居多。 因为要实现两线制变送器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V≤Emin-ImaxRLmax 变送器的输出端电压V等于规定的最低电源电压减去电流在负载电阻和传输导线电阻上的压降。 2. I≤Imin 变送器的正常工作电流I必须小于或等于变送器的输出电流。 3. P<Imin(Emin-IminRLmax) 变送器的最小消耗功率P不能超过上式,通常<90mW。 式中:Emin=最低电源电压,对多数仪表而言Emin=24(1-5%)=22.8V,5%为24V电源允许的负向变化量; Imax="20mA"; Imin="4mA"; RLmax="250"Ω+传输导线电阻。 如果变送器在设计上满足了上述的三个条件,就可实现两线制传输。所谓两线制即电源、负载串联在一起,有一公共点,而现场变送器与控制室仪表之间的信号联络及供电仅用两根电线,这两根电线既是电源线又是信号线。两线制变送器由于信号起点电流为4mA.DC,为变送器提供了静态工作电流,同时仪表电气零点为4mA.DC,不与

真正的热电阻三线制接线法

真正的热电阻三线制接线 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真正的热电阻三线制接线法 一.什么是热电阻元件的三线制引线方式 在热电阻感温元件的一端连接两根引线,另一端连接一根引线,此种引线形式就叫三线制。它可以消除内引线的影响,测量精度高于两线制,其常用于测温范围窄,导线太长或导线布线中温度易发生变化的场合。三线制引线方式常与电桥电路配合使用,两个导线分别接在电桥的两个桥臂上,另一根线接在电桥的电源上,消除了引线电阻变化的影响。即三线制引线方式可以减小或消除由于引线电阻变化所引起的测量误差。 二.热电阻与显示仪表的三线制接线法 在生产中,热电阻温度仪表大多是采用不平衡电桥来进行测量的。其测量电路原理如1所示,由于把热电阻接入电桥的铜导线的电阻值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果只把连接导线接在一个桥臂上,当环境温度变化时,连接导线电阻的 图1 变化值将与热电阻RT的电阻变化值相叠加,而产生附加误差。所以在工业上普遍采用三线制的接线方法,把导线2与3分别接至电桥的两个桥臂上,当电

线的电阻变化时。可以互相抵消一部分,以减少对仪表示值的影响。但误差减小是有限度的,对于不平衡电桥,只有在仪表刻度的始点才能得到全补偿,而在满刻度时上述的附加误差是最大的。对于不平衡电桥还要考虑电源引线的附加温度误差,当有电流流过热电阻连接电源的导线1时,会有一定的电压降,当环境温度变化时,电桥的上、下支路电压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给仪表带来一定的附加温度误差。 三.什么是真正的热电阻三线制接线法 三线制接线法,必须要和相应线制的热电阻元件配合使用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三线制接线。但在现实中,很多工厂使用的热电阻,其保护管内的热电阻元件大多只有两根引线,即热电阻元件是两线制的,从保护管接线盒至显示仪表虽然用了三根连接导线,但这只能算是两线制的热电阻接线方法,或只能叫三导线的热电阻两线制接线方法。 说明:本文仅涉及用电阻法测量热电阻阻值方法的相关问题。

二线制、三线制和四线制区别

浅谈二线制、三线制和四线制 我们讨论的两线制、三线制、四线制,是指各种输出为模拟直流电流信号的变送器,其工作原理和结构上的区别,而并非只指变送器的接线形式。否则热电偶配毫伏计测量温度可称为是两线制的鼻祖了! 几线制的称谓,是在两线制变送器诞生后才有的。这是电子放大器在仪表中广泛应用的结果,放大的本质就是一种能量转换过程,这就离不开供电。因此最先出现的是四线制的变送器;即两根线负责电源的供应,另外两根线负责输出被转换放大的信号(如电压、电流、等)。但目前,很多变送器采用二线制。 因为要实现两线制变送器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V≤Emin-ImaxRLmax 变送器的输出端电压V等于规定的最低电源电压减去电流在负载电阻和传输导线电阻上的压降。 2. I≤Imin 变送器的正常工作电流I必须小于或等于变送器的输出电流。 3. P<Imin(Emin-IminRLmax) 变送器的最小消耗功率P不能超过上式,通常<90mW。 式中:Emin=最低电源电压,对多数仪表而言Emin=24(1-5%)=22.8V,5%为24V 电源允许的负向变化量; Imax=20mA; Imin=4mA; RLmax=250Ω+传输导线电阻。 如果变送器在设计上满足了上述的三个条件,就可实现两线制传输。所谓两线制

即电源、负载串联在一起,有一公共点,而现场变送器与控制室仪表之间的信号联络及供电仅用两根电线,这两根电线既是电源线又是信号线。两线制变送器由于信号起点电流为4mA.DC,为变送器提供了静态工作电流,同时仪表电气零点为 4mA.DC,不与机械零点重合,这种“活零点”有利于识别断电和断线等故障。而且两线制还便于使用安全栅,利于安全防爆。 两线制变送器如图一所示,其供电为24V.DC,输出信号为4-20mA.DC,负载电阻为250Ω,24V电源的负线电位最低,它就是信号公共线,对于智能变送器还可在4-20mA.DC信号上加载HART协议的FSK键控信号。 图一两线制变送器接线示意图 由于4-20mA.DC(1-5V.DC)信号制的普及和应用,在控制系统应用中为了便于连接,就要求信号制的统一,为此要求一些非电动单元组合的仪表,如在线分析、机械量、电量等仪表,能采用输出为4-20mA.DC信号制,但是由于其转换电路复

关于四线制方向电路故障应急处理的预案

关于四线制方向电路故障应急处理的预案 1、严格按照《自动闭塞反方向正常(辅助)办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严禁未与邻站沟通擅自触动改方按钮。仔细观察控制台的表示灯状态,当双方车站的发车信号均未开放,区间监督灯灭灯时,接车站(接车表示灯亮黄灯)才有改方权,可进行改方操作,发车站(发车表示灯亮绿灯)无改方权。改方电路进行二次操作必须经13S后方可再次办理。 2、进行改方操作时,必须先破封按下允许改方按钮,此时允许改方表示灯亮红灯,改方完毕必须立即拉出允许改方按钮,使允许改方按钮表示灯熄灭,防止错误办理。 3、辅助改方在监督电路故障或因故出现“双接”使用辅助办理,登记,接车站先破封按下总辅助按钮和发辅助按钮,(保持发辅助按钮在按下状态),发车站破封按下总辅助按钮和接辅助按钮,当原街车站发车表示灯亮起,办理完毕。 4、若是监督区间电路发生故障而进行的辅助办理改方,方向变后,由于发车控制继电器KFJ在落下状态,第一次发车进路办理会信号不能开放,需要路票发车待列车出发压入出站信号机内方,列车驶出1LQ区段(反方向为完全进入邻站进站信号机内方)后,第二次办理发车进路信号可正常开放。做条件(DJ 81-83)或(JQJ31-32)或(模拟正常逻辑JKJ落下:区段锁闭、占用径路)。 3、在因故出现改方电路不能正常办理时,应急情况下,可将方向电路的继电器拍成反方向位置。具体做法是先将发车站的FJ1、FJ2

拍到吸起位置,控制台接车表示灯应亮黄灯;再将接车站的FJ1、FJ2拍到落下位置,控制台发车表示灯应亮绿灯,此时即可办理发车进路。 3.1 在拍继电器的过程中必须先与车站值班员联系,确认区间无车,严禁区间有车时进行改方操作或用非正常的办法进行改方; 3.2 拍方向继电器时,必须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操作,先将发车站拍到接车位置,再将接车站改到发车位置(防止出现双发的局面),先将FJ1拍到另一位置,后拍FJ2,(防止FJ1断开,而将FJ2再次带回到原来位置)。 3.3在进行应急操作处理的双方必须明确改方的线路,找准室内继电器位置,并随时观察控制台动态,防止出现故障范围扩大。 4、日常维护工作中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4.1上下行线路的四个口继电器名称和定位位置标记。 接车口:S进站FJ1↑、FJ2↑、GFJ↓、GFFJ↑; 发车口:SN进站FJ1↓、FJ2↓、GFJ↑、GFFJ↓。 4.2区间电源的测试和检查。 FZ、FF电源测试:发车站供出的FZ、FF电源电压; FJ1、FJ2继电器端压:FJ1、FJ2采用JYXC-270电流继电器,转极值20~32mA,开通时测试接车站的继电器端压,并做成记录,供日常测试参考; JQZ、JQF电源测试:发车站供出的监督区间电源电压; JQJ端压:测试区间空闲且发车站发车进路未排列时JQJ端压不低于20V;

Pt热电阻两线制三线制和四线制接线对测温精度的影响

[图文]P t100热电阻两线制、三线制和四线制接线对测温精度的影响 1、Pt100热电阻的三种接线方式在原理上的不同: ??二线制和三线制是用电桥法测量,最后给出的是温度值与模拟量输出值的关系。四线没有电桥,完全只是用恒 流源发送,电压计测量,最后给出测量电阻值。 2、Pt100热电阻的三种接线方式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连接导线的电阻和接触电阻会对Pt100铂电阻测温精度产生较大影响,铂电阻三线制或者四线制接线方式能有效消除这种影响。 ??与热电阻连接的检测设备(温控仪、PLC输入等)都有四个接线端子:I+、I-、V+、V-。其中,I+、I-端是为了 给热电阻提供恒定的电流,V+、V-是用来监测热电阻的电压变化,依次检测温度变化。请参阅下图: (1)四线制就是从热电阻两端引出4线,接线时电路回路和电压测量回路独立分开接线,测量精度高,需要导线多。(2)三线制就是引出三线,Pt100B铂电阻接线时电流回路的参端和电压测量回路的参考为一条线(即检测设备的 I- 端子和V-端子短接)。精度稍好。 (3)两线制就使引出两线,Pt100B铂电阻接线时接线时电流回路和电压测量回路合二为一(即检测设备的I-端子和 V-端子短接、I+端子和V+短接短接)。测量精度差。 铂热电阻的接线造成温度失真现象的研究 [录入:tai-yan|?时间:2007-07-2400:44:20|作者:|来源:|浏览:158次] 摘要:项目推广中发现很多矿井主通风机的监测温度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虚高现象,分析其原因是测 温线路的接线引起了较大的温度误差。文章对测温线路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实验得出导线电阻的大小对温度影响的关系。 0引言 ???PT100(铂热电阻)温度传感器具有精度高、测温范围宽、使用方便等优点,在工业过程控制和测量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用铂热电阻测温时,将铂热电阻接入二次仪表,例如巡检仪温度模块等,通过二次仪表测量出铂热 电阻的阻值,从而算出温度。这些二次仪器常用的基本类型是采用桥式线路。目前一般采用的方法是三线制接法。可以说,铂热电阻测温技术应该是非常成熟的。 ???但是,我们在项目《通风机在线监测系统》的推广中发现,90%的矿井通风机的监测温度是不准确的,如山西的上榆泉矿、山东的朝阳矿、运河矿、王庄矿等等,有的高出实际温度十几、二十摄氏度甚至更多。什么样的原因造成这么大的误差?经过分析实验,我们发现了问题所在。 1铂热电阻测温原理 ???我们先从铂热电阻测温的原理来看。若已知电阻-温度关系,就可以用测量电阻的方法来推算出温度,这就是电阻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当测温范围不大,元件长度和截面积随温度改变引起的阻值变化可以忽略时,热电阻元件的阻值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