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标准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标准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标准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标准

中华人民国国家标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

GBJ19—87

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

GBJ19—87

主编部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实行日期:1988年8月1日

关于发布《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的通知

计标〔1987〕2480号

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文的通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TJ19—75,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修订后的《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GBJ19—87为国家标准,自1988年8月1日起施行,原《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TJ19—75同时废止。

国家计划委员会

1987年12月30日修订说明

本规是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文的通知要求,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负责主编,具体由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会同国有关设计、科研和高等院校等17个单位,对原《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TJ19—75(试行)进行修订而成的。

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进行了比较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国实践经验,吸取了近年来有关的科研成果,查阅了国外大量资料,借鉴了国外同类技术中符合我国实际的容,多次征求了全国各有关单位以及地区的意见,对其中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反复讨论,最后召开了全国审查会议,会同各有关部门共同审查定稿。

本规共分八章和十三个附录,主要容有:总则、室外计算参数、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制冷、自动控制和消声与隔振等。

在执行本规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暖通规管理组(复兴路12号),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1987年12月主要符号

A——声级;矩形送风口边长

a——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紊流系数

B——距离;矩形送风口边长

b——指数;系数

C——静风;有效热压差与有效风压差之比;系数

c f——风压系数

C L——逐时冷负荷

c p——空气的定压比热容

c r——热压系数

D——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直径

d g——工作地点的宽度

d——含湿量

d o——送风口的直径

d s——送至工作地点的气流宽度

E——东;东风

F,f——面积

F o——送风口的有效截面积

F j——进风口面积

F p——排风口面积

G——通风量

G j——进风量

G p——排风量

g——重力加速度

H——高度;水平

h——高度;计算门窗的中心线标高;高差

h j——进风口中心与中和界的高差

h p——排风口中心与中和界的高差

h z——中和界标高

I——焓

J——太阳总辐射照度

J p——太阳总辐射照度的日平均值

K——传热系数;安全系数

L——风量;空气量

l——门窗缝隙计算长度

m——散热量有效系数;渗透冷空气量的综合修正系数m1,m2,m3——系数

N——北;北风

n——建筑物的楼层数;渗透冷空气量的朝向修正系数P——电动机功率

P n——电动机轴功率

△P——系统总压力损失

△P min——调节阀全开时的压力损失

Q——散热量;显热量;耗热量

Q f——辐射散热量

R o——围护结构传热阻

R o·min——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

R j——围护结构本体的热阻

R n——围护结构表面换热阻

R w——围护结构外表面换热阻

S——压力损失比;南;南风;距离

s——净距

t o——送风口的出口温度

t d——屋顶下的温度

t g——工作地点温度

t1——露点温度

t1p——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

t1s——邻室计算平均温度

t max——累年极端最高温度

t n,t n′——分别为室计算温度和竖井计算温度

t np——室平均温度

t p——排风温度

t p·min——累年最低日平均温度

t rp——累年最热月平均温度

t sh——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逐时温度

t s·max——与累年极端最高温度和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相对应的湿球温度t s·rp——与累年最热月平均温度和平均相对湿度相对应的湿球温度

t w——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

t wf——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t wg——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t wk——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

t wl——逐时冷负荷计算温度

t wn——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t wp——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

t ws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t zp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综合温度

t zs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逐时综合温度

△t H温度梯度

△t1s计算平均温度与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之差

△t r夏季室外计算平均日较差

△t y室计算温度与围护结构表面温度的允许温差

v o冬季室外平均风速;送风口的出口风速

Vg——工作地点平均风速

W——西;西风

Z——距离

α——系数

αn—围护结构表面换热系数

αw—围护结构外表面换热系数

β——夏季室外温度逐时变化系数

ξj—进风口的局部阻力系数

ξr—排风口的局部阻力系数

ρ——围护结构外表面对于太阳辐射热的吸收系数

ρnp——室空气的平均密度

ρp——排风温度下的空气密度

ρw i通风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

ρwn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室外计算参数

第一节室空气计算参数

第二节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第三节夏季太阳辐射照度

第三章采暖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热负荷

第三节散热器采暖

第四节辐射采暖

第五节热风采暖与热风幕

第六节采暖管道

第七节蒸汽喷射器

第四章通风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自然通风

第三节隔热降温

第四节机械通风

第五节除尘与净化

第六节防火与防爆

第七节设备、风管及其他

第五章空气调节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负荷计算

第三节系统设计

第四节气流组织

第五节空气处理

第六章制冷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压缩式制冷

第三节热力制冷

第四节机房设计、设备布置及其他第七章自动控制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检测、联锁与信号显示

第三节自动调节与控制

第四节制冷装置的自动保护与控制第八章消声与隔振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消声与隔声

第三节隔振

附录一名词解释

附录二室外气象参数

附录三室外计算温度的简化统计方法附录四夏季太阳总辐射照度

附录五夏季透过标准窗玻璃的太阳辐射照度

附录六夏季空气调节大气透明度分布图

附录七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的冷空气的耗热量

附录八渗透冷空气量的朝向修正系数n值

附录九自然通风的计算

附录十系统式局部送风的计算

附录十一除尘风管的最小风速

附录十二法定计量单位与习用非法定计量单位换算表

附录十三本规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在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中,体现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精神,贯彻国家现行的有关方针政策,以便为安全生产、改善生活和劳动条件、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必要的条件,特制订本规。

第1·0·2条本规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民用建筑和工业企业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的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及其制冷设计。

本规不适用于地下建筑、有特殊用途和特殊净化与防护要求的建筑物以及临时性建筑物的设计。

第1·0·3条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及其制冷设计方案,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工艺和使用要求、室外气象条件以及能源状况等,同有关专业相配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第1·0·4条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及其制冷系统所用设备、构件及材料,应根据国家和建设地区现有的生产能力和材料供应状况等择优选用,尽量就地取材。

同一工程中,设备的系列和规格型号,应尽量统一。

第1·0·5条编制设计文件时,应根据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制冷装置的数量及其复杂程度,配备必要的专业技术和操作、维修人员以及相应的维修设备和检测仪表等。

第1·0·6条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制冷系统,应在便于操作和观察的地点设置必要的调节、检测和计量装置。

第1·0·7条布置设备、管道及配件时,应为安装、操作和维修留有必要的位置。对于大型设备和管道,应根据需要在建筑设计中预留安装和维修用的孔洞,并应考虑有装设起吊设施的可能。

第1·0·8条设计中,对于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制冷设备及管道,当有可能伤及人体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第1·0·9条位于地震区和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工程,布置设备和管道时,应根据需要分别采取防震和有组织排水等措施。

第1·0·10条根据本规进行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及其制冷设计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的规定。

第二章室外计算参数

第一节室空气计算参数

第2·1·1条设计集中采暖时,冬季室计算温度,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按下列规定采用:

一、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宜采用16~20℃;

二、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

轻作业不应低于15℃

中作业不应低于12℃

重作业不应低于10℃

注:①作业种类的划分,应按国家现行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执行。

②当每名工人占用较大面积(50~100m2)时,轻作业可低至10℃;中作业可低至7℃;重作业可低至5℃。

三、辅助建筑物及辅助用室,不应低于下列数值:

浴室25℃

更衣室23℃

托儿所、幼儿园、医务室20℃

办公用室16~18℃

食堂14℃

盥洗室、厕所12℃

注:当工艺或使用条件有特殊要求时,各类建筑物的室温度,可参照有关专业标准、规的规定执行。

第2·1·2条设置集中采暖的建筑物,冬季室生活地带或作业地带的平均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民用建筑及工业企业辅助建筑物,不宜大于0.3m/s;

二、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当室散热量小于23W/m3

〔20kcal/(m3·h)〕时,不宜大于0.3m/s;当室散热量大于或等于23W/m3时,不宜大于0.5m/s。

第2·1·3条冬季空气调节室计算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舒适性空气调节室计算参数:

温度应采用18~22℃

相对湿度应采用40~60%

风速不应大于0.2m/s

注:使用条件无特殊要求时,室相对湿度可不受限制。

二、工艺性空气调节室温湿度基数及其允许波动围,应根据工艺要求确定,工作区的风速,不宜大于0.3m/s。

注:设置空气调节的条件,应符合本规第5·1·1条的规定。

第2·1·4条当工艺无特殊要求时,生产厂房夏季工作地点的温度,应根据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及其与工作地点温度的允许温差,按表2·1·4确定。

夏季工作地点温度(℃)表2.1.4

注:如受条件限制,在采取通风降温措施后仍不能达到本表要求时,允许温差可

加大1~2℃。

第2·1·5条设置局部送风的生产厂房,其室工作地点的允许风速,应按本规第4·3·5条至第4·3·7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2·1·6条夏季空气调节室计算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舒适性空气调节室计算参数:

温度应采用24~28℃

相对湿度应采用40~65%

建筑电气设计相关计算公式大全

一、常用的需要系数负荷计算方法 1、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三相): 有功计算负荷 Pjs=Kx·Pe(Kw); 无功计算负荷 Qjs=Pjs·tgψ(Kvar); 视在功率计算负荷Sjs=√ ̄Pjs2+ Qjs2(KVA); 计算电流 Ijs=Sjs/√ ̄3·Ux·Cosψ(A)。 式中:Pe---用电设备组额定容量(Kw); Cosψ---电网或供电的功率因数余弦值(见下表); tgψ ---功率因数的正切值(见下表); Ux---标称线电压(Kv)。 Kx---需要系数(见下表) 提示:有感抗负荷(电机动力)时的计算电流,即: Ijs=Sjs/√ ̄3·Ux·Cosψ·η(A) η---感抗负荷效率系数,一般取值0.65~0.85。 民用建筑(酒店)主要用电设备需要系数Kx及Cosψ、tgψ的取值表: 注:照明负荷中有感抗负荷时,参见照明设计。

2、配电干线或变电所的计算负荷: ⑴、根据设备组的负荷计算确定后,来计算配电干线的负荷,方法如下:总有功计算负荷∑Pjs=K∑·∑(Kx·Pe); 总无功计算负荷∑Qjs= K∑·∑(Pjs·tg); 总视在功率计算负荷∑Sjs=√ ̄(∑Pjs)2+(∑Qjs)2。 配电干线计算电流∑Ijs=∑Sjs/√ ̄3·Ux·Cosψ(A)。 式中:∑---总矢量之和代号; K∑---同期系数(取值见下表1)。 ⑵、变电所变压器容量的计算,根据低压配电干线计算负荷汇总后进行计算,参照上述方法进行。即: ∑Sjs变= K∑·∑Sjs干线(K∑取值范围见下表2)。 变压器容量确定:S变=Sjs×1.26= (KVA)。 (载容率为80﹪计算,百分比系数取1.26,消防负荷可以不计在内)。变压器容量估算S变= Pjs×K×1.26= Pjs×1.063×1.26= (Kva)。 同期系数K∑值表: 计算负荷表(参考格式):

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讲解

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 16.1概述 为排除厂房内余热、余湿、有害气体以及蒸气、粉尘等,维持工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和卫生要求,以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产品质量,本系统全范围进行设计,包括辅助生产区、工艺装置区、产品储罐区等,设计范围及要求如下: 1、按照各车间生产的实际情况,结合相关设计规范设计各车间通风设施; 2、按照各房间空气调节的设计参数,提出对空调的要求;相关空调的设计、安装由空调提供方依据相关行业标准及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16.2设计规范和标准 表16-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和标准表

16.3设计范围及目标 16.3.1设计范围 按照各车间生产的实际情况,结合相关设计规范设计各车间通风设施。 按照各房间空气调节的设计参数,提出对空调的要求;相关空调的设计、安装由空调提供方依据相关行业标准及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本工程设计范围为成品储存设施中配电站、消防站、空气站、维修楼、中控室、行政楼等各建筑物的采暖、通风、空调的初步设计。在生产车间内部设置了事故通风系统,当空气质量不能达标,自动启动事故通风系统。维修站、化验室等由于空气质量较差且人流密集,均需要设置机械通风系统。 16.3.2设计目标 设计要达到三个基本目标: 1、保证有足够的室内风速和气流量; 2、房间内要有合理的气流通路,即气流应当经过需要换气和降温的地方; 3、要保证有良好的气流质量,即进入厂房的应该是低温洁净的空气。 16.4厂址所在地气候 16.4.1气候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滨海新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并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集中;秋季秋高气爽、风和日丽。

HR常用的100个计算公式

HR必备宝速查宝典:最常用的100个计算公式 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 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 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 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 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 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 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 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 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 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 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 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 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 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 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

50套会计常用公式汇总

50套会计常用公式汇总 50套会计常用的公式 一、计算利息的公式 (一)利率 储蓄存款利率由国家统一规定,人民银行挂牌公告。利率也称为利息率,是在一定日期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一般分为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种。年利率以百分比表示,月利率以千分比表示,日利率以万分比表示。如年息九厘写为9%,即每百元存款定期一年利息9元,月息六厘写为6‰,即每千元存款一月利息6元,日息一厘五毫写为 1.5%00,即每万元存款每日利息l元5角,目前我国储蓄存款用月利率挂牌。为了计息方便,三种利率之间可以换算,其换算公式为:年利率÷12=月利率月利率÷30=日利率 年利率÷360=日利率 (二)计息起点 储蓄存款利息计算时,本金以“元”为起息点,元以下的角、分不计息,利息的金额算至分位,分位以下四舍五入。分段计息算至厘位,合计利息后分以下四舍五入。 (三)存期计算规定 1、算头不算尾,计算利息时,存款天数一律算头不算尾,即从存入日起算至取款前一天止; 2、不论闰年、平年,不分月大、月小,全年按360天,每月均

按30天计算; 3、对年、对月、对日计算,各种定期存款的到期日均以对年、对月、对日为准。即自存入日至次年同月同日为一对年,存入日至下月同一日为对月; 4、定期储蓄到期日,如遇例假不办公,可以提前一日支取,视同到期计算利息,手续同提前支取办理。 二、计算利息基本方法 由于存款种类不同,具体计息方法也各有不同,但计息的基本公式不变,即利息是本金、存期、利率三要素的乘积,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如用日利率计算,利息=本金×日利率×存款天数 如用月利率计算,利息=本金×月利率×月数 (一)计算过期天数的方法 过期天数=(支取年-到期年)×360+支取月、日数-到期月、日数(二)计算利息的方法 1、百元基数计息法。适用于定期整存整取、活期存单式储蓄种类的利息计算。 2、积数计息法。适用于零存整取储蓄利息的计算,也可用于计算活期存折的利息。 3、利余计息法。适用于活期存折储蓄利息的计算。 三、各储蓄种类的利息计算 (一)活期储蓄

强条——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强条 3.1.9建筑物室内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1民用建筑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按国家现行有关卫生标准确定; 2工业建筑应保证每人不小于30m3/h的新风量。 4.1.8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应按下式确定: 式中R ———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m2·℃/W); o·min ———冬季室内计算温度(℃),按本规范第3.1.1t n 条和第4.2.4条采用; ———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按本规范第 t w 4.1.9条采用; α———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按本规范表4.1.8-1采用; ———冬季室内计算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允许温Δt y 差(℃),按本规范表4.1.8-2采用; ———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系数〔(W/(m2·℃)〕,α n 按本规范表4.1.8-3采用; R ———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阻(m2·℃/W),按本规范 n 表4.1.8-3采用。 注:1本条不适用于窗、阳台门和天窗。 2砖石墙体的传热阻,可比式(4.1.8-1、4.1.8-2)的计算结果小5%。 3外门(阳台门除外)的最小传热阻,不应小于按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所确定的外墙最小传热阻的60%。 4当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10℃时,内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亦应通过计算确定。 5当居住建筑、医院及幼儿园等建筑物采用轻型结构时,其外墙最小传热阻,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及《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的要求。

表4.1.8-1温差修正系数α

注:1室内空气干湿程度的区分,应根据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按表4.1.8-4确定。 2与室外空气相通的楼板和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其允许温差Δ值,可采用2.5℃。 t y 3t ———同式(4.1.8-1、4.1.8-2); n ———在室内计算温度和相对湿度状况下的露点温度(℃)。 t 1 4.3.4幼儿园的散热器必须暗装或加防护罩。 4.3.11有冻结危险的楼梯间或其他有冻结危险的场所,应由单独的立、支管供暖。散热器前不得设置调节阀。 4.4.11地板辐射采暖加热管的材质和壁厚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的耐久年限、管材的性能、管材的累计使用时间以及系统的运行水温、工作压力等条件确定。 4.5.2采用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和通风换气等安全措施。 4.5.4燃气红外线辐射器的安装高度,应根据人体舒适度确定,但不应低

实用的电气计算公式

掌握实用得计算公式就是电气工作者应具备得能力,但公式繁多应用时查找不方便,下面将整理与收集得一些常用得实用公式与口诀整理出来,并用实例说明与解释。 1、照明电路电流计算及熔丝刀闸得选择 口诀:白炽灯算电流,可用功率除压求; 日光灯算电流,功率除压及功率因数求(节能日光灯除外); 刀闸保险也好求,一点五倍额定流; 说明:照明电路中得白炽灯为电阻性负荷,功率因数cosΦ=1,用功率P单位瓦除以电压等于其额定电流。日光灯为电感性负荷,其功率因数co sΦ为0、4-0、6(一般取0、5),即P/U/cosΦ=I。 例1:有一照明线路,额定电压为220V,白炽灯总功率为2200W,求总电流选刀闸熔丝。 解:已知U=220V,总功率=2200W 总电流I=P/U=2200/220=10A 选刀闸:QS=I×(1、1~1、5)=15A 选熔丝:IR=I×(1、1~1、5)=10×1、1=11A (取系数1、1) QS--------刀闸 IR---------熔丝 答:电路得电流为10安培,刀闸选用15安培,熔丝选用11安培。 例2:有一照明电路,额定电压为220V,接有日光灯440W,求总电流选刀闸熔丝。(cosΦ=0、5) 解:已知U=220V, cosΦ=0、5,总功率=440W 总电流I=P/U/ cosΦ=440/220/0、5=4A 选刀闸:QS=I×(1、1~1、5)=4×1、5=6A 选熔丝:IR=I×(1、1~1、5)= 4×1、5=6A 答:电路得总电流为4A,刀闸选用6A,熔丝选用6A。 2 、380V/220V常用负荷计算 口诀:三相千瓦两倍安,热,伏安,一千乏为一点五 单相二二乘四五,若就是三八两倍半。 说明:三相千瓦两倍安就是指三相电动机容量1千瓦,电流2安培,热,伏安,一千乏一点五就是指三相电热器,变压器,电容器容量1千瓦,1千伏安,1千乏电容电流为1、5安培,单相二二乘四五,若就是三八两倍半就是指单相220V容量1千瓦,电流为4、5安,380V单相电焊机1千伏安为2、5安培。 例1:有一台三相异步电动机,额定电压为380V,容量为14千瓦,功率因数为0、85,效率为0、95,计算电流?解:已知U=380V cosΦ=0、85 n=0、95 P=14千瓦 电流I=P/(×U×cosΦ×n)=P/(1、73×380×0、85×0、95)=28(安) 答:电流为28安培。 例2:有一台三相380伏、容量为10千瓦加热器,求电流? 解:已知U=380V P=10千瓦

企业会计常用数字计算公式50个

企业会计常用数字计算公式50个 (一)利率 储蓄存款利率由国家统一规定,人民银行挂牌公告。利率也称为利息率,是在一定日期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一般分为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种。年利率以百分比表示,月利率以千分比表示,日利率以万分比表示。如年息九厘写为9%,即每百元存款定期一年利息9元,月息六厘写为6‰,即每千元存款一月利息6元,日息一厘五毫写为1.5%00,即每万元存款每日利息l元5角,目前我国储蓄存款用月利率挂牌。为了计息方便,三种利率之间可以换算,其换算公式为:年利率÷12=月利率月利率÷30=日利率 年利率÷360=日利率 (二)计息起点 储蓄存款利息计算时,本金以“元”为起息点,元以下的角、分不计息,利息的金额算至分位,分位以下四舍五入。分段计息算至厘位,合计利息后分以下四舍五入。 (三)存期计算规定 1、算头不算尾,计算利息时,存款天数一律算头不算尾,即从存入日起算至取款 前一天止; 2、不论闰年、平年,不分月大、月小,全年按360天,每月均按30天计算; 3、对年、对月、对日计算,各种定期存款的到期日均以对年、对月、对日为准。 即自存入日至次年同月同日为一对年,存入日至下月同一日为对月; 4、定期储蓄到期日,如遇例假不办公,可以提前一日支取,视同到期计算利息, 手续同提前支取办理。 二、计算利息基本方法 由于存款种类不同,具体计息方法也各有不同,但计息的基本公式不变,即利息是本金、存期、利率三要素的乘积,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如用日利率计算,利息=本金×日利率×存款天数 如用月利率计算,利息=本金×月利率×月数 (一)计算过期天数的方法 过期天数=(支取年-到期年)×360+支取月、日数-到期月、日数 (二)计算利息的方法 1、百元基数计息法。适用于定期整存整取、活期存单式储蓄种类的利息计算。 2、积数计息法。适用于零存整取储蓄利息的计算,也可用于计算活期存折的利息。 3、利余计息法。适用于活期存折储蓄利息的计算。 三、各储蓄种类的利息计算 (一)活期储蓄 1、活期储蓄存款在办理存取业务时,应逐笔在帐页上结出利息余额,俟储户清户 时一次计付利息。 2、活期储蓄(存折)存款每年结息一次(每年六月三十日为结息日)。结息时可把“元” 以上利息并入本金,“元”以下角分部分转入下年利息余额内。 3、活期储蓄存款在存入期间遇有利率调整,按结息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 率计算利息。全部支取活期储蓄存款,按清户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

(完整版)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标准号:GB 50019-2003 ◆发布日期:2003 年 ◆实施日期:2004 年4 月1 日 ◆发布单位:建设部 ◆出版单位:中国计划出版社 第二章室内外计算参数 第一节室内空气计算参数 第 2.1.1 条设计集中采暖时,冬季室内计算温度,应根据建筑物的作途,按下列规定采用: 一、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宜采用16 -20 ℃; 二、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 轻作业不应低于15 ℃;中作业不应低于12 ℃;重作业不应低于10 ℃。 注:( 1 )作业各类的划分,应按国家现行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执行。 ( 2 )当每名工人占用较大面积(50 -100m2 )时,轻工业可低至10 ℃;中作业可低至7 ℃,重作业可低至 5 ℃。 三、辅助建筑及辅助用室,不应低于下列数值: 浴室25 ℃;更衣室23 ℃;托儿所、幼儿园、医务室20 ℃;办公用室16 -18 ℃;食堂14 ℃;盥洗室、厕所12 ℃。 注:当工艺或使用条件有特殊要求时,各类建筑物的室内温度,可参照有关专业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 第 2.1.2 条设置集中采暖的建筑物,冬季室内生活地带或作业地带地平均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民用建筑及工业企业辅助建筑物,不宜大于0.3m /s ; 二、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当室内散热量小于23W/m3[20kcal/ (m3 · h )] 时,不宜大于0.3m /s ;当室内散热量天于或等于23W/m3 时,不宜大于0.5m /s 。

注:设置空气调节的条件,应符合本规范第 5.1.1 条的规定。 第 2.1.4 条当工艺无特殊要求时,生产厂房夏季工作地点的温度,应根据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及其与工作地点温度的允许温差,按[表 2.1.4 ]确定。 夏季工作地点(℃)[表 2.1.4 ] 注:如受条件限制,在采取通风降温措施后仍不能达到本表要求时,允许温差可加大 1 -2 ℃。 第 2.1.5 条设置局部送风的生产厂房,其室内工作地点的允许风速,应按本规范第 4.3.5 条至第 4.3.7 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 2.1.6 条夏季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舒适性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 温度应采用24 -28 ℃;相对湿度应采用40%-65% ;风速不应大于0.3m /s 。 二、工艺性空气调节室内温度基数及其允许波动范围,应根据工艺需要并考虑必要的卫生条件确定;工作区的风速,宜采用0.2 -0.5m /s, 当室内温度高于30 ℃时,可大于0.5m /s 。 注:设置空气调节的条件,应符合本规范第 5.1.1 条的规定。 第二节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第 2.2.1 条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应采历年平均不保证 5 天的日平均温度。 注:本条及本节其他文中所谓“不保证”。系针对室外空气温度状况而言,“历年平均不保证”,系针对累年不保证总天数或小时数的历年平均值而言。 第 2.2.2 条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 第 2.2.3 条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最热月14 时的月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第 2.2.4 条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用历年最热月14 时的月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 第 2.2.5 条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 1 天的日平均温度。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技术规范

第1章. 工程技术规范 1.概述 本工程的项目均须应执行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部颁规程、安徽省与合肥市地方标准及有关行业性标准。下述规范中如遇版本更新,以更新后之版本为准。同一规范在新旧版本共同使用的过渡期内,以较新版本为准。 A《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B《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J116-2001 C《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 D《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E《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50368-2005 F《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G《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3) H《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142-2004 I《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施工安装》03K404 J《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K《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 L《建筑给排水与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M《采暖卫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42-82 N《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GB/T 10801.1-2002 O上述规范仅为列出的部分规范。未被列入上述目录之规范亦应遵守。 乙方向甲方提供的工程应满足上述约定前提下,甲方还特别要求如下: A若图纸上或本合同条件之间的说明与规范、标准相互之间不一致、有分歧、另有说明或要求,乙方须以较优或较严者为准,进行施工。 B乙方不得擅自使用未经甲方认可或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物料于本工程。 2.系统设计要求

2.1.一般规定 2.1.1.本工程厨房与卫生间不供暖,其余区域采用干法地暖供暖。 2.1.2.要求整个房间提供一个温度控制装置,温控器安装在客厅。 2.1. 3.制热功能:冬季通过地面敷设盘管制热满足室内采暖需求; 2.1.4.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供、回水温度应由计算确定,供水温度宜采用 45-50℃,不应超过60℃,供、回水温差宜小于或等于10℃。 2.1.5.地面的表面平均温度在客厅、卧室区域宜在24-26℃,最高不超过28℃。 2.1.6.全年热水功能:全年提供生活热水。 2.2.地面构造 2.2.1.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地面结构,宜由基层(楼板或与土壤相邻的地 面)、找平层、绝热层(上部敷设加热管)、伸缩缝、填充层和地面层组成。 当面层采用带龙骨的架空木地板时,加热管应敷设在木地板下部、龙骨之间 的绝热层上,这时可不设置豆石混凝土填充层。 2.2.2.绝热层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时,楼层之间楼板上的绝热层不低于20mm, 与土壤或不采暖房间相邻的地板上的绝热层不低于30mm; 2.2. 3.填充层的材料宜采用C15豆石混凝土,豆石粒径不宜大于12mm,填充层的厚 度不宜小于50mm。 2.2.4.当采用干铺法时,木龙骨中心距为303mm,则根据木龙骨宽度50mm,龙骨 间绝热层应采用预制管槽EPS板,厚度同龙骨高度,宽度250mm。 2.3.分集水器、加热管系统 2.3.1.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工作压力,不宜大于0.8MPa。 2.3.2.连接在同一分、集水器上的同一管径各环路加热管的长度宜尽量接近,并不宜 超过120m。 2.3.3.加热管的布置,应根据保证地面温度均匀的原则,宜将高温管段优先布置于外 窗、外墙侧。当采用干铺法时采用平行型布置,当采用湿铺法时选择采用回 折型。 2.3.4.加热管的敷设管间距,应根据地面散热量、室内空气设计温度、平均水温及地 面传热热阻等通过计算确定。 2.3.5.加热管内水的流速不宜小于0.25m/s。 2.3.6.地面固定设备及卫生洁具下无需布置加热管,其他根据设计要求布置。

电气设计相关计算公式大全

电气设计相关计算公式大全 一、常用的需要系数负荷计算方法 1、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三相): 有功计算负荷Pjs=Kx·Pe(Kw); 无功计算负荷Qjs=Pjs·tgψ(Kvar); 视在功率计算负荷Sjs=√ ̄Pjs2+ Qjs2(KVA);计算电流Ijs=Sjs/√ ̄3·Ux·Cosψ(A)。 式中:Pe---用电设备组额定容量(Kw); Cosψ---电网或供电的功率因数余弦值(见下表);tgψ ---功率因数的正切值(见下表); Ux---标称线电压(Kv)。 Kx---需要系数(见下表) 提示:有感抗负荷(电机动力)时的计算电流,即:Ijs=Sjs/√ ̄3·Ux·Cosψ·η(A) η---感抗负荷效率系数,一般取值0.65~0.85。

民用建筑(酒店)主要用电设备需要系数Kx及Cosψ、tgψ的取值表: 注:照明负荷中有感抗负荷时,参见照明设计。 2、配电干线或变电所的计算负荷: ⑴、根据设备组的负荷计算确定后,来计算配电干线的负荷,方法如下:总有功计算负荷∑Pjs=K∑·∑(Kx·Pe); 总无功计算负荷∑Qjs= K∑·∑(Pjs·tg); 总视在功率计算负荷∑Sjs=√ ̄(∑Pjs)2+(∑Qjs)2。 配电干线计算电流∑Ijs=∑Sjs/√ ̄3·Ux·Cosψ(A)。 式中:∑---总矢量之和代号; K∑---同期系数(取值见下表1)。

⑵、变电所变压器容量的计算,根据低压配电干线计算负荷汇总后进行计算,参照上述方法进行。即: ∑Sjs变= K∑·∑Sjs干线(K∑取值范围见下表2)。 变压器容量确定:S变=Sjs×1.26= (KVA)。 (载容率为80﹪计算,百分比系数取1.26,消防负荷可以不计在内)。变压器容量估算S变= Pjs×K×1.26= Pjs×1.063×1.26= (Kva)。同期系数K∑值表: 计算负荷表(参考格式):

HR最常用的50个计算公式

HR最常用的50个计算公式 HR的日常工作中,经常要计算很多数据,比如入职率入职率、离职率、出勤率,等等。每个数据的计算方式都不复杂,但是如果类似的数据有几十个呢?是不是很容易混淆?没关系,为大家整理了大约50个HR常用的计算公式,HR 可收藏备用,或者打印之后贴在边上,就可以随时查询了。 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 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 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 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 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 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 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 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 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 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 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 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 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 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 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 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 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 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 HR常用公式分析 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 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 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 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 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

电气常用公式

母线连接处的允许温升、伸缩节安装跨数、钢构允许温度电力工程电气设计P356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指导书P414 雷击分类指导书P413 雷电流表格规范合P75 手册P776 与避雷器相关参数表规范补P22 等电位联结导体的最小截面手册P826 电涌保护器的选择和配合要求手册P827 绝缘配合的表格规范合P54 标称电压及最高电压各级电压线路输送能力手册P31 35KV及以下线路绝缘子最少片数和最小空气间隙手册P856 3-20KV高压配电装置的空气间隙手册P857 阀式避雷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至主变的最大电气距离指导书P394、395 有避雷线线路的耐雷水平、有避雷线杆塔的工频电阻指导书P485 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持续运行电压和额定电压指导书P407 排气式避雷器外保护间隙的距离、主辅间隙指导书P409、 导线阻抗、电抗,导线排列手册P541 架空线和电缆的电抗计算及几何均矩钢铁手册P189 母线电抗钢铁手册P190 线芯的自几何均距手册P541 线路电压损失计算公式手册P542 导体短路热稳定校验(补充P5) 手册P211 经济电流密度手册P530 指导书P301 谐波对导线截面选择手册P495 硬导体短路机械应力校验手册P208 硬导体的最大允许应力、安全净距规范合P37 15-100Hz交流电流幅值与作用时间指导书P20 变压器 变压器损耗及效率 P77、P135 变压器分接头与二次侧空载电压和提升的关系 P158 变压器选择及接线方式手册P37 电力变压器继电保护 P331 线路的功率损耗 P88、P132 单台电动机补偿容量 P96 并联电容补偿容量、补偿后COSφ指导书P169 投入电容器后电压损失减少的数据手册260 电动机效率及电动与水泵配套电动机功率钢铁手册P308 P90、P557 电压波动对异步电机的影响指导书P92 6项电能质量国家标准摘要指导书P103 谐波有关的参数指导书P165 电压偏差计算、电压偏差对用电设备的影响指导书P158 公共点电压偏差允许值、母线电压波动允许值指导书P162 Cosφ与tgφ、 sinφ的对应值手册P6

常用钢筋计算公式

常用钢筋计算公式 柱钢筋1.柱纵筋单根长度=柱基础内插筋+柱净高+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搭接长度(Lle):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 a.柱基础内插筋长度=基础高-基础保护层+弯折长度 搭接长度(Lle):如果考试时候题中说明为不考虑,不用计算弯折长度:当基础高>LaE时,弯折长度为max(6d,150) 当基础高≤LaE时,弯折长度为15d b.柱净高长度:基础顶面——顶层梁地面之间的垂直高度 c.顶层锚固长度: ①中柱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 ②边、角柱锚固长度: ⑴内侧钢筋锚固长度同中柱 ⑵外侧钢筋锚固长度:1.5LaE(考试用) 2.柱箍筋: 单根长度=(b-2c+h-2c)*2+2* max(10d,75) b.柱宽;h.柱高; c.柱保护层 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加密区长度: ①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hn/3(hn本层柱净高)

②非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max(hc,hn/6,500)(考试用) ③柱梁节点加密区长度为:梁高+max(hc,hn/6,500)(考试用) ④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钢筋加密区外尚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 00mm高度范围内加密箍筋。 梁钢筋1.梁上部纵筋长度=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搭接长度: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左(右)锚固长度: 当hc-保护层<LaE时,弯锚,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 当hc-保护层≥LaE时,直锚,锚固长度= max(LaE,0.5hc+5d)保护层:是柱保护层 2.下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下部钢筋在中支座中的锚固能直锚的时候直锚) 3.上部端支座负筋: 第一排=1/3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 第二排=1/4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 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 4.上部中间支座负筋: 第一排=1/3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 第二排=1/4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 5.架立筋单长=净跨长-净跨长/3*2+150*2 6.箍筋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19—8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19—87 主编部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实行日期:1988年8月1日 关于发布《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通知 计标〔1987〕2480号 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文的通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TJ19—75,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修订后的《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为国家标准,自1988年8月1日起施行,原《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TJ19—75同时废止。 国家计划委员会 1987年12月30日修订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文的通知要求,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负责主编,具体由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会同国内有关设计、科研和高等院校等17个单位,对原《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TJ19—75(试行)进行修订而成的。 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进行了比较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国内实践经验,吸取了近年来有关的科研成果,查阅了国内外大量资料,借鉴了国外同类技术中符合我国实际的内容,多次征求了全国各有关单位以及香港地区的意见,对其中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反复讨论,最后召开了全国审查会议,会同各有关部门共同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八章和十三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室内外计算参数、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制冷、自动控制和消声与隔振等。 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暖通规范管理组(北京复兴路12号),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1987年12月主要符号 A——声级;矩形送风口边长 a——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紊流系数 B——距离;矩形送风口边长 b——指数;系数 C——静风;有效热压差与有效风压差之比;系数 c f——风压系数 C L——逐时冷负荷 c p——空气的定压比热容 c r——热压系数

最常用的100个计算公式

HR必备宝速查宝典:最常用的100个计 算公式 HR经常需要和数据打交道,如入职率、离职率、加班费计算等。虽然日常工作中,单个数据的计算并不麻烦,但几十上百个累计在一起,确实很容易混淆,甚至计算失误。不过三茅人力资源网急HR之所急,整理了常用的100个人力资源计算公式,HR可以添加至收藏夹随时使用,也可以打印出来贴在电脑旁边随时查询。 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 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 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 ×100% 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

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 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 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 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 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 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 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 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 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

电气设计相关计算公式大全

电气设计相关计算公式大全 注:因根号属于特殊字符,所以根号下的式子采用了例如A=√ ̄b+c的形式,表示A等于根号下b+c。

同期系数K∑值表: 计算负荷表(参考格式): 计算举例(方法参照如上计算): Pjs=Kx·Pe(Kw);Qjs=Pjs·tgψ(Kvar);Sjs=√ ̄Pjs2+Qjs2(KVA);Ijs=Sjs/√ ̄3·Ux·Cosψ(A)。 提示:按设备组计算,配电干线逐项计算累加后,来计算变电所低压母线和变压器的容量。变电所低压母线一般按计算电流的1.35—1.5倍的系数考虑。 3、推荐的配电干线、配变综合需要系数简明方法 综合系数(K综)表: 注明:建筑电气计算中变电所的综合同期系数,可作为估算时使用,即:住宅建筑综合系数K∑综一般取0.45~0.55; 商业建筑综合系数K∑综一般取0.6~0.8; 计算举例: S变=Pe·K综,或S配电干线=Pe·K综。 计算举例:S变=Pe·K综,或S配电干线=Pe·K综。 二、单位面积功率的电力负荷计算方法 建筑物单位面积功率Pe(负荷密度)乘以建筑总面积S。 即: Pjs=Pe·AS/1000(Kw) 式中:Pjs---有功计算负荷(Kw); Pe---单位面积的功率指标(W/m2); AS----建筑总面积(m2)。 民用建筑用电负荷估算指标(表) 注明:1、此方法主要用于初步设计或方案设计阶段,负荷的最终确定以实际为准。

2、配电变压器的容量估算,一般按计算总负荷的70~80﹪初定,即: S变=(Pe·S/1000)·(70~80﹪)(KVA) 变压器容量的最终确定,按实际计算结果来进行校正。 三、建筑照明设计简明方法 1、照度lx与照度计算公式: E=F/A 式中: E---单位面积上接受的光通量,称照度,计量单位lx(勒克斯); F---光通量,lm(流明); A---光照的面积(m2); 流明与照度的关系:1勒克斯(lx)=1流明(lm)/1平米(m2)。 光源换算举例: 直管荧光灯每瓦功率W是60~94lm取值80lm(见表5), 40W荧光灯管×80lm=3200lm(lx参照的近似值)。 2、常用的单位容量法照明计算: W=∑P/A(W/m2) 式中:W---在某最低照度下的单位容量W/m2; ∑P---房间内照明总安装容量(含镇流器功率在内)W; A---房间的面积m2。 ∑P=W·A/Kmin 式中:Kmin---最小照度值(查表)。 灯具盏数N=∑P/W’ 式中:N---在规定照度下所需灯具盏数; W’----每盏灯具的功率(包括镇流器功率在内)W;3、照明负荷计算方法: (1)、在初步设计方案设计阶段时,可采用单位面积容量方法(见表)进行估算。 (2)、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时,可采用下述方法计算: ①照明分支线路计算负荷,即: Pjsc=∑(Pe+Pb);或Pjsc=∑Pe(1+Ka); ②照明干线计算负荷,即: Pjsc=Kx·∑(Pe+Pb);或Pjsc=K∑·∑Pe(1+Ka); ③照明负荷分布不均匀时的计算负荷,即: Pjsc=3·Kx·∑(Pm+Pb);或Pjsc=3·Kx·∑Pm(1+Ka);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doc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1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标[2008]102 号文件“关于印发《2008 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会同国内有关设计、科研和高等院校等单位组成编制组,共同编制本标准。 在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国内实践经验,吸收了 发达国家相关设计标准的最新成果,认真分析了我国暖通空调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多次征求了国内各有关单位以及业内专家的意见,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本规范共分11 章和10 个附录。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室内空气计算参数,室外设 计计算参数,供暖,通风,空气调节,冷热源,监测与控制,消声与隔振,绝热与防腐。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进行解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 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 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暖通空调规范编制组(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 号,邮政编码100013),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名单: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参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 清华大学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天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 中南建筑设计院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 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2 中建(北京)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开利空调销售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特灵空调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丹佛斯(上海)自动控制有限公司

50个常用会计计算公式一目了然

50个常用会计计算公式一目了然 50个常用会计公式:利息计提、坏账计提、折旧计提、增值税计算、流动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销售净利率、投资报酬率等。 一、计算利息的公式 (一)利率储蓄存款利率由国家统一规定,人民银行挂牌公告。利率也称为利息率,是在一定日期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一般分为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种。年利率以百分比表示,月利率以千分比表示,日利率以万分比表示。如年息九厘写为9%,即每百元存款定期一年利息9元,月息六厘写为6‰,即每千元存款一月利息6元,日息一厘五毫写为1.5,即每万元存款每日利息l元5角,目前我国储蓄存款用月利率挂牌。为了计息方便,三种利率之间可以换算,其换算公式为:年利率÷12=月利率月利率÷30=日利率年利率÷360=日利率 (二)计息起点储蓄存款利息计算时,本金以“元”为起息点,元以下的角、分不计息,利息的金额算至分位,分位以下四舍五入。分段计息算至厘位,合计利息后分以下四舍五入。 (三)存期计算规定1、算头不算尾,计算利息时,存款天数一律算头不算尾,即从存入日起算至取款前一天止;2、不论闰年、平年,不分月大、月小,全年按360天,每月均按30天计算;3、对年、对月、对日计算,各种定期存款的到期日均以对年、对月、对日为准。即自存入日至次年同月同日为一对年,存入日至下月同一日为对月;4、定期储蓄到期日,如遇例假不办公,可以提前一日支取,视同到期计算利息,手续同提前支取办理。 (四)计算利息基本方法 由于存款种类不同,具体计息方法也各有不同,但计息的基本公式不变,即利息是本金、存期、利率三要素的乘积,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如用日利率计算,利息=本金×日利率×存款天数如用月利率计算,利息=本金×月利率×月数 1)计算过期天数的方法过期天数=(支取年-到期年)×360+支取月、日数-到期月、日数 2)计算利息的方法1、百元基数计息法。适用于定期整存整取、活期存单式储蓄种类的利息计算。2、积数计息法。适用于零存整取储蓄利息的计算,也可用于计算活期存折的利息。3、利余计息法。适用于活期存折储蓄利息的计算。 (三)各储蓄种类的利息计算 1)活期储蓄1、活期储蓄存款在办理存取业务时,应逐笔在帐页上结出利息余额,俟储户清户时一次计付利息。2、活期储蓄(存折)存款每年结息一次(每年六月三十日为结息日)。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一般规定 第2.1.1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设置空气调节: 一、对于高级民用建筑,当采用采暖通风达不到舒适性温湿度标准时; 二、对于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当采用暖通风达不到工艺对室内温湿度要求时. 注:本条的"高级民用建筑",系指对室内温湿度、空气清洁程度和噪声标准等环境功能要求较严格,装备水平较高的建筑物,如国家级宾馆、会堂、剧院、图书馆、体育馆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上述各类重点建筑物。 第2.1.2条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空气调节房间的面积和散热、散湿设备。当采用局部空气调节器或局部区域空气调节能满足要求时,不应采用全室性空气调节。 层高大于是10M的高大建筑物,条件允许时,可采用分层空气调节。 第2.1.3条室内保持正压的空气调节房间,其正压温度值不应大于50Pa (5mmH2O)。 第2.1.4条空气调节房间应尽量集中布置。室内温度和使用要求相近的空气调 节房间,宜相邻布置。 第2.1.5条空气调节房间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空气调 节器的类别,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但最大传热系数,不宜大于表 2.1.5所规定的数值。

围护结构最大传热系数[W/(m2.oC)][Kcal/m2.h.°c] 表2.5.1 围护结构名称 工艺性空气调节 舒适性 空气调 节 室温允许波动 ±0.1~0.2 ±0.5>=±1.0 屋盖 --- --- 0.8(0.7) 1.0(0.9) 顶棚0.5(0.4) 0.8(0.7) 0.9(0.8) 1.2(1.0) 外墙 --- 0.8(0.7) 1.0(0.9) 1.5(1.3) 内墙和楼板0.7(0.6) 0.9(0.8) 1.2(1.0) 2.0(1.7) 注:1:表中内寺和楼板的有关数值,仅适用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3oC时. 2:确定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时,尚应符合本规范第 3.1.4条的规定. 第2.1.6条工艺性空气调节房间,当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小于基等于±0.5oC时,其围护热情性指标,不宜小于表 2.1.6的规定. 围护结构最小热情性指标表2.1.6 围护结构名称 室温允许波动范围(oC) ±0.1~0.2 ±0.5 外墙 --- 4 屋盖和顶棚 4 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