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式建筑风格设计说明

英式建筑风格设计说明

英式建筑风格设计说明
英式建筑风格设计说明

爱伦堡住宅小区规划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目录

一、项目概况

二、规划设计依据

三、设计策划

四、设计原则

五、规划设计概念

六、规划设计整体框架

七、道路系统规划

八、绿地景观系统设计

九、建筑设计

十、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十一、结构设计

十二、电气设计

十三、给排水设计

十四、消防设计

十五、节能设计

十六、卫生防疫与环保设计

十七、四新技术及智能化的应用

一、项目概况

基地分析

江苏省沛县爱伦堡住宅小区工程位于沛县经济开发区汉兴路西侧,樊哙路北侧,总用地面积73985平方米,合111.00亩,详见范围见用地红线图,性质为商住用地。

基地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位于沛县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创建于2001年12月,是江苏省政府批准的省级开发区,沛县经济开发区在参与评选的200多家国家和省级开发区中脱颖而出,被评为长三角地区最具投资价值最具投资潜力的省级开发区,是实施城市规划居住组团的关键所在。

基地现状地形较为平坦,现状建筑较少,有利于开发的迅速推进。

二、规划设计依据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2002年版)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3.《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99(2003年版)

4.《住宅建筑规范》 GB50368-2005

5.《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JGJ48-88

6.《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JGJ100-98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

8.《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版)

9.《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

1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

11.《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134-2001

1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

13.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14.建设单位提供的开发用地红线图和项目设计任务书等文件

三、设计策划

1、沛县文脉

沛县,因古有“沛泽”而得名。沛县为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和发迹之地,亦是明

太祖朱元璋祖籍,向有“汉汤沐邑”,“明先世家”和“千古龙飞地”之称。沛县位于江苏省西北端,东靠微山湖、昭阳湖,与山东省微山县毗连,西北与山东省鱼台县接壤,西邻丰县,南界铜山县。地处北纬34度28分~34度59分,东经116度41分-117度09分,全境南北长约6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总面积1576平方公里。沛县境内无山,全部为冲积平原,海拔由西南部的41米到东北部降至31.5米左右。沛县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01年12月,位于江苏省最北部,东邻风景秀丽的微山湖。开发区规划面积65.5平方公里,区内道路通车里程50余公里,电力、通讯、热力、燃气、供排水等设施同步配套一应俱全。

四、设计原则

(1) 风格化:小区规模不大,力求精致与特色,全力打造一种独特的空间环境与建筑风格,是本方案规划设计的追求之一,在强调居住空间功能舒适性的同时强调形象和环境的精致,打造独一无二的精品住宅社区,使之成为新区建设的亮点。

(2) 生态化:本小区周边本身没有好的环境资源利用,周边部分是安居工程,城市片区整体环境有待改善和提高,因而如何营造好小区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提升区域的城市形象和品质,也是本方案规划设计主要任务之一。本方案力求把整个小区规划设计成一个花园型的居住空间,利用好每一寸用地资源,打造生态园林化型生态宜居空间,使建筑与生态环境互为背景,相互渗透和融合,寓诗于园,寓情于景,创造优美的居住与生活环境。

(3) 人文化:沛县有着丰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但本地块位于城市新开发区,城市文明和人文环境都比较薄弱,因此,小区规划设计中的文化积淀和营造也是中心内容之一,本方案设计直接植入英伦经典的红屋原形,可打造小区独特的居住环境氛围和人文精神,通过艺术文化精深充实建筑理念,提升社区整体文化品味与层次。

(4) 智能化:现代生活注重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的品质精神和人文关怀。本方案规划设计注重小区管理、运营的时代需求和发展需要,在规划和建筑设计中注重功能和运营管理上的全面、系统智能化设计。

五、规划设计概念

追求差异化的产品设计,注重小区规划设计的人性追求和人文关怀,打造经典、生

态、时尚、舒适、亲切的宜居环境是规划设计的核心理念。

住区品质的差异,除了建筑、景观等物质环境的差异外,更重要的是住区氛围的差异、住区公共生活品质的差异。高品质居住区所具有的活力,以及温馨、宁静、优雅的生活氛围是当前住区营建所普遍缺乏的。而这,正体现着住区品质营建的内涵,这也是此次规划设计过程中始终追求的。

居住的本质是满足人性的需求,其深刻意义在于:它能够展示和影响人的生存状态,并给人以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一个成功的住区规划,必须要体现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性关怀,把握生活方式的变化方向,满足人性的多层次需求,体现对人的尊重,即对于居住者内心归属感、自由感、身份感以及个人价值实现的尊重,创造出适合人类生存并促进人性发展的人居环境,为人性的向善和美好提供居住层面的支持。其终极目标在于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精神世界交流的最理想、最和谐状态,使人民自我的心灵达到一种安宁平和的境界。

由此,本案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以环境为本,注重人文关怀

本宗地位于城市新开发地段,区域内的城市环境有待发展和成熟,但地块外围具有较好的外部生态环境。本地块周边为未开发的田土,自然生态景观有如富有活力的城市“绿肺”调节着城市气候,而本案得天独厚地直接享有这难得的城市生态资源。

小区在规划上努力从技术层面打造环境友好型住区品质,尊重周边环境的空间结构、集约化的总体布局、简洁明快的建筑空间组合、高效率的交通组织、开放与渗透性的园林绿化设计,使内每个住户都有自己舒适、温馨的空间场所,使居者能真正地有家的归属感和领域感。

2、“林”在园中,环境与产所得精心营造

设计满足建筑的日照系数,且符合徐州市大寒日满窗日照有效时间两小时的规定,从而形成较大的宅间绿化及楼栋间错位绿化,“林”在园中是地块设计的另一大空间特色。在地块的林荫道路体系以及中央绿地中,布置了穿插在住宅单元中的林荫景观体系,营造出建筑生长在绿色林海中的意境;中央景区设置大面积生态休闲广场结合景观小品,打造绿树与小品相辉映的梦中香格里拉意境。

小区基本设置组团模式方便邻里联系情感。注重公共空间景观环境建设,步行道采用多种铺装形式,结合各个景观节点,步移景异,使人行走其中,趣味盎然。住户设有观景阳台,使得绿化景观具有高度的渗透,让居于其中的人们充分感受温馨的氛围。

由于基地地块特性所限,各部分间功能、交通和空间景观的有机联系尤须强化,这

无法通过单方面的设计来实现,必须采用整体设计的方法,才能营造出一个整合大气的住区形象。这就要求我们在规划设计之初,即从环境的角度,将建筑与景观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景观环境对于住区整体空间形态的影响。

3、多样统一中打造产品的经典

产品的丰富性——多层住宅户型涵盖两房、三房、四房等,从而具有更大的市场优势,符合更多客户的实际需求。宽口径的客户群,从自住、投资、功能需要三大需求点出发,适应不同客户的需求。

4、文化的积淀与建筑风貌的融合

立面的设计与产品的定位相一致,本方案规划设计采用工艺美术运动时期品质高雅、温馨细腻的英式建筑风格。同时在保持其淳朴风情的基础上加入精致入微的细部处理,室外楼梯,阳台,窗台,入口等人情话设计,创造出一种崭新的新英式风貌,形成城市的经典。暖色调为主的砖墙与屋顶相呼应,使建筑在朴实无华中体现其文化底蕴。大面积的玻璃和细致的玻璃分割与墙面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白色的窗框与细致的木色格栅给人舒适温馨的视觉体验,这些立面构成元素,本身有着强烈的特点,通过虚实对比、节奏控制等建筑手法很好的统一于整体的建筑风格之中,展现高品质的生活。

六、规划设计整体框架

1.整体空间结构——系统、有机、穿插、共融

在总体规划结构设计上,遵循城市设计整体性的原则。强调整个住宅区与城市周边环境的融合。地块位于樊哙路以北,汉兴路以东。

本项目的总体规划设计着意创造优良高雅的居住生活模式,形成系统化有组织的有机整体结构,整体空间结构可概括为“一轴”、“四节点”。

(1)“一轴“:地块中心空间南北向,一条小区内部的景观轴通过建筑的穿插,形成半遮半掩的态势展现在人们眼前,其对景为南端的“中心广场”,北端为小高层住宅正面。这条景观轴所构成的步行景观带,为住户散步休闲提供了必要的场所;另外,是由此景观轴中段向东西方向,利用曲直结合的硬质铺地和自由形态的散步道、树阵,形成贯穿东西的一条条宅间绿化带。观景节点犹如散落于景观轴上的珍珠,形成三足稳定态势,互相渗透,互相关联。集生态效应,艺术效果,实用价值于一体的景观轴,成为本区的活力之源。

(2)“四节点”:“L型”景观轴与中心广场相交处,是一个具有强烈的向心力和个性特点的“中心广场”节点,其对景是小区主入口“景观广场”节点,这个绿色广场成为该区的中心空间,南北向为小区的主要景观轴,向西透过住宅的空隙,把宅间的绿化景观借进来,串通低层住宅组团,使人们产生无限的联想,承古人之灵思妙机“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L型”景观轴北面、西北角小高层住宅组团也自然形成几个组团中心。

在小区的景观轴的北端其对景是小高层的南向立面,分别布置儿童乐园、健身中心等体育活动场地或组团绿化等,形态各异,风格迥异,突出个性,以适应不同年龄段人们的锻炼休憩需求,为小区生活灌注活力。

2.生态绿化景观结构——核心、层次、交融

本项目的生态绿化景观结构,依据生态环境的概念,以“一轴”和“四节点”为核心,层次清晰,使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交融。

七、道路系统规划

1、车行大环、步行联通的交通模式

地块内车道以环形为主,最有效解决车行问题,既方便居民出行,又避免车流破坏居住组团内部的景观和宁静,人行道路紧密结合景观系统。

地块内部以步行系统联通,扩大居民的活动空间,使居民能够享受完整连续的景观资源。

2、二级路网

本案的道路体系共分二级,其中一级路网为沿地块周边环通的环路,按双车道6.0米设计,既是小区的主要车行道也是小区的消防主环路。二级路网为小区内住宅入户路,按3-4米路宽设计,其形态主要结合景观和庭院设计,充分满足车行到楼前的要求。

3、停车场库

静态交通规划也是本次规划的重要设计内容,充分考虑了停车库的安排,通过首层车库及地面部分集中停车位布置方式,既保证居民能方便地存取车,又减少汽车噪音和尾气对居民的干扰和对环境的污染,保证居民有一个安宁的居住环境。

小区机动车位按0.4辆/户设置,以低层住宅首层停车结合地下停车等方式,充分满足停车需要。

4、出入口布置

小区出入口按规划设计要点和周边环境特点,车行主入口及人行入口设置在汉兴路

上,次入口则布置在地块西面的规划的汉康路上。

八、绿地景观系统设计

绿化景观是生态住宅区的重要元素,本规划设计中以突出重心、灵活多样为总体原则。景观绿化的重心就是一个大的中心广场和“L型”景观轴;灵活多样就是多个组团景观节点和宅间绿化。

在小区中心位置处设置连接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L型”景观轴,由中心向两边、由起点到结束,起承转合过程就如同一篇优美的乐章。景观中心轴尺度放大,对应小区规模,中轴景观气势磅礴,带来的生态效应非常显著,并且能给大部分住户所享用。中央景观轴采用硬质铺地、小品、绿地相结合的方式,并利用小区内原有的地势高差而形成的小区空间的高低错落感,成为小区的休闲、健身、游憩中心。

景观节点是规划结构和交通结构的自然形成,由于方正用地和环形道路的设置,在交通入口处和地块的景观轴形成多个空间节点,为景观绿化自然留出空间,从而设计为功能各异的景观节点,如儿童活动中心、健身中心等,这些景观节点的设置又为周边住户提供了绿色开敞空间。

另外,宅间绿化做最大化处理,尽量减少交通占地、扩大绿化。各组团环抱内所营造的内向性景观空间,降低居住空间尺度,形成近人的具有功能指向的室外空间场所。组团空间和细部处理顺应中心绿带的发展,在空间上通过步行系统和漫步道的联系把中心绿带的活动和视觉空间逐渐收分,层层渐进地带入宅前的小尺度空间。

在绿地组织上尽量提高绿化用地在整个用地中的比例,重视乔木、灌木、草皮和花卉的选择与配置,并做到与适定的形式——点、线、面的有机结合。最终使绿化通过与小区不同区域的功能与空间要求密切配合,从而达到一种最佳的生态景观效果,从而塑造出一个人性化的居住社区。

将绿化和小品相结合,根据地形,景观高低变化,相得益彰。宅间蜿蜒的景观步行道设计注重与绿化和组团景点的对景处理,另外也着重考虑了小区外围绿化的城市美化作用与隔离效果和对绿化节点的细部处理,在空间焦点与视觉转折处强化设计力量,在入口处设计了开放式绿地与开放式广场,在主要绿带中设计了以蜿蜒休闲步道为主题的户外绿化空间,通过架空连廊、木亭等小品丰富空间对景的变化。

九、建筑设计

本案在建筑空间形态中,注重塑造小区建筑群的整体结构,力图创造优美、舒适并富有新意的居住空间。从整体到造型,以区域环境为出发点,为居住者提供高质量、高品位的生活环境的同时,在居住形态设计上创造典雅且个性独特的、富有可识别性的建筑造型。着意强调绿色与生态。住宅布局尽可能紧凑简化,注重立面的转折变化,并通过规划排布与户外绿化环境设计融为一体。

建筑退界及后退道路规划红线满足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建筑立面及造型

住宅建筑设计立意上与规划精神相呼应,追求品质高雅、温馨细腻的英式建筑风格。以人的角度、景观的角度重新审视每栋住宅应有的个性,以其丰富性和多变性融于自然,关照居住者本身。

本案采用的英式建筑风格:英国的传统建筑大多保持着红砖在外,斜顶在上,屋顶为深灰色,传统建筑一般是由砖、木等材料构成。英式建筑具有简洁的建筑线条,凝重的建筑色彩和独特的风格,坡屋顶、老虎窗、女儿墙、阳光室等建筑语言和符号的运用,充分诠释着英式建筑所持有的庄重、古朴、典雅。坡屋面、深檐口、外露木、构架、砖砌底脚等为英式建筑的主要特征。郁郁葱葱的草坪和花木映衬着色彩鲜艳的红墙、白窗、深灰色瓦,显得优雅、庄重。建材选用手工打制的红砖、碳烤原木木筋、铁艺栏杆、手工窗饰拼花图案,渗透着自然的气息。英式建筑空间灵活适用、流动自然,蓝、灰、绿富有艺术的配色处理赋予建筑动态的韵律与美感。

设计中吸纳传统英式建筑元素,如斜坡顶、山花、线脚等,而厚重的色彩也是重要的表现因素。本方案特别强调以上元素的提炼与搭配。如坡顶处理,传统英式建筑坡顶较陡,本方案考虑成本与功能特性,将屋顶坡顶设计在35度左右,且尽量减少坡顶的覆盖面,采用坡顶和屋顶平台相结合的处理手法,既有英式建筑的风味又较经济合理。造型元素主要体现在山花体块和线脚上,通过简练的山花在各个立面的重复穿插,活跃建筑造型,而线脚采用的是简化式处理,通过线脚强化横向的连续感,并与主墙面色调形成鲜明的对比。

住宅墙面采用暖色面砖为主,商铺墙面用花岗岩,线脚为米白色涂料。

为使户内充分享受主要景观,建筑在主卧室内采用了突窗和一步阳台,使这些住宅成为名副其实的景观房。

建筑剖面主要是适应当地的生活特点,低层住宅首层为储藏室和车库,其上为住宅,住宅层高为3米。多层与小高层首层为住宅,住宅层高为2.9米。坡屋面一方面满足造型的视觉要求,另一方面考虑其经济性,尽量做到经济合理。

居住建筑色彩有其自身的特殊表现特色,一般以暖色调更符合大众的心理需求。本

设计墙面以暖色调为主,配以坡屋面的深灰色、金属的冷灰色、线脚的米白色,色彩感

觉得以大方得体。

会所和物业管理用房等公建配套立面风格与住宅协调,简约的线脚,稳重的贴面,与住宅结合浑然天成。

住宅平面设计

本小区住宅平面有以下特征:

1低层住宅

根据对房型面积指标的分析研究,及根据低层建筑多样性的特殊要求,本方案提供了5种面积档次的房型。同一面积档次下,又根据出入口和主要景观位置不同设计了多种房型,极为丰富,也塑造了综合的小镇风貌和建筑群景观。住宅面积范围相应为 166~270 平方米不等。

建筑物的朝向优先采用南北向布置并避免东、西向窗户。设计中组织穿堂通风,室内的气流流通面积大于进风窗面积。

户型布局结合景观型设计,充分利用景观,使最多的住户能享受良好的小区景观。视线方向以L 型布局为主,以建筑形成对院落的围合,增加外部空间的私密性。

低层住宅的组团布置,运用了城镇生活模式。从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到私密空间过渡的外部空间模式,既满足了住户对私密性的要求,也营造了友好的邻里氛围。

2多层、小高层住宅

住宅平面多层住宅为一梯二户,得房率高,所有的房型均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各种功能的房间均直接采光,符合健康住宅的要求,特别是卫生间都直接对外通风、采光。为适应当地的气候特点,主卧室、次卧室和客厅都尽量布置在南侧。

套内动静分区、干湿分离、设施齐全、面积分配合理,每户空调室外机位设计到位,保证每个房间的空调机位安装要求。

每户客厅、餐厅、厨房组合成一个流线通畅的空间,减少对穿。门窗、墙的布局考虑家具布置。

考虑每户的景观和室内设计效果,所有居室采用低窗台的凸窗或落地窗,朝向景观面尽量通透。

公建及配套

本案中的公建设施主要有物业管理用房、会所、垃圾站等。

会所、物业管理用房结合住宅设置,以娱乐、运动及便利服务等形成社区基本生活配套。功能内容含盖健身房、桌球室、乒乓球房和棋牌室、美容美发等各种类型。

十、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用地面积:73985.6 m2;

1、总建筑面积:96743.82 m2;

2、计入容积率总建筑面积:84960.71m2

其中低层住宅建筑面积27462.97m2,多层建筑面积24777.26 m2,小高层建筑面积23721.03 m2,商业会所及物管用房建筑面积7697.39㎡。

3、容积率:1.15;

4、建筑基底总面积:21029.68㎡;

建筑密度28 %;

5、绿地率:37.3 %;

6、规划总住户:578户;

7、停车位总数:440个;

其中地面停车位160个,地下停车库车位134个。

户型配比

十一、结构设计

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017-2003)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9)《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2002)

(11)国家、当地与本工程有关的技术规定和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设计荷载与抗震设计标准

1.活荷载(标准值KN/m2)

商场 3.5KN/m2

阳台 2.5KN/m2

卧室、客厅 2.0KN/m2

卫生间 4.0KN/m2

走廊 3.5KN/m2

公共楼梯 3.5KN/m2

屋顶花园 3.0 KN/m2

设备用房及特殊用房均按实际荷载取值。

2.风荷载

基本风压值:Wo=0.35KN/m2,地面粗糙度按B类考虑。

3.雪荷载

基本雪压值: 0.35KN/m2。

4.地震荷载

本工程按七度抗震设防,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结构设计简述

江苏省沛县爱伦堡住宅小区工程位于沛县经济开发区汉兴路西侧,樊哙路北侧,基地南面为樊哙路,东侧汉兴路,总用地约111亩;总建筑面积为96743.82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75961.26平方米,商业及公建配套建筑面积7697.39平方米。结构安全等级为II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七度抗震设防,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

3层的多层住宅28栋,主要屋面高度11.9米,分别为1#~28#楼,采用现浇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

5层的多层住宅4栋,主要屋面高度16.9米,分别为24~16#楼,采用现浇混凝土异形柱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

7层的多层住宅10栋,主要屋面高度22.5米,分别为29~32#楼,采用现浇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

9层的小高层住宅5栋,主要屋面高度28.2米,分别为33、36#楼,采用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

11层的小高层住宅6栋,主要屋面高度34.8米,分别为34~35#楼,采用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

为减小建筑物温度应力,结构上考虑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加强措施:(1)加强楼板及屋面板的整体刚度,其中楼板为100mm厚,板屋面板厚120mm;

(2)注意加强楼屋面的配筋,以抵抗温度变化产生的拉应力;

(3)加强屋面保温措施。

由于建筑平面布局的原因, 结构抗侧力构件布置不易作到均衡对称, 除适当调整结构布置外, 结构设计中将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加强措施,以提高建筑物的防震和抗震能力:

(1)抗侧力结构布置时,力求做到刚心和质心的重合,从而减小因为水平地震作用而引起的扭转效应,以提高结构的抗扭转能力。

(2)加强框架的配筋和构造,以提高结构的延性和抗震性能。

(3)墙体采用轻质材料,减轻建筑物的自重,进而减小作用于结构上的地震力。

结构计算程序

将采用中国建筑科学院编制的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三维分析与设计软件PKPM 系列中的SATWE、PMSAP、JCCAD等软件。

主要材料

混凝土:基础及地下结构部分采用C30~C50混凝土且抗渗等级不小于S6,地上结构部分采用C30混凝土。

钢筋:φ-HPB235(fy=210N/mm2);φ-HRB335(fy=300 N/mm2), φ-HRB400(fy=360 N/mm2)。

型钢及钢板材:采用Q235B、Q345B钢或相应强度及材质的钢。

墙体:墙体材料:框架填充采用粉煤灰砖;砖混砌体结构采用MU1OKP1型多孔粘土砖,M10混合沙浆;其余隔墙采用轻滑料混凝土多孔砖。

十二、电气设计

设计依据

1. 设计委托书和有关技术资料;

2.上级部门有关批文;

3.设计单位相关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专业提供的技术资料;

4.国家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

《住宅建筑设计规范》(2003版) GB50096-1999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 GB50045-95

《低压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4-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2009

设计范围

1.供电设计。

2.电力设计。

3.照明设计。

4.防雷接地设计。

5.弱电设计。

供电设计

本工程二类高层住宅及多层住宅公用通道照明、电梯、生活泵及消防设备等重要负荷为二级负荷,其他负荷均为三级负荷。

住宅用户用电负荷标准:

120㎡及以下:8kw/户;

120㎡以上、150㎡及以下:12kw/户。

别墅用电负荷按60w/㎡计。

根据负荷估算本小区总用电负荷(计算负荷)为2700kW,装机容量为3200kVA.

本工程从区域变电所引两路10kv电源至小区10kv配电室,电源等级满足二级负荷的要求。高压供电采用放射供电方式。

拟在本小区设两座变电所,每座变电所内设置两台800KVA的干式变压器。变电所尽量设在每个供电负荷的中央部位,靠近负荷中心。

各住宅单元配电间设在一层或地下一层,电源引自小区电业变电所。供电电压为380/220V三相四线制,采用铠装电缆直埋或电缆穿桥架引入各住宅单元配电

中西建筑风格概述

中西建筑风格概述 随着改革开放,各种特色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华大地上耸立起来。从建筑风格上来看,有新颖、豪华的现代建筑风格、独树一帜的中国建筑风格以及西式建筑风格等。 一、中式建筑特点: 1、组群分布,主次分明,富有节奏感。在中轴线上采取横向构图,把重要的建筑物布置在中轴线上,次要的建筑则对称地列于中轴线两侧。结构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位组合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2、讲究色彩的搭配。中国的建筑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但不管是什么地方,都很讲究色彩的搭配,如江南水乡的白墙、黑瓦、与山明水秀的自然环境相融合。而北方的建筑物多色彩浓艳,对比强烈,如红墙黄瓦的北京故宫,红色的院墙,金光闪闪的屋顶,配上蔚蓝色的天空作背景,强烈的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装饰具有多样性:中式建筑物的窗是装饰的重点。窗的形状有方、圆、椭圆、花形、扇形、多角形等,窗中的格纹及种类更是多得无法统计。如被誉为“古民居博物馆”的安徽黟县西递村中,举目皆是用青灰色石料雕制而成的漏窗或花窗,多姿多彩,将一栋动楼舍装点得古朴典雅。 4、建筑物具有明显的等级规定:一般可从建筑物的屋顶式样和檐来区别。 庑殿式建筑:最高级,只有皇家重要建筑、宫殿或大殿才使用。它是四面斜坡、一正脊、四斜脊。屋面略有弧度、屋角、屋檐向上翘起。 歇山式建筑:采用四面坡和二面坡的结合,即东西两侧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下部仍为斜坡。 攒尖式建筑:平面是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多见于坛、阁、亭、塔之顶。 悬山式建筑:屋面双坡,两侧伸出于山墙之外。有正脊一条和垂脊4条。 硬山式建筑:规格最低,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屋脊同悬山式。 一、西式建筑风格特点: 1、罗马式建筑:罗马式建筑兴起于公元九世纪至十五世纪,是欧洲基督教堂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罗马式建筑线条简单明确,造型重厚、敦实,其中有一部分最有封建城堡的特征,是教会威力的化身。如天津老西开教堂,它的平面呈长十字形,正面和后部耸立高大的塔楼3座。楼座以黄、红花砖砌成,上砌翠绿色圆肚形顶,檐下为半圆形拱窗,色彩对比鲜明。堂内为三通廊式,内墙彩绘壁画,装饰华丽。 2、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也是欧洲中世纪的主要建筑风格之一。哥特式建筑与罗马式建筑造型稳重、线条圆浑的风格恰恰相反,它以动式取胜,统贯全身、直刺苍穹的垂直线条,锋利的尖顶是其主要特征,是超凡入胜的宗教情绪的集中表现。如黑龙江哈尔滨市的南岗尼古拉教堂,为哥特式全木结构的建筑,它的外表是两根交叉曲线复杂结合,线条轻快的尖拱形拱门,内部具有庞大的空间,顶上是巨大的苍隆,光线通过彩色玻璃窗射入,变作血红、紫石英和黄玉的华彩,造成一种向上的、天国的神秘幻觉,从而突出上帝的至高无上的权威。 3、复兴时期的建筑:此类建筑是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流行欧洲的建筑风格。其造型上排斥象征神权至上的哥特式建筑风格,以人体美的对称、和谐为其意表。如矗立在上海外滩的浦东发展银行大楼,大理石外墙,古典式圆柱、半圆形拱穹,以拱穹为中心的对称的建筑形式,显示出庄重、华贵、典雅的审美趣味。建筑物的内顶及回音壁上有展示宗教故事的作品,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所提倡的人文主义思想。

英式建筑风格设计说明

爱伦堡住宅小区规划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目录 一、项目概况 二、规划设计依据 三、设计策划 四、设计原则 五、规划设计概念 六、规划设计整体框架 七、道路系统规划 八、绿地景观系统设计 九、建筑设计 十、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十一、结构设计 十二、电气设计 十三、给排水设计 十四、消防设计 十五、节能设计 十六、卫生防疫与环保设计 十七、四新技术及智能化的应用 一、项目概况 基地分析 江苏省沛县爱伦堡住宅小区工程位于沛县经济开发区汉兴路西侧,樊哙路北侧,总用地面积73985平方米,合111.00亩,详见范围见用地红线图,性质为商住用地。 基地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位于沛县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创建于2001年12月,是江苏省政府批准的省级开发区,沛县经济开发区在参与评选的200多家国家和省级开发区中脱颖而出,被评为长三角地区最具投资价值最具投资潜力的省级开发区,是实施城市规划居住组团的关键所在。 基地现状地形较为平坦,现状建筑较少,有利于开发的迅速推进。 二、规划设计依据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99(2003年版) 4.《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5.《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6.《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8.《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 9.《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1.《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1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13.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14.建设单位提供的开发用地红线图和项目设计任务书等文件 三、设计策划 1、沛县文脉

英伦建筑风格阐述

英伦建筑风格阐述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英伦建筑风格专题研究前言: 所谓的英伦建筑风格并不是单独指某一种建筑风格,英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传统建筑风格,及具有英国建筑特征的新古典注意建筑风格,或是其他衍生建筑风格如学院风格等,均可以称其为英伦风格,英伦风格是泛指具有英格兰风情特色的建筑风格。本文中把英伦风格大致分为英国传统建筑风格、衍生风格两大部分进行研究。 一、英国传统建筑风格 本文只对目前住宅市场上常见的,英国传统建筑风格进行研究,将产生时期相近、风格相似的建筑风格合并描述(因为很难界定他们之间的明显区别)。 1.都铎风格(英国哥特风格) 风格简述: 都铎(TUDOR)建筑正是因流行于都铎王朝而得名,都铎王朝 是英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历史时期。都铎式的起源是在公元 1534年英国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为了婚姻问题和罗马天主教 庭决裂,此后一段时期大型的宗教建筑活动因此停止,新贵族 们开始建造舒适的官邸,这种情况下,混合着传统的歌特式和 文艺复兴风格的都铎建筑应运而生。都铎建筑形体复杂起伏, 保留了歌特式建筑的塔楼,但构图中间突出,两旁对称,是文 艺复兴建筑的特点。是一种有历史厚重感和艺术气息的英伦建 筑风格。

代表项目: 万科琥珀郡园(上海) 配置标准: 外墙:一层采用蘑菇石立面,二层以上采用文化砖立面(局部为外 墙涂料); 窗、阳台门:铝合金断桥隔热型材、中空玻璃。 万科红郡(上海) 配置标准说明?: 外墙装饰:仿古文化砖,局部锈石,质感涂料; 阳台、露台:金属栏杆,地面花岗石; 铝合金门窗:断桥隔热型材,双层玻璃(地下室天窗除外); 进户门:木质进户门; 屋面瓦:“拉法基”水泥瓦; 首层花园围栏:金属栏杆及部分实墙。 万科霞光道5号(天津) 古文化砖:上海古猿人文化砖,颜色为砖红色,表面做旧 质感,表现建筑的田园气质。? 蘑菇石:福建锈石,用于建筑的一层位置,内附钢结构, 构成建筑稳重的基座。 西班牙砂岩:西班牙进口砂岩,露台门窗套及主体线角位 置,勾勒局部精致效果;

中西方建筑比较

中西方建筑比较 自古以来东方和西方不管在文化背景,所创造的文明,宗教上都有着很大的区别。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宗教理念正是造成东西方建筑差别的原因。这种不同点表现在建筑的材料,总体布局,注重点等众多的方面。下面由在建筑领域上代表东方的中国和代表西方的希腊来做比较。说明中西方建筑的差异: 中西建筑形式上的差别,是文化差别的表现,它反映了物质和自然环境的差别,社会结构形态的差别,人的思维方法的差别以及审美境界的差别。中国人对建筑的态度是以新为贵,而外国人则对古老建筑充满尊崇与敬意。而西方建筑充满着宗教神秘主义的情绪,而中国的建筑则是儒家文化的反映。 首先是中西方对建筑价值有着明显不同的看法:中国的建筑着眼于信息,西方的建筑着眼于实物体。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不靠计算,不靠定量分析,不用形式逻辑的方法构思,而是靠师傅带徒弟方式,言传手教,靠实践,靠经验。。历代帝王陵寝和民居皆按风水之说和五行相生相克原理经营。为求得与天地和自然万物和谐,以趋吉避凶,招财纳福,在借山水之势力,聚落建筑座靠大山,面对平川。这种“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跟此有明显不同的是西方建筑美的构形意识其实就是几何形体呈献出整齐有序的几何图案,它以其超脱自然,驾驭自然的“人工美”,同中国园林那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情调,形成鲜明的对照。西方人把“坚固”和“实用”作为评价优秀建筑物的第一和第二原则。因而当中国古老的

建筑物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毁坏或“烟消云散”的时候,西方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的建筑依然完好地保存着,用实物体形象演绎着自己的文化。通过对中西方建筑的比较可见出中西方在观念文化上,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上的不同。 从建筑材料来看,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包括属于东方建筑的印度建筑在内,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而中国古典建筑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因而被誉为。中西方的建筑对于材料的选择,除由于自然因素不同外,更重要的是由不同文化,不同理念导致的结果,是不同心性在建筑中的普遍反映。中国人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视了它与生命之亲和关系,重视了它的性状与人生关系的结果。 再一很大的区别是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 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征的区别。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中国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几乎都是一个格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中国建筑的美又是一种“集体”的美。 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可以说中国建筑占据着地面,而西方建筑占领着空间。这也造成中西方建筑风格的不同。 中西方在建筑建造时的着重点也有着很大区别: 中国建筑物最出色之典型,莫过于庙宇之正堂.普通正堂为四墙环

世界建筑艺术风格分类介绍

世界建筑艺术风格分类介绍 2010-03-29 16:50 1、地中海建筑风格 闲适、浪漫却不乏宁静是地中海风格建筑所蕴含生活方式的精髓所在。 地中海风格建筑,原来是特指沿欧洲地中海北岸沿线的建筑,特别是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意大利、希腊这些国家南部沿海地区的住宅。这些地中海沿岸的建筑和当地乡村风格的建筑相结合,产生了诸如法国普罗旺斯、意大利拖斯卡纳等地区的经典建筑风格。后来这种建筑风格融入欧洲其他地区的建筑特点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豪宅的符号。闲适、浪漫却不乏宁静是地中海风格建筑所蕴含的生活方式的精髓所在。 长长的廊道,延伸至尽头后垂直拐弯;半圆形高大的拱门,或数个连接或垂直交接;墙面通过穿凿或半穿凿形成镂空的景致。这是地中海建筑中最常见的三个元素。 地中海风格的建筑舍弃浮华的石材,用红瓦白墙营造出与自然合一的朴实质感。 地中海风格从建筑的形态上看,经常出现很多不对称的设计,尤其是西班牙风格的建筑,采用了很多圆弧形结构。外立面颜色温润而醇和、材料粗朴而富有质感、建筑中包含众多的回廊、构架和观景平台。 地中海风格在细节的处理上特别细腻精巧,在西班牙建筑中,经常广泛运用螺旋形结构配件。此外,在地中海建筑中往往采用建筑圆角,让外立面更富动感,并配合以落地大窗和防锈锻铁为装饰的小窗,外墙局部用文化石和特别的涂料;露台上采用弧形栏杆等;而装饰性用的烟囱,则带有传统的英国风味。 2、意大利建筑风格 意大利建筑在建筑技术、规模和类型及建筑艺术手法上都有很大的发展,无论在建筑空间、建筑构件还是建筑外形装饰上,都体现一种秩序、一种规律、一种统一的空间概念。 流行于19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式风格,一般为方形或近似方形的平面,红瓦缓坡顶,出檐较深,檐下有很大的托架(也称牛腿)。檐口处精雕细凿,气势宏大,既美观有避免雨水淋湿檐口及外墙而变色,使外观看上去始终保持鲜艳亮丽没有污浊。普通的意大利风格的建筑,朝向花园的一面有半圆形封闭式门廊,落地长窗将室内与室外花园连成一体,门廊上面是二楼的半圆形露台。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与西方古代建筑特点的区别

中国古代建筑 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源远流长的独立发展的体系。该体系至迟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初步形成,其风格优雅,结构灵巧。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7个时期。直至20世纪,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布局原则,而且传播、影响到其他国家。 1、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然后用枋、檩斗接而成,故称作穿斗式。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的,因其所围成的空间似井而得名。这种结构比较原始简单,现在除少数森林地区外已很少使用。木构架结构有很多优点,首先,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由于墙壁不承重,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其次,有利于防震、抗震,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 2、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 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就单体建筑而言,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此外,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中国古代建筑面。就整体而言,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元,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民居及风景园林则采用了“因天时,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 3、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 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庑殿项也好,歇山顶也好,都是大屋顶,显得稳重协调。屋顶中直线和曲线巧妙地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 4、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 包括彩绘和雕饰。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油漆颜料中含有铜,不仅可以防潮、防风化剥蚀,而且还可以防虫蚁。色彩的使用是有限制的,明清时期规定朱、黄为至尊至贵之色。彩画多出现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构图与构件形状密切结合,绘制精巧,色彩丰富。明清的梁枋彩画最为瞩目。清代彩画可分为三类,即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墙壁上的砖雕、台基石栏杆上的石雕、金银铜铁等建筑饰物。雕饰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有动植物花纹、人物形象、戏剧场面及历史传说故事等。 5、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跟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 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社交等活动的环境,因此不仅内部各组成部分要考虑配合与协调,而且要特别注意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的设计师们在进行设计时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都要认真调查研究,务使建筑布局、形式、色调等跟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从而构成为一个大的环境空间。 西方古代建筑的特点 1 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古希腊的“柱式”,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身、柱头)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古希腊最典型、最辉煌,也是意味最深长的柱式主要有三种,即陶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柱式。 2 古罗马的建筑风格的特点是“须讲求规例、配置、匀称、均衡、合宜以及经济”。从而在屋顶造型方面,出现了在古希腊建筑中很难见到的“穹拱”屋顶。正是这种“穹拱”屋顶,成为了古罗马建筑,特别是房屋类建筑与古希腊房屋类建筑最明显的区别。以“圆”为主的风格,是典型的古罗马建筑的特点。

英伦风格建筑风格

?? 英式别墅作为一种尊贵生活的代表符号,代表的已不仅仅是纯建筑形态,而是融入了更多精神层面的东西。这些建筑也因此显示了极强适应性和极好融合性,在满足东方人的居住基础上,更产生了精神上的沟通和情感上的共鸣。也许,这才是最重要的――体现着一种文化的融合,在传承中获得了新生的力量。? 但这并不表示风格的源流史只不过是简单的涨潮、退潮、循环往复。中世纪的封建社会以及修道院体系激发了以教堂为核心的建设热情,建筑师往往又是虔诚的基督徒,他们将自己的信仰也投注于一砖一瓦、回廊的每一根柱石以及穹顶上,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敬意的天顶画之中,建立起无与伦比的建筑宗教。而当伟大的路易十四时代重新唤起中世纪的建筑风范,以辉煌而炫耀的宫廷艺术响应着教士们对上帝的热爱,我们仍然不得不承认,中世纪的建筑风格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即使我们能够从建筑风格上很轻易地透视到历史的遗迹,即使路易十四的建筑师们以一个中世纪仰慕者的身份建造着宫廷的教堂,气质上的契合并不能掩盖一些细节上的差异。路易十四的雕塑装饰工匠利用轻盈的花卉图案雕饰室内木构件,从而创造出一种华丽、优雅而又带有些许轻逸性的伟大世纪风格,这和罗曼时期(10世纪末至1150年左右)虽然同样充满活力,但与以受难、原罪、宗教神话人物为主要表现对象的风格有些明显的区别。 ??? 建筑史复杂之处就在于,即使是路易十四时期也可分成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各有特色,他们之间既彼此独立又相互重

叠,似乎建筑史阶段的划分除了依靠政治以外,依靠它们自己总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如果没有这本言简意赅、图文并茂的简明建筑史《风格的特征》作为导引,我们可能还会被漫长的建筑史所制造的种种迷雾所迷惑,在建筑形态之间的变迁脉络的含混和复杂面前望而却步;然而,当词条和对应的图解将建筑史简化为背景、关键词和图例的“三结合”之后,一切都豁然开朗。追溯建筑艺术的源头,古埃及的莲花式柱头和古希腊的多立克柱式、爱奥尼亚柱式支撑起日后整个欧洲的建筑风格,在罗马帝国的铁蹄之后,则是哥特风格的高耸的尖顶、意大利文艺复兴充满人文主义精神的大型装饰画,以及英国绅士建筑的舒适和自在。在实用主义的潮流为古典建筑划上句号之前,建筑的风格虽然千变万化,却始终在向着奢华的一路逶迤而去,现代主义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扫过古典的贵族之家,使它们仿佛冬雨之后的芭蕉,不复当年的神采。对古典建筑,现代主义四大师之首的柯布西埃的批评近乎尖刻,他说:“风格是谎言。”装饰要素被贬低到了一个比较不那么醒目的位置上去了。即使另一位现代主义大师密斯??凡??德罗声称“上帝存在于细部之中”,但他所指称的细部与古典时代的定义早已是南辕北辙,这种分歧在今天看来不免令人伤感,却已无能为力,一台秘密的时钟转动着不可逆向的时间,正向着未名的未来绝尘而去。

常见的10种建筑风格分析

常见的十种建筑风格 NO.1 地中海建筑风格(Mediterranean Style) 闲适、浪漫却不乏宁静是地中海风格建筑所蕴含生活方式的精髓所在。 地中海风格建筑,原来是特指沿欧洲地中海北岸沿线的建筑,特别是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意大利、希腊这些国家南部沿海地区的住宅。这些地中海沿岸的建筑和当地乡村风格的建筑相结合,产生了诸如法国普罗旺斯、意大利托斯卡纳等地区的经典建筑风格。后来这种建筑风格融入欧洲其他地区的建筑特点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豪宅的符号。闲适、浪漫却不乏宁静的地中海风格建筑所蕴含的生活方式的精髓所在。 长长的廊道,延伸至尽头然后垂直拐弯;半圆形高大的拱门,或数个连接或垂直交接;墙面通过穿凿或半穿凿形成镂空的景致。这是地中海建筑中最常见的三个元素。 地中海风格的建筑舍弃浮华的石材,用红瓦白墙营造出与自然合一的朴实质感。建筑外墙的涂料经过工匠们一层层、一遍遍的粉刷,颜色就渐渐的沉淀下来;岁月愈久,颜色愈白,味道愈浓,体现了一种传统的手艺精神。 地中海风格从建筑的形态上看,经常出现很多不对称的设计,尤其是西班牙风格的建筑,采用了很多圆弧形结构,包括墙体、护栏、门窗框架,乃至屋顶上使用的筒瓦。外立面颜色温润而醇和、材料粗朴而富有质感、建筑中包含众多的回廊、构架和观景平台。 地中海风格在细节的处理上特别细腻精巧,在西班牙建筑中,经常广泛运用螺旋形结构配件,包括阳台、窗间柱子等多用螺旋形铸铁花饰。此外,在地中海建筑中往往采用建筑圆角,让外立面更富动感,并配合以落地大窗和防锈锻铁为装饰的小窗,外墙局部用文化石河特别的涂料;露台上采用弧形栏杆等;而装饰性用的烟囱,则带有传统的英国风味。

中西方古代建筑设计经典作品

中西方古代建筑设计经典作品分析 在建筑风格多样化的今天,中西方古代建筑的历程是曲折而又漫长的,其中涌现出不少的经典建筑,它们不仅仅是一种风格的象征,也可能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同时还极大的影响着后续的建筑风格,它们是一个又一个、一代又一代建筑设计师们思想的结晶,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 明清建筑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到达了最后一个巅峰,故宫是其代表作之一。故宫坐落于北京城的中心,占地 1087亩,合72万多平方米,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建筑传统和独待风格。 故宫始建于1406年,是明代永乐皇帝由南京迁都北京时所建的宫城。从总体布局上说,它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即所谓的外朝和内庭。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殿、武英殿作为两翼,为行使朝政的主要场所。内庭由乾清官、交泰殿、坤宁宫和东西六宫构成,为皇室的生活居住区。按四根柱为一间的传统进行计算,共有近万间之多,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宫殿群由紫禁城围护,城高10米,外又围以52米宽的护城河。整座城开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南门为午门、北门为玄(神)武门,东门为东华门、西门为西华门。城的四角各建有一座角楼。整个故宫的建筑布局严谨

规则,主次有序,并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使空间丰富多变。午门是故宫的正门,在城墙墩台上建有一组建筑。正中是宽九间的庑殿顶重檐大殿,两侧有联檐通脊的殿阁伸展而出,四隅各有一个高大的角亭。这一组建筑称五凤楼,巍峨壮丽、气势浑厚。进午门,经过一个大庭院,再过金水桥,入太和门,即是外朝的三大殿,太和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后,依次建筑在一个呈工字形的高大基台上。基台高8.13 米,分3 层,用汉白玉砌筑而成。每层当中都有石雕御路,边上都装饰有栏板、望柱和龙头。据统计,有透雕栏板1414 块,刻有云龙翔风图案的望柱1460根,龙头1138个。这些石雕装饰,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独特风格的装饰艺术。同时,在结构功能上又起着排水的作用。栏板下,以及望校上伸出的龙头口中,都刻有小洞口。每当下雨,水由龙头流出,恰似千龙喷水,蔚为大观。太和殿又称金鸾殿,是皇帝发布政令和举行大典的场所。殿高 35.05 米,宽63.96 米,深 37.20米,是故宫最大的建筑,也是现存全国最大的木构建筑。它的结构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特点。即,先在栓础上立木柱,柱上架大梁,梁上立小矮柱(瓜柱),再架上一层较短的梁;自大梁而上可以通过小柱重叠几层梁,逐层加高,每层的梁逐层缩短,形成重檐;在最上层立脊瓜柱,在两组构架之间横搭檩枋;在檩上铺木椽,椽上铺木板(望板),板上苫灰背瓷瓦;由于梁架逐层加高,

十种建筑风格的特点

十种建筑风格的特点 (2011-09-25 10:56:14) 转载▼ 标签: 杂谈 NO.1 地中海建筑风格(Mediterranean Style) 闲适、浪漫却不乏宁静是地中海风格建筑所蕴含生活方式的精髓所在。 地中海风格建筑,原来是特指沿欧洲地中海北岸沿线的建筑,特别是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意大利、希腊这些国家南部沿海地区的住宅。这些地中海沿岸的建筑和当地乡村风格的建筑相结合,产生了诸如法国普罗旺斯、意大利托斯卡纳等地区的经典建筑风格。后来这种建筑风格融入欧洲其他地区的建筑特点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豪宅的符号。闲适、浪漫却不乏宁静的地中海风格建筑所蕴含的生活方式的精髓所在。 长长的廊道,延伸至尽头然后垂直拐弯;半圆形高大的拱门,或数个连接或垂直交接;墙面通过穿凿或半穿凿形成镂空的景致。这是地中海建筑中最常见的三个元素。 地中海风格的建筑舍弃浮华的石材,用红瓦白墙营造出与自然合一的朴实质感。建筑外墙的涂料经过工匠们一层层、一遍遍的粉刷,颜色就渐渐的沉淀下来;岁月愈久,颜色愈白,味道愈浓,体现了一种传统的手艺精神。 地中海风格从建筑的形态上看,经常出现很多不对称的设计,尤其是西班牙风格的建筑,采用了很多圆弧形结构,包括墙体、护栏、门窗框架,乃至屋顶上使用的筒瓦。外立面颜色温润而醇和、材料粗朴而富有质感、建筑中包含众多的回廊、构架和观景平台。 地中海风格在细节的处理上特别细腻精巧,在西班牙建筑中,经常广泛运用螺旋形结构配件,包括阳台、窗间柱子等多用螺旋形铸铁花饰。此外,在地中海建筑中往往采用建筑圆角,让外立面更富动感,并配合以落地大窗和防锈锻铁为装饰的小窗,外墙局部用文化石河特别的涂料;露台上采用弧形栏杆等;而装饰性用的烟囱,则带有传统的英国风味。所蕴含的生活方式的精髓所在。 长长的廊道,延伸至尽头然后垂直拐弯;半圆形高大的拱门,或数个连接或垂直交接;墙面通过穿凿或半穿凿形成镂空的景致。这是地中海建筑中最常见的三个元素。

中西方建筑的特征

看看我们的庇身之所 ——中西方建筑的特征在人类还处于刀耕火种时代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建筑对于人类来说仅仅就是能避风雨的山洞或者是毫无美感、毫无层次的小木房子。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对建筑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只能避风雨,而向着更能体现各地人文环境的方向发展。因为不同的地理位置孕育了不同的人文文化,所以不同地方的建筑有着截然不同的迥异特征,在这里分为中西方建筑两大派别。 在古代,世界不像现如今是一个大整体,各个地区处于一个相对隔绝的状态。所以中西方的建筑风格迥然不同,建筑材料自然也不同。西方主要是以石头为主,而中国是以木头为主。石头是一种密度很高的材料,优点是使用寿命长。西方之所以是以用石头为主,主要原因是由建筑的目的决定的。众所周知,西方的代表性建筑大都是神庙和教堂,而这种经典的建筑都不是俗人能住的,而是神灵住的。一方面由于西方建筑大都是纵向发展,比如著名的哥特式建筑巴黎圣母院,所以石质建筑有利于建筑物高耸,另一方面石质建筑不利于采光的特点刚好可以满足宗教建筑的神秘幽暗,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氛围。而在中国,不难发现中国的建筑正好和西方建筑纵向发展的特点相反,其特征是横向发展。中国人讲究安居乐业,木头建筑不利高耸而利采光的特点刚好满足

人们安居大地的生活要求。中国总的来说是一个深受世俗的文化、儒家文化影响的社会,所以我们的中心不在于神灵,而在于统治者。所以最经典的中国建筑是皇宫而不是教堂,比如中国古代建筑群——故宫。 西方建筑的基本元素是柱子。西方有四种柱子。不同的建筑会选择不同的柱子。另一方面主要通过看屋顶来观察西方建筑的主要类型,分为希腊式,罗马式,哥特式,拜占庭式等等。受宗教文化的影响,西方建筑比如教堂、神庙主要体现了人和神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要理解西方的建筑我们必须了解西方的宗教史。西方还有一种建筑形式是园林,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园林的几何化,图案化可以看出,西方园林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主宰和驾驭。而中国园林的亭台楼榭,小桥流水可以看出体现的是人们与自然的融合,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一点是与西方园林截然不同的。欣赏西方建筑是通过柱子,而赏阅中国的建筑则是通过斗拱,而斗拱又延伸到飞檐。中国古代建筑不像西方建筑那样体现的是人与神的关系,更多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人的尊卑等级,人的社会地位,四合院就是典型的代表。 随着时代的变化,时间的推移,西方已不是一个宗教社会了,中国的宗法文化在减弱,世界又在同一个大环境下,中西方现代建筑的风格趋于一致。从建筑材料上来看,现代建筑以钢筋混泥土为主,这是一种多快好省的材料,兼有石

浅析中西方传统建筑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传统建筑的差异 【摘要】传统的世界建筑体系多姿多彩,承载着不同区域的不同文化,不同信念。从传统建筑的细节方面来说,传统的中西方建筑的差异主要有:材料方面的差异,建筑结构的差异,建筑布局的差异以及建筑观念的差异。造成中西方传统建筑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精巧的木质建筑结构,讲究的是对称美,有着与儒家思想相结合的建筑理念。西方的建筑同样以自己在各个时期独特的建筑风格记录在历史的每个朝代,发出璀璨的光辉。通过对中西方建筑差异的比较,可体现出中西方各自在观念文化上,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的差异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中西方建筑差异;传统;材料;,风格;建筑布局;表现,自己看法。正文: 建筑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向人们倾述着各地区、各民族的思想观念、宗教情感、审美情趣等。中西建筑文化在建筑特色、艺术形式、人文理念,尤其是发展渊源诸方面之明显不同的根本成因在于其生成的文化土壤不同,即不同地域文化或民族文化的背景的显著差异性 一、中西建筑文化差异的分析比较 1建筑材料上的差异 中西方的传统建筑材料一般就是三种:土、木、石。中国传统建筑以木为主,西方的传统建筑以石为主。 中国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木材为主,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木柱,屋顶等。同西方建筑的屋顶一样,作为中国古代建筑飞檐也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等等。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也显示出不同的作用,如挡风,引光,避雨等。不仅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因为这些细节方面的不同往往正体现出设计者的匠心独运。 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直指上苍的。这样一来,能否将高密度的石制屋顶擎入云霄,便成为建筑艺术的关键所在,而执行这一任务的柱子也便成了这以建筑的关键。所以,那些垂直向上、顶天立地的建筑便成了全靠石头建造的柱子支撑。如果说柱子是西方建筑艺术的“树干”那么屋顶则是其“花和叶子”。屋顶的不同,导致了传统建筑风格类型上的差异,如希腊式、罗马式等等。2建筑结构上的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特点有如下三点: (一)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二)独特的单体造型 (三)讲究对称美,黄金分割美等艺术效果 中国传统的建筑在建筑结构上的一个特征是“框架式结构”体系,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在框架结构的基础上体现出对称,黄金风格等多种的艺效果,而在中国的建筑结构上,庞大的屋顶当然需要承托的构件。中国的工匠采用了一种名叫斗拱的小木块构件。“在柱子上梁枋与屋顶的构架部分之间,可以看到有一层用零碎小块木料拼成的构件,它们均匀地分布在梁坊上,支挑着申出的屋檐,这种构件称为斗拱,它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上的一种特有的构件”

意式、法式、英式建筑特点

意大利建筑在建筑技术、规模和类型以及建筑艺术手法上都有很大的发展,无论在建筑空间、建筑构件还是建筑外形装饰上,都体现一种次序、一种规律、一种统一的空间概念。 14世纪意大利出现“文艺复兴”运动,随之资产阶级的象征——市政厅、行会大厦、广场与钟塔等建筑兴起,这就是文艺复兴的意大利建筑风格。这种建筑并没有简单地模仿或照搬希腊、罗马式样、它在建筑艺术、规模和类型以及建筑艺术手法上都有很大的发展,无论在建筑空间、建筑构件还是建筑外形装饰上,都体现一种次序、一种规律、一种统一的空间概念。 著名的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建造标志着文艺复兴建筑史的开始,这座建筑对边12.2米,高达107米,成了整个城市轮廓线的中心。有名的圣彼得大教堂也是这个时期建造。各种拱顶、碹廓,特别是柱式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构图的主要手段,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独创精神。 “巴洛克“建筑史17世纪意大利建筑衰退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它突破了欧洲古典、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的常规,采取了双柱或三柱为一组的节奏不规则跳动的形式,开间变化很大,突出垂直分划。墙面作为深色的壁案,有意造成出奇反常的新形式,并且喜欢大量使用壁画和雕刻,常常将人体雕刻渗透到建筑中去,以显示富丽堂皇的形象。流行于19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式风格,一般为方形或近似方形的平面,红瓦缓坡顶,出檐较深,檐下有很大的托架(Bracket,也称牛腿)。檐口处精雕细凿,气势宏大,既美观又避免雨水淋湿檐口及外墙而变色,使外观看上去始终保持鲜艳亮丽没有污浊。普通的意大利风格的建筑,朝向花园的一面有半圆形封闭式门廊,落地长窗将室内与室外花园连成一体,门廊上面是二楼的半圆形露台。 意大利建筑的细节的处理上特别细腻精巧,又贴近自然的脉动,使其拥有永恒的生命力。其中铁艺是意大利建筑的一个亮点,阳台、窗间都有铸铁花饰,既保持了罗马建筑特色,又升华了建筑作为住宅的韵味感。尖顶、石柱、浮雕等,彰显着意大利建筑风格古老、雄伟的历史感。

西方建筑风格发展及对中国建筑影响任廷凯

西方建筑风格发展及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摘要:现代主义建筑思想是世界建筑发展的主流建筑思潮,对正逐步融入世界建筑发展潮流的中国建筑界产生过或正在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的建筑思潮不仅仅受此的影响,在中国现代建筑"无限广阔的创造范围里",还包括了中国国内所固有的建筑传统思想的制约和世界上其它建筑思潮如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的影响,因而表现出更具特色和多样性。 关键词: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中国建筑设计技术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是先后影响建筑发展的主流思潮,为了把握这些思潮发展的大致脉络,本文先对其进行归纳和简化分析,再对比国内近几十年来的发展情况,简浅地谈淡西方建筑风格对中国现代建筑的影响。 一.现代主义建筑 1、现代主义建筑产生历史回顾 早在19世纪就已经有现代主义思潮的荫芽,体现在许多文化领域中,建筑艺术领域中真正有较大影响的则是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芝加哥学派等。现代主义建筑的出现是一个随着艺术、技术的发展,不断简化装饰,强调功能和技术的过程。 a.装饰的简化:“工艺美术运动”主张设计的真实诚挚、形式与功能的统一,设计装饰上从自然形态吸取营养。它促使欧洲的另外一场设计运动——“新艺术运动”的产生,直接影响了建筑形式的改变。新艺术运动反对历史的样式,想创造一种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装饰。其主题是模仿自然生长的草木曲线,是现代建筑简化与净化过程中的步骤之一。在其影响下的代表是维也纳学派,指出新结构、新材料必导致新形式的出现。另一位建筑师鲁斯提出“装饰就是罪恶”,认为“建筑不是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 b.功能的重视:美国的芝加哥学派代表之一沙利文是现代建筑的重要先驱,提出“形势追随功能”的口号,其功能的含义包括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本身的表现、建筑形式的象征性功能等。 c.现代工业为背景:德意志制造联盟以贝伦斯为代表,主张在建筑设计上创新,使功能、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并满足当时社会要求;大力宣传功能主义和承认现代工业。 d.现代主义建筑确立和传播:在之前的现代建筑思想影响下,新一代的建筑家开始成熟,出现了真正有影响力的大师——格罗庇乌斯、密斯、勒?柯布西耶和阿尔托,加上美国的赖特,他们组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设计和设计教育力量,通过建筑实践和教育实践,冲破了禁锢人们思想数千年的传统建筑、设计和美术教育体系,建立了崭新的体系,新建筑思想、新原则、教育体系得到确立。他们使现代主义成为国际建筑的标准风格,影响了整个世界20世纪的建筑面貌。 2、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具体内容 沙利文是现代主义建筑的先驱,主张在传统继承上的发展和变化,为新时代设计新建筑。 美国建筑家赖特现代义建筑重要奠基人之一,将沙利文的现代建筑方法和思想发扬光大,提出了自己的有机建筑理论(organic architecture)、提出现代建筑与自然形式应该具有内在的关联,在自己的设计中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形式和功能的协调性。他将沙利文的“from follow function”发展为“from and function are one”,认为功能与形式在设计中根本无法分开。建筑的结构、材料、建筑的方法融为一体,合成一个为人类服务的有机整体。他的“有机设计”就是指这个综合性、功能主义的含义。 德意志制造联盟认为现代设计应是一个科学的、技术的、可量化的过程,因此必须采用标准化作为整个活动指导中心,而非一个自由发挥过程。这使德国,乃至欧洲的建筑设计因

中西式建筑风格分类详细介绍

七、建筑风格研究 (一)中式建筑特点 1、组群分布,主次分明,富有节奏感。在中轴线上采取横向构图,把重要的建筑物布置在中轴线上,次要的建筑则对称地列于中轴线两侧。结构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位组合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2、讲究色彩的搭配。中国的建筑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但不管是什么地方,都很讲究色彩的搭配,如江南水乡的白墙、黑瓦、与山明水秀的自然环境相融合。而北方的建筑物多色彩浓艳,对比强烈,如红墙黄瓦的北京故宫,红色的院墙,金光闪闪的屋顶,配上蔚蓝色的天空作背景,强烈的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装饰具有多样性:中式建筑物的窗是装饰的重点。窗的形状有方、圆、椭圆、花形、扇形、多角形等,窗中的格纹及种类更是多得无法统计。如被誉为“古民居博物馆”的安徽黟县西递村中,举目皆是用青灰色石料雕制而成的漏窗或花窗,多姿多彩,将一栋动楼舍装点得古朴典雅。 4、建筑物具有明显的等级规定:一般可从建筑物的屋顶式样和檐来区别。 ?庑殿式建筑:最高级,只有皇家重要建筑、宫殿或大殿才使用。它是四面斜坡、一正脊、四斜脊。 屋面略有弧度、屋角、屋檐向上翘起。 ? ?歇山式建筑:采用四面坡和二面坡的结合,即东西两侧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下部仍为斜坡。

?攒尖式建筑:平面是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多见于坛、阁、亭、塔之顶。 ?悬山式建筑:屋面双坡,两侧伸出于山墙之外。有正脊一条和垂脊4条。 ?硬山式建筑:规格最低,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屋脊同悬山式。 ?庭院式建筑 是指运用几何图形,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与现代化的最新技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建造成各种自成体系、独具风格的庭院式建筑物。如北京香山饭店是庭院式建筑物的代表。这座拥有325房间的大饭店,因山就势,由5座式样不同的斜顶楼群构成,最低的一层楼高,最高的只有4层。屋顶采用中国式的歇山式顶、悬山式顶、硬山式顶、墙面上的窗子仿照中国江南的花窗、漏窗建造。灰瓦白墙,色彩淡雅别致,多走廊,拥有精巧的庭园,充满了江南书卷气息。它的内部设施却很现代化,如溢香厅,上用透明玻璃顶,充分运用电脑、空调、光感应等新技术。走进饭店,江南秀气扑面而来;踏入房间,又能得到最现代化的享受。

中西方建筑的差异

中西方传统建筑的差异 【摘要】传统的世界建筑建筑体系多姿多彩,承载着不同区域的不同文化,不同信念。从总体上看,传统世界的建筑可以分为七个体系:分别为欧洲建筑、中国建筑、古埃及建筑、伊斯兰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美洲建筑。从传统建筑的细节方面来说,传统的中西方建筑的差异主要有:材料方面的差异,建筑结构的差异,建筑布局的差异以及建筑观念的差异。造成中西方传统建筑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精巧的木质建筑结构,讲究的是对称美,有着与儒家思想相结合的建筑理念。西方的建筑同样以自己在各个时期独特的建筑风格记录在历史的每个朝代,发出璀璨的光辉。通过对中西方建筑差异的比较,可体现出中西方各自在观念文化上,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的差异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中西方建筑差异;传统;材料;,风格;建筑布局;建筑理念; 1、中西方建筑差异比较 中西方的建筑的差异主要有材料、结构、布局、观念等方面的不同。 1.1建筑材料上的差异 中西方的传统建筑材料一般就是三种:土、木、石。中国传统建筑以木为主,西方的传统建筑以石为主。中国人将土、石用在基座与墙体上,而西方人则将木用在部分建筑的屋顶上,中西方都将土用为砖、瓦。建筑材料选择上的习俗差别,是由文化差异决定的。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不同的建筑材料,使得中西方的传统建筑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表达着不同的思想和情感。也体现着不同的人文文化传统,不同的理念。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直指上苍的。这样一来,能否将高密度的石制屋顶擎入云霄,便成为建筑艺术的关键所在,而执行这一任务的柱子也便成了这以建筑的关键。所以,那些垂直向上、顶天立地的建筑便成了全靠石头建造的柱子支撑。如果说柱子是西方建筑艺术的“树干”那么屋顶则是其“花和叶子”。屋顶的不同,导致了传统建筑风格类型上的差异,如希腊式、罗马式等等。与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国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木材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木柱,屋顶等。同西方建筑的屋顶一样,作为中国古代建筑飞檐也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等等。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也显示出不同的作用,如挡风,引光,避雨等。不仅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因为这些细节方面的不同往往正体现出设计者的匠心独运[1]。 1.2建筑结构上的差异 中国的建筑结构 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特点有如下三点: (一)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二)独特的单体造型 (三)讲究对称美,黄金分割美等艺术效果 中国传统的建筑在建筑结构上的一个特征是“框架式结构”体系,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

英伦建筑风格阐述

英伦建筑风格专题研究前言: 所谓的英伦建筑风格并不是单独指某一种建筑风格,英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传统建筑风格,及具有英国建筑特征的新古典注意建筑风格,或是其他衍生建筑风格如学院风格等,均可以称其为英伦风格,英伦风格是泛指具有英格兰风情特色的建筑风格。本文中把英伦风格大致分为英国传统建筑风格、衍生风格两大部分进行研究。 一、英国传统建筑风格 本文只对目前住宅市场上常见的,英国传统建筑风格进行研究,将产生时期相近、风格相似的建筑风格合并描述(因为很难界定他们之间的明显区别)。 1.都铎风格(英国哥特风格) 风格简述: ?都铎(TUDOR)建筑正是因流行于都铎王朝而得名,都铎王朝是英国 历史上最辉煌的历史时期。都铎式的起源是在公元1534年英国都铎 王朝的亨利八世为了婚姻问题和罗马天主教庭决裂,此后一段时期 大型的宗教建筑活动因此停止,新贵族们开始建造舒适的官邸,这 种情况下,混合着传统的歌特式和文艺复兴风格的都铎建筑应运而 生。都铎建筑形体复杂起伏,保留了歌特式建筑的塔楼,但构图中 间突出,两旁对称,是文艺复兴建筑的特点。是一种有历史厚重感 和艺术气息的英伦建筑风格。 代表项目: ●万科琥珀郡园(上海) 配置标准: ?外墙:一层采用蘑菇石立面,二层以上采用文化砖立面(局部为外墙涂料); ?窗、阳台门:铝合金断桥隔热型材、中空玻璃。

●万科红郡(上海) 配置标准说明?: ?外墙装饰:仿古文化砖,局部锈石,质感涂料; ?阳台、露台:金属栏杆,地面花岗石; ?铝合金门窗:断桥隔热型材,双层玻璃(地下室天窗除外); ?进户门:木质进户门; ?屋面瓦:“拉法基”水泥瓦; ?首层花园围栏:金属栏杆及部分实墙。 ●万科霞光道5号(天津) ?古文化砖:上海古猿人文化砖,颜色为砖红色,表面做旧质感,表现建筑的田园气质。? ?蘑菇石:福建锈石,用于建筑的一层位置,内附钢结构,构成建筑稳重的基座。 ?西班牙砂岩:西班牙进口砂岩,露台门窗套及主体线角位置,勾勒局部精致效果; ?铝合金门窗:断桥隔热型材,双层玻璃(地下室天窗除外); ?阳台、露台: ?金属栏杆,地面花岗石。 小结: ?都铎风格是当下最流行、且最具代表性的英伦风情建筑风格; ?调性:纯粹的英伦风情、文化感、历史感、较高的品质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