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基于国内外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基于国内外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基于国内外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基于国内外文献综述

这里所指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管理当局自愿或者按照既定的披露要求将企业内部控制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评价的信息以公开报告的形式提供给利益相关者,以满足利益相关者作出合理决策的一种行为。2002年美国萨班斯法案第404条款、第302条款与第906条款的颁布,标志着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开始纳入强制性披露范围,并赋予了严厉的法律责任。我国2009年实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执行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2010年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对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予以披露。也就是说注册会计师对于企业内控控制信息披露具有一定的作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内部控制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其完善有助于内控体系的健全、执行并发挥应有职能,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相关学者就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比较。

一、国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的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以内控信息披露中最为重要、最具实质性的方面——

—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为切入点,并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和市场反应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

国外学者主要以控制风险与内部控制缺陷的正相关关系为前提,从企业控制风险相关的影响因素出发,进而研究影响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因素。学者们认为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1.企业具体交易层面的影响。如,Ge和McVay(2005)

分析得出内控缺陷披露的内容往往是与较复杂的账户(如衍生金融工具和所得税费用账户)有关;McVay(2005)研究了披露至少一个重大漏洞以上的261家公司。结果发现,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通常与资源分配不充分的会计控制有关。

2.企业整体特征层面的影响。如,Bryan(2005)研究发现,披露重大漏洞的公司通常比同行规模小,业绩也比较差,风险系数较高。同样,Doyle(2007)证实了一些规模小、成立时间短、业务复杂、成长速度快、财务状况差的公司存在缺陷的可能性更大。Petrovits(2011)以非营利组织为研究对象得到和上述一致的研究结论。Ge和McVay(2005)研究发现公司规模和公司盈利能力对内控披露的作用具有上述一致的结论。除此之外,也有相反的观点,如,McVay (2005)认为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公司规模和盈利能力无关。笔者认为这可能与前述学者在研究中对内控缺陷的具体认定标准不同,从而使不同的学者即使针对同一主体公司,对于其是否存在重大漏洞或是否为内控重大缺陷公司也有不同的观点。

3.公司特殊时期或变化时期的影响。如,Leone(2007)通过对在年报中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影响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因素有组织结构的复杂化及报告期重要的组织变化等。Hill和Short(2009)发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与一般上市公司相比,对内控信息缺陷及风险管理信息的披露较少。Ashbaugh-Skaife等(2007)认为重组并购的企业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较大。

4.控制环境和内控活动执行特征的影响。如,Christo-pher S.Armstrong等(2011)实证发现具有监督激励措施的公司,其经受外部监管执法机构管制和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可能性较小。Felo(2007)证实高管层对职业道德的管理可以提高企业内控信息披露的透明度。Lin等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

—基于国内外文献综述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李越冬刘伟伟

【摘要】文章对国内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与比较,发现国内外研究重点有所不同:国外主要从内部控制缺陷的角度进行研究,对其披露的影响因素和市场反应给予了深入的剖析;国内则偏重于研究内控信息总体披露现状及改进建议,并于近年逐步关注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必要性和国内外现状对比。为从根本上完善我国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体系和状况,今后应加强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影响因素及其市场反应和内控信息披露格式及内容体系等方面的具体研究。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2011)从内部审计的机构(包括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及组织对内部审计的投资力度)和内部审计执行(包括对审计质量控制的要求、与外部审计人员的相互协调、内部审计对缺陷内控的后续审计)两个方面阐述内部审计与内控缺陷披露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内部审计机构的相关要素中,只有审计人员的受教育水平与内控缺陷披露呈显著负相关。内部审计执行的相关运行特性中,质量审计及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审计活动范围、对以前发现的内控问题的追踪与内控披露呈负相关。另外,内部审计人员与外部审计人员的相互协调与内控缺陷披露呈正相关。

5.外部审计主体特征和报表重述的影响。如:Ashbaugh -Skaife等(2007)发现更换事务所和聘请四大事务所进行审计的被审计单位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缺陷。这与现任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在与前任事务所进行沟通后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四大事务所具有较高的职业能力和较高的品牌诉讼风险有关。Richardson等(2003)则发现进行报表重述的企业,更会披露内部控制缺陷。

6.公司治理的影响。如,Brown和Caylor(2004)发现企业存在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其持股数的增加会更趋向于披露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机构投资者相对于分散的个体投资者有更多的专业经验及更高的监督实力,且其“用脚投票”的几率较小,能更有效地维护投资方的权益。

7.不同内部控制法规的影响。如:Hoitash等(2009)研究了在比较严格的萨班斯法案第404条款(而非萨班斯法案第302条款)规定之下,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特征与内控信息披露间的关系:他们的会计及财务监督能力越高则披露内控缺陷的可能性越低;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的总体实力越强,其披露内控缺陷的可能性也越小。在美国,对于符合第407条款公认财务管理资格的专家,其披露内控缺陷的可能性仍会较低;而符合第407条款公认监督资格的专家,相对于没有公认监督资格的专家而言,则更倾向于披露内控缺陷。在遵循第404条款的规定时,重大缺陷披露与董事会层面的公司治理质量呈负相关关系,而这种相关性在执行第302条款时则不存在。

另外还有学者从信息技术、社会关注、注册会计师受管理层说服策略等软性影响因素角度,研究了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如:Morris(2011)实证得出ERP系统的使用可以减少财务报告中有关内控缺陷的披露,且在企业整体和基本账户两个层面均有体现。Petrovits等(2011)发现政府补助、个人捐助及企业捐助的后续增加与公益性慈善事业的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情况呈负相关。Wolfe等(2009)将管理层与注册会计师的沟通策略区分为承认策略和抵赖策略,分别研究这两种策略是否影响审计人员对信息化控制偏差和人工控制偏差所形成的内部控制缺陷的判

断。根据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在信息化控制偏差下,管理层采用承认策略时会降低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严格性并提高对管理层解释的接受程度;在人工控制偏差下,管理层无论是采用承认策略还是抵赖策略,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严格性及对管理层解释的接受程度都无显著差异。

(二)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市场反应研究

国外学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引起的市场反应主要从股票市场反应和资本成本变动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1.对于股票市场反应的研究。如,Beneish等(2008)实证得出企业的市场股价与内控缺陷报告情况呈负相关,在缺陷为重要缺陷时,这种负相关性会更明显。Kim等(2009)实证也发现,当公司披露其内部控制缺陷时,股票超额收益与市场不确定性变化幅度(用日股票收益标准方差的变化来衡量)呈负相关关系。

2.对于资本成本的研究。如,Ogneva(2006)研究了重大漏洞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披露重大漏洞的公司的资本成本相对稍高。Ashbaugh-Skaife (2009)认为,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有显著高的公司特定风险、系统风险和权益资本成本;并且审计师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意见的变化也会影响资本成本的变化,如:前期报告的内部控制缺陷本期得以修正时,权益资本成本也会发生显著变化。Dhaliwal等(2011)和Kim等(2011)发现在控制其他债务契约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债权人会给内控缺陷披露单位相对于未披露单位更长的债务延期,且该现象在其进行贷后管理监控的企业更为显著。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内控信息披露情况能反映公司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等。投资者面对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会重新评价公司管理层披露财务报告的质量,或者调整自己对公司会计信息系统质量的评估(Ham等,2008)从而作出最终的投资决策。

国外学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内控信息披露中最具有信息含量的内容——

—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作为内控信息披露中的关键内容,其完善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内控信息披露。国外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和市场反应的深入研究,可以推进实务中审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有效认定,进而采取对应的内控审计程序、与企业进行有效的沟通、出具内控信息披露完备的审计报告;便于投资者或潜在投资者和债权人或潜在债权人以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为依据合理地参照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和特征等,作出合理的投资决策。虽然,国外学者在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方面的研究比较深入,但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也没有针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或者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二、国内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的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已经具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及改进建议、内控信息披露必要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和国内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比较等。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及改进建议

由于金融业与其他类型企业业务性质和运行机制的区别较大,我国学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金融类和非金融两类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

1.金融类研究。学者们对上市银行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披露过于原则化,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如:李明辉、王学军(2004),黄秋敏(2008);(2)披露格式随意性较大,缺乏统一性,如:李明辉、王学军(2004),倪惠萍(2006)。

其根本原因在于政策法规制度层面的疏漏(倪惠萍,2006)。对此,学者们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改进建议,主要包括:(1)从完善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外部边界入手,规范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格式和内容,要求在年报中披露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以提高和完善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黄秋敏,2008);(2)修改有关规定,规范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李明辉、王学军,2004;倪惠萍,2006)。

2.非金融类研究。学者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主要从内控总体披露和内控单项披露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内容(李明辉等,2003;杨有红、陈凌云,2009);(2)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动机不够强(李明辉等,2003;王惠芳,2011);(3)年报中披露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名称不一致、意见表述方式有差别、审核依据不统一(袁敏,2008);(4)年报中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内容不能实现对内部控制基本目标完成情况的判定(方红星等,2009)。

3.还有学者以被特殊处理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张立民等(2003)对2001年和2002年A股的ST 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作了统计分析,发现尽管ST公司2002年比2001年度披露状况有所改变,但不少公司年报中披露前后矛盾,以说“好话”为主。

学者根据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从披露主体、披露信息内容、监管执行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范的制定原则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一是强制要求特定主体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如:张立民等(2003)建议对ST公司必须强制披露标准的内部控制报告,同时需要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外部审核,有关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内部控制报告的外部监督和管理;蔡吉甫(2005)提出,应对负债比率超过一定限制的上市公司的内

部控制信息披露作出进一步的规定,尤其应关注国有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甚至可以针对国有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强制要求其披露一些特定内容;孟焰、张军(2010)指出应将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分类处理,先强制要求大型上市公司披露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核信息,开展提高注册会计师效率和监管效率的一系列评估项目,降低上市公司遵循成本。

二是内部控制缺陷披露至少应包含特定的信息内容,并以特定的格式进行披露。如:杨有红、李宇立(2011)提出内部控制缺陷的信息应至少披露以下内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缺陷对外披露的标准;按认定标准和披露标准确定的应对外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采取的缺陷整改措施;采取整改措施后的剩余风险。王惠芳(2011)提出明确内控缺陷的披露格式,并采取详细披露和摘要披露两种形式相结合的披露建议。

三是加强监管的严厉执行。如:王奇杰(2011)认为应加大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处罚、加大违规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损失、降低内部控制信息违规披露而获得的额外收益、改进稽查质量、降低监管的稽查成本。

四是对于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规则实行规则式的制定思路。如:王惠芳(2011)通过对我国内部控制现状分析,提出企业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自愿性低,在制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范对负面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时,应实行规则式的制定思路。

总体来看,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自愿性动机不强、披露不规范,内容及格式不一致等问题普遍存在,应根据公司特质制定对应的披露机制及外部监管政策,建立系统的披露体系并明确披露的具体内容和格式。

(二)内控信息披露必要性研究

我国学者主要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股票市场反应角度进行分析。如,黄寿昌等(2010)发现自愿披露内部控制报告的上市公司有着更活跃的股票交易以及更低的股票价格波动,意味着内部控制报告的自愿披露确实降低了市场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了市场效率。邱冬阳等(2010)则从微观角度印证了上述观点,通过实证得出IPO公司上市首日开盘价对于明确的内控信息披露有显著的正向反应,并建议上市公司和监管层从IPO开始规范内控信息披露、推动内控制度建设。

另外,一些学者通过阐述企业内部代理成本和盈余管理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间的关系,研究其必要性。杨玉凤等(2010)通过经验研究得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显性代理成本抑制作用不显著,但对隐性代理成本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对显性代理成本和隐性代理成本具有综合抑制作用。方红星、金玉娜(2011)以2009年度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

研究对象,发现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司具有更低的盈余管理程度,尤其是获得合理保证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司,其盈余管理程度更低。

也有学者从内控评价体系构建的角度研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如:杨雄胜等(2010)提出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制度的建立,必须以对企业内部控制有关信息实行强制性披露为前提。

(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学者主要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总体披露完善和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两方面先后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初期(2010年以前)我国内部控制信息为年报中的自愿性披露内容,尚无内控信息的披露标准,我国学者以披露信息的详略情况作为内控披露完善的标准,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部分学者研究发现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具有一定影响。虽然在研究中学者们使用了不同的变量来衡量公司治理,如:独立董事人数占董事总人数的百分比、监事会规模、是否设立了审计委员会(方红星等,2009)、是否设置了内审部门(林斌、饶静,2009)等,但形成了“公司治理越完善则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也越完善”的一致观点。

我国学者还从财务、经营状况等公司整体层面进行了研究,认为经营业绩越好、财务报告质量越高、资产总规模越大、负债规模越小、内部控制资源越充裕、成长速度越快的上市公司越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如:贾宗武、夏勇(2011),方红星等(2009),林斌、饶静(2009)均论证了上述观点,这也与国外学者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方红星等(2009)还研究了在海外交叉上市、聘请“四大”进行外部审计、再融资对内控信息披露的影响,发现上述三个因素均与内控信息披露呈正相关。

后期,随着相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章制度的颁布,以及内部控制缺陷对于内部控制整体的重要影响,同国外一样,我国学者渐渐将内部控制缺陷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研究了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

1.外部审计师及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经历审计师变更和财务报告重述的公司更可能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如:田高良等(2010),刘亚莉、马晓燕(2010)。另外,田高良等(2010)还发现聘请的审计师质量越高,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越小,与外国的研究结论刚好相反。这可能与我国的外部监管市场及资本市场相对于国外尚不完善有关系。

2.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公司治理越完善,企业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越少。如:刘亚莉等(2011)发现当年才成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以及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公司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更大;贾宗武、夏勇(2011)发现,外部股权集中度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可能性呈显著的正相关性。

3.公司总体特征的影响研究。如,蔡丛光(2010)提出报告年度的分部数目、公司的规模会影响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

4.管理层沟通策略的影响研究。与外国学者相同,郑石桥、任华(2011)将管理层与注册会计师的沟通策略区分为承认策略和抵赖策略,分别研究这两种策略是否影响审计人员对信息控制偏差和人工控制偏差所形成的内部控制缺陷的判断,并得出了与Christopher J.Wolfe等(2009)相同的结论。

可见,我国学者主要针对较客观的公司特质及外部监管力度对内部控制信息总体披露情况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有助于内控信息披露有效执行制度灵活性、针对性地制定。虽然,我国也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影响因素开始研究,但由于对控制环境、内部控制运行及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因素,与国外相比研究仍相对贫乏,我国应明确内部控制缺陷研究的重要性,并作深入的研究。

(四)国内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比较研究

我国学者通过对国内外制度、制度背景、制度发展演变以及制度的具体运行情况的解读,为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完善提供指导和意见。

周勤业、王啸(2005),陈汉文等(2005)均从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以及SEC出台的有关规则出发,研究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相关内容,并结合我国公司治理环境、制度背景,提出了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系统建议。樊子君、金花妍(2009)通过对韩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及实施情况的境况分析,为我国内部控制披露研究提供借鉴——

—针对各种情况开发出具体报告样式。例如,制定重大缺陷的判断及报告方法、事后消除缺陷时的决策意见、经营者的自我评价不存在或有名无实的情况、对范围限制的判断标准等。戴新华、张强(2006)回顾了美国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由自愿性披露到强制性披露的制度变革历程,提出建章建制、市场主导和更新观念三步来完善我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缪艳娟(2007)分析了英美两国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各自不同做法的背景和原因,借鉴其各自合理的理念和做法,提出针对“狭义内部控制”和“广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目的的不同,应建立一套相互衔接的内控信息披露制度体系分别对前者进行强制要求,对后者则借鉴英国“遵循或解释”的做法予以引导。陈汉文、李荣(2007)通过分析美国对AS2所作的关于财务呈报内部控制审计准则最新修订及其意义,对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建设提出建议。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学者的研究侧重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前期主要以我国上市银行和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这有利于我国各监管机构、制度制定机构及外部市场等

了解我国内控信息披露的现实情况,并可以促进一些原则性制度的构建。但各位学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评定标准不一致,提出的改进建议没有涉及具体的披露内容、披露格式及完整的内控信息披露评价体系。后期我国学者也对内部控制缺陷展开了研究,说明我国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但由于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研究与国外相比尚不成熟。纵观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还可以发现,我国学者一直通过国内外比较的方法进行研究。

三、总结与展望

目前我国的研究尚不成熟,刚刚由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与改进方面步入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相关研究,而国外内控研究起步较早、较为成熟。所以,结合我国的上市公司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经验,显得尤为重要,如:原规范中仅仅要求将审计师的评价报告上报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并未要求其公开对外披露。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众对内控信息披露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影响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可信度。而借鉴国外强制性与自愿性披露相结合的监控制度,我国已建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强制性机制。相信通过对国内外的比较研究可以使我国的内控信息披露制度逐渐完善。

同时,我国研究者提出了完善内控披露体系、规范披露内容及格式的必要性建议,但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格式、具体内容规范等方面实质的、探索性研究还极其缺乏。

即,虽然学者对于内控信息披露提出了较多原则性的改进措施,但并没有涉及系统、规范的具体披露格式和内容。积极探索一套适合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情况的内控信息披露格式和内容体系尤为重要。

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很复杂,从研究现状来看国外已从内部控制质量最重要的内容——

—内部控制缺陷的角度出发,对其影响因素和市场反应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并没有形成公认的综合性观点。国内研究者逐步认识到研究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重要性,相关研究从近年开始渐渐取代原来泛泛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但仍停留在客观的企业内部特征方面,对于管理层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内部资源整合、机构建立等软性因素对内控信息披露影响的研究极其贫乏。另外,由于现在没有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形成统一的认定标准,国内外研究者在研究相关问题时其认定标准常常不一致。因此应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作进一步的研究,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基于此类研究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和规范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杨有红,汪薇.2006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

[J ].会计研究,2008(3):35-42.

[2]杨有红,陈凌云.2007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

究———数据分析与政策研究[J ].会计研究,2009(6):58-64.

[3]方红星,金玉娜.高质量内部控制能抑制盈余管理吗?

———基于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经验研究[J ].会计研究,

2011(8):53-60.[4]方红星,金韵韵.公司特征、外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信

息的自愿披露———基于沪市上市公司2003—2005年年报的经验研究[J ].会计研究,2009(10):44-52.[5]田高良,齐堡垒,李留闯.基于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缺

陷披露影响因素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2010(8):134-141.

[6]樊子君,金花妍.韩国内部控制研究———兼谈我国内部

控制规范的完善[J ].审计研究,2009(5):90-96.[7]刘亚莉,马晓燕,胡志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基

于治理特征的研究[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5):35-43.[8]周勤业,王啸.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发展及其借鉴

[J ].会计研究,2005(2):24-31.

[9]黄寿昌,李芸达,陈圣飞.内部控制报告自愿披露的市场

效应——

—基于股票交易量及股票收益波动率的实证研究[J ].审计研究,2010(4):44-51.

[10]杨有红,李宇立.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认定与报告[J ].

会计研究,2011(3):76-80.

[11]王惠芳.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现状、困境及基本框架重

构[J ].会计研究,2011(8):61-67.

[12]张立民,钱华,李敏仪.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与改

进——

—来自我国ST 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J ].审计研究,2003(5):10-15.

[13]邱冬阳,陈林,孟卫东.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IPO 抑

价———深圳中小板市场的实证研究[J ].会计研究,2010(10):34-39.

[14]杨玉凤,王火欣,曹琼.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代理

成本相关性研究——

—基于沪市2007年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 ].审计研究,2010(1):82-88.

[15]陈汉文,吴益兵,李荣,等.萨班斯法案404条款:后续

进展[J ].会计研究,2005(2):82-86.

[16]孟焰,张军.萨班斯法案404条款执行效果及借鉴[J ].

审计研究,2010(3):96-100.

[17]袁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问题与改进———来自

2007年年报的证据[J ].审计研究,2008(5):90-96.[18]林斌,饶静.上市公司为什么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

告?———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的实证研究[J ].会计研究,2009(2):45-52.

[19]李明辉,王学军.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J].金融研究,2004(5):53-63.

[20]黄秋敏.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分析——

—以2001-2006年度报告为研究对象[J].审计研究,2008

(1):82-89.

[21]李明辉,何海,马夕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的分析[J].审计研究,2003(1):38-43.

[22]缪艳娟.英美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会计研究,2007(9):67-73.

[23]陈汉文,李荣.财务呈报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的国际发展[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22):5-11.

[24]贾宗武,夏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1(26):44-50.[25]王奇杰.基于博弈论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J].财务会计,2011(6):62-65.

[26]董召奎.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研究综述[J].市场论坛,2010(7):24-26.

[27]蔡丛光.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分析[J].财务与金融,2010(8):33-38.

[28]刘亚莉,马晓燕.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公司治理与外部审计的作用[C].中国会计学会委员会2010年学术

年会论文集,2010.

[29]郑石桥,任华.管理层沟通策略对内部控制偏差的判断影响研究[J].财会月刊,2011(7):77-80.

[30]Udi Hoitash,Rani Hoitash,Jean C.Bedard.2009.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

porting:A Comparison of Regulatory Regimes.THE AC-

COUNTING REVIEW,Vol.84,No.3:839-867.[31]Christopher J.Wolfe,Elaine G.Mauldin,Michelle Chandler Diaz.2009.Concede or Deny:Do Management

Persuasion Tactics Affect Auditor Evalu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Deviations?THE ACCOUNTING REVIEW,

Vol.84,No.6:2013-2037.

[32]Shu Lin,Mina Pizzini,Mark Vargus,Indranil R.

Bardhan.2011.The Role of the InternalAudit Function in

the Disclosure of Material Weaknesses.THE ACCOUNTING

REVIEW.Vol.86,No.1.10:287-323.

[33]Christine Petrovits,Catherine Shakespeare,Aimee Shih.

2011.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Internal Control

Problems in Nonprofit Organizations.THE ACCOUNT-

ING REVIEW,Vol.86,No.1.10:325-357.

[34]Jean C.Bedard,Lynford Graham.2011.Detection and Severity Classifications of Sarbanes-Oxley Section404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THE ACCOUNTING RE-

VIEW.Vol.86,No.3.10:825-855.[35]Beng Wee Goh,Dan Li.2011.Internal Controls and Con-ditional Conservatism.THE ACCOUNTING REVIEW.

Vol.86,No.3.10:975-1005.

[36]Jeong-Bon Kim,Byron Y.Song,Liandong Zhang.2011.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 and Bank Loan Contracting:

Evidence from SOX Section404Disclosures.THE AC-

COUNTING REVIEW.Vol.86,No.4:1157-1188.[37]Sandra K.Fleak,Keith E.Harrison,and Laurie A.Turn-er.2010.Sunshine Center:An Instructional Case Evaluat-

ing Internal Controls in a Small Organization ISSUES IN

ACCOUNTING EDUCATION.Vol.25,No.4:709-720.[38]John J.Morris.2011.The Impact of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System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l

Controls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OURNAL OF IN-

FORMATION SYSTEMS,Vol.25,No.1.Spring:129-157.[39]Dan Dhaliwal,Chris Hogan,Robert Trezevant,Michael Wilkins.2011.Internal Control Disclosures,Monitoring,

and the Cost of Debt.THE ACCOUNTING REVIEW,

Vol.86,No.4:1131-1156.

[40]Weili Ge,Sarah McVay.2005.The Disclosure of Material Weakness in Internal Control after the Sarbanes-Oxley

Act.Accounting Horizon,Vol.19,No.3.Aug:137-158.[41]Beng Wee Goh,Dan Li.2011.Internal Controls and Con-ditional Conservatism.THE ACCOUNTING REVIEW.

Vol.86,No.3.10:975-1005.

[42]Bonnie K.Klamm,Marcia Weidenmier Watson.2009.

SOX404Reported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A Test

of COSO Framework Components and Information Tech-

nology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Vol.

23,No.2.Fall:1-23

[43]K.Raghunandan and Dasaratha V.Rama.2006.SOX Sec-tion404Material Weakness Disclosures and Audit Fees.

AUDITING.Vol.25,No.1.May:99-114

[44]Jeong-Bon Kim,Byron Y.Song,Liandong Zhang.2011.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 and Bank Loan Contracting:Ev-

idence from SOX Section404Disclosures.THE AC-

COUNTING REVIEW.Vol.86,No.4:1157-1188.[45]Richardson,S.,Tuna,I.,Wu,M.,2003.Predicting earnings management:The case of earnings restatements.

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Wharton

School.

[46]Ashbaugh-Skaife,H.,Collins,D.,Kinney,W.,2007.

The discovery and reporting of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

cies prior to SOX-mandated audits.Working Paper.Uni-

versity of Wisconsin,University of Iowa,and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存在着内部管理薄弱、经济效益较差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致使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随着2007年12月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指引》及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设计、制定、实施等方面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近年来,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众多学者作了分析,促进上市公司的良性发展发表了意见。但是,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为此,进一步研究其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 1 内部控制定义 其实我们通过学习观察所得,内部控制的定义在不同年代都有所不同。各国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是随着人们对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经济活动和不同的经济管理要求的变化而变化的。 冯培根(2000)认为,内部控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强化内部监督,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文章认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不仅可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和资产的安全完整,同时对于企业防范经营风险,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经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风险评估不足、意识薄弱、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对策。 Lauraf.Spira(2003)指出 Turnbull 指南的公布从根本上重新定义了内控的性质,尤其是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接合。 彭君翔(2008)从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企业内部控制的演进过程和企业内部控制原理探析三方面,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并且回顾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全面风险管理”五个发展阶段;并从“控制论、委托代理理论、博弈论”三个角度,探析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原理。 安艳红(2008)提出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部门,为了保护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信息的真实、正确,利于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专业:会计学 一、前言部分 (一)写作目的 最近几年,在我国国内发生了我国上市公司伊利股份高层管理人员未经董事会同意挪用公司资金、创维数码董事局主席私自将上市公司款项打入自己创办企业等重大事件,这些事皆同内部控制失效有关。内部控制是否得到完善执行也就成为如今关注的焦点。 2006年,我国出台了两部《内部控制指引》,虽说各上市公司对其信息都相应的进行了披露,但形式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却没有所谓的实质性内容,相对而言,形式主义占了上峰,在上市公司披露的自愿性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采取强制性措施以及让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看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收益性,提高其自愿性等。通过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提出相应的一些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希望能够提高内部控制信息的质量,以完善我国的内部控制建设。 (二)相关概念 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提高员工的效益实现企业目标的手段。建立并维持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管理当局的责任。由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投资者逐渐要求了解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此情况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应运而生。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指企业管理当局依据一定的标准向外界披露本单位内部控制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评价的信息以及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报告审核的信息。 (三)综述范围 本文参考了2004-2009年间发表于《会计之友》、《财会月刊》、《商业经济》、《财经问题研究》、《财会通讯》、《商业经济》、《商场现代化》、《会计研究》等学术杂志中的研究论文,借鉴了东北师范大学等硕士论文,通过分析与总结这些文

国内企业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企业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速度加快,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重组和配置的程度不断提高,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和挑战,良好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作为现代企业企业制度的核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关系的探讨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内部控制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国内对内部控制问题逐渐关注,研究日趋繁荣,但未形成共识。进入21世纪,对内部控制的研究散见于专家学者的文章中,但也主要是针对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内部会计控制等方面来做研究。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渐兴起和公司治理研究的深入,政府部门和相关协会开始重视推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有关规定见诸于若干法律、法规文件,但至今尚未提出类似COSO 报告那样受到广泛认可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本文主要从内部控制的总体构想、内部控制的评价、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等方面对国内外有关企业内部审计的文献进行了总结归纳,以反映当今内控研究领域的现状以及提出一些实质性建议。 二、关于内部控制的总体论述 吴水澎等(2000)从控制论原理出发,对内部控制做了多层面的理解;在研究了内部控制理论的最新进展,即COSO报告出台的背景、具体内容及创新特点之后,提出该报告对构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综合框架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加强信息流动与沟通、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和团体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准则或指南,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一个框架和参考。 程新生(2004)以委托代理理论、组织学理论解释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以科学决策和效率经营为核心,以决策机制、激励机制、监督约束机制为纽带,建立治理型内部控制;指出对治理效率和经营效率的共同追求推动了内部控制演进。 林钟高、郑军(2007)在分析评述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引入契约经济学理论,首先确立了内部控制的契约属性,是一种评价利益关系的契约装置。同时从新制度经济学出发,进一步论述了内部控制契约是企业理性的各个要素主体之间关于经济利益的分配而构建的一个旨在协调其经济活动有序、有效运行的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f2728169.html,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综述 作者:阮剑飞 来源:《商情》2014年第23期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国外学者主要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财务报告质量、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本、内部控制报告及其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而国内学者主要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相关研究进行述评,本文希望为国内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综述 一、引言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通过一定的媒介向社会公众发布公司内部控制运行状况的信息。我国2009年实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执行该归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并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内部控制在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促进上市公司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进行了梳理。 二、国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的文献综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财务报告质量的研究。 McMullen、Dorthy和Raghunandan(1996)对1989年至1993年的四千多家样本公司进 行了研究,发现平均有26.5%的公司提供了内部控制报告;而在那些财务报告有问题的公司中,仅10.5%的公司提供了内部控制报告。Chan等(2005)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公 司操纵性应计指标显著高于其他公司,那些披露内控存在重大缺陷的公司有更多的盈余管理。Ashbaugh-Skaife等(2008)检验了内控缺陷及其调整对应计质量的影响,认为披露了内控缺 陷的公司有较高的非正常性盈余,如果公司外部审计师对以前披露的内控缺陷进行改进将导致盈余质量提高。 (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本的研究。 Bupa(2004)认为《萨班斯法案》的颁布使得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更具有强制性的要求,并对财务报告的舞弊有抑制作用,但是成本可能很高。Maria等(2006)研究了按照证监会要求进行披露的公司实施内部控制的隐含成本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的关系,发现披露有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和披露没有缺陷的公司相比有更大的成本。 (三)内部控制报告及其影响的研究。

内控信息披露的要素

(一)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笔者认为,应从整个社会的角度考虑内控信息披露带来的相关成本和效 益。 首先,企业作为内控信息披露的主力军,其成本显而易见:对内控披露的 越详细,企业做的工作越多,发生的成本越大。其次,会计师事务所对成本 因素也有它的考虑:随着企业披露的详细程度的提高,事务所对披露的内控 进行审验时需花费的时间就将越长,相应的成本就将越大。而且这还不包括 由于审验的复杂化导致的审计失败而引起的诉讼风险和开展业务时对注册会 计师进行培训发生的成本。最后,对于内控披露涉及的社会成本而言,披露 的越详细,披露的面越广,则企业经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越多,因内控失效而 导致的舞弊及企业倒闭带来的损失就会越小。因此,社会成本与披露的详略 程度是反向关系的。 (二)关注信息披露对社会的影响 严格来说,对外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既包括企业自身对外披露的内部控制 信息,也包括注册会计师对外披露的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审计鉴证意见。就企 业对外披露而言,且不论企业会不会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披露,就其披露的内 容的真实性我们也应当再三考量。有研究表明,我国企业普遍存在内控建设 不足的问题,但就已披露的情况来看,承认自己有不足的企业数远远少于实 际数。因此,如果监管层真的通过强硬措施迫使上市公司如实披露内控信息, 那么如实对外披露的相关内部控制会不会带了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另外,注 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鉴证后,会不会引起新的期望差距,并给事务 所和会计师带来不必要的诉讼和纠纷?笔者认为,对于这些因素在监管层制 定披露规则时都应当予以考虑。⑤ (三)兼顾信息使用者的接受能力 向投资者提供的信息既要满足充分披露的要求,又要考虑投资者的理解 和加收能力,不能给信息使用者带来信息超载的负面作用。⑥ 笔者认为,为了达到以上要求,需要考虑以下两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要注意披露的信息量。在披露信息时,要简明扼要而又不失重 点,且不能事无巨细一股脑的呈报出来。 另一方面,要注意披露时使用的语言。应当尽量避免专业性词汇的应用, 多用一些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必要时,可以通过适当方式对其中难以理解 内容进行诊释。 委托代理理论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股份公司的产生导致了“两权分离”,即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 这种分离必然形成了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委托和受托这样一种经济责任关 系,也就是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关系。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不一致,导 致了委托代理问题。正是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存在着利益冲突,使得委托人往往倾向于通过与代理人达成的契约来解决因目标差异而产生的利益冲突。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冲突可以通过会计信息的披露在 一定程度上加以缓解。对行为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报告正是委托人能够用以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一、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发展历程 在近来的研究中,有关内部控制的法规文件一般追溯至2000年。2000年12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7号—商业银行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和《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8号—证券公司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要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在年度报告中应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做出说明,同时还应委托所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内部控制制度,尤其是风险管理系统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并出具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应随年度报告一并报送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 2001年12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01 年修订稿),其中第四十二条规定,在年度报告正文中,监事会应对“公司决策程序是否合法,是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公司董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有无违反法律、法规、公司章程或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发表独立意见。该规则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对其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但披露内容较为简单,仅是一笔带过。 2003年3月证监会又针对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做出了规定,明确了董事会对于内部控制的责任。2005 年中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定期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实施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开始要求上市公司通过外部审计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公司的自我评估报告进行核实评价,该年度内银监会还发布了商业银行部控制评价办法。可以说,我国在2006年以前以及美国在2002年以前并未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做出强制性规定,内控信息披露系上市公司自选择的行为。 2002 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萨班斯法案》关于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性披露的要求对我国产生了较深的影响。2006年,上交所与深交所分别于6月5日和9月28日发布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前者自2006 年7月1日起生效,后者自2007年7月1日实施,两者皆要求上市公司披露董事会编制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报告的核实评价意见。考虑到实施的仓促性以及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上交所于2006年12月在《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6 年年度报告的通知》中对《指引》做了补充,只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的“重要事项”部分披露内部控制信息,鼓励有条件的上市公司遵守《指引》的规定。由于《内控指引》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和注册会计师审核意见,因此两个指引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信息进入强制性披露阶段,也称《内控指引》为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性披露规则。 2007年证监会对《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进行修订,其中公司治理结构部分第三十条规定,公司应该说明生产经营控制、财务管理控制、信息披露控制等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情况,包括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的工作计划及其实施情况、内部控制检查监督部门的设置情况、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有关工作的安排、与财务核算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情况。同时鼓励央企控股的、金融类及其它有条件的上市公司披露董事会出具的、经审计机构核实评价的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这部分与2001年修订稿相比较,有了很大的进步。 由于内部控制相关规定比较分散,权威性不足,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开题报告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湖南工业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2014届) 学院(部):财经学院 专业:财务管理 学生姓名:彭瑶 班级: 103班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谢刚职称:讲师 2013年 12 月 22日 3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一、结合课题任务情况,查阅文献资料,撰写1500~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一)国外的研究现状 西方内部控制理论的演进,经历了五个阶段,其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目标由单元到多元、对象由局部到整体的演进。而随着人们对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的不断认识,基于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也不断兴起和深入,目前仍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 国外有关公司治理下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是以卡德伯利报告、哈姆佩尔报告和特恩布尔报告,以及COSO的内部控制框架和OECD《公司治理原则》为代表。其中,前三者被称为英国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研究历史上的三大里程碑。 卡德伯利报告(1992)从财务角度研究公司治理,将内部控制置于公司治理的框架内,明确要求公司建立审计委员会、实行独立董事制度,并以内部控制、财务报告质量以及公司治理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前提,明确要求公司改善内部控制机制,建议董事会应就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声明,外部审计师和审计委员会应对董事会发表的声明进行复核。 特恩布尔报告(1999)作为公司治理委员会综合准则指南指出,董事会应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负责,制定正确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寻求日常的保证,使内部控制系统能有效发挥作用,还应进一步确认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方面是有效的。其中特别指出,董事会应在谨慎、仔细了解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形成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正确判断。 DECD《公司治理原则》(2004)规定:公司治理结构应确保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指导和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对公司和股东的责任和忠诚。同时,要求董事会确保公司会计和财务报告制度的完整性,其中包括独立审计师的完整性,确保公司具备恰当的控制制度,特别是风险管理制度,财务和营运控制制度等,确保公司的行为不违反法律和相关的准则等。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有关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我国政府是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加大企业内部控制的推动力度的。我国在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过程中,内部控制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理论突破,特别是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研究也呈现出勃勃生机并不断发展。 吴水澎(2000)指出,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的环境因素;阎达五(2001)也指出,内部控制框架与公司治理机制是内部控制管理监控系统与制度环境的关系;李连华(2005)认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 阎达五、杨有红(2001)则将内部控制框架与公司治理机制结合起来,认为内部控制外延的拓宽正是由公司治理机制变化所致。因此他们建议采取双管齐下和分两步走的战略建立内部控制框架,认为首先要在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方面做到董事长和总经理分设、董事会和总经理班子分设,避免人员重叠;特别强调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的核心地位,认为董事会应该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完善和有效运行负责。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专业:会计学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一)背景 这些年来,国内外著名上市公司陆陆续续地被曝出存在严重的财务丑闻、证券欺诈的问题,这无疑是个投资者带来沉重地打击。他们不仅对证券交易市场失去信息,也对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信息产生怀疑。因此,企业管理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问题,成为了一时间社会各方热议的话题。企业内部控制不但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成败,同时还关系到投资者是否可以获取合法利益以及政府对证券业监管是否合理等诸多问题。美国,为了挽救上市公司的信誉,肃清证券市场上的不正之分,还投资者一个透明、公开地证券交易市场,不得不于2002年,颁布了文明世界的《萨班斯》法案。该法案的诞生标志着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走向了又一个高峰。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重要政府监督部门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决定向美国学习,规范我国的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的问题。 2006年,上海市证券交易、深圳市证券交易所纷纷颁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为了更好的规范证券交易市场,2008年,证劵监管协会联合各部委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些规范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渐渐地从自愿性披露走向强制性披露。它们在对我国原本金融业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作出最基本地规定的同时,还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范围扩大到全部上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也因此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二)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主要是经历了一个从有到无的发展过程。从过去的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信息中,我们不难发现,以往上市公司将披露的重点,都放在了财务信息方面。而披露的方法则是通过对外报送三大财务表报,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中的数据。尽管,这些财务数据能够直白反映出投资者所关注的一个企业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经营水平、盈利状况和现金流量,

中小制造型企业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20_ _届) 中小制造型企业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企业面领着各种不同的风险。怎样面对当今的市场环境,不断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使之能够保持自己的市场地位并且持续发展,应该作为当今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而根据国内外企业管理经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条途径。而在企业各个环节中,销售和收款环节是企业获利的关键环节,在此环节建立一套相互牵制、相互稽核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减少信誉不良等问题发生,降低企业的成本,促进企业良好发展。下面,将从四个不同方面对内部控制进行了解。 1 内部控制定义 其实我们通过学习观察所得,内部控制的定义在不同年代都有所不同。各国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是随着人们对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经济活动和不同的经济管理要求的变化而变化的。 Lauraf.Spira(2003)指出Turnbull指南的公布从根本上重新定义了内控的性质,尤其是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接合。 彭君翔(2008)从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企业内部控制的演进过程和企业内部控制原理探析三方面,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并且回顾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全面风险管理”五个发展阶段;并从“控制论、委托代理理论、博弈论”三个角度,探析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原理。 安艳红(2008)提出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部门,为了保护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信息的真实、正确,利于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因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组成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五个要素组成。 Hammed Arad(2009)认为内部控制是一个为了促进效率或保证一个执行政策或保护资产或避免欺诈和错误的会计程序或系统。内部控制是管理组织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计划、方法和程序,用于满足任务、目标和目的的实现,这样也是用于支持基于业绩的管理。 2 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

内控信息披露的定义及意义

定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何谓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概念给出明确 的定义。 建立和维护内部控制是公司管理当局的责任,管理当局应定期根据一定 的标准对本公司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并将评价的结果 用报告的形式披露给外部信息使用者,使其可以一定程度上了解公司内部控 制和经营活动的情况。因此,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就是上市公司管理当局根据 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 以报告的形式出具评价意见并提供给外部信息使用者。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 方式,可以包含在董事会报告或其他报告中,也可以单独提供,即所谓的内 部控制报告。我国目前并没有要求上市公司提供单独的内部控制报告,而只 要求在有关报告(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中包含有关信息披露。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为了保障投资者、债权人等的利益,同 时为了方便公众监督,而依照相关法律的要求,定期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完整 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并通过一定的形式对外披露,以保证投资者 在充分了解企业的情况下做出决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建立在管理层和董 事会对内部控制的评估基础上的,为了了解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适当,执行 是否有效,管理当局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进 行评估。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对财务报告披露的财务信息的一种补充,可以有助 于管理当局提高内部控制意识,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另外,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企业财务报告是否可靠的间接证据,可以使其尽 可能的避开风险,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意义: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对企业管理当局和外部信息需求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可以为信息使用者提供额外的信息,有利于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决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能够提供财务报告所不能提供的信息,可以使信息使用者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企业的管理控制是 否有效,企业的运营是否正常,企业资产是否有保障。如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良好目_得到有效的执行,则企业经营有序,能够有效防范经营过程中的风险; 如果企业内部控制混乱,则企业经营存在较大的风险,相关利益者在做出决策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范策略

2012年第1期下旬刊(总第469期) 时 代 金 融 Times Finance NO.1,2012 (CumulativetyNO.469) 浅谈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范策略 黄子玲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2008年6月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2009年7月1日起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这标志着我国对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的构建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文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基本内涵出发,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体系建设以及治理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以提高上市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 规范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基本内涵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又称为公开披露制度,是上市公司为了保障相关利益者利益(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以及合作伙伴等),以接受社会公众和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将自身的内部控制情况、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方面的信息和资料向证券管理部门提交,并向社会公布或公开,以便满足相关利益者做出决策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评价上市公司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该制度是否有效,存在那些缺陷、以及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自我评价,并出具一个评估报告,由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在公司年报中给予披露的一个过程。 内部控制对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内部控制情况的了解,公众以及相关利益者可以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为一种现实的选择和必要。总体来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根据现行的要求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安排、运行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并通过报告的形式给外部使用者,以使其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运行的情况由全面的了解,便于做出相关的财务决策。 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范的必要性分析 无论从宏观还是从微观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十分必要的。主要表现在: (一)促进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首先影响到的是企业内部。对于企业来讲加强内部控制是实现其企业目标的手段和工具。通过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使企业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完善内部控制的环境,提高内部控制风险评价的效率,加强内部控制监督,以便向外界展示其具有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力和形象。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向外界提供可靠、真实会计信息的保证。内部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财务报告的质量。因此通过规范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但可以减少企业内部舞弊行为的发生,更可以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同时对于企业管理当局来说,通过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也可以对自身完成受托责任与否,给予一个更好的说明。 (二)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投资者是公司资源的提供者,也是参与利润的分配者和享有者。投资者对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最为关注。屡屡发生的会计信息造假事件,对于投资者来说无疑是最受伤的。投资者逐渐认识到仅仅通过阅读财务报告并不能完整的了解到企业的真实经营和财务状况,也无法辨别其信息的真伪。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为投资者辨别财务报告信息提供了证据,通过对内部控制信息的关注,投资者可以了解到上市公司真实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从而做出更科学、有效的决策。 (三)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从一个侧面来证实审计报告的真实性,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披露之前,都需要经过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而审计师又要坚持重要性原则,受到时间和成本限制,注册会计师必须通过审计抽样才能保证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而健全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但可以减少注册会计师的工作量,更可以减轻他们的负担,减少审计风险,提高财务报告的可信度,提高财务报告会计信息的质量。 总之,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促进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内部控制效率与质量;也可以保障相关利益者利益,做出科学的财务决策;同时也能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有序发展。 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范策略 (一)统一规范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 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上起步都比较晚,相关的法律法规正处于不断的完善之中,当前证券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内容的规范,这不但有利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有效披露,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进行明确的指导,提高公司披露信息的质量,又为报告使用者了解和掌握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提供了一个指引,同时还为内控信息披露的监督部门提供了监督和评价的依据。并且,证券监管部门还应明确指出如果内部控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上市公司需在报告中指出其缺陷所在,不能只披露对公司有利的信息,隐瞒对公司不利的信息,从而方便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状况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 (二)明确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加大处罚力度 在美国,将内部控制的责任落实到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有效的保障了董事会的独立性,加强了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督和约束。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明确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由于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是对公司的运作情况、内部控制流程和管理架构是最熟悉的人,因此,董事会应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主体,由独立董事或监事会负责监督,对董事会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进行评价。这样可以提高公司披露的财务报告和内控报告的真实性。在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对于上市公司不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规范或披露虚假信息的行为应当进行严厉惩处,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督和处罚力度。 (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良好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需要上市公司具有一个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得到良好执行的基础和保障,也使完善内部控制运行环境的保证。目前很多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很多问题,亟待完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要进一步放开股权的分配,减少大股东侵蚀小股东利益的现象。要健全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的权利分配和执行机制;完善内部审计的监督范围和功能等。要通过加强公司内部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提供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 (四)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范,必须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要通过组织各种不同形式的培训和后续教育来加强大家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认识。要对披露的内容、程序以及方法进行全面的教育,要让相关工作人员了解内部控制的最新变化和趋势,要通过定期和的学习培训,提高披露主体的披露水平和专业水准等。要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他们的诚信意识,减少由于道德风险而带来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真实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宋薇薇.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思考[J].财会通讯,2009,(5):73-74. [2]杨雄胜,李翔,邱冠华.中国内部控制的社会认同度研究[J].会计研究,2007(8):60-67.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年). (责任编辑:唐荣波) Times Finance 153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关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的文献综述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 07级(1)班周兴辉 指导教师:张国康 摘要: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存在着内部管理薄弱、经济效益较差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致使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随着2007年12月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指引》及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设计、制定、实施等方面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近年来,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众多学者作了分析,促进上市公司的良性发展发表了意见。但是,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为此,进一步研究其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概述 李阿勇认为,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与大型企业相比较,我国中小企业在管理机制上具有规模小、动力大、内部改革成本低、机制灵活且有效率的特点,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资金少,人才缺、信息封闭,应对风险能力差。 王静认为美国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在2004年6月提出《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为企业有效进行风险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COSO于2006年7月发布了针对小型公众公司如何更好地运用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而发布指南。该指南应美国证券委员会的要求,针对小型公众公司存在的一些独特问题做出了指引,包括信息技术、职责分工、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风险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 披露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姓名: 窦倩 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 会计 班级: 会计92 学号: 16809243 指导教师: 汤颖梅职称: 副教授 2012年5 月18 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 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作者:窦倩指导教师:汤颖梅 摘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加快,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出现了一系列财务舞弊事件,由此,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开始成为会计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问题现状并进行影像因素分析。最后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简单评述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影像因素; Research on the issue of disclosure of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DouQqian Abstract:Along with the accelerated pac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kes on a series of financial fraud. As a resul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mportance of internal controls and improve listed companies gradually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Internal control disclosure of infoemation started to become a universal concern of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statua quo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internal control disclosure and image factor nanlysis. Finally, of listed company disclosure of internal control measures, including sound corporate governance instititions, strengthening the external oversight. Key words:Listed companies;Internal control;Information Disclosure;Image factors;Corporate Governance; 随着萨班斯法案,银广夏事件到中航油巨额亏损案件等爆出的一系列会计丑闻,使得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引起了学术界对内控信披的广泛关注。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及其建立健全的重要性成为了会计行业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企业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内部控制不仅关系到上市公司的质量和自身发展,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关系到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对上市公司内控信息的披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一.国内外文献综述回顾 国内外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国外学者主要从内部控制报告和审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收益与成本等方面进行深入有益的研究;而国内学者主要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和改进措施及规范制定方面等角度进行研究。其中,国内外学者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都较为丰富。 1

上市公司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摘要: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是防止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做假,维护和改善企业管理机构,提高企业经营能力和盈利水平的重要手段,“无规矩不成方圆”,现代企业如果不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企业就没有良好的控制制度加以规范,企业自身就会滋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最终导致企业走向灭亡。因此,企业内部管理对于现代企业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首先对上市公司的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纰漏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然后以山东省积水电子有限公司为例,对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问题进行深入探析,总结出内部控制的环境氛围不利、风险管控机制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企业内部信息交流不足、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完备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讨论问题引发的原因和动机,概括为内部控制的历史局限性、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内部控制具体环节和理论上的缺陷等原有,最后针对上述案例和理论支持,提出企业自身加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的建设、完善我国有关法律制度的建设、加强职业道德思想意识培训等建议措施,帮助改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改善,优化我国市场经济环境,提高上市公司竞争力,同时活跃我国市场经济活力,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提供相应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外部审计;风控管制

第1章相关理论概述 1.1内部控制的概念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上市公司占据特殊的位置,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发展进程中,呈现出诸多的问题,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是防止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做假,维护和改善企业管理机构,提高企业经营能力和盈利水平的重要手段,“无规矩不成方圆”,现代企业如果不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企业就没有良好的控制制度加以规范,企业自身就会滋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最终导致企业走向灭亡。所以,强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开程度,可以便于税务执法部门进行监管税收情况,利于金融系统对上市公司进行信贷扶持,能够充分提高上市公司的主动性,推进其快速高效发展。依照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特点,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进行公开,应该保证其具有时效性、真实性、稳定性和实用性。在进行公开和披露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所以,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迫在眉睫。 内部控制的含义仅从字面意思理解,指的是在组织机构系统内部实施的控制制度,其实际的具体内涵随着历史的进步、宏观条件的变化在不断的发生改变。目前我们学习和理解的“内部控制”的含义是美国COSO委员会1994年修订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及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从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内部控制实际上是达到企业利益最大化目标的重要手段。 1.2内部控制理论发展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大致分为以下五个阶段。首先是内部控制理论的萌芽代表内部牵制理论阶段,基本上是在1930年开始逐渐兴起的,当然在概念提出之前,世界古代历史中早就有以内部控制为实际内涵的制度,譬如中国四周的互相牵制制度、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双人记账”制度,都是“内部控制”理论在古代历史中的雏形;其次是成长时期的内部控制制度理论,基本上是以萌芽时期以职

【开题报告】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

开题报告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研究意义: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为适应经济市场的变化,上市公司除须对外披露经审计的会计信息外,还必须披露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而会计报表披露的信息是否真实、正确,决定于内部控制的有无或强弱。公司有了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才能保证会计报表披露的信息真实、正确。但随着财务丑闻的频频曝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备受质疑,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及时性值得商榷,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 2008年6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企业应将针对内部控制缺陷提出的整改方案采取适当的形式及时向董事会、监事会或者经理层报告,并要求企业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至此,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定由非强制性转为强制性。这是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又一重大举措,标志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迈入了规范与发展并举的新阶段。而探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信息披露的情况,对公司的发展乃至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预期目标:本文在参照国内外已有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情况入手,结合杭州地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现状,采用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来探讨信息披露行为是否真的能促进公司内部控制的加强,并提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对策及建议,从而为上市公司在金融危机后的新形势下,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更好的指导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及信息披露行为,为增强上市公司的竞争力提供一定的探索性建议,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政策性意见以及为相关理论研究做出贡献。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管理当局就本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情况而向外部投资人和其他利益关系人所提供的书面声明,可以提高外部对于企业财务报告可靠性,为投资者提供财务报告所不能提供的信息,有助于提高管理当局内部控制的管理水平。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已取得了可观的成果,但是由于样本选取,研究方法及绩效评价角度的差异,造成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广大学者纷纷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及强制性披露信息方面,李明辉、刘

内部控制—国外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摘要: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频繁出现财务丑闻,如安然事件、世通事件,社会各界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关注度日渐上升。国外学术界比国内较早地开展了对内部控制研究,因此本文对国外近20多年关于内部控制的文献进行了归类综述,主要从内部控制的需求、质量及重大缺陷披露等方面进行了文献梳理。最后,本文进行了文献评述,希望本研究能给国内的内部控制研究以启示,帮助企业经营管理者制定出一套符合自身需要的内部控制体系。 关键词: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是一个会计程序或系统,旨在提高效率确保政策的实施、捍卫资产、避免欺诈和错误(Hamed Arad和Babak Jamshedy-Navid,2009)。现今,内部控制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也引起了政府、企业参与者的广泛关注。国内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和实务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特别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在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20年前,国外学者率先开展了对内部控制的研究,研究内容广泛,研究方法丰富,取得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 一、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一)内部控制管理报告 McMullen,D.A.和K.Raghunandan和 D.V.Rama.(1996)通过对具有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相对于大公司来说,小公司在没有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情况下更可能出现财务报告问题,即是强制性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收益对小公司来说更大。Hermanson(2000)调查了9个不同的财务报表使用团体以分析对内部控制报告的需求。结果表明所有使用团体都认为内部控制报告很重要,并且发现自愿内部控制管理报告提升了内部控制质量,提供了超出审计财务报表的额外信息;内部控制管理报告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指引;而大家对于强制性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信息内容没有太多的反应,与个体投资者和内部审计员相比,经理人员更不可能认同强制性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价值。 Scott N.Bronson 和Joseph V.Carcello和K.Raghunandan(2006)通过分析1998年期间397个中等大小的公司,测试公司特征与公司年度报告中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自愿性之间的联系。发现有高销售增长的公司更不可能自愿发布内部控制管理报告,即发布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可能性与销售增长负相关;同时证明了公司具有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可能性与公司大小、审计委员会会议数量、机构股东百分比、收入增长之间正相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