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研究

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研究

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研究
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研究

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研究

摘要: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人口密集度最高、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其旅游资源的一体化开发,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区域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而且可以达到资源集约利用,避免重复开发等浪费现象。本文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资源一体化内涵的界定,结合其发展脉络和现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开发构想,意在提高其旅游资源的社会、经济效益。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旅游资源一体化;区域合作

长江三角洲区域包括上海的全部,江苏的南京、无锡、苏州、南通、常州、镇江、泰州、扬州,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共计15个地级以上城市,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该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人口密集度最高,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区域的旅游业发展日益完善,走在了全国旅游开发队伍的前列,总共拥有国家4A级旅游区69家,占全国15.6%;国家历史文化名城9座,国家级旅游风景区13处、省级风景区2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3处。同时,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该区域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业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星级酒店的建立、旅行社的创办以及各大高校纷纷开展旅游管理等诸多因素共同决定了长三角区域旅游资源市场的可持续开发潜力。

一、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内涵

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状态。就过程而言,

长三角城市旅游空间一体化的旅游理念形象定位

长三角城市旅游空间一体化的旅游理念形象 定位 内容摘要:城市旅游形象是指城市旅游者在游览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的观赏和市民素质、民风民俗、服务态度等的体验所产生的城市总体印象,该文对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一体化发展区域的旅游理念形象定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一体化发展区域旅游理念形象定位 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市的全部,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通、泰州,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共计15个地级以上旅游城市,面积近10万Km2,占全国国土面积约1%。2003年,该区域15座旅游城市国内旅游收入占全国73.22%,国际旅游收入占全国21.72%,国际旅游人次占全国52.87%。 城市旅游形象是指城市旅游者在游览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的观赏和市民素质、民风民俗、服务态度等的体验所产生的城市总体印象,主要体现在城市旅游理念形象、城市旅游视觉形象和城市旅游行为形象三方面。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结构表现为:一核、五极、五圈、七带的空间格局。一核为上海,上海都市旅游业非常发达,2004年,上海国内旅游收入占全国同比23.4%、占长江三角洲同比40.1%;国际旅游收入占全国同比11.2%,占长江三角洲同比56.8%。五级分别为长江三角洲的南翼宁波、北翼南京、浙南中心旅游

城市杭州、苏州与无锡。五圈为上海核心旅游圈、南京旅游圈、杭州旅游圈、环太湖旅游圈、宁波旅游圈。七带分别为沿长江旅游带、沿运河旅游带、沪宁旅游带、沪杭旅游带、杭甬旅游带、环太湖旅游带、沿海旅游带。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形象口号 本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对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形象口号进行了归纳,如表1。 城市旅游空间一体化发展区域的旅游理念形象定位分析 (一)长江三角洲旅游圈 旅游形象理念(或口号)设计:长江三角洲——中国最迷人的江南水乡;中国现代都城与古代都城相互交织的梦幻城市旅游带——世界第六大都市旅游带。 旅游形象理念解释、城市旅游或旅游区(点)功能性定位:重点发展长江三角洲水乡古镇旅游、园林旅游、(古代与现代都城)城市旅游、度假旅游、宗教旅游、海洋(岛)旅游、文化旅游、会议会展旅游,打造具有世界知名度的中国水乡旅游品牌、中国城市旅游品牌、中国会展旅游品牌、中国园林旅游品牌、中国文化旅游品牌。 (二)环太湖旅游圈 旅游形象理念(或口号)设计:太湖美,美在太湖水,太湖——江南水文化旅游胜地;太湖——中国最迷人的内陆湖泊;同游苏锡常,共拥太湖美。 旅游形象理念解释、城市旅游或旅游区(点)功能性定位:环太

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方法

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方法 罗清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旅游系 北京 101101) 【摘要】 近30年来,我国旅游业取得了重大成就,陆续开发和完善了全国各地主要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的需求,又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高品质要求促使开发旅游资源的原则、方法等必须有新的变化和调整。该文对此做了新的界定和建议。【关键词】 旅游资源开发 原则 方法 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罗清(1965-),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创意文化旅游、旅游经济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需求也越来越丰富并愈趋成熟,高品质的旅游产品成为现代人们的首要选择,依照我们过去的开发模式很难适应新时期的旅游需求。采取合理的原则和方法开发旅游资源,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正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要内容。 1 旅游资源与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资源是自然、历史、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特殊资源,具有明显的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作为地理环境的一部分,具有地理环境要素所具有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动态分布的特征,作为旅游活动的客体,它又具有历史人文的特征。旅游资源是指: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能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和旅游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作为旅游经济收入的来源,旅游资源必须经过开发成为旅游产品,才能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开发利用吸引游客,才能发挥旅游资源的多种功能和作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逐渐增多,游客需求多样化、个性化趋势日益明显。只有对已被利用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或开发未被利用的旅游资源,才能不断地满足旅游者的需要,确保旅游业持续发展。所谓旅游资源开发,是指以发展旅游业为主要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旅游资源加以利用的经济技术系统工程。旅游资源开发的目的在于发展旅游业,实质在于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内涵价值,提高其吸引力,使旅游资源变成现实的旅游吸引物,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多种功能。 旅游资源开发是旅游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旅游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开发,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的区域开发,就是根据域条件,运用资金和技术手段,通过科学的调查、评价、规划和建设,使未被利用的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已被利用的旅游资源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加强,并做好配套设施建设,向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而旅游开发的整个过程都是围绕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展开的,为了充分有效地挖掘旅游资 源本身的价值,在选定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还必须进行一系列旅游环境建设、旅游产品设计的开发工作,使旅游资源所在地能够成为有吸引力的旅游环境和接待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资源开发就是旅游开发的核心,成功的旅游开发必须首先要有成功的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资源的开发的成败决定了整个旅游开发的质量。 2 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旅游资源开发作为一项经济文化活动,必须遵循经济活动的运行规律,同时也要符合文化事业的开发规律,才能获得成功并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就是指旅游资源开发活动中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笔者认为可以将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界定为可持续发展原则、协调原则、美观原则、市场原则、特色 原则、 和文化原则。①旅游产品在经营管理方面采取生态、可持续的实践,保证经营活动不会使环境退化;旅游开发中应对当地社区和居民做出持续的贡献;旅游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破坏应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 ②协调原则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理性要求。协调发展就是要求旅游资源开发者正确处理现实与未来、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要求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强调整体效益,关注生态环境,注重社会公益,全面协调和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复杂关系,使旅游业得以全面发展。旅游业作为一项经济产业,追求经济效益是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目的,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做到投资省、收益快、效益高。同时,旅游业既是一种文化性的经济产业又是一种经济性的文化产业,还是一种与环境生态密切相关的资源耗费型产业,这就要求旅游资源开发所追求的经济利益要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即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保证旅游区居民及旅游者的生活秩序的安定与和谐,更要保护好旅游区域的环境生态。 ③美观原则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旅游资源开发就是发现美、展示美、创造美的过程。在设计和开发中应该充分运用美学的原理,将自然美、艺术美及观念美有机地融合进来,创造一种诗意的旅游环境,让游客置身其中,得到全方位的美的享受与精神的愉悦,力争做到旅游区布局和谐,旅游线路流畅,旅游氛围融洽。

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的原因

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的原因 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 长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是长江入海之前形成的的冲积平原。根据国务院2010年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 21.07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19%。其中陆地面积186802.8平方公里、水面面积23937.2平方公里。 二、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环境特点 长江三角洲上散布着一系列海拔100~300米的残丘,大部由泥盆系砂岩和石炭、二迭系灰岩构成,少数由燕山期花岗岩和粗面岩组成。面积约为5万平方公里。这里地势低平,海拔基本在10米以下,零星散布着一些孤山残丘,如南京的紫金山、扬州高邮神居山、常州溧阳的南山、苏州的天平山等。它们或兀立在平原之上,或挺立于太湖之中,有的成为游览区,有的成为花果山。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河网密度最高的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河网长度达4.8—6.7公里。平原上共有湖泊200多个。长江三角洲河川纵横,湖荡棋布,农业发达,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在中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号称中国的“金三角”。 长江三角洲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年均最高和最低气温都显著增加,增温率都是冬季和春季较高,夏季最低。长江三角洲气温变化趋势和增温率、城市化效应的增温率及增温贡献率与其他地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三、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的原因

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包括的江浙沪两省一市,共拥有25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48个国家AAAA级旅游区,拥有中国总量20%左右的旅行社,在中国百强国内旅行社中占有一半的席位。而且这三个省市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脉相连,在旅游资源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其主要原因有: (一)长三角地区生态系统类型复杂,地表覆盖多样。旅游资源丰富,园林、水乡、古镇等景点众多,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和自然景观丰富,游览价值高。 (二)长江三角洲包括三角洲平原及周边丘陵山地,天然的水环境良好,水资源丰富。区域内河湖众多,水网密布,主要有江苏的太湖、洪泽湖和浙江的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等著名湖泊,除淮河、长江、钱塘江、京杭大运河等重要河流以外,还有江苏的秦淮河,浙江的曹娥江等水系。 (三)长江三角洲地区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加之有着发达的水系、丰饶的土地优于中国的农业、手工业,使其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后期就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可观的城市群。本地区经济发达,市场距离短;交通便利,各景点的交通通达性好;基础设施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强,旅游环境容量不断扩大。 感受:通过上网收集相关资料,使自己了解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深刻认识到了该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条件。有好的自然环境,才会有高的旅游吸引力。期待到此旅游。

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优势与限制因素

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优势与限制因素 地理062 06980130 王一龙 长三角指中国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包括江苏省东南部和上海 市,浙江省东北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三角洲顶点在镇江市、扬州市一线,北至小洋口。南临杭州湾。 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30°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而且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传统意义的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杨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南京,东到海滨,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邻近海域。面积约为九万九千六百平方公里,人口约7500万,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这里岸线平直,海水黄浑,有一条宽约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潮间带浅滩。这个都市群汇集了产业、金融、贸易、教育、科技、文化等雄厚的实力,对于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连接国内外市场,吸引海外投资,推动产业与技术转移,参与国际竞争与区域重组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上意义的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泛指镇江、扬州以东长江泥沙积成的冲积平原,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上海市及浙江省杭嘉湖地区。长江三角洲顶点在仪征市真州镇附近,以扬州、江都、泰州、海安一线为其北界,镇江、宁镇山脉、 茅山东麓、天目山北麓至杭州湾北岸一线为西界和南界,东止黄海和东海。 按照国务院2008年关于进一步发展长三角的指导意见,正式确定将长三角扩大 到两省一市,即江苏浙江全省,上海市。这个战略性规划兼顾了区域平衡和互补,将 苏北和浙西南纳入长三角范围,在土地、资源、人才等层次上明显提升了长三角的实 力和发展潜力,长三角占中国经济总量也由不足1/5提升到接近1/4,尤其是苏北和 浙西南将成为最具增长潜力的地区,对拉动整个地区经济增长、促进长三角核心地区产业配置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这里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 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2008年的GDP为53952.91亿人民币。 合7877.1249亿美元。2004年度统计数据表明,长三角地区占全国土地的1%,人 口占全国5.8%,创造了18.7%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国22%的财政收入和18.4%的外贸出口。 长三角的比较优势有: 产业园区与产业集群产业园区适应了当代工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需求,适应了人口向城市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的大趋势,特别是园区又有规模效益、集聚效益、品牌效益,也利于对产品和行业进行整合,已经成为发展工业与高科技产业的主要支撑。作为中国工业发展的前沿和制造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地区必须把园区作为今后制造业发展的中心支撑。产业园区的推进有两点应引起注意,一是由于乡镇工业早期发展的分散性,使得原有乡镇企业延续不下来的多数企业缺少集聚效应,应当用工业园区加以整合。二是农业产业化是今后的方向,而在农业产业化中,必须以工业化思路和方式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龙头企业,因此,农业产业化也应注重规划和培植农业园区。与产业园区紧密相关的是产业集群战略。产业集群具有区域的集中性、产业的

XX旅游资源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某县县格凸河穿洞旅游资源开发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某某县县格凸河穿洞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 二、承办单位概况 1、项目承办单位:某某县县格凸河穿洞风景名胜区管理处 2、法人代表:易华 3、项目主管单位:某某县县人民政府 4、项目承办单位性质:县政府旅游局下属事业性单位 三、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1、《安顺地区旅游发展战略规划》;(1996年)

2、《某某县格凸河穿洞风景名胜区资源调查评价报告》;(1999.9第三次修改) 3、《某某县格凸河穿洞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1.8) 4、《某某县格凸河穿洞风景名胜区大穿洞景区详细规划》(2002.3) 5、风景、旅游及相关专业技术规范、标准; 6、《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事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2]20号。 7、《贵州省旅游业管理条例》 8、《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第四批省级风景名胜区的通知》黔府办(2000)16号。 9、可行性报告编制协议; 10、其它相关资料。 四、项目提出的理由 1、项目工程建设是安顺市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的需要 早在1995年安顺地区就在《安顺地区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出计划与规划中期(2001~2005)“某某县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初具规模”,“某某县县格凸河风景区申报为省级,开发建设该景区及其沿线风情点”(《规划》)中第一章第四节第十九条)。 2、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前提

格凸河穿洞风景名胜区所在的某某县县是一个农业县,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某某县格凸河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堪称一流,景区内的供电、给排水、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落后,制约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开发资金不足 由于开发建设较晚,投入资金较少,目前本风景名胜区服务设施简陋。对外旅游服务主要依托县城。景区内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场所有待建设,只有大河村提供有限的农家饭。由于基础设施薄弱,经营管理和服务条件跟不上,制约了日益增长的旅游业的发展。景区内又缺少步道、亭廊、停车场、码头、公共厕所和垃圾处理等设施,不便开展观光游览活动。 以上问题可随着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的建设和完善而逐步解决。 3、格凸河穿洞风景名胜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全市和全省旅游业的发展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的步伐加快,同时为了树立安顺市作为贵州省旅游中心的地位,必须扩展与丰富其旅游产品的内涵。建设格凸河风景名胜区,是贵州西线风景旅游区的重要补充。安顺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利用的还不到三分之一,仅仅集中体现在黄果树、龙宫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

2018年4月4日 长江三角洲的水乡文化与旅游——《每日一题》2017-2018学年八年级地理人教(下)

4月4日 长江三角洲的水乡文化与旅游中考频度:★★★☆☆难易程度:★★★☆☆ 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上海是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城市 B.“中国第一水乡”——周庄 C.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堡——中华门 D.历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西湖 【答案】A 【解析】上海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我国大陆南北海岸线的中点,除西南部有少量的低矮丘陵外,全境地形坦荡,平均海拔高度只有4米左右。优越的位置,便利的交通,广阔的腹地,使上海发展成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长江三角洲的水乡文化与旅游 1.旅游业的发展条件 长江三角洲地区旖旎的水乡风光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再加上便捷的交通和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使得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旅游业发达的地区之一。 2.著名旅游景点 长江三角洲地区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水乡古镇等。

(1)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古典园林和杭州西湖是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建筑精巧别致,文化内涵丰富,是我国园林艺术 的典范。杭州西湖以其秀美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驰名中外。西湖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是历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是千百年来人们向往的“人间天堂”。 (2)水乡古镇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水乡风貌别具特色,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因为保存着传统的 水乡风貌和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现在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3)传统历史文化 长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 戏曲 越剧是长三角重要的地域文化现象之一,凝聚了江南文化的审美情趣与美学品 格。越剧在中国戏曲大家族中历史较短,百年左右。它起源于浙江,立足于上 海,广泛流行于长江三角洲一带,成为具有江南地域特色的文化代表之一 茶 西湖龙井茶,因产于中国杭州西湖的龙井茶区而得名。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欲 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龙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龙井茶有 “四绝”: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特级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 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 丝绸 杭州丝绸历史悠久,质地轻软,色彩绮丽,品种繁多,有绸、缎、绫、绢等十 几类品种 饮食 长三角地区比较出名的是淮扬菜,色泽红亮,略甜,汤头浓。其他比较知名的 菜品与食品主要有:西湖醋鱼、东坡肉、蟹粉狮子头、上海灌汤包、嘉兴粽子、 镇江醋、宁波汤圆、绍兴黄酒、南京盐水鸭等 1.关干长江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水能资源丰富,水运便利 B .旅游资源丰富,水乡文化特色突出 C .城市密集,南京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D .矿产资源丰富,以重工业为主 2.下面是王明同学暑假准备到我国各地旅游的地方,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地区是 A .延安 B .颐和园 C .周庄 D .布达拉宫

长江三角洲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探究教案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举例说出长江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4.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5.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6.树立和谐发展的人地观念,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4.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5.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策略

充分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点评、指导小结,达到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地理图片、地图、多媒体课件、划分学习小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静静欣赏歌曲:《江南水乡》。 师:花桥碧水弯/江堤柳丝长/ 微风轻吻荷塘/醉我江南水乡/ 竹篙轻轻点/小船入画廊/ 一曲丝竹小唱/醉我江南水乡/ 江南水乡人间天堂/ 香喷喷的日子/粉嘟嘟的船娘/ 仿佛幽梦弥漫唐宋清香/染你一身芬芳……

八年级地理下册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教案_20200302163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2.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3.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4.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掌握对区域经济分析的一般认识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2.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教学过程】 【出示目标】(熟悉目标,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学生齐读目标。 【情境导入】(视频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进入到本节学习) 多媒体播放歌曲:《江南水乡》。 同学们,一曲《江南水乡》,你醉了吗?刚刚我们在视频中看到很多历史文化名城,时至今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又如何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踏上长江三角洲这块富庶繁华之地。 【自主学习快乐收获】(学生独立完成,标记重难点) 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本52~57页,完成自主学习指导课程的自主探究部分; 2.巡视学生自学情况,发现并记录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细读教材,勾画出重点、疑点内容。(分不同颜色进行勾画,并注意标注) 【自学检测】(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1.多媒体出示自主探究答案,学生更正并提出疑难问题; 2.多媒体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图,让学生在图中找出长江三角洲地区著名的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和核心城市,并分析城市的分布特点。(图文结合,锻炼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3.阅读材料,让学生介绍对上海的印象,了解浦东开放开发二十几年的巨大变化。(锻炼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结合学生的展示,引导学生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的地位以及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

xx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报告(完美版)

xx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 用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研究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旅游几乎在世界各地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被誉为20世纪的经济巨人。据世界旅游组织(WTO)公布的统计数字,1950年全世界国际旅游活动参加者为2528.2万人次,1960年为6929.6万人次,1990年则为45487.5万人次,相当于1950年全世界国际旅游人数的18倍。国内旅游也迅速发展,整个“八五”期间旅游人数为22.06亿人次,每年以18.9%的速度增长,比“七五”年均增长率高出14个百分点。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 但是,旅游的发展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掘出来。目前即便是在西方工业化国家中,每年能够出国旅行的人数在该国人口中的比重仍未达到应有水平。例如在出境旅游比较流行的英国,每年出国旅游的人次也仅为全国人口的1/3。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旅游者在这些国家的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就更小了。战后旅游发展的趋势表明,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余暇时间的增多、教育的普及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其它各种社会经济因素的有利进展,今后参加旅游的人数将会不断增加,从而也决定了旅游业将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旅游者的文化修养、旅游资源的文化品位、旅游业的文化氛围、

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没有文化的旅游是不存在的,低档次的文化品位,是影响旅游活动发展的致使原因。所以不管是旅游的主体(旅游者)还是旅游的客体(旅游资源)都应予以一定的教育和培训,以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欣赏被賦予更丰富的文化意蕴,从而使旅游得到更健康和快速的发展。 旅游业是一高度竞争的产业。不仅各国旅游业,特别是面对相同客源市场的邻近国家旅游业之间竞争激烈,而且同一旅游目的地内的各旅游企业也存在竞争。如果不了解旅游,不了解发展旅游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不了解旅游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等必要的知识,要想在竞争中取胜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还要对从事旅游业的人员进行旅游教育和训练。 另外,要搞好旅游业,实现旅游业在国民经济计划中的地位,还要在坚持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前提下满足旅游者的需要和当地人民的需要。也只有同时满足旅游者和当地人民的需要,才能实现国家的利益。因此各方的利益和需要都必须予以满足,各方彼此间的利益冲突都必须调合一致。在这个意义上,了解旅游和正确认识旅游对于各级政府参与制定政策和规划工作的人员是十分必要的。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更是有必要了解一定的旅游方面的知识。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训练: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文化特色与旅游

2020届中考地理专题复习训练: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文化特色与旅游 一、选择题 1.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与此问题成因无关的是( )。 A.上游毁林开荒 B.中游围湖造田 C.中下游酸雨污染 D.夏季降水集中 2.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形成不相关的自然条件是 ( )。 A.气候温和湿润 B.河网密集 C.矿产资源丰富 D.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 3.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技术先进 B.能源丰富 C.洪涝灾害频繁 D.信息不畅 4.某外商欲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立计算机软件基地,选址时应优先考虑( )。 ①邻近原料产地②靠近市场③有高素质的科技人员④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上海宝山成为我国钢铁工业中心的主要优势是 ( )。 A.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 B.人口稠密

C.水运便利和广大的消费市场 D.农业基础好 6.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位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位于长江的中游地区 B.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C.东临黄海和东海 D.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 7.下列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范围的是() A.上海市 B.安徽省的东部 C.浙江省北部 D.江苏省南部 8.长江三角洲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的主要原因是()A.长江水的灌溉 B.雨热同期且地势平坦 C.纬度位置好 D.地势平坦 9.关于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滨海平原 B.有“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称号 C.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中国综合实力最强区域 D.上海、南京、苏州是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城市 10.读我国某沿海工业区图,该工业区位于() A.辽中南地区 B京津唐地区 C.长江三角洲地区 D.珠江三角洲地区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历程和特点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历程和特点 刘文婷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05级 摘要: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目前经济发展的热点话题,本文总结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和 效应,回顾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历程,最后分析了长三角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点。关键字: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 1.区域经济一体化 1.1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 在国际上,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从关税同盟问题提出的,在比较纯粹的国际贸易领域中, 讨论得较多的是贸易壁垒与贸易利益, 再進而转向生产领域某些方面的联合, 乃至消除各国 经济活动中种种障碍的措施。 1969年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在1954年第一个提出经济一体化的定义”经济一体化就是将有关障碍经济最有效运行的人为因素加以清除,通过相互协调和统一,创造最适宜的国际经济结构。” 美国学者贝拉.巴拉萨1973年则将经济一体化定义为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状态,认为作为一个过程,一体化意味着取消国家间的经济歧视,强调了动态性质;作为一个状态的一体化意味着国家间不存在各种经济歧视,强调了静态性质. 经济学家利兹·马克鲁普则认为该定义过于狭隘,“事实上经济一体化可以有一国之内的各个地区的,也可以有各国之间的”。 一般而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参与成员范围内减少与取消歧视性的贸易壁垒以及采用一定程度上的共同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政策,以期消除成员间的差异,促进资源的最佳利用,求得整体最优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效果。其出发点是使每一个成员能获取比单独一个时更大的利益。 1.2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 1.2.1关税同盟理论 西方学者将关税同盟当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型形式。因此,对关税同盟的研究与探讨 也就比较广泛而深入。 贸易创造效果(Trade Creating Effect)是指由于取消了同盟内的关税壁垒,使生产转向同盟内最有效率的供应者所产生的利益。关税同盟成立后,能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行更专业化的生产,某成员国的一些国内生产品从其他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进口,结果使本国该项产品消费开支降低,从而扩大了需求,增加了贸易量。同时,使本该用于该种产品的

长江三角洲地区

年级高二班级学生姓名科目地理制作人______ 第三部分第四章长江三角洲地区学习目标 1.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优越的地理位置2.掌握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优势条件3.掌握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上海4、理解苏南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 学习指导学习任务及检测 知识点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优越的地理位置1.优越的地理位置 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是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而形成的滨海平原,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三角洲大致位于________附近,东临___和____,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海港口众多。长江三角洲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地区。区域面积约21.07万平方千米,是我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知识点二:发展的优势条件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优势条件: 1、区位条件优越 位于亚太经济区、太平洋西岸的中间地带,处于西太平洋航线要冲,具有成为亚太地区重要门户的优越条件。地处____________与_________的接合部,拥有面向国际、连接南北、辐射中西部的密集立体交通网络,现代化港口群,经济腹地广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 2 、自然条件良好 属于我国东部__________区,四季分明,水系发达,_______丰沛,地势平坦,________,港口岸线及________资源丰富,具有适宜发展的自然条件。 3、经济基础雄厚 农业基础良好,_________________发达,服务业发展较快,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是我国综合实力______的区域。 4、经济体制完善 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试验地。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率先建立起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 5、城镇体系完整 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目标明确,在_________的核心地位突出。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等大城市在区域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区域内城镇_____。目前,核心区城镇化水平超过60%,具备了跻身世界级_____的基础 6、科教文化发达 区域内集中了大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人力资源显著,具有率先建成创新型区域的坚实基础。 二、发展面临的挑战: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舟山渔场形成的原因:(1)东海大陆架广阔,光照,养分充足;(2)有台湾暖流和沿岸流在此交汇,使水流搅动,养分上浮;(3)长江水注入,带来有大量的养分。(4)市场需求量大;捕捞和养殖技术较高;政府政策扶持 知识点三:核心城市——上海1、核心城市—上海(121°E,31°N) (1)上海地处我国沿海和沿江(长江)最重要的两个经济地带所构成的_____字形总体框架的交叉结合部,具有强大的聚集和辐射作用。上海既有广阔的________(与之有经济联系的地域),又是辐射全球的世界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1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运用长江三角洲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读图分析和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处于江海交汇之地的地理位置优越性。 课前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长江三角洲的视频资料,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展示一段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风光片,激发学生关注。 问:影片中所描述的区域在哪里?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万里长江由西向东奔向大海,江水滔滔直下,所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不断淤积,沧海桑田,历经千万年,终于形成坦荡、宽阔的三角形的陆地——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自然环境优越物产富饶,经济繁荣发达在全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的“金三角”,本课就让我们走进这里来一个深度了解。 一、江海交汇之地 1、学生观察图7.13“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 ⑴说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和位置(长江几角洲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地区。) ⑵该地区的地势如何?(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 ⑶该地区的气候属于什么类型?有何特点?(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2、结合图7.14“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景观”,说说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南方亚热带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湿润。最适合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大米产量高,加上这里河网密集水域面积大,淡水养殖在生产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这里的人们生活主食以大米为主,喜食水产,因此自古就有“鱼米之乡”之称。) 3、结合图7.13读图找到“海”“江”,理解“江海交汇之地”的含义,结合图7.15,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心得体会: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与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最新)

心得体会: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与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最新)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了全面提升的新阶段。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各地加快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使长三角成为全国经济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引领区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长三角一体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是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本、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地区之间进行分工和贸易,可以在一个大国内部获得巨大的规模经济红利。因此,需要通过城市、地区间的资源再配置,充分利用大城市对于经济增长的引领带动作用,从而提高国家竞争力。 从全球站位来看,区域合作是大势所趋,城市群已成为世界经济重心转移的重要承载体,决定着未来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格局。对比全球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发现,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需要将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镇联系起来,形成城市集群,推动城市群内部形成合理的城市功能定位和分工,使之成为发展质量和效益最高的地区。世界级城市群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如国际化视野与创新功能区兼备的核心城市,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以及统一的区域治理机制。

从区域发展来看,经济地理和集聚效应仍然是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决定性因素,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离不开城市群的建设。创新发展上,人力资本积累引发知识溢出,而人才向城市集中,使城市群成为创新的空间载体。协调发展上,运输网络加快了知识和信息的传导,非中心城市通过有效利用中心城市的正向外部性实现协同增长。绿色发展上,城市群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建立和完善共建共享的区域环境治理机制,保护好绿水青山。开放发展上,城市群建设有利于内部资源配置的优化,区域统一市场的形成,以及规模效应的发挥。共享发展上,高水平城市群建设将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从长三角自身来看,区域一体化是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伴随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变化,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模式开始从总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空间的优化布局和要素集聚的作用更加突出,需要通过区域一体化发展构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此外,长三角是我国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的关键枢纽,肩负着对内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对外参与全球合作竞争的双重任务。因此,要以一体化的创新突破优化长三角地区的空间布局,更好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并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以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 长三角城市群的地理位置紧密相连,在协调合作机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能源保障安全方面应该先行一步,需要参照国际标准,同时吸收借鉴国内先进合作区的建设经验,在江浙沪交界处的X苏州吴江、浙江嘉兴嘉善和上海青浦地区设立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探索实施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

长江三角洲知识点

一、长江三角洲的区域概况 1、地理位置与范围(“长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区域”) ①长江三角洲简称,是由的泥沙淤积形成的,是中国最大的。 思考:长江在长江三角洲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②位置:长江三角洲区域以为主体,地处中国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濒临海和海。 ③范围:长江三角洲是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角洲的顶点在江苏镇江附近,往东抵达海滨,往南达杭州湾,往北到通扬运河。 思考:长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自然、人文两个角度考虑) 2、经济发展条件 ①自然条件:长江三角洲地势,以地形为主,气候,土地,河网。 ②社会经济条件:农耕条件,农业历史,农业生产水平高,被称为和。长三角人口和城镇,工商业,消费市场,劳动力素质,经济基础。 3、长江三角洲的区域优势 思考:长三角区域发展内外联系所具备的优势条件? ①发达的交通运输 长江三角洲拥有长江和众多的、干线,以及现代化的 、,形成密集的。 ②雄厚的经济基础 长江三角洲是对外开放的,已经成、、的对外开放格局,城镇,工商业,经济发展水平,是我国综合实力的区域。 二、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 1、上海市的经济特色与地位 作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上海是中国高水平的、和 ,是享誉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拥有庞大的现代工业体系,、先进制造业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上海发展所需要的原材料大部分依赖或者,其产品大多远

销国内外。同时,上海也是中国举足轻重的、和产业基地。 2、浦东新区的开发 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长江三角洲区域。1990年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掀开了上海发展的新篇章。浦东新区聚集了、临港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现代产业,成为上海乃至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引擎。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浦东成为了国际性、、贸易、中心。 3、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 思考: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交通运输、资金流通、信息交流、治理支持、技术协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浦东的大举开发,显著提升了上海的总体层次和国际化水平。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了。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 1、北翼和南翼的比较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基础练习题(解析)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基础练习题 一、单选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位于我国的( ) A. 珠江三角洲地区 B. 辽中南地区 C. 长江三角洲地区 D. 京津唐地区 2.该地区有著名的“外滩” 著名人文旅游胜地,夜色迷人,吸引国内外大量游客前往旅游观光。 该城市是指( ) A. 杭州 B. 上海 C. 苏州 D. 南京 3.下列能反映该地区特色景观的是( ) A. B. C. D.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许多人不在居住城市工作,每天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这种现象被称为“同城效应”。回答下列各题。 4.图1所示区域最大的核心城市是() A. 杭州 B. 上海 C. 苏州 D. 南京 5.图2这种生活方式主要依赖的是() A. 经济的快速发展 B. 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C.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D. 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 6.上海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对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下列属于上 海优势条件的是 ①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②全国政治中心③重要的金融中心 ④重工业基地⑤商业中心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②④⑤ 7.以长江三角洲为例,关于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A. 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B. 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其对外联系 C. 河流冲积形成河流三角洲,为工农业发展提供平坦的地形和肥沃的土壤 D. 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只有“利”没有“弊” 8.下列旅游景点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A. 苏州园林 B. 大三巴牌坊 C. 布达拉宫 D. 国家体育场(鸟巢) 读下图“某城镇周围环境示意图” 9.以下农业布局正确的是() A. ①养鱼虾,②种蔬菜,③种果树,④种小麦 B. ①种蔬菜,②养鱼虾,③种果树,④种小麦 C. ①种小麦,②种果树,③养鱼虾,④种蔬菜 D. ①种小麦,②种果树,③种蔬菜,④养鱼虾 10.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特点是() A. 多分布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 B. 多依附于大中城市 C. 都分布于沿海开放城市 D. 多分布于内陆城市,呈现出沿大江大河分布的特点 11.关于我国工业分布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东南沿海工业中心多,长江沿岸工业中心少 B. 我国西部地区无现代化工业 C. 高新技术产业起步晚,但发展迅猛 D. 近些年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缓慢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形成了“弓箭型”的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读 图,完成问题。 12.图中“弦”①主要是指 A. 京沪线 B. 宝成—成昆线 C. 京广线 D. 沪昆线 13.关于图中甲与乙、丙与丁的经贸往来,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为乙提供国际贸易平台 B. 丁为丙提供充足的煤铁资源 C. “黄金水道”促进丙与丁的商贸流通 D. 乙为甲提供大量高素质人才 2014年7月8日,天猫无人超市在杭州落地,主打“即拿即走,无需掏出手机和现金”的支付企业,购物分三步,第一,刷脸进店--将对消费者进行快速面部特征识别,身份审核,绑定消费者支付宝完成刷脸进店;第二,选购商品--如果对着商品微笑,还能有不同程度的折扣;第三,带着商品直接出门,无感支付--当消费者出门时,系统将通过消费者的支付宝,自动扣除消费金额,快速完成支付。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