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版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第六版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第六版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第六版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需求曲线是一条倾斜的曲线,其倾斜的方向为(A)

A.右下方B.右上方C.左下方D.左上方

2.下列体现了需求规律的是(D)

A.药品的价格上涨,使药品质量得到了提高

B.汽油的价格提高,小汽车的销售量减少

C.丝绸价格提高,游览公园的人数增加

D.照相机价格下降,导致销售量增加

3.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只是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C)

A.需求增加B.需求减少C.需求量增加D.需求量减少4.下列变化中,哪种变化不会导致需求曲线的位移(B)

A人们的偏好和爱好B产品的价格C消费者的收入D相关产品的价格5.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A)

A.减少B.不变C.增加D.难以确定

6.当咖啡价格急剧升高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茶叶的需求量将(C)

A.减少B.不变C.增加D.难以确定

7.消费者预期某种物品将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的需求会(C)A.减少B.不变C.增加D.难以确定

8.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B)

A.都是由于一种原因引起的

B.需求的变动由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而需求量的变动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

C.需求量的变动是由一种因素引起的,需求变动是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因素引起的D.是一回事

9.整个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表明(A)

A.需求增加B.需求减少C.价格提高D.价格下降10.对化妆品的需求减少是指(A)

A.收入减少引起的减少B.价格上升而引起的减少C.需求量的减少D.价格下降

11.在同一条曲线上,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从A点移动到B点是(D)A.需求的变动B.收入的变动C.偏好的改变D.需求量的变动12.导致需求曲线发生位移的原因是(C)

A.因价格变动,引起了需求量的变动

B.因供给曲线发生了位移,引起了需求量的变动

C.因影响需求量的非价格因素发生变动,而引起需求关系发生了变动D.因社会经济因素发生变动引起产品价格的变动

13.下列因素中哪一种因素不会使需求曲线移动(B)

A.消费者收入变化B.商品价格下降C.其他商品价格下降D.消费者偏好变化

14.供给曲线是一条倾斜的曲线,其倾斜的方向为(B)

A.右下方B.右上方C.左下方D.左上方

15.鸡蛋的供给量增加是指供给量由于(C)

A.鸡蛋的需求量增加而引起的增加B.人们对鸡蛋偏好的增加C.鸡蛋的价格提高而引起的增加D.由于收入的增加而引起的增加16.如果某种商品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价格上升,

导致(C)

A.供给增加B.供给减少C.供给量增加D.供给量减少17.建筑工人工资提高将使(A)

A.新房子供给曲线左移并使房子价格上升

B.新房子供给曲线左移并使房子价格下降

C.新房子供给曲线右移并使房子价格上升

D.新房子供给曲线左移并使房子价格下降

18.假如生产某种商品所需原材料的价格上升,则这种商品(B)A.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B.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C.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D.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

19.供给规律中可以反映在(D)

A.消费者不再喜欢消费某商品,使该商品的价格下降

B.政策鼓励某商品的生产,因而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C.生产技术提高会使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D.某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20.当供求原理发生作用时,粮食减产在市场上的作用是(B)A.政府规定个人购买粮食的数量B.粮食价格上升C.粮食价格下降D.粮食交易量增加

21.关于均衡价格的正确说法是(C)

A.均衡价格是需求等于供给时的价B.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C.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上的价格D.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时的价格

22.均衡价格随着(D)

A.供给和需求的增加而上升B.供给和需求的减少而上升

C.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D.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23.当某种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出现同时减少的情况时,那么(C)A.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减少B.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无法确定

C均衡价格无法确定,均衡产量减少D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减少24.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QD=14-3P,QS=2+6P,该商品的均衡价格是(A)

A.4/3 B.4/5 C.2/5 D.5/2

25.假设某商品的需求曲线为Q=3-2P,市场上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为4,那么,当需求曲线

变为Q=5-2P后,均衡价格将(A)

A.大于4 B.小于4 C.等于4 D.小于或等于4

26.需求的变动引起(A)

A.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B.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C.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D.均衡价格同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

27.供给的变动引起(B)

A.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B.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C.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D.均衡价格同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

28.政府为了扶植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为此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C)

A.增加农产品的税收B.实行农产品配给制

C.收购过剩的农产品D.对农产品生产者给予补贴

29.政府把价格限制在均衡价格以下,可能导致(A)

A.黑市交易B.大量积压C.买者按低价买到希望购买的商品数量D.A和C

30.假定A为自变量,B为因变量,弹性的数学表达式为(A)

A.E=(ΔB/ΔA)·(A/B)B.E=(ΔA/ΔB)·(B / A)

C.E=(ΔB/ B)·(ΔA/A)D.E=(B /ΔB)·(A/ΔA)

31.在下列价格弹性的表达中,正确的是(A)

A.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B.价格变动的绝对值对需求量变动的绝对值的影响

C.价格的变动量除以需求的变动量D.需求的变动量除以价格的变动量

32.需求完全无弹性可以用(C)

A.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表示B.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表示C.一条与纵轴平行的线表示D.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表示33.哪一种商品的价格弹性最大(D)

A.面粉B.大白菜C.手表D.化妆品

34.若某商品价格上升2%,其需求量下降10%,则该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是(B)

A.缺乏弹性B.富有弹性C.单位弹性D.无限弹性

35.如果某商品是富有需求的价格弹性,则该商品价格上升(C)A.销售收益增加B.销售收益不变C.销售收益下降D.销售收益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36.一般来说,某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与购买该种商品的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关系是(A)

A购买该种商品的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越大,其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

B.购买该种商品的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越大,其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

C.购买该种商品的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越小,其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

D.购买该种商品的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与价格弹性没有关系37.如果价格下降2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2%,则该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C)

A.富有弹性B.具有单位弹性C.缺乏弹性D.无法确定(注:此题正确答案应该是A,降价总收益即买者的总支出增加是富有弹性的,但考虑到题库的答案是C,考试遇到这道题要选C)38.如果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则食物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将会(C)A.大大增加B.稍有增加C.下降D.不变39.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5元降到4元,需求量从9个上升到11个,则该商品的总收益将(C)

A.不变B.增加C.减少D.无法判断(注:如果算点弹性的话,从5元需求量9个变成4元需求量11个是富有弹性的,但很简单5*9=45,4*11=44,少了1,因为如果算弧弹性时是小于1的,缺乏弹性)

40.两种商品中如果其中的一种商品价格发生下降或上升时,这两种商品的购买量同时增加或同时减少,请问二者的交叉弹性系数是(A)A.负B.正C.0 D.1

41.某类电影现行平均票价为4元,对该类电影需求的价格弹性为1.5,经常出现许多观众买不到票的现象,这些观众大约占可买到票的观众的15%,要想使所有想看电影而又能买得起票的观众都买得到票,可以采取的办法是(B)

A.电影票降价10% B.电影票提价15% C.电影票降价15% D.电影票提价10%

42.什么情况下应采取薄利多销政策(B)

A.价格弹性小于1时B.价格弹性大于1时C.收入弹性大于1时D.任何时候都应薄利多销

43.所有产品的收入弹性(D)

A.都是负值B.都是正值C.绝对值总大于1 D.不一定44.下列产品中,哪种产品的交叉弹性为负值(A)

A.汽车和轮胎B.花生油和豆油C.棉布和化纤布D.大米和面粉45.对于一个不吃猪肉的人来说,猪肉的需求量和牛肉价格之间的交叉弹性是(A)

A.0 B.负值C.非弹性D.弹性大小不一定

46.如果Y的价格上升,对替代品X的影响是(C)

A.需求量增加B.需求量减少C.需求增加D 需求减少47.已知需求方程为:Q=50-2P,在P=10处的点价格弹性是(B)A.6 B.0.67 C.0.33 D.0

48.假如Q=200+0.1M,M=2000元,其点收入弹性为(D)

A.2 B.–2 C.0.1 D.0.5

49.如果说两种商品A和B的交叉弹性是-3,则(D)

A.A和B是替代品B.A和B是正常商品C.A和B是劣质品D.A和B是互补品

50.劣质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B)

A.正B.负C.零D.难以确定

51.蛛网理论主要是针对(B)

A.正常商品B.周期性商品C.任何商品D.吉芬商品52.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均等于1.5,则蛛网的形状是(C)A.收敛型B.发散型C.封闭型D.圆圈型53.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等于0.5,供给弹性等于1.8,则蛛网的形状是(B)

A.收敛型B.发散型C.封闭型D.圆圈型54.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等于1.5,供给弹性等于0.8,则蛛网的形状是(A)

A.收敛型B.发散型C.封闭型D.圆圈型55.一般来说,香烟的蛛网的形状是(B)

A.收敛型B.发散型C.封闭型D.圆圈型56.一般认为,农产品的蛛网的形状是(B)

A.收敛型B.发散型C.封闭型D.圆圈型57.目前我国私家车的蛛网形状是(A)

A.收敛型B.发散型C.封闭型

D.圆圈型

二、多项选择题

1.满足需求的条件包括(BD)

A.满足全家人的欲望B.愿意购买C.满足心理要求D.有能力购买

E.满足自我实现的要求

2.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包括(ACDE)

A.价格B.质量C.收入D.个人偏好

E.未来的预期

3.需求定理是指(ACE)

A.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B.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C.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D.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E.商品与价格成反向变化

4.影响供给量的因素有(ACDE)

A.价格B.质量C.成本D.自然条件E.政府的政策

5.供给定理是指(BDE)

A.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B.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C.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D.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

E.商品与价格成同向变化

6.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的移动是由于(BCE)

A.商品价格的变化B.互补品价格的变化C.生产技术条件的变化D.产量的变化E.生产这种商品的成本的变化

7.均衡价格就是(BC)

A.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

B.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同时供给量也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C.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时的价格

D.供给等于需求时的价格

E.需求等于供给时的价格

8.政府对商品的调节通过价格进行,其对价格实施(CE)

A.政府直接定价B.指导价C.支持价D.建议价E.限制价格9.需求的变动引起(AC)

A.均衡价格同方向变动B.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C.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D.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

E.供给同方向变动

10.供给的变动引起(BC)

A.均衡价格同方向变动B.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C.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D.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

E.需求同方向变动

11.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种类有(ABCD)

A.Ed>1 B.Ed=1 C.Ed =0 D.Ed <1E.Ed<0 12.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ABCE)

A.购买欲望B.商品的可替代程度C.用途的广泛性D.商品的价格E.商品的使用时间

13.需求收入弹性的种类有(ABCDE)

A.Em>1 B.Em=1 C.Em =0 D.Em <1E.Em<0 14. 供给的价格弹性的种类有(ABDE)

A.Es>1 B.Es=1 C.Es <0 D.Es <1E.Es=0

15.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有(ABCE)

A.生产的难易程度B.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C.生产技术D.商品的价格E.难易保管

16.下列弹性的表达中,正确的是(ADE)

A.需求价格弹性是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B.需求价格弹性等于需求的变动量除以价格的变动量

C.收入弹性描述的是收入与价格的关系D.收入弹性描述的是收入与需求量的关系

E.交叉弹性就是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影响17.以下关于需求价格弹性大小的论述,正确的是(BC)

A.如果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则直线上各点的需求弹性相等B.如果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则直线上各点的需求弹性不相等C.如果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则直线上越往左上方的点需求弹性越大

D.如果需求曲线是一条曲线,则曲线上各点的需求弹性相等E.如果需求曲线是一条曲线,则曲线上不可能存在需求弹性相等的两点

18.以下关于需求价格弹性大小与销售收入的论述中,正确的是(BE)A.需求弹性越大,销售收入越大

B.如果商品富有弹性,则降价可以扩大销售收入

C.如果商品缺乏弹性,则降价可以扩大销售收入

D.如果商品富有弹性,则降价可以提高利润

E.如果商品为单位弹性,则价格对销售收入没有影响

19.关于收入弹性的论述中,正确的是(CDE)

A.收入弹性就是消费者收入变化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B.所有商品的收入弹性都是正值

C.如果收入弹性小于零,表示这种商品是低档商品

D.从宏观上来说,如果某类商品收入弹性小于1,说明人们对这类商品需求的增长速

度小于他们收入的增长速度

E.从微观上说,企业提供的产品如果收入弹性较大,则经济繁荣时期企业可以获得

较多的收益

20.关于交叉弹性,正确的是(ACD)

A.交叉弹性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B.如果交叉弹性是正值,说明这两种商品是互补品

C.如果交叉弹性是正值,说明这两种商品是替代品

D.如果交叉弹性是负值,说明这两种商品是互补品

E.如果交叉弹性是负值,说明这两种商品是替代品

三、判断题

错误1.需求量变化与需求变化的含义是相同的。

错误2.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正确3. 当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错误4.生产者预期某商品未来价格要下降,就会减少该商品当前的供给。

正确5.在几何图形上,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运动。

错误6.任何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都是反方向变化的。

错误7.均衡价格就是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

正确8.均衡价格一定是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时的价格。

错误9.限制价格应高于市场价格,支持价格应低于市场价格。

正确10.如果一般性商品的价格高于均衡价格,那该价格一定会下跌并向均衡价格靠拢。

正确11.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将导致它的供给量变化,但不会引起供给的变化。

正确12.供给曲线右移表示生产者在每一种价格上提供更多的产品。正确13.如果价格和总收益呈同方向变化,则需求是缺乏弹性的。

错误14.富有弹性的商品涨价总收益增加。

正确15.如果商品缺乏弹性,如果要扩大销售收入,则要提高价格。错误16.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大于0小于1,则这种商品是低档商品。

错误17.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小于1,则这种商品是奢侈品。

错误18.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小于零,则这种商品是一般的正常商品。

错误19.已知某两种商品的交叉弹性小于零,则这两种商品是独立品。正确20.已知某两种商品的交叉弹性大于0,则这两种商品是替代品。错误21.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其互补商品的需求将上升。

错误22.一般来说,农产品的蛛网形状为封闭型。

错误23.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大于供给曲线斜率绝对值,则蛛网的形状是收敛型的。

正确24.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大于供给曲线斜率绝对值,则蛛网的形状是发散型的。

四、概念联线

1.需求:是指个人或所有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数量。

2.需求规律:也称需求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3.供给:是指某个厂商或全部厂商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商品出售的数量。

4.供给规律:也称供给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5.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6.供求规律:是指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上升;当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时,价格下降,这就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具体规律,一般称之为供求规律。

7.支持价格:亦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过低,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

8.限制价格:亦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过高,控制通货膨胀。

9.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百分比。

10.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11.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12.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13.蛛网理论:是指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情况,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14.发散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大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越来越大,离开均衡点越来越远,称为发散型蛛网。15.封闭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等于需求弹性的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始终按同一幅度进行,称为封闭型蛛网。16.收敛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小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小,最后恢复均衡,称为收敛型蛛网。

一、单项选择题

1.某消费者偏好A商品甚于B商品,原因是(D)

A.商品A的价格最低B.商品A紧俏

C.商品A有多种用途D.对其而言,商品A的效用最大2.下列对物品边际效用的不正确理解是(C)A.每增加(减少)一个单位的对物品的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

B.最后增加的那个单位的消费所提供的效用

C.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物品所获得总效用

D.数学表达式为MU=△TU/△Q(TU表示总效用,Q表示物品数量)3.关于基数效用论,不正确的是(C)

A.基数效用论中效用可以以确定的数字表达出来

B.基数效用论中效用可以加总

C.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使用的分析工具完全相同

D.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一定量的某物的总效用可以由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消费所增加的效用加总得出

4.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直到达到了效用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该商品的(C)

A.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B.总效用不断下降,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C.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

D.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下降

5.总效用曲线达到顶点时(B)

A.边际效用曲线达到最大点

B.边际效用为零

C.边际效用为正

D.边际效用为负

6.边际效用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A)

A.递减B.递增C.不变D.先增后减

7.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效用的大小(D)

A.取决于它的使用价值B.取决于它的价格

C.不可比较D.可以比较

8.如果消费者消费15个面包获得的总效用是100个效用单位,消费16个面包获得的总效

用是106个效用单位,则第16个面包的边际效用是(D)

A.108个B.100个C.106个D.6个

9.已知商品X的价格为8元,Y的价格为3元,若某消费者买了5个单位X和3个单位Y,此时X、Y的边际效用分别为20、14,那么为获得效用最大化,该消费者应该(C)(注:其实此题条件不明,如果消费者有的是钱,那么应选D)

A.停止购买两种商品B.增加X的购买,减少Y的购买C.增加Y的购买,减少X的购买D.同时增加对两种商品的购买

10.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时,从消费中得到的(B )A.满足程度B.满足程度超过他实际支付的价格部分

C.边际效用D.满足程度小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部分11.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B)

A.实际所得B.主观感受

C.没有购买的部分D.消费剩余部分

12.实现了消费者均衡的是(C)

A.MUA/PA <MUB/PB B.MUA/PA >MUB/PB C.MUA/PA = MUB/PB D.以上三个公式都不对

13.已知某家庭的总效用方程为TU=14Q-Q2,Q为消费商品数量,该家庭获得最大效用时的商品数量为(B)

A.49 B.7

C.14 D.2

14.已知商品X的价格为2元,商品Y的价格为1元,如果消费者在获得最大满足时,商品Y的边际效用是30元,那么,商品X的边际效用是(D)

A.20 B.30

C.45 D.60

15.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的形状是(B)

A.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是一条垂线D.是一条水平线

16.无差异曲线为斜率不变的直线时,表示相结合的两种商品是(B)A.可以替代的B.完全替代的

C.互补的 D .互不相关的

17.在同一个平面图上有(B)

A.三条无差异曲线B.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C.许多但数量有限的无差异曲线D.二条无差异曲线18.在一条无差异曲线上(D)

A.消费X获得的总效用等于消费Y获得的总效用

B.消费X获得的边际效用等于消费Y获得的边际效用

C.曲线上任两点对应的消费品组合所能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D.曲线上任两点对应的消费品组合所能带来的总效用相等

19.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上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C)

A.价格之比B.数量之比

C.边际效用之比D.边际成本之比

20.如图所示的无差异曲线表明X和Y的关系为(A)

A.完全互补品B.完全替代品

C.没有关系D.互不上关

21.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B)

A.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

B.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同

C.效用水平不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相同

D.效用水平相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相同

22.预算线上的表明(C)

A.没有用完预算支出

B.处于均衡状态

C.预算支出条件下的最大可能数量组合

D.状态不可能确定

23.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C)

A.消费者的收入B.商品的价格

C.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D.以上都不正确

24.商品X和Y的价格按相同的比率上升,而收入不变,预算线(A)A.向左下方平行移动B.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C.向左下方或右上方平行移动D.不变动

25.M=Px·X+Py·Y是消费者的(C)

A. 需求函数

B. 效用函数

C. 预算约束条件方程

D. 不确定函数

26.商品X和Y的价格以及消费者的预算收入都按同一比率同方向变化,预算线(D)

A.向左下方平行移动B.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C.向左下方或右上方平行移动D.不变动

27.商品的收入不变,其中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消费可能线(C)A.向左下方移动B.向右上方移动

C.沿着横轴或纵轴移动D.不动

28.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点必定落在(C)

A.预算线右侧区域B.预算线左侧区域

C.预算线上D.预算线上和左侧区域

29.关于实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不正确的是(D)

A.在基数效用论下,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其价格之比

B.在基数效用论下,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价格之比

C.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均衡条件实质上是相同的

D.均衡状态下,消费者增加一种商品的数量所带来的效用增加量必定大于减少的另一种商品所带来的效用减少量

30.根据无差异曲线分析,消费者均衡是(A)

A.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相切之点

B.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相交之点

C.离原点最远的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

D.离原点最近的预算线上的任何一点

31.已知某人的效用函数为TU=4X+Y,如果消费者消费16单位X和14单位Y,则该消费者的总效用是(A)

A.78 B.14 C.62 D.16

32.假设消费者张某对X和Y两种商品的效用函数为U=XY,张某收入为500元,X和Y的价格分别为PX=2元,PY=5元,张某对X和Y 两种商品的最佳组合是(C)

A.X=25Y=50 B.X=125Y=25 C.X=125Y=50

D.X=50Y=125

33.由于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均衡点的连线,称为(D)A.需求曲线B.价格——消费曲线C.恩格尔曲线D.收入——消费曲线

34.当X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增加,收入效应也增加,则商品是(A)

A.正常商品B.低档商品C.吉芬商品D.独立商品

35.已知某吉芬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增加,则收入效应(B)A.不变B.下降C.增加D.∝36.当X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增加,收入效应下降,但总效应是增加的,则商品是(A)

A.低档商品B.正常商品C.吉芬商品D.独立商品

37.某低档商品的价格下降,在其他情况不变时,(C)

A.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相互加强导致该商品需求量增加

B.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相互加强导致该商品需求量减少

C.替代效应倾向于增加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减少其需求量

D.替代效应倾向于减少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增加其需求量

二、多项选择题

1.效用是(ABC)

A.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B.一种主观感受C.客观存在的D.使用价值E.价值

2.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AC)

A.边际效用递减B.边际效用总大于零C.边际效用会小于零D.每单位商品增加的总效用减少E.总效用不断减少

3.以下关于边际效用说法正确的有(CDE)

A.边际效用不可能为负值B.边际效用与总效用呈同方向变动C.对于通常情况来说,消费者消费商品服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D.在边际效用大于等于零时,边际效用与总效用反方向变动

E.每增加(减少)一个单位的对物品的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

4.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关系(ACE)

A.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最大

B.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递增

C.当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递减

D.当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不变

E.当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递增

5.消费者剩余是指(CE)

A.需求曲线之上,价格线以下部分

B.供给曲线之上,均衡价格以下部分

C.需求曲线之下,价格线以上部分

D.消费者的最大满足程度

E.消费者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大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部分

6.无差异曲线的特征包括(BDE)

A.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可以相交

B.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具有负斜率

C.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具有正斜率

D.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E.在坐标图上有许多条无差异曲线

7.商品的边际替代率(BCDE)

A.是正的B.是负的

C.具有递减的趋势D.等于该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

E.是指消费者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另一种商品消费数量

8.关于消费者均衡点的下列看法正确的有(AC)

A.均衡点位于预算线上

B.消费者均衡点在理论上可以脱离预算线而存在

C.均衡点由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决定

D.在消费者均衡点上,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斜率相等但符号相反E.均衡点可以是无差异曲线上的任意一点

9.下列属于低档商品的是(AC)

A.收入效应X1X*=-2,替代效应X*X2=+3

B.收入效应X1X*=-5,替代效应X*X2=+2

C.收入效应X1X*=-5,替代效应X*X2=+8

D.收入效应X1X*=+5,替代效应X*X2=+2

E.收入效应X1X*=+5,替代效应X1X*=-5

10.下面属于正常商品的是(ABD)

A.消费者的收入增加80%时,某商品的需求量增加40%

B.消费者的收入增加80%时,某商品的需求量增加90%

C.已知某商品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增加,收入效应减少

D.已知某商品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增加,收入效应增加

E.消费者的收入增加80%,某商品的需求量减少20%

11.消费者对风险的态度大体上可分为(ABCDE)

A.风险回避者B.风险爱好者C.风险中立者D.厌恶风险者E.喜欢风险者

三、判断题

正确1. 因为边际效用递减,所以一般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错误2.当消费某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为负时,则总效用达极大值。

错误3. 当边际效用减少时,总效用也是减少的。

错误4. 基数效用论的分析方法包括边际效用分析和无差异曲线分析

方法。

错误5.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正确6.需求量和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是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的。

错误7.消费者均衡就是消费者获得了最大边际效用。

错误8.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最大。

错误9.按序数效用理论,消费者均衡点应该是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交点。

错误10.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两点对应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组合所能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正确11.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是指商品的价格和收入是确定的。错误12.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

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

正确13.价格下降时,任何商品的替代效应都是正数。

错误14.价格下降时,低档商品的收入效应都是正数。

错误15.已知某吉芬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收入效应减少,替代效应也一定减少。

正确16.吉芬物品是一种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化的特殊商品。

正确17.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四、概念联线

1.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

2.基数效用:是指按1、2、3···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

3.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4.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量。

5.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得好处的总和。

6.消费者均衡:是研究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购买何种商品、购买多少能达到效用最大,即研究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问题。7.序数效用:是指按第一、第二和第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序的方法。

8.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9.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另一种商品消费数量。

10.预算线也称消费者可能线: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11.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商的商品。

12.收入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

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这一成本定义是指( C )A.会计成本B.隐成本C.机会成本D.边际成本2.反映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称作( B )

A.总成本曲线B.生产函数

C.生产可能性曲线D.成本函数

3.正常利润( A )

A.是经济成本的一部分B.是经济利润的一部分

C.不是经济成本的一部分D.与企业决策不相关

4.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称为( B )

A.平均成本B.固定成本C.长期成本D.总成本

5.在长期中,下列成本中哪一项是不存在的( A )

A.固定成本B.机会成本C.平均成本D.隐成本

6.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 B )

A.在开始时减少,然后趋于增加B.一直趋于减少

C.一直趋于增加D.在开始时增加,然后趋于减少

7.固定成本是指( A )

A.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B.厂商要增加产量所要增加的费用

C.厂商购进生产要素时所要支付的费用

D.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可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8.下列有关厂商的利润、收益和成本的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C )A.收益多、成本高,则利润就大B.收益多、成本高,则利润就小C.收益多、成本低,则利润就大D.收益多、成本低,则利润就小9.收益是指( A )

A.成本加利润B.成本C.利润D.利润减成本

10.平均收益是指( C )

A.厂商销售一定产品所得的全部收入B.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销售收入

C.厂商销售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入D.总收益与边际收益的差额11.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 C )

A.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B.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C.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D.边际收益于边际成本没有关系12.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那么减少产量就会使( A )A.总利润减少B.总利润增加C.对利润无影响D.使单位利润减少13.在经济学中,短期是指(D )(注:宏观与微观中的长期和短期其实是不同的)

A.一年或一年以内的时期

B.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固定不变的

C.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可以变动的

D.在这一时期内,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14.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取决于( D )

A.时间长短B.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C.可否调整产量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15.对于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而言,当总产量达到最大值而开始递减时,边际产量处于( A )

A.递减且边际产量小于零B.递减但是边际产量大于零

C.边际产量等于零D.无法确定边际产量值

16.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B )

A.总产量达到最大值B.总产量仍处于上升阶段,还未达到最大值C.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D.边际产量等于零

17.当边际产量达到最大时,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C )

A.总产量达到最大值B.平均产量处于递减阶段C.平均产量处于递增阶段D.总产量处于递减阶段18.产量为4时,总收益为100;当产量为5时,总收益为120,此时边际收益为(A)

A.20 B.100 C.120 D.25

19.当劳动的总产量达到最大值时( C )

A.平均产量是递减的B.平均产量为零

C.边际产量为零D.边际产量为负

20.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 C )

A.与纵轴相交B.经过原点

C.与横轴相交D.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21.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 A )

A.平均产量增加B.生产技术水平不变

C.平均产量不变D.平均产量达到最低点

2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 B )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也减少

C.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D.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

23.如图所示,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 B )

A.3<L<8 B.5<L<8C.3<L<5 D.0<L<5

24

A.劳动投入的第I

C.劳动投入的第III

25

不变,一种投入要素如果过量使用( A )

A.最终会使总产量下降B.会使边际产量减少,直到等于零时为止

C.最终会使总产量下降,但不会等于零

D.总产量能继续保持增长,不过增长的幅度会越来越小

26.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只是在下列情况下起作用(C )

A.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按同一比例变化

B.生产函数中只有一种投入要素

C.生产函数中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不变

D.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诸变量的指数之和小于1

27.在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不同的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构成的曲线是( A )(正确答案应该是C,题库答案A很明显是错的,但如果遇到这道题考试要选A)

MP

AP

O

A.无差异曲线B.等成本曲线

C.等产量曲线D.生产可能线

28.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 B )

A.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

B.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

C.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

D.不管投入各种要素量如何,产量总是相等的

29.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 D )

A.两种要素投入的比率

B.一种要素投入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比率

C.一种要素投入的边际产品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边际产品的比率D.在保持原有产出不变的条件下用一种要素投入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比率

30.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 B )(注:其实A才应该是更好的答案)

A.产量提高了

B.成本增加了

C.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

D.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

31.如果等成本曲线围绕它与纵轴Y的交点逆时针转动,那么将意味着( A )

A.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B.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

C.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D.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

32.如果价格不变,只是改变企业在投入要素上的总支出,就会使等成本曲线(C )

A.向顺时针方向转动B.向逆时针方向转动

C.发生平行移动D.发生移动,但不一定是平行移动33.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点,一定是( C )

A.等成本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切点B.等产量曲线与等利润曲线的切点

C.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D.等产量曲线与等收入曲线的切点

34.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条件是(C )

A.MPA/P A <MPB/P B B.MPA/P A >MPB/P B

C.MPA/P A = MPB/P B D.MPA=MPB

35.无数条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连接起来的曲线是(D )A.无差异曲线B.消费可能线

C.收入消费曲线D.生产扩展路线

36.在短期,全部总成本等于( C )

A.固定成本与平均成本之和B.可变成本与平均成本之和C.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D.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之和37.平均成本等于( C )

A.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边际成本之和

B.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总成本之和

C.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和

D.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总成本之和

38.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的相交点是( B )

A.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B.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C.平均成本曲线下降阶段的任何一点D.边际成本曲线的最高点

39.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是( C )

A.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下降

B.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下降

C.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

D.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

40.当边际成本曲线达到最低点时( A )

A平均成本曲线呈现递减状态B.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呈现递增状态C.平均产量曲线达到最大值D.总产量曲线达到最大值

41.当边际成本曲线上升时,其对应的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一定是( D )

A.上升B.既不上升,也不下降

C.下降D.既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42.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出数量。那么TVC为(B )

A.30000 B.5Q-Q2C.5-Q D.30000/Q

43.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出数量。那么TFC为(A )

A.30000 B.5Q-Q2

C.5-Q D.30000/Q

44.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出数量。那么AVC为( C )

A.30000 B.5Q-Q2

C.5-Q D.30000/Q

45.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出数量。

那么AFC为(D )

A.30000 B.5Q-Q2C.5-Q D.30000/Q 46.某厂商生产5件衣服的总成本为1500元,其中厂商的机器折旧为500元,工人工资及原材料费用为1000元,那么平均可变成本为( C )

A.300 B.100C.200 D.500

47.假定总成本函数为TC=16+5Q+Q2,说明这是一条(A )A.短期成本曲线B.长期成本曲线C.A、B都对D.无法确定48.在长期平均成本线的递增阶段,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A )

A.右端B.左端C.最低点D.无法确定

49.已知产量为500时,平均成本为2元,当产量增加到550时,平均成本等于2.5元。在这一产量变化范围内,边际成本( D )A.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小于平均成本

B.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并大于平均成本

C.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并小于平均成本

D.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大于平均成本

50.如果某厂商的产量为9单位时,总成本为95元,产量增加到10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0元,由此可知边际成本为(A )

A.5元B.15元C.10元D.20元

二、多项选择题

1.厂商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主要有(ABCD )

A.劳动B.资本C.土地D.企业家才能E.利润2.总收益大于总成本的部分叫(AC )

A.经济利润B.贡献利润C.超额利润D.利润

E.正常利润

3.固定成本是指厂商(BCE )

A.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B.在短期内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支出

C.厂房及设备折旧等不变生产要素引起的费用

D.长期固定不变的成本

E.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变动的那部分生产要素的支出

4.由于总产量等于所有边际产量之和,所以(BD )

A.在边际产量曲线上升时,总产量曲线以越来越慢的速度上升B.在边际产量曲线上升时,总产量曲线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上升C.在边际产量曲线下降时,总产量曲线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上升D.在边际产量曲线下降时,总产量曲线以越来越慢的速度上升E.在边际产量曲线下降时,总产量曲线以越来越慢的速度下降5.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成立的条件是(ACD )

A.生产技术水平保持不变

B.扩大固定资本的存量

C.保持其他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不变,只改变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D.边际产量递减发生在可变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

E.以上说法都对

6.边际技术替代率(AC )

A.是在产出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最后一个单位投入要素替代另一种投入要素的技术上的比率

B.是在产出量变动的前提下,增加最后一个单位投入要素替代另一种投入要素的技术上的比率

C.是负的,并且呈递减趋势D.是正的,并且呈递减趋势E.是负的,并且呈递增趋势

7.属于等产量曲线的特征的有(BCD )

A.等产量曲线凹向原点

B.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C.等产量曲线有无数多条,其中每一条代表一个产值,并且离原点越远,代表的产量越大

D.等产量曲线互不相交

E.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相交

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C )

A.等产量曲线上某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等产量曲线上该点斜率值

B.等产量曲线上某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等产量曲线上该点斜率的绝对值

C.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D.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

E.以上说法都对

9.总成本分为(AB?)(注:此题有问题)

A.平均成本B.边际成本

C.固定成本D.变动成本

E.平均变动成本

10.短期成本分为(ACD )

A.短期平均成本B.短期机会成本

C.短期总成本D.短期边际成本

E.短期生产成本

11.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是(ACE )

A.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上升

B.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下降

C.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

D.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

E.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下降

12.随着产量的增加,厂商的平均固定成本(ADE )

A.大于0 B.等于0

C.先减后增D.递减

E.趋向于零

13.在下列几种曲线中,属于U形曲线的有(ACE )

A.平均成本B.平均固定成本

C.平均变动成本D.长期总成本

E.边际成本

14.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是(ACD )A.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曲线

B.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所有短期成本曲线最低点的连线

C.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每一点都对应着一个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点D.长期平均成本在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下方

E.所有的短期成本都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

15.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下降的区域(AE )

A.长期平均成本小于等于短期平均成本

B.无法确定

C.长期平均成本是短期平均成本最低点的连线

D.短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在长期平均成本上

E.长期平均成本与各条短期平均成本相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最低点的左侧

16.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BD )

A.MC大于AC时,AC下降

B.MC小于AC时,AC下降

C.MC等于AC时,AC下降

D.MC等于AC时,AC达到最低点

E.MC等于AC时,AC达到最高点

17.下面何种情况发生时,企业的利润最大(AB )

A.MR=MC B.TR与TC的差额最大

C.正常利润最大D.TR=TCE.MR=AR

18.已知Q=6750 – 50P,总成本函数为TC=12000+0.025Q2,利润最大的产量和价格分别是( B C )

A.Q=10 B.Q=1500C.P=105 D.P=1500 E.P=150

19.已知生产函数Q=LK,当Q=10时,P L= 4,P K = 1,厂商最佳生产要素组合时资本和劳动的数量是(BD )

A.K= 1.6 B.K=6.4C.L = 6.4 D.L=1.6E.K=12.8

三、判断题

正确1.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应在AP>MP>0的阶段。

错误2.AP曲线与MP曲线交于MP曲线的最高点。

错误3.在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中,只要平均产量是上升的,就应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量。

错误4.边际产量递减,平均产量也递减。

正确5.边际技术替代率是负的,并且呈递减趋势。

正确6.生产扩展路线是在不同生产规模下,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错误7.随着成本的增加,等成本线向左下方倾斜。

错误8.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的连线形成生产扩展路线。

正确9.短期内,随着产量的增加,AFC会变得越来越小,于是,AC 曲线和AVC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越来越小,但决不会相交。

错误10.MC曲线AC曲线相交于MC曲线的最低点。

正确11.AP曲线的最高点和AC曲线的最低点相对应。

正确12.在长期中无所谓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分。

错误13.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变动成本就是平均成本。错误14.短期总成本曲线与长期总成本曲线都是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一条曲线。

错误15.在AC曲线最低点的左侧,MC>AC,在其右侧,MC<AC。错误16.平均变动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越来越少。

错误17.经济学中长期和短期的划分是依据时间的长短划分的。

错误18.LAC可划分成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

错误19.当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处于递减阶段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右端。

错误20.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一定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连接。正确21.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根据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描绘出来的。

四、概念联线

1.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

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2.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

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3.利润:一般是指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4.总产量: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5.平均产量: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6.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7.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8.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9.等成本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0.生产扩展线: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

11.规模报酬:是指所有生产要素的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12.短期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

13.长期成本:是指厂商长期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14.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第五章厂商均衡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B )

A.产品有差别B.产品无差别

C.有的有差别,有的无差别D.以上说法都对

2.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的关系是(C )A.大于B.小于C.等于D.没有关系

3.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个别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 A )A.与横轴平行的线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D.与横轴垂直的线

4.当价格大于平均成本时,此时存在( B )

A.正常利润B.超额利润C.贡献利润D.亏损

5.价格等于平均成本的点,叫( A )

A.收支相抵点B.亏损点C.停止营业点D.获取超额利润点6.价格等于平均成本时,此时存在(A )

A.正常利润B.超额利润C.贡献利润D.亏损

7.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 C )

A.MR = SAC B.MR = STC C.MR = SMC D.AR=MC 8.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达到长期均衡的条件是(B )

A.P = MC B.P =MC = AC C.P =MR=MC D.P=MR=AC 9.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需求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切点是( C )A.厂商在短期内要得到最大利润的充要条件

B.某行业的厂商数目不再变化的条件

C.厂商在长期内要得到最大利润的条件

D.厂商在长期内亏损最小的条件

10.在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短期内继续生产的条件是(B )A.AC =AR B.AVC〈AR或AVC=AR

C.AVC〉AR或AVC=AR D.MC=MR

11.下列行业中哪一个行业最接近于完全竞争模式(C )

A.飞机B.卷烟C.种植业D.汽车

12.已知某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为10元,平均成本为11元,平均可变成本为8元,则该企业在短期内(C )

A.停止生产且亏损B.继续生产且存在利润C.继续生产但亏损D.停止生产且不亏损13.某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为12元,平均成本为11元,平均可变成本为8元,则该企业在短期内( B )

A.停止生产且亏损B.继续生产且存在利润C.继续生产但亏损D.停止生产且不亏损14.某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为6元,平均成本为11元,平均可变成本为8元,则该企业在短期内( A )

A.停止生产且亏损B.继续生产且存在利润C.继续生产但亏损D.停止生产且不亏损15.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是指( C )

A.AVC >SMC中的那部分AVC曲线

B.AC > SMC中的那部分AC曲线

C.SMC≥AVC那部分SMC曲线

D.SMC≥AC那部分SMC曲线

16.某企业产品的价格为常数时,其属于的市场结构类型是(A )A.完全竞争B.完全垄断C.垄断竞争D.寡头垄断17.当长期均衡时,完全竞争厂商总是(B )

A.正常利润为零B.经济利润为零

C.经济利润大于零D.利润多少不确定

18.假如一家完全竞争企业的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和平均变动成本分别为15元、15元和12元,企业就应当(A )

A.继续生产B.立即停产,退出市场

C.提高价格D.降低价格

19.如果一家完全竞争企业的总成本为:TC=10+2Q+Q2,产品价格P=10元,从短期看,利润最大化产量应为( D )

A.10 B.8C.0 D.4

20.一个市场只有一个厂商,这样的市场结构称为(D )

A.垄断竞争B.完全竞争C.寡头垄断D.完全垄断

21.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A )

A.向右下方倾斜的B.向右上方倾斜的

C.垂直的D.水平的

22.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对于任何产量,厂商的平均收益总等于( C )

A.边际收益B.边际成本C.市场价格D.平均成本23.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的边际收益与平均收益之间的关系是(A )

A.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收益B.边际收益大于平均收益

C.边际收益等于平均收益D.边际收益曲线交于平均收益曲线的最低点

24.完全垄断厂商定价的原则是( A )

A.利润最大化B.社会福利最大化C.消费者均衡D.随心所欲25.完全垄断厂商在长期时均衡条件是( B )

A.MR=MC B.MR=SMC=LMC

C.MR=SMC=LMC=SAC D.MR=SMC=LMC=SAC=LAC 26.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数量是(A )

A.一家B.二家C.三家D.无数家

27.形成垄断竞争市场最基本的条件是(C )

A.国家赋予特权B.只有几家厂商C.产品差异D.完全信息28.最需要进行广告宣传的市场是( C )

A.完全竞争市场B.完全垄断市场

C.垄断竞争市场D.寡头垄断市场

29.当一个行业由竞争演变成垄断行业时,那么(B )

A.垄断市场的价格等于竞争市场的价格

B.垄断市场的价格大于竞争市场的价格

C.垄断市场的价格小于竞争市场的价格

D.垄断价格具有任意性

30.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的主要区别是( A )

A.企业数目不同B.竞争策略不同

C.成本结构不同D.从事开发和研究的力度不同31.形成寡头垄断市场最基本的条件是( C )

A.政府特许B.产品差别

C.技术所需规模的要求D.技术垄断

32.面临突点的需求曲线的寡头垄断企业,其生产成本稍有下降时,则最可能的结果是(D)

A.降价销售B.产量增加C.利润不变D.利润增加33.寡头垄断的一个显著特征是( A )

A.企业之间互相依存B.有一条非弹性的需求曲线

C.不存在市场进入障碍D.以上都是

34.面对突点的需求曲线的垄断企业有稳价的倾向,其主要原因是(C )

A.企业受到政府的管制B.企业放弃利润极大化的目标

C.企业的定价策略必须顾及对手企业的反应

D.企业的成本结构是常数成本

35.与突点的需求曲线上对应,它的边际收益曲线是(D )A.垂直的B.水平的

C.连续的D.在弯折点一分为二

二、多项选择题

1.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与平均收益曲线重叠的是(ABC )A.价格曲线B.需求曲线

C.边际收益曲线D.总收益曲线

E.边际成本曲线

2.在亏损状态下,厂商继续生产的条件是(BD )

A.P=SAFC B.P > SAVC

C.P

3.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ABC )

A.MR = MC B.P = MC

C.AR = MC D.AR=AC E.TR=TC

4.按竞争与垄断的程度,我们将市场分为(ABCD )

A.完全垄断市场B.垄断竞争市场

C.寡头垄断市场D.完全竞争市场

E.营销市场

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处于长期均衡时(CDE )

A.SMC=SMR=SAC=SAR B.MR=LMC=SMC

C.MR=AR=MC=AC D.MR=LMC=SMC=LAC=SAC E.P=LMC=LAC=SMC=SAC

6.厂商的停止生产点是(ABD )

A.P = AVC B.TR = TVC C.TR = TC D.企业总亏损等于TFC

E.P = AFC

7.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分为三种情况(ABD )

A.成本不变的长期供给曲线B.成本递减的长期供给曲线

C.成本先上升而后下降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D.成本递增的长期供给曲线E.以上说法都对

8.厂商要获得经济利润,一定是(AB )

A.TR >TC B.P>AC

C.TR >TVC D.P>AVC E.TR=TC

9.在短期,完全垄断厂商(ABE )

A.有可能获得正常利润B.也有可能发生亏损

C.永远获得超额利润D.永远处于亏损状态

E.也可能获得超额利润

10.价格歧视分为(ABD )

A.一级价格歧视B.二级价格歧视

C.五级价格歧视D.三级价格歧视E.四级价格歧视11.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必须具备下列条件(ACDE )A.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和消费者

B.行业中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有差别的

C.行业中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无差别的

D.厂商和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

E.购买者和生产者对市场信息完全了解

12.一个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BD )A.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和消费者

B.行业中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有差别的

C.行业中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无差别的

D.进入市场的障碍较少

E.购买者和生产者对市场信息完全了解

13.垄断厂商的均衡如图所示,在Q1点厂商(ABD )

A.P1

C.价格确定在

E.

14

A.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和消费者

B.行业中厂商生产的产品可以是有差别的,也可以是无差别的C.进入市场障碍较小

D.进入市场存在比较大的障碍

E.市场中厂商数量较少

15.在寡头垄断市场,突点的需求曲线表明(ABD )

A.寡头垄断企业一般不轻易进行价格竞争

B.寡头垄断企业之间竞争的重点是改进技术、降低成本

C.寡头垄断企业之间不会发生价格冲突

D.成本略有下降,价格保持不变,利润增加

E.成本略有下降,价格也下降,利润不变

16.突点的需求曲线(BCDE )

A.是指一个寡头垄断企业提价时,它的对手也提价;当其降低价格时,它的对手并不降价。

B.是指一个寡头垄断企业提价时,它的对手并不提价;当其降低价格时,它的对手也降价。

C.使边际收益曲线发生折断

D.表明寡头垄断企业一般不轻易进行价格竞争

E.表明成本略有下降,价格不变,而利润增加

17.已知一垄断企业成本函数为:TC=5Q2+20Q+1000,产品的需求函数为:Q=140-P,

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分别是(AC )

A.P=130 B.Q =130 C.Q=10 D.P =10 E.Q=400三、判断题

正确1.完全竞争厂商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市场价格。

正确2.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正确3.完全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是相同的。

正确4.企业获得经济利润则一定获得正常利润。

正确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当企业实现长期均衡时,也就实现了正常利润,且经济利润都为零。

正确6.生产者的行为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原则。

P1

P2

P3

O

错误7.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产品价格等于平均收益但不等于边际收益。

错误8.如果企业没有超额利润,就不应该生产。

正确9.在任何时候,只要商品价格高于平均变动成本,企业就应该生产。

错误10.短期中的供给曲线就是整条MC线。

正确11.长期供应曲线是长期边际成本线的一部分,并且比短期供应曲线平坦。

错误12.超额利润就是价格与平均变动成本之差。

错误13.完全垄断企业是价格的制定者,所以它能随心所欲地决定价格。

错误14.三级价格歧视所获得的生产者剩余比一级价格歧视的大。

正确15.在完全垄断市场上,一家厂商就是一个行业。

错误16.在市场经济中,完全垄断是普遍存在的。

错误17.垄断竞争市场就是指产品没有差别的市场。

错误18.垄断行业由于有规模经济存在,可以比竞争行业产量更高,价格更低。

错误19.经济学中的产品差别是指不同种产品之间的差别。

错误20.垄断竞争厂商的AR曲线MR曲线相互重合。

错误21.对任何企业来说,如果边际成本降低,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该企业应当降价销售。()

错误22.突点的需求曲线是表示一个寡头垄断企业当它要提价时,对手企业也同时提价。

正确23.在突点需求曲线模式中,在突点左边的需求曲线价格弹性比右边的需求曲线弹性大。

四、概念联线

1.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2.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3.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的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4.一级价格歧视:也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每一单位产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确定单位产品的价格。

5.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照消费者不同的购买量段收取不同的价格,购买量越小,厂商索价越高,购买量越大,厂商索价越低。6.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同一产品在不同的消费群,不同市场上分别收到不同的价格。

7.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

8.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着整个市场中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

9.古诺模型:是法国经济学家A·古诺于1838年以天然矿泉水为例创立的,是最早的寡头垄断模型。

0.斯威齐模型:美国经济学家P·M·斯威齐于1939年提出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用以解释寡头垄断市场上所存在的价格相对稳定的现象。11.卡特尔协议:是生产同类产品的垄断厂商就产品的市场价格、产量分配和市场份额而达成的一种公开协议,其目的是限制产量、提高价格、控制市场。

一、单项选择题

1.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是(D)

A.边际产品价值B.边际收益

C.边际产品D.边际生产力

2.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市场上的边际产品价值的公式是(B)A.△Q/△L B.MP·P

C.△TR/△Q D.MP·MR

3.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最优数量的原则是(A)

A.VMP=W B.MRP=W

C.MP=W D.MR=W

4.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整个市场的供给曲线是一条(C)A.水平线B.垂直线

C.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D.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5.劳动的供给曲线是一条(B)

A.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B.向后弯曲的曲线

C.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D.与横轴平行的曲线

6.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C)

A.劳动的供给量会一直增加

B.劳动的供给量逐渐减少

C.劳动的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的供给不仅不会增加反而减少

D.劳动的供给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7.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D)

A.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与横轴平行的线D.与横轴垂直的线

8.就单个劳动者而言,一般情况下,在工资率较低的阶段,劳动供给量随工资率的上升而(A)

A.上升B.下降

C.不变D.不能确定9.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土地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分别是(D)A.水平垂直B.向左下方倾斜,向右下方倾斜

C.向右下方倾斜,向左下方倾斜D.向右下方倾斜,垂直于数量轴

E.引致需求

10.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称为(B)

A.一般准租金B.经济租金

C.纯租金D.地租

11.假设某歌唱演员的年薪为10万元,但若他从事其他职业,最多只能得到3万元,那么该歌唱演员所获得的经济地租为(B)

A.10万元B.7万元C.3万元D.不可确定12.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时,基尼系数(A)

A.等于零B.等于一C.大于零小于一D.小于一13.根据基尼系数的大小,比较下列三个国家中哪一个国家的分配最为平均(A)

A.甲国的基尼系数为0.1 B.乙国的基尼系数为0.15

C.丙国的基尼系数为0.2 D.丁国的基尼系数为0.18

14.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B),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A.不平均,平均B.平均,不平均

C.不平均,不平均D.平均,平均

15.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曲线是(A)

A.洛伦兹曲线B.菲利普斯曲线

C.契约线D.工资曲线

16.如果收入分配不均等,洛伦兹曲线就会(B)

A.越直B.越弯曲C.越小D.越长

17.如果收入是平均分配的,则洛伦兹曲线将会(C)

A.与纵轴重合B.与横轴重合

C.与450线重合D.无法判断其位置

二、多项选择题

1.生产要素的价格形成与商品的价格形成不同点表现在(ABE)A.供求主体不同B.需求性质不同

C.政府关注点不同D.企业投入不同

E.需求特点不同

2.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的价格分别是(ABCE)A.工资B.利润C.利息D.税率E.地租

3.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ACE)

A.派生需求B.直接需求C.联合需求D.最终产品的需求

E.引致需求

(注:题库里的题是这样的

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AE )

A. 派生需求

B. 直接需求

C. 直接产品的需求

D. 终产品的需求

E. 引致需求)

4.一般来说,在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上厂商的要素供给曲线是水平的,且与(AB C)是相等的。(注,不知道WO是不是工资,如果是的话就对,不然就错,但这道题其实不在题库里,不管了)

A.ACL B.MCLC.WO D.MRL E.ARL

5.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有(ABCDE)

A.工资率B.闲暇C.劳动者拥有的财富状况D.社会习俗E.人口总量及其构成

6.利息是(ABC)

A 资本的报酬B.资本这一生产要素的价格

C 由资本市场的供求双方决定的D.由劳动市场的供求双方决定的

E 劳动的报酬

7.表示社会分配公平程度的分析工具是(BC)

A.菲利浦斯曲线B.洛伦兹曲线C.基尼系数D.国民消费曲线E.拉弗曲线

8.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的关系是(AC)

A.洛伦兹曲线的弯度越大基尼系数越大

B.洛伦兹曲线的弯度越大基尼系数越小

C.洛伦兹曲线的弯度越小基尼系数越小

D.洛伦兹曲线的弯度越小基尼系数越大

E.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没关系

三、判断题

错误1.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来自个人,供给来自厂商。

错误2.生产要素市场的需求是一种直接需求。

正确3.边际产品价值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和产品价格的乘积。

正确4.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无论是产品市场还是要素市场,其价格都是一个常数。

正确5.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最优数量的原则是边际产品价值等于生产要素的价格。

正确6.劳动的市场需求曲线就是劳动的市场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错误7.劳动的供给和其他商品的供给一样,价格越高,供给越多,因此,提高工资可以无限增加劳动的供给。

正确8.甲、乙两国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1和0.2,那么甲国的收入分配要比乙国平等。

正确9.实际的基尼系数总是大于零而小于一。

正确10.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大,不平等的面积也就越大,基尼系数越大。

四、概念联线

1.边际生产力: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2.边际产品价值: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值P的乘积。3.替代效应:是指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越大,劳动者越愿意增加劳动供给以替代闲暇。

4.收入效应:是指工资率提高,个人的经济实力得以增强,包括闲暇在内的正常需要相应增加。

5.经济租金:是准租金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

6.利率:又称利息率,是指利息占借贷资本的比率。

7.洛伦兹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

8.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出现低效率的资源配置是因为产品价格(B)边际成本

A.小于B.大于C.等于D.可能不等于

2.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政府对竞争性行业厂商的垄断行为(A)A.是限制的B.是提倡的C.不管的D.有条件地加以支持的3.某个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对其他厂商产生的有利影响,我们把这种行为称作(C)

A.生产的外部不经济B.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C.生产的外部经济D.消费的外部经济

4.某人的吸烟行为属(D)

A.生产的外部经济B.消费的外部经济

C.生产的外部不经济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5.公共产品的产权是属于社会,而不属于任何个人是指它的(B)A.排他性B.非排他性C.竞争性D.非竞争性6.当人们无偿地享有了额外收益时,称作(D)

A.公共产品B.外部不经济效果

C.交易成本D.外部经济

7.只要交易成本为零,财产的法定所有权的分配就不影响经济运行的效率,这种观点称为(C)

A.有效市场理论B.看不见的手C.科斯定理D.逆向选择8.如果上游工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照科斯定理,(C)问题可妥善解决

A.不管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

B.不论产权是否明确,交易成本是否为零

C.只要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

D.只要产权明确,不管交易成本有多大

二、多项选择题

1.形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ABDE)

A.垄断B.不完全信息

C.供求关系D.外部性E.公共物品

2.一般来说,垄断存在的缺点是(ABC)

A.缺乏效率B.缺乏公平

C.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相比,产品价格高,产量低

D.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相比,产品价格低,产量高

E.利润低

3.外部经济是指(ACE)

A.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B.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

C.私人利益低于社会利益D.私人利益高于社会利益

E.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

4.外部不经济是指(BDE)

A.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B.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

C.私人利益低于社会利益D.私人利益高于社会利益

E.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无人补偿的危害

5.外部性可以分为(ABCD)

A.生产的外部经济B.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C.消费的外部经济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E.政府的外部经济

6.解决外部性的对策有(ABCE)

A.征税B.补贴C.企业合并D.提高利率

E.明确产权

7.私人物品的基本特征是(AC)

A.竞争性B.非竞争性C.排他性D.非排他性E.竞争性与非竞争性

8.市场不能提供纯粹的公共物品是因为(ABE)

A.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B.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

C.有的消费者不需要公共物品D.公共物品具有排他性

E.消费者都想“免费搭车”

三、判断题

错误1.市场经济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充分有效地发挥资源的配置作用。正确2.在垄断存在的情况下政府必须进行控制,其目标是实现帕累托最优,同时兼顾公平。

正确3.在完全信息条件下,降低商品和要素价格一定会刺激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

错误4.外部经济说明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

错误5.外部经济有利于资源配置。

正确6.外部不经济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错误7.公共物品的生产决策与私人物品的生产决策一样由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决定。

正确8.公共物品必须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正确9.在一定条件下,增加公共物品消费者人数并不需要减少其他消费品的生产。

错误10.完全竞争市场一定比垄断更以保证生产资源的有效利用。四、概念联线

1.非对称信息: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2.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3.委托代理问题:由于经济不断发展引起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厂商内部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产生目标差异,不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于是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4.外部性: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亦称为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

5.外部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6.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无法补偿的危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7.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

8.产权制度:产权是指个人或单位使用资源或资产的权力。产权制度是指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相对于稀缺资源使用时的地位的经济和社会关系。

9.交易费用:是指个人交换他们对于经济资产的所有权和确定他们排他性权利的费用,是市场经济交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费用,包括运输费用、佣金、谈判所消耗的时间以及各种税收等等,亦称“转换费用:。10.私人物品:是指所有权属于个人的物品,是具备竞争性和排他性,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产品。

11.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国民收入为零,短期消费将(B)

A.为零B.为基本的消费支出C.为边际消费倾向D.为负2.一般情况下,居民消费倾向总是(B)

A.为基本的消费支出B.总是小于1

C.总是大于1 D.总是等于1

3.边际储蓄倾向等于(C)

A.边际消费倾向B.1+边际消费倾向

C.1-边际消费倾向D.边际消费倾向的交互

4.凯恩斯提出的消费理论是(A)

A.绝对收入假说B.持久收入假说

C.生命周期假说D.预期收入假说

5.人们在工作期间储蓄是为了在退休时消费,同时消费受财产影响的观点被称为(B)

A.凯恩斯的消费理论B.生命周期理论

C.持久收入理论D.相对收入理论

6.提出消费者的消费是由持久收入决定的是(C)

A.凯恩斯B.莫迪利安尼等人

C.弗里德曼D.杜森贝

7.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B)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与1无关

8.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B)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与1无关

9.引致消费取决于(D)

A.自发消费B.平均储蓄倾向

C.收入D.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10.根据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因素是(A)

A.收入增加B.利率提高

C.人们预期未来的价格水平要上升D.政府支出增加

11.根据消费函数,引致消费增加的因素是(B)

A.价格水平下降B.收入水平增加

C.储蓄增加D.利率增加

12.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政府支出是指(B)

A.政府购买各种产品的支出B.政府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支出

C.政府购买各种劳务的支出D.政府购买各种产品的支出加政府转移支付

13.两部门均衡的条件是(A)

A.I=S B.I+G=S+T

C.I+G+X=S+T+M D.AD=AS

14.消费和投资的增加(C)

A.国民收入减少B.国民经济总财富量减少

C.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增加D.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不变15.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D)

A.一国每年所生产出的产品的货币价值

B.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的收入

C.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的收入

D.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

16.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A)A.消费减少B.储蓄减少

C.消费增加D.政府支出减少

17.投资乘数(B)

A.表明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量的关系

B.投资引起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

C.表明国民消费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变量的关系

D.投资引起消费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

18.在以下情况中,乘数最大的是(C)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 B.边际消费倾向为0.4

C.边际消费倾向为0.64 D.边际消费倾向为0.2

19.在以下情况中,乘数最大的是(D)

A.边际储蓄倾向为0.2 B.边际储蓄倾向为0.4

C.边际储蓄倾向为0.3 D.边际储蓄倾向为0.1

20.三部门均衡的条件是(B)

A.I=S B.I+G=S+T

C.I+G+X=S+T+M D.AD=AS

二、多项选择题

1.居民消费函数的构成是由(AB)

A.初始消费支出B.边际消费倾向决定的引致消费

C.基本的投资支出D.政府的支出E.净出口

2.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说明(ABCE)

A.随着人们的收入增加消费的绝对数量也会增加

B.消费增加的数量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量

C.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将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而下降

D.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将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而上升

E.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差额随收入的增加而越来越大

3.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是(ABCE)

A.由消费和储蓄的关系决定的

B.收入为消费和储蓄之和

C.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增加储蓄减少

D.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减少储蓄减少

E.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减少储蓄增加

4.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的关系(ABD)

A.MPC+MPS=1 B.MPS=1-MPC

C.APC+APS=1 D.MPC=1-MPSE.APC=1-APS

5.西方经济学宏观消费理论包括(ACDE)

A.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B.理性预期理论

C.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D.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E.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6.乘数的效应可以理解为(BCE)

A.总需求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

B.总需求的减少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减少

C.乘数发挥作用是在资源没有充分利用的情况下

D.乘数发挥作用是在资源充分利用的情况下

E.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

7.投资乘数形成取决于(ABCE)

A.投资增加就业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B.就业增加国民的消费增加

C.投资乘数的大小与国民收入同方向的变动D.投资乘数的大小与国民收入反方向的变动

E.最终收入的增加是最初投资增加的倍数

8.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一般规律是(ABCDE)

A.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国民收入增加

B.边际税率倾向降低,国民收入增加

C.初始消费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D.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E.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9.国民收入变动的一般规律是(ABCD)

A.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B.投资减少,国民收入减少C.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D.政府支出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E.消费增加,国民收入减少

10.乘数的公式表明(BCE)

A.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小

B.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小

C.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大

D.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大

E.乘数一定是不小于1的

三、判断题

正确1.在一般的情况下,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国民消费倾向变的越来越小。

错误2.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储蓄越多国民收入越多。

正确3.西方经济学家在消费理论中,是从不同角度研究收入和消费的关系。

正确4.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

正确5.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一定等于1。

错误6.根据简单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利率的上升。正确7.凯恩斯认为,短期中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

错误8.均衡的国民收入一定等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正确9.在两部门的国民收入中只有投资和储蓄相等时,才是均衡的国民收入。

错误10.只要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就一定成倍的增加,这就是乘数理论所揭示的一般原理。

正确11.乘数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正确12.乘数理论是一把“双刃的剑”,增加需求导致国民收入成倍的增加,减少需求导致国民收入成倍的减少。

正确13.投资乘数是投资引起的收入的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正确14.在三部门经济中,增加政府支出可以缓解紧缩性缺口。

错误15.一般的情况下,有税收的乘数和没有税收的乘数相等,税收的增加不会减少国民收入。

正确16.投资增加、消费增加和政府支出增加都会使国民收入增加。正确17.国民收入调节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社会总需求等于社会总供给。错误18.增加投资、增加消费和增加政府支出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不同的。

四、概念联线

1.消费函数:一般是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2.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

3.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4.储蓄函数: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5.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

6.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增加的储蓄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

7.潜在国民收入:是指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

8.均衡国民收入:是指小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

9.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例。10.投资乘数: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一、单项选择题

1.总需求曲线AD是一条(A)

A.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B.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C.水平的直线D.与横轴垂直的线

2.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D)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B.价格水平上升时,需求会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3.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B)

A.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B.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

C.价格水平越高消费投资增加D.价格水平越低消费越少

4.总需求曲线表明(D)

A.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B.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C.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D.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5.下列哪一种情况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D)

A.消费增加B.税收减少

C.物价水平下降D.投资减少

6.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是(A)

A.政府支出的增加B.政府支出的减少

C.私人投资的减少D.消费的减少

7.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的因素是(B)

A.政府支出的增加B.政府支出的减少

C.私人投资的增加D.消费的增加

8.下面不构成总需求的是哪一项(D)

A.政府支出B.投资

C.净出口D.税收

9.总需求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B)

A.加上进口减去出口B.加上净出口

C.减去净出口D.加上出口和进口

10.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D)

A.与横轴平行的线B.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C.向右下方倾斜的线D.与横轴垂直的线

11.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B)

A.经济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B.经济中的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

C.在价格不变时,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D.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失业

12.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C)

A.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B.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

C.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D.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

13.总供给曲线垂直的区域表明(B)

A.资源没有被利用B.经济增长能力已达到了极限

C.国民收入减少D.国民收入增加

14.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的因素是(C)

A.社会生产能力减少B.社会投资减少

C.社会投资增加D.利率水平上升

15.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的因素是(A)

A.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B.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下降

C.总需求减少D.总需求增加

16.公式I+G+X >S+T+M说明(D)

A.总供给大于总需求B.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C.注入量小于漏出量D.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17.开放经济的均衡条件是(C)

A.I=S B.I+G=S+T

C.I+G+X=S+T+M D.I+T=S+G

18.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减少会引起(D)

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19.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A)

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20.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若总需求的变动只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会引起收入的变动,那么这时的总供给曲线是(A)

A.长期总供给曲线B.短期总供给曲线

C.都有可能D.都不可能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D)

A.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B.总需求曲线上的点不表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C.总需求曲线是表明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D.在以价格和收入为坐标的坐标系内,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E.在以利率和收入为坐标的坐标系内,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有(ABCD)

A.政府支出增加B.自发投资增加

C.政府税收的减少D.储蓄的减少

E.储蓄增加(注:题库中的题目是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有(ABCDE)

A. 政府支出增加

B. 自发投资增加

C. 政府税收的减少

D. 储蓄的减少

E. 货币投机需求的减少)

3.总需求的构成(ABCD)

A.居民的消费B.企业的投资

C.政府的支出D.净出口E.居民的收入

4.影响总需求的因素有(ABCDE)

A.价格水平B.收入水平

C.预期D.财政政策

E.货币政策

5.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有(ACD)

A.政府采取措施允许分期付款购买住房B.政府决定紧缩开支,减少政府购买

C.政府决定增加开支,增加政府购买D.货币供给减少

E.消费和投资的减少

6.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CD)

A.水平的直线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B.水平的直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C.垂直的直线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D.垂直的直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E.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7.总供给的构成是(BCDE)

A.净出口B.居民的消费

C.居民的储蓄D.政府的税收E.进口物品

8.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BD)

A.表明价格水平越高,投资的效率就越低

B.表明价格水平越高,国民收入水平越高

C.表明利率水平越高,投资的效率就越高

D.表明价格与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

E.表明价格与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

9.下列关于短期总供给曲线命题正确的有(ACE)

A.短期总供给曲线就是正常的总供给曲线

B.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C.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是同方向变化的

D.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量越大

E.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量越小

10.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可以直接决定(AC)

A.国民收入B.投资

C.价格水平D.利息率E.储蓄

11.按照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减少会使均衡国民收入减少,这种情形的总供给曲线应是(AC)

A.短期总供给曲线B.长期总供给曲线

C.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D.垂直的总供给曲线

E.向右下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

12.总需求和总供给决定的均衡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

A.产品市场处于均衡B.货币市场处于均衡

C.人才市场处于均衡D.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处于均衡而劳动市场处于非均衡

E.劳动市场处于均衡而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处于非均衡

三、判断题

错误1.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正确2.总需求曲线AD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正确3.总需求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动越小。

正确4.当其它因素不变时,投资增加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正确5.由物价水平变动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与由政府支出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在总需求曲线上是不同的。

错误6.总需求曲线的两个决定因素是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

正确7.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正确8.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于横轴。

正确9.在同一条短期总供给曲线上,物价水平与总供给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错误10.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正确11.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正确12.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四、概念联线

1.总需求: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2.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3.总供给: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的总产出或总产量。

4.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先平行于横轴、后向右上方倾斜、最后垂直于横轴的曲线。

5.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把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一、单项选择题

1.失业率是指(D)

A.失业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B.失业人口与全部就业人口之比C.失业人口与全部劳动人口之比D.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的百分比

2.自然失业率是指(D)

A.周期性失业率B.摩擦性失业率

C.结构性失业率D.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造成的失业率3.某人正在等待着某项工作,这种情况可归类于(B)

A.就业B.失业

C.非劳动力D.就业不足

4.周期性失业是指(B)

A.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B.由于劳动力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失业

5.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C )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D.自然失业

6.下列人员哪类不属于失业人员(B)

A.调动工作的间歇在家修养者;B.半日工

C.季节工D.对薪水不满意而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

7.奥肯定理说明了(A)

A.失业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B.失业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C.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D.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8.通货膨胀是(A)

A.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B.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

C.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D.以上都不是

9.在以下四种情况下,可称为通货膨胀的是(B)

A.物价总水平的上升持续了一个星期之后又下降了

B.价格总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定时期

C.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的价格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定时期D.物价总水平下降而且持续一定时期

10.可以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 C )

A.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并且有加剧的趋势

B.通货膨胀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C.在数年之内,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3%水平

D.通货膨胀率每月都在50%以上

11.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而使物价并没有上升,此时( D )

A.不存在通货膨胀B.存在着温和的通货膨胀

C.存在着恶性通货膨胀D.存在着隐蔽的通货膨胀

12.下面表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C )

A.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小

B.在通货膨胀可以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也很大C.在通货膨胀不能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D.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大

13.需求拉动通货膨胀(B)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以上均不是

13.抑制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应该(A)

A.控制货币供应量B.降低工资

C.解除托拉斯组织D.减税

14.由于工资提高而引起的通货膨胀是( B )

A.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B.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C.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D.结构性通货膨胀15.成本推动通货膨胀(A)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以上均不是

16.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哪一个最可能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原因?(C)

A.银行贷款的扩张B.预算赤字

C.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D.投资率下降

17.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 D )

A.失业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B.工资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C.工资与利润之间关系的曲线D.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18.一般来说,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B)

A.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水平线D.垂线

19.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C)

A.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B.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下降

C.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D.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无关20.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C)

A.减少货币供给量B.降低失业率

C.提高失业率D.增加工资

21.根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是(B)A.正相关B.负相关

C.无关D.不能确定

22.长期菲利普斯曲线(D)

A.向右下方倾斜B.向右上方倾斜

C.平行于横轴D.垂直于横轴

23.认为在长期与短期中都不存在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经济学流派是(C)

A.新古典综合派

B.货币主义学派

C.理性预期学派

D.新凯恩斯主义

24.根据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货币主义得出的政策结论是(C)A.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与长期中均是有用的

B.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与长期中均是无用的

C.宏观经济政策只在短期中有用,而在长期中无用

D.宏观经济政策只在长期中有用,而在短期中无用

二、多项选择题

1.按失业产生的原因,可将失业分为(ABCDE)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E.季节性失业

2.下列因素中可能造成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有(ABC)

A.过度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B.过度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C.消费习惯突然的改变

D.农业的歉收

E.劳动生产率的突然降低

3.按照价格上涨幅度加以区分,通货膨胀包括(ABE)

A.温和的通货膨胀

B.奔腾的通货膨胀

C.平衡式通货膨胀

D.非平衡式通货膨胀

E.恶性的通货膨胀

4.从市场机制作用,通货膨胀可分为(CD)

A.预期的通货膨胀

B.非预期的通货膨胀

C.放开的通货膨胀

D.抑制的通货膨胀

E.混合的通货膨胀

5.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ABD)

A.描述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B.描述货币工资变动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C.反映货币主义学派观点的曲线

D.反映新古典综合学派观点的曲线

E.反映理性预期学派观点的曲线

6.菲利普斯曲线具有以下特征(ACD)

A.菲利普斯曲线斜率为负

B.菲利普斯曲线形状是一条直线

C.菲利普斯曲线与横轴相交的失业率为正值

D.菲利普斯曲线形状不是一条直线

E.菲利普斯曲线与横轴相交的失业率为零

7.在以下理论的分析中考虑了人们对未来的预期(BCE)

A.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B.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C.货币主义学派通胀理论

D.新古典综合学派通胀理论

E.滞胀理论

三、判断题

错误1.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

正确2.自然失业率是指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造成的失业率。()正确3.周期性失业就是由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错误4.摩擦性失业与劳动力供求状态相关,与市场制度本身无关。正确5.结构性失业的最大特点是劳动力供求总量大体相当,但却存在着结构性的供求矛盾。

正确6.奥肯定理说明了失业率和总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错误7.奥肯定理适用于所有国家。

错误8.物价上升就是通货膨胀。

正确9.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物价指数。

正确10.若1992年为基期,物价指数为100;2002年为现期,物价指数为120,则从1992年到2002年期间的通货膨胀率为20%。

错误11.只要通货膨胀率低,不一定是爬行的通货膨胀;只要通货膨胀率高,就一定是恶性的通货膨胀。

错误12.在任何经济中,只要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会表现为物价水平的上升。

正确13.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供给型通货膨胀,是指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正确14.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是“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

错误15.结构型通货膨胀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而引起的。

正确16.经济学家认为,引起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的根源都在于经济中的垄断。

正确17.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

错误18.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错误19.根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

错误20.滞胀只是一种理论分析。

正确21.围绕菲利普斯曲线的争论,不同的经济学派表明了他们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同态度。

四、概念联线

1.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2.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

3.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4.周期性失业:是指因劳动力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5.自然失业率:是指由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形成的失业率。6.通货膨胀:一般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的持续上升。7.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社会总需求增长过快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8.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条件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9.菲利普斯曲线:是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一、单项选择题

1.政府把个人所得税率从20%降到15%,这是(B)

A.内在稳定器的作用B.一项财政收入政策

C.一项财政支出政策D.一项公共政策

2.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A)

A.增加政府支出B.提高个人所得税

C.提高公司所得税D.增加货币发行量

3.当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C)A.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B.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C.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4.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C)

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5.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收入水平会(A)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相关

7. 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增加可以(C)

A.增加投资

B.减少投资

C.增加消费

D. 减少消费

8.下列财政政策中将导致国民收入水平增长最大的是(A)

A.政府增加购买50亿元商品和劳务

B.政府增加购买50亿元,同时增加税收50亿元

C.税收减少50亿元

D.政府支出增加50亿元,其中30亿元由增加的税收弥补

9.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C)

A.总需求 B.公债

C.税收 D.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10.下列因素中不是经济中内在稳定器的是(A)

A.政府投资 B.个人所得税

C.社会保障金和失业保险 D.农产品支持价格

11.要实施扩张型的财政政策,可采取的措施有(C)

A.提高税率 B.减少政府购买

C.增加财政转移支付 D.降低再贴现率

12.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存在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支出增加引起(A)A.利率上升 B. 利率下降

C.利率为零 D. 利率为负数

13.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A)A.增加,利率上升 B.增加,利率下降

C.减少,利率上升 D.减少,利率下降

14.赤字增加的时期是(A)

A.经济衰退时期 B.经济繁荣时期

C.高通货膨胀时期 D.低失业率时期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是(ABC)

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B.具有非盈利性

C.收支行为规范化

D.公共分配

E.具有盈利性

2.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能有(BCD)

A.支付职能

B.分配职能

C.配置职能

D.稳定职能

E.调控职能

3.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包括(CDE)

A.税收

B.公债

C.政府购买

D.转移支付

E.政府投资

4.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AD)

A.增加政府支出

B.减少政府支出

C.增加税收

D. 减少税收

E.调节货币供给

5.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作用是(BCD)

A.单方面的

B.是双重的

C.使国民收入数倍增加

D.使国民收入数倍减少

E.不存在的

6.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BC)

A.政府购买

B.税收

C.政府转移支付

D.政府公共工程支付

E.以上说法均正确

7.经济萧条时政府应该(ADE)

A.增加政府购买支出

B.减少政府财政支出

C.增加税收

D.减少税收

E.增加转移支付

8.以下何种情况会引起收入水平的上升(ABC)

A.增加自主性支出

B.减少自主性税收

C.增加自主性转移支付

D.增加税收

E.减少支出

9.在经济衰退时期,依靠发行公债扩大政府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有下述影响(AB)

A.缓和经济萧条

B.增加政府债务

C.缓和了通货膨胀

D.减少了政府债务

E.税收增加

10.实行赤字财政(AC)

A.在短期内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B. 在长期内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C.在经济萧条时使经济走出衰退

D.可以使经济持久繁荣

E.对经济没有影响

三、判断题

错误1.公共财政具有非盈利的特点,因此不必讲究效益问题。

错误2.财政最主要的职能是调控职能。

正确3.从1998年开始,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特殊的扩张型财政政策,是不同于发达国家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双重手段的扩张型财政政策。

错误4.按支出法计算国民收入时,转移支付也是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错误5.作为财政政策手段的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它们对国民收入的调节作用是数量上的增减变化。

正确6.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同方向变化,与边际税收倾向反方向变化。

错误7.转移支付增加1元对总需求的影响与政府支出增加1元相同。正确8.在不考虑税收的情况下,平衡预算乘数为1。

正确9.从经济政策的角度来看,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对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大。

错误10.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作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积极的财政政策。

正确11.自动稳定器不能完全抵消经济的不稳定。

正确12.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引起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正确13.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会遇到“挤出效应”问题。

错误14. “挤出效应”大,财政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越大。

正确15.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增加政府购买支出。

正确16..财政赤字成为西方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和普遍现象。

正确17.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公债的负担在通货膨胀时期比萧条时期更重。

四、概念联线

1.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2.税收: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3.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4.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5.转移支付乘数: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6.税收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比例。

7.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量为政府收支变动量的倍数。

8.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是指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并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一般称这样的财政政策及其效应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9.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是指由扩张型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

10.财政赤字:又称预算赤字,是一国政府财政年度支出超过年度收入的差额。

一、单项选择题

?1.凯恩斯主义和现代化币主义都认为()

A.收入

B.利息率

C.价格

D.物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

2.利率越低(A)

A.实际货币需求量越少,而货币流通速度越快

B.实际货币需求量越少,而货币流通速度越慢

C.实际货币需求量越多,而货币流通速度越快

D.实际货币需求量越多,而货币流通速度越慢

3.在下列选项中不是M1组成部分的是(C)

A.旅行支票

B.活期存款

C.定期存款

D.现金

4.称为狭义货币的是(A)

A.M1

B.M 2

C.M 3

D.M 4

5.如果商业银行没有保留超额存款准备金,在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时候,商业银行的储备(A)

A.变得不足

B.变得过多

C.正好符合中央银行的要求

D.没有变化

6.实施货币政策的机构是(B)

A.财政部

B.中央银行

C.商业银行

D.中央政府

7.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B)

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公开市场业务

C.再贴现率

D.道义劝告

8.公开市场业务是指(C)

A.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B.中央银行增减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C.中央银行买卖政府债券的活动

D.中央银行增减货币发行量

9.如果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购买政府债券,下面哪一种情况不可能发生(C)

A.利息率下降

B.国民收入增加

C.储蓄减少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0. 如果中央银行向公众大量购买政府债券,它的意图是(D)A.增加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

B.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总额

C.提高利息率水平

D.降低利息率水平

11.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C)

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D.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12. 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的时候,商业银行增加贴现的目的一般是(C)

A.购买设备

B.偿还贷款

C.增加贷款

D.增加库存现金

13.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B)

A.增加和利率提高

B.减少和利率提高

C.增加和利率降低

D.减少和利率降低

14.要实施扩张型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有(C)

A.卖出国债

B.提高准备金率

C.降低再贴现率

D.减少货币供应

15.在哪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应该停止实行收缩货币供给量的政策(B)

A.物价水平急剧上涨

B.经济出现衰退的迹象

C.经济出现过热的迹象

D.利息率已下降到较低的水平

16.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减少会引起国民收入(C)

A.增加,利率下降

B.增加,利率上升

C.减少,利率上升

D.减少,利率下降

二、多项选择题

1.居民和企业持有货币的动机的选项有(BCD)

A.储备动机

B.交易动机

C.预防动机

D.投机动机

E.以上都是

2.依据凯恩斯货币理论,货币供给增加将(AC)

A.利率降低

B.利率提高

C.投资和总需求增加

D.投资和总需求减少

E.对利率和总需求没有影响

3.货币需求大小与(AC)

A.收入成正方向变动

B.收入成反方向变动

C.利率成反向变动

D.利率成同方向变动

E.价格无关

4.中央银行具有的职能是(ABDE)

A.制定货币政策

B.发行货币

C.为政府创造利润

D.调控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

E.代理政府发行或购买政府债券

5.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的手段是(ABC)

A.降低法定准备率以变动货币乘数

B.降低再贴现率以变动基础货币

C.公开市场业务买入国债

D.向商业银行卖出国债

E.以上四个都对

6.中央银行再贴现率的变动成了货币当局给银行界和公众的重要信号(AD)

A.再贴现率下降表示货币当局扩大货币和信贷供给

B.再贴现率下降表示货币当局减少货币和信贷供给

C.再贴现率上升表示货币当局扩大货币和信贷供给

D.再贴现率上升表示货币当局减少货币和信贷供给

E.表示政府采取旨在使收入分配公平的政策

7.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实施货币政策时,应(CD)

A.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B.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

C.降低存款准备率

D.降低再贴现率

E.提高存款准备率和再贴现率

8.资本证券是指(BC)

A.购物券

B.股票

C.债券

D.支票

E.商业票据

三、判断题

错误1.利率越低,用于投机的货币则越少。

正确2.当收入增加时,人们购买增多,货币交易需求也将增加。

错误3.古典货币数量论和现代货币数量论都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取决于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变化。

正确4.支票和信用卡实际上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货币。

错误5.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都可以方便地变为交换媒介,所以,按货币分类标准应该归入M1之中。

错误6.存款乘数就是银行所创造的货币量与法定准备率之比。

错误7.货币乘数是银行所创造的货币量与最初存款的比例。

错误8.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是由政府制定,以调节经济。

错误9.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在必要时对企业发放贷款。

正确10.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息率的提高。

错误11.如果中央银行希望降低利息率,那么,它就可以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

错误12.提高存款准备率是为了增加银行的贷款量。

错误13.债券具有无期性和非返还性的特点,其收益风险也较大。

正确14.相机抉择的实质是灵活地运用各种经济政策。

四、概念联线

1.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2.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指标,它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点上所拥有的货币数量。

3..基础货币: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总和,即公众、厂商与银行的现金总额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4. 派生存款:是指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所引起的存款增加额。5.存款乘数:是指把派生存款D为原始存款的倍数。

6. 货币乘数: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

7.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8.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给量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一、单项选择题

1.当国际收支赤字时,一般来说要使用调整策略(C)

A.汇率升值

B.增加进口

C.增加出口

D.外汇管制

2.一个国家顺差过多,表明(B)

A.外汇利用充分

B.积累了外汇

C.通货膨胀

D.实行了汇率管制

3. 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原则是(D)

A.平衡预算

B.净出口

C.国际贸易原理

D.复式记帐原理

4. 如果国际收支顺差,意味着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A)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能确定

5. 经济开放度是衡量一国开放程度的指标,即(A)

A.进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

B.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

C.出口减去进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

D.出口与进口的平均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

6.开放条件下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是(C)

A.I=S

B.I+G=S+T

C.I+G+X=S+T+M

D.I+G+X+N=S+T+M+F

7.美元贬值将会(A)

A.有利于美国出口不利于进口

B.减少美国的出口和进口

C.增加美国的出口和进口

D.减少美国的出口并增加其进口

8.如果经常项目上出现赤字,(D)

A.出口和进口都减少

B.出口和进口相等

C.出口和进口相等且减少

D.出口小于进口

?9.影响各国之间经济开放程度较小的因素是(A)

A.边际消费倾向B.边际进口倾向C.国家的大小D.开放程度10.从纯经济的观点来看,最好的关税税率为(D)

A.能使国内、外的同类商品价格相等

B.不至于引起国外的贸易报复

C.使国际收支达到平衡

D.零

11.与对外贸易乘数无关的因素是(D)

A.边际消费倾向B.边际税收倾向

C.边际进口倾向

D.边际效率倾向

12.如果一国经济起先处于内外均衡状况,现在出口额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可能出现的情况(A)。

A.出现过度需求,引起国内通货膨胀

B.本国产品价格下降,有利于提高同类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出口持续增长

C.促进新的生产能力形成,供给将增加,从而提高总产出水平D.进口会随之增加,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13.在下列情况下,乘数最大的是(B)

A.封闭型国家的边际消费倾向是0.6

B.封闭型国家的边际储蓄倾向是0.3

C.开放型国家的边际消费倾向是0.8,边际进口倾向是0.2

D.开放型国家的边际储蓄倾向是0.3,边际进口倾向是0.2

14.一般来说,外贸乘数比投资乘数要(B)

A.大B.小C.相等D.无法比较

15.进口边际倾向的上升(A)

A.将使开放经济的乘数减少B.使国内消费品支出曲线向上移动C.将改变国内消费品支出曲线斜率D.将使开放经济的乘数增大16.与封闭经济相比,在开放经济中政府的宏观财政政策作用将(B)A.更大,因为总需求方加入净出口后,使支出乘数增大

B.更小,因为总需求方加入净出口后,使支出乘数变小

C.不变,因为总需求方加入净出口后,对支出乘数没有影响D.不能确定

17.出口需求弹性大的产品是(A)

A.工业品B.农产品C.初级产品D.吉芬商品

18.政府实行出口补贴,会使总供给曲线(C)

A.不动B.上移C.下移D.转动

19.决定国际间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各国的(B)

A.收入水平B.利率水平

C.价格水平D.进出口差额

20.在开放经济中,不是政府宏观政策最终目标的是(B)

A.国际收支平衡B.不存在贸易逆差或顺差

C.经济均衡增长D.消除通货膨胀

二、多项选择题

1.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主要有(ABC)

A.商品贸易收支B.劳务收支

C.国际间单方面转移支付D.外汇储备E.基尼系数

2.组成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有(ABDE)

A.经常项目B.资本项目C.调整项目D.错误与遗漏项目

E.官方储备项目

3.关于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正确的说法是(AC)

A.亚当斯密研究了绝对优势原理

B.李嘉图研究了绝对优势原理

C.李嘉图研究了相对优势原理

D.亚当斯密研究了相对优势原理

E.马克思研究了帕累托改进原理

4.资源禀赋理论与相对优势理论的差别是强调(BD)

A.劳动价值理论B.一般均衡理论

C.相对优势D.比较优势E.序数效用

5.影响进口的直接因素是(ABC)

A.初始进口B.边际进口倾向

C.国民收入D.边际消费倾向E.消费者剩余

6.使国民收入增加的因素有(AE)

A.边际消费倾向提高B.边际税收倾向提高

C.边际进口倾向提高D.边际储蓄倾向提高

E.汇率下降

7.要提高国民收入增长率,就要(AD)

A.提高边际消费倾向B.降低边际消费倾向

C.提高边际进口倾向D.降低边际进口倾向

E.提高边际储蓄倾向

三、判断题

错误1.外汇储备增加会减少一国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

正确2. 如果进口大于出口(逆差),说明漏出大于注入,会使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减少。

错误3.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解决外汇不足的办法是减少出口,或者增加进口。

正确4.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汇率与国内利率有直接的相关关系,提高国内利率会吸引国际

资本流入本国,从而有望缩小国际收支逆差。

正确5.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项目包括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

错误6.国际收支平衡表不设错误和遗漏项目也是平衡的。

正确7. 汇率在我国使用直接标价法,美国使用间接标价法。

公共经济学考试模拟试题

《公共经济学》习题 一、填空题 1.所有的经济主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________及其所有的机构和实体组 成的公共部门;一类是个人家庭和企业组成的_______部门。 2.社会经济福利的准则是准则和准则。。 3.混合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一般被概括为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 4.公共产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是_____ 、_______。 5.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的一般均衡条件 是。 6.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结果中间状态的投票者,称之为。 7.有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产品是____________。 8.公共收入是国家占有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的价值,其最主要的 形式是_____。 8、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是为了弥补政府提供的物品或服务的费用而扩大货币的供给,从而造成物价的普遍上涨。也被人们喻为“________”。 9.公共支出的政策效应包括挤出效应、替代效应、效应和 效应。 10.是国债发行额与当处财政支出之比。 11.税收具有_________性、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性。 12.公共支出的社会收益一般用项目的______________来衡量。 13.政府的公共支出,按照是否通过市场作为标准,主要包括转移支出和 _________支出。 14._______是社会保障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一般由疾病保险、老年保险、失 业保险等内容组成。 15.经济学家们提出的公共收入的原则主要有两条:即________、________ 16.课税会使纳税人可支配收入的减少,纳税人会以减少现期消费为代价,相对 提高储蓄水平。这种税收对私人储蓄的影响,称为______________效应。 17.税负转嫁的典型形式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18.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税负易于转嫁。 19.与税收的形式特征相反,公债具有_________性、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 性。 20.我国的流转税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关税。 21.增值税是以商品价值中的__________为课税对象的一个税种。 22.公债是指国家或政府以的方式,向国内外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形 式。 23.在对于地方偏好信息的识别上,具有相对优势的是政府。 二、判断题 1.基尼系数能够反映社会财富分配的平等程度,一般情况下数值越大,收入分 配越公平,反之,越不公平。( ) 2.理论上说,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市场机制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收入 分配的公平。( )

西方经济学第六版答案解析第三章消费者选择

第三章 消费者的选择 1. 已知一件衬衫的价格为80元,一份肯德基快餐的价格为20元,在某消费者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 是多少? 解答:用X 表示肯德基快餐的份数;Y 表示衬衫的件数;MRS XY 表示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份肯德基快餐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衬衫的消费数量。在该消费者实现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时,在均衡点上有边际替代率等于价格比,则有: 201804 X XY Y P Y MRS X P ?=-===? 它表明,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该消费者关于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 为0.25。 2. 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教材中第96页的图3—22所示。其中,横轴OX 1和纵轴OX 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线段AB 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U 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 点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已知商品1的价格P 1=2元。 (1)求消费者的收入; (2)求商品2的价格P 2; (3)写出预算线方程; (4)求预算线的斜率; (5)求E 点的MRS 12的值。 解答:(1)横轴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1的数量为30单位,且已知P 1=2元,所以,消费者的收入M =2元×30=60元。 (2)图中纵轴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2的数量为20单位,且由(1)已知收 入M =60元,所以,商品2的价格P 2=M 20=6020 =3(元)。 (3)由于预算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P 1X 1+P 2X 2=M 所以本题预算线方程具体写为:2X 1+3X 2=60。 (4)将(3)中的预算线方程进一步整理为X 2=-23X 1+20。很清楚,预算线的斜率为-23 。 (5)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 上,有211212 X P MRS X P ?=-=?,即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即MRS 等于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P 1P 2。因此,MRS 12=P 1P 2=23 。 3.请画出以下各位消费者对两种商品(咖啡和热茶)的无差异曲线,同时请对(2)和(3)分别写出消费者B 和消费者C 的效用函数。 (1)消费者A 喜欢喝咖啡,但对喝热茶无所谓。他总是喜欢有更多杯的咖啡,而从不在意有多少杯热茶。 (2)消费者B 喜欢一杯咖啡和一杯热茶一起喝,他从来不喜欢单独喝咖啡,或者单独喝热茶。

《西方经济学》练习题库

西方经济学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 1. 经济学分析中所说的短期是指( ) A. 一年之内 B. 全部生产要素都可随产量调整的时期 C. 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不能调整的时期 D. 只能调整一年生产要素的时期 2. 下列各项中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的一项是( ) A. 失业 B. 价格总水平提高 C. 技术进步 D. 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下降 3. 消费者的预算线反映了( ) A. 消费者的收入约束 B. 消费者的偏好 C. 消费者的需求 D.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状态 4. 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商品组合集中在( ) A. 生产可能性曲线上 B. 无差异曲线上 C. 预算约束曲线上 D. 需求曲线上 5. 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 ) A. 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 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 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 互补品的价格下降 6. 假如厂商生产的产量从1000单位增加到1002 单位,总成本从2000 美元上升到2020 美

元,那么它的边际成本等于( ) A. 10 美元 B. 20 美元 C. 2020 美元 D. 2 美元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厂房设备投资的利息是可变成本 B. 商标注册费是可变成本 C. 购买原材料的支出为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 D. 补偿机器设备无形损耗的折旧费是不变成本 8. 下列行为中最接近于完全竞争模式的一项是( ) A. 飞机制造业 B. 烟草业 C. 日用小商品制造业 D. 汽车制造业 9.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对于任何产量,厂商的平均收益总等于( ) A. 边际成本 B. 平均成本 C. 市场价格 D. 边际收益 10.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是( ) A. 要素所生产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B. 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 C. 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D. 生产的规模收益递减 11. 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凸出的原因是( ) A. 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递增 B. 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递减 C. 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增

经济学题库及答案(21)

Economics, 11e, Global Edition (Parkin) Part 4 Review 1 Firms and Markets 1) Ms. Lollipop opened a candy store in December 2013. She rented a building for $25,000 a year and used $30,000 from her savings account, which earned an annual interest rate of 5 percent, to buy capital equipment. In December 2014, the market value of her capital equipment was $26,000. What is the economic depreciation of Lollipop's capital? A) $3,000 B) $4,000 C) $1,000 D) $25,000 Answer: B Topic: Economic Depreciation Skill: Conceptual Status: Previous edition, Part Review 4 AACSB: Analytical Skills 2) Ms. Lollipop opened a candy store in December 2013. She rented a building for $25,000 a year and used $30,000 from her savings account, which earned an annual interest rate of 5 percent, to buy capital equipment.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operation, Lollipop paid $28,000 to her employees, $10,000 for utilities, and $16,000 for goods she bought from other firms. In December 2014, the market value of Lollipop's capital equipment was $26,000. Lollipop's best alternative to running her candy store is to work as a sales clerk at Winn-Dixie for $15,000 a year. What is Lollipop's total opportunity cost? A) $99,500 B) $94,000 C) $79,000 D) $20,500 Answer: A Topic: Opportunity Costs Skill: Conceptual Status: Previous edition, Part Review 4 AACSB: Analytical Skills

公共经济学习题与参考答案

《公共经济学》习题 第一章公共经济学概念和职能 一、名词解释 1、公共产品:即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与私人产品相比较,纯粹的公共产品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2、所谓外部效应,是指企业或个人的经济行为影响了他人或其他企业,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 二、填空 1、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为垄断、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_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等。 2、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主要是:政府决策失误、寻租行为、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等。 3.政府干预手段包括: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及财政手段。 三、不定项选择 1、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基本职能是( ABD )。 A、资源配置 B、调节收入分配 C、组织生产与销售 D、经济稳定与发展 2、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ABCD ) A、垄断 B、信息失灵 C、收入分配不公 D、经济波动 3、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有( ABCD ) A、划清市场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围 B、规工资制度 C、加强税收调节 D、通过转移支出 4、创立财政学的是( A ) A、亚当·斯密 B、威廉·配第 C、凯恩斯 D、拉弗 5、西方最早的财政学著作是( B ) A、《国富论》 B、《赋税论》 C、《政治经济学原理》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四、简答: 1、何谓公共经济学?其容是什么? 答: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指政府及所属部门)收支活动及其对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产生影响的经济学分支,其容主要包括:市场缺陷分析;公共选择理论;财政支出理论;税收基本理论与税收制度;公债理论;多级财政等容。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西方经济学-题库

课程名称:高级微观经济学 名词解释 1.需求 2.供给 3.均衡价格 4.效用 5.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6.预算约束线 7.收入消费曲线 8.价格消费曲线 9.吉芬商品 10.生产函数 11.边际产量 12.等产量曲线 13.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14.完全竞争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 15.不完全竞争市场 16.古诺模型 17.边际产品价值 18.边际要素成本 19.外在性

20.实证经济学 21.无差异曲线 22.需求弹性 23.供给弹性 24.边际效用 25.消费者均衡 26.规模报酬 27.边际收益 28.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 29.完全竞争市场 30.市场失灵 31.公共物品 32.免费乘车者问题 33.社会成本 34.垄断竞争市场 35.交换的契约曲线 36.生产的契约曲线 37.生产可能性曲线 38.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39.收入效应 40.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41.寡头市场

42.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 43.帕累托最优状态 44.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45.科斯定理 简答题 1.需求变动的含义是什么?分析引起需求变动的诸因素。 2.供给变动的含义是什么?分析引起供给变动的诸因素。 3.运用供求分析说明“谷贱伤农”的道理何在? 4.分析说明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管理的意义。 5.单一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是如何确定的? 6.试说明短期总产量曲线与短期总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7.简要分析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8.简要说明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是如何得到的? 9.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产量条件下是如何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要素 组合的? 10.何为吉芬商品,其需求曲线形状如何?试运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 应加以说明。 11.为什么边际技术替代率会出现递减? 12.为什么说厂商均衡的一般原则是MR=MC ? 13.简要评述古诺对双寡头竞争的分析。 14.市场为什么会出现失灵?

微观经济学题库含答案

第一章引论 一、单选题(70 题) 1. 下列哪一种资源是最不具有稀缺性的? () A ?医生; B ?苹果; C ?铁矿石; D ?空气; 2. 下列中的哪一个问题是最有可能被微观经济学家所研究的? () A. 一般物价的膨胀; B. 整个经济中的失业; C. 总产出的增长率; D. 汽车行业中的劳动就业; 3. 下列中的哪一个属于规范经济问题? () A. 通货膨胀和失业是由什么引起的? B. 政府应该雇用所有失业的工人吗? C. 消费者如何对较低的价格做出反应? D. 收入与储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4. 经济学有时被称作社会科学的皇后,这是因为:() A. 它强调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B.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学习经济学; C. 它的边际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其他学科; D. 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的区别。 5. 经济学家的理性行为假定:() A. 仅仅在其提供有效预测的限度内才是有用的。 B. 导致错误的理论,因为人们并非总是理性的。 C. 只有当所有人都是理性的,才是有用的。 D. 不管人们是否为理性的,都是有效的。 6. 微观经济学研究(),宏观经济学研究() A ?现实的经济问题,抽象的经济理论; C ?理性行为,非理性行为;7.经济学可定义为()。 A ?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C.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问题8.“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B ?个量经济,总量经济D ?企业行为,政府行为 B.企业赚取利润的活动D.个人的生财之道 A ?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B.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 C.资源终将被耗费殆尽 D.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9.失业问题如果反映在生产可能性曲线图上,可记为()

公共经济学试题

一、判断正误,并给予解释(50分) 1、 正外部性也能降低资源的配置效率。 答:对。效率要求,边际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收益,在Q*点。在市场决策中,边际成本等于 边际个人收益,在Q 点。故供给不足,降低了资源的配置效率。 2、 如果所有物品和服务的边际社会收益(MSB )都等于边际社会成本(MSC ),资源配置便 达到了帕累托效率。 答:对。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符合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假设,即不存在市场影响力 和市场不存在,资源配置就达到了帕累托效率。 3、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意味着,为提高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政府可通过改变商品价格干预 收入分配。 Q* P 价格 Q 产量 Q Q* P 价格 Q 产量

答:错。根据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社会通过作出初始资源禀赋的适当安排,然后让市场发挥作用,就能得到实现公平又不抑制效率。直接改变商品价格会干预市场效率。 (书上第42页的图,大家自己看下吧) 4、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提供,私人产品只能由私人部门提供。 答:错。公共产品可以由私人部门提供,例如通过慈善活动修路建学校等。例如私人雇佣保镖提供“保护”;私立学校提供“教育”。 私人产品可以由政府提供,例如政府为了公平而提供的食品券等。 (答一部分也行。例子可能不恰当,大家可以自己举) 5、如果某产品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使用价格为零是有效率的定价(注:本地电话月租 费不是使用价格,按每分钟收取的费用是使用价格)。 答:错。市场机制不能有效提供消费具有非竞争性的物品。使用价格为零导致生产者不再提供这种产品。 6、信息不对称有可能导致市场不存在。 答:对。一方拥有信息,另一方没有,没有信息的一方得到的是对方的逆向选择,可能导致市场不存在。 或者:对。拥有信息的一方根据另一方的出价做出决策,收益大于成本的人交易,收益小于成本的人不交易,导致没有信息的一方提高价格,最终可能导致市场不存在。 或者举例子:对。比如在健康保险市场上。买者拥有更多的信息,低风险的人,即预期健康补偿小于保费的将不购买保险,高风险的人购买。保险公司会亏损,提高定价也一样,可能导致市场不存在。 7、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下,只要界定了产权,外部性问题不需要政府也可以得到解决。答:对。交易成本为零为交易双方进行讨价还价提供了条件,界定了产权,可以使外部性内部化,市场会达成资源的配置效率。 或者:交易成本为零和界定产权符合科斯定理的假设,在这种前提下市场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 (另一个假设条件是:资源所有者能识别使其财产受到损害的源头且能合法地防止损害。不符合这个条件的话,也是错的。但我记得老师说是对的,所以哪位同学记得当时老师是怎么讲的在群里说一下吧,对还是错) 8、“中位投票人定理”适用于任何民主决策机制。 答:错。当某些投票人的偏好是多峰偏好时,可能出现投票悖论,即中位投票人定理不成立。 9、专利制度是对知识的垄断,不利于技术扩散,因此阻碍社会的进步。 答:错。知识创新具有巨大的正外部性,市场提供不足。通过专利制度可以使研发活动的边

高鸿业第六版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宏观部分)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解答: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物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的。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 2、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的。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 ,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 PI。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3、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有影响。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计入乙国的有净出口– 2万美元;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0。如果这两个国家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变成两个地区的贸易。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800套服装,从收入看,乙地区增加8万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8万美元。由于,甲乙两地是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18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18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还是从支出看,计入GDP的价值都是18万美元。 4、解答:(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 (2)开矿阶段生产10 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 – 10 = 30万美元,两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 (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 + 5 = 12.5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10 - 7.5) + (30 - 5) = 27.5 万美元 用收入法共计得的GDP为12.5 + 27.5 = 40 万美元。 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殖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是相同的。 5、解答: (1)1998年名义GDP = 100×10 + 200×1 + 500×0.5 = 1450美元 (2)1999年名义GDP=110×10 + 200×1.5 + 450×1 = 1850美元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实际GDP=1450美元,1999年的实际GDP= 110×10 + 200×1+ 450×0.5 = 1525 美元.这两年的实际GDP变化百分比=(1525 - 1450) / 1450 = 5.17% (4)以1999年为基期,1999年实际GDP= 1850美元,1998年实际GDP= 100×10 + 200×1.5 +500×1 = 1800美元,这两年实际GDP变化百分比=(1850 - 1800)/1800 = 2.78 % (5)GDP的变动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变动,一是物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只说出了后一个因素,所以是不完整的. (6)用1998年作为基期,1998年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450/1450=100%,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1850/1525=121.31% 6、解答:(1)A的价值增加为5000–3000 = 2000美元 B的价值增加为500–200 =300美元 C的价值增加为6000–2000 = 4000美元 合计的价值增加为2000 + 300 + 4000 = 6300美元 (2)最终产品价值为2800 + 500 + 3000 = 6300美元 式中2800,500,3000分别为A,B,C卖给消费者的最终产品 (3)国民收入为6300 – 500 = 5800美元 7、解答:(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300 = 500 亿美元,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800–500 = 4300亿美元。 (2)从GDP=c + i + g + nx 中可知 nx =GDP–c–i–g ,因此,净出口 nx = 4800– 3000–800–960 = 40 亿美元.

微观经济学试题库(带答案)

《微观经济学》习题集 第一章导论 一、判断 1.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把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二、选择题 3.21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经历的第二次修改和补充ACD A.出现于1936 年B.涉及垄断问题 C.代表人物是凯恩斯D.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2.试述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及两重属性。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一、解释概念 均衡价格需求需求价格弹性比较静态分析需求收入弹性供给 二、判断 1.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 2.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在内的个体经济单位。∨ 3.若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Ed =0.6,卖者提高价格肯定增加销售收入。∨ 4.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的价格与销售收入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5.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6.当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7.Ed>1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 8.若某商品的Ed<1,表明当该商品价格下降20% 时,该商品需求量减少小于20%。×9.卖者提高价格肯定会增加销售收入。× 10.在几何图形上,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运动。∨ 11.在几何图形上,需求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 12.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 13.某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需求弹性往往就越大。∨ 14.商品用途越广,需求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大。∨ 15.任何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都是反方向变化的。× 16.当对农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时,粮食丰收,粮价下跌,农民收入反而会减少。∨ 17.如果两种商品具有替代关系,则相应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 三、选择题 1.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前提是C A.完全信息的假设B.完全竞争的假设 C.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D.边际效用递减的假设 2.微观经济学所要论证的根本思想或目的是C A.一般均衡论B.“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C.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可以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公共经济学模拟试题1

公共经济学模拟试题1 一、判断题(每小题 1.5 分,共15 分) 1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接受者。() 2 .价格管制通常可以增加社会经济福利水平。() 3 .如果一个市场引起正外部性,社会边际成本曲线在需求曲线之上。() 4 .共有产权资源既无竞争性又无排他性。() 5 .共有产权资源被过度使用是因为共有产权资源对消费者是免费的。() 6 .如果政府在路边小店里出售苹果,苹果就是公共产品,因为是由政府提供的。 7 .如果政府对一种供给完全无弹性的商品征收销售税,那么卖者将承担全部税收负担。() 8 .提高税收折旧率可以刺激私人增加投资。() 9 .在任何条件下,改善效率都不可能成为收入再分配的理由。() 10 .政府对垄断企业实行平均成本定价管制使企业获得了零经济利润。()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 .当一个寡头个别地选择使其利润最大化的生产水平时,他生产的产量是() A 大于垄断生产的水平,而小于竞争市场生产的水平; B 小于垄断生产的水平,而大于竞争市场生产的水平; C 大于垄断或竞争市场生产的水平; D 小于垄断或竞争市场生产的水平。 2 .假设一辆新自行车的价格是300 美元。买者张三对它的评价为400 美元,卖者李四生产一辆新自行车的成本是200 美元。如果张三购买一辆新自行车,总剩余值是() A100 美元;B200 美元;C300 美元;D400 美元。 3 .帕累托最优只有在哪种市场条件下才能出现() A 、完全竞争 B 、不完全竞争 C 、垄断 D 、计划经济 4 .公地悲剧是一个寓言,它说明了为什么() A 公共物品生产不足; B 私人物品生产不足; C 共有产权资源被过度消费; D 自然垄断过度生产物品。 5 .如果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可以说这种物品是() A 公共产品; B 共有资源; C 竞争性的; D 排他性的。 6 .如果政府管制者把一个自然垄断企业分解为许多个小企业,那么生产成本将() A 上升; B 下降; C 保持不变; D 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取决于供给曲线的弹性大小。 7 .最终承受税款的单位和个人称为() A 、纳税人 B 、纳税义务人 C 、负税人 D 、法人 8 .税负转嫁的基本方式不包括() A 、前转 B 、后转 C 、混转 D 、正转 9 .信息不完全下的最优信息搜寻规则是() A 寻求商品信息直到寻求的预期边际收益等于寻求的边际成本; B 寻求商品信息直到发现市场上的最低价格时为止; C 从广告和中介公司提供的信息中寻求希望获得的商品信息;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高鸿业第六版)课后 习题答案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 解答:(1)将需求函数Q d=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10+5P得P e=6 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得Q e=50-5×6=20 或者,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供给函数Q s=-10+5P,得Q e=-10+5×6=20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6,Q e=20。如图2—1所示。 图2—1 (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 d=60-5P和原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60-5P=-10+5P得P e=7 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d=60-5P,得Q e=60-5×7=25 或者,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s=-10+5P,得Q e=-10+5×7=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7,Q e=25。如图2—2所示。 图2—2 (3)将原需求函数Q d=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 s=-5+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5+5P得P e= 将均衡价格P e=代入Q d=50-5P,得Q e=50-5×= 或者,将均衡价格P e=代入Q s=-5+5P,得Q e=-5+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Q e=。如图2—3所示。

西方经济学题库

西方经济学题库 一、简述题 1.简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含义和形成条件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主要内容: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其它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我们持续等量地增加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开始时,增加一单位该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某个特定值以后,增加一单位该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边际产量将是递减的。 引起边际报酬递减的原因为:在生产过程的开始阶段,随着可变要素的增加,逐渐使得不变要素得到越来越有效的利用,也即可变要素与不变要素的组合越来越接近最佳,因此,此时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增加的,当可变要素增加到要素组合最佳时的数量,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最大,此后,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则意味着固定要素与可变要素的组合中可变要素相对过多,而固定要素相对不足,这时继续增加可变要素,虽然可以使总产量增加,但总产量度增加量则出现递减现象,即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2.简述标准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无差异曲线是借助于序数效用函数来描述消费者偏好的一种方法。它反映了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的商品组合的集合,是消费者偏好的集合表现。 标准的无差异曲线有如下五个特征:

(1)无差异曲线斜率为负。其含义是,为了保证消费者获得相同的效用水平,如果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那么另一种商品的消费必定要减少。 (2)不管两种商品是如何组合的,这些组合总是处于某一条无差异曲线之上。这一特点也称为无差异曲线的密集性。 (3)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即沿着任意一条给定的无差异曲线向右移动时,其斜率的绝对值下降或曲线变得更加平坦。从边际替代率角度而言,这表现为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而其根本原因在于边际效用递减。 (4)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其上的商品组合达到的满意度越高,即对任意给定的无差异曲线来说,所有在其右上方的无差异曲线都代表着更高的满足程度。这反映了偏好的“无餍足性”。 (5)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如果存在反映同一偏好的相交的两条无差异曲线,那么在这一交点商品组合带来了相同的效用水平,但由于每条无差异曲线反映了不同的效用水平,因而无差异曲线相交会产生定义上的矛盾。 3.简述需求收入弹性与恩格尔定律。 需求收入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恩格尔定律:是指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来表述就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

西方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1、经济学 2、解释现象 3、验证 答案: 1、经济学:研究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现象的科学。 2、解释现象:是指这样一个过程:对现象提出一个理论假说,并由此推出可验证的含义,然后加以验证。 3、验证:用观测到的事实与理论含义对照,以确定理论是否错误的过程。 二、判断题 1、经济模型对我们解释现实世界的价值是极为有限的,因为这些模型是从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 ) 2、检验经济模型就要比较它的预期与现实世界的情况。( ) 3、“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学一门经济学课程”是实证表述。() 4、“中国应该限制私人小轿车的发展”。这是一个实证表述。() 答案:1、错2、对3、错4、错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实证表述的是( )

A.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有利 B.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不利 C.只有控制货币量才能抑制通货膨胀 D.治理通货膨胀比减少失业更重要 2、检验经济模型的方法是( )。 A.检验它的假设是否现实 B.比较它的预期与事实 C.由权威的领导人或经济专家作出结论 D.以上各项都是 3、下列假设小不属于经济模型的关键假设 A.人们有偏好 B.人们要实现最优化或经济化 C.人们要受既定的资源与技术的限制 D.人们的选择是不协调的 答案:1、C 2、A 3、C 四、问答题 1、下面的论述中哪些是实证的,哪些是规范的?为什么? (1)治理通货膨胀比增加就业更重要。 (2)利率上升有利于增加储蓄。

(3)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收入差别扩大是正常的。 (4)效率比平等更重要。 (5)效率就是生产率的提高。 答案:(1)是规范表述。了含价值判断,表述了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2)是实证表述。不涉及应该提高利率还是降低利率。 (3)是实证表述。因为这也是对一种客观现象的描述,不涉及收入差别扩大是否应该的问题。 (4)是规范表述。因为强调效率更重要就表明认为一个经济应该实现效率优先。 (5)是实证表述。因为它只说明了效率是什么。 2、解释现象包含哪四个过程? 答案:提出假设、建立理论模型、推出可验证的含义、验证。 第二章成本与收益 一、名词解释 1、理性人假设 2、成本 3、收益 答案: 1、理性人假设: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从自己的角度作出最好的决策 2、成本:是指人们选择时放弃的最大利益. 3、收益:指人们获得的稀缺资源。

2019-2020年整理公共经济学试题及答案汇编

公共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的标注T ,错误的标注 F 。每题 2 分,共20 分) 1 .导致市场运转失灵的基本原因在于价格信号总是能充分地反映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 2 .存在正外部效应时,物品生产和销售将呈现过多状态。 3 .纯粹公共品的最佳产量在这样的点实现,即所有消费者因此而获得的边际效益之和恰好等于该公共品的社会边际成本。 4 .只要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呈双峰形,那么不论他们所须承担的税收份额如何,中间投票者定理均可以成立。 5 .征税是政府获取公共收入的最佳形式。 6 .在供给缺乏弹性的情况下,税收不易向前转嫁,而会更多地向后转嫁或不能转嫁。 7 .在长期的U 型平均成本曲线上,曲线的下降阶段表示生产处于规模不经济阶段。 8 .国债管理的流动性效应是指在国债管理上通过调整国债的流动性程度来影响整个社会的流动性状况,从而对经济施加扩张性或紧缩性影响。 9 .存在负外部效应时,物品生产和销售将呈现不足状态。 10 .信息不对称会增加市场的交易成本。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20 分) 1 .当供求力量自由作用时,一次谷物欠收的效果通过什么显示在市场上?() A 政府规定的个人谷物购买量限制; B 谷物价格上升; C 报纸上劝告人们减少谷物消费量的广告; D 谷物贸易量增加。 2 .替代品价格上升一般会导致() A 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减少; B 需求曲线右移; C 个人减少他所消费的所有商品数量; D 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增加。 3 .如果人们变得更加关注他们食谱中的饱和脂肪,牛肉需求会左移,牛肉销售量也减少。这种变化是()

A 沿着牛肉需求曲线的移动; B 牛肉供给曲线移动; C 沿着牛肉供给曲线的移动; D 以上都不对。 4 .需求收入弹性衡量的是()的反应。 A 消费对价格变化; B 收入对消费变化; C 价格对消费变化; D 消费对收入变化。 5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意味着() A 边际商品的价值高于以前购买的单位价格; B 随着更多商品的买入,边际效用递增; C 边际商品的价值低于以前购买的单位价格; D 随着买进商品越来越多,支付意愿越来越高。 6 .当经济中所生产的产品组合反映消费者的偏好时,经济达到了() A 效用的效率; B 产品组合的效率; C 生产的效率; D 交换的效率。 7 .不完全竞争市场与竞争性市场相比,价格(),产量()。 A 较高,较低; B 较低,较高; C 较低,较低; D 较高,较高。 8 .公共品的两个显著特点是() A 非竞争性和排他性; B 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C 竞争性和排他性; D 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9 .下列属于商品税的是() A 消费税; B 所得税; C 遗产税; D 车船使用税。 10 .边际税率是指() A 全部应征税额除以课税对象数额的值; B 单位商品缴纳税收数额占商品价格的比例; C 课税对象数额的增量中税额增量所占的比例; D 一国税收总额占GDP 总额的比例。 三、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20 分) 1 .外部效应; 2 .垄断; 3 .税收制度;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 解答:(1)将需求函数Q d=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 =-10+5P得P e=6 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得Q e=50-5×6=20 或者,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供给函数Q s=-10+5P,得Q e=-10+5×6=20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6,Q e=20。如图2—1所示。 图2—1 (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 d=60-5P和原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60-5P=-10+5P得P e=7 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d=60-5P,得Q e=60-5×7=25 或者,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s=-10+5P,得Q e=-10+5×7=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7,Q e=25。如图2—2所示。 图2—2 (3)将原需求函数Q d=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 s=-5+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5+5P得P e=5.5 将均衡价格P e=5.5代入Q d=50-5P,得Q e=50-5×5.5=22.5 或者,将均衡价格P e=5.5代入Q s=-5+5P,得Q e=-5+5×5.5=2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5.5,Q e=22.5。如图2—3所示。

图2—3 (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给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以(1)为例,在图2—1中,均衡点E 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达到 的一个均衡点。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供给函数Q s =-10+5P 和需求函数Q d =50-5P 表示, 均衡点E 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P e =6,且当P e =6时,有Q d =Q s =Q e =20;同时,均衡数量Q e =20,且当 Q e =20时,有P d =P s =P e =6。也可以这样来理解静态分析:在外生变量包括需求函数中的参数(50,-5)以及供给函数中的参数(-10,5)给定的条件下,求出的内生变量分别为P e =6和Q e =20。 依此类推,以上所描述的关于静态分析的基本要点,在(2)及图2—2和(3)及图2—3中的每一个单独的均衡点E i (i =1,2)上都得到了体现。 而所谓的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也可以说,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在一个经济模型中外生变量变化时对内生变量的影响,并分析比较由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所决定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以(2)为例加以说明。在图2—2中,由均衡点E 1变动到均衡点E 2就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它表示当需求增加即需求函数发生变化时对均衡点的影响。很清楚,比较新、旧两个均衡点E 1和E 2可以看到:需求增加导致需求曲线右移,最后使得均衡价格由6上升为7,同时,均衡数量由20增加为25。也可以这样理解比较静态分析:在供给函数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需求函数中的外生变量发生变化,即其中一个参数值由50增加为60,从而使得内生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其结果为,均衡价格由原来的6上升为7,同时,均衡数量由原来的20增加为25。 类似地,利用(3)及图2—3也可以说明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的基本要点。 (5)由(1)和(2)可见,当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导致需求增加,即表现为需求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提高了,均衡数量增加了。 由(1)和(3)可见,当技术水平提高导致供给增加,即表现为供给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下降了,均衡数量增加了。 总之,一般地,需求与均衡价格成同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成同方向变动;供给与均衡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成同方向变动。 2. 解答:(1)根据中点公式e d =-ΔQ ΔP ·P 1+P 22,Q 1+Q 22),有e d =2002·2+42,300+1002 )=1.5 (2)由于当P =2时,Q d =500-100×2=300,所以,有e d =-d Q d P ·P Q =-(-100)·2300=23 (3)根据图2—4,在a 点即P =2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为e d =GB OG =200300=23 或者 e d =FO AF =2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