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观察的方法.

观察的方法.

观察的方法.
观察的方法.

[转贴]观察的方法

2009-02-19

观察的方法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简介:

要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必须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学习活动中的观察有别于科学研究中的观察。学习观察的过程,是获得大量感性知识并对已有知识加深理解的过程,而不像科学观察那样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寻求并发现新的事物。学习观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一、自然观察法

对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对象进行观察。春游时,对山峦河流、地形树貌、民俗风情、文物建筑、田园风光的观察,配合植物学和动物学的学习,在大自然或植物园、动物园中观察多种多样的活生生的动物和植物,都是运用的自然观察法。我国宋朝画家文同,擅长画竹,这主要是得益于他坚持对竹进行“自然观察”。他在居室窗外栽种一片竹林,朝夕观察揣摸,脑海中保留着鲜明生动的竹子的形象,挥毫作画时总是“胸有成竹”。

二、实验观察法

在实验室里,运用各种仪器设备进行观察或人为的创设一定条件或改变一定的条件,使被观察的对象或现象发生变化而进行观察。在理化实验室中做实验或老师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而进行的观察;根据生物课学到的知识,对某种果树进行嫁接,然后观察果树生长的变化情况等,都是实验观察法。物理教师在讲“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常常做这样的演示实验。在平整的讲台上放一辆小车,教师用力推一下,小车开始运动。然后慢慢静止下来。我们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个演示过程,才可能真正理解“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三、长期观察法

在比较长的时期中,对某些事物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了解雄槲蚕蛾是如何寻找雌蛾交配的,整整观察了6年;还观察了隧蜂30年;观察了蜣螂40年。广西有位学生,为了观测气象,在家里培养了泥鳅,自制食盐晴雨纸,坚持观测226天,基本上掌握了晴雨纸与天气变化的规律。

四、间接观察法

人的感官直接观察的精度和速度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还必须借助仪器对事物现象或过程进行间接观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以说,每次观察仪器发明或改进,都推动了人类认识的深入发展。例如由于显微镜的发明和使用,揭开了微观生物世界的秘密,导致了细胞学说的建立,由于天文望远镜的发明,增进了对宇宙的了解;光谱仪、电子扫描器、红外线探测器等的发明,更是使人的观察更为精密准确。要提高观察能力,必须掌握观察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五、历史观察法

即按事物进行观察的方法,它以时间变化为特征。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关系之中。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定的过程和时间顺序。习惯上,把短时间的变化称为过程性的发展变化。同学们平时阅读到的'描写家乡的“变迁”或“观看日出”一类的文章,作者大都是采用历史观察法观察后写出来的。这是值得我们在写作时借鉴的。例如课文《在烈日和暴风雨下》中对暴雨的描写,老舍先生便是按照“暴雨前―暴雨中―暴雨后”的观察顺序描写出来的。

六、移位观察法

就是观察者在不固定位置对客观事物进行的不固定的观察。其特点是观察处于活动变化的状态。这种观察可以是观察者的移位,也可以是观察对象的移位,其观察点在不断发生变化,是一种动态性观察。这种观察往往是有选择的,它的变化特点以空间变化为标志。课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作者便是采用移位观察法来观察并表现矗立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运用的是“点”的转移与或“线”的延伸的技巧。

七、解剖观察法

就是把被观察对象的各种特性、各个方面或各个组成部分一一分解开来。认真进行观察。这样的观察,可以使我们对事物了解得更加精确。例如观察直圆柱;这个形体是什么形状?有几个底面,是什么形状?有几个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两底面之间相等吗?通过这样解剖观察后,就能把握圆柱的主要特征。直圆柱的两个底是相等的圆,它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又如“赢”字,学生不易掌握其字形,但如果进行解剖观察,分解为“亡、口、月、贝、凡”便容易得多了。

八、比较观察法

就是用对照比较的方式去观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找出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以获得清晰的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我们要求看出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例如“蠃、赢、羸”三字极易混淆,只要我们进行比较观察,便可发现他们结构相同但又有不同的部件,分别是“女、贝、羊。秦王嬴政从母姓,故“蠃”中有“女”;输“赢”与金钱相关,古代“贝”即是钱,故“赢”中有贝;“羸”原意指羊瘦弱,故“羸”中含“羊”。经过这样比较观察,再趣味理解掌握这几个字就会轻松得多。

【发表论文编号:334,国家级,国际范围发行,湖南师范大学主办,《中学生理化报?高一物理版》2006年1月1日第4版上发表。】

研究方法之观察法

课程概述 了解教育观察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教育观察法的优缺点 了解观察法的类型掌握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式教育观察研究的一般步骤观察是人们对周围存在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认识。“观”是看,“察”是分析研究。强调“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 日常观察是对自然存在的现象的随机的、自发的感知,无一定目的和计划,也不要求严格的记录。 优缺点:信息丰富但是具有自发性、偶然性和零碎性,不能系统的说明问题。 一、教育观察法概述 1. 教育观察法:是教育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或教育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观察法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直接性 (2)情感性 (3)重复性教育观察法与日常观察法的区别教育观察法虽然也通过研究者的亲身感受或体验来获得研究对象的感性材料,即以日常观察为基础,但它 (1)不是自发的、偶然性的活动,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2)观察对象与方法不是随意的、自发的,而是经过选择与策划的; (3)是需要作严格详细的观察记录的。 因此,教育观察法是日常观察法的高级形式。 1 、缺乏控制观察法的行为发生在天然环境里,在天然环境中,观察研究者往往对可能影响资料的外部变量难以控制。 2、难以用数量表示观察研究中的测量一般采取非数量表示的知觉形式,而不采用调查研究和实验法中常用的定量测量法。 3、样本数小调查研究法可以选择较大的样本,而观察研究很难选择很大的样本。研究结果容易带有片面性和偶然性 例子:孔子和颜回的故事 4、需获准进入 5、研究敏感性问题缺乏匿名性 2. 教育观察法的类型 (1)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观察研究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在对观察对象不加变革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如实地观察法,这种观察法称为自然观察法。控制观察法:观察研究是在控制情形下进行,如实验室观察研究法,这种观察法称为控制观察法。 例: 研究中的反应性(实验观察法)罗森塔尔效应:实验人员的期望会影响实验的效果。霍桑效应:被试因知道自己参加实验而引起的积极性提高。约翰. 亨利效应:对比组师生对实验组实验措施的暗中模仿或“较劲” 。生成效应:由于教育实验过程较长被试身心成熟产生的效应。 (2)直接观察法与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法:直接通过感官考察研究的方法。间接观察法:人的感官通过仪器观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3)结构性观察法与非结构性观察法结构性观察法: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以及有系统的一种可控制性观察。 非结构性观察法:大多没有周密的观察计划和观察提纲,观察目的也只限于对观察

科学的观察方法是人们在自然(不加控制)的条件下有目的...

观察法 科学的观察方法是人们在自然( 不加 控制) 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现象进行考察 的一种方法。中外教育史上有许多优秀的教育家善于 观察自己的教育对象,并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成 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例如,前苏联的瓦阿·苏霍姆 林斯基写了许多著作,大部分资料是靠长期的观察得 来的;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用日记的方 式,仔细认真地观察儿子的身心发展,并作出了详细 的文字记载与摄影,连续观察了 808天,积累了大量 的材料, 于 1925 年出版了《儿童心理之研究》 一书。 科学的观察法与日常生活的观察相比,更有目的、有 计划、有重点、要求记录。 一、观察法的特点 (1) 运用方便,一般不需要设备,可随时进行。 (2) 可以保持观察现象的自然状态, 不加以任何人 为的干涉。 (3) 可以不防碍正常工作的进行。 (4) 可以排除被观察者的主观成分, 因为材料不是 被察者的口头表述,而是根据实际表现得来的。 (5) 局限性是局限于了解表面现象, 不能直接深入 到事物的本质。当情况繁杂时,较难确定因果关系, 尤其是人的心理问题。 二、观察的途径与方法 (1) 在实际工作中观察:即在自己的教 二、观察的途径与方法 (1) 在实际工作中观察:即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 中,随时观察学生们的反应。 (2) 参观。如参观学生的作品, 去学生的家里进行 访问,以及外出学习观看先进典型等。 (3) 听课。以旁观者的身份, 冷静地分析其他教师 和学生的教法与学法,寻找做得更好的方法。 (4)参观教育活动。学校里的升旗式、义务劳动、 班队会、晚会等教育活动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好机会。 三、观察法的基本要求 (1) 提高观察意识,时时刻刻都要用心、用眼、用 脑去观察。教师要树立研究者的观念,以研究者的姿 态进入学校和班级,时时处处都要做一个有心人,彻 底改掉整天熟视无睹的坏习惯。 ( 2 )不要因个人好恶影响观察的客观性。 (3) 坚持观察的全面性, 尽量系统地观察事物的各 个方面和事物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2)观察不 人好恶影 人好恶响观察的客观性。 (3) 坚持观察的全面性,尽量系 (4) 专题研究的观察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5)既要坚持目的性与计划性, 又不要忽视偶然遇 到的新奇现象。 (6) 有条件的可以利用先进的观察技术,如监控 仪、望远镜等。 (7) 要认真写好观察记录。这是最最重要的一条, 尤其要坚持长久更是不易,更是可贵。观察记录是珍 贵的第一手材料,我们一定要把每天观察到的情况, 体会到的问题与经验及时地记录下来,否则,即使当 时观察到了一些情况,等用时也记不起来了。例如, 坚持写“教育日记”和“教后感”对教师的发展和出 成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入到事物的本质。当情况繁杂时,较难确定因果 关系,尤其是人的心理问题。 二、观察的途径与方法 (1)在实际工作中观察: 即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 中,随时观察学生们的反应。 (2) 参观。 如参观学生的作品, 去学生的家里进行 访问,以及外出学习观看先进典型等。 (3)听课。 以旁观者的身份, 冷静地分析其他教师 和学生的教法与学法,寻找做得更好的方法。 (4) 参观教育活动。学校里的升旗式、义务劳动、 班队会、晚会等教育活动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好机会。 三、观察法的基本要求 (1) 提高观察意识,时时刻刻都要用心、用眼、用 脑去观察。教师要树立研究者的观念,以研究者的姿 态进入学校和班级,时时处处都要做一个有心人,彻 底改掉整天熟视无睹的坏习惯。 (2) 观察不要带有色眼镜, 要实事求是,不要因个 人好恶影响观察的客观性。 (3) 坚持观察的全面性,尽量系统地观察事物的各 个方面和事物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4)专题研究的观察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5)既要坚持目的性与计划性,又不要忽视偶然遇 到的新奇现象。 (6)有条件的可以利用先进的观察技术,如监控 仪、望远镜等。 (7)要认真写好观察记录。这是最最重要的一条, 尤其要坚持长久更是不易,更是可贵。观察记录是珍 贵的第一手材料,我们一定要把每天观察到的情况, 体会到的问题与经验及时地记录下来,否则,即使当 时观察到了一些情况,等用时也记不起来了。例如, 坚持写“教育日记”和“教后感”对教师的发展和出 成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要完整地看待幼儿教 育的研究及实践 虞永平 广大幼儿园教师参与科研是当今世界幼教科研发 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教师是科研人员”(注:《简 明国际教育全书·教学(上)》托斯顿·胡森等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已成为西方教育界广为倡导的一种 观念。教育研究,尤其是课程研究,缺少了教师的参 与,往往很难取得应有的成效。在西方,拉尔夫·泰 勒、斯滕豪斯等人的研究都反映了教师在科研工作中 的作用。西方的“教师—科研人员运动”(注:《简 明国际教育全书·教学(上)》托斯顿·胡森等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表明了西方对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 的重视。在我国,幼教研究的开创者陈鹤琴等人也非 常注重教师对教科研工作的参与。80年代以来,我国 幼教研究的实践也充分说明了教师在教科研工作中不 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说教师是研究人员,并不是说教师和专职科 研人员之间没有任何差别,就像理查德·普林格所言: “当我谈到教师是科研人员的时候,我并没有把他们 同那些用控制组和实验组进行复杂试验、并用各种技 术来验证和测量成果的人相比,而是想到他们是那种 认真使实践理论化或者是能系统而严格地考虑本人所 从事的构造的人。”(注:《课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劳顿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儿园教师参与幼教科研的意 义在于:(1)幼教科研工作对广大幼儿园教师来说是 挑战,也是发展和提高的机遇。在从事幼教科研的过 程中,处于幼教实践第一线的幼儿园教师必然要面对 许多新知识、新技能,必然要加强学习,吸收相关的 新信息,必然要用新的眼光去看待自己习以为常的教 育实践过程,并努力解决在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这 个过程正是教师提高和发展的过程。(2)幼儿园教师 参与幼教科研是幼教科研本身的需要。我们的幼教科 研从根本上说是为幼教实践服务的,是为了不断地提 高幼教质量。所以,让广大幼儿园教师参与幼教科研 是确保幼教科研成果真正产生成效的重要措施。10多 年来,我国幼教科研的实践证明,只有那些充分吸收 幼儿园教师参与的、与幼教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相 关的科研成果,才能真正在幼教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 因此,全面地、完整地看待幼教科研队伍,尤其 是正确认识幼儿园教师在幼教科研工作中的作用,对 于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对于幼教质量的提高具有重 要的意义。 二、幼儿和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的对象是3~6岁的幼儿。幼儿与成人相 比,虽显幼小,但具有完整的人格和不可侵犯的尊严, 具有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等不同的又相互联系的 身心发展方面的特点。作为具有独特性的、独立的个 体,幼儿有其特殊的需要。幼儿需要成人的抚慰,需 要适合其身心发展的环境,需要活动和探索的机会, 需要求知和创造的氛围,需要游戏的空间和时间。幼 儿身心的全面发展与以上诸方面需要的满足紧密地联 系在一起。此外,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决定其发 展的力量除了生物的、环境的力量外,自我的力量已 经凸现,并且生物的、环境的力量逐渐地受制于自我 的力量。幼儿已出现许多与自我有关的行为。(注: 《人生发展心理学》詹姆斯·O·卢格学林出版社) 幼儿的这一发展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它是幼儿全面 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以往我们的教育中经常忽 视的部分。幼儿处于人生发展的起步阶段,是未特定 化的个体:他们在生理构造上未特定化,反映机制上 未特定化,生存功能上具有不完备性。(注:《教育 人类学》冯增俊江苏教育出版社)幼儿的未特定化使 之具有了可塑性和可教育性,这种可塑性和可教育性 不只是指幼儿被动地被塑造,也包括并必须包括幼儿 作为主体对自身的塑造。整体的、具有可教育性的幼 儿,需要整体的、具有针对性的科学的教育。 我们的幼儿教育是引导幼儿在体智德美几方面全 面发展的教育。让幼儿教育指向幼儿全面的发展,让 幼儿教育内容之间产生更多的联系,以发挥幼儿教育 的整体效应,这是当前幼儿教育实践应努力追寻的方 向。在这方面的探索中,有几点是至关重要的:(1 ) 努力追寻幼儿发展的不同目标之间的整合。幼儿教育 活动是很少指向单一的目标的,在同一个教育活动中, 往往存在着实现不同发展方面目标的可能,这些目标 往往是相互关联的,通过教师的有机整合和协调,在 教育活动中都可以得到实现。(2)努力追寻不同教育 内容之间的整合。在当今我国的幼教实践中,教育内 容的组织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以学科的方式加以 组织,有的以领域的方式加以组织,还有的以经验或 活动的方式加以组织。不管以何种方式来组织教育内 容,都必须注意不同的教育内容之间可能存在的内在 联系,并充分利用这种联系来发挥教育内容对幼儿全 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如,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都 是自然科学,它们在自然科学的旗帜下可以得到有机 的整合;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都归属于一个更广泛的 科学范畴,它们在这个泛科学的范畴下又有可能得到 整合。对于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而言,这种整合无疑具 有尝试和实践的价值。(3)努力追寻教育环境的整 合。幼儿教育不同于其他年龄段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 就是:幼儿教育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基点,具体的、 丰富的、感性的现实生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这 些资源存在于幼儿所处的幼儿园内外环境之中。因此, 把幼儿教育的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环境加以整合, 是幼儿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素质 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都离不开幼儿园教师的参 与。在21世纪即将来临的今天,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素教科研信息月报 梁丰幼儿园教科室 2009年2月 主编:季晓英 副主编:严留芬 责任编辑:曹芳 第 1 版主办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E-mail:zjglfyey@https://www.doczj.com/doc/bf18062483.html,每月3日出版园内免费发行并上传梁幼网站印刷园部印刷室

引导学生观察的三种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的三种方法 李店镇中心小学wxa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知道“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是小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不善于观察;二是不善于表现。而观察是写作的源泉,是表现的基础,平时不具备观察能力,没有养成观察的习惯,作文时就难以写不出具体实在的内容。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做过如下尝试: 一、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 依我看,学生平时的观察常常是无母的、无意识的行为,其观察结果必然是“视而不见”、“熟视无睹”。针对这一现象,我经常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意识地区观察。具体办法是启发学生抓住自己接触某一事物的最初感受去观察。比如某一事物,使我们感到新鲜、高兴、气愤、感动、悲观……。其中必有原因,循着这条线索,认真地去看,仔细地去想,写出自己的所得。这样带着问题去观察,“有的放矢”比“无动于衷”、无意识地去看,肯定要仔细,印象要深刻。 例如:我在上一次作文课时,要求同学们以《拔河》为题写一篇作文,大家都感到很为难,认为没什么好写的。 我没有急于让同学们写,只是问同学们,喜不喜欢拔河。这是,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说:“很喜欢!拔河很有意思。”我接着引导大家说:“你们为什么喜欢拔河,并觉得它很有意思呢?”同学们一时回答不出。于是,我就把同学们带到操场上,请了几个学生当场表演,其他同学则都仔细认真地观察起来,然后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你看,

赵平多卖力,连累得通红。秦海的两脚像生了根,一动不动,真厉害!。肖祥的样子真有意思,身子如同一个犁尾巴;李初更像一个滑雪运动员正在滑雪的样子;甲队要输了,大个子张磊用力太迟与大家不一致,顶不住了!”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越说越有劲。正当大家兴高采烈的时候,我又问:“同学们,你们看了这次拔河以后,有什么启发呢?”同学们一下子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兴奋地说:“老师,集体的力量大,只要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合力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同学们一个个都赞同他的观点,我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时,我才对同学们说:“请同学们把你们看到的、想到的都写下来”。于是,同学们都回到教室里写了起来,不一会儿,大部分学生了内容充实、有意思、有意义的作文。 可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启发同学们抓住自己的最初感受,循着“感受”这一线索去看,是一定能够收到好的效果的。 二、引导学生学会分解观察 小学生作文时,总觉得“无话可说”,表达时爱犯笼统的毛病。依我看这主要观察不细致造成的,要改变这种状况,可以采用分解观察的方法。也就是说,不能笼统地看,要把实物分解开来看。即对于静止的事物,要按照它的构成把它分解成几个部分,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看,然后再综合起来。对于变化的事物,要按其变化的过程,分解成几个阶段,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看,然后再综合起来。这样才能看细看全,变空洞为具体生动了。 比如:我在教学《一幅壮景》之前,曾出示过自制的《一幅壮景》

课堂观察的方法

课堂观察的方法 团风思源实验学校曹宏杰 课堂观察技能,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或偶然地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教学反应的行为方式,对学生反馈信息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及时评价。这一切的立足点是课堂观察,通过有效的观察,教师才能把握住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反应,了解教学效果,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一、课堂观察的原则 1.计划性原则: 可靠的观察来自周密的计划,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教学的关键处设立观察点,有目的地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针对不同的反应按事先设计的方案作出调节。盲目、无计划的观察,只会造成视觉盲点,或对有价值的反馈信息视而不见,或将观察到的课堂现象束之高阁,或不知所措,失去了课堂观察的意义。 2.准确性原则: 准确的课堂观察有助于教师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全面观察,不要以偏概全。教师的视野应开阔,善于捕捉带有共性的反应,环视全场,兼顾前后,及时发现,防止问题堆积。知识结构是环环相扣的,教师的忽略,可给学生留下疑点,并浮现在脸上。若教师及时发现,早作调整,不会有多大影响;若教师无视学生反应,依旧故我,则造成疑点堆积,困惑加大,一脸茫然,此刻再作解释为时已晚。 二、课堂观察的对象与范围: 课堂观察的客体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因此,整体的学习气氛,学生的面部表情,可靠的提问反馈,真实的教学效果,都在教师观察的视野之中。 1课堂学习气氛观察: 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成功教学的前提之一,课堂的整体气氛,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还左右教师的讲课情绪。故在导入之后,讲解之中,或在提问之时,教师应注意观察学习氛围是否形成,学生反响是否热烈,学习兴趣是否浓厚,教师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 2.学生表情观察:

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

浅谈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一种较为基本和常见的科学研究方法。其他一些研究方法,或者是从观察法发展来(如实验法),或者要建立在观察法所提供事实的基础上(如经验总结法),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观察是一切研究方法的“细胞”,在教育研究方法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下面主要介绍观察法在课堂教学研究中的运用。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方法是指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的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 二、课堂观察的分类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课堂观察可划分不同的类别。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和利用课堂观察。以下是比较常见的对课堂观察的一些分类。 1、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从是否借助仪器分: (1)直接观察——凭借观察者自身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外界事物的方法。 优点:直接观察法实施比较简单;能得到具体、生动的印象,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缺点:人的感官接受和保存信息的能力有限,难以形成对被观察现象完整、精确认识。 (2)间接观察——观察者借助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进行观察活动的方法。 优点:间接观察突破了直接观察中观察者的感官限制,可供日后重复观测和反复分析。现行的观察常需要以间接观察作为辅助手段,现代化的仪器设备会使观察更精确、更全面。 局限:要求有较高的摄录技术。 2、参与型观察和非参与型观察 从是否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分: (1)参与型观察——研究者要参加到被研究对象所在的群体中去进行观察,并参与他所观察的活动。参与的方式有两种:①观察者隐蔽或改变自己的真实身份,与观察对象生活在一起,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被当作自己人,在不影响对方行为和思想的情况下对他们进行深入的观察,这是完全参与的观察。②观察者不改变身份进入观察群体,参与活动,但可能被观察对象看作“客人”。是不完全观察。 在课堂观察中,教师主要运用的是不完全参与观察。 优点:消除心理距离,了解较真实情况。 缺点:容易相互影响,带有主观色彩。 (2)非参与型观察——研究者不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而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置身于他所研究的课堂情境之外所进行的观察。 优点:不受被观察者影响,比较客观公正。

小学科学教学观察方法

小学科学教学观察方法 [摘要]观察是小学科学课程学习的主要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的感知作为观察方法,没有认识到这些是感觉通道,是获取信息的渠道。教师只让学生停留在感知觉上,没有过渡到观察层次上,导致学生观察的精确度不够。通过分析感知觉和观察的关系及区别,正确认识看、摸、听、闻等活动是获得科学事实的方式;将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和理解性三个特性来与观察法的目的性、全面性和精确性相联系,指出正确的观察方法;通过这些观察方法在整体上促进学生观察能力和感知觉的发展。 [关键词]感知觉;观察;小学科学;观察方法 一个人的科学认识重演人类的科学认识历史,小学生的科学认识处于科学事实发展阶段的初级阶段,也就是现象论阶段,描述现象和实验结果的阶段,即小学生具有现象论特征。[1]所以在小学科学课中,观察是学生获取科学事实的重要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一)将感觉器官的感知作为观察方法。在很多小学科学教师的理念里,观察是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但是在学生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有错误的方法指导,比如将眼、耳、鼻、舌作为观察的工具,把看、摸、听、闻作为观察的方法。认为观察是人们利用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认识自然事物的一种活动。“观察方法具有多样性,组织学生在实践中经历借助手、鼻、耳等器官进行观察。”[2]还有些教师或者文章里认为将观察课分为直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和使用工具进行观察两种。直接运用感官感知事物的观察课即用眼、耳、鼻、舌、手(皮肤)去直接感知事物的特性,指导学生掌握用各种感官来进行“正确观察”的方法。[3]如:观察认识植物(叶、种子、果实、根、茎)的外部形态,动物(金鱼、青蛙、蚂蚁、鸽子、蜗牛)的外部形态和生活方式,观察认识天气变化(晴、阴、雨、雪)的四季特征,观察光与影的变化及根据太阳辨认方向;观察认识水和空气的物理性质、岩石(砂和粘土)和金属(铜、铁、铝)的特征等。(二)观察要使用全部感觉器官。有些教师认为在一个观察活动中尽量要把所有的感觉器官全部使用来获取科学事实。例如“带领学生感知体验

科学思维方法之我见

科学思维方法之我见 所谓思维方式,是指人们反映事物、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及其特征。科学思维方式,就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思想武器,进行科学探索、科学实践、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它要求用全面的、发展的、变化的观点看待问题、认识问题,用辩证的、系统的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注重探寻规律、发现规律,形成规律性认识并用以指导实践,促进实践发展。求实求真性、能动创造性、辩证系统性、历史时代性,是科学思维方式最鲜明的特点。科学思维是人类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科学思维方法主要有五种:归纳与演绎法、分析与综合法、推理法、论证法、抽象法。 一、存在非科学思维方式会带来的问题 科学思维方式犹如一把钥匙,为人们打开了正确地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大门。但是,由于受认知手段和认知能力的制约,种种非科学思维方式在现实生活中仍有存在,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有的党员干部自觉或不自觉地用种种非科学思维方式来认识问题、处理问题,导致认识陷入误区、工作出现偏差,成为制约科学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比如,想问题、办事情不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而是从主观好恶、愿望、意志出发,从狭隘的个人经验或本本出发,导致主观与客观相分离、认识与实践相脱节。这种思维方式表现在实践活动中,就是主观臆断,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用主观意志代替调查研究,习惯于拍脑袋、拍胸脯,盲目决策瞎指挥;就是因循守旧,缺乏与时俱进的勇气和胆略,不是从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生活出发而是从本本和固有的经验出发来思考问题、处理问题,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是自视甚高、自以为是,不把他人放在眼里,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不尊重群众的实践;等等。表现在理论学习上,就是把学习理论、掌握理论知识当作装饰品,只图好看,不管是否有用;把理论联系实际说在嘴上、写在纸上,却不真正落实,习惯于当传声筒、收发室、二传手,照抄照搬。用这种思维方式指导工作,必然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造成工作的片面性、盲目性,影响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再如,想问题、办事情不是从全局出发,而是从个人、小团体或地方利益出发,以对个人、小团体或地方是否有利、有用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这种思维方式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不注意把局部问题放在整体中加以思考、把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放在大局中来谋划,更谈不上主动地服从大局、服务大局;不注重从全局利益出发判断是非得失,习惯于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善于从全局中看到长远、从现象中抓住本质,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以致丧失发展的机遇。表现在对待个人利益问题上,就是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为了个人的待遇、升迁和小团体的既得利益而置大局于不顾,置党和人民利益于不顾;就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甚至弄虚作假;就是揽功诿过、文过饰非,放弃应当承担的责任;等等。用这种思维方式指导工作,必然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损害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又如,想问题、办事情不是辩证分析、统筹兼顾,而是非此即彼、两极对立,导致思想行为简单化、绝对化。这种思维方式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简单、粗暴、武断,不顾实际“一刀切”,用命令式的工作方法代替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特别是面对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时,往往不能辩证地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而是采取片面化、绝对化、极端化的手段胡乱蛮干,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表现在选人用人上,就是戴着有色眼镜,以个人的好恶作为选人用人标准,仅仅根据对象的个别特征就下结论,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一个人的优缺点。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就是单向思维,习惯于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豆腐渣。用这种思维方式开展工作,必然导致工作杂乱无序、事倍功半;用这种思维

观察法的各种记录方法

观察法的各种记录方法 观察法(observation method)的一般定义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对被试言语和行为的观察、记录来判断其心理特点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分为,自然实验法(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法。而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中观察法是这样被定义的,即对学前儿童的行为进行仔细的观看,尽可能客观地捕捉他们心理表现的研究方法,同样也被分为两类:一是在实验环境中观察的实验观察法;二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观察的自然观察法。 在学前儿童心理学中,观察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在研究中运用合适的观察记录方法也至关重要。学前教育观察研究的种类分为描述记叙法、取样观察法、等级评定法、间接观察法四种,四种不同的研究种类又有各自不同的记录方法。 一、描述记叙法这种观察方法运用最多,所获资料可长久保留而不失其价值,通常是现场实况详录。根据分类有日记描述法、系统记录法、轶事记录法、持续记录法。 1、日记描述法是研究儿童行为的一种古老的方法,研究者要在较长的时间里,对同一个或同一组儿童的行为追踪观察,持续地记录变化,记录其新的发展和新的行为。它方便易行,把儿童的发展置于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能了解儿童法发展的确切次序和行为的连续性。但是日记描述法往往用于对个别(或少数)对象的日常观察,故只能说明少数儿童的特点与情况,缺乏代表性,难于做出有意义的概括。 2、系统记录法是指对儿童的行为进行有几计划有组织的观察记录方法。 3、轶事记录法着重记录观察者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资料和信息,一般是观察对象的典型行为或异常行为。轶事记录法也可以没有主题,如记录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轶事记录法简单方便,记录时要求准确如实地反映情况,不加入主观解释或者把主观判断和解释与客观事实分开来。 4、持续记录法是指在特定观察时段用笔记录目标个体的所有行为或全部个体的特定行为,或者用录音机、摄像机等连续录下被观察对象的行为过程。一般在持续时间内记录单个观察变量比较容易,例如记录一个幼儿在玩某个玩具的时间段内的行为。如果观察变量不同时发生,观察者可以记录刚入托的幼儿在哭与不哭的时间段内的行为表现。 二、取样观察法这种观察方法可以分为事件取样法和时间取样法两类记录方式 1、事件取样法是指观察前选定所要观察的行为或事件,观察中只注意观察这些选定的行为或事件。记录预先选定的某特定类别事件的发生。持续进行直至某时限(如二小时)选定的某类行为事件。现场判定和记录某事件的发生。只在事件出现时记录。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描述方法 作者:zhangqing时间:2010-02-09 描述方法的种类:实况详录法、日记式记录法、轶事记录法、样本描述法 什么是描述的方法?是对自然发生的行为和事件的复制,观察者记录所观察的资料,然后对事实作分类和分析。 1、实况详录法:是指观察者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不断地、尽可能地记录被观察者所有的行为动作表现。 2、日记式记录法:对学前儿童做一段长时间的研究,以日记的方式记载学前儿童成长与发展中某特定范围的情形。 3、轶事记录法:观察者将感兴趣的,并且认为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行为和反应,以及可表现儿童个性的行为事件随时记录下来,供分析儿童的行为所用。 4、样本描述法:详尽的、连续的,或顺序性的行为描述及当时情境的描述。第五讲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取样的方法 取样方法:时间取样、事件取样 1、时间取样:在事先设定的时间内,规律性间隔或随机性间隔观察和记录所选择的行为。某段时间=全部时间

2、事件取样:是指选择某一特定的事件作为记录的对象,只要事件一出现,便进行记录的方法。 第六讲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评量和检核的方法 1、评量和检核:观察者不仅要作观察,而且还要对行为做出评价或判断。评量法也被称作为等级评定。是用来量化从观察中所得印象的一种方法。 2、行为检核法:一系列项目的排列,并标明这些项目是否出现的两种选择,供观察者判断后选择其中之一并做出记号。 第七讲学前儿童行为观察记录 记录贯穿于观察的全过程,客观的记录是获得正确结论的基础和保证。 记录的要求:具体、详尽、准确、真实。记录法的类别:连续记录法、频数记录法、评定记录法、符号记录法 1、连续记录法:观察者在一段时间内连续记录被观察者的行为。 2、频数记录法:以符号形式对某项行为出现的次数进行记录。(记录行为有没有发生、记录行为发生的频率)

科学观察法介绍

科学观察法介绍 吴筱泉 【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浙江宁波 315000】 科学观察法是指人们在自然存在的条件下,对自然的、社会的现象和过程,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认识(感知)的一种方法。所谓“自然存在的条件”,是指对观察对象不加控制、不加干预、不影响其常态;所谓“有目的、有计划”,是指根据科学研究的任务,对于观察对象、观察范围、观察条件和观察方法作了明确的选择,而不是观察能作用于人感官的任何事物。 科学观察法是收集第一手材料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在科学研究上,第一手原始材料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它是一切科学研究的起点,科研往往从问题开始,进而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源于问题。然而,由于人们的一切认识,包括产生的一切问题,归根到底发源于观察所得到的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始于观察。科学家法拉第曾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因此,我们青少年学生要十分注重自己观察能力的提高和观察技术的培养,练就一双锐利的智慧“眼睛”。 科学观察的一般过程可分为准备、实施观察、整理资料三个阶段,具体步骤包括:(1)明确观察目的,(2)制订观察计划,(3)做好物质准备,(4)进行实际观察,(5)整理观察资料。 一、准备阶段 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是进行科学观察的基础,准备工作的好坏是观察成败的关键之一。准备工作包括以下三项内容: 1.明确观察目的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认知活动。在观察任何事物时,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即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只有目标明确,才能聚精会神,持之以恒,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如果没有明确的观察目标,我们就会视而不见。因而观察一定要目的明确,准确地选择对象,进行集中的观察,就容易收到效果,决不能盲目观察。 观察目的是根据科研任务和观察对象的特点而确定的。为了明确观察目的,应作大略的调查和试探性观察。目的不在于系统收集科研材料,而是掌握一些基本情况,了解观察对象的特点,以便确定通过观察需要获得什么材料、弄清楚什么问题,然后确定观察范围,选

课堂观察记录有哪些具体的方式

课堂观察记录有哪些具体的方式 课堂观察的记录方式有很多种,应该根据具体的观察内容、观察类型,选择自己擅长的记录方式来进行观察记录。总的来说,课堂观察记录方式可分为定性的记录方式和定量的记录方式两种。 定量的记录方式是预先对课堂中的要素进行解构、分类,然后对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的类目中的行为进行记录。它主要有等级量表和分类体系等记录方式。等级量表(rating scale)指事先根据观察目的编制合理的量表,在课堂观察中,观察者依据对象的行为表现在量表上评以相应的等级。分类体系(category systems)指预先列出可能出现的行为或要观察的目标行为,在观察过程中以合适的时间间隔取样对行为进行记录。分类体系包括编码体系(如美国课堂观察研究专家弗兰德斯的互动分析分类体系)和记号体系或核查清单。在预设的单位时间内,编码体系对发生的一切行为都予以记录;记号体系或核查清单只记录不同的行为种类。 定性的记录方式是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的内容,包括:(1)描述体系,即在一定分类框架下对观察目标进行的除数字之外的各种形式的描述,是一种准结构的定性观察的记录方法;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描述:空间、时间、环境、行动者、事件活动、行动、目标、感情等。(2)叙述体系,即没有预先设置的分类,对观察到的事件和行为做详细真实的文字记录,也可进行现场的主观评价。(3)图式记录,即用位置、环境图等形式直接呈现相关信息。(4)技术记录,即使用录音带、录像带、照片等电子形式对所需研究的行为事件做现场的永久性记录。 定量的记录方式和定性的记录方式可以相互补充使用。所获得的数据、信息应尽可能地反映真实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活动。

观察法的各种记录方法

观察法的各种记录方法 观察法(observation method)的一般定义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对被试言语与行为的观察、记录来判断其心理特点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分为,自然实验法(现场实验)与实验室实验法。而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中观察法就是这样被定义的,即对学前儿童的行为进行仔细的观瞧,尽可能客观地捕捉她们心理表现的研究方法,同样也被分为两类:一就是在实验环境中观察的实验观察法;二就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观察的自然观察法。 在学前儿童心理学中,观察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在研究中运用合适的观察记录方法也至关重要。学前教育观察研究的种类分为描述记叙法、取样观察法、等级评定法、间接观察法四种,四种不同的研究种类又有各自不同的记录方法。 一、描述记叙法这种观察方法运用最多,所获资料可长久保留而不失其价值,通常就是现场实况详录。根据分类有日记描述法、系统记录法、轶事记录法、持续记录法。 1、日记描述法就是研究儿童行为的一种古老的方法,研究者要在较长的时间里,对同一个或同一组儿童的行为追踪观察,持续地记录变化,记录其新的发展与新的行为。它方便易行,把儿童的发展置于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能了解儿童法发展的确切次序与行为的连续性。但就是日记描述法往往用于对个别(或少数)对象的日常观察,故只能说明少数儿童的特点与情况,缺乏代表性,难于做出有意义的概括。 2、系统记录法就是指对儿童的行为进行有几计划有组织的观察记录方法。 3、轶事记录法着重记录观察者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资料与信息,一般就是观察对象的典型行为或异常行为。轶事记录法也可以没有主题,如记录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轶事记录法简单方便,记录时要求准确如实地反映情况,不加入主观解释或者把主观判断与解释与客观事实分开来。 4、持续记录法就是指在特定观察时段用笔记录目标个体的所有行为或全部个体的特定行为,或者用录音机、摄像机等连续录下被观察对象的行为过程。一般在持续时间内记录单个观察变量比较容易,例如记录一个幼儿在玩某个玩具的时间段内的行为。如果观察变量不同时发生,观察者可以记录刚入托的幼儿在哭与不哭的时间段内的行为表现。 二、取样观察法这种观察方法可以分为事件取样法与时间取样法两类记录方式 1、事件取样法就是指观察前选定所要观察的行为或事件,观察中只注意观察这些选定的行为或事件。记录预先选定的某特定类别事件的发生。持续进行直至某时限(如二小时)选定的某类行为事件。现场判定与记录某事件的发生。只在事件出现时记录。

绘画中的科学观察方法

绘画中的科学观察方法 【摘要】美术是视觉艺术。一切美术作品的内容、形式、形象、意境和思想内涵,无不都是在人的视觉作用下被接纳反馈。 【关键词】观察能力整体观察联系观察本质观察 美术是视觉艺术。一切美术作品的内容、形式、形象、意境和思想内涵,无不都是在人的视觉作用下被接纳反馈。也就是,人们要真正感知、感受、体验、理解和表现物象,如果其首先没有认真主动“看”,没有视觉积极的能动作用,是根本实现不了的。所以对美术接受者来讲,培养训练和“发展视觉是最重要的事情”(塞尚)。 这里所说的“视觉”,是指人们为达到此目的而新发出的视觉器官功能及其与之相伴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这是良好的美术视觉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另外,我们所谈的绘画基础训练中具备“绘画视觉”,即所谓绘画的眼睛。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这种绘画的眼睛实际上常是经后天培养与各自反复参与绘画实践活动(或受良好美术环境影响、熏陶)所形成的一种对绘画观察欣赏的能力,是对美术这一客体所产生的一种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反应。因此,绘画视觉能力,是培养学生诸多美术能力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基本能力。由此可见,作为美术特色中学的美术教学,专业教师要努力创建系统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各种绘画基本能力,提高其整体美术素质,其中对其视觉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学生正确地“看”与“比较地看”,作为绘画基础训练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写生训练中忽视“看”,动手的频率高于观察,快于分析、认识理解后的整体感觉,是美术绘画基础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中外历代的绘画大师都非常重视“看”,如现代艺术的鼻祖塞尚就是长时间面对空白画布和画面上的“看”。因此,观察是美术写生中的第一要素。 在素描练习中,应当始终把培养观察能力,并使之趋于敏锐、准确和深刻放在首位,观察能力属于感觉能力的范畴,但是,感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观察能力的制约。因此,要想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必须从培养观察能力入手。 要是提高观察能力,必须有意识地进行训练。这种训练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随时随地用画家的眼光观察和分析自然界的一切可视形象,学会比较和鉴别,领会不同形象的特征,逐步加深对各种形象特征的认识、理解和记忆。养成这一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久而久之必将大有益处。 1 从整体出发观察 从整体出发是科学的观察方法的核心。任何客观存在的形体形象均是由各个局部组成的一个整体,整体离不开局部,局部受整体的制约,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任务型英语课堂观察之我见【观察方法之我见】

观察就是指有目的、有辨析地看的同时,调动其它感觉器官,去感知、认识对象事物,以获得所需要的生活材料。调查,除了有“看”的意思外,还有“调查、考察、体验”的意思。新课程理念倡导在作文指导中树立大语文观,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观察和体验生活,注重学生的生活积累。教师要注重观察方法的引导,只有掌握了观察方法,才能取得明显的观察效果。 一、明确目的,抓住重点。 观察可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想象,发展思维,为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培养创造精神奠定基础。首先确定要观察的事物,找准重点,明确目的,然后再全面、仔细、深入地观察。这样才能愿意观察,注意力集中,观察仔细,抓住主要的,收获才能更大。 二、通过比较,抓住特征。 什么是特征呢?简单地说,就是这个事物所特有的,而其他事物所没有的东西。无论是观察人的相貌、穿着、动作、语言,还是事态的发展变化,是静物,是动态,都有通过比较,找出事物之间的差异。这样,才能准确地抓住事物的特点,使你所描写的事物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只有掌握了事物的特征,才能真正认识事物,才能把事物的真实面貌反映出来。 俗话说“有比较,才能鉴别。”所谓比较,也就是把几个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几

个不同方面加以对比。事物总是千差万别的,完全一样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比较可以分为“自比”(纵比)和“它比”(横比)两大类。“自比”就是同一个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比较。以便发现各个阶段的不同,做到同一事物中求差异,例如对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比较,就属于这一类。“它比”就是两个以上不同事物进行比较,以便在不同事物中发现相同,做到不同事物中求相同。比较时,要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点,也就是相似、相同之处,否则就失去可以比较的基础,如形态、色彩、声响、气味、作用、性质等等,然后再重点比较,从中找出异同。 三、按照顺序,有条不紊。 观察事物的关键,是抓往特征。但是,当一个事物出现在你面前时,怎样才能抓往它的特征呢?这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有目的、有步骤地对事物进行全面、细致地观察。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观察时,根据事物的特点,可以按时间顺序,如《海上日出》《雨》《第一场雪》等;可按空间顺序,如《景阳冈》《草原》等;可以按总体、局部、总体的顺序,如《富饶的西沙群岛》《林海》《桂林山水》等;可按比较分类的顺序,如《海底世界》《火烧云》《鲸》《趵突泉》等。一般地说,观察人,多数按照从外表到内心;观察事多数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再配合时间和地点顺序;观察景物,多数按照方位顺序、地点顺序或空间变换顺序;观察其它事物,多数按照分类顺序等。当然,运用什么顺序,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具体情况,如同是观察人物,《我的战友邱少云》是按照从外表到内心的顺序,《视死如归》是按照从牢房到旷场的地点顺序,《詹天佑》是按照

课堂观察的技术与方法概述

课堂观察的技术与方法概述 [摘要]成都市教科院信息技术条件下通过课堂教学自我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首要的一步是掌握课堂观察的技术与方法。本文对时下流行的一些课堂观察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一个概略的梳理并表达了笔者的一些观点,或许对课题研究有些帮助。 [关键词]课堂观察 一个人能够对某个问题有所知的唯一办法是听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所提出的不同意见,了解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人是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的。所有有智慧的人都是通过这种途径获得其智慧的,人的智力的本质决定了只有这种方法才能使人变得聪明起来。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自由论》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然而,有效地反思必然基于有效的课堂观察。可以这样说,没有课堂观察就没有教学反思。 课堂观察,萌芽于上世纪20年代,50年代贝尔斯的互动分析技术拉开了课堂量化研究的序幕,60年代弗兰德斯的师生语言互动分析系统FIAC开始了现代意义的课堂观察,70年代“课堂人种志”方法引入课堂观察,90年代霍普金斯的《教师课堂研究指南》系统地论述了课堂观察……课堂观察的理论、方法和 技术日趋成熟。有资料显示,上世纪末我国才开始关注这一概念和与之相关的话题。 、课堂观察的概念 课堂观察,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的感官及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地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这是目前比较公认的对课堂观察的定义。 当然,也有学者说得更具有操作性一一课堂观察是一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它将课堂中的问题具体化为序列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彼此联系的空间单元,并透过对序列观察点的时间与空间单元的定格、扫描、统计、描述和记录等操作,得出观察结果。这些结果能够促进教师进行反思、分析、推论,并由此促使教师教学实践行为的改进,最终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我们看到,课堂观察是一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是一种比较公认的看法。所以,课堂观察表现出科学研究方法的共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