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教育随笔:教孩子从小学会原谅

最新教育随笔:教孩子从小学会原谅

最新教育随笔:教孩子从小学会原谅
最新教育随笔:教孩子从小学会原谅

教育随笔:教孩子从小学会原谅

今天,从幼儿园把侄子接回家后,侄子想要看他刚买不久的小画书,结果发现他的小画书用衣夹吊在空中,他问我怎么回事。本来我想隐瞒这件事,看来是隐瞒不了,我只好如实相告:“果果,对不起,那天姑姑给你讲完故事后就把它顺手装进了姑姑的口袋里,今天洗衣服时忘记拿出来了,我不是故意的,姑姑下次一定注意!”侄子看了看皱巴巴的书顿时大哭起来,无论我怎么哄劝他就是不依不挠,口口声声的说:“就是不原谅你,就是不原谅你!”

这可怎么办?我正想着,突然侄子跑向了书橱从里面抽出我的一本书把封面嘶一声撕了下来,这下我可火了,但我没有发火,我起身想要到外面冷静冷静,他可能怕我离开一把抱住了我,我压住心中的.火对他说:“谁都会做错事,但只要不是故意的、只要承认错误就应该原谅,姑姑弄坏你的书不是故意的但你撕坏姑姑的书确是有意报复,你这样做对吗?”侄子听了后泪珠不住的往下掉,哽咽的说:“姑姑,刚才我撕掉你的书实在是忍不住了,我是故意撕掉你的书的,姑姑我错了,您别生气了好吗?你肯不肯原谅我?”我长舒一口气说:”只要你认识到错误知道改正姑姑就能原谅!“侄子止住了眼泪,放心了。我不由得抱过他说:”原谅姑姑了?“”当然!“侄子的脸上满是笑容。

原谅,不应限于长辈对孩子,也要教孩子从小学会原谅,原谅长辈,原谅伙伴、原谅他人,让他从小有一颗宽容仁爱的心。

教孩子学会感恩十大技巧

教孩子学会感恩十大技巧 (主持人部分) 各位家长,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微课堂的题目是《教孩子学会感恩十大技巧》,课程将会在晚上20:00准时开始! 各位家长,我们的微课堂将会在1分钟后正式开始,请各位家长准备好纸和笔,做好听课准备! 各位家长,让我们一起倒数十个数,来开启今天的微课堂,10、9、8、7、6、5、4、3、2、1! 各位家长,掌声、鲜花送给我们的今天讲课的老师: 老师介绍: 接下来,有请XX老师带来精彩的讲座内容—— (主讲老师部分) 各位家长,大家晚上好!我是今天讲课的X老师,今天和家长们共同分享的主题《教孩子学会感恩十大技巧》 当宝贝长大成人了,如果不懂得对父母及家人感激,那么这种养育一定是失败的。其实,感恩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人若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美德,且能够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对其成人后走向社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相信各位父母朋友都一定想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今天我们的课堂就教一教让孩子学会感恩的十大方法。 1、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做起 父母应该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如今不少孩子聚在一起往往吹嘘自己的父母地位怎样显赫,怎样日进斗金,却不愿讲父母真实的工作状况。事实上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父母工作的辛苦,更不知道父母的钱是何等的来之不易。 据资料调查显示70%的小学生认为父母的付出是天经地义,没什么过意不去的。在这种情况下,有意识地把孩子带到父母的工作现场,让孩子一起参与劳动,让其亲身感受父母工作的艰辛,挣钱的不易。父母对孩子付出的一切是不求回报的,但是在他成长过程中,让他学会接受爱心,懂得感恩,知恩图报是不可缺少的一课。 2、父母要起表率作用 孩子好动、好模仿、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有意无意中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慢慢地记到心里,并逐渐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因此,作为父母,在对孩子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秉持“以身作则”

孩子不自立,家长该怎么办

孩子不自立,家长该怎么办 孩子不自立,家长该怎么办 家长要敢于放手让孩子自立生活中有不少孩子对本该是自己处理的事毫无主张,事事都依靠家长;也有些孩子年龄虽然不大,却很自觉。早上自己按时起床;自己上学;放学回家,自己抓紧时间做作业,向这些家长求教孩子教育方法,我们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做法,就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注意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能力。 1、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婴儿当然喜欢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但是他不能永远这样生活。作家长的,应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和能

力,扩大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如鼓励他自己找朋友玩,让他在这个空间里自己当主人。 2、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不少家长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动。但如果家长完全包办了孩子的时间安排,孩子只是去执行,那么孩子的自主性就永远培养不出来了。给孩子一段他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自己安排内容,长此以往,孩子就会逐渐懂得珍惜时间,学会安排时间。 3、给孩子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培养孩子用拔苗助长这种违反客观规律的做法,肯定是要失败的,但采取消极地完全“顺其自然”的态度,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遵照客观规律,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去锻炼,这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 4、给孩子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 孩子提出问题,家长通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诉他答案。这样看起来简单又省事,但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不会想问题,总希望别人能提供现成答案。这直接妨碍了孩子在智力劳动上的自主性。 5、给孩子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在穷困家庭的孩子,恶劣的生存环境自然就为他准备了艰苦锻炼的条件;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家长应多想办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让孩子去解决;孩子在生活中碰到困

让孩子学会倾听

让孩子学会倾听 【摘要】常言说:会说不如会听。可见“会听”的重要性是人们早就认识到的。但听和“会听”又有本质的区别。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就是遇到了“会听”琴音的知己。因此, “会听”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关键词】聚焦课堂;做表率;教方法;养习惯 “听”是学习的精髓。低年级学生课堂倾听现状令人担 忧。聚焦我们低年级语文课堂,这样的镜头并不少见: 镜头一:教师刚提出问题,教室里就像炸开了锅,小手如林,嘴里不停地喊:“老师,我”、“老师,我来说”、 “我知道”,学生表现得十分踊跃。当老师指名一位学生作答时,其余学生会不约而同地叹起气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接下去的上课内容。 诊断:这是低层次的听一一这种争先恐后的发言,只是为了争抢这一表现自我的机会。这种舍本逐末的动机导致许多学生真正站起来回答时,甚至忘记了问题的本身,于是只好不好意思地挠挠脑袋说:“我忘了!” 镜头二: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神采飞扬,他在下面自顾自地做自己的事;其他同学们在答题,他仍在旁若无人地做着自己的事;做作业时,教师一遍又一遍的强调纠错,他却依

然一遍又一遍地做错 诊断:这是无效的听一一这部分学生处于长期的“不听型”状态。他们上课时注意力不在课堂的相关内容上,而是习惯于“走神”,极易被外界所干扰,从而影响学习的效果。 那么如何改变现状,让每一个孩子学会倾听并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呢?在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做好“倾听”的表率,让学生愿“听” 课堂上,老师的注意力较多地关注那些正在“读”或“说” 的学生,常常冷落了大部分正在“听”的学生。 那么如何关注每一个孩子,并让他们做到有效倾听呢? 首先,教师要发挥榜样作用。低段学生的模仿意识很强,教师的示范倾听是学生学习的一面最直接的镜子。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时,我们班平时不敢举手发言的同学怯生生地举起了手,这对于他来说,可是破天荒的头一次。我惊喜地请他回答,只见他慢吞吞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脸已经涨得通红,站在位子上足足有一分钟不知所措。我耐心地等待着,微笑着对他说:“别着急,慢慢说,你瞧,大家都在认真地等着呢!”教室里静悄悄的,他抬起头看了看我信任的目光,鼓起勇气说出了在心里酝酿已久的答案。教师的专心倾听,让学生感受到来自于老师的尊重,使他们在民主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有了再次交流的愿望和行动。 其次,有些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叙述显得拖沓和罗嗦,教师也要耐心地听完,同时可以采用“边听边提示” 、“边听边询

培养孩子自强自立精神的研究的结题报告

《运用教育理论培养孩子自强自立精神的研究》 结题报告 泉源乡中心小学毛善英颜士文 一、问题的提出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孩子性格懦弱、缺乏独立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给予了过分的保护和溺爱。本来孩子可以自己做的事情,家长都替他做了。孩子想自己穿衣服,不行,太慢了;孩子想出去和小朋友玩一会,不行,受伤怎么办?这也不能干,那也有危险,禁止孩子接触任何新鲜事物,从而限制了孩子的主动性,一切听从家长的安排。孩子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知怎样去做,也不敢去做,处事畏首畏尾,对任何活动缺乏主动,意志不坚强,缺乏独立性。因此要培养孩子自强自立的精神,家长首先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让孩子摔几跤、累一些并没有什么关系。凡是同龄儿童能够做的事情,如穿衣、洗涮、同陌生人谈话、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出去玩等等,哪怕多少带点危险性的事情,都应让孩子去做。因为孩子只有完成了多少带点危险的事情,在完成过程中内心多少有点不安,他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自信心,变得坚强起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当然要注意安全,给孩子适当的保护,防止孩子接触危险的东西或去危险的地方,如有电、有火的地方或阳台、高墙等。在孩子做事情前,告诉他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或危险,以及防范措施。 五十年前,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对父母对孩子照顾过度的现象,说了这样一句话:“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这说明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并不是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它不仅关系到孩子生活的舒适,也关系到孩子对生活有没有自信心,是否掌握了基本的生存能力,能不能自立于社会。 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我们的祖先历来告诉告诫年

轻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享誉世界的圣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不要总是扶着走,牵着走,而是看着走,让他充分认识自己,相信自己,把孩子应该自己完成的,能做到的事,都要还给孩子,给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我提出的要给孩子自强自立的精神是符合教育思想,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理论依据 无数自强自立者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有多高的天赋,也不在于多好的环境,而在其是否具有自强自立的精神。如何培养自强自立的精神,本课题在研究中通过引导孩子,勇敢地承担责任、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挖掘孩子的自主选择潜力、引导孩子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循序渐进的培养孩子的自强自立的精神。 三、课题内涵及研究的基本内容 引导孩子勇敢地承担责任是迈向自强的第一步锻炼。勇于承担责任就是自责。在社会生活中有成与败,有得与失,有荣与辱,有幸与不幸。追求自强的人,从自身方面找原因,对孩子来说,告诉他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怨天尤人,就是对困难的畏惧和怯懦,是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和不信任,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这样的认识归因会使自己产生挫败心理,自我萎缩。自强得人必是勇于自责的人;勇于自责的人,才能做到自强。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提高其生活自立能力的基础。美国哈弗大学的一些社会学家、行为学家、儿童教育专家,对波士顿地区的400名少年儿童所作长达20念得跟踪调查,发现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孩子与不爱动手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这有力的证明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与生活自立能力的发展有密切联系。因此,日常生活中,家长一定要注重对

教孩子学会感恩的10个办法

教孩子学会感恩的10个办法 教孩子学会感恩的10个办法 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开始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都是无上的美味了啊。 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时间了,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小女孩站在家门口望啊望啊,总也等不到妈妈的身影。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她走啊走啊,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回答她。她以为妈妈太累,睡着了。就把妈妈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让妈妈睡得舒服一点。但是这时她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妈妈可能已经死了!她感到恐惧,拉过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紧紧地拽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雨水冲刷着她的脸庞,可从她的逐渐坚定的眼神中,我们似乎分明又读懂了什么,难道她是在感激她的母亲吗,感激母亲给了她的生命,感激母亲使她知道了什么是坚强,感激母亲会看到她终于从此独立站起而欣慰的目光,感激母亲即使离去但却更会永久伴随她的心灵。 每当听到《感恩的心》这首歌,就自然会想起这个感人的故事。那么如何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呢? 1、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做起 父母应该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如今不少孩子聚在一起往往吹嘘自己的父母地位怎样显赫,怎样日进斗金,却不愿讲父母真实的工作状况。事实上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父母工作的辛苦,更不知道父母的钱是何等的来之不易。 据资料调查显示70%的小学生认为父母的付出是天经地义,没什么过意不去的。在这种情况下,有意识地把孩子带到父母的工作现场,让孩子一起参与劳动,让其亲身感受父母工作的艰辛,挣钱的不易。父母对孩子付出的一切是不求回报的,但是在他成长过程中,让他学会接受爱心,懂得感恩,知恩图报是不可缺少的一课。 2、父母要起表率作用 孩子好动、好模仿、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有意无意中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慢慢地记到心里,并逐渐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因此,作为父母,在对孩子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秉持以身作则的原则,做好感恩的表率。 不仅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常怀感恩之心,用感恩的眼睛看待周围一切,还要用自己的爱引导孩子、感染孩子。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关爱或帮助父母时,父母应敏锐体察,适当感谢和鼓励孩子。父母的这种感恩方式,不仅言传身教,使孩子切身体会到父母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也使孩子体会到了施恩的快乐。 因此,父母的表率行为,对引导孩子感恩、施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3、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 如果父母总能把每件事做得又快又好,那么孩子就没有机会插手帮忙。久而久之,孩子便习惯了接受,他所有的需要都被父母无条件地满足了,理所当然地认为什么事情都应该先满足他,认为别人的给予都是应该的。 父母学着在孩子面前示弱,孩子能够做的事情就让孩子去做,让孩子去吃苦就是让他懂得父母和别人的给予与帮助是一种恩惠,而不是理所当然或者欠他的。 4、父母要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教育的载体 利用各种节日的机会教会孩子学会感恩,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

让孩子学会独立精选作文

让孩子学会独立精选作文 豆豆是院子里公认的乖乖仔――长得秀秀气气,性格又是文静,腼腆,完全一个小女生的样子,特别让她婆婆赞傲的,是他总是很听大人的话,让他玩跷跷板,他是决不会自作主张去拉单杠的。 这样的孩子,对于他的监护人来说,真是省心又省力,比起带那些淘气不听话的小孩来,要舒适很多。 所有的老年人都夸豆豆的乖顺。 相反,所有的年轻人,如我们,都觉得可惜了一棵好苗子。 好动,爱玩,淘气,捣乱,是孩子的天性。在这些过程中,孩子们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尝试到各种刺激到来的感观感受,滋生了自主创新的想法和行动,也包括,对他们心理发育的一个完善。这些,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发育来说,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啊! 可是,包办,代劳,让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动手动脑能力都得不到尝试,用白白扼杀了一个天才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猿的独立行走,标志着向人类进化的成功,可是,人类,尤其是中国人,更尤其是中国的孩子,有几个,是真正能做到独立行走的? 一些少儿教育学家,包括对少儿教育入门较深的家长,都关注过对国内外少儿成长监护的比照。中国的家长,向来喜欢对孩子说:宝贝,乖,听话;这个不能动啊,会烫到手的,疼;那个不能爬啊,会跌下来的,摔破了会流血的;颜料不能出线的,只能在线内画;那是人家的东西,你不可以拿……

可以说,“不”,是中国式监护人常挂嘴边的一个词,不容置疑,不可违抗,因为,家长们,尤其是带孩子的祖父母们,都把孩子看成心头肉掌中宝,都不希望他受一点点伤害,恨不得保护他终身。因此,中国人,真正因为创造发明而获得诺贝尔奖的,似乎还没有;相反,遇事畏手畏脚,没有主见的,倒是一大把。这与中国人从小接受的思想观念,不无牵连,甚至是有很大干系的。 要知道,一个人的性格,在3岁之前形成并定位后,后天,是很难再去改变的。而3岁之前的中国孩子,正是在这不许那不可以的气氛熏陶中,乖乖儿,是他们的楷模。那些因为各种原因,家里没有人有精力管束,导致他顽劣异常,看似没有“教养”的孩子,在学校得不到教师同学的喜欢,到了社会上,却往往点子多胆子大,比那些高学历者更有成就。 再看国外,家长几乎不去约束孩子,也很少是祖父母专职带孩子,通常父母们注重的,不是孩子的详细行为,而是一些良好习惯的培养。放手,给孩子充分自由,让他们享尽孩童应有的快乐,满足他们的好奇,给他们时机体验失败,等等看似不管不问的教诲,把孩子的创造心,探索心,爱心,同情心,自尊心,一样一样建立起来,让他们尽早适应社会上的种种。 所以,大家都觉得外国的孩子怎么就那么独立,中国的大学生们,经常是一到周末,脏袜子脏衣服一大堆拒回家给父母洗。 梁启超早就呼吁过:故今日之责任,不在别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让孩子学会倾听

教孩子学会倾听 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什么?我静静地思索着,长久以来的困惑在头脑中变得越来越清晰:孩子们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活跃了,学生都敢问了,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了。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境头: 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起了手,大声嚷到:“老师,我来,我来……”当老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有时甚至垂头丧气地根本顾不了听讲;当发言的学生讲得绘声绘色时,有的学生却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有时当老师说:“请大家在小组中学习这些生字,读准它们的字音,再讨论一下,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未等老师说完,孩子们已迫不及待地展开了讨论,老师的后半句话早已淹没在了孩子们的声浪中…… 其实,在活跃的语文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事实上,语文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中,“听”位居之首,说明了听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师也无不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心听讲。那么,我们如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呢? 一、教师倾听,为学生树立榜样 小学生的向师性很强,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要求学生养成倾听的良好习惯,老师首先要做一个耐心、专心、悉心的倾听者。课堂上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

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由于生活环境不同、原有的知识储备不等、课外的阅读量不均,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也就不可能在同一个层面上。因此,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应带头专心倾听,无论学生发言的质量如何,决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一定要让学生把话说完,不能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指导和适度的评价。教师只有全身心地听学生说话,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才能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获得的创意等,才能及时捕捉课堂的生成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形成在动态生成中挺进,使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充满着挑战与创新。同时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给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树立了可感的榜样。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倾听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保持的时间大概是15—20分钟,这是他们年龄的特点。即使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在课堂上也只能认真倾听20分钟左右,要他们保持一节课都专注地听老师讲,听同学说真是太难了。因此,我们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让孩子乐于倾听。 (1)在游戏中倾听 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倾听虽然是枯燥的,但只要加入那么一点游戏的成分,学生的兴趣就骤然而起了。例如“猫捉老鼠”——让学生从老师所读的一些词语中找出一个不同类的。因为有了这个好听的名字,学生们听起来就特别来劲。再如“邮递员传信”——让学生通过传达一句话,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教

如何让幼儿学会感恩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可有的父母却爱错了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有什么,结果却得不到孩子半点感激……是啊,这样的现象很普遍,要想让孩子也懂得爱父母,关键要让孩子学会感恩。 父母爱孩子没有错,但也要让付出有回报,不要让孩子觉得父母爱他们是理所当然的。感恩之心是一切道德的起源。父母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感恩的环境,以身作则,让孩子在一个感恩的环境下健康成长。那么,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呢?以下10个小方法希望对您有帮助! 1、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做起 父母应该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如今不少孩子聚在一起往往吹嘘自己的父母地位怎样显赫,怎样日进斗金,却不愿讲父母真实的工作状况。事实上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父母工作的辛苦,更不知道父母的钱是何等的来之不易。 据资料调查显示70%的小学生认为父母的付出是天经地义,没什么过意不去的。在这种情况下,有意识地把孩子带到父母的工作现场,让孩子一起参与劳动,让其亲身感受父母工作的艰辛,挣钱的不易。父母对孩子付出的一切是不求回报的,但是在他成长过程中,让他学会接受爱心,懂得感恩,知恩图报是不可缺少的一课。 2、父母要起表率作用 孩子好动、好模仿、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有意无意中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慢慢地记到心里,并逐渐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因此,作为父母,在对孩子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秉持“以身作则”的原则,做好感恩的表率。 不仅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常怀感恩之心,用感恩的眼睛看待周围一切,还要用自己的爱引导孩子、感染孩子。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关爱或帮助父母时,父母应敏锐体察,适当感谢和鼓励孩子。父母的这种感恩方式,不仅言传身教,使孩子切身体会到父母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也使孩子体会到了施恩的快乐。因此,父母的表率行为,对引导孩子感恩、施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3、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 如果父母总能把每件事做得又快又好,那么孩子就没有机会插手帮忙。久而久之,孩子便习惯了接受,他所有的需要都被父母无条件地满足了,理所当然地认为什么事情都应该先满足他,认为别人的给予都是应该的。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倾听让学生学会倾听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倾听让学生学会倾听 卡耐基说过:“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国外有关学者曾对学习中信息交流情况做过统计,结果是: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这组数据告诉我们,听是学习中最重要的基本形态。学生只有养成倾听的习惯,才能聆听教师的讲课,才能聆听他人的发言,才能进行积极有效的思索,才能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那么该如何让学生学会倾听呢? 一、强化倾听意识 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听”的思想。让学生明确听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强化倾听的氛围中受到感染,潜移默化地产生主动倾听的愿望。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在教室的墙上张贴“我来说,你来听”、“看谁有双金耳朵”、“听也是读,用耳朵来读”等揭示性话语。还可以设计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体会倾听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如两名产品设计人员由于倾听质量不同,而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如评选故事大王、最佳听众等。在这种情景训练的引导下,倾听的重要性会根深蒂固地长在学生的脑海里,从而强化了倾听意识。 二、激发倾听兴趣

1、提高教师的教学魅力,激发倾听兴趣。 枯燥乏味、无动于衷的说教使人如坐针毡,无异于受罪。而生动灵活,睿智幽默的谈吐却令人如沐春风,是至高享受。教学本身其实就是一种艺术。讲的生动,方能听得入神,才会有所收获。因而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是唤醒学生倾听兴趣的基础。 2、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倾听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注意特点,随时留意学生的听讲状态。及时对课堂进行有效的调整。以充满情趣的语言,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自觉倾听。 三、培养倾听习惯 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形成倾听能力的重要前提。良好的倾听习惯包括:注意力集中,保持尊重对方的态度,边听边思考等。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培养。

自强自立美德少年事迹材料三篇

自强自立美德少年事迹材料三篇 材料一:自强自立美德少年事迹材料 自立、自强、自信、阳光、勤奋、好学,这就是她,一个留着学生发,圆圆的脸蛋上总带着灿烂笑容的女孩。她就是我校七年(3)班的学生——身残志坚的***同学。 提起***同学,认识她的老师、同学无不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老师说,她是一个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的孩子;爸爸说,她是一个自强自立、意志坚强的孩子;邻居说,她是懂事乖巧、讨人喜欢的孩子;同学说,她是一个乐于助人、活泼开朗的孩子;她自己却说,我只是个普通的孩子。 ***同学出生在仙游县***镇溪车村,先天性肢体残疾(左脚缺掌),懂事时她发现自己的左脚少了一半,运动起来非常别扭。后来,在父母的帮助下练习走路。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能够自己独立行走,这对任何一个普通的孩子来说,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可是她却经历了许多艰难,左脚缺掌处那厚厚的老茧就是无声的证明。到了上小学的时候,就读于***中心小学,距家有近八千米的路程,由于家中抽不出人手接送,六岁的她自己乘着***乡村路车去上学,风里来雨里去一直到小学六年毕业。慢慢地,她学会了洗衣、拖

地做家务,还帮助忙碌的父母带弟弟,养成了自立自强、意志坚强的品格。每天作业完成后,她总是自己整理好书本和学习用品;第二天晨起床,总是自己动手折好被子、穿好衣服;上学从不需要大人接送,生活从不需要大人操心。提起她,父母一脸的愧疚,觉得不能给她一个健全的身体,但听到同学与老师的赞赏时又一脸的自豪。 “身残志坚”,这句话放在铖立身上再合适不过。作为一个残疾孩子,***同学清楚地知道,知识改变命运。她学习刻苦勤奋,善思好问,身上总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学习成绩在班级年段一直名列前茅。课堂上她总是认真听讲,那个最积极举手发言的准是她;课堂外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她总是及时完成,因为,老师的教导“当天的事当天完成”她牢记心中;不懂就问是她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学校图书阅览室是她最爱去的地方,她还时常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她。她的理想是要做一名残联老师,她想帮助更多像自己一样的孩子。 ***同学不仅刻苦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刻苦钻研书本外的知识,在学校的各类活动中,都能看到她活跃的身影。她是学校绘画兴趣小组的主要成员,多次参加各级绘画比赛;她还是个出色的主持人,演讲朗诵极富表现力,经常主持学校的演出、比赛;她虽身残,却不自卑不屈服是远近闻名、不折不扣个运动健将,多次参加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比赛,她喜欢读书、唱歌、绘画、运动,她是一个真正全面

如何培养孩子学会感恩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感恩 感恩,是为了让孩子懂得尊重别人,对别人的给予心存感激。教育孩子感恩就从父母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一、父母言传身教。家庭是孩子第一个,也是永远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个,也是永远的老师。父母自己做到关心、感恩老人,关爱、感激他人,孩子自然会受影响。特别是接受帮助时,一定要表示感谢。 二、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开始。父母应该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有意识地把孩子带到自己的工作现场,让孩子一起参与劳动,让其亲身感受一下父母工作的艰辛,挣钱的不易。父母所付出的一切也不是理所当然。每年的春节、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等节日是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最好时机。可以事先跟孩子说:“过节了,爸爸妈妈辛苦这么久了,你是不是该感谢一下父母?”接着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动手做一份“专属礼物”。当收到礼物时,要记得对孩子的努力表示感谢:“谢谢你,你这么爱爸爸,真让爸爸感到高兴!”这能让孩子从被感谢中感到快乐,从而更愿意去帮助别人。 三、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让孩子参与劳动,把感恩化为一种行动。父母要知道,孩子的好品质、好行为是不断培养出来的。父母要让孩子从细微处入手,从小事做起。为了让孩子懂得主动尊敬他人,感恩大家,父母可以从“谢谢、晚安”开始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家中洗碗、擦地等孩子力所能及的劳动,要让孩子自己去做,一方面可以让

孩子感到他是家中的一份子,有种归属感;另一方面他也可以用行动表达他对家庭的感恩。 四、让孩子在对比中学会感恩。父母可以带孩子到孤儿院或伤残医院参观,可以鼓励、组织孩子与贫困地区的孩子结对交友等,让孩子在对比中体会过去不懂得、不在意因而也不会珍惜的东西,改变孩子的冷漠,从而引发其慈悲心、惜福心、感恩心。 如果你的孩子在接受每一份帮助时都懂得说“谢谢”;懂得关爱、感恩家人、朋友,那么恭喜你,你的孩子已经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了。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孩子缺乏独立自主性怎么办? 现在很多家长存在着这方面的困扰。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孩子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状况,十几岁了没有洗过衣服、烧过饭的孩子比比皆是,而上大学了还要把脏衣服拿回家来让妈妈洗更是司空见惯的事。 那么,什么是“独立自主”? 就是指,孩子在思考、想象和活动中,不依赖、不追随别人,能够相对独立地进行某项活动或者完成某件事情。独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现之一,它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孩子成年后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孩子的“独立自主”性,主要表现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两个方面。今天,我们探讨的主题是《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主要从:“孩子缺乏独立自主性的原因”和“培养孩子独立自主性的方法”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和缺乏独立自主性呢? 我们在座的家长不妨想一想,我们自己的孩子独立自主性好不

好?如果不好,那么您认为是哪里出了问题?或者自己哪里做的不到位,让孩子产生了依赖性和惰性的心理?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也许我们意识不到这些举动原本是错误的行为,而恰恰是这些习惯性的生活细节,导致了孩子自幼便缺乏独立自主性的锻炼机会。 任何一个孩子,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的。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家长怕累着孩子,怕孩子做不好,自己重新再做太麻烦,因而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例如:有的孩子说,妈妈我帮你洗碗吧!妈妈则连忙推托说:“你快一边玩去别捣乱了,你这么小哪会洗碗啊?洗不干净我还得冲洗刷不说,不小心兴许还得把碗给我打了。”如果家长的话再多一点儿,还会不停唠叨着,这碗可是从哪里买来的,可是花了多少钱等等。家长觉得这是一种得不偿失冒险行为,所以不肯放心和放手地让孩子去尝试,而孩子又何苦呆着没事找这番数落呢?有过一两次的教训后,渐渐就失去帮忙刷碗的兴趣了,潜意识里就会形成一种“我不行,我可刷不好碗”的这种不成文的意识了。 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吃饭、穿衣等生活技能不用练,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了。其实,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会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都依赖父母的坏习惯,也将导致

家长如何指导孩子学会倾听

家长如何指导孩子学会倾听 杰出人物往往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松下幸之助经营的诀窍之一,就是“细心倾听他人的意见”。正如一位教育学家所说:“态度、信仰、感情以及直觉——都或多或少地投入到听的活动中去,从而集思广益。” 家长应该告诉孩子,上帝给我们两个耳朵,却只给我们一个嘴巴,意思是要我们多听少说。外国有句谚语:“用10秒钟的时间讲,用10分钟的时间听。” 在人们日常的语言交往活动(听、说、读、写)中,听的时间占45%,说的时间占30%,读的时间占16%,写的时间占9%。这说明,听在人们交往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心理学研究表明,越是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人,与他人关系就越融洽,因为倾听本身就是褒奖对方谈话的一种方式。如果能耐心倾听对方的谈话,等于告诉对方“你是一个值得我倾听你讲话的人”。 一位名人说:“学会了如何倾听,你甚至能从谈吐笨拙的人那里得到收益。”事实上,在谈话中,任何人都不可能总是处于说的位置上。要使交谈的双方双向交流畅通无阻,就必须善于倾听他人的谈话。这不仅能够及时地把握对方的信息,而且能够让对方产生被尊重的感觉,加深彼此的感情,有利于人际交往。 倾听他人的心声是孩子必须具备的美德。孩子要与人融洽相处,流畅地交流,必须要先学会倾听。倾听他人既是一个听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的过程。在倾听他人的过程中,孩子可以从他人的言语中学习到一些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和他人的为人处世的态度与原则。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许多孩子非常善于表达自己,但是却不会倾听他人,无法与人在交往中体现出真诚,甚至不愿意倾听他人的建议和忠告。事实上,每一位父母都应该培养孩子倾听他人的习惯,它将使孩子终生受益。 1、父母首先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都没有认真倾听孩子的谈话,那么怎么指望孩子就能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谈话呢?经常有父母这样感叹:“孩子有什么话总不肯跟我说,我说什么孩子也不愿意听,真是拿他没有办法。”事实上,父母不善于倾听孩子,孩子说的话就得不到父母的重视,孩子就会把自己的想法藏起来,而且,孩子还会感觉到“这是大人之间的交际方式”,这种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

自强自立美德少年事迹材料

自强自立美德少年事迹材料 自强自立美德少年事迹材料.美德少年自强自立范文 一、指导思想为了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挖掘学生身边道德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未成年人道德素质建设,通过评选表彰美德少年,用身边的典型模范教育学生学模范,做模范,引导孩子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谦恭待人,培育心向党、爱劳动、有礼貌的良好风尚。根据《关于开展安庆市第二届美德少年评选活动的通知》(教体团[2017]78号)文件精神,经校行政会研究决定在全校范围继续组织开展第二届美德少年评选主题教育活动。活动方案如下: 二、评选范围: 全校1-6年级在校学生 三、推选标准 美德少年推选的基本标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遵纪守法,遵守《中小学生守则》,热心公益、遵守公德、诚实守信、自尊自强、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学校、社会组织的各类活动,在家中做文明尊老尽孝心的好孩子,在学校做文明勤学送关心的好学生,在社会做文明

诚信献爱心的好公民。 美德少年根据其事迹分为尊师孝亲、自强自立、诚信守礼、勤学创新、热心公益等五个类型,具体标准是: 1.尊师孝亲美德少年:尊敬师长,遵守纪律,热爱集体,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分担家务。 2.自强自立美德少年: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锻炼,独立自主,勇担责任,自强不息。 3.诚信守礼美德少年:为人诚实,信守承诺,遵纪守法,恪守公德,举止得当,文明礼貌。 4.勤学创新美德少年:热爱学习,成绩优良,勤于思考,特长鲜明,勇于实践,善于创新。 5.热心公益美德少年: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热心公益,关爱他人志愿服务,言行文明。 四、评选办法 第一步:宣传发动:学校公布、班内张贴公示评选方案,并告知家长,让每一个学生、家长了解并支持本项活动。 第二步:评选 1.认星。每学期开学初,由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对照星级标准,自愿提出自己的争星目标,并在班级公开承诺。 2.创星。学生根据自己认定的星级内容,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努力践行。学生有认星争优记录本,并及时做好活动记录。

让孩子学会感恩的十个方法

让孩子学会感恩的十个方法 1、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做起 父母应该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如今不少孩子聚在一起往往吹嘘自己的父母地位怎样显赫,日进斗金,却不愿讲父母真实的工作状况。事实上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父母工作的辛苦,更不知道的钱是何等的来之不易。 据资料调查显示70%的小学生认为父母的付出是天经地义,没什么过意不去的。在这种情况下意识地把孩子带到父母的工作现场,让孩子一起参与劳动,让其亲身感受父母工作的艰辛,挣钱的父母对孩子付出的一切是不求回报的,但是在他成长过程中,让他学会接受爱心,懂得感恩,知恩是不可缺少的一课。 2、父母要起表率作用 孩子好动、好模仿、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有意无意中孩会看在眼里,慢慢地记到心里,并逐渐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因此,作为父母,在对孩子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应秉持“以身作则”的原则,做好感恩的表率。 不仅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常怀感恩之心,用感恩的眼睛看待周围一切,还要用自己的爱引导孩感染孩子。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关爱或帮助父母时,父母应敏锐体察,适当感谢和鼓励孩子。父母种感恩方式,不仅言传身教,使孩子切身体会到父母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也使孩子体会到了施快乐。 因此,父母的表率行为,对引导孩子感恩、施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3、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 如果父母总能把每件事做得又快又好,那么孩子就没有机会插手帮忙。久而久之,孩子便习惯受,他所有的需要都被父母无条件地满足了,理所当然地认为什么事情都应该先满足他,认为别人予都是应该的。 父母学着在孩子面前“示弱”,孩子能够做的事情就让孩子去做,让孩子去吃苦就是让他懂得父母和的给予与帮助是一种“恩惠",而不是理所当然或者欠他的。 4、父母要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教育的载体 利用各种节日的机会教会孩子学会感恩,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 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 5、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学会感恩 家庭是孩子的主要活动场所,孩子经历着、感受着家庭的一日生活所带给他们的一切体验。如母能很好地利用这一契机,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识恩、知恩,培养他们的识恩、知恩的能力和必将取得很好的效果。 首先,孩子总认为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感觉的,因此,家长可以借此采用的方法,让孩子学会识别和感受他人的情感、控制消极行为,从而引导孩子做出互助、分享和谦让

学会倾听教案

精品文档 学会倾听 [活动理念] 现代社会不仅需要人能够积极地表达自己,而且也需要具备作为良好倾听者的素质,能够倾听他人的声音,了解他人的想法。善于倾听,一方面是一种礼貌,表示对说话者的尊重;另一方面,倾听也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倾听可以利用别人的智慧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中学生虽然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但却不善于倾听他人,如在课堂上经常出现乱说话、别人回答问题时根本不听等现象。基于对这些问题的考虑,选定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主题。[活动目标] 1、认识倾听的重要性。 2、体验不同的倾听态度和倾听行为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从而辨别什么是不良的倾听行为和良好的倾听行为。 3、有意识地利用所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培养自己成为一个良好的倾听者。 [活动形式] 心理训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心理游戏、小组合作 [活动对象] 八年级学生 [活动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一篇名为《花雨》的文章; 3、一则包含数字或确切事件的新闻。 [活动过程] 活动1:故事导入——《小金人的故事》 曾经有个小国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碧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不厚道,同时出了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 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 皇帝讲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小组讨论:让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为什么第三个小金人最有价值? 教师总结,第一个小金人,聆听别人的教诲,从一个耳朵进,从另一个耳朵出,形容听完就忘的人,或者根本就没有认真听别人讲话;第二个小金人从一个耳朵进,从嘴里出来,这种人爱讲话,乱讲话,没有经过大脑思考。第三个小金人从耳朵听进去,然后摸摸地记在心里。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与自信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与自信 自立自信原本就与“自强不息”紧密关联,“自强不息”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早在周代典籍《易经》中就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汉代典籍《礼记》中也曾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就指出自立自强的重要性。要知道任何一个父母都不可能陪伴孩子一生,孩子终有一天要独自面对社会,面对生活,要坚强地面对一切挑战,因此父母就要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社会意识与独立意识。做为父母不仅是给孩子宽松的生活环境,无忧无虑的成长空间,而且还要注重培养孩子自立自强与自信的品格,让孩子能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人。作为年轻的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与自信呢?一、营造一个温馨、和睦、充满亲情的家庭环境,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有利于孩子的自立自强自信的品格的培养。 有一首诗歌中说到“大大小小的鞋,就像大大小小的船,回到安静的港湾,享受家的温暖。”这一句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温馨的画面,家庭中大大小小的成员忙碌了一天,回到幸福的家中享受着家庭的关爱与亲情,传递着美好的情感。的确,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会给孩子带来了充分的安全感,让他眼中的世界是祥和的,纯净的,让他心中的世界是美好的,光明的,有安全感的孩子也会因此变得自立自强与自信。相反,长期处于不和的家庭,孩子目睹父母争吵与敌对,常常缺少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就容易出现消极的情绪与不正常的情感反应,缺乏安全感,幸福感,对他人往往产生不信任感,在行动上也会常常情绪低落,闷闷不乐,甚至脆弱自卑,害怕与他人交往。这样的孩子是与自立自强自信挂不上钩的。因此父母要努力营造一个充满温馨和睦,充满关爱的家庭环境。当然,年轻的父母自身也要面对工作、生活、交际的各种压力,但是无论遇到何种的不顺利,父母都要必须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及时调整心态,学会遗忘那些不愉快的不顺心的事儿,用积极健康的态度面对家庭,面对孩子,面对未来。尽可能的避免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攻击对方,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愉快的家庭生活氛围,让孩子乐于表现自我,形成积极乐观开朗的性格,有利于孩子自立自强自信的培养。记得有一次,我和爱人因一点儿小事起了较大的争执,一贯活泼开朗的儿子突然间缩在我的身后,噙着泪水的眼睛呆呆地望着我俩,一副可怜巴巴的孤独无助的神态。当我看到这一幕情景,我的内心产生了极大的震憾,俗话说“打无好手,骂无好口”,父母双方的争执吵闹只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巨大的痛楚,无以适从,孩子的自立自强与自信又从何而谈?从那以后,我与爱人都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及时调整心态,有了不高兴的事儿也做到心平气和地沟通,将家庭的矛盾消弥在无形中。家中的温馨和睦让儿子更加开朗,自信。每当儿子搂着我俩的脖子说“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我爱我们一家”时,我看到儿子的小脸上写满了自信与幸福。 二、减少对孩子的不必要的束缚,多给孩子自主的机会,相信孩子能做力所能及的事儿,让他拥有成功与满足感,也有利于孩子自立自强与自信的培养。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朱自清先生说过“要让孩子在正路上闯,不能老让他们像小鸡似的在老母鸡的翅膀底下,那是一辈子没出息的。”是的,孩子终有一天会长大,会有自己的人生,他要独自面对社会,面对人生的挑战,父母不可能一辈子跟着他,替他包办所有的事儿。他必须学会自立自强与自信。父母要有意识地减少对孩子不必要的束缚,多给孩子自主的机会,相信他能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儿。当他做好了这些事儿时,父母要面带微笑,使用充满激励性质的语言“你真棒!”“你已经学会照顾自己了!”等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满足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树立自立自强与自信的意念;如果孩子还没有做好这些事儿时,父母也不要责备,而应使用有建设性的语言“你一定能行!”“我们慢慢地试着再做一次!”让孩子失落的情绪得到及时的调控,重新考虑该怎么做,恢复他的自信。平时,我就特别注重这方面的教育,儿子摔跤了,我尽量不扶,让他自己爬起来;儿子穿鞋也让他自己穿;儿子吃饭也是自己吃。一开始儿子很不乐意,摔了跤爬起来后用脚跺地责怪地挡了他的道,当我发现后,立刻告诉儿子,是他自己不小心摔到地上的,怎么怪起地来?由于我有意识地坚持让儿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儿子小小年级就比较独立,做起事来也很有想法,也很有主见。记得有一次到市场购物,4岁的儿子买了一件玩具,当时商场里的人不多,我有意识地从包里拿出20元钱交给儿子,让他独自一人地收银台付款,并告诉儿子还要找回5元钱。也许是买到心爱玩具的喜悦让儿子十分爽快地答应了,他蹦着跳着就往前走,刚走了几步,儿子突然间停住

幼儿园怎么教育孩子学会感恩

幼儿园怎么教育孩子学会感恩 当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是教育孩子学会感恩的最佳时期,所以幼儿园教师教育孩子学会感恩很重要。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幼儿园教育孩子学会感恩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一、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当前的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中,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给了孩子的过多的宠爱,而不求孩子的任何回报,普遍存在着以下不良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暴露了家庭教育中“爱的失衡”及教育的误区。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自私、狭隘、不讲道理,缺乏或者没有爱心,不知道也不懂得关心他人的现象存在。这样事实比比皆是:孩子大小便在身上,奶奶为他换上干净的衣服,孩子却以为理所当然,没有任何表示。下雨天,年老的爷爷撑着雨伞去学校接孩子,怕孩子湿了,还把他背在背上,而孩子却心安理得,竟没有一声“谢谢”。 前不久,在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中,一个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工作的中国博士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中国的学生到美国家庭交流,可刚去不久,美国家庭却要求退回中国学生,中方就很纳闷,这孩子在各方面都很优秀,为何要退回呢?问其原因,美国家长说这学生在他家生活了一周,我们帮助他很多,可他却连一句“谢谢”的话

都没说过。可是中国学生却告诉中方代表,他认为他们为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应该的,在中国家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为他做的事都是理所当然的,都不用说谢谢。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教育要从幼儿抓起,幼儿阶段的感恩教育是后期感恩教育的基础。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是迫在眉睫!作为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重要的作用。可见,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势在必然。 二、感恩教育,任重道远 孩子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现代教育虽然强调让孩子“张扬个性、自主成长”,但家长注重孩子的智育的同时,可千万不要忽视孩子的道德教育。 假如孩子们只知道“我想怎样”,“我们要什么”,不知道“我该怎样”,“要我什么”,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师敬长,不懂得关爱他人,过于强调个性而忘本教育,那么,必使孩子们失去起码的道德准则和历史责任感。他们知道麦当劳、肯德基,却不知道父母的疾苦;他们记得住自己的明星、偶像,却记不住自己父母的生日;他们要求父母这样、那样,却对自己放任自流。就像前不久报道的兰州姑娘杨丽娟一方面因自己的愚昧、自己的痴迷,不务正业。另一方面她父母不教育女儿建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和生活态度,对女儿这种疯狂的变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