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市朝阳门医院临终关怀病区1992~2002年度病案分析

北京市朝阳门医院临终关怀病区1992~2002年度病案分析

北京市朝阳门医院临终关怀病区1992~2002年度病案分析
北京市朝阳门医院临终关怀病区1992~2002年度病案分析

入院时病人的前3位疾病是脑血管病48.3%,癌症23%和心血管病10%。(表4)84.1%的病人患有2.-一5种合并症。

表41000例收治病人的入院诊断

2.4家属对病人治疗的态度

病人家属对病人的治疗采取重视和顺其自然的态度各近半数,有4.8%的病人家属放弃对病人的治疗。(图1)表明有越来越多的人持顺其自然的态度,对死亡的惧怕心理减轻,对危重病人不强求给予继续的无效治疗和抢救。在放弃治疗与医疗的病人中,有32例自费,占66%:家中无配偶者41例,占85.4%。患者的医疗尺度与医疗费用的类别有密切关系,在放弃治疗的病例中更加突出。

2.5病人管理和费用

病人住院天数最长者为1604天,最短1天,平均90天左右。死亡占67.8%,存活占32.2%。几年中病区出院率逐渐升高,有些病人的生命延续期超过了医生和家属的预测。医生除了减轻病人痛苦之外,也希望能够发挥潜在的缓解病情的作用。

病人的住院费用居前四位的是药费、治疗、重病护理费和床费,分别占住院费用的40.6%、18.5%、14.6%和10.6%。2001年以前企业职工主要靠劳保和大病统筹支付医疗费,占50%;自费也占较高比例,为30.8%,在家属放弃治疗的病人中,超过半数是自费者。

3.,讨论

北京市朝阳门医院临终关怀病区1992~2002年度病案分析

作者:郭浩明, 郑庆斯, 郑建东

作者单位: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罗彩云社区医院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的探索与实践[期刊论文]-天津护理2003,11(3)

2.席淑华.周立香港医院临终服务见闻[期刊论文]-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17(4)

3.赵钰晚期癌症患者姑息治疗中的治疗性护患关系[期刊论文]-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0,17(9)

4.杨贵英综合性医院拓展临终关怀服务的思考[会议论文]-

5.闫子海.肖永红.刘焕顺.张龙.赵民祥城镇老年医疗保险患者住院医疗费用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6)

6.隗伟肿瘤科护士工作疲溃感与临终关怀态度的调查与分析[期刊论文]-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30)

7.吴秀娟.卓朗.王健.牛国平.马云.张训保.孙桂香综合性医院老年住院病人住院费用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2)

8.郭浩明.郑庆斯.郑建东北京市朝阳门医院临终关怀病区1992~2002年度病案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9(7)

9.张进平老年医疗服务的连续性模式初探[会议论文]-2009

10.斯蒂芬·魏德勃.本·瑞夫卓.晃军.梁晓丹.Stephen verderber.Ben Refuerzo.Chao Jun.Liang Xiaodan21世纪的临终关怀医院[期刊论文]-城市建筑2008(7)

引用本文格式:郭浩明.郑庆斯.郑建东北京市朝阳门医院临终关怀病区1992~2002年度病案分析[会议论文] 2005

第季医院感染监测

2017年第1季度医院感染监测、控制效果与评价 我院于1至3月份对医院重点部门空气、使用中消毒液、医务人员手、无菌物品、等进行了细菌学监测及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并就各临床科室及工作人员执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情况及抗生素合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现总结如下: 一、医院感染监测资料汇总: 1、微生物学监测结果如下: 格,合格率100%。 3、医院感染病例发病情况: (1)1至3月份总出院病人数 1475例,医院感染病例4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 %。感染科室:针灸科3例;内二科1例。感染部位:下呼吸道感染3例;皮肤及软组织感染1例。本季度我院I类切口手术共130例,手术部位感染0例,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0%。 (2)1至3月份共抽查出院病历1198例,发现医院感染漏报病例0例,漏报率为0%。 4、抗生素应用情况: (1)1至3月份抗生素使用情况,总出院病人数1475例,抗生素使用人数543例,使用率%。

(2)围手术期病人抗生素使用,第一季度围手术期出院人数391例,抗生素使用人数205例,使用率%。I类切口手术130例,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0例,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使用率%;Ⅱ类切口手术201例,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84例,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率%。 5、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及消毒剂监测:本季度抽查次氯酸钠消毒液、一次性使用导尿包、一次性使用无菌配药注射器(20ML)等物品,结果发现一次性使用无菌配药注射器(20ML)授权委托书不全,已向药库相关人员反映存在问题,电话联系销售人员追要合格的有效证件。 6、多重耐药菌监测:出院患者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人数349人,抗菌药物治疗使用前微生物送检人数62人,内二科49人,内一科13人,抗菌药物治疗性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为%;出院患者治疗性使用限制级抗菌药物人数274人,限制级抗菌药物治疗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人数1人,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100%。本季度未发现多重耐药菌株。 7、手卫生监测:本季度感染科随机跟随医护人员工作过程,现场观察工作人员每个手卫生时机实施手卫生情况,记录调查表每项内容,汇总调查表,计算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调查结果如下:医务人员手卫生应做次数150次,实做次数100次,正确次数66次,手卫生依从性%,手卫生正确率66%。 8、三管监测情况:根据市感染质控指导中心要求,我科定期对内科、外科、骨科、针灸科、肛肠科、产科等科室三管使用情况进行监测。结果如下:第一季度我院监测科室出院患者总住院日数8526日,留置导尿管234例次,留置导尿管日数356日,留置导尿管使用率%。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0例,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发病率0‰。 二、监测资料分析: 1、我科在对临床科室进行日常督导检查时发现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达标,个别科室存在洗手液无开启日期,手消毒凝胶过期使用等现象。在《天津市医疗机构手卫生和安全注射专项工作实施方案(2016年-2018年)》文件中,提出了清洁的手呵护健康及阻断院感注射传播、让注射更安全的行动主题,再次强调了手卫生与安全注射在医院防控措施中的重要性。科主任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应充分发挥管理职能,从关键环节入手,依据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要求,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安全注射理念和无菌操作水平,从而全面提升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防控能力和水平,保证医疗安全。

[伤寒论]病案分析资料报告

病案分析 1.王某某,女,50岁。 主诉:发热一周。 现病史:一周前因受凉,渐起恶寒发热,微汗出,前医以银翘散不效,伴头痛,颈项酸软,鼻塞,干呕,口不渴,二便调。 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弱。体温37.50C,皮肤湿润。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中医诊断:太阳病 证型:中风表虚证 证候分析:病缘于风寒袭表,营卫失调。卫气奋起抗邪于外则发热;营阴失守而外泄故汗出;卫阳受伤,失其温分肉之功,加之汗出肌疏,故恶风;风寒袭表,太阳经气不利,故头痛,颈项酸软;表气不和,致里气不调,肺气不利则鼻塞,胃气上逆则干呕。前医以辛凉解表,是以寒治寒,药不对症,故无效。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弱为风寒袭表,正气不足之征。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汤 桂枝、白芍、生、大枣、炙甘草 2.某,男,60岁。 主诉:咳喘一周。 现病史:既往有咳喘病史。一周前因天气转凉,咳喘又作,伴恶风,微热,汗出,咯少量白痰,口不渴,大便三日未行,腹不胀。 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体温37.50C,皮肤湿润,双肺听诊未闻及干湿罗音。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中医诊断:太阳病 证型:太阳中风兼喘证 证候分析:患者素有咳喘痼疾,此次因复感外邪,咳喘又作。风寒袭表,营卫失调,卫气奋起抗邪于外则发热;营阴失守而外泄故汗出;卫阳受伤,失其温分肉之功,加之汗出肌疏,故恶风;肺气上逆故咳喘,肺气不降,大肠腑气不通,故大便三日未行;腹不胀,表明非燥屎结;口不渴,非里热证;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为风寒袭表,兼夹痰饮之征。

治法:解肌发表,降气平喘 方药: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白芍、生、大枣、炙甘草、厚朴、杏仁 3.某某,女,55岁。 主诉:反复自汗出三年。 现病史:反复自汗出,恶风,汗多时浸汗的毛巾可拎出水。纳可,口和,二便调。 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中医诊断:自汗证 证型:营卫不和 证候分析:患者虽反复自汗出三年,但纳可,口和,二便调,且舌脉无异常,表明脏无他病。与原文第53条病证相符,“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与营气谐和故尔”,即营卫不和。治法: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汤 桂枝、白芍、生、大枣、炙甘草 4.王某某,男,40岁。 主诉:颈项拘急,不能坐立三天。 现病史:突起颈项拘急,背部如被人抓住感。不能坐立,只能平卧,虽为盛夏,但仍喜被恶风,伴汗出。 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头颅CT、脑脊液生化检查、血压均未见异常。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中医诊断:太阳病 证型:太阳中风兼项背强几几证 证候分析:患者起病尚急,为新病。风邪袭表,客犯太阳经脉,经输不利,津液受阻,不能敷布,经脉失养,故颈项拘急。卫外不固,营阴外泄,肌腠松疏,故汗出恶风。不能坐立,只能平卧,为兼有正虚之征。舌脉无明显异常,排除杂病中风、暑温危证。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升津舒经

院内感染病例讨论

院内感染病历讨论记录: 1月份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广义地讲,医院感染的对象包括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门急诊就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等,这些人在医院的区域里获得感染性疾病均可以称为医院感染,但由于就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在医院的时间短暂,获得感染的因素多而复杂,常难以确定感染是否来自医院,故实际上医院感染的对象主要是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 研究生汇报本月院内感染病历:本月院内感染病人1例,吴风伦住院号777158,患者因颈椎过伸性损伤并截瘫及齿状突骨折入院,后施行了颈椎后路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经过积极痰培养(培养菌为一般细菌)和针对敏感药物治疗,治愈出院。分析:以上两病人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为颈椎损伤手术的常见并发,尤其容易出现在上颈椎损伤的患者当中,对这类病人的严密监控治疗尤为重要。 讨论结果:1.重视院内感染:积极参加有关省市级卫生部门组织的有关院内感染的学习班并组织全科培训。护士长带头,总住院医师或医师,担任感染监控员,由感染办公室专职人员对他们每年进行1~2次的业务指导及培训。对全科医务人员进行有关院内感染和消毒隔离工作的培训,每年1~2次。对实习护士来科实习,要进行医院内感染方面的有关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医院感染的概念,医院内感染的控制及预防,医院内感染的常见疾病及预防,消毒、隔离、灭菌等。对护士重点培训隔离、消毒方面的有关问题。对卫生员培训有关病房卫生清扫、隔离消毒的基本知识、各种消毒液的使用浓度及配制方法。 2.加强对颈椎损伤病人术后的重点监护及病房的隔离消毒等措施。

最新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分析报告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分析报告 一、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 1.元月份全院出院人数283人,上报医院感染病例7例,上呼吸道感染6例, 泌尿系感染1例,医院感染病发率为2.4%; 2.漏报监测内二科出院病历43份,无漏报发生。 二、手术部位感染(切口感染)监测 元月份共上报手术部位感染监测表26份,不符合监测要求的7例(包括急诊手术2例、内镜手术3例、清创缝合2例)。 1.I类切口手术17例,无一例切口感染; 2.I类切口手术≤2h共17例,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6例,占35%; 3.术后抗菌药物应用4日以内的占13例,4日以上的6例。 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监测 元月份出院患者中留置尿管者共11人,引起泌尿系感染者1例。 四、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监测 元月份出院患者283人,抗菌药物使用人数150人,使用率53%,三联及以上使用人数16人,使用率5.6%。 五、存在问题 1.医院感染发病率相去年有所提高,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相对较多; 2.手术科室抗菌药物应用不规范;

3. 抗菌药物使用联合用药比例较高,尤其是三联及以上使用率高。 六、 改进措施 1. 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管理,病区内加强通风换气,注意保持环境清洁, 对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注意佩戴口罩; 2. 医院人员注意加强卫生管理,感冒的医护人员尽量不要接触患者; 3. 各科室要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尤其是手术科室; 4. 医护人员要加强对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措施的学习。 医院感染科 1、最困难的事就是认识自己。20.9.79.7.202009:2709:27:33Sep-2009:27 2、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二〇二〇年九月七日2020年9月7日星期一 3、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09:279.7.202009:279.7.202009:2709:27:339.7.202009:279.7.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9.7.20209.7.202009:2709:2709:27:3309:27:33 5、三军可夺帅也。Monday, September 7, 2020September 20Monday, September 7, 20209/7/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9时27分9时27分7-Sep-209.7.2020 7、人生就是学校。20.9.720.9.720.9.7。2020年9月7日星期一二〇二〇年九月七日 8、你让爱生命吗,那么不要浪费时间。09:2709:27:339.7.2020Monday, September 7, 2020 亲爱的用户: 烟雨江南,画屏如展。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 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1、最困难的事就是认识自己。20.9.79.7.202009:2709:27:33Sep-2009:27 2、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二〇二〇年九月七日2020年9月7日星期一 3、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09:279.7.202009:279.7.202009:2709:27:339.7.202009:279.7.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9.7.20209.7.202009:2709:2709:27:3309:27:33 5、三军可夺帅也。Monday, September 7, 2020September 20Monday, September 7, 20209/7/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9时27分9时27分7-Sep-209.7.2020 7、人生就是学校。20.9.720.9.720.9.7。2020年 9月7日星期一二〇二〇年九月七日 8、你让爱生命吗,那么不要浪费时间。09:2709:27:339.7.2020Monday, September 7, 2020 亲爱的用户: 烟雨江南,画屏如展。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 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医院病案统计科未来发展规划

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 信息科发展规划 、病案管理 一)、成立门诊病历室 门诊病案的管理已经提到当今病案管理最重要的位置上来.在高水平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尤其如此。我院要发展必须,不断增强为患者服务的意识,扩大为患者服务的范围。 门诊病案与住院病案都是病人疾病信息的全部真实记录,门诊病案既是住院病案的开始,又是住院病案的连续。将门诊病历交于患者保管,患者易将门诊病历丢失,造成门诊病历内容连续性中断,不便于长期随访治疗。 创建门诊病案的优点: 一是门诊病历资料保存完整,便于医疗机构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也便于医疗机构保全证据,避免了发生医疗纠纷时因患者隐匿病历或否认曾领取病历而导致医院不能举证;二是医疗机构为每一位患者建立门诊病历档案,便于长期随访观察,可以减少重复性的辅助检查,有利于降低医疗费;三是患者有可能认为自己在该医疗机构就医得到了重视和尊重,获得满足感,从而与该医疗机构建立比较稳固的就医关系,有利于医疗机构稳定病源。 如医院领导决策成立门诊病案室,则具体工作如下: 1、门诊实行电子病历前 做法:严格遵照《规定》第八条和第九条之规定,设立门诊病历 档案室,负责保管门诊病历,指定专人负责传递病历和归档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资料等,并在患者每次诊疗活动结束后24h 内收回病历。 2、医院门诊如采用电子病历 做法:可将病历打印两份,一分病历交由患者,另一份病历由患者签字送门诊病案室保管。患者下次就诊时,可从电脑上提取信息,可减少送递病历等大量工作量。

二)、住院病历管理 1、建立病历示踪系统 在全院使用条形码的基础上,建立病历示踪系统,使病历进入病案室后,从病案归档、调阅的每一个环节,均使用计算机感应终端扫描条形码一次,以准确记录病历的调阅时间和经手人,每当打开电脑,病案室的管理人员就可以清楚地知道病历在哪个科室,哪位医生手中,是从哪里转过去的,中间有没有经过其他环节等等,防止病历丢失。 病案示踪系统还可以自动统计每年病历的使用量。 2、病案借阅管理 现阶段乃至以后较长时间内,应用病历的部门会越来越多,院内各临床科室、医务部、住院处、经管办、药剂科,以及医院将会成立的各类研究所,特别是针对医院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病历的利用率会大幅度增加,针对此种情况,病历的借阅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科要不断学习新的管理办法真正发挥作用。 3、病案库房管理 ①因病案库房场地严重不足,申请一处面积大的空间,能满足至少10 年病历容量的要求。 ②对现有库房进行改造,将木架更换为密集架,节约空间。同时改善库房条件。 4、病历复印管理 如果医院成立门诊病案室,那么住院病历和门诊病历的复印要求将成倍增长,复印室人员严重缺乏,且均为临时工,不稳定,为满足患者的需要,复印室工作人员在五年内应增加到至少15 人。 5、病案信息利用 病案是医院的宝藏,只管理不利用,也是巨大的浪费。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实现医院病案的现代化管理提供了坚定的技术支持和保证,已经成熟和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有:缩微技术、光盘计算机系统等。 缩微技术:缩微技术是通过光学影像拍摄技术,把需要保存的文献拍摄到较小的胶片上,以便保存。其一般工作流程为:病案整理T拍照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 一、严格执行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加强医院感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通过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实施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二、通过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应采取如下监测方法: 1.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开展全面综合性监测。医院必须对每例病人实施住院过程全程医院感染监控,正确进行监测资料的填写、报告与评估。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作书面汇报,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特殊情况应及时报告和反馈。医院感染漏报调查每年组织两次,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年监测病人数的10%,漏报率应低于20%。 2.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开展目标性监测:根据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易感人群、发病趋势监测等本底资料,结合本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重点部位、重点人群选择监测目标。每年开展1-2 项。定期对目标性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反馈利用,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医院感染散发的报告与控制: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报告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并于24 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见附件)报送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对上报病例进行核实,并与临床医师、护士共同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四、医院感染暴发与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一)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所在科室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上报分管院长和医务、护理等部门,医院感

染管理科应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处理,查找感染源和引起感染的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爆发。 (二)医院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 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应当于24 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应当在24 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1)5 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 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三)医院发生以下情形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1)10 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四)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五)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时,除上述措施外,医院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积极查找病原体,加强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明确病体体后,再按照该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实施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确保不发生新的医院感染。 (六)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并执行控制措施。 (七)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必须协同检验科微生物室人员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基本步骤为: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 一、监测要求 (一)住院惠者和医务人员。 (二)主管医生严密观察分管患者有无医院感染症象,及时进行感染相关检验检查,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诊感染病例,24小时内通过院his中院感管理上报。对疑似医院感染病例,及时组织讨论,明确诊断后及时上报。 (三)临床医生发现本病区严重感染或特殊感染病例,及时电话报告院医院感染管理科。 (四)当某病区短期内 (1周)同一种标本检出同一种病原菌3例以上时,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五)手术科室建立术后回访制度,发现无植入物手术后1月内、有植入物手术1年内出现手术部位感染及时上报。 (六)微生物室发现多重耐药菌及时电话报告临床科室和感染管理科,并记录。 (七)各手术室及时了解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 (八)院感科根据医院感染发病率情况每年进行重点科室的目标性监测,危险因素监测等。 (九)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主动、持续地对调查对象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跟踪观察与记录。每天院感信息系统上监测感染病例,

根据情况到病区调查感染患者,核实诊断。 (十)监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特别是锐器刺伤的发生,按要求处理和报告。 二、监测内容: (一)住院基本情况:监测月份、住院号、科室、床号、姓名、年龄、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疾病诊断、疾病转归、切口类型。 (二)医院感染情况:感染日期、感染诊断、感染与原发疾病的关系、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早产、糖尿病、免疫抑制剂等)及相关性、医院感染培养标本名称、送检日期、病原体名称、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三)监测月份患者出院情况:按科室记录出院人数,按科室和手术危险指数记录出院人数:或者同期住院患者住院日总数。 (四)目标性监测: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进行。 三、资料分析、总结和反馈: 1、结合历史同期和上月医院感染发病率资料,对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监测中发现问题,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向临床科室反馈监测结果和分析建议。 2、每季度以《医院感染管理简报》形式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科室目标性监测反馈至科室,特殊情况及时通报。 3、每季度将医院感染监测数据与其他医院进行比较,与数据库

年感染病例监测分析

2016年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分析 一、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情况: 2016年共监测住院病例6560例,发生医院感染人数27人,感染例次27例次,科室上报27例,漏报0,院内感染率0.4%,漏报率0。 1、2016年全院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统计

2、2016年各科室院内感染情况汇总表 科室出院 人数 上报 感染 病例 数 感染分类漏 报 病 例 数 漏报 率 (%) 感染 率 (%)下 呼 吸 道 皮 肤 浅 表 切 口 深 部 切 口 上 呼 吸 道 泌 尿 系 软 组 织 外科2282 22 4 6 5 3 2 2 0 0 0.97 内科2112 4 2 2 0 0 0.19 妇产科841 1 1 0 0 0.12 综合科1325 0 0 0 0 合计6560 27 7 6 5 3 2 2 2 0 0 0.41 3、感染部位: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是:手术部位感染8例,占感染病例的29.63%;呼吸道系统感染感染9例,占感染病例的33.33%;皮肤软组织感染8例,占感染病例的29.63%;泌尿道感染2例,占感染病例的7.4%。见下表: 2016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 感染部位感染例数构成比(%) 下呼吸道感染7 25.92 皮肤感染 6 22.22 浅表手术切口感染 5 18.52 深部切口感染 3 11.11 上呼吸道感染 2 7.4 泌尿道感染 2 7.4

4、病原菌培养结果未做(医院未开展细菌检测) 二、资料分析 2016年全院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数共27例,年龄最大者79,最小者11岁;住院时间最长37天,最短3天。大多数病人存在侵袭性操作,并且侵袭性操作次数越多,病人出现院内感染的机率明显增高。 三、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各科室应针对科室感染情况,组织讨论,分析科室感染因素,制定科室感染控制制度。 2、严格落实重症病房的消毒隔离工作,落实呼吸机相关肺炎控制措施,凡使用呼吸机和气管切口病人,均使用《呼吸及相关肺炎预防控制措施执行及督查表》,科室、医务科、护理部、控感办实施监督管理。 3、凡感染病例应根据感染部位采集相应组织或分泌物送检,进行细菌培养,明确感染病原体,采取相应隔离措施,严格防止交叉感染。 4、手术科室应对手术病人开展《手术院内感染风险评估》,严格执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5、手术室开展《手术室医院感染评估》,做好手术室环境和无菌物品的准备工作,降低感染风险。

2018年上半年医院感染病例分析

2018年1-6月份医院感染病例分析 一、目标性监测: 2018年全院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信息汇总表 1、全院留置导尿1007人次,留置导尿总日数为3255日,发生导尿相关泌尿道感染1例,导尿相关人数感染率为0.10%,导尿千日感染率为0.3‰。 2、外科系统:1-6月份共计实施Ⅰ类手术545台次,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病例; 3、使用呼吸机53人,呼吸机辅助呼吸总日数为335日,发生呼吸机相关感染病例0例,呼吸机相关感染率为0%。 4、使用中心静脉置管8人,中心静脉置管总日数75日,未发生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病例,感染率为0。 二、医院感染病例分布表:

2018年1-6月全院院内感染情况汇总分析与反馈 总结与分析:

1、本年内全院发生医院感染36人次/37例次,共发生了5个部位的感染,上呼吸、下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42%; 2、医院感染各部位发病率: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为0.22%;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为0.13%;胃肠道、泌尿道感染发病率为0.03%,手术切口感染发病率为0.01%。 3、各部位医院感染分布比:上呼吸道感染占51.35%,下呼吸道感染占39.73%,胃肠道、泌尿道感染占8.1%,手术切口感染占2.7%。 三、2018年1-6月份出院人数 2018年1-6月份医院感染发病部位分布表:

上呼吸道感染明显的季节性,3月份多发,切口感染仅6月份1例,下呼吸道感染明显减少。 2018年第三季度各部位感染例数:

(一)上呼吸道感染19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53%,占出院人数的0.22%。分布在1月份5例、2月份2例、3月份8例、4月份2例,5月份2例、6月份0例 (二)下呼吸道感染11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31%,占出院人数的0.13%。分布在1月份5例、2月份2例、3月份8例、4月份2例,5月份2例、6月份0例 (三)胃肠道感染2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6%,占出院人数的0.02%。分布在2月份、3月份6月份各1例 (四)泌尿道感染3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8%,占出院人数的0.03%,分布在3月份1例、5月份2例 (五)表浅切口感染1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3%,占出院人数的0.01%。分布在6月份1例 四、感染原因分析: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1.住院病人发生医院感染,应由主管医生于24小时之内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主管医生须即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卡》随即送到感染科。 2.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卡后到病区调查、核对、登记,并定期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3.凡发现在同一病区三例以上的相同细菌感染的病例,科室质控员应立即电话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暴发流行发生,对不及时报告的个人与科室予以一定处罚。 4.疑为医院感染病人应及时采集标本送检,在转科后已留标本报告阳性,并确诊为院内感染者,由转出科室补填登记卡并注明转归。 5.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6.医院感染管理科常规进行漏报调查,漏报与隐瞒不报,予以相应处罚。 医院感染流行、暴发处置原则 1.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管理制度。 2.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 (1)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2)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4)制订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做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 (5)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6)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3.报告主管院长,并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1)协助当地疾病控制部门进行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调查与控制。 (2)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指导医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3)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专家协助对感染病人的诊治。 4.当其他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对本院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5.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一、标准预防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1、住院病人发生医院感染,应由主管医生于 24 小时之内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主管医生须即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卡》随即送到感染科。 2.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卡后到病区调查、核对、登记,并定期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3.凡发现在同一病区三例以上的相同细菌感染的病例,科室质控员应立即电话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暴发流行发生,对不及时报告的个人与科室予以一定处罚。 4.疑为医院感染病人应及时采集标本送检,在转科后已留标本报告阳性,并确诊为院内感染者,由转出科室补填登记卡并注明转归。 5.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于 24 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6.医院感染管理科常规进行漏报调查,漏报与隐瞒不报,予以相应处罚。医院感染流行、医院感染流行、暴发处置原则 1.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管理制度。 2.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 (1)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2)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

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4)制订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做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5)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6)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3.报告主管院长,并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1)协助当地疾病控制部门进行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调查与控制。 (2)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指导医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3)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专家协助对感染病人的诊治。 4.当其他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对本院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5.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一、标准预防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是来自临床一线的准确信息,它对了解医院感染动态,及时掌握医院感染流行趋势,从而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当本科室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主管(治)医师应于24小时内登录蓝蜻蜓医院感染管理系统填卡上报感染管理科,主管(治)医师视为责任报告人,未及时报卡者视为漏报。 2.临床医师发现感染病例时,应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并采取积极治疗。依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卫医发[2001]2号)及时填卡报感染管理科,病情需要但未进行病原学检测者视为漏检。 3.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流行时,应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4.凡在同一病区短时间内发现3例或3例以上相同病原体感染的病例应立即电话通知感染管理科,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暴发流行,对不及时报告的个人与科室将在该科室当月绩效考核中予以处罚。 5.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按照《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卫医政发[2009]73号)于12小时内向张液市卫健委报告,并同时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2)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6.发生以下情形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办应急发[2005]288号)及《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卫医政发(2009)的要求2小时内向市卫健委进行报告: (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7.感染管理科要经常监督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情况,杜绝漏报及漏检病例。 8.感染管理科定期向全院公布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情况及病原学送检情况,对漏报和漏检者按照相关规定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

医院感染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医院感染监测 一、医院感染监测的定义 医院感染监测是指系统地观察一定人群中的医院感染发生和分布及其各种影响因素;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并向有关人员反馈, 及时采取防治对策和措施;同时对其防治效果和效益进行评价,不断改进,以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二、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 1.降低医院感染率,减少获得性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2.提供医院感染的本底率,建立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基线 3.鉴别医院感染暴发 4.利用调查资料说服医务人员遵守感染控制规范与指南 5.评价控制措施 6.满足管理者的需要 7.为医院在医院感染方面受到的指控辩护 三、医院感染监测的最终目标:减少医院感染及其造成的损失,保证医疗安全. 四、医院感染监测内容: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消毒药械的效能监测、其他:抗感染药物应用监测。 五、医院感染监测的类型 1.全面综合性监测:是连续不断地对医院所有的病人的所有部位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综合性监测。 ⑴目的:了解全院所有科室、所有病人医院感染情况。

⑵方式:发病率调查、现患率调查 ⑶缺点:成本高,劳动强度大. ⑷意义:①了解本底医院感染率。②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③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④为开展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和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依据和方向。 2.目标性监测 ⑴前提: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产生。 ⑵基本条件:基本了解了全院医院感染存在的问题;医院工作人员树立了医院感染监控观点。 ⑶优点: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用于解决重点问题。 ⑷种类:部门监测、轮转式监测、从优监测、感染部位监测、暴发监测 ⑸内容:ICU患者的监测、高危新生儿监测、外科手术病人监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监测、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监测、器官移植相关性感染的监测、微生物耐药性监测、医务人员伤害和感染的监测。 六、医院感染监测步骤及方法 1.制订监测计划:明确监测目的、确定监测人群、监测内容、计算指标、感染类型和病例定义、监测频率和持续时间、资料的收集方法和人员的培训、资料分析方法、信息的反馈方式。 2.医院感染相关资料调查的内容 ⑴基本内容:一般情况、住院资料、感染相关因素、医院感染特征。 ⑵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呼吸机、导尿管、血管导管、手术情况。 ⑶实验室检查:镜检、培养、血清学诊断。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

2015年度医院感染监测报告 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监测评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为降低院内感染率提供可靠依据。 一、一般情况 根据医院感染规范要求以及2015年度的工作计划,对我院的医院感染工作进行了全面的综合性监测,感染管理科专职工人员深入科室对全院病例进行前瞻性或回顾病例监测,并把检查的结果每月通过信息反馈到科室。 2015年全院开展全面综合性监测,调查病例38539份,总感染人数为798人次,感染率为%,从1-12月份医院感染波动在%之间,较去年下降%,在798例医院感染病例中,以下呼吸道感染率最高55%,依次为胃肠道感染率7%,泌尿系感染为14%。其各病区的分布情况是:

2015年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图 二、原因与分析 2015年对798例感染者进行院内感染危险度分析: 1、原因是基层医院病房病种多,探视波动人亦多。因此,呼吸道病毒细菌传播率高,呼吸道感染的病例较多。 2、年老体弱有基础病的病人。 3、危重病人、手术病人、外伤休克、脑血管意外、机体抵抗力低下的病人。 4、留置尿管且保留时间较长的病人。 5、全院手术部位目标性监测情况是: | (1)手术危险指数越高,切口污染越严重,感染发生率越高。 (2)清洁切口,清洁-污染,没有发生感染,这与临床医生执行严格无菌技术与外科手术技术、手术操作过程要精细是密切相关。

(3)术后护理及术前正确脱毛及脱毛时间离手术时间或较短,术中保温效果好促进了切口的预期愈合。 (4)污染手术,清创不在本院内的病人。 6、应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病人。 三、整改措施 (一)、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进行质量工作大检查,并把检查结果及感染病率,在医院信息中反馈,为临床有效地预防院内感染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从而查漏补缺,纠正违章操作,从而降低院内交叉感染,保证医护人员及病人的生命安全。 (二)、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为了有效地控制感染,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了有计划的组织临床医护人员及实习生,认真学习医院感染预防知识,并编写了医院感染知识汇编一书,作为身边的工具书全面学习,掌握院内感染监控知识和技能,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同时要求陪护,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对特殊区域严格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对医院医护人员考核四次感染知识,保证院内感染有效地预防。 (三)、针对外科系手术部位的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严格执行: 1、正确使用抗生素:包括正确选择抗生素品种,术前小时使用抗生素;24小时内停用抗生素。 2、加强对污染切口的感染控制。 3、督促医生对异常切口分泌物采集标本送检,及时追踪送检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四、成效 1、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率为零。 2、全年全院无发生一例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3、全年全院全员职工无发生一例医院感染疾病。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分析报告

2013年元月份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分析报告 一、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 1.元月份全院出院人数283人,上报医院感染病例7例,上呼吸道感染6例, 泌尿系感染1例,医院感染病发率为2.4%; 2.漏报监测内二科出院病历43份,无漏报发生。 二、手术部位感染(切口感染)监测 元月份共上报手术部位感染监测表26份,不符合监测要求的7例(包括急诊手术2例、内镜手术3例、清创缝合2例)。 1.I类切口手术17例,无一例切口感染; 2.I类切口手术≤2h共17例,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6例,占35%; 3.术后抗菌药物应用4日以内的占13例,4日以上的6例。 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监测 元月份出院患者中留置尿管者共11人,引起泌尿系感染者1例。 四、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监测 元月份出院患者283人,抗菌药物使用人数150人,使用率53%,三联及以上使用人数16人,使用率5.6%。 五、存在问题 1.医院感染发病率相去年有所提高,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相对较多;

2.手术科室抗菌药物应用不规范; 3.抗菌药物使用联合用药比例较高,尤其是三联及以上使用率高。 六、改进措施 1.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管理,病区内加强通风换气,注意保持环境清洁, 对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注意佩戴口罩; 2.医院人员注意加强卫生管理,感冒的医护人员尽量不要接触患者; 3.各科室要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尤其是手术科室; 4.医护人员要加强对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措施的学习。 医院感染科 2013年1月30号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 一、严格执行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加强医院感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通过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实施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二、通过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应采取如下监测方法: 1.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开展全面综合性监测。医院必须对每例病人实施住院过程全程医院感染监控,正确进行监测资料的填写、报告与评估。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作书面汇报,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特殊情况应及时报告和反馈。医院感染漏报调查每年组织两次,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年监测病人数的10%,漏报率应低于20%。 2.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开展目标性监测:根据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易感人群、发病趋势监测等本底资料,结合本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重点部位、重点人群选择监测目标。每年开展 1-2项。定期对目标性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反馈利用,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医院感染散发的报告与控制: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报告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并于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见附件)报送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对上报病例进行核实,并与临床医师、护士共同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四、医院感染暴发与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

(一)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所在科室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上报分管院长和医务、护理等部门,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处理,查找感染源和引起感染的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爆发。 (二)医院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应当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应当在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 (三)医院发生以下情形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四)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五)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时,除上述措施外,医院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积极查找病原体,加强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明确病体体后,再按照该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实施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确保不发生新的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及报告制度完整版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及报 告制度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及报告制度 一、各临床科室必须对住院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监测,以掌握我院医院感染发病特点,为我院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医院感染病例由临床主管医生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初步诊断,及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并且保证感染病例病原微生物检测率≥50%。 三、明确诊断后,由经治医生于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同时在出院病例首页院内感染名称栏内填写医院感染疾病名称,并且认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和“医院感染个案调查表”。 四、感染管理科于每月20日后到各临床科室收集情况并签收。 五、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尚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六、对疑似医院感染的诊断,主管医生报告科主任,会同该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一同讨论,并作进一步的分析及检查,作好讨论记录,讨论后能确定的按本制度第三条的规定进行报告。

七、小组讨论尚不能认定的,须将该病员的全部资料及讨论的结果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委员会研究、分析,最后认定或否定。 八、临床医生必须按照要求,认真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和“医院感染个案调查表”、“医院感染个案登记表”。“医院感染个案登记表”作为病历的组成部分,列病历最后一页。 九、填表质量作为甲级病例评分标准的内容之一,纳入医院病案质量管理和医院目标考核内容,实施目标考核。 十、感染管理科必须每月及时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上报省卫生厅医院感染监控办公室,每季度写出分析报告,并进行效果评价,提出预防措施。监测资料应妥善归档保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