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神舟十一号飞天发射成功心得体会

2019年神舟十一号飞天发射成功心得体会

2019年神舟十一号飞天发射成功心得体会
2019年神舟十一号飞天发射成功心得体会

2019年神舟十一号飞天发射成功心得体会神舟十一号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六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下面是整理的关于2019年神舟十一号飞天发射成功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2019年神舟十一号飞天发射成功心得体会范文一

1999年,神舟一号发射,中国踏上航天新征程。载人飞行、探月工程、空间实验,新世纪以来,中国航天人用一次次突破,远征浩瀚星辰。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短短视频,记录了中国航天征程的节点,也共振着国人欢呼雀跃的心跳。“如果没有梦想,灵魂就会‘失重’”,个人如此,国家更是如此。“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从古人的浪漫追梦,到今天我们不断圆梦,有梦想又脚踏实地的中国前途无量。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16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

武平表示,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航天员景海鹏参加过神舟七号、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陈冬首次参加载人飞行任务。

我国在轨卫星数量仅次美国,发射频次和数量近几年爆发增长。

卫星数据方面,截至2019 年9 月11 日,全球共有1535 颗卫星在轨运行,其中我国在轨卫星数量为173 颗,仅次于美国。“xx”

期间,我国共计发射中外航天器138 颗,其中2019 年全年发射45 颗,卫星(航天器)发射频次和数量均呈现爆发增长。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年均发射数量将达到30 次。

神舟十一号飞船于2019年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两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将在轨飞行30天,并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

神舟十一号发射了,它带走的是全国人民13亿颗紧张的心,带

回来的却是13亿滴喜悦的泪水!就让我们一起期待,期待神十一回归的那一天。

神舟十一号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六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升空后再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试验。对接完成之后的任务将是打造太空实验室。任务将是对“神十”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拾遗补缺”。

神舟11号将于2天后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牵手”太空,景

海鹏和陈冬开启中国航天员迄今最长太空驻留。

航天科技集团神舟十一号飞船总设计师张柏楠表示,重点是解决空间站建设中的这些关进技术,通过天宫二号的飞行来发现、解决、验证在空间站建设运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是我们当前的一个重点,所以“神舟十一号”的任务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任务。

我为我们的科学家感到骄傲,我为我的祖国感到自豪!我做为一

名小学生,现在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以后,为祖国做出贡献,

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强国!

2019年神舟十一号飞天发射成功心得体会范文二

“神舟十一号”是中国建造并发射的第11艘太空飞船,也是中国第6艘载人飞船,北京时间2019年10月17日早晨7点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神舟十一号”飞船充分继承了“神舟十号”飞船的技术状态,主要功能和技术指标保持不变。在此基础上,为满足任务要求,进一步提高可靠性安全性,以及验证未来航天技术,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技术改进:

一是为满足本次任务要求,调整了轨道控制策略和飞行程序,使“神舟十一号”飞船能够适应本次任务交会对接轨道和返回轨道高度由343公里提高到393公里的要求;优化调整了货物装载布局方案,进一步提高了这次飞行任务的随行运输能力。

二是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可靠性,新配备了宽波束中继通信终端设备,显著扩大了测控覆盖范围,提升了飞船姿态快速变化时的天地通信保障能力,从而提高了航天员的安全性和飞船的可靠性。

三是为验证未来航天技术,满足未来空间站交会测量设备长寿命使用要求,对“神舟十一号”飞船的交会测量设备进行了升级换代。

刚刚过去不久的2019年10月8日,是我国航天事业创立60周年的纪念日。60年前的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创建。航天一甲子,辉煌六十年。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

瞩目的成就。进入“十三五”,多个航天重大工程进入关键阶段,“神舟十一号”飞船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2019年神舟十一号飞天发射成功心得体会范文三

2019年10月17日7时30分,点火,起飞,脱离大气层……一切都那么顺利。这次神舟十一号的任务是和天宫二号对接,它一定能完成祖国交给它的任务的!

神舟十一号飞船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六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升空后再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试验。对接完成之后的任务将是打造太空实验室。任务将是对“神九”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拾遗补缺”。飞船搭载两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将在轨飞行30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

中国,上个世纪初还是一个落后的国家,经常被其他国家欺负,被别人抢了属于自己的东西。但是我们的国家却有一群顶天立地不屈不饶的人,他们有着梅花一样坚强的精神。哦,是他们创造出了现在的中国;是他们决定了中国的未来;也是他们帮助中国一步步走向成

功!中国原本是一个不起眼的国家,但现在,神舟十一号发射了,神舟十一号空间成功交会对接,接下来还有神舟十二号……中国发射了那么多次火箭,每一次都创造出完美的奇迹!作为中国人,我深深地为自己的祖国感到自豪!

让我们中小学生了解了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点,了解液体

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

神舟十一号空间交会对接,预示着我国为来空间站的建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象征着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体现了我国科技的发达,国家的繁荣昌盛。祝愿远在太空的宇航员叔叔们能够凯旋归来!

2019年神舟十一号飞天发射成功心得体会范文四

2019年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 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于2天后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牵手”太空,景海鹏和陈冬开启中国航天员迄今最长太空驻留。

约575秒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景海鹏和陈冬2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组织实施的第6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改进型神舟载人飞船和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成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

第2次应用性飞行。

飞船入轨后,按照预定程序,先进行约2天的独立飞行,然后与天宫二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完成为期30天的驻留,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

神舟十一号空间交会对接,预示着我国为来空间站的建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象征着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体现了我国科技的发

达,国家的繁荣昌盛。祝愿远在太空的宇航员能够凯旋归来!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2021年国旗下讲话:神舟七号飞天给我们的启示

XX年,一个必将为国人所铭记的年份,光荣与梦想,欢乐与泪水,成长与痛苦,都在蓦然回首中打下深深的烙印,镌刻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记忆深处。 百年期盼的奥运会以一个近乎完美的姿态谢幕,不仅彰显中国的综合国力,也激发了我们的民族精神。而奥运会开幕式上李宁夸父逐日式的点火方式,也预示着世人瞩目的“神七”航天器将划破浩瀚无际的太空,以无可置疑的事实再次激发我们的自豪与自信。 XX年9月25日21时1分,继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天”成功后,三名中国航天员再次代表中国人访问浩瀚太空。如果说“神五”、“神六”飞行实现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历史性突破,标志了中国的载人航天进入了真正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新阶段。那么“神七”的发射,中国航天员首次出舱并进行太空行走,不但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又一个里程碑,更擎起了13亿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和希望。值得一提的是,苏联和美国都是在第8次载人飞行的时候进行太空行走的,而我国则是在第三次把航天员送上太空的时候就成功进行太空行走。这种航天强国之力已让世人为之惊讶和瞩目,这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回顾共和国的风雨历程,无论面对什么挑战,承受多大压力,经历多少挫折,中国人从来没有放弃过探索太空奥秘的梦想。1957年1月4日,在哈萨克大草原,一颗直径只有58厘米的火箭,梦幻般地升上星空。从此,人类开始走出地球,挺进太空。 在此之后,毛泽东曾经略带忧伤地说“我们怎么能算是强国呢?我们甚至无法把一颗土豆送上太空。”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我国科技人员的艰苦奋斗,就在13年后的197年4月24日,太空中传来了我们熟悉的东方红乐曲。 近5年来,人类发射到空间轨道上的航天器已有57多个。自197年至今,我国先后发射了15种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通讯卫星、气象卫星、返回式遥感卫星和科学实验卫星,并逐步形成系列;还研制成功了12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建成了酒泉、西昌、太原3个航天器发射场和完整的航天测控网。航天活动在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已经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通过空间技术育种得来的小麦、水稻、葡萄等则使老百姓吃上了“太空”食品。 今日的中国,对太空的梦想更为执著,对太空的探索更加壮美!但是,同学们,你们了解我国航天员的中学时代吗? 航天员聂海胜在湖北农村上学时学习非常刻苦,同学们就寝后,他在校园的路灯下读书。他家有8个子女,家里穷,他很少有生活费,经常带些咸菜到学校,一吃就是一个星期。为了节省8毛钱的车费,他经常步行35公里上学。每年运动会,他都能捧回长跑、短跑、跳高、跳远等多个奖牌。

神舟七号资料

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0日 神舟二号:2001年1月10日 神舟三号:2002年3月25号 神舟四号:2002年12月30日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次载人航天圆满成功,杨利伟成了浩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零7分,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从拜克努尔发射场起航,在最大高度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于上午10时55分降落在苏联境内,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 神舟六号: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是第二艘搭载航天员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费俊龙、聂海胜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是航天员翟志刚,航天员刘伯明,航天员 景海鹏。翟志刚,1966年10月出生,黑龙江省龙江县人, 本科学历,上校军衔,曾进入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航 天飞行任务飞行梯队。“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飞行 乘组航天员。刘伯明,1966年9月出生,黑龙江省依安县 人,本科学历,上校军衔,曾进入神舟六号飞行任务飞队 梯队。景海鹏,1966年10月出生,山西省运城市人,本 科学历,上校军衔,副师职,曾进入神舟六号飞行任务飞 行梯队,“神舟七号”飞行乘组航天员。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决定,神舟七号飞船将于9月25日21时07分至22时27分择机发射,进行载人航天飞行。因为26、27号两天的下午到傍晚是最适合出舱的时间 这次飞行任务的主要目的是,实施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

动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3名航天员组成乘组执行飞行任务。 按计划,神舟飞船将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运行在高度约343公里的近圆轨道。飞船运行期间,2名航天员进入轨道舱,分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和从俄罗斯引进的“海鹰”舱外航天服进行出舱活动准备,其中1名航天员出舱进行舱外活动,回收在舱外装载的试验样品装置。出舱活动完成后,飞船将释放一颗伴随卫星。此外,还将进行“天链一号”卫星数据中继试验。神舟七号飞船完成预定飞行任务后,将返回内蒙古中部地区的主着陆场。 在现场提问阶段,有中央电视台记者问,神七飞行任务和神五、神六相比有什么不同和特点?这次飞行任务和前两次任务相比,无论是飞行产品的研制还是任务的组织实施,都有不少新的特点,其挑战性是前所未有的,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技术跨度大。在只进行了两次载人航天飞行之后,我们就实施航天员的出舱活动,这在技术上的跨度是很大的。 二是任务风险大。这次任务除了存在发射和回收两个风险高度集中的时段外,还增加了航天员出舱这个高风险的时段。 三是航天员自主工作能力强。这次飞行任务当中,航天员要在轨对舱外航天服进行组装测试。要完成在轨训练、出舱、取回试验样品装置、返回轨道舱、气闸舱泄复压等一系列操作。因此可以说,航天员的操作质量直接关系到这次任务的成败。 四是实施难度大。为满足航天员出舱活动要求,飞行产品技术状态发生较大变化,飞船进行了227项变化,火箭进行了36项。这些对航天员的素质,对我们的飞行产品,对地面支持保障和飞行任务的组织、指挥、控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是参试系统庞大. 这次任务是我们历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当中规模最庞大的一次,为保证航天员出舱活动阶段测控的连续,我们增加了测量船和境外地面测控站,并首次进行了中继卫星的天基测控试验,构成陆、海、空、天的立体参试体系。飞船测控和航天员的搜救共动用了9艘船舶,30多架飞机。 舱外航天服每套总重量约120公斤,造价3000万元 人民币左右。舱外宇航服也许是全世界最昂贵的衣服,美国舱外 服价格是150万美元,“神七”此次的舱外服的价值,相当于1.6亿 元人民币,。舱外航天服可为航天员出舱活动提供适当的大 气压力、足够的氧气、适宜的温湿度,以保障航天员的生 命活动需要;航天服具有足够的强度,防止辐射、微流星 和空间碎片对航天员的伤害,保证航天员的工作能力;航 天服还能提供可靠工效保障及遥测通信保障等。舱外航天服俨然是个小卫星。它的外层防护材料具备防辐射、防紫外线、抗骤冷、骤热等功能。因为出舱的航天员可能会遇到向着太阳的一面是200多摄氏度高温、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零下的低温。这种骤冷、骤热的变化必须要使用特殊的材料及防护层。我国自主设计的舱外航天服能使宇航员免受太空微流星体撞伤,并能过滤一定程度的辐射。航天服里有风扇或水冷式的布料去除过量的热。航天服上有个纤维罩,包含了免提装置的通讯用的麦克风及喇叭,配合航天服中的传输器及接收器,可以使宇航员与地面控制中心及其他的宇航员通话。舱外航天服还能产生助力,使宇航员在太空穿梭机外能自由行走。航天员会呼出二氧化碳。在航天服这个密封的空间中,如不除去二氧化碳,那它的浓度会上升至危险程度,令宇航员死亡。空气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太空一日》课文原文阅读

太空一日 杨利伟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几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 火箭起飞了 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开始时飞船缓慢地升起,非常平稳,甚至比电梯还平稳。我感到压力远不像训练时想象的那么大,心里稍觉释然,全身绷紧的肌肉也渐渐放松下来。 “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 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压力在渐渐增强。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变化幅度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所以我的身体感受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 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的一个负荷上。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 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当时,我的脑子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共振持续26秒后,慢慢减轻。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斤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种难受的过程。经过分析研究,工作人员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在后来的航天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聂海胜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

2019年神舟十一号飞天发射成功心得体会.docx

2019年神舟十一号飞天发射成 功心得体会 WORD模板文档中文字均可以自行修改

2019年神舟十一号飞天发射成功心得体会 神舟十一号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六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下面是整理的关于2019年神舟十一号飞天发射成功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2019年神舟十一号飞天发射成功心得体会范文一 1999年,神舟一号发射,中国踏上航天新征程。载人飞行、探月工程、空间实验,新世纪以来,中国航天人用一次次突破,远征浩瀚星辰。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短短视频,记录了中国航天征程的节点,也共振着国人欢呼雀跃的心跳。“如果没有梦想,灵魂就会‘失重’”,个人如此,国家更是如此。“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从古人的浪漫追梦,到今天我们不断圆梦,有梦想又脚踏实地的中国前途无量。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16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 武平表示,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航天员景海鹏参加过神舟七号、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陈冬首次参加载人飞行任务。

我国在轨卫星数量仅次美国,发射频次和数量近几年爆发增长。 卫星数据方面,截至2019 年9 月11 日,全球共有1535 颗卫星在轨运行,其中我国在轨卫星数量为173 颗,仅次于美国。“xx”期间,我国共计发射中外航天器138 颗,其中2019 年全年发射45 颗,卫星(航天器)发射频次和数量均呈现爆发增长。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年均发射数量将达到30 次。 神舟十一号飞船于2019年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两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将在轨飞行30天,并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 神舟十一号发射了,它带走的是全国人民13亿颗紧张的心,带回来的却是13亿滴喜悦的泪水!就让我们一起期待,期待神十一回归的那一天。 神舟十一号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六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升空后再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试验。对接完成之后的任务将是打造太空实验室。任务将是对“神十”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拾遗补缺”。 神舟11号将于2天后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牵手”太空,景海鹏和陈冬开启中国航天员迄今最长太空驻留。 航天科技集团神舟十一号飞船总设计师张柏楠表示,重点是解决空间站建设中的这些关进技术,通过天宫二号的飞行来发现、

2018年神舟七号飞天心得体会:为祖国骄傲-范文精选

2018年神舟七号飞天心得体会:为祖国骄傲-范 文精选 9月27日18时许,中国、乃至世界的无数人,都在屏 息聆听一段穿越太空的“天地对话”: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你出舱后在太空行走的感觉怎么样? 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太空漫步的感觉很好,“飞天”舱外服穿着舒适。置身茫茫太空,更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 …… 为祖国骄傲,平常不过,却扣人心弦;简单不过,却感慨万千。 ——我们为祖国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奋斗精神而骄傲。新中国诞生之初还一穷二白,何敢奢谈航天?但是,从第一颗探空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今天的神舟七号,中国航天科技硬是一步一个脚印,稳健快速地走过来了。中国人的奋斗精神,在一次又一次“飞天”壮举中高扬。

翟志刚首次太空行走,在太空中挥动五星红旗,更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举奇迹般地镌刻于苍天之上。 ——我们为祖国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的团结精神而骄傲。神七飞天凝聚了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凝聚了航天员大无畏的勇气,也凝聚着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奉献。没有哪一个国家的航天事业不是需要举国之力的。神七归来预定在内蒙古着陆,一位名叫那哈的牧民说:“我们有义务全力配合,保障飞船顺利回收”,“要让每一棵草都打起精神,让每一只羊都竖起耳朵,为神七归来营造安全的家。”无论是否需要帮忙,人民的这份心到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啊! ——我们为祖国处变不惊、成熟自信的开放精神而骄傲。此次高风险的太空科学试验,尽管准备工作极为科学严格周密,但谁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我们敢于全程向世界直播,从头至尾如此直观、万众瞩目,即便可能有差错、有风险也不避讳。共和国主席和公众一起,在同一时刻分享喜悦、承担风险。翟志刚开舱门遇到困难的那一刻,“轨道舱火灾”误报的那一刻,飞船归来穿越“黑障”的那一刻……都在揪心啊!但是,我们的航天人有信心、有能力处理各类复杂状况,善于化险为夷。其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难得的是赢得起也输得起的精神;最宝贵的是千难万险中始终保持着那么

2018年关于神舟七号的演讲稿(作文)勿忘国耻强我国防

2018年关于神舟七号的演讲稿(作文)勿忘国耻强我 国防 勿忘国耻强我国防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勿忘国耻,强我国防》。 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是安全利益。没有强大的国防,没有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回顾中国近代百年历史,由于国防薄弱,军备废弛,经不起帝国主义坚船利炮的打击,使中华民族惨遭杀戮、备受欺凌,饱尝了“亡国奴不如丧家犬”的苦难。这个教训值得我们永远深思和汲取。仗可百年不打,国不可一日无防。 新中国的领导人高瞻远瞩,建国初期就着手准备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当时外国已研究出了非常先进的核武器,而在这方面,中国仍旧就是一个空白。这时,邓稼先站了出来,他毅然接受了研究原子弹的任务,当时,研究核弹的工作是非常危险的,但邓稼先决定要为国捐躯。18年10月16日,随着一声巨大的轰鸣,一朵无比壮美的蘑菇云升上了天空,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的山空爆炸成功。18年6月17日,在罗布泊的上空,中国的第一颗氢弹又成功地爆炸了。全世界震惊了!喜讯迅速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这不朽的功绩使中国人扬眉吐气。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为国防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18年10月20日,我国第二驾载人航天飞机——“神舟”六号发射成功。宇航员聂海胜、费俊龙驾驶飞船在太空中行驶一周后,安全着陆,使中国成为了第三个成功发射载人飞船且回收成功的国家。 18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载着13亿中国人的期盼,迎着世界关注的目光,发射升空。这是中国在2008这个不平凡年份送给世界的又一个惊叹,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又一次绽放出的光芒,更是我们全国、全民族的一件扬眉吐气的大事。 然而我们还有台湾没有收复.当台独分子企图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我们当然不答应!台独分子用大量金钱购买先进武器武装自己,对抗祖国!因此我们需要千百

2020年神舟十一号飞天发射成功心得体会

2020年神舟十一号飞天发射成功心得体会 神舟十一号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六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下面是整理的关于2020年神舟十一号飞天发射成功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2020年神舟十一号飞天发射成功心得体会范文一 1999年,神舟一号发射,中国踏上航天新征程。载人飞行、探月工程、空间实验,新世纪以来,中国航天人用一次次突破,远征浩瀚星辰。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短短视频,记录了中国航天征程的节点,也共振着国人欢呼雀跃的心跳。“;如果没有梦想,灵魂就会‘失重’”;,个人如此,国家更是如此。“;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从古人的浪漫追梦,到今天我们不断圆梦,有梦想又脚踏实地的中国前途无量。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16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 武平表示,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航天员景海鹏参加过神舟七号、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陈冬首次参加载人飞行任务。 我国在轨卫星数量仅次美国,发射频次和数量近几年爆发增长。 卫星数据方面,截至2020 年9 月11 日,全球共有1535 颗卫星在轨运行,其中我国在轨卫星数量为173 颗,仅次于美国。“;xx”;期间,我国共计发射中外航天器138 颗,其中2020 年全年发射45 颗,卫星(航天器)发射频次和数量均呈现爆发增长。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年均发射数量将达到30 次。 神舟十一号飞船于2020年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两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将在轨飞行30天,并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 神舟十一号发射了,它带走的是全国人民13亿颗紧张的心,带回来的却是13亿滴喜悦的泪水!就让我们一起期待,期待神十一回归的那一天。

思想汇报(神舟七号)

思想汇报:神州七号 2008年9月25日21时07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发射成功,与人类首次太空行走相隔45年,中国的“神舟七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中国人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在太空中漫步。如此壮举,全球瞩目。更令国人为之自豪,为之骄傲!神舟七号的完美发射再次证明了中国的航天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也充分证明了中国向外太空进发的决心和能力。在欣悦成就的同时,神七的成功发射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 “神七”升空,中国人用自己的装备在太空中漫步。此举不仅意味着中国的技术与产业链已经延伸到当今世界的科技高端,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的市场能量与潜在机会又有了新的拓展,中国不仅有条件在高科技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还将在更广泛的市场上获得更多话语权。据相关研究,在欧美国家,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会产生8至14元的带动效应。例如,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耗资240亿美元,其衍生产值则超过了2000亿美元。另外,在所有工业类别中,航天工业是产业链最长的产业之一。从基础原材料到日用消费品,几乎无所不包。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有着从国防高科技产品到日用消费品在内的巨大衍生品市场的行业。现在,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航天产业每年平均投入上百亿元,其带动效应虽然还没有欧美那么大,但也可以产生5至6倍的辐射效果。据有关专家粗略估算,此前,通过“神五”、“神六”带来的产业价值已经超过1200亿元。也就是说,

航天产业不只是象牙塔里的事,它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带动的产业链、释放的市场能量是巨大的。 目前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人均GDP还没有达到中等国家水平。中国人能够在太空漫步,此举不仅意味着中国的综合国力在最近几十年有了很大提高,而且也表明,中国人采取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发展方式,自有它独到之处。中国的成功实践表明,只有根据自己的国情,探索独立自主的经济发展道路,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当然,走到今天的中国,只有革除陋习,更加自主地改革开放,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与技术,不仅在科技上,而且在体制机制上进行新的探索,才能实现新的历史飞跃。 汶川地震没有摧垮我们,却使中国人的自豪感、向心力迅速提升。刚刚过去的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更是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卓越的创造力和组织能力。而神舟七号则是中国科技与经济实力和中国人的勇于梦想、敢于创新的精神的集中体现。奥运,使世界认识一个人文的体育的中国。神七,使世界认识一个经济的科技的中国。 时光荏苒,当这千年的印迹伴随着起伏的沧桑迤逦而来时,我们更激动地发现,一个民族,在经历沧海桑田的百年巨变之后,正抖落着历史的风尘,向着一个更高更远的历史高度行进,而神舟七号的发射,更是将这行进的速度与高度推向了一个高潮!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成绩背后的故事。看到党的正

神舟七号开舱惊魂瞬间:宇航员差点被烧死

这次“神七”飞行把出舱时间定在下午的16时30分左右,主要原因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内,国内外站能够共同观测到飞船在天上40分钟的活动情况。 14时,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做出最新预报。结果显示,当前空间环境平静,飞船在轨运行和航天员出舱无安全隐患。下午16时11分,航天员对航天服做最后检查,飞控中心确认航天员吸氧排氮结束,医监医生与航天员通话,航天员表示感觉良好。16时20分,轨道舱开始第二次泄压。 10分钟之后,“神七”已进入测控区,“远望三号”发现目标。轨道舱内气压降至2千帕,满足航天员出舱条件。16时35分,“神七”状态良好,舱外航天服正常。飞船工作正常,轨道舱泄压正常。 16时35分,翟志刚开始实施出舱。在太空打开舱门并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转动把手一拧就开了。航天员第一个动作就是解锁,然后拉住舱门手柄把门开到60度,等到舱内外压力平衡,这时候舱门才能完全打开。

神舟七号开舱门画面,这是宇航员遇到的第一个突发情况 因为空间狭小,只能一个人接近舱门操作,只见翟志刚艰难地移动到舱门旁,抬起手臂,非常费劲地开始逆时针转动把手。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两分多钟。舱门上的把手转动到了打开位置,可是,当翟志刚拉动舱门时,舱门并没有像人们期望的那样顺利打开。以下曝光宇航员差点被烧死,有一画面让人胆战心惊... 他调整了一下身体,重新用力拉了几次,因为使劲,不禁发出粗重的喘息声和用力声。接下来,舱门开动了一点,但立即又收压回去,关死了。地面上曾经担心过的问题到底还是出现了。 这时候,翟志刚与地面进行了保密通话。他一边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一边像是在自言自语地说,门自动弹回去了,有一股向外抽的力量。这门怎么需要这么大的劲? 翟志刚后来回到地面上的时候,仍然不时回想起这既短暂又漫长的时刻。翟志刚说,虽然开舱门这个动作在地面练过很多次,但在空中实施这个动作和地面很不一样,差别比较大。

心得体会神舟7号发射成功观后感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神舟7号发射成功观后感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载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载着中华民族冲击太空新高度的梦想, 飞上太空。 这是神舟飞船第七次飞入太空,也是中国人第三次登上太空。 继杨利伟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费俊龙和聂海胜进入轨道 舱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之后,今天,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 中国航天员的金秋之行,肩负着全新的历史性使命——按照计划,他们将在此次太空飞行中,实现出舱行走。 中国人,将首次在太空中留下自己的足迹——这一看不见的 足迹,必将作为最难忘的前进步伐,永载中华民族的记忆之中。 梦想有多远,前行的步伐就能迈多远。从1992年启动载 人航天工程到1999年神舟一号试验飞船起飞,从神舟五号一 人一天飞行到神舟六号两人多天飞行,在实现了一系列从梦想到 现实的突破之后——中国载人航天,又一次迈到了一个重大的跨 越关口。 实现太空行走,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航天大国,都是历史性 的一步。 正是航天员出舱维修,使科学家们至今仍能享受1990年

4月发射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提供的宝贵资源,而设计寿命5年的“和平号空间站”超期服役10年,开展科学试验16500余 项的奇迹,更是与航天员不断的出舱维修密不可分……实现太空 行走,在任何国家的载人航天历程中都是具有里程碑式的突破: 它意味着航天员可以自主出舱来维修价值高昂的航天器,建设和 组装空间站。 现在正在建设的国际空间站,就需要航天员在太空的参与。 而人类“重返月球”和更远的深空探测中,航天员空间行走更是 必不可少。 然而,正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所说的一样, 在实现千年飞天梦想之路上大步前进的中华民族,有勇气来迎接 这样的挑战。 如果此次航天员出舱行走顺利,下一步的神舟飞行就将进行 航天器交会对接试验,然后,就是开展具有一定应用规模的短期 有人照料、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间实验室的研制,再往后,就 是长期有人值守的空间站……。 现实的辉煌,从来始于伟大的梦想。从渔船、出租车上的g ps全球定位导航仪到几乎家家都有的卫星广播电视,从气象预报、信息网络到餐桌上的“太空稻米”、“太空蔬菜”……今天,我们思想汇报专题已经生活在一个广泛应用“太空文明”所带来 成果的时代 太空,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高度资源、微重力资源、超高真空

心得体会 神舟七号的宇航员是谁 神舟七号飞天心得体会:为祖国骄傲

神舟七号的宇航员是谁神舟七号飞天心得 体会:为祖国骄傲 9月27日18时许,中国、乃至世界的无数人,都在屏息聆听一段穿越太空的“天地对话”: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你出舱后在太空行走的感觉怎么样? 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太空漫步的感觉很好,“飞天”舱外服穿着舒适。置身茫茫太空,更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 …… 为祖国骄傲,平常不过,却扣人心弦;简单不过,却感慨万千。——我们为祖国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奋斗精神而骄傲。新中国诞生之初还一穷二白,何敢奢谈航天?但是,从第一颗探空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今天的神舟七号,中国航天科技硬是一步一个脚印,稳健快速地走过来了。中国人的奋斗精神,在一次又一次“飞天”壮举中高扬。翟志刚首次太空行走,在太空中挥动五星红旗,更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举奇迹般地镌刻于苍天之上。——我们为祖国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的团结精神而骄傲。神七飞天凝聚了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凝聚了航天员大无畏的勇气,也凝聚着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奉献。没有哪一个国家的航天事业不是需要举国之力的。神七归来预定在内蒙古着陆,一位名叫那哈的牧民说:“我们有义务全力配合,保障飞船顺利回收”,“要让每一棵草都打起精神,让每一只羊都竖起耳朵,为神七归来营造安全的家。”无论是否需要帮忙,人民的这份心到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啊!

——我们为祖国处变不惊、成熟自信的开放精神而骄傲。此次高风险的太空科学试验,尽管准备工作极为科学严格周密,但谁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我们敢于全程向世界直播,从头至尾如此直观、万众瞩目,即便可能有差错、有风险也不避讳。共和国主席和公众一起,在同一时刻分享喜悦、承担风险。翟志刚开舱门遇到困难的那一刻,“轨道舱火灾”误报的那一刻,飞船归来穿越“黑障”的那一刻……都在揪心啊!但是,我们的航天人有信心、有能力处理各类复杂状况,善于化险为夷。其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难得的是赢得起也输得起的精神;最宝贵的是千难万险中始终保持着那么一颗进取心,千锤百炼中始终拥有着那么一颗平常心。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历练,进取心、平常心我们都有啊! ——我们为祖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时代精神而骄傲。今天,中国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民族精神不断振兴,国民心态日益成熟,无不标志着中国正在迈入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轨道。科学发展观,把住了中国发展的脉搏,踩准了世界发展的节奏,正在涵盖中国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一种前瞻的眼光、一套科学的理论、不断解放的思想、实事求是的实践,必将带领我们伟大的祖国,沿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又好又快地走向繁荣富强。 由杨利伟等作词的《我为祖国感到骄傲》作为神七主题曲,已随神七于9月28日一同返回地球。而祖国的又一个生日已经来临了。 祖国,祝你生日快乐! 祖国,我为你感到骄傲!

神舟七号与人类生活关系

神舟七号与人类生活关系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鲁村中学王恒林 “神州七号”飞船顺利发射。这次飞行任务,一是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二是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太空被誉为人类的第二家园,是人类突破自身认识限制和开辟更广阔生活空间的必然选择。这次飞行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直接关系到我们人类今后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搭载品种之多、涉及学科领域之广、研究课题规格之高、产业化经济价值之大是以往历次搭载所少见 清华大学搭载了新型生物材料、生物燃料、医药和食品的重要微生物菌种,主要用于“工业生物技术”研究领域。中国科学院搭载了用于空间生命科学实验的南芥、番茄等材料,主要用于空间微重力对高等植物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实验研究结果将为今后载人航天事业的空间保障系统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中国林科院搭载了多种林草类种子,将用于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

目的研究工作,其研究成果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对恶劣生态环境的生物恢复等有着相当广泛的应用前景。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搭载了用于医学领域研制抗恶性肿瘤的纳米药物生物原料等多种重要植物品种,可望筛选出具有更高活性和合成能力的抗恶性肿瘤的优良菌株,将产生相当大的经济效益。 福建水产研究院、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等单位搭载了水产动植物生命活体和中草药,进行水产生物太空诱变育种科学研究及水产生物航天搭载存活技术研究。 二、给我们普通百姓带来的幸福生活 以聚氨酯材料制成的“记忆海绵”床垫已经投放市场,它能够根据你身体的曲线和温度自动调整形状,给身体各个部位最伏贴的支撑。这种海绵是美国航天部门开发的,本来用意是给航天员做支撑和保护垫。 “航天科技”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不断的惊喜:用来保护红外天线的多晶氧化铝被制成透明牙套,让戴牙套的人不再一张嘴就是“铁齿钢牙”;用来保护航天员头盔的涂料被涂到了眼镜片上,耐划痕能力比普通眼镜强了十倍;阿姆斯特朗的“月球靴”

20XX年神舟十一号飞天发射成功心得体会

20XX年神舟十一号飞天发射成功心得体会 神舟十一号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六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下面是整理的关于20XX年神舟十一号飞天发射成功心得体会精品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20XX年神舟十一号飞天发射成功心得体会精品范文一 1999年,神舟一号发射,中国踏上航天新征程。载人飞行、探月工程、空间实验,新世纪以来,中国航天人用一次次突破,远征浩瀚星辰。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短短视频,记录了中国航天征程的节点,也共振着国人欢呼雀跃的心跳。“如果没有梦想,灵魂就会"失重"”,个人如此,国家更是如此。“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从古人的浪漫追梦,到今天我们不断圆梦,有梦想又脚踏实地的中国前途无量。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16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 武平表示,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航天员景海鹏参加过神舟七号、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陈冬首次参加载人飞行任务。

我国在轨卫星数量仅次美国,发射频次和数量近几年爆发增长。 卫星数据方面,截至20XX 年9 月11 日,全球共有1535 颗卫星在轨运行,其中我国在轨卫星数量为173 颗,仅次于美国。“xx”期间,我国共计发射中外航天器138 颗,其中20XX 年全年发射45 颗,卫星(航天器)发射频次和数量均呈现爆发增长。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年均发射数量将达到30 次。 神舟十一号飞船于20XX年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两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将在轨飞行30天,并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 神舟十一号发射了,它带走的是全国人民13亿颗紧张的心,带回来的却是13亿滴喜悦的泪水!就让我们一起期待,期待神十一回归的那一天。 神舟十一号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六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升空后再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试验。对接完成之后的任务将是打造太空实验室。任务将是对“神十”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拾遗补缺”。 神舟11号将于2天后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牵手”太空,景海鹏和陈冬开启中国航天员迄今最长太空驻留。

观神舟十号发射飞天成功有感

观神舟十号发射飞天成功有感 载着无数国人的期盼与自豪,神十在2013年6月11日下午17时38分终于如期发射升空了。神十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又攀上了一个新的高峰。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为祖国的航空事业突飞猛进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神舟十号发射了,它带走的是全国人民13亿颗紧张的心,带回来的却是13亿滴喜悦的泪水!就让我们一起期待,期待神十回归的那一天。 神舟十号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五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升空后再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试验。对接完成之后的任务将是打造太空实验室。任务将是对“神九”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拾遗补缺”。 这将是飞船在天空飞行时间最长的一次。航天科技集团神舟十号飞船总设计师张柏楠表示,重点是解决空间站建设中的这些关进技术,通过天宫一号的飞行来发现、解决、验证在空间站建设运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是我们当前的一个重点,所以“神舟十号”的任务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任务。 从科研到民用有多久? 对于许多公众而言,载人飞船上天或许只是一项伟大的科学试验,而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远。不过,这些技术将会慢慢改变我们的生活。以计算机为例,这种20世纪90年代开始深刻改变世界的机器,

最初只是美国军方所用。这就是高科技的“溢出效应”。 那么,“神十”上的哪些技术可能改变未来的生活呢? 以其太阳能电池翼为例,据陶建中介绍,“神十”的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达到26%左右,这在世界上是处于领先水平的。如果该技术能够继续研究,并进一步降低成本,那么这将会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针对航空器的严格要求,我国也开发了许多尖端润滑油产品,随后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等民用领域,以满足车辆、设备越来越苛刻的润滑要求。 此外,因为载人飞船对材料的要求很高,所以在研究中开发了许多新材料、新技术。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王崑声曾表示,我国近年来开发使用的1100多种新材料中,80%左右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 我为我们的科学家感到骄傲,我为我的祖国感到自豪!我做为一名小学生,现在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以后,为祖国做出贡献,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强国!

神舟7号英语作文

神舟7号英语作文 神舟7号英语作文 China will launch its third manned spacecraft Shenzhou-7 from Jiuquan Satellite Launch Center in northwest China on Thursday, a spokesperson with China's manned space program said on Wednesday. The first Chinese astronaut is likely to walk in space around 4:30 pm on Friday, a day after spacecraft Shenzhou VII lifts off, the commander-in-chief of the mission's ground operation has said. The historic moment will be broadcast live across the world, and the space environment is expected to be fine for the mission. The Shenzhou-7, carrying three taikonauts, will be launched on a Long-March II-F carrier rocket and then moved into orbit at an altitude of 343 kilometers. 应网友要求,现将本文中文版奉上: 9月25日,我国将在酒泉卫星基地发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并且将进行中国首次太空行走。 地面飞行控制总指挥说,中国航天员的首次太空行走预计将在周五的下午4:30进行,即神舟七号升空后的第二天。 这一性时刻将向全世界直播。预计在进行太空行走时,空间环境将会很好。 神舟七号,搭载三名航天员。将由长征二F运载火箭发射到距离地面343公里的轨道上。 有用的句子: Zhai Zhigang, a reserve for the Shenzhou V and VI missions, is poised to become China's first spacewalker, reports have said. 有消息说,最有可能进行中国航天首次太空漫步的是曾经2次入选神舟的航天员翟志刚。 The most likely takeoff time for Shenzhou VII is 9:10 pm on Sept 25, the website said. 据了解,神舟七号会在本月25号晚上8点到9点钟升空。

《“神舟”飞天》教学设计

4、《“神舟”飞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神舟”飞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腾飞的祖国》中的内容。本课中我们将通过祖国建设的突飞猛进以及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来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结合已发射的“神五”“神六”直至“神十一”来进一步领会到我国航天科研的神速,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学习英雄们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从而进一步增加学习的动力。 二、学情分析: 科技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六年级的学生善于观察,热爱生活,时常还自发地思考着人的品德与社会的关系,但从六年级学生的思维状况分析,学生形象思维依然占主导,因此我们还是要通过一些形象感性的知识去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感悟到社会的巨变以及巨变的原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了解“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与返回的情况。 ⑵知道我国成功研制的“两弹一星”及为此做出的贡献的科学家。 ⑶了解人类不断向太空进军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搜集资料查找、搜索、调查等多种途径取得资料,感知我国科技工作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科学技术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⑵通过合作交流,相互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战线取得的辉煌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

⑵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努力学习科学知识。 四、教学重点: 了解中华民族在载人航天方面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五、教学难点: “神舟”五号飞天的意义和影响。 六、教学准备: 搜集在载人航天方面的影像、图片、以及文字资料。 七、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收集有关图片,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集体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八、教学时间:三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精彩回放,激情导入 1、激情导入。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令亿万中华儿女欢欣鼓舞的日子,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了!让我们来感受一下飞船发射的精彩瞬间和亿万华夏儿女欢欣鼓舞的场面吧! 2、播放“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实况录像。 3、交流感受。 4、引出探究问题: ⑴“神舟”五号是怎样发射升空、又是怎样顺利返回的? ⑵人们为什么会那么高兴? 二、阅读交流、探究“神舟”航天之旅

神舟11号景海鹏三次飞天观后感

神舟11号景海鹏三次飞天观后感 导读:篇一: 10月17日早晨7点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 射中心顺利发射。这是我国建造并发射的第11艘太空飞船,由长征 二号f火箭发射,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对接,并由飞行乘组景海鹏和陈冬开启我国航天员史上最长的太空驻留。 这是我国自主组织的第6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改进型神舟载人飞船和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成的载人运输系统的第2次应用性飞行。 按照预定的程序,当飞船进入轨道之后,会先2天自行飞行计划,然后在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而在对接飞行间,航天员将会进驻实验室进行30天的驻留,主要为了更好地掌握太空交会 对接技术,并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科学应用新技术实验以及科普活动。 届时,当两名航天员按计划完成了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也将撤离天宫二号,并于一天内返回到着陆场,而天宫二号将转入到独立运行的模式。目前,我国卫星海上测控部也派出了远望5号和6号以及7号三艘测量船执行着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海上的测 控任务。 据央视新闻报道,任务完成后的下一步计划为:在2017年的上 半年,将会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并开展推进剂补加等实验。虽然笔者没坐过飞船,但为祖国的强大昌盛而激动。

而且,这次“神舟十一号”标志着我国向航天大国又迈进了一步。 说到神舟十一号飞船跟神舟十号飞船的区别,神舟十一号完全继承了先辈的技术状态,在主要功能和技术指标保持不变,并且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技术性的改进: 一是为满足本次飞行任务,特调整了轨道控制策略和飞行程序,为了就是让神舟十一号飞船能够适应本次交会对接轨道和返回轨道 由343公里调整到393公里的任务;同时进一步调整优化货物装载布局的方案,为了能提高本次飞行的随行运输的能力。 二是为了提高飞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新增了宽波束中继通信终端设备,目的就是扩大了测控覆盖范围,很好地提升飞船姿态快速变化的时候天地之间的通信保障能力,为航天员的安全性和飞船的可靠性做了保证。 三是为了实验未来空间站交会测量设备的寿命,对神舟十一号飞船的交会测量设备进行了升级换代。 经过多年的发展,能够看到我国的航天事业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此次神舟十一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为我国后续建设空间站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也预示着我国航天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篇二: 今天是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上午7时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准确进入预定

神舟七号试题及答案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圆满成功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主要任务是实施我国航天员第一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这次载人航天飞行属于() A.社会实践 B.生产实践 C.科学实验 D.教育艺术活动 2.北京时间9月27日17时,当中国航天员翟志刚完成出舱活动顺利返回轨道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又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技术突破,中国也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成功实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 ①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②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繁荣发展③必将直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④有助于增强我国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2008年,从抗震救灾、北京奥运成功举办到“神七问天”,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还是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世界总能从中国人身上得到一个相同的回答,那就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建立在民族精神基础上不断超越自我的发展与创新。可见() A.积极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B.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正确的认识决定实践发展进程 D.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4.和平利用太空是人类的追求。中国领导人在多种场合,多次强调了中国和平利用太空的坚定意志。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根本目的是探索并和平利用外层空间,服务于本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福扯。我国和平利用太空() ①体现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②反映了我国人民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强列愿望③体现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④反映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国际关系的唯一形式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5.航天员生命安全重于泰山,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是“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重中之重。材料反映的辩证法道理是() A.集中主要力最解决主要矛盾 B.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 C.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与支流 D.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科幻作家刘慈欣说:恰如大航海时代航海家的探索导致了新世界的发现和融合,中国的太空探索在发展科技的同时,一步步地把普通人的眼睛引向宇宙深处。”材料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7.发展载人航天事业靠自主创新,但也离不开国际合作。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框架下,中俄两国在航天员培训、载人飞船研制等领域进行了积极合作,对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有益的促进作用。可见() ①在一定程度上,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②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③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④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8.“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载人航天。”改革开放积累的经济实力、全球视野以及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意志和决心,是载人航天工程成功实施的重要时代背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进一步证明() ①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动力②改革开放是立国之本,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③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④改革开放是兴国之要,是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