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中国未来记》中的日本明治政治小说因素

《新中国未来记》中的日本明治政治小说因素

《新中国未来记》中的日本明治政治小说因素
《新中国未来记》中的日本明治政治小说因素

《新中国未来记》中的日本明治政治小说因素

寇振锋

内容提要梁启超在日本创作的中国第一部政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与日本明治政治小说之间有着不解之缘。本文主要考察《新中国未来记》中的“实”和“虚”对梁启超亲手翻译的《佳人奇遇》以及与其相关密切的《经国美谈》、《雪中梅》等日本著名政治小说中的“实”和“虚”的借鉴。

关键词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 明治政治小说

梁启超的政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始载于1902年11月由他创办的《新小说》创刊号。《新中国未来记》是梁启超创作于日本的中国首篇政治小说,它在中国近代小说开创期所起到的作用已为诸多学者所首肯1,在此无须赘言。梁启超既然要写小说,就必然应该考虑到“实”与“虚”的问题。虽然梁启超并不是地道的小说家,但他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并未简单地摹写社会上真实的人和事,而是运用了丰富的想像,补充了人物事件中的不足的环节,而且他已经认识到构筑在现实基础上的虚构才具有真实感,因此,他在《新中国未来记》这一小说的创作过程中充分注意到了“实”与“虚”的艺术结合。

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的概要中就预先对该小说所运用的创作手法有过明确的表述:“全用梦幻倒影之法,而叙述皆用史笔,一若实有其人,实有其事者然,令读者置身其间,不复觉其为寓言也。”2很显然,他对小说中“实”与“虚”的结合煞费苦心。梁启超在创作《新中国未来记》之前,曾多次极力盛赞明治政治小说3。那么,梁启超的“实”与“虚”结合的手法又与他所接触的并大加赞赏的日本政治小说有何关联呢?

本文就《新中国未来记》中的“实”和“虚”的描写与明治日本政治小说之间的关

系加以探讨,从中阐述梁启超是如何借鉴日本明治政治小说中的“实”与“虚”,并使其融入自己的政治小说之中的。

一 《新中国未来记》与《佳人奇遇》主人公塑造上的“实”

1898年的戊戌政变后,梁启超在逃往日本的船上倍感无聊之际,有幸从船长那里借得一本日本著名政治小说《佳人奇遇》,借此消遣解闷。就是这个偶然的机会,使梁启超对小说中的流亡志士产生了极大的共鸣。并促使一心救国的他决心将该小说介绍给国人,于是在船上便开始边阅边译。

梁启超到达日本之后,更加认识到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所取得的成就,同时也认识到正是由于有一批寄托政治思想、以政治宣传为目的政治小说日本的政界才得以进步4。这种触发无疑再次点燃了流亡在外的梁启超一心救国的渴望之情。同年12月,梁启超在横滨创办《清议报》,从第1册便开始连载他亲手翻译的《佳人奇遇》,并在《清议报》第1册上发表了中国第一篇政治小说理论文章《译印政治小说序》。

《佳人奇遇》的作者东海散士,原名柴四朗,东海散士为其笔名。柴四朗出身于会津的藩士家庭,早年在藩校学习汉学,在他十六岁时的1867年,政府军攻击会津城时,除了十岁的弟弟五郎以外,全家男子都参加了这场战斗。次兄在战斗中死去,其余人被俘押往京城,并且全家女子中除了远嫁的姐姐外,祖母、母亲、其他姐妹也均在官军进城时自尽身亡。柴四朗在饱含屈辱的俘虏生活后,在知己的推荐下于1879年赴美国留学。

其实,《佳人奇遇》就是柴四朗亡国身世的写照,作者首先将自己塑造为小说的主人公,因此小说的真实性自不待言。正如日本学者所指出的一样,该小说“几乎都是以作者自身的经历、行动为轴,在细微处穿插虚构,用这一形式来展开故

事。主人公东海散士的立场,与作者东海散士的会津藩士的立场是完全一致的。”5因此,作者幼时的经历,以及对日本现状的忧虑等都体现在小说之中。主人公东海散士从小说第1卷的1882年在美国费城与幽兰、红莲相遇,到第9卷结尾处的1884年12月经墨西哥,从旧金山乘船回国,这些时间与作者柴四朗去美国留学以及归国的时期基本是一致的。在第10卷以后,主要为回国后的亲身经历。从第11卷至第14卷以及第15卷前半部分,全部是作者作为谷干城将军的秘书官考察欧美时所记载的旅行见闻。小说一共为十六卷,以考察欧美为舞台的部分就有五卷,几乎占整个小说的三分之一。第15卷描写的是考察结束归国后发生的反对修改条约运动。第16卷是以清国问题及朝鲜问题等为小说背景,记述的是东学党事件以及三国干涉归还辽东等现实问题。这些小说内容与作者本身的行动及其政治主张几乎都是吻合的。关于这一点,通过当时报纸的记载也可窥见一斑。1892年1月,柴四朗成为福岛县第四选区的候选人,2月正式当选为议员。当时的报纸上载有柴四朗的逸闻:“东海散士,内地会津之候选人。某日在讲述政治上之意见时说:‘我之意见,与《佳人奇遇》第八卷相同’。用自著之小说代为宣传,亦奇也。”6可见,考察归国后所著的《佳人奇遇》完全是柴四朗身边所发生事件的实录,小说正是他本人政治生活的真实写照。因此,《佳人奇遇》完全是自传式小说,其小说中的“实”的成分已是不言而喻了。

《佳人奇遇》这种主人公与作者之间的一致所带来的真实感,必将影响到亲手翻译该小说的译者梁启超,致使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运用了同样的手法。关于小说中的两个主人公黄克强、李去病二人的实像问题,陈平原即据以认为,黄李二人实际上代表了梁启超的两个方面7。

梁启超以倒叙的形式,在小说第3回才回顾主人公的身世,其大意如下:黄克强原为广东琼州府琼山县人,父亲黄群本系绩学老儒,从小受南海朱九江先生之门。后来回到乡里,开塾讲学,而黄群又是黄克强的老师。黄群打发儿子和得

意门生李去病二人去英国留学,临行前送给黄克强一部《长兴学记》,以勉励其立身治事。黄李二人在上海时务报馆又遇到了浏阳谭先生嗣同,正著成《仁学》一书,于是抄了一部与李去病一路细读,此时的黄克强显然有梁启超自身的影子。在小说第3回黄李二人的大辩论中,李去病又成了梁启超的辩护人。因此,黄克强、李去病二人应该就是梁启超的分身。换而言之,梁启超与柴四朗一样,让自身走进小说之中,主人公自然就成了自己名副其实的代言人。

关于《新中国未来记》这篇小说,其实梁启超酝酿此书的写作已久,“余著此书,五年于兹矣”8。从时间上来推算,似可表明梁启超在流亡日本途中的军舰上边看边译《佳人奇遇》的同时,即已经立志创作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政治小说了。也就是说《佳人奇遇》对梁启超的影响和刺激始自其来日途中。

《新中国未来记》的自传性倾向,其实就是要强调小说中“实”的成分,使小说达到“不复觉其为寓言”的效果。这与柴四朗亲自走进《佳人奇遇》之中的手法毫无二致,进而言之,显然具有一定的模仿痕迹。

二 《新中国未来记》的“史笔”与《经国美谈》《佳人奇遇》

下面我们看一下与梁启超密切相关的另一篇政治小说《经国美谈》。《经国美谈》的作者矢野龙溪同样在小说中强调“实”的成分。虽然梁启超并未亲手操刀翻译该小说,但梁启超与矢野龙溪却有过密切交往9,译者周逵又是追随乃师梁启超而东渡日本的,而且《经国美谈》又是登载在梁启超自己所创办的《清议报》上,因此,在小说的翻译过程中,梁启超都极有可能是参与其事的。也就是说,《经国美谈》对梁启超的影响的大前提应该是存在的。

位于小说篇首的《经国美谈凡例》10中的第一条就明确指出:“此书依据希腊正史中著名实事,从诸书中纂译辑成。其大体骨子全为正史。故将本篇正史大要

同时,矢野龙溪还在小说中频繁标明引文出处。例如第1回结尾处夹注为“以上诸名士之功绩、极其姓名等依据慈氏、俱氏希腊史”;第2回有“‘イ’一节为俱氏希腊史”;11第3回有“‘ニ’一节为须氏希腊史”,“巴比陀走阿善一节为俱氏、志氏、慈氏希腊史”等等,类似标明出处的地方随处可见,尤其前编较多。当然,未标明之处意味着为作者的虚构。虽然在汉译本中这些“凡例”、“引用书目”以及文中所标明的出处等等均被省略,但这种重视事实的形式,对梁启超来说不能不感到新奇,甚至受其影响。并且,梁启超创办的《新小说》中所载的第一篇小说《洪水祸》中标明史实出处的手法就是模仿了《经国美谈》12。

关于《经国美谈》标明出处的作法,日本学者认为,“龙溪尊重正史和史实的主张在序文和凡例中已经表达出来,这无疑是出于对明治初年尊重实学之风气的考虑。”13《经国美谈》中“实”的成分也就可想而知了。

《经国美谈》本身就是一部通篇运用“史笔”的手法来描写的。小说第1回实际上就是“楔子”,此处作者通过一位六十余岁的白发老教师在学堂上为一群少年讲史来展开故事情节。这些孩童就是少年立志时期的小说主人公们,老教师通过学堂一角的两座英雄雕像给他们讲述了两个英雄的事迹,一个是舍身救国的格德王,一个是铲除奸党恢复民政的士武良。老教师的谆谆教诲的史谈,为小说埋下了伏笔。很显然,作者矢野龙溪是想用史谈的方式来感动青年读者。

虽然《佳人奇遇》并没有采取注明出处的作法,但是正如日本学者平冈敏夫所指出的一样,《佳人奇遇》的私小说性质和《经国美谈》标明出处之功具有“等价效果”。也就是说,《佳人奇遇》“由作者自身来保证,与正史事实产生了等价效果。”14并且《佳人奇遇》中讲述了波兰、埃及、印度等诸多弱小国家的衰亡史,同时登场人物的身世又是一部本国的衰亡史。佳人幽兰身上就是一部近世西班牙的衰败史,佳人红莲身上也是爱尔兰独立运动史。另外,东海散士及中国人范卿身上又都是一部流亡史。小说第3卷,通过骨数斗将军之口,讲述了波兰的灭亡史。又如第6卷里,通过主人公东海散士和佳人红莲看到一本新杂志上载有埃及亚刺飞侯的檄文,于是红莲给东海散士看了一本《埃及惨状史》,小说通过这本书开始介绍英法对埃及的干涉,外债以及欧洲人做官的弊害等埃及的惨状历史都有比较详细的描述。

《经国美谈》《佳人奇遇》中讲史的手法,正如梁启超所说的“史笔”法。梁启超同样是通过孔觉民之口讲述《中国近六十年史》的形式,来展开小说的全篇。为了使读者得到一种具有讲史的真实感,梁启超便按照史书的体例,划分六大历史阶段,作为全书的大纲总目。

对此,狄葆贤特意在眉批处提醒读者到:“此六时代,殆中国必要经过之阶段,读者细玩之。”显然,这种“史笔”的手法足以证明小说中具有“史”的真实感。夏晓虹注意到,梁启超的这种“史笔”法与中国传统的历史演义不同,但她又认为梁启超是借助了中国传统的“史笔”手法15。但笔者认为,这一手法的运用在中国近代政治小说中尚属首次,综合来看,梁启超的这一手法借自中国古代小说的可能性并不大,相反,在明治政治小说上所体现出来的日本这种尊重实学之风对梁启超影响的可能性倒是难以否认的。

另外,梁启超在小说中,还采取了与《经国美谈》一样标明事件出处的手法。在小说第4回里,所介绍的关东省内等地居民人数是“据光绪二十八年壬寅俄国所

出西伯利亚工商业报”。黄克强、李去病在游旅顺大连时,店铺老人诉说民众所受之苦,梁启超夹注为:“著者案:以上所记各近事,皆从日本各报中搜来,无一字杜撰,读者鉴之。”写俄国在东北屯兵情况时,夹注为:“著者案:此乃最近事,实据本月十四日路透社电报所报。”他在揭露俄军糟蹋中国人的实情时,又夹注为:“著者案:此段据明治三十六年一月十九日东京日本新闻所译,原本并无一字增减。”并且,在眉批处狄葆贤更加明确地指出道:“此种近事,随处补叙,攻读一书便如读数十种书,处处拿些常识教给我们,小说报之擅长,正在此点。”

对于这种标明出处的注重史实的作法,梁启超也感受到了其中的苦心。“内中所言事实,乃合十数种之报、数种之书而熔铸之者,以数日之功搜辑材料,煞费苦心。”16可见这种注重史实的学风与矢野龙溪有极大的类似性。

梁启超这一将时事引入小说的作法,有学者称之为“近事体”,并指出,“以时事入小说,自明末即有端倪,然唯有到梁启超的时代,才能如此迅速而又出处分明地将近事采入小说之中。”17不过,从梁启超的作法与明治政治小说的尊重实学之风来看,可以说是如出一辙。既然学者们认为梁启超这一手法不同于传统的历史演义法,又认识到梁启超时代的特异性,究竟它从何而来?笔者认为,梁启超的“史笔”法以及“迅速而又出处分明”的“近事体”,很大的一个源头即来自于明治日本的政治小说。

三 《雪中梅》对《新中国未来记》中“实”的影响

另一部著名的政治小说《雪中梅》对《新中国未来记》中所采用的倒叙手法的影响,此前已经学者指出18,这里无须赘述。梁启超不仅看过《雪中梅》,而且看的还是日语原文19。在《雪中梅》第1回“发端”处,作者末广铁肠将自己的名字与自己三个月前发行的《二十三年未来记》、《雪中梅》以及待写的《雪种梅》续

集《花间莺》再度引入该小说之中。《雪中梅》的“发端”就相当于《新中国未来记》的“楔子”。末广铁肠在“发端”中是通过甲乙两个人的谈话来介绍小说事件原委的。

“是这样的。此碑文中有记载先生事迹的《雪中梅》《花间莺》二书,其上面缺一字,多半为‘载’字或‘详’字。若有此书,定能晓得当时之事情,大家都互相问过,但由于时代久远而无人知晓。忽又想起去上野图书馆查找,终于发现其书。于是委托笔耕者用数天抄下《雪中梅》之书。其文章极其有趣,且原样记载谈话情形,记载人情详细。明治二十三年前的政事社会宛如出现在眼前,名士贤女忍受种种艰难,为国会设立而尽力,令时代不同的今人为之感动。您若要看,我已带来。”

“那太好了。什么《雪中梅》铁肠居士著,那与《二十三年未来记》的著者还是同一个人啊。国会开设前的状况定能清楚吧。谁想到正值国会开设一百五十年的庆典之日,能得到如此之古书,真不可思议。哎,目录是汉文。”20

作者接着将《雪中梅》上篇共七回的目录全部抄录一遍。末广铁肠显然是为了使小说起互动作用,借已成为畅销书的《二十三年未来记》轰动日本的效果来提升《雪中梅》及期续集《花间莺》。同时,末广铁肠显然也想以此表现小说“实”的成分。

关于明治政治小说中这种将现在自己正在撰写的小说又引入该小说的作法,梁启超在自己的小说中同样进行了尝试。他在《新罗马传奇》篇首的“楔子”中,就采用了这一手法。

你们有所不知,我闻得支那有一位青年,叫做什么饮冰室主人,编了一部《新罗马传奇》,现在上海爱国戏园开演。21

在《新中国未来记》中,梁启超也同样运用了这一手法。在小说第1回“楔子”处明确地写道:“一面速记,一面逐字打电报交与横滨新小说报社。(这笔电费却不小)。”在第2回里继续写道:“因横滨新小说报社主人,要将我这讲义,充他的篇幅,再三谆嘱,演成小说体裁。”并且,梁启超还将自己的其它小说中的语句引

入该小说中。在《新中国未来记》的第2回里还写道:

诸君要知道那时的人心风俗吗?请看那《饮冰室文集》里头,有两段曲子,说道:

(皂罗袍)依然是歌舞太平如昨,到今儿便记不起昨日的雨横风斜。游鱼在釜戏菱花,处堂燕雀安颓厦。黄金暮夜,侯门路赊,青灯帖括。廉船鬓华,望天儿更打落几个糊涂卦。

(前调)更有那婢膝奴颜流亚,趁风潮便找定他的饭碗根芽。官房翻译大名家,洋行通事龙门价,领约卡拉,口衔雪茄,见鬼唱喏,对人磨牙,笑骂来则索性由他骂。

这里所说的“曲子”就是指《新民丛报》第1号“小说”栏中的《劫灰梦传奇》,作者就将其中的两段引入小说之中。这一手法显然比《雪中梅》做得更加大胆,梁启超肯定也是要想使自己的小说和其它作品之间产生互动效应,借此来宣染《新小说》和《饮冰室文集》,同时也力图体现小说中“实”的成分。

类似这样的手法,在以往的中国小说里是找不出可以模仿的样本的。可以说,梁启超的这一做法明显地打上了明治政治小说的影响的烙印。

另外,《新中国未来记》还将当时的人物、杂志等溶入小说之中。如小说中出现了“朱九江、南海康君、浏阳谭先生嗣同、《新民丛报》第一号、《新民丛报》第二号、《饮冰室文集》、《长兴学记》、《仁学》、《时务报》、时务报馆、早稻田大学政治科、上海张园演说会场”等诸多现实中存在的新名词,这些“实”的成分,无疑也是要增加小说“实”的效用。

在《新中国未来记》第4回,梁启超还将拜伦的诗句引入其中。黄李二人在旅顺一家客店里,忽然听见隔壁有人在弹琴歌唱,唱的正是拜伦的两节激励希腊人奋起的英语诗句。梁启超所引用的两句诗分别为拜伦的两部长诗《渣阿亚》(现译为《该隐》)和《端志安》(现译为《唐璜》)中的诗句。梁启超的这一做法,竟

促成了拜伦在中国文学中的正式登场。可以说,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所译拜伦的这两节诗给国人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鼓舞,而它同时也成为后来的学者们竞相翻译拜伦诗的内在动因。而且《新小说》创刊号上还刊登了拜伦的照片,这也同样表明梁启超对拜伦的崇拜,因此将其诗句引入自己的小说之中也并非偶然吧。梁启超之所以这样作,显然他欲借西方的大文人来来抬高其小说的地位,当然更重要的是他要以“实”的小说来新民和来启蒙民众思想。

像《新中国未来记》这样将当代人物、报纸杂志等写入小说之中的手法,在当时日本的政治小说中是屡见不鲜的。《佳人奇遇》中除有“李鸿章、袁世凯、朴泳孝、金玉均”等真实的人名外,还有“三国干涉、辽东半岛、朝鲜问题”等历史事实。《雪中梅》也同样将现实中的报纸、政党等名称引入小说之中,如“《绘入自由新闻》《朝野新闻》、自由党、改进党、井生村楼、正义社政谈会”等。又如《二十三年未来记》中还有“井生村演说会场、国友会、嘤鸣社、自由党、改进党”等。

另外,明治时期的代表性报人福地樱痴的政治讽刺小说《或许草纸》中也同样出现了与当代并存的“实”的成分。如“《东京新报》、《报知新闻》、《朝野新闻》、《东京日日新闻》、《时事新报》、《每日新闻》”以及“鹿鸣馆”等等。福地樱痴在小说第8回讽刺官场考试的奇观时写道:“如果春廼舍胧或者谁能亲眼看到这景象,即使只写实况,一册三百页,也可以写出上中下三册的滑稽小说来。”22这个“春廼舍胧”即当时大文学家坪内逍遥的号。作者将大量现实存在的地名、报名等以及当时的大文豪的名字都写入其中,无疑增加了小说中具有现实讽刺意义的“实”的效果。

综上,明治政治小说中“实”的成分是广泛存在的。因此,《新中国未来记》中这种将现实存在的具有真实感的人名、地名、报名等引入小说之中的作法,显然就是来源于《雪中梅》、《佳人奇遇》、《二十三年未来记》、《或许草纸》等政治小说,其中与梁启超密切相关的前三者的影响比较明显。

四 《新中国未来记》对《佳人奇遇》《经国美谈》“虚”的借鉴

《新中国未来记》中除了有上述“实”的成分外,“虚”的效果同样耐人寻味。下面我们通过《新中国未来记》与《佳人奇遇》《经国美谈》之间的比较予以分析。

首先我们看一下《新中国未来记》与《佳人奇遇》之间“虚”的关联性。梁启超之所以决心翻译《佳人奇遇》,那是因为《佳人奇遇》中慷慨论说革命建国的“虚构世界”无疑是打动了梁启超,这也是使他为之所倾倒的要因之一。《新中国未来记》同样表现的是“虚”的世界,我们从《新中国未来记》这一题目就已经一目了然,因为这种寄托理想和未来的“未来记”本身就是“虚”的。梁启超“未来记”的命名及其倒叙手法就是来源于日本的“未来记”式的政治小说,关于这一点已有学者言及23,恕不赘言。

笔者将通过小说的内容来考察两者之间的“虚”的关联性。《新中国未来记》虽未完成,但它的内容概要在小说连载前就已经刊出,其中指出:

寻以西藏蒙古主权问题与俄罗斯开战端,用外交手段联结英美日三国,大破俄军。复有民间志士,以私人资助俄罗斯虚无党,覆其专制政府。最后因英美荷兰诸国殖民地虐待黄种人问题,几酿成人种战争。欧美各国合纵谋我,黄种诸国连横以应之,中国为主盟,协同日本菲律宾等国,互整军备。战端将破裂,匈牙利人出而调停,其事乃解。卒在中国京师开一万国和平会议,中国宰相为议长,议定黄白两种人权利平等,互相亲睦种种条款。24

这种“虚”的理想成分又与梁启超亲手所译的《佳人奇遇》的作者柴四朗心中“虚”的理想世界极其相似。在《佳人奇遇》第9卷里,东海散士在给一释师的两千余字的信中,介绍亚洲各国的情况后,阐述了自己的抱负。信中东海散士主张“连横东洋列国以颉颃西洋诸邦。”对此,眉批上的汉文标注为“日清同盟之利,东洋连

横之策,说得历历如指诸掌”。信中最重要的一段为:“然则使他日东洋列国连横。助印度之独立,使埃及马岛,绝英佛之干涉,保护朝鲜之独立,与清国连合,远退露人,使亚细亚洲中无纳欧人之鼻息。屹然三分宇内。亚欧美鼎立,偃武仗道,建人生安乐四海平和之基。”25此段汉文的眉批为“何等雄图何等远谋,散士平生之抱负可以睹”。在《佳人奇遇》的翻译过程中任意更改删除原文的梁启超在翻译此段时,除了将东海散士的几句“国权”主张之外,梁启超却都忠实地予以了翻译。可见梁启超对这封信的重视程度,原因在于梁启超对此处所表现的东海散士的理想世界产生了共鸣。

因此,两者所追求的理想世界的“虚”恐怕绝非偶然的巧合。两者对未来的抱负和所怀理想都是领先于现实社会,并都暗示现实社会应模仿这种“虚”的“未来记”的模式,可见《新中国未来记》中折射出了《佳人奇遇》里东海散士所宣扬的未来世界的影子。

另外,《佳人奇遇》在人物设计上的“虚”同样是吸引当时日本青年的一大热点。红莲与幽兰二人都是绝世佳人,二佳人对东海散士都敞开了心扉。黄种青年的日本绅士能与黄毛碧眼的白人美女恋爱,这一虚构的世界无疑是感动当时青年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衬托流亡志士复国之思,东海散士还设计了一个明末遗臣范卿的形象。另外,登场人物之间没有任何语言障碍,特别是在小说第6卷,佳人幽兰还吟咏了一首汉文长诗《我所思行》,这种无人种差别的大交融,无疑更加增添了小说的虚构性。

《新中国未来记》在人物表现上同样有明显的虚像。如“端云”这一虚构的女子的出现,就是对《佳人奇遇》《经国美谈》中的佳人形象的受容26。张园演说会场上出现的一些人物,尤其是“西装少年”等都是虚构的成分。并且,从小说概要来看,同样影射诸多虚像,如“以私人资格暗助俄罗斯虚无党,覆其政府”以及“几乎酿成人种战争”等,这些与孔觉民之口所说出的“演成小说体裁”的计划是合拍的。

我这部讲义,虽是堂堂正正的国史,却不能照定那著述家的体例,并不能像在学校讲堂上所讲的规矩。因为许多零零碎碎琐闻逸事,可喜可悲可惊可笑的,都要将他写在里头,还有那要紧的章程,壮快的演说,亦每每全篇录出。明知不是史家正格,但一则因志士所经历的,最能感动人心,将他写来,令人知道维新事业,有这样许多的波折,志气自然奋发。二则因横滨新小说报社主人,要将我这讲义,充他的篇幅,再三谆嘱,演成小说体裁。我若将这书做成龙门《史记》、涑水《通鉴》一般,岂不令看小说报的人恹恹欲睡,不能终卷吗?

另外,《经国美谈》能够成为当时的畅销书,除了它注重“实”的成分外,其小说的虚构性更是吸引读者的妙处之所在。前编第5回,写志士巴比陀落水后被昔日的家仆救起,以及前编第11回写巴比陀与家仆礼温的邂逅。小说前编第15至17回,作者矢野龙溪巧用美人计的手法,描写巴比陀等志士十二人乔装打扮成十二美人,为奸党的宴会助兴,借此机会刺杀了奸党首领。又如后编第16、17回,写隆具大战的情景等等,都是虚构的成分,这些“虚”都大大提高了小说的趣味性。又如在主人公的设置上,志士巴比陀实际上已经和一位高贵之家的女子结了婚,但作者却将其设定为独身27。另一个主人公玛留这一鲁莽的豪杰形象,恰似矢野龙溪所垂青的《水浒传》中的李逵,这显然是一个虚构的主人公形象,对此,柳田泉评价道:“将史实和虚构交错在一起,处理得极其巧妙恰当。”28可以说,《经国美谈》中正史与虚构的结合,是通过各种故事以及伏线等形式来紧密结合为一体的。显然,这是《经国美谈》成为当时畅销书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新中国未来记》中这些“虚”的成分又与明治政治小说《佳人奇遇》《经过美谈》中的“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梁启超要创作中国自古未有的借以宣传政治思想的政治小说,对于其所推崇的日本政治小说这一绝好样本他一定不会视而不见,其中的影响因素显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五 结语

以上就作品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其实理论上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前面已言及,梁启超曾看过《雪中梅》。那么他也一定看过的政治家兼政治小说家尾崎行雄所写的位于篇首的序言《雪中梅序》。尾崎行雄在序中对“虚”与“实”作过如下论述:小说的品类虽然如此之多,概括论之,过于虚者为怪谈,过于实者为历史、传记、学艺之书。巧妙地结合虚与实,可使人不能释开卷之手,且可使人在愉快地阅读之间不觉而受益者,该称之为有用之小说。29

那么,尾崎行雄这种“虚”“实”巧妙结合的小说功利观对欲靠“小说救国”的梁启超来说绝不会漠视的。可以说,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同样充分考虑到“实”与“虚”结合的技巧问题,在小说中明确表示注重“实”的同时,不忘要“演成小说体裁”,并努力使读者“不复觉其为寓言也”。这与尾崎行雄的“有用之小说”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被认为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三国演义》虽然也是“实”与“虚”的结合体,但它是基于史实而成的历史演义小说,然而《新中国未来记》并非是构建在真实的历史之上的历史演义小说,而是完全构筑于想象和虚构的历史之上的。因此,梁启超要模仿的恐怕并非是中国传统的《三国演义》,而是他所垂青的上述明治日本的政治小说。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梁启超亡命的并非日本,中国第一部政治小说不知要等待何时。

总之,《新中国未来记》中既有“实”又有“虚”。用“实”来增加政治小说的可信度,进而达到“小说救国”的目的,同时也是在努力通过“实”的成分来抬高小说的地位,使小说摆脱“小道”的阴影;借助“虚”来吸引读者,阐述未来建国的政治理想。

《新中国未来记》中的“实”与“虚”的艺术结合,在与梁启超密切相关的日本明治政治小说《佳人奇遇》《经国美谈》《雪中梅》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其中所受到

的影响不可否认的。换而言之,《新中国未来记》中“实”与“虚”结合的母体就是梁启超所盛赞明治政治小说。梁启超正是充分利用身处日本的有利条件,努力吸收明治政治小说中的营养成分,并将其有机地融入到了自己政治小说之中,《新中国未来记》中“实”和“虚”的描写是梁启超对其所标榜的日本政治小说借鉴的又一见证。

另外,《新中国未来记》中所汲取的新式创作手法对其后的《新中国》、《新纪元》、《未来世界》等诸多小说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注释:

1王学均《问题小说的发端―新中国未来记及其群类》《明清小说研究》1998年12月,欧阳健《晩清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夏晓虹《觉世与传世―梁启超的文学道路》中华书局2006年1月。

2《中国唯一之文学报<新小说>》《新民丛报》第14号1902年

3《译印政治小说序》《清议报》第1册1898年12月;《自由书》《清议报》第26册1899年9月;《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清议报》第100册1901年12月。

4同上注。

5松本幸子《政治小说之论》樱枫社1979年3月,第109页。

6《日本新闻》1892年1月31日。

7参照陈平原前揭书第184页的注释1。

8《新中国未来记叙言》《新小说》第1号,本文中《新中国未来记》的引文均出自上海书店1980年复刻版《新小说》,以下不逐一注明出处。

9关于梁启超与矢野龙溪间的交往,参见寇振锋《清末〈新小説〉杂志上的〈歴史小説·洪水禍〉―以对明治政治小说〈经过美谈〉的受容为中心》,《名古屋大学中国语学文学论集》第17辑2005年3月。

10小林智贺平校订《经国美谈》岩波书店1969年。以下不逐一标出。

11这里的片假名‘イ’是指文中所示的起止符号,原文无单引号。为了区分起见,为笔者所加。以下字母同。

12同注9。

13前田爱《经国美谈·补注》,《明治政治小说集》角川书店1974年3月,第450页。

14平冈敏夫《日本近代文学史研究》有精堂1969年6月,第117页。

15夏晓虹前揭书第60页。

16《新小说第三号之内容》《新民丛报》第25号1903年2月。

17欧阳健前揭书第29页。

18陈平原前揭书第41页,山田敬三《围绕<新中国未来记>―梁启超的革命和变革的理论》狭间直树编《梁启超―西洋近代思想受容和明治日本》みすず书房1999年11月。19陈平原前揭书第41页。

20据日本近代文学馆1971年复刻版《雪中梅》。

21《新罗马传奇》《新民丛报》第11号1902年6月。

22据柳田泉编《福地樱痴集》筑摩书房1966年6月。

23夏晓虹前揭书第221-224页,山田敬三前揭论文,李庆国《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与日本明治初期的未来记小说》《追手门学院大学文学部纪要》41号2005年。

24《中国唯一之文学报<新小说>》

25据《清议报》第28、29册所载梁启超译《佳人奇遇》。

26寇振锋《<新中国未来记>中的志士和佳人―以对<经国美谈><佳人奇遇>的受容为中心》《多元文化》第4号2004年3月。

27龟井秀雄《篡译和文体―〈小说神髓〉研究6》《北海道大学文学部纪要》通卷73号1992年2月。

28柳田泉《政治小说研究》上卷,春秋社1967年8月,第191页。

29同注20。

(作者为日本国立名古屋大学大学院国际言语文化研究科副教授 责任编辑 李振声)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8)日本的明治维新

(8)日本的明治维新 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渐消亡。 ——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 2、材料一日本人地理观、世界观的转变求模仿荷兰制度实行社会改革,使得日本能够冷静的按照当时的国际秩序和惯例处理外事问题。吉田松阴等“志士们”,具有近代西方强国的视野和使日本成为世界强国的抱负,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以近代西方先进武器和体制建立起来的武装力量。再加上当时外部有利的国际环境,使明治维新的成功被誉为“世界奇迹”。 材料二倘若我们把“明治”理解为“明智”,便会发现,明治天皇和他的臣僚们在当时复杂的内外形势下,是多么“明智”的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1)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从哪些方面“明智”的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并说明这条道路如何“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872年,新政府宣布停止使用以月亮运行为基础的历法(太阴历),而同西洋各国一样,明确实行以太阳的运行为基础的太阳历。而且确定一天为24小时,一周为7天,将此作为全国的共同时间。于是,人们生活所依据的历法和时间的划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此前,普通民众一年中的重大节日(如3月3日,5月5日,7月7日等),都是从中国传入的。政府改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动为中心,规定新的节日,要求民众届时庆祝。如神武天皇即位日(神话传

2017年十佳微型小说

2017年十佳微型小说 001、《撒谎》 母亲打来电话,说父亲上山放羊,不小心摔断了一条胳膊。一个小时后,我匆匆赶到医院,见到了手术后还处于麻醉状态的父亲。 "你爸进手术室前不让我告诉你这件事,害怕你担心,但我没忍住……一会儿你爸醒来了你回避一下,出去打个家常电话……" 我点点头,但我同时看到了同病房的几个人开始窃窃私语。 不一会儿。父亲似乎要醒了,我赶紧走出了病房。 大约十分钟后,我拨通了父亲的手机。 "爸,干什么呢?"我忍住哽咽的声腔问道。 "啊……"父亲声音有些迟缓,"和你几个大伯玩扑克呢……"父亲说到这里,声音显得精神起来。 "输了赢了?"我问道。 "啊……输了啊。你这小子,干嘛在我手气不好的时候打电话。"父亲和我开着玩笑,尽力让我感觉到他一切都很正常。 "我不信。"不知道为什么,我就配合父亲,孩子气地追问到底。但我随之又后悔了,父亲现在病房里,怎么证明给我? "老古,该你出牌了……"我听了出来。电话里是刚才父亲病房的一个病友的声音。父亲停顿了一下,紧接着高声对我说:"不和你说了。忙着下牌了。来来来,我黑桃3……"父亲说着,挂断了电话。 就在刚挂断那一瞬间,我放声大哭,毫无顾忌。 那天我们都在撒谎,但是那种谎言,让我深深理解了什么才是真实的爱。 02、《婚前婚后》 男孩结婚后对自己的妻子比结婚前更好。一次聚会,朋友笑他:怎么结婚了还那么腻。 他讪讪地笑着说道:"结婚前很多男生都想追她,有很多男生会对她好,我只有对她更好才能追到她; 结婚后,对她好的男生越来越少,我只有对她更好,才能不让她失落。我所做的一切就是想让她幸福。"

说完,所有在场的朋友都沉默了,没有嘲笑,只有敬佩。 03、《母亲的眼睛》 妈妈:儿子,如果妈妈眼睛瞎了怎么办? 儿子:我会送你去这里最好的医院治疗。 妈妈:如果这里最好的医院治不了怎么办? 儿子:我会送你去世界上最好的医院治疗。 妈妈:如果世界上的医院仍然治不好呢? 儿子:我会终身照顾你。 妈妈:好儿子,谢谢你。 儿子:妈妈,如果我眼睛瞎了怎么办? 妈妈:我会把我的眼睛换给你。 04、《错位》 一个姑娘上了高铁,见自己的座位上坐着一男士。她核对自己的票,客气地说:"先生,您坐错位置了吧?" 男士拿出票,大声嚷嚷:"看清楚点,这是我的座位,你瞎了眼吗?!" 女孩仔细看了他的票,不再做声,默默地站在他的身旁。 一会儿火车开动了,女孩低头轻轻地对男士说:"先生,您没坐错位,但您坐错了车!" 有一种忍让,叫做让你后悔都来不及,如果嚎叫能解决问题,驴早就统治了世界! 05、《丢脸》 他在县城上学,成绩很好。父亲是农民,经常去看他,穿一双破旧凉鞋,戴着草帽,在教室窗外看着他傻笑,同学们都投去异样的目光。 他恼羞成怒道:不要再来学校! 父亲默默地走了。 后来,他上大学,又入政坛,风生水起。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却锒铛入狱,财产充公。 父亲去监狱看他,穿着极不合身的西装,他问父亲西装哪来的,父亲在窗外看着他傻笑道:"怕给你丢人,借的。"

高二历史选修1: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练习题(含答案)

【考点阐讲】 1、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原因分析 社会背景不同:日本明治维新前,农民的起义和市民的反抗斗争持续而猛烈,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对自身处境越来越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中下级武士对现实不满增强,幕府统治己成为众矢之的;而中国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领导力量不同: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中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对旧势力清扫的任务,保证了国内革命的顺利进行;中国的维新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之地主势力的强大,因而改革不能成功。 政策措施不同: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戊戌变法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 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不可能实现。 国际环境不同:日本明治维持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由于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已是19世纪的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向帝国主义阶级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这时帝国主义列强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2.明治维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①从历史进程来看,明治维新是日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是日本由弱小的封建国家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转折点,是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的最主要原因。同时也是近代日本从受外敌入侵迅速走上对外扩张侵略道路的分水岭。 ②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它发生在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时期,反映出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是这时期历史进程的主要任务,也可进一步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发展,仍是这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潮流。 【经典例题】 【例1】19世纪中期,中国和日本相继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实现富国强兵,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和日本分别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内容和影响方面比较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有何异同? (2)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 【题解】(1)相同点: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不同点:中国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只学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不学先进的思想和政治经济制度;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日本不但学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引进西方先进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2)不同的原因:经济方面,中日两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中国洋务运动时,民族工业虽然已产生,但力量薄弱,发展缓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而19世纪中期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

2020年度最佳10篇微型小说汇编

2020年度最佳10篇微型小说汇编 01 存折 老人得肺癌住院,家里几乎掏空了,最后实在没办法,家人只能眼睁睁看着老人受着病痛的折磨。老人临走前的一晚,将孙子叫到床前,小心地从怀中掏出一本存折,小声对孙子说:这是我留的一点私房钱,就知道那傻老婆子会把自己的养老钱拿出来给我看病,这钱是我偷偷藏的,等我走后就留给她养老吧…… 02 03 撒谎

母亲打来电话,说父亲上山放羊,不小心摔断了一条胳膊。一个小时后,我匆匆赶到医院,见到了手术后还处于麻醉状态的父亲。“你爸进手术室前不让我告诉你这件事,害怕你担心,但我没忍住……一会儿你爸醒来了你回避一下。出去打个家常电话……”我点点头,但我同时看到了同病房的几个人开始窃窃私语。不一会儿。父亲似乎要醒了,我赶紧走出了病房。大约十分钟后。我拨通了父亲的手机。“爸,干什么呢?”我忍住哽咽的声腔问道。“啊……”父亲声音有些迟缓,“和你几个大伯玩扑克呢……”父亲说到这里。声音显得精神起来。“输了赢了?”我问道。“啊……输了啊。你这小子,干嘛在我手气不好的时候打电话。”父亲和我开着玩笑,尽力让我感觉到他一切都很正常。“我不信。”不知道为什么,我就配合父亲,孩子气地追问到底。但我随之又后悔了,父亲现在病房里,怎么证明给我?“老古,该你出牌了……”我听了出来。电话里是刚才父亲病房的一个病友的声音。父亲愣了一下,紧接着高声对我说:“不和你说了。忙着下牌了。来来来,我黑桃3……”父亲说着,挂断了电话。就在刚挂断那一瞬间,我放声大哭,毫无顾忌。那天我们都在撒谎,但是那种谎言,让我深深理解了什么才是真实的爱。 04 老伴 退休在家后,老伴最爱从早到晚数落我又老又胖好吃懒做。今早起床我突然咳嗽并吐出一口鲜血,他看到后整个上午没有说出一句话,闷闷的抽烟。中午拉我去了医院,最后得知那是我牙龈发炎口腔出的血,他立马就站在医院怒骂我:”你这个没用的胖老太婆……”只是没骂完,他的眼眶已满是泪水...... 05 鱼头 儿子从小就记得,但凡家里吃鱼,妈妈总是把鱼头夹自己碗里,因为鱼头肉少。后来每次爸爸都把鱼头夹给她。直到妈妈老了,依旧如此。后来,妈妈病重,一天,家里又吃鱼了,妈妈跟他和爸爸说:我吃了一

高中历史专题八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举措作业人民版选修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明治维新 8.2 明治维新的举措课 时作业人民版选修1 一、选择题 1.明治维新为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创造条件的主要措施是( ) A.取消幕府的封建领地 B.收回各藩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 C.“废藩置县” D.将大名迁居京都 解析:“废藩置县”使日本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也就为日本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前提。A、B、D三项是废藩置县的表现。 答案: C 2.“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鼓励人民之工业”可知日本政府决定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答案: D 3.明治政府的哪些措施为进一步推行改革奠定了基础( ) ①废除藩国,中央直接管辖地方②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③取消等级身份制④取消武士阶层的特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明治政府通过“废藩置县”,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取消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层的特权,有利于人口的自由流动和平等交往,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承认土地私有,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推行改革。 答案: A 4.造成下图1888~1894年日本工厂数与蒸汽机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午战争的取胜B.1889年宪法的颁布 C.“殖产兴业”的政策D.军事工业的刺激 解析: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大力建厂和建设近代交通业,导致其工厂和蒸汽机的数量大大增加。 答案: C 5.1872年日本政府发布告谕:“苟有国则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这最能说明( ) A.日本实行征兵制 B.日本以武士道精神来教育熏染军队 C.日本实行募兵制 D.日本积极准备对外扩张 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式选择题,阅读分析材料,抓住关键词“有国则有兵备”和“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可作出判断。 答案: A 6.木户孝允明确指出:“立国之本,唯在于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唯在于教育而已。”材料反映了明治政府“文明开化”政策的重点是 ( ) A.培养出国人才B.教育改革 C.“求知于世界” D.派使团出访西方 解析:教育改革是明治维新最富有远见的改革措施,它为日本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大量必不可少的人才,成为日本崛起为东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答案: B 7.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

试论明治维新的教育理念对中国改革的影响

试论明治维新的教育理念对中国改革的影响 日本与中国作为一衣带水的近邻,一直以来就有人认为他们同属于“中国文化圈”,如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先生讲:“从历史的角度看,日本属于中国文化圈,和中国的文化交流非常密切”因此,可以说中国与日本之间在教育思想,文化特征等发展上有极大的共通之处,研究日本的教育思想的发展对于我国学校教育思想的发展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19世纪中叶,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自此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明治维新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维新的领导者们,把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放到重要的位置上。用日本学者的话说:明治维新“为前史未有之大变革,凡百庶政,殆皆创始于是时,而以教育制度为最”。 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以小学为基础,努力普及国民教育,提高全民整体素质 (二)努力推进中高等教育的发展 (三)大力发展实业教育 (四)大力兴办师范教育,努力提高教师地位和物质待遇 19世纪末的中国,政治腐朽、经济衰败,教育的颓废更是令人痛心。从最基本的学校教育来看,尚无一个全国统一的、上下衔接的学校教育系统。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成功引起了中国当时的留日学生及赴日考察教育的官员对日本教育制度,特别是学制的关注。他们通过中日教育状况的对比,颇感日本教育发达、体制周详,因而将许多有关日本学制的资料翻译介绍到国内来,以期效法。由直观而生羡慕,由羡慕而生比较,由比较而生追求,而后才有改革的思潮和实践。对日本教育的实际考察、大量日本学制资料在中国涌现,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成为时人关注的热点,清末教育界也逐渐形成了一种效法日本、改革教育、建立新学制的社会舆论。1898年,康有为在《请开学校折》中就向清廷建议:“请远法德国、近采日本,以定学制,乞下明诏,遍令省府县乡兴学,乡立小学,令民七岁以上皆入学,县立中学,其省府能立专门高等学大学,各量其力,皆立图书仪器馆”。他以为日本之所以强盛,主要是因为学校教育发达,人才众多。明治维新给清末学制改革带来了深远影响。清末学制大量吸收日本学制的养料,改变了晚清以来只重视专业技术教育的模式,转而重视发展普通教育和师范教育,促进了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变革,使中国教育开始摆脱自我封闭,进而逐步融入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之中。 日本幕府统治末期,一批爱国有识之士认识到为摆脱西方列强的奴役,必须大力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文化,遂提出了“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富国强兵”等主张。福泽谕吉就是“文明开化”、“文明救国”主张的重要代表之一。 福泽谕吉是日本幕府末期至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日本近代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尽管福泽谕吉已经逝去百年,但时至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其教育思想仍有不少可借鉴之处。 福泽谕吉提倡“文明开化”和“崇实致用”。他认为,实现文明开化必须依靠人类的智慧,来自外国的实学也不可能轻易地成为自己国家的东西。他所说的普及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他接受西方天赋人权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观点,主张人人平等,没有与生俱来的贵贱之别,受教育是人人应有的权利;他又从国家的角度认为普及学校教育是独立富强的必由之路。 为培养独立自由的个人和建立文明富强的国家,在重视广设学校的同时, 福泽谕吉又明确提出在学校 中应实践“和谐发展”的教育。学校教育应促进学生在德、智、体三方面获得全面的发展。 福泽谕吉也十分重视道德教育。福泽谕吉所强调的道德,与传统的儒学孔孟之道不同,它主要是指通行的人情道理这一普遍的德性,是一种超越宗教派别的道德规范。福泽谕吉提倡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目的正是培养独立自由的体、智、德兼备的完人。 福泽谕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普及教育,并且德、智、体和谐发展,这些教育思想至今仍能给人们诸多启示,也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中需要关注的问题。虽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育事业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我国应加大教育投入,普及义务教育的范畴。我们虽然已作了不少努力和探索,但是从自1979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后开始的应试教育至今仍未能根本扭转。这种片

江苏省涟水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1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一、改革的背景 ①日本处于幕府统治之下,对内推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对外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 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②日本国内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发展; ③幕府的腐朽的统治导致了日本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 ④19世纪中期,美国打开了日本的门户,西方列强纷纷加强了对日本的侵略,加剧了 日本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 ⑤以中下级武士为首的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为改革扫除了障碍。 二、明治维新 (1)改革的根本目的 明治维新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机。 (2)主要内容 政治上:废除旧体制; ①废藩置县。 ②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 ③实行政治体制改革,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日本的政体形式是君主立宪制。 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①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②殖产兴业的重点是由国家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还致力于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 ③派遣使节团出访欧美,学习西方经验,推进殖产兴业。 ④突出国营企业的示范作用,通过创办国营模范工厂,大力发展民用工业,并通过廉 价出售的方式扶植私人企业,推动民用企业的兴起。 ⑤重视科技和人才,聘请专家,派遣留学生,设立了东京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 文化上:倡导文明开化; ①改革教育制度,确定了国民皆学的方针。 ②介绍西学,掀起了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 ③重视传播,发展新闻出版事业。 ④改变社会习俗,提倡衣食住行的欧洲化。 军事上:建立了一支近代化的军队。 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进行武士道教育,创办军事院校。 三、改革的影响 ①日本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日本近 代化的进程,使日本摆脱了半殖民地命运,成为日本发展的转折点; ②但日本明治维新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同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也 加强了对周边国家的侵略,给这些国家和人民带了灾难。 明治维新的成功原因: 【随堂练习】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在1853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军找不到一张克里米亚的军用地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及其启示_肖兴安

1868年,日本进行了著名的“明治维新”运动,使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并步入了世界强国之列。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政府提出“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并对政治、经济、法律以及文化领域进行重大改革。维新政府认为,教育领域的改革是实现“文明开化”的最关键的问题,并大力推行了文化教育制度的改革。一、思想启蒙和教育改革的背景明治时代(1867一1911)以前是江户时代(1603-1867)。1603年,天皇任命当时势力最强的大名(诸侯)德川家康为征夷大将军。德川 家康在江户(今东京)建立幕府,作为统治全国的最高机构。随着江户幕藩体制的巩固和完成,幕府在对外贸易和同外国的交往上则由开始时的“限制政策”转向了“锁国政策”。这使得日本在19世纪仍然是个落后的封建主义国家。1853年7月,美国的军舰撞开了日本的国门。自此之后,日本与美国及欧洲强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并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1868年,新政府推翻了幕府统治,改年号为明治。这样一个动荡的年代孕育出了一批以最高统治者明治天皇和他的一些重要朝臣岩昌具视、木户孝允、森有礼以及著名教育家福泽谕吉为代表的高瞻远瞩的启蒙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们以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推动近代日本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为己任,对日本人民进行了全面的思想启蒙。他们在全国发动了一股学习“西学”、批判儒学和儒家教育思想的热潮;他们要求移植西方国家的教育制度,主张实施具有实用价值的教育,尤其重视在教学内容中引进西方的自然科学,并且认为国家有责任为人民提供义务 教育,使每个儿童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 和独特的个性;户孝允等人还通过参与制订政府 法令和主持明治政府教育机构的工作,对日本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教育改革的中心思想:向西方学习1、派团出访和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明治政府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就是打开国门走出去,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1868年4月,明治政府发布《五条誓文》,把“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础”列为基本国策之一。为“求知识于世界”,1871年11月,明治政府派出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全权大使的数以百计的庞大代表团赴欧美考察西方文化教育制度,文部大臣 田中不二磨也参加了这个代表团。考察团如此高的级别表明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的决心和迫切心情。这个考察团后来成为推动日本近代化改革的 肖兴安熊家国 【摘要】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是一次事关日本国运的改革。其改革成功的关 键是,有以天皇为首的统治集团的大力支持与推动。其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是:大力普及初 等教育;改革中等教育和发展实业教育;注重重点大学的建设等。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 改革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有着重要启示。 【关键词】明治维新教育改革启示 【作者】肖兴安,华中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在读硕士研究生;熊家国,华中农业 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及其启示 外国教育

十五则经典微型小说

经典微小说 引导语:现代人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很多人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读内容很长的文章,而微小说短小精焊,语言简洁,因此深受广大网民的喜爱。以下15个微小说,总有一个让你感动的。 1、我因车祸而失明,所以我从不知女友长什么样。那年,她得了胃癌,临终前她将眼角膜移植给了我。我恢复光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她的照片,然而我只找到她留给我的一封信,信里有一张空白照片,照片上写有一句话:“别再想我长什么样,下一个你爱上的人,就是我的模样。” 2、外婆离开人世的那个黄昏,外公在病房里陪伴着她走完了她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外婆临去前对外公说‘放学了’。一直假装平静的外公听完这句话后像个孩子似的大哭起来。葬礼结束后我问起外公这三个字的含义,外公告诉我说这是从前他和外婆还在上小学时外婆常说的一句话:放学了,我们一起回家吧。 3、村里有个孤儿叫Nasa,经常奔跑高呼“不好啦~外星人要来啦~”,尽管村里连根外星人的毛都没出现过。乐此不疲的Nasa有个秘密,他是个超能力战士,每次外星人来袭都被他击溃了,次数多到数不清。而看到Nasa就会生气的村民们,其实也有个秘密,就是周末夜里,套上麻袋,扮外星人陪Nasa玩。 4、她离乡打工,独子豆豆交给爷爷带。豆豆调皮,经常跟隔壁的妮妮打架。她恨铁不成钢,春节回家,训斥豆豆:“不准打架,跟妈妈去隔壁道歉!”豆豆委屈地哭:“谁叫她骂我是骗子。”母子到了邻居家。一见到妮妮,豆豆攥紧妈妈的手,骄傲地对妮妮说,“哼,你看!我没骗你吧?我也有妈妈!!” 5、星期一,派出所的刘所长走进办公室,桌上放着一份《关于禁止在辖区内饲养宠物的通告》等着他签字。刘所长认真地看完后,伸出右爪,在通告下面摁上了一朵红红的小梅花。

2019年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习题精选第一百篇

2019年精选岳麓版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 ------明治维新习题精选第一百篇 第1题【单选题】 明治维新的措施中,最能体现新兴地主要求的是 A、废除封建身分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B、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近代工业 D、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建立模范工厂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有学者认为,工业化“总是与社会变迁联系在一起”。下列改造社会习俗,促进日本工业化的是 A、尊王攘夷 B、“黑船事件” C、废藩置县 D、文明开化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西南强藩成为日本倒幕运动基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资本主义经济有较大发展 B、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C、幕府统治势力鞭长莫及 D、倒幕派控制了藩政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明治政府采取了( ) A、废藩置县,取消对下层人民的限制 B、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C、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D、大力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在幕府时代,日本的武士阶层( ) ①大多是职业军人②拥有佩刀的特权③主要从农民中选出④构成了幕府统治的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明治维新同戊戌变法在军事方面的不同措施是 A、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 B、建立新式军队 C、改进军事装备 D、增强海军实力

浅谈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浅谈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摘要: 1868年日本进行了著名的明治维新运动,使得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迅速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并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与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拟。在运动中,教育制度的改革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自此以后,日本的教育在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里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达到了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本文通过对日本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措施进行分析,从而探寻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 正文: 19世纪中叶,日本进行的明治维新运动改变了日本的命运使其完全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并进入了世界强国之列。明治维新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很大原因得益于其“文明开化”之实施。用日本学者的话说:“为前史未有之大变革,凡百庶政,殆皆创始于是时,而以教育制度为最。” 一、教育改革的背景 日本在明治时代之前,属于江户时代,由德川幕府把持统治权。为了巩固德川在政治上的领导权,幕府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以便对对外贸易和同外国交往上进行隔绝。这一政策使日本完全与外界断绝往来,国家的发展也完全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在此情况下,国内人民在教育上受到儒学和佛学的思想专控,农民的生活困苦,商人的利益也受到严重的损害,引起人民普遍的不满,社会矛盾尖锐。国家财政也存在危机,下级武士的处境日益贫困,幕府又实行高压性措施,整个幕府统治陷入瘫痪之中。同时,国外环境也并不安宁,1853年美国的

坚船利炮撞开了日本的大门,是日本面临沦为西方殖民地的威胁。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即位,推翻了幕府统治。为了摆脱外来的威胁,以及改变日本国内混乱的局面,明治天皇携政府中的有志之士,进行了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二、教育改革的风向标:西学东鉴 明治天皇重用改革名臣岩昌具视、木户孝允、森有礼以及教育名家福泽谕吉等,都充分认识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先进文明在推动日本发展和变革中的巨大力量。因而,在他们的大倡导和鼓励下,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一)、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明治之前的幕府统治时期,就已经认识到留学的重要性。1862年,幕府和各藩曾派遣了学生赴英国、荷兰等国留学。明治政府教育改革的首选便是打开国门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1868年,明治政府发布《五条誓文》把“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础”列为基本国策之一,并采取积极的实践。1871年,明治政府派出右大臣岩仓具视带领庞大的代表团出访欧美,表明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的决心和迫切心情。此次访问成为日本之后的教育改革的强大动力,并开启了日本的留学之风。初期,由于日本政府缺乏经验,选拔不严,使得留学成果并不显著。后来,逐渐改进,使留学生回国后,能在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都发挥巨大的作用。 (二)、聘请外国专家,致力于国内教育。 明治年间,政府雇用了大量的外国专家从事国内的各个领域的工作。以希望将外国先进的知识技术传入日本。为了使他们长期留在日本,给这些外国专家的待遇也相当优厚。例如,当时日本的高等学府——东京大学给与外籍专家的薪俸

2017年十佳微型小说

2017年十佳微型小说 001、《撒谎》 母亲打来电话,说父亲上山放羊,不小心摔断了一条胳膊。一个小时后,我匆匆赶到医院,见到了手术后还处于麻醉状态的父亲。 "你爸进手术室前不让我告诉你这件事,害怕你担心,但我没忍住……一会儿你爸醒来了你回避一下,出去打个家常电话……" 我点点头,但我同时看到了同病房的几个人开始窃窃私语。 不一会儿。父亲似乎要醒了,我赶紧走出了病房。 大约十分钟后,我拨通了父亲的手机。 "爸,干什么呢?"我忍住哽咽的声腔问道。 "啊……"父亲声音有些迟缓,"和你几个大伯玩扑克呢……"父亲说到这里,声音显得精神起来。 "输了赢了?"我问道。 "啊……输了啊。你这小子,干嘛在我手气不好的时候打电话。"父亲和我开着玩笑,尽力让我感觉到他一切都很正常。 "我不信。"不知道为什么,我就配合父亲,孩子气地追问到底。但我随之又后悔了,父亲现在病房里,怎么证明给我? "老古,该你出牌了……"我听了出来。电话里是刚才父亲病房的一个病友的声音。父亲停顿了一下,紧接着高声对我说:"不和你说了。忙着下牌了。来来来,我黑桃3……"父亲说着,挂断了电话。 就在刚挂断那一瞬间,我放声大哭,毫无顾忌。 那天我们都在撒谎,但是那种谎言,让我深深理解了什么才是真实的爱。 02、《婚前婚后》 男孩结婚后对自己的妻子比结婚前更好。一次聚会,朋友笑他:怎么结婚了还那么腻。 他讪讪地笑着说道:"结婚前很多男生都想追她,有很多男生会对她好,我只有对她更好才能追到她; 结婚后,对她好的男生越来越少,我只有对她更好,才能不让她失落。我所做的一切就是想让她幸福。" 说完,所有在场的朋友都沉默了,没有嘲笑,只有敬佩。 03、《母亲的眼睛》 妈妈:儿子,如果妈妈眼睛瞎了怎么办? 儿子:我会送你去这里最好的医院治疗。 妈妈:如果这里最好的医院治不了怎么办? 儿子:我会送你去世界上最好的医院治疗。 妈妈:如果世界上的医院仍然治不好呢? 儿子:我会终身照顾你。 妈妈:好儿子,谢谢你。 儿子:妈妈,如果我眼睛瞎了怎么办? 妈妈:我会把我的眼睛换给你。 04、《错位》 一个姑娘上了高铁,见自己的座位上坐着一男士。她核对自己的票,客气地说:"先生,您坐错位置了吧?" 男士拿出票,大声嚷嚷:"看清楚点,这是我的座位,你瞎了眼吗?!" 女孩仔细看了他的票,不再做声,默默地站在他的身旁。

日本明治维新 答案

五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1、国内因素:幕府统治出现危机 ⑴政治:天皇没有实权,实行幕藩体制,等级制度森严———阶级矛盾尖锐 ⑵经济: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⑶文化:洋学兴起,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知识得到传播,为日本学习西方准备了条件。 ⑷外交: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⑸阶级:社会各阶层尤其是下级武士对幕府不满,有变革体制的强烈愿望,成为明治维新的领导者。 2、国际因素:(1)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2)民族危机出现。 3、根本原因: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4、政治前提:武装倒幕和明治新政府的建立 5、改革的目的:富国强兵,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建立近代化的独立国家。 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皮毛:西方先进技术 变化:废藩置县,四民平等,制定宪法;土地改革,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教育改革;军事改革,富国强兵。 三、明治维新的评价 1.性质:天皇政府推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2.积极作用: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日本走上道路。 ⑴经济:建立起,由转变为 ⑵政治:建立起,并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⑶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⑷对外:摆脱了沦为西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跻身世界强国行列。 ⑸为其他落后国家提供了重要启迪和经验,对中国的戊戌变法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局限性⑴经济: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确立,随着工业化的深入严重影制约了 的扩大,制约了工业的发展。 ⑵政治:宪法颁布后,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民主权利,形成了带有浓厚封建专制色彩的日本近代天皇制。 ⑶文化:藩阀推行的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根深蒂固 ⑷对外: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给亚洲国家带来深重灾难。 总之,日本走上了近代化道路,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高二历史选修1 日本明治维新.doc

高二历史选修1 日本明治维新 【课标及教学要求】 【知识结构】 一、背景: 1、内忧:幕府的腐朽统治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⑴政治上:实行幕藩等级制度,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趋尖锐,人民起义不断; ⑵经济上:幕府歧视工商业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并得到发展;改 革力量形成: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商人、资本家) ⑶外交上:闭关锁国落后于世界大趋势 2、外患:西方国家的殖民入侵:黑船事件和《日美亲善条约》 3、前提:倒幕运动胜利后,明治政府建立 ⑴尊王攘夷 ①社会基础: ②评价: ⑵倒幕运动 ①社会基础: ②经过: ③胜利原因: 二、内容:

1、政治: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 ⑴废藩置县:废除全国所有的藩国,设置三府72县,由中央政府派官员直接进行管理,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⑵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了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层特权,建立起一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的社会体制。 2、经济:发展新经济 ⑴币制改革:以金本位的纸币作为全国唯一的货币; ⑵土地改革: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作用) ⑶地税改革:一律按地价的3%征收土地税,以货币形式支付。(作用) ⑷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 政府负责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样板企业;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力拓展海外贸易。 3、文化: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 ⑴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让更多日本人了解西方文明; ⑵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⑶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西化:历法、衣食住行、鹿鸣馆。 4、军事:富国强兵,建立新式军队 ⑴实行义务兵役制,取消了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 ⑵大力改进军事装备; ⑶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指挥人才; ⑷进行效忠天皇的武士道教育。 三、评价: 1、目的:富国强兵 2、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3、历史作用: ⑴使日本由一个封建落后国家逐渐转变为一个封建色彩浓厚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 ⑵很快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4、历史局限性: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很快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 【重难点解析】 1、俄国1861年改革同明治维新的比较 相同之处: ①所处时代相同: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 ②国内背景相同: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为农奴制,日本为幕府统治; ③方式相同:都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 ④主观目的相同:都存在、保留和维护了君主及其统治; ⑤客观效果相同: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促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都是本国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答案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单项选择题作业 1.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分别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两者的共同点是(C) A.都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B.都涉及了政治制度的革新 C.都推动了本国近代化D.都取得了成功 2.“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文中的“社会变革”包括(D) ①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②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海军③推行地税改革,大力发展近代经济④提倡“文明开化”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某校九年级学生在学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后,将二者进行了比较,概括出两次改革运动的相同点。其中正确的是(B) A.改革前两国都遭到西方侵略B.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C.改革都注重教育,提倡“文明开化”D.改革后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4.下列材料所反映的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有(C)

开设学校,创办报刊,又使铁路、电讯、兵制、工业等百般事务改换了旧的面貌。——福泽谕吉《劝学篇》 ①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②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③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④文明开化,引进西方文化教育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5.与表2直接相关的举措是(D)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B.允许士地自由买卖 C.提倡文明开化,发展教育D.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6.它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通过“废除封建领主土地制,废藩置县,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等改革,迅速崛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次改革是(A) A.日本的明治维新B.俄国的1861年改革 C.俄国的彼得一世改革D.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7.表1世界近代史上一次重要改革的主要内容 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 经济方面“殖产兴业”。大力兴办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社会文化方面“文明开化”。学习西方科技文化、思想教育以及生活方式军事方面“富国强兵”。实行征兵制,将“武士道”精神灌输给军人根据表1指出,这次改革是(B)

40篇感人的微小说

40篇感人的微小说 1、高三那年,母亲突然来学校,那会我还在偷偷看小说,还是同学提醒的我。跟老师请假后我出去了,看着母亲蓬乱的头发和一身的污泥,我不耐烦地说:“妈,你咋来了?怎么这么脏啊!”“不是刚从地里过来的吗?来不及倒腾。喏,这是你的课本吧,在家天天看都忘带了,给。”我接过一看:斗破苍穹。 2、过年回家,母亲就为他张罗着相亲。毕业三年了,这是他第三次相亲。双方见面后,家长都很满意,母亲一个劲地夸女方,说他们有多般配,对方家长也是不住地夸他。后来,双方家长互使了一个眼神,默契地走了,只留下他们俩。这时,她先开口说:好久不见... ... 3、男孩婚后对自己的妻子比婚前更好。一次聚会朋友笑他:“怎么结婚了还那么腻?”他讪讪地笑着说:“结婚前很多男生都想追她,很多男生会对她好,我只有对她更好才能追到她;结婚后对她好的男生越来越少,我只有对她更好才能不让她失落。”我所做的就是想让她幸福。说完,在场的朋友都沉默了。 4、高中毕业那年,父亲出车祸,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她面临选择:大学是读还是不读?她很了解自己的家境,但她

又想用知识改变一切,所以她选择去读。大学,她读书很认真,毕业时被学校选派去英国留学。又一次选择,她选择了去。四年后,她回国,发现母亲已不在人世,只发现母亲留下的卖血收据。 5、一个王子爱上一个公主,公主告诉他,如果他愿意连续100个晚上守在她的阳台下,她就接受他。于是王子照做了,他等了一天,两天,三天... ...直到第九十九天,王子离开了。为什么王子不再坚持最后一天?答案很感人——爱情不能 只是一个人的付出。王子用99天证明爱,用第100天证明尊严。 6、她喜欢他四年,收集关于他的一切,喜欢他低头写字的样子,看见他和别的女生一起会生气,也写过无数次情书。只是,这一切,他不知道。若干年后,他和她早已不在一个城市,她在婚前却收到他的礼物,是那次她不小心遗落的一只耳环。信上:我把青春耗在暗恋里,却不能和你在一起。 7、男孩女孩闹矛盾约定背对背各走100步,回头时如果还能看见彼此就不分手。走到99步的时候女孩终于忍不住蹲在地上哭了,一双手臂从背后圈住了她。男孩说,我一直在等你回头,这一辈子我不会放你一个人走!我们不要天长地久海枯石烂,只要一个怀抱彼此温暖,就够了! 8、他就要结婚了,他拖他最好的朋友去选结婚戒指。“这个不错。”“你帮我试试!”,“那... ...好吧!”“正合适!”她想要摘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后进国家的改革考点归纳带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后进国家的改革考点归纳 考纲解读 考点提示 1、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2、日本明治维新 复习建议 人类文明在迈向近代化的历程中,各个不同的国家所走过的道路是不同的,同学们要把英、法、美和俄国、日本走向近代化的道路加以比较,认识人类文明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特点。 就考查的角度来说,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主要考查其进步性和局限性,理解辩证地评价和分析历史事件的作用。日本明治维新主要考查其目的、措施、方式和特点及其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从中学习日本近代化的成功经验。 知识清单 近代化道路上的障碍近代化途径政治经济 俄国专制制度 农奴制度 沙皇改革进行政治、司法改革维持沙皇专 制 农奴获得人身解放,获取份 地;地主土地私有保留;资 本主义逐渐发展起来 日本 幕藩体制 等级制度明治维新 制定宪法 废藩置县、四民平等、日本帝国 宪法 土地私有;殖产兴业 考点聚焦 考点一、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一)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1.农奴制度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16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开始建立,农奴制形成。农奴属于地主所有,是地主的私产,地主可以出售农奴。农奴无条件给领主服劳役,且负担很重的赋税。

19世纪中期俄国开始工业革命,但受到农奴制度的严重阻碍。农奴生活贫困,不能自由流动,使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缺乏必要的资金、市场和劳动力。 2.新思潮的涌动 俄国参加对拿破仑的战争,青年军官到西欧国家,对俄国保留农奴制和封建专制不满。1825年,他们武装发动了“十二月党人起义”,试图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废除农奴制。虽然失败,但对俄国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19世纪四五十年代,俄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改革派,如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公开批评旧制度,要求解放农奴。 3.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惨败 1853年,俄军侵入奥斯曼帝国。英、法派兵援助奥斯曼帝国,战场主要限于克里米亚半岛,故称“克里米亚战争”。 1855年,塞瓦斯托波尔要塞陷落。次年,双方签订和约。俄国撤回在黑海的舰队,拆毁黑海沿岸的防御工事,交出多瑙河沿岸的战略要地。 克里米亚战争充分暴露了俄国的腐朽和落后,使国内矛盾更加尖锐。沙皇尼古拉一世绝望自杀,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自上而下开始进行改革。 (二)农奴制改革 1.概况 1861年3月3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史称“二一九法令”,又称“解放法令”。 2.内容 自法令公布之日起,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土地归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但通常低于农民在改革前所耕种土地的数量,且质量较差。 农民获得份地时,必须以现金支付赎金的20%~25%,赎金高于当时土地实际价格,其余款项由政府以有息债券代付,农民必须在49年内逐步还本付息。只有当还清本息后,农民才拥有土地的合法权利。 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付清赎金后,农民必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 (三)政治改革 1.行政制度:参照西方模式,建立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在卫生、教育、经济领域发挥作用,实际权力掌握在沙皇任命的官僚手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