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重视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

应重视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

应重视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
应重视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

应重视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

【摘要】针对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经典著作教学日趋弱化的趋势,以及视研习经典著作及古籍文献为守旧、复古等观点,从六个方面论证了中医经典著作研习的重要性:重视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是中医药名家成才的共性规律之一;是完整把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需要;是“学有根本”的需要;是避免过度诠释的需要;是获取间接经验的需要;是专业思想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高等中医药教育中医经典著教学

一个时期以来,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经典著作教学出现了弱化的趋势,甚至于有视研习中医经典及中医古籍文献为“守旧”、“复古”者。那么,究竟应如何看待中医经典著作的教学?本文的有关探讨将有助于更为理性地认识这一问题。

1.重视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是中医药名家成才的共性规律之一

考诸古代医学文献,不难发现,习医而有所成者,大多重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的学习和研究,换言之,重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的学习和研究,习医多有所成,此乃中医教育实践的历史对中医经典著作之于中医药人才成才作用的充分肯定与强调,揭示了中医药名家成才的共性规律之一。就新中国老一辈中

医药学家的成长而言,情形也大致如此。笔者将山东中医学院周凤梧、张奇文、丛林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名老中医之路》(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所录97家著名中医药学家对中医经典著作的态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强调经典著作的学习及背诵者共计87人,约占89.7%。

2.重视中医经典著作学习是完整把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需要

有关研究显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同步演进”的关系[1],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出现了第一次高峰,中医学也相应地出现了发展的第一次高峰——《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相继问世。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从奠基走向了体系的形成,中医经典著作的问世同样宣告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理、法、方、药俱备的体系的形成。《黄帝内经》重在明理,《伤寒杂病论》重在立法、处方,《神农本草经》则为药物学专著。《黄帝内经》虽既有理,又有法;既有方(仅十三方,后世并不常用),也有药,但其方药甚简,故传统观点认为“《黄帝内经》……确立了中医学的独特的理论体系”的观点,其名不副实是显而易见的[2]。经典著作中任何一部著作均不可能代表中医学理论的完整体系。反之,缺少其中任何一部著作的中医学理论体系又是残缺不全的。诸书合一,方可窥中医学理论体系之全豹。正其如此,所以诸多著名中医药学者常强调经典著作的学习,不是只学习其中的一部、两部或三

部。“学好医学经典著作是学好中医的基础和关键。”[3]对中医经典著作的研习并非平等视之,而是有所倚重。如,“《内经》与《难经》是中医理论之渊源,不可不读。……我最推崇的是后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二书。”[4]“四部经典著作是祖国医学的精华,其中首推仲景学说。”[5]

3.重视中医经典著作学习是“学有根本”的需要

中国古代文化是没有断层的文化,中国医学是没有断层的医学。中医经典著作所确立的医学思想、医学方法以及医学理论对于其后中医学的发展具有“模板”作用。正如哈荔田先生所云:“《内经》为中医理论之渊薮,为医不读《内经》,则学无根本,基础不固。后世医家虽然在理论上多有创见,各成一家之说,但就其学术思想的继承性而言,无不发轫于《内经》,故读《内》、《难》、《本经》,目的在于掌握中医理论之根本。而仲景之《伤寒》、《金匮》为临床医学之圭臬,辨证论治之大法,不读仲景书则临床治无法度,依无准绳,故读仲景书要在掌握治疗之常变。”[6]“历代医著汗牛充栋,后世诸家均有阐述发明,但流出由源,不论哪种学术流派,均是以《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本草经》等经典著作为基础。”[7]经典著作作为中医学的根柢,不予掌握,则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把中医学得根深蒂固是不可能的,探流溯源方能洞察本质。这又是重视经典著作学习的重要原因之一。 4.重视中医经典著作学习是避免过度诠释的需要

中医临床思维教学内容

中医临床思维

中医临床思维 中医是一种医道,不是单纯的依照指标而治病,因为古人很聪明,知道我们人不是依靠指标而活着,而是依靠我们的感觉而活着。中医在诊疗过程中很注重思维的灵活转换,思维的发散和联系。 医者,意也。中医来源于自然,所以中医的临床思维也跟自然密切相关,来源于生活的观察,司外揣内,取物比类。所以现存最早的《黄帝内经》就是一部很好的知道我们思维的医书,反应了我们祖先思维的丰富致密,《黄帝内经》虽然没有直接教我们怎么进行治病,但是,《黄帝内经》给我们思维的指导,让我们从中领悟治病的道理,所以圣人教我们以渔而不以鱼。 阴阳 《黄帝内经》讲:“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说明了世界的万物相互对立的双方都可以用阴阳来表达,所以对于疾病也是一样的,病证不外阴阳而已,所以我们治病要“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只要我们阴证阳证判断对的话,用药的主要方向就不会错了。 阴阳不仅知道我们的的诊断,也指导我们组方,张介宾曾经说过:“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胜而泉源不竭”。谆谆告诫我们不应该单用阴药或单用阳药。应该阴阳同调,因为阴阳是互根互用的,我们要善于利用体内自我调节的机能。恢复机体的运转而不是见什么症用什么药,要认识到我们的身体有机统一的整体,也要考虑到社会和自然对我们的影响。喻嘉言在《寓意草》曾写到:“上脱者,用七

分阳药,三分阴药而夜服,从阴以引阳;下脱者,用七分阴药,三分阳药而昼服,从阳以引阴也。” 五行 中医的五行学说是一门很有辩证,联系,发展等有用学说,然后很多人不懂五行的道理,恶意诋毁五行学说,说其不科学的。 五行实际上是五种气的运动,古人认为世界是由五种气所构成的,世界的万物都在五行之中,西游记的孙悟空一心想逃离五行之外,然而还是逃脱不了五行的束缚,最终被压与五指山下。 五气分为木火土金水,东方肝木主生发,南方心火主炎散,西方肺金主肃杀,北方肾水主收藏,中央脾土主化万物。 以此来对应我们的人体的五藏,从而揭示了五藏的特性,使我们对身体五藏的运动变化,习性有了了解,从而达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目的。 五行与四季联系起来并且还可以和五藏联系起来,通过了解四季的习性,从而可以很好的指导我们养生和防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就很好的把五藏和四季五行联系的介绍了养生的智慧。“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夏三月……”春天万物生发,在五行为木,木之性为生发,所以天地的万物都生长,大自然处于一派生机勃勃之象,我们人生为万物之灵长,我们更应该顺应这种气机,晚睡而早起,放松身心,慢慢的散步于大自然的气息之中。万物都是在生发之中,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对一切持着宽怀的态度。同时我们的思想也在成长,善心和恶心都会生长,所以我们通

中医经典选读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经典选读》的心得体会“中医经典选读”是我们这学期开设的一门课程,学校开设这门课程是为了加深我们对中国悠久的中医历史和重要的中医经典著作的了解。同时,学习中医基本的辩证方剂。 学习它让我了解到了:目前国内中医高等教育教材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例》作为四大名著,它们在中医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内容最完整,实践痕迹最清晰,对后世中医和现代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巨著;是将来医学探索与发展的根本内容;是喜爱中医人士必读的专书;是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必修课程。 学习本门课程我认识到了这四大名著在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内容和成就。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著,是中医理论和中医防治技术的理论渊源。《内经》所阐述的中医理论是分析人体生理病理,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的重要武器,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内经》开藏象学说之先河,并且奠定了脏腑辨证的雏形。千百年来《内经》一直成为中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奠定了各科的理论基础,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为中华民族身体健康﹑繁衍生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医学经典著作。它较为系统地揭示了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诊治规律,从而奠定了中医临床的理论基础。《伤寒论》为《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为东汉张仲景所著。张仲景继承了《黄帝内经》等古代医籍的基本理论,结合当时的丰富经验,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疾病,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辩证论治原则,使中医学的

基础理论与临证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伤寒论》还提出了较严谨的方剂组方原则;创制了多种方剂的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对方剂学有着重要的贡献。它不仅为诊疗外感病提出了辩证的纲领和论治的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辩证和治疗的一般示范。它一直指导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 《金匮要略》是中医学四大经典名著之一,是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之杂病部分,为方书之祖,而治杂病之宗也。,它有完整的中医理、法、方、药体系,并长期有效的指导中医的临床实践,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际,奠定了中医杂病辨证论治的基础。为人类的卫生保健事业作出过重大的贡献,为历代中医学者推崇和必读之书。此书具有多病合篇和病症结合﹑突显脉学运用的特点,运用了严谨的防治学理念,对后世诊治疾病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温热论》由清代著名中医温病大家叶天士所著。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是一部切合临床实用的温病理论性著作。叶天士创立的卫气管血辨证方法和辨舌辨齿辨癍疹的诊断方法,对后世的温病学说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至今仍是临床辨治外感温热病最为常用的临证辨治方法。它主要阐明了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创立了卫气营血理论,奠定了温病学辩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并按卫气营血确立了温病各阶段的治疗原则;丰富和发展了温病诊断学的内容,对于充实中医诊断辩证学的内容有很大的价值。 中医学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一块瑰宝,它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甚至现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学习中医四大名著能较好地了解到我国的中医发展﹑成就和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基本方剂﹑成效。也可以说,学习中医四大名著是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学习“中医经典解读”这门课程确实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医提供了一个平台。

学习中医经典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经典的心得体会 现在很多人学经典是带着一种批评的眼光来学, 觉得经典这也不科学,那也不科学,你比经典都高明了,那你还学什么经典呢你以一 种抵触的情绪,认为经典过时了,那你怎么学得进经典所以,学经典这个态度很重要,你必须完全地相信它,接受它,然后再思考怎么按照经典的思想去奉行。只有这样,经典才学得进,只有这样,你才会有收获。经典经过了那么长时间的考验,那么多人依靠经典成了名医,你有什么担心呢所以,对于经典完全地可以信受奉行。这里为什么要 提出这个条件和素质呢因为它太重要了。不具备这个条件,经典的学习整个就成了障碍。记得在读《本草纲目》的时候,谈到白术这一条时,李时珍引了张锐《鸡峰备急方》的一则案例:"察见牙齿日长,渐至难食,名曰髓溢病。用白术煎汤,漱服即愈。"大家看到这个案例,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呢我想很多人会不相信。牙齿长到一定程度就定 型了,怎么会越长越长,以致进食都困难呢这太离谱了。即便有这个髓溢病,牙齿那 么坚硬的东西,怎么用白术漱漱口就能缩回去呢简直太不科学了。但,我不这么想, 我首先是相信它,然后,再来思考它的道理。首先,这个病名很有意思。牙齿为骨之余,由肾所主。肾主骨生髓,骨与髓乃是异名同类的东西。牙齿日长,就好像是髓满了在往外溢一样,所以,叫做髓溢病。现在要考虑的是这个牙齿为什么会日渐长长髓为什么 会往外溢这一定是约束骨、髓的这个系统出了问题。骨、髓由肾所主,肾为水藏,故 骨髓亦属水类,明白了这层关系,就知道对骨、髓的约束功能是由土系统来完成的,这亦是前面所讲的土克水。现在土系统出了问题,土虚了,当然就会发生水溢,当然就会发生髓溢。髓溢了,牙齿自然会日渐变长。这个道理明白了,用白术来补土制水,控制髓溢,就是十分简单的事了。这是我对髓溢病及其治疗的思考过程。去年接治一位跟 骨骨刺的患者,患者的双跟都有骨刺,疼痛厉害,以致足跟不敢落地,要踮起脚来走路,所以,生活感到很困难。我按常规的思路,用了补肾的方法,也用了活血、除痛、蠲痹的其他方法,但,都没有获得明显的疗效。正在我感到进退两难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上面的这个案例。骨刺病也叫骨质增生,是由于骨钙流失到骨面,思考中医骨 性赘生物所致。骨钙流失形成骨性赘生物,这与髓溢有什么差别呢应该没有差别。于 是我如法炮制,用白术煎汤,让患者浸泡足跟,每日二三次,每次20 分钟。出乎意料,不数日,痛即大减,足跟能够落地,坚持近月,病即痊愈。上面这个例子给我的感受很深,什么感受呢就是对这个"信受奉行"的感受。对这件事我首先是相信了,相信了才 有可能去进行上面的思考。如果对这件事根本不相信,那怎么会有以后的思考没有这 些思考,就不会想到要用白术来治疗跟骨骨刺。所以,相信是第一,只有这一步做好了,才有可能为今后的研究带来机会。如果首先就不信受,那一切就被你拒绝了,一切的机会就没有了。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么回事。因此,学习接受中医经典著作,也是学习中医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

政治学经典著作选读Ⅱ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国际政治作为一门学科的研究,涌现出大量的经典著作。本课程作为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修读的经典选读(国际政治部分),将向学生们介绍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中的系列经典作品。本课程史论结合,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历史,介绍国际关系史领域中的经典作品;另一部分是理论,介绍国际政治理论经典论著。 2.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从历史和理论两个层面向同学们介绍国际政治领域中的经典论著。在理论层面,对现当代国际研究大师的著作进行研读;在历史层面,注重主要研究者对重要历史事件的经典性研究。做到史论结合,在历史中学到理论,在理论中研究历史。 二、课程目标 对国际政治经典作品的研读,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学生必备的基本专业知识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力图让学生对国际政治著名大家对重要国际事件、国际关系主流理论的经典作品能有一定的研读能力和独立的思考。 三、学习要求 - 4 -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上课之前完成指定的阅读资料。 (3)能够独立完成学期论文一篇,学期论文要求达到能够投稿的水平。 四、教学进度 - 4 -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 主要参考书:(版本可以任选) 基辛格:《核武器与对外政策》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基欧汉:《权力与相互依赖》 摩根索:《国家间政治》 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 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 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 基欧汉:《霸权之后》 哈丁:《公地的悲剧》 - 4 -

中医临床思维

中医临床思维 中医是一种医道,不是单纯的依照指标而治病,因为古人很聪明,知道我们人不是依靠指标而活着,而是依靠我们的感觉而活着。中医在诊疗过程中很注重思维的灵活转换,思维的发散和联系。 医者,意也。中医来源于自然,所以中医的临床思维也跟自然密切相关,来源于生活的观察,司外揣内,取物比类。所以现存最早的《黄帝内经》就是一部很好的知道我们思维的医书,反应了我们祖先思维的丰富致密,《黄帝内经》虽然没有直接教我们怎么进行治病,但是,《黄帝内经》给我们思维的指导,让我们从中领悟治病的道理,所以圣人教我们以渔而不以鱼。 阴阳 《黄帝内经》讲:“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说明了世界的万物相互对立的双方都可以用阴阳来表达,所以对于疾病也是一样的,病证不外阴阳而已,所以我们治病要“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只要我们阴证阳证判断对的话,用药的主要方向就不会错了。 阴阳不仅知道我们的的诊断,也指导我们组方,张介宾曾经说过:“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胜而泉源不竭” 。谆谆告诫我们不应该单用阴药或单用阳药。应该阴阳同调,因为阴阳是互根互用的,我们要善于利用体内自我调节的机能。恢复机体的运转而不是见什么症用什么药,要认识到我们的身体有机统一的整体,也要考虑到社会和自然对我们的影响。喻嘉言在《寓意草》曾写到:“上脱者,用七分阳药,三分阴药而夜服,从阴以引阳;下脱者,用七分阴药,三分阳药而昼服,从阳以引阴也。” 五行中医的五行学说是一门很有辩证,联系,发展等有用学说,然后很多人不懂五行的道理,恶意诋毁五行学说,说其不科学的。 五行实际上是五种气的运动,古人认为世界是由五种气所构成的,世界的万物都在五行之中,西游记的孙悟空一心想逃离五行之外,然而还是逃脱不了五行的束缚,最终被压与五指山下。 五气分为木火土金水,东方肝木主生发,南方心火主炎散,西方肺金主肃杀,北方肾水主收藏,中央脾土主化万物。 以此来对应我们的人体的五藏,从而揭示了五藏的特性,使我们对身体五藏的运动变化,习性有了了解,从而达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目的。 五行与四季联系起来并且还可以和五藏联系起来,通过了解四季的习性,从而可以很好的指导我们养生和防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就很好的把五藏和四季五行联系的介绍了养生的智慧。“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夏三月……”春天万物生发,在五行为木,木之性为生发,所以天地的万物都生长,大自然处于一派生机勃勃之象,我们人生为万物之灵长,我们更应该顺应这种气机,晚睡而早起,放松身心,慢慢的散步于大自然的气息之中。万物都是在生发之中,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对一切持着宽怀的态度。同时我们的思想也在成长,善心和恶心都会生长,所以我们通过宽恕,使善心增长,这样的话,人类的社会更加的和谐,所以来着社会的压力,人际关系的紧张都会为之缓解,这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好好处的。这不仅仅是养生的内容,更是临床的思维。在春天,我们用药也应该顺应身体需要生长的信息,而使用有利于生发的药物。或许可以达到事半工倍的效果。 能治未病更是医术高超的表现,秦越人说他们兄弟三人,大哥在病为萌发的时候就进 行治疗所以医术最高。 现在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设防心强,人际关系尔虞我诈,所以很多人会得情志病。这在西医就只好通过心理医生的指导治疗了。但是我们中医的五行学说则对情志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思路。肝木主怒,心火主喜,脾土主思,肺金主悲,肾水主恐。我们有时候因为上司的,父母的责难而火气难平,怒不可揭,而导致身体疾患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告诉他们一件使他们悲伤的事情,用悲来胜怒就可以解决了,减少怒伤肝而对身体造成影响。情志相克治病,罗大中讲过一个病例很具有代表性“有一个女子二十多

所有政治学专业教师都鼎力推荐的必读书

所有政治学专业教师都鼎力推荐的必读书 每一个关心中国命运的人,都应该阅读的经典书籍 权威解读经济发展与政治民主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透彻分析国家变革轨迹,经典程度堪比《旧制度与大革命》 多次再版,全球畅销 阔别多年,重磅来袭 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政治学系列) 政治/社会科学/畅销书 书号:978-7-300-14875-5 作者:塞缪尔·P·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 译者:欧阳景根 开本:16开页数:312页 出版时间:2013.4 定价:52.00 元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卖点 1.本书是畅销不衰的政治学名著,与正在备受热捧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一样,对于当前中国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2.本书内容经典,十余年前首次在国内出版之后即吸引了大量读者;上一版售罄之后,许多读者翘首以待;仅豆瓣网就有几千人想读。 3.塞缪尔·P·亨廷顿是政治学领域顶尖级的权威学者,曾在卡特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任职,为时任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的左右手,被誉为当代的马基雅维利。同时译者也具有深厚的学科研究背景,翻译文字流畅易懂。本书是一本适合所有层次的关心政治或民主问题的读者阅读的经典作品。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畅销全球的政治学经典,每一个政治学专业教师都会向学生热烈推荐这一本书。这本书通过描述全球第三波政治浪潮的恢弘进程,很好的考察并阐释了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化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为威权主义的民主化转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除了内容的经典之外,本书的重要性或许还体现在其关于经济与政治关系的分析引起了政治学界许多旷日持久的争论,而这些争论更加验证了本书所具有的重大学理意义和现实针对性。诚恳地说,这本书确实是政治学领域一本具有永恒意义的里程碑式的著作。

中医临床思维的四个层次.doc

中医临床思维的四个层次 目前西医对许多疾病都有“诊疗指南”、“专家共识”或“临床路径”,但临床上即使是这些指南的制定者之间面对同一患 者采用的具体实施方案也往往不同,疗效自然有异,可见临 床医学思维的重要性。与西医不同的是,中医临床选方用药 的个性化特征更强——三因(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和辨证论 治最能反映中医治疗的个性化特点,并且不同中医大夫由于 其学术背景、临床经验等多方面的不同,同一时间地点面对 同一患者所开出的处方用药也往往有异——面对同样的复杂 病证能够获效的方药未必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文想说的 是:中医临床处方用药思维的层次问题: 1、死法死用 “死法死用”是指执某种治法或固定处方治某些特 定对象的特定病证。 这类中医常见于初学者或没有系统学过中医的人, 或只读过方书而对医书涉猎较少之人。比如,民间常有人凭一 个“祖传秘方”就可“走江湖”病,人之间也常常互相传抄一 些偏方、验方,这往往属于专方治专病,用得好有时候也能获 得良效,例子很多。曾见到一些骨折不愈患者依据传说到找到 某地民间中医,后者给患者采用老母鸡加中药大锅煎煮后外 用,或对于肝硬化腹水(鼓胀)患者给予几粒黑药丸让患

者服后泻下稀水样便而使腹水减少,或对于黄疸采用发泡疗 法使其皮肤流出黄水之类,其实这些方法古书上都有记载, 取来一用而已。而初学中医者喜欢从教科书上或其他医书上 找来偏方一个,在临床上寻找相应病人,背会了几个经方方 证就来应对临床复杂性问题,辨证分型论治的教学方法容易 误导初学者死法死用,临床疗效显然难以取得上佳,被前人 称为“执方寻病”,正所谓“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了苏轼滥用“圣散子”的后果:“宣和后,此药盛行于京师,太学诸生信之尤笃,杀人 无数”。因为圣散子以温药为主治疗寒疫自然有效,但因苏轼之文学政治盛名而将之用之于瘟疫致使杀人无数,正是执死方治活病的典型案例。 “死法死用”的典型例子还有“胡万林重用芒硝”案。90 年代我曾买下柯云路所写《发现黄帝内经》品读——读后方 知是书实在不该买,从中知道了胡万林在西北地区用芒硝可以 治百病但到了中原却致死多人而因非法行医被取缔并在狱中沉 寂了十多年,最近网传胡万林再次因此弄出人命——没想到这 十多年过去了胡万林居然还没有好好读读中医反倒是依然依据 他那老法子。至于日本人用小柴胡汤治疗各种肝病更是属于 “死法死用”之列——东洋鬼子再自作聪明也只能学到中华传 统文化的皮毛而已。

中医经典选读 学习心得 (7)

《中医经典选读》心得体会 中医古籍,浩如烟海,总让人不知从何看起的感觉。但是在这么多的医书中,也有我们必须学习的,那就是中医经典著作。可是现在很多人不重视经典的学习,认为经典学习已经过时,里面的文字意深难懂,千多年前的古书还拿着手里当宝?但是实际上,以《黄帝内经》为首的四大经典,还包括《伤寒论》、《金贵要略》和“温病学”,历来被奉为经典,能够被称为经典,必然是经得起考验,受到验证的,大部分历代著名的医家,均刻苦钻研中医经典的内容并推崇之。这是因为其对中医重要价值,一直指导中医的临床,能够有效的帮助掌握中医理论,因此,中医本科课程中便开始学习。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著,是中医理论和中医防治技术的理论渊源。《内经》所阐述的中医理论是分析人体生理病理,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的重要依据,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内经》开藏象学说之先河,并且奠定了脏腑辨证的雏形。千百年来《内经》一直成为中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奠定了各科的理论基础,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为中华民族身体健康﹑繁衍生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医学经典著作。它较为系统地揭示了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诊治规律,从而奠定了中医临床的理论基础。《伤寒论》为《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为东汉张仲景所著。张仲景继承了《黄帝内经》等古代医籍的基本理论,结合当时的丰富经验,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疾病,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辩证论治原则,使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与临证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伤寒论》还提出了较严谨的方剂组方原则;创制了多种方剂的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对方剂学有着重要的贡献。它不仅为诊疗外感病提出了辩证的纲领和论治的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辩证和治疗的一般示范。它一直指导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 《金匮要略》是中医学四大经典经典之一,是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之杂病部分,为方书之祖,而治杂病之宗也。它有完整的中医理、法、方、药体系,并长期有效的指导中医的临床实践,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际,奠定了中医杂病辨证论治的基础。为人类的卫生保健事业作出过重大的贡献,为历代中医学者推崇和必读之书。此书具有多病合篇和病症结合﹑突显脉学运用的特点,运用了严谨的防治学理念,对后世诊治疾病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温病学”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是切合临床实用的温病理论性著作。比如叶天士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方法和辨舌辨齿辨癍疹的诊断方法,对后世的温病学说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至今仍是临床辨治外感温热病最为常用的临证辨治方法。它主要阐明了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创立了卫气营血理论,奠定了温病学辩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并按卫气营血确立了温病各阶段的治疗原则;丰富和发展了温病诊断学的内容,对于充实中医诊断辩证学的内容有很大的价值。 中医学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一块瑰宝,它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甚至现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学习中医四大经典能较好地了解到我国的中医发展﹑成就和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基本方剂﹑成效。也可以说,学习中医四大经典是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学习“中医经典解读”这门课程确实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医提供了一个平台。

四部经典著作

四部经著《黄帝内经》、《难经》、《神农百草经》、《伤寒论》。《皇帝内经》现存最早一部医学巨著,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难经》脉学、经络、命门、三焦。《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医圣张仲景。《神农百草经》是第一部药学专注。发展阶段:1.魏晋隋唐晋皇莆谧著《针灸甲乙经》发展经络、腧穴和针灸;王淑和著《脉经》提出24脉,发展脉学理论;唐代孙思邈著《千金方》2.宋金元金元四大家刘完素(河间)、张从正(子和)、李杲(东垣)、朱震亨(丹溪)3.明清张介宾《景岳全书》4.近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主张中西药合用。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2.辩证论治证、症、病 阴阳基本概念的内涵:可表示相互关联而又相互对立统一的事物属性,如天与地,日与月,水与火。也可表示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层面的属性,如气与血,脏与腑。阴阳的特性:相关性、普遍性、相对性、规定性 阴阳的相互关系:1.阴阳对立制约2.阴阳互根互用3.阴阳消长4.阴阳转化 阴阳学说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2.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3.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1)阴阳偏盛: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2)阴阳偏衰(3)阴阳互损(4)阴阳转化4.指导疾病的诊断5.指导疾病的防治6.归纳药物的性能五行的概念:“五”,指由宇宙本原之气分化的,构成宇宙万物的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和变化。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能屈能伸,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火曰炎上:炎热、上升、光明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金曰从革:刚柔相济,沉降、肃杀、收敛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1、取象比类法2、推演络绎法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脏:肝心脾肺肾五官:目舌口鼻耳五体:筋脉肉皮骨五志:怒喜思悲恐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五方:东南中西北五气:风暑湿燥寒五行在一般状态下的调节机制:1.五行相生2.五行相克3.五行制化。 特殊状态的相互影响:1.母子相犯2.相乘3.相侮。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以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藏象学说:是研究①藏象的概念内涵,②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③以及与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④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之间、脏腑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说。五脏:心、肺、脾、肝、肾。共同生理特点:化生和贮藏精气。“藏而不泻,泻而不满”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共同生理特点:受盛和传化水谷。“泄而不藏,实而不满”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共同生理特点:化生和贮藏精气 五脏六腑的区别:1.功能不同。五脏主化生和贮藏精气。“藏而不泻,泻而不满”六腑主受盛和传化水谷。“泄而不藏,实而不满”2.五脏藏神。神志活动归属于五脏,而六腑除了胆以外,均与神志活动无关。3.形态有别。五脏多为被精气充满的实体器官,故贮藏精气。六腑多为中空性的器官,故传化水谷。4.脏主腑从。藏象学说以五脏为中心,六腑从属五脏。脏病多虚,脏腑多实。脏实者可以泻其腑,腑虚者可以补其脏。五脏的生理功能:1.心(1)主血脉(2)贮藏神2.肺(1)主宣发肃降(2)主气1)主呼吸之气2)主管气的生成3)调节全身的气机(3)助心行血(4)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3.脾(1)主运化1)运化水谷2)运化水液(2)主升(3)主统血4.肝(1)主疏泄1)调节精神神志2)维持气血运行3)促进脾胃消化吸收与分布4)协助水液代谢5)调节生殖机能(2)主藏血1)贮藏血液2)调节血流量3)防止出血5.肾(1)主藏精1)主管生长发育2)主管生殖繁衍3)推动和调节脏腑气化2)主水液3)主纳气。五脏与体、华、窍、

中医经典必读书籍

中医经典必读书籍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医经典必读书籍》的内容,具体内容:有哪些?下面是我精心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欢!中医学生必读的20本书《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 有哪些?下面是我精心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欢! 中医学生必读的20本书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介绍及论证了从生活习惯干预到心理干预、从经络原理到经络治病术、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相关人体解剖、生理病理到使用药物原则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内容广博,被誉为综合性百科全书。 网友评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学中医者该好好阅读。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是上古,先秦,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

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网友评论:任何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读医书不能脱离成书的时代背景。 《伤寒论》 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内容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他在《内经》,《难经》等著作的基础上,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经验和自己的临床实践,确定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指导临床实践的医学经典。 网友评论:仲景先师的毕生巨著,它出现就是中医学发展的最高成就。面对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我们理所应当,也该抱着真正求学的心态来钻研祖先们留下来的医术,继续将它们传承和发扬,而不是一味地否定。《难经》 《难经》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学习中医学、掌握传统理论真谛的必读之书。它成书于西汉末年。全书以问答释疑的形式讨论了八十一个问题。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并对《内经》中某些重要问题进行了阐发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但由于其成书较早,文字古奥,语句艰深,极难使中医初学者理解掌握。 网友评论:其成书较早,文字古奥,语句艰深,极难使中医初学者理解掌握。跟着老师听了一遍,可能有些东西还需要沉淀才可以感受到!

现代经典中医著作之廖育群《秘授古脉法抄本》

(声明:书籍内容载自互联网,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人不经允许,不得利用该书籍用于商业目的) 洞见思想底层,诠释中国人上古时期的生命哲学,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中医太美。欢迎大家阅读本书籍,希望你能从中体悟生命哲学,辅佐中国文化发扬光大。道门《丹医秘授古脉法》的故事 廖育群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北京) 依据湖南马王堆、湖北张家山汉墓出土的早期医学著作,及传世的今本《黄帝内经》、《难经》等医学经典中所存留的马迹蛛丝,大抵可知古代医家曾经使用过诸如“分经候脉”、“三部九候”、“四时脉法”、“人迎寸口脉法”等一些与现今所见中医诊脉之法不同的脉诊方法。因而我在讨论中医诊脉之法的发展演变时,将这些早期的诊脉之法统称为“古脉法” [①] 。 不知道在浩如烟海的古今中医著作中是否早已有人使用过“古脉法”一词,但我以此概括与指称那些见之于古代医学经典、现今早已废弃不用的诊脉方法,却完全是由于家学渊源的影响——在家藏医书中,有名之曰《丹医秘授古脉法》的抄本一卷。 一、关于《丹医秘授古脉法》的抄本 图家藏抄本 《丹医秘授古脉法》封面 抄本的价值取决于其中所保存的“未刊之论”究竟具有怎样的文化价值。如果与已知的古人遗墨、行世的思想言论大同小异,那么这样的抄本则几乎毫无价值。家藏抄本《丹医秘授古脉法》的主体内容是“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的诊候之法,这种诊脉方法与现今所见通行的中医诊脉方法有所不同,是来源于与正统中医理论体系与实用技艺完全不同的一派之学。这个抄本作为医学知识的载体,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某种不见于典籍记述的医学理论与技艺,而且可以作为理解传统医学演变轨迹、实实在在触摸近代“个色中医人物”之学问与生活的通道。 《丹医秘授古脉法》出自家父之手,其主体内容却是源于一位具有奇特经历的四川医家周潜川的讲述。 周潜川(1905~1962),祖籍四川威远县,世居成都。早年从军为护士;后得岳丈资助,入国立武汉大学;又以官费赴英国学军工化学。回国后习武术受伤,幸得丹药救治而获痊愈,故好岐黄。离军后,负笈峨嵋、贡嘎、青城、武当诸山,遍访民间宿医与精谙医术之僧道,获益良多,家资亦尽耗于此。个人天资与如此经历,使得周氏之学既能旁及诸子、术数、气功、武术,又始终以医家的理论与实用技艺为核心;既得道家真传,又旁通儒佛两教;既有留学海外的经历和西方近代实证科学的熏陶,又能坚持东方传统文化的韵味。这些都是一般医林人物难望项背之处。其所成就的颇具特色的一家之学,自然与古往今来靠文字功夫吃饭的“医学教授”、以及在这个知识体系下养成的医家不同;当然也与各承家技,混饭糊口的江湖郎中有异。 抗战结束,周氏悬壶上海。50年代应社会名流之邀来京施诊;又以效奇而蒙诸翁向中央举荐,遂在卫生部某副部长的安排下,由上海迁至北京“三时学会”旧址应诊,晚间开讲授业。记得当时周氏的诊费为人民币5元(足够维持一般人的每月生活)——如此昂贵的诊费足以说明其“身价”。60年代初,因治愈山西省委秘书长之顽疾痼病,又被盛情聘入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工作。此间周氏每年应邀赴各省、军区为高层人物治病,讲授气功与养生之道,但不久即因此蒙难入狱而亡。周氏以写书、授徒、炼丹为平生之“三愿”,但除了在山西工作

中国政治学原著选读

中国政治学原著选读 The Selected Classics of Politics in China 杨建党 一、课程简介 中国政治学原著选读是政治学原典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熟悉先秦经典《论语》、《尚书》、《大学》、《孟子》、《商君书》、《韩非子》等,秦代以后经典《春秋繁露》《封建论》、《贞观政要》、《朱子语类》、《明夷待访录》等,近现代经典《康有为政论集》、《大同书》、《变法通义》、《建国方略》、《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新民主主义论》等中国政治学经典著作的基本内容,重点研读若干代表性篇章,据此了解中国历史悠久的德治政治、专制主义等,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思想,进而掌握阅读中国政治学原典的方法,培养与提高其对经典的兴趣。 The Selected Classics of Politics in Chin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tudy of political science. Through this course,students can study some classical works of three stages, including the Pre-Qin Period, after the Qin Dynasty, contemporary and modern times. Students needs to read the book includes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Chun Qiu Fan Lu, Kang Youwei's political commentary. This course focuses on a number of representative chapters to understand China's long history of virtue , despotism, etc. The purpose is not only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ideas of Chinese Marxism, but also to master the way to read the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儒家与儒家经典 一、原儒、汉儒与宋儒 二、儒家经典及其注疏 三、现代化视域下的儒家文化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意义演示教学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 学习意义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意义 什么是中医四大经典? 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匦要略》、《瘟病条辨》吗?当然不是! 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瘟病条辨》吗?也不是! 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这四部著作。 首先,《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又称《金匦》)两部分,是医圣张仲景论外感和内伤杂病的千古不易之中医名典,首次详辨证、药方,为后世医家承袭经方的开山之作,堪称经典。要将一部著作分为两部分学习无可厚非,但是根据内容却要分为两部书未免牵强。 世医(指中医)皆知药王真人孙思邈的《千金方》包括《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分,而习惯上都统称为《千金方》。这是一个道理,何独内容尚有重复的《要方》和《翼方》尚可合成《千金》一部,而内容各异又互为补充的系统著作却要被拆开称为两大经典?这点于常理不合,不符合传统的思维逻辑。 读过《伤寒杂病论》的人士应该知道仲景的序言中有“ 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 已然言明《伤寒杂病论》就是一部作品而已。 再有,《黄帝内经》的《灵枢》、《素问》为中医阴阳五行、病因病机、脏腑经络、诊治法则、养生及针灸等领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难经》丰富和发挥、扩充了《内经》的理论,成就了中医解剖学的雏形;千百年来这两大著作指导着中医的临症和发展,迄今仍是中医必学的基础理论。这两个著作并没有合而为一,却被今人只挑了《内经》,这比起前面将《伤寒杂病论》一分为二形成了巨大的思维方式反差,更不符合逻辑!如果说后世的中医根本就没有用到《难经》知识尚可说得过去,但事实是上《难经》也是后世医家引经据典的重要资源之一,这怎么解释呢? 更有,中医的内容除了诊断辨证施治等,还有重要的一环:药物!无独有偶,《神农本草经》正是中医最早时期的最佳药学专著,正是它让古中医有了完整的体系,如果这不算经典,算什么? 最后,强调一下我们所说的中医四大经典的认识方式:指导后世中医临症和发展的理论依据的专业古典文献,我们称之为经典。担纲此任的著作中,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以前的四部经典正是《黄帝内经》、《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这四部著作。

中医护理学重点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和养生等措施,并运用独特地传统护理技术,对患者及老、弱、幼、残者施以护理,以保护人民健康地一门应用学科. . 辩证施护:从整体观出发,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患者有关疾病发生、发展地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综合,辨明病因、病机和病位,判断为何种性质地证,从而制定相应地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地过程. .饮食调护:在日常生活和治疗疾病地过程中,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地原则,对患者进行营养和膳食方面地护理和指导. .病情观察: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运用四诊地方法,收集患者地病情资料,通过辩证地方法分析归纳,了解疾病地病因、病机、病性和病位,对疾病做出判断地过程. .灸法:指利用某些燃烧材料,熏灼或温熨体表一定部位,通过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地一种方法. .拔罐法:以罐为工具,利用罐内燃烧或热蒸、抽吸等方法,排出罐内空气,使之形成负压,将罐吸附于施术部位,使施术部位产生淤血和药物透入,致使淤滞凝结之气血,负而吸达,动而通畅,改善局部及全身脏腑经络之营养,调整阴阳,疏通气血,从而达到疗病愈疮之功效. .耳穴埋豆法:在耳针治疗地基础上发展起来地一种中医操作技术,是用胶布将药豆或磁珠黏贴于耳穴处,给与适当地揉、按、捏、压,使其产生热、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地地一种外治疗法. .耳穴:人体发生疾病时,常会在耳部相应部位出现“阳性反应点”,如压痛、变形、变色、水疱、结节、丘疹、凹陷、脱屑、电阻降低等,这些点就是耳针防治疾病地刺激点. .刮痧法:是指用边缘钝滑地器具,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和痧痕地一种治疗方法. .药熨法:将中药用白酒或食醋搅拌后炒热,装入布袋中,在患处或特定穴位适时来回退运或回旋运转,利用温热及药物地共同作用,以达到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祛瘀消肿、温通经络等作用地一种治疗方法. .熏洗法:将药物煎汤开沸后,利用药液所蒸发地药气熏洗患处,待药液稍温后,再洗涤患部地一种外治治疗. .全身药浴法:将药物煎汤滤去药渣,趁热进行全身先熏蒸、后浸渍地一种方法.利用水地温热、按摩等物理作用,借助药液轻清之气,直透腠理,促使气血流畅,温通经络,达到治疗及保健地作用. .正治与正护法:又称逆治与逆护法,是指在疾病本质和现象相一致情况下,逆其证侯性质而治疗护理地一种常用法则. .反治与反护法:是指疾病地征象与本质不相一致甚至相反情况下地治护方法,即顺从疾病地现象而治护地方法. .同病异护:就是同一种疾病,由于病情发展和病机地变化,以及邪正消长地差异,机体地反应性不同,所表现出来地症候不同,治疗护理上应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不同地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 .异病同护:指不同地疾病,在其病情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相同地病机变化或同一性质地症候,可以采用相同地治疗护理方法. 第一章绪论 .战国到西汉《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地一部医经典著,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为中医理论体系地确立奠定了基础. .《神农百草经》是我国现存地最早地药物学专著,将药物分成上中下三品.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我国最有影响地一部临床医学巨著.简历了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为临床辩证施护开了先河,为后续中医护理地发展奠定了基础. .华佗是我国后汉时期外科和医疗体育地奠基人. .晋王叔和《脉经》,为护士通过脉诊观察病情提供了理论依据. .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为中医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了方法和技术.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发展和补充了各种疾病地中医护理方法.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开了中国医学伦理地先河. .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外感六淫为外因,内伤七情为内因,而饮食所伤、虫兽所伤、跌打损伤、中毒、金疮为不内外因. .金元四大家:刘元素(河间)倡导火热论,为寒凉派;张从正(子和),攻邪派;李杲(东垣),补土派;朱震亨

【免费下载】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的意义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的意义 中国中医科学院 季巍巍 一、概要 (一)中医四大经典著作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包括 《 黄帝内经 》 、 《 伤寒论 》 、 《 金匮要略 》 、 《 温病条辨 》。 (二)学习经典著作的意义 为什么要学古代的著作 ? 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中医学是伴随着人类的生产活动而产生的。因此,中医的理论知识是日久民心。相对而言,西医是日新月异的。中医历经几千年的医学理论,仍然积极地指导着临床诊疗,此为中医之妙。中医学和西医学也因此而成为完全不同的两个医学体系。在中医学几千年的历史中,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医家和著作,只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才能在今天仍被称作经典。因此,学习中医的四大经典,是每一个中医人提高临床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认真的研讨古人的医术,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对经典著作的学习,能够对中医的四部经典著作有更全面的认识,在临床运用方面能有新的领悟和提高。总之,学习古人的著作的意义在于,在古代著作的指导下,使中医学呈现出如今日渐辉煌的发展。 二、中医四大经典著作 中医的四大经典指的是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作用和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的著作,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有着巨大指导作用和研究价值。目前国内的中医高等教育教材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作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同时,有学者认为,除了以上四大名著,《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以及《神农本草经》亦是四大名著,实际上并无冲突。本节课以目前高等教育教材推荐的四部书作为经典著作进行讲解。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