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郑州银行南阳分行创新城商行跨区域经营模式

郑州银行南阳分行创新城商行跨区域经营模式

郑州银行南阳分行创新城商行跨区域经营模式
郑州银行南阳分行创新城商行跨区域经营模式

郑州银行南阳分行创新城商行跨区域经营模式

二十年栉风沐雨,郑州银行从前身城市信用联社、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各个阶段一路走来,以“鼎铸中原”信念破茧成蝶,一步步跻身国内城商行领先阵列,成长为一家管理科学、功能完善、效益良好、独具特色的区域性股份制银行。

2010年,郑州银行的辉煌历程揭开了一页新篇章:郑州银行首家异地分支机构——南阳分行正式挂牌。在我省人口最多的地市成功落地,为郑州银行实现“辐射省内、走向全国”跨区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6年6月30日,郑州银行南阳分行第八家支行、第四家县域分支镇平支行盛装开业,标志着我行跨区域网点布局的步伐迈入了“快车道”,深刻改变了南阳的“金融版图”。

回首来路,根植地方的真情、创新发展的激情是我们不变的初心,通过实施特色化经营战略、塑造品牌价值为核心竞争力,郑州银行南阳分行逐渐探索出了一条成熟的城商行异地分行跨区域经营模式。

根植南阳,屡创纪录赢赞誉

六年来,国内各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其他城商行纷纷来南阳“抢滩登陆”,当地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

郑州银行南阳分行从无到有,创下了“开业第一天存款突破

1亿元,1年存款突破19亿元、贷款达17亿元”的金融业“南阳速度”,成就了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的“郑州银行样板”,并且始终保持着网点迅速扩张、资产规模稳步扩大和存贷款业务大幅增加等领先态势,稳居系统内77家分支行前列。

2016年7月,南阳银监部门发布金融机构半年运行数据,郑州银行南阳分行1至6月份累计投放信贷资金20.62亿元,各项贷款较年初增长7.76亿元,新增存贷额排名在当地金融机构中名列前茅。其中,郑州银行南阳分行将新增贷款的绝大部分投向了小微、商贸物流、三农企业,为其健康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发展动力。

对此,南阳市政府领导、银监部门纷纷进行“点赞”,充分肯定郑州银行南阳分行作为城商行中的楷模和标杆,在服务南阳跨越发展、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领头羊作用。

六年时间,郑州银行南阳分行实现近50亿元存款、近160亿元累计信贷投放……沉甸甸的数据背后,是郑银人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的责任体现。南阳市“年度金融工作优秀单位”、“支三农先进单位”、“支持中小企业先进单位”、“市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示范单位”、“最受市民喜爱银行卡”……一块块闪光的荣誉牌上,铭刻着郑州银行南阳分行创新奋进的精神风采。

精准定位,积极探索树信誉

众所周知,一艘远航的巨轮如果没有灯塔的指引,就不可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就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市场在资

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凸显,而银行业作为市场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其白热化的竞争程度正在日益加剧。那么,作为综合实力相对较薄弱的城商行面对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如何占到一席之地呢?很显然,精准定位越来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直以来,郑行南阳分行以“服务地方、服务中小、服务市民”为己任,秉承总行“商贸物流银行、中小企业融资专家、精品社区银行”的特色定位,不断实现跨越发展,资产规模突破53亿元。

“融资难、融资贵、贷款期限短”一直是长期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题。我们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千方百计向总行争取信贷资金加大对地方中小企业和民生工程项目的资金倾斜力度。

随着南阳地区小企业数量的日益增多,规模的不断壮大,为了适应形势需要,分行从创立之初便成立了产品创新委员会,加快了金融产品创新和业务流程优化的进程,用优质的服务和量身定制的产品努力满足客户的多样需求。

2014年,由郑州银行南阳分行牵头,为南阳冷链协会量身定做融资方案,提供了总额近3000万元的联保贷款,为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积极探索全新的解决方案和业务合作模式。

2015年,我行创新性地推出“联保贷”等信贷产品,累计为某花生联保小组投放信贷资金约2亿元,有效促进了农产品企

业的良性发展。

经过努力,我行已经建立起以小企业业务为代表的多支特色业务团队,为差异化经营和特色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为小微企业专门打造“离行式”、“一站式”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我行还积极响应监管部门要求,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作为经营重点,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绿色通道,提高贷款效率,并推出“乐经营”、“乐安家”、“集速贷”等多种贷款产品,对小企业贷款实施批量营销,坚持“不压贷、不抽贷”,创新“续贷”模式,连续推出“循环贷”、“接着贷”等适应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特点的信贷产品。

截至2016年6月末,郑州银行南阳分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已达48.07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3.46亿元,占比90.41%。近6年,郑州银行南阳分行已累计支持中小企业2000余家,支持市政重点工程及企业20多家,累计向“三农”、民生、医疗、学校等公益事业投放总额20余亿元的信贷支持。

共赢未来,三大战略谱新篇

分析南阳地区金融行业现状可见,由于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长期发展积累的优势,资产质量和发展效益较为良好的大型优质企业几乎已被蚕食,给城商行可供挖掘的机会不大。而目前随着国家政策的号召,一些新型产业的不断涌现给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都带来了同等的发展机遇,面

对发展机遇,如何创新发展方式、拓宽发展渠道,越来越成为城商行急需研究的发展课题。

今年以来,总行准确研判发展形势,创新推出“商贸物流银行、中小企业融资专家、精品市民银行”三大特色定位,为分行跨区域发展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我行秉承总行定位创新发展思路,积极扩大帮扶力度,分别支持某商贸、物流企业800万元和200万元信贷资金用于其日常经营,同时,在普惠小微金融方面,郑州银行南阳分行根据南阳县域地方特色,创新联保方式,将投入约1.5亿元批量支持一批涉农小微企业,下一步,我们还将投入1亿元支持某食品流通行业,帮扶其解决资金难题。

在市民金融业务领域,郑州银行南阳分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升金融服务水平,通过在各网点完善理财产品销售专区,积极推进“双录一区”建设步伐。我们牢记创新是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积极推进业务创新,特别是国际业务发展亮点呈现,截至6月末,南阳分行外汇存款1亿美元,贸融业务实施量1.65亿元,较好地满足了客户多样化需求,拓展了我行创新业务发展蓝海;在产品创新方面;郑州银行形成的四大系列十多个产品,不仅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同时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为满足广大市民朋友对理财产品的创新需求,郑州银行创新推出“聚财”系列理财产品,截至7月末,郑州银行南阳分行共销售理财产品6.21亿

元,创新成果得到了广大客户的充分肯定。

同时,为积极推进总行三大特色定位更广更好地普惠南阳人民,下半年,郑州银行南阳分行将在现有8家网点、8家离行ATM 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物理设施的建设步伐,争取在年底前增设内乡支行、新野支行和2处离行ATM。2017年,郑州银行南阳分行还将一鼓作气、奋力前行加快机构下沉、服务下沉的力度,新设方城支行、淅川支行、市区人民路支行和三处离行ATM,届时,郑州银行在南阳地区的网点数将达13家,基本实现南阳县域全覆盖,将为南阳人民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提供优良的硬件支撑。

我们还积极响应政府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号召,投身金融助力精准扶贫事业。金融扶贫是每一家金融机构应尽的义务和责任,郑州银行南阳分行紧紧围绕扶贫工作各项部署要求,通过建档立卡精准扶贫范围,驻村入户落实帮扶责任。同时,还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融资专家”的品牌优势,积极探索扶贫贷款创新服务模式,确保在较短的时间内,将郑州银行优质的金融服务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各个环节。

未来,在总行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郑州银行南阳分行将紧紧抓住当前发展的良好机遇,创新管理模式、催生发展动力,力争3年内实现存款规模突破100亿元、5年内突破150亿元;3年内实现贷款80亿元、5年内突破120亿元,存贷比始终保持在110%以上,实现全市金融机构综合排名保持在前5名的发展

愿景。同时,我们将继续秉持总行三大特色定位,深化银政企三方务实合作,把各项业务做大、做强、做深、做透,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为努力开创南阳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建议 叶松盛 摘要: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已逐渐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如何创新盈利模式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认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盈利模式单一、业务品种较少、资金运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而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因素主要有利率市场化、客户金融需求多元化、金融托媒现象加剧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盈利模式利率市场化金融托媒中间业务 2011 年,我国商业银行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0412亿元,比2010年增加2775亿元,同比增长36.3%。在实现利润高速增长的同时,商业银行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如何解决商业银行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的盈利模式构建问题,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和实践的重要工作。一、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以资产负债结构为基础的财务收支结构。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主要有利差主导型和非利差主导型两种模式,前者是以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为基础,而后者则与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及混业经营模式的发展相关。目前我国还处在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阶段,从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盈利模式比较单一,传统业务占主导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现状体现为两个主体:一是收入总额中以利差收入为主体;二是利差收入中批发业务占主体。这是由于各家商业银行运用资金的渠道极为有限,主要通过发放贷款、上存存款金融机构往来等渠道来运用资金,由此决定了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单一。根据实际情况,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在50%左右,与之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所占比重较小,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方法大全

常考知识点: 商业银行的概念 1 狭义-短期信贷银行 2 广义-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和经营其他货币信用业务和金融服务的公司企业。 3商业银行分类(性质与商业银行名称无关) 储蓄银行、投资银行、清算银行、外贸、住房开发银行; ?商业银行的性质-金融中介服务机构 ?商业银行的功能 ?一.商业银行的设立(市场准入监管理由:金融货币信用企业专营、主权原则、有序竞 争) 法定条件:最低资本、合法章程、高管、设施、规章制度; 法定程序-股东会决议、两次银监会行政许可、工商设立登记核准注册、公告营业; ?二.商业银行的变更(包括业务经营范围,收购、兼并、股权投资,许可监管理由: 保护存款人权益、谨慎原则、关联关系避免、反垄断、有序竞争) ?三.商业银行的终止(市场退出许可监管理由:保护存款人、债权人利益、维护金融 体系稳定 营业和法人终止:自然到期终止、自行解散、行政许可破产、合并和分立、行政吊销、依法破产 商业银行企业最终目标就是盈利;经营目标有:营业收入、贷款余额、利差、税前利润等;管理目标有:人均创收、人均费用、市场占有率、创新金融产品开发等。但银行最终目标完成取决于: 流动性概念: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 流动不足与流动过剩 安全性目标:不良资产比例、坏账率、资本充足率等 商业银行“三性”目标的协调和统一 流动性、安全性是前提,否则就谈不上盈利,只有盈利银行才有基础更恰当安排资产负债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概念 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法制、金融体系 自然环境-地理、气候、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外部宏观政治、经济、人文大环境;内部经营人和小环境 ;硬环境—;软环境—可持续循环生态环境; ? 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环境影响 制度环境:政治制度经济制度 法律环境:国际法制-WTO、巴塞尔协议、国际反洗钱;国内法制-商业银行法、银监法、央行法、公司法、证券法; 经济环境: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或紧缩、银根松紧、汇率、利率变动、贸易出入超、财政赤字或盈余、就业状况等; 金融环境:资金供求关系、金融市场、金融工具等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论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论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可分为两种,即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混业经营是指金融企业以科学的组织方式在货币和资本市场进行多业务、多品种、多方式的交叉经营和服务的总称。 混业经营制度的特征是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如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业务、短期信贷与长期信贷业务、银行业务与非银行业务之间不作或很少作法律方面的限制。 而分业经营是一种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分别设立机构独立经营业务的经营方式。 这两种经营模式各有利弊:分业经营模式以英、美、日等国为代表,综合分析英、美、日等实行分业经营的国家和地区,发现其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积极作用,能有效地降低整个金融系统运行的风险,它通过限制商业银行经营证券业务,划清证券业与银行业的资金来源,有效地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风险和投资风险,从而使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得到控制;能够集中力量,进行专业化服务;分业经营可使监管部门实行分业管理,促进金融监管的专业化分工,明确监管职责,提高监管效能。 混业经营模式以德国为代表,混业经营模式本身具有分业经营模 式所缺乏的某些优势。第一,混业经营模式增强了商业银行对金融市场变化的适应性。一方面从市场营销优势看,它可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从而迅速满足客户需求,使客户享受到整体服务和综合定价的优惠,同时可根据不同客户的要求量体裁衣地满足其定制的金融产品。有利于与客户建立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从市场收益优势看。混业经营能使商业银行根据不同金融业务的市场增长潜力和赢利水平,集中向优势业务倾斜,提高收入来源,保证整体赢利能力。第二,由于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广,因此有利于实现其经营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营效率;第三,降低银行风险。混业经营的银行能比较全面了解、掌握客户的财务、经营状况,从而

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模式与策略分析

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模式与策略分析 内容摘要 作为国际银行业发展主流模式的综合化经营,是我国商业银行实现经营模式战略转型的关键路径。根据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监管环境,以及国内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目前较为可取的模式。综合经营可以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带来协同效应、多元化优势等战略优势。在金融业全面开放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拓宽业务范围,加快向综合经营的转变,提高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综合化经营,协同效应,金融脱媒,银行保险 正文部分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业的全面开放,“金融脱媒”现象日益严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资商业银行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实现经营模式战略转型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重点是向资本节约型经营、收入多元化和差异化竞争等模式转变,其中的关键是综合化经营[1]。作为国际银行业发展主流模式的综合化经营,不仅可以提高服务效率,还能有效地分散和降低经营风险,最终增加盈利。 一、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综合经营的模式选择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综合化经营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德国、瑞士、英国为代表的全能银行制。该模式下,银行可以全面经营存贷款、证券买卖、保险销售等业务。二是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该模式下,由金融机构组建金融控股公司,通过并购或投资控股独立的子公司分别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金融业的逐步开放,为了谋求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近年来国内一些商业银行开始突破分业经营的界限,通过战略联盟、金融控股公司等模式开展综合化经营的探索与实践。从国内实践看,在分业监管体制下,综合化经营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浅层次的业务合作,如商业银行与证券、基金、保险、信托共同开发综合性产品并代理销售;二是大型企业集团组建控股公司,集团本身不经营金融业务,而由其控股的银行、信托、证券、保险多个金融子公司分别经营多种金融业务,如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平安保险集团模式;三是合资模式,如建行与摩根士丹利合资成立投资银行--中金公司;四是境外机构并购,如工商银行通过控股工银亚洲(香港),并通过工银亚洲控制太平保险,渗入投行和保险业,开展综合化经营;五是设立专业性公司如基金公司,进入其他金融领域[2]。这些做法对于推动综合化经营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已不能满足我国经济金融发展需要。 根据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监管环境,以及国内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目前较为可取的模式。这种模式下的子公司事实上仍实施专业化经营,而在集团层面是“全能”的,这既没有打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分解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首先,了解国际银行业经营制度的演变,明确银行业混业经营是世界各国银行业经营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次,介绍一下混业经营的基本概念、分业经营的基本概念、各自的经营模式的分类以及各自经营模式的优缺点。再次,通过美国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历史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历史进行对比,分析出我国商业银行与美国的商业银行曾经面临类似的监管环境和先混业再分业再混业的经营模式;分析美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的转型,对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最后,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现状,结合美国商业银行转型的经验分析得出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在目前的分业经营模式基础上转型,逐步介入投资银行领域,发展金融控股集团公司,最终形成我国以少数大型金融集团为主体的,各个专业化中小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控股的混业经营格局。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混业经营分业经营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business model transformation. First of all, understand international banking management system evolution, clearing the banking mixed management is the world of banking management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Secondly, introduce the basic concepts of mixed management and decentralized management, the classification of management mode and management mode of the respec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gain, by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histo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historical comparison, analysis of China Commercial Bank and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ve faced similar regulatory environment and the first mixed and separated and mixed business model; analysis of American commercial banks operating mode of transformation, in analyzes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management transformation and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inally, according to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present situation, combined with the United States commercial bank reforming experience analysis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be in the present management mode based on transition, gradually involved in investment bank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in China, eventually forming a large financial group as the main body, various professional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oexist in the financial holding universal operation pattern. Keywords:Commercial Bank Management Pattern Mixed Operation Decentralized Management 一、引言 国际银行业经营制度的演变。19世纪中叶德国、美国等国在工业化的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非传统业务的发展条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监管模式的转变、商业银行内部结构的转型及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等都需要一个长期积累渐进的过程。这些因素的不断变化会对商银行的发展非传统业务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同时也提供越来越多的机会。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既不能放弃非传统业务的发展,也不能超越条件限制过快的发展,始终保持与外部条件的同步向前。 关键词:盈利模式创新能力发展方向 商业银行非传统业务的领域非常广泛,内容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不可能所有的银行在所有的非传统领域都齐头并进,也没有一家银行有能在同时所有的非传统业务领域处于领先。因此,在判定发展那种非传统业务时,必须对外部条件和发展趋势及自身实力和优势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在此基础上选择一种或者几种非传统业务进行重点投入和发展,而不是盲目的随大流,以致出现一窝蜂现象。 我国商业银行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利差为主导的盈利模式,一种是非传统的盈利模式。 一、传统盈利模式 我国商业银行还停留在利差主导的盈利模式下,通过低价吸收公众存款以高价贷款,获得中间利差方式进行盈利。这种盈利模式主要依靠存贷资产规模的扩张来实现,需占用过多资本,因此银行十分关注信贷,除此之外提供的中间业务较少,银行之间的差异性不大。我国银行这种盈利模式的存在依存于利率管制下的国内金融市场。中间业务相对落后,利息收入所占比重过于庞大,已经与国际银行发展趋势不相适应。近年来商业银行自身也充分意识到了转型的重要性,体现在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占得比重逐渐加大及银行的方针政策中。随着我国市场的开放,存贷利差必将逐渐缩小,盈利模式转型刻不容缓。但近年来我国商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

139 《商场现代化》2010年6月(上旬刊)总第613期 财经论 坛 作为加入WTO的承诺,2006年开始我国金融业逐步全面对外开放,从而使金融业不断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同时,金融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盈利能力便成为支撑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转变盈利模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的重要目标。 一、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以资产负债结构为基础的财务收支结构。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经历了由利差主导型和非利差主导型的过程,利差主导型是建立在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基础上的,而非利差主导型则是随着中间业务的发展和混业经营模式下发展起来的。目前我国还处在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的阶段,与西方国家相比,这种盈利模式存在以下业务品种少,盈利模式单一以及缺乏金融创新的问题。 1.业务品种少,盈利模式单一 美国等西方国家进行混业经营,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中间业务包括传统的银行业务、信托业务、投行业务、共同基金业务和保险业务,很大一部分的收入都来自于金融投资工具带来的非利息收入。而我国商业银行则采取分业经营,以利差收入作为主要的盈利来源,来自于中间业务、投行业务、保险业务等方面的收入很少。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在相对封闭或者说竞争力比较低下的经济环境下能够有利于银行的发展,然而如今的金融市场全面开放,竞争激烈,传统的盈利模式已经不能继续。例如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将没有限制,利率差的波动将增大,商业银行间存贷款的竞争激烈,期中包括了价格的竞争。商业银行在面对自己的优质客户时,会降低贷款的价格而提升存款的价格,从而保证自己优质客户的来源;对于其他的一些中小客户,银行会考虑到客户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利率就不能无限制的上市。这样,在长期作用下必然会导致银行整体盈利能力的下降。 2.盈利模式缺乏创新性 金融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下的产物,它适应经济全球化、开放化的要求。金融创新主要是在金融制度以及金融工具方面进行创新。对于商业银行的创新而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就创新出了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这些衍生产品是商业银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银行的盈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我国,入世后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给使我国金融市场上竞争加剧,迫使商业银行等加快创新的步伐。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衍生产品仍比较缺乏,只有少数几种,发展才刚刚起步。而被视为盈利潜力巨大、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中间业务如资产评估、信息咨询、个人理财业务等的发展还远远不够。 二、转变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途径 1.推进商业银行治理结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商业银行的全面对外开放,大 范围内的竞争迫使商业银行推进治理结构,提高竞争力。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决定其竞争能力和经营绩效,决定整个银行体系的安全和稳定,是我国银行业从根本上解决弊端的必然选择。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主要从法人治理结构、资本充足性、资产的质量、内部控制制度、人力资源、考核稽查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期中,商业银行要特别注重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各个经营管理层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防止权力的过分 集中。还应当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体制,实施审慎的财务和会计政策,严格信息披露制度,制定一套能够激发员工积极性、满足员工实现个人价值的工资绩效体系,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为商业银行的盈利创造一个良好的整体环境。 2.发展中间业务,增加中间业务的收入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靠存贷款利差收入来提高盈利的难度越来越大,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一致的目标。其中,发展中间业务,增加中间业务在整个收入中的比例是一个重要的转变。发展中间业务是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市场经济发展、提高商业银行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中间业务的安全性与风险性均比较大,发展中间业务能够充分利用银行的所有资源来获得最大的收益。通过比较我们看到,美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占全部收入约40%,而我国以中间业务为主的非利差收入占的比重较低。在传统商业银行业务逐渐萎缩的趋势下,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势在必行。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在发展资产负债业务的同时建立并完善中间业务的发展机制,拓展中间业务的种类,增加中间业务的收入,使银行的盈利模式由传统的利差主导型转变为中间业务主导型。 3.大力推进金融业务的创新 金融业务的创新是为商业银行提供新的盈利渠道,可以有效规避、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从整体上说,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实现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变。银行、证券、保险等各项业务应相互渗透,实现多元化的综合发展,从而分散风险,提高收益,也能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具体来说,对于存款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应当发展个人银行、网上银行,推出功能齐全的金融工具以及使客户能够迅速便捷的办理业务的服务。对于资产业务,可以为客户提供创新型的银团贷款、并购贷款和保理贷款等,满足客户多样化的要求。在表外业务的创新方面,可以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同时开展经营租赁、回租租赁、杠杆租赁等服务种类。商业银行通过这些金融业务的创新,扩展业务范围,才能取得更大的盈利。 参考文献: [1]刘毅.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李鲁新,张卫国,胡海,龚文海.论我国现代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J].南方金融,2007,(6):42-43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 ■ 朱芳华 蔡静静 中国矿业大学 [摘 要]与西方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业务品种少、盈利模式单一以及缺乏创新性的问题。本文从推进银行治理结构、发展中间业务、金融业务创新方面为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 盈利模式 中间业务 创新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受到冲击,同时面临国际金融创新的挑战,由分业经营模式转变为混业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必须的选择。本文立足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发展历程,指出混业经营的发展条件和趋势,然后比较分析了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两种模式的利与弊,最后对我国商业银行采取混业经营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分业经营混业经营 商业银行在我国现代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调节经济的重 要职能,是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基础,是现代社会经济运转的枢纽之一。商业银行实行合理、全面的经营模式,对提升其在金融市场的综合竞争力,维护金融业的稳定发展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发展历程与趋势 我国商业银行自诞生以来,先后经历了天然分业―强制混业―回归分业―自发混业的发展阶段,慢慢步入正轨。在改革开放之前的近20年时间里,中国人民银行是唯一一家银行机构,既发挥中央银行的职能,也起着商业银行的作用。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有银行均开展了证券、投资、信托等投资银行业务,基本上处于混业经营的萌芽状态。但是,由于监管机构不得力致使银行业经营混乱,严重扰乱了我国金融秩序。从1993年,我国政府开始对金融市场进行治理整顿,明文规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直至今日,我国依然是分业经营的金融格局状态。但是,金融改革从未停息,有关混业改革的探索自1999年便开始,一直处于酝酿阶段。2009年银监会也颁布新法规,准许商业银行对保险公司进行投资控股。工行成立的工银瑞信基金公司、交行成立的施罗德基金公司、建行成立的见信基金公司等,都是混业经营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银行业由分业向混业的转变是时代的要求,不仅是天然逐利的驱动,更是在国际金融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避免被淘汰的必要措施。这里以PEST(Political,Economic,Social and Technological)来分析银行转变经营所具备的的宏观条件。首先,在政治上,我国政府在政策管理方面逐步放宽了约束,给予了实施混业经营的发挥空间。在经济上,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是实行混业经营的促进因素,银行需要新的盈利点以保持竞争优势。在社会层面,金融行业也需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客户需求的综合化要求逐渐提高,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在品种上更加多样化,在结构上更加多层化。为响应客户需求,银行需要进行金融创新。在技术层面,信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发展趋势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发展趋势 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 在20世纪,世界金融业先后经历了“初级阶段的混业经营—发展阶段的分业经营—发达阶段的混业经营”的发展阶段。德国在二战之前以及当今时代均是混业经营的典型代表,英,日,美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逐步取消对混业经营的限制。1999年,日本,美国全面推行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纷纷探讨金融业的分业经营模式与混业经营模式问题,并且日益趋向混业经营。 与世界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相比较,中国金融体系变迁的转迹明显滞后于世界金融发展的主流之外。在1993年之前,中国实行的是混业经营的模式,商业银行是中国证券市场创立的初始参与者。但1992年下半年开始,社会上出现了房地产热和证券投资热。在银行缺乏自律约束和监管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银行其全资或参股的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将信贷资金和同业拆借资金挪用,投放到证券市场甚至房地产市场。这些行为不仅增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助长了投机行为和泡沫经济,甚至导致了金融秩序的混乱,严重地危害了金融体制的稳定。因此,国务院于1993年12月作出了《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对金融业进行治理整顿并提出了分业经营的管理思路。1995年5月《商业银行法》的颁布规定了商业银行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投资非自用不动产,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1995年6月《保险法》规定只有保险公司才能经营保险业务。1998年底《证券法》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 分业经营本意是在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之间立起一道金融“防火墙”,防止风险的跨业传染,从而降低系统性风险。但从1998年以来我国金融运行状况来看,我国的分业经营制度,把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业、保险业的业务范围分别限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在效益普遍低下的国有企业仍然是国有商业银行基本服务对象的条件下,商业银行的利润也就被限制在一个狭隘的空间内,银行的风险实际上更加集中和扩大了。 几乎是与此同时,一向坚持分业经营的美国、日本等国家纷纷解除禁令,默许乃至鼓励其大中型商业银行向混业经营方向发展。日本于1998年颁布了《金融体系改革一揽子法》,即被称为“金融大爆炸”的计划,允许各金融机构跨行业经营各种金融服务。1999年10月,美国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废除了代表分业经营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允许银行、保险公司机证券业互相渗透并在彼此的市场上进行竞争。 我国自加入WTO之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来自外资银行的冲击,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有序的发展,我国金融业也加紧了改革的步伐。2004年8月,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2004年9月,中国建设银行也成功进行了股份制改造;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顺利完成股份制改造,走出了我国股份制改造的第一步,是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竞争而进行的一场准备战。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发展趋势 (一)引起商业银行改革的经济因素

商业银行运营模式改革研究

商业银行运营模式改革研究 过去金融行业一直以分散的运营作业模式为主导,但传统的分散运营作业模式局限性越来越明显。以A银行为例,过去由于每个分支机构都有后台运营,各网点的资源和专业技能无法共享,因此不能实现规模效益,运营和服务标准在各分行和各业务条线之间差异极大,服务和纯后台功能交错混杂,造成服务和效率关注不足。A银行在先后完成"数据大集中"、"业务集中处理"和"中后台改革"等三次运营变革后,已经从传统的会计结算实现了向运营作业的转型,以推进流程银行建设,提升中后台管理支持效率。数据大集中初步实现了运营资源的集中共享,强化风险控制水平,提高效率;业务集中处理将传统银行会计业务的前后台处理模式通过分离和流程重组,从单一的网点封闭处理转变成所有网点受理,集中一个后台处理的先进模式,以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强化前台销售渠道;中后台改革通过完善中后台管控模式,优化管理流程,打造分行服务平台,形成前台服务客户、中后台服务前台的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质优高效的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 数据大集中后,虽然实现了数据信息资源的共享,但是各分行均有自己的后台运营,这些后台运营没有实现标准化,作业流程难以做到流水线,对于人员素质要求就更高,无形中也推高了人力成本。由于分散在各地的客户数据缺乏分类、挖掘和整合,难以为其提供全面的金融解决方案,不利于精细化管理,不利于向客户资产管理的现代金融方向转型。新的运营模式实现了"前台分散受理,后台集中处理"的设计功能,拥有强大的集中处理系统,会计业务流程从横向变成纵向,业务的处理不再以网点封闭操作,单个业务的处理跨越支行、分行、总行;操作方式上引入工作流概念,实行流水式、工厂化作业;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分割重组,单个岗位的操作仅为整个业务处理环节的一部分,最终由系统自动装配并完成主机记帐过程;运营作业流程淡化了会计记帐概念,以系统自动分配工作任务并较验检查任务处理结果的方式保证了业务处理的准确性。集中处理系统将前台业务和后台操作彻底隔离,不仅精简了作业人员,而且效率更高,流程更紧凑,客户资源也可以得到充分整合与利用。 随着金融行业从规模竞争转向服务和品牌的竞争,一个先进的后台集中运营系统将对赢得竞争提供强大的支持。为了实现"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和服务为核心",运营作业集中是A银行系统再造和流程变革的一个重大战略措施。通过整合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作者:————————————————————————————————日期: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受到冲击,同时面临国际金融创新的挑战,由分业经营模式转变为混业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必须的选择。本文立足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发展历程,指出混业经营的发展条件和趋势,然后比较分析了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两种模式的利与弊,最后对我国商业银行采取混业经营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分业经营混业经营 商业银行在我国现代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调节经济的重 要职能,是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基础,是现代社会经济运转的枢纽之一。商业银行实行合理、全面的经营模式,对提升其在金融市场的综合竞争力,维护金融业的稳定发展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发展历程与趋势 我国商业银行自诞生以来,先后经历了天然分业―强制混业―回归分业―自发混业的发展阶段,慢慢步入正轨。在改革开放之前的近20年时间里,中国人民银行是唯一一家银行机构,既发挥中央银行的职能,也起着商业银行的作用。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有银行均开展了证券、投资、信托等投资银行业务,基本上处于混业经营的萌芽状态。但是,由于监管机构不得力致使银行业经营混乱,严重扰乱了我国金融秩序。从1993年,我国政府开始对金融市场进行治理整顿,明文规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直至今日,我国依然是分业经营的金融格局状态。但是,金融改革从未停息,有关混业改革的探索自1999年便开始,一直处于酝酿阶段。2009年银监会也颁布新法规,准许商业银行对保险公司进行投资控股。工行成立的工银瑞信基金公司、交行成立的施罗德基金公司、建行成立的见信基金公司等,都是混业经营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银行业由分业向混业的转变是时代的要求,不仅是天然逐利的驱动,更是在国际金融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避免被淘汰的必要措施。这里以PEST(Political,Economic,Social and Technological)来分析银行转变经营所具备的的宏观条件。首先,在政治上,我国政府在政策管理方面逐步放宽了约束,给予了实施混业经营的发挥空间。在经济上,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是实行混业经营的促进因素,银行需要新的盈利点以保持竞争优势。在社会层面,金融行业也需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客户需求的综合化要求逐渐提高,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在品种上更加多样化,在结构上更加多层化。为响应客户需求,银行需要进行金融创新。在技术层面,信

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模式探析 —基于平安银行的案例

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模式探析 —基于平安银行的案例 一、 “平深恋”大事记 2009年6月8日,中国平安与深发展A双双停牌。平安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讨论重大交易事项。 2009年6月12日,中国平安公告将最多认购深发展5.85亿股,并受让美国新桥投资集团持有的深发展5.2 亿股;交易耗资不超过221.27 亿元,交易完成后平安将成深发展最大股东。此项交易涉及金额为当时A 股之最。 2009 年6月29日,深发展拟向中国平安定向增发股票的议案获得93.5%以上的赞成票通过。 2009 年8月7日,中国平安战略投资深发展H 股增发事宜获得其股东大会通过。 2010 年6月28日,深发展非公开发行A 股股票申请获得证监会核准。深发展向中国平安发行37958 万股股份,已于2010 年6 月28 日收到平安人寿缴纳的非公开发行股份认购资金人民币6931130800 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公司此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6907268538.4 元。 2010 年6 月30 日,因拟筹划与中国平安控股子公司平安银行两行整合的重大无先例资产重组事项,深发展停牌。 2011 年7 月28 日,深发展发布公告,深发展顺利通过向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股买资产的方式实现控股平安银行90.75%。深发展成为中国平安旗下的控股子公司,平安银行成为深发展的控股子公司。 2011 年9 月1 日,中国平安发布公告称,中国平安拟以持有的平安银行78.25 亿股股份及现金足额认购深发展非公开发行的股份,中国平安认购深发展的股份数量约为16.39 亿股。此项交易结束后,中国平安成为深发展控股股东。中国平安股票于2010 年9 月2 日复牌。 2012 年1 月19 日,深发展和中国平安同时公告,深发展董事会审议通过深发展吸收合并平安银行方案并同意两行签署吸收合并协议。完成吸收合并后,平

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可分为两种,即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混业经营是指金融企业以科学的组织方式在货币和资本市场进行多业务、多品种、多方式的交叉经营和服务的总称。 混业经营制度的特征是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如间接融资 与直接融资业务、短期信贷与长期信贷业务、银行业务与非银行业务之间不作或很少作法律方面的限制。 而分业经营是一种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分别设立机构独立经营业务的经营方式。 这两种经营模式各有利弊:分业经营模式以英、美、日等国为代表,综合分析英、美、日等实行分业经营的国家和地区,发现其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积极作用,能有效地降低整个金融系统运行的风险,它通过限制商业银行经营证券业务,划清证券业与银行业的资金来源,有效地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风险和投资风险,从而使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得到控制;能够集中力量,进行专业化服务;分业经营可使监管部门实行分业管理,促进金融监管的专业化分工,明确监管

职责,提高监管效能。 混业经营模式以德国为代表,混业经营模式本身具有分业经营模式所缺乏的某些优势。第一,混业经营模式增强了商业银行对金融市场变化的适应性。一方面从市场营销优势看,它可提供

“一揽子”金融服务,从而迅速满足客户需求,使客户享受到整体服务和综合定价的优惠,同时可根据不同客户的要求量体裁衣地满足其定制的金融产品。有利于与客户建立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从市场收益优势看。混业经营能使商业银行根据不同金融业务的市场增长潜力和赢利水平,集中向优势业务倾斜,提高收入来源,保证整体赢利能力。第二,由于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广,因此有利于实现其经营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营效率;第三,降低银行风险。混业经营的银行能比较全面了解、掌握客户的财务、经营状况,从而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能提高贷款和投资的质量,减少经营管理的难度和资金动作的风险。同时,通过资产和负债在各个业务领域中的灵活调度,长、短、固、流等多种匹配、组合,实质性地降低银行风险,促进稳健经营。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现状---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 我国现阶段的经营模式是分业模式。1993年以前实行混业经营。从建国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银行业在中国金融体系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20世纪80年代末国家开创了证券的发行和流通市场,银行在资金、人员、技术和组织管理上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1992年下半年开始,伴随着房地产热和证券投资热的出现,各专业银行都介入了股票、房地产、保险等业务,导致了金融秩序混乱甚至于一度失控的局面。因此,国家于1993年7月开始大力整顿金融秩序,1995

商业银行的模式发展

摘要 大家应该都知道,商业银行有两种经营模式: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每个模式都有自己不同的代表,如分业模式的代表是英国,混业模式的代表是德国,但是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两种模式的作用是不同的。我们这次调研报告主要展示的是两种模式在历史中是如果演变发展的,从而得出在考虑一国发展时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模式。 一、商业银行的起源 商业银行起源于古代的银钱业和货币兑换业。它的前身是旧的高利贷银行或是由新兴的资产阶级按公司制原则组建起来的机构。 1. 最早的商业银行雏形 最早的商业银行雏形是公元前 200 年发生在罗马的银行业务活动。那个时候就有了货币兑换、贷款、信托等业务。第一家银行是1580 年在意大利成立的威尼斯银行,以后的几百年里银行在欧洲大陆广泛建立起来。 这个时期商业银行就是产生于贸易活动的需要,主要的业务都是与贸易活动有关的贵重金属货币的存放、兑换、贴现汇票等等,没有法律制度规定从事的业务范围,都是由银行自己根据经营目的来调节业务。 这里我们介绍三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银行起源 2.三大资本主义国家商业银行起源 英国——金匠业+银行业 英国的银行业是在金匠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金匠就是从事金银饰品加工,替顾客保管首饰,发行一些金匠券,然后形成金匠本票,就像我们今天银行券一样在市场上流通,后来金匠店铺渐变成了私人银行。 英国第一家股份制银行是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就是英国的中央银行。 美国——北美银行:百货商店银行 第一家商业银行是北美银行, 1782 年在费城正式开始营业。从此美国银行发展非常迅速,短短30年美国各州出现了 88 家商业银行。并且这一时期以后的银行业务非常广泛,除了本身的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之外,还发行可兑换的银行券、股票证券,能从事各个产业,办理破产清理,因此大家都称那时的美国银行为百货商店银行。 德国——工业+银行:混合型银行 德国的银行业同工业是紧密相连的。当时以私人银行为代表的银行业务重点是向工业倾斜,并出现了明显的混业经营特征。这种银行与工业混合经营的方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混营的代表,也推动了德国全能银行的发展。 时代特点:混业经营是主流,推动了世界商业银行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处于初步发展中,世界上的商业银行为了达到最初的盈利目的,基本都采用混营的模式发展。 因此混业经营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是主流,它完成了银行体系的构建并逐渐界定了银行业务范围,推动了世界商业银行的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选择_New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选择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 式选择 摘要公司治理起因于产权的分离治理的功能是权、责、利的分配治理模式有效率的前提是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对称分布“股东至上主义”逻辑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公司治理的思想源流分别导致了两种不同的治理模式股东单边治理模式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比较分析这两种模式我国商业银行应当选择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现代银行业竞争的关键是银行制度的竞争而公司治理模式则是银行制度的核心其优劣直接决定了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历史与实践都已证明只有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和重塑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商业银行现存的一系列问题提高其经营效率和竞争能力一、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内涵按照现代企业理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组合但作为契约企业是一种不完备的契约于是就产生了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在治理结构层次上剩余索取权主要表现为在收益分配优先序列上“最后的索取权”;控制权主要表现为“投票权”即契约中没有说明的事情的决策权(张维迎1995)说得更具体一点企业控制权可以理解为排他性利用企业资产特别是利用企业

资产从事投资和市场运营的决策权公司治理(Corporategovernance)是有关各方(合约当事人包括股东、债权人、经理人员、工人、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依据法律和合约规定对公司高层经营活动行使权力从静态上看公司治理表现为一种结构和关系从动态上看则表现为一个过程和机制(刘汉民、刘锦2001)大多数学者认为公司治理起因于产权的分离治理的功能是权、责、利的分配治理模式有效率的前提是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对称分布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是一整套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在狭义上是指在银行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条件下股东与银行之间的利益分配和控制关系是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权利分配及相互制衡关系;在广义上我们可以将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理解为关于银行组织方式、控制机制、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机构、文化的制度安排这些安排决定了商业银行的目标、行为以及在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员工、客户等当中由谁来实施控制如何控制以及风险与收益如何在不同主体之间分配等二、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两种代表模式“股东至上主义”逻辑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是现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思想源流前者以股东利益为主安排各项制度后者认为公司发展是诸多利益相关者参与的结果这两种思想源流导致了两种迥异的治理模式股东单边治理模式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一)股东单边治理模式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大多遵

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

清议: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上) (本文系《创富志》特稿,这里刊登的是原文,未有改动) 银行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对此,教科书上说:“吸收风险,控制风险,获取报酬”。然而,现实当中,国内商业银行最终获取的报酬几乎完全不来自于风险业务(以贷款为主),而是来自于主权债券投资及存放央行这两项无风险业务,也就是来自于政府。糟糕的是,国内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长期亏损,是以企业和私人承担极高的融资成本、“贷款难”、利率政策失灵为代价的。任其发展下去,银行在不断吞噬国民财富的同时,将越来越明显地成为财富增长的羁绊。于是,改革商业银行的现行商业模式,是一篇中国经济亟待破题的大文章。 人们总是被告知,在经历了一系列股份制改造后,国内商业银行的盈利状况得到持续改善。不过,这恐怕只是一个表象。 与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以负债管理与资产及负债结构调整为重点,进而调节全社会货币供应量的商业模式相比,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当然要突出盈利的地位,说白了就是凭什么赚钱。 没错,假如中央银行是亏损的,商业银行也是亏损的,那么,整个银行体系岂不成了一部亏损机器。 遗憾的是,虽然从报表上看去,近几年国内商业银行的盈利确实在持续增长,但是,假如剔除最终来自中央财政的利润,整个商业银行体系恰恰是一部亏损机器。 国内商业银行的表观商业模式 作为分业模式下的国内商业银行,营业收入大致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各种孳息资产的利息净收入,其二是不涉及资产占用的中间业务净收入,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主。在此基础上,扣除业务及管理费,以及各种资产减值损失(以不良贷款减值损失为主),之后得到营业利润;再扣除营业外收支净额,之后得到税前利润。

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模式与策略分析

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模式与策略分析 摘要:作为国际银行业发展主流模式的综合化经营,是我国商业银行实现经营模式战略转型的关键路径。根据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监管环境,以及国内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目前较为可取的模式。综合经营可以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带来协同效应、多元化优势等战略优势。在金融业全面开放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拓宽业务范围,加快向综合经营的转变,提高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综合化经营,协同效应,金融脱媒,银行保险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业的全面开放,“金融脱媒”现象日益严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资商业银行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实现经营模式战略转型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重点是向资本节约型经营、收入多元化和差异化竞争等模式转变,其中的关键是综合化经营。作为国际银行业发展主流模式的综合化经营,不仅可以提高服务效率,还能有效地分散和降低经营风险,最终增加盈利。 一、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综合经营的模式选择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综合化经营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德国、瑞士、英国为代表的全能银行制。该模式下,银行可以全面经营存贷款、证券买卖、保险销售等业务。二是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该模式下,由金融机构组建金融控股公司,通过并购或投资控股独立的子公司分别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金融业的逐步开放,为了谋求更

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近年来国内一些商业银行开始突破分业经营的界限,通过战略联盟、金融控股公司等模式开展综合化经营的探索与实践。从国内实践看,在分业监管体制下,综合化经营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浅层次的业务合作,如商业银行与证券、基金、保险、信托共同开发综合性产品并代理销售;二是大型企业集团组建控股公司,集团本身不经营金融业务,而由其控股的银行、信托、证券、保险多个金融子公司分别经营多种金融业务,如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平安保险集团模式;三是合资模式,如建行与摩根士丹利合资成立投资银行--中金公司;四是境外机构并购,如工商银行通过控股工银亚洲(香港),并通过工银亚洲控制太平保险,渗入投行和保险业,开展综合化经营;五是设立专业性公司如基金公司,进入其他金融领域。这些做法对于推动综合化经营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已不能满足我国经济金融发展需要。 根据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监管环境,以及国内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目前较为可取的模式。这种模式下的子公司事实上仍实施专业化经营,而在集团层面是“全能”的,这既没有打破分业经营的大原则,又可以达到综合化经营的实际效果,较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我国当前法律环境及监管体制的冲击。 关于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构建途径问题,可以在坚持市场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多样化的探索。就目前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现状而言,以商业银行为主体进行金融控股公司的构建应当是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主要方向或现实选择。也就是说,建立综合性金融控股集团,以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