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夷山景区开发问题现状和应对建议概述

武夷山景区开发问题现状和应对建议概述

武夷山景区开发问题现状和应对建议概述
武夷山景区开发问题现状和应对建议概述

武夷山景区开发问题现状和应对建议概述

摘要:本文通过对武夷山景区的主要景点、次要景点和下梅村的逐个考察,分析了现存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文献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议,最后综合全篇的问题核心提出在宏观社会背景下进一步合理开发武夷山景区的见解观点。

关键词:

目录

武夷山景区概况2

武夷山主要景区天游景区和一线天景区2

1.1武夷山天游和一线天景区开发存在的问题3

1.11多以自然遗产观光产品为主导。形式单一,同质性强3

1.12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之间协调不够,影响当地生态3

1.13自然观光开发缺乏细致研究,降低游客体验3

1.14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形式单调。文化内涵发掘不够3

1.2开发问题的对策4

武夷山景区水帘洞景区4

2.1水帘洞景区背景4

2.2水帘洞景区问题5

2.21开发投入不均衡5

2.22水资源生态保护匮乏5

2.23水资源管理设施匮乏5

2.24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实施困难5

武夷山下梅村景点5

3.1下梅村概况5

3.2下梅村开发问题6

3.3下梅村整顿意见7

整体综合建议措施8

4.1短期竞争力与持续竞争力8

4.2加强旅游产品的政府的作用8

4.21区域旅游形象营销活动8

4.22建立区域旅游营销平台8

4.23加强政府监管,提升法律意识9

4.3以治理水资源为核心治理当地生态环境9

4.4联合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变观光旅游为体验旅游9

参考文献10

武夷山景区概况

武夷山现在拥有的整个景区划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天游/云窝景区、虎啸岩/一线天景区、大红袍/水帘洞景区、莲花峰/遇林亭景区和九曲溪漂流景区,出去九曲溪之外的所有景区都是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新开发的产品包含有宋街、朱熹园、古闽越文化博物馆和王城遗址以及下梅村古民居,此外还有社会力量开发的带有商业性质的各种游览点。其中武夷山的热点重点景区是天游景区、九曲溪景区和一线天景区,莲花峰景区由于路途较远很少有游人抵达,本次武夷山调研也放弃了这个偏远的景点,而水帘洞景区属于附属的次要景区。

武夷山市内云集了各种类型的自然旅游资源,山体峻峭挺拔,山峰姿态优美、造型石惟妙惟肖、山涧流泉飞瀑与清晰碧潭、晶莹卵石和森林植被巧妙组合,96.3%的森林覆盖率。这些自然景观构成了武夷山自然旅游资源的主体景观。武夷山同时还拥有许多人文旅游资源,大致可分为朱熹文化、闽越文化、茶文化、柳永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这六种旅游文化。

武夷山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开发方对此认识不够,未能合理的对其人文旅游资源进行更深程度的开发。同时,其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也存在一定的环境破坏与不够完善等问题。这些都是将来武夷山旅游开发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武夷山主要景区天游景区和一线天景区

1.1武夷山天游和一线天景区开发存在的问题

1.11多以自然遗产观光产品为主导。形式单一,同质性强

目前武夷山市根据其自身的旅游资源,其旅游功能区规划为三区两线,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区、森林公园观光体验区:风景名胜旅游区、红色旅游线和历史文化名人旅游线。在这些旅游功能区域中开发的旅游产品有75%左右是观光型产品,少量的体验型产品则全部是类似九曲溪的漂流活动,产品形式单调,同质性强的现象十分明显。

1.12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之间协调不够,影响当地生态

整个武夷山主要景区实际上对于环境保护方面已经做出了巨大努力,并且也有一定的成效,整体上基本保护了自然景观的原生态。但从细节上看,仍然有许多可供改进之处。例如一线天景区内原栖居的大量白蝙蝠在旅游度假热季每天都会受到大量游客的惊扰,严重影响了蝙蝠群的栖息与生活,开发方对于游客管理程度的欠缺显然已经导致了该地生态的破坏。

1.13自然观光开发缺乏细致研究,降低游客体验

武夷山的自然观光存在许多细节上的问题,而这些细节却恰恰是影响游客体验的重要环节。整个景区内部的阶梯过窄、过陡,导致旅游旺季游客数量急剧增加时通道显得极为拥挤,上山与下山的游客经常发生挤撞摩擦,不仅大大降低了游客在在观光过程中旅游体验,而且还容易造成游客受伤。另外,主要景点天游峰景区山顶部分处于不完全开发状态,只有一个可供游客休息的亭子,而周围风光却完全被树木挡住,调研过程中发现游客们纷纷抱怨花费大量精力终于登上山顶时却什么也看不到,可见这一问题已经造成游客体验大打折扣。如果不注意这些细节上的体验,武夷山主要景区的档次也能很难再有长足的进步。

1.14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形式单调。文化内涵发掘不够

武夷山虽然以其自然景观玉女峰、天游峰等为世人和广大游客所熟知,但实际上武夷山也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包括朱熹文化、闽越文化、茶文化、柳永文化等等。目前武夷山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主要表现在它的红色旅游线和历史文化名人旅游线上,开发方式主要是传统的遗迹遗址观光,如宋街景区的武夷山民俗馆参观,柳永故居参观等等。这些产品中对文化的表现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实

物表像上,仅仅让游客在实地走一遍而已,没有参与性,对于文化的内涵挖掘不够,这种开发理念与开发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游客对文化的探寻需求。

1.2开发问题的对策

对于以上问题的对策主要集中在武夷山主要景区旅游产品的整合。

一是可以武夷山的养身文化,打造休闲与养身相结合的高质量、高档次的旅游产品。如依托茶文化、彭祖文化,在宋街内建设一些相关的旅游设施,形成以养身为主题的旅游线路。

二是要注重细节,改造武夷山主要景区的软硬设施以适应周边环境,对于开发层次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景区或者景点进行合并或者关停,并对其造成的环境破坏进行生态恢复,同时对开发不完善的景点进行改造,提升度假区的形象和竞争力。

三是要提高参与性强的产品的比重.打造集观光与体验相结合的产品,防止自然观光过于单调。如可以根据其自然环境特点开展森林野营、森林探险、拓展训练等项目,让游客在欣赏武夷山美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参与到刺激的旅游活动中,增强其旅游体验,延长旅游时间,以增加旅游的收益。

最后,需对同质产品进行整合,打造集体品牌。整合过程中,首先要对武夷山同质性严重的景区、景点进行整合,对其旅游线路进行整合。开发方应将其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把特色明显、产品性质相似的几个景区串联起来形成特色旅游线路进行对外推广,如武夷山民俗游专线,名人故居遗址遗迹游专线等等。

武夷山景区水帘洞景区

2.1水帘洞景区背景

在武夷山的水帘洞景区,从过了检票口之后,有一段比较长距离的山路,但从检票口到水帘洞的路上几乎是看不到路标,看不到景点的指示牌,对于沿途的风景全凭靠导游解说才能有所了解,但导游对这些景点也是不甚关心,讲解快速没有顾及游客使游客在前往目的地的过程中就已经产生疲倦感。而在抵达水帘洞后,我们发现水帘洞缺少最为重要的水帘这一要素。从崖顶落下的水流十分衰落,没有生机,与游客的期待又十分大的差距,极易造成游客的不满意。在前往景点

的动力就是对水帘洞美好的期待的情况下,匮乏水资源的水帘洞名不副实的落差会让游客的满意度急速下落。

2.2水帘洞景区问题

2.21开发投入不均衡

整个景点体现出武夷山景区开发的不平衡性,作为主要景点的天游峰设施基本齐备,而水帘洞由于处在开发的前期等原因缺乏基础设施的配套。整个景点是由原有的民居迁出居民后改造的,周围的环境卫生较差,设施缺乏安全保护。整体显得简单而且粗糙,是一种资金投入的不均衡。结果就是游客分部十分不均匀。一方面天游景区人流爆满,一方面水帘景区门可罗雀。

2.22水资源生态保护匮乏

水帘洞的重要组成是水,但在丰水期的水帘洞景区也只有稀稀落落的一些水线,这是一个久存的问题,枯水期是见不到水帘的情况在当地已经被接受了,这不符合景点形象的设计。通过文献也发现,作为武夷山景区水源的九曲溪由于生活生产等活动受到了多种垃圾化学物质的污染,造成了水体利用价值下降。景区的水面浮现白色泡沫,水潭中的水质略显浑浊。

2.23水资源管理设施匮乏

由于景区黄金季节恰逢枯水期,同时缺乏良好科学的税源管理设施如水坝等等,景区往往采用疏浚河道,久而久之造成河床萎缩,造成武夷山的水源涵养受损,影响了之后的水源供给。

2.24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实施困难

对河道采砂的行政执法困难,导致河道安全隐患和防洪安全隐患,缺乏法律意识别且是多头管理。对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取用水困难,对于景区内的漂流等用水项目管理困难。对溪滩上采掘景观石管理难,商户采掘景观石牟利难以控制,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现有景观,破坏了武夷山景区的整体长期环境平衡。

武夷山下梅村景点

3.1下梅村概况

下梅村位于武夷山风景区以东4公里处,与上梅、角亭两村接壤。村域包括九个自然村,面积约2.4平方公里,现居有556户,2142人。其东眺黄竹岭,南接芦峰,北靠夏主岭,西北依龙井山。村旁奔流的梅溪自北向西汇入崇阳,蜿蜒的当溪自西向东穿村而过,给古村凭添了几许水乡的风味。

下梅的历史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先秦为闽越之地,隋唐属建宁,宋代称当坑坊,明代形成商埠,清朝乾隆年间达到鼎盛时期,成为武夷岩茶的主要集散地之一。当年,下梅邹氏茶商依托晋商的贸易伙伴关系,使武夷茶溯西北而上,经江西、、、、内蒙,直至俄罗斯的恰克图,又南下泉州,扬帆直达港澳与东南亚,开辟了长达万里的武夷岩茶之路,故有“万里茶路起点”之誉。

下梅地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武夷山境内,山水钟灵,人文荟萃。这里,不仅留有柳永的足迹、朱熹的身影、杨万里的诗句,更出有江贽、王鬲、方晋、张涛、陈镛等名儒大贤。

古老的下梅,拥有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以三坊七巷70余座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为代表的古街道旧貌犹存,大夫第、邹氏家祠、隐士居、西水别业、闺秀楼、参军第、镇国庙、儒学正堂等精美的古建筑群,令人赞叹不已。更为难得的是,这里还有一批最能体现武夷山茶文化的物质文化遗产,如天一井斗茶遗址、景隆号茶庄、码头、乾坤井、上岩古茶园等等。

最新建设目标

下梅村建设文化旅游综合体的规划要保护好古民居的完整性,做足传统文化的文章,充分展示福建文化的元素;要坚持保护第一,适度开发,做到旅游文化、休闲观光和商业业态的有机结合;要统筹规划区域整体布局,在完善整体布局的前提下优化单个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尽可能一步到位,使下梅成为武夷山历史文化的一个窗口。

3.2下梅村开发问题

一、由于各种的原因,这块钟灵毓秀的宝地没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不少富有历史、艺术价值的古建筑、古遗址频临毁灭的危险。1998年11月,为申报福建历史文化名村,下梅村首次进行大规模的村落环境整治,清洗砖雕门楼、收集牌匾文物、确定参观景点户、编写下梅村文史资料、撰写申报文本的工作全面展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