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最新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最新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最新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中班幼儿是整个幼儿期思维特点表现最为典型的时期,即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最为突出。这一思维特点不仅表现在幼儿解决问题、判断事物时,也表现在幼儿各种活动中。在这个时期幼儿活泼、好动,并且富于想象,语言学习能力也大大提高,喜欢和同伴一起玩,在活动中他们逐渐学会了交往,会与同伴共同分享快乐。

1、活泼好动

2、爱玩、会玩

3、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4、开始能够接受一定的任务,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告状现象”

儿童在哪些方面获得了发展。

一、注意力

中班幼儿以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喜欢一切新东西,新书、新玩具。

有意注意在逐步发展。比如孩子看书失去兴趣要丢下图书时我们一句鼓励的话让他又认真翻阅下去,这就表现出孩子的有意注意。

我们在引导孩子时,除了选择孩子喜欢的事物外,还要多鼓励表扬,促进孩子有意注意的发展。

中班孩子的注意力一般表现为10—15分钟,所以建议每晚关上电视,留出30分钟读书看书的时间。以培养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让孩子自己看书,不要给他讲。看完后可以大家互相交流一下,给孩子创设一个好的氛围。

二、观察力

中班幼儿见识不是很多,对事物的理解有限,观察的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为6~7分钟,缺乏精确性,因此观察依赖家长。

观察的概括性还处在列举阶段,比如,给他们一张图片,他们往往只能看出图中有什么人、什么东西,只能回答“有什么?是什么?”而对于一些“在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一类的问题难以概括。

如果在生活中经常引导孩子观察,多问一些问题,那孩子无论从生活经验或智力的发展都将大不一样。

三、想象力

4至5岁的儿童活泼、好动,并且富于想象,难以分清假想和现实,他们常常会把看到的内容融入自己的想象,如当儿童站在阳台上往下看,成人提醒其要当心,他会说:“没关系,我会飞。”

他们还喜欢假装做什么,常和想象中的伙伴一起玩,他们有时会“撒谎”,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撒谎只是用想象代替真实。

1、通过各种游戏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2、在绘画,泥塑,音乐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3、通过玩具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四、记忆力

5岁左右的幼儿记忆的特点是无意记忆较多,比如让他记个小任务他往往回家就忘,但幼儿园有小朋友过生日他却记得

学得快忘得快学一首儿歌很快几遍就记住了,但几天不复习,会忘的一干二净。这跟孩子的理解程度有关,不理解机械的背诵那么很快就忘记了。

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再认、再现)

处于没有策略阶段

锻炼他们的注意力,同时提高孩子对词语的理解能力。举例{成语故事,历史故事}当孩子能听懂大人解释的现象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学习能力也会增强,记忆力会明显提高。

五、思维力

1)中班幼儿还缺乏通过词语逻辑来思维的能力,更多的是在动手玩乐中进行思维,比如,在洗手时摸着肥皂会问“为什么会这么滑,是什么做的呢“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引导幼儿善于思考。要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还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2)具体形象思维 4、5岁儿童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在理解成人语言时,时常凭借自己的具体经验,如教师说“一滴水,不起眼”,儿童则理解成了“一滴水,肚脐眼”。这时期的儿童在已有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开始能对具体事物进行概括分类,但概括的水平还很低。其分类是根据具体事物的表面属性(如颜色、形状)、功能或情景等。如把苹果、桃、梨归为一类,认为这些水果可以吃,吃起来水分多;把太阳、卷心菜归为一类,认为这些都是圆形的;把玉米、香蕉归为一类,认为这些都是黄色的。

对于幼儿的提问要给予正确恰当的回答,不可敷衍,同时幼儿的好奇心缺乏目的性,我们要引导到好的对象上去,如,自然界的变化,动物的生长。

针对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加大教育活动直观性的力度,促进幼儿持续发展六、言语

能独立表述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4、5岁的儿童已能清晰地谈话,词汇开始丰富,喜欢与家人及同伴交谈。能够独立地讲故事或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但有时讲话会断断续续,因为儿童还不能记清事物现象和行为动作之间的联系。他们还会根据不同对象的理解水平调整自己的语言。如对小妹妹说“爸爸走了”,对妈妈说“爸爸去商店买吃的东西了”。有时他们也能表述相当复杂的句子:“我还没来得及把蛋糕放在桌子上,小红就把它吃掉了。

多给幼儿表现的机会

多跟幼儿交流

给他们选择好的读物

七、情绪情感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4、5岁儿童的情绪较之3岁儿童更稳定,他们的行为受情绪支配的比例在逐渐下降,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商场,当他们看到喜爱的玩具,已不像2——3岁时那样吵着要买,能听从成人的要求,并用语言自慰:“家里已有许多玩具了,我不买了”。在幼儿园里,同伴间发生争执时,有时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当然,他们并非对所有的事都能调节好,对特别感兴趣的事和物仍然受情绪支配,甚至还会出现情绪“失控”现象,遇到不顺心时仍会大发脾气。

营造良好的情绪、情感环境,丰富儿童的情绪情感体验

成人情绪的良好示范

积极的鼓励和引导

了解儿童需要发展特点,适当满足合理需要,限制不合理需要,并引导儿童形成积极的需要。

八、个性

操作能力变强

5岁的幼儿,走跑跳爬一些大的肢体动作一般难不倒他们,但一些精细动作对他

们来说却很困难,如在手工课上,经常有幼儿说老师我不会或者让别的幼儿帮忙制作。现在的孩子大多沉溺于电动玩具,动画片,所以操作的机会很少。其实动手就是动脑,心灵才会手巧。

出现对自己的认识活动和语言意识,他们知道该怎样去注意、观察、记忆和思维。比如,上课时老师说:“注意了!”自己就应该眼睛看着老师,双手停止活动等等。这也是开始有了认知的方法。他们也比较清楚的意识到假象和事实的区别,意识到正确与错误的思想和行为的区别。有时故意做错事坏事,是为了引起成人的注意,同成人开玩笑。

建议多为孩子准备一些美工用品,发现孩子画出捏出什么形状要加以表扬,不敢动手的要陪着做。这样不仅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还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认识到那些是孩子故意做错的事,加以正确引导。

九、社会性

幼儿同伴交往需求与能力发展

4、5岁的儿童喜欢和同伴一起玩,在活动中他们逐渐学会了交往,会与同伴共同分享快乐,还获得了领导同伴和服从同伴的经验。此时他们开始有了嫉妒心,能感受到强烈的愤怒与挫折。有时,他们还喜欢炫耀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当然,在集体活动中他们也了解和学会与人交往及合作的方式

为幼儿提供可以交往合作的游戏氛围,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手段。户外锻炼、表演游戏、角色游戏以及各种活动区的游戏,都能为幼儿的这一发展需要提供帮助。

作为幼师的我们,以后应该注意区别好大、中、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做好教育工作。多开展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游戏,更好地为幼儿和家长服务。

石斛

相传古代有位叫霍斗的人与母亲相依为命。由于各诸侯互相争战,霍斗也被征去从军。霍斗英勇杀敌征服别国,后来成了大将军。

霍斗胜利归来,发现母亲因长年的期盼,患病瘫痪在床,而且眼睛已经看不见了。霍斗四处张榜谁治疗好自己母亲,将以重金赏赐。

后来来了许多人也没治疗好霍斗母亲的病。有天,霍斗走在山里,见一对老夫妻在耕地,女的拖犁,男的在后扶犁。霍斗大怒,上去大声呵斥男人为何如此对待女人。老夫妻双双跪下,说年年战事,自己家的牛被拉去战场了。没了牛,只能靠人力,女人扶不稳犁头,所以男人在后扶。霍斗听后,叫女人在靠边站,自己拖起犁头帮助耕地。老夫妻很是感动。霍斗见这对老夫妻,看上去近古稀之年,却有这般好力气,且眼不花耳不聋,便问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老夫妻得知霍斗将军对母亲的一片孝心,带着将军来到一片悬崖边,男人用绳索捆在身上荡到半山腰,采了些黄草,叫将军拿回家熬水给她母亲喝,他们还会定期给将军家送去。

霍斗母亲服药后居然在半年后能站起来,眼睛也看得见了。霍斗很是高兴。于是就用重金感谢那老夫妻。老夫妻拒绝了。霍斗疑惑便去问他们,老夫妻说:“时近耕种季节,家里缺粮食种子,如将军定要感谢,只需一斛粮种就可以。“将军买了耕牛,送了十斛粮食种子。”

由于这黄草功效神奇被人叫为“救命草”“神仙草”,后被列为贡品。达官贵人需要就得以十斛粮食换得一把。随着岁月流转,这草

三至四岁孩子心理行为特征

3-4岁幼儿心理行为特征 3~4岁的语言和游戏能力发展极为迅速。他们变得特别爱说话,即使一个人玩的时候也会自言自语地边说边玩,跟小朋友或大人在一起时,话就更多。对这个时期的幼儿来讲,他们接触到的任何对象都是有生命的,天上的太阳、月亮,地上的树木、小河或公园里的动物、秋千等,都可以成为他们交谈的对象。例如,他们会对飘走的云彩招手说:"请再来玩" 会对被雨淋湿的童车同情地说:"你在哭吗?我来帮你打伞好吗?"这就是幼儿心理最突出的特点。到了4岁,幼儿的话题会更多,他们会交换看电视节目的感受,并会互相夸耀:"我坐过碰碰车。""爸爸给我买了把冲锋枪。"他们之间可谈的话题越来越多。 游戏是3~4岁幼儿的主导活动。由于这个时期幼儿想象活动异常活跃,因而他们的游戏也非常有趣,他们可以给任何一样东西加上他们所想象的象征性意义,例如,一片树叶在过家家时可以当作盘子,在买东西时可以当钱用;一块木片,一会儿当火车,一会儿当手枪,一会儿又当木头人。幼儿在一起游戏时,一块积木宝宝掉到地毯的大海里,马上会有一辆纸盒急救车开去救援。每一种游戏都有孩于自命的意义,任何一个游戏里都藏有打开孩子心灵大门的钥匙。这个时期幼儿游戏的另一个特点是共同游戏,他们不再像1~2岁幼儿那样各玩各的。 3~4岁幼儿的心理和行为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他们开始学习性别的区分。起初,孩子由于男女间身体上的差异和行为特点而对性的区别发生兴趣,随后幼儿便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开始习得同自己的性别相适应的态度和反应。在幼儿习得性别区分的过程中,父母及周围人给予的赏罚起着直接而巨大的强化作用。幼儿往往以同性家长为榜样,求得同样的行为和感受。女孩子们模仿母亲玩当妈妈的游戏,尽量地学着母亲的温柔、能力和女性的性别行为;男孩子们则模仿父亲的男子汉态度和行为,希望自己像父亲那样严厉、果断。 3~4岁的幼儿很喜欢结识伙伴。这个时期孩子在伙伴中体验到了完全不同于父母及其

幼儿园中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需求

幼儿园中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需求 2009-09-18 10:12:38作者:大爱网编辑来源:互联网 一、幼儿活动水平的明显提高,需要更为丰富的活动空间 中班幼儿的动作能力明显地发展起来,幼儿活动的范围大大扩展,活动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 要求活动区的活动更加适应中班幼儿活动,为他们提供更加充足的活动区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让他们在尝试与探索中获得发展。 二、幼儿游戏水平的极大提高,需要不断拓展游戏空间 中班幼儿非常喜欢象征性游戏。在选择中班的教育形式时,要考虑提供促进幼儿不断发展的游戏活动与条件———注重发挥活动区的作用。 三、幼儿进一步发展的自主性与主动性,需要宽松、安全的探索环境 中班幼儿活动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能够提出自己的活动想法,有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与能力,能努力完成自己选择的活动。活动的自主性在活动区、游戏以及其他活动中都明显地表现出来。 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主、有规则的活动环境,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四、幼儿同伴交往需求与能力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性发展氛围 到了中班,幼儿的联系性游戏逐渐增多,游戏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中班幼儿游戏能力与水平都有所发展,与同伴的合作性游戏也逐步发展起来。他们已

不再满足于自己玩,而是开始喜欢找同伴一起玩。 中班的幼儿有着强烈的交往需求,这种需求又是在自主游戏活动中得以实现的。因此,为幼儿提供可以交往合作的游戏氛围,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手段。户外锻炼、表演游戏、角色游戏以及各种活动区的游戏,都能为幼儿的这一发展需要提供帮助。 五、幼儿想象的有意性水平的提高,需要更大的表达与创造的空间 中班幼儿丰富而积极的想象力,需要教师提供一个有利于幼儿充分发挥的活动空间。活动区正是一个很好的空间,活动区的活动,可进一步发展成一个幼儿非常投入的集体活动。 六、幼儿具体形象性的思维,需要具体的活动情境与活动形式 中班幼儿是整个幼儿时期思维特点表现最为典型的时期,即思维的形象性最为突出。这一思维特点不仅表现在幼儿解决问题,判断事物时,而且表现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在游戏活动中,幼儿都是沉浸在形象化的思维活动中。区域活动为幼儿的形象性思维提供了自由活动的空间,满足和实现了幼儿形象思维的需要。 中班幼儿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特点,需要类似活动区的活动形式为其提供具体而丰富的思维活动材料和活动空间,以保证幼儿具体形象性思维的充分发挥与实现。 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与需求,需要我们大家去探索,不去探索,我们的教育将寸步难行;去探索,我们才懂得尊重幼儿。(大爱网)

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

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 大班幼儿年龄特点 1、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 5岁以后,儿童的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时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的能力上。儿童的自我评价从依从性评价向独立性评价发展,他们不再轻信成人的评价,当成人的评价与儿童的自我评价不一致时,他们会提出申辩。同时,儿童的自我评价开始从个别性评价向多面性评价发展,例如;大班儿童在评价自己时会说:“我会唱歌跳舞,但画画不行。” 2、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增长 5、6岁儿童的情感虽然仍会因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他们情感的稳定性开始增强,大多数儿童在班上有了相对稳定的好朋友。儿童开始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例如,摔痛了能忍着不哭。此时,由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也开始发展;例如当自己的表现或作品被忽视时会感到不安。而当让他们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时会表现得很尽职。 3、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

这一阶段的儿童在生活自理方面较前更独立了,他们能选择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衣服,能用筷子吃饭、夹菜,也能不影响别人安静地入睡。 学前后期的儿童已能将劳动与游戏分开,对劳动持认真态度,关心劳动结果,也能初步理解一些劳动的社会意义:他们喜欢参与成人的劳动,在家里会扫地、擦桌子、整理自己的用品。在幼儿园里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种植、喂养、值日生劳动等:在劳动中表现出一定的责任感。 4、合作意识逐渐增强 在相互交往中,该年龄段的儿童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他们逐渐明白公平的原则和需要服从集体约定的意见,也能向其他伙伴介绍、解释游戏规则。比如,在小舞台表演游戏中几个小朋友能一起分配角色、道具,能以语言、动作等进行表现,并有一定的合作水平。 5、规则意识逐步形成 大班儿童的规则意识逐步形成,他们开始学习着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集体的一些共同规则,例如,游戏结束了要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上课发言要举手等等。大班后期的儿童特别喜欢有规则的游戏,像体育游戏、棋类游戏等。对在活动中违背规则的行为,儿童常常会“群起而攻之”。但这一时期的儿童对于规则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自律。规则对儿童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3-6岁:人生第一个动荡时期 中国有句民谚:"三岁看老,七岁看小。"意思是说,小孩子三岁时候的脾气禀性,可以预测他老年时的心理、行为表现;而他在七岁左右的行为特点,可以预测他在童年期(从7~8岁到11~12岁)时的行为特点。 这句民谚非常符合发展心理学的原理,是我国人民集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迄今为止在心理学领域产生最大影响的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儿童个性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1)口唇期,0-1岁,吃奶和吸吮给儿童带来最大满足;(2)肛门期,2-3岁,排泄给儿童带来最大快乐;(3)性器期,3-6岁,这是一个激动不安的时期,性器是儿童快乐和满足的主要来源。男孩子出现恋母情结和阉割焦虑,因此极力模仿父亲,以父亲自居;女孩子出现恋父情结和阳具羡慕,想和"情人"分享阳具,开始吸引异性的注意力。(4)潜伏期,7-11岁,内部驱力投入到学校学习和大运动量游戏中去。(5)生殖期,12岁以后,主要活动是建立友谊,谋求职业,求爱和结婚。 弗洛伊德认为3~6岁这个阶段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都知道,孩子到3岁时会突然发生很大变化,有些孩子变得非常不听话,固执,任性,有的孩子情绪突然变得很不稳定,在3~4岁的孩子中,男孩的恋母情结和女孩的恋父情结表现相当普遍。而在此之前,这些特征就不明显,在此之后,这些特征又慢慢消失了。所以在心理学界,人们把3岁左右称为一个关键时期。 为什么在3岁左右会出现这些明显的变化呢?这是因为,3岁儿童的大脑发育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已经相当好,他们的语言已经接近成熟,生活经验也积累了很多,认识能力有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3岁左右,小孩子可以完全脱离开大人的帮助自己走路,如果没有人干涉他,他可以走很远的路。所有这些发展都使得3岁左右的小孩产生了自我意识,他们开始意识到,"我"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我"可以自己干事情,可以控制事物,可以独立地吃饭、拿取东西,也可以对事情作出基本的判断了。例如,他们知道,刚从火炉上端下来的锅是碰不得的,到晚上天黑的时候,只要一拉开关,灯就能亮,他们如果渴了,能够自己到冰箱里寻找喝的东西,饿了,会从家里放食品的地方找出自己爱吃的东西充饥;晚上躺在床上,他们会要求妈妈给自己讲个故事再睡觉,等等。 总而言之,3岁小孩的本事变得比过去大得多,他们会不断地向爸爸妈妈提出各种要求,如果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大哭大闹,比如,在玩具商店里,如果他们想要买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而妈妈不答应买,他们就会躺在地上打滚,而不顾妈妈丢面子。 3岁小孩也比过去更可爱,因为他们总是说出一些令大人喷饭的话,干出一些让大人惊奇的事情。一个小女孩,谁也没教她,她会自己静静地坐在妈妈的化妆台前,往嘴上涂口红;一个小男孩,会拿起爸爸的电动剔须刀,在脸上乱比划。当看见妈妈为什么事情伤心的时候,他们会紧紧抱住妈妈,想安慰她。 3岁小孩的身上,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每天都在进步,他们的知识经验,认识事物的能力、社会交往技能、语言、思维,一切都在向前进步。 3岁这个关键时期过去之后,孩子的心理发展并没有马上平静下来,您会发现,他们身上又接连出现了其他问题,比如,他们的语言发展很快,但是思维发展较慢;他们做事情,想问题,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和8~9岁的孩子相比,他们还显得非常幼稚,幼稚得不讲道理;他们有时很任性,不听话,想自己做事,但有时又非常依赖大人;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4-12岁孩子心理性格特点

3-4岁 1、动作能力 三岁儿童手部小肌肉的发展较迟,大肌肉的发展较快, 2、语言能力 三到四岁,儿童的语言发展能力很强。基本上能明白成人的指示;能以简单的语言来表达感觉和需要。但,他们的言语器官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发音不清、词汇贫乏等仍然存在。 3、注意的发展 3-4岁幼儿能逐渐地根据父母的指示或要求,有意识地去注意观察事物。幼儿注意的水平和能力在逐渐发展和提高,然而,注意的无意性、不稳定性仍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3岁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达3-5分钟,4岁10分钟。 4、情感、意志和个性方面的发展。 情绪很不稳定,易受外界影响。常有害怕和焦虑的感觉,需要从成人方面得到安全感。会开始做一些讨成人赞赏的行为。部分儿童可能仍处于“自我中心” 的状态,常有对抗性的行为,需要成人的辅导。 4-5岁 1、动作能力 4-5岁幼儿动作更灵活有条理,好动是这一年龄阶段地突出特点,他们能掌握多种动作技能,且比较协调,小肌肉不断发展。 2、语言能力 4-5岁幼儿是词汇大量积累阶段,能依靠自己的具体生活经验理解成人的语言。 3、思维的发展 该阶段的幼儿可以依靠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某些思维。已能在概括水平上指出某一些实物的比较突出的特征,特别是功用上的特征。例如,问:“什么是马?”答:“马是拉车的。”其思维加工材料仍以图形为主、但符号加工得到较大发展。 4、注意的发展

情绪渐趋稳定,逐渐懂得用语言来表达情绪,能够运用社会行为规范并初步评价自己的行为,还能在成人的帮助下,调控自己的行为,自制能力开始形成、有初步的责任感、道德感。能关心他人的情感反应,关心同伴,幼儿人际关心也发生重大变化,向同龄人关系过渡,能友好合作,体验自己内在心理活动。 5-6岁 1、动作能力 5-6岁儿童可以连续行走20~30分钟,而不感到疲倦。精细动作已发展完善,完成拼图以及其他更多事情。 2、语言能力 5-6岁儿童能正确发出各种音节,并掌握了大量词汇。开始产生内部言语(即默语),行为方面带上了一定的自觉性和计划性。 3、认知能力 5-6岁的幼儿分辨事物的能力有所提高,他们的时间知觉有所发展。触摸觉的差别感受从五六岁的幼儿才开始发展起来。能用两手来比较两个同样体积而重量不同的小盒子。3~4岁幼儿往往认为重量是一样的,而5~6岁幼儿就能指出哪一个重些,哪一个轻些。能辨别“昨天”和“今天”,“前天”、“后天”和“大后天”。 4、想象的发展 儿童进入6岁后,想象有明显的目的性和创造性。如他们在游戏时,能预先规定主题,商量分配角色和定好规则。一个游戏常常能持续玩好几天,情节也逐渐复杂。 5、思维的发展 5-6岁儿童的思维仍然是具体的,当他们思维时,还不能用抽象的概念来进行思维。近六岁时,儿童对熟悉的事物已有一些抽象逻辑思维了,能够开始指出某一实物若干特征的总和但不能将本质和非本质的特征很好地加以区分。例如问:“什么是马?”答:“马有头、有尾巴、有4只脚、会拉车。” 6、注意的发展 5-6岁的幼儿稳定性不断增长,因而可以比较长时间地做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或听成人讲故事。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达10~15分钟。并且开始具有独立控制自己注意的能力。例如,五六岁的幼儿正兴致勃勃地听成人讲故事,但当时如果有一群做游戏的儿童跑进来,幼儿的注意就不会马上离开故事,而转向于游戏。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有哪些

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幼儿生理各方面处在继续生长发育中 1、幼儿机体各部分的机能发育尚不成熟生理是指生物机体的机能,即整个生物及其各个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幼儿时期(3~6、7岁)身体发育速度较3岁前有所减慢,但与后期发展相比还是非常迅速的。身高每年约增4~7公分,体重每年约增加4公斤。新陈代谢旺盛,但幼儿机体各部分的机能发育还不够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都较差。 家长应注意不要让幼儿长时间的连续地跳跃、跑步、以免心脏负担过重,影响发育;幼儿肺的弹性较差,气体的交换量较小,所以呼吸频率较快。家长要注意培养幼儿用鼻子呼吸的习惯,以预防感冒及肺炎的发生;幼儿的血液含量相对比成人多,但血液中水分较多,凝血物质少,出血时血液凝固较慢;幼儿新陈代谢快,血色素为13~14克。低于13克即为贫血,应及时治疗。幼儿嗜中性白细胞较少,淋巴细胞较多,所以容易感染各种传染病,家长应注意增强孩子体质,提高其抵抗力;幼儿的听觉和嗅觉敏锐,但外耳道比较狭窄,3岁时外耳道壁还未完全骨化和愈合,幼儿的咽鼓管即鼻咽腔与鼓室之间的通道较成人粗短,呈水平位,易患中耳炎,故家长应注意孩子的耳鼻卫生,严防水进入耳内;幼儿膀胱肌肉层较薄,弹性较差,贮尿机能相对差,加之幼儿神经系统对排尿过程的调节作用差,所以,幼儿排尿次数较多,自控能力较弱。家长应注意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排尿习惯,以防在精神极度兴奋或疲劳时发生遗尿现象。女孩的尿道口经尿道入膀胱的距离短且直,容易感染。家长要注意其外阴部清洁;幼儿皮肤柔嫩,容易损伤或感染,调节功能不如成人,不能适应外界温度的骤然变化,容易著凉或受热,家长要注意提醒和帮助孩子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2、幼儿期是大脑皮层细胞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 人体是由许多器官、系统组成的,每个器官、系统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它们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体现自己的功能的,神经系统对机体的一切活动,起着主导作用。人的神经系统由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大脑是中枢神经的最高部位。人类的大脑,无论在结构和机能上,都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人脑不仅是人的机体活动的主导者,而且是思维活动的器官。人发育是从出生到少年期先快后慢地进行的。反映脑发育进程之一的脑垂,新生儿有390克,1周岁时900克左右,3周岁时约1000克,7岁时1280克左右,已基本接近成人脑的重量(成人脑组

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5—6岁是幼儿园大班的年龄,也是即将进入小学的年龄。其身心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儿童的观察力、理解力增强,求知欲和好奇心盛,爱说、好动,而且,逐渐变得有情感,有一只要求和独立个性,自我意识有一定的发展,喜欢自由活动,渴望参加成人活动,盼望自己快点长大。具体表现为: 一、身体发展迅速,动作协调 身体比较结实,活动量大,手的动作精细、准确和熟练,更能独自活动。基本活动习惯已经初步形成,并能够自理,但是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大班幼儿初期,男孩的平均身高是109.6厘米,女孩是108.7厘米。男孩平均体重是18.5千克,女孩是18.1千克。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的动作开始出现协调性和稳定性,基本掌握了主要的全身运动。会把几个运动要素统一为一个运动,并能做一些复杂运动。如:会跳绳、翻单杠、会爬树等。手指的灵活性也在增强,能做复杂的手工,会灵活使用筷子等。 二、好问、好学 儿童都很好奇,但是5岁以后儿童的好奇心和以前不同了。他不再满足于了解表面现象,而要追根问底。5岁儿童的活跃主要不是停留在身体的活动上,而是表现在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上。他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 这个年龄的儿童经常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不象过去那样只问

“是什么”?他提出没完没了的“为什么”,如果年幼的孩子提问:“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成人回答了谁好谁坏,他就不再提问。大班幼儿则不然,他要接着问:“他为什么坏?他做了什么坏事?”在日常生活中,大班幼儿什么都问,使许多成人感到难以应付。他们的问题涉及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方面。这个年龄的儿童几乎都要问“孩子是从哪里来的?”回答他们的问题,既需要足够的知识,又需要有一定的技巧。 5—6岁的孩子喜欢学习,他们愿意上课,学到一些新的知识或技巧后,他们感到满足,而且喜欢对别人讲。他们已经能够坚持稍长一些时间的智力活动。在课堂上,他们喜欢各种新课,喜欢一些动脑筋的活动,如做计算活动,编故事或做其它的创造性的活动。在课外,不少幼儿热衷于下棋、猜谜,或做各种智力游戏。 大班幼儿的淘气,有时是求知欲的表现。许多孩子都想知道为什么收音机能说话,电视机里那些小人躲在哪里?为此,他们会拆开一些玩具或其它物品,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性,他们常常闯祸后还自以为有理。比如,两个大班幼儿在自来水管下面的少水槽上横架着一块搓衣板,让水通过搓衣板的小沟流下来,玩得很起劲,老师批评他们浪费水,他们感到非常委屈,认为“一个水管变出了那么多小水管,可以节约水。” 三、抽象能力明显萌发 大班幼儿的思维仍然是具体的,但是明显地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例如,5—6岁儿童能够根据概念分类。如果给幼儿一些画有

3至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及教育要点

1 前言 1.1 心理发展的动荡期 1.1.1 第一个逆反期发生在3-5岁 1.1.2 第二个逆反期发生在13-15岁 1.1.3 第三个逆反期发生在21-23岁 1.1.4 第四个逆反期发生在成人的更年期 1.2 幼儿期间的基本特点 1.2.1 幼儿自出生后脑容量就已确定,可以改变的只是仓库的结构、内容 1.2.2 在该期间的教育基本原则是“先固本、不是先装内容”,学龄后才开始装内容 1.2.3 孩子在0-3岁期间接受的内容,从3岁开始搭架子,大脑开始整合,部分内容被放在货架上,达成基本结构,部分内容则被弃之一角。 1.2.4 孩子在搭架子、仓库整理期间,部分内容将被忽略。 2 步入人生的第一次逆反期(3-4岁) 2.1 产生鲜明的自我意识(有主意、不听话、爱占有、试图摆脱依赖、要求独立) n 三岁的孩子开始不听话了,开始建立自主意识。 2.2 家长对策: 2.2.1 让出部分主动权给孩子; n 例如:先给爷爷奶奶发筷子;让孩子决定所吃饭菜的顺序 2.2.2 引导孩子自己做事,提高自理能力(穿衣穿袜、搬椅子);

n 例如:扶助孩子穿衣服,一边帮忙,一边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总体原则是要一边抚育,一边教育。 2.2.3 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急于求成(执拗、任性、急躁) n 例如:不要急于纠正孩子洒在桌上的饭菜,5岁之前是正常的 n 在幼儿期,家长可能不经意的过程中确认孩子不吃某种食品,大人的错误引导导致孩子不吃某种菜。这完全不同于13-15岁的逆反期孩子宣布不吃某种菜,此时的孩子可能经常给自己弄个个性,例如不吃某种菜。 n 逛商场时,不要让孩子有选择商品的权利,买什么商品家长做主,商场只是孩子的博物馆。 n 自主意识要良性发展,不能给孩子大事情的选择权,只给小事情的选择权。小事孩子做主,大事不能做主。例如到幼儿园只带小玩具,这是他的精神伴侣,可以降低分离焦虑。 n 不能严厉批评孩子说的错话 3 3至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观察力笼统放散不稳定 n 不是神经病,是健康的表现,是正常的。 注意力随兴趣转移 n 不必过度培养注意力 n 孩子该阶段是放散性注意、思维。例如,孩子与父母一起去买菜,孩子路上看蚂蚁,买菜不重要,看蚂蚁最重要(介绍与蚂蚁相关的知识,家长此时应是蚂蚁知识的天使) n 原则:根据孩子随时兴趣而及时给孩子送相应知识大餐 记忆力形象具体 n 孩子不会记住社会规则。例如吃饭不能看电视 思维能力以形象为主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对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辅导中注意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幼儿的心理个性发展。经过几年的尝试,已经取得出初步成果,现从以下方面作一介绍: 一、幼儿心理的一般特点 概括的讲,幼儿心理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 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甚至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知觉印象的束缚。如:两排相等数目的小棒,如果等距离摆开,幼儿都知道是“一样多”,但如果将其中的一排聚拢,不少幼儿就会认为密集的这一排小棒的数目少些。因为“这一排比那一排队短”。可见,幼儿辩别数目的多少受小棒排列形式的影响。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还很差,很容易受其它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因而行动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在正确的教育条件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状况逐渐改变。 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3岁前,幼儿已有个性特征的某些表现,但是,这些特征是非常不稳定的。他们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改变,个性表现的范围也有局限性,很不深刻,一般只在活动的积极性、情绪的稳定性、好奇心的强弱程度等方面反映出来。幼儿个性表现的范围比较广阔,无论是在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才能方面,以及对人对事的态度方面,都会开始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倾向,这些个性倾向与以后相比虽然还容易改变,但是已成为一个人一生个性的基础。 二、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3岁这一年龄,对于多数幼儿来讲,是生活中的一个转折年龄。因为从这个年龄起,幼儿要离开父母开始入幼儿园,过集体的生活。幼儿怎样才能适应这个环境,关键在于幼儿与教师、幼儿园、小朋友之间建立感情,其中最重要的是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感情。 为什么建立感情就容易适应集体生活呢?这是小班幼儿的突出特点——情绪性强。 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情绪情强,是整个幼儿期的特点,但年龄越小就越突出。小班幼儿的行为常常受情绪支配,而不受理智支配。小班幼儿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很多方面,主要表现有:高兴时听话,不高兴时说什么也听不进去;喜欢哪位老师,就特别听那位老师的话。 2、爱模仿 小班幼儿的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看到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什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依据幼儿的特点,为幼儿树立模仿的样板。 三、幼儿园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中班幼儿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与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比较突出的特点是: 1、爱玩、会玩

4-5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教程

4-5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4岁以后,儿童心理发展出现比较大的质变。具体表现在: 一、更加活泼好动 正常儿童都是好动的,而4-5岁儿童这种特点更为突出。4岁多的孩子明显比3岁多的孩子更加活泼好动,因为他们的身体长得更结实了,动作能力更强了。他们对周围生活更熟悉了,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主意也多了起来,所以更爱活动。同时,4岁以后的孩子在身心发展上都比以前成熟,他们不那么容易疲劳,能积极参加各种活动,集中精力的反应比过去灵活,抑制能力提高,所以4-5岁幼儿的动作比以前灵活,而且有条理。他们爱说、爱跑、爱动手、爱玩,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见到了新奇的东西,总爱伸手去拿、去摸,还会放在嘴里咬咬、尝尝,或者放在耳边听听、凑到鼻子前闻闻,他们会积极地运用感官去探索、去了解新鲜事物。4岁多的孩子走路爱走在不平的地方,走路时路过一个小水坑,一定要去踩几脚,碰到小石头,一定要踢几脚。过一堆沙子,一定要跑上去再跑下来或滑下来,再用手扬沙子。而3岁的孩子一般只在沙堆边站着玩沙子。这就是4岁儿童和3岁儿童之间一个主要的不同之处。 二、思维具体形象 具体形象性是幼儿期思维的典型特点,这种特点在4-5岁儿童身上尤为突出。3-4岁儿童主要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思维,4-5岁儿童则主要依靠表象,即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比如4-5岁儿童学计算时,虽然可以不用手指去直接点着物体逐个地数,但是在头脑里必须有物体的形象。比如他会一边点头,一边数,其实是在脑袋里数这个东西,用在头脑中点数物体的动作来代替原先用手指去点数的动作。他不能脱离物体的形象去抽象地思维,不能用抽象地用概念“几加几”去解答算题。比如,他们知道了3个苹果加2个苹果是5个苹果,也能算出6颗糖给了弟弟3颗还剩3颗,但还不理解“3加2等于几?6减3还剩多少?”的抽象含义。 4-5岁儿童儿童的思维方式是非常具体的,如果问他们:床、桌子、椅子、被子这四样东西,哪三样应该归在一起?他们大多数回答说:“床、被子和椅子”,因为被子放在床上,椅子放在床旁边,这是他们的生活习惯。他们也就是按这种实际逻辑进行思维的,他们不能按概念(如家具)进行概括。

幼儿期的年龄心理特征

幼儿期的年龄心理特征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甚至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知觉印象的束缚。如两排相等数目的棋子,如果等距离摆开,幼儿都知道是“一样多”,但如果将其中的一排棋子聚拢,不少幼儿就会认为密的这一排棋子数目少些,因为“这一排比那一排短”。可见,幼儿辨别数目的多少这要受棋子排列形式的影响。所以说幼儿的思维也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要特点的。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仍然很差,很容易受其它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因而行为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在正确的教育的影响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状况逐渐有所改变。 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3岁前,儿童已有个性特征的某些表现,但这些特征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改变,个性表现的范围也有局限性,很不深刻,一般只在活动的积极性、情绪的稳定性、好奇心的强弱程度等方面反映出来。幼儿个性表现的范围比以前广阔,内容也深刻多了。无论是在兴趣爱好方面、

行为习惯、才能方面,以及对人对己的态度方面,都开始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倾向。这时的个性倾向与以后相比虽然还是容易改变的,但已成为一生个性的基础或雏形。 由于幼儿心理发展较快,以上三个基本特征在幼儿初期、中期和晚期又各有不同。 二、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 3岁,对于多数儿童来讲,是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龄。正是从3岁起,儿童才开始离开父母入幼儿园,过起集体生活。这个变化比较大,儿童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而适应的关键,在于使幼儿与老师、幼儿园、小朋友建立感情,其中最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的感情。 为什么建立感情就容易适应集体生活呢?这是因为小班儿童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情绪性强。 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小班儿童的行动常常受情绪支配,而不受理智支配。情绪性强,是整个幼儿期儿童的特点,但年龄越小越突出。 小班儿童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很多方面。高兴时听话,不高兴时说什么也不听。如喜欢哪位老师,就特别听那位老师的话。 班幼儿的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看见别的孩子都哭了,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哭起来。老师拿来新玩具,马上又破涕为笑。

3-4岁幼儿思维特点和想象的发展特点

3-4岁幼儿思维特点和想象的发展特点 3~4岁幼儿感觉的发展有何特点? (2)3岁儿童仅能辨别上下方位,4岁儿童开始能辨别出前后方位。 (3)3岁儿童不能逐步分辨物体的大小和远近。这时,他已能区 分白天和黑夜。 3~4岁幼儿思维和想象的发展有何特点?思维的发展 (2)三四岁儿童只能进行初步的概括,他们对事物还不会做复杂 的分析综合,概括的特征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例如,“杯子”,这是喝水的。“衣服”这是穿的。想象的发展三四岁儿童以无意想 象为主,但有意性想象也逐渐增长起来。例如,当他抱布娃娃时才 想到自己是“妈妈”,于是就以“妈妈”的身分喂起“孩子”来。 思维的发展 (1)此阶段孩子的思维表现出具体形象性以及进行初步抽象概括 的可能性等特点。此时,他们还不会想好了再做,而是先做后想。 如儿童由于看见成人给小孩洗澡,他也给自己的布娃娃洗澡。 (2)三四岁儿童只能进行初步的概括,他们对事物还不会做复杂 的分析综合,概括的特征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例如,“杯子”,这是喝水的。“衣服”这是穿的。 想象的发展 三四岁儿童以无意想象为主,但有意性想象也逐渐增长起来。例如,当他抱布娃娃时才想到自己是“妈妈”,于是就以“妈妈”的 身分喂起“孩子”来。 3~4岁幼儿感觉的发展特点

(1)此时儿童的各种感觉,都在迅速地完善着。3岁儿童已经能 够分辨红、黄、蓝、绿等颜色;较准确地辨别各种声音;能通过手接 触更多的物体,从而知道物体的凉热、软硬等特征。 (2)3岁儿童仅能辨别上下方位,4岁儿童开始能辨别出前后方位。 (3)3岁儿童不能逐步分辨物体的大小和远近。这时,他已能区 分白天和黑夜。 孩子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理解 1、分析综合 这一阶段孩子的分综合还不能把握事物复杂的组成部分,对他们而言,要求分析的环节越少,相应的概括就完成的越好。父母可以 给孩子排列水果,开始时只给他两种水果,要求他按照ABAB的规律 排列,孩子会完成的很好。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其他品种的水果, 提高排列规律的要求,尝试着让孩子来排列,逐步帮助孩子提高分 析综合能力。 2、比较 这一阶段孩子还不善于比较。他们比较面狭窄,先学会的是比较物体的不同处,父母可引导孩子比较家中的物体不同。如:吃饭时 观察两盘不一样的菜,和孩子一起刷牙时可以问:宝宝和妈妈的牙 刷有什么不一样?让孩子观察并比较出大和小、红和蓝等。经过不断 启发引导后,可以慢慢告诉孩子物体的相似处。如告诉宝宝:宝宝 有手,爸爸妈妈也有手。爸爸妈妈和宝宝的手都有手指。 3、分类 这一阶段的孩子只能依靠感知进行简单的分类,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通过感知事物来学习简单的分类。例如吃饭时,让 孩子分放筷子和调羹;晒洗衣袜后吸引宝宝来折叠自己的衣物。如: 这是宝宝的袜子。这是宝宝的裤子等。这样可以寓教于生活情景中。 4、理解 3~4岁幼儿的认识活动

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中班幼儿是整个幼儿期思维特点表现最为典型的时期,即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最为突出。这一思维特点不仅表现在幼儿解决问题、判断事物时,也表现在幼儿各种活动中。在这个时期幼儿活泼、好动,并且富于想象,语言学习能力也大大提高,喜欢和同伴一起玩,在活动中他们逐渐学会了交往,会与同伴共同分享快乐。 1、活泼好动 2、爱玩、会玩 3、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4、开始能够接受一定的任务,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告状现象”

儿童在哪些方面获得了发展。 一、注意力 中班幼儿以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喜欢一切新东西,新书、新玩具。 有意注意在逐步发展。比如孩子看书失去兴趣要丢下图书时我们一句鼓励的话让他又认真翻阅下去,这就表现出孩子的有意注意。 我们在引导孩子时,除了选择孩子喜欢的事物外,还要多鼓励表扬,促进孩子有意注意的发展。 中班孩子的注意力一般表现为10—15分钟,所以建议每晚关上电视,留出30分钟读书看书的时间。以培养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让孩子自己看书,不要给他讲。看完后可以大家互相交流一下,给孩子创设一个好的氛围。 二、观察力 中班幼儿见识不是很多,对事物的理解有限,观察的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为6~7分钟,缺乏精确性,因此观察依赖家长。 观察的概括性还处在列举阶段,比如,给他们一张图片,他们往往只能看出图中有什么人、什么东西,只能回答“有什么?是什么?”而对于一些“在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一类的问题难以概括。 如果在生活中经常引导孩子观察,多问一些问题,那孩子无论从生活经验或智力的发展都将大不一样。 三、想象力 4至5岁的儿童活泼、好动,并且富于想象,难以分清假想和现实,他们常常会把看到的内容融入自己的想象,如当儿童站在阳台上往下看,成人提醒其要当心,他会说:“没关系,我会飞。” 他们还喜欢假装做什么,常和想象中的伙伴一起玩,他们有时会“撒谎”,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撒谎只是用想象代替真实。 1、通过各种游戏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2、在绘画,泥塑,音乐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3、通过玩具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四、记忆力 5岁左右的幼儿记忆的特点是无意记忆较多,比如让他记个小任务他往往回家就忘,但幼儿园有小朋友过生日他却记得 学得快忘得快学一首儿歌很快几遍就记住了,但几天不复习,会忘的一干二净。这跟孩子的理解程度有关,不理解机械的背诵那么很快就忘记了。 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再认、再现) 处于没有策略阶段 锻炼他们的注意力,同时提高孩子对词语的理解能力。举例{成语故事,历史故事}当孩子能听懂大人解释的现象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学习能力也会增强,记忆力会明显提高。 五、思维力

3至4岁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3至4岁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一、认识的发展 1.感知觉的发展 (1)视觉:主要表现为视力发展和变色力发展两个方面。3岁以后,幼儿喜欢看图书,用眼睛看近距离和细小东西的机会不断增加,能够学会分清各种基本颜色,如:红、绿、黄、蓝、黑等。对于色调相近的颜色,如:红和粉红,黄和橘黄 等则易混淆。 (2)听觉:发展较早,到3岁基本完成。 (3)空间知觉:能辨认上下,但不能很好地辨别前后、左右。 (4)时间知觉:能领会“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感念,但不 能掌握“过去、现在、将来”的概念。 小班幼儿持续观察时间很短,只有6—7分钟,甚至更短。观察的事物,常常是零星的,不会概括和联系起来观察某一事物。观察时常常用手指头帮忙,指着图片和物体进行观察。 2.注意的发展 仍处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正在逐步增加。(有意注意一般只能维持3—5分钟)。小班幼儿的注意转移、分配能力都很差,表现在观察图片时,仅能注意其主要的、鲜明的部分而忽视其它部分;在做律动时,只能听琴声两手上下挥动或双脚小跑步,而不能将身体各个部分的运动有机地结合 起来。

3.记忆的发展 主要以无意识记、机械识记为主,凡是感兴趣的、印象生动强烈的事情就容易记住,具有直观的、形象的性质。 4.思维的发展 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3岁以前幼儿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他们的思维和动作、行为紧密联系,一旦动作停止或转移,其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或转移。小班幼儿的思维扔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但他们已经开始借助具体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进行,即由直觉行动思维向 具体形象思维发展。 (1)这个阶段的幼儿只能掌握日常生活中具体概念,如:实物概念、简单的数概念等,很难掌握抽象的关系概念、时间概 念、道德概念等。 (2)在推理判断时,常常以事物的外部联系为依据,而不是以 事物的内在联系为依据。 5.想象的发展 (1)没有预定的目的,受当时事物的影响比较大。 (2)由于想象没有预定的目的,易受当时情景的影响,所以想 象比较被动,主题也不稳定。 (3)这时期幼儿常以想象过程为满足,而不去考虑想想的目 的。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知识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3-4岁) 一、认识的发展 1、感知觉的发展 1)视觉:主要表现为视力发展和变色力发展两个方面。 3岁以后,幼儿喜欢看图书,用眼睛看近距离和细小东西的机会不断增加,能够学会分清各种基本颜色,如:红、绿、黄、蓝、黑等。对于色调相近的颜色,如:红和粉红,黄和橘黄等则易混淆。 2)听觉:发展较早,到3岁基本完成。 3)空间知觉:能辨认上下,但不能很好地辨别前后、左右。 4)时间知觉:能领会“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感念,但不能掌握“过 去、现在、将来”的概念。 5)观察力:刚刚萌发,只是停留在表面肤浅的观察上,他们还不会按目 的去观察,且观察目的会随观察过程发生转移,观察兴趣常常会替代成人要求的观察目的。 小班幼儿持续观察时间很短,只有6—7分钟,甚至更短。观察的事物,常常是零星的,不会概括和联系起来观察某一事物。观察时常常用手指头帮忙,指着图片和物体进行观察。 2、注意的发展:仍处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正在逐步增加。(有意注意一般只能维持3—5分钟)。 小班幼儿的注意转移、分配能力都很差,表现在观察图片时,仅

能注意其主要的、鲜明的部分而忽视其它部分;在做律动时,只能听琴声两手上下挥动或双脚小跑步,而不能将身体各个部分的运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3、记忆的发展:主要以无意识记、机械识记为主,凡是感兴趣的、印象生动强烈的事情就容易记住,具有直观的、形象的性质。 4、思维的发展: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 3岁以前幼儿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他们的思维和动作、行为紧密联系,一旦动作停止或转移,其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或转移。小班幼儿的思维扔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但他们已经开始借助具体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进行,即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 1)这个阶段的幼儿只能掌握日常生活中具体概念,如:实物概念、简单的数概念等,很难掌握抽象的关系概念、时间概念、道德概念等。 2)在推理判断时,常常以事物的外部联系为依据,而不是以事物的内在联系为依据。5、想象的发展: 1)没有预定的目的,受当时事物的影响比较大。 2)由于想象没有预定的目的,易受当时情景的影响,所以想象比较被动,主题也不稳定。 3)这时期幼儿常以想象过程为满足,而不去考虑想想的目的。 2另外,小班幼儿还喜欢夸大想象,把没有的事情说得活龙活现。 二、情感发展 1、同情心:具有一定的同情心,但是,他们不会表达自己,只能做出一些举动,甚至是一些不应该的举动来表达自己。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是什么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是什么? 答:1.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幼儿心理的一般特点概括的讲,幼儿心理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甚至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知觉印象的束缚。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还很差,很容易受其它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因而行动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在正确的教育条件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状况逐渐改变。 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3岁前,幼儿已有个性特征的某些表现,但是,这些特征是非常不稳定的。他们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改变,个性表现的范围也有局限性,很不深刻,一般只在活动的积极性、情绪的稳定性、好奇心的强弱程度等方面反映出来。幼儿个性表现的范围比较广阔,无论是在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才能方面,以及对人对事的态度方面,都会开始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倾向,这些个性倾向与以后相比虽然还容易改变,但是已成为一个人一生个性的基础。 2.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幼儿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2.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3.幼儿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二、请结合实践谈谈你对幼儿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理解。 答:(1)幼儿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幼儿任何心理活动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过程即表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量变到一定阶段,引起质的变化,标志着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继续。在每一个阶段中既留有上一阶段的特征,又含有下一阶段的新质,但是每一个阶段里总是具有占主导地位的本质特征。(2)幼儿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因此,只要是幼儿期的儿童,其心理发展阶段的顺序,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都是共同的,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而且基本上是稳定的。但这种稳定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由于社会和教育条件的变化,儿童的年龄特征会发生一定的变化。(3)幼儿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幼儿心理的发展进程不是千篇一律地按一个模式进行的,也不总是按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的。有些心理特性发展的早一些,有些心理特性发展的晚一些;有些心理特性的发展是先快后慢,有些心理特性的发展却是先慢后快,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而且,不同的幼儿其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他们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也各不相同。 在遗传、环境、教育和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儿童的身心发展表现出一些规律性的特征,教育具有引导和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对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教育要从实际出发,遵循规律,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首先,教育的选择要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阶段。教育要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遵循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育的内容、方法、进度等要从儿童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关注儿童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使儿童能够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技能等。小班幼儿,较为明显的行为便是模仿和重复,他们在不断地重复、模仿过程中获得粗浅的经验,我们在指导过程中常常会高估孩子的认知水平,低估孩子的心智水平,指导不适宜或没有寻找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就常常造成孩子们不理解,老师没有成就感,也会感到痛苦。 其次,教育要依照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循序渐进。儿童身心的发展不仅是渐进的,而且是遵循一定顺序的,每个阶段之间是不可逾越、不可颠倒的,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发展的条件。教育工作者要遵循这一规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开展不同的教育活动,同时更应该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序列来施教,做到循序渐进。

幼儿园小班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幼儿园小班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一、认识的发展 1、感知觉的发展 1)视觉:主要表现为视力发展和变色力发展两个方面。 3岁以后,幼儿喜欢看图书,用眼睛看近距离和细小东西的机会不断增加,能够学会分清各种基本颜色,如:红、绿、黄、蓝、黑等。对于色调相近的颜色,如:红和粉红,黄和橘黄等则易混淆。 2)听觉:发展较早,到3岁基本完成。 3)空间知觉:能辨认上下,但不能很好地辨别前后、左右。 4)时间知觉:能领会“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感念,但不能掌握“过 去、现在、将来”的概念。 5)观察力:刚刚萌发,只是停留在表面肤浅的观察上,他们还不会按目 的去观察,且观察目的会随观察过程发生转移,观察兴趣常常会替代成 人要求的观察目的。 小班幼儿持续观察时间很短,只有6—7分钟,甚至更短。观察的事物,常常是零星的,不会概括和联系起来观察某一事物。观察时常常用手指头帮忙,指着图片和物体进行观察。 2、注意的发展:仍处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正在逐步增加。(有意注意一般只 能维持3—5分钟)。 小班幼儿的注意转移、分配能力都很差,表现在观察图片时,仅 能注意其主要的、鲜明的部分而忽视其它部分;在做律动时,只能听琴声两手上下挥动或双脚小跑步,而不能将身体各个部分的运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3、记忆的发展:主要以无意识记、机械识记为主,凡是感兴趣的、印象生动强烈的 事情就容易记住,具有直观的、形象的性质。

4、思维的发展: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 3岁以前幼儿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他们的思维和动作、行为紧密联系,一旦动作停止或转移,其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或转移。小班幼儿的思维扔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但他们已经开始借助具体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进行,即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 1)这个阶段的幼儿只能掌握日常生活中具体概念,如:实物概念、简单的数概念 等,很难掌握抽象的关系概念、时间概念、道德概念等。 2)在推理判断时,常常以事物的外部联系为依据,而不是以事物的内在联系为依 据。 5、想象的发展: 1)没有预定的目的,受当时事物的影响比较大。 2)由于想象没有预定的目的,易受当时情景的影响,所以想象比较被动,主题也不 稳定。 3)这时期幼儿常以想象过程为满足,而不去考虑想想的目的。 另外,小班幼儿还喜欢夸大想象,把没有的事情说得活龙活现。 二、情感发展 1、同情心:具有一定的同情心,但是,他们不会表达自己,只能做出一些举动,甚 至是一些不应该的举动来表达自己。 2、荣誉感:对荣誉感的理解大多局限在自己身上,而较少考虑到整个班级,还不知 道为别人的成功而高兴。 三、社会性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