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经题目整理

政经题目整理

政经题目整理
政经题目整理

1.劳动二重性

2.商品二因素

3.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4.社会总资本简单,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内涵

5.级差地租1,2及其原因

6.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如何理解

7.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8.宏观调控的具体目标

9.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10.劳动力的价值构成内容

11.剥削的内涵

12.和谐的劳资关系

13.基尼系数的含义

14.收入分配差额为何会扩大

15.如何增进社会公平

16.利润平均化的过程及影响

17.宏观调控的政策(财政货币)

18.价值规律在简单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形式

19.资本和劳动在国民收入中的变化如何提高劳动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20.富士康!

一.商品二因素:

1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由商品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决定,在一切社会形态中,使用价值都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通过交换价值体现,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3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统一性:互相依存互为条件:a.任何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因而不是商品。b未经人类劳动创造的物品虽然又使用价值,但是没有价值,不能成为商品。c有些物品虽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不是为了交换,而是用于自己的消费或者无偿提供给别人消费,这种只具有使用价值而不具有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

矛盾性:相互对立相互排斥:a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B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对于生产者和购买者来说只能实现其中一种属性不能同时两者兼而有之。C.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一旦交换失败,就意味着商品价值不能实现,使用价值不能进入消费,商品的内在矛盾也就充分的暴露出来了。

二.劳动二重性

1具体劳动:a创造商品使用价值b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范畴c社会分工的基础。

2抽象劳动:a形成商品的价值b劳动的社会属性,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商品在生产中的特殊形式c历史范畴。

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a.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他解决的是人与自然间的物质交换,但它并不是所生产的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b.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它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1资本的本质:资本是靠剥削工人而带来的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体现着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家的预付资本必须分成两个部分: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不变资本;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可变资本。

2不变资本C:在消费自己的使用价值的同时,把自己原有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转移的价值量不会增殖,只是变换了它的物质形态。

3可变资本V:其价值不是通过转移来保存,而是有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工人以具体劳动小号生产资料创造新产品的物质形态,同时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工人以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包括不常劳动力和剩余价值。

4意义:a进一步解释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表明剩余价值不是全部资本的产物,而是由其中的可变资本带来的b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剩余价值率c马克思以CV为基础提出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创立了在生产理论和剩余价值分配理论。

四.社会总资本简单/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内涵

1社会总资本:资本主义社会里存在着成千上万个资本主义企业,每一个企业的资本都在独立发挥作用,他们各自通过自身的循环和周转实现着价值增殖,独立的进行循环和周转的资本叫做个别资本;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的单个资本的总和构成社会总资本;相互联系互相交错的单个资本的运动总和形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即社会总资本在生产。社会总资本的在生产运动不仅包括预付资本价值的运动,而且包括全部剩余价值的流通;不仅包括生产消费和资本流通,而且包括资本家和工人的个人消费以及媒介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

2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所依据的两个理论前提

第一.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划分原因见黑体后部分)①生产资料:具有必须进入或者至少能够进入生产消费的形式的商品。②消费资料:具有进入资本家阶级和

工人阶级的个人消费形式的商品。各形成了一个生产部门。

第二.社会总产品或每个部类的产品价值都划分为三个部分: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

3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和内涵(宏观的角度)

①特点:全部剩余价值都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不进行资本积累,生产规模不变。

②实现条件:A.两大部类的生产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I(v+m)=IIc.说明要实现

简单再生产,第I部类新创造的价值产品必须全部用于补偿第II部类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第II部类产品中相当于不变资本的部分必须能够维持第I部类工人和资本家原有的生活需要。

B.II(c+v+m)=I(m+v)+II(m+v)第二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价值应该等于第一部类可变资本和第二部类可变资本的总和。

C.I(m+v+c)=Ic+IIc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第一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价值应该等于两大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的总和,第一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必须全部用来补偿两大部类消耗掉的生产资料。

4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

①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源泉。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资本积累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其过程必须经历从剩余价值转化为储藏货币,再由储藏货币转化为生产资本的这两个环节。

②简单再生产的内部结构调整为扩大再生产创造了物质条件。

首先,第一部类的剩余产品在实物形式上分为两部分:a生产生产资料所需的生产资料,用于第一部类本身的积累。b生产消费资料所需的生产资料,用来和第二部类相交换。

即必须同时为两个部类提供生产资料。

其次,I(v+m)>IIc,这是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前提。只有此情况下第一部类才有可能为第二部类不变资本的积累提供追加生产资料,就像第二部类要为第一部类的变资本的积累提供追加的生活资料一样。

最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和用于积累的剩余价值之和,必须大于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和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II(c+m积)>I(v+m消)用m-m/x表示积累。

③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A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为:I(v+△v+m/x)=II(c+△c)

说明:在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在两大部类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即第一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加上追加的可变资本,再加上第一部类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三者的总和应当等于第二部类缘由的不变资本再加上追加的不变资本。

B II(c+v+m)=(Iv+IIv)+(Im/x+IIm/x)+(I△v+II△v)

说明:要进行扩大再生产,第二部类的全部生产物价值,除了补偿两个部类原有工人所需的生活资料和两个部类的资本家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外,还必须能够满足两个部类新追加的工人所需要的生活资料。

C I(c+m+v)=(Ic+IIc)+(I△c+II△c)

说明:在扩大再生产时,第一部类的全部生产物价值,除了补偿两个部类以消耗的生产资料以外,还必须能够满足两个部类进行积累时要追加的生产资料,即第一部类的全部产品必须满足两个部类进行规模扩大再生产时对生产资料的全部需要。

五.级差地租I,II及其原因

1 级差地租就是耕种较好的土地时,大土地所有者所获得的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因为农产品的社会价格是由劣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农业中存在着对土地经营权的垄断,土地自然条件的差别只是产生级差地租的条件。根据级差地租形成的不同条件,可以将其分为两种形态: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II。

2 级差地租I是土地肥沃程度不同或者距离市场远近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

土地的位置差别,即距离市场远近不同,也是形成级差地租I的条件,影响运费。农残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距离市场较远的土地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这部分超额利润I。

3级差地租II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从而形成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所获得的超额利润。土地有限,为了增加生产,资本家必须对土地才去集约化经营,追加投资采用先进技术改良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样形成的超额利润是II。

六.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如何理解

实践证明,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并不意味着以国有经济为主体,也不意味着公有制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越大越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所以,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关键是要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整体质量,提高公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优越性。

按照这样的认识,除了继续深化国有经济内部的改革外,还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的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

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的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适当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

七.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471

1.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

发展。可持续发展应是生态,经济,社会三维复合系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之上。其追求的目标是,即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指标主要有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可持续性,公平性,系统性,共同性。

2.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八. 宏观调控的具体目标429

宏观调控的目标除了这回总供求平衡这一基本目标以外,还有若干具体目标:1充分就业2物价稳定3经济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

九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312

1现代企业拥有又出资者出自形成的独立的法人所有权,并取得由法律认定的独立的企业法人地位。

2现代企业的投资者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3现代企业是具有管理层级制的科层组织。

4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管理走向职业化,并造就了一个职业管理阶层。

5现代企业行为目标的转移,由直接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变为在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中

实现利润最大化。

十.劳动力的价值构成内容59

劳动力价值包括:①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劳动者抚养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这是为资本主义生产不断补充新的劳动力所不可缺少的③劳动者掌握一定的生产技术所花费的教育和训练的费用

十一.剥削的内涵

剥削(exploitation)是一些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或垄断,无偿地占有那些没有或者缺少生产资料的人或集团的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

剥削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上剩余产品的出现是剥削产生的物质前提条件,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以及社会分裂为阶级是剥削产生的现实基础。剥削的产生出自于分配,不仅指消费资料的分配,而且指生产条件的分配。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取决于生产资料的占有。

十二.和谐的劳资关系

劳资关系的良好与否,关系生产秩序、社会安定及国家安全,至为重要。一般而言,在工业先进国家的劳资关系,大都并不和谐,致常发生劳资纠纷,而导致罢工、怠工、关厂、停业。影响所及,不但足使生产停顿,社会紊乱,甚且使国本动摇,危及世界和平。

国父孙中山先生,在遗教中指示:人类社会之所以有进化,是由于大多数人的利益相调合,而不是有冲突。我国劳工政策纲领更订明:劳资合作为劳资政策重要目标之一。是故我国的劳资关系重在合作、和谐、协调。换言之,以合作代替对立、以和谐代替纠纷,以沟通代替隔膜,本此精神去处理劳资间的雇佣关系。

从总体上看,劳资关系双方应有一个社会认同的底线,对企业来说,必须保证企业的合法合理赢利;对劳动者来说,必须使其拥有生存、生活所需的物质财富。其次,要完善有关劳动法律法规,采取一定的行政措施和手段,加强对企业的用工管理,主要体现在:

一、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现在发生劳资纠纷的企业,大部份是规模小、管理不完善、来料加工型的企业,此类企业平时只注重生产,对工人的福利待遇不关心,靠赚取廉价的劳动力来获取利润,造成了劳资关系比较紧张和劳资矛盾较多。因此,要逐步对产业的结构进行调整,多引进一些机械化、自动化和高科技的企业,从源头上减少劳资矛盾的发生。

二、加强对企业老板和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劳动法宣传和培训。许多企业在发生重大劳资纠纷或给予行政处罚时,才知道企业在用工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企业老板平时重生产轻管理,对劳动法律法规不懂,对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劳资矛盾,由于处理不好往往变成了重大劳资纠纷。所以,要加强对企业老板和管理人员的劳动法律法规培训,定期组织企业老板和管理人员参加劳动管理业务学习,从源头上减少劳资纠纷的发生。

三、增加企业的违法成本。现行的劳动法律法规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低。如拖欠工资行为,现行法律法规对欠薪行为没有明确的刑事责任约束,对一些欠薪企业,劳动部门只能对其拒不整改时才能罚款,但处罚的数额很低,对企业的威慑作用不够,由此造成了个别企业发生恶意欠薪和欠薪逃匿。所以,要适当增加企业的违法成本,赋予劳动部门更大的合法权力,使企业不敢违法,从而减少劳资纠纷的发生。

四、减少劳动者的维权成本。工人要通过法律程序来维护合法权益,在企业故意拖延的情况下,往往要经过“一裁两审”(劳动仲裁、区法院审理、市中院审理),时间长达八个月,并且要交一定的费用,如果是工伤赔偿案件,时间甚至更长,造成了工人维权成本高。

由此,个别工人就采取罢工、越级上访、自杀、上路等极端行为来引起政府的重视和达到其维权目的。所以,要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缩短劳动者维权的时间和取消一定的诉讼费用,真正使劳动者能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其合法权益,从而减少劳资纠纷尤其是恶性劳资纠纷的发生,以实现构建和谐稳定劳资关系的目的。

十三.基尼系数的含义340

基尼系数是反映收入差距的具体指标。用斜的那条绝对平等线oe和实际洛伦兹曲线围城的面积,除以三角形oef(右下边的三角形),其比值就是基尼系数。基尼系数在0~1之间变动反映收入分配从绝对平等到绝对不平等的变化。0.2以下表明收入分配高度均等;

0.2~0.3之间表明收入分配相对均等;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表明收入差距绝对合理;0.4~0.5表收入差距偏大;0.5以上表收入分配出现了两极分化。在基尼系数的变动中,人们通常把0.4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收入差距是否合理的临界点或“警戒线”。

十四.收入分配差额为何会扩大340

1.居民之间拥有的要素数量,质量和种类存在较大差异。在市场化的分配机制中,

那些在占有生产要素方面具有优势的人将获得较高收入。这是市场机制进行初次

收入分配的必然结果。

2.分配规则不公平,机会不均等。占有要素条件完全相同的人,也可能因为分配规

则不公平,竞争机会不均等而出现较大的收入差距。比如垄断和歧视。

倒U假说:根据规律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度的长期过程中,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十五.如何增进社会公平350

当前,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兼顾效率与公平。

1在初次分配领域,要健全和完善相关的制度,机制,在增进效率的同时也增进公平。

2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强化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

3坚持共同富裕的基本目标,让全体国民共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十六. 利润平均化的过程及影响157

3.部门之间的竞争使得各个部门的不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各个部门的不同利润

转化为平均利润率。

4.怎样能是等量的资本无论投到有机构成高还是有机构成地的部门都能得到相等

的利润呢?资本的转移和价格的涨落将一直持续到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利润率

大体相等的时候才会暂时稳定下来,这个大体相等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率。正是

各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的自由转移才使平均利润率得以形成。

5.所谓平均利润率,就是按照社会总资本平均计算的利润率,是剩余价值总额与社

会总资本的比率。其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①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②社会总资

本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6.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投入资本量

7.利润率的平均化过程,实际上是各生产部门的剩余价值重新分配的过程。平均利

润率形成以后,各部门按照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分配剩余价值。有机构

成高的部门的资本家获得的利润高于本部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利润转化为

平均利润以后,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便进一步被掩盖起来了。

8.平均利润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剩余价值率和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随着资本积累

的增加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平均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

17宏观调控的政策(财政货币)432

宏观调控政策市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制定的方针,原则和行为准则,它通过各种调控手段的具体运用来实现。表现了一种体现明确目标的原则和行为准则。

包括财政,货币,产业,外贸,汇率,收入政策等。国内经济角度来看,最主要是前三者。前两者是调节社会总需求,后者是调节社会总供给,三者是保持社会总供求总量平衡的基本措施和基本工具。

1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运用财政调节手段以促使宏观经济总量发生变化的原则及措施。按其在调节社会总供求中起的不同作用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和减少财政收入来扩大社会总需求的政策。它与赤字预算政策是一只的,他是在总需求不足时使用的政策,而在总需求膨胀或者总供求平衡的条件下则不能采用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压缩财政支出和增加财政收入来压缩社会总需求的政策。它与盈余预算政策是一直的,主要在总需求膨胀和通货膨胀时采用。减少财政支出相当于直接压缩社会总需求。

18价值规律在简单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形式

1.在简单商品经济阶段:随着供给和需求关系的不断变化,商品价格不断的在价

值上下发生着偏离。

2.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阶段:市场价格以生产价格为基础上下波动。

19资本和劳动在国民收入中的变化如何提高劳动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1.扩大就业。因为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有了收入才能谈到改变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问题。所以,就业问题一直放在提高劳动者收入的首位。

2、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这次广东的“民工荒”反应了一个问题,很多民工为什么不愿意到小企业去呢?因为外出打工成本太高、背井离乡、家人分散,而工资水平又低,所以出现了“民工荒”。所以在改变收入分配中,除了扩大就业外,要让最低工资标准有所提高。这样一来,其他相应工种和等级的工资待遇就会提高。

3、增加农民的收入。主要是要调整农产品的价格,比如提高粮价。当然,这是一个逐步的过程。还有就是通过当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业产业化机构来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4、加强职工的培训。让职工有专门的技术。因为有了专门的技术后,劳动者的收入才会有提高,工作也比较好找。

5.提高国民收入劳动报酬比重

20富士康!

高考英语100个高频知识点梳理

高考英语100个高频知识点梳理 1、名词的单复数 规则变化+s/es、不规则变化(mouse-mice)、单复数同形、同一词在不同意义下有可能可数有可能不可数 2、名词所有格 ‘s(表示有生命:Lily’s desk)、of所有格(表示无生命the window of the room)3、名词修饰语 只修饰可数名词(each、every、a great many)、只修饰不可数名词(little、 a little、alarge amount of)、都可以修饰(some、alot of、plenty of) 4、不定冠词(a/an单数不特指);定冠词(the/this/that/these/those表特定) 5、such的用法 such作限定词和all,no,any,some,other,anther等词连用时,such放后面。 如果such修饰单数可数名词,且与不定冠词连用时需置于其前;such前有no 时不用冠词。 6、so的用法 在believe,think,expect,suppose等词后用so代替前文提出的观点 在肯定句中表示与上文相同的情况,如:So do I. 7、all和both的用法

all三者或三者以上全部都,both二者都。all指整体或抽象事物时当做单数,指人时当做复数。both做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复数。 8、many修饰或替代可数名词,much修饰或替代不可数名词 many a 许多(谓语动词用单数) a good/greatmany很多 as many as/asmuch as一样多、差不多 9、little几乎没有,修饰不可数名词 a little有一点,修饰不可数名词 few几乎没有,修饰可数名词 a few有一点,修饰可数名词 10、形容词比较级最高级 原级比较:…is as good asmine. 表示少于或超过另一方:fewer than, morethan 易混淆短语:as well as也…既… as far as就…而言 11、比较级常见错误:用much表强调时的误用 She looks moreyounger than I.(×) She looks muchyounger than I.(√) 12、介词短语重点 except for除了

真题整理

2002北京大学药学院有机化学考研试题回忆 一.填空 1 CH 3 C CH 3 OH C CH 3 OH CH 3H SO 2. Ph O O 1.OH -3. 4. N + CH 3 H CH 2Cl - 5. R O NH 26. O HN H 2SO 4 7. O LDA CH 3I mCPBA LiAlH 4 8. O O CH 2 CH CH 2 H 3C 9. Ph + CO 2Et heat 10 + O O O heat 11. heat 12. R 13

O + NH CH 3 H 3C NaBH 3CN 14 R C R +SH SH BF 3 H 2Ni 15 - 二.问答 1.Fmoc,Cbz,Boc 是三种常用的氨基保护基,请写出他们的结构和他们脱保护的方法 2.写出5种将氧化成醛酮或者邻二醇的方法(总共5种,不是各写五种) 3.写出5种 OH 和 O 的保护和脱保护的条件(总共5种,不是各写五种) 4下面两种方法哪种好,写出理由: Ph a b Ph Ph OH H + PhCH 2MgBr O O + Ph OH 5.下面合成目标化合物的方法有什么错误,指出后并写出正确的合成方法. H 3CO C O Cl 3 H 3CO O CH 3 OCH 3 Br C O CH 3 Mg H 3CO MgBr C O CH 3 1.CO 2 2.H H 3CO HOOC C O CH 3 H 3CO C C O CH 3 O Cl 2 C O H 3C 3 C O NO 2 三.合成 1.O NH CH 2CH 2OCH 3 2 CH CH 3 CH 2CH 3 4.

《促织》知识点整理(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促织》知识点整理 一、古今异义 1.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①古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②今义:行侠仗义的人。 3.两股间脓血流离 ①古义:大腿。②今义:事物的一部分;量词。 4.儿涕而去 涕:①古义:哭泣,流眼泪。(作名词用则意为眼泪)②今义:鼻涕。 去:①古义:离开。②今义:与“来”相对。 5.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①古义: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②今义:十二岁到十六岁这一时期。 6.民日贴妇卖儿 ①古义:抵押、典当。②今义:粘贴、贴补。 三、一词多义 1.责 (1)因责常供/令责之里正(要求,责令)(2)每责一头(索要,索取)(3)以塞官责(责任,差使)(4)受扑责时(责罚) 2.靡 (1)靡计不施(无,没有)(2)虫尽靡(败退,失败) 3.顾 (1)成顾蟋蟀笼/徘徊四顾(看,动词)(2)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但、只是、不过,连词)4.发 (1)窃发盆(打开)(2)探石发穴(掏、挖开)(3)无毫发爽(毛发,头发)5.售 (1)久不售(考试中第,考取)(2)亦无售者(买) 6.岁

(1)岁征民间(名作状,每年)(2)成有子九岁(年龄)(3)后岁余/不终岁(年)7.故 (1)此物故非西产(本来)(2)故天子一跬步(所以) 8.令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令以责之里正(县令,名词)(2)急解令休止(让,动词) 9.上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上级)(2)见虫伏壁上(上面)(3)上于盆而养之(放置)(4)以金笼进上(皇上) 10.益 (1)死何裨益(好处)(2)成益愕/成益惊喜(更加) 11.掷 (1)帘内掷一纸出(抛,扔)(2)虫跃掷径出(腾跃) 12.异 (1)宰以卓异闻(与众不同)(2)成述其异(奇特本领) 13.过 (1)折过墙隅(经过)(2)裘马过世家(超过)(3)未必不过此已忘(用过)14.强 (1)乃强起扶杖(勉强)(2)少年固强之(迫使) 15.中 (1)又劣弱不中于款(符合,适应)(2)中绘殿阁(当中) 16.然 (1)成然之(意动用法,认为…是对的)(2)然睹促织(连词,表转折,然而)(3)俨然类画(副词词尾,……的样子) (4)庞然修伟/相对默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17.逼 ①鸡健进,逐逼之(动词,逼近)②与村东大佛阁逼似(副词,极)18.进 ①以一头进(动词,进献)②径进以啄(动词,前进)19.为 ①为人迂讷(对待)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被)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一解释下列名词 1 所有制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②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 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支配是指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 ③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2 所有权 ①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 ②所有权作为经济用语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③所有制性质决定了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 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 3 产权 ①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整合。 ②产权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四权”: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 ③产权的基本特征有:⑴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⑵是权利束而不是某项权利;⑶具有排他性、可转让性和收 益性。 4 产权制度 ①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保护、运营等的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 ②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 ③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特征是:两权分离。 5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①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一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当今各国的社 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二是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竞争与合作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这两种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前一种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而后一种制度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 ②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经济体制以各种形式外化经济制度。在一定社会形态下,经济制度具有相对 稳定性。经济体制作为形式反映经济制度,它的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能像经济制度那样稳定。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实行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其经济体制会有差异。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也会有不同的经济体制模式。经济体制的变化不一定会改变经济制度的性质。 6 制度创新 ①是创新主体为实现更高的制度效率而对制度进行的一种重新安排。 ②制度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创新利润。 ③制度创新的过程表现为:从制度均衡到制度创新,再到制度均衡,又到新的创新…… 一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 生产与消费是同一的。一方面,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生产性消费);另一方面,消费品的消费又是再 生产劳动力的生产。 2 生产和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关系: ①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高频考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算法 1、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算法不等于程序,也不等计算机方法,程序的编制不可能优于算法的设计。 2、算法的基本特征:是一组严谨地定义运算顺序的规则,每一个规则都是有效的,是明确的,此顺序将在有限的次数下终止。特征包括:(1)可行性;(2)确定性(3)有穷性(4)拥有足够的情报。 3、算法的基本要素:一是对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二是算法的控制结构。 4、指令系统:一个计算机系统能执行的所有指令的集合。 5、基本运算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关系运算、数据传输。 6、算法的控制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7、算法基本设计方法:列举法、归纳法、递推、递归、减斗递推技术、回溯法。 8、算法复杂度: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算法空间复杂度。 9、算法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 10、算法空间复杂度是指执行这个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 数据结构的基本基本概念 1、数据结构研究的三个方面: (1)数据集合中各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辑关系,即数据的逻辑结构; (2)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即数据的存储结构;(3)对各种数据结构进行的运算。数据结构是指相互有关联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2、数据的逻辑结构包含:(1)表示数据元素的信息;(2)表示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数据的存储结构有顺序、链接、索引等。 3、线性结构条件:(1)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2)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一个前件,也最多有一个后件。非线性结构:不满足线性结构条件的数据结构。 线性表及其顺序存储结构 1、线性表是由一组数据元素构成,数据元素的位置只取决于自己的序号,元素之间的相对位置是线性的。在复杂线性表中,由若干项数据元素组成的数据元素称为记录,而由多个记录构成的线性表又称为文件。 2、非空线性表的结构特征: (1)且只有一个根结点a1,它无前件;(2)有且只有一个终端结点an,它无后件; (3)除根结点与终端结点外,其他所有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前件,也有且只有一个后件。结点个数n称为线性表的长度,当n=0时,称为空表。 3、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点:(1)线性表中所有元素的所占的存储空间是连续的; (2)线性表中各数据元素在存储空间中是按逻辑顺序依次存放的。 4、顺序表的运算:插入、删除。 栈和队列 1、栈是限定在一端进行插入与删除的线性表,允许插入与删除的一端称为栈顶,不允许插入与删除的另一端称为栈底。栈按照“先进后出”(FILO)或“后进先出”(LIFO)组织数据,栈具有记忆作用。用top表示栈顶位置,用bottom 表示栈底。 2、栈的基本运算:(1)插入元素称为入栈运算;(2)删除元素称为退栈运算;(3)读栈顶元素是将栈顶元素赋给一个指定的变量,此时指针无变化。 3、队列是指允许在一端(队尾)进入插入,而在另一端(队头)进行删除的线性表。Rear指针指向队尾,front 指针指向队头。 4、队列是“先进行出”(FIFO)或“后进后出”(LILO)的线性表。 线性链表

康乐事业单位招聘2017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整理版】 - 事业单位真题

康乐事业单位招聘2017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整理版】-事业单位真题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从信息的角度看,反映的发生就是( )。 单项选择题 信息的产生过程 信息的传播过程 信息的刺激过程 接受和保留信息的过程 2:在当前的涨价风潮中,有的商品确系成本增加而导致的终端消费价格上涨,但是也有不少商品却属于无须涨价之列,只不过看到其他产品涨价,便想搭上涨价的顺风车,为自己________私利。这种跟风涨价的势头,政府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坚决________。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 牟取;遏制 谋取;遏制 牟取;遏止 谋取;遏止 3:()对于表达相当于信件对于() 单项选择题 比喻,,沟通 文字,,载体 感情,,抒情 交流,,包裹 4: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要求和最高境界是() 单项选择题 方便群众 为了群众 奉献社会 为人民服务 5:班门弄斧:布鼓雷门() 单项选择题 曲高和寡:雅俗共赏 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爱不释手:弃如敝屣 投鼠忌器:声名狼藉 6: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台乎逻辑的一种事件排序:()(1)客户起诉索赔(2)重返国际市场(3)企业反思、整改(4)采用绿色有机种植技术(5)茶叶农药残留物超标 单项选择题 5—1—3—4—2

4—5—1—3—2 5—1—2—3—4 5—4—1—2—3 7:媒体不是审计署,不可能动用那么多注册审计师、会计师,利用几个月甚至半年时间,去一一()每一个(),审查每一张报表。 单项选择题 核对数字 审核数据 核对数据 审核数字 8:要证明一个事物的可能,有两条途径,一条是指出他的确存在,即过去曾经存在,或者现在正在存在;另一条是途径是从逻辑上证明它的存在,即使它现在并不存在,过去不曾存在,但按理它应该存在,或者在将来的某一天总会存在。这段文字表明()。单项选择题 要从两条途径证明一个事物的可能 一个事物的可能与否不确定 证明可能即证明存在 存在分为确实存在和逻辑存在 9:每一颗通信卫星可俯视地球()的面积。 单项选择题 41276 41277 41278 41279 10: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单项选择题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史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韩非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有志者,事竞成:《老子》. 11:取款机:银行职员() 单项选择题 收音机:播音员 售货机:营业员 学习机:辅导员 读卡机:售票员 12:剑拔弩张∶偃旗息鼓 单项选择题

最新促织知识点整理

十九、促织 蒲松龄【一】《促织》文言文字词知识整理归纳 一、通假字 1、昂其直 而高其直(通“值”,价值) 2、手裁举(通“才”,刚刚) 3、而翁归(通“尔”,你的) 4、翼日进宰(通“翌”,明天) 5、虫跃去尺有咫(通“又”) ) 6、两股间脓血流离(通“淋漓”  ) 7、牛羊蹄躈各千计(通“噭”  二、一词多义 1、责 (1)因责常供要求,责令 (2)令责之里正要求,责令 (3)每责一头索要,索取 (4)以塞官责责任,差使 (5)受扑责时责罚 2、靡 (1)靡计不施无,没有 (2)虫尽靡败退 3、顾 (1)成顾蟋蟀笼回头看 (2)徘徊四顾看,环视 (3)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只是,但是 4、发 (1)窃发盆打开 (2)探石发穴掏 (3)无毫发爽古长度单位,十毫为发,极言少

(1)久不售考试中第,考取(2)亦无售者买 6、岁 (1)岁征民间每年 (2)成有子九岁年龄 (3)不终岁年 7、故 (1)此物故非西产本来(2)故天子一跬步所以 8、令 (1)令以责之里正县令(2)急解令休止使,让 9、上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上级(2)上于盆而养之放置 10、益 (1)死何裨益好处 (2)成益愕更加 11、掷 (1)帘内掷一纸出抛,扔(2)虫跃掷径出腾跃 12、异 (1)宰以卓异闻与众不同(2)成述其异奇特本领 13、过 (1)裘马过世家超过 (2)未必不过此已忘用过 14、强 (1)乃强起扶杖勉强 (2)少年固强之迫使

(1)又劣弱不中于款符合,适应 (2)中绘殿阁当中 16、然 (1)然睹促织然而 (2)俨然类画形容词词尾 (3)成然之认为…是对的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1)岁征民间【每年】 (2)得佳者笼养之【用笼子】 (3)早出暮归【在早上、在晚上】 (4)取儿藁葬【用草席(裹)】 (5)日与子弟角【每天】 (6)力叮不释【用力】 (7)民日贴妇卖儿【每天】 2、名词作动词 (1)试使斗而才有才能 (2)旬余,杖至百用杖打 (3)大喜,笼归用笼子装 (4)上于盆而养之装、放置 (5)儿涕而去流着泪 (6)自名“蟹壳青” 命名 (7)细疏其能陈述 (8)故天子一跬步走半步一步 (9)裘马扬扬穿着皮衣;骑着马 (10)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受穷;变富(11)仙及鸡犬成仙 3、使动用法 (1)昂其直【使…高,抬高】 (2)辄倾数家之产【使…倾尽/竭尽】 (3)而高其直【使…高,抬高】 4、意动用法 (1)成然之【认为…是对的】 (2)成以其小,劣之【认为…劣/差】 (3)益奇之【认为…奇特】

《政经》教学重点参考答案分析

《政治经济学》教学重点参考答案 ——218网管手打(加复制) 第一章导论 概念: 经济规律:经济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即经济关系。决定于所有制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思考题: 1、如何把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演变规律?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当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它要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对这一规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首先,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以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作为出发点。其次,把生产力是否得到发展,作为评价生产关系的唯一标准。 2、论述经济规律的含义、类型及客观性。 (1)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2)经济规律有三种类型: ○1各个社会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2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价值规律) ○3某个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该社会生产关系的特有的本质联系。(剩余价值规律) (3)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客观必然性。 ○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下产生和发挥作用,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经济规律产生的基础:一定的经济条件——主要是生产关系,特别是作为生产关系基础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2任何经济规律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和废除经济规律,也不能改造经济规律,更不能创造和制定经济规律. 3、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它既代表和体现着无产阶级的利益,是一门具有无产阶级的阶级性的科学,又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门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的科学。 (2) 这是因为,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是同社

(完整版)2020《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整理

2020《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整理 /1.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初步形成的标志是在理论上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毛泽东思想趋于成熟的主要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明。 /3.几个“问题”: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在中国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4.毛泽东重要著作: ?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著作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对象的著作是《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毛泽东系统阐述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文章是《<共产党人>发刊词》。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目标,即把党建设成为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毛泽东把建设这样的党称之为“伟大的工程”。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强调,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明确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5.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6.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就其内容说,是指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7.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8.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 ?是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 ?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 /9.人民军队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本前提。 ?是人民军队一切行动的根本准则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

政经(资)在线测试题集、答案

《政治经济学(资)》第01章在线测试 A B C D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__________。 A B C D 、从劳动过程看,正在修配厂检修的载重汽车是__________。 A B C D 、生产力的性质是由__________。 A B C D A B C D

D、河流 E、各种容器 2、生产决定分配表现在__________。 A、生产决定分配的对象 B、生产决定分配的方式 C、生产决定分配的性质 D、生产决定分配的水平 E、生产决定分配的结构 3、经济规律是__________。 A、上层建筑发展的规律 B、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C、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 D、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E、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4、生产关系发展运动的规律是__________。 A、经济规律 B、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C、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 D、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E、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5、经济规律的特点在于__________。 A、始终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 B、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C、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意志

正确错误 、劳动资料是指人们用来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的生产工具,不包括道路、管道和容器。 正确错误 正确错误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必须联系社会经济基础。 正确错误 正确错误 《政治经济学(资)》第02章在线测试 A B C D 、两种不同商品能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交换是因为__________。 A B C D 、商品的价值从根本上是由__________。

执照考试真题整理DOC

执照考试真题整理 1、飞机下列部位中,最易结冰的部位是 A.尾翼后缘 B.发动机进气道入口 C.机翼前缘 解析:相对而言,飞机迎风部位和结构曲率半径较小的部位比较容易结冰,比如机翼前缘。来源:《理论考试指导教程》P121。 2、FAR失速时飞机的载荷系数 A.小于1 B.大于1 C.等于1 来源:性能题(一般文字题)(7110041)28。 3、飞机的装载在重心后限的一些特性是什么? A.更小的失速速度,更小的巡航速度,更大的稳定性 B.更大的失速速度,更大的巡航速度,更小的稳定性 C.更小的失速速度,更大的巡航速度,更小的稳定性 来源:《理论考试指导教程》p167。 4、内侧副翼通常在什么时候使用? A.低速和高速飞行 B.只在低速时 C.只在高速时 来源:签派题库讨论版-简洁第383行。 5、在保持同样的坡度和高度转弯时,空速的增加带来的影响 A.转弯率减小,载荷因数不变 B.转弯率减小从而导致载荷因数减小 C.转弯率减小从而导致载荷因数增加 来源:《理论考试指导教程》p132。 6、在起飞航道1段,油门位置选用的是 A.MCT B.MCL C.TOGA 来源:《飞机性能工程》P13。 7、前缘襟翼的作用是什么? A.不用增加速度减小升力 B.以大迎角引导气流通过翼尖 C.增加机翼的弧度

来源:签派题库讨论版-简洁第402行。 8、决定飞机纵向稳定性的因素是 A.重心和焦点的相对位置 B.水平安定面,方向舵以及方向舵配平 C.推力、升力与重力、阻力之间的关系 来源:百度。 9、最大无燃油重量是针对()进行的重量限制 A.机身强度 B.余留了油箱空间后的机翼剖面 C.翼根强度 来源:《理论考试指导教程》p168。 10、起飞航迹和爬升阶段的要求只有()有详细说明 A.多发飞机关键发失效时 B.多发飞机任何发动机失效时 C.多发飞机两台发动机失效时 来源:性能题(一般文字题)(7110037)75。 11、能造成较大气温日较差的有利天气和地理条件分别是 A.晴天,陆地 B.阴天,海洋 C.晴天,海洋 来源:百度。 12、哪种天气条件被认为是反气旋? A.高压区 B.鞍型气压区 C.低压区 来源:《航空气象学》飞院版P107-P108。 13、垂直穿过槽线或切变线飞行时,经常碰到的影响飞行的天气现象是A.飞机颠簸 B.大片降水 C.有雷暴活动 来源:《理论考试指导教程》p40。 14、在空中等压面图上不分析的项目有 A.槽线 B.等高线 C.天气区 来源:《理论考试指导教程》p42。

促织-知识点整理

促织-知识点整理

十九、促织 蒲松龄【一】《促织》文言文字词知识整理归纳 一、通假字 1、昂其直 而高其直(通“值”,价值) 2、手裁举(通“才”,刚刚) 3、而翁归(通“尔”,你的) 4、翼日进宰(通“翌”,明天) 5、虫跃去尺有咫(通“又”) 6、两股间脓血流离(通“淋漓” ) 7、牛羊蹄躈各千计(通“噭” ) 二、一词多义 1、责 (1)因责常供要求,责令 (2)令责之里正要求,责令 (3)每责一头索要,索取 (4)以塞官责责任,差使 (5)受扑责时责罚 2、靡 (1)靡计不施无,没有 (2)虫尽靡败退 3、顾 (1)成顾蟋蟀笼回头看 (2)徘徊四顾看,环视 (3)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只是,但是 4、发 (1)窃发盆打开 (2)探石发穴掏 (3)无毫发爽古长度单位,十毫为发,极言少

(1)久不售考试中第,考取(2)亦无售者买 6、岁 (1)岁征民间每年 (2)成有子九岁年龄 (3)不终岁年 7、故 (1)此物故非西产本来(2)故天子一跬步所以 8、令 (1)令以责之里正县令(2)急解令休止使,让 9、上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上级(2)上于盆而养之放置 10、益 (1)死何裨益好处 (2)成益愕更加 11、掷 (1)帘内掷一纸出抛,扔(2)虫跃掷径出腾跃 12、异 (1)宰以卓异闻与众不同(2)成述其异奇特本领 13、过 (1)裘马过世家超过 (2)未必不过此已忘用过 14、强 (1)乃强起扶杖勉强 (2)少年固强之迫使

(1)又劣弱不中于款符合,适应 (2)中绘殿阁当中 16、然 (1)然睹促织然而 (2)俨然类画形容词词尾 (3)成然之认为…是对的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1)岁征民间【每年】 (2)得佳者笼养之【用笼子】 (3)早出暮归【在早上、在晚上】 (4)取儿藁葬【用草席(裹)】 (5)日与子弟角【每天】 (6)力叮不释【用力】 (7)民日贴妇卖儿【每天】 2、名词作动词 (1)试使斗而才有才能 (2)旬余,杖至百用杖打 (3)大喜,笼归用笼子装 (4)上于盆而养之装、放置 (5)儿涕而去流着泪 (6)自名“蟹壳青” 命名 (7)细疏其能陈述 (8)故天子一跬步走半步一步 (9)裘马扬扬穿着皮衣;骑着马 (10)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受穷;变富(11)仙及鸡犬成仙 3、使动用法 (1)昂其直【使…高,抬高】 (2)辄倾数家之产【使…倾尽/竭尽】 (3)而高其直【使…高,抬高】 4、意动用法 (1)成然之【认为…是对的】 (2)成以其小,劣之【认为…劣/差】 (3)益奇之【认为…奇特】

《政经》复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导论 经济规律:经济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即经济关系。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决定商品的社会价值。 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1、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货币的本质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 货币有五个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世界货币。 2、价值规律 的内容、作用表现形式及其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一,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即资源配置功能。 供不应求的商品,价格高于价值,生产者获利较多,就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转移到这个部门。供过于求的商品,价格低于价值,生产者获利较少或亏本,就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转移到其他有利可图的部门。 第二,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即经济动力功能。 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生产者就会得到额外的收益。因为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生产者为了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必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每个生产者都这样做的结果,就会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引起和促进小生产者两极分化,即优胜劣汰功能。 生产条件好的生产者,劳动生产率比较高,个别价值较低,就会获利发展;生产条件差的生产者,劳动生产率较低,个别价值较高,就会亏本破产。结果引起生产者两极分化。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工人的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新价值。直接体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资本: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资本总公式:G—W—G’

中考物理高频考点总结(河南)

第一部分声学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二、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三、噪音的产生和危害 1.妨碍人们生活起干扰作用的都是噪声。 2.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人耳处减弱噪音。 四、声音的应用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超、声呐、倒车雷达、超声导盲仪。 2.传递能量:粉碎“结实”,超声波清洗。 第二部分光学 一、光的传播 1.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真空中光速最快c=3×108m/s,空气中近似看做相等。水中和玻璃中较慢。 二、光的反射 1.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三、平面镜成像 1.等大、虚像。上下相同,左右相反。 2.物体远离、靠近时,像的大小不变,像离镜面距离跟着增大、缩小。 3.注意对称点在作图中的应用。 四、光的折射 1.空气中的角度最大。 2.垂直入射,不偏转。 五、透镜及其应用 1.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2.照相机,物体距透镜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 3.投影仪,物体距透镜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 4.放大镜,物体距透镜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

5.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6.眼睛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实像。 7.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 镜矫正。 第三部分热学 一、熔化(固体变液体)和凝固(液体变固体)是互为可逆的过程。 1.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2.晶体有固定的熔沸点。 3.晶体熔化吸热,内能增加,温度不变。晶体凝固放热,内能减小,温度不 变。 二、汽化(液体变气体)和液化(气体变液体)是互为可逆的过程 1.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2.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蒸发在任何温度都可进行,速度随液体表面积,表 面空气流速,温度增大而增大。沸腾需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是剧烈汽化过程,沸点会随气压增大而升高。 三、升华(固体变气体)和凝华(气体变固体)是互为可逆的过程 1.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四、热现象综合 1.云(液化)、霜(凝华)、露(液化)、雾(液化)、雨(液化、熔化)、雪 (凝华)、雹(凝固) 2.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液体小水珠。 五、分子热运动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六、内能及其改变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以及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 能。 2.内能的改变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分子的平均动能和温度有关,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有关。 七、比热容 = cmΔt 八、热机 1.工作原理:燃料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再通过做功转化为机械能。

促织文言知识点整理

促织 一、文学常识: 1、作者: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文中自称:“异史氏”。 2、本文选自《聊斋志异》,古代文言短篇小说集。如《画皮》、《阿宝》、《婴宁》。 “聊斋”:书斋名。 志异:专记奇闻异事。 二、通假字 ①昂其直,居为奇货:直通值,价值②手裁举:裁通才,刚刚 ③翼日进宰:翼通翌,第二天④虫跃去尺有咫:有通又 ⑤而翁归:而通尔,你的 三、古今异义 ①两股间脓血流离股,古义:大腿今义:臀部 ②儿涕而去涕,古义:眼泪(文中是名词作动词流眼泪),今义,鼻涕。 四、一词多义 1、益死何神益(名词,好处,利益) 益奇之(副词,更加) 2、逼鸡健进,逐逼之(动词,逼近) 与村东大佛阁逼似(副词,极,非常) 3、然然睹促织(连词,表转折,然而) 成然之(意动用法,以之为然) 4、故此物故非西产(副词,本来) 故天子一畦步(连词,所以) 5、售操童子业,久不售(动词,考取) 亦无售者(动词,买) 6、岁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名词,年)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7、顾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副词,表转折,但) 成顾蟋蟀笼虚(动词,“看”) 8、以以一头进(介词,用) 能以神卜(介词,凭借) 成以其小(介词,因为) 欲居之以为利(连词,来) 9、靡靡计不施(副词,无,不,没有) 虫尽靡(动词,失败) 五、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1)岁征民间(每年) (2)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用笼子)

(3)早出暮归(在早上,在傍晚) (4)日与子弟角(每天) (5)力叮不释(用力) (6)民日贴妇卖儿(每天) 2、名词作动词: (1)试使斗而才(有才能) (2)杖至百(用杖打) (3)儿涕而去(流泪) (4)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传诏) (5)裘马扬扬(穿着裘衣,骑着马) (6)仙及鸡犬(成仙) (7)笼归,举家庆贺(用笼子装) (8)细疏其能(陈述) (9)取儿藳葬(用草席裹) (10)上于盆而养之(放进去,放置) (11)自名“蟹壳青”(命名) 3、形容词作动词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献媚,讨好,巴结) (2)薄产累尽(赔光) (3)而心目耳力具穷(用尽) (4)宰严限追比(严定) (5)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变穷,变富) 4、、使动用法 (1)辄倾数家之产(使……倾,用尽) (2)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使……高,抬高) (3)昂其直(使……高,抬高) (4)不如拼搏一笑(使……拼一下) 5、意动用法 (1)成以其小,劣之(认为……不好) (2)益奇之(以……为奇) (3)成然之(认为……对) 6、、形容词作名词 1、成述其异,宰不信:异,特殊的本领 六、本文中表时间的词语 ①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一会儿) ②食顷,帘动,片纸抛落(一顿饭功夫) ③及扑入手,已段落腹裂,斯须就毙:斯须,(一会儿,一刻工夫) ④既而得其尸于井(过一会,不久)

政治经济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参考答案 一、 1.以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以剩余价值学说为经济学依据,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及其社会力量和道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 是苏联在1918-1920年间所采取的一项战时经济政策,主要措施包括,国民经济高度集中管理,实行余粮收集制等。 3.是苏联在1921年以后所实行的一项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是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4.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二、 1、(1)生产力落后因素的制约;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制约; (3)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2.(1)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的不断发展; (2)建立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公有制形式与所有制结构; (3)实行与生产力发展要求与所有制关系相适应的分配方式; (4)建立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3.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从实际出发,构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并完善了马克思主义,且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三、 1.(1)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第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生产关系) 消灭剥削—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消除两极分化---按劳分配,社会保障。第三.社会和谐与人的自由发展(上层建筑)。消灭阶级压迫,政治上实现公平、民主、自由 (2)为什么把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放到社会主义本质内容中? ?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的原因: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核心-----公有制 ?公有制的性质(生产关系)与量(生产力);生产力---存量与增量 ?只有生产力发展了,公有财产的量才能增加,公有制才能发展。 ?2.(1)原苏联、中国、东欧等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 ?(2)马克思的“共同胜利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暴力革命只起助产婆作用;社会主义革命必然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同取得胜利。?(3)列林的“一国胜利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即在资本主义统治薄弱环节通过暴力革命首先取得胜利。 ?(4)如何看待“苏联社会主义大本营”的解体

高频电子线路(知识点整理)

1 27.02ωωω-=? 高频电子线路重点 第二章 选频网络 一. 基本概念 所谓选频(滤波),就是选出需要的频率分量和滤除不需要的频率分量。 电抗(X)=容抗( )+感抗(wL) 阻抗=电阻(R)+j 电抗 阻抗的模把阻抗看成虚数求模 二.串联谐振电路 1.谐振时,(电抗) ,电容、电感消失了,相角等于0,谐振频率: ,此时|Z|最小=R ,电流最大 2.当ww 0时,电压超前电流,相角大于0,X>0阻 抗是感性; 3.回路的品质因素数 (除R ),增大回路电阻,品质因数下降,谐振时,电感和电容两端的电位差大小等于外加电压的Q 倍,相位相反 4.回路电流与谐振时回路电流之比 (幅频),品质因数越高,谐振时的电流越大,比值越大,曲线越尖,选频作用越明显,选择性越好 5.失谐△w=w (再加电压的频率)-w 0(回路谐振频率),当w 和w 0很相近时, , ξ=X/R=Q ×2△w/w 0是广义失谐,回路电流与谐振时回路电流之比 6.当外加电压不变,w=w 1=w 2时,其值为1/√2,w 2-w 1为通频带,w 2,w 1为边界频率/半功率点,广义失谐为±1 7. ,品质因数越高,选择性越好,通频带越窄 8.通频带绝对值 通频带相对值 9.相位特性 Q 越大,相位曲线在w 0处越陡峭 10.能量关系 ) 1 (C L ωω-0 100=-=C L X ωωLC 1 0= ωCR R L Q 001 ωω= = ) (j 0 0)() ( j 11 ωψωω ωωωe N Q =-+= Q 0 702ωω= ??2 111)(2 = += ξ ξN Q f f 0702= ??Q f f 1 20 7.0=?ξωωωωψ arctan arctan 00 -=??? ? ??- ?-=Q C ω1- + – C V s L R

考试试题汇总全

` 全球竞争中的企业专利风险预警与应对考题 何青瓦 一、单选题(5个) 1、美国专利诉讼中,一般情况下,被告方收到诉状与传票后,需要在以下哪个时间段提交答辩。(B) A:20天B:30天C:40天D:60天 2、美国专利诉讼中,权利要求解释是谁的事情。(D) A:陪审团B:原告C:被告D:法官 3、美国专利诉讼中,原告多久之后即可以提出简易判决请求。(A) A:20天B:30天C:40天D:60天 4、美国专利诉讼中,判断专利是否有效是谁的事情。(A) A:陪审团B:原告C:被告D:法官 5、美国专利诉讼中,判定是否为故意侵权是谁的事情。(A) A:陪审团B:原告C:被告D:法官 二、多选题(5个) 1、美国专利诉讼中,陪审团判定哪些事情(ABCD ) A:是否侵权B:专利侵权的赔偿金C:专利的有效性D:是否需要三倍赔偿 2、作为美国侵权诉讼的被告方,专门的应诉团队应当包含哪些成员(ABCD)A:领导人B:IP团队C:律师团队D:研发团队 3、作为美国侵权诉讼的被告方,应诉团队应当确认的事项有(ABCD) A:系争产品是否侵权B:系争专利是否有效C:回避设计可能性D:反诉可能性 4、作为美国侵权诉讼的被告方,应诉团队的积极防御有(ABCD) A:原告专利基于美国专利法102的规定丧失新颖性(Novrlty) B:原告专利基于美国专利法103条规定的与在先技术间的差异并不显著(Obviousness) C:原告专利权利人滥用专利权 D:反诉 5、以下哪些企业知识产权工作需要进行专利分析(ABCD) A:专利权的维持、放弃B:专利鉴价C:企业并购D:专利买卖

三、简答题(3个) 文档Word ` 1、请简单描述美国专利的诉讼程序: 答案:只需要简单写到了以下几个大程序即可:起诉与送达、审讯程序前会议(Pretrial Conferences)、当事人请求(Motions)、搜证程序(DISCOVERY)、权利要求解释听证(MARKMAN HEARING)、审理(TRIAL)、判决即可 2、请简述专利诉讼过程中,作为被告方应该做的事务 答案:只需要答到以下容即可:系争产品是否侵权、系争产品是否可以在短时间进行回避设计、系争专利是否有效、反诉的可能性、技转、授权、交叉授权、合作的可能性与可能的代价 3、请简述在于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中,专利分析可以在哪些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至少列举4项工作容) 答案:提到以下中的4项即可: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专利布局、投资/合并/合资/合作/并购/新兴产业进入等企业经营活动、技术引进、产品进出口、知识产权交易许可谈判、人才引进等 四、案例分析 如果您是南方汇通的IPR,收到诉状后会怎样的处理? 没有标准答案:只要答案中提出以下的概念即可: 结合企业自身的能力,以及是否侵权、各种对抗的可能性来进行综合的判断:是否应诉,该怎样应诉,不同阶段可能的具体的可行方案 五、论述题 如果您是南方汇通的IPR,未来的路会怎样走,以避免发生类似问题,并帮助企业在后续的商业竞争当中可以有效地利用专利的武器立于不败之地? 没有标准答案,只要答案中提出以下的概念即可: 1、必要的专利布局 2、标准化的制度、流程、方法支撑 3、必要的专利分析支撑各个运作 4、做到知己知彼、防患于未然,并能够真正实施强大自身实力 一、单选题 1、PDCA循环是指:(A ) A. 规划、执行、检查、处理 B. 计划、组织、协调、控制 C. 计划、检查、执行、控制 D. 规划、执行、处理、组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