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育的意义

德育的意义

德育的意义
德育的意义

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前提条件

2、德育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政治公民奠定了基础

3、德育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我国德育是“大德育”,包含了道德、思想、政治、法制和心理教育

我国大德育出现的原因

1、中国有着政治、道德、法律等不分的传统

2、受前苏联教育学的影响

3、中国革命的特殊历史轨迹使然

4、实践发展的需要

我国德育的总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精神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育总目标具有概括性、抽象性、笼统性

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特征

1、强调基础性

2、注重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社会要求和个人发展相统一

3、注意了德育的层次

4、更趋完整性

5、注重稳定性与变革性

德育内容

一、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学校德育中最重要的内容

1、要把爱祖国与爱国家相对区分开

祖国:地理、历史、文化概念国家:政治概念

爱国主义教育是指爱祖国

2、要把民族自豪感与危机感结合起来

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培养能够正视祖国危机,敢于揭露祖国的缺陷与不足的个体

3、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际主义教育联系起来

4、爱国主义教育要体现层次性

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有层次的推进爱国主义教育

二、集体主义教育

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应注意

1、要从理论上明确集体主义教育中的“集体”是“真集体”,而非“假集体”

2、集体主义并不排斥个人利益

3、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我们要肯定个人主义的价值

三、道德品格教育

开展道德品格教育应注意

1、让学生学会在不同情景中,赋予德目不同的含义

2、要提升学生的德行动机和意图

四、民主法制教育

进行民主与法制教育要注意

1、要反对极端民主化与无政府主义

2、要发展学生的民主反思与批判意识及能力

3、要重视学校的纪律教育

五、理想教育

加强理想化教育应注意

1、避免对三大理想作分裂式教育: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社会理想是不可分离的

2、理想教育要注重理想的层次性

六、心理品质教育

* 心理品质教育是德育的基础*

1、在教育原则上,心理品质教育要考虑尊重学生的隐私

2、在教育方法上,心理品质教育主要通过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来进行

德育的功能

1、*德育的个体性功能生存性功能发展性功能享用性功能 *

2、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①德育的政治功能*

A、德育对现存的社会政治制度具有继承作用

B、德育对于促进国家的政治民主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C、德育具有培养政治人才的功效

②德育的经济功能*

A、宏观:通过德育能够变革或形成某种社会意识形态,这其中包括变革或形成一定的经济文化,经济思想,从而对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经济行为的价值取向产生形塑作用

B、微观:德育通过发展和完善个体的某些道德素质,从而能够对经济发展产生作用

③德育的文化功能

A、德育具有传递与选择文化的功能

B、德育具有更新与创造文化的

德育目标的内容分层思想、政治、道德、心理教育

*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核心是集体主义原则

科尔伯格:要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应从以下的方面进行

1、要向学生提供道德两难问题,而不是像传统德育那样只提供一种“正确的答案”

2、引起相邻发展阶段的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

诺丁斯关怀理论强调爱、关怀的关系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德育如何开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道德情感

1、让德育过程变成为一种师生双方心理交流与沟通的过程

2、德育中要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3、德育要做到动之以情和以情感人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在德育中要发展学生的道德行为应注意

1、德育要为学生提供一种“净化的环境”

2、德育过程中应该要注意引进成人榜样

3、要促进学生在道德行为上经常加以练习,并适时加以强化,使其道德行为形成一种习惯

*1993年2月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

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品德发展是诸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品德结构中的知(道德认识)、情(道德情感)、行(道德行为)三要素是完整统一的

2、根据这一规律,德育在培养学生品德时应注意

①要注重品德发展的全面性②要注重品德发展的针对性

二、品德发展是个体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的

1、品德与生俱来观点错误:孟子“人性本善” 孔子“天生德于予”

正确观点:一个人的品德发展是其与外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2、通过活动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品德,应注意

①要让活动具有“发展效应”

②要为学生提供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活动

③要激发学生积极自主地创造活动

三、心理内部矛盾是个体品德发展的动力

1、教师向学生提出外在道德要求时,应该要考虑到他们现有的品德发展水平

2、要采取各种方式激起学生的内部矛盾活动

3、要促进学生进行自我道德教育

四、个体品德的发展与形成具有长期性、反复性

1、为什么具有长期性?

①品德发展具有阶段性(科尔伯格三水平、六阶段)

②品德发展是无止境的,要不断完善和发展才能达到一个比较完美的境界

2、根据这一规律,德育应注意

①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地逐步发展他们的品德

②要善于在德育中反复抓、抓反复、锲而不舍

德育原则(客叔肠炎应急叫)*

/ 结合学生生活进行道德理论教育

一、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原则

\ 注重实践,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 讲明道理、疏通思想

二、疏导性原则–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 以表扬、激励为主

/ 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

三、长善救失原则–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 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 尊重学生

四、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 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要求

/ 德育的要求和方法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个人特点与现有的道德状况

五、因材施教原则

\ 德育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施教

/ 要组织和建设好集体

六、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 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个人力量影响转变集体

/ 要建立教师德育共同体,使校内德育影响一致和连贯

七、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对每一学生个体的教育要一致和前后连贯\ 努力做好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协调工作,使各方面德育对学生的影响尽可能地达到最佳状态

德育途径

1、各科教学(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基本途径)

2、校级、班级工作和各种教育活动

3、少先队教育

4、家长工作和校外工作

5、心理咨询

可能导致教师职业道德走向失范的原因物欲、权欲、名欲、情欲

德育方法(说陶帮端姜)*

一、说服法(语言文字说服、事实说服)

1、说服要有明确的针对性

2、说服要注重差异和时机

3、说服要具有趣味性

4、教师要以诚待人

二、陶冶法人格感化、环境熏陶、艺术浸染

陶冶应注意:创设良好的情境、启发和引导相结合

三、榜样法典范、示范、典型

运用榜样法应注意

①选好榜样

②设法激起学生对榜样的崇敬之情

③引导学生用榜样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四、锻炼法:行为训练、娱乐或休闲活动、社会实践、委托任务

孔子“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讷于言而敏于行”

运用锻炼法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适当加以指导要严格要求

五奖励法

*运用奖惩法应注意1、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2、发扬民主 3、注重宣传和教育

1、奖励

①将物质性奖励与精神奖励因素统一救民于水火

②将即时奖励与延时奖励统一起来

③将目的性奖励与过程性的奖励统一起来

④将奖励当事人与激励其他人相统一

2、惩罚

①尊重性原则②伦理性原则③最少性原则④确定性原则

⑤灵活性原则⑥捣源性原则⑦延时性原则

师德教师职业道德教师道德教师的个人道德

师德规范中的核心内容(为爱教)

一、为人师表

1、为人师表要具有全面性

2、为人师表要具有内在性

3、为人师表要有“度”

二、爱岗敬业 1、忠于职守,尽心尽力 2、献身教育、甘为人梯

做到以上两点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三个关系

1、正确看待教师的作用、地位和待遇,从而增强作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光荣感

2、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正确认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

三、教书育人

1、钻研业务,勇于创新

2、严谨治学,一丝不苟

3、要充分发挥教学的教育性功能

我国师德规范存在的问题

1、缺乏教师职业的特点

2、过于抽象空泛

3、存在着“不当”的现象

4、师德规范的罗列上存在着重叠现象

教师劳动特点的要求

1、从劳动目的上看,教师的劳动不是表达他自己的目的,而是反映了社会对学生的要求

2、教师的劳动过程具有集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3、教师劳动成果的显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师德教育方式与途径

一、职前教育中的师德教育

1、通过大学“入学教育课”强化教师的专业思想

2、设置专门的师德课程

3、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师德教育

4、在教育实习中加入师德教育内容

二、职后教育中的师德教育

1、实践

2、拜师

3、自我修养(反省、慎独)

当前指导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分别是《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大纲》

榜样教育中,选择榜样应坚持三个原则

1、可接受性原则

2、真实性原则

3、多选择那些具有道德智慧的榜样

第三部分教育政策与法规

2011-06-10 18:00

教育法定义*

1 教育法是调整教育关系的一种行为规则;

2 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教育活动规则;

教育法一般是成文法,表现为:教育基本法、教育法律、教育法规等不同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认可一般指习惯性

3 教育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则;

教育法不依个体的主观意愿如何,都必须遵守。否则,就要受到法律强制力的制裁。这也是教育法和其他社会规范的根本区别所在。

4 *教育法是调整教育关系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教育法的特点

一、教育法作为一般社会规范和法律所具有的特点

1、国家意志性

2、强制性

3、规范性

4、普遍性

二、教育法区别其他社会规范的特点

1、教育法律关系成立的单向性;

2、教育强制措施的柔软性;

教育强制措施主要是采用警告。记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分,或由司法机关做出裁判。在解决教育领域问题时,多可采用学术研讨,科学评估,或者通过思想沟通、说服教育等柔性方法。

3、教育行政管理方式的指导性;

4、教育法规具体内容的广泛性。

教育法主要是实体法,又带有组织法和程序法兼而有之的特点。

教育法律关系特征

1、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以教育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

2、教育法律关系必须是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产生的

3、教育法律关系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教育法的功能规范功能标准功能预示功能强制功能

教育法律关系的类型

1、按范围:

①教育内部的法律关系,如:学校与教师的关系、学校及其管理人员与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这间的关系

②教育外部的法律关系,如:学校与社区的关系,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等

2、按教育法律关系中法律地位

①隶属教育法律关系,纵向隶属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也称教育行政关系

②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民事法律关系,具有横向平等的特征

3、按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是否特定化

①绝对教育关系,“以一个人对一切人”,即权利主体特定,而义务主体不特定

②相对教育法律关系,“某个人对某个人”,即特定的权利主体与特定的义务主体

学校法人的特殊性公共性公益性教育性

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一、教育法律的主体

1、法人与自然人是相对的

*法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① 依法成立②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③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④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为三种情况

①完全行为能力人:18周岁公民、年满16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公民

②限制行为能力人,年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

③无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14-18周岁未成年人犯罪,除了犯严重罪行外,一般都“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二、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物、教育行为、智力成果)

1、是将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与义务联系在一起的中介

法律关系的客体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①必须是一种资源,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具有价值

②必须具有一定的控制性,不能被需要它的人毫无代价的占有利用

③必有具有可控制性,被需要它的人为一定目的而加以占有和利用

2、教育法律关系的主要典型形态

①物②教育行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作为与不作为

③智力成果: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取得或拥有的著作权、专利权、发明权等权益

三、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

教育法的制定程序

1、教育法律议案的提出

2、教育法律草案的审议

3、教育法律的通过

4、教育法律的公布

教育法是调整各级各类教育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教育主要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当取得教师资格

依法治学是依法治教的要求,也是落实学校办学校办学处方权、提高管理效率、保护有关法律关系主体合法权益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 1994年9月1日起开始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 1995年9月1日之日起开始实施

《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未成年人保护法》开始实施的时间 2007年6月1日

《未成年人保护法》开始实施的时间 2007年6月1日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施行时间为 2006年9月1日

《教师法》明确规定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聘任制度从而奠定了教师任用与管理的新机制,构成了教师管理法律制度的核心

《刑法》有关教育犯罪的规定中,专门设置了“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 和“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教育行政法规

《刑法》有关教育犯罪的规定中,专门设置了“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 和“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

教育法监督的类型

1、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立法性监督、法的实施性监督

2、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3、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

4、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5、社会的监督

教育法律责任的类型

一、行政法律责任

1、行政责任是基于违反行政法律规定的义务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① 行政机关的行政责任② 行政相对人的行政责任

③ 国家行政机关内部工作人员的行政责任④ 行政受托人的行政责任

2、行政责任应由国家机关依照相关行政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追究

3、追究行政责任主要适用行政程序,如行政复议制度、教师申诉制度

二、民事法律责任

1、民事责任基于民事违法行为产生

2、民事责任可以是财产责任也可是非财产责任

3、民事责任适用当事人协商解决

三、刑事法律责任

1、承担刑事责任的依据是严重违法,即由犯罪行为引起,其社会危害性大

2、认定和追究刑事责任的是审判机关,即只是人民法院按照刑事诉讼程序才能决定

行为人是否应承担刑事责任

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高级职务

根据违法主体的法律地位、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不同,将教育法律责任分为

1、行政法律责任

2、民事法律责任

3、刑事法律责任

教育法的渊源

一、宪法

宪法作为教育法的法源,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

1、规定了教育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立法依据

2、直接规定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法律规范

二教育法律

1995年3月18日通过的《教育法》就是我国教育基本法

三、*教育行政法规:条例、办法、规定 *

四、地方性教育法规:条例、办法、规定、规则、实施细则

五、教育行政规章

自主性教育法规是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依据当地特点,制定的羞于教育的自治条例和单项条例。这些自治法规制定的主体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教育法实施的含义

1、通过人的自觉遵守、执行和运用教育法律

2、通过专门的国家机关的特定活动使教育法律规范在社会生活中等到实现

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控告和申诉等方式来监督教育法实施的是社会组织和个人

教育法对人的效力是指教育法规范对什么人有约束力。这里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国际组织和国家

教育法实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教育法的遵守包含两方面含义守法的主体守法的内容

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1、有损害事实的存在

2、损害行为违反教育法律

3、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4、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教育法》规定了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应履行的义务(第一义务),同时明确了违法行为人必须承担的义务(第二义务)。

教育法律责任的类型

一、行政法律责任

1、行政机关的行政责任

2、行政相对人的行政责任

3、国家行政机关内部工作人员的行政责任

二、民事法律责任(特点)

1、基于民事违法行为产生

2、可以是财产责任,也可以是非财产责任

3、民事责任适用于当事人协商解决

三、刑事法律责任

1、严重违法行为

2、认定和追究刑事责任的是审判机关

教育法律救济的特征

1、以相对人的合法权利受到损害为前提

2、以补偿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为目的

3、具有补救与监督双重作用

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行政渠道司法渠道仲裁渠道调解渠道

教师申诉的程序申诉的提出申诉的受理申诉的处理

申诉参加人申诉人被申诉人

教育行政复议,应以书面形式在侵权行为发生的 60 日提出复议宴请

教育行政复议

1、教育行政复议是一种特殊的行政行为

2、教育行政复议的提出以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为对象

3、教育行政复议的申请人只能是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被申请人只能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4、除法律有规定的之外,教育行政复议决定不是终局决定

5、教育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不适用调解

教育行政复议程序分为申请、受理、审理、决定、执行

教育行政复议的提出对象是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

学生申诉制度*:学生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照《教育法》及其他法律的规定,

向教育局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教育行政诉讼的特征(“民告官”)

1、教育行政诉讼的原告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被告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2、教育行政诉讼的标的必须是教育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

3、教育行政诉讼兼具救济和监督两种性质

4、教育行政诉讼中作为被告的教育行政机关负有举证责任

5、教育行政诉讼不得用调解作为审理和结案方式

教育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1、人民法院只受理对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案件

2、只要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就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教育行政诉讼的管辖

1、级别管辖: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和审判第一审教育行政案件的权限划分

2、地域管理:区域管辖,指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和审判第一审教育行政案件的权限划分

3、裁定管辖:人民法院裁决教育行政案件的管辖权

教育行政诉讼的程序起诉受理审理判决执行

学校法人的特殊性公共性公益性教育性

学校设置必须具备法定的条件

1、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2、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3、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和设备

4、有合格的教师

教师的权利

一、教师的一般权利生命健康权名誉权受聘权

二、教师的职业权利(教学管或民陪)

1、教育教学权

2、学术自由权

3、管教自由权

4、获取报酬权

5、民主管理权

6、培训进修权

教师违法常见类型

1、侵害学生的人身权

2、侵害学生的财产权

3、侵害学生的受教育权

4、侵害学生的受教育权

教师违法的原因

1、教育立法缺乏适应性,且地方教育法规建设相对落后

2、教师法制观念淡薄

3、学校管理与教育行政的法制建设存在漏洞

教师违法预防措施

1、建立健全教育法规体系,加强教育执法力度

2、加强学校法制建设,做好法制宣传和普及工作

3、规范教师管理,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

教师在应对学生安全教育时应做好

1、坚决执行学校有关安全的制度和决定

2、做好日常的安全教育与宣传工作

3、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的思想问题

4、加强常规检查,及时报告和消除不安全隐患

学校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1、社会安全教育

2、公共卫生教育

3、防止意外伤害安全教育

4、网络、信息安全教育

5、自然灾害安全教育

学校安全工作的职责有哪些

1、保证设施安全

2、完善安全制度

3、落实安全教育

4、安全管理到位

5、及时救治伤病

6、常备应急预案

7、关注校园周边环境安全

教育政策的类型

1、根据教育政策制定的主体不同,分为政党的教育政策、国家的教育政策、社会团体的教育政策

2、根据教育政策层次不同,分为教育基本政策和教育具体政策

3、根据政策效力范围的不同,分为全局性政策和局部性政策

4、根据功能不同,分为分配性政策、调节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

教育政策的制定

1、认定教育政策问题

2、确定教育政策目标

3、拟定教育政策方案

4、选择教育政策方案

教育政策评估的功能

1、教育政策的科学化

2、决定教育政策去向

3、优化教育资源分配

4、强化教育行政责任

教育政策监控的功能

1、反馈性功能

2、促进性功能

3、鉴定性功能

4、导向性功能

5、完善性功能

6、沟通性功能

教育政策的特征

1、教育政策的主体特定

2、教育政策的客体范围广泛

3、教育政策具有动态性

4、教育政策是一种教育的行为依据和行为准则

教师的义务

1、遵纪守法的义务

2、教育教学的义务

3、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义务

4、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义务

5、维护学生权益的义务

6、提高自身思想政治觉悟

学生的权利

1、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2、享有教育资源权

3、获得特质帮助权

4、获得公正评价权

5、申诉与诉讼权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学生的义务

1、受教育的义务

2、遵纪守法的义务

3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4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5 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精细德育管理

从学生的养成教育入手,实现德育的精细化管理 咸家中学宋永忠 咸家中学一直把育人当成首要工作,确定了“以人为本,德育领先”的学校发展思路后,通过建章立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德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强调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增强教职工的责任意识,使学校的德育工作逐步步入规范化的轨道。任课教师、班主任、德育处主任,逐步形成了一个德育管理网络。经过一个阶段的德育工作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德育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必要,以及“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下面将我对德育精细化管理的思考提出来,恳切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一、德育呼唤精细化管理 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生活阅历不同、个性存在差异,智能也不一样,如果还用一个标准,一个要求,一样的成材观去对待每个学生,怎么可能把千差万别的学生教育成材呢?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的教育环境、教育条件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再加上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明显,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感叹现在的学生难教,传统的老师说教、简单组粗暴的训斥模式已不适应。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全方位立体的管理,是一个链条,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齐头并进,全面推进。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精细化管理,倡导“个性化”教学,在学校中引进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原则、方法,可以解决德育管理过程中曾经存在的由于管理不细致带来的诸多问题。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事实证明,德育呼唤精细化管理。 二、尝试德育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我校德育管理水平 提高德育管理者的认识水平是德育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前提。 德育管理者在学校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实行精细化管理,首先必须使全体师生在思想上得到转变,认识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担。学校教育必须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位,教育目标要真正能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学校德育要培养学生对祖国、民族的强烈的责任感和道德情感,教会学生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树立起主动进取的人生态度,富有自信、自尊、自强的品质,产生迎接挑战的冲动和勇气,具有耐力、适应力和意志顽强等现代人的素质。不仅德育管理者要有如此认识,还要求教师以现代意识组织教育工作,考查学生个体发展,从德智体等诸方面为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打好基础。帮助教师树立起学生的和谐发展观,才能优化教育工作。教育必须树立成本、效率、效益观。 规范德育管理制度是德育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基础。 德育管理制度不仅是学校德育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也是德育工作的办事规程,具有引导性、约束性。良好的德育管理体制运行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全面覆盖、系统规范、合理配套、扼要可行的制度体系。包括责任制度、会议制度、考核制度、评价制度等。应避免出现制度不健全、可操作性差、制度不落实等现象。我们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经过集思广益,由德育处负责,精心编辑出台了一套《学生精细化管理制度汇编》,该制度集共分三大部分,累计二十项具体规定。内容涵盖学生日常行为要求及管理规定、学生综合行为评价、班主任任课教师管理细则、违纪学生处理程序及办法等。 1.学校各德育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使学校德育主任、班主任、生活指导教师明确工作职责,各尽其责,做到事事有人负责,人人有事负责。 2.学校各项德育常规的流程及规范。学校把办事程序等每项工作都建立管理的流程,说

德育及其意义

教育及其意义 一、“德育”概念界定 一般说来,德育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德育仅指道德品质教育;广义的德育则泛指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柜。广义的德育相对于体育、智育而言,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而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或正组织教育的代名词。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习德育、社会德育等形式。 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待的品德的活动。 二、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德育过程的结构式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它有一定数量的要素(或成分、组成部分);各要素之间有质的区别;他们在德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各不相同,彼此以一定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有组织的系统。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是一定社会德育要求和思想道德的体现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育者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个体教育者和群体教育者。

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他们都是德育的对象。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当他作为德育对象时,他是德育的客体,当他接受德育影响进行自我品德教育和对其他德育对象产生影响时,他成为德育主体。 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学校德育基本内容是根据学校德育目标和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确定的,它具有一定范围和层次。 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凭借一定的手段进行。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德育方法将德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德育方法来学习、修养、内化德育内容而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品德。 德育过程中的各要素,通过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实践的活动而发生一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并在这种矛盾运动中推动教育者的品德发生预期变化。由于这一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才不断将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转化未受教育者个体的品德,从而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这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过程和受教育者在思想道德方面社会化或再社会化过程,是社会思想品德继承和创新相统一的过程。 三、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德育的重要性

教育学生的方法 1.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校起着关键的作用 我们的中小学对一个人素质的形成,特别是做人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学校教育尤其是现代学校教育……要既教书又育人,而且以育人为本……在当前情况下,必须把育人看作是头等重要的事情。因为一个人学业上的缺陷并不一定会影响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一辈子。”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提出了学校必须把坚持德育放在首位的思想。他说:“致知之要,当知善之所在,如父止于慈,子止于孝之类。若不务此,而徒欲泛然以观物之理,则吾恐其如大军之游骑,出太远而无所归也。”也就是说,学校必须将德育放在优先地位,学生有了较高的道德修养,学得的知识才能发挥正当的作用。如果不是这样,学生单纯追求知识,就像脱缰的野马,会越来越远地偏离方向,直至迷失方向。 然而,透过今天青少年做人的状况,我们却无法乐观。我们从生活的现实和种种相关的调查报告中看到:不少学生爱国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感,爱心淡漠,自私,缺少起码的文明礼貌,缺乏集体主义精神,缺乏宽容,专横,骄逸。这些缺陷像附着于“太阳”身上的“黑斑”,正在侵蚀、污染着青少年的健康心灵。这些现象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因为教育思想、方针的贯彻,一代新人的培养,归根结底是依靠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教育的对象是人,教师对学生要做到

教会做人,教会求知,教会办事,教会健体。 2、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家庭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孩子独立行走于世之前,孩子有大半多的时间是同家长一起生活的,父母是子女天然的、不可选择、不可任意更换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传身教、一言一行,对孩子有耳濡目染的熏陶作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家庭德育的基本方式,它比学校德育、社会德育要强烈、深刻得多。孩子的发展,父母是责无旁贷的。父母是孩子最坚强的依靠,他们对亲情的付出与对孩子的爱,将可能深刻影响孩子日后的人格。因此家长应努力形成良好的家风,形成诸如追求理想、积极向上、团结和睦、民主平等、勤奋好学、勤劳节俭、爱好健美、讲究卫生等良好作风。良好的家风能使家庭德育发挥更大效能。家长教育孩子应严爱结合,要求统一。严格不是简单的限制、命令,更不是严厉、专制、打骂、体罚,严格中包含着说理、引导和启发,严格要求应与尊重、信任、关心、热爱孩子相结合,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爱结合,刚柔相济,要让“理”制约“情”并成为情的基础,教其学会做人的道理,把他们培养成才。真正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寓理于情,情理结合,在亲子感情的伴随下进行品德教育,教他学会做人,把其培养成人。护短、溺爱、娇纵、不管、不教,或滥用亲子骨肉之情和家长的权威,要求过高,责之过严,甚至打骂孩子,都违背家庭德育的规律和特点。类似于夏斐、刘玲、陶鑫、周源等恶性事件的发生,都是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而走极端的结果。所以家长应该明白:你的孩子并不是你,你可以给他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思想,因为他有他的思想;

学校德育存在的五个主要问题

请你列出当前学校德育中存在的五个主要问题,并按其内在逻辑关系排序 一、我们对学校德育概念理解缺乏明确统一的认识(主要原因)。 我们人为地将学校德育分成了“大”与“小”,或者说是“广义与狭义”,“大德育”,也即“广义的德育”。既将所 有能够影响青少年品德发展的活动都称为德育;“大德育”即包括的内容主要有:政治、思想、道德、法治、心理等方 面的内容。我们只需要简单地思考一下,便可发现如果这样理解德育,会出现什么问题呢?这其中的每一部分内容都会 涉及到一个独立的学科,或者说是一门专门的科学。它们有自身内在的逻辑,如果不加分析地将其进行混合,所造成的 结果就是,无法进行具体的操作,这也是德育实践中人们常常感到困惑的根本原因。“小德育”也即“狭义的德育”。 即专门指“道德教育”;如果学校德育是指狭义的道德教育,那么,我们就要面对一个如何培养青少年的思想意识,政 治素养等等问题,如它们使用什么名称,具体教育的层次,这些就会给我们的学校德育的课程设置,理论研究提出新的 问题,当然,如果要科学地认识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是必要的。否则,学校德育就只能作为一种工作概念而 不是理论概念存在于学校教育之中。也有人从与西方接轨的角度将德育视为“道德教育”,即西方人用的 MORALEDUCATION。 但这很显然是不行的,因为不同文化中对道德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更是如此。 以上的区分 太过于简单化,不利于建立一套长期的,稳定的学校德育知识体系。 二、缺少长期的,稳定的学校德育知识体系(次要问题) 由于我们对学校德育概念理解缺乏明确统一的认识,我们现在的学校德育没有一套长期的,稳定的学校德育知识体系。 我们现有的德育教材,内容链接生硬,缺乏一个内在的逻辑线索。 三、当代学校德育如何面向传统(次要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深刻。仅就道、德二字而言,我们便不难出,这其中的奥妙,它体现的不是简单与单 纯的记忆与模仿,而是充满着动态与变化的主体自觉与理解。我们既要从历史的角度思考古人的思想,同时也得从今天 的思想去深入理解蕴涵在古代思想家思想中的大智慧。否则,我们一味放弃自身的文化与道德传统,而把改革的路径仅 仅定位在向西方学习的片面道路上,这种做法既不科学,也不实事求是,更会陷入民族文化的虚无主义。 所以当代学校 德育教育就要思考如何结合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来制定实施德育课程体系。 四、学校道德教育中的生命意义缺失(次要问题)

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鸡西教育局专家报告会有感 密山市当壁镇中心学校 张文阁 2013年3月9日鸡西市教育局举办了专家报告会,聆听了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专家陆教授对我国当前德育教育形式的剖析,和德育教育重要性紧迫感。体会颇深。 科教兴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我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倡素质教育,而发展教育的希望在少年,他们是初升的太阳,充满朝气和活力,孕育着无限希望。教育的根本不是成绩,人的成长进步才是最重要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这就突出了德的重要性。所谓“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可见“德”的培养,更应该从小抓起。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的时期,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和缺乏社会经验,是非观念模糊,对人对事缺乏明辨能力,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影响,同时又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俗话说得好:嫩枝易弯也易直。因此思想基础打得好坏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以至今后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品德教育不仅对学生自身同时对社会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品德教育必须从小学生抓起,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懂道理,会做人。 但是,我国德育现状令人堪忧,很多小学并没有开设思想品德课,或即便开设也被当做“副”科对待,代课老师不予重视,敷衍学生。其他代课老师也常以讲题、补课为由任意占用思想品德课,使本该重要的一门课程完全缺失。而有些学校开设了思想品德课,也有进行道德教育的主题班会等,但这些以直接进行道德教育为目的的学科课程或活动课程,毕竟时间有限,内容上也不足以完成德育工作,这就导致学生德育的不完善。 当前应试教育体系,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却忽视品德的培养。现有的教育模式必须尽快改变,素质教育不能空喊口号。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把“传道”放在了首位。可是我们的学校教育以学生分数论成败,学生以成绩排名次,教师以分数订优劣。学生的学习负担日益加重,学生成了被动学习的机器,没有独立性、思考性、自主性,更别说学生的思想品德受到熏陶感染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成绩

浅谈学校德育管理工作

浅谈学校德育管理工作 论文摘要:一个民族,没有科技,一打就垮;一个民族没有文化,不打就垮。学校是一个国家科学文化的标志,学生的文化程度与掌握科技的水平关系着国家的水平与科技发展状况。虽然今天的学校教育已不再是精英教育,但是作为大众教育的今日之学校一样对国家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德育;学校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蔡元培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学校教育关系着国家的发展与稳定,决定国家的昌盛与繁荣。说文解字中说“教育”的“育”字是“教子使作善也”,教学生能够做善人,首先得有德。 一、了解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背景是做好德育管理工作的前提 1.社会环境变化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1)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消极的双重效应。当前学生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新行为规范的认识有不少差距。如何以社会主义为导向,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法制观念和行为规范对他们施以正确教育,防止商品经济、等价交换原则侵入思想道德领域,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不至于论为鼠目寸光,见利忘义的金钱拜物教徒。 (2)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当前政治生活日趋完善和透明,经济、文化生活己以“三个有利于”来判别,学生对民主要求和参与意识大大增强,对政治教育的选择明显增强。我们既要鼓励发展青少年的民主意识、独立思考意识,又要提高他们的政治判断能力,增强法制观念。 (3)文化环境变化的影响。当前社会文化是丰富的、多元的,复杂的、五颜六色纷繁复杂的。如何探求学生道德成长与文化环境的本质联系,给他们以正确的价值观,进行道德选择,将新思想、新观念与封建渣滓,外来污毒区别开来,成为德育工作的新课题。 (4)其他环境变化的影响;社会心理环境、生活、消费方式变化,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2.教育对象变化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1)思想开放、道德取向多样化。他们在思维方式上由求同转向求新求异,在思想观念上由接受灌输转向独立思考;平等探讨:在集体生活中由被动追随到主动参与;在审美需求上,从他择转向自择;在家庭生活中不再把父母教导奉为行为指南,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办。他们思想言语的独立与行动有较大的反差,独立意识和独立行为不一致,顺利时的独立性与挫折时的软弱性、依赖性很明显。生活条件的优越导致意志力的脆弱,心理发展不成熟。 3.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

德育及其意义

一、“德育”概念界定 一般说来,德育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德育仅指道德品质教育;广义的德育则泛指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柜。广义的德育相对于体育、智育而言,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而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或正组织教育的代名词。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习德育、社会德育等形式。 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待的品德的活动。 二、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德育过程的结构式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它有一定数量的要素(或成分、组成部分);各要素之间有质的区别;他们在德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各不相同,彼此以一定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有组织的系统。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是一定社会德育要求和思想道德的体现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育者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个体教育者和群体教育者。 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他们都是德育的对象。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当他作为德

育对象时,他是德育的客体,当他接受德育影响进行自我品德教育和对其他德育对象产生影响时,他成为德育主体。 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学校德育基本内容是根据学校德育目标和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确定的,它具有一定范围和层次。 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凭借一定的手段进行。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德育方法将德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德育方法来学习、修养、内化德育内容而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品德。 德育过程中的各要素,通过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实践的活动而发生一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并在这种矛盾运动中推动教育者的品德发生预期变化。由于这一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才不断将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转化未受教育者个体的品德,从而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这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过程和受教育者在思想道德方面社会化或再社会化过程,是社会思想品德继承和创新相统一的过程。 三、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学校德育工作评价制度.

学校德育工作评价制度 一、校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对德育工作有直接的领导作用。 二、中小学校长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办学思想,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实效”的基本观念。校长每学期至少主持召开1次全校德育工作专题会议,3次相关部门德育工作领导会议,协调研究、总结布置不同阶段的学校德育工作。要重视计划调控,强化制度与档案建设,搞好德育工作的检查和考评。 三、切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抓好德育骨干教师的培养,加强理论与业务的学习和研究,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德育工作水平和理论研究水平,较好发挥典型教师的榜样引领作用。 四、组织全体教师,通过课内外、校内外的各种教育途径,利用各种德育资源,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全面深入地实施德育系列化工程,较好完成德育目标和任务,逐步形成良好的校风,彰显学校德育的魅力与特色。 全员负责制度 一、全体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都要在不同的岗位上担负起育人的职责,围绕学校德育工作中心开展工作。 二、学校每位教职员工要认真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本着服务育人的原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尊重家长,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以人民教师的模范言行影响和教育学生。 三、每位教师都要重视课堂德育,要学会尊重、欣赏学生,要学会讲规范的课堂道德用语,认真挖掘每一堂课、每一个活动中的德育因素,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学科德育渗透优秀课评比观摩活动。 四、每位教师要主动与“三生”结成帮教对子,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转化工作,并参与学生的思想品行评定工作,做到有帮教措施,帮教记录,有典型经验。对帮教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应予以表奖,并作为教师考核的条件之一。 班级教导制度 一、每学年年初根据学校德育工作重点,结合年级实际,集体讨论制定出班级教育活动计划和创建优秀班集体的标准,并认真加以实施,以形成良好的班风。 二、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骨干作用,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各类典型的榜样作用,以及与其它班级、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协调作用,作好个别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试论学校德育的必要性

试论学校德育的必要性 德育的概念与意义 (1)德育的概念 德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受教育者身上培养所期望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等,以促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它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 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的道德要求和个体的品德心理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受教育者身上培养所期望的道德素质,使他们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丰富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热切的道德观念和较高的道德实践能力,不断提升他们的道德境界的教育过程。它是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律教育相对而言的。 其中所谓思想教育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政治教育即引导学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逐步形成爱憎分明的态度和立场。 道德教育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和道德义务,以形成高尚的品德。 法律教育即传递法律知识,提高遵纪守法的能力,使学生执法、守法,并能正确地运用法律。 (2)德育的意义 第一,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相辅相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了道德支持和道德保障。德育是社会道德建设的 主渠道和主阵地,德育工作的效果直接影响社会的道德状况。 第二,德育工作是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需要。 对于青少年来说,道德需要与理智需要、审美需要一样,是他们的人生基本需要。道德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及满足的方式和类型,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成年后的道德素质和道德素养,决定了他们的社会性发展程度和社会性接纳程度,决定了他们发展空间的大小和发展方向的正确与否。良好的德育工作能够满足、引导和提升他们的道德需要,为他们的道德发展以及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拥有一个充实的、有意义的、有尊严 的和幸福的人生。 第三,德育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与智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德育与其它各育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并为其他各育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方向,它们共同服务于教育目的,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丰富个性的形成。

学校德育重要性名言

学校德育重要性名言 [标签:栏目] ,学校德育重要性名言 1、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张衡 2、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陶西平 3、道德应当成为科学的指路明灯。——布夫勒 4、人受到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有的是在道德的感官上,而最强烈,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尊严上。——佚名 5、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 6、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卢梭 7、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狄德罗 8、凡是教师缺乏爱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卢梭 9、我认为,与制度结合的自由才是唯一的自由。自由不仅要同制度和道德并存,而且还须臾缺不了它们。——伯克 10、习惯是一条巨缆,我们每天编织其中一根线,最终我们无法弄断它。——梅茵 11、礼仪的目的与作用本在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尊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约翰·洛克 12、在所有一切有益于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是教育人的事业。——卢梭 13、半截粉条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诸生不解余衷曲,反谓余为算细人。——徐特立 14、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孔子 15、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乌申斯基

16、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而是让儿童练习良好道德行为,克服懒惰、轻率、不守纪律、颓废等不良行为。——夸美纽斯 17、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布莱希特 18、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1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20、历史使人贤明,诗造成气质高雅的人,数学使人高尚,自然哲学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稳重,而伦理学和修辞学则使人善于争论。——培根 21、音乐是唯一可以纵情而不会损害道德和宗教观念的享受。——爱迪生 22、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与追求美的理想这两者常常统一在一起,是密不可分的。——周扬 23、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凯洛夫 24、信用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连成一片。——阿米尔 25、对自己真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莎士比亚 26、无论掌握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把无用的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达·芬奇 27、坦白是诚实和勇敢的产物。——马克吐温 28、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29、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罗素 30、一个人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洛克 31、即使不考虑道德因素,不诚实的广告也被证实无利可图。——李奥贝纳 32、如果一学期养成一种好习惯,那么用不了多久你就会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人。——曹国艳 33、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罗曼·罗兰 34、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孟德斯

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梨树县郭家店镇第四小学黄旭 小学正处于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必须认真抓好。在教育内容上应反对抽象空洞的说教,强调德育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以养成基本的道德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伦理道德。下面,我想从以下几点浅谈我对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重要性的看法: 第一,家长的导向作用不容忽视家长是青少年的启蒙教师,也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方式可以直接透视出青少年在未来成长道路上的成功与否,重视德育教育光喊口号不行,光靠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更是不行,家长应该积极行动,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从小事抓起,良好的思想品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应从平时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进行道德教育只让孩子背那些条条框框是不行的,只让孩子停留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表象认识上也不行。孩子从入学开始就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家长和教师的教育使孩子能够真正认识到为什么是对、为什么是错,而且付诸以行动中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此外,对于现在的教师也还存有另外一种困惑,那就是小学生在学校上课期间在老师的教育下、在学校的监督下养成了较好的习惯,能够较好的按照行为规范要求自己,但到了假期在家长们溺爱的强攻下逐渐迷失方向“重操旧业”,开学以后教师还得从头再来,如此周而复始的教育虽然

耗尽了教师的大量心血但收效甚微。 第二,学校教育应是教育的主导青少年的德育教育离不开诸多环境和因素,但学校教育对儿童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的时期。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是非观念模糊,对人对事缺乏明辨能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很大的模仿性,同时又有很大的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影响,正如俗话说得:嫩枝易弯也易直。 因此思想基础打得好坏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以至今后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所以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抵制不健康的消极思想对学生的侵蚀,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如果学校只是知识注重学生“智”的发展而忽略了“德”的重要性,我们培养出来的将会是一批废品,而当今片面地追求升学率,繁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学校只为应试,一天到晚有讲不完的课,写不完的作业。只重知识,不重德育,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是高分低能。上了大学因心理不健康而走向犯罪的例子屡见不鲜。 此外,学校不能简单地以学生学习成绩的优或差来界定学生的好与坏,在评价学生方面仍然要用辩证的方法来综合地衡定。把学习成绩作为一个参考,把智力、情感、态度以及目前提倡的自信、乐观、向上等诸方面因素考虑其中,形成一个综合界定的标准。素质教育提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学校要用赏识的态度来对待

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打造学校德育特色品牌

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打造学校德育特色品牌

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打造学校德育特色品牌 ——大邑县外国语学校推行“自主德育”纪实让德育的力量直达人心,润泽优质养分,唤起心灵觉醒,激扬精神潜能。构建适宜生命优化成长的德育环境、课程、途径,孕育道德生长力,大邑县外国语学校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自主德育之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多年来,学校探索出以“管理自治—活动自主—行为自律—精神自强”为基本内涵的“自主德育”模式,以学生自律委员会为代表的学生自治管理机构,涌现了自治管理、关爱行动、活动文化、健康促进、“五好少年评选”及“人人争当升旗手”等德育品牌。如今该校已声名鹊起,再次吸引教育界、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该校不仅教学质量进入一流名校行列,而且探索出“自主德育”经验,让校园成为莘莘学子的幸福家园,学生在这里健康成长,张扬个性、发展潜力、收获成功,成为全面发展的阳光少年。 学校自主德育模式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充分挖掘学生自主管理潜能,对过去僵化教条、说教式、警察式、保姆式的德育形态进行改革、创新,其成功的做法深受学生

欢迎。这就是教育领域的科学发展观,并已成为该校一面鲜艳的旗帜。 “大外自主德育模式”概括起来就是“4588”。“4”,就是四个德育目标:管理自治、活动自主、行为自律、精神自强。“5”,就是五个突破方向:自主式德育、体验式德育、养成教育、现代公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8”,就是八大学生自主管理机构:团委、学生会、学生自律委员会、校园之声、健康促进协会、环保志愿者协会、大众爱心协会、红十字分会;“8”,就是八大德育活动平台:自主管理、健康促进、班级文化、社团联盟、爱心行动、文体活动、同伴交友、自主评价。 让学生在自我教育中体验成功 学校育人,德育为先。当代中学生主体意识增强,他们喜欢在实践中明辨是非、善恶与美丑,渴望在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发展兴趣和特长。按照国家课改新要求,根据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和建设世界田园城市的需求,该校凝炼出适合学校实际和发展的“得法养习,自主自立”办学理念,提出了培养具有善良、平等、公正、友爱、宽容、聪颖、诚实优秀品质,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在竞争的同时进行合作,在合作的同时竞争”的二十一世纪新人。

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中学是人才的摇篮,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肩负着祖国人民的重托和历史赋予的使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 智为人才素质之基础,体为人才素质之条件,美为人才素质之重要内容,而德乃人才素质之灵魂。思想道德素质作为人的一种基本素质,集中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与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与党的事业能否后继有人,与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兴旺发达,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为当代中学生展示才华、实现理想提供了崭新而宽阔的历史舞台,同时也对当代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德育的基础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所以诸如公平、正直、诚实、勇敢、仁爱、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等应当成为中小学德育的奠基。而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培育是德育的最高目标,同时也是德育的基础工作。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美好理想,学生才可能有健康、自觉的价值生活,才能有真正合乎道德的行为,形成真正的文明行为习惯。龇德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独立思考的、尊重社会公德的劳动者。90后中学生道德教育的问题分析 德育是指有意识地实现社会思想道德的个体内化,或者说有目的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的社会化。进入21世纪,我们教育的受众也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成为我们教育的主体。90后中学生的德育出现了诸多问题,诸如: 1. 90后中学生德育内容中道德知识与社会实际的缺失。 德育内容来自生活世界,德育内容应是现实的、生动的。学生很难从自身的结构和需要中找到与之相一致的契合点,无法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为。\"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 学生仅表现为一个学习知识的人,而不是一个有完整的精神世界和独立个性的生活着的人。 2. 90后中学生德育方式上自主建构与主体意识的缺失。 德育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活动,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道德信念,以便规范他们日常生活行为。信念的建立,绝非单纯的说教就能实现,而是要学生自己理解,通过悟性将德育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德育信念。中学生当前的德育主要是灌输说教,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正确认识,忽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学生的主体意识。这种德育,不能触及道德结构的核心--道德信念,极易造成学生道德行为的刻板和不稳定。 3. 90后中学生德育过程中师生对话与自我顿悟的缺失。 德育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平等、互动关系。然而,我国中学生德育是教师和学生不平等对话。学生常常被视为客体、被动的。教育者忽视了学生是一个具有能动、反思的主体,他们依靠自己的权力或权威,迫使学生接受德育内容,忽视了学生理解与否。因此造成师生之间形式上的交往、思想上的断层,造成你讲我听、我行我素的局面。 4. 90后中学生德育评价时动态化与多元化的缺失。 在应试教育思潮的控制下,学校德育对\"人"的关注日趋弱化。"人的教育”从教育的\"中心\"退却为教育的\"边缘\",德育变成了一项可有可无的软任务。当我们面对学生们惨淡的德育,作为教师,为之心痛。仅凭学生的分数,怎能断言他的道德高低?正如尼采强调:\"最大的恶属于最大的善,当我们称某些行为与思想为善或恶时,不应该考虑它们过去被称为什么。过去被称为恶的东西,现在完全可以称为善,反之亦然。 \"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

浅议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浅议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重要性的看法: 一、家长的导向作用不容忽视家长是青少年的启蒙教师,也是影响青少年 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方式能够直接透视出青少年在未来成长道路上的成功与否,重视德育教育光喊口号不行,光靠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更是不行,家长应该积极行动,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共同注重孩子的成长,注重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从小事抓起,良好的思想品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应从平时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实行道德教育只让孩子背那些条条框框是不行的,只让孩子停留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表象理解上也不行。孩子从入学开始就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家长和教师的教育使孩子能够真正认识到为什么是对、为什么是错,而且付诸以行动中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此外,对于现在的教师也还存有另外一种困惑,那就是孩子(特指小学生)在学校上课期间在老师的教育下、在学校的监督下养成了较好的习惯,能够较好的按照行为规范要求自己,但到了假期(寒、暑假,尤其是春节)在家长们溺爱的强攻下逐间迷失方向“重操旧业”,开学以后教师还得从头再来,如 此周而复始的教育虽然耗尽了教师的大量心血但收效甚微。教育论文网专业提供代写教学论文服务,并提供大量幼儿教育论文资料,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谢! 二、学校教育应是教育的主导青少年的德育教育离不开诸多环境和因素,但学校教育对儿童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增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的时期。因为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

,是非观点模糊,对人对事缺乏明辨水平,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很大的模仿性 ,同时又有很大的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影响,正如俗话说得:嫩枝易 弯也易直。 所以思想基础打得好坏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以至今后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所以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增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水平。抵制不健康的消极思想对学生的侵蚀,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如果学校仅仅知识注重学生“智”的发展而忽略了“德”的重要性,我们 培养出来的将会是一批废品,而当今片面地追求升学率,繁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学校只为应试,一天到晚有讲不完的课,写不完的作业。只重知识,不重德育,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仅仅高分低能。上了大学因心理 不健康而走向犯罪的例子屡见不鲜。 此外,学校不能简单地以学生学习成绩的优或差来界定学生的好与坏,在评价学生方面仍然要用辩证的方法来综合地衡定。把学习成绩作为一个参考,把智力、情感、态度以及当前提倡的自信、乐观、向上等诸方面因素考虑其中,形成一个综合界定的标准。素质教育提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学校要用赏识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并且即时地捕捉学生的任何闪光点,多方面、多渠道、多视角的获取信息,且不失时机地予以表扬或奖励,伟大的导师列宁同志以前说过:“任何改正都是进步。”我们 不怕学生出错,只要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错误并且改正错误,我们都应该视为诚实、勇敢、有错就改的积极表现。同时,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学校能够筹措资金营造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以满足学生的求胜心和满足欲。三、教师是学生德育教育的组织者和倡导者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塑造者,同时还是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执教品先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河头店镇海尔小学 2009.9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和谐学校,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通过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认真贯彻上级加强和改进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文件、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健全德育领导与管理体制,探索德育队伍建设与管理的长效机制,提高了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水平,努力造就了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作风扎实、讲求实效的德育队伍,为提高全镇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不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工作领导 学校是学生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德育队伍是抓好德育工作的基础和重点,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和此起彼伏的各种思潮影响,再加上学校德育工作对象——未成年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的不平衡,其正确的认知、分析判断能力还未完全形成。因此,我们新时期的德育工作面临着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比以前都要大,面临的困惑也越来越多,为此,我校采取: 一是认真领会会议精神,贯彻德育队伍建设要求。认真贯彻上级有关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校德育工作会议 精神,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坚定信心,克服畏难思想,提高抓好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贯彻落实德育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 二是加强对德育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学校德育队伍建设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负总责,亲自抓,分管教导主任具体抓,班主任教师亲自抓,从组织上加强了对德育队伍建设的工作领导。

三是完善德育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和规章制度。我校几经修改完善制定了《海尔小学德育队伍建设实施方案》,修订补充了《德育工作制度》、《德育负责人上岗操作规程》、《班主任工作条例》等规章制度,德育队伍建设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根据需要,精心选配,积极扩大补充学校德育工作队伍。 我校以前德育工作人员少且都是兼职的,工作效率达不到理想的要求。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扩充中小学德育工作队伍容量,充分满足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 一是对中小学德育实施机构增加领导职数。如学校以年级为基础,每个年级配备一名教师,学校每个班增配一名副班主任,我校整合校长、教导处、少先队大队部职能,增加青年教师为德育干事。 二是强化学科教师的协助实施德育的职责。我校要求各学科教师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要尽力挖掘各学科课程中的德育资源,利用好学科课程的教育价值,注重学科德育目标的实现。 三是精心选配校内专职德育工作队伍。我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者的选配工作,坚持标准,早选苗,早育苗,保证德育教师后继有人。在选配德育工作管理干部(班主任)时,要重点考虑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以及专业结构,从而优化整体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在配备教导处人员时,要考虑分工专、兼职结合合理搭配。同时,配合心理教育的需要,要培养配备好具有一定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心理教育教师。 四是聘请好校外兼职德育辅导员。通过各种途径聘请了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等“五老”人员为兼职德育辅导员,同时,还聘请市法院杨灵远同志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还充分发挥少工委、家长学校等群团机构的优势,形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青春期是生活中良好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决定生命价值和品格 素质的特殊阶段。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肩膀, 是中华文明的继承者和继承者。没有道德,没有道德,没有道德。因此, 要做好未成年人的德育教育,可以说,优点是无限的,人民是生活的利益,国家是和谐发展的希望。 一是青年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在应试教育的压制下,家庭和学校教育几乎是一体化的,道德教育 是如此明智。很多人都觉得,今天的青少年是一代被毁,一代人不堪重负。美德和人才的优点是重而轻,市场上有这样的词:美德是真的,美 德是劣质产品,美德是浪费,人才是危险品。如果追溯到早在北宋时期, 司马光就给出了最精辟的结论:人才,德国首都也;德国人,才华横溢的 帅哥;自古以来,国家的混乱,家庭的失败,只有于德不够。 近年来,由于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上升,更多的家长和教师忽视了 德育的培养,使学生即使在最好的教学时代也能过早地品味生活的苦涩。卡住。在遭受失去脚和痛苦的同时,它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可以看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质量不仅与个人未来的成长有关,而且间

接影响着整个民族的素质,甚至间接影响着国家整体文明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延续。 二是学校生活的道德教育 不言而喻,道德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年轻人的道德理解,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在学生心灵的深处,培养良好人性和社会道德的种子,规范行为,使学生成为有利于他人,造福社会的人。校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最重要场所。道德教育的培养应该贯穿始终,不会丢失。就整体环境而言,整个校园应该表现出和谐,温馨,快乐和振奋精神,而不是简单的景观。例如,在娱乐室的墙壁上,添加了各民族的图片和与歌曲一起跳舞的学生,增添了团结友谊的校园氛围,渗透了民族平等的人文理念,使学生无意识地感受到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让它更好地融入集体,与他人相处,互相帮助。 在走廊墙上突出显示神舟空间形象,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走向知识的海洋,也可以促进空间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并在学生的心中传播爱国主义。敦促探索知识,并渴望成为一个成年人并为国家服务。门徒在图书馆以书法装饰的形式刻。当学生感受到传统书法的魅力时,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被行为准则和行间方式所感染。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将逐渐成为一个符合社会道德的人,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接近现实生活进行道德教育,甚至学习单词和计数的简单事物也可以渗透到道德教育中。在教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