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选修三 第二章 第2节 分子的立体结构 学案

选修三 第二章 第2节 分子的立体结构 学案

选修三 第二章 第2节 分子的立体结构 学案
选修三 第二章 第2节 分子的立体结构 学案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判断一些典型分子的立体结构,认识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理解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2.通过对典型分子立体结构探究过程,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类及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b5E2RGbCAP

3.通过观察分子的立体结构,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学习重点: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学习难点: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预测分子的立体结构

学习过程:

【温故知新】

观察CO2、H2O、NH3、CH2O、CH4等分子的球棍模型<或比例模型),判断它们的立体构型,并思考:为什么它们会具有这样的构型?p1EanqFDPw

【学习新知】

一、形形色色的分子

【自主学习】请学生阅读教材P35相关内容,思考如下问题:

<1)分子中所含有的原子个数与它们的空间构型有何关系?

<2)同为三原子分子,CO2 和 H2O 分子的空间结构却不同,什么原因?同为四原子分子,CH2O与 NH3 分子的的空间结构也不同,什么原因?DXDiTa9E3d

【思考交流】

【归纳】含有同种原子的分子,因为原子形成的不同,不同。

【归纳小结】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1、构成分子的总数不同;

2、含有同样数目原子的分子的不同。

【思考交流】观察阅读P36彩图,思考讨论:不同的分子为何会形成不同的键角,从而导致不同的结构?

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37-38内容,归纳以下问题:

<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怎样解释分子的空间构型?

<2)什么是价层电子对?对于ABn型分子如何计算价层电子对数?

<3)什么是VSEPR模型?如何确定分子的VSEPR模型与空间构型?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由于中心原子的孤对电子占有一定的空间,对其他成键电子对存在排斥力,影响其分子的空间结构。分子的立体构型是相互排斥的结果。RTCrpUDGiT

分子中的斥力>的斥力>的斥力。由于相互排斥作用,尽可能趋向彼此远离,排斥力最小。

2、价层电子对的计算:价层电子对是指。以ABn型分子为例:

价层电子对数=中心原子所成+ 中心原子数=n +1/2

求算阴、阳离子中价层电子对数时,应分别相应或离子所带电荷数。

3、VSEPR模型:

【思考交流】如何应用价层电子对数确定VSEPR模型及空间构型?完成下表,总结规律。

【归纳】

4、对于ABn型分子空间结构确定的一般步骤为:

<1)确定中心原子

<2)根据计算结果找出理想的VSEPR模型;

<3)去掉孤电子对,得到分子真实的空间构型。

【反馈练习】课本P39思考与交流

【当堂达标】

1、下列物质中,分子的立体结构与水分子相似的是 < )

A、CO2

B、H2S

C、PCl3

D、SiCl4

2、下列分子的立体结构,其中属于直线型分子的是 < )

A、H2O

B、CO2

C、C2H2

D、P4

3、写出你所知道的分子具有以下形状的物质的化学式,并指出它们分子中的键角分别是多少?

(1)直线形

(2)平面三角形

(3)三角锥形

(4)正四面体

4、下列分子中,各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是 < )

A、NH3

B、CCl4

C、H2O

D、CH2O

5、下列分子的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

A、CO2

B、PCl3

C、CCl4

D、NO2

6、下列分子或离子的中心原子,带有一对孤对电子的是< )

A、XeO4

B、BeCl2

C、CH4

D、PCl3

7、为了解释和预测分子的空间构型,科学家在归纳了许多已知的分子空间构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十分简单的理论模型——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这种模型把分子分成两类:一类是;另一类是。BF3和NF3都是四个原子的分子,BF3的中心原子是,NF3的中心原子是;BF3分子的立体构型是平面三角形,而NF3分子的立体构型是三角锥形的原因是jLBHrnAILg

8、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推测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

BeCl2;SCl2;SO32-;SF6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

2.能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学习重点

杂化轨道理论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

分子的立体结构,杂化轨道理论

学习过程

【温故知新】

<1)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如何?键角为多少?

<2)按照已学过的价健理论能否解释正四面体构型甲烷分子?为什么?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39-41相关内容。归纳以下问题:

<1)杂化与杂化轨道的概念是什么?

<2)杂化有哪些类型?分别举例说明。

<3)杂化轨道与分子的空间构型存在什么关系呢?如何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分子的空间构型?

【归纳总结】

三、杂化轨道理论

1、杂化的概念:

在形成分子时,由于原子的相互影响,若干不同类型能量的原子轨道混合起来,重新组合成一组新轨道,这种轨道重新组合的过程叫做,所形成的新轨道就称为。xHAQX74J0X

提出杂化轨道理论的目的:合理解释分子的空间构型。

2、杂化的类型:

<1)sp杂化:s轨道和p轨道间的杂化。如:

<2)sp2杂化:s轨道和p轨道间的杂化。如:

<3)sp3杂化:s轨道和p轨道间的杂化。如:

3、确定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

<1)确定中心原子价电子对数

<2)判断分子的VSEPR模型

<3)根据VSEPR模型与杂化类型的一一对应关系找出杂化类型:

直线型——杂化;

平面型——杂化;

四面体——杂化。

【小结】

【知识升华】思考交流:

<1)任何情况下轨道都可以发生杂化吗?杂化轨道有什么用途?

<2)水、甲烷、氨气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为什么水的键角为105度?氨气的为107度?

【注意】1、杂化只有在形成分子时才会发生;

2、能量的轨道方可发生杂化;

3、杂化轨道成键时满足原理,从而决定键角。

4、杂化轨道只用来形成或容纳,轨道方可用于形成π键。

【反馈练习】

1、P41“思考与交流”。

2、利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乙烯、乙炔、苯的空间构型。

【当堂达标】

1、下列分子中心原子是sp2杂化的是< )

A PBr3

B CH4

C BF3

D H2O

2、关于原子轨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凡是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轨道成键的分子其几何构型都是正四面体

B CH4分子中的sp3杂化轨道是由4个H原子的1s 轨道和C原子

的2p轨道混合起来而形成的

C sp3杂化轨道是由同一个原子中能量相近的s 轨道和p轨道混

合起来形成的一组能量相近的新轨道

D 凡AB3型的共价化合物,其中中心原子A均采用sp3杂化轨道

成键

3、用Pauling的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甲烷分子的四面体结构,下列说

不正确的是< )

A、C原子的四个杂化轨道的能量一样

B、C原子的sp3杂化轨道之间夹角一样

C、C原子的4个价电子分别占据4个sp3杂化轨道

D、C原子有1个sp3杂化轨道由孤对电子占据

4、下列对sp3 、sp2 、sp杂化轨道的夹角的比较,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

A sp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B sp2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C sp3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D sp3 、sp2 、sp杂化轨道的夹角相等

5、乙烯分子中含有4个C—H和1个C=C双键,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下列关于乙烯分子的成键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LDAYtRyKfE

A 每个C原子的2s轨道与2p轨道杂化,形成两个sp杂化轨道

B 每个C原子的1个2s轨道与2个2p轨道杂化,形成3个sp2杂化轨道

C 每个C原子的2s轨道与3个2p轨道杂化,形成4个sp3杂化轨道

D 每个C原子的3个价电子占据3个杂化轨道,1个价电子占据1个2p轨道

6、ClO-、ClO2-、ClO3-、ClO 4-中Cl都是以sp3杂化轨道与O原子成键的,试推测下列微粒的立体结构Zzz6ZB2Ltk

7、根据杂化轨道理论,请预测下列分子或离子的几何构型:

CO2, CO32-

H2S , PH3

8、为什么H2O分子的键角既不是90°也不是109°28′而是104.5°?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概念,能举出常见的配位键、配合物的例子。

2.会正确表示配位键、配位化合物。

学习重点

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概念

学习难点

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概念

学习过程

【课前思考】

为什么CuSO4?5H2O晶体是蓝色而无水CuSO4是白色?

完成探究实验,填充如下表格:

四、配合物理论:

1、配位键

(1)概念

共用电子对由一个原子单方向提供给另一原子共用所形成的共价键。

配位键的形成条件:一方有;另一方有。

<2)表示

A B

电子对给予体电子对接受体

【举例】含有配位键的离子或分子:

H3O+

NH4+

【探究实验】实验2-2.,观察并记录现象。

【过渡思考】什么是配位化合物呢?是否含有配位键就是配位化合物?阅读教材,找出配位化合物的概念。

2、配位化合物:离子或原子与某些分子或离子以键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配合物。

【迁移思考】我们还见过哪些配位化合物的例子?<完成实验2-3)3、配位化合物的应用:<了解)

【课堂小结】

本节主要讲述了配位键和配位化合物,注意它们的联系。记住常见的配合物的例子。

【当堂达标】

1、铵根离子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按离子键、共价键和配位键分类,应含有< )

A、离子键和共价键

B、离子键和配位键

C、配位键和共价键

D、离子键

2、下列属于配合物的是< )

A、NH4Cl

B、Na2CO3.10H2O

C、CuSO4. 5H2O

D、Co

3、下列分子或离子中,能提供孤对电子与某些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的是 < )

①H2O ②NH3③F—④CN—⑤CO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4、配合物在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以Mg2+为中心的大环配合物叶绿素能催化光合作用。

B、Fe2+的卟啉配合物是输送O2的血红素。

C、[Ag

D、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可除去硫酸锌溶液中的Cu2+。5.下列微粒:①H3O+②NH4+③CH3COO-④ NH3⑤CH4中含有配位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④⑤

D、②④

6.亚硝酸根NO2-作为配体,有两种方式。其一是氮原子提供孤对电子与中心原子配位;另一是氧原子提供孤对电子与中心原子配位。前者称为硝基,后者称为亚硝酸根。dvzfvkwMI1

[Co

申明:

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分子的立体构型(高考总复习)

分子的立体构型 写出下列物质分子的电子式和结构式,并根据键角确定其分子构型: 分子类型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键角分子立体构型 三原子分子 CO2O==C==O180°直线形 H2O105°V形 四原子分子 CH2O约120°平面三角形 NH3107°三角锥形 五原子分子CH4109°28′正四面体形 (1) 分子类型键角立体构型实例 AB2 180°直线形CO2、BeCl2、CS2 <180°V形H2O、H2S AB3 120°平面三角形BF3、BCl3 <120°三角锥形NH3、H3O+、PH3 AB4109°28′正四面体形CH4、NH+4、CCl4 (2)典型有机物分子的立体结构:C2H4、苯(C6H6)、CH2==CH—CH==CH2(1,3-丁二烯)、CH2==CH—C≡CH(乙烯基乙炔)等都是平面形分子;C2H2为直线形分子。 例1(2017·衡水中学高二调考)下列有关键角与分子立体构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键角为180°的分子,立体构型是直线形 B.键角为120°的分子,立体构型是平面三角形 C.键角为60°的分子,立体构型可能是正四面体形 D.键角为90°~109°28′之间的分子,立体构型可能是V形 【考点】常见分子的立体构型 【题点】键角与分子立体构型的关系 答案B 解析键角为180°的分子,立体构型是直线形,例如CO2分子是直线形分子,A正确;苯分

子的键角为120°,但其立体构型是平面正六边形,B错误;白磷分子的键角为60°,立体构 型为正四面体形,C正确;水分子的键角为105°,立体构型为V 形,D正确。 例2下列各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A.CH4、CS2、BF3 B.CO2、H2O、NH3 C.C2H4、C2H2、C6H6 https://www.doczj.com/doc/bf10632701.html,l4、BeCl2、PH3 【考点】常见分子的立体构型 【题点】常见分子立体构型的综合判断 答案C 解析题中的CH4和CCl4为正四面体形分子,NH3和PH3为三角锥形分子,这几种分子的所有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CS2、CO2、C2H2和BeCl2为直线形分子,C2H4为平面形分子,C6H6为平面正六边形分子,这些分子都是平面形结构。故选C项。 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分子中的价层电子对包括σ键电子对和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由于价层电子对相互排斥的作用,尽可能趋向彼此远离。 2.价层电子对的计算 (1)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σ键电子对数+孤电子对数。 (2)σ键电子对数的计算 由分子式确定,即中心原子形成几个σ键,就有几对σ键电子对。如H2O分子中,O有2对σ键电子对。NH3分子中,N有3对σ键电子对。 (3)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的计算 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1 2(a-xb) ①a表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 对主族元素:a=最外层电子数; 对于阳离子:a=价电子数-离子电荷数; 对于阴离子:a=价电子数+离子电荷数。 ②x表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 ③b表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氢为1,其他原子=8-该原子的价电子数。 实例σ键电 子对数 孤电子 对数 价层电 子对数 电子对的排 列方式 VSEPR模型 分子的立体 构型 BeCl2、CO2202直线形直线形 BF3、BCl330 3平面三角形 平面三角形SO221V形

DNA分子的结构学案

1 课题: DNA 分子的结构 编制人:乔璟 【学习目标】 1.制作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2.概述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课前预习】 DNA 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相关知识点。 【学习过程】 一、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探究准备:一条脱氧核苷酸链模型构建 <说明>:利用教具构建一条脱氧核苷酸链,4人一组,每人先构建2个脱氧核苷酸,再将 小组构建好的任意4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长链,每组构建2条脱氧核苷酸链(用订书针代 替化学键)。 年代,科学家认识 。 种脱氧核苷酸 1.在于同。 2.苷酸链相同吗?不同点表现在哪里? 模型构建1:DNA 分子的平面结构 <说明>:根据以下信息,完成DNA 分子空间结构模型的构建。 …

2 合作探究二: (一)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1. DNA 分子是由 链组成的,按 方式盘旋成 结构。 2. DNA 分子中的 和 交替连接,排列在 侧,构成基本骨架 , 排列在内侧。 3. 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连接成 ,并遵循 原 则(即A 与 配对,G 与 配对)。 (二) DNA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 1.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导相关数学公式,总结规律: 双链DNA 分子中 A T ; G C ;则A+ G= 。 规律:双链DNA 分子中嘌呤之和与嘧啶之和总是 , 并为碱基总数的 。 2.如右图所示: A 1= , T 1= , G 1= , C 1= 。 若一条链中,(A 1+ G 1) /(T 1+ C 1)= m ,则 (1)互补链中(A 2+ G 2)/(T 2 + C 2)= 。 (2)整个DNA 分子中 (A+ G ) /(T + C )= 。 3. 若一条链中,(A 1+ T 1)/(C 1 + G 1) =m ,则 (1 )互补链中(A 2+ T 2)/(C 2+ G 2)= 。 (2)整个DNA 分子中(A + T )/(C + G )= 。 【课堂练习】 1. 下面是DNA 的分子结构模式图,说出图中1-10的名称。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学案:Unit2SectionⅡ

Unit 2Healthy eating Section Ⅱ—Learning about Language 一、选择适当的情态动词填空:ought to,have to,needn't,mustn't,oughtn't to 1.Tom,you ______ play with the knife.It may hurt you. 2.Everyone ______ respect the old. 3.—Must I finish the report today? —No,you ______. 4.They ______ have left our company without saying a word. 5.My mother is ill.So I ______ stay at home to look after her. 二、读下面句子,试着翻译画线词组 1.No matter how many times you fail,don't lose hear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e didn't want to lose face before his childre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My brother lost interest in drawing because he felt it was too difficul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uddenly he lost control of his car and it knocked into a tre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下列单词,找出每组中画线部分发音不同的单词 1.peach,teach,reach,break,wea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ut,minute,struggle,club,bu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match,attract,lack,many,catc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ecause,settle,better,remember,vegetabl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根据图片用所提供的情态动词完成下列句子

高中地理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高中地理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以时间为主线学习和理解三种人地关系思想的内涵、产生条件和后果。 二、学习内容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即自然环境决定论) 1.产生背景: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人类对的依赖性很大,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2.核心思想: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而决定人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并由此决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环境。 3.产生结果:束缚了人类的主观。 4.理论评价:过分夸大了对人类的影响。 (二)人类中心论 1.产生背景:伴随着和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地理环境决定论受到否定和批判,人地观走向“”。 2.核心思想:把地理环境看做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盲目追求自然。 3.产生结果:导致了人地关系。 4.理论评价:过分夸大了人的性,是对人地关系的一种极端认识。 (三)人地伙伴论 1.产生前提:20世纪60年代以来,面对日益严峻的、和问题,人类开始反思并逐步构建了人与地理环境的新型关系。 2.核心思想:人类具有自然、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也具有力,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的伙伴关系。 3.产生结果: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和的发展。

4.理论评价:该理论倡导人类在积极认识、遵循和利用规律的基础上,合理、适度、有效地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关系的。 三、当堂检测 1.下列有关人地关系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中心论和人地伙伴论在诞生时间上呈逐次递进的关系B.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广泛流行,导致了对地理环境的大肆破坏 C.人类中心论主要应用于农业生产,对工业影响较小 D.人地伙伴论诞生后,地理环境不断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已不存在环境问题 2.人地关系思想先后经历了 ①地理环境决定论②人定胜天论③人类中心论④人地伙伴论 ⑤“天人合一”论 A.①②⑤ B.①③④⑤C.①③④D.③④⑤ 3.下列认识符合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是 A.地理环境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地理环境 B.人类为了自身需求,可以征服和改造自然 C.人类与地理环境可以和谐共处 D.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4.下列关于人类中心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中心论从自然规律出发,追求征服自然 B.人类中心论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 C.人类中心论承认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力 D.人类中心论承认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 5.下列有关人地伙伴论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产生于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农业社会鼎盛时期 B.是一种能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论 C.倡导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办事,切忌试图改造自然、征服自然 D.核心思想是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力 我国古代道教就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天地合一”思想。据此回答6~7题。 6.“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 A.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类中心论思想 C.人地无关论思想 D.人地伙伴论思想 7.下列符合该思想的做法是 A.跨流域调水 B.过度抽取地下水 C.毁林开荒 D.在耕地中大量使用化肥 8.下列人类活动与人类中心论的人地关系思想相符合的是 A.三峡工程 B.西气东输

分子的立体结构教案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概念 2.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表示方法 教学重点 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 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概念 教学方法 1.通过图片模型演示,让学生对增强配合物感性认识。 2.通过随堂实验、观察思考、查阅资料等手段获取信息,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教学具备 1. 多媒体教学投影平台,试管、胶头滴管 2. ①CuSO4②CuCl2·2H2O ③CuBr2④NaCl ⑤K2SO4 ⑥KBr ⑦氨水⑧乙醇 ⑨FeCl3⑩KSCN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什么是配位键。 放影配位键的形成过程。 归纳配位键的形成条件: 四、配合物理论简介 1.配位键 共享电子对由一个原子单方面提供而跟另一个原子共享的共价键叫做 配位键。(是一类特殊的共价键) 如NH+ 4 的形成:NH3+H+ ====== NH+ 4 氨分子的电子式是,氮原子上有对孤对电子。当氨分子跟氢离子 相作用时,氨分子中氮原子提供一对电子与氢原子共享,形成了配位键。 配位键也可以用A→B来表示,其中A是提供孤对电子的原子,叫做给予体; B是接受电子的原子,叫做接受体。 可见,配位键的成键条件是:给予体有孤对电子;接受体有空轨道。 把抽象的 理论直观 化 给予学生 探索实践 机会,增 强感性认 识。 对上述现象,请给予合理解释图片展示,视觉感受,直观理解。阅读了解配位化合物的定义演示实验 2-2 看图解释配位键的形成。 提出问题:学生阅读课本第43页,归纳:(学生代表回答) 实验证明,上述实验中呈天蓝色的物质是水合铜离子,可表示为 [Cu(H2O)4]2+,叫做四水合铜离子。在四水合铜离子中,铜离子与水分子之间 的化学键是由水分子提供孤对电子对给予-铜离子,铜离子接受水分子的孤 对电子形成的,这类“电子对给予-接受键”就是配位键。如图2-28: 其结构简式可表示为:(见上右图) 2. 配位化合物 (1)定义: (2)配合物的形成{以[Cu(NH3)4]2+的形成为例}: 课本第44页[实验2-2],学生完成。(略) 向硫酸铜溶液里逐滴加入氨水,形成难溶物的原因是按水呈碱性,可与Cu2+ 形成难溶的氢氧化铜形成难溶的氢氧化铜: Cu2++2OH-======Cu(OH)2↓ 上述实验中得到的深蓝色晶体是[Cu(NH3)4]SO4·H2O。结构测定实验证明, 无论在氨水溶液中还是在晶体中,深蓝色都是由于存在[Cu(NH3)4]2+,它是 Cu2+的另一种常见配离子,中心离子仍然是Cu2+,而配体是NH3. Cu(OH)2+4NH3====[Cu(NH3)4]2++2OH-蓝色沉淀变为深蓝色溶液,在[Cu(NH3)4]2+ 里,NH3分子的氮原子给出孤对电子对,Cu2+接受电子对,以配位键形成了 [Cu(NH3)4]2+(图23—29); 在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以配位键形成的配合物还有:、。 加强学生 的自学能 力和组 织、推断 能力。 培养阅读 能力 培养学生 的发散思 维。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通过激素的调节学案

2.2通过激素的调节导学案 07普理课型:新授制作人:审核人:使用时间:3月21日 学习目标: 1.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 2.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 1.总结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 2.分析激素调节实例。 一.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激素的发现 (1)促胰液素的发现历程: ○1沃泰默通过实验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斯他林和贝利斯通过实验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激素调节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激素调节的实例 (1)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糖去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血糖平衡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节血糖平衡的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馈调节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馈调节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甲状腺激素分泌器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状腺激素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激素调节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预习自测 1.下列激素中是有同一种腺体分泌的是()A.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雄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 D.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2.有关激素作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是()A.激素能促进人体细胞的生长 B.激素能促进人体的发育 C.激素能促使男、女性成熟 D.激素是参加体液调节的唯一的化学物质 3.下列两种激素属于拮抗作用的是()A.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B.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C.雌激素和孕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4.下列有关动物激素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有些激素促进动物的发育 B.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 C.有些激素促进动物的生长 D.有些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5.下列包括促进血糖升高的激素最全的一组是:○1胰岛素○2胰高血糖素○3肾上腺素 ○4性激素()A.○1○2B.○2○4 C.○2○3D.○1○4 6.下列每组疾病中,由同一种激素分泌异常所引起的是() A.糖尿病和坏血病B.侏儒症和肢端肥大症 C.呆小症和侏儒症D.巨人症和大脖子病 (三)合作探究 1.促胰液素的发现 (1)沃泰默实验: 实验一: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会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实验二:若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则不会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实验三:若先将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切断,只留下血管,再向小肠内注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时,结果胰腺仍能分泌胰液。 实验分析: 问题○1在实验一中稀盐酸刺激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得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实验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3实验三中沃泰默把通向小肠的神经切断,发现胰腺仍然能够分泌胰液,这一现象说明了什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测试题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2分×25=50分) 2010年6月17日是第1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and Drought)。2009年“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主题是“荒漠化与气候变化——一个全球性的挑战”。思考并完成1~3题。 1.为迎接今年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制作了四幅景观图片,其中属于土地荒漠化的是( )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导致①中现象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蚀B.水蚀 C.冰川侵蚀D.海蚀 3.导致②中现象出现的自然原因是( ) A.气候干旱,大风频繁 B.降水少,但有时强度大 C.人口增长迅速 D.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读“我国部分区域简图”,完成4~5题。 4.图例所示的某环境问题主要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环境污染 D.湿地破坏 5.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 A.退耕还林还草 B.修建水电站 C.增加灌溉面积

武汉已总体规划了6大放射状楔形绿色生态走廊:①大东湖水系;②武湖水系;③府河水系;④后官湖水系;⑤青菱湖水系;⑥汤逊湖水系。结合“武汉城市规划图”,完成6~8题。 6.打通这些湿地风道可以( ) A.缓解城区的热岛效应 B.发展城区水上观光旅游 C.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D.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局面 7.武汉市有众多的湖泊,这些湖泊的主要功能是( ) ①改善城市环境②调节径流,减少洪灾③提供供水和航运之便④土地后备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武汉市夹“二江三岸”,有丰富的河滩地资源,对这些河滩地的科学开发应( ) A.兴建高档观景(观江)建筑 B.修建道路、桥梁 C.发展城市观光农业 D.兴建防洪设施 田纳西河源出阿巴拉契亚高地西坡……大部分流经阿巴拉契亚高原区……水力资源丰富,仅能通行小汽轮。下游河谷较开阔,从帕迪尤卡至弗洛伦斯之间450千米河道,通航便利。流域内降水丰沛,河口平均流量1800立方米/秒。但水位季节变化较大。据此完成9~10题。 9.田纳西河水力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①穿行于崇山峻岭中,落差大②流域内降水丰沛③下游河谷较开阔④水位季节变化较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田纳西河的汛期出现在________季节。( ) A.夏秋B.秋冬 C.春夏D.冬春 11.图中所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及其优点是( ) A.东北森林地区;利于林区经济发展

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分子结构与性质学案

分子结构与性质 命题规律: 1.题型:Ⅱ卷(选做)填空题。 2.考向:本考点在高考中的常见命题角度有围绕某物质判断共价键的类型和数目,分子的极性,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微粒的立体构型,氢键的形成及对物质的性质影响等,考查角度较多,但各个角度独立性大,难度不大。 方法点拨: 1.共价键类型与识别 (1)共价键分类 (2)配位键:形成配位键的条件是成键原子一方(A)能够提供孤电子对,另一方(B)具有能够接受孤电子对的空轨道,可表示为A→B。 (3)σ键和π键的判断方法: 共价单键全为σ键,双键中有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三键中有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 2.利用键参数分析比较同类型分子性质 3.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杂化类型与粒子构型内在逻辑化 4.等电子体原理认识分子(粒子)性质

5.多视角理解三种作用力对物质性质影响的区别 1.(1)(2018·全国卷Ⅰ)LiAlH 4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还原剂,LiAlH 4中的阴离子空间构型是!!!__正四面体__###、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为!!!__sp 3__###。LiAlH 4中存在!!!__AB__###(填标号)。 A .离子键 B .σ键 C .π键 D .氢键 (2)(2018·全国卷Ⅱ )硫及其化合物有许多用途,相关物质的物理常数如下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H 2S 、SO 2、SO 3的气态分子中,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不同于其他分子的是!!!__H 2S__###。 ②图a 为S 8的结构,其熔点和沸点要比二氧化硫的熔点和沸点高很多,主要原因为!!!__S 8相对分子质量大,分子间范德华力强__###。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2.2《分子的立体构型(第一课时)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二章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第一课时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内容标准要求认识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能根据有关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是新课程人教版《化学》选修三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的内容,是高中化学新课程教材中新增的内容,它建立在共价键的分类、键参数、 电子式的书写等基础知识之上,来预测AB n 型共价分子的立体构型,使学生对已有认知中 “CO 2分子为直线型、H 2 O分子为V型、CH 4 分子为正四面体型”等知识有更深层的认识。 第一节的共价键为其做铺垫,而后面的杂化轨道理论又可以与之相辅相成的共同解决分子立体构型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共价键》的学习,同学们对共价键分类、键参数、电子式的书写等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对“由相同数目的原子组成的分子,其构型有很大差异”的疑问是其学习价层 电子对互斥理论的驱动力。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了解共价分子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并可运用相关理论和模型进行解释和预测。 2.知道分子的结构可以通过波谱、X-射线衍射等技术进行测定。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预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 难点: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模型;价层电子对数、孤电子对数的计算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利用分子的微观图片,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引入】展示教材图片——形形色色的分子。为什么这些分子会有如此的立体构型呢?而同 样是AB 2型分子,为什么CO 2 为直线形,H 2 O为V形?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价层电子对互 斥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 环节二:以NH 3 为例,演示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分子构型的步骤,帮助学生建立理论模型。 【教师活动1】以NH 3 为例,演示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分子构型的步骤:①确定中心原子(分子中原子数少的为中心原子)②确定σ键电子对③确定孤电子对数④确定中心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学案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知识点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一.构建模型的科学家是美国生物学家和英国物理学家,标志生物学的研究已进入分子水平。 二.当时科学界对DNA的认识是:DNA分子是以种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这4种脱氧核苷酸分别含有四种碱基。 收获通过对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的学习,体会到科学研究需要1.协作精神 2.要善于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与经验 3.要善于与他人交流与沟通4.多学科交叉运用 5.不懈的努力与不断修正自己错误发展思想 练习1 下列关于威尔金斯、沃森和克里克、富兰克林、查哥夫等人在DNA分子结构构建方面的突出贡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了DNA分子的电子显微镜图像 B. 沃森和克里克提供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C. 查哥夫提出了A与T配对、C与G配对的正确关系 D. 富兰克林和查哥夫发现A的量等于T的量、C的量等于G的量 知识点二DNA分子的结构 一.元素组成:5种元素。 二.基本单位: 一分子磷酸 1.组成脱氧核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 一分子含N碱基 2.种类: 、、 、。 三.平面结构:两条长链 四.空间结构:双螺旋结构,其主要特点: 1.DNA分子是由条链构成的,这两条链按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与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排列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连接成碱基对。碱基配对的规律是:A与配对,C与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原则。五.结构特点 1.稳定性:DNA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方式不变;两条链间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变。 2.特异性:每种生物的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数目和排列顺序。 3.多样性:DNA分子碱基对数量不同;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特别注意

2.2《分子的立体结构》教案(人教版选修3)

第二章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主要知识点: 写出CO2、H2O、NH3、CH2O、CH4的结构式和电子式; 一、形形色色的分子 大多数分子是由两个以上原子构成的,于是就有了分子中的原子的空间关系问题,这就是所谓“分子的立体结构”。例如,三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有直线形和V形两种。如C02分子呈直线形,而H20分子呈V形,两个H—O键的键角为105°。 三原子分子立体结构:有直线形C02、CS2等,V形如H2O、S02等。 大多数四原子分子采取平面三角形和三角锥形两种立体结构。例如,甲醛(CH20)分子呈平面三角形,键角约120°;氨分子呈三角锥形,键角107°。 四原子分子立体结构:平面三角形:如甲醛(CH20)分子等,三角锥形:如氨分子等。 五原子分子的可能立体结构更多,最常见的是正四面体形,如甲烷分子的立体结构是正四面体形,键角为109°28/。 五原子分子立体结构:正四面体形如甲烷、P4等 测分子体结构:红外光谱仪→吸收峰→分析 肉眼不能看到分子,那么,科学家是怎样知道分子的形状的呢?早年的科学家主要靠对物质的宏观性质进行系统总结得出规律后进行推测,如今,科学家已经创造了许许多多测定

分子结构的现代仪器,红外光谱就是其中的一种。 分子中的原子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不断地振动着的。所谓分子立体结构其实只是分子中的原子处于平衡位置时的模型。当一束红外线透过分子时,分子会吸收跟它的某些化学键的振动频率相同的红外线,再记录到图谱上呈现吸收峰。通过计算机模拟,可以得知各吸收峰是由哪一个化学键、哪种振动方式引起的,综合这些信息,可分析出分子的立体结构。二、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在1940年,希吉维克(Sidgwick)和坡维尔(Powell)在总结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单的理论模型,用以预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这种理论模型后经吉列斯比(R.J,Gillespie)和尼霍尔姆(Nyholm)在20世纪50年代加以发展,定名为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简称VSEPR(Valence Shell Electron Pair Repulsion)。 1.价层电子互斥模型 分子的空间构型与成键原子的价电子有关。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可以用来预测分子的立体结构。应用这种理论模型,分子中的价电子对(包括成键电子对和孤电子对),由于相互排斥作用,而趋向尽可能彼此远离以减小斥力,分子尽可能采取对称的空间构型。 价电子对之间的斥力 1).电子对之间的夹角越小,排斥力越大。 2).由于成键电子对受两个原子核的吸引,所以电子云比较紧缩,而孤对电子只受到中心原子的吸引,电子云比较“肥大”,对邻近电子对的斥力较大,所以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大小顺序如下:孤电子对—孤电子对>孤电子对—成键电子>成键电子—成键电子 3).由于三键、双键比单键包含的电子数多,所以其斥力大小次序为三键>双键>单键 2.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对ABn型的分子或离子,中心原子A价层电子对(包括用于形成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和没有成键的孤对电子)之间存在排斥力,将使分子中的原子处于尽可能远的相对位置上,以使彼此之间斥力最小,分子体系能量最低。 3.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这种模型把分子分成以下两大类:一类是中心原子上的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如C02、CH20、CH4等分子中的碳原子,在这类分子中,由于价层电子对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它们趋向于尽可能的相互远离,成键原子的几何构型总是采取电子对排斥最小的那种结构。它们的立体结构可用中心原子周围的原子数n来预测,概括如下: 另一类是中心原子上有孤对电子(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对)的分子,如H2O和NH3,

北师大版必修三 第二章 算法初步本章知识体系 学案

第二章算法初步 本章知识体系 专题一算法的设计 例1设计一个算法,求方程x2-4x+2=0在(3,4)之间的近似根,要求精确度为10-4,算法步骤用自然语言描述. 思路探究可以利用二分法的步骤设计算法. 解答算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令f (x )=x 2-4x +2,由于f (3)=-1<0,f (4)=2>0,所以设x 1=3,x 2=4. 第二步,令m =x 1+x 2 2,判断f (m )是否等于0,若f (m )=0,则m 为所求的根,结束算法; 若f (m )≠0,则执行第三步. 第三步,判断f (x 1)f (m )>0是否成立,若成立,则令x 1=m ;否则令x 2=m . 第四步,判断|x 1-x 2|<10-4是否成立,若成立,则x 1与x 2之间的任意取值均为满足条件的近似根;若不成立,则返回第二步. 规律方法 (1)算法设计与一般意义上的解决问题不同,它是对一类问题的一般解法的抽象与概括,它往往是把问题的解法划分为若干个可执行的步骤,有时是重复多次,但最终都必须在有限个步骤之内完成. (2)对于给定的问题,设计其算法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①与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相联系,从中提炼与概括步骤; ②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划分为若干步骤; ③引入有关的参数或变量对算法步骤加以表述; ④用简练的语言将各个步骤表达出来. 已知平面坐标系中两点A (-1,0),B (3,2),写出求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计算x 0=-1+32=22=1,y 0=0+22=1, 得AB 的中点N (1,1). 第二步,计算k 1=2-0 3-(-1)=1 2,得AB 的斜率. 第三步,计算k =-1 k 1 =-2,得AB 垂直平分线的斜率. 第四步,由点斜式得直线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y -1=-2(x -1),即2x +y -3=0. 专题二 算法的选择结构 例2 阅读如图所示的算法框图,如果输出的函数值在区间[14,1 2]内,则输入的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 )

江苏省启东中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学案:1.2 区域发展阶段

江苏省启东中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学案 湘教版必修Ⅲ第一章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班级学号姓名 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 业产值比重等)。 2、结合“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一实例,比较说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区域 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提高运用案例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区域的发展演化规律。 学习难点: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 二、浏览教材,自学填空 (一)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教材P8)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有哪些? 常用的指标有、、等。 2、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有什么规律?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表现出 ……的总体发展趋势。 (二)区域发展阶段 3、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有哪些影响?(教材P8) (1)区域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占有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型工业和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2)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缺乏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分布。区域对外开放程度,对外贸易规模甚小,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 (3)区域发展状态:整个区域处于状态。 (4)区域内部人地关系:。 4、工业化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有哪些影响?(教材P9) (1)区域产业结构: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第产业在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业和 业大规模转移。 (2)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相继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 基地。此时,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显著地高于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中心城市对于区域的 作用大幅度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 (3)区域发展状态:整个区域处于状态。 (4)区域内部人地关系:。 5、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有哪些影响?(教材P11) (1)区域产业结构:加工制造业向型和型全面升级。第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第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产业,科技、教育、金融、贸易、信息、旅游等部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尤其是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2)区域空间结构: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 (3)区域发展状态:整个区域处于状态。 (4)区域内部人地关系:。 补充拓展一: 区域的发展由初期开发到成长壮大,随着资源开发规模的扩大,城市和工业区不断地向外扩展,人地关系越来越复杂,从相对协调走向日趋紧张,企业老化,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高,以及环境问题也接踵 1

《元素分析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分子结构的鉴定》学案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第2课时元素分析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分子结构的鉴定 【自学目标】 1.初步了解质谱仪、核磁共振仪、红外光谱仪等现代仪器在测定物质结构中的作用 2.能够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来确定有机物的结构式 【复习回顾】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的方法: 【知识梳理】 二、元素分析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一)元素分析方法 【阅读】课本P20 1.元素分析方法思考下列问题: 1.如何确定有机化合物中C、H元素的存在? (1)定性分析: (2)定量分析: 2.如何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练习1】 某含C、H、O三种元素的未知物A,经燃烧分析实验测定该未知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52.16%,氢的质量分数为13.14%。 (1)试求该未知物A的实验式(分子中各原子的最简单的整数比) 【小结】实验式和分子式的区别: (2)若要确定它的分子式,还需要什么条件?

【总结】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的方法: 【练习2】 实验测得某碳氢化合物A中,含碳80%、含氢20%,求该化合物的实验式。又测得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0,求该化合物的分子式。 【小结】确定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有: 【总结】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的途径: (二)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质谱法 【阅读】2.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质谱法回答下列问题 1.质荷比是什么? 2.质谱法的原理: 3.如何读谱以确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注意】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很多,质谱法是最精确、最快捷的方法。 三、分子结构的鉴定 1.红外光谱 【阅读】课本P21 1.红外光谱回答下列问题 (1) 红外光谱原理:

【原创】化学分子的立体结构教案(人教新课标选修)_1

教学目标 1.认识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 2.进一步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3.能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4.采用图表、比较、讨论、归纳、综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5.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 教学难点 分子的立体结构,杂化轨道理论 [展示甲烷的分子模型] [创设问题情景] 碳的价电子构型是什么样的?甲烷的分子模型表明是空间正四面体,分子中的C—H键是等同的,键角是109°28′。 说明什么? [结论] 碳原子具有四个完全相同的轨道与四个氢原子的电子云重叠成键。 师:碳原子的价电子构型2s22p2,是由一个2s轨道和三个2p轨道组成的,为什么有这四个相同的轨道呢? 为了解释这个构型Pauling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 板:三、杂化轨道理论 1、杂化的概念:在形成多原子分子的过程中,中心原子的若干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重新组合,形成一组新的轨 道,这个过程叫做轨道的杂化,产生的新轨道叫杂化轨道。 [思考与交流] 甲烷分子的轨道是如何形成的呢? 形成甲烷分子时,中心原子的2s和2p x,2p y,2p z等四条原子轨道发生杂化,形成一组新的轨道,即四条sp3杂化轨道,这些sp3杂化轨道不同于s轨道,也不同于p轨道。

根据参与杂化的s轨道与p轨道的数目,除了有sp3杂化轨道外,还有sp2杂化和sp杂化,sp2杂化轨道表示由一个s轨道与两个p轨道杂化形成的,sp杂化轨道表示由一个s轨道与一个p轨道杂化形成的。 [讨论交流]: 应用轨道杂化理论,探究分子的立体结构。 [总结评价]: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多原子分子立体结构的判断规律,完成下表。 [讨论]:怎样判断有几个轨道参与了杂化?(提示:原子个数) [结论]:中心原子的孤对电子对数与相连的其他原子数之和,就是杂化轨道数。 [讨论总结]:三种杂化轨道的轨道形状,SP杂化夹角为180°的直线型杂化轨道,SP2杂化轨道为120°的平面三角形,SP3杂化轨道为109°28′的正四面体构型。 [科学探究]:课本42页 [小结]:HCN中C原子以sp杂化,CH2O中C原子以sp2杂化;HCN中含有2个σ键和2π键; CH2O中含有3σ键和1个π键

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学案(学生版)

第二单元 4、蜀道难 【走近作者】 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先世隋时 因罪流徙中亚,他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境内),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他自青年时就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年曾进住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晚年飘泊东南一带,六十二岁病死在当涂县令李阳冰家。李白年幼时,他的父亲对他进行过传统教育,青年时接触过道士和纵横家,也受过儒家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这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他性格豪迈,渴望建功立业,但对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蔑视权贵,但也有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思想。他的诗现存九百多首,都收在《李太白集》中。在他所有的作品中乐府诗约占四分之一,其代表作为《蜀道难》、《梁父吟》等,代表了其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他也是五言、七言绝句的圣手。五绝含蓄、深远,只有王维可以相比;七绝韵味醇美,音节和谐流畅,和王昌龄齐名,被评为有唐三百年的典范。 2、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回忆学过的李白的诗(以体现浪漫主义风格的诗为主),总结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风格。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李白作品的艺术特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是继屈原以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驰骋想像,运用神话的离奇境界,把自己热烈的情感倾注到所描写的对象之中,以惊俗骇世的笔墨,恣意挥洒,描写了壮丽奇谲的世界,借以抒发个人怀抱的抑郁与不平。他鞭挞封建社会的丑恶淋漓尽致,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光中《寻李白》)。李白诗歌中强烈的爱憎之情和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一直鼓舞着人们,激发着人们,是我国人民精神财富中的瑰宝。 【了解背景】 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们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诗中强调的“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指此而言的。顾炎武《日知录》中说:“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又据孟棨《本事诗》载,贺知章于天宝初年李白入京时即见此作,惊叹之余称李白为“谪仙”。故知其创作时间不迟于天宝三年,为“安史之乱”前的作品。诗中的“君”有人说是李白的一位好友,这以他同时期的作品《剑阁赋》和《送友人入蜀》为证,有人说仅是一种虚拟方式,即实无其人而是泛指所有“西游”之人。其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