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核心能力的概念分析复习过程

护理核心能力的概念分析复习过程

护理核心能力的概念分析复习过程
护理核心能力的概念分析复习过程

护理核心能力的概念

分析

护理核心能力的概念分析

【摘要】对护理核心能力这一概念进行评判性分析,界定该概念的定义、内涵及特征。“核心能力”较之“胜任力”“竞争力”等词在属性和特征方面存在差异且得到大多数护理界人士认可,具有独特性、综合性、动态性、可评价性、渐进性等特征。在综合众多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尝试做出该概念的术语解释和表达。建议在界定该概念时,应综合考虑中国卫生服务体系、护理专业发展、护理教育及临床护理实践工作特点等因素,并最终发布国家规范性定义。

【关键词】护士;护理;专业能力;概念形成

【Keywords】 Nurses; Nursing Care; ProfessionalCompetence;ConceptFormation

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这一概念被引入中国后,由于翻译的原因出现“能力”“才能”“素质”“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核心胜任力”等多种表述。在21世纪初,该概念被引入我国护理专业领域并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究竟什么是护理核心能力,至今尚未形成统一、规范且被广泛认可的定义。目前我国关于护理核心能力的研究在相关概念的使用和内涵的界定上存在诸多不一致的地方,徐少波等认为,护士能力和核心能力等概念缺乏清晰性,使之难以理解。陈燕华等提出“有必要理清思路,正本清源”,在概念的选用和界定上统一认识,达成共识。宋春燕认为,护理核心能力必须有自己的术语解释和表达,需要对其内涵及特征作深入研究。概念分析法也称术语分析法,是确定术语所表示的概念

内涵和外延的研究方法。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位,其内涵反映的是概念中对象的特有属性:其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一切事物。概念分析法主要是基于概念之间的种属关系、屑种关系、交叉关系、全同关系、全异关系等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来表示概念。国际上最常用的概念分析方法是由Walker和Avant创立的八步概念分析法,其目的在于标识概念的属性确定,共有8个步骤,包括:选定一个概念,确定分析的目的,定义该概念的所有用法,确定该概念的定义属性,构建模型案例,构建临界和相反的案例,鉴定先例和后果,确定以观察或实验为依据的概念.Paley 6则认为,进行概念分析未必一定要遵循Walker所倡议的顺序,在分析过程中或进行深层次探索时可能需要再次回到原来的步骤。本文旨在对护理核心能力这一概念进行评判性分析,通过系统的文献回顾和评价,规范核心能力这一概念在护理专业中的应用。

1核心能力概念的由来及变迁

英文“CompetenCe”和“CompetenCy”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即被西方学者用于研究胜任力模型和胜任特征,学者们对这两个概念及内涵指标的学术争论一直存在。有学者认为,如果混淆这两个概念,势必会影响其后续研究和实践的应用7。

《辞海》对“核心”的解释为“中心,主要部分”。我国现有词典中还没有对“核心能力”的解释。“核心能力”这一概念由我国学者译自英语“core competenc,e”或“core competency。在美国和欧洲,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competency”和“competence“这两个词在医疗、护理等健康相关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于2003年在《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

中,首次提到护理核心能力这一概念。该方案对护士职业的岗位能力进行了战略分析,明确提出护士应具备的一般能力(基本能力)为健康评估的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进行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的能力,较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护士职业的核心能力为掌握规范的护理基本操作技术,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的能力,对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和用药反应的观察能力,具备老年护理、社区护理等专业方向的护理能力。该方案的提出为护理核心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我国护理工作者对此概念的关注也越来越多.2009年广东省卫生厅编著出版的《专业护理核心能力建设指南》一书中,对专业护理核心能力定义为“不同专业、不同职级、不同岗位的护士,在担当专业性护理工作中的各种预期角色时,为确保专业性工作任务的完成及其质量,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素质的总和。”并强调护士的核心能力是以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并符合执业道德规范的护理服务为前提的。

2护理核心能力的概念及内涵指标

国际上对护理核心能力(nursing core competence)的概念界定没有统一标准。国际护士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Nurses.ICN)于2003年提出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框架,将护理核心能力定义为“护士为提供安全及合乎伦理准则的护理服务所要求的特别知识、技巧、判断力和个人特质”。此后,多个国家的护理协会,根据本国的护理实践和专业发展情况,对护理核心能力界定了不同的内涵,.美国护理学院学会( AmericanAssociation Of College of Nursing,AACN)111提出,护理核心能力包括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估能力、沟通能力和技术能力。加拿大

护理协会(CAN)I】2界定护理核心能力的概念为“在所规定的实践角色和环境中,护士为保证护理安全和护理伦理的实践行为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判断力和个人特质的结合”。2004—2005年,澳大利亚护士和助产士协会(ANMC) 认为,护士的核心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价值和能力,是注册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基础和必须具备的能力,并将核心能力分为4大要素:专业实践、评判性思维和分析、护理服务和合作、合作性和治疗性实践。中国香港护士管理局将其定义为“接受护理教育后注册护士(普通科)在开始执业时理应具备的必要才能,足以为公众提供安全、有效和合乎道德的护理服务”:其核心才能覆盖5个范畴:“专业、合法及合乎道德的护理工作:健康促进及健康教育:管理及领导能力:研究;个人效能及专业发展”。

国内护理界对护理核心能力的概念也存在不同观点。曹梅娟认为,“核心能力就是核心胜任力,是实现工作目标必不可少的能力”。护理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是护理专业胜任力的基础,它反映了护理专业实践的本质特征。专业核心胜任力是护理专业实现其专业目标的关键,而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是实现护理专业功能和目标的根本保障.护理专业核心胜任力包括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信息运用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护理专业基本胜任力则主要包括各种护理技能、管理协作能力、专业成长和专业价值观等。刘明等”将护士能力定义为“知识、技能和态度在临床实践中的有机结合”,包含7个维度:评判性思维、科研,伦理、法律实践,教育咨询,领导,专业发展,人际关系和临床护理能力。樊落等则将护理核心能力界定为“护士在规定的护理环境中把系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才能累积形成的有机整合力”。李小芒、王莹等的研究证实,护理核心能力水平与人格特征密切相关。袁爽秋等提出,从现有研究文献来看,对于

护理核心能力内涵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层面:注册护士( registered-nurse,RN),不同实践领域的护理(各临床专科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不同层次的护理教育。因此,护理专业人员在提到“核心能力”这一概念时,需表述清楚,以免混淆。

3相近概念辨析

在由英文“competence( competency)”向中文翻译过程中,出现了以下几个概念,现逐一辨析以示区别。

3.1胜任力(competency)

胜任力( competency)是指能将某一工作岗位中不同绩效的个体区分开来的个人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宋洪峰等认为,“competence”和“Competency”的差异首先表现在学者们对胜任力在内涵界定上的区别:基于“competenc,y”的胜任力定义强调工作中个体间绩效的差异,其立足点是不同绩效的工作者个体间的差异;基于“competenc,e”的胜任力定义则强调能够在既定的标准或要求下完成工作,其立足点是工作本身的特征和工作绩效。显然“competency”(胜任力)强调外在性与主观性;相对而言,“competence”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本源性的能力,应该翻译成“能力”。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能力”比“胜任力”的提法更接近于“competence”的原义。护理核心能力强调的是护理工作本身的标准或要求,以及完成工作的结果。比较而言,“核心能力”这一概念显然更符合在护理实践中的实际应用。

3.2能力或才能

《辞海》将“能力”解释为“通常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一定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能力(ability)或才能

(capacity)是胜任力( competency)的前提条件。比较而言,核心能力(competence)更强调个体深层次的潜在特质和工作属性;胜任力( c,ompe-tency)针对的则是个体完成工作的绩效情况和竞争结果。

3.3 素质或素养

《辞海》对素质一词的定义为:①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②事物本来的性质。③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也可解释为个人的体质、品质和素养、才智、能力和内在涵养,即才干和道德力量。素养指人的修习涵养,是形容一个人的行为道德的词语。显然,这两个概念更为强调事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与工作绩效关系不大。

3.4竞争力

竞争力是参与者双方或多方的一种角逐或比较而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它是一种相对指标,必须通过竞争才能表现出来。

4结论

国内外学者对护理核心能力(nursing competenc,e)的不同诠释,有助于全方位地理解其内涵。尽管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护理核心能力构成要素和标准的要求存在差异,但也体现了一些共同点,即都强调了“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判断力、负责任的态度和价值观”对护士的重要性,并一致认为法律和伦理实践是护士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

在综合众多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护理核心能力可定义为,在规定的实践角色和环境中,护士为提供安全及合乎伦理准则的护理服务,为扮演好一个专业护士的系列角色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法律和伦理实践、判

断力和个人特质的有机整合和实践能力的统一。这里所讲的“护士”指的是通过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并经注册的普通科护士,护理核心能力代表了护理学专业对注册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护士可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步发展不同实践领域(各临床专科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或不同教育层次的核心能力。

闰瑞芹、王侠等将护理核心能力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几点:①独特性。由于护理核心能力是在长期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累积形成的,再加上各临床专科在护理实践中表现出内部差异性,因而护理核心能力具有独特性。核心能力涵盖了满足岗位需求的个人特质,如个体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行为模式等。其内涵指标可体现在多个维度上,如评判性思维、临床护理,伦理、法律实践,教育咨询,领导,专业发展,人际关系,科研能力等。其维度的内容取决于护士从事护理工作所需扮演的角色、执业范围和工作本身的要求,不同实践领域的内涵指标各有其特点及差异,需进一步探索和规范。②综合性。护理核心能力并非一种单一能力,而是在长期护理实践中积累的多种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体。③可评价性。护理核心能力可通过测量工具进行评价。对护理核心能力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是一个观察判断过程,也是一个信息反馈过程,不仅有助于护士自身素质的不断完善及其核心能力的不断提高,还可为管理者确立护理核心能力的培养方向、培养方式和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4动态性。护理核心能力随着社会需求和护理专业的发展、护理实践范围和护理对象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因而,护理核心能力需要护士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学习、积累和创新。⑤渐进性。护理学专业性很强,核心能力的提高具有时间依赖性和路径依赖性的

特点。护士不仅需要掌握多学科知识,还需经过长期不懈地实践,将经验升华,不断发展和成熟。

综上所述,发达国家和地区针对护士的不同角色均己澄清了核心能力的概念并制定出适合其医疗护理环境的护理核心能力理论框架、测量工具和培养方法。相比较而言,我国护理核心能力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层面仍处于发展阶段。在概念界定方面,应充分考虑我国卫生服务体系、护理专业发展、护理教育及临床护理实践的工作特点,对护理核心能力这一概念做一个普遍能被业内人士接受的术语解释和表达,并最终发布国家规范性定义,以推进护理核心能力理论的后续发展。

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课题: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授课教师:梅晨 课时:第1-4课时合计: 4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过程与方法:熟练掌握:护理学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护理学的范畴。 教学重点: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现代护理学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护理工作方式 教法:讲授、评估与反馈 学法:讨论、分析 教学用具:PPT课件 课程内容及环节: 导入: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什么时间开始有了护理呢?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护理活动” 讲授: 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护理学的形成 1.人类早期的护理从家庭护理走向社会,出现宗教护理,形成早期护理的雏形。 2.中世纪的护理天主教会垄断着文化思想和教育,主要形式是医院护理,由修女进行护理工作,工作内容主要是生活护理。 3.文艺复兴时期(14~17世纪)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护理,护理摆脱了教会的控制,护理人员开始接受专门的护理。 4.现代护理的诞生19世纪中叶,英国的南丁格尔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事业,这是护理的转折点。 (二)现代护理学的发展 19世纪中叶,英国的南丁格尔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事业,标志着现代护理学的形成。1.以疾病为中心的阶段此阶段护理特点是:护理从属于医疗,护士是医生的助手,护理方法是执行医嘱和护理常规,忽视人的整体性。这个阶段生物医学模式。 2.以病人为中心的阶段1977年美国医学家恩格尔(G.I.Engel)提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这一新的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此阶段护理特点是:医护双方是合作伙伴,按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强调护理是一门专业。护士的工作局限于医院。 3.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阶段1977年WH0提出的战略目标:“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此阶段护理特点是:护士具有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能力,在护理管理和临床护理工作中系统化地贯彻“护理程序”。工作场所由医院扩展到其他部门,服务对象由病人扩展到所有人的所有生命阶段。 二、中国护理的发展概况 (一)中国古代护理的产生及发展

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完整版

基础护理从我做起 人、健康、环境和护理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影响和决定护理实践的四个基本概念。对这四个概念的研究和描述构成了护理学的基本要素和总体理论框架,决定着护理工作的任务和方向。在这四个概念中,人是护理实践的核心,由人的护理是实践者对这四个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更是直接影响着护理实践的质量。 一做为基础护理我们首先了解护理的程序及其有哪些步骤,了解护理程序的特点和历史。 熟悉每个患者的病史、治疗方法、内容及其他信息,能够正确实施护理诊断及评价。 最后能独立完成一份完整的护理病历。 以上这些我觉得使我们护理人员应该掌握的一个最基础的护理理念 二我们护士的本职工作就是护理,我们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就是了解病人。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我们应该掌握 1.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正常值及其评估。 2.体温过高和过低的护理。 3.体温计、血压计的种类与构造。 4.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时的注意事项。 5.测量和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方法。 6.缺氧程度的评估、氧气表的结构、吸氧种类、氧疗副作用的预

7.给氧的注意事项并能正确实施鼻导管及鼻塞吸氧法。 8.吸痰法及注意事项。 这些是做为护理人员我们应该了解的基础护理知识 三另外护理病人的同时还应注意病人的清洁卫生 熟悉皮肤的评估内容,熟悉盆浴和淋浴的注意事项,掌握床上擦浴。这些都能够很好的促进病人的康复 掌握好对起褥疮的高危人群、好发部位及临床表现使我们能够及时预防褥疮的发生 对卧床不起的病人我们还应该掌握床上洗头方法。 四护理治疗的最基本操作是静脉输液 我们应该熟悉静脉输液的目的和适应症。熟悉常用液体的种类。掌握临床补液的原则。及静脉输液的用物准备、常用部位及操作步骤、输液速度的调节及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以及掌握输液反应及其防治。 五最后我们应该完成一份合格的护理病历按照医嘱单、特别护理记录单和病室报告的记录方法。以标准护理病历的书写要求及顺序完成一份合格的护理病历。 基础护理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培训体系急诊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手册

(培训体系)急诊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手册

XX市XX区人民医院 急诊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手册 (N1级第二阶段) 姓名: 学历: 导师: 入科时间:2009年9月 启用时间:2011年1月 护理部编制 手册目录手册目录 壹、手册的使用说明 二、核心能力训练 三、个案项目积累 四、专科护理个案积累汇总表 五、专科护理个案积累登记表 六、培训计划外的训练登记表 七、读书记录 八、考核成绩登记表 九、核心能力评价 十、鉴定表

壹、手册使用说明 (壹)、培训管理: 1.按时完成培训计划。 2.按计划参加集中授课。 3.每次考核成绩记录于册。 4.按要求填写培训手册。 5.岗位培训每阶段结束时,由导师及护长或训练小组成员进行测评合格后进入下壹阶段的培训。 6.定期向指导老师或护长反馈培训意见。 (二)、培训总目标: 通过急诊护士N1-2级核心能力训练,使护士能够达到: 1.能够初步掌握急诊工作核心制度,完成相应的岗位职责。 2.能独立完成急诊常见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 3.具有对危重病人病情变化的观察能力,且能给予初步的处理。 4.于上级护士的指导下能对危重病人进行系统的监测和实施整体护理。 (三)、培训安排: 1.时间为2年,每年进行壹次总结。 2.部分内容集中讲课:计划每月培训1-2专题内容。 3.培训期间继续按要求完成医院的通科训练。 4.护士完成急诊初级责任护士每壹阶段的训练后,有医院专业护士核心能力评估和管理委员会进行测评。

四、填写说明: 1.《急诊N1-2级核心能力培训登记表》:由授课老师或指导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后于相应内容上签名及日期,且注明授课形式。 2.《急诊N1-2级临床实践单项技能积累登记表》:由学员于完成个案护理后填写,用“正”表示例数,完成后且请指导老师签名。 3.急诊N1-2级专科护理个案积累汇总登记表:由学员于完成个案护理后填写,且附上个案登记表,请指导老师签名。不能完成说明原因。 五、手册管理: 1.学员于每次集中培训时将手册交授课老师签名。 2.每月28号前交护长审阅。 3.保存:培训结束后将手册上交护长保存备查且作为聘任、评奖依据。 二、核心能力训练:N1级第二阶段核心能力训练

第3章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护理理论(1)

教案首页

第3章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护理理论 第1节护理学的性质和范畴 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其独特的知识体系作为指导实践的基础,这些知识体系就是护理概念、护理理论和护理模式。在卫生保健事业中,护理学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一、护理学的性质 1、护理学是生命科学中综合自然,社会及人文科学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2、护理学包含的内容: (1)自然科学:如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 (2)社会及人文科学:如心理学、伦理学、美学、社会学等知识。 二、护理学的范畴 (一)护理学的理论范畴 (1)护理的基本概念 (2)护理模式 (3)护理学发展中引用的其他学科的理论 (二)护理学的实践范畴 1、临床护理 护理的对象:病人 包括的内容: (1)基础护理:研究并应用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和基本态度方法来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心理需要,治疗需要。 (2)专科护理:以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理论为基础,结合临床各专科病人的特点及诊疗要求,为病人进行身心整体护理。 2、社区护理: 护理对象:是一定范围的居民和社会群体。 目的:最大限度的发挥机体的潜能,促进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3、护理教育: 分类:学校教育:中专教育,大专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 毕业后继续教育:是为在职护理人员提供的,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为目标的终身性教育。 4、护理管理 目的: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5、护理科研: 目的:促进人的健康,减轻病人痛苦,挽救危重者生命。 第2节护理的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 (一)护理的定义: 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护理研究的对象是人。 护理工作任务是:促进和保持健康,预防疾病,协助康复,减轻痛苦。 (二)护理的几个基本概念

2021年护理学概念的发展阶段

护理学概念的发展阶段 护理学专业培养系统地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和护理研究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下是第一 ___给大家的关于护理学概念的发展阶段,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以疾病为中心的阶段(1860年至20世纪40年) 17世纪以来,医学脱离了宗教神学的束缚,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随着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健康与疾病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普遍认为身体没病就是健康。主要从人体的结构、器官、细胞甚至分子水平上寻找致病因素和防治方法,确认细菌侵入和外伤因素是产生疾病的原因,消灭病原体就可以治愈疾病,对疾病的认识十分有限。医疗行为主要着眼于身体的局部病灶,忽视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护理工作的任务是协助医生诊疗,消除患者身体内的“病灶”,使其恢复功能:护理服务的方式是执行医嘱,完成各项护理操作:护士的地位是医生的助手,甚至是医院的佣人:护理学还没有形成自己 ___的科学理论体系,仅局限于对各种疾病的护理操作程序和规范。 二、以患者为中心的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疾病与健康的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生态学家纽曼提出的:“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学说”,使人们开始术新认识人类健康与心理、社会环境的关系。1848年.世界卫生 ___提出:“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或缺陷,而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好适应状态”。1977年,美国医学家恩格根据一系列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新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片医学模式,引发了医学科学的根本变革,人们开始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揭示医学的属性,从个体和群体角度研究疾病的发生与各种社会因素的关系,从自然到社会各个方面研究疾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三、以健康为中心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现在) 以健康为中心的护理阶段,反映了人类健康需求的提高和增强,是护理工作职能的进一步扩展和深化,是护理学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和趋势。 由于疾病谱、死因谱的变化,与人们心理、社会活动有关的疾病开始严重影响人们的质量,有病才去寻求卫生服务的观念开始发生变化,人人享有健康保健的新观念逐渐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己不能满足整个社会人群对卫生保健的需求。 “以疾病护理为中心的阶段”是护理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急诊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

急诊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 发表时间:2018-05-16T17:23:32.23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1月第1期作者:王会芳罗莎莎刘晓春(通讯作者)张沫[导读] 探究急诊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方法将在急诊科工作的急诊护士112例作为研究对象 王会芳罗莎莎刘晓春(通讯作者)张沫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 610032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方法将在急诊科工作的急诊护士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朱爱群等编制的临床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量表进行调查,同时明晰急诊护士在灾害护理培训方面的需求。结果急诊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的平均分为(2.63±0.48)分,且各个维度的均分也低于3分,因此有必要进行灾害护理培训,且急诊护士也有这方面的需求。结论急诊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较低,对于相关知识培训的需求强烈,因此医院应加强在灾害护理的继续教育。 【关键词】急诊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现状;培训需求 近年来,全球各个地域内自然灾害频发,公共卫生事件屡屡发生,给人类的健康及生命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保障人类安全,战斗于公共卫生服务一线的急诊护理人员理应不断提高灾害护理核心能力[1]。在救援工作中,急诊护士是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大部分临床护士都认为急诊护士是灾害救援的主力军,在救灾现场,受伤人员急救、检伤分类、灾后康复乃至转运工作都需要护理人员来承担,而这些人员的灾害护理核心能力,将对灾害救援工作的效率及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2-3]。此次试验旨在探究急诊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结果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将在急诊科工作的急诊护士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基本资料为: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4:108,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19岁、42岁,中位数年龄(29.37±5.20)岁;文化程度分别为:大专46例,本科64例,硕士2例;副主任护师1例,主管护师10例,护师47例,护士54例。 1.2方法 根据调查需求自制情况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护士性别、年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同时应用朱爱群等编制的临床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量表,对其灾害护理核心能力进行评价。量表包括5个维度38个条目,具体为灾害护理基本知识(6个条目)、灾害过程护理(17个条目)、脆弱人群护理(7个条目)、灾害护理管理(7个条目)及灾害护理专业发展(12个条目),采用Likert5点积分法,5分表示完全具备,4分表示具备很多,3分表示具备一些,2分表示具备很少,1分表示完全不具备。 通过临床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量表,评价现阶段急诊护士的救灾能力现状,再调查急诊护士对于灾害护理培训的需求。通过图书馆及上网查阅文献等相关治疗,自制临床护士灾害护理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具体包括急诊护士的灾害救援经历及结果、灾害救援培训经历,对急诊护士对于这方面的总需求度进行探究,明确急诊护士在灾害护理培训方式、途径、内容等方面的需求。 1.3统计学分析 此次试验所记录的基础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以百分率(%)来表示计数资料,以(±S)来表示计量资料。 2.结果 2.1急诊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评分 此次调查共发放112份调查问卷,回收112份,有效率为100%,对各个维度及各个条目的评分进行统计分析。详情见表1、表2:

急诊N1-2级护士培训

XX市XX区人民医院 急诊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手册 (N1级第二阶段) 姓名: 学历: 导师: 入科时间: 2009年9月 启用时间: 2011年1月 护理部编制

手册目录手册目录 一、手册的使用说明 二、核心能力训练 三、个案项目积累 四、专科护理个案积累汇总表 五、专科护理个案积累登记表 六、培训计划外的训练登记表 七、读书记录 八、考核成绩登记表 九、核心能力评价 十、鉴定表

一、手册使用说明 (一)、培训管理: 1.按时完成培训计划。 2.按计划参加集中授课。 3.每次考核成绩记录在册。 4.按要求填写培训手册。 5.岗位培训每阶段结束时,由导师及护长或训练小组成员进行测评合格后进入下一阶段的培训。 6.定期向指导老师或护长反馈培训意见。 (二)、培训总目标: 通过急诊护士N1-2级核心能力训练,使护士能够达到: 1.能够初步掌握急诊工作核心制度,完成相应的岗位职责。 2.能独立完成急诊常见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 3.具有对危重病人病情变化的观察能力,并能给予初步的处理。 4.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能对危重病人进行系统的监测和实施整体护理。 (三)、培训安排: 1.时间为2年,每年进行一次总结。 2.部分内容集中讲课:计划每月培训1-2专题内容。 3.培训期间继续按要求完成医院的通科训练。 4.护士完成急诊初级责任护士每一阶段的训练后,有医院专业护士核心能力评估和管理委员会进行测评。 四、填写说明: 1.《急诊N1-2级核心能力培训登记表》:由授课老师或指导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后在相应内容上签名及日期,并注明授课形式。 2.《急诊N1-2级临床实践单项技能积累登记表》:由学员在完成个案护理后填写,用“正”表示例数,完成后并请指导老师签名。 3.急诊N1-2级专科护理个案积累汇总登记表:由学员在完成个案护

急诊专业护士核心能力 新

手册介绍 随着急救医学和急救护理学的快速发展,对急诊护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训出能够适应现代急救护理学发展需要的急诊护士,是我们目前所要探索额重要问题,所以对急诊专业护士培训的规范化显得更重要。按照广东省护理学会核心能力培训委员会的要求,积极开展急诊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手册,人手一册,按照手册计划实施培训。 一、组织管理 (一)成立急诊专业护士核心能力评估及培训小组,负责组织审核护士核心能力的层级评估并确定相适应的工作岗位、工作职责和考核,并负责急诊专业护士培训和指导急诊专业护士工作。 (二)护士在确定岗位和职级后,在相对应的岗位工作,履行相应的岗位职责和任务,巩固该级别培训的内容,并接受上一级核心能力培训。在一个职级工作相应的年限,并在完成相应的培训后,通过上一级核心能力的评估,可进入上一级岗位。核心能力层级评定未达到考核标准时,对不达标的项目进行重新培训,并在原工作岗位上履行相应岗位职责,直到考核合格,方可进入上一层级核心能力的培训。 二、培训目标 通过对急诊专业护士核心能力规范化培训,使在急诊科工作的每一位护士能掌握急诊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急诊各临床岗位培训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具备独立完成常见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完成急救配合、合理应对急诊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急诊护士经过急诊专业核心能力规范化培训后,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急诊专业护士,不仅

在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上,而且在急救护理工作思维、急诊护理教育与培训、急诊护理组织协调管理个、方面均达到急诊各临床护理岗位的要求,更好地发展急诊专科。 三、培训内容 专科基础知识和技能、专科操作知识和技能、操作思维判断、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个案积累等。 四、培训对象 1、新毕业护士 2、从其他科室调入的护士 3、一直从事急诊工作的N3级以下护士 五、培训方法 1、急诊专业基础理论及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以自学为主,集中培训为辅,按照科室计划参加理论培训。 2、临床实践的培训以一对一的临床导师带教方式,按照各层级的培训计划完成培训目标,包括量化的疾病种类、操作技能及设备操作;对无法进行现场操作的使用模具演示,并按照培训大纲进行培训与考核、 3、接受培训的护士每个季度进行一次书面的自我评估总结,由带教导师审阅。 六、培训评价 针对实践、培训时间、理论及操作考核、个案积累进行评价,没半年一次,进行技术、理论考核、综合素质评审,并评级。 七、接受培训学时要求

护理学导论1

C.疾病的预防控制 ★标准答案:B A. 增进健康水平 B. 促进康复 D.治疗疾病 A. 物质外壳 B. 心理积淀 C. 表层结构 D. 物质文化 人们在遭受文化休克时,其磨合与适应大都经历 4个明显阶段,呈 (1 分) A.W 型 B.M 型 C.X 型 D.U 型 A. 人的一生分为3个阶段 B. 任何一期的发展顺利与否,均与前一发展时期密切相关 1. 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 (1分) 2. 文化结构中,最深层的文化层面是 (1分) 3. 4. 下列关于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1分)

C.每个阶段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不止一个 D.在一个阶段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在下一个阶段内解决C.疾病的预防控制 ★标准答案:B

精选文档 A. 工业文化 B. 机器文化 C. 农业文化 D. 商业文化 A.象征性 B. 超地域性 C.时代性 D.传递性 A.汉德森 B. 纽曼 C. 罗伊 D. 金 护士知道哪种方案对护理对象最为合适时,应采用的决策模式为 A. 护士决策模式 B. 护理对象决策模式 C. 共同决策模式 D. 权威决策模式 5. 大陆文化是一种 (1 分) 6. 马可波罗在他的传记中描述“看到黄色就会联想到中国",说明的是文化的 (1分) 7. 认为护理是帮助人们减少压力源的学者是 (1 分) (1分)

精选文档 9.早期医学发展的黄金时代指(1 分) 10. 11. 12. A.公元前6~前4世纪 B.公元前4~前2世纪 C.公元前2~前1世纪 D.公元4~6世纪 罗伊认为遗传因素、性别和信仰等属于(1 分)A.主要刺激 B.相关刺激 C.次要刺激 D.固有刺激 科学思维最普通、最基本的形式是(1 分) A.逻辑思维 B.创造性思维 C.数理思维 D.评判性思维 护士与患者交谈前应准备的内容不包括(1 分)A. 了解患者基本情 况 B.确定交谈目的 C.选择交谈时间、环境 D.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

第1章护理学的发展及其基本概念.

第1章护理学的发展及其基本概念 一、名词解释 1. 护理学 2. 独立性护理功能 3. 专业性护理工作 二、填空题 1. 按照护理专业的__划分, 护士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及能力分析及解决护理问题, 称为__护理工作。 2. 南丁格尔两本最著名的护理经典著作为___及___。 三、判断题 1. 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护理界最黑暗的时期。 2. 西方学者卡渤认为, 护理学的知识中应包含个人知识。 3. 护理专业的自主性体现为护士能自行决定所有的护理措施及护理行为。 4. 南丁格尔的办学宗旨是将护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职业, 采用新的教育体制及方法来培养护士。 5. 解放以前, 中国没有高等护理专业教育。 6. 中国现代护理的发展在最初阶段主要受西方护理界的影响。 四、选择题 A 型题 1. 护理艺术、技能及行为方面的知识称为: A.个人知识B 美学知识 C.行为知识 D.伦理学知识 E.科学知识 2. 护理人员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决定护理措施及护理服务, 属于: A独立性护理功能 B.合作性护理功能 C.技术性护理功能 D.依赖性护理功能 E.艺术性护理功能 3.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护理专业特征: A.为人类服务为目的 B.有完善的教育体制 C 有系统而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D 有良好的科研体系 E 有专业自主性 4. 自1964 年以来, 中国护理界群众性团体称为: A.中国护士会 B.中华护士学会C中华护理学会 D.中国护理学 E.中华护士会

5. 5 月12 日国际护士节命名根据是: A南丁格尔的生日 B.南丁格尔所建立的第一所护士学校的日期 C.南丁格尔逝世的日期 B 南丁格尔受国际护士会奖励的日期 E.南丁格尔受英国政府奖励的日期 6.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以健康为中心阶段的护理特点: A.护理模式转变 B.护理理论指导护理实践 C.服务场所从医院扩展到了社区、家庭及各种机构 D.护理的服务对象为所有年龄段的健康人及病人 E.护理从属于医疗 B 型题(1~5 题共用备选答案) A.护理学是研究帮助健康人或患病的人保持或恢复健康, 预防疾病或者平静死亡的科学。 B.护理学是研究如何判断和处理人类对已经存在或潜在健康问题反应的科学。 C.护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独立科学, 其理论逐渐形成体系, 有其独立的学说及理论, 有明确的为人民服务思想。 D 护理学是一门独立科学, 与医疗关系密切, 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E.护理学是一门研究专业性关怀的科学 1. 国际护士会对护理学的定义为: 2. 我国护理专家林菊英对护理学的定义为 3. 美国护士会对护理学的定义为: 4. 美国学者怀森对护理学的定义为: 5. 我国学者周培源对护理学的定义为; (6~8题共用备选答案) A.护理重点为协助医生治疗疾病 B.应用护理程序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 C.服务场所从医院扩展到了社区、家庭及各种机构 6. 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特点是: 7. 以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特点是: 8. 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特点是: X 型题 1. 西方学者卡渤认为护理学的知识包括:

护士核心能力介绍

护 士 核 心 能 力 培 训 手 册 姓名: 张银花 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 层级: N2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河南大学附属郑州市肿瘤医院 河南省第一慈善医院 编号: 032005019Z

《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手册》使用说明 1.护士长结合本科特点制定各层级护士核心能力手册培训目标及考核内容。护士长及其带教老师必须掌握晋级目标及要求,做好学习计划,按要求学习、考核、及时填写相应表格。 2.个人基本情况表:由本人负责填写,护士长审核。 3.轮转表:入科7天由本人及时填写。 4.核心能力晋级评价表:护士长组织相关人员根据考核标准组织考评并填写,个人晋级综合考核90分以上。 5.培训内容和评价: (1)各层级培训内容:应体现专科性,根据护士核心能力晋级目标及要求来设定,具有可操作性。 (2)评价要求:带教老师/护士长应根据培训周期及培训计划、量表完成情况等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应客观、项目具体、标准一致;N0级每月每个模块至少评价1—2项,N1级每季度每个模块至少评价1—2项,N2-N4级每半年每个模块至少评价1—2项。 (3)评价结果:由带教老师在相应框内打“√”,并签名及写上评价日期。 6.培训量表: (1)每周由本人如实填写。 (2)操作等项目以画“正”字填写数量,个案培训量表案例需画“正”字或填写患者住院号,以供查询。 (3)N0每月由上级老师、护士长在下月10号前确认签名,N1每季度由上级老师、护士长在下月10号前确认签名,N2、N3、N4每半年由上级老师、护士长在下月10号前确认签名;每年及晋级前汇总。 (4)量表已达设定例数时,带教老师应1周内给予考核评价。带教老师/护士长考核主要询问护士从中学习到的知识点。 7.护士综合评估表: (1)N0级:每月由上级老师/护士长负责评估一次,根据每月绩效考核分数及平时技能考核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护理文书包括5年内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填写的及时性,次月10号前本人、护士长、科护士长评价签名。 (2)N1级:每季度由上级老师/护士长负责评估1次,次月10号前本人、护士长评价签名。

护理学导论 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护理学 2.独立性护理功能 3.专业性护理工作 二、填空题 1.按照护理专业的划分,护士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及能力分析及解决护理问题,称为护理工作。 2.南丁格尔两本最著名的护理经典著作为及。 三、判断题 1.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护理界最黑暗的时期。 2.西方学者卡渤认为,护理学的知识中应包含个人知识。 3.护理专业的自主性体现为护士能自行决定所有的护理措施及护理行为。 4.南丁格尔的办学宗旨是将护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职业,采用新的教育体制及方法来培养护士。 5.解放以前,中国没有高等护理专业教育。 6.中国现代护理的发展在最初阶段主要受西方护理界的影响。 四、选择题 【A型题】 1.护理艺术、技能及行为方面的知识称为 A.个人知识 B.美学知识 C.行为知识 D.伦理学知识 E.科学知识 2.护理人员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决定护理措施及护理服务,属于 A独立性护理功能 B.合作性护理功能 C.技术性护理功能 D.依赖性护理功能 E.艺术性护理功能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护理专业特征 A.为人类服务为目的 B.有完善的教育体制 C.有系统而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D.有良好的科研体系 E.有专业自主性 4.自1964年以来,中国护理界群众性团体称为 A.中国护士会 B.中华护士学会 C.中华护理学会 D.中国护理学会 E.中华护士会 5.5月12日国际护士节命名根据是 A.南丁格尔的生日 B.南丁格尔所建立的第一所护士学校的日期 C.南丁格尔逝世的日期 D.南丁格尔受国际护士会奖励的日期 E.南丁格尔受英国政府奖励的日期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以健康为中心阶段的护理特点: A.护理模式转变 B.护理理论指导护理实践 C.服务场所从医院扩展到了社区、家庭及各种机构 D.护理的服务对象为所有年龄段的健康人及病人 E.护理从属于医疗 【B型题】 (1~5题共用备选答案) A.护理学是研究帮助健康人或患病的人保持或恢复健康,预防疾病或者平静死亡的科学。 B.护理学是研究如何判断和处理人类对已经存在或潜在健康问题反应的科学。 C.护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独立科学,其理论逐渐形成体系,有其独立的学说及理论,有明确的为人民服务思想。

护理学发展史

护理学发展史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护理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以自我护理、家庭护理为主。人类为谋求生存,在狩猎、械斗及自然灾害抗争的活动中发生疾病、创伤,人们以自我保护式、互助式、经验式、家庭式等爱抚手段与疾病和死亡作斗争。 中世纪:以宗教护理、医院护理为主。文艺复兴时期,其间建立了许多图书馆、大学、医学院校,出现了一批医学科学家。 19世纪中叶:南丁格尔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护理学理论才逐步形成和发展。国际上称这个时期为“南丁格尔时代”。这是护理工作的转折点,也是护理真正走向专业化的开始。 1860年,南丁格尔在英国圣托马斯医院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式的护士学校,为护理教育奠定了基础。 1912年国际护士会决定将5月12日(南丁格尔生日)定为国际护士节. 中国传统医学与护理:早期的医、药、护一直保持着不分的状态,“三分治,七分养”就是对医学与护理学的关系所作出的高度概括。在祖国医学中有关护理理论的技术记载就颇为丰富了。如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强调了疾病与饮食调节,心理因素、环境和气候改变的关系。隋朝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到“凡衣服、巾、栉、枕、镜不宜与人同之”的预防、隔离观点。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概况:鸦片战争前后,由于清政府与西方国家签定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外国人可自由出入中国。护理工作就是随着各国的军队、宗教和医学进入中国而开始的。 1835年,美国传教士在广州开设了第一所西医院。 1888年,美国人约翰逊女士在福州开办第一所护士学校。 1909年,在江西牯岭成立了中华护士会。会长均由外籍护士承担。 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和几所大学合办高等护士学校,学制4~5年,5年制的毕业生可获学士学位。此为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开端。1934年教育部成立护士教育专门委员会,将护士教育改为高级护士职业教育,学制为3~4年,护士教育遂被纳入国家正式教育系统。直至1950年停办。 1922年,国际红十字会在日内瓦开会,正式接纳中国护士会为第十一名会员国。 1924年,由中国护士伍哲英担任中华护士会理事长;1936年改名为中华护士学会;1964年改名为中华护理学会。 1941~1942年,中华护士学会在延安成立分会。毛泽东为大会题词:“护士工作有很大的政治重要性”和“尊重护士,爱护护士”。延安分会的成立推动了护理学术和护理质量的提高,促进了中国当代护理学的发展。至1949年,全国共建立护士学校183所,有护士32800人。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护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国家卫生工作总方针指引下,我国护理工作有了迅速的发展。 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护理教育被列为中等专业教育之一,并纳入正规教育系统。 1976年以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护理专业再一次获得新生。 1977年以来,中华护理学会和各地分会先后恢复。 1978年后,开展了护理国际交流。

参加“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班”的总结与体会

参加“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班”的总 结与体会 XX年4月8日至12日,我到广州参加了由XX省护理学会举办的“XX省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班”学习。本次培训班,是XX省护理学会举办学习班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共有700多人参加,来自深圳、珠海、佛山、江门等地的学员分为a、b两班,会场设在华山宾馆和眼科医院,授课的教授象明星一样两会场来回穿梭。本次学习班涉及的内容较多,现总结如下: 一、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 “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介绍了六个专科的核心能力模块,包括血液透析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模块、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模块、急诊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模块、 icu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模块、助产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模块和产科专业护士核心能力模块。各专业又分为三大模块,包括核心能力模块、训练模块和评价模块。通过培训,各专业护士不仅具备了掌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还具备了独立护理常见危急重症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各专业护士的基本素质和技术水平。 二、《临床护理技术规范》释义 《临床护理技术规范》释义着重介绍了如何提高护理评估的能力及患者的安全与舒适。护理评估的原则有如下几点:

1、掌握评估时机,任何的护理技术操作及护理措施都必须从评估开始。患者入院8小时内进行首次全面、整体的评估,每次技术操作前必须评估,每个操作步骤之间也必须评估。 2、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向患者解释评估的目的、方法与程序。 3、在安静、私蜜性好的环境下进行评估。 4、评估者应态度和蔼、耐心,评估过程处处关心患者。 5、重视患者的主观感觉,相信患者的主诉,并表示理解和同情。 6、评估者注意与患者的非语言沟通,与评估对象保持必要的目光交流,用清晰、患者能理解的语言,必要时协助患者使用助听器。 7、根据评估的对象、目的、不同的护理技术等因素来确定评估的内容和程度,并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工具。常用的方法有交谈法、观察法和身体评估;常用的评估工具有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评估量表、疼痛量表等。 8、评估发现用护理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 9、保证评估资料的完整、客观和真实。 10、及时、准确记录评估结果。通过运用以上的评估方法,提高了护士的评估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使病人的病情

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史

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史 一、A1型题(第1~62题): 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世界上第一所正式护士学校创建于 年,英国年,伦敦年,英国年,德国年,圣多马 2.我国的第一所护士学校创建于 A.1907年,广州B.1865年,湖南C.1921年,上海D.1922年,北京E.1888年,福州3.中国护理界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最早名为 A.中华护士会B.中国护士会C.中华护士学会D.中华护理学会E.中国护理学会 4.南丁格尔就读的护士学校是 A.圣托马斯医院护士学校B.凯撒斯威斯护士学校C.克里米亚护士学校 D.沙弗诺城护士学校E.佛罗伦萨护士学校 5.南丁格尔著有 A. 《医院札记》 B. 《护理》杂志 C. 《护士进修》杂志 D. 《护理研究》杂志 E. 《中华护理》杂志 6.护理专业化开始形成于 A. 医院护理 B. 自我护理 C. 近代护理 D. 家庭护理 E. 现代护理 7.中华护士会成立于 年广东年福州年江西年北京年上海 8.自1964年起,中国护理界的群体性学术团体改名为 A.中华护理学会 B.中华护士学会 C.中华护士会 D.中国护士学会 E.中国护士会 年,WHO对健康的定义不包括下列哪项 A.躯体没有疾病 B.有完整的生理状态 C.有完整的心理状态 D.有一定的劳动能力 E.有社会适应能力 10.“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者是 A. 罗伊 B. 恩格尔 C. 奥瑞姆 D. 马斯洛 E. 莉迪亚 11.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由于南丁格尔的努力,使伤兵的死亡率从50%下降到 A. 4% B. % C. % D. 5% E. 2% 12.国际红十会首次颁发南丁格尔奖是在 A. 1907年 B. 1910年 C. 1920年 D. 1953年 E. 1912年 13.国际护士节定于 A. 南丁格尔诞生日 B. 南丁格尔获奖时间 C. 南丁格尔去世时间 D. 南丁格尔创办第一所护士学校时间 E. 以上都不是 14.中医理论“三分治、七分养”中的七分养实质是 A. 护士 B. 护理 C. 护理患者 D. 护理教育 E. 护理改革 15.明代巨著《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 扁鹊 B. 李时珍 C. 孙思邈 D. 陈子明 E. 华佗 16.我国护理事业的兴起是在 A. 抗日战争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鸦片战争时期 D. “五四”运动前后 E. 解放战争时期 17.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药方》,宣传和首创了 A. 消毒技术 B. 饮食技术 C. 导尿术 D. 观察病情 E. 以上都是 18.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特点是 A. 医护双方是合作的伙伴 B. 重视整体、忽视局部 C. 重视高等护理教育 D. 护理从属于医疗 E. 实施整体护理 19.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特点是

护理学四个概念解释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概述 一、护理学的定义: 护理学是一门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研究有关预防保健与疾病防治过程中护理理论与技术的科学。(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需求的增加,护理学已经由简单的医学辅助学科逐渐发展成为健康科学中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影响和决定护理实践的四个基本概念 1、人(human being):是护理实践的核心 2、环境(environment) 3、健康 (Health) 4、护理(nursing) 第二节人 一、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人的统一整体: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 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其中任何一方的功能变化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其他方面功能的变化;人体各方面功能的正常运转,又能有力地促进人体整体功能的最大发挥,从而使人获得最佳的健康状态。“人”是护理学最关心的主体,对人的认识直接影响着护理学研究领域、工作内容和范畴。 1﹒人是一个整体 人和一般动物一样是一个生物机体,具有受自然的生物规律所控制的器官、系统等。但他(她)又不同于一般动物,而是一个有意识、思维、情感、富有创造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社会人。因此,人是一个包含了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的有机统一体,任何一个方面的失调都会对整体造成影响。 2﹒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人是开放性整体) 人作为一个生物机体,其内部各个器官、系统之间互相联系,不停地进行着各种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同时又作为一个整体,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自然和社会环境)进行着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人生活在社会中,随时与周围环境发生关系。因此,在护理中,护士不仅要着眼于局部病变,而且更多地要考虑到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 3.人是护理的服务对象 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护理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也在不断地扩大,因为护理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个体调整其内环境,去适应外环境的不断变化,以获得并维持身心的平衡(即健康状态)。在进行护理时若想维持机体的平衡,不能只关心机体各系统或器官功能的协调平衡,同时还应注意环境中的其他人、家庭、社区甚至更大的群体对机体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的整体功能更好地发挥和运转。 二、人的基本需要 人有其基本的需要 生长发育是生物机体的必然过程,从出生到衰老以至死亡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都有不同的需求,包括生理、心理、精神的需要。从维持生存出发,首先必须满足生理的需要,如吃饭、饮水、呼吸、排泄、休息与活动等,其次,人作为一个高级生物体,还需要人际交往与情感交流等心理与精神的需要。

如何理解护理学四个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

如何理解护理学四个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护理学的4个基本概念,即人、环境、健康和护理. ①人是护理服务的对象,对人的认识是护理理论、护理实践的核心和基础.人是一个整体、是开放系统、人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层次的基本需要、人有自理的能力并对自己的健康负有责任. ②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内环境是指人的生理,以及思维、思想、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外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组成.人的内环境和外环境持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相互作用,环境是动态和持续变化的. ③健康 194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或缺陷,而且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好适应状态.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连续变化的过程;健康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个人的健康观念受多种因素影响. ④护理护理学发展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和以健康为中心三个阶段,护理是为人的健康提供服务的过程,护理活动是科学、艺术、人道主义的结合.护理是有目的、有组织、具有不断创造性的活动,护理程序是护理的基本工作方法. 根据概念组成,包括一般理论和护理理论。一般理论是将相关学科的理论应用于护理实践中,使该理论具有应用于

护理学科的普适性和实践环境,代表理论有:系统理论、需要理论、应激与适应理论、生长与发展理论、沟通理论等。 护理理论是由护理专家创建的理论或学说,是对护理现象和活动本质与规律的正确反映,可以科学、系统地解释护理学领域内的现象及现象间的关系,提供护理干预措施的框架,预测护理活动的结果。 代表理论有:南丁格尔的环境学说、韩德森的护理本质学说、罗杰斯的整体人学说、奥瑞姆的自理理论、罗伊的适应理论、佩普劳的人际关系模式、雷宁格的跨文化护理理论以及纽曼的健康系统模式等。 护理学知识是由基础医学知识、护理专业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构成。基础医学知识包括人体解剖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等。 护理专业知识包括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症状表现、预防保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护理知识;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包括文学、哲学、美学、法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 护理学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最终目标是维护全人类的健康,提高全人类健康水平。护理学涉及影响人类健康的生物、社会、心理、文化及精神等多个因素。

构成护理的四个基本概念

1.构成护理的四个基本概念。 答:1 人:是护理的对象。人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人具有心理、生理、社会的多层次需要,人包括个体、家庭、和群体。2 环境:包括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体本身的内环境。环境是动态的可是适应和改变。3 健康:健康和疾病是生命连续体中的一对矛盾。这对矛盾相互作用于生命的任何时期,都以人的功能状态来体现。健康不仅是躯体无疾病,而且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 护理:贯彻于人的整个生命周期,帮助人与环境保持平衡。 2.整体护理的思想内涵。 答:1 强调人的整体性:人是一个由个部分组成的有机体,个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包含身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开放式不断变化的整体。2 强调护理的整体性:护理要为护理对象提供包括生理、社会、心理、文化、精神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护理。3 强调专业的整体性:护理专业是一个由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的整体,包括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以及护理人员之间、护患、医护之间等相互联系、相互协作的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整体。 3.床上洗发的关键注意点。 1.控制掌握室温,注意保暖。 2.操作时要注意保护被子,衣服不被打湿,勿使水流入患者的眼,耳内,揉搓力量适中。 3.掌握水温41~46℃,避免直接将水浇至头皮,造成烫伤,洗发后及时擦干头发以防患者着凉 4.注意观察患者面色,脉搏,呼吸,有异常情况停止操作。.衰弱患者不宜洗发。 4.护理文件书写有什么要求。 答:1.记录及时、准确、真实、完整、客观,内容简明扼要,应用医学术语确切。2.文字工整,自己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 3.书写中出现错别字时,应当用双线划在错字上,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4.用蓝黑墨水书写,上级修改下级用红墨水书写并签署全名。 5.护理记录的意义。 答:护理记录的重要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沟通:医护人员通过阅读了解患者的需要及治疗护理过程,达到彼此沟通目的。2.评估患者;有记录得到信息如入院评估,住院评估资料等有助于明确患者需要,确定患者健康问题和制定有针对性地护理计划。3调查研究:完整的护理记录时护理科研的重要资料,对回顾性研究有参考价值。4教学资源:一份标准、完整的护理记录可使护生看到理论在实践中具体应用,使教学的最好资料。5考核:护理记录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学术及技术水平,是医院护理管理重要信息资料,也是医院等级评定、护理人员考核参考资料。 6法律依据:护理记录属合法文件,为法律认可的证据。 6.溶血反应的注意临床表现。 答:1.第一阶段:往往在输血10-20min后出现。由于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引起头部胀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心前区压迫感,四肢麻木,腰背剧痛等。2.第二阶段:由于凝集的红细胞溶解,大量血红蛋白分布到血浆中,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同时伴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3.第三阶段:由于大量的血红蛋白从血浆进入肾小管,遇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