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学期试卷【全套】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学期试卷【全套】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学期试卷【全套】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学期试卷【全套】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测试题

一、选择题(40分,每题2分)

1、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成分的微小变化都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你关注每天的空气质量报告吗?在空气质量报告中一般不涉及()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氮氧化合物(NO x) D.可吸入颗粒物(TSP)

2、西藏地区独特的高原风景早就吸引了丫丫,她很想在国庆期间前往观光。但爸爸说初到西藏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这是由于()

A.高原地区的氧气与平原地区的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B.高原地区空气中氧气含量过高,让人有压抑感C.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 D.高原地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让人感到窒息3、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需要用到一些保护气。当焊接金属时,为了隔绝空气,能作为保护气的一组是()

A.H2、N2B.N2、O2 C.CO2、CO D.N2、Ar

4、据报道,2005年3月,广州市实施大面积人工降雨,其中使用了液氮作增雨剂。根据你现有的知识推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氮是一种溶液B.使用液氮会污染环境,应严格控制使用

C.降落的雨滴中将含有大量的液氮D.液氮气化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珠落下

5、小明用右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

A.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C.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下降,水面上升

D.红磷一燃烧完,就要立即观察,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

6、某同学利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

开弹簧夹发现进入广口瓶的液体液面高度超过广口瓶容积的l/5。造成这一现

象的原因可能是()

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

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D.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

D. 过氧化氢和水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上有水雾

D.在空气中加热铜片,铜片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8.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某同学用一段纱窗上的铁丝,在自己收集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试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下列的()

A.收集到的氧气太少或纯度太低B.铁丝表面的锈未除干净

C.集气瓶底没铺一层细砂D.给铁丝加热的温度太低

9、有五种物质:①汽车排放的烟雾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③人和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放出的气体⑤煤燃烧产生的烟尘,其中能使空气受到污染,对人类造成很大危害的物质是()

A.①②⑤B.②③C.②③⑤D.①②④⑤

10、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动活塞时,

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

A .注射器内有液体

B .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 .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 .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有气泡冒出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蜡烛燃烧反应后,看不出有其他物质生成,因此不存在质量守恒

B .铁生锈后,铁锈的质量一定等于铁的质量

C .在化学反应A+B →C+

D 中所加入的反应物A 、B 的质量分别为ag 和bg ,反应生成物C 、D 的质

量分别为cg 和dg ,则a+b=c+d 一定成立

D .催化剂可以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有催化剂参加的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2.在化学方程式aC 2H 6+bO 2== m CO 2+nH 2O 中,各化学式系数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2m =a B. 3a =n C . 3m =2n D. 2b=m+n

13.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Zn+H 2SO 4=ZnSO 4+2H ↑

B .Al+H 2SO 4=AlSO 4+H 2↑

C .2H 2O 2 ===== 2H 2O+O 2↑

D .S+O 2=SO 2↑

14.在化学反应2W ===== X+2Y+4Z 中,生成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0,则W 的相对分子质量

为( ) A .40 B .70 C .80 D .140

15.有化学反应A+B=C+D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A 、C 为单质,

B 为氧化物,该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B .反应前后物质的分子总数不一定相等

C .A 、B 的质量比一定等于C 、

D 质量比

D .若A 、B 各取5g 混合并反应,A 、D 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10g

16.黑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距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黑火药爆炸的原理 可用下式表示:2KNO 3+S+3C ===== K 2S+N 2↑+3X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 的化学式为( )

A .CO 2

B .CO

C .SO 2

D .NO

17.将3g 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5.4g 水。由此推断关于该物质组成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 .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 .可能含有氧元素

C .一定含有氧元素

D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0%

18.由A 、B 、C 三种物质各10g 组成的混合物,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反应后的物质中有16gC 、8g 新物质D 和若干克A ,则A 和B 反应的质量比是( )

A .2:5

B .5:2

C .5;4

D 3:5

19.镁带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密封(内含空气)加热,下图能正确表示容器中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20.科学家最新研制出太阳能产生激光使海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方法,该反应为:2H 2——→ 2H 2↑ +O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海水作为原料,资源丰富

B .太阳能是一种绿色能源

MnO 2 点燃

点燃

增光

TiO 2

C.TiO2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D.反应生成的H2和O2的质量比为2∶1

二、理解与应用(22分)

21、实验室常用过氧氢分解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发生的是___________变化;工业上主要采用

的方法制取氧气,发生的是变化。

22、写出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性质实验过程中以下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1)未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发现有气泡冒出就立即收集。

(3)把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后,再盖上毛玻璃片,正放在桌上。

(4)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瓶底没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5)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2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生成大量氢气的一种方法是用甲烷(CH4)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这一反应的另一产物是二氧化碳:。

24.下列是某同学写的六个化学方程式:

①S+O2 点燃SO2↑②H2O通电2H2↑+O2↑③C+O2 =CO2

④CuSO4+2NaOH=Na2SO4+Cu(OH)2⑤Mg+O点燃MgO2 ⑥3Fe+2O点燃Fe3O4

其中化学式写错的有(填序号,下同);没配平的有;反应条件未注明的有;“↑”“↓”使用不当或遗漏的有。

25.已知反应:2NO+O2=2NO2,现将NO和O2的混合气体60g充分反应,得到46g NO2,则原混合气体中,NO和O2的质量比为。

26、在某氮氧化物里,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7∶16,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24分)

27.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I)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

用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I、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指出实验中A、B仪器的名称:A 、B 。

(2)图I实验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图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点燃酒精灯。

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

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

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4)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mL刻度处才停止。28.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有关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

(2)用加热KMnO4固体来制取O2,应选用下图中的__________装置(填A或B)。

(3)实验室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CO 2选

用上图中的_________装置(填A或B),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此装置可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14分)

29.在2008年北京奥运场馆的建设中,外墙体将大量采用新型塑料膜材料ETFE[ ETFE的化学名称为:聚氟乙烯,化学式为:(C2H2F2)n ],这种材料美观、耐用,且无须清理维护,可以使用15至20年。请回答下列问题:

(1)ETFE由种元素组成;ETFE中C、H、F元素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

(2)ETFE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0.2005年5月22日,中国登山测量队成功登上珠峰峰顶,圆满完成珠峰高度最新测量工作。登山队员常用的能源是氢化钙(CaH2)固体,用它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气供燃烧之需[CaH2+2H2O=Ca(OH)2+2H2↑]。请回答下列问题:

(1)CaH2中钙元素为+2价,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2)现有875g氢化钙固体能源(含氢化钙96%,杂质不参加反应),与足量的水反应可生成多少氢气?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学期期中试卷

八年级化学期中测试题 一、选择题(40分,每题2分) 1、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成分的微小变化都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你关注每天的空气质量报告吗?在空气质量报告中一般不涉及()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氮氧化合物(NO x) D.可吸入颗粒物(TSP) 2、西藏地区独特的高原风景早就吸引了丫丫,她很想在国庆期间前往观光。但爸爸说初到西藏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这是由于() A.高原地区的氧气与平原地区的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B.高原地区空气中氧气含量过高,让人有压抑感C.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 D.高原地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让人感到窒息3、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需要用到一些保护气。当焊接金属时,为了隔绝空气,能作为保护气的一组是() A.H2、N2B.N2、O2 C.CO2、CO D.N2、Ar 4、据报道,2005年3月,广州市实施大面积人工降雨,其中使用了液氮作增雨剂。根据你现有的知识推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氮是一种溶液B.使用液氮会污染环境,应严格控制使用 C.降落的雨滴中将含有大量的液氮D.液氮气化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珠落下 5、小明用右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 A.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C.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下降,水面上升 D.红磷一燃烧完,就要立即观察,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 6、某同学利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 开弹簧夹发现进入广口瓶的液体液面高度超过广口瓶容积的l/5。造成这一现 象的原因可能是() 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 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D.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 D. 过氧化氢和水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上有水雾 D.在空气中加热铜片,铜片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8.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某同学用一段纱窗上的铁丝,在自己收集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试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下列的() A.收集到的氧气太少或纯度太低B.铁丝表面的锈未除干净 C.集气瓶底没铺一层细砂D.给铁丝加热的温度太低 9、有五种物质:①汽车排放的烟雾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③人和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放出的气体⑤煤燃烧产生的烟尘,其中能使空气受到污染,对人类造成很大危害的物质是() A.①②⑤B.②③C.②③⑤D.①②④⑤

鲁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鲁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错误的实验操作中,可能引起较危险的安全事故的是( ) A . 称量药品 B . 点燃酒 精灯 C .取用固 体 D . 过滤 2 . 下列各组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是( ) A .酒精燃烧 蜡烛熔化 B .冰雪融化 工业制氧 C .剩饭变馊 高粱酿酒 D .滴水成冰 铁锅生锈 3 .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最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B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化学性质取决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则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D .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4 . 下列涉及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微粒观:电解水时水分子首先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B .守恒观:16g 硫与32g 氧气充分反应,生成48g 二氧化硫 C .转化观:O2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 .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两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5 .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了如下现象:①发现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运动方向穿透金箔,②小部分a 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的a 粒子被反弹回来(如图)。该实验能

说明() A.原子核中有中子存在 B.原子核外电子绕核运动 C.金原子核的质量远大于α粒子的质量 D.原子中存在原子核且所占的体积很大 6 . 最近,俄罗斯科学家宣布发现了114号超重新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89,质子数为1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是175 B.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14个电子 C.该元素的原子中有289个中子 D.该元素的原子带正电 7 .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1 个氖原子Na B.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亚铁离子Fe3+ C.4个氢分子4H D.3个硝酸根离子3NO3- 8 . 2017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及118号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一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鲁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第3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の奥秘 知识点一、原子の构成 1.汤姆森发现了电子;卢瑟福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证明在原子中心有一个体积小、质量大、带正电の原子核,电子在核外高速运动。 原子の结构: (1) (2)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对应课本P52活动天地,总结原子构成の规律。 2.原子构成物质の一种基本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の最小粒子 原子の特征:原子体积和质量很小; 原子总在不断运动; 原子之间有间隔; 原子间有相互作用 3.原子结构示意图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第一个电子层最多排2个电子; ②、第二个电子层最多排8个电子; ③、最外电子层最多排8个电子, 第一层为最外层最多排2个电子; (2)电子得失规律: 原子の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 4、离子: (1)定义:带电荷の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2)分类:阳离子(带正电荷),例Mg 2+ 阴离子(带负电荷),例S 2- (3)离子符号の意义: (4)原子和离子の区别和联系:

(5)离子の形成: (6)分子、原子、离子の比较:5、相对原子质量: 注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の实际质量,单位为1,一般不写。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 质子数+中子数 知识点二、元素 1、(1)定义: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の一类原子の总称。 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2)元素与原子の区别: (4)地壳中含量居于前五位の元素:

(5)元素符号(记住常见元素の元素符号)①单个符号の意义: ②由于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所以 2H:2个氢原子 2、元素周期表: ①每个横行叫一个周期,共7个周期,每个纵列叫一个族(8、9、10共成一个族),共16个族 ②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 周期数=电子层数;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③每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递增; 每一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递增。 知识点三、物质组成の定量表示 1、化学式 (1)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の式子叫化学式。 (2)意义:请分别以H2O、NaCl、Cu为例,说一说它们各自の意义。(3) 2、化合价 (1)意义: 表示在氧化镁中镁元素の化合价为+2价 表示在氧化镁中氧元素の化合价为-2价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初 三 化 学 试 题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 16; C 12; Ca 40;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保护环境、美化威海是每个威海人的义务和责任。下列几项措施你认为切实可行的是 ( ) ①垃圾分类回收 ②将废旧电池深埋地下 ③控制烟花爆竹的燃放 ④使用清洁燃料 ⑤从输油管道泄漏出的原油直接排放到附近农田 A 、只有①②④ B 、只有①③④⑤ C 、只有①③④ D 、只有②③④⑤ 2. 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因为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易发生爆炸危险,所以都标有的图标是( ) A . B . C . D . 3.绿色植物体主要由C 、H 、O 等元素组成,在戈壁沙漠中绿色植物无法生长的原因主要是环境中缺少( ) A .O 2 B .H 2O C .CO 2 D .N 2 4.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氧气,有关氧气的正确认识是( ) A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比在氧气中燃烧更旺 B .工业上可以通过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C .氧气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D .实验室中可用加热分解水来制取氧气 5.“绿色能源”是指使用时不产生有害排放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对于空气不造成污染或污染很少的能源。下列能源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 A 煤 B 汽油 C 柴油 D 太阳能 6.溴酸钠(NaBrO 3)是某种冷烫精的主要成分,对头皮有刺激作用,使用不当会引起皮炎。溴酸钠中溴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5 B .+4 C .+3 D .-1 7.下列文学名句描述中,包涵化学变化的是 A .白玉为床,金做马(《红楼梦》) B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诗词选》) C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开辟防火带是山林防火的一个重要措施。在树林中间开辟通道(如图)的主要目的是( ) A .隔离空气 B .便于灭火人员通行 C .隔离可燃物 D .沿通道扩散浓烟 9.全球瞩目的哥本哈根会议于2009年12月7日拉开帷幕,主要讨论关于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及各个国家、地区的二氧化碳减排问题,下面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并非导致温室效应的唯一气体 B .二氧化碳可用燃着的木条鉴定 C .二氧化碳在实验室可以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备 D .二氧化碳能致人死亡,说明它有毒 10.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①粮食酿成酒 ②石油分馏 ③用活性炭除去有毒气体 ④植物的光合作用 ⑤霓虹灯光闪烁 ⑥用乙醇汽油作燃料驱动汽车 A .①②④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⑤⑥ 11.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 ) ①物质的质量总和 ②物质的种类 ③元素的种类 ④原子的数目 ⑤原子的种类 ⑥物质的分子总数 ⑦原子的质量 ⑧物质的性质 A 、全部 B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③⑤ D 、①③④⑤⑦ 12.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 )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 鲁教版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 鲁教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1、镁条燃烧 (1)现象:①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生成白色粉末 (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 Mg O2 MgO 2、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 2 H 2 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NaOH CuSO4 Cu(OH)2↓ Na2SO4 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点燃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铜是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一、从问题开始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试管 烧杯 胶头滴管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下)期末试卷.docx

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将所选答案的序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1.“长征2号F”型运载火箭在升空时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火箭点火 B.导流槽内的水受热汽化 C.隔热材料脱落 D.整流罩脱落 2.“神州七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废气转化为航天员需要的气体,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化,在该过程中NiFe2O4是() A.反应物B.生成物C.催化剂D.消毒剂 3.下列有关水的知识中,错误的是() A.用过滤的方法可使浑浊的河水净化为纯净水 B.硬水中含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软水中则不含或少含 C.用煮沸或蒸馏的方法能降低水的硬度 D.用加肥皂水的方法可鉴别硬水和软水 4.饮用水用氯气(Cl2)消毒会促使一些致癌物质生成.为消除隐患,现已采用高效安全的二氧化氯(ClO2)消毒杀菌.下列对ClO2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ClO2是氧化物 B.ClO2是由氯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ClO2中没有氧分子 D.ClO2氯、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5.如图所示方框中,符合2H2表示意义的示意图是()

A.B.C.D. 6.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硫酸钠的化学式NaSO4 B.四个氮原子2N2 C.三个碳酸根离子3CO32﹣ D.硫在氧气中燃烧2S+3O22SO3 7.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①图Ⅰ烧杯中的水:形成密闭系统,观察检查时的现象 ②图Ⅱ量筒中的水:通过水的体积变化得出O2的体积 ③图Ⅲ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④图Ⅳ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熔化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③ 8.潜水艇里需要配备氧气的发生装置,以保证长时间潜航.下列反应都能产生氧气,其中最适宜在潜水艇里供给氧气的反应是() A.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B.水氢气+氧气 C.过氧化钠+二氧化碳→碳酸钠+氧气 D.过氧化氢水+氧气 9.下列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解释,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剩余物的质量减小,是因为放出了氧气 B.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是因为蜡烛受热形成了石蜡蒸气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因为生成物中含有氧的质量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 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1、 镁条燃烧 (1)现象:①发出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白色粉末 (2)结论: 镁+氧气 氧化镁 Mg O 2 MgO 2、 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 )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 2 H 2 3、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 → 氢氧化铜 + 硫酸钠 NaOH CuSO4 Cu(OH)2↓ Na 2SO 4 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铜是由铜原子构成 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一、从问题开始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一、认识常见的化学仪器 试管 酒精灯 烧杯 锥形瓶 水槽 点燃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 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1、镁条燃烧 (1)现象:①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生成白色粉末 点燃 (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 Mg O2MgO 2、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2 H2 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 NaOH CuSO4 Cu(OH)2↓ Na2SO4 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铜是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一、从问题开始: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完整版)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 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1、镁条燃烧 (1)现象:①发出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白色粉末 点燃 (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 Mg O2MgO 2、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2 H2 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 NaOH CuSO4 Cu(OH)2↓ Na2SO4 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铜是由铜原子构成 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第二节化学之旅 一、从问题开始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八年级化学全册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测试题 鲁教版五四制

运动的水分子 1、(苏州)用打气筒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主要是因为( ) A.气体分子很小 B.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 C.气体分子可分 D.气体分子在不断运动 2、(2014年山东泰安)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给轮胎打气—分子之间有间隔 D.湿衣服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高,分子运动快 3、乒乓球被踩扁后,放到热水中又会鼓起来。其原因是() A、球内气体中分子体积增大 B、球内气体中分子质量增大 C、球内气体中分子间隔增大 D、球内气体中分子不运动了 4、从微观角度分析,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可以嗅出毒品藏匿处的原因是() A、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的体积很小 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湿衣服晾干----分子不停地运动 B、水结冰---分子发生了变化 C、酒精挥发----分子之间间隔变大 D、轮胎充气---分子之间有间隔 6、下列各选项中,解释与事实不吻合的是() 7、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一现象说明了() 1 A分子很大 B分子分裂成原子 D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8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A. B.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C.热胀冷缩——分子间间隔改变化 D.花香四溢——分子作扩散运动 ( ) 9.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你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分子的质量很小A.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分子的体积很小C.分子之间有间隔 D )10、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八年级 鲁教版 五四制 山东 济南 莱芜 化学 下册 期末 资料 全册

1、化学反应的实质:有无新物质生成 2、化合反应:多变一 3、分解反应:一边多 4、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 5、单质:只有一种元素组成 6、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 7、混合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 8、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9、空气中成分:最多的是氮气78%(氮肥、保护器)其次是氧气21% 氧气: 1、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2、发生氧化反应,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3、制法:1、分解过氧化氢 2、加热高锰酸钾 3、加热氯酸钾 4、收集:1、向上排空气法 2、排水法 3、万能瓶 5、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6、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满 7、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共2种元素) 二氧化碳: 1、物理: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化学:能与水反应、能与石灰水反应 3、制取: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映 不用稀硫酸:反应产生微溶于水的硫酸钙,附着在大理石上,阻止反应进行 不用浓盐酸:浓盐酸易挥发,使气体不纯 不用碳酸钠:反应太快,不易收集 4、收集:向上排空气法 5、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 (不用燃着的木条是因为气体还有可能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例如氮气) 6、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满 7、二氧化碳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生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酸性物质 8、二氧化碳通入装水塑料瓶,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物理性质) 9、用途:保护器、灭火、气体肥料、工业原料 质量守恒定律:1、化学变化 2、质量 1、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2、遵循质量守恒 2、书写步骤:1写 2配 3注 4查气体沉淀符号为箭头加热符号为△ 3、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步骤:1设2写3标4列5答6检查 三不变: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燃烧和灭火: 1、同时满足:1物质具有可燃性 2与充足的氧气接触 3达到物质的着火点

初中化学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初中化学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八年级化学教材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到图书馆去:你好,化学!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第二节自然界中的水 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二) 到图书馆去:卡文迪什的发现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原子的构成 第二节元素 第三节物质构成的表示 到图书馆去:化学自有深意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第二节氧气 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到图书馆去:点燃化学革命火种的勇气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 到图书馆去:用天平秤出来的伟大定律 第六单元燃料与燃烧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到图书馆去:地球越来越热问题越来越烫手

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一单元溶液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到实验室去: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到图书馆去:无处不在的溶液 第二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 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 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到图书馆去:分子变成离子 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第二节海水晒盐 第三节海水制碱 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到图书馆去:深藏海底的天火 第四单元金属 第一节常见的金属材料 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钢铁的锈蚀与防护 到实验室去:研究金属的性质 到图书馆去:有锂走遍天下 第五单元化学与健康 第一节十五中的有机物 第二节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第三节远离有毒物质 到图书馆去:阿斯巴甜之苦 第六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化学与能源开发 第二节化学与材料研制 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 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 到图书馆去:合成我们的未来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 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四)加热器皿--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过滤时,应使漏斗下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得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得得,属于化学制品 2、与人类社会发展得关系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1、 镁条燃烧 (1)现象:①发出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白色粉末 (2)结论: 镁+氧气 氧化镁 Mg O 2 MgO 2、 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 2 H 2 3、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得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 → 氢氧化铜 + 硫酸钠 NaOH CuSO4 Cu(OH)2↓ Na 2SO 4 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得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得变化 6、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得区别:就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得理想就是不 在使用有毒、有害得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得产品。 三、物质组成得奥秘 1、物质就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如:水就是由水分子构成 铜就是由铜原子构成 氯化钠就是由氯离子与钠离子构成 2、物质就是由元素组成 如:氧气就是由氧元素组成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一、从问题开始 :善于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走进化学实验 一、认识常见得化学仪器 试管 酒精灯 滴瓶 量筒 烧杯 锥形瓶 集气瓶 水槽 坩埚钳 长颈漏斗 分液漏斗 胶头滴管 铁架台 玻璃棒 托盘天平 点燃

初三化学下册知识点(鲁教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中考知识点 李花 龙山中学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 一、如何识别酸 1、电离 (1)定义:物质溶于水后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溶液导电的原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离方程式:(溶于水) ①HCl=H++Cl- ②H2SO4=2H++SO42- 2、由①②得: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例:硝酸、碳酸、硫酸、盐酸、醋酸等 二、酸的性质 1、盐酸和硫酸的物理学性质(浓) (1)盐酸(物理性质) 无色、透明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大,打开浓盐酸瓶塞,瓶口出现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工业盐酸因具有杂质而略显黄色。 (2)、硫酸(物理性质) ①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密度比水大,具有吸水性,因此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②稀释浓硫酸:把浓硫酸沿玻璃棒慢慢引流到水里,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 2、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稀) 因为盐酸和硫酸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1)酸与指示剂的作用 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红色,使无色酚酞不变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 (2)酸+金属——盐+氢气 ③Na2CO3=2Na++CO32- ④CuSO4=Cu2++SO42- 由③④得: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例:氯化钠、硫酸铜、碳酸钠等 A、化学方程式 Mg+2HCl=MgCl2+H2↑ Fe+2HCl=FeCl2+H2↑现象:铁的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有无色变成浅绿色

Zn+2HCl= ZnCl2+H2↑ 2Al+6HCl=2AlCl3+3H2↑ Mg+H2SO4=MgSO4+ H2↑ Fe+H2SO4=FeSO4+H2↑现象:铁的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有无色变成浅绿色 Zn+H2SO4= ZnSO4+H2↑ 2Al+3H2SO4=Al2(SO4)3+3H2↑ B、用途:验室制氢气 (3)、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①化学方程式 Fe2O3+6HCl=2FeCl3+3H2O 现象:铁锈消失,溶液有无色变为黄色 Fe2O3+3H2SO4=Fe2(SO4)3+3H2O现象:铁锈消失,溶液有无色变为黄色 ②用途:金属除锈 (4)、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①化学方程式 2HCl+Na2CO3=2NaCl+H2O+CO2↑用于检验碳酸根离子 HCl+AgNO3=AgCl↓+HNO3用于检验氯离子 H2SO4+BaCl2=BaSO4↓+2HCl用于检验硫酸根离子 ②实例:检验一瓶无色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取无色溶液少许注入试管,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证明原溶液中含有碳酸根。 (5)、复分解反应 ①定义: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中的一种。 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气体、水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 一、如何识别碱 (1)电离方程式: ⑤NaOH=Na++OH- ⑥Ca(OH)2=Ca2++2OH- (2)由⑤⑥得: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例: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二、碱的性质 1、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1)、氢氧化钠(物理性质) 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白色固体,易溶液于水,溶于水后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有涩味和滑腻感,放在空气中溶易吸收水分而潮解,具有强腐蚀性。 (2)、氢氧化钙(物理性质) 俗称:熟石灰、消石灰 制法:CaO+H2O=Ca(OH)2 (放出大量的热) 白色固体,微溶液于水。 2、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因为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氧离子,所以化学性质相似。(1)、碱与指示剂的作用

山东省2017_2018学年八年级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鲁教版含答案

山东省2017-2018学年八年级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a-40 N-14 Al-27 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 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固体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白色粉末比镁的质量大 B.石蜡燃烧后质量减小 C.水结成冰,质量不变 D.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炉甘石(主要成分是ZnCO3),赤铜(Cu2O)与木炭粉混合加热到800℃,得到了多种物质。其中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 ) A.锌 B.金 C.铜 D.二氧化碳 3.“科技治霾”是2015年《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法的一大亮点。鼓励和支持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液氨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其燃烧时的主要反应为4NH3+3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NO B.N2 C.NO2 D.N2O 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Mg+O2MgO B.4Fe+3O22Fe2O3 C.H2O2H2O+O2↑ D.CO2+Ca(OH)2CaCO3↓+H2O 5.在反应A+B C+2D中,已知2.9 g A跟4.9 g B完全反应,生成 6.0 g C,又知道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40 B.58 C.29 D.86 6.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乙可能为单质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乙、丁质量比为3∶2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7.下列关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天然气是混合物 B.石油是可再生能源 C.石油是一种化石燃料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8.氢氧化铝作为阻燃剂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大量水蒸气,起到防火作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下)期末试卷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下)期末试卷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将所选答案的序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 1.“长征2号F”型运载火箭在升空时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火箭点火 B.导流槽内的水受热汽化 C.隔热材料脱落 D.整流罩脱落 2.“神州七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废气转化为航天员需要的气体,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化,在该过程中NiFe2O4是() A.反应物B.生成物C.催化剂D.消毒剂 3.下列有关水的知识中,错误的是() A.用过滤的方法可使浑浊的河水净化为纯净水 B.硬水中含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软水中则不含或少含 C.用煮沸或蒸馏的方法能降低水的硬度

D.用加肥皂水的方法可鉴别硬水和软水 4.饮用水用氯气(Cl2)消毒会促使一些致癌物质生成.为消除隐患,现已采用高效安全的二氧化氯(ClO2)消毒杀菌.下列对ClO2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ClO2是氧化物 B. ClO2是由氯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 ClO2中没有氧分子 D. ClO2氯、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5.如图所示方框中,符合2H2表示意义的示意图是() A.B.C.D. 6.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硫酸钠的化学式NaSO4 B.四个氮原子2N2 C.三个碳酸根离子3CO32﹣ D.硫在氧气中燃烧2S+3O22SO3 7.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①图Ⅰ烧杯中的水:形成密闭系统,观察检查时的现象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知识点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知识 点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4、蜡烛燃烧 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 (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 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 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 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 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 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 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 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 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 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 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 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毫升。(四)加热器皿--酒 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 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化学鲁教版化学方程式 同步练习.doc

△ 点燃 MnO 2 点燃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化学鲁教版化学方程式 同步练习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 H:1 O:16 K:39 Mn:55 1. 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反应中: A. 反应条件 B. 哪些物质是反应物 C. 哪些物质是生成物 D.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2. 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改变: A. 分子种类 B. 原子的相对质量 C. 原子个数 D. 原子种类 3. 天文学家观察到“百武”彗星因受到越来越强的阳光照射而产生喷气现象。喷出气体包括:CO 、CH3OH (甲醇)、HCHO (甲醛)、HCN (氢氰酸)等有毒物质和水蒸气。根据这一信息可以推测: A.“百武”彗星至少含有C 、H 、N 、O 元素 B.“百武”彗星中存在单质和化合物 C.“百武”彗星是一个液态混合物 D.“百武”彗星可能存在生命 4. 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最多的是: A .H2 B . C C .S D .Mg 5. 17世纪人们认为水能变土,1768年科学家拉瓦锡对此进行研究。他将一定量的蒸馏水加入特殊的蒸馏器,反复加热蒸馏101天,发现蒸馏器内产生少量沉淀,称得整个蒸馏装置的总质量没变、水的质量也没变、沉淀的质量等于蒸馏器减少的质量。对于这项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精确称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B. 水在长时间加热后能转变为土 C. 物质变化过程中总质量守恒 D. 沉淀物来自于蒸馏器本身 6. 有X 、Y 两元素,使12g X2与XY3反应生成24gC ,化学方程式为:X2+XY3=3C 。则X 、Y 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A. 1:1 B. 1:2 C. 3:1 D. 3:4 7. 在3B +2A=C 的反应中,10gA 与足量的B 反应能生成22gC ,则A 、B 、C 三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A .3∶2∶1 B .12∶10∶22 C .4∶5∶22 D .5∶4∶22 8. 加热6.32 g KMnO4,当剩余物的质量为5.68 g 时,停止加热,则剩余物中含有的物质是: A. KMnO4 B. KMnO4、K2MnO4、MnO2 C. K2MnO4、MnO2 D.KMnO4、K2MnO4 9.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 4Fe+3O2 ==== 2Fe2O3 B. 2KClO3====2KCl+3O2↑ C. 4P+5O2 2P2O5 D. 2C2H2+5O2====4CO2+2H2O 10. 在反应3Cu +8HNO3=3Cu(NO3)2+2X ↑+4H2O 中的X 的化学式是: A. N2 B. NO C. NO2 D. N2O5 11.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跟原镁带的质量相等 B. 按任意体积混合后的氢气和氧气的总质量,跟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相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