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代初期建州女真的社会形态

明代初期建州女真的社会形态

明代初期建州女真的社会形态
明代初期建州女真的社会形态

明代初期建州女真的社会形态

2011-09-09 10:08:06

蒋维忠

建州女真在元代居住在今黑龙江依兰县,是沿松花江和牡丹江的女真人斡朵里部和胡里改部。元末,两部分别南迁。明初,明廷先后在胡里改设置建州卫,在斡朵里部设置建州左卫。其后,两部迁徙纷繁,到明正统五年(1440年),都迁到浑河上游同住。正统七年,明朝政府从建州左卫中分立出来建州右卫,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建州三卫。

建州三卫同住于浑河上游,从此定居下来,标志着明朝政府统治下建州女真的形成,建州女真族在满族共同体形成史上处于核心和主体的地位。目前史学界只侧重于努尔哈赤崛起时期的社会经济研究,而对明代前期建州女真形成过程中的社会经济,缺乏具体分析。本文试图就明初建州女真形成时期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性质,作初步探讨。

一、建州女真的社会组织

到目前为止,研究明初建州女真的史料仍是《明实录》和《李朝实录》。《李朝实录》、《鲁山君日记》卷十三,三年(1455年)三月己巳条,保存有关建州女真社会组织的史料。当时朝鲜咸吉道都体察使李思俭对居住在图们江两岸各部女真人的调查报告。该报告介绍了女真人村落情况。

(一)会宁镇附近有20个村落。从族属上分,属于斡朵里的有4个,兀良哈的有12个,斡朵里和兀良哈混合的有4个。从血缘的氏姓来分,每个村落都是多姓,没有一个村落是血缘的同姓。从所属的家即户来看,10家以下的村落有10个,11家到20家的有4个,21家到30家的4个,31家到40家的1个,41家到50家的3个,50家以上的1个。

(二)锺城附近有8个村落,从族属上分,都属于兀良哈,从血缘的氏姓上分,单一姓的血缘村落有1个,其余7个是多姓。从所属的家来看,伊应巨地方的血缘村落,没有记载家数,只记“右人族类三十余名”,可能仍保持氏族组织,所以只记“族类”。其余7个村落中,10家以下的有3个,11家到20家的有2个,另外2个村落都是20家以上。

(三)稳城镇附近有5个村落。从族属上分,属于兀良哈的有4个,属于女真的有1个。从血缘上分,没有单一姓的血缘村落,都是多姓。10家以下的3个,11家到20家的2个。

(四)庆源镇附近有10个村落。从族属上分,属于兀良哈的4个村落,属于女真的6个。下训春1处同住3个村落。2个是女真人的,1个是兀良哈的。从血缘上看,都是多姓。10家以下的5个,21家到30家的3个,40多家的1个,还有1个村落达61家之多。

(五)庆兴镇附近有7个村落。从族属上分,属于骨看兀狄哈的有5个,其中2个是同一姓的血缘村落。属于女真的有2个。另外,庆兴45里江内阿乙阿毛丹地方有1户女真人单独居住,没有记载所属村落。除了骨看兀狄哈2个血缘

村落外,其余5个,都是多姓。10家以下的5个,11家到20家的2个。

上述女真村落共50个。其中斡朵里部4个,胡里改部即兀良哈的28个,两者混合的4个,共计36个,属于建州女真,其余14个村落不属于建州女真。女真和骨看兀狄哈是建州左卫迁走后,乘虚迁入图们江左,即《李朝实录》上的“江外”,和斡朵里、兀良哈的村落交错在一起的。

从上述女真村落的情况就可以看出建州女真社会组织状况:

一、建州女真的部落,是地缘集团,已经形成为村落。基本上是一个部落在一个村庄,上述50个部落中,有45个部落是各自居住在一个村庄里。只有2个兀良哈部落同住一个村庄。2个女真部落和一个兀良哈部落同住一个村庄。没有一个部落分住两地的。

这50个部落中只有3个是单姓的血缘部落,其余全是多姓即非血缘团体。不仅大部落是多姓,就是10家以下的村落,也多为三、四姓。如上甫乙下村落,7家竟是两族4姓。多家舍仅住2家,还不同姓。凡察一姓,竟分散在5个不同的村落中。父子、兄弟分居于不同的村落,可见已失去了氏族的血缘纽带,早已不是血缘氏姓部落,而是地缘的部落,即村落。

由此可知,就姓而论其血缘关系,是已经从“氏族组织不知不觉地变成了地区组织”,“亲属性质的联系就愈让位于地区性质的联系”[(1)]。——但是“其成员间原先的亲属关系的痕迹还往往是很显著的”[(2)]。部落在发展过程中的两重性,地缘性已经居于主要的地位。血缘性的组织仍跨村落的长期保留着。

二、建州女真的最基本的社会单位是家,即户。

那么建州女真的“家”是怎样分法?有何特点?下面仅举三条材料加以剖析。

被掳逃出的汉人奴隶阿家化说:“建州贼松古老家是“妻一人,子二人,女一人”[(3)]。

建州卫首领李达罕(即光者秃,李满住之孙)的第三子沙乙豆(即撒鲁都)向朝鲜国王李xiē@①请赐鞍马说:“父达罕关我云:前者,子包“罗大(即弗喇达,长子),李多乙之介(即多之哈,次子)受大国鞍马而来,不胜感戴。然皆别居,无益于我。汝则同居一家,幸蒙上恩,又受鞍马而来,则我得而资之矣”[(4)]。

建州一酋长金主成可的女婿童尚时说:“主成可率二子同居,长子、次子及我则各居”[(5)]。

这三家都是建州女真的酋长,而且李达罕是建州卫的首领,可是他们的家庭成员都不多。首先,建州女真的家是小家庭。是一家一户,小家小户。其次,建州女真的分家是先长后幼,结婚则分居。再次,家和“个体经济”是同一个意思。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经济单位。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建州女真的小家小户的个体经济家庭,已经超越了氏族制度末期野蛮阶段的家长制的家庭公社,超越了“包括一个父亲所生的数代子孙和他们的妻子,他们住在一起”[(6)]的家庭公社。但是这种小

家庭和现代意义的小家庭根本不同。其本质性的差别,一是它是村落组成的单位,对部落和部落联盟承担参加狩猎和战争的义务,有分得狩猎和战争所获的权力。从这一点来说,建州女真的家庭个体经济,受着部落的制约,它还没有超出“野蛮阶段”的家庭。

三、部落或部落联盟,基本上是族缘性的,但是已经出现了破坏和超出族缘关系的因素,部落联盟酋长也超出了部落联盟的界限。《李朝实录》中有下列一段记载:

永乐二十二年(1124年)“婆猪江住野人李都巨等5名,指挥童凡察等41名,……各月到闾延郡小甫里口子……皆欲乞粮为生”[(7)]。凡察是建州左卫斡朵里部猛哥帖木儿的异母弟,建州左卫指挥使,也是部落的首领之一。前年,随其兄自辉发河上流迁到图们江下游会宁一带,迁徙时第三批的领队。此时,却到婆猪江(佟家江)建州卫胡里改部李满住管下任指挥。其后,正统初年(1436年),凡察又回到建州左卫斡朵里部,猛哥帖木儿死后,又代替其成为斡朵里部首领,职掌建州左卫事。凡察出入于斡朵里部落联盟和胡里改部落联盟,更说明两个部落联盟的界限处于被突破的过程。这对建州女真族的形成上,有着历史性的意义,它标志着建州女真的形成。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曾说过:

住得日益稠密的居民,对内和对外都不得不更紧密的团结起来。亲属部落的联盟,到处都成为必要的了;

不久,各亲属部落的溶合,从而各个部落领土溶合为一个民族的共同领土,也成为必要了”[(8)]。

十五世纪中叶的建州女真正处于这种状态。关于建州女真的村落密集情况,《李朝实录》记载颇多。密集的村落,排除了“彼此由广大边境地带隔离开来”[(9)]的状态。建州女真社会氏族制度的三级组织,更处于悄悄地但又是激烈的变革之中,一方面保存着氏族制度的外壳,另一方面,血缘关系的姓和族的联系在瓦解、消失着。建州女真的这一变革过程,也正是由“野蛮”进入“文明”的过程。

二、建州女真的奴隶占有形态

“生产关系的总合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为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10)]。在已经产生阶级对立的社会里,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质作用的是阶级关系,即不同阶级的成员,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什么样的联系,对立着的具体特点是什么。这种特殊性规定着其社会的特殊性。

明代初期,在建州女真的社会里,存在着大量的掳掠来的汉人奴隶和朝鲜人奴隶。《李朝实录》中记载:斡木河,婆猪江等外地面散住野人等类,与叛人杨木答兀结为群党,掳掠辽东开元等处军民男妇及本国边民为奴使唤,前头被掠人口等,不胜艰苦[(11)]。建州女真掳掠汉人(或称唐人)和朝鲜人为奴隶的情况,是十分惊人的。据《李朝实录》记载,自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十年间,汉人奴隶自建州女真逃来朝鲜,被朝鲜政府送还辽东都司的有“五百六十六名”[(12)]。至景泰三年(1452年)20年间“在先人口陆续逃来转解辽东共该八百三十四名,又于近年辽东等处被掠人口,或逃来小国边邑,或野人带来遂为边将收夺,节次解送共计一百六十九

名”[(13)]一千零三人。此外,明朝政府派遣官员直接从建州左卫讨还被掳为奴的汉人为566人[(14)],总计1500多人。此后,这种从建州女真逃来朝鲜的汉人奴隶,在《李朝实录》上,一直不绝于书。

建州女真当时的人口,估计约为一万五、六千人[(15)],逃亡的汉人奴隶和建州女真人口的比例是1∶10,而得以逃脱的只能是少数,绝大部分仍处于被奴役地位。由此可知,建州女真社会中,仅掳来的奴隶,就占有很大的数量。

建州女真社会的另一个重要奴隶来源,是买卖奴隶[(16)]。猛哥帖木儿曾对朝鲜官员说:“管下人将牛马衣服买得人物,逋入庆源、镜城之境,则以杨木答兀管下人例论,专不送还,管下人痛心欲掳掠庆源龙城人物,以偿所亡”[(17)]。凡察曾多次向朝鲜政府提出“抗议”,抗议将其逃跑的买来的汉人奴隶解送辽东,杨言“将掠庆源、城镜、甲山、闾延之人为奴使唤”[(18)]。对待这件事朝鲜政府十分为难,曾准备“实属凡察所买者,勿受,送还”[(19)]。凡是女真奴主持有买卖文书(“文券”)为证据的”[(20)],都还给女真奴主,可是怕明朝政府谴责。如果照例解送辽东,又怕引起边衅。如果给以偿价,收买下来再送辽东,还怕“野人若见我买被掳汉人,谋利之徒,争来买(卖)之……援例求偿”,“必将所掳,不论老幼,事必卖之,则边将难支矣”[(21)],朝鲜政府受不了。

建州女真社会不仅有汉人奴隶和朝鲜人奴隶,其本族人也有沦为奴隶的。正统七年(1442年)朝鲜政府给明朝政府的报告说:“凡遇中国军民,自辽东逃来人,不拣汉人、女真人……随到随解”[(22)]。《李朝实录》上从来是记载逃来的奴隶的族别的、如汉人、唐人、本国民、本国边民。

建州女真社会大量奴隶,是用于农业生产。“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23)]。建州女真社会也是如此,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之有无,关系到女真奴隶主的生存。《李朝实录》记载:凡察与土官金得渊说道:我的使唤人口,虽系上国人民,既已作妾为奴,如今农忙月被夺转解,深以为闷[(24)]。江界满浦口子相对:彼土皇城(今集安县附近)住兀良哈张三甫,与镇抚安有谦说:我等奴婢,汝节制使节送京师,使我等不得存接。故……乘隙渡江,剽掠江边农民,可以偿吾所亡[(25)]……”唐女三之,莫只,被掳野人,转卖于柳尚冬哈,逃来锺城。尚冬哈来言曰:我以牛马购奴婢,若不及还,亲操耒耜必矣。乞还之[(26)]。

不仅建州女真使用奴隶耕作,海西女真也是如此。《明实录》有所记载:锦州卫指挥佥事吴良奏:臣奉命使海西,此女真野人家多中国人,驱使耕作,询之有为掳去者,有避差操罪犯逃窜者,久陷胡地,无不怀乡[(27)]。

从上面史料可知,所谓“使唤人口”“奴婢”等,不可误认为不事耕耘,仅供家内使用的家用奴隶。恰恰相反,主要是“驱使耕作”,“操耒耜”的农业生产奴隶。

综上所述,可知建州女真在明代前期,是以奴隶来从事农业生产的。这种奴隶,在其社会总人口的比例,是相当大,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承担者。

那么建州女真社会的奴隶占有是采取什么样的形态呢?

《李朝实录》记载汉人奴隶阿加化说:“俺年十四岁时,为建州贼松古老等

所抢,随住其家。松古老妻一人,子二人,女一人,唐女二人”[(28)]。据此可知松古老的一家,是由“若干数目的自由人和非自由人在家长的父权之下组成一个家庭”[(29)]。它的特点,“一是把非自由人包括在家庭以内,一是父权”[(30)]。父权体现了个体家庭私有,奴隶、牛、马和其它财物,都是家长的财产。这种家庭形式,恩格斯称之为“父权支配着妻子、子女和一定数量的奴隶”[(31)]的家庭,这种奴隶是“家内奴隶”,“随着家长制家庭的出现,我们便进入了成文历史的领域”[(32)]。即进入了奴隶制时代,这种家长制家庭占有的家内奴隶,是早期奴隶的占有形态。但是,建州女真社会的家长制家庭和恩格斯所说的“完善的典型”的家长制家庭不同,已经超越了“包括一个父亲所生的数代子孙和他们的妻子”。“住在一起”[(33)]的阶段,而是,分为小家小户的小家庭的家庭奴隶占有。具有了“达到充分发展的奴隶制”[(34)]之一种形式,“古代的劳动奴隶制”[(35)]的性质。这种奴隶占有形态的特点,在于奴隶没有个人经济,他的生活一切,全包括在奴隶主家庭内,从事生产劳动。这种奴隶,有的是单身奴隶,有的是有妻的。如:1426年被掳逃来(朝鲜的)汉人李善辈(冀?)妻奴奴、子拘子、女唆儿等[(36)]。

1436年(徐)庆守将有小三口,自野人逃来。有野人指挥佟木哈追来,请还日……吾买于辽东,为奴使唤已有年矣。偷予世传指挥诰命及杂物而逃”[(37)]。

上述两例说明这种奴隶是有妻小的,但是奴隶的配偶,“只被看作简单的同居”[(38)]。他们没有自己的家庭,即没有自己的经济。这是一种占有形态:家内奴隶。

另一种形态是奴隶有自己的家庭经济,可以称之为“家庭奴隶制”这一类型的特点是不仅奴隶有妻小,而且有自己的家庭经济。《李朝实录》记载:薰春地面,移接十户,夜春地面移接二户,共十二家。本非猛哥帖木儿管下,乃杨木答兀所虏开阳(开原)人也。权豆父子(即猛哥帖木儿和权豆)被杀后,或乃居斡木河或移夜春,或移薰春。前此凡察率兵与薰春兀良哈争十二家[(39)]。

这12家可以迁移,不属于某女真人家庭所占有、而属于部落酋长管辖,凡察和薰春兀良哈动用兵力,争夺这12家,正说明这一点。又有:“自骨看处逃来唐人金吾将等3人,……其妻曰野人之女,因有从夫之道,且其子亦是唐人之子。”朝鲜政府决定送还辽东,为防止发生“边衅”,“人各计正布十二匹,绵布四匹,盐三石,以给骨看。因抚之曰:“国家怜恤汝等,有是赐”[(40)]。这个和“骨看”女真人结婚的汉人奴隶金吾将一家,不属于骨看人某一家,而属于骨看部落,所以朝鲜政府的赏赐是给骨看“汝等”的。这种家庭奴隶制,是一种“比较温和的奴隶形式”[(41)]。马克思在论述罗马奴隶制社会农业时指出过:“另一方面则把地产划分成许多小块租地,租给隶农耕种,也就是建立起了依附小农——后来的农奴的先驱——的佃小农户,确立了一种孕育着中世纪生产方式的萌芽的生产方式”[(42)]。这也是一种奴隶占有形态。其根据是因为他们的人身被酋长所占有。它和中世纪封建农奴根本不同,“封建剥削的根源不是由于人民被剥夺而离开了土地,相反地是由于他们占有土地而离不开它”[(43)]。这种被掳来的有家庭经济的奴隶,并不是由于占有土地离不开,才随土地而依附,沦为农奴的;恰恰相反,是由于被掳来造成人身被占有,才被建州女真酋长驱使在指定的土地上耕作。所以,尽管以徭役或产品的形式交纳给主人,它也不是封建制生产关系,仍是奴隶制生产关系。

马克思说:“现代家庭在萌芽时,不仅包含着奴隶制,而且也包含着农奴制,

因为它从一开始就是同田间耕作的劳役有关的”[(44)]。建州女真的奴隶制是完全符合马克思揭示的这一普遍规律的。奴隶制正是从现代家庭的萌芽时开始的。它包含着隶属于家庭,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内奴隶,也包含着被酋长以部落名义占有的家庭的奴隶。这种有家庭的向部落提供徭役或产品的奴隶,其隶属形式很类似农奴,所以马克思用了农奴制一词,它是和中世纪的农奴制不同的。这种依附的小农,它在建州女真社会中即是早期的还没有充分发展的奴隶制,又是“后来的农奴的先驱”“孕育着中世纪生产方式的萌芽”。“建州女真社会的这两种奴隶占有形态,就是建州女真奴隶制社会的阶级对立的具体形式。

三、建州女真生产方式及其社会性质

原始社会的部族,一般是在征服的过程中进入奴隶社会的。当然,征服是不会创造出新的社会制度来,因为暴力不是社会经济形态发展和改变的根源。只有在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的前提下,征服做为一个必要条件,才能促进从原始公社社会向奴隶制社会的转化。这是一条普遍性的规律。建州女真人进入阶级社会,尽管有些具体的特殊性的一面,但是,基本上仍是符合这一规律的。仍然是其社会内部,在向奴隶制过渡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的前提下,掳掠邻人的过程中,才促使其发展成为奴隶制社会的。

女真人在中国东北地区东部长白山脉的山地之中,他是生长繁衍在“高山峻岭,带江连排”,所活动的地方都是“山路险恶,骑不并行”[(45)]。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女真人世世代代“以射猎为生”,渔猎经济,从来是其谋取生活资料的主要方式。[(46)]“畜牧的形式,在适于畜牧的地方导致了游牧生活”[(47)]。女真人从来没有从森林区域走出,来到水草丰盛的草原,所以也就不可能分离出来游牧部落。女真出名马,历史上早已著称,建州女真的

部落都养马。如李满住直辖部落,“率三十余户居焉,常养马十二匹”其岳家蒋家(李张家)在婆猪江南岸,“率三十户居焉,常养马十四匹”,马是建州女真的生产工具。马对于女真人来说,和牛、羊对契丹、蒙古等族来说,是不同的。不是其生活资料。30余家仅12匹或14匹,每家不足1匹。这和鄂伦春人的狩猎经济相验证便可证明了。鄂伦春人也养马,以马为狩猎的工具,但不能因有马,就认为是游牧民族,而仍是狩猎民族。建州女真也是如此。建州女真不能分离出畜牧经济,其社会内部也没有实现“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因之也不可能在女真社会内部“使经常的交换成为可能”[(48)]。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下,自然条件的单一性,长期地决定了建州女真的生产方式的单一性。

明代前期,建州女真受汉族和朝鲜族先进文化的影响,其生产力有了迅速发展。这在建州女真的生产工具上表现特别明显。“往时野人屈木为镫,削鹿角为镞,今镫镞皆用铁”,“野人处亦有炉工冶匠”[(50)]。建州女真社会也出现了农耕,明朝对建州女真的供应物品中就有铁铧一项[(51)]。明朝政府准许建州女真“所缺耕牛农器,准令如旧更易应用”[(52)],允许“建州女真等卫野人头目”由北京返回本卫时“沿途买牛带回耕种”[(53)]。宣德八年(1433)朝鲜的边将崔阎德进攻建州卫,在其缴获中,有铠甲、角弓、铁镞、环刀、枪刀、鼓、马鞍、弓袋、以及牛马等。其中大量是铁制兵器[(54)]。建州女真人在婚娶聘礼中“婿家先以甲胄弓矢为币”[(55)]。上面所列举的材料,都说明建州女真社会到明初其生产力已发展到铁器时代,并且有了很精锐的农具和军械,耕作是铁铧牛耕,战争是弓矢枪刀,但是,渔猎仍是主要的经济部门。《李朝实录》记载建州女真狩猎的情形是:“其渔猎之时,则自三月至五月,又自七月至十月,人数多不过三十,少则不下十余。……或曰:野人渔猎,率以二十余人为群,皆于郁密处结幕,每一幕三、四共处,昼则游猎,夜则困睡”[(56)]。一个酋长,率领所属部落各家的“壮丁”,分为若干

幕,进行狩猎。后来满族的农幕,应该是从这种猎幕演变而来的。上述史料足以说明建州女真人的狩猎经济仍占重要地位。

建州女真社会的狩猎经济,尽管其生产工具已经不是kǔ@②弓石@③,而是角弓铁镞、钢枪钢刀,甚至和汉人、朝鲜人的先进的封建文化的生产工具一样,而且手工业有了高度发展,成为各村落里个别家户的专业,如和松古老“同里而居者六家,而有炉匠弓人焉”[(57)]。但是,这种炉匠弓人,是为狩猎和战争服务,制造弓箭刀枪。建州女真社会狩猎经济的单一性,其内部交换即商品经济始终发展不起来,整个社会长期的保持部族的集体狩猎经济的生产组织或武装组织。

各家各户的“丁”即劳动力,都被组织到这一生产组织中来。生产工具和武器都属于私人的,狩猎的收获,战争的缴获,都通过分配,转为家庭的财富。如杨木答兀虏来的人口“为猛哥帖木儿、弟凡察、于沙哈、子权豆等分执为奴使唤”[(58)]。这种狩猎经济的生产组织,是不容易贫富分化的。可是,建州女真的部族显贵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固的集团。如猛哥帖木儿、李满住都是世袭的酋长,部族内强和弱、贫和富的差别,已经很明显。李满住说:“予之奴婢十口曾逃入江界”[(59)],逃跑的奴隶就有十人,被朝鲜政府礼宾寺收容使唤,可见其奴隶之多。

明初,女真的朝贡和互市,更促进建州女真社会的阶级分化。自永乐元年(1403年)女真贡马以来,明对朝贡和互市来的女真酋长,给予优厚的抚赏和回赐,抚赏是政治性的,是对朝贡人的赏赐,回赐是给所贡献品的价值。此外还有街市交易。女真酋长是十分愿意来北京的,自洪熙元年(1425年)十二月到宣德元年一月一日间,《明实录》记载女真朝贡24次,其中9次记有人数为1

480人,可见人数之多。明正统元年(1436年)开始改变无限制的自由来京情况,正统四年(1439年)规定一年一贡及三年一贡,人数也有规定,但当年来京进贡的女真人仍不少。酋长得到抚赏和回赐,使之远比一般成员富裕的多起来,贫富差别、阶级分化更为迅速的发展。朝鲜政府方面对属其管下的女真各村落的人户也分等区别对待。各村落酋长都定为一等,“虽非酋长,部落族类强盛亦以一等施行,其余个人以强弱分为二、三、四等”[(60)]。朝鲜政府以强弱分等,根据“族类强盛”和“麾下名数”多寡,并不按父祖之血统,同一家庭之父子、兄弟之间地位也很悬殊。剩余劳动产品和贫富差别的出现,就是建州女真社会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化的条件。

在这种社会情况下,狩猎经济和战争掠夺,自然是相通的。“邻人的财富刺激了各民族的贪欲,在这些民族里,获取财富已成为最重要的生活目的之一。进行掠夺在他们看来是比进行创造劳动更容易甚至更荣誉的事情。”[(61)]古代部落对部落的战争变为在陆上和海上为攫夺家畜奴隶和财富而不断进行的抢劫,变为一种正常的营生[(62)]。建州女真正是如此。《李朝实录》记载:彼贼等退计四、五十年间,自永安道移来,居住两卫间,别成一落,八十余户,自号歧州卫,一年十一名一朝中国而已。不事农业,以作贼为事,所虏人马,转卖深处,以生为利”[(63)]。这个歧州卫居住建州卫和建州左卫之间,是建州女真的一个村落,一年一度有11人到北京朝贡,显然属于中国明朝政府管辖。这个部落正是“攫夺家畜、奴隶和财富而不断进行的抢劫”的部落。其实,不仅歧州卫,建州卫、建州左卫莫不如此,《李朝实录》上记载这种虏掠、抢劫是不绝于书的。问题在于不是“部落对部落的战争”,而是对具有先进的封建文化的明朝或朝鲜政府的人民、财富的抢劫。建州女真隶属明朝政府管辖,是中国明朝的少数民族,可是建州女真又不断地抢掠明朝人民和朝鲜人民为奴隶来发展农业。所以就出现了“奴婢耕作,以输其主,军卒但砺刀剑,无事于农亩者”[(6

4)]的状态。建州女真本来已产生了农耕,猛哥帖木儿早在第一次居住在图们江下游时已经“耕农”[(65)]。吸收了汉族和朝鲜族的先进农业技术,更促进了建州女真虏掠汉人和朝鲜人为奴隶来发展农业,农业成为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同时,奴隶制度也迅速地发展起来。毕恭在《辽东志》卷七中引《东戍见闻记》:“建州、毛怜,乐住种”,“诸夷(包括建州女真)皆善驰猎,建州女真多喜治生”的记载是正确的。《李朝实录》记载所见到的建州卫所居的婆猪江“两岸大野,率皆耕垦,农人与牛,布散于野”或“兀剌山南麓婆猪江之东音闲之平,见人家二户,有男妇十六,或耕更耘,放养牛马”,正是这种家内奴隶,当然也包括女真人主子在内的生产情况。因为女真人是小家庭,二老加上未婚子女,是不会有很多人的。二户十六人,一定包括奴隶在内。

建州女真社会仍处于野蛮阶段末期,充分保留着民族部落组织的形态,特别是狩猎经济的生产方式,又在许多方面突破了氏族制度。在较发展的生产力的条件下,先进的封建文化,特别是先进的农业生产方法,通过被掠去的劳动力,掺杂到建州女真社会中去,形成了建州女真社会的奴隶制度。一方面是女真人奴隶主阶级的狩猎经济,一方面是汉人、朝鲜人以及其它族人的奴隶阶级在从事农业经济,而这种奴隶制必定发展迅速,是“早熟”的奴隶制。在明代前期史料中,还找不到关于土地私有的材料,这是由于女真人是建州女真社会的统治者,他们是狩猎经济,从事农业的奴隶要从属于狩猎,所以虽然已有“室庐”定居,但各家各户仍无私有土地。朝鲜政府收买的奸细童豆里不花的报告,很可用以理解这一问题;“若夫兀喇之南农业之人,则必是牛只鲜少者,不能垦所田而为熟田,出居于此也”[(66)]。女真一般应随狩猎而转开新田,来这里“熟田”耕种,是由于缺少牛力,“不能垦新田”,才不得不“出居于此”。建州女真此时很可能仍处于随着狩猎迁徙,常常弃熟田,垦新田的状态,狩猎经济妨碍着土地私有的发生。农耕已经发展了,可是占有土地的观念和制度还没有形成。

在这种“早熟”的奴隶制度的社会里,那种“依附的小农”式的家庭奴隶是“后来的农奴的先驱”,它在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的影响下,会迅速地向封建的生产方式发展,较迅速的转变为封建关系的社会形态。

根据上面的论述,我认为明代初期,即从明初到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前后,为建州女真形成时期,建州女真社会应为奴隶制社会,它不是“氏族社会末期”的社会,也不是“封建制的发展”时期。

注释:

(1)(2)(6)(8)(9)(23)(29)(30)(31)(32)(33)(34)(35)(38)(41)(44)(47)(49)(61)(6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48、54、160、89、145、52、52、53、54、52、153、153、146、153、53、31、156、160、104页

(3)《李朝实录》成宗六年(1475年)二月戊申条

(4)同上书,成宗十六年(1485年)十二月壬午条

(5)同上书,中宗十二年(1517年)十二月乙丑条

(7)同上书,世宗六年(1424年)十二月庚申条

(10)恩格斯:《雇佣劳动与资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63页

(11)(12)《李朝实录》世宗十五年(1433年)四月乙酉条

(13)同上书,文宗二年(1425年)四月癸未条

(14)同上书,世宗十三年(1431年)十二月癸巳条为83人,世宗十五年(1433年)闰八月壬申条为130人,十一月乙巳条为354人,计566人

(15)同上书,世宗(1423年)四月乙亥条:建州左卫有“正军一千名,妇人小孩共625名”,计七千人。又据世宗六年(1424年)四月辛未条:“都司李满住率管下……一千余户”,按每户六、七人,丁(正军)一人,也应为七千余人,所以估计建州女真在1423年时人口总数为15000左右。文宗元年(1451年)八月甲戍条:李满住管下一千七百余户,充尚(童仓)甫下土管下共六百余户,计二千三百多户、每户按七人,也是一万五、六千人。

(16)《李朝实录》世宗三十年(1448年)五月甲申条:“议政府,据礼部呈申,投他野人等,受赐奴婢,交易奴婢,妻家奴婢,率归本土,甚为不便,痛行禁止,从之。”关于赏赐奴隶,朝鲜政府有之,还没有发现明朝政府赏赐给建州女真奴隶的记载,交易奴隶或写作贸易奴隶”“贸易之人”(同上书,

世宗十八年己未条)系通过买卖方式获得奴隶,妻家奴隶,即陪嫁奴隶。同上书,成宗十四年十月戊寅条关于建州女真风俗条中有所记载。

(17)《李朝实录》世宗八年(1426年)六月丁丑条

(18)同上书,世宗十四年(1432年)十月壬辰条,十六年(1434年)八月己未条

(19)同上书,世宗十六年(1443年)八月癸亥条

(20)同上书,世宗十九年(1437年)二月庚寅条

(21)同上书,世宗二十三年(1441年)八月丙戍条

(22)同上书,世宗二十四年(1442年)六月午条

(24)同上书,世宗二十三年(1441年)正月丙午条

(25)同上书,世宗八年(1426年)七月壬辰条

(26)同上书,世祖十四年(1468年)三月壬戍条

(27)《明实录》正统八年(1443年)四月庚戍条

(28)《李朝实录》成宗六年(1475年)二月戊申条戊

(36)《李朝实录》世宗八年(1426年)九月辛亥条

(37)同上书,世宗十八年(1436年)三月壬辰条

(39)同上书,世宗二十年(1438年)八月癸丑朔条

(40)同上书,世宗二十八年(1446年)八月辛丑条

(42)恩格斯:《法学家的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552页

(43)恩格斯:《美国工人运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58—259页。

(45)《李朝实录》世宗十九年(1437年)六月丁卯条,五月乙巳条

(46)参见姜相顺:《有关满族入关前社会性质的几个问题》,载《满族研究》1994年1期20页。

(48)同上书,世宗十九年(1437年)六月戍子条

(50)同上书,成宗六年(1475年)二月辛巳条

(51)《金辽志》卷二赋役

(52)《明实录》正统七年(1442年)二月申辰条(53)同上书天顺三年(1459年)二月庚午条

(54)《李朝实录》世宗十五年(1433年)五月己未条(55)同上书,成宗十四年(1438年)十月戊寅条(56)同上书,世宗二十八年(1446年)八月辛酋条(57)同上书,世宗六年(1475年)二月戊申条

(58)同上书,世宗八年(1426年)七月丙卯条

(59)同上书,世宗十年(1428年)二月丁丑条

(60)《鲁山君日记》三年三月己巳条

(63)《李朝实录》燕山君二年(1495年)七月丙寅条(64)(65)李民huán@④《建州闻见录》第2页(66)《李朝实录》世宗十九年(1437年)六月戊子条

明代社会流动性初探

明代社会流动性初探 陈宝良 2012-8-19 10:45:22 来源:《安徽史学》(合肥)2005年02期第18~24页 【专题名称】明清史 【专题号】K24 【复印期号】2005年03期 【英文标题】A preliminary study of social mobility in the Ming Dynasty CHEN Bao-liang History Department,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 【作者简介】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100875 陈宝良(1963—),男,浙江绍兴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研究员,哲学博士。 【内容提要】本文从官方的户籍控制,人口的分化与等级制度的解体,以及客籍、附籍的出现诸方面,对明代中期以后的社会流动性进行了考察。文章认为,明代社会是一个具有相当流动性的社会。社会流动的形式,既有地域之间的人口流动,又有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而这种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又包括向上与向下两种流动方式。社会流动的加剧,则显示出晚明社会正好处于一

个转型时期。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ontrols of the census register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population and the social estate system,and the appearance of the nonnative and transient population(keji, fuji)and concludes with an analysis of social mobility in late Ming China. The author think that there was a social mobility trend in the society.The form of social mobility included the population mobility between the different region and the mobility between the social stratum,and social mobility of upward and downward.There was becoming a social change in late Ming Dynasty. 【关键词】明代/社会流动/人口迁移/户籍/附籍Ming Dynasty/social mobility/population mobility/census register/nonnative 明朝人生活在一个社会转型时期,尤其是明代中期以后的社会,是以极具变化为其特征的。若将其置诸“社会流动”与“都市化”等范畴下进行考察,其时代的特殊性就更容易显现出来。换言之,晚明社会是一个转变过程,举凡人口的持续增长,经济的货币化和多样化(诸如农村的商业化,定期集市和小镇的激增,作物的专门化,手工业的发展,以及国内地区性贸易市场的形成)(注:关于中国16世纪经济繁荣、海外贸易发展的具体状况,以及中、西学者对此问题的具体看法,可分别参见下列研究成果: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与商业资本》,第18、20—23页,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第3—46、179—240页,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张维华:《明代海外贸易简论》,载氏著《晚学斋论文集》,第327—451页,齐鲁书社1986年版;

社会保险期末试卷概要

2002-2003学年第二学期《社会保险》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8分) 1、逆选择 逆选择是指由于事前的信息不对称,信息占优一方凭借其信息方面的优势,侵占或损害具有信息劣势地位一方的利益。逆选择在保险领域表现非常明显,即由于被保险人对于自己的健康状况或财产状况相对于保险人具有更多的信息,因此,健康状况较好的人将倾向于购买生存年金保险,而健康状况较差的人将倾向于购买医疗保险,从而侵害保险人的利益。 2、转制成本 隐性养老金债务是现收现付制DB(受益基准制,defined benefit)养老金制度向参保职工作出的养老金受益承诺。转制成本是从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向基金积累制养老金制度转轨后隐性养老金债务显性化的成本,即不考虑其他因素,只有转轨为基金积累制的那部分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的隐性债务会显性化为转制成本。 3、社会保障私营化 社会保障私营化是继20世纪70年代现收现付制公共社会保障制度出现制度我危机后,世界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主导趋势之一。社会保障私营化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在个人账户基础上,从受益基准制转向供款基准制;二是对社会保险基金的集中垄断性管理转为分散竞争性管理;三是鼓励社会机构参与社会保险或将某些社会保险项目委托社会机构管理;四是社会保险基金按照商业化原则运营与管理。 4、友谊社 友谊社是继《济贫法》之后的第二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友谊社的会员主要是当时的熟练工人,它通过成员之间在经济上互助的方式,为他们提供丧葬和疾病方面的基本保障。会员大多来自同一行业的技术工人,定期缴纳一定数额的会费。当会员遭遇不可避免的工伤、失业、贫困、疾病、残疾和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种种风险后不能工作时,可以从“友谊社”领取救济,发挥社会保险的功能。 5、居养 居养是国民党政府重视的社会保障项目之一,它比施粥制度发达。居养对象为无自救方之老、幼、残疾人。其组织机构是:救济院下设养老所、孤儿所、残废所、育婴所、施药所和贷款所。如果各普通市及乡、区、村、镇设救济院,对于前列各所,得分别缓急,次第筹办,亦得斟酌各地方经济情形,合并办理。 6、福利国家 所谓福利国家,按照英国工党1945年在竞选宣言中所表示的,就是使公民普遍地享受福利,使国家负担起公民福利的职责。它贯彻“普遍性”的原则,口号是“收入均等化、就业充分化、福利普遍化、福利设施体系化”。其特点是:(1)保障范围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需要;(2)社会保险按统一标准缴费,统一标准给付;(3)保障水平是以维持正常生活水平为准;(4)保障基金主要由国家解决;(5)保障业务由国家设立机构统一管理。 二、填空:(每空1分,共34分) 1、影响养老保险偿付能力的因素有五个,分别是:经济发展水平、通货膨胀、利率、人口结构、人口预期寿命。 2、发达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特征有三个,分别是:立法较早、保障全面、给付优厚。 3、社会保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保险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调节器”;社会保险是社会发展的“减震器”;社会保险是实现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平衡器”。 4、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企业和个人的缴费比例分别为:6%和2%。 5、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有四个,分别是: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 6、按照社会保险的原则,社会保险基金一般来源于三个主体,分别为: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 7、城镇居民社会保障的“三道防线”分别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条保障线。 8、一般来说社会保险制度有五大险种,分别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 9、哪个国家最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哪个国家最早建成福利国家?哪个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

社会保障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社会保障概论》(课程代码00071)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 1.我国失业保险的管理机构为() A.国家 B.社会 C.企业和事业单位 D.保险 公司 2.政府统分型的另一个名称为() A.团体保障型社保制度 B.国家保障型社保 制度C.社会自助型社保制度D.个人自救 型社保制度 3.下列对生育保险性质表述正确的为() A.长期性补助 B.保险性补助 C.短期性补 助D.福利性补助 4.美国失业保险金的给付等待期为() 天天天天 5.与人均投保费无关的因素为() A.人均行政管理费 B.伤残津贴 C.伤残风 险率D.人均收入 6、1885年通过了第一个强制性的《工人 赔偿法》的国家为()A.德国B.英国C.美国 D.日本 7.下列不属于近二十年国际劳工组织探讨的主要问题的是() A.工伤预防 B.工伤补偿 C.工作培训 D.职 业康复 8、1911年,由英国颁布的世界上最早规定实行强制失业保险的法律条文是() A.家庭津贴法 B.社会保障条例 C.国民保 险法D.国民救济法 9、下列不属于享受社会救助的要素的为() A.无劳动生产能力 B.无劳动意愿 C.无经 济来源D.生活上无依靠 10、失业职工失业前在企业连续工作5年及5年以上的,发放失业救济金的期限最多为() 个月个月个月个月 11、南斯拉夫的失业保险基金筹资模式为() A.全部由政府负担 B.全部由企业负担 C. 由政府和企业共担D.全部由被保险人负 担 12、旅游业的失业现象属于() A.结构性失业 B.技术性失业 C.周期性失 业D.季节性失业 13、对我国生育保险费用不承担出资义务的是() A.社区 B.个人 C.单位 D.国家 14、我国生育保险中规定:女职工生育和流产休假期间的工资,与当地上一年月平均工资或本人标准工资的支付比例为() %%%% 15、生育保险待遇与其他社会保险待遇相比,一般() A.不低于 B.等于 C.高于 D.低于 16、不属于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区别的为() A.应付风险 B.对象 C.实施方式 D.经营目 的 17、绝大多数国家的医疗保险采用() A.政府与被保险人共同负担 B.雇主与政府 共同负担C.被保险人全部负担D.雇主与 被保险人共同负担 18、不属于社会保险基本特征的为() A.社会性 B.差异性 C.强制性 D.福利性 19、属于社会保险范畴的有()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工伤保险 D.社 会优抚 20、新加坡收效显着的社保模式一强制储蓄型,又可称为() A.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 B.福利型社会保障 制度 C.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 D.自助型社会 保障制度 21、不属于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救助对象的为() A.弃婴 B.产妇 C.残疾人 D.老年人

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金代女真人服饰的变化素材

金代女真人服饰变化 杨晓丹 摘要:金朝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女真族所建立的政权,受金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金代的女真人服饰由早期到入主中原以后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女真人服饰的变化与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多民族文化的交流密切相关。 关键词:金代服饰女真 服饰是人类社会演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仅是物质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精神文明的重要表征。一个民族的服饰,是其民族发展过程中文明的体现,服饰变化与发展,与该民族所生活的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社会经济、文化意识、科学文化发展、与周边民族的交流等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金代女真人服饰,在入主中原之后逐步发生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是彻底地改变,女真人的服饰仍然体现了其民族的特色。 一、女真人传统服饰 女真是我国古代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之一。女真人及其先人所居住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加上早期社会生产力落后,因此女真人冬天着动物的皮、毛,夏天着麻布。如洪皓在《松漠纪闻续》中记载:“北方苦寒,故多衣皮。虽得一鼠亦褫皮藏去。妇人以羔皮帽为饰,至直十数千。敌三大羊价。不贵貂鼠。以其见日及火则剥落无色也。”[1]另外,《三朝北盟会编》也记载:女真人“其衣布好白,衣短巾而左衽……富者以珠玉为饰、衣黑裘、细布貂鼠、青鼠、狐貉之衣。贫者衣牛、马、猪、羊、猫、蛇、犬、鱼、蛇之皮。”[2] 金朝初期女真人的衣着主要以动物皮毛和麻布为原料,秋冬季节,无论贵贱之人都穿毛皮衣,但不同的是,富人以高贵的貂鼠、青鼠和狐等猎物皮为裘,而贫者则衣着较低廉的牛、马、猪、羊等家畜皮。裤、袜、帽等也是用动物毛皮制作的。春夏富人衣着紵丝(用苎麻织成的布)、锦紬(棉布)、细布,而贫者只能穿用粗麻布制作的服装。 女真初期的服饰简单、淳朴,直到建国初期,这种风气一直保留着。金朝入住中原后,这种简答、淳朴的风气才有所改变。 二、女真人服饰的变化 女真人以武力进入中原地区。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经济、文化的发展,受汉族文化影响的加深,女真人的服饰有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服饰制度的形成。金朝初期,还没有严格的服饰制度,女真人进入燕地后,便开

女真董鄂氏探源

① 女真董鄂氏探源 张 其卓 看过电视剧《少年天子》的观众都会对剧中那位天生丽质、见识超拔、招惹得一朝天子清顺治帝福临为之倾倒,从而谱写出帝妃之恋千古绝唱的董鄂妃,留下深刻印象。 董鄂为满洲姓氏,因其落居浑江支流大雅河上游冬古河而以地为氏。董鄂落居 时满族尚未形成,因而董鄂亦可称为女真姓氏。董鄂氏在浑江支流六道河、大雅河、小雅河一带即今桓仁、宽甸地域生息繁衍,为满洲崛起、 清朝兴盛做出过重要贡献,涌现出包括董鄂妃在内的诸多名垂青史的人物。 追溯董鄂氏的由来,异常曲折复杂,其源头可以从距今八百多年前说起。 1、先祖本姓赵 也许你会惊异,女真董鄂氏之先祖竟是汉人,是河北涿县赵氏匡胤所建立的北宋王朝皇室族人的后裔。时当中国十二世纪初叶,女真族完颜氏在北方建立大金政权,定都会宁府(今黑龙江省阿城南)。1126年金太祖完颜晟攻下宋之都城汴京(今开封),次年押解被俘的宋徽宗、宋钦宗及皇室成员等三千余人北归,到黑龙江东部金之五国城、旧称“三姓”、1906年改为依兰镇的地方落居。关于这一段历史,在董鄂部第七世部长何和礼四胞叔兑齐巴颜的第九代孙席长庚(1930年生 )所著族史资料《成全自述》(成全为席长庚族伯)中有明确记载: 迨金兵侵宋俘虏徽钦起,宋室越王族属随之,金主命居东边,及元灭金,此一族人以久处变为土著②。 成全是越王的后裔,越王为徽宗三弟赵偲,上文中的金主当为金太祖完颜晟,东边,虽然没有说出具体地点,依兰正是在黑龙江省东部,也在金之都城会宁府之东北。这就是说1127年赵氏越王族属跟随徽钦二帝到北方后,居住在依兰一带,到了元灭金即1234年历一O 七年时间,经几代人生活在女真人中间,因“久处”由汉人变为土著女真人了 。

从《西游记》看明代社会

从《西游记》看明代社会 孔天祥《西游记》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小说之一,她与《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一起并称“明代四大奇书”,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一起并称“四大名著”。她被译成一百多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流传,被阅读,被评论,被改编,被演义。从小我们就喜欢看电视剧《西游记》,最喜欢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手拿如意金箍棒、拥有七十二般变化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虽然对其中发生的故事已经烂熟于心,但我们还是禁不住诱惑、冒着被妈妈骂的危险一遍一遍地观看。但是,《西游记》到底在讲什么呢?莎士比亚有句被说烂的名言:“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汗姆雷特”,中国也有句同样意思的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受众不同,文本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就不同,孔俊峰老师从唐僧师徒四人中看到管理学的奥妙,我则从中看到了明代社会的林林总总。当然,你们孔俊峰老师的叫讲座,我只能叫做坐讲——坐着给大家讲话。 一.知人论世:《西游记》作者疑云 《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知其世也,是尚友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颂一首诗歌,读一本名著,哪能不知道她的作者呢。所以,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说:“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不知道古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我们不能对他们的著作妄加评判,我们那样做的话用马克思的话讲就是主观和客观相背离,是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 但是,关于《西游记》的作者问题,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同学会问,《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吴承恩么?的确,这现在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看法,但不是板上钉钉的定论,还一直有人提出不同看法和见解,这是符合学术研究规律的东西。学术嘛,就不能搞一言堂、一刀切,否则违反了“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的方针。下面,我说一说学术界两种比较重要的观点。 (1)长春真人 这个名字乍一听是不是很熟悉?嗯,就是金庸《射雕英雄传》中全真七子之一的长春子丘处机。那不是武侠小说中的人物么?怎么有人认为他写了《西游记》呢?看过《射雕英雄传》的知道,成吉思汗很仰慕丘处机。皇帝一般喜欢方士,咱们都知道的一个例子是如秦始皇,他派五百童男童女去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岛:蓬莱、万丈、瀛洲寻找仙药,结果造就了日本,造就了我们近代史1895——1945半个世纪的悲剧;而汉武帝也喜欢方士,结果徒费了大量的金钱,导致了汉帝国的衰落。为什么皇帝都喜欢方术呢?他们希望长生不老,喜欢永远掌握权力。曾应元太祖成吉思汗之诏从山东莱州出发,前往西域雪山。经4年光阴,行程万里,于74岁高龄见到成吉思汗。成吉思汗问“有长生之药否”时,长春真人答以“有卫生之道,无长生之药。”“敬天爱民之本”“清心寡欲为要”,并以戒杀、清心寡欲等养生之理劝喻成吉思汗。太祖深深折服,封为“神仙”,并予虎符及玺书赠之。弟子李志常就把师傅西去的见闻感受写了一本书,叫做《长春真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考试及答案

《社会保障概论》 期末考试试卷 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90分钟。 3.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得主要劳动形式就是( ) A、体力劳动 B、脑力劳动?C、简单劳动 D、复杂劳动 2、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劳动得主要形式就是( ) 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C、个体劳动D、共同劳动 3、在劳动力市场体系中,劳动力市场运行得反馈系统就是( ) A、企业管理系统 B、市场管理系统 C、国家调控系统 D、信息传递系统 4、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上实行得就业政策就是( ) A、多渠道就业制 B、统包统配制 C、自主就业制 D、市场就业制?5、当前,我国政府在扩大就业方面制定政策得主要方向就是发展(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 D、第四产业?6、目前,我国城 乡结构调整得突破口就是( ) A、发展第三产业 B、扶持中小企业 C、鼓励非正规就业D、加速城镇化 7、劳动者在一定生产技术条件与合理组织劳动得基础上,完成某项工作消耗劳动量得标准,称为()?A、劳动定额B、工时定额 C、产量定额D、人员定额 8、在每一专业或者工种内部按照业务能力与技术水平高低进行得分工,称为() A、职能分工 B、专业分工 C、技术分工D、社会分工?9、在劳动分工与协作中起着双重得量得规定性作用得就是() A、劳动定额 B、劳动定员? C、劳动定时 D、劳动定岗? 10、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得等级工资制,基本上属于( )?A、绩效工资制度 B、能力工资制度?C、资历工资制度 D、岗位工资制度 11、通常在企业管理中制定合理得工资制度与政策,并进行有效实施得活动称为() A、工资管理 B、工资理论?C、工资制度 D、工资级差 12、在我国,工资总额得统计时间一般以() A、日为单位 B、月为单位?C、季为单位D、年为单位? 13、劳动关系被劳动法律规范所调整而形成得权利与义务关系就是()?A、劳动法律关系 B、劳动经济关系?C、劳动生产关系 D、劳动工资关系 14、劳动合同以合同期限为标准进行分类,一般可分为( )?A、1类 B、2类?C、3类D、4类15、劳动合同得试用期,一般不超过() A、4个月 B、5个月?C、6个月D、7个月? 16、社会保障就是保障公民得( ) A、优越生活水平B、较高生活水平 C、平均生活水平D、基本生活水平 17、在我国,属于社会保障体系最低层次得项目就是()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l8、下列选项中,需要个人提出申请,有关机构审核、确定标准得项目就是( )?A、社会救助B、社会福利?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19、我国规定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得起始年龄为( )?A、男职工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B、男职工60周岁、女工人50周岁 C、男职工65周岁、女工人55周岁? D、男职工65周岁、女工人60周岁 20、社会保险待遇申请得审核机构就是( )?A、用人单位 B、用人单位行业机构?C、司法部门D、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21、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涉及三方面得内容,即行政管理、业务管理与( )?A、司法管理 B、监督管理?C、人事管理 D、商业管理?22、社会保险中最重要得险种就是()?A、养老保险 B、医疗保险?C、失业保险 D、生育保险 23、按照国家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得总体思路,未来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大约为( ) A、40% B、50%?C、60% D、70%? 24、下列选项中,属于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得第三层次得就是( )?A、基本养老保险 B、企业补充养老保险?C、企业年金 D、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25、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在40%~50%之间被认为就是( ) A、勉强度日 B、小康水平?C、富裕 D、最富裕?26、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救助特征得就是( ) A、义务得单向性B、基金得有偿性 C、手段得单一性 D、目标得高层次性? 27、按照国际惯例,衡量贫困状况得标准一般就是( ) A、恩格尔系数 B、国际贫困标准?C、基尼系数 D、最低生活保障线 28、我国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得养老保险模式得时间就是()?A、1995年 B、1996年?C、1997年 D、1998年 29、企业职工退休后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得条件就是,其养老保险必须缴费满() A、10年 B、15年 C、20年 D、30年 30、我国政府开始进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得时间就是( ) A、1997年 B、1999年?C、2001年 D 、2003年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工资理论: 2、社会保障基金: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一个完善得劳动力市场体系得构成内容. 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得指导思想.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试论述面对严峻得就业形势,我国实施以人为本、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得发展战略得原因。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就是符合题目要求得,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得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得主要劳动形式就是(B ) A、体力劳动 B、脑力劳动 C、简单劳动 D、复杂劳动?2、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劳动得主要形式就是(C ) A、简单劳动B、复杂劳动?C、个体劳动D、共同劳动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考试复习

一、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1)目的不同。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实行的以保证社会安全为目的的保险制度,不以营利为目的。商业保险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经营活动。 (2)保障对象不同。社会保险是以劳动者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为对象。商业保险是以全体国民为对象。 (3)权力与义务对等内涵不同。社会保险首先强调劳动者必须履行为社会贡献劳动的义务,并由此获得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权利。商业人身保险强调投保人员所缴保险费的多少决定保险金的多少,权利和义务的对等表现为一种“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投不保”的等价交换关系。 (4)管理体制不同。社会保险由中央或地方政府集中领导,有社会保险专门机构负责组织管理,属于行政领导体制。商业保险机构——保险公司是自主经营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属于金融体制。 (5)保障水平不同。社会保险是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为标准,保障水平要考虑劳动者原有生活水平和社会平均的消费水平,并随生产的发展不断提高。商业保险的保障水平完全以投保人所缴保险费的多少为标准,不考虑其他因素。 (6)立法范畴不同。社会保险是国家规定的劳动者享受的基本权利,属于劳动立法范畴。商业保险是企业的金融活动,合同双方权益受经济合同法保护,属于经济立法范畴。 二、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条件 1.经济条件: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革命。 2.社会基础:工人阶级长期斗争和争取的结果。 思想理论依据:(1)边沁的功利主义理论:社会是个人的总和,社会的职责就是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追求其个人利益,使社会的绝大多数人都能得到最大的幸福,从而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和全社会的稳定与繁荣。(2)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理论:收入均等化,即认为一个人的收入越多,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就越小;反之,收入越少,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就越大。(3)凯恩斯主义理论:提出通过国家干预、扩大公共福利支出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来刺激需求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建立累进税制和最低工资制等观点。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德国: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俾斯麦,1883《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 2.英国:最早社会保障立法《济贫法》;1911《国民保险法》。 3.美国:1935罗斯福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 1.“投保资助”型(传统型):美国、德国、日本。以社会保险为主、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以现收现付为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费用由多方承担、实行自治管理。 2.“福利国家”型(全民福利):英国、瑞典(福利国家橱窗)。使公民普遍的享受福利,让国家担负起保障公民福利的职责。 3.“国家保险”型(国家保障):苏联。受保人不缴纳任何保险费、社会保险待遇高、保险待遇不与缴费多少相关联,而与工龄挂钩、各级工会组织代表国家政权机构管理社会保险事宜。 4.“强制储蓄”型(强制自保):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智利。通过国家立法,强制所有雇主、雇员依法按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向中央公积金局缴纳公积金,由中央公积金局加上每月应付的利息,一并计入每个公积金会员的账户,专户储存。

社会保障学期末考试试题库

《社会保障学》教学管考一体化试题库 2014年5月25日第一单元(1、2、3、4章,5章1、2节) 一、单选: 1.社会保障是在多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交叉的、处于应用层次的(D )学科。 A.经济 B.基础 C.管理 D.社会 2.下列内容中不属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的是( C )。 A.公平性 B.福利性 C.储蓄性 D.多样性 3.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性影响因素是( C )。 A.经济因素 B.道德因素 C.社会因素 D.政治因素 4.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来介入济贫事务,应当以1601年英国颁布( A )为标志。 A.《伊丽莎白济贫法》 B.《济贫法修正案》 C.《日志》 D.《基督慈善的典范》 5.19世纪80年代,( A )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A.德 B.英 C.法 D.美 6.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是( B )。 A.国家保障制 B.国家——单位保障制 C.城镇单位保障制 D.农村集体保障制 7. 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 D )出版了《福利经济学》,首次建立了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A.亚当·斯密 B.萨缪尔森 C.帕累托 D.庇古 8. ( C )构成了社会保障理论发展进程中最早的和最直接的渊源。 A.经济学 B.政治学 C.社会学 D.管理学 9. 社会保障作为国民收入(B )的主要方式与途径,通过各项制度安排,使国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保障。 A.初次分配 B.再分配 C.第三次分配 D.第四次分配 10. 与社会保险相比较,以下属于商业保险特点的是( D )。 A.属于公共政策范畴 B.不以营利为目的 C.国家财政充当担保人的角色 D.经营目标是为投资者追求利润最大化 11.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和核心是( A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12. 军人保障的资金主要来源是( B )。 A.征收社会保险税 B.国家财政拨款

女真族的兴起

女真族的兴起 女真族的兴起和发展女真族以来,就居住在今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以及长白山麓。在八、九世纪内,它役属于粟末灭渤海时,这一族已以女真之名见称于世。 灭渤海之后,为了削弱女真族的实力,把其中汉化较深的某未被迁徙的,仍旧留居在“粟末江(今松花江)之北,宁江州(今吉林省五家站)之东。地方千余里,户口十余万”。他们都不编入辽的户籍,称做生女真。 生女真这时有七十二个部落,散居千河流沿岸或山谷之中。每个部落各推雄豪为酋长,各部落的居民,小者千户,大者数千户。还处在原始氏族社会的历史阶段。 生女真中的完颜部,从十一世纪之初绥可为酋长时,就己定居在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的附近各地。这个地区,林木繁盛,适宜种植,完颜部在那里种植五谷,刳木为器,制造舟车,修盖屋宇,并且能够烧炭炼铁了。 铁器的使用,使得完颜部得到很大的发展,这便为奴隶制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十一世纪中叶,在完颜部的酋长石鲁和他儿子乌古乃的时期,对于部落内的氏族成员已经“稍以条教为治”,且常和青岭白山间的一些部落作战,“所至克捷”,终于“役属诸部”。其所以常对相邻的部落作战,主要是为了要奴役那些部落中的成员,掠夺其人为奴隶。 契丹贵族为了向东北海滨的五国部(今吉林省依兰以东,乌苏里江以西)素取北珠和鹰鹘等物,曾经引起五国部的反抗,乌古乃便借用辽的力量去袭击五国部,借以达到完颜部向外发展的目的。在乌古乃以后,完颜部的酋长还继续北向发展,征服了居住在今松花江外呼兰河沿岸的诸部落;又向东南发展,征服了居住在今吉林省宁古塔和敦化的诸部落;又用兵千纥石烈部而取得今延边一带地方。到这时,完颜部的“基业始大”,并且已“建立官属,以统诸部”了。 在完颜部内部的阶级分化已日益明显的时候,也正是以完颜部为中心的生女真诸部落逐步走向统一的时候。而被“女真众酋结盟推为首领”的,正是完颜部的酋长。完颜

揭秘:清朝的满洲和金朝的女真是同一个民族吗

揭秘:清朝的满洲和金朝的女真是同一个民族吗? 一直以来,中国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的朝代有两个,一个是蒙古族建立的元朝,一个是满族建立的清朝。其中满族在明末的时候还叫女真,1635年皇太极废除女真的称呼,改名为满洲,也就是现在的满族,如今的满族已经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的第二位。 同时我们会发现,在宋朝时期,中国的北方也曾经有一个女真人建立的王朝,那就是金朝。当时的女真人战斗力非常强,曾经有句话说:女真人不满万,满万则无敌于天下。可见女真人战斗力之强,摧枯拉朽般灭掉了辽,又灭亡了北宋,与南宋对峙,那么建立金朝的女真和建立清朝的满洲是同一个民族吗? 完颜阿骨打金代开国皇帝,女真族,对金朝灭亡辽朝、统一北方具有奠基意义。 北宋时期,在东北地区,女真部族崛起,建立和契丹以及后来蒙古、南宋同时并立的金国,但后来被蒙古所灭,部族间陷入分裂与混乱,直到明朝末期,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再

次统一女真各部,并建立地方政权,此时叫做后金,民族名称仍叫女真,皇太极时期改国号为清,并改族名为满洲;所以可以说金朝是清的前身。 金朝 大金女真族四大美人图 宋朝时的金国和满清是同一种族。 金朝始祖函普,本是高丽人,长兄阿古乃在高丽;函普与弟弟保活里迁至中国,函普定居完颜部落的仆干水畔,因而以完颜为姓。其部落唐虞时称息慎;周代称肃慎;汉、晋称挹娄;南北朝时代称勿吉;隋唐称靺鞨;五代以后称女真、女直。 清朝的先人是金人遗部的后裔,姓爱新觉罗氏,女真族。始祖布库里雍顺,居长白山东俄朵里城,部落名叫满洲。金世宗 皇帝金国 北宋末年,金兵第二次南下包围了汴京城,为了苟延残喘,宋徽宗、宋钦宗竟以上万名宫廷、宗室和京城妇女为抵押品,

全国自学考试社会保障概论必考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6年自学考试社会保障概论必考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07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福利制度是( D )1-5 A.低水平的社会保障 B.盈利性制度 C.保障劳动者的制度 D.保障全体社会成员 2.商业保险的实施方式是( D )6-153 A.公民强制参加 B.统一费率 C.统一投保年限 D.契约生效时,保险公司才履行保险责任 3.我国社会救助不予 ..救助的对象是( C )7-201 A.城市流浪人员 B.灾民 C.伤残军人 D.孤儿 4.以下关于工伤保险说法正确的是( B )4-88 A.工伤保险自愿实施 B.劳动者不需缴纳保险费 C.工伤保险不保障职业病 D.因工和非因工负伤给付相同 5.有社会工资美称的制度是( B )1-35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6.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与一般投资的不同 ..之处是( C )10-276 A.追求经济效益 B.追求社会效益 C.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投资收益征收所得税 7.一般来说,疾病现金给付的标准为( A )5-124 A.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50%—75% B.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70%—85% C.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85%—95% D.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100% 8.以下关于我国失业保险说法正确的是( C )3-70 A.企业的失业保险缴费不允许税前列支 B.财政不向失业保险拨款 C.可以统筹调剂使用失业保险基金 D.对失业保险基金及管理费征税 9.根据我国工伤保险的规定,不能 ..认定为工伤的是( D )4-87 A.在工作中,因从事工作性质特殊患职业病 B.在工作区域内,遭受意外伤害伤残 C.乘车外出执行公务,遭遇交通事故伤残 D.企业组织员工旅游,途中摔伤、致残

女真满族的发源地在哪里

女真满族的发源地在哪里 历史上清朝满族人的发源地是哪? 在黑龙江一带。满族的前身是女真族。当年努尔哈赤一统建州女真,野人女真和叶赫部女真便全是在黑龙江,后称"后金",定都阿拉木图,伐明至宁远城失利悲愤而死。直至其子皇太 满族人是哪里来的? 在我国历代史书里都有明确的记载,不存在争议。目前通过考古发现满族的祖先来源于女真---满洲一系,即为我国本土内发源并繁衍于东北地区的原住民族,长期生活在白山黑水 满族文明发源地? 他们在那里循序渐进地完成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最初的所有的发展阶段。在满族的先世--女真人中的一位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完颜阿骨达的领导下,击败了辽国,在阿什 满族发源地是什么地方?要具体地点 满族发源地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一带,直系祖先黑水鞠,后发展

为女真人。后由女真人的一部分成为满族。 乌拉古城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 同时,乌拉街镇是满族主要发祥地之一,清代十二任皇帝,有五任在这里祭祖朝拜,留下过足明代中叶,海西女真势力逐渐崛起,其中乌拉部相继吞并了附近的女真诸部,建立了乌拉王 56个民族汉族起源是哪里?比如满族起源于女真族在早就不知道 直接族源在唐以后才出现的民族很少,满族的渊源女真是在宋辽时期才由(革末)吉人的一但目前的分布范围仍然远远超出当初的东北和蒙古地区。发祥地在辽宁的锡伯族、发祥 满族的发祥地是乌拉古城吗 满族主要发祥地之一长白山不仅是满族的发祥地,而且满族世世代代生活在白山黑水人不敢杀。"与肃慎、女真、满族,是同一民族,不过居地更稍北一些。这段话里是讲,漠河 满族的发源地在哪

黑龙江中上游、乌苏里江流域。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十二世纪,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 摩天轮里面的任务:辽宁满族文化发祥地是哪个? 发祥地。公元前37年,北夫余王子朱蒙因败于宫廷之争流亡至此,在山上建立高句丽第一建州女真族第三代首领李满柱率军挺进辽宁,便驻扎于此山。因此,五女山也是满族文明 我姓陈,镶黄旗满州,请问满族姓氏可能是什么?最早发祥地可能 ,满族姓氏,详见《满族第一著姓:觉罗氏》。西林觉罗多分布在镶蓝旗,小部分在正蓝旗,还本黑龙江流域女真尼马察部一支,姓益克德里氏.后迁徙定居于辉发河,其始祖昂古里,星古

明代文学整理知识讲解

明代文学整理

明代社会绪论 ●背景: 一:明代政治——专制独裁 1.大兴党狱,雄猜好杀诛戮功臣; 2.八股取士,千篇一律,钳制士人; 3.宦官专权,锦衣、厂卫特务统治; 二:明代经济——商业经济繁荣:文人市民化 1.景德镇万余人从事陶业; 2.苏州“比户皆工织造,转贸四方”; 3.文人兼职从商:凌濛初、陈云龙等兼营印刷业; 4.很多著名文人均出身商家:屠隆、唐寅、顾宪成等 三:社会思潮——理学失控心学兴起 1.王守仁(阳明先生)——倡导心学 泰州学派:王艮、李贽、徐阶 2.王艮(初名银):提出“百姓日用即道” 3.李贽(卓吾):主张“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4.汤显祖——师承泰州学派成员罗汝芳; ★四:明代社会思潮下明代文学 1.俗文学在理论上得到肯定: 2.俗文学创作高潮时期到来:四大奇书与“临川四梦”; ★3.俗文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于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A高度重视文学的情感特征:情有者理必无 B清晰地认识文学的“虚”“实”关系; C开始关注人物的性格变化; D更加注重文学语言的通俗易懂; ●八股文格式(歇后语)——千篇一律 八股文每篇文章均按一定的格式写成,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内容限制——从洪武到永乐年间,经义考试的思想标准已由官方明确规定下来,那就是《四书五经大全》,由礼部刊行天下。 字数限制 ●王学左派——即泰州学派:王艮、李贽、徐阶 王艮(初名银):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肯定人欲的合理要求,主张人际间地位之平等; 李贽(卓吾):《童心说》 A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答耿中丞》) B提出《童心说》:童心即真心。他认为,童心,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了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去了真人; C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汤显祖——师承泰州学派成员罗汝芳 主张“世总为情”,“人生而有情”,是谓“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 是有主情如《牡丹亭》《紫钗梦》,厌世如《邯郸梦》《南柯梦》之作; 泰州学派师承:王艮→徐樾→颜均→罗汝芳→汤显祖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试题和参考题答案

社会保障 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实施对象是社会上相对贫困的人口群体的社会保障项目是( A )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2.社会保险的实施对象是( B ) A.社会上相对贫困的人口群体 B.社会劳动者(一般是挣工资的劳动者) C.包括社会劳动者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 D.社会上一部分倍受尊重而又有光荣身份的人口群体 3.社会优抚中抚恤对象是指( C ) A.现役军人家属和在乡老红军、老复员退伍军人等 B.退出现役的军人 C.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和残废军人等 D.革命烈士家属和现役军人 10.我国生育保险制度规定正常产假为( A ) A.90 天 B.105 天 C.180 天 D.42天 12.生育保险属于( A ) A.短期性补助 B.长期性补助 C.保险性补助 D.福利性补助 16.国际上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的方法有多种。按照一个家体用于饮食支出的比例来大体测定该家体 的生活水平的测定方法是( B ) A.生活需求法 B.恩格尔系数法 C.生活形态法 D.国际贫困标准法 21.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是( A ) A.社会救助 B.失业保险 C.生育保险 D.社会福利

24.医疗保险的经费主要来源于( D ) A.雇主 B.被保险人 C.国家 D.被保险人和雇主. 31.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 C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34.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保障( C ) A.生活幸福 B.人民富裕 C.社会安定 D.生活水平 43.“五保”不包括( D ) A.保吃 B.保穿 C.保住 D.保富 44.托儿所、幼儿园等属于我国职工福利中的( A ) A.集体福利设施 B.个人生活福利性补助 C.文化福利 D.娱乐福利 53.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不包括( C ) A.政府 B.企业 C.家庭 D.个人 56.不属于社会保险基本特征的为( B ) A.社会性 B.差异性 C.强制性 D.福利性 59.不属于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救助对象的为( B ) A.弃婴 B.产妇 C.残疾人 D.老年人 62.国家抚恤实施的主体是( C ) A.部队 B.地方政府 C.国家 D.军属 64.不属于医疗保险的是( B ) A.意外保险 B.煤矿工人的肺炎 C.疾病保险 D.意外死亡残废保险

古代的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等民族哪里去了

古代的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等民族哪里去了 目前,我国56个民族,可为什么没有匈奴族、鲜卑族、突厥族、契丹族、女真族等历 史上著名民族呢? 匈奴族是我国历史上与中原民族在“和”“战”关系方面呈现较早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曾游牧与蒙古高原一带,战国时趋于强大。秦始皇时曾派蒙恬北击过匈奴,筑长城。两汉时期的昭君出塞,飞将军李广的故事就反映的是与匈奴关系的史实。秦汉时一部分

西迁至欧洲,后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成为现代匈牙利的先民;一部分内迁,南北朝时建立过前赵、夏、北凉等政权,逐步与汉族及少数民族融合。所以,南北朝以后史册 不再有匈奴之名。 突厥族在6世纪游牧于阿尔泰山一带,后强大控制了东至辽海,西达西海(里海)的广大地区。隋时分裂为东西两部。唐时东突厥不断南下,唐太宗派兵进攻,俘其首领颉利可汗,设置都护府。东突厥后逐渐汉化。西突厥一部分被唐攻灭,一部分又迁到

西亚,建立了强大的奥斯曼帝国。现在土耳其人主要是西突厥的后裔。 鲜卑族曾生活在内蒙东部的西拉木伦河流域。南北朝时建立过前燕、后燕、西秦、南凉、南2燕等政权,386年拓跋圭建立北魏。5世纪时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迁都洛阳,用汉姓,穿汉服,说汉话,同汉人通婚等,鲜卑族与北方的诸民族逐步融合 了。

契丹族在北魏时于辽河流域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同中原各族相互往来。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916年建立契丹国。控制了东到大海,北达蒙古大漠,西至阿尔泰山,南至河北、山西一带。1125年为金所灭,契丹人归附于金,后来又投附于蒙古并参加了南征,大多与汉族或蒙古族融合。有学者认为,现在的达斡尔族就是契丹 族的后裔。 女真族源于唐朝时的黑水靺鞨,主要活动于东北白山黑水之间。历史上把他们分为“生女真”、“熟女真”两部分。12世纪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政权。到金后期,入住中原的女真基本汉化。熟女真在17世纪由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政权,后皇太极又把女真改称为满族。而当时处于边远地区的女真族未纳入满族共同体,就发展成为了今天的赫哲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祖先。女真这一名词也逐渐在清代消失。

明朝时期的满族是怎样发展壮大攻占明朝的

明朝时期的满族是怎样发展壮大攻占明朝的 明代女真分为建州、海西(扈伦)、东海(野人)女真三部。建州女真大约在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集结到以斡木河为中心的图们江东西一带。经常袭掠朝鲜境内。明成祖即位后为了扼制其向北发展,骚掠朝鲜于永乐元年十一月诏设建州卫军民指挥使司,以阿哈出为指挥使。并遣千户王可仁等至朝鲜招抚女真。永乐二年置奴儿干卫、七年四月又置奴儿干指挥使司,先后置卫所一百八十四,凡来降者均加官,授印绶,赐耕地。 1406 年(永乐四年),猛哥帖木耳“入朝鲜庆源界抄掠”,被朝鲜军击退。明永乐八年(1410年),建洲女真斡朵里部酋长努尔哈赤六世祖猛哥帖木耳率部从牡丹江西岸南行至宁古塔(今海林市旧街乡)定居下来,这一支女真在历史上被专称为建州女真。同时迁来的,还有部分毛怜卫的居民。猛哥帖木儿所统斡朵里部人世与胡里改部为婚,两部关系密切。成化三年(纪元1467年),建州左卫的实力居于三卫之冠,引起了明朝的猜忌,遂于当年趁其来边市贡马之机将其拘禁起来并加以杀害。同年9月,明军联络朝鲜部队在24日向建州左卫发动突然袭击,包围了女真的营地。 经过历时一个月的大规模搜捕和围剿,杀死女真人千余名,并将其多年积畜劫掠一空。在这场劫难之中,毗邻的建州卫也未能幸免,李满住及其长子古纳哈亦遭杀害。担任这次屠杀的明朝总兵赵辅描绘说:“一夷而见逃,剖心而碎其脑,粉其骨而涂其膏,强壮就戮,老稚尽俘”,“旬月之内,虏境以之萧条”。这是建州女真第三次遭到明朝与朝鲜联军的屠戮,前两次发生在宣德八年(纪元1433年)与正统二年(纪元1466年)。 明朝与朝鲜于成化十四年(纪元1478年)和十五年(纪元1479年)连续两次围剿建州女真,对该地区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当时,两军约定“可屠者屠之……尽灭乃矣”(出处同前)的方针,完全是意图对建州女真采取种族灭绝的政策。[8] 161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起兵统一女真各部落,建立王朝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定都于赫图阿拉(后改称兴京,在今中国辽宁省新宾县境内)。 1635年,皇太极废除“女真”的族号,改称“满洲”,将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蒙古、朝鲜、呼尔哈、索伦等多个民族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