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蜜蜂囊状幼虫病的防治方法

蜜蜂囊状幼虫病的防治方法

蜜蜂囊状幼虫病的防治方法

蜜蜂囊状幼虫病的防治方法

1.加强饲养管理

第一,早春和晚秋,外界气温较低,应注意蜂群保温,咱天翻晒箱内保温物,以增加蜂群温度。减少检查蜂群次数,以免影响巢温。调整蜂群内蜂脾关系,使蜂数略多于巢脾或保持蜂脾相称。

第二,当蜂群内饲料不足时,要及时补充饲喂,以保证蜂群正常生活需要,尤其在蜂群大量繁殖期间,应补充些营养物质,如花粉、维生素以增强蜜蜂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第三,将病群内的蜂王用笼扣起,暂时断子。巢脾上的病死幼虫被工蜂清除,减少病原的积累,打断传染链,减轻病情。

第四,蜂箱可用1—2%氢氧化钠水溶液洗刷消毒,空脾可用4%甲醛溶液浸泡消毒24小时,花粉脾可用冰醋酸蒸气密闭熏蒸消毒。39蜂疗网提醒您具体作法可参照本书化学消毒部分。

高效巢脾消毒剂,主要成分为二氯异氰尿酸钠,为一种广谱含氯消毒剂。对蜜蜂安全,对囊状幼虫病病毒效果较高,对美洲幼虫腐臭病和欧洲幼虫腐臭病污染的巢脾也有消毒效果。具体消毒作法是浸泡消毒,将100片药溶解于2000毫升水中,浸泡巢脾20分钟后,用摇蜜机将药液摇出,另换清水浸泡2次,每次5—10分钟,尔后晾干备用。

2.选育抗病品种从发病蜂场选择抗病力强的蜂群,培育蜂王,同时淘汰病群中的雄蜂。培育的蜂王用于替换病群中的蜂王,这样经过几代选育,可降低中蜂囊状幼虫病的发病率。福建和广东省均开展了抗病选种工作,取得显著效果。

3.药物防治对于患病蜂群可选用下列药物防治:

第一,半枝莲(义名狭叶韩信草)50克。

第二,贯众50克,金银花50克,甘草25克。

将药放入容器内加适量水,一般以淹没药为宜,煎煮后,过滤.取滤液,按121的比例加白糖,配成药液糖浆喂蜂,上述每一剂量可喂10一15框蜂。

第三,抗病毒862,系抗病毒药金刚烷胺和中草药的混合制剂,治疗中蜂囊状幼虫病效果可达80%以上,对意蜂囊状幼虫病具有同样疗效。试验证明,应用抗病毒862结合巢脾消毒和更换蜂王等综合措施,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三大蜂病防治

中蜂三种常见病的防治措施 一、囊状幼虫病 囊状幼病,是一种滤过性病毒所引起的。这种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力,主要危害大幼虫或封盖蛹,往往造成毁灭性损失。主要症状是:病初幼虫表现为前端下垂,头部前端三分之一处变得透明,体后分节明显,后期幼虫头部离开巢房壁,并且头部上翘,形似龙船。故又叫蜜蜂勾状幼虫病。体内充满乳白色液体,用镊子夹出时呈囊状。目前,治疗囊状幼虫病没有特效药物,只能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1、加强管理。实施活框养殖的蜂场,在春秋繁殖期间,应在蜂脾两侧放上草把,副盖上方加盖草帘子,达到增温、保温效果;适当撤脾,使蜂高于脾,一般1—3框蜂由1框起繁,3—5框蜂由2框起繁;适当补饲,保证饲料充足。 2、换王断仔或幽王断仔。换王断仔为除去病群蜂王,换入成熟王台。幽王断仔则是控制蜂王产卵,将蜂王用王笼囚住,幽闭7—10天,清毒或治疗后再放 出蜂王继续繁殖。 3、及时清理病害仔脾及消毒。对蜂箱、蜂具、发病群仔脾和场地进行消毒 处理,常用石灰水泡洗蜂箱、蜂具,用苏打水喷撒场地。 4、选择抗病力强的蜂群进行人工育王。尽快用场内无病蜂群进行人工育王,用新王替换抗病力差的蜂群中的蜂王。 5、药物治疗。通常以中草药为主,辅以抗菌药物进行综合治疗效果较好。中药:贯众三十克,金银花三十克;虎枝二十克,紫草十五克,甘草十五克,青木香十克;五加皮三十克,金银花二十克,桂枝十克,甘草六克;板蓝根十五克,穿心莲十五克,贯众十五克。以上任选一方,加水一千毫升,煎浓缩至二百五十毫升,去除药渣,加白糖或蜂蜜八两,即可喂治十至十五框蜂,连续饲喂3—5天为一个疗程。抗菌药物:用菌毒快克或百菌杀喷脾,或掺入糖浆中饲喂病群。 二、欧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是由蜂房蜜蜂球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疾病。典型症状为2—3日龄幼虫感染死亡。初期死亡幼虫外观呈苍白色,以后变黄,尸体残余物无粘性。检查巢脾时可以看到空房和仔房相间成花子脾,严重的空房多于仔房。蜂群感染欧洲幼虫腐臭病后常常伴发生囊状幼虫病。由于欧洲幼虫腐臭病多发生在春季,主要的外界因素多为气候变化幅度大,饲喂、保温不当所致。如果外界蜜源条件好或进行了适时饲喂和加强保温,即使有少量病虫出现也可以不治自愈。对于感染较重的病群可以用菌毒快克或百菌杀等抗菌药物对症治疗。此外,应注意在蜂群中提供清洁饮用水,并且在水中放入少量食盐以避免工蜂采集不洁净污水回巢。 三、蜡螟病 蜡螟病,俗称巢虫,是中华蜜蜂的主要敌害,常造成蜂群逃逸或大批封盖蛹的死亡。在防治中主要抓住以下几点: 1、在蜂场的日常操作中注意收拾残留的各种废巢脾并妥善保管,及时化蜡。除用升华硫熏杀巢脾内的幼虫外,还可用90%的冰乙酸蒸汽熏杀。 2、适时清除巢箱里的蜡屑,特别是蜂箱缝隙,更应仔细清理,必要时可用喷 灯烧烤。 3、在蜂箱底部边角缝隙处放上生白灰,既可防治蚂蚁,又可防治巢虫。 4、加强群势,抽出多余蜂脾,始终保持蜂脾相称 5、及时下巢造新脾,消除蜡螟产卵场

治中蜂囊状幼虫病(二十八种中草药,随需可收藏)

治中蜂囊状幼虫病(二十八种中草药,随需可收藏) 展开全文 1.华千斤藤(海南金不换)干块根,8~10克,煎汤,可用于10~15框蜂的治疗。 2.半枝莲的干草50克,煎汤,可治20~30框蜂。 3.五加皮30克,金银花15克,桂枝9克,甘草6克,煎汤,可用于40框蜂的治疗。 4.半枝莲(又名狭叶韩信草)50克。 5.贯众50克,金银花50克,甘草25克。 6.山乌龟20克、甘草6克、虎杖6克、多种维生素5~10片。用法:将药用冷开水浸泡30分钟后,用大火煮沸,然后用

小火煎熬5分钟,滤出药液,再熬1次,和并滤液按1:1的比例加入白糖配成糖桨,再把研细的多维粉加入,调匀后喂蜂。每1剂可喂10~15箱蜂,隔日1次,连喂4~5次。经我们对发病蜂群的治疗观察,经2个疗程,并配合上述的综合措施,即可控制病情的发展 7.半枝莲15克、虎杖10克、贯众15克、桂枝5克、甘草8克、蒲公英10克、野菊花15克、金银花10克。将上方加水充分煎煮后过滤,加入多种维生素片20片,按1:1加入白糖做成糖浆喂蜂,每剂药可喂30~40脾蜂。连续喂5个晚上。 8.一旦感染中蜂囊状幼虫病后,可用1000毫升的糖浆加1支穿心莲注射液摇匀后制成药液,每天喂250毫升药液,直至痊愈。预防也可按上述药液喂蜂5天一次,连续喂了3~5次,可以起到预防效果。在治疗的过程中结合换箱、换脾和换王等手段效果会更好。 9.贯众50克,金银花50克,甘草10克,元胡10克;虎杖25克,甘草10克,元胡10克;华千金藤30克,元胡10克;治疗时选择任一配方加水浸泡,以文火煎熬约30分钟,取滤液按1:1比例加白糖或蜂蜜制成糖浆,调匀喷脾,每剂可喷喂30~40脾,在喷喂之前,每群按扑尔敏1片,病毒灵2片的比例,研成粉末加入糖浆中。

蜜蜂白垩病防治

蜜蜂白垩(e四声)病防治 蜜蜂白垩病多年来对蜂群的危害相当严重,威胁着养蜂业的发展,因此,对该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一、白垩病的病原 蜜蜂白垩病原主要是蜂囊菌(Pericytsdpis)所引起。蜂囊菌的实体里面有许多孢囊,孢囊内充满大小的孢囊孢子,孢子的抗逆性很强,在适宜条件下孢囊萌发雌、雄菌丝。雌菌丝形成藏卵器并与雄菌丝生长形成藏精器结合,再形成膨大球形的子囊,子囊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干燥状态下,存活时间很长。蜜蜂白垩病主要是通过孢囊孢子和子囊孢子传播。垩病幼虫、死亡幼虫尸体,以及被污染的饲料,蜂具等传染,一旦感染,患病幼虫无一存活。 二、症状及诊断 1、蜜蜂白垩病主要是侵害蜜蜂幼虫,而雄蜂幼虫最易感染,其原因是雄蜂幼虫多在巢脾边缘之故。幼虫发病后深黄色或白色,继后发生石灰化,逐渐变为灰白色至黑色,死亡幼虫尸体干枯后变成一块质地疏松似的垩状物,体表覆盖一层白菌丝,工蜂可将这种干碎尸片拖出巢房,一般在箱底和巢门外的地面可看见石灰块状尸体。严重病的蜂群失去产浆和产蜜能力,甚至造成全场灭亡。 2、疑似患白垩病时,用镜检观察诊断:

⑴、取幼虫尸体表层物于载玻片上,加一滴无菌蒸馏水,等5分钟后在10×15的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呈白色似棉花状的菌丝和椭圆形含有孢子的孢囊,可初诊为白垩病。 ⑵、取1—2天的死幼虫尸体接种到2%葡萄糖琼脂上,将事先制好的琼脂培养基加热溶化冷却到47℃时加入青、链霉素各50万单位抑制杂菌生长,然后用接种针取病死幼虫体表物接种到培养基上,一般接种3—4个点置27— 29℃培养,并72小时进行观察,当真菌在培养基上产生菌落后,用接种针取少许菌落置载玻片上,在双目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菌丝内有许多细胞核,圆形孢子囊内含有孢子球,球内含有孢子,孢子表面平滑。 三、预防措施 蜜蜂白垩病是一种真菌侵害的顽固性传染病,传染力强,感染了的幼虫必死,染上白垩病的蜂群不易根治,因此,常年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制。 1、加强对蜂群的综合饲养管理,创造有利于蜂的抗病力,控制真菌繁殖的环境条件,增加蜂群的蜂数,采取保持足够的紧脾蜜蜂。实行定地饲养、适当与小转地饲养相结合、喂奖励饲料,饮料要严格保持清洁卫生,适当加入3%柠檬酸钠助消化,箱内保持一定蜂胶,更换患病群的蜂王和患病蜂具;场地保持干燥,向阳、通风、不潮湿;彻底治理蜂螨;增强蜂群对疾病的抵抗力,培养抗病力强的蜂种,逐步形成规模防御病害的蜂群。

欧洲幼虫腐臭病的病原培养

欧洲幼虫腐臭病的病原培养 目前认为,欧洲幼虫腐臭病致病菌为蜂房球菌M.pluton为致病菌。 蜂房球菌单个的形态为披针形,直径0.5~lμm,革兰氏染色阳性,常结成链状或成簇排列。 Cheshire和Cheyne(1885)认为蜂房芽孢杆菌(Bacillus alvei)是欧洲幼虫腐臭病的病原菌,white(1920)报道病原体是普鲁东芽孢杆菌(Bacillus pluton)。Lochhead(1928)认为B.alvie与B.pluton是同义语。Burnside(1934)认为蜜蜂链球菌(Streptococcus apis)和B.pluton 是相同的,而B.alvice与欧迪斯无色杆菌(Achronobacter eurydice)是同义词。Burri(1941)确信A.eurydice与B.pluton是相同的。最后A1eksandrora(1949)证实了B.pluton是病原菌。Bailey(1956)根据该菌的革兰氏反应和形态将B.pluton重重新定名为蜂房链球菌(普鲁东链球菌(普鲁东链球菌,Streptococcus pluton)。而后Bailey(1984)又根据该菌的GC%(29%)与链球菌属有(45%)很大差异,再一次将S.pluton重新定名为蜂房球菌Melissococcus pluton,并以该菌做为模式种,建立了蜂房球菌属Melissococcus。 病原培养 在一般培养基及好气的培养条件下,蜂房球菌不生长。但据39蜂疗网调查可在下述新鲜的培养基中生长:酵母膏(Difco)1克,葡萄糖1克KH2PO 41.35克,可溶性淀粉1克,琼脂2克,蒸馏水100毫升,用KOH调pH6.6,于116℃灭菌20分钟。可采用混和法接入已倒入培养皿中的、45℃的、溶化的培养基中,放入带有10%CO的厌气细菌培养器中,34℃培养。一般4天后长出菌落。直径1~1.5毫米,白色,边缘光滑,表面微凸起。培养基中培养出的菌具多形性,常为类似杆状的形态。

蜜蜂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蜜蜂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在蜜蜂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并按照生产无公害蜂产品要求进行。 一、蜂病的预防 1、选育抗病蜂种有两条技术途径,一是在同一品种内定向培育,二是利用杂种优势,选育抗病蜂种。 2、饲养强群 ①保持蜂脾相称,加强蜂群管理早春蜂群应注意保温,夏季应重视降温。除了蜂巢外部人为保温、降温措施外,应保持子脾上蜜蜂的适当密度,并根据外界温度高低,调整蜂路。 ②淘汰老脾多造新脾巢脾是蜜蜂繁育场所,也是储蜜场所,同时是病源载体,及时淘汰病群巢脾、老脾能有效减少病源传播。 3、预防蜜蜂病虫害的措施 ①提倡自繁自养除引进良种除外,不从疫区购买蜂群,以免相互感染。饲料应用自产的蜂蜜、花粉。从外地购进旧蜂箱应严格消毒后再使用,本蜂场发生蜂病,应立即隔离治疗,不要将病群巢脾任意调入健康蜂群,以防交叉感染。每年对蜂箱、巢脾消毒一次以上。 ②改革喂药方法改传统的糖水拌药为将蜂药加入花粉或糖粉喂蜂。 ③防止蜜蜂农药中毒了解周围农田喷洒农药情况,采取应急措施,预防或减少蜜蜂的农药中毒。 二、常见蜂病的治疗 蜜蜂常见病虫害有蜂螨、爬蜂病、白垩病、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中蜂囊状幼虫病及茶花、油茶花蜜中毒。 1、大小蜂螨 ①规律及症状夏、秋季,大蜂螨寄生率高,小蜂螨危害也开始严重。巢门前,有残翅不全幼蜂爬出,经肉眼辨认有的蜂体上附有蜂螨。在割除雄蜂脾时,能发现大幼虫、蛹体上附有大蜂螨,有时见蜂体上附有蜂螨。将新出房子脾抖蜂后,能发现小蜂螨在子脾上乱爬。 ②防治经常割除雄蜂蛹,清除雄蜂房内蜂螨。在6月上旬,主要蜜源结束后,继箱群可挂氰菊酯(螨扑)治螨。在小蜂螨寄生率上升时,用升华硫均匀刷在封盖子脾上,5 天1次,连续2~3次。7月份,在椴树、荆条大流蜜前期可关王或采用处女王交尾,造成断子,让蜂螨暴露在蜂体或巢脾上,再挂氟氨氰菊酯条治螨。大流蜜期不用药,预防蜂药污染蜂蜜。 2、爬蜂病 ①规律及症状南方一般在春季4~5月份油菜花期,北方5~6月份洋槐花后期、荆条花期易发此病。西方蜜蜂爬蜂病,主要由螺原体、孢子虫等病原综合引起的青壮年蜂病。病蜂爬出箱外,行动迟缓,不能飞翔,聚集在低洼地或草丛中。有的死蜂双翅展开,吻伸出,但不同于农药中毒。 ②防治药物防治可用柠檬酸。继箱群每晚喂500毫升药物糖浆,内含2克柠檬酸。每天1次,连续喂3次,停3天,再喂3次。 3、白垩病 ①规律及症状一般发生在春季及初夏,外界气温19~30℃,空气潮湿。由蜂球囊菌寄生引起的蜜蜂大幼虫死亡的真菌性传染病。在巢门口可发现有灰白色或黑色片状硬质幼虫体。患病巢房封盖不齐有凹陷、穿孔。死亡的幼虫呈干枯状,白色或灰黑色,无臭味,无粘性,易被清除。 ②防治此病发病后不易治愈。蜜蜂春繁时,不喂来历不明的蜂花粉,箱内换入茶花花粉脾或喂茶花花粉可减少白垩病发生。发病轻时,可用药物治疗,用丙酸钙加入糖浆喂蜂,继箱每群喂糖浆0.5千克(含丙酸钙0.5克)。严重时应该换脾,必须蜂多于脾,再喂糖浆。

中蜂和意蜂疾病防治

一、蜜蜂疾病防治参考用药技术 防治对象药物名称有效成分配比浓度使用方法休药期备注 蜂螨氟氯苯氰菊酯 条 氟氯苯氰菊 酯 按照说明书使用 德国贝耳公司 生产 双甲脒条双甲脒500mg 悬挂于蜂群空隙处,每群 1条,点燃密闭熏烟15mi n,每周1次,3周为1个 疗程 7天 氟胺氰菊酯条氟胺氰菊酯 悬挂于蜂群内,每群2 条,3周为1个疗程,生 产期前1个月停药。 采蜜期禁 用 甲酸溶液 (甲酸烟熏 剂) 甲酸 甲酸:乙醇= 7:3(体积) 熏蒸,无蜂使用。临用前 将二者混合,在22℃以上 气温下,密闭熏蒸5h~6 h,每10mL在标准箱内熏 蒸7~8张无蜂封盖子牌 大蜂螨草酸溶液草酸 1.夏末秋初可用每升水加草酸30g制成3%草酸溶液,向蜂体上喷雾,压制大蜂螨,向蜂脾每面喷2~ 3mL; 2.晚秋,气温在5℃以上时,在1升1:1糖浆中加草酸35g混合均匀,现配 现用,溶液温度30℃左右。用50mL以上大容量的注射器,在每条蜂路滴注4~5mL,直接滴在蜂体上。不需要松动巢脾。处 理时带防护手套。 小蜂螨 升华硫 (复方升华 硫) 硫磺 用升华硫均匀涂抹在封盖 子脾表面,每隔7~10d用 1次,连续2~3次。 硫磺应是干燥 品 大蜡螟小蜡螟冰乙酸冰乙酸按说明书配制 在巢脾储存前,用96%~9 8%的冰乙酸,按每箱体2 0~30mL密闭熏蒸。 百度搜:三弟 兄养蜂 麻痹病升华硫硫磺每隔3d~5d用升华硫粉均 匀撒布在病蜂群的框梁上 或蜂路上,每条蜂路撒布 1g左右。 随到随学学会 为止 孢子虫病柠檬酸柠檬酸 柠檬酸:糖浆 =2克:1千克 选择柠檬酸、白米醋、山 楂水、分别制成酸性糖 浆,浓度是1千克糖浆内 加柠檬酸1克、白米醋50 毫升、山楂水50毫升,结 合对蜂群奖励饲喂,任选 其中一种喂蜂。 联系183和15 和15连接37 和43 白米醋米醋 米醋:糖浆=5 0毫升:1千 克 不要使用含盐 分高的米醋山楂水山楂水 山楂水:糖浆 =50毫升:1

蜜蜂常见疾病的防治

蜜蜂常见疾病的防治 蜜蜂常见的三种蜂病:美洲幼虫腐臭病、白垩病及囊状幼虫病,它们的主要病状是什么呢?如何做好预防工作呢?详细见以下内容: 1、美洲幼虫腐臭病 症状:美洲幼虫腐臭病,是由幼虫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封盖幼虫传染病,被污染的饲料和巢脾是传染源,内勤蜂清理巢房和饲喂幼虫等活动是病菌传播的主要途径。多发于气温较高的夏季。通常感染2日龄幼虫,4-5日龄发病,出现明显症状,封盖幼虫期死亡。典型症状是巢房盖下陷,出现针头大小的穿孔,封盖子脾表面呈现湿润或油光状,患病幼虫体色从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棕色至棕黑色,幼虫头部朝向巢房盖,虫体顺着背部下塌,尾尖位于巢房底。虫体组织腐烂后,有黏性或鱼腥味。病死幼虫的尸体干枯后呈难以剥落的鳞片状物,紧贴巢房壁,蜜蜂难以清除。 预防:加强日常饲养管理,保持强盛群势,增强蜜蜂的清巢和抗病能力。防止盗蜂和迷巢蜂,控制病源的传播和蔓延。治疗:对发病严重的蜂群,应果断采取彻底换箱换脾治疗,即将消毒后或未接触病原物的蜂箱或蜂脾,放于病群位置,在巢门前铺一垫板,把蜂全部抖落在板上,让蜂和蜂王从巢门爬入箱内,同时结合饲喂用灭菌灵1包,加少量温水溶解后,对4千克糖水进行药物治疗,每脾蜂喂25-50克,隔1天喂1次。 2、白垩病 症状:主要感染成熟幼虫或封盖后的幼虫,雄蜂幼虫最易发病。发病初期病虫变得苍白疏松,活动及发育能力大大降低;中期,幼虫膨胀,腹部长满白色菌丝;后期,整个幼虫体布满白色菌丝,虫体萎缩并逐渐变硬。严重感染白垩病的蜂群在箱底或巢门口常见大量的白垩状干尸。 预防:做好日常的消毒和防疫工作是主要的预防措施。治疗:发病蜂群可在每250毫升波尔多液中加入2毫升新洁尔灭制成的混合液喷脾,每2-3天一次,连续3-4天可见明显效果。 3、囊状幼虫病 症状:囊状幼虫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幼虫传染病。南方在每年的2-4月和11-12月为发病高峰期。主要感染2-3日龄的幼虫,潜伏期为5-6天。主要传染源为被污染的饲料。患病幼虫一般死于封盖之后,病死幼虫头部上翘、白色、无光泽、无黏性、无臭味,用镊子很容易从巢房中拉出。子脾中间出现不规则的空房,形成“花子”和“穿孔子”。病虫末端有一小囊,内含颗粒状物的液体。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消毒和保温工作,选择抗病能力强的蜂群育王繁殖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①用地塞米松钠2毫升,加糖浆250克喂5-8框蜂。②用50克半枝莲加水2.5千克,大火煮沸后,微火煎15分钟,过滤后1:1加入白糖调匀,每框蜂喂100克,每隔一天喂一次。该文出自39蜂疗网。

蜜蜂养殖学汇总

养蜂对国民经济的意义 1、蜜蜂产品价值高,用途广。 2、养蜂是一项在广大农村很好的致富项目。 3、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可以大幅度的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并且改善农作物的品质。 中国养蜂业在产业发展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1、缺少相关蜜蜂养殖法律法规。 2.政府部门对养蜂业重视不够。 3.养蜂监管机制不健全。 4.机械化、规模化程度不够。5、国民对养蜂业认识不健全,尚未看到蜜蜂授粉的价值。 蜂授粉的形蜜态学优势(考):头、胸部有丰富的绒毛,周身布满绒毛。 主要蜂产品种类: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毒,蜂蜡,蜂胶,蜜蜂躯体。 蜂蜜(采集):工蜂采集植物花内蜜腺分泌的花蜜或花外蜜腺的分泌物,经充分酿造而贮存在巢脾内的甜物质。蜂王浆(分泌):是由工蜂的咽下腺分泌的用以喂养蜂王及其他三型蜂幼虫的浆状物。 蜂花粉(采集):蜜蜂从种子植物上采集花粉后,加入一些花蜜和唾液,形成的花粉团。 蜂毒(分泌):工蜂毒腺和副腺分泌出的毒液。蜂蜡(分泌):工蜂蜡腺分泌的类脂质物质。 蜂胶(采集):工蜂从植物幼芽或树干破伤部位采集的树脂,并混入了上颚腺的分泌物和蜂蜡等加工而成的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胶状固体。 蜜蜂蛹,幼虫,成虫(躯体): 蜜蜂生物学是研究蜜蜂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包括蜜蜂形态构造、解剖生理、生殖发育、行为活动等。三型蜂(注意性别):蜂群通常由两种性别的三种类型蜜蜂个体组成,即蜂王、工蜂和雄蜂。这三种类型蜜蜂,在养蜂学中统称为“三型蜂”。以昆虫学和生物学的观点,蜂群是由两性蜂组成的,即雌性蜜蜂和雄性蜜蜂。在雌性蜜蜂中又分化出两种级型,蜂王和工蜂。 三型蜂的区别(大题) 1.数量上:正常蜂群,仅有1只蜂王;工蜂数量最多,雄蜂次之。 2.形态上:个体大小上,蜂王>雄蜂>工蜂。头:蜂王头是心脏形、工蜂倒三角型、雄蜂圆形;翅膀:蜂王短,占腹部1/2-2/3,工蜂和雄蜂翅膀较长,接近腹部末端;腹部:蜂王腹部较长,尾端尖,雄蜂腹部大于工蜂,小于蜂王,尾端钝圆,工蜂腹部较小,尾端尖。

中蜂囊状幼虫病的调查与防治:李紫伦、欧霞、胡军军

中蜂囊状幼虫病的调查与防治:李紫伦、欧霞、胡军军 蜜蜂囊状幼虫病又叫“囊雏病” 、“尖头病” ,是由病毒引起的蜜蜂幼虫传染病。西方蜜蜂对该病有较强的抗性, 不易发病, 即使发病也不太严重, 很快便会痊愈。但中华蜜蜂对该病的抗性较弱, 经常在较大的范围内出现暴发, 对蜂场造成较大的损失。近年来, 中蜂囊状幼虫病在广西东部地区大面积流行, 贺州、梧州、钦州、玉林、南宁等地的中蜂群感染率达60 %以上, 许多中蜂场遭受到毁灭性的灾害, 对我区养蜂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 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综合防治, 在中蜂生产中至关重要。1 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近年来, 中蜂囊状幼虫病在广西中蜂养殖区大面积流行, 据我们调查了解及当地蜂农反映, 八步区的大平乡、昭平县的富裕乡、蒙山县的黄村镇、钦北区的那蒙镇、陆川县的沙坡镇、贵港市覃圹区、横县的镇龙乡等地的蜂场中蜂囊状幼虫病传播迅速, 病情相当严重。2004 年4 ~6 月, 我们对以上疫区的500 个蜂场, 25000群中蜂进行疫病检查, 其中健康中蜂8750 群,患病中蜂16250 群, 疫病感染率为65 %。该病主要感染2 ~3 日龄的小幼虫, 潜伏期5 ~6 天, 患病的幼虫约80 %在封盖后的大幼虫期死亡。病死虫头部上翘、白色、无臭味, 用镊子很容易从巢房中拉出, 内部组织液化, 外皮坚韧, 提起末端形似盛水的皮囊。病虫死亡后, 巢房盖变成暗

黑色, 下凹, 有穿孔。死虫干枯后,脱离巢房壁, 皱缩扭曲, 成“龙舟状” 。蜂群发病表现出两种类型:部分病群发病较重, 幼虫大量患病死亡, 成蜂表现不安, 采集活动减少, 蜂群容易 飞逃, 为“重病型” 。有些病群发病较轻, 子脾出现数只病死 幼虫, 蜂群繁殖和采集活动正常, 为“轻病型” 。2 病原根据以上患病蜂群的临床症状, 我们初步诊断为中蜂囊状幼虫病。据杨冠煌教授1973年进行的囊状幼虫病研究报道, 引起中 蜂囊状幼虫病的病原是中蜂囊状幼虫病毒, 属于肠道病原属, 病毒为球形颗粒, 直径为30 纳米, 无囊膜, 遗传物质为 RNA , 分子量为2.8 ×106 。该病毒在患病幼虫的尸体中可以存活10 天;在蜂蜜中只存活5 ~6 小时;阳光直射5 ~ 7 小时可彻底将其杀死;残留在巢房壁上的病毒夏季可以存 活三个月, 冬季则最多可存活四个月, 一般来说残留在巢房 壁中的病毒是造成蜂群重复感染, 年年不绝的主要原因。我区所发生的疫病及发病过程与杨教授的研究相吻合。3 传播途径及发病规律3 .1 传播途径我们在蜂场检查过程中发现, 有些养蜂员不注意操作规范, 蜂具不进行严格的消毒, 随意 调换巢脾, 病毒从患病蜂群传播至健康蜂群。另外, 盗蜂、 迷巢蜂甚至巢虫等也会成为囊状幼虫病毒的携带和传播者。由于囊状幼虫病毒可以在工蜂体内繁殖而不引起明显的症状, 所以工蜂就成为蜜蜂群内的主要传播者, 尤其是幼年工 蜂在清理搬运病死幼虫时会吞下含有大量病毒的病虫体内

蜜蜂病敌害防治的方法

蜜蜂病敌害防治的方法 在蜜蜂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并按照生产无公害蜂产品要求进行。 一、蜂病的预防 1、选育抗病蜂种有两条技术途径,一是在同一品种内定向培育,二是利用杂种优势,选育抗病蜂种。 2、饲养强群 ①保持蜂脾相称,加强蜂群管理早春蜂群应注意保温,夏季应重视降温。除了蜂巢外部人为保温、降温措施外,应保持子脾上蜜蜂的适当密度,并根据外界温度高低,调整蜂路。 ②淘汰老脾多造新脾巢脾是蜜蜂繁育场所,也是储蜜场所,同时是病源载体,及时淘汰病群巢脾、老脾能有效减少病源传播。 3、预防蜜蜂病虫害的措施 ①提倡自繁自养除引进良种除外,不从疫区购买蜂群,以免相互感染。饲料应用自产的蜂蜜、花粉。从外地购进旧蜂箱应严格消毒后再使用,本蜂场发生蜂病,应立即隔离治疗,不要将病群巢脾任意调入健康蜂群,以防交叉感染。每年对蜂箱、巢脾消毒一次以上。 ②改革喂药方法改传统的糖水拌药为将蜂药加入花粉或糖粉喂蜂。 ③防止蜜蜂农药中毒了解周围农田喷洒农药情况,采取应急措施,预防或减少蜜蜂的农药中毒。 二、常见蜂病的治疗 蜜蜂常见病虫害有蜂螨、爬蜂病、白垩病、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中蜂囊状幼虫病及茶花、油茶花蜜中毒。 1、大小蜂螨 ①规律及症状夏、秋季,大蜂螨寄生率高,小蜂螨危害也开始严重。巢门前,有残翅不全幼蜂爬出,经肉眼辨认有的蜂体上附有蜂螨。在割除雄蜂脾时,能发现大幼虫、蛹体上附有大蜂螨,有时见蜂体上附有蜂螨。将新出房子脾抖蜂后,能发现小蜂螨在子脾上乱爬。 ②防治经常割除雄蜂蛹,清除雄蜂房内蜂螨。在6月上旬,主要蜜源结束后,继箱群可挂氰菊酯(螨扑)治螨。在小蜂螨寄生率上升时,用升华硫均匀刷在封盖子脾上,5天1次,连续2~3次。7月份,在椴树、荆条大流蜜前期可关王或采用处女王交尾,造成断子,让蜂螨暴露在蜂体或巢脾上,再挂氟氨氰菊酯条治螨。大流蜜期不用药,预防蜂药污染蜂蜜。 2、爬蜂病 ①规律及症状南方一般在春季4~5月份油菜花期,北方5~6月份洋槐花后期、荆条花期易发此病。西方蜜蜂爬蜂病,主要由螺原体、孢子虫等病原综合引起的青壮年蜂病。病蜂爬出箱外,行动迟缓,不能飞翔,聚集在低洼地或草丛中。有的死蜂双翅展开,吻伸出,但不同于农药中毒。 ②防治药物防治可用柠檬酸。继箱群每晚喂500毫升药物糖浆,内含2克柠檬酸。每天1次,连续喂3次,停3天,再喂3次。 3、白垩病 ①规律及症状一般发生在春季及初夏,外界气温19~30℃,空气潮湿。由蜂球囊菌寄生引起的蜜蜂大幼虫死亡的真菌性传染病。在巢门口可发现有灰白色或黑色片状硬质幼虫体。患病巢房封盖不齐有凹陷、穿孔。死亡的幼虫呈干枯状,白色或灰黑色,无臭味,无粘性,易被清除。 ②防治此病发病后不易治愈。蜜蜂春繁时,不喂来历不明的蜂花粉,箱内换入茶花花粉脾或喂茶花花粉可减少白垩病发生。发病轻时,可用药物治疗,用丙酸钙加入糖浆喂蜂,

蜜蜂白垩病的防治

蜜蜂白垩病的防治 麦蕉琳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430435) 摘要:通过收集前人留下的资料及反复的实验、实践总结出了防治蜜蜂白垩病的方法,这些方法成本低,见效快,能同时治疗多种因微生物而引起的疾病,不伤蜂,无污染,无公害,不产生有害物质,为绿色无污染防治白垩病的首选防治方法。 关键词:蜜蜂、白垩病、无公害防治 蜜蜂白垩病在蜜蜂饲养过程中,是危害蜜蜂发展的第二大病害。在九十年代,全国意大利蜂蜂群的发病率达30%-40%,对蜂业的发展危害极大,故很多科学家都投入于蜜蜂白垩病的研究当中,但目前还没有真正的治疗方式能达到痊愈的功效。 1 蜜蜂白垩病 1.1蜜蜂白垩病病理 蜜蜂白垩病又名石灰蜂子,是由蜜蜂球囊菌寄生而引起蜜蜂幼虫死亡的真菌性传染病,该病最早由Priss博士在德国发现及命名。该病多发在春季或初夏,特别是在阴雨潮湿的环境条件下更容易发生。 1.2蜜蜂白垩病症状 一般4日龄的幼虫极易感染,雄蜂幼虫较工蜂容易感染,被感染的幼虫出现虫体膨胀并长出白色的绒毛充满整个巢房,虫体呈现六边形状,然后褶皱、变硬、发白、头部发黑,房盖常常被工蜂咬开。大量干尸状坚硬发白的虫体被拖出蜂箱门口。 发病初期,病虫成为无头白色幼虫,体色与健康幼虫相似,体表尚未形

成菌丝;中期,幼虫柔软膨胀,腹面长满白色菌丝;后期,整个幼虫体布满白色菌丝,虫体萎缩并逐渐变硬,似粉笔状。死虫尸体有白色、黑色两种。工蜂将虫体由巢房内拖出到巢门前的地面上和蜂箱底部,工蜂及雄蜂幼虫均可感病,雄蜂幼虫尤为严重。大幼虫阶段易感,巢房盖被工蜂咬破,挑开后可见死亡幼虫。感染子囊球菌的幼虫,前3天无明显症状表现,多数幼虫在第五天死亡。在蜜蜂幼虫体内病变分为6个阶段。 ①孢子静止期(3~48小时):这一时期在幼虫中肠内可发现孢囊,孢子球已散布在食物中,孢子粘结在孢子球上呈静止状态。②孢子萌发期(3~72小时):孢于在肠道内开始萌发,孢子萌发时膨大为球型,然后伸出发芽管,此时中肠组织未遭侵染,仍属正常。③菌丝增殖期(24~72小时):孢子萌发后,在中肠内食物团里形成菌丝,并有孢子产生,此时中肠组织仍无病变出现,接种48~72小时,菌丝由肠道内壁穿透围食膜侵入真皮细胞。 ④穿透肠壁期(72~96小时):接种72小时后,菌丝体生长旺盛,且有菌丝团穿透肠壁,中肠外壁真皮细胞有穿孔,部分细胞受破坏,4~5天后,中肠受到破坏并发现整团菌丝自马氏管穿出。⑤体腔增殖期(72~120小时):苗丝穿透肠壁或马氏管后,即在体腔内不断增殖,引起脂肪体、气管和肌肉发生病变。⑥穿透体壁期(96~120小时):菌丝在体腔内大量繁殖,同时侵染体壁,体表充满菌丝,雌雄菌丝在体外交配产生孢囊。 白垩病的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当巢内温度下降到30℃,相对湿度80%以上时,适于子囊孢子生长,春夏季多雨潮湿季节易流行。白垩病是通过子囊孢子传播的,被污染的饲料、死亡幼虫尸体或病脾是病害传播的主要来源。当蜜蜂幼虫吞食了混入饲料中的子囊孢子或菌丝后,孢子即在消化道中萌发,长出菌丝,穿透肠壁,破坏消化道,幼虫表现明显症状,

蜜蜂主要疫病表

雅氏瓦螨(大蜂螨) 雌螨呈横椭圆形,长1.17毫米宽1.77 毫米,体色为暗红至褐色,有三个齿 四对足;雄螨比雌螨小,长0.88毫 米宽0.72毫米,卵圆形。 主要寄生在蜂体上和封盖雄蜂房内。巢门前可见翅 足残缺幼蜂爬行,工蜂拖出死蛹体上有时可见白色 若螨。被大蜂螨寄生的蜜蜂发育不良,体质差,采 集力差、寿命短。 春初、秋末 金螨扑、复方绝螨一号、二号、特 效绝螨三号、五号、六号、螨毒菌 一次净(中、西均可)、特效绝螨王、 特效绝螨精、强蜂扑螨香粉 亮热厉螨(小蜂螨) 雌螨呈卵圆形,体长1.03毫米宽0.56 毫米,前端较窄,后端纯圆;雄螨呈 卵圆形,淡黄色,长0.95毫米宽0.56 毫米。 主要寄生在子脾上,很少寄生在蜂体上,对幼虫和 幼蜂危害特别严重,常常造成群势衰弱,甚至全群 覆灭。 2~3月繁殖,5~ 6月达到高峰 升华硫、小螨锐克、金螨扑、螨毒 菌一次净(中药)、强蜂扑螨香粉、 螺原体病(爬蜂病) 螺旋菌质体,是螺旋状的丝状体。 病蜂腹部膨大,行动迟缓,翅微卷下垂,不能飞翔, 只能在蜂箱周围爬行,中肠变白胀肿,环纹消失, 后肠积满绿色水样粪便。 早春 爬立克、特效爬蜂康、菌毒快克、 蜂百克 白垩病(石灰质病) 由真菌球囊菌引起。死亡幼虫尸体变干、变硬,形成白垩状,有白色似 棉花纤维状的菌丝或有呈球形的囊孢。 春季、初夏 白垩清、特效百菌杀、螨毒菌一次 净(中药) 囊状幼虫病(中蜂尖 头病) 由囊状幼虫病毒。 患病幼虫大多在封盖内死亡,死亡幼虫呈黄褐色, 不腐烂,无粘性,无臭味。 春末夏初、秋末 冬初 囊立克、菌毒快克 蜂百克与爬立克共用特效 欧洲幼虫腐臭病(黑色幼虫病) 蜂房球菌。 死亡幼虫最初呈苍白色,最后呈黑褐色,具有酸臭 气味,无粘性,不能拉成细丝。 多发春季 特效百菌杀、特效幼虫康、螨毒菌 一次净(中药) 美洲幼虫腐臭病(烂子病、臭子病) 由幼虫芽孢杆菌。 幼虫组织腐烂、变成粘稠、深褐色、能拉丝的物质, 有腥臭味。 春夏秋均可发生 菌毒快克、特效幼虫康、螨毒菌一 次净(中、西均可) 麻痹病 (黑蜂病、瘫痪病) 慢性蜜蜂麻痹病病毒引起。 表现为大肚、黑蜂两种类型,大肚型腹部膨大,蜜囊 充满液体,身体与翅不停颤抖;黑蜂型腹部不膨大, 绒毛脱光,身体发黑,翅常缺损,身体与翅颤抖。 春秋季严重 特效幼虫康、升华硫、大肚病片、 特效爬蜂康 巢虫是蜡螟的幼虫,大蜡螟体色赭褐色, 体长16~20毫米,幼虫约25毫米左 右;小蜡螟体色灰褐,体长8毫米, 幼虫约15毫米。 在巢脾上穿隧道,蛀食蜡质,吐丝作茧,不但严重 损坏巢脾,而且还造成蜜蜂幼虫或蛹死亡,引起所 谓白头病,严重时导致蜂群飞逃。 夏末秋初特效巢虫净、螨毒菌一次净(中药)

蜜蜂检疫介绍

蜜蜂检疫 是指国家有关部门为防止蜜蜂某些危险性疾病传入或传出而采取的一系列防御措施。通常分对内检疫和对外检疫两种。 对内检疫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根据各省、市、自治区所规定的检疫对象,禁止其传入或传出。 第二,对在局部地区已发生的某种危险性疾病划出疫区和保护区,控制其传播蔓延(“疫区”是指某种传染病正在流行的地区;“保护区”是指未发生某种传染病的一定区域)。 第三,一旦发现新的危险性疾病,立即封锁疫区,控制病害。 对内检疫对象,由各省、市、自治区根据本地区蜂群已发现和尚未发现的某些危险性疾病的种类确定。 对外检疫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根据本国所规定的检疫对象,禁止其从其他国家传入。 第二,根据其他国家的要求和规定,禁止本国的某些检疫对象传出。 根据国际上蜜蜂疾病发生的种类和我国尚未发现的疾病种类,检疫部门规定美洲幼虫腐臭病、孢子虫病、武氏蜂盾螨(气管壁虱)、蜂虱及白垩病作为对外检疫对象。

国家法定的行政机构按法定程序行使检疫权,养蜂者应主动申请报告,并配合检疫部门做好工作,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做出相应处理。 1986年原农牧渔业部颁发了《养蜂管理暂行规定》,规定中第七条对蜜蜂检疫做了明确规定。规定指出:“对出省放蜂的蜂群,在出省前要检疫。蜜蜂检疫由县级以上主管部门或由其委托单位负责进行,并将检疫情况如实填写在养蜂证的…检疫记事?栏内,检疫有效期为3个月。凡在省内放养的蜂群一般不检疫。检出患有检疫对象疾病的蜂群,就地治愈后方可出境。检疫对象为欧洲幼虫腐臭病、美洲幼虫腐臭病、中蜂囊状幼虫病、麻痹病、蜂螨等。实行现场检疫办法,可按蜂场的实际蜂群数量核收检疫费。” 防止传染病传播的紧急措施 隔离与封锁隔离病群和可疑感染的蜂群是控制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在传染病流行时,应首先查明蜂群的感染程度,然后将蜂群分为健康群、病群和疑似病群。病群应集中隔离于蜂场2000米之外,进行消毒和治疗。养蜂员要减少在蜂场与隔离区两地来回活动的次数,隔离区内的蜂具与杂物,未经彻底消毒处理,不可带回蜂场;未发现任何症状,但与病群曾有过密切接触的蜂群,属于疑似病群。这类蜂群有可能处在潜伏期,并有排菌、排毒的危险,有条件的也应隔离,密切观察,根据该种传染病的潜伏期长短,

蜜蜂囊状幼虫病

蜜蜂囊状幼虫病 蜜蜂囊状幼虫病又叫“尖头病”、‘‘囊雏病”。是由肠道病毒属的囊状幼虫病毒引起的蜜蜂幼虫传染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西方蜜蜂对该病的抵抗力较强~感染后常可自愈。东方蜜蜂对该病的抵抗力弱~在大面积流行中~中蜂几乎遭到毁灭性损失~该病是蜜蜂主要的病害之一。 一、病原 引起囊状幼虫病的病原是肠道病毒属的囊状幼虫病毒。该病毒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在59度热水中只能生存10分钟~室温干燥情况下可以存活3周、在病虫尸体内可以存活1个月~如果病虫尸体腐败则只能活7,10天,该病霉在王浆中可以存活3周、悬浮在蜂蜜里可存活5,6小时,据资料报道在蜂粮中可存活100,120天~残留在巢房壁上的病毒夏季能存活80~90天、冬季则90,100天。这就是该病在蜂场中反复发生的原因。阳光直射4,7小时可以杀死病毒。 二、流行病学特点 该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南方多发生于2,4月11~12月~北方多发生于5,6月。其发病率与外界气温和蜜蜂饲养条件有关~天气骤变或饲料不足都是发病的诱因。 患病幼虫及健康带病毒的工蜂是该病主要的传染源~通过消化道感染是病毒侵人蜜蜂体内的主要途径。工蜂食入被病虫污染 的蜂粮或清理病虫的过程中~成为健康带毒者。病毒在工蜂体内特别是王浆腺中增殖~当工蜂饲喂幼虫时就将病毒传给了健康的幼虫。外勤蜂采集了污染病毒的花粉和花蜜~便将病毒带回蜂群~使该病在蜂群间传播,盗蜂、迷巢蜂、雄蜂、蟑螂和巢虫等也是该病毒的传播者。此外~在饲养管理过程中~使用被病毒污染的饲料、混用蜂具和调蜂等也会造成人为的污染~将病毒传给健康蜂群

三、临床症状 该病最易感染2,3日龄骑虫。病毒从消化道进人幼虫体内后~在中肠细胞、脂肪细胞和气管等组织中大量增殖~潜伏期5,6天。因此~患病幼虫一般死亡在封盖之后。死亡幼虫呈尖头子、头部上翘、白色无臭味、体表失去光泽~表皮增厚。从巢房中拖出病死的死幼虫呈囊状~含有颗粒液体。没被拖出巢房的死幼虫残留在巢房里~体色逐渐变成黄褐色至褐色~最后呈一棕黑干片与巢房易脱离。成年蜂感染病毒后~一般不表现症状。 发病初期~少数死虫被工蜂清理~蜂王又重新产卵~因而在同一脾面上出现卵、虫、蛹错杂的“花子现象”。四、诊断 在蜂场现有的条件下~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特点进行综合诊断。 蜂群诊断:先观察蜂群活动情况~发现工蜂从箱内拖出病死 幼虫~或在巢门前地上看到病死幼虫~就要进一步开箱检查。打开箱盖~发现有插花子脾~并有囊状幼虫病的典型症状~就可以初步确立诊断。 鉴别诊断:该病应与美洲幼虫腐臭病相区别。美洲幼虫腐臭病又称烂子病~是由幼虫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幼虫的细菌性传染病和囊状幼虫病的相似之处是这两种病均引起封盖以后的幼虫大量死亡。但各有其特点见下表。 五、防治 1.以防为主蜂场、越冬室、工作室等平时要保持清洁。可用5,漂白粉溶液~或用10,,20,石灰乳定期喷洒~最少春、秋各1次~阴湿的场地可直接撒石灰粉。蜂场的蜂尸及其他脏物清扫后要烧毁或深埋。

蜜蜂养殖管理技术

蜜蜂规模化养殖管理技术 摘要:古老文明的中国,幅员辽阔,蜜粉植物源相当丰富,自然生态条件良好,养蜂有上千年的历史。目前中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养蜂大国,但与西方养蜂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并不是养蜂强国。在规模饲养、机械化程度、蜂产品质量与深加工、人均饲养量、人均产值等都存在很大的差距。要想发展规模化养蜂,我们必须走科学发展道路,形成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饲养管理技术体系,才能成为世界养蜂强国。本人通过多年的养蜂实践和不断研究总结,在此谈谈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蜜蜂;规模化;饲养管理技术 我国饲养蜂群约650万群,年产蜜蜂近20万t,蜂王浆 1500 t,花粉1100 t,均占世界养蜂第一位,蜂蜜和蜂王浆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其出口量世界第一。我国每年出口的蜂蜜超过10万t,蜂王浆900t,蜂蜜产品出口创汇8000多万美元。 养蜂业是以人工饲养蜜蜂获得蜜蜂产物的的农业生产部门,养蜂业是现代化大农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养蜂业不但能够向社会提供丰富的蜜蜂产品,而且还可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尤其重要的是蜜蜂为农作物授粉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在中国的饲养的蜜蜂主要有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 养蜂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养蜂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农业生产部门,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有效地措施,从事养蜂生产致富的养蜂者在我国已不罕见。每饲养一群蜜蜂一般可获收入100~300元人民币,最多可达500元以上。另一方面蜜蜂授粉促进农牧业生产。蜜蜂授粉促进农作物增产的价值,要比蜜蜂产品本身的价值高得多。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资料表明,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其增产的价值高于蜜蜂产品的总产值140倍;加拿大农业部的统计为200多倍。据我国农业部估计,蜜蜂为油菜、棉花、向日葵、油茶等仅4种作物授粉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养蜂直接收入的6~7倍。 1 规模化养蜂的含义 规模养蜂是养蜂生产规模经营的简称,乃指生产单位或专业户在一定的内外环境条件

欧洲幼虫腐臭病的诊断方法以及流行特点

欧洲幼虫腐臭病的诊断方法以及流行特点 欧洲幼虫腐臭病是蜜蜂幼虫的又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对蜂群的危害仅次于美洲幼虫腐臭病,该病流行于欧美一些国家,危害西方蜜蜂;在我国饲养的中华蜜蜂及印度饲养的印度蜜蜂也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下面是欧洲幼虫腐臭病的诊断方法以及流行特点的介绍: 诊断方法 1.症状诊段对可疑患欧洲幼虫腐臭病的蜂群,可从蜂群中抽取l一2张末封盖子脾,抖落蜜蜂,仔细观察子脾上幼虫状况及死亡幼虫的特点,若发现子脾不整齐,至“插花子脾”现象,死亡幼虫呈苍白色、淡褐色至深褐色,并有酸臭味,幼虫尸体无粘性,即可初步诊断为欧洲幼虫腐臭病。 2.显微镜诊断取死亡的小幼虫,滴加适量无菌水,研磨,制备悬浮液,涂片,置600—1000倍显微镜下观察,若发现较多的单个或成对呈链状的球菌并具有梅花络状,即可确诊为欧洲幼虫腐臭病。 3.鉴别诊断取新鲜牛奶2毫升,置于试管内,挑取少许幼虫尸体加入试管中,充分摇匀,放于30一32℃温箱内1—2小时,若发现牛奶无凝集,则鉴定为欧洲幼虫腐臭病。 也可采用血清学诊断法。 流行特点 被污染的饲料(尤其是花粉)和死亡幼虫,是欧洲幼虫腐臭病的主要传染源。据39蜂疗网调查病害在蜂群中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内勤蜂的清扫和饲喂幼虫活动,将病原菌传给健康幼虫。病害在蜂群间的传播,主要是由于盗蜂和迷巢蜂将病菌传染给健康蜂群,其次是蜜蜂在采集活动中的相互接触以及养蜂人员不遵守卫生操作规程,将病脾调入健康群而造成接触传染。 该病易在春季发生和流行,由于春季气温不稳定,蜂群群势较弱,蜜源较缺乏,若遇阴雨天或寒潮时,蜂群增长受到影响,抗病力下降,蜂房链球菌在蜂群内增殖较快,导致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蜜蜂囊状幼虫病的介绍以及诊断方法

蜜蜂囊状幼虫病的介绍以及诊断方法 病毒是极其微小的病原微生物,通常用纳米来表示病毒的大小,光学显微镜看不到其形态,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它的形态结构。国外报道,全世界已发现的蜜蜂病毒有18种。目前在我国已发现并报道的蜜蜂病毒有:慢性麻痹病病毒、急性麻痹病病毒、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意蜂囊状幼虫病病毒、日本埃及蜜蜂病毒和在我国新发现的蜜蜂蛹病病毒。下面介绍下囊状幼虫病病毒: 蜜蜂囊状幼虫病又叫囊雏病、囊状蜂子。 (一)病原为囊状幼虫病病毒。39蜂疗网研究表明它主要感染幼虫使其致病死亡,也可在成蜂体内繁殖,但不表现症状。 (二)症状试验证明,病毒一般在1—2日龄小幼虫阶段侵入,而在5—6日龄大幼虫阶段出现明显的症状,头部离开巢房壁翘起,形成钩状幼虫,虫体由苍白色逐渐变为淡褐色,由于虫体后部皮下渗出液增多,呈现典型的囊状袋。在封盖期死亡的幼虫,工蜂将巢房盖咬一小孔或启开拖出巢房,未被拖出的死幼虫,体色由淡褐色变为深褐色或黑色,后期呈一干片,似龙船状。死虫无臭味,也无粘性,很容易被工蜂清理。蜂群发病常有二种类型,一种是蜂群中通常出现近百只死亡幼虫,工蜂采集活动正常,称为“慢性型”;另一种是早春或晚秋,蜂群繁殖时患病,蜂群内山现大批幼虫死亡,工蜂表现不安,采集力明显下降,甚至整群飞逃,称为“急性型”。 (三)诊断方法 1.箱外观象当蜜蜂开始采集活动时,可以看到从巢内拖出的病死幼虫,在蜂箱前也可观察到零散的死亡幼虫,可疑为本病。 2.蜂群检查打开蜂箱,提出封盖子脾,发现巢房盖有大的不规则孔洞或已被工蜂开启露出患病幼虫上翘的头部,拉取病虫,可见虫体末端明显的囊状袋,虫体苍白色,无味、无粘性,可初步诊断为本病。 3.样品送检如需作进一步确诊,可将病虫或死虫寄送到蜂病诊断中心。寄送方法参照本书病蜂标本的寄送部分。 以上就是蜜蜂囊状幼虫并的简单介绍,主要讲解了病原、症状以及诊断方法,方便读者记忆。

蜜蜂知识

盗蜂的识别被盗蜂群蜂箱的周围有蜜蜂飞翔,秩序紊乱,巢门口有互相咬杀的蜜蜂,有部分行为慌张的蜜蜂在蜂箱缝隙处和巢门前飞行,有的空腹窜入而满腹钻出。被盗的一般是弱群、无王群,自卫能力差。先是巢内蜜脾的前角蜜房被盗空,随后全部盗光。盗蜂群往往出工较早,收工较晚,巢内脾蜜增多。若一时还不能识别出盗峰群,可在盗蜂的巢门板上撒些白面粉,再观察其他蜂群,如有盗蜂回巢,就有白粉落在巢门口,以此追踪,查出盗峰群。 盗蜂的预防主要是使蜂群保持强群、蜜足,蜂箱严密。在断蜜期注意蜂巢内部要密集,使蜂与脾对称。要适当缩小巢门。不随意开箱检查,必须检查时,要在早晚外勤蜂进出少时进行,而且动作要迅速。蜜水不能滴在外面,地上如有蜜迹应及时清洗干净。无王群须及时介绍蜂王或合并他群,太弱的蜂群可合并或从他群提出房子脾补充,使全场蜂群群势大致相同。 盗蜂的处理若已发生盗蜂,首先可用盗蜂预防器等缩小各群巢门,用王笼将蜂王保护起来,并迅速查出盗蜂群,将盗群的蜂王暂时捉走,打乱蜂群的活动,抑制作盗行为。或者用改造盗蜂的方法,即移走被盗群,原址放一只有几个空脾的蜂箱,巢门口安上几个可容蜜蜂通过的竹管,或脱蜂器,脱蜂器用薄钢片、竹片或羽毛制作,软硬适度。使巢门进口大,末端合拢,只能进,不能出。关闭盗蜂1天~2天后放出,盗蜂经过改造,可抑制作盗行为。 此外,可捉几只盗性强的老蜂,用针刺其腹,钉在被盗群巢门口踏板上,疯狂的盗蜂嗅到或目睹钉在巢门口的死蜂,就会在巢门前盘旋,只有少数盗蜂进巢,一般第二天就恢复正常了。 给蜂群分王 如果一群蜂失了王,或者用好王换掉劣质王,在介绍新王给该群时,往往会围王,甚至咬死这个新王。给某一群蜂时,是先将要介绍的蜂王在水中浸一下,或者用喷雾器喷湿,然后放入蜂群。蜂王因全身有水,不是停住不动,就是行动缓慢。这时就有许多工蜂过来,给蜂王舔干水。蜂王湿后,本身气味也会暂时消失,工蜂不会把引进的蜂王当作外来者加以排斥。 我还注意到,蜜蜂个体都有对同类“怜悯”的天性。当有一只或多只蜜蜂湿了之后,便会有许多蜜蜂给湿蜜蜂舔水;待水干之后,外来蜂,或蜂王已与该蜂群的气味相同了。此法介绍蜂王,不论是新王还是老王,都获得成功。这里所用的蜂王和蜂群,都是意蜂或其杂交品种,没有使用东北黑蜂进行试验,据说东北黑蜂拒王厉害。 顺便说一下,如果提一脾蜂补另一群,或者是两群合并,根据上述介绍新王的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