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U n R e g i s t e r e d

U n R e g i s t e r e d

预防艾滋病工作实施方案三篇精选(最新)

普合乡卫生院2018年艾滋病防控工作方案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上级相关防艾文件指示精神,全面有效开展我乡艾滋病防治工作,提高广大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达到增强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我乡艾滋病疫情的蔓延。特制定我院艾滋病防控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上级文件精神为指导,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全面落实预防、控制和转介治疗措施,有效遏制我乡艾滋病疫情蔓延,最大程度减少艾滋病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危害。二、工作目标与任务 (一)基本原则 1、建立健全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 2、加强艾滋病防控机构能力建设,确保足够的人员和设施,满足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需求。 3、宣传“四免一关怀”政策,实施健康教育、行为干预为主的策略防治艾滋病。 4、深入开展注重实效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防治知识,消除社会歧视。 (二)总体目标 减少我乡居民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机会,减缓传播速度,有效遏制我乡艾滋病疫情的蔓延,使我乡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三)2018年防艾工作目标、任务 1、全乡15-49岁人口中,各村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各村流动人口达到80%以上,校内青少年达到95%以上,校外青少年达到85%以上。各村公共场所90%以上设置艾滋病防治宣传栏,各村公共场所90%以上有一条艾滋病宣传标语。 2、各村领导及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90%以上接受过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相关知识培训,各村艾滋病防治政策宣讲团的宣讲覆盖90%以上。 3、本院职工100%接受过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相关知识培训。 4、本院卫生技术人员100%、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和100%以上接受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提供孕产期保健和助产服务人员100%接受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和技能培训。

艾滋病检测点制度(参考Word)

三十六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1、在安排工作人员的进入实验室区域时,要根据其工作种类和所涉及的生物试剂,对实验室环境做好安全检查。 2、进入HIV或其他生物实验室应穿隔离衣、戴手套,必要时带防护眼镜,以防污染暴露的皮肤和衣物。不用带手套的手触摸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 3、实验人员正在进行实验操作时,禁止非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 4、实验人员在进行实验操作时,禁止做与操作无关的事。 5、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处理感染性材料之后,脱去手套洗手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6、实验室内不许进食、喝水、抽烟、擦拭眼睛、化妆和储藏食物。 7、如接触物传人性危险大,可戴双层手套(两副)以增加保护。操作时手套破损,应立即丢弃、洗手并戴上新手套。 8、实验室的柜厨或冰箱内不允许储藏食物。 9、严禁用嘴吸加样或取样,必须使用移液器来操作实验室的所有液体。 10、利器处理需严格按照利器处理规范进行。

11、实验操作中,有感染性物质溅出后,对工作面必须及时消毒。对大量溅出的浓度高的传染物在清洁之前应用1%次氯酸钠溶液浸泡,然后戴上手套擦净。 12、对用于病原体消毒的消毒剂需要有标记。 13、感染性废弃物在移出实验室(或一次性处理)之前,必须高压灭菌消毒(121℃,15磅,30分钟)。 14、每次检测工作完毕,要对工作台面进行消毒。工作台面应当用0.1%~0.2%次氯酸或含氯消毒溶液消毒。用消毒液消毒后要干燥20min以上。 15、需要在实验室以外消毒的材料必须放在坚固的、不渗透的密闭容器进行转运。做好实验室内部的防鼠防虫工作。 三十七 HIV实验室安全防护 (一)、个人防护及保健 1、防护服 (1)艾滋病实验室应为每个工作人员配备足够的防护服,包括白大衣、隔离衣或一次性工作服。平时应将清洁的防护服置于实验室清洁区内专用存放处。 (2)离开实验室是,应脱去防护服。每次穿过的污染的防护服应及时放入污衣袋中,待消毒后方可洗涤或废弃。 (3)当含有HIV的液体(样品或病毒培养液)及有可能溅到工作人员时,应使用防渗透(如塑料)围裙。

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计划

篇一: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篇二:2013年第一中学预防艾滋病工作计划莎车县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预防艾滋病 工作计划 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传播与流行的重要措施。中学生是预防艾滋病的重点人群和中坚力量,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和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学校应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开设相应的课程,完成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教育。为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发挥各种优势,大力增强我校广大师生的预防艾滋病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加大预防艾滋病工作力度。根据县防艾办要求和相关预防控制艾滋病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预防艾滋病工作计划。一、总目标: 通过专题教育形式,使学生了解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 二、分目标: 初中: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方法和措施,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高中:进一步了解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学会保护自己,培养对自己、他人及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 初中: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内容标准(6课时)教学内容: 1.艾滋病基本知识。 (1)什么是艾滋病病毒。 (2)什么是艾滋病。 3)hiv/aids的传播途径、不传播途径。 (4)预防艾滋病的方法与措施。 ①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②增强抵御不良行为和侵犯的能力,提高生活技能。 ③不去无行医执照或无消毒措施的街头诊所、美容所等场所打针、输液、穿耳、纹身等。 ④不与他人共用牙刷、牙签、剃须刀及有可能刺破皮肤、黏膜的日常生活用品。 2.艾滋病对人类社会(重点在个人及家庭)的危害。 3.判断安全行为与不安全行为。 4.拒绝不安全行为的技巧。 5.如何寻求帮助的途径和方法。 6.与预防艾滋病教育相关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知识。教学活动建议 1.收集有关艾滋病流行情况、对人类社会危害的相关资料。 2.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传播途径。 3.集体讨论哪些途径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4.小组活动,危险度分级(日常行为)辨别hiv感染的高危行为及预防措施。 5.角色扮演:拒绝不安全行为(包括吸烟、吸毒、酗酒、到不健康场所活动等)。 高中: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内容标准(4课时) 教学内容: 1.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以及艾滋病对社会、经济所带来的危害。 2.hiv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的区别。 3.艾滋病的窗口期、潜伏期。 4.吸毒与艾滋病。 5.无偿献血知识。

学校预防艾滋病实施方案

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上级相关部门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文件精神,推动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规范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确保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充分认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推进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充分认识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着眼国家民族的未来,从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高度,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列入教学工作计划,认真研究部署,明确工作目标和行动措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以强有力的宣传方式和科学的内容,促进学生建立起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关爱健康,关爱生命,营造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指导原则 1.以预防为主,坚持常抓不懈地做好宣传教育,使学生不断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2.突出重点,加强健康教育,以普及知识为主。 3.认真把握艾滋病防治宣传普及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三、工作目标 深入持久地开展健康教育,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倡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倡导相互关爱的道德风尚,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使我校师生对预防艾滋病常识教育知晓率达100%。 四、措施及要求 1.加强学校宣传预防艾滋病工作的领导。为做好艾滋病预防宣传

教育工作,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各尽其能,各司其职,特设预防艾滋病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谭欢植校长 副组长:莫郭郑副校长 成员:彭春玲教务处主任 蒙青菊办公室主任 梁建设总务处主任 谭永巩资助办主任 莫莉芳校医 各班主任 工作职责: (1).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领导和协调学校预防艾滋病工作。 (2).抓好学校预防艾滋病的培训、宣传和教育工作。 (3).检查、指导学校预防艾滋病工作。 2.将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学校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健康教育,并纳入健康教育课计划。通过课堂教学、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传授预防艾滋病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预防艾滋病侵袭的能力,四至九年级每学期不少于1课时,做到有教案、记录,开课率要达到100%。要注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学生艾滋病及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结合我校实际,坚持适时、适地、适当的原则,健康教育的重点为讲解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如何预防艾滋病以及无偿献血、禁毒等知识。 3、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校预防艾滋病

1、小学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案[1]

五年级预防艾滋病教育课程大纲教案 第一课我们长大了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男孩、女孩以及男人、女人身体外在的区别; 2、认识自己身体有“公开”和“秘密”部分; 3、学会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 强化自我保护身体的隐 私部位。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点: 1、男孩、女孩以及男人、女人身体外在的区分; 2、身体的“秘密”部分和公开部分以及“秘密”部分意 味什么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以正面和积极的态度学习男孩、女孩以及男 人、女人的知识; 2、对保护隐私和预防性侵犯有初步认识。 四、教学方式:讲解、讨论 五、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40分钟) 教学内容时间(分 钟) 教学要点参考资料 1、男生、女10 了解男生、女生进而男性 和女性的身体的外在不 “广西小学”:“身 体的结构和功能,

生身体的外在区别同;知道身体有公开部分 和秘密部分 认识自己的身体” 15-22 2、我们就要长大10 了解男生、女生进入青春 期后身体外在发生的一 些变化,引导学生以正 面、积极的态度看待这些 变化。 “成长与性(上 册)”“男孩女孩不 一样”(P22-43); “指南”P21-23 “青春期基本知 识” 3、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学会自我保护的基本知识15 不能让别人随意看或触 摸自己身体的秘密部分, 也不随意看或触摸别人 身体的秘密部分; 案例讨论:学习在生活环 境中的基本行为要求以 及自我保护的基本知识。 《成长与性》上册 P1-20; 4、小结 5 我们的成长及身体发生 的一些变化是正常的,必 然的,我们要尊重自己和 他人的身体,学会自我保 护。

五年级预防艾滋病教育课程大纲教案 第二课艾滋病基本知识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艾滋病。 2、知道艾滋病的三个传播途径和日常生活不会被传播艾滋 病。 3、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是通过行为预防的。 二、教学重点 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不传播途径) 三、教学难点 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方式:讲解法、快速抢答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40分钟) 六、教学工具:挂图、小黑板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时间教学要点参考资 料

关于预防艾滋病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预防艾滋病工作实施方案 艾滋病是一种由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尚无有效治愈方法、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艾滋病已构成全球广泛流行趋势,目前我国已进入艾滋病快速增长期,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 * 。为动员组织全镇各有关方面力量,大力推进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为切实加强我镇艾滋病预防工作,减轻艾滋病危害,根据上级关文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要从实践“ * ”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推进预防艾滋病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充分认识预防艾滋病的危害性,着眼国家民族的未来,从保护妇女儿童身心健康的高度,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要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列入日常工作计划,认真研究部署,明确工作目标和行动措施。使广大农民群众了解和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以强有力的宣传方式和科学的内容,促进农民群众建立起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关爱健康,关爱生命,营造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指导原则 1、以预防为主,坚持常抓不懈地做好宣传教育,使农民群众不断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2、突出重点,加强健康教育,以普及知识为主。 3、认真把握艾滋病防治宣传普及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积极做好 * 。

三、组织领导 为开展好我镇预防艾滋病工作,经镇党委研究,决定调整充实***预防艾滋病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四、工作目标 深入持久地开展健康教育,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倡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倡导相互关爱的道德风尚,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到年底,使我镇群众对预防艾滋病常识教育知晓率达96%,预防艾滋病、性病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达到90%;85%以上的医疗卫生人员接受艾滋病、性病防治专业知识的短期培训;其他医疗机构能逐步提供规范的诊断、治疗、咨询等医疗保健服务;将艾滋病、性病防治、监测和健康教育纳入卫生服务网络;在全镇至少要建成一个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健康促进示范社区。 五、措施及要求 1、将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工作计划 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健康教育,并纳入健康教育计划。通过教学、讲座等形式向农民群众传授预防艾滋病知识,增强农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和预防艾滋病侵袭的能力,每季度不少于2次。要注重质量和效果,不断提高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结合我镇实际,坚持适时、适地、适当的原则,健康教育的重点为讲解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如何预防艾滋病以及无偿献血、禁毒等知识。 2、根据不同年龄段群众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各种制度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 信息管理制度 一、管理对象 辖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 二、管理目的 规范艾滋病、梅毒、乙肝各种信息资料管理程序,提高信息管理质量。 三、管理要求 1、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记录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咨询信息的婚前保健、孕产妇保健、产时保健等相关登记 2、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每月5日将收集、整理和汇总相关检测、咨询信息上报县妇幼保健院。 3、各级医疗机构对检测发现的艾滋病或梅毒感染孕产妇进行随访和个案信息调查,按照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相关报表上报要求及时填写上报县妇幼保健院。 4、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当认真核对各类原始登记与记录,确保相关报表信息符合逻辑、完整、准确。 5、县妇幼保健院汇总、审核各医疗机构的月报和个案卡上报到市妇幼保健院。 6、确保信息的保密性。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医护人员 职业暴露及防护工作制度 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一、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防止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6、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二、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艾滋病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艾滋病医院感染防控操作规程 艾滋病病毒为血源性病原体,可通过性传播、母婴垂直传播,亦可通过职业接触传播。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艾滋病病人血液或其他潜在性传染物质,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通过针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屏障或粘膜屏障,导致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因此,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严格做好个人防护。 一、医务人员防护 1、预防职业暴露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进行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护目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4、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必要时戴双层手套。 5、医务人员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6、使用后的锐器应当放入利器盒,或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回套针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7、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报告科主任或护士长,电话报告感染管理科(8320),并到感染科找专家进行评估:

40期艾滋病预防控制信息

40期艾滋病预防控制信息 艾滋病预防控制信息 总第40期2003年6月第6期(总第40期)2003年6月10日出版 目录 防治动态 卫生部组织开展“2003年全国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103) 中美CDC完成中国部分地区艾滋病监测系统的联合评估(103) 儿基会项目官员、卫生部专家赴河南省上蔡县考察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104)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东南亚区域二期项目将在我国四省实施(104) 全国19座城市调查显示北京人对艾滋病最了解(105) 青年志愿者与佑安医院共建“爱心家园”(105) 各级工会参与预防艾滋病工作(106) 省际交流 广东省将流动人口纳入艾滋病监测(106) 重庆市向同性恋者发安全套预防艾滋病(106) 湖南省提出遏制艾滋病五大方案(107) 一季度香港有52人感染艾滋病病毒(107) 国外信息 美国艾滋病防治策略(107) 美国科学家认为HIV-2病毒于1940年传给人类(108) 肯尼亚一些女性能天生抵抗艾滋病(109) 艾滋病成为南非头号杀手(109) 日本开发出高精度检测艾滋病病毒新方法(110) 南非获准艾滋病疫苗试验(110) 非洲艾滋病感染率下降(111) 英国性病传播速度惊人(111) 津巴布韦:艾滋孤儿祖母养(112) 短讯 新华人寿为医护人员提供艾滋病保险(112) 我国专家提取中草药有效成份治疗艾滋病(112) 凯莱英公司建抗艾滋病药物中间体生产基地(113) 活动预告 法国将在巴黎召开国际艾滋病学会大会(113)

卫生部组织开展“2003年全国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 为了认真贯彻《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加强艾滋病的监测工作,了解不同类别高危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和人群基数,掌握艾滋病流行现状并为流行趋势预测提供基础数据,为艾滋病防治措施和决策提供依据,卫生部疾控司组织了今年全国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 根据计划,该项调查在对现有监测资料和文献资料的分析基础上,确定了开展感染率调查的人数约8万余人,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专家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吸毒人群、暗娼、有偿献血员、同性恋者、性病门诊就诊者、医院无关联检测等人群进行现场调查和血清学调查,性艾中心负责确定调查技术方案并对全国31个省市有关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目前该项调查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卫生部疾控司) 中美CDC完成中国部分地区艾滋病监测系统的联合评估 为了确定如何加强中国HIV哨点监测系统和HIV实验室系统的工作,以及为中美合作艾滋病项目设计的实验室提供建议,2002年9月16日-27日,美国CDC的监测和实验室专家与中国CDC的同事一起对广东、江苏和山东的HIV监测系统进行了评估。这也是中国CDC和美国CDC合作艾滋病防治项目的一部分。日前,中美专家共同完成了评估报告。在报告中,专家们总结了HIV哨点监测、HIV和AIDS病例报告以及这三个省的HIV实验室检测系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为如何加强这些方面的工作以及开展全球AIDS项目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在哨点监测方面,评估小组认为存在的问题有:现实中所用的调查方法与监测方案里的标准方法并不一致;在拘留所等地点进行的强制检验和医院等地进行的自愿检验所采用的检测标准不同;由于资金及人员不足,对哨点工作的核查有待加强。他们建议中国CDC应该与各省CDC监测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扩大哨点监测的覆盖面,同时在监测中纳入行为监测的内容,以便更好地评估HIV在高危人群中的感染率。 在病例报告方面,评估小组认为现有三种报告体系过于复杂,他们初步的意见是江苏省三合一的报告体系值得推广。小组还提出其它方面的建议,如提高病例报告系统的标准化程度,改进电子数据输入和管理;对保护病人的隐私给予更大的关注;重新总结对AIDS病例的定义;需要一个标准化的表格来收集临床、行为和危险因素信息。此外,评估小组还建议开展更多的HIV匿名检测和无关联检测,一方面可以消除HIV监测哨点和HIV/AIDS病例报告系统中数据的偏性,另一方面可以用很少的花费提供整个国家低危人群的资料。 对于HIV的实验室系统,评估小组认为实验室的装备良好,人员培训到位。但是确认实验室过于集中在省级CDC中的HIV实验室,造成大量的样本在实验室间的传递和重复测定。整个实验室体系的结构还需进一步加强。 报告认为将监测作为中美双方优先合作的领域是正确的。同时,美国CDC可以在监测方案的标准化和监测数据的管理方面为中国艾滋病监测工作提供支持,通过

艾滋病安全教育

关爱生命远离艾滋 ——中学生如何认识艾滋病的危害及防治艾滋病 晋城技师学院赵静 教学目的: 1、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正确认识艾滋病的危害及传播途径 3、增强预防艾滋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及病毒携带者。 教学重点: 1、在活动中领悟到艾滋病的危害性及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3、通过活动,使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例举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语言导入,投影播放艾滋病相关图片) 1985年6月,一位美籍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因得了怪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5天发病后死亡,这是首先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艾滋病,我们从听到这个名字到现在,已经有几十年了,多数人是谈艾色变。不错,艾滋病确实很恐怖,它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更重要的是,至今还没有药物可以医治,更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是当前医学界最关注的一种传染病。因此,它有“世界瘟疫”之称;又因损害性严重,被称为“超级癌症”。 2001年9月30日止,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报告28,13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208例,死亡641例。2011年底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联合专家组评估,截至2011年底,估计我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78万,而当年我国已发现的感染者和病人存活34.6万。也就是说,目前还有大约56%的感染者尚不知情。 自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以来,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逐年上升。截至目前,据官方统计,中国艾滋病感染最严重的地区云南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达三万七千零四十例。但专家透露,该省实际感染人数可能不少于八万人。同学们知道,我们云南省是全国艾滋病高发地区,全省129个县(市、区)中的33个发现有孕妇感染艾滋病毒。平均感染率为0.38%,其中有5个县超过1%,最高达2%,这意味着云南艾滋病开始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另外,随着检测面的扩大,学生人群报告感染者人数显着增加。2011年1至10月,新报告学生感染者和病人1252人,占学生历年累计报告数的21%,“艾滋学生”“艾滋老人”逐年增多。因此,认识艾滋病,预防艾滋病成了每个同学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常识。 关于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先由同学们自学材料以对艾滋有一定的了解。 二、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本节内容由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收集学生的相关问题并做适当讲解,或者通过投影讲解) 1、什么是艾滋病(AIDS) 艾滋病的医学名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 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艾滋"是它的英文缩写"AIDS"的音译。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具有一系列复杂症状的综合症。

预防艾滋病主题活动方案

预防艾滋病主题活动方案 为预防艾滋病,有很多班级都有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下面是的预防艾滋病主题活动方案,欢迎大家参考! 为了依法贯彻《艾滋病防治条例》,进一步落实《XX市教育局xx年度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不断推进“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XX市教育局要求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在“世界艾滋病日”期间组织开展以“关注艾滋,关爱生命”为主题的艾滋病预防教育活动,以达到认识艾滋、了解艾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营造优质的社会环境,创设健康的学习氛围。为保证世界艾滋病日系列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目的 在“世界艾滋病日”期间开展以“关注艾滋,关爱生命”为主题的艾滋病预防教育活动中,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艾滋病防治条例》的各项规定,落实好《XX市教育局xx年度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要求,深刻认识在青少年中开展艾滋病预防教育活动的重要性,真正把艾滋病预防教育工作,纳入青少年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落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抓好“关注艾滋,关爱生命”为主题的艾滋病预防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XX市已发现艾滋病疫情多年,在校学生已占患者很大比例的严重性。要采取有力措施向全体师生宣传艾滋病预防教育知识,增强师生对艾滋病的认识了解,提高预防能力。加强对学校医务人员的相关

知识的培训,抓好日常预防工作,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建良好的氛围。 二、时间安排及主要内容 (一)宣传发动阶段 (11月18日-11月21日) 各县(市、区)教育局、各直属学校要按教育局的总体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校园保健医培训计划和对在校师生的宣讲计划。依据不同层面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防艾委讲师宣讲、组织主题班会、开展专题图片或是征文等重点宣传形式,提高教职工和学生认识、了解、预防艾滋病的能力。 (二)预防教育工作阶段(11月24日-12月3日) 一是各地(校)要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一次中学校医、健康教育教师的专题培训。校医和健康教育教师是学校卫生安全的第一道检验线,他们在学校健康促进、预防aids健康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校医、健康教育教师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相关态度、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情况以及在开展教育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需求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是由防艾委讲师到学校宣讲。各地各校依据学生年龄的身心特点制定宣讲内容,要求通俗易懂,教育意义鲜明。三是各地校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当天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以期达到师生有收获、有感悟、有震撼,将艾滋病日宣传系列活动推向高潮。 (三)检查验收阶段(12月4日-12月9日)

我国控制艾滋病的手段和措施

我国控制艾滋病的主要手段和措手 2000年起,我国对艾滋病给予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和蔓延,截止2010年我国艾滋病感染者成功的控制在150万之内,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中有社会医学手段,也有技术手段等非社会医学手段。 主要采取的社会医学段有: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加强性病管理,使用安全套,控制艾滋病流行;加强血液安全管理,预防医源性传播;加强对感染者和病人的服务和管理。 1 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宣传与教育 加强关于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是目前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最有效方法之一宣传部门协调指导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部门,将宣传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作为各级各类新闻媒体的重要任务,加大刊播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和公益广告的力度,充分利用媒体宣传艾滋病预防知识。对大量流动人口流出的地区,从小学开始进行广泛、深入、持久的健康教育,将会对流动人口及其家属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做用。 2. 加强性病管理,使用安全套,控制艾滋病流行 加强性病的管理对控制艾滋病的流行至关重要。公安部门依法打击卖淫嫖娼、聚众淫乱等违法犯罪行为。相关部门应负责做好妓女、嫖客的性病查治工作,打击贩毒、吸毒,对抓获的妓女、嫖客、进行强制检查、治疗。有关场所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安全套的使用。加强对高危行为人群的健康教育和综合干预,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通过广告、社区健康教育项目等渠道开展促进使用安全套项目,可明显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降低经性传播的危险性。 3加强血液安全管理,预防医源性传播。 严格加强采供血机构及用血单位的监督管理,确保血制品安全显的尤为重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及供血单位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严禁一切采供血环节上的违法违规操作,加强血站组织制度、技术设备建设,加强消毒质量管理,对献血员要严格实行健康管理和检测制度。依法对血液制品实施预防性监督监测,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活动,切实杜绝艾滋病、性病等严重传染病通过输血环节危害健康人群。 4 加强对感染者和病人的服务和管理 要根据感染者和病人的具体情况,按照就地治疗原则,及时开展抗艾滋病病毒治疗,加强随访,提高治疗效果。积极动员感染者家庭成员、社区组织参与非住院病人的治疗工作,提高治疗依从性。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在病人抗艾滋病病毒、抗机会性感染治疗、随访、药品提供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以及异地治疗的转介和衔接机制,加强被监管人员和流动人口中病人

预防艾滋病知识教案

艾滋病预防知识及其预防措施教案 况登霞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有那些危害,艾滋病传播途经及预防措施。 2、使学生知道如何预防艾滋病,并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确保学 生在身心上保持良好的状态,积极面对学习。 3、使学生并养成良好的、健康的和文明的生活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类正面对着两个威胁,恐怖主义和艾滋病,与恐怖主义相比,艾滋病在过去一年里夺走了更多人的生命。 艾滋病对世界造成的威胁不亚于让恐怖分子获得核武器。 ——联合国报告二、授新课 (一)什么是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 1、艾滋病的医学名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 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艾滋"是它的英文缩写"AIDS"的音译。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具有一系列复杂症状的综合症。 2、艾滋病病毒的医学名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它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经 1、性接触传染 由于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体液中,男女不洁性行为可以导致艾滋病病毒迅速传播。目前,性接触传播已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2、血液传播 目前通过输血传播艾滋病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一些非洲国家和地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几乎大部分非洲国家,主要以非志愿献血为主,他们大多是青壮年,都处在性活动高潮的年龄段,这意味着他们所提供的血液很可能具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会。将这些血及血液制品输给其它病人,便可能感染艾滋病。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及针头是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媒介。 3、母婴传播

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方案

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方案 近年来随着艾滋病的广泛流行,已成为危害全世界精神文明健康的一类传染病,它对人类的危害也越来越受到人们所重视,为了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为了加强我校艾滋病预防工作,增强广大青少年防病意识和抗病能力,遏制艾滋病的传播,根据《根据云卫函〔2016〕36号通知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卫生计生委、教育厅、人社厅《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疫情通报制度进一步加强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粤卫函[2015]1175号)文件,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2016年预防艾滋病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充分认识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推进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列入教学工作计划,以强有力的宣传和科学的内容,促进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关爱健康,关爱生命,共同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活动的目的及意义: 1、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2、艾滋病虽可怕,但传播方式明确。我们只要洁身自好、

纠正不良行为,完全可以预防,而良好的观念和行为必须从儿童少年时期开始培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

“在近期内无特效治疗及预防疫苗的情况下,开展以学校健康教育为中心的全民健康宣教,是预防艾滋病蔓延的最有效手段”。 3、学生正在长知识、长身体,但缺少经验,尤其缺少性知识。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正面教育,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侵袭,成为艾滋病的受害者。通过健康教育培育一代新人,将成为抵御艾滋病猖撅蔓延的最有生气的社会力量。 三、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预防艾滋病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我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和实施,确保预防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 学校预防艾滋病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钟志华 副组长:区火恒、简扬新 成员:教导处、少先队辅导员、各班主任 (主要分工:教职工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主要由组长负责,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由教导处、少先队及班主任共同负责。) 四、预防艾滋病的方法与措施。 1、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2、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医护人员在接触艾滋病患者时如何做好防控措施

医护人员在接触艾滋病患者时,如何做好防控措施毫无疑问,艾滋病是20世纪以来人类遭遇的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人们对艾滋病的理解就是患上艾滋病就等于被判死刑。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全世界艾滋病病毒并没有像之前人们预言的那样失控蔓延,相反,在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下,近10年来,人类因感染艾滋病死亡的人数正逐步降低,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也在不断下降,治疗艾滋病的药物也在不断研发,这些讯息都让人类看到了彻底治疗艾滋病的曙光。联合国在近一两年也屡次提及要在2030年真正消灭艾滋病。这不是异想天开! 但是,从目前来看艾滋病仍然是人类生命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不能彻底治愈,艾滋病的防控工作仍然艰巨。远离艾滋病,人人得健康这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但是,有一人群,明知艾滋病的危害,因为责任与使命,仍要与艾滋病进行亲密的接触,这就是医护工作者。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艾滋病防治条例》,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者拒绝诊治艾滋病。 既要保证艾滋病患者治疗的权利,又要确保医护工作者自身的安全,因此,医院有责任培养医护人员对艾滋病有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防护措施。 医护人员对艾滋病两种错误的认识 1、谈艾色变,对艾滋病患者极端排斥,恐惧,对待艾滋病患者如临大敌,认为与艾滋病患者接触就很容易感染艾滋病,甚至拒绝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服务。 2、不以为然,没有充分意识到HIV职业暴露的危险性,认为自己身体健康、生命

力强,即使被损伤,患病几率也低。 医疗机构要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艾滋病防治条例》有关要求,严格落实首诊(问)负责制。对门诊、急诊、住院和自愿咨询检测过程中发现的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要积极、科学、妥善地做好接诊和相关处置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者拒绝诊治。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现已证实的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有三种:1、性传播(75%的艾滋病)2、血液传播(5%静脉吸毒,3%输血或使用血制品)3、母婴传播? 爱滋病毒非常脆弱,一旦离开人体就会死亡,一般的社交活动不会感染艾滋病。目前认为下列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滋病:浅吻、握手、拥抱、共餐、咳嗽、共用办公用品、共用厕所、游泳池、共用电话、蚊子叮咬等。 医护人员在对艾滋病人治疗过程中感染的风险主要在于体液,血液,造成交叉感染。 医务人员如何预防艾滋病感染 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戴手套,接触后洗手。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医务人员在手部皮破损情况下进行上述操作,必须带双层手套。 口罩与防护眼镜。接触患者不需戴口罩和防护眼镜。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

预防艾滋病的安全教育

新思维中等职业学校 (安全教育教案) 第十五周日期:2013 年12 月13 日 班级:高一商务助理班班主任:黄欣然 主题:预防艾滋,从己做起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艾滋病。 2、让学生知道如何预防艾滋病。 3、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预防艾滋病。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简称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T4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的免疫系统最终使免疫系统崩溃使人体因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发病并死亡科学家把这种病毒叫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的英文缩写词AIDS 的音译曾译为“爱滋病”“爱死病”1981年在美国首次发现和确认病毒侵入后人体即丧失免疫功能容易感染其它疾病而死亡一般通过性接触静脉注射及输血等途径传染被称为“20世纪的瘟疫” 二、哪些人易患艾滋病? 1、吸毒者 经静脉注射毒品成瘾者约占全部艾滋病病例的15%~17%,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吸毒过程中反复使用了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注射器、针头,而其中被艾滋病毒污染的注射器具无疑造成了艾滋病在吸毒者中的流行和传播,使吸毒者成为第二个最大的艾滋病危险人群。滥用成瘾性药物和毒品是艾滋病多发和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2、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

除了抗血友病制剂外,其他血液与血液制品(浓缩血细胞、血小板、冷冻新鲜血浆)的输注也与艾滋病的传播有关。 3、艾滋病的其他高发人群 从年龄上,艾滋病虽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但事实说明90%以上发生于50岁以下的人群,而其中又主要发生在两个年龄组,即20~40岁的成人组和婴幼儿组。由于患有艾滋病的母亲也可通过胎盘、产道、乳汁传播给出生前或出生后的婴幼儿,因而由患有艾滋病的妇女所生的小孩,也是艾滋病的易感者。 4、男性同性恋者 包括双性恋者因为肛交,所以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但同性恋不等于艾滋病。 5、与高危人群有性关系者 与高危人群有性关系者是艾滋病的易感人群。同性恋的易感性在前面已提过,这里主要讲一下与高危人群有异性性关系者对艾滋病的易感性。有许多例子可以证明艾滋病可以在异性性生活中相互传播。 三、讨论青少年如何预防艾滋病? 1、了解艾滋病的危害及其传播方式,艾滋病传播的途径有三种:母婴、血液、性途径,自觉地保护自己。 2、洁身自爱,避免婚前和婚外性行为,遵守性道德、不搞性乱,不卖淫嫖。 3、不吸烟、不吸毒。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容易染上吸毒。共同注射器吸毒是我国感染艾滋病的一个主要途径,青少年绝不可以尝试。 4、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如必须使用,要求医院提供经艾滋病病毒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 5、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纱布、药棉等用具。 6、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拔牙、穿耳朵眼、纹身、纹眉、针灸或手术。 7、避免在日常救护时沾上受伤者的血液。 8、不与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如牙刷、刮脸刀和电动剃须刀。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要正确地认识毒品,远离毒品。预防艾滋,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时刻记住,一旦染上毒品,必将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毒品这东西碰都不能碰。

小学2015年预防艾滋病活动方案

小学2015年预防艾滋病活动方案 小学2015年预防艾滋病活动方案 近年来随着艾滋病的广泛流行,已成为危害全世界精神文明健康的一类传染病,它对人类的危害也越来越受到人们所重视,为了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为了加强我校艾滋病预防工作,增强广大青少年防病意识和抗病能力,遏制艾滋病的传播,根据《儋州市教育局艾滋病防治工作方案》和预防控制艾滋病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2015年预防艾滋病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充分认识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推进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列入教学工作计划,以强有力的宣传和科学的内容,促进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关爱健康,关爱生命,共同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活动的目的及意义: 1、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2、艾滋病虽可怕,但传播方式明确。我们只要洁身自好、纠正不良行为,完全可以预防,而良好的观念和行为必须从儿童少年时期开始培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在近期内无特效治疗及预防疫苗的情况下,开展以学校健康教育为中心的全民健康宣教,是预防艾滋病蔓延的最有效手段”。 3、学生正在长知识、长身体,但缺少经验,尤其缺少性知识。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正面教育,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侵袭,成为艾滋病的受害者。通过健康教育培育一代新人,将成为抵御艾滋病猖撅蔓延的最有生气的社会力量。 三、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预防艾滋病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我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和实施,确保预防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 学校预防艾滋病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符良震 副组长:谢强、陈梦熊 成;;员:教导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各班主任 (主要分工:教职工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主要由组长负责,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由教导处、少先队及班主任共同负责。) 四、预防艾滋病的方法与措施。 1、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2、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3、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避免使用未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4、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5、与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6、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五、开展多种形式宣传预防艾滋病 1、学校通过电子显示屏向学生宣传艾滋病知识以及预防措施;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相关工作制度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信息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完善信息资料收集、管理及逐级上报制度。 2.指定保密意识及责任心强的专职人员负责信息管理工作。 3.加强信息的收集、报告、审核、管理及质量控制,确保信息数据上报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对信息数据的分析、利用及管理能力。 4.省妇幼保健中心每年汇总上报我省本年度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信息分析报告,并上报国家妇幼保健中心。 5.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月报表和个案登记卡留存备案。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信息数据 的收集和上报制度 1.本制度依据。。。制定,适用于全省所有开展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咨询检测和治疗的医疗保健机构。 2.所有为孕产妇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咨询检测和治疗的人员均为法定报告人。 1.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记录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咨询信息的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产时保健等相关登记,在相关门诊、住院部、检验科建立检测、咨询登记本和阳性孕产妇专用登记本。 2.按照《关于做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信息管理工作通知》的要求,定期收集、整理和汇总相关检测、咨询信息,

并于每月定期报至县级妇幼保健机构。 3.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汇总后完成“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月报表”和“预防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月报表”,并逐级上报,于每月定期报至省妇幼保健中心。 4.对全省所有医疗保健机构检测发现艾滋病感染确诊孕产妇/婚检妇女和梅毒感染、乙肝阳性确诊孕产妇后,须于24小时内电话报辖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逐级上报至省妇幼保健中心,并于5日内填写并上报个案登记卡。 5.工作月报表和个案登记卡通过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信息的网络报告。 6.在数据收集过程中,信息要符合逻辑、完整、准确、及时。纸质报表用蓝色或黑色签字笔,字迹清楚,填报人应签字,加盖单位公章。 7.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要做好项目各种信息数据、表卡的留存、保密工作,不得向社会公开。 艾滋病和梅毒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儿童随访制度 一、本制度依据。。。制定,适用于全省所有。。机构 一、艾滋病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儿童随访 1.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艾滋病阳性孕产妇应加强孕产期保健及随访服务,包括采取安全性行为指导、营养指导、CD4+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及其他相关感染症状和体征的监测、安全助产等服务。 2.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在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满1、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