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文类学

第八章 文类学

第八章 文类学
第八章 文类学

第八章文类学

文类学(英文Genology,法文Genologic)是专门研究文学类型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历史和理论的分支学科。文类研究限于一国文学范围内:(1)按一定标准对本国文学加以分类(2)从历史的角度梳理某种文学类型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第一节文类学的特征

“文类学”进入比较文学由梵·第根提出。奥尔德里奇指出,文类学的任务是“把某一民族中的文类与另一民族文学中的相应文类加以比较”,以建立“文学关系”。至于研究方法,韦斯坦因认为,应该既采用批评的方法又采用历史的方法。因此,文类学既探讨文学的类型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渊源流变过程,也研究和比较各种文类在不同民族文学中各自的发展历史及特征。

文类学研究的特点:

在比较文学中,文类学是最有共同性的领域之一;

文类学又是一种具有可见性的研究;

与主题学相比,文类学侧重文学文本的研究(文类学Vs主题学,主题学研究各国文学作品所体现和表达的人类社会、思想和情感的异同;文类学主要立足于文本中各因素异同的研究)。

第二节文类理论的发展

“文类”,英文为Genre,我国称文学体裁。

一、西方文类概念的历史与发展

(1)就欧洲文化背景来讲,文类的概念源于希腊。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了区分文学类别的原则,文学“既可以像荷马那样,时而用叙述手法,时而叫人物出场(或化身为人物),也可以始终不变,用自己的口吻来叙述,还可以使摹仿者用动作来摹仿”。

(2)后来文艺理论学家根据亚里士多德提到的三个方面划分出三种类型:史诗、戏剧和抒情诗,这是一种经典的划分。这种将文学划分为叙事文学、抒情文学和戏剧文学三类的基本框架在西方一直沿用到现代。

(3)亚里士多德的三分法主要强调文类的性质,但文体意识不强。文类理论的补充:

从主体的角度界定:史诗是客观的、抒情诗是主观的,戏剧是主客观的结合。

从时间的角度界定:史诗的事件来自过去,戏剧的行动伸向未来,抒情诗的情感立足于现在。(4)弗莱划分文类亚层次的标准(在《批评的剖析》中就叙事文学),根据主人公在作品中的地位区分出五类:

?主人公在本质上绝对优于他人的是神话;

?不是本质上而是程度上优于他人的是浪漫传奇;

?优于他人然而不能优于环境、不能优于命运的是悲剧史诗;

?主人公与他人地位相当不相上下的是喜剧现实主义;

?主人公低于他人,成为嘲笑对象的是讽刺作品。

根据环境界定,划分小说细类:

?浪漫传奇,虚构世界高于经验世界;

?讽刺小说,虚构世界低于经验世界;

?历史小说:虚构世界与经验世界相等。

[美]韦斯坦因表示,要用一种包罗万象的体系去概括一切地区、民族和国际性的文学形式自然是不可能的。西方当代文类理论更强调文类的开放性。一方面,文类有其固有的常规,另一方面,作家可以通过自己的创作调整、扩充和改变文类的某些因素。美国比较文学家列文曾将文类比作“公共机构”。人们在这个机构中的工作和表现,同时又不断对这些机构加以调整,使之不断适应新的环境的需要。

二、中国的文类理论

(1)中国文类研究源远流长,“体”、“文体”这类术语在我国古代文论中经常出现,这类术语主要指文类研究,有时也涉及语体和风格。

(2)早在先秦时,古人就已把诗和散文分别编集,表明人们对文体的类别有一定认识。

(3)魏晋时期,开始出现一些论文和论著正式明辨文体的异同。如曹丕《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四科:奏议、书论、铭诔、诗赋。絷虞的《文章流别志论》对文体的异同、性质、历史演变、发展趋势作了较为专门的研究。刘勰《文心雕龙》在我国古代文类研究史上承前启后、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4)梁代萧统的《昭明文选》、明代徐师曾的《文体明辨》和清代姚鼐的《古文辞藻纂》等都是比较重要的文体论著和分类文选。

(5)我国古代学者对文类的划分大体可囊括为“两分法”:韵文和散文。这种分法带来的局限性是:一、使文类研究主要囿于诗文范围,而对戏曲、小说以及其他形式的俗文学很少涉及;二、由于对“文学”

缺乏明确的限定,“文”中常含有非文学的文章;三、与西方相比,我国文类研究偏重文体和风格的研究。

(6)“五四”以来,我国吸收西方三分法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补充,形成“四分法”。把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和散文四类。从此在我国比较同行。将散文单列是为了适应中国的文学传统。

三、当今的文类观念

(一)大体则有

一般来讲,某一文类应具有与其他文类相区别的基本因素所构成的整体性特征,即在长期文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并约定俗成的基本构成因素、特点和规律,有各自相对的稳定性。

(二)定体则无

由于各种文类始终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要在各文类之间划分出一条截然的固定不变的界限是不可能的。这种发展变化首先表现为从低级走向高级;其次表现为文类中内部因素的消长升落;第三也是当今的一个趋势,即各文类之间的互相渗透、吸收、借鉴乃至非文学因素的进入,由此构成了文学类型的动态性和兼融性。P118

(三)破前法者乃为雄

中外文学史上经常出现文类的现存规则与创作实践的冲突。

第三节文学类的研究类型

一、文类的历时研究

文类的历时比较是从史的角度探讨某一具体的文学样式的形成及其在各国流传过程中的变化和增衍,它强调的是“事实联系”。

如中国话剧、中国现代小说的发生史P119。流传中形式上的变化;新型样式的出现P119。西方戏剧催生中国话剧也属于文类的历时研究。中国本没有话剧,传统戏剧的主要样式是戏曲,节奏较为缓慢,表演程式化,往往通过优美的唱腔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变化。“五四”时期是一个“收纳新潮,脱离陈套”的时代,当时译介了大量的外国戏剧,这些崭新的、现场效果强烈、更容易抓住观众注意力的戏剧样式进入中国,让人耳目一新。正是这些剧作为中国现代话剧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材料。在借鉴西方戏剧上,中国的集大成者是曹禺,他创作的话剧《雷雨》既有强烈的民族的色彩,反映了中国特有的封建家庭的专制和腐朽,也充分融合了西方戏剧的特点,不仅在内容上出现了乱伦、疯狂等西方戏剧常见的主题,而且在激烈的矛盾冲突、环环相扣的节奏、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等方面,都深得西方戏剧的精髓,特别是在场景和时间安排上,更是对西方古典主义“三一律”原则的完美运用。也正是因为中国话剧与西方的渊源关系,有人称话剧为舶来品。

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也与欧洲小说相关。虽然中国现代小说与中国古典小说有隔不断的关系,但精神实质和叙述方式主要受到西方文化和文学的滋养。就中国现代小说的形成而言,从章回体小说向现代小说的过渡得力于外国小说的影响。在描写方式上,叙述人称和叙述技巧多样化,从写事为主转向写

人为主,并且把人的命运、思想、感情、心理等因素纳入性格体系轨道,在语言上吸收外国的一些词汇、句法和标点,叙述中出现一些欧化的句子结构,此外,日记体、书信体等新的小说样式的出现等等,这些都与欧洲小说包括长短篇小说有直接联系,是对西方小说的借鉴。

二、文类的共时比较

所谓文类的共时比较,即打破时空界限,研究没有关联的国家之间相同或相似的文学类型,以探寻文学发展的规律和各民族文学的特征。侧重研究不同国家间相同或相似文类的构成因素、构成形态和表现方式、技巧上的异同。如中西悲剧的异同: 悲剧的样式;主人公的性质;悲剧的结局。P119

以中西悲剧的异同为例。

首先,从悲剧的样式看:

西方的戏剧理论对悲剧和喜剧这两者有着严格的限定和区别。古典悲剧理论反对悲喜混杂,认为悲剧必须崇高、严肃、神圣;喜剧则应滑稽可笑、低级、粗俗。悲剧的审美情感在于引起观众的怜悯和恐惧,喜剧的审美情感是使人感到可笑和愉快,喜剧一旦进入悲剧,就会冲淡悲剧的审美效果。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悲剧则不然,它一贯重视悲剧的喜剧因素和演出的喜剧效果,往往悲剧中混杂着喜剧因素,“伤心”与“快意”巧妙结合,但又与悲剧基调浑然一体。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体现的比较明显,“十八相送”这段就具有很强的喜剧性,但它不仅未冲淡全剧的悲剧气氛,反而以喜衬悲,加重了结局的悲剧意味。

其次,中西古典悲剧中的主人公性质也有较大差异:

西方古典悲剧理论认为,悲剧的人物必须出生于名门贵族,他们是神话、传说或者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而不是普通人。他们认为在悲剧中只有高贵人物才会使观众产生距离感,直到18世纪,狄德罗提出写普通人的主张,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中出现“小人物”的悲剧,这种限制才逐渐松弛。

中国传统戏曲对悲剧人物的身份、地位、家庭以及是否有历史依据等都没有严格的限制,像《白蛇传》、《窦娥冤》等悲剧中的主人公都是平民百姓,市井俚人甚至是异类。中国传统悲剧强调的是人物心灵的善,突出的是悲剧人物的正义性和无辜性,相比之下,中国悲剧更富有人情味。

再则,从悲剧的结局看:

西方的悲剧理论反对喜剧结局,也反对双重结局。悲剧的转变只能是由顺境转入逆境,而不能从逆境转入顺境。因此,戏的结束只能是流血、死亡、失败、出走。

中国传统悲剧一般采用“大团圆”的喜剧结局,强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赏罚分明,带有理想化的成分。即使悲剧主人公生前不能如愿,死后也要通过变形,实现生前未能实现的愿望。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死后化蝶,《窦娥冤》的鬼魂复仇,《游园惊梦》中的仙游梦会,《孟姜女》的哭倒长城,《雷峰塔》的劈山救母。中国悲剧正是通过这种“情通理不通”是表演,使结局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从而使观众获得某种满足感。

三、缺类研究

探讨某一文类在某一或某些国家一度存在或盛行,而在其他国家却没有出现的现象。换句话说,一些国家的某些文学体裁和样式在另一些国家没有直接对应的形式。

汉民族是否有史诗

参见朱光潜《长篇诗在中国何以不发达》一文

第四节文类学研究的意义

一、建立文类的国际联系通过文类学研究,在国际的范围内加以必要的综合,建立起文类的国际联系,同时通过不同国度文类的比较,更好地认识本国文学在世界格局中的位置和特色。P122

二、了解作家的艺术贡献通过研究文类的演变,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家的艺术成就和他在创作形式和技巧上的创新。P122

三、促进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的研究文类学研究的意义还在于通过把握文类的发展和变化,促进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研究的深入。P122

[英]柏拉威尔“文类研究之所以引起比较学者的特殊兴趣,是因为它们连接了国际范围内的文学史和文学理论。”

美国学者迈纳认为,一种文化中诗学体系的建立,表现以在此文化中占优势地位的“文类”为基础。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正是建立在戏剧文学的基础上,而中国、日本的文学理论则主要建立在抒情诗这一文类的基础上。这里,文类学的研究已经涉及到比较诗学。

实用应用文写作习题答案

. . 练习题答案第一章应用文写作概述 1.什么是应用文?应用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答:应用文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办理公务和个人事务时经常使用的具有惯用格式的文书。应用文的写作特点有实用性、时效性、真实性、规性和限制性。 2.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素包括那几个部分? 答: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素包括主题、材料、结构和语言。 3.如何对应用文进行审查和修改? 答:在审查应用文时可以自己审查,也可以请别人帮忙审查;在修改应用文时,应灵活掌握增、减、调、换四种修改方式的使用。 4.应用文的写作者应具备哪些能力? 答:应用文的写作者应具备观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力。 第二章行政公文 一、判断题 1.×2.√3.√4.×5.×6.×7.√8.√9.× 二、问答题 1.行政公文作为行政机关行政的工具,具有哪些特点? 答:行政公文作为行政机关行政的工具,具有政治性、法定刑、规性、强制性和规律性的特点。 2.通告的正文部分有哪些组成要素? 答:通告的正文通常由引据、事项和结语三部分组成。 3.通知有哪些类型?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答:通知按其功能可分为指示性通知,事务性通知,批转、转发性通知和会议通知等类型,其中指示性通知用于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布置工作、做出相应指示;事务性通知用来传达、安排事务性工作;发布性通知用于颁布除国家

法律外的其他文件;批转、转发性通知用于将本机关收到的上级、下级或不相隶属机关的来文,转给所属下级机关或其他机关;会议通知用于召开比较重要的会议前,将会议的有关情况告知有关单位或人员。 4.在写作通报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在写作通报时应注意事例要典型、评议要得当、叙述要全面简明、要掌握结构比例。 5.报告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具有哪些特点? 答:报告主要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此外,报告还用于向上级机关报送材料。报告具有单向性和述性的特点。 6.请示最多有几个主送机关?其正文部分惯用的结语有哪些? 答:请示只能有一个主送机关,不能多头请示。请示正文常用的结语有“当否,请审批”、“当否,请批示”、“以上请示,请批复”和“以上请示,盼复”等。 7.批复的标题有几种形式?各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答:批复的标题有5种形式,分别是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事由+文种、发文机关+事由+主送机关+文种、事由+主送机关+文种和复+原请示标题。 8.致函和复函的正文结构和惯用结语有何不同? 答:致函的开头要开门见山,直接提出发函缘由,简述发函的目的、理由或依据。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将需要商洽、联系、询问、告知的事项明确地表达出来。复函是被动行文,开头要引叙来函的日期、标题、发文字号等,以体现其针对性。致函的结尾惯用“请大力协助为盼”、“望能同意”等做结语;复函的结尾通常使用“特此回复”、“特此复函”等惯用语做结语。 9.意见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具有哪些特点? 答: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意见具有广泛性、多向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第三章事务文书 一、判断题 1.√2.×3.√4.×5.√6.×7.√8.× 二、问答题 1.简报的作用是什么?具有哪些特点? 答:简报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部,或是某项中心工作、某次重要会议中,用以沟通信息、交流经验、反映情况、指导工作的一种期刊式常用文书。简报具有简、快、新的特点。 ·2·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ht 名词解释 1比较文学:是一种跨民族,跨地域,跨语言,跨学科的文学研究.(有可能是填空) 2文类学:是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民族文学形式的种类,类型以及文学风格进行的比较研究,属于文学批评的一支. 3主题学:发轫于19世纪德国的民俗学研究,既属于影响研究,也属于平行研究.其强调的是不同语言,民族,时代的不同,作家对于同一主题(包括主题,题材,情境,人物,意象,套话)的不同处理. 4母题: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类的基本行为,精神现象以及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概念,诸如生,离,死,别,喜,怒,哀,乐,时间,空间,季节,海洋,山脉,黑夜等等 5题材研究:通常指构成一个完整故事或情节的素材,比较文学中指研究不同语言,民族,时代的作家对于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如大洪水神话,人蛇恋. 6情境研究:文学中常见的特定情境(三角恋,人鬼恋,不相识的父子之战)以及不同作家对于基本情境的不同处理研究(爱情与职责,道德,伦理等) 7意象研究:指某一民族,国家中某种具有特定意义的文学形式或文化形象. 8译介学:是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为比较视域而展开的异质文学的翻译互动研究.(探寻翻译及其翻译以后) 9形象学:是指在一国文学中所塑造或描述的”异国形象”,诸如”晚清文学中的西方人形象”以及”战后日本文学中的美国形象”. 10社会集体想象物:全社会对于一个集体,一个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 11比较诗学: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以文艺理论为核心内容的研究领域,着重于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论进行比较研究的学问。 12历史类型学:是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受到进化论的影响。研究的时空不一,但在美学上有价值,诗学上有共通性文学现象的一门学科。 13文学流派:指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具有相近或相同的文学观念,创作倾向,艺术追求和美学风格的作家群体。 14文学思潮: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流行的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潮流。

应用文写作教案第八章第二节开幕词、祝词教案

第八章第二节开幕词、祝词教案 导入新授教学要求 掌握开幕词、祝词等常用礼仪应用文的特点、格式和写法; 能撰写开幕词、祝词。 开幕词、祝词是在会议开始时主办单位负责人或外单位代表对会议表示良好祝愿的讲话稿。它是人际交往表达美好愿望的重要工具。 一、开幕词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方法 1、开幕词的概念 开幕词是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会议开始时,由会议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向大会所作的重要讲话。 2、开幕词的特点 宣告性。在开幕词中正式宣告会议开幕,给会议营造一种隆重气氛。如果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那么其历史意义就是从这一宣告开始产生的,因而这种开幕词必将随着会议的一系列重要文件一起载入历史史册。 提示性。在开幕词中明确交代会议的议题,扼要说明会议的议程、原则,交代会议的主要精神,起到点题的作用,使与会者心中有数。 指导性。在开幕词中阐明会议宗旨,提出会议任务,说明会议目的、指导思想和重要意义,这对开好会议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除此之外,开幕词一般要求简洁明了、短小精悍,最忌长篇累牍,言不及义,行文中多使用祈使句,表示祝贺和希望。语言应该通俗、明快、上口。 3、开幕词的种类 按内容可以分为侧重性开幕词和一般性开幕词两种。侧重性开幕词往往对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重大意义或会议的中心议题等,作重点阐述,其他问题一带而过。一般性开幕词则只对会议的目的、

议程、基本精神、来宾等作简要概述。 4、开幕词的写法 开幕词一般由标题、称谓、正文、结语、落款五部分组成。 开幕词的标题一般用于文稿散发或发表时,可直接写“开幕词”三个字,也可在“开幕词”前写上会议、活动的名称。开幕词在标题的下一行顶格写称谓。怎样写称呼,要根据对象的性别、职业以及身份地位等情况而定。开幕词的正文要根据对象、事由等具体情况来写。开幕词的开头要直接陈述因何事或何会而宣告开幕,如“我宣布第三届中国西湖博览会隆重开幕”。开幕词应指出会议的内容及其意义。结尾应写出对与会人员表示感谢之意。落款应写上主办单位和日期。 5、例文导读 【例文1】 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词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上午好! 在这春意融融的美好时节,第九届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隆重开幕了。在此,我谨代表西洽会组委会和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向莅临大会的国内外嘉宾,国家有关部委、各省区市代表,向港澳台同胞及各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 本届西洽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东中西部互动,促进协调发展”的主题,组织多种所有制企业以投资洽谈为重点,举办丰富多彩的投资促进活动。大会的核心是互动发展,以互动求互补,以互补求共赢,以共赢求合作,推动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 第九届西洽会的支持单位是商务部、信息产业部、国防科工委;主办单位共27家,包括中国贸促会、国家工商总局,24个省区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协办单位共9家。本届西洽会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和中国贸促会承办。由中国贸促会、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四届中国西部吸收外商投资洽谈会也同期举行。 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

北邮应用文写作第二阶段作业应用文写作

一、多项选择题(共20道小题,共100.0分) 1.说明书具有等特点。 A. 介绍性 B. 知识型 C. 广告性 D. 实用性 2. 市场调查报告的主体通常包括等几个部分。 A. 情况 B. 预测 C. 建议 D. 决策 3. 市场调查报告包括等内容。 A. 用户情况 B. 产品情况 C. 销售情况 D. 竞争情况

4. 说明书可以分为等种类。 A. 产品说明书 B. 使用说明书 C. 安装说明书 D. 电影、戏剧说明书 E. 书刊说明书 5. 答辩状正文包括等部分。 A. 案由 B. 答辩理由 C. 标题 D. 答辩意见 6. 申诉状的文正包括等内容。 A. 案由 B. 请求 C. 标题 D. 理由

7. 申诉状的结构由等部分组成。 A. 标题 B. 部首 C. 正文 D. 尾部 E. 祝福语 8. 上诉状具有等特点。 A. 上诉性 B. 强词夺理 C. 针对性 D. 说理性 9. 唁函结构包括等部分。 A. 标题 B. 称谓 C. 正文 D. 落款

10. 讣告的结构包括等部分。 A. 标题 B. 正文 C. 简介 D. 结尾 E. 署名、日期 11. 致词可以分为两大类。 A. 贺信 B. 祝词 C. 申请书 D. 贺词 12. 演讲稿的标题有等形式。 A. 亮明观点型 B. 概括内容型 C. 设置悬念型 D. 表明场景型

13. 演讲稿的结构一般包括等部分。 A. 标题 B. 称呼 C. 开头 D. 主体 E. 结尾 14. 新闻的导语形式有等形式。 A. 叙述式 B. 描写式 C. 评论式 D. 结论式 E. 提问式 F. 引语式 G. 诗词式 15. 根据报道对象,通讯一般可以分为等。 A. 人物通讯 B. 事件通讯

比较文学考试重点3

第一章比较文学入门 1、什么是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线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陈惇刘象愚 2、比较文学的特点? (1)跨越性:跨越语言、民族、文化、学科。跨民族是最根本的,是判断比较文学的最基本的标准。 (2)比较性:约定俗成的专业学科的名称,具有特殊的学科意义。比较文学不等于“文学比较”,应把两种文学体系化、内在性的汇通作为比较文学衡量的标准。 (3)文学性:立足于文学之本;通过与其他文学的沟通和交流来探讨文学的共同规律; 借助其他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来重新审视文学本体,把文学放在与其他学科关系的参照框架下来彰显文学特征。 (4)开放性 (5)理论性 3、比较文学的意义? (1)开拓文学研究的新天地,新视野: (2)促进异质文化的对话与交流,互识、互证、互补。 互识:对不同文学的认识、理解和欣赏,认识别人,也认识自己。 互证:中西各有自己的见解,寻求理解,必须对话,互相对比参照。以不同文学为例证,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相同和不同的解答,达到进一步的共识。 互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他者吸取营养,取长补短,谋求新发展。多种文化的比照和对话,结果不是多种文化的融合,相反这种比照对话使各种文学的特点得到彰显,更显其真面目真价值。 (3)加深对文学本质的认识 第三章比较文学学派 1、法国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 (1)主要观点: 1)提倡影响研究的方法 2)讲求事实,崇尚实证,重视考据 3)不重视作品的美学欣赏和文学批评 4)学科上囿于文学专业领域,地域则局限于欧洲 5)提出“总体文学”一说 (2)评价: 优点: 1)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 2)严谨的定义,材料的确凿,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立了严密的方法体系。 3)影响研究仍是今天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缺点: 1)狭隘、机械,过分拘泥于实证、考据,过分强调事实联系而相对忽视了作品内在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2)欧洲中心意识,大国沙文主义的倾向,研究范围局限于欧洲范围,使东西文学的比较显得不可能 2、美国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 (1)主要观点: 1)提倡平行研究的新方法 2)提倡跨学科研究 3)重视作品的“文学性”和“美学价值” 4)反对“欧洲中心论” 5)反对“总体文学”的提法 (2)评价 优点: 1)美国学派突破了法国学派的机械保守的实证对比较文学的束缚,使比较文学获得了生机; 2)美国学派扩大了比较文学的范围,不仅使跨学科研究成为可能,也使中西文学比较成为可能; 3)美国学派重视作品的文学性,更接近“文学内核”。 缺点: 1)美国学派的理论不够严密,容易产生牵强附会的比附。

西南财大应用文写作分享 第5章--第8章

第五章通用文书 (liusl发表于2009-9-28 ) 一、总结有哪些特点? (一)客观性 总结一般是以本单位、本部门或自己的工作为对象,对自己某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因此,总结的内容必须客观真实,必须符合工作实际。 (二)理论性 总结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回顾过去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找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因此,写总结应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对过去进行科学分析和归纳总结。 (三)简明性 总结是对本单位、本部门或自己的工作的回顾和评述,因此应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简明扼要的进行归纳总结,概述应精练,不需多方论证。二、调查报告有那些特点? 调查报告具有以下特点: 1、针对性 调查报告针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和分析,揭示出它的本质和规律。没有出现这些问题,就不会有与之相应的调查报告产生。因此,调查报告具有明确的现实意义和实际效用。 2、指导性 调查报告的指导性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提供情况以帮助领导指导全局工作;②提出问题以引起重视和解决;③总结经验以在具体工作中推广应用。调查报告能够比较全面、具体地反映现实情况,并根据调查材料对现实中的事实和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以帮助领导认识事物、掌握情况,从而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方针政策。有时候,社会生活或工作中存在着一些带有普遍倾向性的问题,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这些问题被忽略了,调查报告也能够将它们反映出来,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使问题得到解决。调查报告还能够用来总结先进地区、先进单位或先进人物的正面经验并加以推广,使相关的单位或人员受到启发。 3、客观性 调查报告对于具体工作和宏观决策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由此也对调查报告的客观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调查报告的全部写作过程都必须建立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否则将导致决策的失误。在调查的过程中,必须尽可能获取最真实、全面、系统的材料,然后找出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全面地、客观地分析问题,得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在撰写报告时,必须忠实于调查材料和由材料得出的结论,用事实说话。只有在调查、分析、写作的三个环节中自始至终地贯穿真实、客观的主线,调查报告才具有客观性,也才能发挥其指导作用,所以,真实、客观是调查报告的生命。三、简报有哪些特点? (一)篇幅简短

以文带文课型分析 讲座稿

“以文带文”课的四种类型 以文带文课从诞生那天起,为什么带文,带入的文章与课本中的文章是什么关系,链接二者的纽带是什么,此类问题就一直是关注的焦点。以文带文的主要课型特点是一篇精读文带一篇或多篇略读文;二者的关系是:(1)得法于精读,用法于略读;(2)将精读文和略读文进行比较学习。“主题阅读”是我们“大单元主题教学”的老师。我们的以文带文课型是从“主题阅读”借鉴来的。我们应认真地向“主题阅读”学习。 一、“得法于精读,用法于略读”,这是以文带文课的第一种类型——迁移运用型。其基本特点就是人教版课本上的文章领悟方法,配套教材或其他选文阅读中迁移应用方法,目的是促进方法技能的内化和习惯的养成。 比如,《乡下人家》选自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导语中要求“走进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并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由此可见,本单元训练重点是语言品味积累,但在这之前,应先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老师引导学生谈谈“乡下生活给你什么感受”,然后看看“文中描写了乡下人家哪几处生活场景”,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画成了如下思维导图——

借助思维导图,整体把握了文章结构,再品味语言就不至于支离破碎。画思维导图只是一种策略,借助思维支架理清文章结构、思路的策略。 之后,老师让学生应用“画思维导图”这种方法,阅读配套教材《语文帮》上的选文《故乡的芦苇》,画出作者的记叙思路。 这就是一个迁移运用型以文带文的实例,目的在于教会学生用画思维导图的方法理清文章结构、思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有必要,但不是语文本体性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悦生活美好,都只是阅读训练的活动载体,教会学生阅读策略才是这节课的本体性内容。 老师还教过《自然之道》,四年级下册第三组,单元导语要求“抓住文章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并围绕‘大自然的启示’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课文阅读之前,王营营指导学生听写课文中几个四字词语:争先恐后、鱼贯而出、饱餐而去、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后悔莫及——然后让学生反复读一读,前后连起来说话。学生发现,不经意间竟然概括出了文章主要内容!老师轻轻一点,学生就领悟了“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前后连缀起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这种方法好用不好用?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读配套教材选文《蛇与庄家》。这也是迁移应用型以文带文。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一、选择与填空 1、比较文学首先诞生于19世纪末 2、19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比较文学才正式诞生,诞生的标志由有三个:一,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二,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三,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 3、率先开展中西文学比较研究的是旅居国外的一批华裔学者,如刘若愚、叶维廉、叶嘉莹等。 4、叶维廉更注意从中西文学的比较研究汇总寻找突破点,以清理文学理论架构中一些带根本性的问题,寻求共通的文学规律,从而提出了关于“模子”寻根的理由。 5、1976年,古添洪、陈慧桦主编的台湾第一本比较文学论文集《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出版。后来古添洪在《中西比较文学:范畴、方法、精神的初探》一文中,把这类研究称为“阐发法”。 6、1983年后,台湾陆续出版了叶维廉主编的《比较文学丛书》11种,可以说是十余年来台港比较文学成果的以此检阅和总结。 7、1979年钱钟书《管锥编》出版,成为中国比较文学复兴开始的标志。 8、1985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比较文学的全面复兴。 9、法国学派提出影响研究,美国学派提出平行研究,中国学派提出阐发研究,苏联学派提出历史类型学。 10、文学三分法:抒情、叙事、戏剧四分法:小说、戏剧、散文、诗歌 11、平行研究的主要内容:主题学、文类学、比较诗学 12、影响研究分为: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 13、(法国学派——影响研究)法国比较文学的领袖梵.第根是这样理解比较文学: 真正的“比较文学”的特质,正如一切历史科学的特质一样,是把尽可能多的来源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以便充分地把每一个事实加以解释;是扩大认识的基础,以便找到尽可能多的种种结果的原因。 (美国学派——平行研究)美国比较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雷马克下的定义: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亚牛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简而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学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二、名解 1、什么是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是一门诞生于19世纪末期的年轻学科,现已成为当今世界上的一门“显学”。第一,比较文学不是文学种类。它不是一个总体性的概念,不包括文学创作,而只是一种文

人教版教育心得:以文带文课型研究

文本整合,实现主题价值 ——大单元主题阅读课型研究之以文带文课主题阅读是塑造心灵的阅读。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生命成长史。 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思想,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情怀,一个主题就是儿童的一个智慧世界。 沿波而讨源,一年来,我们遵循教材特定主题单元,实施主题式教学研究,引领学生有主题的读书,使阅读文本相对集中,震撼学生心灵,强化认识,升华情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在主题引领下的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升阅读速度。经过一年的探索,撰写了《语文大单元主题阅读实施方案》,设置了主题阅读“七课型”,并对每种课型进行模式研究。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比较阅读能力、阅读批注能力、快速记忆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基于“三环四步”基本模式进行教学方式优化:浅化内容挖掘——少讲解,少提问,多读书。简化教学环节——变线型结构为模块结构。强化语言赏析——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推敲品析。在《东辰新教育》上发表了《实现生命成长的课堂》《剑指高效课堂——语文课堂“四度”改造》《追寻理想课堂》(廖业斌),交流《主题阅读学案科学优化方案》(梅晓丽)等。 特别是对“以文带文课”课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推出了《走进书法家》《梅兰芳》《文化使者》《居里夫人》《老人与海鸥》《走进爱国科学家》等具有研究价值和示范意义的以文带文课例。现将我们对以文带文课的研究与大家分享,请指正。 以文带文课是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主体核心课型,三大功能价值:提升教师文本整合能力;扩大学生阅读广度;促进学生阅读思维、探究意识。带文方式按课堂结构分为:课前带文、课中带文、课尾带文。按功能可分为:引入式、比较式、补充式。按整合原则可分为融合式、分散式、拓展式。下面主要谈谈整合原则的分类: 一、融合式带文 所谓融合式带文即将同一主题内容的两篇文章或几篇文章进行整合,互为所用,比较阅读,系统思维,立体认知。比如,将《跨越百年的美丽》和《居里夫人的三克镭》两文融合阅读,《跨越百年的美丽》对居里夫人提炼镭的情景、镭辐射对肌体容貌的侵蚀、一生淡泊名利等进行了描写,而《居里夫人的三克镭》仅仅是她一生中的一个小故事,将两文融合,以《居里夫人》为主题,将《居里夫人的三克镭》融合进《跨越百年的美丽》进行阅读,提升了学生对居里夫人的立体认识。再如,《走近爱国科学家》主题阅读课例中,将《隐姓埋名的三十年》和《钱学森》整合,《钱学森》一文中对钱学森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的描述和《隐姓埋名的三十年》中王承书历尽艰难回到祖国如出一辙,两文融合,学生从内容和写法上比较阅读,不但丰富了人物精神认知,还明白了详略描写的对比。 二、分散式带文 分散式带文指的是在精读一篇文章时,为深化学生的理解,突破难点,在文本的不同地方带入他文,丰富认知的宽度和深度。比如,在精读《梅兰芳》一文时,开课就带入辅教材《看戏》,其中对梅兰芳舞台演出的美轮美奂、观众的如痴如醉进行了精彩的描述,一开课学生就被京剧大师的艺术造诣深深吸引,为学习《梅兰芳》埋下伏笔。作为“四大名旦”之首的京剧大师,有如此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难怪日本人像让他登台演出粉饰太平。但他一次又一次地放弃优越的

比较文学 期末整理

一、名词解释: 渊源学: 渊源学又称为源流学,属于影响研究的范畴。从接受者的角度,即从作为“终点”的接受者出发,往往是在起点不明确或不清楚之时,由终点出发去探求作为“出发点”的放送者,细密地考察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所曾吸取和改造的外来因素,揭示出接收者和放送者之间的某种因果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影响研究的方法,是一种对跨国影响渊源的实证和研究。在西方被普遍使用,且成就很大。例: 孙悟空、十四行诗、西来东去的“志怪”和“加帆车”。影响研究: 影响是指一国文学在另一国文学中的传播,接收并产生某种结果(积极或消极) 朗松《试论影响的概念》中关于“影响”的定义:真正的影响是当一国文学的突变无法用该国以往的文学传统和各个作家的独创性来加以解释时,在该国文学中所呈现的情状。 (北大资料版)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学科中最早的研究方法。它奠定了比较文学的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理论与研究的基础,主要采用历时性的考证法考察国际文学之间文学交流中的事实。在追根溯源的过程中,不仅要发现文学联系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分析这些联系,并将分析的结果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便得出更为普遍的具有文化意义的结论。它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包括作品、作家、文学思潮等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作为研究的中心。它是法国学派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它以实证主义的方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手段,探究文学现象之间事实上的联系。 (ppt版)影响研究的定义: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类型之一,早期实践中的唯一类型,以一种强烈的历时意识通过广泛搜集材料,对事实和进行严密考据、分析、归纳,来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超越国界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包含着对艺术创作活动本质的理解。例:元杂剧《赵氏孤儿》与伏尔泰的《中国孤儿》、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影响、美国意象派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影响、拜伦在中国、村上春树在中国、西方“现代派”文学与中国新时期文学。 文类学: 文类学就是研究文学的种类和类型,也就是研究文学的题材,它可以研究没有事实联系的同一题材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发展过程及其共同规律和特点,也可以研究某些文学类型,产生于一个民族文学之中,又流传到其他民族文学的历史背景以及变化发展过程。它以跨越性的宏阔视野研究如何按照文学本身的特点来对文学进行分类,研究各种文类的特征及其在发展中的相互影响与演变。 文类是对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的结果;文类学(Genology)是专门针对文学的类别及其风格、体式与形制等进行的研究。而在比较文学范畴内,文学类型学则是针对时空不一的文学现象在诗学品格上的类似、遥契、相近和相合进行的研究。 文类学是对于文学形式的各个种类和类型以及文学风格的比较研究,通过历时的和共识的方法,了解文类发展的历史和基本特征,认识作家的独创和文学的民族传统、民族特征。文类学的研究范围和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一是文学的分类研究;二是文学体裁研究;三是文类理论批评;四是文类实用批评;五是文学风格的研究。 套话: 美国学者瓦尔特·利普曼在《公众舆论》分析套话是“是我们头脑中存在的形象”在形象学中,套话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组。也由学者译为“滞定型”,或把套话描述为“我们头脑中已有的先入之见”。“套话”也是自我关于“他者”的社会集体想象物,是他者形象在文本中的最小单位,是在民族心理定势推动下一种不由分说的表述,标志着对“他者”的凝固看法。 套话,又称惯用语,是不同民族文学中经常出现的习惯性的称谓、表述等等。如西方文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 第二课时 “以文带文课型”

第二课时坐井观天 以文带文课型 【教学内容或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一、课前背诵环节 “背诵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1.速读速背成语积累 师:《坐井观天》的近义词有哪些?速读速背两分钟,看看你记住几个? 生:井底之蛙鼠目寸光少见多怪管中窥豹一孔之见孤陋寡闻 2.速读速背成语积累 师:《坐井观天》的反义词又有哪些?速读速背两分钟,看看你记住几个? 生:见多识广远见卓识高瞻远瞩包罗万象无懈可击博学多闻 二、自学、小组汇报环节 “一主”教材学习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1.自由读课文,文中的青蛙和小鸟,你想用什么成语来评价它? 的青蛙的小鸟 2.自学提示、批注阅读: 自由小声读课文: (1)哪些语句让你觉得青蛙是井底之蛙,它鼠目寸光、少见多怪管中窥豹、一孔之见、孤陋寡闻呢?用“——”画出有关的语句。 (2)哪些语句让你觉得小鸟见多识广、远见卓识、高瞻远瞩、博学多闻,知道的知识一定是包罗万象呢?“~~~~~~”画出有关的语句。

三、品读全文,学习故事。 青蛙: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1.表达本位,师生对话: 生: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只能看见和井口一样大的天,它不知道井外面还有的树,的花,……真是井底之蛙呀! 生:青蛙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它不知道井外面还有 ,,。真是鼠目寸光呀! 2.品词析句,词句设比读: 师:更可悲的是,就是这样一只鼠目寸光、孤陋寡闻的青蛙,却这样问小鸟:生读原句对比读: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师换标点设比读: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设比问题:把问号改成句号,有什么不同? 3.激趣情感,描述情景读: 师述:青蛙可是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他对自己的判断确信无疑,所以青蛙笑着反问小鸟: 生读: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师述:青蛙天天坐在井里,那可是经过长时间证明、又是亲眼所见,所以,青蛙自信地反问小鸟: 生读: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师述:青蛙确信自己不会弄错了,那一定是小鸟弄错,所以,青蛙带着嘲笑的语气质问小鸟—— 生读: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4.语用实践,读写联动读: 师:让我们再用上成语嘲笑嘲笑青蛙吧: 生:青蛙呀青蛙,你天天坐在井底,你真是 三、“两翼”教材带文环节 “两翼”教材带文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四、古今对照、以文带文: 师:天,真的像青蛙说的那样,不过井口那么大吗? 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师:课文中,谁的话告诉我们非天小也。(小鸟: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1.语用实践,读写联动读: (3)小鸟飞过的,看见。 (4)天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比较文学

1.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2.比较文学是以跨越为前提,以开发行为特性。 3.国别文学:一国之文学,最基本的文学划分单位。 4.民族文学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而世界文学正是比较文学努力的 方向。 5.比较文学的诞生:可比性 6.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1877年,匈牙利梅茨尔创办的《总体比较文学报》 7.比较文学理论著作问世:1886年,英国波斯奈特的第一部比较文学论著《比 较文学》 8.比较文学讲座出现:1897年比较文学研究出现戴克斯特《文艺复兴以来日 耳曼文学对法国文学的》 9.比较文学专著出现:《卢梭与文学世界主义的起源》戴克斯;《十九世纪 文学主流》勃兰克斯 10.梵·第根,全面阐述法国学派观点《比较文学论》,分为国别文学、总体文 学、比较文学。 11.法国学派:崇尚考证,强调“事实联系”——影响研究 12.法国学派:根据放送、传播、接受的经过、路线分为:流传学、形象学、渊 源学、译介学。流传以放纵者的位置为起点,研究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文学的影响。如泰戈尔对冰心的影响 13.比较文学转折点:教堂山回忆(1958年,国家比较文学学会第二次打好, 揭开了美国学派的序幕) 14.美国学派:强调无事实影响下的比较文学——平行研究分为主题学、文类学、 比较诗学 15.维谢洛夫斯基:《历史诗学》提出了“文学发展过程是社会历史过程的一部 分”。 16.日尔蒙斯基《比较文学与文学影响问题》提出:可以根据文学史上在相似社 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类似现象来进行研究。 17.历史类型学:就方法论而言,俄苏比较文学学者注重“类型学”研究。 18.中国:“比较文学”概念时见于“五四时期”;20世纪20年代的清华大学 是中国比较文学的摇篮。 19.严复留学英国,涉猎大量西方文化理论,完成《天演论》的翻译工作,以“物 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号召救亡图存。译文简练,首倡“信、达、雅”的译文标准。 20.林纾,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他与人合作翻译外国小说,曾笔述英、法、美、 比、俄、挪威、瑞士、希腊、日本和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几十名作家的作品,一生著译甚丰,翻译小说达一百多种,曾被人誉为“译界之王” 21.鲁迅发表《摩罗诗力说》介绍欧美的浪漫主义诗歌 22.吴宓,《学衡》“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仕新知。以中正之眼 光,行批评之职事,无偏无党,不激不随。” 23.港台学界比较文学代表人物: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中国游侠与西 方骑士》;叶维廉《比较诗学》;叶嘉莹的古诗词赏析。 24.钱钟书《管锥编》的出版是中国比较文学兴盛的里程碑式的事件。化境论— —文艺翻译的最高理想可以说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 25.1985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在中国成立(深圳)。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飞翔的动力》主题阅读教学以文带文课型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飞翔的动力》 主题阅读教学以文带文课型 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诺贝尔》《天火之谜》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有这样一个人,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动人故事也广为传诵。他就是诺贝尔。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诺贝尔,重温诺贝尔的故事。感受诺贝尔的科学精神。 一、【概说诺贝尔奖】 请朗读课文,概说你所了解的诺贝尔奖。(投影出示提纲:每年的_____月____日_______时____分,在____________都要举行一次世界性盛会——________式。选择这个时间是因为__________选择这个地点是因为_____________之所以叫诺贝尔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二、【概说诺贝尔的科学精神】 过渡:诺贝尔在临终前,仍不忘记造福于人类,将科学精神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1、请你浏览课文用“~~~”画出概括诺贝尔科学精神的句子。 (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2、读“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这句话, 师生双读:师: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时间。 一生: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师: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精力。 一生: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师: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时间和精力。 全班齐读: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三、【品词赏句】 用批注式阅读的办法阅读课文,谈谈你是从哪些段落、哪些句子、哪些词语体会到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的科学精神的。 阅读分享:(请你这样说) 请大家随我看到课本第x页,第x段。(朗读)我抓住了xx这个词语(这个句子)体会到了诺贝尔为了科学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的科学精神。 预设:1、研究炸药的过程。(他先是发明了诺贝尔爆炸油,接着发明了固体炸药,然后他继续实验,发明了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师:是啊,科学之路是永无止境的,在研究发明炸药之路上,诺贝尔发明了__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看到这,我们忍不住这样说: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2、反复实验的句子: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 师生合作朗读:师:经过失败,到1867年秋天,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 生: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主题阅读--以文带文课型)10、《老王》第一课时导学案

主题阅读---以文带文课型 10、《老王》导学案(第一课时) 执教者:云浮市第一中学朱燕嫦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用准确的语言概括文中典型的事例。 二、学会采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来概括人物形象。 三、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教学重难点: 1、学会采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来概括人物形象。 2、学会善待他人。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请你课前独立完成,你能做得到!) 1、标出课文自然段序号,并读课文三遍。 2、读准字音。 伛.()荒僻.()攥.着()塌.败() 取缔.()翳. ( ) 骷髅 ..()滞.笨() 愧怍.()惶.恐()干.校( ) 镶嵌.( ) 3、解释下列词语: 伛: 惶恐: 荒僻: 塌败: 取缔: 攥住: 滞笨: 愧怍: 二:探究交流(课堂研究问题,你可以课前作适当的思考) 整体把握:快速阅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并思考问题。

默读5至22段,填表概括:作者记叙了与老王交往中的哪几件事?这几件事说明老王品质如何?面对老王的不幸,作者一家又为他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我及家人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事件(老王)老王的品质事件(作者)作者的品质 三、拓展迁移(课堂研究讨论问题,你可以课前作适当的思考) 1、阅读梁晓声的《怀念赵大爷》,思考:赵大爷做了哪些事情?从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赵大爷有哪些品质?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该如何对待像老王、赵大爷这一类的人? 四、作业: 阅读巩高峰的《女搬运工》,给文中的人物描写做批注。 资料链接 1.走近作者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 ),原名杨季康,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学者。沉定简洁是杨绛作品语言特色。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集《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 2.写作背景

曹晓龙——以文带文课型《难忘的一课》

海滨实验小学(愉康部)个性化教育备课课时计划 第1时第周 1 / 3

个性化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流程] 一、学习《最后的一课》(方法:读一读,画一画,写一写) 1.师:“台湾,中国的宝岛,中国唯一没有回归的国土。然而,即使没有回归,但是台湾的人民却始终牵挂着祖国母亲。”出示PPT 闻一多的《台湾》“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师:台湾的人民没有忘却祖国,没有忘却他们是中国人。让我们来读读这篇《难忘的一课》,倾听着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深切的呼唤。 2.文章历史背景介绍 台湾,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英勇的抗日战争,终于收复了台湾。1949年后,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的状态。50多年来,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台湾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3.出示学习目标。(出示课件) (1)学习《最后的一课》一文,认识并理解词语,感受台湾人民对祖国深厚的、强烈的感情。 (2)阅读《新语文主题阅读》文章:《我是中国人》进一步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自豪的民族精神。 (3)阅读《主题式.经典诵读》:《一句话》感受诗人闻一多那奔放热情的爱国主义情感。 4.采用批注式阅读方法自读课文。出示阅读要求: (1)初读课文,画出你认为难懂的字词,通过查字典、询问老师或同桌等方法自行解决。 (2)课文的大意内容是什么。 2 / 3

比较文学

2013年秋期开放教育(本科) 《比较文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 第一部分课程考核说明 1、考核目的 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基本内容和重、难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分析和解决中外文学比较的问题,提高文学现象分析的能力。 2、考核方式 本课程期末考试为开卷笔试,考试时间90分钟。 3、适用范围、教材 本复习指导适用于重庆电大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程。 本课程考试命题依据的教材采用乐黛云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比较文学简明教程》(2003年8月第1版)。 4、命题依据 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比较文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 5、考试要求 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能力层次上,从了解、掌握、重点掌握3个角度来要求。主要考核学生对比较文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理解和熟记,并能运用文学理论对中外文学进行比较研究。 6、试题类型及结构 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填空题(20%);判断说明(20%);简答(40%);论述(20%)。 第二部分期末复习的范围与要求 第一章文学研究的新途径—比较文学 一、重点掌握 1、比较文学的学科范围 二、一般掌握 1、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2、比较文学概念,国别文学、总体文学的内涵,比较文学的互识、互证、互补功能。 3、比较文学的起源,比较文学产生的心理基础。 第二章为什么要学习比较文学 一、重点掌握 1、为什么要学习比较文学。 2、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 二、一般掌握 1、文化发展中的“认同”和“离异”作用,全球化与一体化的关系。 2、20世纪后半叶的“文化转型”的原因;互动认识思维方式的意义;文化中心论的弊端。 3、比较文学在发展多元文化,展开不同文化对话中的作用。 4、互动认识思维方式的意义。 第三章比较文学的历史 一、重点掌握 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中的主要观点。

比较文学-期末整理

比较文学-期末整理

一、名词解释: 渊源学: 渊源学又称为源流学,属于影响研究的范畴。从接受者的角度,即从作为“终点”的接受者出发,往往是在起点不明确或不清楚之时,由终点出发去探求作为“出发点”的放送者,细密地考察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所曾吸取和改造的外来因素,揭示出接收者和放送者之间的某种因果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影响研究的方法,是一种对跨国影响渊源的实证和研究。在西方被普遍使用,且成就很大。例: 孙悟空、十四行诗、西来东去的“志怪”和“加帆车”。 影响研究: 影响是指一国文学在另一国文学中的传播,接收并产生某种结果(积极或消极) 朗松《试论影响的概念》中关于“影响”的定义:真正的影响是当一国文学的突变无法用该国以往的文学传统和各个作家的独创性来加以解释时,在该国文学中所呈现的情状。 (北大资料版)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学科中最早的研究方法。它奠定了比较文学的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理论与研究的基础,主要采用历时性

的考证法考察国际文学之间文学交流中的事实。在追根溯源的过程中,不仅要发现文学联系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分析这些联系,并将分析的结果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便得出更为普遍的具有文化意义的结论。它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包括作品、作家、文学思潮等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作为研究的中心。它是法国学派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它以实证主义的方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手段,探究文学现象之间事实上的联系。 (ppt版)影响研究的定义: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类型之一,早期实践中的唯一类型,以一种强烈的历时意识通过广泛搜集材料,对事实和进行严密考据、分析、归纳,来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超越国界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包含着对艺术创作活动本质的理解。例:元杂剧《赵氏孤儿》与伏尔泰的《中国孤儿》、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影响、美国意象派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影响、拜伦在中国、村上春树在中国、西方“现代派”文学与中国新时期文学。 文类学: 文类学就是研究文学的种类和类型,也就是

以文带文课四种类型

“以文带文”课的四种类型 “以文带文”课从诞生那天起,为什么带文,带入的文章与课本中的文章是什么关系,链接二者的纽带是什么,此类问题就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以文带文的主要课型特点是“一篇精读文带一篇或多篇略读文”;二者的关系是:(1)得法于精读,用法于略读;(2)将精读文和略读文进行比较学习。 “得法于精读,用法于略读”,这是以文带文课的第一种类型——迁移运用型。精读文学文章领悟方法,选一篇文章进行迁移应用方法,目的是促进方法技能的内化和习惯的养成。 比如,《乡下人家》选自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导语中要求“走进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并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由此可见,本单元训练重点是语言品味积累,但在这之前,应先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三河湖镇第一小学王营营老师引导学生谈谈“乡下生活给你什么感受”,然后看看“文中描写了乡下人家哪几处生活场景”,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画成了如下思维导图—— 借助思维导图,整体把握了文章结构,再品味语言就不至于支离破碎。画思维导图只是一种策略,借助思维支架理清文章结构、思路的策略。之后,老师让学生应用“画思维导图”这种方法,阅读配套教材《语文帮》上的选文《故乡的芦苇》,画出作者的记叙思路。 这就是一个迁移运用型以文带文的实例,目的在于教会学生用画思维

导图的方法理清文章结构、思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有必要,但不是语文本体性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悦生活美好,都只是阅读训练的活动载体,教会学生阅读策略才是这节课的本体性内容。 王营营老师还教过《自然之道》,四年级下册第三组,单元导语要求“抓住文章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并围绕‘大自然的启示’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课文阅读之前,王营营指导学生听写课文中几个四字词语:争先恐后、鱼贯而出、饱餐而去、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后悔莫及——然后让学生反复读一读,前后连起来说话。学生发现,不经意间竟然概括出了文章主要内容!老师轻轻一点,学生就领悟了“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前后连缀起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这种方法好用不好用?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读配套教材选文《蛇与庄家》。这也是迁移应用型以文带文。 换一种教法,《自然之道》写了一件什么事?什么时间,什么人,到什么地方去干什么,遇到了什么事,他们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最后明白了什么道理——按照记事文章的要素提取主要信息,连缀起来就是文章主要内容。这种方法更有普遍性。感悟了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接着阅读其他文章,比如课本上第12课中的第一篇小短文《“打扫”森林》。反复应用,由懂到熟,熟能生巧,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就形成了。 说到精读、略读,我看法略有不同。人教版课本上的精读、课外的略读,这只是“一般而言”,不必机械理解。有时候,课本上的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