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安规测试报告 V2

1.安规测试报告 V2

1.安规测试报告 V2
1.安规测试报告 V2

Official Test Report正式的测试报告

测试项目:安全规范测试

Project Information项目信息:

Project

Code: 项目代码 072V24S

Project

Phase:

项目阶段

研发

Software

Version:

软件版本

V1.2

Sample Information样品信息: Sample

Level: 样品类型 BMS

Quantity:

数量

1

Serial

Number:

序列号

020150925

Test Operation Information测试信息:

Location:

地点上海博强

Start Date:

开始日期

2015-10-20

Finish Date:

完成日期

2015-10-21

Conclusion结论:

Pass通过Fail 不通过

Other其它:

Performed by测试: 樊佳伦&黄俊伟Signature Date: 2015-10-22 Written by撰写: 邓文签名:日期:2015-10-23 Checked by核查: 董安庆2015-10-24 Approved by批准: 穆剑权2015-10-25

Revision History修订履历

SN 序号Report No.

报告编号

Report Version

报告版本

Contents

变更内容

Release Date

发行日期

1 BQ-72V-BMS-0001 V1.0 New release. 2015-10-25

2 BQ-72V-BMS-0001 V1.1 增加测试前后上位机截图2015-1-8 2 BQ-72V-BMS-0001 V2 耐压测试修改为1.5KV 2015-1-13

Contents目录

Contents目录 (3)

1Purpose目的 (4)

2References 参考文件 (4)

3Glossary术语 (4)

4Sample Information 样品信息 (4)

4.1 GeneralInformation 基本信息 (4)

4.2 Hardware&Software Information 软硬件信息 (5)

5Equipment & Device Information设备信息 (5)

6Approach测试方法和步骤 (5)

7Pass/ Fail Criteria 通过标准 (6)

8Results 分析与结果 (6)

8.1 等电位 (6)

8.2 绝缘测量 (6)

8.3 击穿强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4 过充保护 (12)

8.5 过放保护 (13)

9Conclusion 结论 (13)

Safety Test Report

1 Purpose目的

验证该BMS的等电位,绝缘性能,耐压强度,过充保护切断,过放保护切断的安全规范是否在产品规范内。

2 References 参考文件

Specification 产品规格书:

编号文档

1 BMS开发技术协议

2 T11电动汽车CAN协议

3 BMS控制需求V1.5

4 BMS基本参数

5 高压系统连接结构

Standard 执行标准: QC/T 897-2011,UL1973

3 Glossary术语

缩略语全称定义

BMS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电池管理系统

CAN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控制器局域网络

SOC state of charge 动力电池荷电状态

SOH state of health 动力电池寿命状态

4 Sample Information 样品信息

4.1 GeneralInformation 基本信息

Project Phase 项目阶段

Sample

Level

样品类型

Quantity

样品数量

Sample Description

样品描述

Remark

备注

研发BMS 1 电池管理系统

4.2 Hardware&Software Information 软硬件信息

软件版本:V1.2

硬件版本:V1.2

5 Equipment & Device Information设备信息

SN Name SN in BQ

1 绝缘耐压测试仪LK2670A

2 24S/50AH电池组N/A

3 12VDC N/A

4 万用表N/A

5 蓄电池循环充放系统柜BQ-SB-05

6 Approach测试方法和步骤

序号测试项目测试步骤/测试方法判定标准

1 等电位1.万用表校准

2.螺钉ABCD的连接阻抗测量

3.记录测量数据

≤0.1ohm

2 绝缘电阻1.人员穿戴:绝缘鞋子和绝缘手套

2.仪器接地:确认仪器电源输入接地

3.仪器校准

4.测量设备参数:500VDC,持续60s,>10Mohm

5.记录测量数据

>10Mohm

3 耐压强度1.人员穿戴:绝缘鞋子和绝缘手套

2.仪器接地:确认仪器电源输入接地

3.仪器校准

4.测量设备参数:1500VAC,持续60s,<1mA

5.记录测量数据

<1mA

4 过充保护1.布置连接好测试平台

2.连接充电设备,使用1C充电

3.充电至单体电芯过充保护电压值3.8V

4.BMS控制继电器立即切断

上位机显示:单体过

压保护

继电器:处于阻断状

5 过放保护1.布置连接好测试平台

2.连接充电设备,使用1C放电

3.放电至单体电芯过放保护电压值2.8V

4.BMS控制继电器立即切断

上位机显示:单体欠

压保护

继电器:处于阻断状

7 Pass/ Fail Criteria 通过标准

如章节6

8 Results 分析与结果

序号测试项目试验数据分析结果

1 等电位符合判定条件内通过测试

2 绝缘测量符合判定条件内通过测试

3 耐压符合判定条件内通过测试

4 过充保护立即切断符合判定条件内通过测试

5 过放保护立即切断符合判定条件内通过测试8.1 等电位

万用表校准

分析:

A~B的测量

A~D的测量

A~C的测量

结果:

等电位阻抗=测量值-校准初值= ohm

附录:

测量原理简图

8.2 绝缘测量

8.2.1 BMS不上电状态下的测量

绝缘测量的设备参数设置如下图:

记录测量数据:

连接点说明测量值J3_PIN2~外壳螺钉单电压采样与壳

J3_PIN2~J1_PIN1 单电压采样与总电压采样

J3_PIN2~J1_PIN5 单电压采样与电流采样

J3_PIN2~J2_PIN2 单电压采样与车控CANH

J3_PIN2~J2_PIN3 单电压采样与内部CANH

J3_PIN2~J2_PIN12 单电压采样与A电源

J3_PIN2~J2_PIN19 单电压采样与RS485正

J3_PIN2~J2_PIN23 单电压采样与车身钥匙

测量原理简图:

附测量数据与测试图片:

J3_PIN2~外壳螺钉的测量数据:

J3_PIN2~J1_PIN1的测量数据:

J3_PIN2~J1_PIN5的测量数据:

J3_PIN2~J2_PIN2的测量数据:

J3_PIN2~J2_PIN3的测量数据:

J3_PIN2~J2_PIN12的测量数据:

J3_PIN2~J2_PIN19的测量数据:

8.2.2 BMS上电状态下的测量

测试开始前的BMS电池状态上位机截图:

绝缘测量的设备参数设置如下图:

记录测量数据:

连接点说明测量值J3_PIN2~外壳螺钉单电压采样与壳

J3_PIN2~J1_PIN1 单电压采样与总电压采样

J3_PIN2~J1_PIN5 单电压采样与电流采样

J3_PIN2~J2_PIN2 单电压采样与车控CANH

J3_PIN2~J2_PIN3 单电压采样与内部CANH

J3_PIN2~J2_PIN12 单电压采样与A电源

J3_PIN2~J2_PIN19 单电压采样与RS485正

J3_PIN2~J2_PIN23 单电压采样与车身钥匙

测量原理简图:

附测量数据与测试图片:

J3_PIN2~外壳螺钉的测量数据:

测试结束后的BMS电池状态上位机截图:

J3_PIN2~J1_PIN1的测量数据:

测试结束后的BMS电池状态上位机截图:

测试结束后的BMS电池状态上位机截图:J3_PIN2~J2_PIN2的测量数据:

测试结束后的BMS电池状态上位机截图:J3_PIN2~J2_PIN3的测量数据:

测试结束后的BMS电池状态上位机截图:J3_PIN2~J2_PIN12的测量数据:

测试结束后的BMS电池状态上位机截图:J3_PIN2~J2_PIN19的测量数据:

测试结束后的BMS电池状态上位机截图:J3_PIN2~J2_PIN23的测量数据:

测试结束后的BMS电池状态上位机截图:

8.3 耐压测试

8.3.1 BMS不上电状态下的测量

绝缘测量的设备参数设置如下图:

记录测量数据:

连接点说明测量值J3_PIN2~外壳螺钉单电压采样与壳

J3_PIN2~J1_PIN1 单电压采样与总电压采样

J3_PIN2~J1_PIN5 单电压采样与电流采样

J3_PIN2~J2_PIN2 单电压采样与车控CANH

J3_PIN2~J2_PIN3 单电压采样与内部CANH

J3_PIN2~J2_PIN12 单电压采样与A电源

J3_PIN2~J2_PIN19 单电压采样与RS485正

J3_PIN2~J2_PIN23 单电压采样与车身钥匙

测量原理简图:

附测量数据与测试图片:

J3_PIN2~外壳螺钉的测量数据:

J3_PIN2~J1_PIN1的测量数据:

J3_PIN2~J1_PIN5的测量数据:

J3_PIN2~J2_PIN2的测量数据:

J3_PIN2~J2_PIN3的测量数据:

J3_PIN2~J2_PIN12的测量数据:

J3_PIN2~J2_PIN19的测量数据:

J3_PIN2~J2_PIN23的测量数据:

8.3.2 BMS上电状态下的测量

测试开始前的BMS电池状态上位机截图:

绝缘测量的设备参数设置如下图:

记录测量数据:

连接点说明测量值J3_PIN2~外壳螺钉单电压采样与壳

J3_PIN2~J1_PIN1 单电压采样与总电压采样

J3_PIN2~J1_PIN5 单电压采样与电流采样

J3_PIN2~J2_PIN2 单电压采样与车控CANH

J3_PIN2~J2_PIN3 单电压采样与内部CANH

J3_PIN2~J2_PIN12 单电压采样与A电源

J3_PIN2~J2_PIN19 单电压采样与RS485正

J3_PIN2~J2_PIN23 单电压采样与车身钥匙

测量原理简图:

附测量数据与测试图片:

J3_PIN2~外壳螺钉的测量数据:

测试结束后的BMS电池状态上位机截图:

J3_PIN2~J1_PIN1的测量数据:

测试结束后的BMS电池状态上位机截图:

J3_PIN2~J1_PIN5的测量数据:

测试结束后的BMS电池状态上位机截图:

J3_PIN2~J2_PIN2的测量数据:

测试结束后的BMS电池状态上位机截图:

J3_PIN2~J2_PIN3的测量数据:

测试结束后的BMS电池状态上位机截图:

J3_PIN2~J2_PIN12的测量数据:

测试结束后的BMS电池状态上位机截图:

J3_PIN2~J2_PIN19的测量数据:

测试结束后的BMS电池状态上位机截图:

J3_PIN2~J2_PIN23的测量数据:

测试结束后的BMS电池状态上位机截图:

8.4 过充保护

达到单体电压过充保护阈值,继电器立即断开,上位机显示故障为单体电压超高告警

8.5 过放保护

达到单体电压过放保护阈值,继电器立即断开,上位机显示故障为单体电压超低告警

9 Conclusion 结论

该BMS在软件版本V1.2和硬件版本V1.2的阶段,其安规合格。

AC安规知识

电线规格 北美线材的线规与国内的表示方法不同,是以“AWG”为单位。AWG 22------截面积0.5 mm2AWG 20------ 0.75 mm2 AWG 18------截面积1.0 mm2AWG 16------ 1.5 mm2 电源线标识如下:SJT SJTOW 18AWG/3C SPT-2 16AWG/3C SPT = 服务平行的热塑性的(服务性平行的热塑性塑料) HPN = 加热器平行的合成橡胶(加热器平行的橡胶) S = 服务服务性(因而, 大母猪, ST, STW) O -油油性W –湿的湿T –热塑性的热塑性塑料 SJ = 服务年少者小型服务性(SJO, SJOW, SJT, SJTW) O -油油性W –湿的湿T –热塑性的热塑性塑料 SV = 服务真空吸尘器吸尘器(SVT, SVO) O -油油性T –热塑性的热塑性塑料 电子线: 组不承受机械磨损;组B 承受机械磨损 W:潮态环境使用;O:防油;F:防燃料油 FT1:垂直燃烧测试;FT2:水平燃烧测试;FT4:垂直燃烧测试(电缆在电缆托盘);FT6:水平燃烧和烟熏测试。 例如:“CSA AWM我90 C 300 V FT1”表示AWM电子线,内部使用,不承受机械损坏,耐温90 C,额定电压:300 V,燃烧等级为FT-1。 1.电源线是指电线与其一端连接的插头或尾插的集合体。由此可 见,电源线分为两部分,电线和插头。 适用于电源线的北美标准为: CSA C22.2没有. 21-95 - 绳索设置和电源灯芯绒衣 CSA C22.2没有. 42-99 - 普通使用容器, 附件堵和相似的配线装置 UL 498 -附件堵和容器 UL 817 -绳索设置和电源灯芯绒衣 3. 插头的材料: 对于插片来说,要求为铜或铜合金。至于塑料外壳,所使用的必须是通过 CSA或UL认证的塑料,要求最低的阻燃等级为HB级。

PCB设计之安规规范

PCB设计之安规规范 安规就是产品认证中对产品安全的要求,包含产品零件的安全的要求、组成成品后的安全要求。安规其实是中国人自己的产物,国外一般会叫成regulatory。 什么是安规?安规——最佳的英文解释应当是Production Compliance。是指产品从设计到销售到终端用户,贯穿产品使用的整个寿命周期,相对于销售地的法律、法规及标准产品安全符合性。这种产品安全符合性不仅仅包含了普通意义上的产品安全,同时还包括产品的电磁兼容与辐射、节能环保、食品卫生等等方面的要求。她应当不仅仅是一种要求、一本标准、一张证书、一份测试报告所能取代或能说明的,更应该是贯穿了产品生命周期的一种产品安全责任和活动。单纯地把安规理解为认证应当是片面的。认证只是评估产品符合性的一种手段或过程,但是它不是必需的手段或过程。这种符合性应当在产品设计之初予以考核,经过但不一定经过第三方通过测试,考察产品对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符合性,对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风险进行评估,确保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免出现预见或不可预见的人身伤害 或财产损失。安规通过模拟终端客户可能的使用方法,经过一系列的测试,考核产品在正常或非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电击、火灾、机械伤害、热伤害、化学伤害、辐射伤

害、食品卫生等等危害,在产品出厂前通过相应的设计,予以预防。此安规规范适用于输入电压低于600V的弱点类设备的PCB安规设计。第一部分安规基础知识UL与VDE 的安全标准有本质上的差异,UL规格比较集中在防止失火的危险,而VDE规格则比较关于操作人员的安全,对于电源供 给器而言,VDE乃是最严厉的电气安全标准.下面的安全件均需要有VDE and UL证书(如果到加拿大的机型还外加CUL 证书):1.变压器(骨架、绝缘胶带、聚酯绝缘胶带)2.滤波器(骨架、绝缘胶带、聚酯绝缘胶带)3.光耦4.Y电容5.X电容6.PCB材质(并包括制板黄卡)7.可燃性塑胶材质(包括前面板、电源板支撑胶柱、电源板绝缘PVC、保险管座、电源线插座VH-3等)8.保险管9.热缩套管10.大容量的电解电容.11.各类线材空间距离(clearance) / 电气间隙: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沿面距离(Creepage ) / 爬电距离: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防护界面(boundingsurface):电气防护外壳的外表面,对于可触及绝缘材料可以认为是在材料表面上压贴了金属箔那样的表面。抗电强度:又叫电介质强度测试, 英文为hipot test, 大概是最多人知道的和经常执行的生产线安全测试。实际上,表明它的重要性是每个标准的一部分。hipot 测试是确定电

常见安规认证流程简介

安規認證流程簡介

FCC 认证流程 一. 申请FCC Verification、FCC厂家只需提供样品、电路图、系列差异说明。 二. 申請FCC ID所需资料(產品上面帶藍牙和無線裝置需做FCC ID認證): 1.样品(樣品數量應實測測試提供) 2.服务申请表、(NS提供格式,由申请商填写并签字) 3.授权信(NS提供格式,由申请商填写并签字): Project and certification Authorization Letter Certification Agreement FCC Authorization Letter Confidential Letter (申请保密服务须签)或Non-confidential Letter(不申请保密服务须签) 4.Technical Specification(技术参数),包括如下内容: A. Frequency:要注明频率范围,或详细的频点 B. Modulation:工作模式,如:FM,HFSS,DSSS,UNPS,GSM,CDMA等等,如果是HFSS模式,要把其 原理写出来 C. Antenna Specification:有外置天线的产品(如对讲机)要给出天线参数(Antenna Gain) D. Output Power(实际测出的output power与客户标称的允许有5%的偏差,否则Fail) 5.use Manual(说明书) 注意要加警告语 6 . Chematics(电路图) E. 线路图:要标明元器件参数,要标有天线 F. 元器件位置图 7.lock Diagram(方框图) 要有天线,并标有频率 8.Circuit Description(线路描述) 将电路图/原理以文字的方式描述出来 9.Turn up procedure(频率调制方式:说明如何将频率调到相应的频率点) 注:低频无线产品不需提供此资料 涉及到声音类产品(如麦克风、对讲机)要提供LPF(Low Pass Filter)的input和output点所有Licence

松川继电器812系列UL安规测试报告

File E88991 Vol. 1 Sec. 23 Page 1 Issued: 2000-08-11 and Report Revised: 2005-07-07 DESCRIPTION PRODUCT COVERED: USR, CNR: Component - Magnetic Motor Controllers, Model 812 may be followed by B, may be followed by W, may be followed by E, H or HT, followed by 1A, 1B or 1C; followed by C, S, or V, may be followed by additional letters and/or numbers, may be followed by B or F, may be followed by 3-60 V dc. GENERAL: The devices are open-type magnetically operated, single-pole, single-throw or double-throw relays, with normally open and normally closed contacts with single stable, one coil latching. ELECTRICAL RATINGS: General Type (812): 15 A, 125 Vac, General Use 10 A, 277 Vac, General Use 5 A, 30 Vdc TV-5, 120 Vac (N.O. Contacts) *

安规考试2017

安规考试2017 线路作业 10.6.1作业前,应检查双电源和有自备电源的客户已采取机械或电气联锁等防反送的强制性技术措施,确保有明显的断开点。 12.3.4在10kV及以下的带电杆塔上进行工作,工作人员距最下层高压带电导线垂直距离不得小于0.7m。 12.4.5邻近或交叉其他电力线路的工作应设专人监护,以防误登带电线路杆塔。 12.5.1同杆塔多回线路中部分线路或直流线路中单极线路停电检修,安全距离应符合表1规定的作业安全距离。 12.5.5在杆塔上工作时,不应进入带电侧的横担或在该侧横担上放置任何物件。 14.2.7杆塔基础附近开挖时,应随时检查杆塔稳定性。若开挖影响杆塔的稳定性时,应在开挖的反方向加装临时拉线,开挖基坑未回填时禁止拆除临时拉线。 14.3.2攀登杆塔前,应检查杆根、基础和拉线是否牢固。遇有冲刷、起土、上拔或导(地)线、拉线松动的杆塔,应先培土加固,打好临时拉线或支好架杆后,再行攀登。 14.3.3新立杆塔在杆基未完全牢固或未做好临时拉线前,不应攀登。 14.3.7上横担进行工作前,应检查横担联结是否牢固和腐蚀情况,检查时安全带应系在主杆或牢固的构件上。 14.3.8杆塔上有人工作时,不应调整或拆除拉线。 14.3.9在杆塔上作业时,应使用有后备保护绳的双背带式或全身式安全带。安全带和保护绳应分挂在杆塔不同部位的牢固构件上。后备保护绳不应对接使用。 14.4.1立、撤杆应设专人统一指挥。开工前,应交代施工方法、指挥信号和安全组织、技术措施,工作人员应明确分工、密切配合、服从指挥。 14.4.17检修杆塔不准随意拆除受力构件,如需要拆除时,应事先作好补强措施。调整杆塔倾斜、弯曲、拉线受力不均或迈步、转向时,应根据需要设置临时拉线及其调节范围,并应有专人统一指挥。 14.4.5顶杆及叉杆只能用于竖立8m以下的拔稍杆,不准用铁锹、桩柱等代用顶杆及叉杆。立杆前,应开好“马道”。作业人员要均匀地分配在电杆的两侧。 14.4.6利用已有杆塔立、撤杆,应检查杆塔根部及拉线和杆塔的强度,必要时应增设临时拉线或采取其他补强措施。 14.4.7使用吊车立、撤杆时,钢丝绳套应挂在电杆的适当位置以防止电杆突然倾倒。吊重和吊车位置应选择适当,吊钩应有可靠的防脱落装置,并应有防止吊车下沉、倾斜的措施。起、落时应注意周围环境。撤杆时,应检查无卡盘或障碍物后再试拔。 14.4.8使用抱杆立、撤杆时,主牵引绳、尾绳、杆塔中心及抱杆顶应在一条直线上。抱杆下部应固定牢固,抱杆顶部应设临时拉线控制,临时拉线应均匀调节并由有经验的人员控制。抱杆应受力均匀,两侧拉绳应拉好,不准左右倾斜。固定临时拉线时,不准固定在有可能移动的、或其他不牢固的物体上。 14.4.9使用固定式抱杆立、撤杆,抱杆基础应平整坚实,缆风绳应分布合理、受力均匀。 14.5.1放线、紧线与撤线工作均应专人指挥、统一信号,并做到通信畅通,做好监护。14.5.11.6借用已有线路做软跨放线时,使用的绳索必须符合承重安全系数要求。跨越带电线路时应使用绝缘绳索。

1.安规测试报告 V2

Official Test Report正式的测试报告 测试项目:安全规范测试 Project Information项目信息: Project Code: 项目代码 072V24S Project Phase: 项目阶段 研发 Software Version: 软件版本 V1.2 Sample Information样品信息: Sample Level: 样品类型 BMS Quantity: 数量 1 Serial Number: 序列号 020150925 Test Operation Information测试信息: Location: 地点上海博强 Start Date: 开始日期 2015-10-20 Finish Date: 完成日期 2015-10-21 Conclusion结论: Pass通过Fail 不通过 Other其它: Performed by测试: 樊佳伦&黄俊伟Signature Date: 2015-10-22 Written by撰写: 邓文签名:日期:2015-10-23 Checked by核查: 董安庆2015-10-24 Approved by批准: 穆剑权2015-10-25

Revision History修订履历 SN 序号Report No. 报告编号 Report Version 报告版本 Contents 变更内容 Release Date 发行日期 1 BQ-72V-BMS-0001 V1.0 New release. 2015-10-25 2 BQ-72V-BMS-0001 V1.1 增加测试前后上位机截图2015-1-8 2 BQ-72V-BMS-0001 V2 耐压测试修改为1.5KV 2015-1-13

安规测试及异常处理管理制度

安规测试及异常处理管理制度 1.0目的: 仅建立此规范,确保厂内所有产品在执行基本安规测试(包括接地连续性和耐压等)时,持续符合安全法规要求(如UL﹑CSA等);同时,标准测试异常之处理流程,便于不良及时﹑有效地解决和控制,最终保障使用者之安全。 2.0范围: 凡本公司生产之电源供应器均适用. 3.0权责: 3.1 质量工程课: 仪器校验,不良品管控,对策评估,处理判定,效果确认。 3.2 制造工程课: 测试站建立,日常仪器治具保养,不良分析,暂时处理对策提出,判定责任单位。 3.3 产品制造部: 异常通知,不良品隔离并协助处理,不良记录,日常点检执行。 3.4 责任单位: 永久改善对策提出与执行。 4.0定义: 4.1 安规测试(Routine Electrical Safety Test):为确保使用者的安全,依照国际安规要求及客户提供之规格,进行的一项测试,如HI-POT Test, Ground Continuity Test 等. 4.2 接地连续性测试(Ground Continuity):执行测试以检查因安全因素需确实接地的部分和保护接地端点间的电阻值. 4.3 耐压测试(Dielectric Withstand V oltage Test):又称高电压介电测试,即HI-POT(High Potential)Test. 4.4 漏电流测试(Leakage Current):又称接触电流,指当人体接触到产品时,流经人

体的电流. 4.5 电弧(Arc):为一物理现象,通常是指两端点之间,因距离不够或介质存在,而在通电时产生的一个跳火现象,此跳火现象通常为非连续性的. 4.6 误测(No Defect Find):简称NDF,即异常确认分析过程中不再现,且产品本身电性及外观经检测均正常的现象. 4.7 绝缘测试(Insulation test): 指一次侧与二次侧或GROUND间之绝缘阻抗测试. 5.0作业内容: 5.1安规测试内容: 5.1.1测试 5.1.1.1 接地连续性测试—于产品输入地端和金属机壳/输出插头间通过一不超过12V/不小于25A DC或AC的恒定电流,持续时间至少1秒钟(厂内规定),要求量测的电阻值不得大于100mΩ. 5.1.1.2 耐压测试:于产品一次侧和安全接地端/二次侧间加一正弦交流(50~60HZ)或直流高压,测试过程不可有绝缘层崩溃,漏电流读值超出规格等异常发生.测试电压和测试持续时间若客户有要求时须依客户规格书,否则按以下要求执行: 5.1.1.3 漏电流测试——于产品Ground-Line或Surface-Line间加一量测网络量测的漏电流值不可超出规格,测试电压和漏电流规格依客户规格书. 5.1.1.4 绝缘测试——于P~S OR P~G 之间加一DC量测网络,量测的绝缘阻抗不可超出规格,持续时间至少1秒钟,该项测试须依客户规格书要求而决定是否测试. 5.1.2 所用测试仪器:(本公司产品安规测试皆为安规自动分析仪一站完毕)

安规集成测试报告

XX 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编号:GRYL·YF·QR·TST·03-A/00 ○密GDU·TST·13-A/00 安规 集成测试报告 (编制时间:2016年1月28日) 编制: 审核: 批准: 受控状态:

各版本建立及修订履历

目录 1.概述 (1) 1.1测试目的 (1) 1.2测试范围 (1) 1.3测试内容 (1) 1.4测试环境 (2) 2.测试过程 (2) 2.1测试项一:长度与角度 (2) 2.2测试项二:启动力 (3) 2.3测试项三:制动力 (3) 2.4测试项四:噪声 (3) 2.5测试项五:空间分辨率 (4) 2.6测试项六:低对比度分辨率 (5) 2.7测试项七:影像均匀性 (5) 2.8测试项八:有效成像区域 (5) 2.9测试项九:残影 (6) 2.10测试项十:伪影 (6) 2.11测试项十一:三项指标测试 (6) 2.12测试项十二:光野照度 (7) 2.13测试项十三:标记与实际指示的精度 (7) 2.14测试项十四:光野指示器指示的精度 (7)

1.概述 1.1测试目的 为了验证被测设备安规是否符合GB 9706.1-2007《医用电器设备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 1.2测试范围 GDU系列整机安规内容测试。 1.3测试内容 表1-1

1.4测试环境 表1-2 2.测试过程 2.1测试项一:长度与角度 测试方法:对比显示或者标称的值与测量值之间的误差。 性能要求:1、主机架U型臂垂直升降范围:焦点距离地面最小距离为(450±15)mm,最大距离(1680±15)mm。

2、焦屏距调节范围:最小(1000±15)mm,最大(1800±15)mm。 3、主机架U型臂旋转角度范围:(-30±2)°~(120±2)°。 4、探测器旋转角度范围:(-45±2)°~(+45±2)°。 5、X射线管组件旋转角度范围:±180°。 6、长度指示值与实际值的偏差应在指示值±%5范围内。 7、角度知识值与实际值的偏差应在指示值±2°范围内。 测试记录及结果 表2-1 2.2测试项二:启动力 测试方法:拨开限束器或者平板盒的旋转固定卡扣,用测力计推动相关部件测量启动运动所需的力量。 性能要求:X射线管组件旋转、探测器旋转启动力不应大于40N.m 测试结果:符合标准。 2.3测试项三:制动力 测试方法:用测力计测试不同运动状态值。 性能要求:1、X射线管组件直线运动、U型臂升降制动力不小于100N。 2、U型臂旋转、探测器旋转、X射线管组件旋转制动力矩应不小于100N.m 测试结果:符合标准。 2.4测试项四:噪声 测试方法:使用噪声仪测量测量不同工作模式(待机模式、运动模式、摄影模式)下的最大噪声值。 性能要求:空载状态下运行(非承重状态)产生的噪声应不大于A计权70db(不包括3S

Safety-安规认证介绍

提纲: 1.认证的分类和机构 2.认证标志识别及意义 3.UL档案的认识 4.UL认证类别及注意事项 5.CCC, CE, CSA, RoHS,DEMKO及EMI认证介绍6.认证的申请,CB报告 7.认证的责任和跟进,认证标志使用 8.安规测试和安规标准

1. 认证的分类和机构 1.1 什么是认证 认证(ISO)---由第三方确认的产品,过程和服务符合特定要求,并给以书面保证的程序。 由产品使用地区的政府或者组织规定的,产品需要符合的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通常由法律引用和规定 符合性的证明应按照规定,由第三方提供的或者制造商自己宣称的 认证要求有强制的(Compulsory Certification)和自愿的 1.2 认证分类----按专业 安全(Safety)----最基本和最重要的 电磁兼容(EMC) 健康和环保(HE-Health/Environment) 频谱协调(RF) 产品在当地市场必须满足的基本性能指标(Typr Approval) 1.3认证分类----按认证模式 1.4 安全认证机构 北美:美国UL 、加拿大CSA、 中国:CCC 欧洲:德国TUV、VDE、 英国BABT、BSI、 瑞士SGS、 挪威DNV、 法国BV 1.5常见的安全认证 FCC认证FCC(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通过控制无线电广播、电视、电信、卫星和电缆来协调国内和国际的通信。 CSA认证CSA(Canadian Standards Association)提供对机械、建材、电器、电脑设备、办公设备、环保、医疗防火安全、运动及娱乐等方面的所有类型的产品提供安全认证。 CE认证CE(CONFORMITE EUROPEENNE)提供产品是否符合有关欧洲指令规定的主要要求Essential Requirements。 TUV认证TUV提供对无线电及通讯类产品认证的咨询服务。 UL认证UL(Underwriter Laboratories Inc.)采用科学的测试方法来研究确定各种材料、装置、产品、设备、建筑等对生命、财产有无危害和危害的程度;确定、编写、发行相应的标准和有助于减少及防止造成生命财产受到损失的资料,同时开展实情调研业务。 GS认证:以德国产品安全法(SGS)为依据,按照欧盟统一标准EN或德国工业标准DIN进行检测的一种自愿性认证,是欧洲市场公认的德国安全认证标志。 CCC认证:我国国家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1年12月3日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