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生态博物馆的一点个人理解和浅见

关于生态博物馆的一点个人理解和浅见

关于生态博物馆的一点个人理解和浅见
关于生态博物馆的一点个人理解和浅见

关于生态博物馆的一点个人理解和浅见

一.生态博物馆的出生

生态博物馆至今为止在博物馆的世界中还是一个很年轻的博物馆种类和存在形式,它的出现主要是20世纪的60,70年代,在1972年的国际博协大会上,亨利里维埃第一次使用了“生态博物馆”这一概念。使得我们对于这一类型的博物馆至少有了一个确切的定义。那么是不是在这次大会之后生态博物馆才正式的在各国逐渐发展起来的?生态博物馆又是什么原因才得以被人们重视从而提出的?生态博物馆与我们所了解的传统博物馆有何区别?我们应该如何去了解它发展它?这些问题其实国际博物馆届众多先驱以及我国的博物馆学者早就已经在探讨和研究了。那么我就踩着前人的肩膀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和体会。

生态博物馆可以说是西方博物馆届引申而来的一种类型,其思想概念也是西方传入我国的,其实在欧洲是不是在1972年博协会议之后才诞生的生态博物馆的,我认为这是不确切的,众所周知生态博物馆的出现是由于欧洲后工业化时代导致的环境问题而使得大家日益对改善生态环境这一问题提上了日程,而博物馆届也诞生生态博物馆这一概念。但是在这之前在西欧,美国这些地方已经开始了生态博物馆的尝试,也许我们叫露天博物馆这一名词更加适合当时的情况,顾名思义露天博物馆就是以传统的自然景观为主体,将自然景物,遗迹文物以原生态展示的方式建立博物馆保存下来。哈塞柳斯说过“希望把历史文物放置在其原本的功能背景之中,即其原来的整个文化背景之

中。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这种室外博物馆以及露天博物馆开始以不同方式建立起来,但是他们的自然景观或者是文物古迹大部分都是以一种”移植”加入本地区的,因为本地区的气候因素,地形土质也许并不适合本馆生物的生长,所以这些建馆人员只能采用“移植”或者搬运从别的地区找来合适的展品来加入博物馆。与斯堪的纳维亚相似,美国的亨利福特所建立的格林菲尔德村【绿野村】也是仿照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建立的一座露天博物馆,亨利福特试图展示美国工业革命时期机械化成就的全部,它把大量机器,发动机,汽车,纺织品等集中到村中,而且还保留了大量的房屋设备,校舍,教堂,公寓,企图再现工业马达运动史时的情景。它的做法也是把展品放在了其原本的历史环境之中,让参观者可以身临其境。这些早期的露天博物馆可以说是现在生态博物馆的一个雏形,那么为何它会与现在的生态博物馆有差距,为什么不把他们也定义成生态博物馆呢?

二.“移植”和固有

生态博物馆是一种文化框架机构,由生态博物馆可以以此为基点对相关文化进行定义,我们上面所说的例子可见生态博物馆并非在所有的地区都适合建立,也并非在所有国家都有一席之地,因为它所需要的条件更加苛刻,我想简单说下生态博物馆中我对“移植”和固有的概念的理解,“移植”是一种文化理念的传递,它包括实物和观念,即有形和无形的状态。早期的生态博物馆尝试是一种以“移植”的方式经行的实践,把一类植物,景观,物件从一个归属地传递到另一个地区,把一种文化理念从一个国家传递到另一个国家,我们发现这样

做的目的是创建一个文化背景,使物和历史相结合。无疑这是一种创新,但是这并不是一种通用法则,过高成本,地区的限制,文化的碰撞,观众的不理解都是阻碍的因素。我国博物馆学家苏东海先生在20世纪八十年代时候引入了西方生态博物馆的概念,生态博物馆学从来不是中国本土产生的,他是西方传入的概念,中国虽然当时进入工业发展时代但是远没有达到后工业化的程度,但是环境问题却已经渐渐显露出来。在苏先生努力下我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在贵州六盘水建立起来。

这座生态博物馆就体现了“固有”的观念。何为固有,即本地区或者博物馆馆址所在地所存在的景观遗迹和自然环境,贵州六盘水的生态博物馆在相对比较封闭的环境之中,这对于保护传统居民的生活方式习惯都有着有利的作用,同时苏东海先生对于我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的建议中就说过重点把握原生地的文化保护,使得博物馆可以反应当地的生活景观,生活状态。这里我就想到了生态博物馆是否和遗址博物馆在某些功能或者职能上有着相似的结构表现方式。我国在遗址博物馆的经验或者保护上在国际博物馆届都有着先进的经验,在国际博物馆届刚刚有着遗址博物馆的雏形之时我国第一座遗址博物馆半坡遗址博物馆就已经落成了,我们比较一下生态博物馆和遗址博物馆之间的特征就会发现两者有着相似性,遗址博物馆首先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历史现场,观众参观的遗迹,遗物并不是后来通过“移植”加入进去的,这些遗迹本身就是该地区固有的。所以观众就在遗迹本身内部。其次遗迹博物馆是一个多维有形的历史场景,观众可以在其中通

过感官体验触摸到真实的历史。它本身内似于构建博物馆,观众在其中可以构建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并且与自身的知识水平相互印证交融。我们再来看看生态博物馆,生态博物馆自早期初步泰索阶段,无论是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还是美国的露天博物馆,尽管他们是通过“移植”的手段去塑造一个生态体系但是目的就是让这些景观,文物都处于一个历史背景之中,使观众去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和历史环境,这与遗址博物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生态博物馆发展到今天仍然只是在博物馆大家庭中占着较小的一部分比列,但是她的作用却是独一无二的,无论是早期的探索实验,还是随后的完善发展,我们看到生态博物馆都有着很深地区或者区域烙印,”移植“或者固有的发展方式,或者两者相互结合的方式都是一种发展方法,也许早期的发展模式会被一步一步淡化或者淘汰,但是它至少对于如何生态博物定义及其出现做了铺垫。那么生态博物馆的道路应该如何走呢?

三.变“外国创造”为“中国制造”——本土化

张老师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创新是生态博物馆的灵魂》,老师强调”博物馆的创新是一种”型“的实践,包括了自身的目的、任务、手段和方法因为生态博物馆强调本土适应,所以就逼迫其要不断创新变革从而达到适应.”

我认为老师的观点很有见地,学生也不揣冒昧说下自己的一点见解,我认为老师既然说的是创新是生态博物馆发展的灵魂,我觉得本土化就是生态博物馆发展的着力点。它就如同一个杠杆决定着博物馆的走势。我们都知道中国本身没有生态博物馆的概念,在20世纪80

年代有苏东海先生逐渐引入了生态博物馆这一个新兴概念。可以看作是新博物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西方其发展示运用西方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的,是适应西方传统文化和地区环境的一种全新尝试,这就是所谓的”外国创造“。而我国的生态博物馆起步较晚才20多年的历史,完全可以算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如何使这一“西来”产物适应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就需要促使生态博物馆的建设适应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生态博物馆至今没有一个让人完全信服的定义就是因为它的发展是一种抽象的过程,每个国家,地区的现实情况各不相同,所产生的适应性也就截然不同,就连成为生态博物馆故乡的法国也很难“移植”他们的做法去其他地区。所以我认为生态博物馆的本土化就是发展的着力点,我国继贵州的生态博物馆之后,又在云南、广州等地区建立了生态博物馆,而这些地区无一不是有着自生独特的生态风貌,地理位置,文化传承。这就是适应本土化的结晶。如果只是盲目参照“外国创造”而不设法形成“中国制造”生态博物馆理念我国的博物馆将失去活力,但是我国作为新的生态博物馆的推动者没有“外国创造”的参考也会如无头苍蝇一样没有方向。所以根本就是努力实现生态博物馆本土化进程。以创新为灵魂,本土化为着力点实现我国生态博物馆可持续发展。

张老师以上是我最近读过一点博物馆论著后的关于生态博物馆的思考和见解,我越读这些先驱的论著发现我知道的就越少,所以以上

观点可能有些地方比较偏颇有待商榷,甚至可能有些观点错误的现象。所以请老师给予斧正,麻烦老师了。

最后希望老师再能给我推荐一些书籍。我已经看过苏东海先生的《博物馆的沉思》

爱德华亚历山大的《博物馆变迁》。休吉诺韦斯编写的《博物馆起源》还有史蒂夫康恩的《博物馆与美国智识生活》,这几本书。

博物馆笔试题目及答案

2014年上海博物馆笔试题目 10月13日下午14:00~15:30在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参加的笔试,我们岗位至少100多人参加考试,上博一共参加所有岗位笔试的同学有540人,分为18个考场,每个考场30人。 其实,所以岗位的考试卷题目都是一样的,只是最后一道大题不一样。 最后一道大题是问答题:针对你报的岗位,如果你能入职,那么入职后你准备怎么开展相关岗位的工作呢 下面是我尚能记忆起来的题目: 1、博物馆工作的重要职能是什么 2、文化交流包括哪些交流 3、博物馆的第一要务是什么 4、1905年()博物馆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博物馆的诞生。 5、文物的价值包括哪些 6、陈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7、国际博物馆日是几号 8、上海城市文化遗产由构成 9、博物馆开放时间应不少于几天

10、中国博物馆的发展要考虑什么 11、世界三大博物馆指 12、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 13、中国博物馆员工职业道德准则提出的时间 14、上海首批免费开放的纪念博物馆有哪些 15、中国博物馆藏品已经有几件 16、上海的一级博物馆有哪些 17、上海古代园林有哪些 博物馆招聘考试笔试题【外省考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50分) 1、博物馆学一词英文写做(),是1885年英国人()最先使用这个写法的。 2、()年7月上海市博物馆()写了《博物馆学通论》。 3、博物馆具有()、()、()特征。 4、世界近代第一个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是()年英国的( )博物馆。 5、大英博物馆是在()的私人收藏基础上于()年在()落成开放的。

6、( ) 年7月27日,法国()改建为共和国艺术博物馆,8月10日向公众开放。 7、()年,( )在南通成立南通博物苑,标志着中国人创办博物馆的开始。 8、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国立历史博物馆成立于( )年,筹建初的旧址是( ),筹建负责人是( )主任。 9、故宫博物院成立于( )。该博物馆的成立推动了民国时期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10、()年4月,中国博物馆协会在北京成立,促进了中国博物馆学的研究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11、()年9月,毛泽东视察( )时说:“一个省的主要城市都应该有这样的博物馆,人民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的力量是一件很要紧的事”。 12、20世纪50年代末,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会议决定在北京成立( )、()和( ),简称三大馆建设。 13、博物馆藏品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博物馆开展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论文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课程论文 环境保护与路色建筑 学院:林学院 专业:城市规划一班 姓名:张燕 学号:080313795 指导教师:赵红霞 职称:讲师 论文提交日期:2011年6月

环境保护与绿色建筑 摘要 提出绿色建筑的新概念,论述了绿色建筑的能源观、设计观和技术观。 关键词:环境保护绿色建筑设计技术 引言: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环境的恶化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如何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地球上每一个人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作为2l世纪的地球公民,我们有责任共同努力,提倡绿色建筑建造我们绿色的家园。 正文: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这就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即要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掠夺性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发展模式,从传统的资源型发展模式,走上良性循环的生态型发展模式,促使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其中经济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社会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与目的,环境生态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建筑是三者的综合体。这种新的发展观必然导致产生新的建筑观———可持续发展建筑观,即保护生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是21世纪建筑的基本任务,绿色建筑及其研究和实践正是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提出的。 一、何谓绿色建筑体系 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在研究上,它将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统一研究视野,不仅研究人的生活、生产和人造物的形态,而且也研究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研究人、自然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在目标上,它追求人(生产和生活)、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在方法上,它主张“设计追随自然”。在技术上,它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和节水的建筑技术。

科研立项 博物馆的未来发展趋势

博物馆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当今科技 01可及性 正如国际专家西娜·巴赫拉姆所言,在所有项目的一开始,就应当考虑“包容性”(inclusion)的问题。2017年“博物馆与网络”会议推出一项新举措——包容性设计孵化器,通过把项目发布在这个平台上,就可以获得关于可及性的建议。 02更加注重用户体验 把用户(观众)置于博物馆工作的中心,这意味着博物馆视角的巨大转变,从机构或博物馆的知识与内容转向观众的需求和期待。如果要根据观众而量身定制博物馆的内容和体验,那么博物馆就需要更多地了解观众,不仅包括观众的统计数据,还有他们的兴趣、动机和行为。 03内容策略 内容是关键,它能够让藏品具有更广泛的可及性,吸引新的观众,提升参观体验和质量。为了吸引用户,博物馆创建了各种各样的平台和渠道,在为这些渠道和平台提供大量内容时,博物馆可以通过完善的内容规划、创建和管理过程为观众提供有意义的、前后一致的、以用户为导向的内容。 04浸入式讲故事的方法 关于浸入式的讲故事,会议创建了一个相关的实践讨论专区。Madpixel公司采用互动式讲故事的体验,同时还配有高清的图像。 05应用程序 博物馆的应用程序还有发展的空间。尽管现在应用程序铺天盖地,而且用户不愿意仅仅为了一次博物馆参观而下载一个应用程序,但是现实表明,如果设计精美、内容可及并提供附加价值,那么观众乐于通过应用程序来欣赏博物馆的内容,并与之进行互动。当然,手机应用程序面临许多挑战,“室内定位”技术还需要改进。 06仍然需要数字化战略 尽管最理想的状态是把数字化战略融入到全球博物馆战略之中,但是现在普遍的共识是在宣传的最初阶段就需要着手项目的数字化部分。博物馆需要数字战略来铺设一条清晰的发展道路,从而指导机构的数字化变革。 07数据分析 大数据和数据分析正影响着博物馆的一些重要成果(或结果)。它既是文化上的变革,也是技术上的变革,将给文化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方位地收集数据并分析数据,能为博物馆提供一些真知灼见,让博物馆改进服务效果。 08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正在蓬勃发展,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实现更有深度的内容和令人难忘的体验。虚拟现实提供了一种新的观众参与方式,具有很大的潜力,可用性在不断提升。要让虚拟现实提供有意义的浸入式体验,关键还是在于内容和情境。 09青少年观众

参观重庆自然博物馆活动策划书

参观重庆自然博物馆活 动策划书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参观重庆自然博物馆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类型: 主题活动 二、活动主题: 自然博物馆之行,阅巴渝自然文化 三、活动背景: 重庆自然博物馆是是中国综合性自然历史博物馆,该馆藏有地质矿产、古生物、动物、植物、土壤和旧石器等标本近7万件,模拟标本和其他珍稀标本100余件。它是重庆市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青少年科普和德育教育基地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身为地协成员,完全有必要对自然历史及科普进行了解。 四、活动目的: 1、了解自然,丰富知识 2、为所有地协成员的深刻交流提供一个平台 3、团结集体,增长友谊 4、缓解学习压力 5、丰富同学们的大学生活 五、活动时间: 2012年3月24日(周六) 六、活动地点:

重庆市北碚区文星湾自然博物馆 七、活动机构: 重师地理协会 八、活动内容: 1、参观自然博物馆 2、欣赏自然文物,体会文物艺术 3、了解相关自然文物知识 4、成员间交流心得 九、活动流程: (一)、活动前的准备 1、通知会员及有兴趣的同学,统计具体人数 2、地协召开会议,讨论具体的活动安排,如负责人分工、路线、食物等 3、出发前准备好相机、记事本等 4、提醒同学们注意活动期间的安全,保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 (二)、活动过程中 1、观看自然,听讲解 2、参观过程中做到有序文明 3、拍照,以便返校后整理相关资料 4、成员间交流感想 (三)、活动后

1、合影留恋 2、总结此次活动的心得 3、出活动海报 十、注意事项: 1、将活动的时间地点提前告诉参与者 2、前往目的地的过程中,注意安全 3、预先制对可预料的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置方式 4、时刻注意保持大学生形象 策划人:××× 2012年3月21日

博物馆教育特点的功能发挥

三、博物馆素质教育的特点 基于对博物馆本质、原则、宗旨、受众面等相关因素的综合考量,博物馆公民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可概括以下几点: 教育对象的全民性与社会性。博物馆在提高公民素质方面不同于程式化的学校教育,不受性别、年龄、出身、民族、职业、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条件的限制,以全体社会成员为教育对象,确立以社会教育与文化产业为宗旨的良性运行机制,突出社会性、全民性和普世性的特征,使大众共享免费资源,共建美好生活。 教育媒介的实物性与直观性。在提高公民素质方面,博物馆高度关注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构建起信息化、多元化的知识性动态平台,展示具有教育和文化价值的对象与标本,以“人”与“物”的互动交流为中心,以展品、藏品及其他辅助设备为载体,触发参观者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促使他们通过观察、阅读、听讲、触摸及操作等方式,接受、加工、记忆信息,进而完成整个认知过程。 教育的自主性与终身性。与传统学校教育相比,博物馆公民素质教育具有绝对意义上的自主性。只要公民个体有提高自身素养的意愿,就可以根据自己所需去博物馆汲取知识、拓展视野、激发创意。同时,博物馆提供的教育在时限上具有终身性的特点和无限性的优势,可以真正打造互动交换最频繁、最持久的“社会课堂”。 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与愉悦性。“公民素质”的涵义十分宽泛,只有博物馆这样包罗万象的教育场所,才能提供最全面、最深刻的教育内容。博物馆是真正意义上“人类社会的立体教科书”,常常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协助公民实现素质的提升与完善,故而在具有丰富性的同时又具有愉悦性。 教育形式的开放性与多样性。公民素质提高的最佳途径是在完全自主、自由的状态下接受科学文化、道德礼仪等方面的教育与熏陶,而博物馆恰好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博物馆往往采取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形式,开展展览、参观、培训等教育活动,使受教者不受课堂教学形式的限制,也没有竞争、淘汰等外在压力,足以在开放的条件下完成自我学习和教育。 特点: 博物馆教育的开展首先要以实物为基础,组成形象化的陈列展览,然后才能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因而博物馆教育显示出以下特点。 (1)以陈列展览为基础,受陈列展览的制约,但同时又对陈列展览有反作用,有相对独立性。以组织联络观众为例,在一般情况下,如果陈列展览好,观众就会多,反之就会少。讲解也是同样,陈列展览内容好,一般讲解效果就好,反之就差。也就是说,陈列展览好,其它工作诸如:宣传、组织观众、讲解等就好做,成功率会高。当然,这里都不能排除观众的欣赏水平、宣传效果、服务质量等其它因素。但它们和陈列展览比较都是次要因素。同时教育工作又不是绝对从属于陈列展览的,它对陈列展览有一定的反作用,具有相对独立性。仍以组织观众和讲解为例,如果宣传联络群众的工作及时见效,相应地也会增加一些观众,如果讲解生动感人,也会为陈列展览增光生辉。

博物馆学概论试题

《博物馆学概论》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博物馆学:博物馆学是一种对博物馆的历史和背景、博物馆在社会中的作用,博物馆的研究、保护、教育和组织,博物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对不同博物馆进行分类的研究。 2.博物馆: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事业的重要组织部分。 3. 博物馆的职能: 收藏,保护,研究,传播,展览. 4. 不列颠博物馆: 不列颠博物馆是在私人收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奠基人是英国医生汉司?斯隆,其晚年收藏的文物达79575件,以及藏有4万件手稿的图书馆。1759年1月15日,该馆在一座17世纪的法国城堡式建筑开幕并对外开放。最初分为印刷出版部、手稿部(包括钱币、绘画)、自然和人工制品部。 5. 卢浮宫:1793年7月27日,法国政府决定:巴黎卢浮宫改为共和国艺术博物馆,组成专门委员会管理。卢浮宫在巴黎市中心塞纳河畔,12世纪末,这里是一座城堡;1527年和1546年两次改建,按文艺复兴时期的形制

修建成王宫,并开始收藏艺术珍品。路易十四时艺术藏品总量达20000件。卢浮宫现有藏品四十万多件,其中爱神维纳斯雕像、达?芬奇《蒙娜丽莎》和萨莫色雷斯胜利女神像被誉为世界艺术三宝。卢浮宫的开放标志着世界博物馆的发展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许多大博物馆在他的推动下得以开放,一些王宫殿堂也都开放了。可以说,法国大革命开创了博物馆社会化的起点,博物馆工作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博物馆事业成为国家文化教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6.南通博物苑:南通博物苑是近代中国人自己建设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1905年张謇在南通师范学校以西创立。包括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藏品达2900多号、计20000余件。它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7. 故宫博物院:1924年10月,冯玉祥率部回师北京举行政变,成立临时政府。1925年1月初临时政府决定驱逐溥仪出宫,1月20日成立“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1925年9月2日善后委员会通过“故宫博物院临时组织大纲”, 10月10日在乾清门广场举行成立大会。该院负责“掌理故宫及所属各处之建筑物、古物、图

参观自然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自然博物馆观后感 北京自然博物馆又动物世界、昆虫世界和恐龙公园等展区;动物世界又狮子、狒狒等标本。昆虫世界中的标本可真不少,像蝗虫、甲虫和蜜蜂等;而恐龙公园内,一只只恐龙正在“大开杀戒”,有的张着嘴四处乱窜,有的在自相残杀,霸王龙是它们中的一只,它在恐龙群中横冲直撞,吓得其它恐龙四散奔逃,迅猛龙也是其中的一只,它是个“长腿将军”,只(要听见一点儿咆哮声,就立刻逃的无影无踪。 接下来是看3D电影,虽然有身临其境之感,但影片内容及其无聊,一群蚂蚁成群结队的搬一只死苍蝇。电影结束后,我们上了车,在车上大家高高兴兴地谈论着所见所闻,哎,又到了中国地质博物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分四层,八个展厅:化石展厅,矿物展厅等。化石展厅内,陈列着翼龙、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矿物展厅里有晶莹的水晶、形状各异的方解石.....,它们都是珍稀的矿物,宝石馆内有猫眼、钻石、祖母绿等珍贵的的石头。 还没看够,回去的时间就到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中国地质博物馆,踏上了回家之路。车上,许多同学都在闭目养神,而我仍然沉浸在游览的回忆中,祖国真是地大物博呀!! 我们的一个教学特色就是:自然特色。为加强学习,我

们决定参观“自然博物馆”。 3月30日我们冒雨来到了北京自然博物馆。博物馆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动物骨骼标本,还有着历史悠久的化石。 首先我们看的是恐龙展厅,刚一进门就被硕大的恐龙吸引,它是恐龙家族里个体最庞大的马门溪龙。这只恐龙成年后长22米以上,重达十吨。生活在距今约一亿三千万年前的晚侏罗世四川盆地一带。它的最重要特征是脖子很长。吃东西的话要经过两三个小时才能到胃里,接着我们又看到了一些各式各样的恐龙,慢慢的,仿佛回到了几亿年前的恐龙世界。站在霸王龙的脚下,我感觉自己是那么的小,想到了我们刚上过的一节课《小人国的故事》。 转弯处,看到了蕨类植物繁荣时期的景象,一株株形态各异的高大树木呈现在我们眼前,其实是蕨类植物不是树木。我们可以看见一只很大的蜻蜓。足有70公分长,很难想象当时的蜻蜓有那么大,感觉像进入了科幻世界。其实是因为当时的空气含氧量高达30%。 将我要离开这恐龙世界时,我看到了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一些科学家的推算,是恐龙灭绝的种种假说,当我认真地读完这些字时,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后来我们又看了昆虫,哺乳动物,森林等展馆。听着讲解员跟我们讲解着无脊椎动物、有脊椎动物,讲到很多国家的国旗上都有动物的标志,又有很多动物都已经人为地灭

关于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实践与探索

关于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实践与探索 关于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实践与探索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总结过去工作的时候指出:我国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国家博物馆正是因循了十八大精神,以建馆百年为新起点,以继承和传播中华文化,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性文化教育为己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内涵与现状 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十八大报告的论述,指明了博物馆作为传播和解读历史文化知识、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无疑要在面向大众开放,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的同时,必须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亦即社会教育功能。博物馆是进行社会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教育主体)。通过自己的活动实施一定的教育影响,促进观众即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因此,教育是博物馆服务社会最主要的职能和手段。一座好的博物馆,必定是面向公众开放、提供知识与思想的场所。这是近现代以来人类对博物馆的一个普遍共识。如何有效的教育並吸引公众,也正是国博人不懈的追求。 为此,国家博物馆设有专门的社会教育宣传部,下设开放服务工作室、宣教服务工作室、影视制作工作室、影剧院管理科,可以说是博物馆对广大观众实施教育活动的主要实施者之一,也是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制定者和实践者之一。那么观众就是受教育者,是博物馆进行社会教育活动的对象。社会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手段和方法,包括教育工具、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经过改扩建以后的国家博物馆,无论从整体建筑,展品数量、质量以及人才引进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社会教育项目的>策划、组织和实施中,积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充分发挥博物馆重要文化基础阵地的作用,做了可贵的实践。 1、百年国博纪念活动让公众更加认知博物馆 20xx年7月是国家博物馆为建馆一百周年。为了纪念国博,宣传国博,国家博物馆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并高调亮相媒体。国博社教部与央视联手合拍摄了六集大型人文纪录片《国脉——中国国家博物馆100年》,于2013年1月1日20时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连续播出,该片以详实的史料和许许多多弥足珍贵的镜头,展现了国博走过的沧桑之路;与此同时,《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年简史》及《纪念国博百年考古文集》也在此期间正式出版,国博百年纪念邮票也上市发行,在这值得纪念的时刻,国家博物馆还

论地方博物馆藏品科学体系建设

指导教师: 陆建松 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论地方博物馆藏品科学体系建设 蒋晟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上海,200433) 摘要: 博物馆藏品科学体系作为博物馆管理和使用藏品的依据,在博物馆的知识生产和转化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受政治、历史、体制等宏观因素的制约,以及收藏观念与知识结构的影响,各地在兴建地方博物馆的过程中普遍暴露出藏品单一同质,没有地方特色、藏品研究不足,缺乏学术支撑、藏品体系与社会经济发展、展览实际需求脱节等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必然降低展览质量、埋没地方特色、影响博物馆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以差异化竞争为原则、以展示和传承地方特色为目的、以观众喜爱为导向的地方博物馆藏品科学体系,明确博物馆功能定位、收藏范围和收藏对象,做观众欢迎的博物馆,开创博物馆经营绩效的新局面。 关键词: 地方博物馆博物馆藏品科学体系地方特色藏品 正文: 藏品是博物馆展示、教育、科研活动的基础。现代博物馆要顺应公共性、传播性、知识化和娱乐化的新趋势,必须积极发现和解读藏品,科学管理和使用藏品,并通过博物馆特有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将藏品转化为具有科学和人文价值的信息,供大众分享。博物馆藏品科学体系作为博物馆管理和使用藏品的依据,在博物馆的知识生产和转化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建设的特点和趋势之一,就是地方博物馆的兴建。从县城到省会,大部分地区都在打造自己的博物馆名片。这些以地方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科教和风土人情为展示内容、以传承地方历史脉络与人文特色为传播目的的博物馆,是一个城市或地区社会发展的象征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对展示地方城市精神、发展地方文化产业、传承文化多样性、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等均

最新参观自然博物馆观后感精选5篇

参观自然博物馆观后感精选5篇 前两天,老师告诉我们3月9日可以去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班里顿时热闹起来,大家都在底下商量着参观时吃什么、穿什么、带什么……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参观自然博物馆观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参观自然博物馆观后感1 今天,我跟随剑桥少儿英语学校的旅行团参观了著名的陕西省自然博物馆。 博物馆共分为两大部分,北面是科普广场,南面是自然展览馆,中间有一座高100米左右的?望塔。我们首先进入了科普广场,这里简直是机械的世界!这里有科普剧场、音乐喷泉、科普电影院等近20个科普项目,其中最有趣的是科普电影院。走进大厅,灰黄色的屏幕占了天花板、左、右以及前面的墙,形成了一个向内凹的圆。过了一会儿,影片开始放映了,开始放映的是美国儿童科普片--《恐龙》,影片主要讲了肉食恐龙怎样捕食、已发现的恐龙化石和恐龙可能是怎样灭绝的。 走出科普广场,穿过?望塔,我们走进了自然展览馆,老师让我们仔细观察大厅中央的一副骨架,我走上前,骨架旁边立着一个木牌,上面写着:黄河象骨,发掘于甘肃省,门牙长3米,又名剑齿象,比非洲象大。看了这个木牌后,我大吃一惊,心想:现在的非洲象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了,我国竟有比非洲象还大的象,这真是奇迹呀! 陕西省自然博物馆真是名副其实呀!

参观自然博物馆观后感2 清明节那天,我们班级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兴高采烈地到宝天曼博物馆参观。 宝天曼博物馆的大门高高耸立,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走进大门,一副生机勃勃的石雕画映入我的眼帘。听导游阿姨介绍:这幅画的正上方画的是宝天曼的标志,他象征着光明的太阳。在这光明的阳光下,小鹿、小猪、金钱豹在清澈的小溪旁饮水。 我们跟着导游阿姨进入了自然生态厅。眼前一个绿绿的小池子里,金色的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乌龟和鳄鱼正在水边悠闲地晒着太阳。一只威风凛凛的老虎站在高高的悬崖峭壁边上,好像刚把一个没有到手的猎物逼下了悬崖。我们顺着弯弯曲曲的阶梯爬上了山顶。树上栖息着各种各样的珍禽异鸟。我们好不容易上到了山顶,一个比推土机轮子还要大的马蜂窝吸引了我们的眼睛,猴子、金钱豹和松鼠自由自在地在树上穿梭,好像看到我们来了,他们也更加高兴了。我们又绕了一个弯,穿过一片树丛,来到了一个枯树旁,枯树上站着一只大秃鹫,眼睛直盯着前方,目光锐利,令人毛骨悚然。 我们穿过一座吊桥,来到另一座展馆。这里是陈列各种恐龙和昆虫标本的地方。一跨入小门,一副恐龙的骨架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两边摆放着火山蛋和恐龙蛋,令我们大开眼界。我们又上到二楼,这里是蛇的天下 。一只老虎也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两边还有金钱豹和梅花鹿的标本。另一边则是眼镜王蛇和金环蛇、甲鱼的标本。再往前走,便有许多蝴

博物馆笔试卷试题目附有答案.docx

2014 年上海博物馆笔试题目 10 月13 日下午14:00~15:30 在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参加的笔试,我们岗位至少 100 多人参加考试,上博一共参加所有岗位笔试的同学有 540 人,分为 18 个考场,每个考场 30 人。 其实,所以岗位的考试卷题目都是一样的,只是最后一道大题 不一样。 最后一道大题是问答题:针对你报的岗位,如果你能入职,那 么入职后你准备怎么开展相关岗位的工作呢 下面是我尚能记忆起来的题目: 1、博物馆工作的重要职能是什么 2、文化交流包括哪些交流 3、博物馆的第一要务是什么 4、1905 年()博物馆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博物馆 的诞生。 5、文物的价值包括哪些 6、陈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7、国际博物馆日是几号 8、上海城市文化遗产由构成

9、博物馆开放时间应不少于几天 10、中国博物馆的发展要考虑什么 11、世界三大博物馆指 12、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 13、中国博物馆员工职业道德准则提出的时间 14、上海首批免费开放的纪念博物馆有哪些 15、中国博物馆藏品已经有几件 16、上海的一级博物馆有哪些 17、上海古代园林有哪些 博物馆招聘考试笔试题【外省考题】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计 50 分)

1、博物馆学一词英文写做(),是1885年英国人()最先使用这个写法的。 2、()年7月上海市博物馆() 写了《博物馆学通论》。 3、博物馆具有()、()、()特征。 的(4、世界近代第一个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是( ) 博物馆。 )年英国5、大英博物馆是在()的私人收藏基础上于 ()年在()落成开放的。 6、()年7月27日,法国()改建为共和国艺术博物馆, 8 月 10 日向公众开放。 7、()年,()在南通成立南通博物苑,标志着中国人创办博物馆的开始。 8、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国立历史博物馆成立于年,筹建初的旧址是 (),筹建负责人是()() 主 任。 9、故宫博物院成立于 ()。该博物馆的成立推动了民国时期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10、()年4月,中国博物馆协会在北京成立,促进了中国博物馆学的研究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关于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几点思考 (1)

关于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展开,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剧烈。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日益加重,城市的生态环境在这样的条件下也越来越恶劣。如何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是目前我国城市发展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思考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城市的面积也在逐渐增大。城市的增长以及工业的进步对于生态环境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恶劣的环境不但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每年世界上都会有城市的居民因为环境污染问题而换上疾病甚至死亡。因此,加强环境保护,优化城市生态成为了人类发展的当务之急。 1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与经济中心以及世界人类居住聚集地,城市的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整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全靠城市的发展。但是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有史以来就是一个困扰着人类的矛盾。自然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生活的物质来源,但是在人类进行工业活动的过程中,对于城市的建造以及交通道路的铺设对于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干涉,随着城市化的不断进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开始对城市的生态产生严重的影响。城市人口增加导致城市的物质资源消耗量增大,逐渐造成资源匮乏的现象。而人口的增加又造成了交通的拥堵,越来越多的汽车的投入使用导致废气排放量增大,大气污染也越来越严重。长此以往,不仅城市的经济发展会受到制约,甚至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因此,城市的生态与环境保护应该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以长远的角度来看待城市的发展,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生态环境是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的支撑,城市也就谈不上发展,人类的生存受到威胁,经济的发展也就没有了意义。所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城市的经济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放在同样的高度,两者相辅相成,全面发展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营造一个优美、清洁、宜居的城市环境,使人们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下进行生产与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可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情,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论环境在博物馆中的重要地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e9121522.html, 论环境在博物馆中的重要地位 作者:李冰魏萌萌 来源:《卷宗》2016年第06期 摘要:博物馆与自然及环境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然而,随着全球性自然及环境的 急剧变化,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处在危机之中,积极对人类进行“热爱自然,保护地球、普及生态和生态环境知识”的教育已迫在眉睫。博物馆作为环境保护、标本收藏和参与教育的机构,无疑将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博物馆;环境教育 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博物馆在人类文明历史的长河中,同时伴随着环境的演化而不断发展。因此,它与环境直接存在着及其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着一种偏见,认为环境就是指自然环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然环境;其实,环境的范畴是很广的,有自然环境,还有社会环境。 在社会环境中,文化环境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而博物馆又是文化环境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英国百科全书》第十五版在“博物馆的职能”条目中指出:博物馆的首要任务是反映人类与自然及文化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1 博物馆对自然及文化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作用 博物馆在萌芽时期,对保护与改善自然及文化环境所起的作用很小,直到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之后,随着封建主义社会的垮台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博物馆一改过去只为贵族富豪及学术研究服务而变成为一般公众服务,公众也逐渐将博物馆视为自然及文化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在自然及文化环境中所起的作用从此得到了公众的认可与重视。 文化环境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其中一项重要的组成因素是公众的知识水平。博物馆在提高公众的知识水平进而改善自然及文化环境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博物馆是一种教育机构,是人们进行“终生教育”的场所,通过举办展览向人们传播知识,让观众在参观游览中受到教育,从而提高公众的知识水平。 2 自然及文化环境对博物馆的制约作用 博物馆对自然及文化环境起着保护与改善的作用,同时自然及文化环境对博物馆又起着制约的作用,这种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方式对博物馆的制约作用

10.博物馆教育和服务

10.博物馆教育与服务 博物馆教育 是社会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由承担社会教育责任的社会文化机构博物馆为满足观众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要求而组织的非强制性教育。博物馆教育注重对学习者多种智能的综合开发,注重以非强制手段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博物馆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并不仅是博物馆展览的讲解和导览,还要为观众创造学习氛围,提供适宜的学习内容,提供多种学习手段,使观众的学习结果和博物馆教育目的相吻合。 *博物馆教育职能的演变 1、萌芽时期和中世纪的博物馆以保存、研究为目的,仅供少数人观赏,其教育职能很不明显。 2、古代收藏传统发展到中世纪时,教会、教堂、修道院以及教会学校是收藏宗教文物的重要场所。利用教会的收藏宣传宗教的教义,扩大教会的影响,这实际上是博物馆教育行为的萌芽。 3、18世纪末,法国将卢浮宫变为共和国艺术博物馆,向社会开放。此后,博物馆成为社会服务的机构,其教育职能也逐渐发展起来。(为什么不是阿什莫林博物馆?) 4、19世纪50年代,德国日耳曼博物馆釆用的组合陈列法被视为具有近代意义的博物馆教育的开端,区别于过去将藏品保管和展示合为一体,而是将藏品从库房中提取出来,另辟陈列室,按一定的教育目的组织陈列,有计划地对观众施以影响,这就形成了博物馆教育行为。与此同时举行的伦敦万国博览会也扩大了以实物教育为特征的博物馆的影响,使博物馆的教育价值开始为有识之士所认识。 5、虽然19世纪的近代博物馆已经具有了收藏、科研和教育职能,但是教育职能的真正崛起和博物馆大众化方向的奠定,还是在20世纪特有的历史条件中形成的。 (1)20世纪上半叶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在这个历史阶段中,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成为各国国民教育的主旨,而博物馆恰恰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凝聚民族向心力的好场所,于是博物馆教育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在这一时期德国、英国、日本等国纷纷兴建了一批博物馆。 (2)1937年巴黎大学创办的“发现宫”是博物馆走向现代化的一个知名典型,它打破传统科技馆静止的陈列,面向观众表演或现场进行科学实验,并向观众提供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验设备,把博物馆科普教育的职能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3)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博物馆为全民所有强调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强调苏联博物馆是向人民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和共产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最为典型的是莫斯科技术博物馆。 6、20世纪以后,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学生校外教育和成人教育的重要课堂,成为社会的又一个教育系统。 博物馆教育的特征 1、公众性 ①博物馆以公众为服务对象,以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丰富其精神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教育使命。 ②博物馆教育是平等的,所有社会成员都可以自由地出入于各个陈列空间,参加博物馆组织的各类社会活动,吸取科学文化知识。 2、社会性 博物馆教育视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博物馆高度关注全社会的精神文化需求,突出了最广泛的社会性特征。通过,创造了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社会课堂”,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促使公众将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3、终身性。 博物馆教育在时限上具有终身性的特点和无限性的优势。博物馆教育内容广博,是公众终身学习的重要设施,

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作文

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作文 篇一:参观自然博物馆的感想 参观北京自然博物馆 一走进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自然博物馆,我就被眼前这个巨大的恐龙化石吸引住了。它是我国发现的第一条恐龙——许氏禄丰龙。它的个头太大了,站在它的脚下,根本无法拍照下它的全貌。于是,我急忙跑到楼上,才勉强拍到了它完整的全貌。 随后我又看到很多的恐龙骨架,有体长达26米的井研马门溪龙,称王称霸的霸王龙,小巧玲珑的恐爪龙,背上布满剑板的沱江龙,威风凛凛的永川龙,展翅翱翔的翼龙,称霸海洋的鱼龙。体长达26米的井研马门溪龙,称王称霸的霸王龙,小巧玲珑的恐爪龙……真让我目不暇接。通过参观自然博物馆,使我了解了许多神秘而宝贵大自然的知识。我知道了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经历了几亿年的漫长岁月,通过六次生命大爆炸,才形成地球现在的样子。我们也知道了人类是由动物通过劳动进化来的。并且我还了解到现在地球上的很多生物都濒临灭绝,就像恐龙那样永远的在地球上消失,这使我深深体会到了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这样就不会有更多的动物灭绝了。 我带着对神奇大自然的神奇的赞叹,和对大自然中很多问题的不解,走出了自然博物馆。我想:今后我要更加努力地学习,等 长大以后,要去探索那些未知的大自然的奥秘,保护我们美丽的地球~ 篇二:游自然博物馆 今年的春游,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位于延安东路,是坐北朝南6层英国古典风格的建筑,馆名是由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书写的。

上海自然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博物馆之一。共有24万余件标本藏品。是一所包括古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人类学、地质学、多种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博物馆。内容包括:古动物史,古人类史,现代动物三部分,现代动物又包括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还有上海地区古尸展,海洋动物展览共有九个陈列室。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大厅中央的合川马门溪龙和黄河古象:前者身长22米,肩高3.5米,体重几十吨,发掘于四川合川县,为世界上最大的恐龙之一;后者体长8米,身高4米,一对门牙就有3米长,发掘于甘肃东部黄土高原,也是古兽中的庞然大物。 这次参观自然博物馆,使我了解了许多的生物的结构特点及进化过程,丰富了我的自然科普知识,也提高了我探索自然的兴趣。 篇三:上海自然博物馆 上海自然博物馆观后感 今年暑假,我和妈妈去参观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展馆可多啦~有生态万象、演化之道等多个展馆。 为了这次参观,妈妈在手机里下载了自然博物馆官方app,有了这个app,我们只需找到相应的7个拍摄点(分别是:东北虎、马门溪龙、露西、风神翼龙、刃齿虎、山旺以及禄丰龙),打开app对准标本拍摄扫描成功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动画效果和数据分析,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一般。不过想找到这些拍摄点可不是这么容易的,它们分散在各个层面上 的各个展区里。我和妈妈可是花了很多时间才找齐的,有的时候会很容易就错过,这就考验了你的观察力。 当然,我最喜欢的展区非生态万象展区莫属了。展区内展示了不同地区的动植物标本。先说说非洲馆吧,那里简直是野生动物的王国,有长颈鹿、斑马等等,都

浅论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

关于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思考 一.八大公害事件的现状以及主要来源 (一)现状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相继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其中有世界闻名的八大公害事件。它们依次是: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多诺拉事件、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四日市哮喘事件、水俣事件、痛痛病事件、日本米糠油事件。目前这八大公害事件的危害依旧存在,大气污染、引起人的各种身体疾病层出不穷、各种疑难杂症难以根治、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无比沉重的负担,现状十分严峻。 ,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二)主要来源 自工业革命也来,人们对化石燃料的需求不断提升,城市化的发展,科技的迅猛发展,但是由此带来了生态破坏和污染问题。工业废料、工业废气、汽车尾气排放以及生活垃圾等等通过大气、土壤、水等各种途径经过循环、富集而害于人体,最终产生了灾害,导致了这最为突出的八大公害事件。

总的来说,环境污染可以是人类活动的结果,也可以是自然活动的结果,或是这两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如火山喷发,往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粉尘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同样也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但通常情况下,环境污染更多地是由人类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引起的。我们平常所指的就是这类源于人类活动的环境污染。人类活动之所以会造成环境污染,是因为人类跟其他生物有一个根本差别:人类除了进行自身的生产外,还进行更大规模的物质生产,而后者是其他所有生物都没有的。由于这一点,人类活动的强度远远大于其他生物。对环境污染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根据受污染的环境系统所属类型或其中的主导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按污染源所处的社会领域,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污染等等;按照污染物的形态或性质,可分为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 二.分析固体废气处理中的四种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启示 (一)四种技术优缺点 1、新加坡垃圾岛实例---将垃圾倒入大海,锁在大海中 如果用传统方式处理垃圾,空间将很快用完,于是可以将目光转向大海。缺点:高昂的成本、资金以及人力,从长期来看,建立新的人工岛,意味着要大兴土木,对全球变暖以及海平面上升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从长期来看,可能会得不偿失。优点:但是却能够使得垃圾不会成为负担,而成为人间的天堂,可以完全替代垃圾填埋区。运动自然的预警系统,使得这里变成了绿色天堂,更能让人们呼吸到更多的新鲜空气。实马高岛便是一个实例,使得这里竟然成为了度假胜地 2、等离子体气化法、查普曼两步法 一种能将垃圾转变为免费电能的高科技系统。运用这项技术分解垃圾,在用生成的气体发电。缺点:这一技术对许多地方来说难度太高,技术含量以及管理难度,难以推广。优点:这一技术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提供了全方

博物馆的科学研究

博物馆的科学研究 一、博物馆的科学研究 1、博物馆的科学研究任务 (1)博物馆本身的科学研究。要结合各项工作的要求,研究博物馆学,研究本馆藏品,同时,也要研究与本馆的性质、任务有关的学科。 (2)为社会上有关学科的研究工作提供以实物为主的资料、信息和咨询。 2、博物馆科学研究特点 (1)、博物馆的各项业务活动,都应该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2)、博物馆的科学研究应当结合博物馆工作需要进行,与本馆工作无关的研究项目不宜纳入本馆研究计划之中。 二、博物馆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笔记57---59) 1、博物馆学研究 (1)博物馆基础理论的研究 (2)博物馆工作方法和理论的研究 <1>藏品科学管理的研究 <2>藏品征集的研究 <3>藏品科学保护的研究 <4>陈列理论的研究 <5>陈列艺术和技术的研究 <6>陈列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的研究 <7>观众的研究 <8>科学管理的研究 2、藏品研究 (1)、个体的单项研究 (2)、群体的综合研究 3、相关学科的研究 (1)、自然历史类博物馆的相关学科研究 植物进化史、人类进化史等 生物分类学 稀有物种和濒危物种的研究 生态学 形态科学的研究 (2)、社会历史类博物馆的相关学科研究 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断代史、考古学和本地史的历史 科学技术史 经济史政治制度史 绘画史 陶瓷史 (3)、博物馆科学研究的特点 第一、博物馆拥有丰富的藏品,既是应该研究的重要对象,又是据以研究有关学科的宝贵实

物资料 第二、博物馆科学研究既要从微观上分析研究藏品,也要从宏观上,在本馆特有藏品的基础上,从较高层次上探索某些问题 第三、博物馆的科学研究是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探究“以人为本”服务理念之下的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提升

探究“以人为本”服务理念之下的 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提升 摘要 博物馆是集收藏、研究、教育诸功能为一体的公共机构,而在博物馆的众多功能中教育和为公众服务又被视为中心和要素。因此,优化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显得尤为重要。鉴于博物馆在根本上和民主是一致的,同时考虑到博物馆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教育的特殊性,“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应当被植入博物馆教育之中。本文试图从“以人为本”这一理念的视角结合现实来考察博物馆教育功能提升的路径。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以人为本 正文 1974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第十一届大会通过的《国际博物馆协会会章》将博物馆定义为“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见证物进行研究、采集、保存、传播,特别是为研究教育和游览的目的提供展览。”从博物馆的定义中不难看出,收藏、研究、教育是博物馆的三大基本功能。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功能逐渐由单纯收藏、研究向教育转变,这三个功能的递进发展反映了博物馆理念的深刻变化,也 。 的限制而进行自我教育, 没有合格与否或竞争与淘汰的外在压力, 自由择取自己的需要,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基于这种自我教育的特点,优质的博物馆教育显然不能随心所欲地将外在的意志强加给教育对象,而必须以对象为中心来开展。因此,“以人为本”也是博物馆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教育的自由性所要求的。 那博物馆教育的“以人为本”理念需要通过怎样的道路来贯彻、实现呢?基于对现实中博物馆的考察,我认为有以下三点方法可以尝试。 首先,“以人为本”指向的是每一个个体,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自由和平等。这要求博物馆教育应努力保证教育对象即参观者的受教育机会的均等和扩大。我认为这其中有两方面涵义,一方面要求博物馆放低门槛,对更广范围内的人群开放,使更多人均等地享受参观和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要求博物馆丰富服务的种类,给参观者提供更多与众不同的参观、体验机会。 2008年上海市宣传文化部门出台《关于本市博物馆、纪念馆及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免费开放的实施管理办法》。《办法》规定,自2008年3月10日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上海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等4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虽然这些博物馆、纪念馆在免费开放的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但这种均等的参观和受教育机会的实现是值得肯定的。同时,博物馆也需在提供普遍教育机会的基础上,丰富博物馆教育的形式和种类。比如近年来上海科技馆就正在积极尝试。最近上海科技馆更是推出了国际博物馆普遍采用的模式——“会员制”,会员可享受最新科普大片预告信息、免费获得科普杂志等多元的教育服务,服务推出短短一周内,已有200人报名入会。总之,博物馆不仅要为更多人提供博物馆教育的机会,更要提供更多、更好的博物馆教育机会。 其次,“以人为本”理念核心是要维护人的尊严。这在博物馆教育中就体现为维护教育对象的尊严。博物馆教育要做到这一点有一大前提,那就是必须考虑教育对象的需求。因为,传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