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全国中小学生数学能力竞赛青岛赛区获奖通1

2013年全国中小学生数学能力竞赛青岛赛区获奖通1

2013年全国中小学生数学能力竞赛青岛赛区获奖通1
2013年全国中小学生数学能力竞赛青岛赛区获奖通1

2013年全国中小学生数学能力竞赛青岛赛区获奖通知(二)

日期:2014年1月5日 18:58

2013年全国中学生数学能力竞赛决赛、2013年全国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测评终评在青岛大学附属中学顺利举行,决赛选手均为从2013年全国中学生数学能力竞赛初赛、2013年全国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测评初评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决赛结束后,经过专业教师认真阅卷和组委会复核,青岛组委会评选出全国一、二、三等奖和青岛赛区一、二等奖选手。全国奖和青岛奖获奖名单现公布如下,3月上旬青岛组委会将组织颁奖表彰典礼,现场颁发全国奖证书和奖品(具体时间、地点请关注网站或电话通知),获奖名单、喜报也将陆续送至学校,由学校统一组织表彰和颁发获奖证书。

荣获全国一、二、三等奖的优秀选手将有资格参加2014WMO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中国区总决赛,青岛赛区组委会将推荐优秀选手组成山东青岛代表队,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们同场比拼,在全国赛场上展示自己的数学实力。总决赛报名截止日期1月12日,名额有限,报满为止。

第十届WMO世奥赛(中国区)总决赛将于2014年2月3日-7日在中国?上海举办。全国各地的精英选手将在春节期间齐聚上海,在浓浓的节日气氛中一同为了实现梦想而努力。届时,中国区组委会将为选手们呈现一场别具特色的总决赛,让选手们度过一个集“学?赛?玩”的难忘春节。

请获奖学生和家长务必认真核对学校、年级、姓名和指导老师,如有错误请于1月12日前予以修改确认,逾期不再变更和补发证书。组委会电话:83611875

竞赛组委会只公布获奖学生的奖项名单,不再查询和公布竞赛和测评分数。

全国中小学生数学能力竞赛山东组委会

地址:青岛市威海路203号盛锡福大厦901室

电话:0532 - 83621835

邮箱:trjs@https://www.doczj.com/doc/be8959973.html,

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be8959973.html,

全国中小学生数学能力竞赛青岛组委会权威发布

(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各高级学校和参赛学校参考)

2013年全国中学生数学能力竞赛、2013年全国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测评

暨“青大附中杯”数学大赛

优秀组织单位名单

2013年全国中学生数学能力竞赛、2013年全国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测评

青岛赛区一等奖获奖名单

姓名学校班级指导老师

丰收青岛文登路小学 4.2 闫宁

于文峰青岛太平路小学 4.2

闫嘉旖青岛平安路第二小学 4.5 于文静

王鹏城青岛市实验小学 4.6 薛冬梅

岳秋实青岛平安路第二小学 4.1 易俭

张元天睿青岛太平路小学 4.1 汪文茜

孙宇玲青岛金门路小学 5.4 孙丽

曹智宁青岛富源路小学 5.2 王莉

陈博瀚青岛天山小学 5.3 王茜

李昊霖青岛市实验小学 5.1 王茜

张庆邦青岛平安路第二小学 5.3 孙秀芹

蒲谦青岛四方实验小学 5.3 王伟

李向阳青岛福林小学 5.1 刘菁

冯一凡青岛天山小学 5.3 王茜

李星洲青岛文登路小学 5.1 李梦琪

李格菲青岛山东路小学 5.2 郑心一

李欧钰青岛平安路第二小学 5.6 孟琦

李家谊青岛嘉峪关学校 5.1 程峰

孙坦然青岛陵县路小学 5.2 王翠红

吴子轩青岛北山二路小学 5.3 闫青

韩松宇青岛太平路小学 6.3 臧晓文

陈乃鹏青岛四方实验小学 6.1 孟芸

张恺青岛郑州路小学 6.1 李方隆

陈修凡青岛春雨小学 6.4 宋健

张镇宇青岛太平路小学 6.3 臧晓文

朱泽杨青岛文登路小学 6.4 白文艳

朱翔嵘青岛市实验小学 6.5 林伟

郭浩田青岛嘉峪关学校 6.3 王倩

刘俊哲青岛市实验小学 6.3 王甜

于永弘青岛同安路小学 6.3 周佳

陈文骢青岛同安路小学 6.1 周佳

李逸然青岛同安路小学 6.3 周佳

秦展鹏青岛四方实验二小 6.3 马月红

纪潇晗青岛重庆路第二小学 6.3 王娟

李仲勋青岛莱芜一路小学 6.3 吕顺

张腾青岛四方实验小学 6.1 孟芸

张凤仪青岛福林小学 6.1 孙舒霞

张文昭青岛同安路小学 6.1 周佳

程泽一青岛同安路小学 6.1 周佳

张津睿青岛市实验小学 6.4 王甜

朱润佳青岛市实验小学 6.5 林伟

马平一青岛大学路小学 6.4 徐利

梁子洁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10 彭念东

崔晓焜青岛第65中学 7.7 蔡占玉

刘秦琬娴青岛第7中学 7.7 宫新娟

郑裕锡青岛超银中学(广饶路) 7.3 周娜张博雅青岛实验初级中学 7.11 崔霞

于卓浩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9 彭念东

刘湉青岛第7中学 7.1 张全

傅子勤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3 王占荣

胡凯宇青岛实验初级中学 7.8 朱琳

杨逢诜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8

盛婧妍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8 董坤

李润柯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11 张小倩

漆一骏青岛第26中学 7.6 原梅

赵文昌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3 王占荣

曹顺知青岛第21中学 7.3 胡耀东

徐缙尧青岛第26中学 7.10 金星

孙毅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1 郭殿雪

李元敏青岛超银中学(广饶路) 7.5 苑克文陈金诚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3 王占荣

姜华正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2 郭殿雪

季文轩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12 张小青

王雨洁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4 王占荣

张菘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2 郭殿雪

周子于青岛实验初级中学 7.4 安璐璐

李沂珊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9 彭念东

刘一晨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11 张小青

潘昱辰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12 张小青

赵峻艺青岛第37中学 7.5 王伟娜

刘洵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6 张进

侯一青岛第39中学 7.10 隋东红

李明辰青岛第65中学 7.8

佟明灏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8 张清民

夏誉青岛第37中学 7.10 马爱红

刘畅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3 王占荣

赵景煜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9 彭念东

张晴媛青岛第43中学 7.5 栾吉晖

周若涵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5 张进

孙杰青岛第43中学 7.6 栾吉晖

彭悦青岛超银中学(广饶路) 7.10 赵玉辉王子恺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 7.1 赵静

程浩然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2 郭殿雪

云洋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6 张进

王浩东青岛超银中学(鞍山路) 7.5 朱宁曲思全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7

姜雨莹青岛第39中学 7.5 张丰

郭洪浩青岛第39中学 7.9 隋东红

苗津荣青岛第44中学 7.2 杜成珉

陈明哲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14 苏红刚

穆靖华青岛第37中学 7.10 马爱红

杨明洋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10 彭念东

孟怡杉青岛第26中学 7.1 张典波

宋晨怡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 7.2 赵静

雷子祺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8 周茂杰

姚立嵘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10 彭念东

姜威青岛第37中学 7.3 李丽

尉曦文青岛实验初级中学 7.6 王幼敏

张艺楠青岛第37中学 7.8

郭小溪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4 王占荣

杨钰薇青岛第39中学 7.9 隋东红

孟哲萱青岛超银中学(鞍山路) 7.1 楚微微倪孟霏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2 郭殿雪

王若宁青岛第37中学 7.10 马爱红

韩佳彤青岛第37中学 7.9

戴琦宸青岛第39中学 7.5 张丰

杨彬妍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12 张小青

杨瀚秋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10 彭念东

刘洋青岛第37中学 7.4 李丽

刘清洋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3 王占荣

李禹昂青岛第37中学 7.1 李宗津

刘畅宇青岛第39中学 7.11 王哲

梁笑晗青岛第37中学 7.4 李丽

孙珧家青岛第37中学 7.5 王伟娜

张双龙青岛第37中学 7.5 王伟娜

陈凯誉青岛第65中学 7.2 王波

孙朔青岛第37中学 7.5 王伟娜

吴琦龙青岛实验初级中学 7.2 纪成栋

张杰勋青岛第37中学 7.1 李宗津

王有蓉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8 吕梅

王璟琨青岛第37中学 7.8

戴天元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2 郭殿雪

张浩青岛超银中学(鞍山路) 7.9 高风兰许瀚升青岛第65中学 7.8 蔡占玉

李明轩青岛第37中学 7.6 王伟娜

李可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6 张进

于以撒青岛第26中学 7.6 原老师

房子正青岛崂山区育才学校 7.3 由笋笋逄雯然青岛第61中学 7.1 王子玉

于珊青岛第26中学 8.8 赵美玲

鲍虹雪青岛第42中学 8.3 任燕

王子侬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10 余雷

陈欣萌青岛第39中学 8.8 黄雪梅

黄宇辰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5 杜平

张宁青岛实验初级中学 8.5 刘涛

杜小龙青岛第37中学 8.5

梁爽青岛第26中学 8.3 李宁

洪子骁青岛第7中学 8.7 杨翠苏

孙天琦青岛第7中学 8.5 尹霞

胡云涛青岛第37中学 8.5 孔祥民

宋元博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12 梁玉春

于志成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13 栾秋英

孙艺毓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 8.2 渠海霞黄麟斐青岛第59中学 8.8 张正晏

崔嵘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2 梁玉春

程凯青岛第43中学 8.5 姜蕾

来平涛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16 李宜健

李姝瑶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7 刘海英

刘兆萌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13 栾秋英

徐越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 8.4 刘蓬蓬李昕洁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3 董坤

孙玉卓青岛第43中学 8.5 姜蕾

鄂天祎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 8.9 冷俊宁赵阳青岛第39中学 8.10

王俊青岛实验初级中学 8.5 刘涛

李雨萱青岛第39中学 8.8 黄雪梅

宋玥青岛第26中学 8.3 李宁

刘雨辰青岛第37中学 8.9 吴香玲

陈淑媛青岛超银中学(广饶路) 8.9 李冬梅袁一夫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13 栾秋英

闫志远青岛第37中学 8.11 吴香玲

张瑞嘉青岛第47中学 8.5 窦建伟

姜依辰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14

王宇哲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3

范淑婷青岛第39中学 8.10 吴蕴玲

刘奕鸣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13 栾秋英

李想青岛第43中学 8.3 纪帅

韩汶辰青岛第39中学 8.6 雕红均

姜子恒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 8.12 王洋

徐瑞霖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8

付雨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7 刘海英

李心源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7 刘海英

崔瀚文青岛实验初级中学 8.6 刘涛

张汉翘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4 董坤

刘潇青岛第26中学 8.3 李宁

纪昕怡青岛第26中学 8.4 李宁

韩悦文青岛第39中学 8.10 吴蕴玲

林知豪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5 杜平

于越青岛第39中学 8.5

张蕙鑫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16 李宜健

徐衣沙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 8.5 于晓华丁羽宽青岛第39中学 8.8 黄雪梅

陈瀚池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 8.10 冷俊宁徐腾青岛第39中学 8.4 贾烨文

刘媛青岛第50中学 8.5 李晓东

邵煜琦青岛第39中学 8.9 吴蕴玲

朴美景青岛第39中学 8.9 吴蕴玲

唐正歌青岛第37中学 8.3 岳友胜

郭俊汝青岛第26中学 8.4 李宁

孙睿杰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3

赵治铉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2 梁玉春

张煊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2 梁玉春

翁逸杰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13 栾秋英

庄砚冰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10 余雷

苏洋青岛第7中学 8.2 孙斐

刘宇轩青岛第37中学 8.8 魏裕佩

单不争青岛第39中学 8.12 陈健

房煜森青岛第7中学 8.7 杨翠苏

薛湉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13 栾秋英

纪翔青岛超银中学(鞍山路) 8.1 车香莲刘沛元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14 栾秋英

邹高林青岛第37中学 8.2 鲍丽

赵云淏青岛超银中学(广饶路) 8.9 李冬梅王子涵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 8.14 王瑞娟

陈俐旭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13 栾秋英

刘斐玥青岛第43中学 8.3 纪帅

徐斯祺青岛第37中学 8.9 吴香玲

陈君睿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 8.14 王瑞娟

涂一飞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9 余雷

于淼青岛第26中学 8.3 李宁

王瑾然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 8.2 渠海霞

石佳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4 董坤

李广博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10 余雷

刘洋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13 栾秋英

杜云起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10 余雷

高新元青岛第37中学 8.11 吴香玲

王若凡青岛第37中学 8.2 鲍丽

臧金宇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14 王晓博

王奕宁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16

姜天扬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14 栾秋英

郭晓萌青岛第37中学 8.10 闫新华

张雪莱青岛第26中学 8 赵美玲

李文歆青岛超银中学(广饶路) 9.1 赵璇

栾绍凯青岛第63中学 9.1 许琛

孙瑞雪青岛超银中学(鞍山路) 9.2 王永玲刘澄青岛第37中学 9.4 赵秀燕

孙如杉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9.6 单向丽

李洁莹中国教育学会青岛实验学校 9.7 韩艳丽于明雅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 9.6

尹清扬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9.6 单向丽

张甘霖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9.2 晁储银

李祖良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9.3 牛英新

庄祺媛青岛实验初级中学 9.11 王伟

李浥萌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9.5 单向丽

陈东阳青岛第44中学 9.9 姜蓉

潘文煜青岛超银中学(鞍山路) 9.5 刘冰

曾旭辰青岛第37中学 9.6 刘洋

王可晗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9.11 吴书艳

邹嘉鸣青岛第65中学 9.2 刁明传

文娜英青岛第42中学 9.3 齐玲华

王涵青岛超银中学(鞍山路) 9.2 王永玲

沈煜青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9.10 魏翔

徐隽墨青岛第42中学 9.8 王红

胡颉青岛第31中学 9.7 姜爱兰

叶景恺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9.11 吴书艳

姜育烨青岛第39中学 9.1 王连峰

叶文龙青岛第37中学 9.2 郭华

刘春蕾青岛超银中学(鞍山路) 9.1 王永玲

郭佳承青岛第26中学 9.6 张志敏

郭心怡青岛超银中学(鞍山路) 9.5 刘冰

徐名川青岛第63中学 9.7 高星华

王子毓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9.10 魏翔

杨淑涵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9.6 单向丽

王瑞莹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9.12 吴书艳

李昊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9.11 吴书艳

裴家珍青岛第42中学 9.10

刘怡玘青岛第42中学 9.3 齐玲华

曹雯琳青岛第39中学 9.8 李炜

郭晶毅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 9.5 刘小伟

戴梦琦青岛超银中学(鞍山路) 9.5 刘冰

曲宇轩青岛第42中学 9.3 齐玲华

孙启睿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9.1 晁储银

张锐青岛超银中学(鞍山路) 9.6 曲鹏

刘骁飞青岛第42中学 9.6

王春晓青岛超银中学(鞍山路) 9.4 戈伟桐

姜澜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9.11 吴书艳

刘方玉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9.4 牛英新

于劲松青岛超银中学(广饶路) 9.2 冯强

2013年全国中学生数学能力竞赛、2013年全国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测评青岛赛区二等奖获奖名单

姓名学校班级指导老师

王凯霖青岛太平路小学 4.2 汪文茜

于皓麟青岛平安路第二小学 4.2 易俭

刘子睿青岛太平路小学 4.2 崔莉

王家乐青岛顺兴路小学 4.1 李文贤

孙杨青岛重庆路第二小学 4.1 李美娜

纪鑫鹏青岛宜阳路小学 5.1

王伟臣青岛福林小学 5.3 徐砚霞

徐田昊青岛基隆路小学 5.2 金相琴

丁孟骐青岛崂山区实验小学 5.1 朱晓芬

于浩然青岛大学路小学 5.1 刘红燕

兰竺霖青岛人民路第一小学 5.4 周克俭

孙铭赫青岛郑州路小学 5.1 王倩

万称懿青岛大学路小学 5.1 刘红燕

徐婧驰青岛榉园学校 6.9 余倩

臧姝萍青岛大学路小学 6.1 曲耀莉

丛培科青岛莱芜一路小学 6

张梦玥青岛重庆路第二小学 6.3 孙红

于新雨中国教育学会青岛实验学校 6.2 魏莉莉

朱昊楠青岛平安路第二小学 6.7 纪蕾

于子锐青岛同安路小学 6.3 周佳

李格非青岛四方实验小学 6.1 孟芸

李一萌青岛大学路小学 6.1 曲耀莉

李易轩青岛榉园学校 6.11 张蓉蓉

米乐青岛北山二路小学 6.1 倪红琴

王重逍青岛洛阳路第二小学 6.3 宋爱华董浩宇青岛太平路小学 6.4 单蓓蓓

韩译航青岛台东六路小学 6.4 纪蕾

宋卓彧青岛平安路第二小学 6、3 孟蕾

孙宪德青岛人民路第一小学 6.4 邹宏宇谢中良青岛大学路小学 6.1 曲耀莉

况宗鑫青岛第65中学 7.6

宁晓涵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10

陈梓瑜青岛智荣中学(南校) 7.2 高秀丽王一鸣青岛第43中学 7.2 周付伟

关啸雨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5 张进

陈嘉伟青岛实验初级中学 7.9 李青

赵宇航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14 苏红刚

李笑语青岛第37中学 7.5 王伟娜

李卓洋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10 彭念东杨浩峰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9 彭念东

李东霖青岛第37中学 7.1 李宗津

王俏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5 张进

孙松雨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1 郭殿雪

刘世元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7 李东蔚

臧妤姣青岛第39中学 7.7 吴娟娟

张瀚文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7 李东蔚

李宜菲青岛第56中学 7.3 陈国颖

费祥青岛第43中学 7.5 栾吉晖

左雨馨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6 张进

郭浩然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 张秋菊

曲柯宇青岛第37中学 7.6 王伟娜

姜晓涵青岛第37中学 7.6 王伟娜

于禾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10 彭念东

盛晓迎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 7.1 赵静于袁正浩青岛第65中学 7.1 邓少华

鲁钒瑀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 7.4 赵卫国王颖捷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6 张进

胡向卿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13 苏红刚

赵欣青岛超银中学(广饶路) 7.2 刘美玉丁睿青岛第43中学 7.4 李涛

王宇轩青岛实验初级中学 7、1 纪成栋

刘晟良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9 彭念东

王冠煜青岛第39中学 7.5 张丰

焦铭慧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4 王占荣

刘芷均青岛第39中学 7.10

王中一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6 张进

于凯泽青岛智荣中学(南校) 7.2

骆美达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12 张小青

张梓渊青岛第65中学 7.7 蔡占玉

苏畅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6 张进

刘坤润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3 王占荣

李厚泽青岛第37中学 7.9 马爱红

安奕霏青岛第37中学 7.3 李丽

刘同泰青岛第43中学 7.6

韩冰青岛第61中学 7.11 刘安科

杨安然青岛第37中学 7.5 王伟娜

王安琦青岛第37中学 7.10 马爱红

张育嘉青岛第65中学 7.2 逄金玲

曲煜青岛第37中学 7.8 刘淑华

汤晓旻青岛第37中学 7.6 王伟娜

高镜涛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14 苏红刚

杨菾青岛第65中学 7.3

郗子龙青岛第65中学 7.5 原梅

张佳皓青岛第37中学 7.2 李宗津

杨新洲青岛第37中学 7.9 马爱红

王玉琛青岛第37中学 7.9

陈晓涵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12 张小青

胡瑾钰青岛第51中学 7.1 杨瀚书

徐浩辰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13 苏红刚

赵若茜青岛第37中学 7.5 王伟娜

李梓桐青岛第39中学 7.11 王哲

丁瑞龙青岛第43中学 7.2 周付伟

丁亚楠青岛第42中学 7.5 仇世芬

曾嘉青岛第37中学 7.6

向坤青岛第21中学 7.6 闫桂红

管昱东青岛第43中学 7.5 栾吉晖

房子琪青岛第37中学 7.8 刘福化

崔樱琦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11 张小青

黄彦发青岛超银中学(鞍山路) 7.1 楚微微刘昱君青岛超银中学(鞍山路) 7.3 梁之合杨汇予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 彭念东

田云汉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13 苏红刚

谢嵚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3 王占荣

王云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10 彭念东

张熙仑青岛第65中学 7.1 逄金玲

吴锦润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 7.9 刘明红郭馨仪青岛第39中学 7.9 隋东红

邱文皓青岛第37中学 7.7 刘福化

辛雯雯青岛第37中学 7.6 郑丽雯

刘彤彤青岛第21中学 7.6 闫桂红

张冕峰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3 王占荣

贾笑蕾青岛第65中学 7.2 逄金玲

宋雪琪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5 张进

王晓峰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9 彭念东

赵加浩青岛第7中学 7.9

王怡然青岛第65中学 7.7 蔡占玉

韩赛鸿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7.9 彭念东

王舜青岛第43中学 7.2 周付伟

赵童青岛实验初级中学 8.6 刘涛

孙祎源青岛第39中学 8.10 吴蕴玲

盛宏朝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 8.1 渠海霞

宋千慧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15 李宜健

王子元青岛超银中学(广饶路) 8.7 张合信闻震青岛第26中学 8.3 李宁

金述昊青岛第37中学 8.3 岳友胜

辛欣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16 李宜健

李逸飞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 张菊

陈卓青岛第7中学 8 孙斐

刘富淼青岛第37中学 8.9

周怡青岛第26中学 8.6 刘玲

杨瀚淼青岛第37中学 8.1 鲍丽

黄元嘉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11 张菊

张志强青岛第37中学 8.4 岳友胜

王禹涵青岛第39中学 8.12 陈健

陈秋悦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15 李宜健

曲子凡青岛第37中学 8.9

魏小砚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11 张菊

李国基青岛第59中学 8.8 张正晏

孙丹蕾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6 杜平

王震亨青岛超银中学(广饶路) 8.6 张合信吴辰青岛第42中学 8.7 戴君

宿朗阁青岛第26中学 8.6 刘玲

陈金迪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15 李宜健

徐东辉青岛第37中学 8.9 吴香玲

温子源青岛第26中学 8.9

史祖俊中国教育学会青岛实验学校 8.4 臧伟强许顺青岛第43中学 8.5 姜蕾

刘洁琳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 8.2 聚海霞

房睿青岛第51中学 8.9 赵旻

崔琬婧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2 梁玉春

范振哲青岛第37中学 8.4 岳友胜

王钰坤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6 杜平

刘丽娜青岛第44中学 8.3 李瑞德

冯润涵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7 刘海英

步雨龙青岛第26中学 8.4 李宁

张清澄青岛第39中学 8.2 李娟

李奕萱青岛第39中学 8.6 刁红军

张耀中青岛第43中学 8.1 徐志芬

马业诚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11 张菊

李嘉葳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9 余雷

汪啸宇青岛第51中学 8.4 赵之樱

蔡承杰青岛超银中学(鞍山路) 8.2

张文静青岛第37中学 8.7 魏裕佩

王紫琪青岛第42中学 8.8 朱贵珍

刘家昊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4 董坤

褚天承青岛第51中学 8.8 官晶

陈泽华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6 杜平

倪嘉辉青岛第24中学 8.6 刘艳珊

王世超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 8.11 王洋

孙炜昊青岛第26中学 8.4 李宁

隋雨珊青岛第39中学 8.2 李娟

贺文青岛第26中学 8.3 李宁

贾笑书中国教育学会青岛实验学校 8.2 裴玮刘筱璐青岛第37中学 8.8 魏裕佩

姜舜青岛第26中学 8.2 王曙光

王焕宇青岛第39中学 8.10 吴蕴玲

刘涵予青岛第39中学 8.3 贾烨文

杨怡婧青岛第37中学 8.3 岳友胜

曹睿青岛第37中学 8.11 吴香玲

蓝添青岛第7中学 8.5 尹霞

李明骏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 8.11 王洋

袁召龙青岛第37中学 8.7 魏裕佩

王馨怡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 8.1 渠海霞

蓝素怡青岛第37中学 8.2 鲍丽

李彦昕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6

王嘉旋青岛第37中学 8.5 孔祥民

李文琪青岛第37中学 8.7 魏裕佩

孙溥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 8.2 渠海霞

刘展赫青岛第37中学 8.9 吴香玲

纪祥青岛第39中学 8.9 吴蕴玲

周元青岛第44中学 8.9 鲁璐

李畅青岛第37中学 8.7 魏裕佩

徐雪儿青岛第37中学 8.8 魏裕佩

方斓锦青岛第59中学 8.7 张正晏

董一婷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 8.8 赵美华

杜佳佳青岛第43中学 8.1

王田青岛超银中学(鞍山路) 8.6 王鹏

徐成仪青岛第37中学 8.7 魏裕佩

胡凯轩青岛第39中学 8.9 吴蕴玲

王嘉童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8.16 李宜健

张晨歌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9.11 吴书艳

张俊怡青岛超银中学(鞍山路) 9.2 王永玲黄海涵青岛第37中学 9.9 江永波

王一诺中国教育学会青岛实验学校 9.6 杨伦卿董世超青岛超银中学(鞍山路) 9.5 刘冰

李婧怡青岛第42中学 9.8 王红

刘鑫健中国教育学会青岛实验学校 9.9 刘淑芬李进展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9.4 牛英新

杨金峣青岛第39中学 9.6 徐永文

李若璇青岛超银中学(鞍山路) 9.4 戈伟桐

刘恺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9.12 吴书艳

宋永健青岛智荣学校(北校) 9.4 矫健

张海文青岛第39中学 9.11 荣秀梅

张煜涵青岛第42中学 9.10 王培花

赵晨君青岛超银中学(鞍山路) 9.4 戈伟桐徐信平青岛第44中学 9.9 姜蓉

于晗青岛第63中学 9.1 许琛

张立超青岛超银中学(鞍山路) 9.8

高原青岛第42中学 9.8 王红

李想青岛超银中学(鞍山路) 9.4 戈伟桐高宏斌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9.1 晁储银

王晨皓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9.6 单向丽

孙苑芃青岛第63中学 9.3 矫永宏

李家祺青岛第42中学 9.6 孙红

栾晓坤青岛第42中学 9.3 齐玲华

边金成青岛第63中学 9.8 高星华

曹榕峰青岛第42中学 9.3 齐玲华

李妍琳青岛第63中学 9.6 安丰秀

赵子霄青岛第42中学 9.10 王培花

王秉祺青岛超银中学(鞍山路) 9.3 刘冰赵琪青岛超银中学(鞍山路) 9.2 王永玲王萃民青岛超银中学(鞍山路) 9.5 刘冰管祥青岛实验初级中学 9.1 王阿玲

封宇轩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9.11 马连军

李雨洲青岛第63中学 9.9

孙小轩青岛实验初级中学 9.11 王伟

葛永超青岛第7中学 9.6 魏彩燕

董雅睿青岛超银中学(鞍山路) 9.2 王永玲王文昭青岛第63中学 9.3 矫永宏

李怡萱青岛第59中学 9.9 兰洁

李依冉青岛第39中学 9.11 荣秀梅

刘坤朋青岛第42中学 9.8 王红

蒋佳琳青岛第44中学 9.1 陈庆祥

巩雪宁中国教育学会青岛实验学校 9.1 杨勇董贞珍青岛第42中学 9.3 齐玲华

刘恬仪青岛超银中学(鞍山路) 9.8 曲鹏马克晴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9.12 吴书艳

栾锟青岛第62中学 9.1 李珍

宋佳韵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 9.5 刘小伟邱翊青岛第42中学 9.8 王红

邱韵凝青岛实验初级中学 9 沈冰俏

薛翔文青岛第42中学 9.3 齐玲华

李欣青岛第42中学 9.10 王培花

郑嘉澍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 9.1 赵连江姜钰琦青岛第42中学 9.8 王红

孟东泽青岛第51中学 9.1 张秀清

曹非凡青岛第42中学 9.3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计划及全册教案青岛版

第二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现有学生72人,分为两个教学班。经过半年时间的学校生活学生们大都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对于后进生也不能忽视。不过,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大部分上学期的后进生在学期末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这也增加了我这学期数学教学的信心。只要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每个人都会有进步的。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新颖有趣。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身边的、学生所熟悉的、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能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2、情境串引发出“问题串”。 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除小单元外),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几个有密切联系的信息窗(情境图),每个信息窗又是包含有多少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情境贯穿起来,编排成“情境串”或“故事串”,从而引出一系列相对独立而又有着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形成了“问题串”。 3、学生认知特点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 本册教材彻底改变了过去教材普遍采用的“小步子”编排方式,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如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传统教材中,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不进位)”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不退位)”的笔算放在一起,将相关的口算放在其他单元中,人为地将笔算与口算分开,不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在知识安排上,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编排在一起,使口算与笔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策略。同时,又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编排了加减混合及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4、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合为一个过程。 本册教材不受严格的知识体系束缚,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

2015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2015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满分24分,共有8小题,每小题3分)下列每小题都给出标号为A,B,C,D 的四个结论,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3分)(2015?青岛)的相反数是() A.﹣B.C.D.2 考点:实数的性质. 分析:根据相反数的含义,可得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就是在这个数的前边添加“﹣”,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根据相反数的含义,可得 的相反数是:﹣.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相反数的含义以及求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 就是在这个数的前边添加“﹣”. 2.(3分)(2015?青岛)某种计算机完成一次基本运算的时间约为0.000 000 001s.把0.000 000 001s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A.0.1×10﹣8s B.0.1×10﹣9s C.1×10﹣8s D.1×10﹣9s 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 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 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解答:解:0.000 000 001=1×10﹣9,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3.(3分)(2015?青岛)下列四个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B.C.D. 考点:中心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 解答: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B、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 C、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D、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 转180度后两部分重合. 4.(3分)(2015?青岛)如图,在△ABC中,∠C=90°,∠B=3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DE=1,则BC=() A.B. 2 C. 3 D.+2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求得CD的长,然后在直角△BDE中,根据30°的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得BD长,则BC即可求得. 解答:解:∵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C=90°, ∴CD=DE=1, 又∵直角△BDE中,∠B=30°, ∴BD=2DE=2, ∴BC=CD+BD=1+2=3. 故选C.

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及提纲

初一数学上册总复习 第一章基本的几何图形 一、几何图形 1.基本元素:点、线、面、体。 ⑴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体是由面围成的;面有平面和曲面) ⑵线与线相交(点)面与面相交(线)棱顶点 2.分类 几何图形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者之间的转化) 几何体:①柱体(圆柱和棱柱)②锥体(圆锥和棱锥)③球④台体…… 3.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有“11种”(至少剪7条棱正方体展成平面图形) “一四一型” (有6种) “二三一型” (有3种) “二二二型”“三三型”(有1种) (有1种) 不能出现“田”字、“凹”字和“7”字 考点:1.识别常见的几何体 ①在六角螺母、乒乓球、圆形烟囱、书本、热水瓶胆等物体中,形状类似于棱柱的有_____个,球体有_____个。 ②圆锥由____个面围成,其中______个平面,_____个曲面.2.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立体图形 ③将如图所示的直角梯形绕直线l旋转一周,得到的立体图形是(). 3.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 ④下列图形中为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的是() A . B . C . D . ⑤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原正方体中“梦”字所在 的面相对的面上标的字是() 二、线段、射线、直线 2.递推①五个人若其中每两个人都握一次手,他们总共握多少次手? ②往返于甲、乙两地的火车中途要停靠三个站,则有()种不同的票价(来回票价一样),需准备()种车票. ③以图中的点A、B、C、D、E为端点的线段条数为_____ 3.延长线与反向延长线

4.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点在直线上②点在直线外 点P 在直线a 上(直线a 经过点P ) 点P 在直线a 外(直线a 不经过点P ) 5.直线的性质: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图: 6.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_________和_________ 7.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有:①测量法②叠合法③截取法(圆规) 8.线段的性质: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9.线段及线段和差的画法:(尺规作图) 10.线段的中点:线段AB 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 与MB ,点M 叫做线段AB 的中点。 画图: (数量关系) 几何语言: 【类似的还有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考点:1.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及表示 ①如图,点A 、B 、C 是直线l 上的三个点,图中共有线段 ____条数,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射线有____条;直线有_____条 ②a 、画直线AB=10厘米 b 、过A 、B 、C 三点,过这三点画一条直线c 、画射线OB=10厘米 d 、延长直线AB e 、延长线段AB 至C ,使AC=BC f 、延长射线OA g 、延长线段AB 至C ,使BC=2AB h 、直线AB 与直线BA 不是同一条直线 i 、射线OA 与射线AO 是同一条射线 上面说法正确的有_____个 2.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点P 为直线A B 外一点 B .直线AB 不经过点P C .直线AB 与直线BA 是同一条直线 D .点P 在直线AB 上 ④观察图形,并阅读图形下面的相关文字: a 两直线相交,最多1个交点; b 三条直线相交最 多有3个交点;c 四条直线相交最多有 6 个交点; 那么十条直线相交交点个数最多有 ( ) 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①中直线l 经过点A B .图②中直线a 、b 相交于点A C .图③中点C 在线段AB 上 D .图④中射线CD 与线段AB 有公共点 3..根据题意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 ⑥ⅰ如图,平面上有四个点A 、B 、C 、D ,根据下列语句画图 (1)画射线AB 、直线CD 交于E 点; (2)画线段AC 、BD 交于点F ; (3)连接E 、F . ⅱ如图,平面上有A 、B 、C 、D4个点,根据下列语句画图. (1)画线段AC 、BD 交于点F ; (2)连接AD ,并将其反向延长; (3)取一点P ,使点P 既在直线AB 上又在直线CD 上. 4..直线的性质 ⑦ⅰ在墙壁上固定一根横放的木条,则至少需要钉子的枚数是( )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ⅱ小朋友在用玩具枪瞄准时,总是用一只眼对准准星和目标,用数学知识解释为 5..线段的性质 ⑧ⅰ已知,A ,B 在直线l 的两侧,在l 上求一点,使得PA+PB 最小.(如图所示) ⅱ如图,小华的家在A 处,书店在B 处,星期日小明到书店去买书,他想尽快的赶到书店,请你帮助他选择一条最近的路线( )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逛公园---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下册2—12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每一部分的后面都安排有针对已学内容的练习题,练习题力求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紧密配合学生的计算水平和生活实际,使数学应用与计算有机联系,既增加计算和加减含义的巩固机会,又体现应用意识的培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 2.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1.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和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 2.能根据已知条件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教学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情境图等。 课时数:6课时。 信息窗1 逛公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初步培养思维的 灵活性。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对青岛版数学教材的分析 新教材的亮点: 第一次接触到青岛版教材,感觉眼前一亮,它与众不同的一点就是由“情境串”引出“问题串”。这是其它教材所不具备的特点。如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材设计了“走进花果山”这一情境串,呈现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小猴子的活动画面,这一呈现方式如同连环画,情节有联系,童趣性强,学生乐于接受,他们随着自己喜欢的画面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探究知识的境界。有联系的情境串中又引出相关的知识串,做到了情境、知识交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再就是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式”编排方式。为教与学留有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青岛版教材彻底改变了过去教材普遍采用的“小步子”编排方式,构建了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式”编排方式,如《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在结构上进行大胆创新,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再细分大数加小数,小数加大数,而是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整合在一起编排;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也是整合在一起编排。既保证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又为学生提供了足够大的探索空间。再就是教材非常注重过程评价,将《标准》中关于评价的理念落到实处,关注学生的情感。教材每个单元后都设计了“我学会了吗?”,“丰收园”等栏目。在书中最后一页还设计了“对话专页”,不仅培养学生自我反思与评价的意识和能力,也更好的落实数学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除了以上所说的与众不同教材中还出现了其它教材所没有的几 个较时髦的名词:信息窗(如信息窗一、信息窗二,一个信息窗就表示一小节);每个信息窗又分为红点(表示新授知识)、绿点(表示巩固应用拓展内容)、问题口袋三部分。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上册教材总体可分为四大部分,即:数与代数(第一、三、五、七单元);空间与图形(第四、六单元);统计与概率(第二、八单元);实践与综合应用(找着周围的数、大蒜有几瓣);总复习。 教学重点: 本册中的第一、三、五、七单元,教学内容分别是1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4个单元构成了本册教学内容的主体,是教学的重点。其中一、五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是重中之重。 教学难点: 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对应的数学知识是10以内数的认识,它分为四个信息窗,主要知识点有1、10以内数的读、写法;2、10以内数的顺序;3、10以内数基数和序数的意义;4、10以内数的组成; 5、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其中,10以内数的认识又分为两个层次进行教学的(即0-5和6-10两部分),这样就分散了难点,学习效率更高。

2017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最新)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一、认识钟表 ★1、钟面上有什么? ①时针:粗短。分钟:细长② 12个数字,从1—12 ③一共有12个大格④每个大格分成5个小格 ⑤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2、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3、时针走一大格(1时),分钟就走1圈(60分);相反,分针走一圈(60分钟),时针就走一大格(1时)。所以 1时=60分; 60分=1时。 ★4、读时间 分针时针重合是12时,分针时针在一条直线上是6时。 整时: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就是()时。 半时:分针指到6,时针指到()和()的中间就是()时半。 大约几时:分针接近12,时针接近(),就是大约()时。 分针如果在12的左面,表示快到,也是快到()时;分针在12的右面,表示刚过,也是刚过()时。 二、1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十是100,读作一百。 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2、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百十个(右边) 第三位第二位第一位 ★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颗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位。 5、用计数器表示一个数时,计数器各数位上的珠子数和这个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 字相对应。 ★6、只有个位的数是一位数,如5、7、2;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有个位、十位的数是两位数,如32、20;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有个位、十位、百位的数是三位数,如100。100是最小的三位数。 ★7、一个数,个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一;十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十。 反之,这个数有几个一,个位上就是几;有几个十,十位上就是几。

山东省青岛市年中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青岛市2017年中考数学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真情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 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有24道题.第Ⅰ卷1—8题为选择题,共24分; 第Ⅱ卷9—14题为填空题,15题为作图题,16—24题为解答题,共96分. 要求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满分24分,共有8道小题,每小题3分) 下列每小题都给出标号为A 、B 、C 、D 的四个结论,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选对得分;不选、选错或选出的标号超过一个的不得分. 1.8 1-的相反数是(). A .8B .8-C . 81D .81- 2.下列四个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3.小明家1至6月份的用水量统计如图所示,关于这组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众数是6吨 B 、平均数是5吨 C 、中位数是5吨 D 、方差是 34 4.计算323)2(6m m -÷的结果为(). A .m - B .1- C .43 D .4 3- 5. 如图,若将△ABC 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则顶点B 的对应点 B 1的坐标为() A.)2,4(- B.)4,2(- C. )2,4(-

D.)4,2(- 6,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D ,E 在⊙O 上, 若∠AED =20°,则∠BCD 的度数为() A 、100° B 、110° C 、115° D 、120° 7.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AE ⊥BC ,垂足为E ,3=AB ,AC =2,BD =4,则AE 的长为() A .23 B .2 3C .721D .7212 8. 一次函数)0(≠+=k b kx y 的图像经过点A (4,1--),B (2,2)两点,P 为反比例函数x kb y = 图像上的一个动点,O 为坐标原点,过P 作y 轴的吹吸纳,垂足为C , 则△PCO 的面积为() A 、2 B 、4 C 、8 D 、不确定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题满分18分,共有6道小题,每小题3分) 9.近年来,国家重视精准扶贫,收效显著,据统计约65 000 000人脱贫。 65 000 000用科学计数法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计算.__________6)6 124(=?+ 11. 若抛物线m x x y +-=62与x 轴没有交点,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12.如图,直线AB 与CD 分别与⊙O 相切于B 、D 两点,且AB ⊥CD ,垂足为P ,连接BD . 若BD =4,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ABC =∠ADC =90°,E 为对角线AC 的中点,连接BE 、

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

2010-2011学年潍坊市高密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试卷及答案(青岛版) (时间:90分钟 总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一问题中,自变量是( ) A .沙漠 B .体温 C .时间 D .骆驼 2.平面上有3条直线,则交点可能是( ) A .1个 B .1个或3个 C .1个或2个或3个 D .0个或1个或2个或3个 3.对于代数式 4 m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4除m 的商 B .m 除4的商 C .m 的 4 1 D .m 与 4 1 的积 4.如图,AB=8cm ,AD=BC=5cm ,则CD 等于( ) A .1cm B .2cm C .3cm D .4cm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单项式是整式 B .整式不一定是多项式 C .单项式( ) 132 +x 的系数是3 D .多项式4532-x 的常数项是4 5 - 6.对于近似数1.20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有3个有效数字,精确到百分位 B .有3个有效数字,精确到百万位 C .有2个有效数字,精确到百分位 D .有2个有效数字,精确到百万位 7.下列各组中,不是同类项的是( ). A .y a 3 12与323 a y B . y x 321与y x 3 2 1- C .x ab 32与x ba 36 5 - D .mb a 26与bm a 2-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 231 π-的系数为3 1- . B . y x 2 2 1的系数为x 21. C .x 25-的系数为5. D .x 23的系数为3.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尤其是倾听的习惯和随便插嘴的习惯有待加强。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 教材简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4、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2018年新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备课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材简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4、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海底世界数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海底世界情境图。 教学目标: 1、经历自然有趣的看图数数的活动过程,展示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初步知道正确的数数方法。 2、联系实际生活初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知道正确的数数方法 教具准备: 海底世界挂图,数数用的表格,各种动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去过“海底世界”吗?看来大家对“海底世界”非常感兴趣,那我们就一起去海底世界看一看吧。(出示挂图或有关海底世界的录像资料。) 二、探索新知 1、观察情景图,师生共同数数。 (1)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先独立观察图中有什么? (2)同位相互说一说在这个神奇的世界,你看到了什么? (3)谁想谈一谈你看到了什么?(一只鲸鱼)教师在黑板上贴出1只鲸鱼的图片。 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依次贴出水母、条纹鱼、虾等的图片。 (4)你最喜欢海底世界里的哪种动物?数一数有几只? 找几名学生到黑板上指着挂图数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数量。在学生数的过程中,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有顺序地数,并且渗透有关位置的知识,让学生不但数清数量还要讲清楚在图钟地位置。 2、学生独立数数。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数数,下面老师给每个同学数数的机会,并把数的情况记下来,好不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数数) 师:跟同位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你数的是什么,怎样数的,数了多少? 师:刚才我们都数了什么?各有几个?(学生回答时,教师把黑板上图片贴完,并对应写上数字。) 三、联系生活,练习数数 师:有这么多的同学喜欢数数,那么现请同学们数数我们的教室里的东西? 师:谁来说说你数的是什么?有多少个?你是怎样数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美丽的海底世界里认识了许多朋友,还学会了数数,回家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数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数10以内的数;读、写10以内各数;10以内数的顺序;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以及认识“=”、“〉”、“〈”,并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重点是理解1—10各数的意义,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难点是写1-10各数。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具体物品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操作活动,能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10各数;在具体情境中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结合具体实例,认识“=”、“〉”、“〈”的含义,并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经历用1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本单元是学习“数与代数”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建立初步的数感、符号感以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根据刚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充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是选取以儿童将开始的校园生活为素材,通过“科技小组活动”、“老鹰捉小鸡”、“拔河比赛”、“快乐的课堂”四个学生感兴趣的综合信息图组成“情境串”,让学生在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的解决问题过程中,系统学习10以内数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初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本单

青岛市历年中考数学23题汇总

青岛市中考数学23题汇编 1.(07年中考)提出问题: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 中,P 是AD 边上任意一点,PBC ?与ABC ?和DBC ?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探究发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从一些简单的、特殊的情形入手: ⑴当12 AP AD = 时(如图②): 1,2 A P A D A B P =? 和ABD ?的高相等, 12 A B P A B D S S ??∴=. 1,2 P D A D A P A D C D P =-=? 和CDA ?的高相等, 1C D P C D A S S ??∴= ()()11 2211 22 11 22 PBC ABP CDP ABCD ABD CDA ABCD DBC ABC ABCD ABCD ABCD DBC ABC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四边形四边形四边形四边形四边形⑵当13AP AD =时,探求PBC S ?与ABC S ?和DBC S ?之间的关系,写出求解过程; ⑶当16 AP AD =时,PBC S ?与ABC S ?和DBC S ?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一般的,当1AP AD n =(n 表示正整数)时,探求PBC S ?与ABC S ?和DBC S ?之间的关系,写出求解过程; 问题解决:当m AP AD n =(01m n ≤≤)时,PBC S ?与ABC S ?和DBC S ?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图① 图②

2. (08年中考)实际问题:某学校共有18个教学班,每班的学生数都是40人.为了解学生课余时间上网情况,学校打算做一次抽样调查,如果要确保全校抽取出来的学生中至少有10人在同一班级,那么全校最少需要抽取多少名学生? 建立模型:为解决上面的“实际问题”,我们先建立并研究下面从口袋中摸球的数学模型. 在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红、黄、白三种颜色的小球各20个(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现要确保从口袋中随机摸出的小球至少有10个是同色的,则最少需要摸出多少个小球? 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可以把上述问题简单化, ⑴我们首先考虑最简单的情况:即要确保从口袋中摸出的小球至少有2个是同色的,则最少需摸出多少个小球? 假若从袋中随机摸出3个小球,它们的颜色可能会出现多种情况,其中最不利的情况就是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那么只需再从袋中摸出1个小球就可确保至少有2个小球同色,即最少需摸出的小球的个数是:134+=(如图①); ⑵若要确保从口袋中摸出的小球至少有3个是同色的呢? 我们只需在⑴的基础上,再从袋中摸出3个小球,就可确保至少有3个小球同色,即最少需摸出小球的个数是:1327+?=(如图②); ⑶若要确保从口袋中摸出的小球至少有4个是同色的呢? 我们只需在⑵的基础上,再从袋中摸出3个小球,就可以确保至少有4个小球同色,即最少需摸出小球的个数是:13310+?=(如图③); …… ⑽若要确保从口袋中摸出的小球至少有10个是同色的呢? 我们只需在⑼的基础上,再从袋中摸出3个小球,就可以确保至少有10个小球同色,即最少需摸出小球的个数是: ()1310128+?-=(如图⑩). 模型拓展一:在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红、黄、白、蓝、绿五种颜色的小球各20个(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现从袋中随机摸球: ⑴若要确保摸出的小球至少有2个同色,则最少需摸出小球的个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若要确保摸出的小球至少有10个同色,则最少需摸出小球的个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⑶若要确保摸出的小球至少有n 个同色(n <20),则最少需摸出小球的个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 模型拓展二:在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m 种颜色的小球各20个(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现从袋中随机摸球: ⑴若要确保摸出的小球至少有2个同色,则最少需摸出小球的个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若要确保摸出的小球至少有n 个同色(n <20),则最少需摸出小球的个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解决:⑴请把本题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一个从口袋中摸球的数学模型; ⑵根据⑴中建立的数学模型,求出全校最少需要抽取多少名学生. 图① 图② … 图③ 9图⑩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新颖有趣。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身边的、学生所熟悉的、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能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2、情境串“引发出“问题串”。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除小单元外),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几个有密切联系的信息窗(情境图),每个信息窗又是包含有多少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情境贯穿起来,编排成“情境串”或“故事串”,从而引出一系列相对独立而又有着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形成了“问题串”。 3、生认知特点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本册教材彻底改变了过去教材普遍采用的“小步子”编排方式,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如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传统教材中,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不进位)”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不退位)”的笔算放在一起,将相关的口算放在其他单元中,人为地将笔算与口算分开,不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在知识安排上,将两位数加减两

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编排在一起,使口算与笔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策略。同时,又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编排了加减混合及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4、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合为一个过程。本册教材不受严格的知识体系束缚,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然后把学到新知识又作为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基本框架。如第65页加混合运算,主题图呈现的信息是:小朋友拿50元钱购买纪念品,珊瑚每只17元,贝壳每只25元,海豚每只23元,海螺每只13元。教材没有直接出示算式,而是在学生解决教材中提出的“用50元钱去买一只海螺每只和一只珊瑚标本,还剩多少元钱?”或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其他问题过程中,通过探索获取运算的方法,然后利用获取的方法,解决其他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步发展。 5、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教材通过含有丰富信息综合情境图,提供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足够空间,提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1,由图中的两位小朋友在南极实地考察的情境和天空飞着的贼鸥、冰面上的企鹅、雪地上的海豹等信息,学生可能提出“有多少只企鹅?”“有多少只贼鸥?”“有多少只海豹”等问题。本册教材沿用了一年级上册教材的特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 诸城市西郊学校高棉霞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仍然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阐述了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领域涉及到的内容: 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主要是弄清算理,掌握算法, 100以内数的认识:主要让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和计数单位“百”,会算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会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学会一些常见的量:认识钟表,引导学生认识整时、半时和大约几时,认识人民币引导学生认识元角分,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空间与图形领域,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形并会辨认; 统计与概率领域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 | 在实践活动领域,通过趣味拼摆、智慧广场和我们身上的小尺子,巩固10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学会搜集整理数据和测量。 二、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的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认识元角分,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空间与图形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形。

2、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统计与概率: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的整理方法,完成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 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10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2、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途径与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数的意义 2、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3、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 教学难点 1、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 【 2、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和退位) 四、教材的编排特点 1、选取的素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新颖有趣。 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身边、学生熟悉的、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内容为素材,使学生能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一系列的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如:反应环保的素材——绿色行动;认识自己的素材——我们的鞋码;反映学校和家庭生活的素材——下雨了,小小存钱罐;认识大自然的素材——南极小客人、大海边;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素材——阿福的新衣、农夫与牧童。 2、由情境串引发问题串。

2020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2020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3分)﹣4的绝对值是() A.4B.﹣4C.D. 【解答】解:∵|﹣4|=4, ∴﹣4的绝对值是4. 故选:A. 2.(3分)下列四个图形中,中心对称图形是() A.B. C.D. 【解答】解:A、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B、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C、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D、是中心对称图形,符合题意. 故选:D. 3.(3分)2020年6月23日,中国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顺利完成全球组网.其中支持北斗三号新信号的22纳米工艺射频基带一体化导航定位芯片,已实现规模化应用.22纳米=0.000000022米,将0.00000002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2.2×108B.2.2×10﹣8C.0.22×10﹣7D.22×10﹣9 【解答】解:将0.00000002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2.2×10﹣8. 故选:B. 4.(3分)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其俯视图是()

A.B. C.D. 【解答】解:从上面看是一个矩形,矩形的中间处有两条纵向的实线,实线的两旁有两条纵向的虚线. 故选:A. 5.(3分)如图,将△ABC先向上平移1个单位,再绕点P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A′B′C′,则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 A.(0,4)B.(2,﹣2)C.(3,﹣2)D.(﹣1,4) 【解答】解:如图, △A′B′C′即为所求,

则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1,4). 故选:D. 6.(3分)如图,BD是⊙O的直径,点A,C在⊙O上,=,AC交BD于点G.若∠COD=126°,则∠AGB的度数为() A.99°B.108°C.110°D.117° 【解答】解:∵BD是⊙O的直径, ∴∠BAD=90°, ∵=, ∴∠B=∠D=45°, ∵∠DAC=∠COD=×126°=63°, ∴∠AGB=∠DAC+∠D=63°+45°=108°. 故选:B. 7.(3分)如图,将矩形ABCD折叠,使点C和点A重合,折痕为EF,EF与AC交于点O.若AE=5,BF=3,则AO的长为() A.B.C.2D.4 【解答】解:∵矩形ABCD, ∴AD∥BC,AD=BC,AB=CD, ∴∠EFC=∠AEF,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 一.进位加法(1) 9+4= 9+7= 9+9= 9+2= 8+7= 8+5= 8+8= 8+3= 7+7= 7+6= 7+9= 7+4= 6+6= 6+8= 6+9= 6+10= 5+5= 5+9= 5+7= 5+30= 4+4= 4+9= 4+7= 4+60=二.退位减法(1) 11-2= 11-5= 11-7= 11-9= 12-3= 12-6= 12-8= 12-9= 13-7= 13-5= 13-9= 13-4= 14-5= 14-8= 15-9= 15-7= 16-8= 16-9= 16-7= 17-8= 17-9= 18-6= 18-9= 19-6= 三、整十数加减法 30+40= 50+20= 60-30= 70-50= 45+40= 63+30= 48-40= 50-6= 50+40= 30+30= 70-20= 90-70= 45+4= 63+3= 48-4= 56-6= 50+4 30+3= 70-2= 100-50= 60+40= 90-0= 70+0= 四、进位加法(2) 13+9= 24+8= 54+7= 68+5= 74+9= 78+6= 45+6= 87+6= 65+7= 28+4= 29+5= 66+7= 48+5= 57+8= 37+7= 49+9= 28+8= 56+6= 五、退位减法(2) 20-2= 21-2= 34-5= 34-7= 45-6= 45-8= 70-7= 41-9= 53-7= 36-8= 27-9= 58-9= 60-5= 62-4= 66-9= 75-6= 68-9= 83-8= 六.用竖式计算(1)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认识钟表,100 以内数的认识,认识图形,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人民币的认识,厘米、米的认识,统计,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需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的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运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为此,计算和应用要结合编排。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它不仅是学习100以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以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认识钟表”是时间教学的起始单元,不仅可以使学生结合实际初步学会看钟表,体会钟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打下基础。 “认识图形”是有关方向知识的起始单元,让学生初步感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为进一步学习给定一个方向分辨其他方向打好基础。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为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及其特征打下基础。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多位数加减法的重要基础。 “人民币的认识”是在学生已有了一些认和使用人民币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小学数学是关于人民币教学的唯一单元。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学习笔算的开始,又是以后学习万以内数加减计算的基础,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厘米、米的认识”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知识的基础。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多种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