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专题二1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

考点: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及其影响;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火药的发明和应用;印刷术的发明,进步及其影响

1.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②降低了生产成本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④扩大了原料来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2.解读下图《汉纸出土地点及造纸术传播》,下列结论中较为合理的是()

A.在公元4世纪造纸术发明于中国的西北 B.造纸术对亚洲的影响超过其他各个大洲C.造纸术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前提 D.造纸术广泛传播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3. “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培根的上述言论意在说明四大发明A.揭开世界近代史序幕B.促进世界近代化进程

C.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D.遏制殖民扩张的开展

4. 中国在汉朝时主要是向外传播生产工具和手工艺品,唐朝时向外传播的是政治制度、思想、文学艺术等,北宋及以后向外传播的主要是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学技术,这说明了

①汉朝时我国以铁器为代表的生产力水平居世界前列②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封建中央集权制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③唐朝时各国普遍认同我国的儒家思想④四大发明对整个世界的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一时期的历史特征。这一时期文化领域的成就是

A.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B.开始出现私人讲学,教育学术下

C.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D.中国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形成——《九章算数》。

6. 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

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由此判断正确的是

A.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

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D.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

7. “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上述现象最早分别发生在

A.秦朝宋朝 B.唐末明初 C.唐末北宋D.秦朝明初

8.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五代)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舁,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主要表明

A.唐朝时雕版印刷广泛流行 B.北宋时期活版取代雕版

C.活字印刷有助于提高效率D.印刷术促进了宗教传播

9. 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最常用的仍然是耗费人力的雕版印刷术;元代发明了转轮排字,资本投入是增加了,但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后来转轮也慢慢消失了。这表明了当时可能

A.劳动力过剩

B.轻视科技发明

C.雇佣制广泛存在

D.文化需求低迷

10.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里所说的第一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 )

A.指南针 B.火药 C.印刷术 D.儒家学说

专题二2中国的古代艺术

考点: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东晋、唐、宋时期的书法家;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特征1. 《墨梅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画中题诗为:“吾家洗砚池头数,个个花开淡磨痕;不要

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在人间。”观察绘画和题诗可以得知

A.宋代花鸟画艺术造诣高超

B.风俗画是商品经济繁荣的表象

C.中西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D.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影响深远

2.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基本上差别不大;各国文字,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文化统一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 B.文化统一与政治统一之趋势并驾齐驱

C.争霸战争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D.文化发展呈现统一性与多样性共生的局面

3.《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为作务(手工业)及官府市,受钱必辄入其

钱缿中,令市者见其入,不从者赀(罚)一甲(铠甲)”下图所示为“钱缿”。

从该题图文不能得出的信息有

①这个“钱缿”可能是陶器②竹简上的文字字体是楷书

③当时已经出现了民间集市④政府对市的监管相当严格

A.①② B.①④C.②③D.③④

4.1930年和1972年,在居延地区(现内蒙古额济纳旗)先后发掘出土汉简

30000余枚(如图)居延汉简多是西北边塞烽燧亭鄣的文书档案,其最早

的纪年简为武帝太初三年,最晚者为东汉建武七年。对此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为便于流传,弃纸而用木简②当时木简仍是重要的书写载体

③汉朝公文已用隶书书写④是研究汉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5. “笔下惟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去。怪状崩腾若转蓬,飞丝历乱如回

风。长松老死倚云壁,蹙浪相翻惊海鸿。”与唐朝诗人朱逵描述相符的书

法作品是

A.《额济纳旗出土的汉简》B.《玄秘塔碑》C.《怀素自叙帖》D.赵孟頫《汉汲黯传》6. 在中国书法史上,隋唐大抵分为两途,一种讲究法度,一种讲究自由。而宋人则是于法

度之中见自由,于规矩之中见个性。这里先后提到的三种书体分别是

A.楷书一草书一行书B.草书一楷书一行书C.草书一行书一楷书D.楷书一行书一草

7.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D.元曲和杂剧

8.中外艺术作品常有许多相同之处。图5两幅作品

的共同点是

A.注重写实,作品栩栩如生

B.注重写意,抒发个人情感

C.托物言志,表达对民间疾苦的关怀

D.大胆创新,开拓绘画艺术的新流派

9.“北宋至明清时期除了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新文化也在慢慢孕育发展。”下列各项属于材料中“新文化”范畴的

A.陆九渊的心学思想 B.郑板桥的《兰竹图》

C.杂剧和散曲D.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10.明政府规定: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装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

违者杖一百……神仙道士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明政府这一规定意在()

A. 加强文化教育内容管理

B. 实施压制文艺事业的一贯政策

C. 重视发展文艺文化事业

D. 重视发挥戏曲的社会教化功能

专题二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考点:《诗经》《离骚》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著名词人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元杂剧著名作家关汉卿;明清四大长篇小说

1.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者医学奖得主之一,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颁奖典礼上自释其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句诗源自中国古代一部文学作品,此作品的艺术特色是

A.浪漫主义 B.古典主义C.现实主义D.自然主义

2.唐代是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唐诗的传播与运用也十分广泛。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雕版印刷成为唐诗传播的方式之一B.赋诗是唐代科举考试的唯一方式

C.王维以诗入画成为文人画鼻祖D.诗文与绘画用于瓷器装饰首创釉下彩绘3.世纪的西方产生薄伽丘的《十日谈》,16世纪中期的东方产生吴承恩的《西游记》,两部

作品蕴含着共同的思想是

A.追求个性突破传统B.崇尚自然超越功利C.反对神权追求自由D.讴歌人性强调平等4.百回本小说《西游记》的生成受元代“西游戏”的影响,而当小说问世后,在它的影响下民间又产生了大量“西游戏”。明清时期,“西游戏”在民间的流行实质上反映了A.统治者重视社会教化 B.传统价值观念的变化

C.文学世俗化倾向明显 D.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5.《中华文化史》中写道:“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崛起,这就是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粗俗而生动的市井文化。”这反映了宋代

A.理学推动了贵族文化的兴起 B.创造了古典文化辉煌的顶峰

C.市井文化冲击了贵族的文化D.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加强

6.张炎在《词源》中评价宋词中的某流派时说:“簸弄风月,陶写性情。盖声出于莺吭燕舌间,稍近乎情可也。”这表明该流派词作

A.构思深细填密,意境婉媚轻柔B.气势豪迈飞动,场景宏阔雄壮

C.视野雄奇广阔,气象恢弘奔放D.题材狭隘空虚,缺乏意境创造

7.著名元曲《西厢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女主莺莺已经许配给了他人,但是她与张生相爱,并且不顾老夫人反对,私下幽会。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终老夫人同意婚事,有情人终成眷属。《西厢记》的流行说明了

A.元代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B.人们对婚姻家庭制度的不满

C.元代商品经济的空前发达D.人们对摆脱理学束缚的渴望

8.《文心雕龙·辨骚》认为“虽取熔经意,亦自铸伟辞……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这一评论反映的作品

A.展现了大一统时代文化气度B.句式灵活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C.强调表现个性追求抒情写意D.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

9.下列对联刻画的人物属于同一朝代的是

①长安市上酒家眠,醉后敢将天子傲;采石矶头明月好,当年犹说谪仙归

②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③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④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③

10. 苏轼在文学和艺术领域都有着极高的造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苏轼作诗善于借鉴和吸收民歌和神话,故雄奇豪放、瑰玮绚灿

B.苏轼打破诗与词的界限,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社会人生

C.苏轼以行书名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北宋四大家”

D.苏轼“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句反映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综合练习

1.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下列文化成就不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A.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

B.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

D.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

2. 古希腊陶瓶画与汉画像石(砖)是东西方艺术史上两朵灿烂夺目的奇葩。下图分别是汉代与古希腊关于车马出行的艺术作品,关于两幅作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古希腊艺术吸收借鉴了汉代的艺术手法

B.直观反映了古希腊农耕生活落后于汉朝

C.两幅作品表现的内在精神实质不一致

D.后者是希腊民主政治走向黄金时代的产物

3. 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A.①②④③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

4. 有学者指出:“关于事实评价,有证据辨其真伪即可。然而对于价值评价却和当前人的价值取向及人们的需要有关。”下列评价最符合作者价值取向和需要的是()

A.马克思:“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B.麦克·哈特:马丁·路德“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导致新教的产生。”

C.严复: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发展“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D.杨凤城:新中国“大体上到1956年前后文化转型初步告成。”

5.归纳历史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宋朝具备的历史特征有()

①机构重叠,权力分散,繁复而低效的政府

②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兴起

③以文治国,文官制度完善,书院教育发达

④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 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认为:“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叙述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以理学为核心的新儒学形成②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取得重大进步③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④风俗画成为画坛的亮点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7.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的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8.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全都属于同一个朝代的是()

9.有学者认为,宋代是近世的开始,其中社会文化的重要特征是平民阶层喜闻乐见的俗文化

逐渐兴起,并达到相当繁荣的程度。下列选项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有()

①狂草的出现凸显对个性的追求②《清明上河图》描摹市井风情

③“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④深受大众喜爱的词成为文学的主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朱彧《萍洲可谈》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或以十丈绳钩,取海底泥

嗅之,便知所至。”材料可以论证中国古代()

A.经验与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B.重视科技运用与思想迷信两者并存

C.天文科学研究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D.比较全面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特点

高考真题选

(2016年4月)5.说到宋词,有人誉称“唱彻宋代的歌声”。当其时,词坛群星璀璨,词风或豪放雄壮,或婉约细腻。其中“婉约细腻”的代表人物是

A.苏轼B.辛弃疾C.柳永D.关汉卿

(2017年4月)3.中国古代典籍十分重视技术经验的总结。下列项中,同时介绍指南鱼和火药配方的是A.《抱朴子》B.《武经总要》C.《萍洲可谈》D.《梦溪笔谈》

(2017年4月)4.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

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

A.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B.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

C.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D.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

(2017年11月)6.韩愈谈到人生“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时,提到一些文人往往通过一种书体挥洒性情,某书法大家作品被其誉为“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堪称一代法书。韩愈所赞誉的书体是

A.小篆B.楷体C.行书D.草书

(2018年4月)4.有学者品鉴古代书艺谓:“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晋代开始盛行并确立的书体是

A.篆书B.隶书C.楷书D.行书

(2018年4月)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丰富。

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①④B.②④③①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

(2018年6月)3.右图为中国古代一幅著名书法作品,其字体的特征是

第3题图

A.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B.工整清晰,飞洒活泼

C.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D.奔放跃动,极富写意性

5.一个类似桌面的大轮盘,分为若干格,活字字模按韵排列在格内。排版时,两人合作,一人读稿,一人转动字盘,取出所需的字模,排入版内。印刷完毕后,将字模还原放入格内,既省时又方便。此项技术的发明者是

A.东汉杜诗 B.北宋沈括 C.宋代毕异D.元代王祯

(2018年11月)3.盛唐时代,可算得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文学艺术达到鼎盛。后人歌咏唐代灿烂文化星空中“双子星座”的典型诗文是

A.“颜柳二公书尤多”

B.“唐之文章称韩柳”

C.“奔放雄杰有若苏辛”

D.“李杜诗篇万口传”

(2018年11月)5.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周、秦、唐、元)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

(2018年11月)8.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形式异彩纷呈。明清涌现出著名的四大小说,其中更有一部大历史境界的“为后人说不尽的奇书”。它是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水浒传》

D.《西游记》

(2019年4月)2.中国是诗的国度,每一时期都有内涵深厚、风格新异的优秀作品问世,都有文辞隽永的诗句流传。下列诗句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是

A.“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B.“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C.“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019年4月)5.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一大贡献,历经三千多年演化与进步,形成的主要字体是

①甲骨文②行书③小篆④金文⑤隶书⑥草书②楷书

A.②⑤⑦

B.②③⑤⑥⑦

C.①②③⑤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2020年1月)2.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右图所示之东汉字砖,有学者研究认为系行书大多之滥觞肇迹.

盛行于晋代。据此判断

A.行书介于篆书与草书之间

B.行书肇自甲骨金文并吸收草书之长

C.行书之体介于楷书与草书

D.行书兼具隶书之对称与楷书之方正

2020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45分钟作业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学习视点 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造成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深刻社会原因。 课前预习 一、纸的发明 1.背景:秦汉时期,以________和丝织品作为主要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2.经过:西汉早期可能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东汉________改进了造纸术。 3.外传:公元8世纪,________开始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之后,造纸术传到欧洲。 4.意义:使得________的记录、传播和继承有了革命性的进步;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最为显著。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发明 (1)战国时期出现了“________”。 (2)宋代出现了指南鱼,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________的技术。 2.外传: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________。 3.意义:指南针应用于________,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为郑和下西洋和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发明: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具有了有关硫磺和硝石的知识;东晋________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 2.使用:________,出现了火箭和火炮;明代出现了早期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3.外传:12、13世纪,火药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4.意义:为资产阶级打败________创造了条件。 四、印刷术的进步 1.概况 (1)雕版印刷术:唐代的________,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活字印刷术:宋代________用胶泥制作的活字排印,提高了印刷效率。 (3)元代王祯创制了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明代中期出现了铜活字。 2.外传:由波斯传到了西方。 3.影响:推进了文化的传播;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________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五、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 1.特点: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________的关系;比较重视总结________,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2.影响:中国文化具有强调实用技术,忽视________的倾向。 答案: 一、1.竹木简牍 2.蔡伦 3.阿拉伯人 4.信息 二、1.(1)司南(2)指南针 2.欧洲 3.方向测定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练习题

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练习题 1.清朝沿用的教育制度,学校以为教材,国家通过选拔人才。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戊戌变法时期,作为“新政”,创办了。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明朝四书五经科举考试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改革 2.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建立起包括 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年宣布废除沿用了年的科举制度。2.奏定学堂章程初等、中等、高等1905 一千三百多 3.从开始,中华文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作为进步文学艺术家的神圣使命是。 3.五四运动讴歌光明,鞭挞黑暗 4.20世纪40年代初,为适应抗战的需要,创作了《屈原》等历史剧。 4.郭沫若 5.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也创作出一批优秀小说作品,如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5.赵树理丁玲 例1.我国近代最早的大学是哪所大学?它是现在哪所大学的前身? 点拨:此题考查学生对京师大学堂产生、发展过程的掌握,因此学习历史,应学会追根溯源。答案:我国近代最早的大学是1898年7月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它是戊戌变法“新政”措施之一。变法失败后,得以保留,后来逐渐增设新学科。辛亥革命后改称北京大学。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此事乃吾国数干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一严复对废科举的评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最早的考试制度”产生于我国的哪一个朝代?是指什么制度?(2)科举考试是在何时废除的? (3)你怎样理解材料二说废除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1.(1)隋朝;科举制度。(2)1905年。(3)①科举制度的废除,结束在中国延续一千多年的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②废科举,兴学堂,有利于培养各方面的人才。③从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学校管理等方面,都与以往有本质的区别。可见科举制度的废除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点拨: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科举制度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科举考试是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干多年的人才选拔制度,读书人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做官,到清朝末年,政治腐败,卖官爵,科举制度走到了尽头。废科举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具有进步性。 例2.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华文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其表现不包括() A.弘扬科学精神B.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C.批判封建愚昧D.讴歌光明、鞭挞黑暗 B点拨:五四运动后,在思想领域里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而不是维新变法思想。2.阅读下列材料: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常识 诸子百家 儒家孔子(春秋核心思想礼和仁提出以和为贵有教无类)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荀子(君舟民水知天命而用之天行有常性恶论) 道家老子(道德经无为而治道是万物本原)庄子(逍遥的人生态度) 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法家(韩非子商鞅的法慎到的势申不害的术以法治国) 兵家(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重要思想家 董仲舒:汉武帝时期摆出百家独尊儒术 王充:东汉万物由原气构成著有论衡一书 范缜:南朝无神论对佛教和唯心主义哲学思想进行了尖锐斗争神灭论 两宋理学周敦颐:理学创始人,二程继承他的思想,把理视为无所不在, 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 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 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王阳明:明朝王学心学继承陆九渊心即使理 黄宗羲:梨洲先生认为君主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 顾炎武:明末清初强调经世致用提倡实学目的在于批评理学反对君主专制 王夫之: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一也和天下为器唯物主义 艺术 三大石窟 云冈石窟:大同武周山麓北魏 龙门石窟:龙门十二品是魏碑书法艺术精品 莫高窟::六七成是在隋唐开凿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 绘画 东晋顾恺之(人物画注意点睛传神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刘宋陆探微(秀骨清像与顾并称顾陆) 萧梁张僧繇(人物画尤其是佛像相传有画龙点睛破壁飞去) 唐朝阎立本(历代帝王图步辇图) 吴道子(画圣送子天王图) 宋元李公麟(五马图) 张择端(北宋东京汴梁) 书法 商朝甲骨文西周金文秦小篆汉隶属曹魏钟繇楷书 王羲之(东汉末年行书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票若游云矫若惊龙书圣) 王献之(小圣) 初唐三大家书坛(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 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浩) 草圣(张旭)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沛蔡襄)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40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课后训练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40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课后训练 一、选择题 1.(2016·××市西××区一模)有学者谈到,中国在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多次出现遍传南北的大瘟疫,死人无数。在此背景下,终于出现了“实为中国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这部作品应该是( )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天下郡国利病书》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材料中“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时间属于历史上东汉时期,《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于210年写成的医书,故B 项正确。 答案:B 2.(2016·安徽江淮十校联考)据《全唐文》记载:“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日历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亦已满天下。”这说明( ) A.雕版印刷技术已得到普遍使用 B.活字印刷术方便了百姓生活 C.政府垄断印刷技术 D.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教育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根据材料中“以版印日历”“满天下”等关键信息可知唐朝时期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故A项正确;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北宋,B 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民间印刷能力的强大, 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答案:A 3.(2016·安徽蚌埠三模)《梦梁录江海船舰》记载:“舶商之船,自入海门,便是海洋……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据所学判断该书最早可能成书于( ) A.战国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材料中“舶商之船……风雨晦暝时,凭针盘而行”说明指南针应用与航海,该项技术出现在北宋时期,故D项正确。 答案:D 4.(2016·福建宁德一模)下图是中国古代某项重大发明中的两道工序:“斩竹漂塘”和“透火焙干”。这项发明( ) A.经毕升改进后得以推广 B.受益于古代道士的炼丹术 C.使书写材料发生革命性变革 D.为发现美洲新大陆创造了条件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从中国古代某项重大发明的“斩竹漂塘”和“透火焙干”两道工序可知是造纸的程序。C项是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意义,故C项正确。 答案:C 5.9世纪来华旅游的一位外国人写道:“中国政府在众多公共场所立有一个长、高大约五公尺的四方石柱,柱面刻有易患的各种疾病、治疗药物及价格,什么病用什么药都记得清清楚楚。”由此表明( )

古代中国科技文化

古代中国科技文化 【考点扫描】 1.古代中国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汉字、绘画的起源和演变;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 【自主预习】 一、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造出“蔡侯纸”(植物纤维纸);唐朝时传入阿拉伯,后传到欧洲,促进了欧洲 2、指南针:战国出现司南;用于航海;传入欧洲,促进了 3、火药:古代炼丹家发明了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代广泛使用;传入欧洲,推动 4、印刷术:隋唐出现印刷;北宋毕升创造了;传入欧洲,推动了 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加速了欧洲封建社会的衰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全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二、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一)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1、起源:象形文字(图画文字),后逐渐符号化。 2、演变:比较成熟的商代甲骨文---- ----- ----- ------ 两种辅助字体:、 演变特点: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或抽象化);由繁到简(或简约化)。 3、了解五种书法字体的特点: ①小篆: ②隶书: ③楷书: ④草书: ⑤行书: 4、著名书法家 ◇魏晋时期中国书法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代表作《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唐朝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被称为欧体、颜体、柳体。张旭、怀素是草书大家,张旭被成为草圣; ◇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代文征明的行书闻名于世。 中国书法基本特征:是线的艺术,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二)绘画的起源与演变: ①新石器时代绘画:质朴与浪漫; ②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③东汉《夫妇宴饮图》是工笔重彩画的杰作; ④魏晋南北朝:总结出精辟的绘画理论;东晋顾恺之传世佳作为《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⑤隋唐人物故事画展现社会的繁荣开放:隋朝展子虔山水画《游春图》;唐朝阎立本人物画《步辇图》;唐朝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⑥两宋: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画兴起,代表作是 ⑦元明清:突出;文人画特点: 。代表作有元代王冕《墨梅图》,明代徐渭《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墨竹图》。 中国绘画基本特征: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三)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

古代科技与文化知识梳理

古代科技与文化知识梳理 1.四大发明 造纸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初年已有用于书写绘图的纸,人们开始用丝絮和麻纤维纸。105年,东汉蔡伦改进 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造纸术后来东传朝鲜、日本,西传印度、阿拉伯。唐朝时,阿拉伯人将造纸术经北非传入欧洲。 印刷术:隋唐时候已有佛经、日历、诗集雕版印刷品,868年印 刷的《金刚经》卷子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北宋毕昇发 明陶活字印刷术。元朝出现了锡、木、铅、铜活字印刷术。后来活 字印刷术传入朝鲜、日本、埃及和欧洲。 指南针:战国时,我国人民已经发现了磁石指南北的特性,制造了用以指示方向的“司南”。后来又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用 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火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了火药。唐朝《千金方》中记载了制火药的方法。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北宋时,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用来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当时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 火炮等。明朝时采矿开始用火药爆破法。元朝时,火药和火器由阿 拉伯人传入欧洲。 2.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带领民众在岷江修建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3.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创造。 4.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安济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石拱桥。 5.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农学名著。

6.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7.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 1.春秋时期,公元前613年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慧星并作了最早记录,比欧洲早600多年;我国历法已经形成固定系统,基本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西方早160多年。 2.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书中记录了800个恒星以及五大行星运行情况。当时还测定了一年中的主要季节。 3.《周髀算经》是编写于公元1世纪的一部天文著作。 4.汉武帝时期,天文学家制订出我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载,世界最早。 5.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发明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并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6.唐朝僧一行的《大衍历》表明我国历法体系成熟;实测得到地球子午线的长度,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对子午线的测量。 7.北宋沈括创制的“十二气历”是一种先进、合理的历法。 8.元朝科学家郭守敬制造了十多种天文仪器,对天象进行实际观测;精密推算出一年为365.2425天,编成《授时历》,同现行公历一年的周期相同,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年;他主持了元朝规模空前的天文测量工作,最北观测点是北海(在今西伯利亚),最南的观测点是南海(在今西沙群岛)。 1.《皇帝内经》是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著名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古代科技与文化(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9月20日 上课时间: 主备人:陆小平 总第8课时 第8、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世界三大宗教──公元前6世纪产生在印度的佛教,公元1世纪,产生在巴勒斯坦一带的基督教,公元7世纪,产生在阿拉伯半岛的伊 斯兰教。掌握古老而神秘的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苏美 尔人的楔形文字,腓尼基人的字母文字。了解著名建筑麦加大清真寺 和巴黎圣母院。掌握古希腊著名的《荷马史诗》、悲剧《俄底浦斯王》;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杰出的科学家阿基米德的主要成就。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观看课本上的有关插图,例如:《罗塞塔石碑》、《罗林生发现铭文的岩壁》、《字母演进图》,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字的特点, 感知古老文字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 过本课学习,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鉴赏世界古代科技与思 想文化的能力;指导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和生活见闻,领略古代科技、 文学、戏剧与建筑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观察、比较、 分析和判断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宗教信仰,宗教情感,以及同这种信仰和情感相适应的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都是社会 的、历史的产物。古埃及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基础,象形文字对世界 文化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科学需要探索,探索离不开思考,善于思考是 阿基米德成为一位科学家的优秀品质,这种优秀品质是当代中学生应当 学习、继承和发扬的。 教学重点:埃及的象形文字,佛教的产生;《荷马史诗》、《天方夜谭》、阿基米德及主要贡献、麦加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 教学难点:基督教的产生、基督教性质的演变与传播;世界古代东西方建筑的主要特点。 课标要求: 1.知道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2.了解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产生与传播。 3.以《荷马史诗》《俄底浦斯王》和《天方夜谭》等作品为例,了解古典文学戏剧的成就。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在历年来的高考试题中,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史的考查比重逐 渐增大。主要包括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科技、思想、教育、史学、文学、艺 术等方面的成就,以及宗教的传播和影响等基本知识。掌握中国古代各时期 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及产生的原因、影响,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与 社会环境的促进与制约关系。通过比较各时期文化发展的异同点,培养历史 比较能力以及理解继承与发展的基本观点。 1一、中国古代文化发展 1.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是我 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以铁器的使用和牛耕推广为标 志的生产力发展、社会的变革,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科技、文化大发展的前提 和条件。在天文学、物理学、医学领域,取得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成就。 同时,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阶级关系发生巨变,新旧势力的 剧烈斗争,促进了学术思想的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老子、 孔子、墨子、韩非子等一大批思想家。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辉煌。2.大一统的秦汉文化秦汉时期政治上实现了大一统,社会稳定,封建经济发展, 国内各民族之间联系密切,中外交往活跃,促成了文化的发达。秦汉文化博 大精深,在科学技术和思想、史学、文学、艺术诸方面,都创造了突出的成就。在科技领域,天文历法、数学、医学、造纸术等,成就辉煌;在思想领域,儒学居于统治地位,王充的唯物思想与之尖锐对立,形成了两种截然不 同的哲学观点;佛教传入,道教形成,古代宗教形成了新的格局;在史学和 文学艺术方面,史学巨着《史记》、汉赋和乐府等,气势恢宏,气度不凡。3.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大分裂,民族大融合,文 化发展呈现承上启下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成就斐然,例如圆周

中国古代史专题六: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中国古代史 专题六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一、备考导航 本专题主要包括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科技、思想、教育、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以及宗教的传播和影响等基本知识。掌握中国古代各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及产生的原因、影响,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与社会环境的促进与制约关系。认真分析儒、道、法、佛等家的思想主张及其产生原因和社会影响,深刻认识文化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关系。了解各时期教育、史学方面的成就及其与阶级统治的关系。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认识各个时期文学作品的.时代特色。通过比较各时期文化发展的异同点,培养历史比较能力以及理解继承与发展的基本观点。 二、专题知识归纳 (一)科学技术篇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西传 ⑴造纸术:1西汉先后出现絮纸和麻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2东汉宦官蔡伦于1改进造纸术,制造植物纤维纸。3造纸术6世纪传到朝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 ⑵印刷术:1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国印制的《金刚经》卷子。2五代有了雕版印刷的整部书籍。3宋代雕版印刷业很发达,刻印的书,字体工整,装订精美。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4元朝出现锡、铅活字。后来又有铜、铅活字印书。5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传入埃及和欧洲,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 ⑶指南针:1战国时期发现磁石指南特性,发明“司南”。2北宋已会使用磁针指南,后来把磁针装在罗盘上,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3南宋时指南针传到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国,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并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⑷火药:1唐朝时《真元妙道要略》一书最早提到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2北宋时已广泛在军事上使用,东京设立“广备攻城作”,制造火药和火器。3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管形火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一课一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 一、选择题 1.元曲名家马致远写的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其主要倾向多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这反映出() A.当时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B.元代市民阶层的娱乐需要 C.元代文人内心矛盾和苦闷 D.元曲题材广泛雅俗共赏 2.字形歧异,确实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个“马”字,齐有三种写法,楚、燕、三晋各有两种写法。一个“安”字,齐、燕各有两种写法,三晋竟有四种写法。这反映出() A.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B.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D.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 3.杜甫在画家刘单创作的山水屏障画上的题画诗“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的创作境界颇为后世文人画家欣赏与向往。王右仲评价道:“篇中最得画家三昧,尤在‘元气淋漓障犹湿’一语,试一想象,此画至今在目。”这说明() A.唐诗的表意功能胜于文人画 B.文人画追求诗画一体的意境 C.中国古代艺术内容是相通的 D.文人画是对唐诗的继承和发展 4.清人梁嵫《评书帖》认为要对不同历史时代书艺群体风格的整体审美把握,“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以下属于“晋韵书风”的是() 5.《韩束五行志》记录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的发生过程,“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

居日中”。到明末,中国共记录了太阳黑子出现达一百多次。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A.常将天象附会于人事B.科技服务于农业生产 C.天文学领域成就突出D.重视科技的理论研究 6.明清“实学”以经世致用为价值核心,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社会现实,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下列学术著作中属于“实学”范畴的是() A.《论语集注》B.《道德经真义》 C.《孟子集注》D.《本草纲目》 7.下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科贡献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我国古代() A.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B.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 C.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从事科技研究人员众多 8.李约瑟认为,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这说明() A.传统科技已发展为近代科技 B.西学东渐促进中国科技发展 C.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难分高低 D.中国科技明清仍然领先于世界 9.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由此判断正确的是() A.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 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 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 D.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 10.据《东都事略》,“(宋)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审上司,不许覆板。”这说明宋代()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及答案32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课时作业(三十二) 一、单项选择题 1.(2013·高考密码原创卷)1973~1974年,甘肃考古队在汉居延旧址分别发现了两块麻纸张,年代不晚于西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和哀帝建平元帝(公元前6年)。针对上述材料作出的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造纸术是由蔡伦发明的 B.西汉时期制纸成为最主要书写材料 C.造纸术是不断改进和发展的 D.造纸术经毕升改进而出现革命性变革 答案 C 解析造纸术是西汉时期发明的,蔡伦只是改进了造纸术,A项错误;纸成为最主要书写材料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B项错误;以上分析表明,造纸术是不断改进和发展的,C项正确;毕升的主要贡献是改进印刷术,D项错误。 A.重视实践和实用 B.成就领先于西方 C.具有近代科技特征 D.成果得到有效推广 答案 A 解析把握表格中的历法、“敬授民时”等即可知重视实践和实用。故选A项。 3.(2013·辽宁省五校协作体模拟题)法国作家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的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B.雨果认为中国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 D.雨果指出了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中“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说明中国科技发明已经出现,但是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没有形成近代科技。其余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D项。 4.(2013·高考密码原创卷)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其生前最后一本书《中国新史》第四章《中国最伟大的时代:北宋与南宋》中如此评价宋朝:“宋代是伟大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三明质检)《庄子·天下》篇记载:“惠施(人名)有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其中“书”的材质应为() A.龟甲兽骨B.丝帛 C.竹木简D.植物纤维纸 解析:《庄子·天下》是战国时期的著作。龟甲兽骨是殷商时期的,故A项错误;战国时期“书”的材质是丝帛、竹木简,竹木简笨重,而丝帛轻,又从材料“其书五车”可以判断是竹木简,故B项错误,C项正确;植物纤维纸出现在西汉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7·海口调研)《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 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 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 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 解析:三国演义属于小说,有虚构的成分,仅仅用《三国演义》作为依据是不充分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药用于军事是在唐末宋初的战争中,所以“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的结论错误,故D 项正确。

答案:D 3.(2017·浙江金丽衢十二校模拟)材料一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 材料二《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阅读上述材料而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 A.造纸术诞生于西汉 B.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C.汉代是造纸术发明的重要阶段 D.两汉时代,纸是唯一的文书用品 解析:材料一反映了造纸术诞生于西汉,材料二反映了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A项对材料的理解是片面的;B项说法错误,蔡伦改进而非发明造纸术;D项“唯一”说法错误,故选择C项。 答案:C 4.(2017·福建泉州质检)“书坊自经史子集事类,州县所试程文,专刊小板,名曰夹袋册,高价竞售,专为怀挟(夹带)之具,则书不必读矣。”对此,下列对这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商品经济渗透到科举考试中 B.反映了科举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C.反映的内容与印刷术发展有关 D.肯定了书坊在普及知识上的贡献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书坊把考试的内容印刷成“夹袋册”高价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考纲要求】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课程标准】1、以四大发明为代表中国古代科技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2、古代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是 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 3、京剧等发展的影响。 ◇【知识整合】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重点) (1)、造纸术:(西汉、东汉)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印刷术:(隋唐、北宋、西传)提高印刷效率,加速文明进程,推动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 (3)、火药:(唐朝、宋朝、西传)加速西方封建骑士阶层的衰落; (4)、指南针:(战国、北宋、西传)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5)、马克思关于三大发明作用的论述:“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 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2、天文学:(1)、天文学著作: (2)、天体测量:东汉——唐代——元代 3、数学:(1)、计算方法:(2)、数学著作:(3)、圆周率: 4、医学:(1)、医学成就:《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华佗。 (2)、药物学:李时珍。 5、农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 6、古代科技发达的原因: (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2)、政府巩固统治的需要和对科技的重视与支持。 (3)、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广泛的对外交往,推动了中国古代科技进一步发展。 (4)、中国古代一些著名科学家的不懈探索。 7、明清科技落后的原因: (1)、对中国而言:A、中国腐朽的封建剥削制度和重农抑商传统阻碍和压制了资本主义萌芽 的发展,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 B、封建闭关政策既使中国失去了外贸主动权,更隔绝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C、明代的八股取士制度使读书人不讲究实际学问,清代的“文字狱”更 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这些文化政策使中国科技的发展失去了客观 条件。 (2)对西方而言:A、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积累了物质基础,提供了

中国古代主要的科技文化特质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特质和理论缺陷 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代表,其社会文化环境中产生的科技思想和科技成果,明显烙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显示出自身的科技文化特质。 (一)实用理性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直接动因是为了经济生活和政治统治的目的,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特质。中国古代的自然科学, 如天文学、地学、农学、医学等莫不遵循这一规律。中国古代天文学所以高度发达, 首先是由于帝王们认为天象直接联系着皇家的命运。历法的准确与否, 被看作一姓王朝是否顺应天意的标志。其次,中国古代以农立国, 农业是国家财赋的根本。历代统治者重视天文历法“敬授民时”, 也是出于对全国农业生产实施宏观控制以维护国家利益的考虑。再次, 中国古历法的需要和改革不仅促进了天文学的全面发展, 而且使数学伴随天文学 而发达起来。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许多方法都是在解决天文历法计算问题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 (二)工匠传统 在古代科学活动中, 存在着两种传统: 一种是偏重理论思维和数学思维的学者传统。一种是偏重工艺技术和经验知识的工匠传统。工匠传统, 又称工艺传统,即是由工匠保持的文化传统。工匠在冶炼、印染、器械制造等活动中获得了最初步的自然知识和技术知识, 以口授方式保存了这些经验性知识。这种传统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展现。 (三)整体关照 西方科学注重具体分析或局部分析, 而中国古代科学则注重综合和整体观照, 即重视从整体上把握事物, 包括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联系。例如,在医学方面, 传统的中医理论不仅把人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整体中去剖析病症, 而且也始终把人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来进行辩证论治。素朴的整体观念,构成了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独特的理论模式。 中国古代科技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对世界科技和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受中国古代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古代科技具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质,曾经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一、科学技术 1、青铜艺术 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杰出代表是司母戊鼎(商朝),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2、医学成就 ① 东汉 时期的 华佗 : ①擅长外科手术 ②制成麻醉药剂“ 麻沸散 ”, 是世界医 学史上的创举。③模仿虎鹿熊猿鸟编制医学体操“ 五禽戏 ” ② 东汉 时期的 张仲景: 写成《伤寒杂病论》全面介绍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被称为“ 医圣 ”。 ③ 明朝 时期的李时珍: 著《 本草纲目 》是一部总结性的 药物学 巨著,被译成多国文字。内容丰富,考订详细,附有大量插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文献。 3、科技成就 ①地动仪: 东汉 时期 张衡 制造的,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 ②《 齐民要术 》:北朝农学家 贾思勰 所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总结了北方劳动人民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农、林、牧、副、渔的生产技术和方法。 ③《 水经注 》:北魏地理学家 郦道元 所著,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详细地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④《 天工开物 》: 明 朝 宋应星 著,被誉为“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书中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30多个生产部门,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4、建筑成就 ① 都江堰: 战国 时秦国的李冰所修,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 ②赵州桥: 隋 朝工匠李春设计,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早 700 多年。 突火枪 、 二、思想文化 1、汉字演变: 甲骨文 → 金文 → 大篆 → 小篆 → 隶书 商朝 商周 西周晚期 秦朝 秦朝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2、史学和文学成就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 (1)造纸术 ①发展历程:西汉前期,中国已有了纸。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影响: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改进。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火药 ①发展历程:火药的发明始于古代炼丹术。唐末始用于军事,宋朝在军事上广泛应用。 ②影响: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堡垒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3)指南针 ①发展历程:战国时发明“司南”,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②影响: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4)印刷术 ①发展历程: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代表为《金刚经》),北宋(11世纪中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出现了彩色套印技术。 ②影响: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2.数学 ①《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②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早期采用算盘,后来演变为算盘。明清时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推广(商业繁荣)。明朝时,珠算已传播到朝鲜、日本等地区。 3.天文历法 ①中国古代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②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石氏星表》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③西汉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浑仪。 ④元代科学家郭守敬改造浑仪,制出简仪。 ⑤历法:夏朝时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元朝郭守敬

古代科技与文化知识梳理.doc

古代科技与文化知识梳理 古代科技与文化知识: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 造纸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初年已有用于书写绘图的纸,人们开始用丝絮和麻纤维纸。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造纸术后来东传朝鲜、日本,西传印度、阿拉伯。唐朝时,阿拉伯人将造纸术经北非传入欧洲。 印刷术:隋唐时候已有佛经、日历、诗集雕版印刷品,868年印刷的《金刚经》卷子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北宋毕昇发明陶活字印刷术。元朝出现了锡、木、铅、铜活字印刷术。后来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日本、埃及和欧洲。 指南针:战国时,我国人民已经发现了磁石指南北的特性,制造了用以指示方向的司南。后来又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火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了火药。唐朝《千金方》中记载了制火药的方法。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北宋时,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用来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当时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明朝时采矿开始用火药爆破法。元朝时,火药和火器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2.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带领民众在岷江修建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3.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创造。 4.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安济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石拱桥。 5.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农学名著。

6.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7.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 古代科技与文化知识:古代的天文历法 1.春秋时期,公元前613年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慧星并作了最早记录,比欧洲早600多年;我国历法已经形成固定系统,基本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西方早160多年。 2.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书中记录了800个恒星以及五大行星运行情况。当时还测定了一年中的主要季节。 3.《周髀算经》是编写于公元1世纪的一部天文著作。 4.汉武帝时期,天文学家制订出我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载,世界最早。 5.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发明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并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6.唐朝僧一行的《大衍历》表明我国历法体系成熟;实测得到地球子午线的长度,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对子午线的测量。 7.北宋沈括创制的十二气历是一种先进、合理的历法。 8.元朝科学家郭守敬制造了十多种天文仪器,对天象进行实际观测;精密推算出一年为365.2425天,编成《授时历》,同现行公历一年的周期相同,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年;他主持了元朝规模空前的天文测量工作,最北观测点是北海(在今西伯利亚),最南的观测点是南海(在今西沙群岛)。

高中历史考点19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2016年高考试题人民版

考点19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2016·课标全国Ⅱ卷·T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 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汉字演变。 解答关键: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并熟练掌握汉字的演变。 【解析】选B。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三体石经》中的三种字体是先秦古文、小篆和隶书,这正是楷书之前中国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所以B正确;A由材料中的信息无法判断,如果是要统一文字就应只有一种字体;C材料无法说明,且三国时期流行的字体应是隶书,但《三体石经》是三种字体并存;D的说法有误,中国在秦朝时期就已统一文字,而且商朝时期的甲骨文就已经是成熟的文字了。 2.(2016·课标全国Ⅱ卷·T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尽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 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

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实。 解题关键:从材料中提取观点,再运用史实对该观点进行说明和论证,要做到论从史出和史论结合。 【解析】材料讲的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中的两个事例: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这是提炼观点的史实依据,可从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角度来提取观点。如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巨大影响,或印度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提取观点时要做到论从史出,然后运用中国古代史的其他史实对此观点进行论证,做到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 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 3.(2016·课标全国Ⅲ卷·T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商周时期的文字。 解答关键:理解材料的主旨是强调青铜器铭文内容的变化。 【解析】选B。根据“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语句也愈加格式化”可知此种铭文商代已经存在,只是字数和语句发生了变化,故A错误;根据“这些铭文大都记述……希冀子孙保用”可知祖先的功绩被记录和传承,利于形成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故B正确;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材料未涉及,故C错误;根据“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可知西周时的青铜器的功用与商代无异,都是用来书写的载体,故D错误。 4.(2016·课标全国Ⅲ卷·T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2020中考:初中历史《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专题》

2020中考:初中历史《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专题》【要点归纳】 一、四大发明 1.造纸术:西汉时期出现用麻做的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称为“蔡侯纸”。 2.印刷术:隋唐雕版印刷术:《金刚经》;北宋活字印刷术:毕升发明泥活字。3.火药:唐中期有配方记载,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元广泛用于战争并传入欧洲。4.指南针:战国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指南针北宋时发明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广泛用于航海事业,并传入欧洲,为开辟新航路创造了条件。 二、史学 1.《史记》西汉司马迁著,记述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著,记述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三、文学 1.屈原: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离骚》。 2.唐诗:代表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3.宋词:著名词作家: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4.元曲:关汉卿的《窦娥冤》 5.明清小说:四大名著 四、文字、书法和绘画 1.文字的演变: 甲骨文——商朝(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金文——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也叫“铭文”。 大篆——西周晚期 小篆——秦始皇统一文字,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2.书法: (1)东晋王羲之,后人称为“书圣”。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2)隋唐时期最著名的书法家是颜真卿、柳公权。人称“颜筋柳骨”。 3.绘画: (1)魏晋南北朝时绘画艺术有较大发展,东晋的顾恺之最为出色,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2)隋唐时,绘画艺术高度发展,影响较大的有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画圣)等 北宋时期的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