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教师工作量统计系统

高校教师工作量统计系统

高校教师工作量统计系统
高校教师工作量统计系统

一、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摘要

高校教师工作量统计研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怎么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和管理人员花费在工作量统计上的时间和精力,为学校对教师考核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这类问题突出在两方面,一方面每学年教师完成工作量的多少是对教师进行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另一方面根据教师承担课程的类型、学生人数等参数,统计该教师每学期的教学工作量,并且可以统计其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工作量。从解决统计教师工作量的基本问题入手,讨论了工作量分为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两类。在解决了工作量问题后,需要进一步解决教师承担课程的类型、学生人数等参数,统计该教师每学期的教学工作量,并且可以统计其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工作量。以基于B/S和SQL数据库技术为基本框架设计了高校教师工作量统计系统,提供了教师录入,查询等服务。实际运行表明,高校教师工作量统计系统能减少教师和管理人员花费在工作量统计上的时间和精力。

关键词:教师工作量,重要指标,教师工作量统计系统,数据

Abstract

A prominent problem of college teacher workload statistics is how to minimize the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ors to spend in the workload statistics on the time and energy, provides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evaluation of teachers' school. This kind of problem is prominent in two aspects, one aspect of how much each year the teacher to complete the work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icators for assessment of teachers. On the other hand, according to the teachers curriculum type, the number of students and other parameters, the statistics of the teachers every semester teaching workload, and can count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period. Starting from the basic problem solving statistical workload of teachers, the workload is divided into the workload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two. In solving the problems need to be solved further workload, teachers curriculum type, the number of students and other parameters, the statistics of the teachers every semester teaching workload, and can count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period. The basic framework for the design of the University Teachers' workload statistics system based on B\/S, provide teachers to input, query services. The actual operation shows that, University Teachers' workload statistics system can reduce the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ors spend time and effort on workload statistics.

Key Words:workload of Teachers,important indicator,Teacher workload statistics system,database

目录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Ⅰ)

中文摘要...........................................................II Abstract..........................................................III

1绪言 (1)

1.1课题背景 (1)

1.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3目前研究概况 (2)

2关键技术 (3)

2.1j2ee框架 (3)

2.1.1 Spring技术 (3)

2.1.2 Struts技术 (4)

2.1.3 Hibernate技术 (4)

2.2 开发语言java (4)

2.3 B/S结构(Browser/Server) (5)

2.4数据库及SQL Server 2008 技术 (6)

3需求分析 (8)

3.1用户分析 (8)

3.2功能需求 (9)

3.3 开发与运行环境 (10)

4高校教师工作量统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0)

4.1 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 (10)

4.1.1 系统设计思路 (10)

4.1.2 系统设计原则 (10)

4.2 系统逻辑结构设计 (11)

4.2.1 系统工作流程设计 (11)

4.2.2 系统工作量计算模块设计 (11)

4.3 数据库设计 (12)

4.4 用户登录窗体设计 (15)

4.5 教师个人信息查看窗体 (16)

4.6 用户信息查看窗体 (17)

4.7 教师工作量录入窗体设计 (17)

4.8 客户端应用程序 (19)

4.9 工作量汇总窗体 (20)

5结论与展望 (20)

5.1 测试 (20)

5.1.1 测试环境 (20)

5.1.2 测试过程 (20)

5.1.3 测试结果 (21)

5.2 结论 (21)

致谢 (22)

参考文献 (22)

1 绪言

本章阐述教师工作量统计研究背景、现状以及发展方向,明确指出了教师和管理在教师工作量统计时所浪费的时间和精力的问题

1.1 课题背景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师资队伍也随之壮大,所开课程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教师工作量的计算变得更加复杂。

1998年之前,学校对教师工作量的统计工作一直是采用手工统计的方式,对教师工作量没有有效的统计和比较,就不能对课程安排作出相应的对策,教师对自己的工作量查询非常不方便。

教师工作量统计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教师工作量进行统计,有着手工统计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如:统计快、查找方便、存储量大、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师工作量统计的效率、也能减少教师在统计工作量上面所浪费的时间。

1.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

高校教师工作量统计系统是一个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一个功能齐全、简单易用的工作量统计系统不但能有效地减轻学校各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高校教师工作量统计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估算工作量,这种估算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人工的大量浪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学校各个教师的工作量进行统计和查询。,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计算迅速、查询方便、效率高、可靠性好、存储量大、保密性好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务信息管理的效率。

课题研究的意义:

首先,教师工作量是非常重要的。对教师而言,工作量是教师劳动的重要表现因素,因此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教师的工作量信息,以便及时、准确地调整按工作量来定奖勤罚懒的措施,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是尊重教师劳动的重要体现。对于任课教师、学校等而言,基于工作量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可获得很多对教学有用的信息,可获得很多对教学有用的信息。

其次,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深化,大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师资队伍也随之壮大,所开设的课程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教师工作量的计算也变的更加复杂,开发出教师工作量统计系统之后,实现教师工作量统计的自动化、信息化,可大大的减轻统计工作量,提高统计工作量效率,增强统计工作的正确性,客观性和科学性。

1.3目前研究概况

某高校教师工作量统计系统需要满足来自二方面的需求,这二个方面分别是教师,和管理员。普通用户(教师)只能输入、查看自己各个学期的教学工作量;普通用户输入每学期承担的课程以及其他教学工作的相关信息,系统自动计算出该教师该学期的工作量,教师还可以查看历年自己的工作量完成情况。管理员可以查看所有教师的工作量统计情况

如何使各种教师工作量之间能够互相比较,这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教师工作量计量的最直接目的,是通过区分不同教师所付出的劳动量数量大小和质量高低,进而更好地贯彻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显然,“如何区分”这一技术上的问题,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教师工作量的折合,正是试图寻找一条解决“如何区分”这一技术问题的道路。从理论的角度来看,教师工作量制度能否站注脚,前提在于教师工作量能否计量,如果连教师工作量能否计量都不能肯定的话,那么就谈不到教师工作量制度的建立,而对于能否计量这个问题的最好回答,莫过于对教师工作量折合的理想解决

2关键技术

关键技术是完成系统设计的核心,它的选择决定了系统的整个设计流程,体现着开发系统的成败与效率。所以选择何种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环节。本系统采用了sun公司的j2ee技术和微软公司的SQL数据库技术。

2.1 j2ee框架

J2EE是使用Java技术开发企业级应用的一种事实上的工业标准(Sun公司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至今没有将Java及其相关技术纳入标准化组织的体系),它是Java技术不断适应和促进企业级应用过程中的产物。目前,Java平台有三个版本:适用于小型设备和智能卡的J2ME(Java 2 Platform Micro Edition)、适用于桌面系统的J2SE和适用于企业级应用的J2EE。Sun推出J2EE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传统Client/Server模式的弊病,迎合Browser/Server架构的潮流,为应用Java技术开发服务器端应用提供一个平台独立的、可移植的、多用户的、安全的和基于标准的企业级平台,从而简化企业应用的开发、管理和部署。J2EE 是一个标准,而不是一个现成的产品。各个平台开发商按照J2EE规范分别开发了不同的J2EE应用服务器,J2EE应用服务器是J2EE企业级应用的部署平台。由于它们都遵循了J2EE规范,因此,使用J2EE技术开发的企业级应用可以部署在各种J2EE应用服务器上。

2.1.1 Spring技术

Spring提供了唯一的数据访问抽象,包括简单和有效率的JDBC框架,极大的改进了效率并且减少了可能的错误。Spring的数据访问架构还集成了Hibernate 和其他O/R mapping解决方案。Spring还提供了唯一的事务管理抽象,它能够在各种底层事务管理技术

Spring是一个开源框架,它由Rod Johnson创建。它是为了解决企业应用开发的复杂性而创建的。Spring使用基本的JavaBean来完成以前只可能由EJB完成的事情。然而,Spring的用途不仅限于服务器端的开发。从简单性、可测试性和松耦合的角度而言,任何Java应用都可以从Spring中受益。

Spring是一个轻量级的控制反转(IoC)和面向切面(AOP)的容器框架。

2.1.2 Struts技术

Struts是一个基于Sun J2EE平台的MVC框架,主要是采用Servlet和JSP技术来实现的。Struts把Servlet、JSP、自定义标签和信息资源(message resources)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框架中,开发人员利用其进行开发时不用再自己编码实现全套MVC模式,极大的节省了时间,所以说Struts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应用框架。

Struts跟Tomcat、Turbine等诸多Apache项目一样,是开源软件,这是它的一大优点,使开发者能更深入的了解其内部实现机制。Struts的优点主要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Taglib和页面导航。Taglib是Struts的标记库,灵活运用,能大大提高开发效率。另外,就目前国内的JSP开发者而言,除了使用JSP自带的常用标记外,很少开发自己的标记,或许Struts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2.1.3 Hibernate技术

Hibernate对JDBC进行了非常轻量级的对象封装,使得Java程序员可以随心所欲的使用对象编程思维来操纵数据库。Hibernate可以应用在任何使用JDBC 的场合,既可以在Java的客户端程序实用,也可以在Servlet/JSP的Web应用中使用

Hibernate优点:1、封装了jdbc,简化了很多重复性代码。2、简化了DAO层编码工作,使开发更对象化了。3、移植性好,支持各种数据库,如果换个数据库只要在配置文件中变换配置就可以了,不用改变hibernate代码。4、支持透明持久化,因为hibernate操作的是纯粹的(pojo)java类,没有实现任何接口,没有侵入性。所以说它是一个轻量级框架。

2.2 开发语言 java

Java是一种可以撰写跨平台应用软件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是由Sun Microsystems公司于1995年5月推出的Java程序设计语言和Java平台(即JavaSE, JavaEE, JavaME)的总称。Java 技术具有卓越的通用性、高效性、平台移植性和安全性,广泛应用于个人PC、数据中心、游戏控制台、科学超级计算机、移动电话和互联网,同时拥有全球最大的开发者专业社群。在全球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产业环境下,Java更具备了显著优势和广阔前景。

Java编程语言的风格十分接近C、C++语言。Java是一个纯粹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它继承了 C++语言面向对象技术的核心。Java舍弃了C语言中容易引起错误的指针(以引用取代)、运算符重载(operator overloading)、多重继承(以接口取代)等特性,增加了垃圾回收器功能用于回收不再被引用的对象所占据的内存空间,使得程序员不用再为内存管理而担忧。在 Java 1.5 版本中,Java 又引入了泛型编程(Generic Programming)、类型安全的枚举、不定长参数和自动装/拆箱等语言特性。

Java的优势是与传统程序不同,Sun 公司在推出 Java 之际就将其作为一种开放的技术。全球数以万计的 Java 开发公司被要求所设计的 Java 软件必须相互兼容。“Java 语言靠群体的力量而非公司的力量”是Sun公司的口号之一,并获得了广大软件开发商的认同。这与微软公司所倡导的注重精英和封闭式的模式完全不同。

Sun 公司对 Java 编程语言的解释是:Java 编程语言是个简单、面向对象、分布式、解释性、健壮、安全与系统无关、可移植、高性能、多线程和动态的语言。

Java 平台是基于 Java 语言的平台。这样的平台非常流行。因此微软公司推出了与之竞争的.NET平台以及模仿Java的C#语言。

2.3B/S结构(Browser/Server)

B/S结构(Browser/Server),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快速兴起,对传统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中,用户的客户端完全通过Web浏览器来实现,一小部分业务逻辑在客户端(浏览器端)完成,而主要的业务逻辑部分实现由服务器端负责。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简化客户端计算机的负荷,减轻系统维护的成本和工作量。

B/S模式最大特点是:用户可以通过WWW浏览器去访问Internet上的文本、数据、图像、动画、视频点播和声音信息,这些信息都是由许许多多的Web服务器产生的,而每一个Web服务器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数据库服务器连接,大量的数据实际存放在数据库服务器中。客户端除了WWW创览器,一般无须任何用户程序,只需从Web服务器上下载程序到本地来执行,在下载过程中若遇到与数据库有关的指令,由Web服务器交给数据库服务器来解释执行,并返回给Web服务器,Web服务器又返回给用户。在这种结构中,将许许多多的网连接到一块,形成一个巨大的网,即全球网。而各个企业可以在此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

Intranet。

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又称B/S结构。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模式应用的扩展。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IE浏览器来实现的。B/S模式最大的好处是运行维护比较简便,能实现不同的人员,从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比如LAN, WAN, Internet/Intranet等)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最大的缺点是对企业外网环境依赖性太强,由于各种原因引起企业外网中断都会造成系统瘫痪。

B/S框架如图2-3所示:

图2-3 B/S框架流程图

2.4 数据库及SQL Server 2008 技术

数据库(Database)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它产生于距今五十年前,随着信息技术和市场的发展,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数据管理不再仅仅是存储和管理数据,而转变成用户所需要的各种数据管理的方式。数据库有很多种类型,从最简单的存储有各种数据的表格到能够进行海量数据存储的大型数据库系统都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

SQL Server 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是由Microsoft推出的。SQL Server 是一个具备完全 Web 支持的数据库产品,提供了对可扩展标记语言(XML) 的核心支持以及在 Internet 上和防火墙外进行查询的能力,提供了以Web 标准为基础的扩展数据库编程功能。丰富的 XML 和 Internet 标准支持允许使用内置的存储过程以 XML 格式轻松存储和检索数据。

SQL Server 提供强大的开发工具和各类开发特性,在大大提高开发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应用空间,带来新的商业应用机遇。例如,XML数据库与Web Service的支持将使您的应用实现Internet数据互联,.NET集成极大的扩展了开发空间,异构数据集成、Service Broker使您的数据和其它应用无缝集成,各种新数据类型和T-SQL扩展带来了诸多灵活性。C#、https://www.doczj.com/doc/be7144238.html,、XQuery、XMLA、https://www.doczj.com/doc/be7144238.html, 2.0、SMO、AMO等都将成为SQL Server数据平台上开发数据相关应用

的有力工具。它具有以下特点[4]:

(1)上手容易

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日常的数据应用是建立在Windows平台上的。由于SQL Server与Windows界面风格完全一致,且有许多"向导(Wizard)"帮助,因此易于安装和学习,有关SQL Server的资料、培训随处可得,并且目前国内具有MCDBA 认证的工程师不在少数

(2)兼容性良好

由于今天Windows操作系统占领着主导地的位,选择SQL Server一定会在兼容性方面取得一些优势。另外,SQL Server 2005 除了具有扩展性,可靠性以外,还具有可以迅速开发新的因特网系统的功能。尤其是它可以直接存贮 XML 数据,可以将搜索结果以 XML格式输出等特点,有利于构建了异构系统的互操作性,奠定了面向互联网的企业应用和服务的基石。这些特点在.NET 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电子商务

在使用由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关系数据库引擎的情况下,XML数据可在关系表中进行存储,而查询则能以XML格式将有关结果返回。此外,XML支持还简化了后端系统集成,并实现了跨防火墙的无缝数据传输。你还可以使用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来访问SQL Server 2005,以实现面向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的安全Web连接和无须额外编程的联机分析处理(OLAP)多维数据集。

(4)数据仓库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非常明显的改进就是增加了OLAP(联机分析处理)功能,这可以让很多中小企业用户也可以使用数据仓库的一些特性进行分析。OLAP可以通过多维存储技术对大型、复杂数据集执行快速、高级的分析工作。数据挖掘功能能够揭示出隐藏在大量数据中的倾向及趋势,它允许组织或机构最大限度的从数据中获取价值。通过对现有数据进行有效分析,这一功能可以对未来的趋势进行预测。

3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一个管理系统成功实施的基础,只有在真正了解高校教师工作量统计的需求之后,才能作出令人满意的系统,接下来就针对教师工作量统计系统做一个总体的需求分析。

3.1 用户分析

根据需求调研结果,使用本系统的人员分为普通教师和管理员。普通教师主要使用本系统完成工作量信息录入和查询的相关工作,管理员可以查看所有教师的工作量也可以查看某个教师的工作量。

随着时代信息化的加快,人们越来越向信息化、数字化而发展。教师工作量统计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和使用的系统,必然能代替过去大量、繁杂的手工操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设计出用户用例图。如图3-1所示:

图3-1 用户用例图

3.2功能需求

1.用户登录

用户登录是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只有凭借用户名、密码、权限,才能进入系统。

2.系统设置

系统设置模块主要是对系统的用户进行添加、查看等操作。

3.系统基本信息管理

系统基本信息管理模块包括基本情况、计算系数、实践教学周、指导实验上机、毕业设计、计算教分,这些子模块是实现教师工作量统计计算,可以进行数据的录入,也可以直接查看。主要包括添加查看等操作。

4.工作量计算

工工作量计算模块包括计算系数、工作量计算,其中系数是对工作量计算中的一些参数进行设置。工作量计算子模块是工作量统计,只要选择响应的选项,即可完成工作量计算。

5.教师工作量查询

教师工作量查询模块包括工作量查询、计算教分查询。其中工作量分析提供了多种方式的分析,如各年度各学科之间的工作量比较以及教师之间的比较等分析方式;

6.安全保密需求

为了增强系统安全性,用户只有凭借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进入系统进行相关的操作,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同时系统提供了权限设置功能,不同权限的用户被分配不同的功能,提高了系统的保密性。

进行详细分析之后,绘制出这个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如图3-2所示

3-2系统数据流程图

3.3 开发与运行环境

1.开发环境:

系统软件:Windows7/xp

开发工具:MyEclipse

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 2008

2.运行环境:

(1)服务器端:

系统软件:Windows7/xp

数据库管理系统: SQL Server 2008

硬件要求:P4以上PC,256M RAM

(2)客户端:

系统软件:Windows7/xp

硬件要求:P4以上PC,256M RAM

4高校教师工作量统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确定了对系统的设计基本思想、系统的逻辑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各个窗体的设计和功能实现。本章详细的介绍了系统的设计和主要模块设计内容。

4.1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

4.1.1 系统设计思路

在系统的设计中,我采用了“先模块化,后集成”的方式,每一个模块都分别进行了各种测试,减少了系统的漏洞。进行了模块化开发之后,我们对系统进行了集成,最后进行系统的集成测试,从而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

4.1.2 系统设计原则

1.可使用性:对于一个高校而言,教师人数和教学课程比较多,相应的工作量数字比较繁琐,如何去处理这样的信息是一个首要考虑的问题;

2.先进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开发高校教师工作量统计系统使用的工具和技术也应该是先进的,能够增加软件的使用寿命。

3.安全性:对于一个学校来讲,系统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4.2系统逻辑结构设计

4.2.1系统工作流程设计

系统根据系统功能分析,经过模块化分析,得到系统的工作流程图。工作流程图如4-1所示:

图4-1 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4.2.2 系统工作量计算模块设计

该模块包括系数设置,工作量计算,功能模块如图4-2所示:

4-2 功能作量计算功能模块结构图

该模块的工作流程图如图4-2-1所示:

图4-2-1 工作量计算工作流程图

本系统采用struts2+spring+hibernate作为开发的框架平台,使用mvc设计模式将视图模型控制业务等层分开,前端主要使用jqueryeasyui,js,jstlmeta,struts meta在jsp上进行个业务体现,

后台主要通过action层进行业务控制以及hibernate在dao和biz层进行数据持久化,在操作过程中通过spring完成配置整合和拦截处理(具体体现如:前台登录,1为管理员,0为教师。查看表A列表等进行查看删除修改等操作)。

4.3 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的数据库使用的是SQL Server 2008 ,数据库名为l。首先,要打开数据库服务器,然后进入企业管理器,之后在里面建立数据库。

根据系统的功能模块结构图和系统的基本流程,设计了如下的数据表:

(1)用户信息表:用来存储用户信息

4-3用户信息表

(2) 教师信息表:用来存放教师基本信息

(3) 课程信息表:存放教师所教课程信息;

(4)教师工作量汇总表:用来存储统计总量的表;

(5) 工作量汇总表:用来汇总结果的表;

表4-7工作量汇总表

4.4用户登录窗体设计

用户登录窗体是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只有凭借正确的用户名、密码和用户权限,才能进入系统进行相关操作。用户登录窗体的设计如图4-8所示。

图4-8登录窗体

表4-9用户登录窗体组件设置

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

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修订) 沪商院人(2005)第28号 为了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确保教学科研任务的完成,同时为考核教师、评聘教师职务提供必要的依据,按照学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特重新修订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如下: 一、教师工作量的概念 教师工作量是教师在一定质的基础上,完成与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有关的全部工作。教师工作量=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其他工作量。根据国家法定的工作日制度,结合学院实际,每位教师一般应完成工作量为1600小时/年,其中,教学工作量1280小时,科研工作量160小时,其他工作量160小时。 二、教学工作量的统计范围 按照教学工作规范和学院下达的教学任务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均列入教学工作量统计范围,具体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实训实验指导课、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等。实行单独收费付酬的辅修课、重修课、考证辅导课,以及成教和自考项目的教学工作量,不列入本统计范围。 三、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方法 采取“课时”加“系数”的方法计算。每位教师全年一般应完成320标准课时的教学工作量,每一标准课时相当于4工作小时。同时,根据授课班级人数、课程难易程度,规定不同的课程系数,按系数计算标准课时课酬。 1、标准课时和标准班级。除少数课程外,学院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书确定的每1节课堂理论课为1个标准课时;授课班级以35-40人为一个标准班,其中,艺术和外语专业以25-30人为一个标准班。计算标准课时,其授课人数以标准班为基数;非教师原因造成授课班级人数低于标准班人数下限的,其标准课时按标准班计算。 2、合班或大班上课。以标准班人数上限(40人)为基数1,授课班实际人数在41-80人的,每增加10人,相应增加课程系数0.2;授课班实际人数81人以上的,每增加10人,相应增加课程系数0.1;授课班人数增加不足10人的,采取四舍五入的办法计算系数。 3、“双语”课。教师使用外文原版教材,50%以上用外语讲授专业课,教学效果良好,其课程系数为标准课时×2,双语课不实行合班上课。在同类重复班讲双语课,其课程系数为标准课时×1.5。 4、普通公共课:体育课按标准课时×0.8计算;指导学生素描、绘画课,按标准课时×0.8计算;计算机上机操作指导课,按标准课时×0.8计算,外语听力课按标准课时×0.8计算。 5、实验实训课。纳入教学任务书的课堂实验实训课(不包括校外组织实施),按标准课时×0.8计算。该课程教学工作量包括备课、指导、批改实验实训报告和考核等教学环节。对未设专职实验员、由任课教师自己承担实验准备工作的工科类实验课,每1课时即为1个标准课时。 6、选修课。正常教学时间开设的选修课按标准课时计算,在晚上18:00以后和双休日开设的选修课按标准课时×1.2计算。 7、毕业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毕业实习的教学工作量计算由教务处另行制订。毕业实习指导应包括联络实习单位、跑点指导、组织实习小结、论文指导及论文答辩等工作环节。8、体锻课。辅导学生体锻(包括早锻炼)、举办运动会等工作量,按1标准课时=核准的工作时间(小时)÷4计算;经批准成立的学院体育运动队,按训练计划和实际执行的指导运动队的工作周数,折算为标准课时。 9、指导青年教师(包括制订指导计划、实施带教、组织考核小结等),每指导带教1位青年教师,按平均每年20标准课时计算,其中,第一年为30课时、第二年为20课时,第三年

智能视频客流统计系统

智能视频客流统计系统Video Pedestrian Analysis System

目录 1、系统构成 (3) 1.1视频分析服务器 (3) 1.2报表服务器 (4)

1、系统构成 智能视频客流统计系统分为前端和后台两部分。如图一,前端由若干摄像机构成,主要负责采集视频信号,并将信号通过视频线缆传输到后台。后台负责对信号进行采样、分析、处理和记录。并提供数据挖掘、报表浏览等服务。 后台从逻辑上可以分为视频分析服务器、录像存储服务器、SQL Server数据库以及IIS Web服务器,后两者可在一台服务器上实现统称为报表服务器。视频分析服务器负责处理多路输入视频信号,在经过去噪、前景提取、色彩纹理特征匹配、跟踪、识别等计算机视觉算法后将得到的计数信息存放在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输入视频信号同时经过录像存储服务器保存在本地硬盘供将来查询。IIS web服务器主要提供数据的分析与查询功能,它负责响应用户浏览器(支持IE、FireFox等等)的查询请求,应用先进的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对SQL Server数据库中的流量记录进行分析处理,最终将结果以统计图表和报表形式反馈给用户。 图一客流统计系统拓扑结构图 1.1视频分析服务器 视频分析服务器运行视频客流统计系统软件,如下图二。每台主机最大承载16路视频信号输入,完成客流统计任务。另外,通过该软件可以实时浏览各路视频信号并保存录像,每个通道相关名称均显示在屏幕左上角,方便查看。双击小屏幕即可放大,其相应的实时客

流数据显示在下方信息栏中,方便与实际对比,计算准确率。 图二客流统计系统软件界面 1.2报表服务器 报表服务器集成数据库与web服务,为用户提供三十多种常规图形及报表服务功能,另外还可根据客户需要进行定制开发。下面是一些常用报表列举。 【实时曲线】 功能:以五分钟为单位实时刷新显示各门人数信息,同时提供现场实时视频截图。 样式:线形图。

高校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

河北经贸大学教师工作量试行办法 为了充分调动教师努力完成教学任务的积极性,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工作,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我校实行工作量办法的基本依据是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试行办法》以及我校的具体情况。 第二条教师工作量包括:(1)教学工作量;(2)科研工作量;(3)其它工作量。教师工作量全年定额为1440小时,[每周个工作日(扣除半天学习,党团活动时间)*全年40 周 =1440小时],教学工作量全年定额为1200小时。 第三条教学工作量的内容及计算办法 一、教学工作量的内容包括:(1)讲课(含备课和讲授);(2)辅导答疑;(3)批改作业;(4)指导实习;(5)批改学年论文或实习报告;(6)指导毕业论文;(7)考试、考查(含命题、校对、监考、阅卷、登分等);(8)教学研究;(9)经批准编写校内用教学大纲、教材、讲义、习题集(指无稿酬者)等。 二、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方法 (一)讲课(含备课、讲课、课外辅导答疑工作量) 1、一般课程(指未在以下各项单独列出的课程) 首次班课:教授、副教授按讲授学时*5计算; 讲师按讲授学时*6计算; 助教按讲授学时*7计算。 开新课首次班(指新教师第一次开的课或老教师新开出第二门以上的课。重复课更换新教材或课程名称改变而讲授内容基本不改变的,不算开新课。下同。) 教授、副教授按讲授学时*6计算; 讲师按讲授学时*7计算; 助教按讲授学时*8计算; 重复班课(指在同一学期内为不同的班级讲授同一门课程):各级教师均按讲授学时*3*重复班数(不含首次班)计算。 合班课:两个班及其以上的合班课,按单班课工作量每增加一个班增加30%计算。如同时在两个以上合班任教,第二个以上的合班课应按重复班计算,并增加相应的百分比。

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

黑东院教发〔2011〕17号 关于印发《黑龙江东方学院专任中青年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部、处、办、中心、图书馆: 《黑龙江东方学院专任中青年教师教学工作虽计算办法》(试行)业经院务会议讨论通过,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三月二T 主题词:教师工作虽计算办法通知 黑龙江东方学院院长办公室2011年3月22日印发

打字:刘佳校对:杨玉顺共印50份 黑龙江东方学院专任中青年教师教学工作量 计算办法(试行) 为了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调动专任中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虽,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落到实处,特制订《黑龙江东方学院专任中青年教师教学工作虽计算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内容如下: 一、教学工作虽界定与教学工作虽内容 教学工作虽主要是指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直接面向学生所做的各项工作的劳动付出虽。教学工作虽主要包括授课(备课、课堂教学、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课程考核、过程教学管理等)教学工作虽、指导实践教学(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工作虽和兼职教学管理减免等。 二、教学工作虽的计虽单位及工作虽定额 1. 教学工作虽用“标准学时”作为计虽单位。教学工作虽统一用标准学时计酬。以理论课授课为例,一个实际授课学时乘以若干 调节系数等于标准学时工作虽。每学期按17周计算,每周12标准 学时,满工作虽为204标准学时。教师完成的所有各项教学工作都折算成标准学时计付课酬。 2、完成每周8标准学时工作虽的教师,可获得工资中的基础工资报酬,再完成每周4标准学时工作虽的教师可获得满工作虽报酬。完成每周12标准学时工作虽以上的教师可获得超工作虽报酬。超工作H计酬办法详见下文。 三、教学工作虽的计算办法

学院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

关于印发《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的通知 各部门、各单位: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已经学院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六日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 (修订) 第一章总则 一、目的和依据 为加强我院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全面、准确和公正地评价教师履行岗位职责及任务完成情况,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试行办法》和教育部《关于当前高等学校

教师工作量问题的意见》,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 教师工作量是学院对教师以及二级学院(部)教学工作的量化核算,按学年度统计,也是对二级学院(部)进行学年度教学工作总量考核和定编设岗的主要依据。 三、教师工作量的内容 1.教师工作量包括教学工作量和业务工作量两部分。 2.教学工作量由理论课教学工作量(包括备课、授课、批改作业、答疑辅导、考核以及其它与课程教学直接相关的工作)和实践课教学工作量(包括准备、指导、批改报告等工作)两部分组成。 3.业务作量由科研工作量(包括编写教材、撰写论文、开展教科研等学术活动)、辅助教学工作量(包括教学基本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指导青年教师等)和其他业务工作量三部分组成。 第二章教学工作量的计算 一、教师基本教学工作量标准 教师教学工作量标准因教师职称不同而有不同要求(见表1)。 表1:教师(教学人员)基本教学工作量 二、理论课教学工作量的计算 理论课教学工作量是指教师在理论课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包括备课、授课、

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试行办法

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试行办法 教干字011号 为了加强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教师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有计划的安排教师工作,合理计算教师的编制,切实保证教学、科研任务的完成,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教师工作量包括:教学工作量(含教学法研究工作量)、科学研究工作量、实验室建设工作量等。教师全年工作量,按每天8小时,每周5天,每年暂按42周计算,应为1680小时(待校历确定后,按校历周数计算教师全年工作量)。 高等学校应贯彻教学为主的原则。首先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要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实验室和教材建设、培养和提高师资等项工作。全校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一般应占全校教师工作量的三分之二左右。 第二条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注:下列的“计划学时”是指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1学时以1小时计。) 1. 讲课(包括备课、上课、课外辅导)的工作量; 教授、副教授: 讲课工作量=计划学时×(4~5) 开新课工作量=计划学时×(5~7) 重复班工作量=计划学时×3×班数 讲师: 讲课工作量=计划学时×(5~6) 开新课工作量=计划学时×(6~8) 重复班工作量=计划学时×3×班数 需要助教讲课或助讲,可按讲师工作量的高限计算。 (注:大班讲课超过一百二十人,工作量增加百分之十) 文科的某些课程(包括公共政治课),更新内容较多的章节,其教学工作量可按开新课计算。 专任课外辅导工作量=计划学时×3;重复班工作量=计划学时×班数。 (注:专任课外辅导,是指某些教师只担任课程的辅导工作而不担任讲授工作。)

2. 公共外语课的工作量=计划学时×(3~4)×班数。 (注:公共外语课的工作量,包括备课、上课、课外答疑及批改作业。公共外语课每班为四十人左右)。 3. 体育课的工作量=计划学时×(3~4);重复班工作量=计划学时×2×班数。 辅导校体育代表队,每小时以1.5小时计算;辅导群众性体育群众活动,可按核准的实际小时计。 4. 辅导课、习题课、课堂讨论、批改作业的工作量: 辅导课、习题课工作量=计划学时×4;重复班工作量=计划学时×2×班数。 (注:习题课每班学生为四十人左右) 课堂讨论工作量=计划学时×5;重复班工作量=计划学时×2×班数。 (注:习题课和课堂讨论的工作量,包括备课、上课、听课、课外辅导。) 批改作业工作量=核准的批改份数×(1/12~1/4)小时。 5. 实验课(包括上课、备课、课外辅导)的工作量=计划学时×(3~5);重复班工作量=计划学时×2×组数。 (注:每组学生十五人左右。) 批改实验报告工作量=核准的批改份数×(1/10~1/3)小时。 6. 批改中文、外文写作课作业的工作量=(1/2~1)小时×核准的批改份数。 7. 指导实习、社会调查的工作量=(计划天数+教学准备天数)×(8~9)小时;其中野外作业天数×(9~10)小时。 (注:指导实习和社会调查的工作量,包括批改实习报告和调查报告。) 8. 指导课程设计的工作量=计划学时×(4~5);学年论文的工作量=计划学时(1/4~1/6)小时×学生人数。 9.制图课讲课部分的工作量,按本办法第二条第1项计算;其练习部分的工作量,按本办法第二条第4项计算。 10.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工作量: 教授、副教授工作量=计划周数×(5~7)×学生人数; 讲师工作量=计划周数×(6~8)×学生人数。 (注:指导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工作量,包括选课、答辩及有关工作。毕

高校教师基本工作量要求

高等院校教师基本工作量要求暂行规定 为客观、合理地评价教师履行岗位职责情况,激发广大教师从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增强队伍活力,促进教师成长,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形成推动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的有效机制,特制定本暂行规定。 一、制定原则 教师基本工作量要求的制定遵循以下原则: 1.尊重规律,科学导向; 2.强化基本,突出绩效; 3.分类管理,分级考核; 4.学校主导,学院主体。 二、考核对象及分类 (一)考核对象 受聘于学校教学科研岗位的专任教师。 (二)岗位分级 学校根据岗位职责、任务的大小,教学科研岗位设置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和初级四个层次和一至十二级岗位,一至四级为正高级岗位、五至七级为副高级岗位、八至十级为中级岗位、十一至十二级为初级岗位。 (三)岗位分类 学校对教学科研岗位实行分类管理,设置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为主型三类。其中,教学为主型岗位原则上适 1

用于公共课、公共基础课教师,或55岁以上的专业课教师。学院可根据实际工作,按照不同岗位类别的标准对教师岗位类别进行认定。 三、基本工作量的要求 全校专任教师均须承担基本工作量。基本工作量由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和社会服务工作量三部分组成。 教学工作量以当量课时为单位进行核算。当量课时包含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当量课时,涵盖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见附件1、3、5。 科研工作量以业绩点为单位进行核算。业绩点是对科研工作的具体量化,涵盖科学研究、教学研究。科研工作量核算办法见附件2、4、5、6、7。 社会服务工作量以工作时为单位进行核算。社会服务工作是指关系到学校、学院发展的公共事务工作,涵盖与教学、科研、管理等相关的服务工作。社会服务工作量核算办法见附件8。 学校对教师年度基本工作量要求提出指导性标准,具体见下表: 教师年度基本工作量标准 岗位类别教学为主型 (8:2) 教学科研并重型 (5:5) 科研为主型 (2:8) 2

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_课程设计报告_C语言

成绩评定表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第一章.需求分析 (4) 第二章.总体设计 (5) 第三章.详细设计图 (6) 第四章.测试 (8) 第五章.总结 (8) 第六章.程序代码 (9) 第七章.参考文献 (13)

第一章.需求分析 (一)研究背景: 随着高等学校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师的规模越来越大,教职工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每年对高校教师的评教管理无疑是一项琐碎、复杂而又十分细致的工作。关于工作量的计算,项目繁多,而且一般不允许出错。在以往,教务部门对教师工作量的统计工作一直都是采取手工的方式,每年需填制大量的表格,这就会耗费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若采用专门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不仅能够保证工作量核算准确无误、快速输出,而且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有关工作量的各种信息进行统计,同时计算机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师工作量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来管理高校教师工作量已成为目前的趋势,使用计算机可以高速,快捷地完成以上工作。在计算机联网后,数据在网上传递,可以实现数据共享,避免重复劳动,规数据管理行为,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高

校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便是以计算机为工具,通过对工作量管理所需的信息管理,不仅把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数据计算处理中解脱出来,而且优化了管理体系,使其高效化,简易化、智能化,也提高了透明性和互动性。 (二)产品功能: (1)工作量信息录入:教师一个教学任务的信息为:教师编号(不重复)、姓名、授课班级系数、理论课时、实验课时、教学任务总课时。提供录入界面供用户输入数据,并以合理数据结构,诸如:结构数组或数据文件的形式加以保存。(2)工作量计算:以教师为单位,计算出该教师一个学年的总工作量。计算公式如下: a. 教学任务总课时。计算方法如下表: b. 一个学年总的教学工作量=所有单个教学任务总课时之和*职称系数。其中:正教授系数=1.2;副教授系统=1.1;其他职称系数=1。 (3)查找:能查找一个教师年度工作量明细、查找某教师年度总作量。 (6)系统以菜单方式工作,界面应清晰直观,便于用户操作。 第二章.总体设计

学校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与标准

学校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与标准 为适应新背景下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科学合理计算教师工作量,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此工作量计算标准,作为教师工作量计算与奖金分配的依据。 一、适应对象: 各学科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学校负责人员。 二、工作量制定的理念、方法 第1条:工作量制定的基本理念。各岗位职能并重。即各学科教学工作以及各部门工作具有同等重要的岗位责能,并具有不可缺性。 第2条:工作量量化的基本方法。以任教一课时为标准工作量单位“1”,其它工作折算成标准课时工作量。 三、工作量计算标准 第3条:教学工作量。凡进入课程表的课程且每节按规定时量(小学40分钟/节)进行的课堂教学,教师每上一节课,计算1课时工作量。 第4条:备课工作量。 各学科备课。任教平行班级不计算备课工作量。 第5条:作业批改工作量。 (1)作业批改工作量包括课内、课外作业批改。 (2)课堂作业批改工作量制定如下(每班每周): 低年级 中年级 高年级 语文 2 2.2 2.5

数学 2 2 2 英语 0.9 1 美术 0.2 0.2 0.2 (3)语文、数学家庭作业按课堂作业的50%折算工作量(每班每周): 低年级 中年级 高年级 语文 1 1.1 1.3 数学 1 1 1 第6条:班主任工作量。 班主任每周计10课时工作量;一、二年级班主任每周12课时的工作量 第7条:部门负责人员工作量。 (1)学校负责人,每周各计20课时工作量。其它部门工作,按学校负责人工作的30%——70%计算工作量。 (2)少先队辅导员,每周记4课时。

(3)教研组长,每周计1课时工作量。 (4)安全工作。各班学生健康安全,一周内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每周计1课时工作量。班主任每周上好一节安全教育课,有备课、安全资料,经查属实,每周计2课时工作量。 (5)所有老师,周会每周计1课时工作量、两操每周计2课时工作 (6)两操负责老师计5课时工作量。 第8条: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 公式1:教师满工作量=学校总工作量÷学校教师总数 公式2:学校总工作量=学校总课程教学工作量+学校总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量+ 学校总业务学习工作量。 第9条:业余训练队教练员工作量。 业余训练队指由学校批准成立的体育运动队、文艺活动队、书画活动队、园艺小组、纸艺小组等,且每周定时开展训练活动的。其教练员、辅导员每周按活动次数与质量计工作量。按要求开展一次计1--2课时工作量,有授课费用的训练小组不再计算工作量。 第10条:临时工作 全体在职教师每周按1课时计算临时工作量,未完成临时任务或临时安排工作找理由推托的,不计算工作量。 第11条:其他人员周工作量。 (1)图书管理员计2--10课时工作量;校园布置与宣传每周计0.5课时工作量;学生就餐管理:每天0.5课时工作量;报到缴费1--4课时工作量;早、中跟班每次1课时工作量;值楼一次1课时工作量; 报到缴费。 (2)对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根据其承担研究任务的大小,每周按0.5~2课时工作量计算。 (3)代课 因为工作需要,学校安排代课按每节5元计算,期末在学校办公费中支付。 (4)教研课与公开课 教研课与公开课的课时量是普通上课的10——20倍课时工作量

高校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

河北经贸大学教师工作量试行办法

为了充分调动教师努力完成教学任务的积极性,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工作,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我校实行工作量办法的基本依据是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试行办法》以及我校的具体情况。 第二条教师工作量包括:(1)教学工作量;(2)科研工作量;(3)其它工作量。教师工作量全年定额为1440小时,[每周4.5个工作日(扣除半天学习,党团活动时间)*全年40 周=1440小时],教学工作量全年定额为1200小时。 第三条教学工作量的内容及计算办法 一、教学工作量的内容包括:(1)讲课(含备课和讲授);(2)辅导答疑;(3)批改作业;(4)指导实习;(5)批改学年论文或实习报告;(6)指导毕业论文;(7)考试、考查(含命题、校对、监考、阅卷、登分等);(8)教学研究;(9)经批准编写校内用教学大纲、教材、讲义、习题集(指无稿酬者)等。 二、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方法 (一)讲课(含备课、讲课、课外辅导答疑工作量) 1、一般课程(指未在以下各项单独列出的课程) 首次班课:教授、副教授按讲授学时*5计算; 讲师按讲授学时*6计算; 助教按讲授学时*7计算。 开新课首次班(指新教师第一次开的课或老教师新开出第二门以上的课。重复课更换新教材或课程名称改变而讲授内容基本不改变的,不算开新课。下同。) 教授、副教授按讲授学时*6计算; 讲师按讲授学时*7计算; 助教按讲授学时*8计算; 重复班课(指在同一学期内为不同的班级讲授同一门课程):各级教师均按讲授学时*3*重复班数(不含首次班)计算。 合班课:两个班及其以上的合班课,按单班课工作量每增加一个班增加30%计算。如同时在两个以上合班任教,第二个以上的合班课应按重复班计算,并增加相应的百分比。 要求:(1)课外辅导每周一次。(2)有专任辅导老师的,讲课教师按每学期的教学周数*1减记教学工作量。(3)未完成规定次数的每缺一次扣减1 小时。 2、马列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政治经济学、哲学、中国革命史、资本论选读)、德育课、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形势政策课的首次班课按不同职级教师的相应系数分别加1计算; 重复班课按讲授学时*3.5*重复班数计算; 合班课的算法及要求同一般课程。 (2)讲授以上课程的教师必须采取不同方式深入学生做思想政治工作,每学期必须写出3000字以上的做思想工作的书面总结,完不成此要求的讲课系数按"一般课程"对待; (3)马列教研部教师开出的上述以外的课程,按"一般课程"规定执行。 3、外语课 (1)精读课视同一般课程; (2)外文打字不分职级,按每学时*2执行; (3)其它外语课按一般课程相应的系数减1执行。要求事项同"一般课程"。 4、体育课、音乐课(不分职级) (1)讲授首次班课按讲授学时*4计算; (2)重复班课按讲授学时*3*重复班数计算; (3)辅导校文体代表队按辅导时数*1.5计算; (4)校外比赛指导按实际天数*8*1.5计算; (5)辅导群众文体活动(含组织校内文艺、单项体育比赛)按实际时数*1.5计算; (6)组织校田径运动会按筹备天数*6+运动会天数*20计算。 要求:登记(3)-(6)项时,注明各项目的类别、人数、具体时间,指导比赛天数不得超过一周,辅导活动天数不得超过4周,运动会筹备天数不得超过一周。 5、实验课(包括备课、上课、课外辅导) (1)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实验按40人一组计算(多于15人,少于40人,按40人计)不分职级 实验课工作量=计划学时*7*1/指导教师 数

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

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系: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 班级: 学号:题目: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 一、课程设计时间 2010~11第2学期第1周,即3月7日~3月11日,共计1周,20学时。 二、课程设计内容 用C语言编写软件完成以下任务: 计算每个老师在一个学期中所教课程的总工作量(教师的信息为:教师号、姓名、所授课程、班级数目、理论课时、实验课时、单个教学任务总课时)。 (1)输入教师教学信息,包括教师号、姓名、所授课程、班级数目、理论课时、实验课时。 (2)插入教师授课信息。 (3)教师工作量计算: ①计算单个教学任务总课时。计算原则如下表:

②计算一个教师一个学期总的教学工作量。总的教学工作量等于所有单个教学任务总课时之和。 (4)完整的教师信息显示。 三、课程设计要求 程序质量: 1.贯彻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 2.用户界面友好,功能明确,操作方便;可以加以其它功能或修饰。 3.用户界面中的菜单至少应包括“输入教师信息”、“插入授课信息”、“工作量计算与显示”、“退出”4项。 4.代码应适当缩进,并给出必要的注释,以增强程序的可读性。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结束后,上交课程设计说明书和源程序。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参见提供的模板。 四、指导教师和学生签字 指导教师:________ 学生签名:________ 五、成绩 六、教师评语

目录 一、需求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主要界面截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技术要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个人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源程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客流统计系统推动商业领域的发展

客流统计系统推动商业领域的发展 客流类型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具有商业价值的客流,通常为购物中心、大型超市、银行、专卖店,广告牌前等出入口的客流量,这些数据对商家进行各种商业活动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另一种是非商业活动的客流,包括体育场、风景区、地铁站、机场等公共事业和交通场所,用于统计各个出入口的客流量,一方面对公共安全进行预防,另一方面可根据客流量来安排业务活动。 客流统计系统主要应用于对区域出入口的客流进行统计,得到该出入口进出的客流数量,对于封闭场所,则可以通过几个出入口的流量得到该区域的保有量,并提供保有量预警。 客流统计系统针对商业领域的价值体现: 1..针对连锁门店:通过进店消费的顾客成交率和进店人员的数据进行联动分析,为经营业主提供门店产品销售潜力和销售机会,为销售盈利分析依据。 2.针对商业中心:客流变化进行趋势分析、商户对比分析、时段分析等。为商业中心业主提供商业策略数据。 3..针对图书馆、体育馆、展馆的客流量变化进行预警监控,并对相关重点区域数据进行分析,为管理人员提供热点区域的数据依据。

4.针对电梯门进出进行识别,并根据其运动轨迹来判断人的出入关系,最后得出进入人数量、离开人数量、保有量等统计数据。为物业管理人员提供电梯桥厢内实时人数,一旦超过预定阀值将实时报警,防止发生电梯安全事故。 5.对于景区:帮助景区管理人员第一时间了解客流量及拥挤程度,及时采取措施有效疏导,预防安全事件发生;能够显示实时的客流量以及变化趋势,协助合理安排参观路线,有效的保证正常的参观秩序;能够查询输出通过全年客流统计,对景区运营状况有数据的支持,全局的掌控。 客流统计系统融合了视频处理、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以及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技术,彻底颠覆了一直以来依赖人工、红外感应等传统的统计方式。具有统计准确,施工方便、功能多样、操作简单等特点。

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

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 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第一章关于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第一条专职教师工作量定额专职教师工作量定额:每周八课时注:课时工作量包含:授课、备课、批改作业第二条专职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一、教学工作量一律以课时数(简称课时)为计算单位,其它教学工作量均折算成课时数计算。二、讲课工作量应按教务科的规定,教师应保证按进度完成教学,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不得擅自增减课时,对无故未完成教学任务的应追究原因,自行增加课时一律不予承认。三、讲课学时计算1.讲课工作量1学时=1课时2.重复科目教案折扣:每重复一门科目,每周扣除0.5课时。3.跨科目教案补助:每跨一门科目,每周补助0.5课时。4.成绩考核工作:期中和期末考试,每次按4~5课时计算。注:1)命题、制卷(刻蜡纸或报盘)、标准答案、计分标准2课时;2)阅卷:15份以下(含15份)计0.5课时,每增加15份,增加0.5课时,以此类推;3)试卷分析等1课时。4)未完成以上工作量其中之一者,由教务科酌情扣除课时。5)监考人员每科按16元计算。四、实验课学时计算1实验按复杂程度分:孝中、大三种1)小实验教师要下达实验任务书,可不要求学生写实验报告,仅作验证或观察的实验。 2)中型实验教师要下达实验任务书,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且实验报告不少于1000字的实验。3)大型实验教师要下达实验任务书,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且不少于3000字,必须停课实施的实验。2实验工作量计算实验工作量=计划实验时间(T)×实验复杂系数(μ)×实验分组数(N)各项说明如下:1)实验课工作量包括:实验准备、现场指导实验、批改试验报告和实验成绩评定等工作,只完成其中一个内容工作量只记20%。2)实验报告应全部批改,批改试验报告和实验成绩评定15份以下(含15份)计1课时,每增加15份,增加1课时,以此类推。3)实验分组中,每组的学生人数一般为4~5人,特殊需要可根据试验设置及场地情况,报教务科审批确定。4)实验项目及实施时间由指导教师事先报教务科批准后方可进行,实验报告由指导教师全部批改,评出成绩后送教务科存档。5)计划实验时间(T)的计算每项实验、每组学生:T=0.8(小时)6)复杂程度系数(μ)的计算小实验:μ=0.4中型实验:μ=1大型实验:μ=1.4五、指导实习学时计算工作量=计划天数×10/5课时六、指导课程设计学时计算工作量=计划天×10/5课时。注:1)此项工作量包括完成备课,写指导书,任务书,辅导和评阅工作。2)每位教师每天平均至少指4小时。七、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学时计算指导毕业设计工作量=每周0.8课时×学生人数指导毕业论文工作量=每周0.8课时×学生人数注:1)此项工作量应包括选题、指导、评阅及有关准备工作。2)此项工作时由几个教师共同承担,应共同计算工作量再按照工作量的大小,按比例分配或对等分配,可由教师协商或由教务科处理。 八、计算机上机指导工作量工作量=学时数×0.6注:此项工作量包括指导(任课教师布置的)上机作业及有关工作。九、其它工作量的计算,必须由教研室事先呈报教务科审查,由学校批准方能有效。第三条后勤管理人员兼课工作量一、后勤管理人员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可以兼职能胜任的课程或其它教学工作,并按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计为超工作量。二、后勤管理人员在学校作息时间内,兼职上课一般不应超过6节,超出部分按0.8的系数折算。第四条教学工作量超额酬金发放办法一、教务科每月对每个教师、后勤管理人员兼课的工作量进行初审,经校领导批准,按月发放。二、对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发放超课时酬金,并给予批评和帮助1.工作态度不认真,不负责或不服从安排以致影响教学。2.教学任务未完成者。3.教学效果很差,几经帮助无明显改进者。4.发生重大教学事故者。三、超额工作量酬金标准1.高级职称(A级):每课时14元/课时2.中级职称(B级):每课时13元/课时3.初级及初级以下职称(C级):每课时12元/课时4.从院校分配来我校的新教师,试用期为6个月,此间工作量酬金每课时6元。6个月后按上述3款执行。注:超课时标准分A级、B级、C级三个级别,不惟学历,不惟职称,每学年由教务科按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考核定级,并经校长批准按相应标准执行。5.本校员工在学校作息时间外(即业余时间),完成讲课工作量,按外聘教师的相应待遇计酬。第二章关于计算机房管理员的工作量的计算方法第一条计算机房管理

大数据多门店管理系统客流量统计方式及数据分析指南

数据是支撑着店铺发展的重要的导航灯,引导制定符合店铺的运营方案,以致于提升店铺的效益。那么,店铺怎么分析客流量计数器的统计数据? 如今的店铺被人们分为线上的虚拟店铺和线下的实体店铺。由于线上的店铺是通过用户的浏览量来计算客流量的,因此统计的方式是通过安装第三方客流量统计系统来实现统计的效果。而看店铺的流量变化,可根据帮助说明进行学习,还可以根据客服的帮助来看数据,当然了这是对初次接触的朋友来说的。 观看客流量统计系统的分析流量、转化、排名等,可以把竞争店铺比较好的引流方案和自己的计划做一个对比,找到有哪些是我们可以提升并缩短和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异的。 而实体店铺的客流量统计有怎么看呢?一般来说,实体店铺获取客流量的来源大都是更加消费的状况来判断人气的大小的。根据一天内pos消费系统的多少来看客流量统计。如此方式只能是了解到,消费的客流量,却不能知道进店铺总的客流量大小,还有转化率的多少等。这样的方式只适合传统的模式。

第三个统计的方式是比较实用的,通过客流量统计设备前端对客流量数据的采集,再传到服务器后端生成报表,是管理者直观的了解到客流量数据的变化。 客流量统计设备一般是安装在大门出入口的正上方垂直向下,其统计的原理是基于嵌入式摄像镜头采集视频,然后对两个摄像头的视频图像进行视差计算,形成视频中人的3D图像,过对人体的形状和高度为分析目标,通过区域和方向的设定来统计通过人数。 客流量统计设备还可对接pos消费系统,从而根据进店的人数和消费的人数得出转化率的概况,让经营者能够针对性的开展有效的营销,以致于提升店铺门店的效益。 不仅如此,数据还体现在可以分析出陈列水平以及订货的货品组合能力、色彩组合能力。这对于店铺的整体销售业绩提升是有较大的意义的。 总结,以上通过了线上店铺的统计方式、传统的客流量统计方式及采用智能的客流量统计设备来分析了店铺如何看客流量统计的3个小方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相关事项,可以

最新高校教师基本工作量要求

最新高校教师基本工作量要求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最新高校教师基本工作量要求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最新,高校,教师,基本,工作量,要求,高等院校,教师,基本,,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教育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高等院校教师基本工作量要求暂行规定 为客观、合理地评价教师履行岗位职责情况,激发广大教师从事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增强队伍活力,促进教师成长,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形成推动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的有效机制,特制定本暂行规定。 一、制定原则 教师基本工作量要求的制定遵循以下原则:1.尊重规律,科学导向;2.强化基本,突出绩效;3.分类管理,分级考核;4.学校主导,学院主体。二、考核对象及分类(一)考核对象 受聘于学校教学科研岗位的专任教师。(二)岗位分级 学校根据岗位职责、任务的大小,教学科研岗位设置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和初级四个层次和一至十二级岗位,一至四级为正高级岗位、五至七级为副高级岗位、八至十级为中级岗位、十一至十二级为初级岗位。 (三)岗位分类 学校对教学科研岗位实行分类管理,设置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为主型三类。其中,教学为主型岗位原则上适1 用于公共课、公共基础课教师,或55岁以上的专业课教师。学院可根据实际工作,按照不同岗位类别的标准对教师岗位类别进行认定。 三、基本工作量的要求 全校专任教师均须承担基本工作量。基本工作量由教学工作量、

科研工作量和社会服务工作量三部分组成。 教学工作量以当量课时为单位进行核算。当量课时包含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当量课时,涵盖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见附件1、3、5。 科研工作量以业绩点为单位进行核算。业绩点是对科研工作的具体量化,涵盖科学研究、教学研究。科研工作量核算办法见附件2、4、5、6、7。 社会服务工作量以工作时为单位进行核算。社会服务工作是指关系到学校、学院发展的公共事务工作,涵盖与教学、科研、管理等相关的服务工作。社会服务工作量核算办法见附件8。 学校对教师年度基本工作量要求提出指导性标准,具体见下表: 教师年度基本工作量标准 岗位类别 教学为主型(8:2)教学科研并重型(5:5)2 科研为主型(2:8)岗位级别二级正三级高四级五级副六级高七级八级中九级级十级社会社会社会教学当科研教学当科研教学当科研服务服务服务量课时业绩点量课时业绩点量课时业绩点工作时工作时工作时6852860524804036322420XX6033017015013010090806050401053060 1322722402081601441289680646050300501205043240270120401084

基于visual C++的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

本科生课程设计(实践)任务书、设计报告(C/C++ 语言程序设计) 题目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设计开发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

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设计开发摘要:本课程设计是一个实现对教师工作量数据库库进行一定基本操作的程序设计,本课程设计中,程序设计设计语言采用Visual C++,运用数组、指针、函数结构体和各种变量编写程序,程序通过调试运行,基本实现开发目标中管理员查找,修改,添加,删除等功能,经过部分完善后,可以应用在实际教师工作量管理中。 关键词:简易教师工作量管理程序功能需求分析(功能要求),简易学生成绩管理程序概要设计,简易学生成绩管理程序详细设计及系统功能实现,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总结。 1、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程序功能需求分析(功能要求): 采用文件和数组(或链表)等建立一个简单的教师工作量管理程序。程序运行时下述班级成绩表格(或其部分内容)在内存中用数组(或链表)表示,假设一学期开设课程不超过10名。程序运行结束时将表格保存到文件中以便下次使用。 要求: A、教师信息处理 (1) 输入教师授课教学信息,包括教师号、姓名、性别、职称、认教课程、班级、班级数目、理论课时、实验课时。 (2) 插入(修改)教师授课教学信息: (3) 删除教师授课教学信息: (4) 浏览教师授课教学信息: B、教师工作量数据处理:

(1) 计算单个教学任务总课时。计算原则如下表: (2) 计算一个教师一个学期总的教学工作量。总的教学工作量=所有单个教学任务总课时之和。 (3) 教师数据查询: 提示:输入教师号或其他信息,即读出所有数据信息,并显示出来。 C、教师综合信息输出 提示:输出教师信息到屏幕。 (总分之后的列要用程序语句计算) 2、简易学生成绩管理程序程序概要设计: (1)系统模块层次结构图: (2)主模块算法流程:

客流统计分析系统设计方案

... 精点客流统计分析系统 设计方案 (大型商超专用方案)

目录 1.概述 (3) 2.方案设计 (4) 2.1 商超客流统计实现方式 (4) 2.2 功能说明 (5) 2.3 特点及优势 (6) 3.系统配置清单 (8) 4.附件 (9) 4.1 智能客流统计分析原理 (9) 4.2 设备介绍 (10)

1.概述 客流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市场研究 手段,国外几乎所有大型商场和连锁商 业网点在进行市场和管理决策前都必 须进行的环节。随着商业竞争加剧,商 业模式逐步由传统坐商向极具主动性的行商转变,对日常客流特征进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客流分析是通过对商场、连锁店客流量进行连续精确检测,获取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和不同网点间的对比统计,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部信息系统,深层分析过往客流特征,揭示其与商场营运策略、营销技术和部管理间的在关系,客观评价已有推广效益,规划未来的市场策略,为管理决策者提供极有价值的信息。 智能视频客流统计系统,采用FIRS先进人数统计算法,实时视频监控的同时对进出商场 / 超市人群流量进行分析统计,在标准环境下人数统计精确度高于95%以上。为用户提供实时、直观、准确的客流量数据,有利于管理层更高效的管理和组织工作。

2.方案设计2.1 商超客流统计实现方式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来实现对商超出门口处的人进行出入统计,系统连接架构如下: 在每一个商超进出门口的正上方,安装1台摄像机,摄像机镜头垂直朝下,拍摄通过该门口进入或出去的人,拍摄的视频图像通过智能人数统计服务器设备,服务器将根据人体头部的特征,判定是人或是其他物体,分辨出进、出的人的行动方向,统计出人流数量的结果。

大学科研工作量考核办法

大学科研工作量考核办法 (征求意见稿)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教师工作量应包括:教学工作量(含教学法研究工作量)、科学研究工作量和实验室建设工作量等。为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履行岗位职责情况,激励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能力,为教师的岗位续聘、职务晋升、津贴发放等提供依据,结合学校绩效工资改革和科研工作实际,对科研工作量进行量化考核,特制定本办法。 一、科研工作的量化内容 本办法所指的科研工作量包括科研立项(纵向、横向)、发表学术论文、出版学术著作(译著、编著)、出席学术会议、科研成果经济(社会)效益、科研奖励、鉴定成果、专利等工作折合的工作量。 二、科研工作的量化指标 把科研工作按不同阶段以及在不同阶段取得的成绩及结果进行量化,折合成量化数据。具体量化标准如下: 表1 批准科研立项科研工作量(V1)

表2 科技论文折合科研工作量(V2)

表3 出席学术会议折合科研工作量(V3) 表4 出版著作折合科研工作量(V4) 表5 科技成果折合科研工作量(V5)

表6 经济效益折合科研工作量(V 6) 表7 科研奖励折合科研工作量(V 7) 表 8 技术性文件折合科研工作量(V 8) 表9 指导学生科技活动获奖成果折合科研工作量(V 9)

表10 艺术作品折合科研工作量(V10) 表11 音乐作品折合科研工作量(V11) 表12 体育科学折合科研工作量(V12) 三、计算方法 采取按项目计算的办法,计算课题组(或论文、著作的责任者等)在每个项目或每项工作中的科研工作的总量,然后课题组按每成员的贡献分配所得科研工作量。

1.科研工作量的计算公式: ∑=n i i V Q n i ??????=3,2,1 2.成员的科研工作量计算公式: kQ Q i = 注: i V :表示表1-12中的12项科研工作量 Q :表示每个项目或每项工作中的科研工作的总量 m Q Q ??????1:表示课题组中排在第1-m 位成员所得工作量 K :工作量分配系数 m :表示课题组成员总数 n :12 表13 课题组内的工作量分配系数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