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剖下肢总结

解剖下肢总结

解剖下肢总结
解剖下肢总结

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髌骨、足骨的形态结构。股前内区、小腿前外区皮神经的分布。伸肌支持带、腓骨肌支持带的位置、作用。小腿后群肌的起止。

理解:髋骨的构成。大隐静脉静脉回流特点。小腿深筋膜与小腿前、外、后筋膜鞘的形成。臀区肌、股后肌群的作用和神经支配。

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大隐静脉的行程要点及伴行神经,五大属支及伴行的浅动脉。胫前动脉、足背动脉的行程及分布概况。梨状肌上、下孔的形成及孔内出入的血管神经。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髋骨、股骨、胫骨、腓骨形态结构。大隐静脉。胫前动脉、足背动脉。梨状肌上、下孔。坐骨神经。

难点:跗骨的组成和排列。血管腔隙、肌腔隙、股鞘的形成。小腿筋膜鞘的形成。

下肢系统解剖

一、下肢骨

包括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

(一)下肢带骨

髋骨hip bone:不规则骨, 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三者愈合而成,位于盆部参与构成骨盆。(二)自由下肢骨:包括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跗骨、跖骨和趾骨。后三部合称足骨。1.股骨femur:上端:有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小转子等结构。体:有臀肌粗隆、粗线等结构。下端:有内侧髁和外侧髁等结构。

2.髌骨patella:人体最大的一块籽骨,包于股四头肌腱内。

3.胫骨tibia: 上端: 有内侧髁和外侧髁、髁间隆起、胫骨粗隆等结构。下端:有内踝等结构。

4.腓骨fibula:上端:有腓骨头、腓骨颈等结构。下端:有外踝等。

5.跗骨tarsal bones:短骨,近侧3块,远侧4块。

近侧:跟下、距上、舟在前。

远侧(内侧向外侧):内、中、外楔、骰在外。

6.跖骨metatarsal:5块,小型长骨,位于足掌。

7.趾骨phalanges of tose:14块,名称和结构均与手指骨相同。

二、下肢骨的连结

(一)下肢带骨的连结

1.骶髂关节sacroiliac joint构成:骶骨和髂骨的耳状面。

2.耻骨联合pubic symphysis构成:两侧耻骨联合面和耻骨间盘连结而成。

3.骶结节韧带sacrotuberoius lig和骶棘韧带sacrospinous lig:

4.骨盆bony pelvis:构成:骶骨、尾骨和两侧髋骨及其连结。

分部:大、小骨盆。借界线(骶骨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和耻骨联合上缘)分隔。

(二)自由下肢骨的连结

1.髋关节hip joint:构成:髋臼和股骨头。

特点:股骨头与髋臼大小近似;关节囊厚而坚韧,包裹股骨颈内侧2/3,关节囊上、后及前壁均有韧带加强,下壁较薄弱;关节腔内有股骨头韧带。

2.膝关节knee joint:构成:股骨和胫骨的内、外侧髁及髌骨。

特点:关节囊松弛,不完整,前面有髌韧带加强,两侧由胫侧附韧带和腓侧附韧带加强;

节腔内有前后交叉韧带和内外侧半月板。

3.踝关节ankle joint:构成:胫、腓骨的下端与距骨滑车。

特点:关节面前宽后窄;关节囊前后松弛,两侧有侧副韧带加强,内侧的三角韧带较强大。

4.足弓arches of foot:

构成:跗骨和跖骨连成。分为前后方向的内、外侧纵弓和内外方向上的横弓。

三、下肢肌

(一)髋肌

1.前群:髂腰肌、阔筋膜张肌

髂腰肌(iliopsoas):由腰大肌(greater psoas m.)和髂肌(iliac m.)合成。作用:屈和外旋髋关节。神经支配:腰丛。

2.后群:三层,浅层有臀大肌,中层的肌,由上至下依次为:臀中肌、梨状肌、上孑肌、闭孔内肌腱、下孑肌和股方肌;深层,臀中肌深方有臀小肌,股方肌深方有闭孔外肌腱。

臀大肌(重点内容):起自髂骨翼外面和骶骨背面及骶结节韧带。肌束斜向外下,止于髂胫束和股骨的臀肌粗隆。作用:使髋关节后伸和外旋。下肢固定时,可以使前屈的躯干伸直。神经支配:臀下神经。

(二)股前肌:

1.缝匠肌:是全身最长的肌。作用:屈髋屈膝,并使小腿旋内。神经支配:股神经。2.股四头肌(重点内容):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和髋臼上缘;股外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股内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内侧唇;股中间肌:位于股直肌深面,起自股骨体前面的上3/4。四头向下合并成腱,包绕髌骨前面向下形成强大的膑韧带,止于胫骨粗隆。作用:肌的共同功能为伸膝。股直肌亦能屈髋。神经支配:股神经。

(三)股内侧肌:

浅层自外向内有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长收肌深面为短收肌;上述诸肌的深面为大收肌。内收诸肌的共同作用:大腿内收和旋外。神经支配:闭孔神经。耻骨肌还接受股神经支配,大收肌还接受坐骨神经支配。

(四)股后肌:

外侧的股二头肌,内侧浅层的半腱肌和深层的半膜肌。都有屈膝伸髋功能,都受坐骨神经分支的支配,总称为腘绳肌。

(五)小腿前肌:

由内向外依次为胫骨前肌、拇长伸肌和趾长伸肌,均受腓深神经支配,共同作用使踝关节背屈。胫骨前肌使足内翻。

(六)小腿外侧肌:

由浅至深为腓骨长肌、腓骨短肌,均受腓浅神经支配,使足跖屈和外翻。

(七)小腿后肌:

分浅、深两层,浅层为腓肠肌、跖肌和比目鱼肌,腘肌;深层由内向外分别有趾长屈肌、胫骨后肌和拇长屈肌。长肌的共同作用是使足跖屈,深层肌还有内翻作用。均受胫神经支配。

小腿三头肌(重点内容):包括浅层的腓肠肌和深层的比目鱼肌,向下合成跟腱,止于跟骨结节。

(1)腓肠肌:以内、外侧头分别起自股骨内、外侧髁后面。

(2)比目鱼肌:位于腓肠肌深面。起自腓骨上段的后面,胫骨的比目鱼肌线。

二、下肢的动脉

(一)股动脉(Fmoral a.):(重点内容)

腹股沟韧带中点深方股三角收肌管收肌键裂孔腘窝。腹股沟中点下方为触脉点,分支分布:

1.浅动脉:包括腹壁浅动脉、阴部外动脉、旋髂浅动脉。

2.股深动脉:其分支有:

①旋股外侧动脉②旋股内侧动脉③穿动脉

(二)腘动脉(popliteal a.)(重点内容)

腘窝窝底腘肌下缘胫前和胫后动脉。分支有:膝上、下内动脉和膝上、下外动脉各1支,膝中动脉1支。

(三)胫前动脉(anterior tibial a.)(重点内容)

小腿前鞘内腓深神经伴行足背动脉。

(四)胫后动脉(posterior tibial a.):(重点内容)

小腿后鞘浅、深两层肌间胫神经伴行踝管足底内、外侧动脉。

(五)臀上、下动脉(superior/inferior gluteal a.):

为髂内动脉的分支,穿经梨状肌上、下孔

三、下肢的静脉

(一)浅静脉(重点内容)

1.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

足背静脉弓内侧内踝前方小腿内侧伴隐神经股骨内侧髁后方大腿内侧穿隐静脉裂孔股静脉。条属支:

①阴部外静脉(external pudendal v.);②腹壁浅静脉(superficial epigastric v.);

③旋髂浅静脉(supecial iliaccircumflex v.);④股外侧浅静脉(1ateral superficial femoral v.);⑤股内侧浅静脉(medial superficial femoral v.)。

2.小隐静脉(small saphenous v.):

足背静脉弓外侧外踝后方小腿后面腘静脉。

(二)深静脉:

与同名动脉伴行。

四、下肢的淋巴

(一)腹股沟浅淋巴结(superficial inguinal lymph nodes):

(重点内容)下组沿大隐静脉末端周围排列,收集下肢浅淋巴;上组沿腹股沟韧带下方平行排列,收集腹前壁下部、外生殖器官和会阴部等处的浅淋巴。

(二)腹股沟深淋巴结(deep inguinal lymphnodes):

沿股血管周围排列,收纳足部、小腿和大腿的淋巴。其输出管回流入髂外淋巴结。(三)腘淋巴结(popliteal lymphnodes):

沿腘动、静脉两旁排列,接受小腿深部的淋巴,其输出管注入腹股沟深淋巴结。

五、下肢的神经

(一)腰丛的分支(lumbar plexus):

1.股外侧皮神经大腿外侧皮肤

2.股神经(fmoral nerve):(重点内容)

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肌腔隙股三角。分支:①股神经前皮支;②隐神经(saphenous n.):伴股血管,分支分布于膝关节、小腿内侧和足内侧缘的皮肤。

3.闭孔神经(obturator n.):(重点内容)

闭膜管同名动脉伴行短收肌浅面与深面。分支支配股内收肌群和股内侧上部皮肤。(1)胫神经(tibial n.):胫后血管伴行足底内外侧神经。肌支

支配小腿后部肌群;皮支为腓肠内侧皮神经。

(2)腓总神经(common peroneal n.):腘窝外上界绕腓骨颈

腓深及腓浅神经。腓深神经伴胫前动脉支配小腿前肌;腓浅神经行于腓骨长短肌间,支配二肌,在小腿下1/3处浅出为皮支。

(二)骶丛的分支(sacral plexus):

1.臀上神经(superior gluteal n.):

梨状肌上孔支配臀中肌、臀小肌和阔筋膜张肌。

2.臀下神经(inferior gluteal n.):

梨状肌下孔支配臀大肌。

3.股后皮神经(posterior femoral cutaneous n.):

梨状肌下孔股后皮肤。

4.阴部神经(pudendal n.):

梨状肌下孔坐骨小孔坐骨直肠(肛管)窝,分布会阴部。

5.坐骨神经(sciatic n.):(重点内容)

梨状肌下孔大转子尖至坐骨结节连线中点臀大肌下缘与股二头肌长头之间的夹角处大腿后群肌间腘窝上部

《下肢局部解剖》

一、下肢局部概况:

1.股前内侧区Anterior and medial region of thigh:

浅层结构Superficial structures:great saphenous vein,lateral cutaneous nerve of thigh,superficial inguinal lymph nodes.

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s:fascia lata,iliotibial tract,anterior groups of the muscles of the thigh,femoral nerve,medial groups of the muscles of the thigh,obturator nerve,muscular compartment,vascular compartment,femoral artery and vein,femoral triangle,adductor canal.

2.小腿前外侧区和足背Anterior and lateral region of the leg and the dorsum of the foot:Superficial structures:great saphenous vein,saphenous nerve,superficial fibular nerve. Deep structures:extensor retinaculum,osseofascial compartment,contents of anterior compartment(anterior groups of crural muscles,deep fibular nerve,anterior tibial artery),contents of lateral compartment(fibularis longus,fibularis brevis,superficial fibular nerve)

3.臀区和股后区Gluteal region and posterior region of the thigh:

Superficial structures:superior,middle,inferior cluneal nerve,posterior femoral cutaneous nerve..

Deep structures:three layers of the gluteal muscles, suprapiriform foramen,infrapiriform foramen,superior/inferior gluteal vessels and nerves,pudendal nerve,sciatic nerve,posterior groups of the muscles of the thigh.

4.腘窝和小腿后区Popliteal fossa and posterior region of the leg:

Superficial structures:small saphenous vein,sural nerve.

Deep structures:the boundary and contents of the popliteal fossa,the contents of the posterior compartment (superficial,deep muscles,posterior tibial artery,tibial nerve)

二、下肢局部结构:

(一)阔筋膜(fascia lata):

1.髂胫束(iliotibial tract):阔筋膜外侧部分增厚,其上部分为两层,包裹阔筋膜张肌,下端附于胫骨外侧髁。

2.隐静脉裂孔(saphenous hiatus)或卵圆窝(saphenous opening):阔筋膜在耻骨结节外下方3cm处形成的卵圆形凹陷。

(二)肌腔隙和血管腔隙:(重点和难点内容)

1.髂耻韧带或弓:包被髂腰肌的髂腰筋膜在腹股沟韧带与髂耻隆起之间形成的结构。2.肌腔隙(muscle gap):由腹股沟韧带、髂骨与髂耻韧带围成的间隙,其内有髂腰肌、股

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通过。

3.血管腔隙(vessel gap):由腹股沟韧带、耻骨与髂耻韧带围成的间隙,其内有股动、静脉和股深淋巴结等。

4.股鞘(femoral sheath):为包绕在股动脉和股静脉上段的筋膜鞘。前壁由腹横筋膜延伸而来,后壁为髂腰筋膜所构成。股鞘呈漏斗形,长约3—4cm,由两个纵隔将其分为3个腔隙;外侧是股动脉、中间是股静脉;内侧是股管。

5.股管(femoral canal):位于股鞘内侧,是底向上的短锥形筋膜管。前壁与阔筋膜融合,后壁与耻骨肌筋膜愈合,外侧壁是分隔股管与股静脉的筋膜隔。其上口为股环,下口是个盲端。股管内充填有结缔组织和l一2个股深淋巴结。

6.股环(femoral ring):其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内侧为腔隙韧带,外为分隔股静脉的纤维隔。腹膜外结缔组织覆盖。

(三)股三角: (重点和难点内容)

1.股三角(femoral triangle):其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缝匠肌,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其内有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和腹股沟深淋巴结。

2.收肌管(adductor canal)或Hunter氏管:管的前壁是缝匠肌和大收肌腱板,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是长收肌和大收肌,股管上口通股三角,下口为收肌腱裂孔通向腘窝。收肌管内自前向后有:隐神经、股动脉和股静脉。

3.收肌腱裂孔(adductor hiatus):大收肌肌腱止于收肌结节处,腱与股骨之间形成的裂孔,收肌管经此孔与腘窝相通,股动、静脉由此孔穿行。

(四)梨状肌上、下孔(suprapiriform/infrapiriform foramen)(重点和难点内容)梨状肌穿经坐骨大孔,将坐骨大孔分为梨状肌上孔及下孔。穿经梨状肌上孔的血管神经由外向内依次为:臀上神经、臀上动脉和静脉;穿经梨状肌下孔的血管神经由外向内依次为: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脉、臀下静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和阴部神经。

(五)腘窝(重点和难点内容)

腘窝(Popliteal fossa):膝关节后方的菱形窝,其上外侧界为股二头肌,上内侧界为半膜肌和半腱肌,下内侧界和下外侧界分别为腓肠肌内侧头和外侧头,窝顶(后壁)是腘筋膜,窝底(前壁)由上而下依次为股骨的腘面、膝关节囊和腘肌等。其内容由浅到深为胫神经与腓总神经、腘静脉、腘动脉及其周围淋巴结等。

(六)深筋膜形成的支持带

1.伸肌上下支持带:位于踝关节的上方及前下方。

2.踝管(malleo1ar canal):(重点和难点内容)位于踝关节内侧,由内踝、跟骨和屈肌支持带构成。内自前向后为:胫骨后肌腱及鞘、趾长屈肌腱及鞘、胫后动、静脉及胫神经、拇长屈肌腱及鞘。

小结

1.下肢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与杠杆、支点和动力。

2.下肢动脉干及分支: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后动脉;臀部动脉。

3.下肢浅静脉的行程:大隐静脉、小隐静脉。

4.腰丛、骶丛主要分支的行程和支配:股神经、闭孔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

5. 下肢各局部的层次概况。

6. 下肢主要的局部结构:髂胫束、肌腔隙、血管腔隙、股鞘、股管、股环、股三角、收肌管、梨状肌上、下孔、腘窝、踝管。

思考题及作业题

1. 梨状肌综合症的发生机制如何?用解剖学知识解释病人发生的症状?

2. 用解剖学知识解释股疝的形成并说明股疝为什么容易嵌顿?行股疝手术时应注意什么?

3. 腓骨颈骨折易损伤何结构?损伤后可导致哪些功能障碍和畸形?为什么?

4. 描述髋关节的主要结构特点?主要运动形式?及主要运动肌或肌群?为什么股骨颈骨折有囊内外之分?

5. 描述膝关节的主要结构特点?主要运动形式?及主要运动肌或肌群?为什么跑动中踢球易致三联损伤?

6. 应用解剖学知识解释踝部扭伤多发生在什么体位?为什么?此时常导致哪些韧带的拉伤?

局部解剖学重点(下肢)

第八章下肢 Nelaton线:侧卧,髋关节屈90~120度,自坐骨结节至髂前上棘的连线称为Nelaton线,正常时该线恰好通过股骨大转子尖,当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折时,大转子尖可移位于此线上方。 Kaplan点:仰卧位,两腿并拢伸直,分别从左、右大转子尖经同侧髂前上棘各做一条延长线,正常情况下,二线在脐上相交,其交点称Kaplan点。如一侧大转子因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脱位而向上移位时,此交点则移至脐下,并偏向健侧。 臀部 梨状肌上、下孔穿行的血管神经的关系? 答:梨状肌穿坐骨大孔出盆腔,与坐骨大孔上、下缘之间各形成一间隙,分别称为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 穿经梨状肌上孔的结构自外侧向内侧依次为臀上神经、臀上动脉和臀上静脉。 穿经梨状肌下孔的结构自外侧向内侧依次为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静脉,阴部内动、静脉和阴部神经。 坐骨小孔穿行的血管神经关系 答:坐骨小孔由骶棘韧带、坐骨小切迹、骶结节韧带围成。经坐骨小孔的由外侧向内侧依次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及阴部神经,它们从坐骨小孔入坐骨肛门窝,分布于会阴部的结构。 股前内侧区 大隐静脉的属支及临床意义和走行 答:起于足背静脉弓内侧端,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缘伴隐神经上行,经股骨内侧髁后方约2cm处进入大腿内侧部,与股神经内侧皮神经伴行逐渐向前上,在耻骨结节外下方穿隐静脉裂孔汇人股静脉,其汇人点称隐股点。5条属支: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和股外侧浅静脉。大隐静脉好发静脉曲张。 前、内侧骨筋膜鞘的组成 答:前骨筋膜鞘:包绕股前群肌、股动、静脉、股神经及腹股沟深淋巴结。 内侧骨筋膜鞘:包绕股内侧群肌、闭孔动、静脉和闭孔神经。 股三角的位置,境界及内容 答:位置股前内侧区上1/3,呈一底向上,尖向下的倒三角形 境界上界:腹股沟韧带外下界;缝匠肌内侧缘内下界:长收肌内侧缘前壁,阔筋膜 后壁外→内髂腰肌,耻骨肌、长收肌及其筋膜。 内容外→内股神经骨鞘及其包含内容(股A、股V、股管及其深部淋巴结) 股管的组成内容及其股疝 答:其前壁由上向下依次为:腹股沟韧带、隐静脉裂孔镰状缘的上端和筛筋膜; 后壁依次为:耻骨梳韧带、耻骨肌及其筋膜;内侧壁依次为:腔隙韧带及股鞘内侧壁; 外侧壁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下口为盲端,正对隐静脉裂孔。 股管的上口称股环。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外侧界借纤维隔与股静脉分开。因股环的前、内、后界均为韧带,不能扩张,故股疝容易嵌顿。收肌管的位置境界内容及其意义 答:收肌管位于股部中1/3段内侧。该管为三角形肌间隙,前壁是缝匠肌及其深面的腱膜,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长收肌及大收肌.管的上口接股三角尖,下口为内收肌腱裂孔

局部解剖学考试重点总结(超级完整)

第一章头颈部 一、名词解释 1、头皮:颅顶的额顶枕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和枕额肌三层紧密附着,组成“头皮”。 2、面部“危险三角”:指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此区的面静脉无静脉瓣,并经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若发生化脓性感染,易循上述途径逆行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 3、腮腺床:腮腺深面有起自茎突的诸肌、颈内动脉和静脉、第四—第七脑神经共同组成的腮腺床。 4、枕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下腹围成。内有副神经外支、淋巴结及颈丛皮支等。 5、下颌管:位于下颌体内,由下颌孔到颏孔的骨性管道,内有下牙槽动脉、静脉、神经。 6、颈动脉鞘:颈部深筋膜中层,气管前筋膜向两侧延续,包裹颈总动脉、颈内动静脉和迷走神经形成。 7、下颌下三角(二腹肌三角):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体下缘围成。三角内有下颌下腺、下颌下淋巴结、面血管、舌血管、舌下神经和舌神经。 8、甲状腺假被膜:包裹甲状腺的气管前筋膜,即甲状腺鞘。 9、甲状腺悬韧带:在甲状腺两侧叶的内侧部和峡的后面甲状腺假被膜增厚形成甲状腺悬韧带,喉返神经在 其后方上行,手术时应该注意保护。 10、颈袢:上根:自舌下神经发出,为来自第1颈神经前支的纤维,沿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下降。 下根:由颈丛的第2、3颈神经前支纤维组成,在颈内静脉内侧下行。 上下根在颈内静脉的后内侧或前外侧联合成颈袢。 11、肌三角:底为颈深筋膜深层,顶为颈深筋膜浅层。三角内含有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 和肩胛舌骨肌上腹,以及气管前筋膜和位于其深部的甲状腺、气管颈部、食管颈部等结构。 12、气管前间隙: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借疏松结缔组织相连形成气管前间隙。 13、颞下颌关节:由下颌窝、关节结节、下颌头、关节盘、关节囊及韧带组成。它是颌面部唯一既稳定又

局部解剖学总结

局部解剖学复习思考题 名词: 1.腋鞘:又称腋腔,椎前筋膜(颈深筋膜深层)延续至腋窝,包裹腋动脉、腋静脉和臂丛 的锁骨下部分所形成的筋膜鞘。 2.胸膜腔:脏胸膜与壁胸膜互相延续、移行,共同围成不规则的潜在性腔隙,称为胸膜腔 (peritoneal cavity)。 3.肋膈隐窝:是在肋胸膜与膈胸膜相互转折处的胸膜隐窝,其深度一般可达两个肋及其间 隙,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胸膜腔积液及出血首先聚积于此。此外,深呼吸时,肺下缘也不能充满此隐窝。 4.隐静脉裂孔:又称卵圆窝,为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点下方约1横指处阔筋膜的卵圆 形薄弱区,是由大隐静脉穿经阔筋膜并钩绕牵拉形成。表面覆盖一层疏松结缔组织称筛筋膜,有大隐静脉及其属支穿入,血管周围有大量的淋巴结,大隐静脉穿过此孔后发生出五条属支。 5.股鞘:为腹横筋膜与髂筋膜向下延续包绕于股动、静脉上部形成的筋膜鞘呈漏斗形,长 约3-4CM。外侧部容纳股动脉,中间部分窝纳股静脉,内侧部称股管。 6.半月线:又称腹直肌线或Spiegel线,为沿腹直肌外侧缘的弧形线。右侧半月线与肋弓 相交处为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又称Murphys点。 7.白线::由腹前外侧壁3层扁肌的腱膜在腹前正中线上互相交织而成,上宽下窄。脐以 上宽约1~2cm,较坚韧而少血管,因而更较明显。肛门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皮下部的交界处亦称白线。 8.弓状线:在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约脐以下4~5cm)处,腹内、外斜肌腱膜和腹横肌 腱膜伸向腹直肌的前方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使后层缺如,因此腹直肌鞘后层由于腱膜中断而形成一凸向上方的弧形分界线,即弓状线,又称半环线 9.腹股沟三角:又称海氏三角,是腹股沟韧带内侧半、腹直肌外侧缘与腹壁下动脉围成的 三角形区域。 10.胃床:膈、脾、左肾、左肾上腺、胰、横结肠及其系膜,这些隔网膜囊与胃后壁毗邻的 器官称胃床。 11.盆膈:盆膈又称盆底,由肛提肌、尾骨肌及覆盖于两肌上、下面的盆膈上筋膜和盆膈下 筋膜所构成。 12.尿生殖膈:由尿生殖膈上、下筋膜及其间的会阴深横肌、尿道括约肌组成的结构称尿生 殖膈。封闭尿生殖三角。 13.会阴:狭义的会阴仅指肛门和外生殖器之间的软组织。广义的会阴是指盆膈以下封闭骨 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 14.会阴中心腱:为一纤维性中隔,长约1.25cm。位于会阴缝深部,两侧会阴肌间。有肛门外 括约肌、球海绵体肌及成对的会阴浅横肌、会阴深横肌和肛提肌等起止于此;直肠壶腹和肛管的纵肌层亦参与其组成。此腱有加固盆底的作用。

《局部解剖学》上下肢-重点整理

1. 腹股沟区(疝好发部位)的境界和结构特点:腹股沟区又称髂区,上界为经过髂前上棘的水平线,内侧界为腹直肌外侧缘,外下界为腹股沟韧带。该区结构特点为:①腹外斜肌在此区移行为较薄的腹外斜肌腱膜;②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及其腱膜下缘与腹股沟韧带之间有一狭窄间隙(腹股沟管);③站立时,腹股沟区所承受的压力比平卧时高三倍。因此,腹股沟区为腹前外侧壁的一个薄弱区,是疝的好发部位。 2. 听诊三角:由斜方肌外下缘、肩胛骨脊柱缘和背阔肌上缘围成,是背部听诊呼吸音最清楚的部位。 3 .腰上三角:由竖脊肌外侧缘、腹内斜肌后缘和第12肋围成,肾手术的腹膜外入路经此三角。腰上三角是腹后壁的薄弱区之一,可形成腰疝。 4 .腰下三角:由髂嵴、腹外斜肌后缘和背阔肌前下缘围成,为腹后壁的薄弱区之一,可发生腰疝。 5 .腋窝四个壁的构成:前壁由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构成;后壁由背阔肌、大圆肌、肩胛下肌和肩胛骨构成;内侧壁由前锯肌、上4位肋骨和肋间肌构成;外侧壁由喙肱肌、肱二头肌和肱骨构成。 6 .锁胸筋膜:是位于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喙突之间的深筋膜。穿过锁胸筋膜的结构有头静脉、胸肩峰血管和胸外侧神经。 7 . 三边孔: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孔内有旋肩胛动脉通过。 8 .腋窝内腋动脉、腋静脉和臂丛的位置关系以及臂丛各个束的分支:(1)位置关系:腋动脉经过胸小肌后方,被胸小肌分为三段。腋静脉位于腋动脉的内侧。臂丛各束先位于腋动脉第一段的后外侧,后居第二段的内、外侧和后方,腋动脉第三段周围为臂丛各束的分支。(2)臂丛各个束的分支:臂丛外侧束的分支有胸外侧神经、肌皮神经和正中神经外侧根,内侧束的分支有胸内侧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迟神经和正中神经内侧根,后束的分支有桡神经、腋神经、肩胛下神经和胸背神经。此外,还有起自臂丛锁骨上部的胸长神经。 9 .腋动脉分段,主要分支和分布范围:腋动脉以胸小肌为标志分为三段。第一段位于第1肋外缘与胸小肌上缘之间,分支有胸上动脉,分布胸前壁上部。第二段位于胸小肌后方,分支有胸肩峰动脉和胸外侧动脉,分布于肩部、胸前壁和胸侧壁。第三段位于胸小肌下缘与大圆肌下缘之间,分支有肩胛下动脉、旋肱前动脉和旋肱后动脉,分布于腋窝后壁和肩胛区。 10. 四边孔: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内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孔内有腋神经和旋肱后血管通过。 11.腋淋巴结分群和收集范围:腋淋巴结分5群:①外侧淋巴结,收纳上肢的浅、深的淋巴管;②胸肌淋巴结,收纳胸前外侧壁、脐以上腹壁、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③肩胛下淋巴结,收纳肩胛区、胸后壁和背部的淋巴管;④中央淋巴结,收纳上述3群淋巴结的输出淋巴管,⑤尖淋巴结,收纳中央淋巴结等的输出淋巴管和乳房上部的淋巴管。尖淋巴结的输出管汇合成锁骨下干。 12. 腋鞘的形成和内容:为颈深筋膜深层延续至腋窝,包裹腋动脉、腋静脉和臂丛锁骨下部所形成的筋膜鞘。 13. 腋神经的分布:腋神经的肌支支配三角肌和小圆肌,肱骨外科颈骨折时,易损伤腋神经,导致三角肌瘫痪萎缩,肩关节不能外展,可出现“方肩”。腋神经的皮支分布于三角肌表面的皮肤。 14. 肩胛动脉网:肩胛动脉网位于肩胛骨的周围,是由肩胛上动脉、旋肩胛动脉和肩胛背动脉三条动脉的分支相互吻合形成的。该动脉网是肩部血液的重要侧支循环途径。 15. 肱二头肌内侧沟通过的主要结构:贵要静脉和前臂内侧皮神经、肱动脉和肱静脉正中神经、尺神经。 16. 上肢3条浅静脉:头静脉行于肱二头肌外侧沟内;贵要静脉行至肱二头肌内侧缘;肘正中静脉连接头静脉和贵要静脉。 17. 肱动脉的走行和分支:肱动脉在大圆肌下缘续接腋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至肘窝,约在桡骨颈平面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肱动脉在臂部的分支有肱深动脉、尺侧上副动脉和尺侧下副动脉。 18. 肱骨肌管:肱骨肌管由肱三头肌与肱骨桡神经沟围成,管内有桡神经和肱深血管通过。桡神经的肌支支配肱三头肌、肱桡肌和前臂后群肌。肱骨中段骨折,容易损伤桡神经,导致前臂后群肌瘫痪,腕关节不能伸,出现“垂腕”。 19. 旋前圆肌:旋前圆肌有两个头,浅头为肱头,起自肱骨内上髁;深头为尺头,起自尺骨冠突。两头之间有正中神经穿过,尺头深面有尺动脉通过。

(完整word版)局部解剖学重点总结

1.腋腔及顶,底,四壁? 腋腔:当上肢外展时,肩下方呈穹窿状的皮肤凹陷称为腋窗,其深部呈四棱椎体形的腔隙。顶:是腋腔的上口,向上通颈外侧区,由锁骨中3分之1段,第一肋外缘和肩胛骨上缘。底:皮肤,浅筋膜,腋筋膜。四壁:前壁: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后壁: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肩胛骨。内侧壁:上四位肋骨及其肋间肌组成。外侧壁:结节间沟,肱二头肌两个头及喙肱肌。 2.肌腔隙的边界和内容? 前界:腹股沟韧带。后外侧界:髂骨。内侧界:髂耻弓。内容:髂腰肌,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3.血管腔隙的边界和内容? 前界:腹股沟韧带。后界:耻骨梳韧带。内侧界:腔隙韧带。外侧界:髂耻弓。内容:股动脉,股静脉,股环及腹股沟深淋巴结。 4.股环的边界? 前界:腹股沟韧带。后界:耻骨梳韧带。内侧界:腔隙韧带。外侧界:借纤维隔与股静脉分开。 5.上颌动脉分几段,每一段的分支有哪些? 分三段。第一段:自起点到翼外肌下缘。分支:下牙槽动脉,脑膜中动脉。第二段:翼外肌浅面或深面的一段。分支:颊动脉。第三段:自翼外肌上缘进入冀腭窝以后的一段。分支:上牙槽动脉,眶下动脉,腭降动脉。 6.腕管的组成和内容。 组成: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共同组成。内容:指浅屈肌腱及腱鞘,拇长屈肌腱及腱鞘,正中神经。 7.下颌下三角的边界和内容。 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骨下缘围成,又称二腹肌三角。内容:下颌下腺及其周围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结,面血管,舌下神经,舌血管,舌神经。 8.气管颈部的层次由浅入深依次是什么? 皮肤,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颈深筋膜中层(气管前筋膜) 9.椎动脉三角的边界和内容。 下界: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外侧界:前斜角肌内侧。内侧界:颈长肌外侧缘。尖: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内容:椎动脉,椎静脉,颈动脉鞘及交感干等。 10.二腹肌后腹浅面和深面通过的结构各有哪些? 浅面:面神经颈支,面动脉和下颌后动脉的前支。深面:面动脉,舌下神经,舌动脉,舌静脉,颈外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颈交感干。 11.三边孔和四边孔的组成及通过的结构。 三边孔: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的内侧缘,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通过的结构:旋肩胛动脉和旋肩胛静脉。 四边孔:内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的外侧缘,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通过的结构:腋神经,旋肱后动脉和旋肱后静脉。 12.通过梨状肌上、下孔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什么? 梨状肌上孔出入的血管神经由外向内依次是臀上神经,臀上动脉和臀上静脉。梨状肌下孔出入的血管神经由外向内依次是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脉,臀下静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和阴部神经。 13.腘窝的边界和内容。 边界:上外侧壁为股二头肌,上内侧壁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内侧壁为腓肠肌内侧头,下外侧壁为腓肠肌外侧头和不恒定的(足石)肌,顶为腘筋膜,底自上而下为股骨的腘面,膝关节囊的后壁和腘肌。内容:在正中线上由浅入深依次为胫神经,腘静脉和腘动脉,还有沿窝外上界走行的腓总神经,以及腘血管周围的腘深淋巴结。窝内主要结构之间有大量的脂肪组织充填。 14.踝管的组成和内容。 组成:连于内踝与跟骨结节之间的屈肌支持带和跟骨内侧面之间构成踝管,屈肌支持带并向深部发出三个纤维隔,将踝管分成四个骨纤维管道,对肌腱起约束作用,对血管和神经起保护作用。内容:由前向后依次是胫骨后肌腱及其腱鞘,趾长屈肌腱及其腱鞘,胫后血管和胫神经,姆长屈肌腱及其腱鞘。 15.上纵隔由浅入深有哪些结构? 胸腺,左右头臂静脉及上腔静脉,左右膈神经及迷走神经,左喉返神经,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气管胸部,食管胸部的一部分,胸导管等。 17,后纵隔得内容。

局部解剖学总结

犬肩带肌有几块,与牛有何不同:①斜方肌:分为颈斜方肌和胸斜方肌。犬C3-T9,颈胸部间有腱带。牛C2-T12,颈胸两部无明显界限。②肩胛横突肌:不如牛发达;③臂头肌:分为锁头肌(颈锁肌、锁乳突肌)和锁臂肌,牛分为上部的锁枕肌和下部的锁乳突肌;④背阔肌:呈三角形,宽广,与牛相似;⑥菱形肌:分头、颈、胸三部分,而牛的仅分颈、胸两部分;⑦腹侧锯肌:分为颈胸两部分,不如牛明显;⑧胸肌:胸浅肌薄,分为胸降肌、胸横肌,胸深肌(胸升肌)发达,缺锁骨下肌,牛有。 犬臂部肌、前臂肌和前脚部肌与牛有何不同:犬臂部肌与牛相似,包括前方的臂二头肌和臂肌,后方的臂三头肌,前臂筋膜张肌和肘肌。①臂三头肌:除长头、外侧头、内侧头外,还有一副头,位于内侧头与外侧头之间。 ②腕桡侧伸肌:有两个肌腹,分别为腕桡侧长、短伸肌。③指总伸肌:犬的位于腕桡侧伸肌后方,而牛的位于指内、外侧头之间;犬的有4个头(牛只有2个头),分别止于2、3、4、5趾远指节骨。④趾外侧伸肌:位于指总伸肌与腕尺侧伸肌之间,牛的位于指总伸肌后方。⑤拇长展肌:犬的起始于尺骨体的外侧缘和削面及前臂骨间膜,止于第1掌骨近端,牛的起始于桡骨中部外侧,止于第3掌骨近端。⑥指浅屈肌:位于腕桡侧屈肌与腕尺侧屈肌之间,前臂后内侧浅层;牛为前臂后,为腕关节屈肌所包围。⑦腕尺侧屈肌:分尺骨头和肱骨头两部分,牛的未分;位于指浅屈肌深层,牛位于皮下。⑧腕尺侧伸肌:犬的位于背外侧,牛的位于掌内侧。 犬小腿和后脚部肌与牛有何不同:犬由浅到深:胫骨前肌,趾长伸肌,腓骨长肌,趾外侧伸肌,腓骨短肌,拇长展肌。牛由浅到深:腓骨第三肌,趾长伸肌,胫骨前肌,腓骨长肌,趾外侧伸肌。①犬比牛多腓骨短肌,缺第3腓骨肌、比目鱼肌;②犬的胫骨前肌位于小腿背外侧浅层,止于第1、2跖骨,牛的位于腓骨第3肌的深面,止于第2-3跗骨和大跖骨近端内侧;③犬的趾长伸肌止腱分4支,牛的分2支;④犬的趾深屈肌的胫骨后肌独立,不参与形成趾深屈肌腱,牛的参与,且犬的趾深屈肌仅有2头,而牛有3头;⑤犬的趾外侧伸肌被腓骨长肌和拇长屈肌覆盖,止于第5趾,而牛的位于腓骨长肌后方。 犬的缝匠肌、股二头肌、臀肌与牛有何不同:①犬的缝匠肌分为前后两个头,位于股前面和前内侧面;牛未分,位于股部内侧。②犬的股二头肌位于臀股外侧部,大而长起于荐结节韧带和坐骨结节,前部止于膝盖骨、膝直韧带和胫骨前缘,后部止于跟结节;牛的称臀股二头肌,位于臀中肌后方,臀股部外侧,起点分两头:椎骨头起于荐骨和荐结节阔韧带,坐骨头起于坐骨结节,两头于坐骨结节下方合并后下行变宽,于股后部分为前后两部。③犬的臀肌分为臀浅、臀中、臀深肌,牛无臀浅肌,臀中肌无臀副肌。臀深肌:犬的起于坐骨棘,牛起于髂骨翼外侧,坐骨棘和荐结节阔韧带。梨状肌:犬有,牛无。内收肌:犬有两块,即长收肌、大和短收肌,牛分为长、短、大收肌三块。 卸前肢:自肩胛冈分离切断斜方肌,自肩胛骨和肩胛软骨分离切断菱形肌,自肩胛冈和肩臂筋膜分离切断肩胛横突肌,自锁腱划处切断臂头肌(这4块肌肉已在前面解剖过程中切断),将前肢远端向中线推压,自肩胛骨内侧的锯肌面分离切断腹侧锯肌,在臂三头肌后缘分离切断背阔肌,在腹正中线旁分离切断胸肌,靠近躯干切断臂神经丛和腋动脉、静脉。 卸后肢:①自近端分离切断股二头肌,并向下翻开;观察臀肌;②分离除去臀浅肌;自起始部分离切断小腿后展肌、阔筋膜张肌、臀中肌、梨状肌、臀深肌,观察臀后动脉和静脉、坐骨神经、臀前神经、臀后神经等;③除去股外侧肌、半腱肌,暴露股直肌、半膜肌等;④除去股直肌、缝匠肌、半膜肌,观察股内侧肌、髂腰肌、股神经、旋股外侧动脉和静脉、旋髂浅动脉和静脉;⑤除去股内侧肌,暴露髂腰肌和耻骨肌、股动脉和静脉、隐神经等;⑥除去闭孔内肌腱,观察股方肌、闭孔外肌、内收肌、股薄肌、球海绵体肌(公犬);⑦除去切断耻骨肌、髂腰肌,分离切断内收肌、股薄肌、股方肌、闭孔外肌,切断髋关节囊和股骨头韧带,切断股动脉和静脉、隐神经等,除去后肢;观察骨盆壁、正中联合腱、闭孔内结构(闭孔内肌、闭孔神经、闭孔动脉和静脉)、腹股沟浅淋巴结、阴部外动脉和静脉。 营养物质从口摄入运送至前后肢爪部、胃、肝、空肠、上唇、肾、子宫的通路:通过消化器官壁进入血管和淋巴。胃十二指肠v、脾v、肠系膜前后v—肝门v—肝v—后腔v回—右心房—右心室—肺a(进入肺循环变为a 血)—肺v—左心房—左心室—a脉。前爪:主a弓—左锁骨下a—腋a—臂a—正中a—掌浅弓。后爪:主a 降部—腹主a—髂外a—股深a—旋髂内侧a—股a—腘a。胃肝:主a降部—腹主a—腹腔a—胃左a、肝a。空肠:主a降部—腹主a—肠系膜前a。肾:主a降部—腹主a—肾a。子宫:腹主a—卵巢a,髂内a分脐a和阴道a,与卵巢a一起入子宫。上唇:主a弓—左锁骨下a—颈总a—颈外a—面a—上唇a。 胃、直肠、心的血管神经支配:胃:腹腔a分出胃左a至胃;迷走N腹侧干分布至肝、胃壁面和幽门。直肠:肠系膜后a分出直肠前a分支到直肠前部及降结肠末端;腰部交感N干分出的肠系膜后N节节后纤维形成肠系膜后N丛分布至直肠。心:a为冠状a(左右冠状a),静脉属心v系(冠状窦:心大v,心中v,心右v,心最小v);心脏N起于心丛,受迷走N分出的心支支配,由迷走N心支和交感N的颈心N和胸心N组成。心支和心N均含有传出纤维和传入纤维。

局部解剖学下肢总结

第八章下肢 概述: 一.境界与区分分为臀、股、膝、小腿、踝、足部。 二.表面解剖:Nelaton线:侧卧,髋关节屈90度到120度,自坐骨结节至髂前上棘的连线。正常时该线通过股骨大转子尖。当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时,大转子尖可移位于此线上方。 Kaplan点:仰卧,两下肢并拢并伸直,当两髂前上棘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时,由两侧大转子尖过同侧髂前上棘做延长线。正常时两侧延长线相较于脐或脐以上。髋关节脱位过股骨颈骨折时,此点偏移至脐下并偏向键侧。 1.股前区和内侧区 一.体表标志 1.髂前上棘 2.腹股沟 3.耻骨结节 4.股骨内外侧髁、胫骨内外侧髁 5.髌骨 6.胫骨粗隆 7.收肌结节二.主要内容 (一)皮肤 (二)浅筋膜 2.浅动脉腹壁浅+旋髂浅+阴部外 3.浅静脉大隐静脉(起于足背静脉弓内侧端,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缘上行,经股骨内侧髁后方进入大腿内侧部,向前上在耻骨结节外下方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汇入点为隐股点)及其上端五条属支腹壁浅+旋髂浅+阴部外+股内侧浅+股外侧浅 4.腹股沟浅淋巴结上组腹股沟韧带下方并与其平行排列下组沿大隐静脉静脉近侧段两侧纵行排列 5.皮神经恰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的股支+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的皮支+股神经前皮支+隐神经 (三)深筋膜 1.隐静脉裂孔阔筋膜在耻骨结节外下方3-4cm处,形成一卵圆形的隐静脉裂孔,大隐静脉在此穿过阔筋膜注入股静脉。 2.髂胫束阔筋膜的外侧部分由髂肌前分连至胫骨外侧髁的部分特别强厚,呈带状,称为髂胫束。束的上份分裂为两层,包容阔筋膜张肌。 (四)深层结构 1.大腿肌前群和内侧群 前股四头肌+缝匠肌内侧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 2.血管 股动脉及其伴行的股静脉 股深动脉旋股内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穿动脉 3.神经: (1)股神经:在股动脉的外侧,分支其肌支支配耻骨肌、股四头肌和缝匠肌;关节支至髋、膝关节;皮支支配股前内侧区的皮肤;其最长的分支为隐神经,与股动脉相伴进入收肌管。 (2)闭孔神经:由闭孔进入股内侧区分为前、后两支,分别经短收肌浅、深面下行。分支支配大腿肌内侧群和闭孔外肌。 (五)局部记载 1.肌腔隙和血管腔隙 (1)肌腔隙 前界:腹股沟韧带后外侧界:髂骨内侧界:髂耻弓 内容:髂腰肌+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2)血管腔隙 前界:腹股沟韧带后界:耻骨梳韧带外侧界:髂耻弓内侧界:腔隙韧带 内容:股鞘+股动脉+股静脉+生殖股神经股支+淋巴管。

论述局部解剖学汇总

论述题 1、论述腋动脉的分段、分支及其与臂丛的毗邻关系。 答:分段:腋动脉的前方被胸小肌覆盖,以其为界分为三段。第一段 自第一肋外缘至胸小肌上缘,第二段被胸小肌覆盖,第三段自胸小肌 下缘至大圆肌和背阔肌腱的下缘。 分支:较为恒定的分支有六条。1、胸上动脉2、胸肩峰动脉3、胸外侧动脉4、肩胛下动脉5、旋肱前动脉6、旋肱后动脉 毗邻:第一段后方有臂丛内侧束,外侧有臂丛外侧束和后束。第二段后方有臂丛后束,内侧有臂丛内侧束,外侧为臂丛外侧束。第三 段 2、试述上肢肌的名称及神经支配。 答:①肱二头肌、喙肱肌和肱肌都由肌皮神经支配,肱三头肌和肘肌 由桡神经支配。 ②肱桡肌和尺侧腕屈肌分别受绕神经和尺神经支配 ③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拇长屈肌旋前方肌 和指深屈肌受正中神经支配 ④拇短展肌、拇指对掌肌由正中神经支配,拇收肌由尺神经支配, 拇短屈肌由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共同支配。 ⑤蚓状肌、骨间掌侧肌、骨间背侧肌、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和 小指对掌肌都由尺神经深支支配 3、试述下肢肌的名称及神经支配。 答:(一)股前部肌肉一股前群肌:1、缝匠肌,股神经支配2、 股四头肌(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中间肌),股神经支配

二股内侧肌群:浅层有股薄肌、长收肌、耻骨肌,深层有短收肌和大收肌。它们均受闭孔神经支配,耻骨肌还收股神经支配,大收肌 还受坐骨神经支配。 三髂腰肌受腰丛的肌支支配,髂肌受股神经支配 四阔筋膜张肌受臀上神经支配 (二)股后群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它们均由坐骨神经支 配 (三)臀部肌肉1、臀大肌受臀下神经支配2、臀中肌和臀小肌均受臀上神经支配3、梨状肌受臀上神经支配4、闭孔内肌和闭孔外肌,上孖肌和下孖肌,股方肌,其中闭孔外肌是由闭孔神经支配,其余均由骶丛肌支支配(四)小腿前部及足背肌肉1、胫骨前肌,拇长伸肌,趾长伸肌,第三腓骨肌均由腓深神经支配2、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均由腓浅神经支配3、拇短伸肌与趾短伸肌均由腓深神经支配 (五)小腿后群肌均受胫神经支配浅层:腓肠肌,比目鱼肌,跖肌深层:腘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拇长屈肌 (六)足底肌书上52页有表,实在不知道什么神经支配,抱歉…… 4、试述坐骨神经的行径、分支及临床意义。 答:行径:坐骨神经由梨状肌下孔出盆后,在臀大肌深面下行,经坐 骨结节与大转子连线之间至股后区,行于二头肌长头与大收肌之间。 分支:在腘窝上角处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坐骨神经在内侧的分支较多,而在外侧只发出一条分支到股二头肌短头。 临床意义:因外侧仅有一条分支,在外科手术时应该沿着外侧分离坐骨神经以免损伤其分支。 5、股三角境界、位置、构成及其内容的毗邻。 答:境界位置:股三角位于股前区上1/3部,为底向上,尖向下的倒 三角形凹陷,下续收肌管。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下界为缝匠肌的内

局部解剖学笔记整理

上肢 1. 锁骨、第1 2. 腋窝内主要有臂丛锁骨下部及其分支、腋 动脉及其分支、腋静脉及其属支、腋淋巴结和 疏松结缔组织等。 3. 斜方肌深面有菱形肌、头颈夹肌、肩胛提肌。翻起菱形肌,暴露上后锯肌。 4. 三角肌深面有一疏松结缔组织间隙,间隙中有腋神经和旋肱后动脉,旋肱后动脉与旋肱 前动脉吻合。 5. ● 胸内侧神经 ● 胸外侧神经 ● 胸长神经 ● 胸背神经 ● 肩胛上神经 ● 肩胛下神经(上、下支) ● 肩胛背神经 ● ● 锁骨下神经 ● 前臂内侧皮神经 ● 臂内侧皮神经 ●

●穿出:胸肩峰动脉、胸外侧神经 ●穿入:头静脉、锁骨下淋巴结群输出管 ●肩胛切迹上方有肩胛上横韧带,相当于“桥”,桥上是陆军(army),对应artery,桥下 是海军(navy),对应nerve。所以肩胛上动脉在上,肩胛上神经在下。 14.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的肌腱形成腱板围绕肩关节,称肌腱袖(肩袖)。 17.2条肱静脉伴行肱动脉,在臂中部有贵要静脉汇入肱静脉

● 肌肉:肱二头肌(上界)、肱肌;肱桡肌(下外侧界)、旋前圆肌(下内侧界) ● 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 ● 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 ● 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20. 21. 前臂肌前群(起止点、作用见教材P304) ● 第一层: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从桡侧至尺侧) ● 第二层:指浅屈肌; ● 第三层:指深屈肌、拇长屈肌; ● 第四层:旋前方肌。 22. 前臂前区动脉(图谱P55) ● 桡动脉、桡动脉掌浅支、骨间总动脉、骨间前动脉、尺动脉、尺动脉掌浅支 ● 桡动脉——在肱桡肌内侧缘行走;尺动脉——在指浅屈肌深面和内侧缘走行 ● 桡动脉←—肱动脉—→尺动脉→骨间总动脉→骨间前动脉 (右臂) 23. 24. X≠Y : 正中神经 旋前圆肌浅(肱)头 旋前圆肌深(尺)头 尺动脉、静脉 尺神经

局部解剖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局部解剖学总结 名词解释: 1、危险三角:指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此区的面静脉无静脉瓣,并经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若发生化脓性感染,易循上述途径逆行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 2、腮腺床:位于腮腺深面的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以及后4对脑神经,共同形成“腮腺床”。 3、腮腺咬肌筋膜 4、海绵窦:位于垂体及蝶鞍两侧的双层硬脑膜之间的间隙。窦内有结缔组织小梁,呈海绵状,血流缓慢,易产生血栓。 5、神经点:是颈丛皮质浅出颈筋膜的集中点,约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是颈部皮神经阻滞麻醉的部位。 6、甲状腺悬韧带:在甲状腺两侧叶的内侧部和峡的后面甲状腺假被膜增厚形成甲状腺悬韧带,喉返神经在其后方上行,手术时应该注意保护。 7、颈动脉鞘:是颈筋膜在颈部大血管和迷走神经周围形成的筋膜鞘,上起自颅底,下续连纵膈;鞘内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 8、颈动脉三角: 9、胸膜顶:是覆盖肺尖的壁胸膜,突入颈根部,高出缩股内侧上缘2-3cm。 10、椎动脉三角 11、乳房后隙:乳房与胸肌筋膜之间的间隙称乳房后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管。因此乳房可轻度移动。乳腺癌时,乳房可被固定在胸大肌上 12、枕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下腹围成。内有副神经外支、淋巴结及颈丛皮支等。 13、乳房悬韧带:乳房结缔组织中有许多纤维束,两端附着于皮肤和胸肌筋膜。 14、胸锁筋膜:位于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肌之间的筋膜。穿经锁胸筋膜的结构:头静脉、胸外侧神经、胸肩峰动脉、淋巴管。 15、胸膜隐窝: 16、肋膈隐窝:又称肋膈窦,呈半环形,是肋胸膜反折成膈胸膜处形成的间隙。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容量大,积液常积聚于此。 17、肺段 18、食管下三角 19、动脉导管三角:位于主动脉弓下方,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该三角是心脏手术时寻找动脉导管的部位。 20、心包:为一闭合的纤维浆膜囊,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心包,厚而坚韧;内层为浆膜心包,为一封闭的浆膜囊,分脏、壁两层。 心包裸区:下胸膜间区的心包前方无胸膜覆盖,直接与胸骨后面相邻,称为心包裸区 21、心包横窦: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与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之间的间隙称心包横窦,可通过一手指。心和大血管手术时,可在心包横窦处钳夹升主动脉和肺动脉,以暂时阻断血流。

局部解剖学重点(下肢)

第八章下肢 Nelaton 线:侧卧,髋关节屈90?120度,自坐骨结节至髂前上棘的连线称为Nelaton线,正常时该线恰好通过股骨大转子尖,当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折时,大转子尖可移位于此线上方。 Kaplan 点:仰卧位,两腿并拢伸直,分别从左、右大转子尖经同侧髂前上棘各做一条延长线,正常情况下,二线在脐上相交,其交点称Kaplan 点。如一侧大转子因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脱位而向上移位时,此交点则移至脐下,并偏向健侧。 臀部 梨状肌上、下孔穿行的血管神经的关系? 答:梨状肌穿坐骨大孔出盆腔,与坐骨大孔上、下缘之间各形成一间隙,分别称为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穿经梨状肌上孔的结构自外侧向内侧依次为臀上神经、臀上动脉和臀上静脉。穿经梨状肌下孔的结构自外侧向内侧依次为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静脉,阴部内动、静脉和阴部神经。 坐骨小孔穿行的血管神经关系 答:坐骨小孔由骶棘韧带、坐骨小切迹、骶结节韧带围成。经坐骨小孔的由外侧向内侧依次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及阴部神经,它们从坐骨小孔入坐骨肛门窝,分布于会阴部的结构。 股前内侧区 大隐静脉的属支及临床意义和走行 答:起于足背静脉弓内侧端,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缘伴隐神经上行,经股骨内侧髁后方约2cm 处进入大腿内侧部,与股神经内侧皮神经伴行逐渐向前上,在耻骨结节外下方穿隐静脉裂孔汇人股静脉,其汇人点称隐股点。5 条属支: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和股外侧浅静脉。大隐静脉好发静脉曲张。 前、内侧骨筋膜鞘的组成答:前骨筋膜鞘:包绕股前群肌、股动、静脉、股神经及腹股沟深淋巴结。 内侧骨筋膜鞘:包绕股内侧群肌、闭孔动、静脉和闭孔神经。股三角的位置,境界及内容答:位置股前内侧区上1/3 ,呈一底向上,尖向下的倒三角形 境界上界:腹股沟韧带外下界;缝匠肌内侧缘内下界:长收肌内侧缘前壁,阔筋膜 后壁外T内髂腰肌,耻骨肌、长收肌及其筋膜。 内容外T内股神经骨鞘及其包含内容(股A、股V股管及其深部淋巴结)股管的组成内容及其股疝答:其前壁由上向下依次为:腹股沟韧带、隐静脉裂孔镰状缘的上端和筛筋膜; 后壁依次为:耻骨梳韧带、耻骨肌及其筋膜;内侧壁依次为:腔隙韧带及股鞘内侧壁;外侧壁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下口为盲端,正对隐静脉裂孔。 股管的上口称股环。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外侧界借纤维隔与股静脉分开。因股环的前、内、后界均为韧带,不能扩张,故股疝容易嵌顿。 收肌管的位置境界内容及其意义 答:收肌管位于股部中1/3 段内侧。该管为三角形肌间隙,前壁是缝匠肌及其深面的腱膜,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长收肌及大收肌. 管的上口接股三角尖,下口为内收肌腱裂孔 。主要内容有股动脉、股静脉、隐神经,股神经股内侧肌肌支和膝降动脉。 骨鞘的组成 答:腹部筋膜延伸到股部形成的漏斗形筋膜鞘,包裏股动脉、股静脉上端和腹股沟深淋巴 结.股鞘长约3~ 4cm,分为3个格,外格容纳股动脉,中格容纳股静脉,内格形成股管, 股后区 后骨筋膜鞘的组成答:包绕股后群肌肉、坐骨神经、深淋巴结淋巴管。内结缔组织间隙上通臀部,下连腘窝坐骨神经的走行,压痛点及安全侧

局部解剖学重点考点总结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局部解剖学重点考点总结 教案: 第一周:上、下肢浅层结构 第二周:股前内侧区 第三周:臀区、股后区、腘窝 第四周:腋腔 第五周:国庆 第六周:臂前区、肘前区、前臂前区 第七周:手 第八周:颈前区 第九周:颈前区、颈侧区、颈根部 第十周:手、甲状腺的应用解剖(理论大课) 第十一周:胸部 第十二周:腹前外侧壁 第十三周:腹股沟区 第十四周:腹股沟区的应用解剖(理论大课) 第十五周:上腹部 第十六周:中下腹部 第十七周:肝胃的应用解剖(理论大课) 第十八周:中下腹部的应用解剖(理论大课) 上、下肢浅层结构的小结 (2008.9.1)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1.大隐静脉的起止,走行及表面投影、高位属支、穿通支、静脉瓣及伴行结构的位置。 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为人体最长、最粗的浅静脉,始于足背静脉网内侧端。 ①走行及表面投影:关键在以下几点: A.行经内踝尖前方1.5cm;最重要,因位置固定、表浅,临床常用于静脉切开; B.髌骨内侧缘四横指; C.耻骨结节下外3-4cm处,穿隐静脉裂孔注入股静脉。 以上三点的连线即为大隐静脉的表面投影。 ②高位属支: A.定义:汇入大隐静脉最后的分支,即隐股交界前5-7cm段。 B.大隐静脉的五种高位属支是: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 C.型式多变:包括数量多变,共5种属支,但并非5条(每种属支可为1条,有时不止1条) 汇合型式多变:尤其是前三条不仅可分别汇入,也可先以不同型式联合后再汇入; D.行向是辨认的依据其中前三种有同名浅动脉伴行(源于股动脉)。 E.前三条浅静脉均有由股动脉发出的三条细小同名动脉伴行。(不要求操作,因太细)。可取该处皮瓣移植。 注意:上述高位属支之间有侧支吻合,故在下肢静脉曲张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时,必须分别结扎属支,以防术后复发。 ③穿通支:沟通浅、深静脉的交通支。 特点:A.穿深筋膜;B.规则地沿着肌间隔行走;C.多出现在膝关节上、下10cm及小腿中下1/3交界平面三处出现。穿通支出现的平面有两个在小腿,故穿通支病变时小腿浅静脉曲张,蟠曲怒张。 ④静脉瓣:静脉瓣配布于浅静脉穿深筋膜之前以及穿通支汇入深静脉之前,远侧段较多。其中以穿筛筋膜之 前以及大隐静脉末端注入股静脉处两对瓣膜最为重要。 静脉瓣的作用:正常大隐静脉内的静脉血应由下至上,由浅至深的流向,而能保证血液不倒流的主要控制装置是静脉瓣,因此,这些瓣膜对促进浅静脉血回流至深静脉起重要作用。 静脉曲张:当股V近端的静脉瓣病变时,血液倒流→大隐V曲张,故首先结扎大隐V根部,同时结扎高位属支,一一结扎。穿通支瓣膜功能不全时也可导致V曲张,临床上通过几个试验来鉴别。 大隐V是一组很好的移植材料,身体某部位A病变时,可取相同直径的大隐V倒转吻合(因V有V瓣)

局部解剖学各部分考点总结

《局部解剖学》考点总结 第一章头颈部 一、名词解释 1、头皮:颅顶的额顶枕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和枕额肌三层紧密附着,组成“头皮”。 2、面部“危险三角”:指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此区的面静脉无静脉瓣,并经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若发生化脓性感染,易循上述途径逆行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 3、腮腺床:腮腺深面有起自茎突的诸肌、颈内动脉和静脉、第四—第七脑神经共同组成的腮腺床。 4、枕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下腹围成。内有副神经外支、淋巴结及颈丛皮支等。 5、下颌管:位于下颌体内,由下颌孔到颏孔的骨性管道,内有下牙槽动脉、静脉、神经。 6、颈动脉鞘:颈部深筋膜中层,气管前筋膜向两侧延续,包裹颈总动脉、颈内动静脉和迷走神经形成。 7、下颌下三角(二腹肌三角):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体下缘围成。三角内有下颌下腺、下颌下淋巴结、面血管、舌血管、舌下神经和舌神经。 8、甲状腺假被膜:包裹甲状腺的气管前筋膜,即甲状腺鞘。 9、甲状腺悬韧带:在甲状腺两侧叶的内侧部和峡的后面甲状腺假被膜增厚形成甲状腺悬韧带,喉返神经在其后方上行,手术时应该注意保护。 10、颈袢:上根:自舌下神经发出,为来自第1颈神经前支的纤维,沿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下降。 下根:由颈丛的第2、3颈神经前支纤维组成,在颈内静脉内侧下行。 上下根在颈内静脉的后内侧或前外侧联合成颈袢。 11、肌三角:底为颈深筋膜深层,顶为颈深筋膜浅层。三角内含有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上腹,以及气管前筋膜和位于其深部的甲状腺、气管颈部、食管颈部等结构。 12、气管前间隙: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借疏松结缔组织相连形成气管前间隙。 13、颞下颌关节:由下颌窝、关节结节、下颌头、关节盘、关节囊及韧带组成。它是颌面部唯一既稳定又灵活的联合关节,参与完成咀嚼、吞咽、语言及表情等功能。 14、翼点:位于颞窝前下部,为额骨、顶骨、颞骨、蝶骨四骨汇合处,多呈“H”形,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翼点是颅骨的薄弱部位。 15、颅顶“危险区”:即腱膜下间隙,是指位于帽状腱膜与颅骨外膜之间的一层疏松结缔组织。此隙范围较广,前至眶上缘,后达上项线。此间隙内的静脉通过导静脉与颅内静脉窦相通,若发生感染,可向颅内扩散。 二、填空题 1、腮腺位于(外耳道的前下方),分(浅部)(深部)和(峡部)。 2、腮腺管的体表投影(相当于自鼻翼与口角间的中点至耳屏间切迹连线的中1/3段)

局解“三角”总结

【关键词】局部解剖学;三角区;临床应用 在人体内有许多三角区,它们是局部解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份。有的三角区是手术中寻找血管的标志,有的是穿刺部位,有的用作鉴别疾病,有的为危险区等。因此掌握三角区对系统学习局部解剖学,指导临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头部三角 (1)危险三角为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区。面静脉可经内眦静脉、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也可经面深静脉、翼丛等与海绵窦交通。口角平面以上的面静脉常无静脉瓣,当面部感染引起疖、痈时,可经上述途径至海绵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脑膜炎等,故该处感染应避免挤压。 (2)磨牙后三角由下颌骨内斜线和外斜线向上延伸相交而成。其基底部是最后磨牙的远中面,为下牙槽神经传导麻醉时穿刺点的重要标志之一。 (3)颊脂体三角位于颊粘膜下,底位于颊部,尖端靠近翼下颌韧带,相当于下颌孔平面。亦为下牙槽神经传导麻醉时穿刺点的重要标志之一。 (4)外耳道上三角(Macewen三角)位于外耳道上棘(Henle棘)的后方。上界为颧突后根的水平延长线(颞线),前界是骨性外耳道后缘的切线,后下界为自颧突后根的延长线引至外耳道下缘之斜线。乳突凿开术时应以此三角和Henle棘为标志,开放鼓窦和乳突小房。但应注意勿向上误入颅中窝或伤及硬脑膜,向后易伤及乙状窦。 (5)脑桥小脑三角脑桥臂、延髓与小脑交界的三角形区域。前庭蜗神经根和面神经根恰连于此,在其上方有三叉神经根,下方与舌咽神经根和迷走神经根邻近,后方为小脑。因此,当此处有炎症或肿瘤时,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称为脑桥小脑角综合征。最常见的是听神经瘤和蛛网膜炎等,随着病灶的扩大逐渐影响周围结构,从而产生相应的症状。此三角的血管、神经走行较为复杂,在其内手术时应注意避免伤及上述结构[1 3]。 2 颈部三角 (1)颏下三角为左、右二腹肌前腹与舌骨体围成的三角区,此区内有1~3个颏下淋巴结,为颏下恶性肿瘤、颏下区结节性筋膜炎的好发处[1]。 (2)下颌下三角(二腹肌三角)由二腹肌前、后腹与下颌体下缘围成,内有下颌下腺、面动脉、舌动脉、舌神经、舌下神经和下颌下神经节以及4~6个下颌下淋巴结。为颌下腺炎、颌下淋巴结炎的病变处。此区手术要保护舌神经、舌下神经以及下颌下神经节,以免引起舌前2/3感觉障碍、舌肌瘫痪和唾液分泌障碍。 (3)颈动脉三角由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围成。内有颈内静脉及属支、颈总动脉及分支、舌下神经及降支、迷走神经及分支、副神经及部分颈深淋巴结。由于颈总动脉位置表浅、在活体可摸到其搏动。当头面部出血时,可在平环状软骨高度向后内将颈总动脉压向第六颈椎的颈动脉结节进行止血。针刺“人迎”穴治疗高血压、低血压、哮喘等病时,应向深部触压颈总动脉,避开颈总动脉直刺。

局解课件总结

脊柱区 Muscles of Back Superficial group –Trapezius 斜方肌 –Latissimus dorsi 背阔肌 –Levator scapulae 肩胛提肌 –Rhomboideus 菱形肌 Deep group –Splenius 夹肌 –Erector spinae 竖脊肌 Triangle of auscultation 听诊三角(肩胛旁三角)Boundaries ?Latissimus dorsi ?Trapezius ?The medial border of the scapula Inferior lumbar triangle 腰下三角 –Boundaries ?Lower part of the lateral margin of latissimus dorsi ?Posterior free border of the obliquus externus abdominis ?Iliac crest Superior lumbar triangle腰上三角 –Boundaries ?Serratus posterior inferior ?Erector spinae ?Obliquus internus abdomins 上肢 Cephalic vein 头静脉 ?Arises from the lateral side of the dorsal venous rete on the back of hand ?Winds around the lateral border of the forearm; it then ascends into the cubital fossa and up the front of the arm on the lateral side of the biceps. ?It continues up in the deltopectoral groove and then to the infraclavicular fossa, where it pierces clavipectoral fascia to drain into axillary vein. Basilic vein 贵要静脉 ?Arises from the medial side of the dorsal venous rete of hand ?Winds around the medial border of the forearm ?Then ascends into the cubital fossa and up the front of the arm on the medial side of the biceps to middle of the arm where it pierces the deep fascia and joins the brachial vein or axillary vein Median cubital vein 肘正中静脉 ?Links cephalic vein and basilic vein in the cubital fossa ?It is a frequent site for venipuncture to remove a sample of blood or add fluid to the blood Axillary fossa 腋窝 Boundaries ?Apex –Middle 1/3 of clavicle –Lateral border of first rib –Upper border of the scapula ?Base –Skin –Superficial fascia –Axillary fascia 腋筋膜(cribriform fascia 筛状筋膜) ?The medial wall –Serratus anterior –Upper four ribs and intercostal spaces ?The lateral wall –Intertubercular groove –Long head and short head of biceps brachii –Coracobrachialis ?The anterior wall –Pectoralis major –Pectoralis minor –Subclavius –Clavipectoral fascia 锁胸筋膜?The posterior wall –Subscapulari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