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文化小知识

数学文化小知识

数学文化小知识
数学文化小知识

数学文化方面的小知识

1、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有用1~8个圆点组成的等边三角形和分正方形为100个小正方形的图案,半坡遗址的房屋基址都是圆形和方形,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人在数学上的领先地位。

2、《算经十书》中国汉唐以来陆续出现的十部数学著作的汇编册。唐代在国立大学设置了算学,以十部数学著作作教科书使用。这十部算经是:〈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张邱建算经〉、〈海岛算经〉、〈五经算术〉、〈缀术〉、〈辑古算经〉。

3、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日,地球自转一周(360度)时间为23小时56分04秒,比我们平常所说的“一个白天和一个黑夜为一日计24小时”少一点。人类自己感觉不到地球在自转,故习惯于把日出日落到再次日出称之为一日。一日划分为24小时是古埃及人制定的。每小时又划分为60分钟,每分钟又分为60秒。

4、秦汉是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经济和文化均得到迅速发展。中国古代数学体系正是形成于这个时期,它的主要标志是算术已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以及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数学著作的出现。《九章算术》是战国、秦、汉封建社会创立并巩固时期数学发展的总结,就其数学成就来说,堪称是世界数学名著。

5、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

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

6、方程在海湾战争中的应用1991年海湾战争时,有一个问题放在美军计划人员面前,如果伊拉克把科威特的油井全部烧掉,那么冲天的黑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还不只是污染,满天烟尘,阳光不能照到地面,就会引起气温下降,如果失去控制,造成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生态与经济后果。五角大楼因此委托一家公司研究这个问题,这个公司利用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以及热量传递的方程建立数学模型,经过计算机仿真,得出结论,认为点燃所有的油井后果是严重的,但只会波及到海湾地区以至伊朗南部、印度和巴基斯坦北部,不至于产生全球性的后果。这对美国军方计划海湾战争起了相当的作用,所以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化学战争(炸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物理学战争(为原子弹),而海湾战争是数学战争。”

7、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创造的一种计算工具。但我国最早的计算工具并非算盘,而是“算筹”。算筹是用、竹或木制成的小棒,用它的多少与纵横排列可以记数,按一定的方法可用它进行多种运算。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普遍使用它作加、减、乘、除、开方、解方程等运算,这称之为“筹算”.。用算筹进行这样复杂的运算,在世界数学史上也是最早的。直到明代,它才被珠算所代替。我国

最早的绘圈工具在小学数学七、九册初步几何知识中,常提到直尺、角尺、三角板、圆规等多种现代绘图工具。可我国古代最早使用的绘图工具是什么? 我国古代最早使用的绘图工具是“规”和“矩”,“规”就是圆规。甲骨文中的“规”字,形状象一个人在执规画圆,可见其起源很早。“矩”由长短两尺合成,相交成直角,有的还连上一杆,使其坚固它是画方形的工具。

8、数学小百科:(一)你知道吗?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计算的国家。大约二千年前,人们就已经使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计算了。(二)在世界四大洋中,太平洋的平均水深约是大西洋的3倍,太平洋的平均水深比大西洋多400米,印度洋的平均水深比太平洋少103米。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平均水深各是多少米?(三)小东同学是名小网民,他每天都要到互联网上去看一看。昨天,他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条信息:中国平均每秒向大海排放污水约316吨,美国是中国的2倍,俄罗斯是中国的3倍,其他沿海国家向大海排放污水的问题是中国的29倍。

9、.“数学”名称的由来古希腊人在数学中引进了名称,概念和自我思考,他们很早就开始猜测数学是如何产生的。虽然他们的猜测仅是匆匆记下,但他们几乎先占有了猜想这一思考领域。古希腊人随意记下的东西在19世纪变成了大堆文章,而在20世纪却变成了令人讨厌的陈辞滥调。在现存的资料中,希罗多德(Herodotus,公元前484--425年)是第一个开始猜想的人。他只谈论了几何学,他对一般的数学概念也许不熟悉,但对土地测量的准确意

思很敏感。作为一个人类学家和一个社会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指出,古希腊的几何来自古埃及,在古埃及,由于一年一度的洪水淹没土地,为了租税的目的,人们经常需要重新丈量土地;他还说:希腊人从巴比伦人那里学会了日晷仪的使用,以及将一天分成12个时辰。希罗多德的这一发现,受到了肯定和赞扬。认为普通几何学有一个辉煌开端的推测是肤浅的。

10、九九歌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乘法口诀。

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在当时的许多著作中,都有关于九九歌的记载。最初的九九歌是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因为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所以取名九九歌。大约在公元五至十世纪间,九九歌才扩充到"一一如一"。大约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纪,九九歌的顺序才变成和现在所用的一样,从"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

现在我国使用的乘法口诀有两种,一种是45句的,通常称为"小九九";还有一种是81句的,通常称为"大九九"。

数学的美

数学的美 着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曾不止一次地 提出:“数学是美的。”数学的美体现在方方面面,也许美在她是探求世间现象规律的出发点,也许美在她用几个字母符号就能表示若干信息的简单明了,也许美在她大胆假设和严格论证的伟大结合,也许美在她对一个问题论证时殊途同归的奇妙感受,也许美在数学家耗尽终生论证定理的锲而不舍,也许美在她在几乎所有学科中的广泛应用。 而美的数学,在自古崇尚诗书传世的中国,竟也浸染着扑鼻的书香。中国悠久历史所积淀出来的文学底蕴,为中国的数学染上了一层夺目的别样颜色,这就是数学的文采。 自然美 刘勰《文心雕龙》以为文章之可贵,在尚自然。文章是反映生活的一面镜子,脱离生活的文学是空洞的,没有任何用处。数学也是这样。 数学存在的意义,在于理性地揭示自然界的

一些现象规律,帮助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可以这样说,数学是取诸生活而用诸生活的。数学最早的起源,大概来自古代人们的结绳记事,一个一个的绳扣,把数学的根和生活从一开始就牢牢地系在了一起。后来出现的记数法,是牲畜养殖或商品买卖的需要,古代的几何学产生,是为了丈量土地。中国古代的众多数学着作中,几乎全是对于某个具体问题的探究和推广。 在中国,数学源于生活,在外国,历代数学家也都宗法自然。阿基米德的数学成果,都用于当时的军事、建筑、工程等众多科学领域,牛顿见物象而思数学之所出,即有微积分的创作。费尔玛和尤拉对变分法的开创性发明也是由探索自然界的现象而引起的。 简洁美 世事再纷繁,加减乘除算尽; 宇宙虽广大,点线面体包完。 这首诗,用字不多,却到位地概括出了数学的简洁明了,微言大义。数学和诗歌一样,有着独特的简洁美。 诗歌的简洁,众所周知——着寥寥几字,却

最新高中数学学科特点分析

1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2 辽宁省高中数学教材为人教B版,其中必修教材共五册,分别为:为必修1---5;选修教材文理有所学别:3 科学习选修1—1和1—2,理科选修2—1、2—2和2—3,文理共同选修4—3、4—4和4—5中,各学校根据自4 教学水平教学计划,结合自身学苗层次,在共同选修教材中挑选1~2本进行学习,以完成高考最后三选一选考5 一题10分,选答其一)题型所对应的学习任务。在高考中,理科数学共有162个知识点,文科数学有124个6 识点,但是重点知识不足100个知识点,而我们考核的数学包括三个方面的考核:一、数学知识点方面的考核; 7 、数学方法方面的考核;三、数学能力方面的考核。所以,学习数学不仅要学习数学知识点,还有培养自己总8 解题方法,分析数学题型的能力。 9 二部分教材内容,教学进度以及考点分析 10 高一学习一般进程为:第一学期,学习的教材为必修1和必修2,第二学期,学习教材为必修3、必修4 11 必修5的一章或两章。也就是说一年的学习任务为4~5本教材。(也有学校按照数学体系去讲,如:高一上学 12 学习必修一和必修四;高一下学期学习必修五或必修二及必修三。如果这种讲法,未来高三复习一定也是按照 13 系代数几何分开复习,最后会师。 14 其中必修1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为集合,集合每年高考几乎都出现在考卷第1题位置,是数学考核的 15 础题型,考点重心在空集的概念和性质上,亦经常在描述法表示集合、集合的运算及利用数轴解决集合问题上 16 题,而且,在集合考核中也经常与逻辑考点结合,所以,这就要求学生准确运用集合语言,掌握集合知识了, 17 是就是因为集合的知识点多而小,往往会造成学生自以为已经掌握知识点而“轻敌”丢分。第二章为函数,主 18 包含函数及映射的概念,区间的概念,分段函数的概念、单调性及奇偶性的概念,一次函数及二次函数的性质 19 零点的概念及二分法求零点等。另外,还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求法,并且会求简单的函数解 20 式。其中,函数的定义域求法包括一般的自然函数定义域求法,分段函数定义域及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特别 21 意,函数的单调性前提是在区间上而函数的奇偶性前提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还有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 22 不是“几个”函数,以及抽象函数的简单应用。第三章为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及幂函数。其中重点为建立三种 23 数模型,并且会进行简单的指数运算和对数运算。综合必修1来看,必修一的主要任务在函数上。 24 必修2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空间几何初步,它包括空间几何体和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两部分, 25 二部分为解析几何初步主讲直线和圆。其中,空间几何初步学文的同学必须注意了,因为文科数学不学空间向 26 。所以空间几何主考这章节,高考有12分大题的判定及性质是高考考核的重点,而解析几何初步主要清楚直线

数学特色课程方案

数学特色课程方案

《小学生数学思维开发训练》课程方案(试行稿) 一、课程开发背景 教育是否培养出具有严密的思维能力和具有创造精神的新人,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此可见,从小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开展数学思维训练,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渊博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训练他们的思维,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发展,形式健全人格,具有终身持续发展能力的力量源泉。开展思维训练活动,能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培养兴趣爱好,发展教学才能,为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提供极大的空间,全面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数学各专题知识,初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学会一些基本的解题策略和解题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尝试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品质,并在学习中学会与人分享、与人合作。 3.情感目标:通过思维训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喜爱,感受数学学科独特的魅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课程内容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数学学习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本课程安排了“数与运算、图形与几何、解决问题”三方面的内容,放在五个年级学习,各年级教学内容如下: 年级数的运算图形与几何解决问题 一年级找规律(一)、数 和数数、数的计算、图形的计数(一)、谁 的眼力好、图形游戏 比较、简单运用、智力趣题 二年级加法的巧算、有余 数的除法、算式中 的数迷(一)、巧图形的剪拼(一)、 拼图游戏、数立方 体、图形的计数 周期问题(一)、天平问题、 幻方(一)、移多补少问题、 年龄问题、简单重叠问题、

(完整版)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点梳理

《全等三角形》 一、结构梳理 二、知识梳理 (一)概念梳理 1.全等图形 定义: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例如图1中的两个图形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不能重合在一起,因此不是全等图形,图2中的两个图形面积相同,但形状不同,也不是全等图形. 2.全等三角形 这是学好全等三角形的基础.根据全等形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完全重合有两层含义:(1)图形的形状相同;(2)图形的大小相等.符号“≌”也形象、直观地反映了这一点.“∽”表示图形形状相同,“=”表示图形大小相等. (二)性质与判定梳理 1.全等图形性质: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这是学好全等三角形的关键.只给定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全等,只要有三个条件对应相等就可以,于是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SS ; (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SA;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AS; (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AS. 若是直角三角形,则还有斜边、直角边公理(HL)。由此可以看出,判断三角形全等,无论用哪一条件,都要有三个元素对应相等,且其中至少要有一对应边相等. (5)注意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从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可知,要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知道这两个三角形分别有 图 2

三个元素(其中至少一个元素是边)对应相等,这样就可以利用题目中的已知边(角)去迅速准确地确定要补充的边(角),不致盲目地而能有目标地完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从而得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思路有: ?? ???→→SSS SAS 找另一边找夹角 ??? ?????????→→→→→SAS AAS ASA AAS 找该角的另一边找这条边上的对角找这条边上的另一角边就是角的一条边 找任一角边为角的对边 ???→→AAS ASA 找任一边找两角的夹边 (6)学会辨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辨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最有效的方法是,先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再确定对应角和对应边,如已知△ABC ≌EFD ,这种记法意味着A 与E 、B 与F 、C 与D 对应,则三角形的边AB 与EF 、BC 与FD 、AC 与ED 对应,对应边所夹的角就是对应角,此外,还有如下规律:(1)全等三角形的公共边是对应边,公共角是对应角,对顶角是对应角;(2)全等三角形的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三)基本图形梳理 注意组成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图形,全等图形都是由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图形变换而得到的,所以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图形大致有以下几种: 1.平移型 如图3,下面几种图形属于平移型: 它们可看成有对应边在一直线上移动所构成的,故该对应边 的相等关系一般可由同一直线上的线段和或差而得到. 2 .对称型 如图 4,下面几种图形属于对称型: 它们的特征是可沿某一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轴对称图形),重合的顶点就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 3.旋转型 如图5,下面几种图形属于旋转型: 它们可看成是以三角形的某一顶点为中心旋转 所构成的,故一般有一对相等的角隐含在 对顶角、某些角的和 或差中. 三、易混、易错点剖析 1.探索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要注意两个特例 (1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如图6(1已知两边 已知一边一角 已知两角 图3 图4 图6(1)

数学学科教学特色

数学学科教学特色 进才北校的数学教学最大的特色就是以“关注数学教学的人文渗透”为抓手,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坚持通过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提高数学学科教学的水平,努力实现“轻负高效的”教学目标。 主要由以下一些特点: 1、充分发挥数学史渗透的功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史可以提供整个数学的概貌,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把一些重要的数学史料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可以数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学生还可以看到数学发展的曲折过程,数学家们所经历的艰苦漫长的道路,而数学史中那些惊心动魄、引人入胜的故事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引导他们获取顽强学习的勇气,塑造他们完善的人格。同时,通过数学史的渗透,学生体会了数学严密的逻辑之美;通过数学家的生平和数学名题的介绍,学生体会了科学探索艰辛和数学家们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通过对数学不断发展延伸的过程的了解,学生体会了发散思维、不断创新的思维方式。 2、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数学的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传统教学相对比较注重结果教学。教学中如果只注意结果,学生在应用知识时总显得比较吃力。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3、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教师设计这样的一个情境来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小刚的奶奶家里的三角形镜弄碎了,想重新配一个,该拿哪一块?请你给她拿个主意。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

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特点

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特点 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特点 数学思维的发展呈现年龄特征,要经历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包括辩证思维)等阶段。不同阶段的思维形态 有本质的差别,表现出不同的功能、数学思维就是按此顺序由低层 次向高层次不断发展的。当然,这种发展不是以高层次思维取代低 层次思维,而是高层次思维形态以低层次思维形态为基础,高层次 思维形态的出现与发展又反过来带动、促进低层次思维形态由低水 平向高水平发展。 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恩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当然,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 上仍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这里的 过渡通常认为以1011岁(4年级)为转折点,称为“关键年龄”。在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明显的形象性,与面前的具体事 物或其生动表象联系着。而在高年级,学生逐步学会区分概念中的 本质与非本质属性、主要与次要的因素,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当然,这种思维活动仍然要与直接的、感 性的经验联系在一起,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抽象性。 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获得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优势地位。这种思维有五方面特征征:第一,能够离开具体事物,运用概念、通过假设进行思维,使思维按照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途径,经过一系列抽象逻辑思维,达到 解决问题的目的。第二,在具体从事复杂活动之前,能够预计活动 的发展进程,预先设想活动的计划、步骤和策略,具有思维的预见性。第三,由具体运算思维占优势发展到形式运算思维占优势,具 有思维的形式化特点。第四,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明 显化,反省的、监控性的思维特点越来越明显。第五,思维的自我 调节能力明显优,思维过程中追求新颖独特性、追求个性,思维的 系统性和结构性明显加强。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也存在“关

常见初中数学小知识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学习目的

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学习目的 一、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严密的符号体系,独特的公式结构, 形象的图像语言。它有三个显著的特点:高度抽象,逻辑严密,广泛应用。 1.高度抽象性. 数学的抽象,在对象上、程度上都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抽象,数学是借助于抽象建立起来并借助于抽象发展的。 数学的抽象撇开了对象的具体内容,而仅仅保留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家看来, 五个石头、五座大山、五朵金花与五条毒蛇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数学家关心的只是“五”。又如几何中的“点”、“线”、“面”的概念,代数中的“集合”、“方程”、“函数”等概念都是抽象思维 的产物。“点”被看作没有大小的东西,禾长无宽无高;“线”被看作无限延长而无宽无高,“面” 则被认为是可无限伸展的无高的面。实际上,理论上的“点”、“线”、“面”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空间想象力才能真正理解。 2.严密逻辑性. 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任何数学结论都必须经过逻辑推理的严格证明才能被承认。逻辑严密也并非数学所独有。任何一门科学,都要应用逻辑工具,都有它严谨的一面。但数学 对逻辑的要求不同于其它科学因为数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高度抽象性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 式,是一种形式化的思想材料。许多数学结果,很难找到具有直观意义的现实原型,往往是在理想情况下进行研究的。如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得出,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确定,无穷小量的得出,等等。数学运算、数学推理、数学证明、数学理论的正确性等,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借助于可重复的实验来检验,而只能借助于严密的逻辑方法来实现。 3.广泛应用性.数学作为一种工具或手段,几乎在任何一门科学技术及一切社会领域中都被运用。各门 科学的“数学化”,是现代科学发展的一大趋势。我国已故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指出:“宇 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应用的广泛性的精辟概括。 数学应用的例证不胜枚举,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的海王星的发现,电磁波的发现,都是历史上数学应用的光辉范例。 数学的这三个显著特点是互相联系的,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其逻辑的严密性,同时又保证其广泛的应用性。这些特点也深刻地反映了:实践是数学的源泉,实践应用的需要 正是学习数学的目的。 二、数学学科的学习目的中学阶段作为人生打基础的阶段,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 形成一定的数学能力。由于数学学习对思维、智能发展有极大的训练意义,因此不论你将来怎样继续学习和从事何种工作,中学数学学习都为你准备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根据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中学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四方面的数学能力。 1.逻辑思维能力. 表现为能正确理解各数学对象间的逻辑关系;能严格从概念、理论出发进行逻辑推理,得出

高一数学特点及学习方法

高一数学特点及学习方法 高中一年级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从初中刚刚升入高中,多数高一学生反映高一数学难、上课听不懂,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是有很大差异的,很多同学对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从而造成成绩滑坡。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如上节所述,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当然,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种能力要

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形思维,学会用辩证的方法的来分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就要求第一,要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记牢大量的知识;第二,要理解掌握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因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4.数学思想方法应用的范围和层次的进一步提高. 在初中,对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抽象概括、化归、数形结合、数学模型、归纳猜想、分类、类比、特殊化、演绎、完全归纳法、反证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从中可以看出,中学数学中确实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维的三个特性分别是什么

数学思维的三个特性分别是什么 数学思维的特性 数学思维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以下特性: 1.数学思维的问题性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它促使数学发现、推动数学的发展。没有问题就不会导致数学的思维。数学思维主要地表现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希尔伯特说:“正如人类的每项事业都追求着确定的目标一样,数学研究也需要自己的问题。正是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研究者锻炼其钢铁般的意志和力量,发现新方法和新观点,达到更为广阔和自由的境界。”(引自:希尔伯特《数学问题》,《数学与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p191) 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并且数学思维贯穿问题解决的始终。关于问题解决,我们将在后面讨论。 2.数学思维的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主要表现是通过思维而把抽象出的事物本质特性联合起来,或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数学研究的对象不是客观事物,而是从客观事物中抽象出的事物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例如,数学思维中的平行四边形,就是从客观世界中形形色色的有关的四边形物体中进行抽象和概括出来的。没有抽象概括,就没有数学概念,也就不存在数学思维。

在数学思维中,思维的概括性可以使数学知识活化和推广。“概括就是迁移”。数学思维的概括性具有学习迁移的作用。例如,通过思维的概括,可以使分数的性质很容易地推广到分式上去。 3.数学思维的间接性 间接认识事物是思维的一大功能。对非欧几何的认识是思维间接性何在我们地球这个空间中是无法直观地认识的,只有通过数学思维才能接的思维途径而认识它。 数学思维的间接性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地出现,并表现出它的威力与作用。当然,数学思维的间接性是要凭借已知的数学知识进行思维才能表现出来的。 思维与数学思维 思维是人的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形式。 数学思维也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数学思维能力,即能够用数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转化与划归,从一般到特殊、特殊到一般,函数/映射的思想,等等。一般来说数学能力强的人,基本体现在两种能力上,一是联想力,二是数字敏感度。前者能够把两个看似不相关的问题联系在一起,这其中又以构造能力最让人折服;后者便是大多数曝光的所谓geek,比如什么nash之类的。当然也有两种能力的结合体。 我国初、高中数学教学课程标准中都明确指出,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初中数学知识点口诀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同号两数来相加,绝对值加不变号。异号相加大减小,大数决定和符号。互为相反数求和,结果是零须记好。【注】“大”减“小”是指绝对值的大小。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减正等于加负,减负等于加正。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符号法则 同号得正异号负,一项为零积是零。合并同类项 说起合并同类项,法则千万不能忘。只求系数代数和,字母指数留原样。去、添括号法则 去括号或添括号,关键要看连接号。扩号前面是正号,去添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添括号都变号。解方程 已知未知闹分离,分离要靠移完成。移加变减减变加,移乘变除除变乘。平方差公式 两数和乘两数差,等于两数平方差。积化和差变两项,完全平方不是它。完全平方公式 二数和或差平方,展开式它共三项。首平方与末平方,首末二倍中间放。和的平方加联结,先减后加差平方。完全平方公式 首平方又末平方,二倍首末在中央。和的平方加再加,先减后加差平方。解一元一次方程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变号要记牢。同类各项去合并,系数化“1”还没好。求得未知须检验,回代值等才算了。解一元一次方程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还没好,准确无误不白忙。因式分解与乘法 和差化积是乘法,乘法本身是运算。积化和差是分解,因式分解非运算。因式分解 两式平方符号异,因式分解你别怕。两底和乘两底差,分解结果就是它。

两式平方符号同,底积2倍坐中央。 因式分解能与否,符号上面有文章。 同和异差先平方,还要加上正负号。 同正则正负就负,异则需添幂符号。 因式分解 一提二套三分组,十字相乘也上数。 四种方法都不行,拆项添项去重组。 重组无望试求根,换元或者算余数。 多种方法灵活选,连乘结果是基础。 同式相乘若出现,乘方表示要记住。【注】一提(提公因式)二套(套公式)因式分解 一提二套三分组,叉乘求根也上数。 五种方法都不行,拆项添项去重组。 对症下药稳又准,连乘结果是基础。 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 先想完全平方式,十字相乘是其次。 两种方法行不通,求根分解去尝试。 比和比例 两数相除也叫比,两比相等叫比例。 外项积等内项积,等积可化八比例。 分别交换内外项,统统都要叫更比。 同时交换内外项,便要称其为反比。 前后项和比后项,比值不变叫合比。 前后项差比后项,组成比例是分比。 两项和比两项差,比值相等合分比。 前项和比后项和,比值不变叫等比。 解比例 外项积等内项积,列出方程并解之。 求比值 由已知去求比值,多种途径可利用。 活用比例七性质,变量替换也走红。 消元也是好办法,殊途同归会变通。 正比例与反比例 商定变量成正比,积定变量成反比。 正比例与反比例 变化过程商一定,两个变量成正比。 变化过程积一定,两个变量成反比。 判断四数成比例 四数是否成比例,递增递减先排序。 两端积等中间积,四数一定成比例。 判断四式成比例 四式是否成比例,生或降幂先排序。 两端积等中间积,四式便可成比例。

初一到初三各年级学科特点

初一到初三各年级学科特点: 初一: 对有些学生来说,初一能决定中学生活的基调;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影响是,后边所有的成绩和表现是在初一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初一的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后边初二初三学起来就会非常吃力,中考就会很困难。 (初一的基础性) 初二: 数学:二次根式到高考都是热点 英语: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知识点 物理:新加入的学科 语文: 工具性:以语言为基础的工具性学科,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就是听、说、读、写 人文性:人文情怀、情绪情感 开放性:最具开放性,最容易与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

数学: 高抽象性 严密逻辑性 广泛应用性 初一数学学科特点: 小学没有空间的概念,可考虑引入道具和模型。 方法与题目匹配的难度增加,没有统一的方法适用不同类型的题目,需要对典型的题目分析讲解后反复练习。 难度的把握至关重要(最近发展期理论) 初二数学学科特点: 一元和二元方程,难度有所提升,更为复杂是,思路 的引入。 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是难点,因为把数的概念一般化、抽象化,解决方法是先将抽象化的内容具体化,然后再总结。 全等三角形是难点,难点在于证明方式比较多,对应题目,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在题目中感受到证明条件 的差别,找到关系。 整体难度和题量有所增加,不仅仅是概念,而且包括应用和关系的寻找。 初三数学学科特点: 圆的对应关系和性质很多,需要将题目进行分类,帮助学生找到规律。 二次根式与圆结合,三角形结合是难点,解决方法,把几何的东西 代数化。 大量的题目多练,灌输技巧和方法,把技巧带入题目中。 加大对知识点熟悉程度、培养运算习惯的意识。 对于培优的学生,可在错题或试卷中,做总结和分类。

高中数学新教材的优缺点

浅析高中数学人教A版教材的优劣 数学组朱国民 我们市十五中通过对数学新教材的教学,详细地分析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内容,对其优点和课程上的不足分析如下: 高中数学教材历来在编排上重视学科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文字表达严谨、准确,比较重视基础知识的讲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但也存在内容跨度大,结构不合理,应用重视不够等方面的不足。 一、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有如下优点: 1、教学新思想 新教材提高了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启发性,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思想 与旧教材相比较:旧教材对学生学习规律研究得不够,缺少启发性和趣味性,有些学生把教材当成查找公式的工具书。而新教材则加入了一些插图和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文字叙述通俗易懂,知识的剖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习题的设计层次分明,灵活多样,同时删减了部分复杂公式的推导和记忆,如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只给出了最基本的三个公式,柱体、台体、锥体的体积公式只给出了结果,而对蕴含了“微积分,极限”等数学思想的球面积及体积公式给出了详细推导过程, 这大大地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新意识 新教材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新教材的正文一般都注意概念从实际引入,问题从实际提出。例题,习题多增加联系实际的背景。如数列中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储蓄,函数中联系增长率的变化,直线和圆的方程中增加线性规划初步知识,圆锥曲线联系行星卫星运行轨道等。

二、新教材相比有如下不足: 1、内容跨度加大 新教材中,数学的应用比以前重视了许多,但跨度似乎大了一些,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距离,比如高一(下)按知识体系就要上必修4、5、2共3本书,而且还要调整在上必修5线性规划前先讲必修2的直线的方程;高一(上)讲必修1集合的运算前要进行初高中衔接,补充讲解一次、二次不等式,这部分内容又在必修5。另外,应用题或者数学建模题很大部分需要用到计算机或者计算器才能完成.在实施过程中不好操作。 2、教学进度难以把握 在新课程的实验中,很多教师都感觉到新教材知识点多、内容广,教学进度不好把握,新增的一些知识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体会到新教材教学进度太快,学生对所学知识学不牢,新教材的知识体系不强,不如原来的老教材的知识体系。 总之,我们认为如果将新教材的理念溶入到老教材知识体系中编写出来的导学案就能结合二者的优点,扬长避短,更有利教学,我们现在就是按照这种思路编写十五中导学案进行教学的。

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汇总

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幼儿期思维发展和趋势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幼儿学习数学,主要通过四个阶段,即实物操作——语言表达——图像把握——符号把握,从而建立数学的知识结构。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幼儿学习数学开始于动作 自从皮亚杰提出“抽象的思维起源于动作”之后,这已经成为幼儿数学教育中广为接受的观点。我们也经常能观察到,幼儿在学习数学时,最初是通过动作进行的。特别是小班的幼儿,在完成某些任务时,经常伴随着外显的动作。比如在“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活动中,幼儿在放卡片时,总要先和上面一排相对应的卡片碰一下,然后才把它放在下面。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对应的动作。随着幼儿动作的逐渐内化,他们才能够在头脑中进行这样的对应。幼儿在最初学习数数的时候,也要借助于手的点数动作才能正确地计数。直到他们的计数能力比较熟练,才改变为心中默数。 幼儿表现出的这些外部动作,实际上是其协调事物之间关系的过程。这对于他们理解数学关系是不可或缺的。在幼儿学习某一数学知识的初期阶段,特别需要这种外部的动作。而对于那些表现出抽象思维有困难的幼儿,也需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动作摆弄的机会。例如,在学习加减运算时,最能帮助幼儿理解加减的数量关系的方法,就是让幼儿进行合并和拿取的操作,让幼儿在实际的动作中理解两个部分如何合为一个整体、整体中拿走一个部分还剩下另外一个部分。而那些不能摆脱实物进行抽象的数字运算的幼儿,正说明他们还需要动作水平上的操作。在这时给予他们摆弄实物的练习,既符合他们的心理需要,也有助于他们的学习。 2.幼儿数学知识的内化要借助于表象的作用() 尽管说表象对于幼儿学习数学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但并不是说毫无作用。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开始于外部的动作,但是要把它们变成头脑中抽象的数学概念,还有赖于内化的过程,即在头脑中重建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象的作用即在于帮助幼儿完成这一内化的过程。 过去有些不适当的做法把表象的作用无限地夸大,甚至以为幼儿学习数学就是在头脑中形成数学表象的过程,于是通过让幼儿观看实物或图片、教师讲解数

史上最全的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精选教育类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马上就要中考了,祝大家中考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中!欢迎同学们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史上最全的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实数 重要复习的知识点: 一、实数的分类: ?????? ???????????????????????????????????????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实数 1、有理数:任何一个有理数总可以写成q p 的形式,

其中p 、q 是互质的整数,这是有理数的重要特征。 2、无理数:初中遇到的无理数有三种:开不尽的方根,如2、34;特定结构的不限环无限小数,如 1.101001000100001……;特定意义的数,如π、45sin °等。 3、判断一个实数的数性不能仅凭表面上的感觉,往往要经过整理化简后才下结论。 二、实数中的几个概念 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1)实数a 的相反数是 -a ; (2)a 和b 互为相反数?a+b=0 2、倒数: (1)实数a (a ≠0)的倒数是a 1;(2)a 和b 互为倒数?1=ab ;(3)注意0没有倒数 3、绝对值: (1)一个数a 的绝对值有以下三种情况: ?????-==0,0, 00, a a a a a a

(2)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从数轴上看,一个实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3)去掉绝对值符号(化简)必须要对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实数进行数性(正、负)确认,再去掉绝对值符号。 4、n次方根 (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设a≥0,称a 叫a的平方根,a叫a的算术平方根。 (2)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3)立方根:3a叫实数a的立方根。 (4)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三、实数与数轴 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称为数轴。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 2、数轴上的点和实数的对应关系:数轴上的每一个

如何利用数学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利用数学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表时间:2018-02-08T16:58:20.927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7年12月作者:赵佳佳 [导读] 只有爱好数学,乐于学习数学才会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兴趣是学好数学的源泉和动力。只有爱好数学,乐于学习数学才会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引导学生感知数学美、鉴赏数学美。若要领悟数学美,就必须通过抽象枯燥的数学符号、公式及定理等洞察其内部的数学思想。任何智能活动都少不了人的情感。让学生从中受到数学美的熏陶,使学生在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天地里产生感情的共鸣,让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有趣、有味、有惑”,获得思维的启迪。 【关键词】数学美学习兴趣课堂氛围寓美于教 本文为苏州市“十三·五”教育科研课题《挖掘数学之美,提高学习之趣》研究阶段性成果,立项编号Sjh【189】 长期以来,在数学教学中,人们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美育的渗透,不善于发掘数学本身所特有的美,不注意用数学美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重视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鉴赏数学美,更谈不上引导学生创造数学美,以致使一些学生感到数学抽象、枯燥,失去学好的信心。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曾不止一次地提出:“数学是美的。”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对数学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收获颇丰。 一、展示数学之美,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兴趣是强烈而有持久的学习动机。只有学生热爱数学,才能产生积极而又持久的求学劲头。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数学美的诱发力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具体方法如下:1.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事例、形象直观的教具,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等引入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2.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发展史和进展情况以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看到数学的用处,明确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应用;3.根据教材内容,经常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形象生动的数学典故、趣闻轶事和中外数学家探索数学思维王国的故事;4.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提出一些趣味性、思考性强的数学问题等。 二、融贯数学之美,加深知识理解 数学美是美的高级形式,它的特点在于抽象的理性形式中包含着无限丰富的感性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大量生动的感性材料给学生以美感直觉,把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先给学生以具体的直观形象,再上升为理性形象,成为字母与运算符号间的造型艺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易于接受,便于理解。教师通过严密的推理、生动的语言、优美的图形、科学的板书等作出审美示范,创设思维情境,把数学美的简单统一、和谐对称等特征融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获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数学美的真正含义。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前后比较,归纳总结,揭示内在规律,形成有序结构体系,并教给学生归纳整理的方法等手段融贯数学之美,既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也能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带领学生把正棱柱内接于圆锥、圆柱内接于圆锥、圆柱内接于球、圆锥内接于球、球内切于圆柱、球内切于圆锥等常见的特殊多面体与旋转体的相“接”相“切”问题,画出图形、分析比较,区别异同。根据多面体与旋转体的定义和性质,归纳总结各种情况下“接”与“切”的空间位置关系和各个元素之间的相互数量关系,寻觅解决问题的截面和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解决的途径。这些优美对称的图形使学生看到美的形象,领略到美的神韵。在感受美、鉴赏美的过程中建立起“知识链”,形成了知识的有序结构和解题的方法体系,巩固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创造数学之美,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传授数学知识和培养技能、技巧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青少年“好想”、“好动”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一题多解(证)、一题多变、一法多用、一图多变等数学的奇异美,鼓励学生多向思维,标新立异,找出最优方法。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机制,创设思维情境,用数学的美启发学生思维,当学生对数学美感受最灵敏、最强烈、最深刻的时候,他们的思维也进入最佳时期,逻辑思维和灵感思维交融促进,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一旦灵感出现,他们就会感受到创造数学美的喜悦和成功后的乐趣。毫无疑问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培养和提高。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的奇异之美,陶醉在创造数学美的愉悦之中。这个对学生来说,可视为创造性发现。此时,师生情感交融,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深刻性、独创性等诸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 四、发掘数学之美,陶冶思想情操 数学中的审美教育同文学艺术一样,具有潜在的思想教育功能。不过,数学美是美的高级形式,对缺乏数学素养的人来讲,特别是青少年受阅历、知识和审美能力的局限,不可能像文学艺术那样轻易地感受和意识到,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美学修养,认真钻研教材,深入发掘和精心提炼教材中蕴涵的美育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优美、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引导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去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意识。它的核心是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开启心灵,以自己的知、意、情去追求客观世界的真、善、美,引起精神上的升华,产生共鸣,起到净化感情,陶冶情操的效果,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形成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完美的世界观也能起积极作用。例如,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祖国现代化建设和最新科学技术中广泛应用,既激励了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又美化了学生的心灵;向学生介绍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杰出成就和现代数学家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对他们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又如,数学美的严谨性可以培养学生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高尚品德;寻觅数学结论完美和接替方法最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勇于探索、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意识。 总之,数学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般枯燥乏味,它不是长篇的定理公式的累积,而是一种美的学科。希望广大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能积极地为学生营造数学美的氛围,使学生能了解数学之美,发现数学之美,从而建立起学习数学的热情和自信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