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框架结构、独立基础施工组织设计

框架结构、独立基础施工组织设计

框架结构、独立基础施工组织设计
框架结构、独立基础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二、施工部署

三、现场组织管理机构

四、施工总平面图布置

五、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六、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七、质量保证措施和创优计划

八、施工总体进度计划及保障措施

九、现场文明施工、消防、环保及保卫方案

十、安全措施

十一、冬季和雨季施工方案

十二、成品保护和工程保修工作的管理措施和承诺十三、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十四、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预案及抵抗分项的措施附表一: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附表二:拟配备本工程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四:施工进度计划表

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附表六:临时用地表

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1.1工程名称:XX项目2标段

1.2建设单位:

1.3建设地点:

1.4期:开工日期:2012年4月15日,竣工日期:2012年9月15日

二、施工部署

为确保工程质量,我公司选用精英队伍及具有多年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参加本工程施工,具体施工布署如下:

委派具有多年管理经理的项目经理进行管理,整个工程进行穿插施工,互相协调,互相配合,有条不紊进行。人员安排根据实际需要随用随进。

1、由于完成一项建筑产品的施工任务,具有诸多复杂的因素,因此,对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必须细致,认真地进行,否则,匆忙开工后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甚至发生施工停歇,所以说,施工准备是完成工程施工任务的首要条件。而且随着施工的进展,在各个具体阶段的施工前,仍要为各阶段的施工作好准备,因此,施工准备工作是贯穿整个工程施工始终的一项工作。

2、技术准备

熟悉与会审图纸——由项目工程师负责

由项目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对设计图纸进行学习,通过学习,熟悉图纸内容,使参加施工的有关技术人员掌握施工图要求和特点,了解施工应达到的技术标准,明确工艺流程和设计要求。

熟悉和审查图纸可按图纸自审,会审和一次性交底的“三部曲”进行:自审,系指各工种对本工种的有关图纸进行审查,掌握和了解图纸中的细节;会审,系在自审的基础上,由项目工程师组织土建、水、暖、电、专业共同核对图纸,发现差错,协商施工配合事项;交底,是由设计单位介绍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并对图纸上所发现的问题及无法深入理解的部位和分项,在设计交底、图纸会审时提出质疑,最后由业主行文,业主、设计、施工三方会签,作为设计文件等效使用。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图施工,遵循技术核定和设计变更的签证制度,对所发现问题必

须办理设计变更手续后,方能作为指导施工,竣工验收和结算的依据。

3、编制各工序的施工方案和施工预算

施工方案是统筹规划本工程的施工准备和正常施工的技术经济文件,也是实现项目管理的依据,根据本工程特点,不可能通过开工前的这么一次统筹规划,就能尽善尽美,毫无变动地来指导全过程的施工。因此,各阶段的具体施工方案还应根据工程进展中的实际条件的变化,在总的施工部署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确保本工程好、快、省、安全完成的施工方案。

施工预算,是施工企业内部根据施工方案中的施工方法与施工定额编制的施工所需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数量及费用的预算文件,它是编制施工作业计划,向各班组签发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的依据,也是控制工程成本,实行内部经济核算,进行经济活动分析的依据,所以也是作为施工前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来完成。

4、坐标点与水准点复核及测量放线

项目经理部正式开展现场工作时,应将设计轴线,建筑物水准点,规划红线等引入了施工现场。并在专业施工队放线的基础上,对设计轴线,基准水准点,标高等进行复核测量。

对现场基准水准点复核无误后加以加固与保护。因为下一步的建筑物施工和建筑物的沉降观测还需利用此点。

检查、观察基坑边坡稳定情况,完善坑底和坑顶周围的排水系统。

三、现场组织管理机构

(一)项目组织体系

为优质高效地完成本工程,我公司将抽调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组成工程项目部。该工程将按项目法施工,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以项目合同和成本控制为主要内容,以科学系统管理和先进技术为手段,行使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监督六项基本职能,全面履行与业主签订的施工合同。项目经理部严格按照标准体系来运作,形成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中心环节,以专业管理和计算机辅助管理相结合的科学管理体制,本着科学管理、优质高速、开拓敬业的原则,以塑造精品为目标,发挥企业集团优势,对工程施工进行综合的管理、组织、协调、控制,确保本工程实现一流的工程质量,一流的施工速度,一流的施工管理,一流的文明施工。实现对业主的承诺。附现场管理机构图。现场管理机构网络图如下:

(二)组织机构主要部门的职责。

项目经理部下设施工组、技术组两大组。其职能如下:

施工组:负责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编制,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及计划的调整;负责施工生产调度,协调施工;负责机械及运输设备调度;负责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临时水电、总平面管理等。控制项目施工质量,进场材料的质量;制定安全防护措施并负责检查验收;同时负责安全管理,主管工程的安全生产、安全保卫及消防工作,负责与环保、环卫、治安等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技术组:负责建筑安装工程的技术管理;负责各专业、各工种之间的技术协调;解决工程中的技术问题和技术变更,负责施工组织设计和各种技术方案方案编制、对各班组进行技术交底;负责项目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负责计量、检验、试验工作。

各职能负责人在项目经理的统一领导下,各行其责,互相协作,以追求建造精品,创造名牌为己任。为业主提供满意服务;为本单位创效益、争荣誉;为社会留下时代的艺术品。

四、施工现场总平面图布置

施工总平面布置按照经济适用、合理方便的原则,在保证场内交通运输畅通和满足施工对材料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场内二次运输,在平面交通上,尽量避免各生产单位相互干扰;符合施工现场卫生及安全技术要求和防火规范、满足施工生产和文明施工的需要。

具体详见施工阶段现场总平面布置图。现对机械、临建、办公、生活、道路布置说明

如下:

本工程的施工场地较小,现场临设及机械尽量布置在建筑物四周。基础施工时,根据现场的地势挖一条排水渠,作为排水主干道。上部施工时,在原有的场内道路基础上,沿建筑物四周布设临时道路,并将现场用砼进行硬化,满足文明施工的要求。

五、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1、测量依据

(1)国家现行规范:《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2)业主方及其有关单位组织的施工现场有关测量控制点的交接和提供的相关资料。

2、施工测量的组织

(1)测量人员的素质

该工程的测量工作,关系到建筑物定位及功能间的布局要求,能否满足设计要求,能否满足国内外相关规范的要求。我们将组织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测量人员来承担此项目的测量工作。

(2)施工测量的组织

以项目经理部牵头组织专业测量人员组成专业测量组。

本工程的测量控制网由我单位测量大队测设,经业主和监理工程师验收确认后,交项目部测量组使用,项目部测量组在使用前应予以检查及复测。

3、测量设备的配备与管理

测量设备管理

1) 所有测量仪器、钢尺需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2) 严格按照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执行。方格网按Ⅱ级独立网要求测设。

3) 所有测量仪器、钢尺等都由专业人员专人负责保管。

4、建立施工控制网

(1)根据施工总平面图上拟建的建(构)筑物的坐标位置、基线、基点的相关数据,城市水准点或设计图纸上指定的相对标高参照点,用经纬仪、水准仪、钢尺进行网点的测设。

(2)测量按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进行。

(3)先在整个建筑场地内建立统一的控制网,作为各建(构)筑物的定位、放线的依据。

(4)根据施工控制网进行各建筑物定位测设。

(5)施工控制网点的测量,应进行闭合误差校该,误差值在1/5000内,可按比例修正,超出允许误差值时,应复测。

(6)使用经纬仪测设施工控制网点时,测量应不少于一个测回(往返测为一个测回)。

(7)建立施工平面控制网使用钢尺量度时,应将钢尺两端尽可能保持在同一水平高度后方可进行量尺。

(8)统一施工控制网点,水准点及建(构)筑物的主轴线等控制点标志设置牢固、稳定,不下沉、不变位,并用混凝土保护,重点的标志和环境保护需要,可加栏围护。

5、高程控制

(1)根据总平面图上所示的国家水准点标志或勘测设计图纸上指定的水准点相对参照点,用水准仪准确地引测到施工场地附近便于监控的相应位置上,用于监控的水准点位置,应牢固稳定,不下沉,不变形。

(2)高程的引测应进行往返一个测回,其闭合误差值不得大于Ⅱ等的n 值(n 为引测站数),闭合误差值在允许值范围内,可按水平距离比例相应修正。

6、建(构)筑物轴线的定位及标定

(1)根据总平面图或布置平面图所标示的方位、朝向定出基点,用经纬仪测量定位,用钢尺丈量平面及开间尺寸。

测量由主轴线交点处开始,测量(丈量)各轴线,最后将经纬仪移到对角点进行校核闭合无误,总体尺寸及开间尺寸复准准确,方可把轴线延伸到建筑物外的轴线桩、龙门架及邻近建(构)筑物上。

(2)分画轴线开间尺寸,应用总长度尺寸进行复准,尽量减少分画尺寸积累误差。

(3)延伸轴线标志的轴线桩、龙门架应设在距离开挖基坑上坡边1~1.5m 以外,轴线标志应标画出各纵轴线代号。

(4)延伸轴线标志标画的轴线桩、龙门架及建成(构)筑物应牢固、稳定、可靠和便于监控。

六、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一)基础工程

本工程为独立基础。

1、施工流程:

定位放线—基础挖土—独立基础—混凝土柱、梁、板—绑筋—支模—混凝土工程

1.1定位、放线

1.1.1建筑施工测量放线的方法,应根据建筑物的体形,平面和现场条件确定。

1.1.2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和主轴线,准确地测量并应保护好场地平面控制网和主轴线,其测距精度不低于1/10000。

1.1.3测量竖向垂直度时,每隔3-5条轴线选取一条竖向控制轴线,各层应由初始控制线自上投测。

2、基础挖土:

2.1土方工程施工中,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2土方回填时,采用人工夯填,回填前,将基坑内杂物清除,并分层夯填,每层厚度应小于20cm,夯填后,达到原土实心厚度为准,再开挖地沟土方。

2.3回填土每层应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严禁采用水浇,使土下沉的夯实法。

(二)土方工程

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沿灰线切出槽边轮廓线→分层开挖→修整槽边→清底

1、在天然湿度的土中,开挖基坑和管沟时,当挖土深度不超过规定时,可不放坡,不加支撑;

2、根据基础和土质以及现场出土等条件,合理确定开挖顺序,然后再分层分段平均下挖。

3、开挖放坡基坑(槽)时,先按施工方案规定的坡度,粗略开挖,再分层按坡度要求作出坡度线,每隔3m左右做出一条,以此线为准进行铲坡。

4、开挖基坑(槽),当接近地下水位时,应先完成标高最底的挖方,以便在该处集中排水。

5、基坑(槽)管沟的直立帮和坡度,在开挖过程和敞露期间防止塌方,必要时加以保护。

(三)机械土方:

机械挖土为班10小时作业,机械挖土为防止挖掘过程中扰动老土,坑底预留30cm左

右用人工挖土清至设计标高,地表外运土一律运至本市规定的弃土场。

人工清理坑底:人工挖掘坑底300mm土之前,由测量组配合抄出距槽底300mm平线,在挖至接近坑底标高时,用标尺随时以小木橛上平棱该坑底标高。最后由西端轴线或中心引桩通线,由施工员检查坑边尺寸,确定坑宽标准,据此修槽帮,最后清除坑底浮土,修底铲平,凡是超挖部分,一律用3:7灰土回填夯实,或用碎石填序振实,凡是出现古墓或枯井之类,应清理干净,用级配砂石分层填充振实。

开挖施坡的土,按施工方案1:0.5坡度施工,先粗略开挖,再分层按坡度要求做出坡度线,每隔3M左右做一条,以此线为准进行铲坡。

人工挖土的土方装入手推车,运至指定地点堆放。

钎探:土方挖完后,立即组织钎探,以查明土洞、墓穴等不良地基,发现问题立即书面通知建筑单位和设计驻工地代表。

打钎工作应由专人进行。穿心锤落距为50cm,自由下落,将触探钎坚直打入土层中,每打入30cm,记录一次锤击数,填入钎探表中,该表中注明参加钎探人员姓名。

钎探中发现地下情况复杂或有疑问时,应根据情况适当增加探点和深度。凡无问题的探点,应用砂填灌。

全部打钎完毕后,将不同强度(锤击数大小)的土域,在探点排列编号图中用色笔圈开,注明地基强度异常部位,以便于设计和勘探单位之用。

验槽:钎探完毕前一天,及时通知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出面主持验槽,参加单位包括设计、勘察、当地质量监督站、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验槽五方代表到现场,并查看钎探记录,及时向其他四方代表介绍地基情况,特别是坟墓、枯井和松软土层等不良地基,验槽完毕,五方代表应在验槽中签字,并注明不良地基的处理方法。

质量标准:基坑基土不得扰动,土质应符合设计要求,若有出入设计应签字。

注意事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挖运土时不得碰撞,并定时测量和校核基平面位置、水平标高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定位标准桩和标准点要定期复测和检查。

机械挖土应严格控制挖掘深度,不得超过坑底标高,如有个别地方超挖或扰动原土,及时与工地技术员联系,再与设计代表商量处理方案。

按施工进度施工,不得拖延工期,否则进入雨季将严重影响施工。

派驻一名安全检查员,负责机械挖土有关安全事项检查。

(四)回填土:

基坑(槽)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耙平→夯打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1、填土前应将基坑(槽)底中地坪上的垃圾等杂物清干净;肥槽回填前,必须清理到基础底面标高,将回落的松散垃圾、砂浆、石子等杂物清除干净。

2、检验填土的质量有无杂物,粒径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不否在控制的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土的含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

3、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并且严禁采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

4、回填土每层土夯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5、修整找平: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

6、雨期施工:

1)基坑域管沟的回填土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施工中注意雨情,雨前应及时夯完已填土层或将表面压光,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排除雨水。

2)施工时应有防雨措施,要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内,以免边坡塌或基土遭到破坏;

(五)框架柱、梁绑筋、支模、浇筑:

模板工程:

模板采用多层板用木支撑方,柱模板按放线的位置,在柱了四边离地5-8cm处的主筋上焊支杆,四面顶住模板,防止位移。

柱模板按预先拼好的板块,按柱子断石大小分一面一片一面二片等就位安装,就位后用铁丝与主筋绑扎临时固定,用U型卡将两侧模板边接好卡紧。安装完两面,再安装另二面模板,或组成整体吊装。

模板安装完毕后,再安装柱箍,柱箍间距依柱断面大小而定。

柱模每面二根拉杆,固定在楼板上。梁底支柱用双支柱,间距不大于75cm,双支柱上垫方木并加剪刀撑。

按设计标高调整支柱高度,安装梁底和两边阳角模拉线找直,并按2-3%起拱。

绑扎梁钢筋经检查合格并清扫脏物后安上侧模用梁托架或三角支撑架固定梁模板间距为75cm。用定型卡子固定梁上口宽度,当梁高度超过60cm时,加穿螺栓加固。

平台板模板从边跨一侧安装靠近梁的第一根龙骨和支柱,第一根龙骨临时固定在梁上,再安装第二根龙骨和支柱,依次逐根安装,支柱间距一般为80-120cm。底层地面应夯实并垫通长脚手板。

每排支柱上安放10X10cm方木,在方木上安装龙骨,龙骨间隔一般为40-60cm。调节支柱高度将所有龙骨找平铺平台板,台板之间二块板每面卡二个U型卡。

平台板铺完后,用水平仪校正楼面标高。标高校正完后,支撑之间用水平拉杆固定。

钢筋工程:

钢筋进场→冷拉调直→取样化验→合格后下料

1、柱筋绑扎:

按事先计算好的箍筋数量,套在插筋上,然后立柱主钢筋。绑扎接头的钢筋搭接长度符合设计要求,每根钢筋与插筋绑扎不得少于三扣,绑扣向里便于箍筋向上移动,同一断面接头面积为受力筋总面积的50%。如果柱的主筋采用圆钢筋,搭接时角部弯钩与模板成45度角,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九十度。

在立好的柱的钢筋上用粉笔划箍筋间距将箍筋向上移动,由上往下宜采用三厘扣绑扎,主筋与箍筋平直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式交错绑扎箍筋的接头,应沿柱子竖向交错布置柱子保护层为25MM予制砂浆块里埋入20号铁丝,将垫块用铁丝绑在柱子钢筋上,以保证砼保护层厚度的正确。当柱截面有变化时,下层柱钢筋露出部分要事先收缩准确。收缩时宽度比为1/6。

2、梁的钢筋绑扎

首先在主梁模板上按图纸要求划好箍筋间距线,再按间距逐个分开,摆主梁弓铁和主筋穿次梁弓铁和主筋,放主梁架立筋,次梁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弓铁与箍筋绑住然后绑架立筋,主次梁筋要同时配合进行,箍筋弯钩的叠合处,在梁中应交错绑扎在不同架立筋上,注意弓铁负弯矩钢筋位置准确。垫好25MM厚砂浆垫块将梁位置落正。

3、砼工程

砼工程是控制整个主体结构质量的关键,是工程质量优劣的直接体现。

本工程砼均在现场设置的搅拌机自拌,砼浇筑前,钢筋、模板支撑系统必须实行自检,互检和专检制度,符合质量标准后,方可浇筑砼。

砼理论配合比由甲方制定的试验室确定,施工中的配合比应根据天气变化砂石料含水

率,调整配合比。

拌制砼所用的石子粒径10~30mm,含泥量不得大于1%,级配良好;中粗砂含泥量小于2.5%,级配良好;水泥采用普硅P.O32.5级。

砼拌制应认真计量,按配合比投料,每罐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水,严格控制加水量,搅拌要均匀,最短时间不少于90s。

砼搅拌完后,应及时运至浇筑地点,运送时应防止离析或水泥浆流失,如有离析,应进行二次拌合。

当使用插入式振动棒时,应做到“快插慢拔”,振捣时,切忌硬捣,应使其自然沉入,沉入砼后,应上、下抽动,幅动5~10cm,以排出砼中空气,振捣密实,做到内实外光。

当使用平板式振动器时,以砼表面均匀出现浆液为准,移动振动器时应成排依次振捣,前后位置和排与排间相互搭100mm,严防漏振。

楼梯砼浇筑:

应从楼梯段下部向上浇筑,先振实底板砼,至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砼一起浇筑,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将踏步上表面压实抹平。

(六)砌筑工程

砌砖工程采用空心砖砌筑。

1、施工流程:

拌制砂浆→施工准备→排砖撂底→砌空心砖墙→检评

组砌方法应正确,上、下错缝,交接处咬槎墙搭砌,掉角严重的空心砖不得使用。

水平灰缝不宜大于15mm,应砂浆饱满,平直通顺,立缝用砂浆填实。

空心砖墙在楼面上先砌三皮实心砖,空心砖墙砌至梁或楼板下,用实心砖斜砌挤紧,并用砂浆填实。

空心砖墙按设计要求设置矩形柱、圈梁、过梁或现浇砼带。

各种预留洞、预埋件等,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避免后剔凿。

空心砖墙门窗框两侧用实心砌筑,每边不少于24cm。

转角及交接处同时砌筑,不得留直槎,斜墙高不大于1.2M。

拉通线砌筑时,随砌、随吊、随靠,保证墙体垂直、平整,严禁砌后砸砖修墙。

(七)防水工程

1)找平层:先清理基层、浇水湿润,防水层下找平按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尺寸分格,其纵横向间距最大不得超过6m,缝宽20mm,分格缝处附加300宽卷材。

A、防水层施工前,对已完工的前项分部分项按设计要求进行全面检查和验收工作,并办理隐蔽工程记录交接手续。

B、搭接方法,平行屋脊方向铺设。搭接长度,长边搭接80mm,短边搭接100mm。

(八)天棚吊顶

1、工艺流程

弹线→固定吊杆→安装主副龙骨→调平→安装铝方板

2、操作要点

a.先按照设计要求从+50㎝线引弹出顶棚标高的控制线及有关造型、风口及分块等的控制线,然后依此进行吊杆及骨架的安装。

b.吊杆采用6个的圆钢,根据弹线中吊杆的位置用可与原有吊杆焊接。并刷两道防锈漆,当顶部的风道或障碍物宽度超过1.2米时,请参照下图,吊杆设置间距不得大于1.2米

c.吊挂式用螺栓连接方式进行吊杆与龙骨之间的连接。龙骨安装时应将可顶到头的部位确实与墙面、柱面顶紧,固定牢固。龙骨安装从一端向另一端顺序逐条进行,安装各种接插件时应安装牢固,注意吊杆高度,保证标高。

d.铝板的安装:安装时按照弹好的板块安排布置线,从一个方向开始依次安装,安装时应从板的一侧推入龙骨,再顺势将板块的另一边塞入,安装时要轻拿轻放,保证板面不受损。

3、质量控制要点及标准:

a.对吊顶的标高要严格控制,拉出通直线,保证吊顶面的平整度。

b.吊杆与主体结构及龙骨之间连接固定牢靠。

c.接缝、接口严密,板缝顺直,无错台错位,阴阳角收边方正。

d.铝板材质量要符合要求,表面整洁,无翘曲,镀膜完好。

(九)楼(地)面工程

1、块料楼地面

1.1、水泥砂浆地面工程:

为避免水泥砂浆地面出现空鼓、开裂现象,确保质量采取下面施工工艺和措施:

(1)清基层:先用钢钎或斧头将残留在楼地面上的砂浆、松动的砼等凿打掉,用扫把清扫除地面的浮灰,再用水将基层冲洗干净,并将基层湿润,保证在水泥砂浆凝结时,基层吸水饱和。

(2)打灰饼、冲筋:根据墙面所弹的水平线,在地面四周做灰饼,然后接线打中间

灰饼,再用干硬性水泥砂浆做冲筋,冲筋间距约1.5m左右。在有地漏和坡度要求的地面,应按设计要求做泛水和坡度,做完后应及时对灰饼,冲筋进行养护。

(3)刷素水泥浆结合层:在刷素水泥浆前,应将基层上的积水清扫除,素水泥浆水灰比为0.4~.0.5,内掺10%的107胶,用竹扫(把)帚纵横均匀涂刷各二道,一次涂刷面积不宜过大,做到随刷随做水泥砂浆面层。

(4)水泥砂浆面层操作:

1)水泥砂浆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各原材料均需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2)操作时先在两冲筋之间均匀地铺上砂浆,比冲筋面略高,然后用刮尺(压尺)以冲筋为准刮平、拍实,待表面水分稍干后(禁止用水泥粉吸水催干),用木抹子打磨,要求把砂眼、凹坑、脚印打磨掉,操作人员在操作半径内打磨完后,再用铁抹子(灰匙)找平。向后退着操作,在水泥砂浆初凝前完成。

3)第一遍压光:在水泥砂浆初凝后,即可用铁抹子压抹第一遍(此时人站在上面有脚印但不下陷、人用水泥袋纸包裹平整木板垫脚),要求不漏压,凹坑、砂眼和踩的脚印都要填补压平。

4)第二遍压光:在水泥砂浆终凝前,此时人踩上去有细微脚印,当拭抹无抹纹时,即可用抹压第二遍,压时用劲稍大一些,把第一遍压光时留下的抹纹、细孔等抹平,达到压平、压实、压光。

(5)养护:水泥砂浆地面完12小时内开始蓄水养护,养护要及时、充分,必要时可蓄水养护,养护时间宜不少于7天。

(6)楼地面施工时注意事项和细部做法:

1)楼地面坡度、泛水坡向符合设计。

2)地漏应相对于地面标高低5—10mm。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水落口杯与基层接触处留宽20mm、深50mm凹槽,嵌填密封材料。

3)外走道楼地面比相应居室地面低20mm。

2石材地面工程

本石材工程按设计要求采用整板湿贴施工工艺,施工难度较大,施工时应先试贴,符合要求后再出工艺卡全面铺开作业。

石材地面施工程序

施工条件及材料要求

a.地面垫层、结构层基体己验收合格。

b.机电设施预埋安装已完成,并验收合格。

c.门框已抄平、吊直。

d.水平基准线以给定。

e.石材按设计要求备料,且质量良好,其纹理、颜色、色调、尺寸与样板一致,并得到建筑师认可。

f.石材符合设计图纸要求,用于地板的石材应为20mm厚。颜色和质地应与总承包人和设计师批准之样品相符合。

g.砂浆:符合国家标准,无加气处理,若用于彩色灌浆要使波特兰白水泥。

h.骨料:整平层砂浆;细砂。

i.灌浆:磨细石料,用于彩色灌浆要于样品一致,白色灌浆用天然白色砂或磨细白色石料。

j.水:干净,无有害于工程物质。

施工准备

1、检测基层结构做好施工大样图

各种石材饰面安装前,应根据设计图纸对石材安装部位的基层结构进行测量检查,对各种基体的垂直度、平整度、间隔距离、设计规定的坡度等进行实测核实,对施工难度大的拼花图案要做好施工大样图,绘制好大样排板图。

2、基层处理

根据测量检查结果对基层进行修整,光滑的基层表面应做毛,基层表面明显凸凹处,应用1:3水泥砂浆找平,基层表面残存的灰浆、尘土、油漆等应清除干静。如需做找平层的,为了使基层能与找平层粘结牢固,可在抹找平层前先洒聚合水泥浆。

3、度尺弹线:

定标高线:按标高基准线(+0.5m或+1.0m线)在四周墙面 (或柱面)弹出地面标高线及水泥砂浆结合层线。据此,控制结合层的厚度。

定中心线:根据建筑标准线,弹定大堂、门与中心线、电梯

厅中心线、电梯中线。

弹分格线:依照施工排版图及大样图,按板块及留缝尺寸弹

划分格线。

各种石材铺贴前必须按设计排版图或施工大样图进行实地测量放线,弹出中心线和水平标高线及分格线。

4、石材加工、切割

a.加工厂根据施工排版图及大样图上各类石材的形状和尺寸,精确切削,修磨。所有边缘要切割方正,与面成直角,背面与正面平行。

5、石材进场检查

本工程所用石材都应根据排版图,在加工厂加工好成品后进行编号包装,石材进场拆包后,首先应逐块进行套方、检查,将破碎、缺棱掉角、裂缝和局部污染变色的石才的全部挑选出来,另行堆放,并通知加工厂重新加工。

地面石材安装

a 整理混凝土底基

对基层进行凿毛、湿润(不见水渍为宜)。测量弹线试拼,根据施工排板图在基层上弹出标高线和纵向横向分格线,并按设计要求的颜色、纹理、图案试拼,试拼中尽量将色板好的排放在显眼位置,花色和规格较差一点的排放在较隐避处。确认各部位的材料品种、图案、颜色、纹理、缝隙无误后,对每件石材进行双向编号,按号码放齐。

b.安装标准块:

所有室内地面石才铺贴应从中心点向外铺设,两墙间地板石材应中心线为轴线对称铺设。按以上要求在中心点或中心线处,铺贴标准块,用水平尺、角尺找平。铺贴时以此标准及分格线,逐行挂线操作。

h.铺贴操作:板块浸水湿润,阴干后擦净背面。

i.铺结合层:洒水湿润基层,然后刷水泥稀浆(约1.5mm厚),随刷随铺干硬性砂浆,从里往外摊铺,用括尺压实赶平,再用木抹子搓揉找平铺完一段结合层(约30mm厚),即安装一段面板。

j.铺板:

j.l从中心点向外或按中心线标准铺贴。按标准块拉通线,铺砌时先要进行试铺,待合适后,将石材揭起,然后在每块石板的背面在铺砌前要涂一层稀浆粘结层,然后跟线铺下,铺砌时石材四角应同时下落。

j.2用木槌轻轻敲击找直找平,使石才与铺砌层完全结合,保证均匀的接逢宽度和花样图案。相邻石才间水平和直线度偏差不得大于缝宽的1/4。

k.接缝灌浆:板材铺完凝结之后(约两昼夜),清理缝隙并灌浆填缝,两小时后将板面灰浆擦拭干净,铺上湿沙子养护,三天内不准上人。

1.控制缝的切割:在规定地方与石才表面交界处,切割砂浆结合层至支撑结构层。

n.抛光:为保证石才接缝齐整或对石才表面失去光泽、污迹处须作抛光处理。

技术要点及措施

石材铺地,一般应在吊顶、墙面工程完成后进行。先铺地面后安装踢脚板。本工程所用石材的规格偏差、平度偏差、角度偏差、光泽度、外观、色调与花纹等要求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验收规范及标准本工程所用水泥、标号不得低于425#。石材铺砌时应注意同门口、立柱、墙角等结合部的接缝处理。铺砌好的地面一定要封闭养护,在没达到粘结牢度之前严禁上人。

成品保护:

a.施工中应临时封堵通道,以防地面未达到强度被行人踩坏。

b.完工后,立即清理现场铺上纸板并粘结固定。在地面验收前应派人监护。

质量标准:

a.保证项目:

a.1板材品种、规格、颜色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a.2板材铺贴必须牢固、无歪斜、缺棱掉角和裂缝等缺陷。

b.基本项目:

b.1表面:表面平整、洁净、色泽花样协调一致。

b.2接缝:填嵌密实、接缝平直,交角方正。

c.允许偏差项目:

c.1相邻石才间水平和直线度偏差不得大于缝宽的1/4(缝宽1--5mm)。

c.2水平容差:2m水平线容差lmm。

(十)抹灰工程

(1)基层处理:由于砌块的吸水性较强且砌块壁较簿,所以必须对基层表面进行处理,以保证抹灰层有良好的凝结硬化条件,避免抹灰层在水化过程中水分被砌块吸走或被风干,失去预期的强度并引起空鼓开裂。所以,施工前应浇水湿润,浇水量以渗入砌块内深度8-10宜。

(2)基层施工:墙面湿润后,可用素水泥浆或107胶水泥浆满涂墙面,将表面凹凸的地方补齐;也可用铁抹子将107胶水泥浆在墙面上刮成鱼鳞状,表面粗糙,且要紧密结合,厚度均控制在3mm左右,其作用既可增强抹灰砂浆与墙体的粘结力,又可提高墙面的

封闭性。

(3)门窗口与立墙交接处(阳角)应用水泥砂浆先抹护角;墙面的脚手孔洞应堵塞严密,水暖及其它管道通过的墙洞和楼板洞,凿剔墙后安装的管道槽,必须用1:3水泥砂浆堵严。

(4)抹灰前找规矩,贴灰饼,冲筋,要四角规方,横线找平,立线吊直,弹出准线。

(5)抹灰坚持“三遍成活”。底灰应选用与砌块的强度,弹性模量和收缩性相接近的材料,切忌用高等级的砂浆抹底灰,根据设计要求先抹5mm厚2:1:8水泥石灰砂浆扫毛或划出纹道后,再抹6mm厚1:1:6水泥石灰砂浆划出纹道。如找平有困难,需加厚时应分层,分次逐步加厚,并应在前次抹灰层终凝后再进行,切忌连续流水作业,面层要表面光滑洁净,阴阳角顺直方正。

(6)为提高室内观感质量,顶棚抹灰其平整度应达到墙面要求,切忌出现抹痕和有波浪纹。

(7)基层处理室宜在抹灰前1小时进行,湿润后刷涂或刮浆,刷浆作业后,应立即抹底灰,不得在砌体干燥后再抹灰。在梁柱与墙交接处因砂浆收缩不匀会造成开裂。对剔槽,切割,预埋管道,箱盒后的空隙,只能用墙面抹灰一样的材料。预埋的电器管道,在填缝前应用铁丝扎牢,固定在墙上,不得再有反弹现象,并在管道外侧钉300mm宽的钢丝网防止管道铺设方向出现裂缝。

抹灰前墙棚面清扫干净,凸凹处进行处理。

墙面在抹灰前一天浇水润湿。

搭设好脚手架,做好门窗护角。

(十一)门窗安装

1、塑钢门窗安装

塑钢门窗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五金配件配套齐全。并且有产品的出厂合格证。

防腐材料、保温材料、应符合图纸要求。

按要求图示尺寸弹好中线,并弹好室内50cm水平线,校核隔段位置。

检查塑钢两侧的铁脚位置与墙体凿洞是否吻合,若不符合应提前剔凿处理。并应及时将孔洞内杂物清理干净。

塑钢拆包、检查与运输:将框周围包扎布拆去。检查核对塑钢的质量与规格。如有劈

棱窜角翘曲不平,偏差超标者,严重损伤,划痕严得、外观色差大者,应找有关人员协商解决,经修整、鉴定合格后才能安装。

提前检查塑钢材料,如粘有保护缺损者应补粘后再施工安装。

弹线找规矩:水平位置应以地面+50cm的水平线为标准上反,量出其下皮标高,弹线找直。

防腐处理:门窗两侧的防腐处理如设计有要求时,按设计要求施工,无要求时,可涂刷腐材料,如橡胶型的防腐涂料或涂刷丙烯树脂保护装饰膜,也可粘贴塑料薄进行保护。

就位和临时固定:根据找好的规矩,安装并及时将吊直找平,同进检查其安装位置是否正确,无问题后,用木楔临时固定。

与墙体、地面的固定:用射钉枪将铁脚与墙体固定,不论采取哪种方法固定,铁脚至地面或墙面不应大于180mm,铁脚间应小于600mm。

2防火门安装

2.1运输过程中,捆绑必须牢固,装卸时轻抬轻放,严格避免磕碰变形现象,叠放高度不能超过1.5M。作好防风、防雨、防晒措施。

2.2防火门按设计要求尺寸、标高和方向,画出门框框口位置线,立门框时先拆掉门框下部的固定板,凡框内高度比门扇的高度大于30MM 者,洞口两侧地面须设预留凹槽,门框一般埋入室内标高以下20MM,须保证框口上下尺寸相同,允许误差1.5MM,对角线误差小于2MM,门框周边处理同一般木门作法。

(十二)、采暖施工方法

材料设计管理

1、所有进入现场的主要材料,配件及设备,必须具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进场时应做检查验收,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

2、所有材料进场时,应对品种、规格、外观等进等验收,包装应完好,表面无划痕及外力冲破损。

3、承压的塑料管件,及阀门要经质量检测部门抻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施工前作业班组要熟通施工蓝图,并提出材料实需计划。

2、班组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每道工序进行自检,合格后方可移交下道工序,并形成,

自、相互交接检查记录。

3、隐蔽工程,应在隐蔽前,经有关方检查验收合格的后,才能隐蔽,并做好记录。

施工方法:

认真学习图纸及施工技术操作规程、施工验收规范、质量评定标准。按施工图提供的有效数据合理布置坡度、标高,尺寸要准确。

施工技术措施:

1、所有材料无合格证不准进场。

2、水暖专业应积极配合土建及其它专业施工。

3、质量合格后,方可安装,安装应平直牢固,托钩、支架安装位置正确,埋设平整牢固,系统完工后进行0.6Mpa系统水压试验。

4、给水管采用PVC管及配件,阀门采用铜截止阀,阀门安装前应进行严密性及耐压强度试验,以确保其质量,系统安装完毕后进行打压,并对整个管网进行消毒冲洗。

5、室内排水管道采用UPVC管及配件粘接,支架必须保证不低于2%的坡度,支管长大于工等于1.5M时必须设吊环或支托架,系统完毕后进行通球试验,地下埋设施工完毕后进行注水试验。

6、刷油、防腐、保温

刷油前应除掉锈斑、污垢,厚度均匀无漏刷、流淌现象,并按设计要求的种类、颜色及遍数进行涂刷。保温必须保证设计厚度,缠裹紧密、厚度均匀、绑扎牢固。

保证安全措施:

1、凡是参加本工程的施工人员,都要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高空作业须系好安全带,并及时检查,消除隐患。

2、对于机电设备,因工作需要安装的临时电气设备,应用专人管理,专人使用的方法,用后一次性拆除,以免发生伤亡事故。

3、水、电焊人员必须持有操作证。

4、严禁从高处向下抛重物,出入要走安全道。

5、运输重物要先平整场地,清理好周围的障碍物,必要时搭设跳板。

6、施工场地周围禁有易燃、易爆品。

7、氧气、乙炔不许放在一起,相隔距离最少为10M,并严禁在带压力的容器上施焊。

保证质量措施:

基础按构造分类

独立基础: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或单层排架结构承重时,基础常采用方形、圆柱形和多边形等形式的独立式基础,这类基础称为独立式基础.也称单独基础,是整个或局部结构物下的无筋或配筋基础.一般是指结构柱基,高烟囱,水塔基础等的形式. 独立基础分:阶形基础、坡形基础、杯形基础3种。 条形基础:是指基础长度远远大于宽度的一种基础形式。按上部结构分为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条形基础。基础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0倍基础的宽度。横向配筋为主要受力钢筋,纵向配筋为次要受力钢筋或者是分布钢筋。主要受力钢筋布置在下面。 筏型基础:筏型基础又叫笩板型基础,即满堂基础。是把柱下独立基础或者条形基础全部用联系梁联系起来,下面再整体浇注底板。由底板、梁等整体组成。建筑物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弱,常采用砼底板,承受建筑物荷载,形成筏基,其整体性好,能很好的抵抗地基不均匀沉降。筏板基础分为平板式筏基和梁板式筏基。一般说来地基承载力不均匀或者地基软弱的时候用筏板型基础。而且筏板型基础埋深比较浅,甚至可以做不埋深式基础。 桩基础:桩基础由基桩和联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高层建筑中,桩基础应用广泛。 箱型基础:箱型基础是由钢筋混凝土的底板、顶板、侧墙及一定数量的内隔墙构成封闭的箱体,基础中部可在内隔墙开门洞作地下室。这种基础整体性

和刚度都好,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较强,可消除因地基变形使建筑物开裂的可能性,减少基底处原有地基自重应力,降低总沉降量。它适用于作软弱地基上的面积较小,平面形状简单,荷载较大或上部结构分布不均的高层重型建筑物的基础及对沉降有严格要求的设备基础或特殊构筑物,但混凝土及钢材用量较多,造价也较高。但在一定条件下采用,如能充分利用地下部分,那么在技术上、经济效益上也是较好的。

柱下独立基础施工方法及顺序详解

柱下独立基础施工方法及顺序详解 一、什么是柱下独立基础: 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或单层排架结构承重时,基础常采用方形、圆柱形和多边形等形式的独立式基础,这类基础称为独立式基础,也称单独基础。独 1 2C10 工为了保护基础的钢筋。 3、定位放线:用全站仪将所有独立基础的中心线,控制线全部放出来。 4、钢筋绑扎:垫层浇灌完成后,混凝土达到1.2MPa后,表面弹线进行钢筋绑扎,钢筋绑扎不允许漏扣,柱插筋弯钩部分必须与底板筋成45°绑扎,连接点处必须全部绑扎,距底板5cm处绑扎第一个箍筋,距基础顶5cm处绑扎最后一道箍筋,

作为标高控制筋及定位筋,柱插筋最上部再绑扎一道定位筋,上下箍筋及定位箍筋绑扎完成后将柱插筋调整到位并用井字木架临时固定,然后绑扎剩余箍筋,保证柱插筋不变形走样,两道定位筋在基础混凝±浇完后,必须进行更换。钢筋绑扎好后底面及侧面搁置保护层塑料垫块,厚度为设计保护层厚度,垫块间距不得大于 100mm(视设计钢筋直径确定),以防出现露筋的质量通病。注意对钢筋的成品保护, 5 丝网( 6 7 8 1.25倍。上层振捣棒插人下层3~5cm。尽量避免碰撞预埋件、预埋螺栓,防止预埋件移位。 9、混凝土找平: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比较大的混凝土,使用平板振捣器振一遍,然后用刮杆刮平,再用木抹子搓平。收面前必须校核混凝土表面标高,不符合要求处立即整改。

10、混凝土养护:已浇筑完的混凝土,应在12h左右覆盖和浇水。一般常温养护不得少于7d,特种混凝土养护不得少于14d。养护设专人检查落实,防止由于养护不及时,造成混凝土表面裂缝。 11、模板拆除:侧面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损坏时方可拆模,拆模前设专人检查混凝土强度,拆除时采用撬棍从一侧顺序拆除,不得采 ,待下 层夯实,以保护基础并有利于进行下一道工序作业。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上部结构资料 某框架结构柱网图如下,柱截面为400*400mm 2,F1=724kN ,F2=1424kN ,F3=2024kN 。 (二)地质资料 经探测,地层岩性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如下表。地下水埋深为5m ,无腐蚀性。 层号 土名 状态 密实度 厚度 密度 含水量 孔隙比 I P I L 压缩系数 标贯击数 压缩模量 m g/cm 3 % Mpa -1 N 63.5 MPa 1 人工填土 可塑 稍密 2 2.02 2 粉土 可塑 中密 3 2.02 21 0.6 7 0.21 0.21 12 8 3 粉质粘土 软塑 中密 5 2.01 23.9 0.75 12 0.82 0.35 6.6 5.6 4 粉土 可塑 中密 2 2.02 2 5 0.6 6 11.4 5 粉土 可塑 密实 未揭开 2.02 25 0.61 20.4 F1 F2 F2 F1 F2 F3 F3 F2 F1 F2 F2 F1

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 1、选择持力层 设基础埋深d=2.5m ,这时地基持力层为粉土 2、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并修正 根据标贯击数N=12查表得: kPa f ak 156)140180(10 1510 12140=-?--+ = 因为埋深d=2m>0.5m ,故还需对ak f 进行修正 设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3m 。查表得修正系数ηb =0.5,ηd =2.0 则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f a =f ak + ηd γm (d-0.5)=156+2×20.2×(2.5-0.5)=236.8kPa 3、计算基础所需底面尺寸 基础埋深d=2m ,分析该框架结构柱网布置图可知,柱子受三种不同荷载,把受荷载为724KN 的基础作第一类基础,受荷载为1424KN 的基础为第二类基础,受荷载为2024KN 的基础为第三类基础 (1)、第一类基础,其轴心荷载F1=724KN ,则有: m d f F b G a 69.15 .2208.23674 .072411=?-?=-≥ γ 取1b =1.7m ,因b <3m ,不必进行承载力宽度修正 (2)、第二类基础,其轴心荷载为F2=1424KN ,则有: m d f F b G a 38.25 .2208.23674 .0142422 =?-?=-≥ γ 取2b =2.4m ,因b <3m ,不必进行承载力宽度修正 (3)、第三类基础,其轴心荷载为2024KN ,则有: m d f F b G a 83.25 .2208.23674 .0202433 =?-?=-≥ γ 取3b =2.9m ,因b<3m ,不必进行承载力宽度修正 4、验算软弱层强度和沉降量 (1)持力层承载力验算 1)第一类基础 kPa f a 8.236= 基底处总竖向力:KN G F k k 26.6805.2207.174.07242 =??+?=+

框架结构,独立基础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时间:2017年02月26日

第一章编制程序 1 编制依据 一、编制依据 1. 编制原则 (1)本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编制时对项目管理机构设置、劳动力组织、施工进度计划控制、机械设备、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工程质量控措施、安全生产保证措施、文明施工措施、降低成本措施等诸多因素尽可能充分考虑,突出科学性及可行性。是确保优质、低耗、安全、文明、高速完成全部施工任务的重要经济技术文件。 (2) 编制依据: 1)本工程设计图纸; 2)本工程的招标文件及招标答疑; 3)现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规程。 (A)《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 (B)《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 (C)《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D)《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 (E)《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F)《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G)《混凝土结构工程验收规范》(GB50204-2001) (H)《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107-87) (J)《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J80-85)

(K)《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L)《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 (M)《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98) (N)《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O)《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 (P)《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2000) (Q)《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9-95) (R)《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73-91) (S)《外墙饰石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126-2000) (T)《建筑装饰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U)《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94) (V)《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W)《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29) (X)《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Y)《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92) (Z)《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4)公司多年来同类工程的成功施工经验。 5)公司经过细致现场踏勘了解掌握的情况及对工程特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施工环境、施工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分析。 6)公司现有的优秀技术人员储备及精良的施工机械设备; 7)新余市高新开发区有关建筑工程施工的有关规定; 8)公司ISO9001 国际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有关文件; 9)公司编制的本工程施工图预算书及其他资料。

柱下独立基础

取任务书中题号6中荷载,A 轴基础,基础持力层选用土层③进行基础设计。 一、设计资料 ①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KN F k 1282=,m KN M k ?=257,KN V k 86=; ②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KN F 1667=,m KN M ?=334,KN V 112=。 持力层选用③号粘土层,承载力特征值a ak KP f 180=,框架柱截面尺寸为 mm 500500?,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mm 450。 二、独立基础设计 1.选择基础材料: 25C 混凝土,235HPB 钢筋,预估基础高度m 8.0。 2.基础埋深选择: 基础的最小埋置深度max min h Z d d -=,其中d Z 为场地冻结深度m 2.1,m ax h 为基础底面允许残留冻土层的最大厚度,大于0;得出m d 2.1min <。 根据任务书要求和工程地质资料, 第一层土:杂填土,厚m 5.0,含部分建筑垃圾; 第二层土:粉质粘土,厚m 5.1, 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a ak KP f 130= ; 第三层土:粘土,厚m 0.2, 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a ak KP f 180= ;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地下水位于地表下m 5.4。 取基础底面高时最好取至持力层下m 5.0,本设计取第三层土为持力层,所以考虑取室外地坪到基础底面为m 5.25.05.15.0=++。由此得基础剖面示意图如下: 3.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 f : 根据粘土58.0=e , 78.0=L I ,查表2.6得 3.0=b η,6.1=d η

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3/48.195 .25 .04.195.1205.018m KN m =?+?+?= γ 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a f (先假设基础宽度m b 0.3≤,不考虑对基础宽度修正): )5.05.2(48.196.1180)5.0(-??+=-+=d f f m d ak a γηa KP 34.242= 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取柱底荷载标准值:KN F k 1282=,m KN M k ?=257,KN V k 86= 计算基础和回填土重G k 时的基础埋深()m d 725.295.25.22 1 =+= 基础底面积:2082.6725 .22034.2421282 m d f F A G a k =?-=?-= γ 基础底面积按%30增大,即:2 0866.882.63.13.1m A A =?== 初步选定基础底面面积2 933m b l A =?=?=,且m m b 33≤=不需要再对a f 进行修正。 5.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回填土和基础重:9725.220??=??=A d G G k γKN 5.490= 偏心距:m l m G F M e k k k k 5.06 18.05.49012828.086257=<=+?+=+= 基底边缘最大与最小应力: )3 18 .061(95.4901282)61(max min ?±?+=±+= l e A G F k k k p a a KP KP 8.26704.126= ① ()()a a a KP f KP p p 34.24292.19604.1268.2672 121 min max =<=+?=+,安全; ② a a a KP f KP p 81.29034.2422.12.18.267max =?=<=,安全。 6.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 m b l m Z 5.15.1===, , 1752.011=?==c b Z b l α,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设计值:a c z KP p 00.13892.1961752.0440=??==σα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压力标准值:a cz KP p 8.7724.195.1205.018=?+?+?=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修正后承载力设计值:a a KP f 24.242)5.05.2(4 8 .776.1180=-?? += a a cz z f KP p p <=+=+8.2158.7700.138,满足

框架结构设计的要点和过程

框架结构设计的要点和过程 1. 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抗渗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如混凝土的含碱量不得超过3kg/m3等等。 2. 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 不要采用对角线的形式。因为此种方法易造成线的交叉, 宜采用水平线或垂直线的方法, 相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可减少设计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员看图。板缝尽量为40,此种板缝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布板时从房间里面往外布板, 尽量采用宽板, 现浇板带留在靠窗处, 现浇板带宽最好≥200(考虑水暖的立管穿板)。如果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时, 板缝应大于60。整浇层厚50, 配双向φ6@250, 混凝土C20。纯框架结构一般不需要加整浇层。构造柱处不得布预制板。地下车库由于防火要求不可用预制板。框架结构不宜使用长向板,否则长向板与框架梁平行相接处易出现裂缝。建议使用PMCAD 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自动布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施工图要求,仅能满足定义荷载传递路线的要求。对楼层净高很敏感、跨度超过6.9米或不符合模数时可采用SP板,SP板120厚可做到7.2米跨。 (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板厚一般取120、140、160、180四种尺寸或120、150、180三种尺寸。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目前供货较少)的二级钢,直径≥12的受力钢筋,除吊钩外,不得采用一级钢。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 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 φ8@200。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为一个板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法。电的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至180(考虑四层32的钢管叠加)。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1

目录 1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设计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地形...................................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工程地质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3水文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4上部结构材料 (1) 1.1.5材料 (3) 1.1.6设计要求 (3) 1.1.7本人设计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独立基础设计 (4) 1.2.1选择基础材料 (4) 1.2.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5) f...................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 1.2.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6) 1.2.5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6) 1.2.7基础高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8变阶处抗冲剪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9配筋计算 (10) 1.2.10基础配筋大样图 (10) 1.2.11确定A、C两轴柱子基础底面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2 设计图纸.............................. 错误!未定义书签。

如何处理柱下独立基础短柱

如何处理柱下独立基础短柱 柱下独立基础,如果埋置较深,在设置拉梁以后就会有短柱。但是规范里没有对这样的短柱的计算和构造要求的明确提法。 只有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8.2.6条中提了一下杯口基础的短柱的刚度要求 E2I2/E1I1 不小于10。 所以针对柱下独立基础,一般也就按照这个要求来计算其面积,然后按照框架柱的构造要求全长配筋,以保证该短柱的刚度,使底层柱与基础的连接符合刚接,嵌固的模型。 但是这样算有没有必要,而且是不是对的好像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我曾经在某本规范或者技术手册之类的书里面看到过一个更明确的关于短柱和普通柱子连接时候的截面积计算公式,但是今天怎么也找不到了。希望有知道那个公式的仁兄将公式发上来参考下。不知道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式来处理柱下独立基础的短柱,顺便说下,附图就是个示意性的,尺寸标注有问题,不想再改了 补充说明: 没想到这个帖子能吸引这么多的人参与讨论,看来这个问题还真是蛮多人在关注的。我想重新解释一下我现在的观点。希望各位批评指正。 补充说明一下,其实在这个问题中我的表述是有问题的,应该来说这种情况下的“短柱”并不是规范里面所说的短柱,而是一种“加强体”,这种“短柱”的实际受力状况比规范中所说的短柱要复杂。 就像很多参与讨论的人所说的,这种短柱周围的土体一般都是回填土,对柱子的的约束不强。在地震的时候这种“短柱”会受到强烈的剪切作用。实际上,对于低层和普通的多层建筑,对柱子截面大小起控制作用的并不是竖向力,而是地震时候的横向力和位移比。 我觉得这种“短柱”的作用应该是作为基础和一层柱子的联系体,并为拉梁(注意,与基础梁区别)的铰接端(一般计算的时候拉梁就是简化成铰接了,反正拉梁计算很不准,我感觉和“拍脑袋”的结果差不多)。 所以这种“短柱”之所以要加强就是为了提高其刚度,这样在计算的时候就可以把“短柱”的顶部当做结构力学中的“地面”,减小一层柱子的计算长度,并为一层柱子提供足够刚的固结端。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这个固结端到底要有多“刚强”才足够,从实际操作的角度说就是应该要多大的截面和多大的配筋。而且这个“短柱”并不是越刚越好,太刚的话地震的时候或者基础发生水平位移的时候“短柱”的顶面会成为结构的薄弱处,造成剪切破坏。 附件 柱下独立基础短柱.png (8.46 KB) 2010-7-29 16:19

框架结构,独立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范文范例指导参考 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时间:2017年02月26日 第一章编制程序 1编制依据 一、编制依据 1. 编制原则 (1) 本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编制时对项目管理机构设置、劳动力组织、施工进度计划控制、机械设备、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工程质量控措施、安全生产保证措施、文明施工措施、降低成本措施等诸多因素尽可能充分考虑,突出科学性及可行性。是确保优质、低耗、安全、文明、高速完成全部施工任务的重要经济技术文件。 (2) 编制依据: 1) 本工程设计图纸; 2) 本工程的招标文件及招标答疑; 3) 现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规程。 (A)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 (B)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 (C)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D)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 (E)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 (F)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 (G) 混凝土结构工程验收规范》(GB50204-2001 ) (H)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107-87 ) (J)〈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J80-85) (K)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L)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 (M) 〈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98) (N)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 (O)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 (P)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2000) (Q)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9-95 ) (R)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73-91) (S) 〈外墙饰石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126-2000) (T) 〈建筑装饰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 (U)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94 ) (V)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W)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29) (X)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Y) 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92) (Z)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某教学楼为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下独立基础,柱网布置如图所示, 试设计该基础。 (二)设计资料 ⑴工程地质条件 该地区地势平坦,无相邻建筑物,经地质勘察:持力层为粘性土,土的天然 3 2 重度为18 kN/m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230kN/m ,地下水位在-6.3m 处。相关数据可查阅规范。 ⑵给定参数 柱截面尺寸为450mm×450mm,在基础顶面处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荷载由上部结构传来有以下五种情况: ①单柱轴心荷载为900kN,弯矩值为100kN·m,水平荷载为20kN。 ②单柱轴心荷载为850kN,弯矩值为80kN·m,水平荷载为15kN。 ③单柱轴心荷载为850kN,弯矩值为90kN·m,水平荷载为15kN。

④单柱轴心荷载为800kN,弯矩值为70kN·m,水平荷载为10kN。 ⑤单柱轴心荷载为800kN,弯矩值为50kN·m,水平荷载为10kN。 ⑶材料选用 2 混凝土:采用C20(可以调整)(f t=1.1N/mm ); 2 钢筋:采用HRB335(可以调整)(f y=210 N/mm )。 (三)设计内容(只需设计一个独立基础) ⑴定基础埋置深度; ⑵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⑶确定基础的底面尺寸; ⑷确定基础的高度; ⑸基础底板配筋计算; ⑹绘制施工图(平面图、详图)。 (四)设计要求 ⑴计算书要求书写工整、数字准确、图文并茂。 ⑵制图要求所有图线、图例尺寸和标注方法均应符合新的制图标准,图纸 上所有汉字和数字均应书写端正、排列整齐、笔画清晰,中文书写为仿宋字。 (五)设计成果要求 课程设计结束各位同学须按时提交以下成果并统一用档案袋装好: ⑴设计任务书一份; ⑵设计计算书一份; ⑶基础设计施工图纸一张(A1#图纸)图纸应该包括:基础平面布置图、基础配筋图、基础配筋详图以及相应的剖面图等。 (六)具体各组设计任务如下:(2~3 人一组) 第一组:设计第①种荷载下的柱下独立基础; 第二组:设计第②种荷载下的柱下独立基础; 第三组:设计第③种荷载下的柱下独立基础; 第四组:设计第④种荷载下的柱下独立基础; 第五组:设计第⑤种荷载下的柱下独立基础。 2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指导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黄晋 浙江理工大学科艺学院建筑系 2011年10月9日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二、设计资料 1.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2.工程地质资料:自上而下依次为: ①杂填土: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粉质粘土:厚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ak=130KN/m2; ③粘土:厚1.5m,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N/m2; ④全风化砂质泥岩:厚2.7m,承载力特征值fak=240KN/m2; ⑤强风化砂质泥岩:厚3.0m,承载力特征值fak=300KN/m2; ⑥中风化砂质泥岩:厚4.0m,承载力特征值fak=620KN/m2; 表1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表 3.水文资料为: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 4.上部结构资料: 上部结构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500 m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柱网布置见图1。

图1 柱网平面图 5.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见表2; 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见表3; 表2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 题号F k(KN) M k (KN?m) V k (KN) A轴B轴C轴A轴B轴C轴A轴B轴C轴 1 975 1548 1187 140 100 198 46 48 44 2 1032 1615 1252 164 125 221 55 60 52 3 1090 1730 1312 190 150 242 62 66 57 4 1150 181 5 1370 210 175 271 71 73 67 5 1218 1873 1433 235 193 297 80 83 74 6 1282 1883 1496 25 7 21 8 325 86 90 83 7 1339 1970 1560 284 242 355 96 95 89 8 1402 2057 1618 231 266 377 102 104 98 9 1534 2140 1677 335 288 402 109 113 106 10 1598 2205 1727 365 309 428 120 117 114 表3 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 题号 F (KN) M (KN?m) V (KN) A轴B轴C轴A轴B轴C轴A轴B轴C轴 1 1268 201 2 1544 18 3 130 258 60 62 58 2 1342 2100 1627 214 16 3 288 72 78 67 3 1418 2250 1706 248 195 315 81 86 74 4 1496 2360 1782 274 228 353 93 9 5 88 5 1584 2435 1863 30 6 251 386 104 108 96 6 166 7 244 8 1945 334 284 423 112 117 108 7 1741 2562 2028 369 315 462 125 124 116 8 1823 2674 2104 391 346 491 133 136 128 9 1995 2783 2181 425 375 523 142 147 138 10 2078 2866 2245 455 402 557 156 153 149

框架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框架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1. 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 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 防潮抗渗做法, 活 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 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 2. 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 。 板厚一般取 1 20、 1 40、 1 60、 1 80四种尺寸或 1 20、 1 50、 1 80三种尺 寸。尽 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 10 (目前供货较少)的二级钢,直 径》12的受力钢筋, 除吊钩外,不得采用一级钢。钢筋宜大直径 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 量用 200. (一般跨度小于 6.6 米的板的 裂缝均可满足要求) 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 筋间距宜相等, 直径可不同, 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 上筋可不断,或 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板配 筋相同时, 仅标出板号即可。 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 为一个板号, 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 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 为一个板号。 应全楼统一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 法。电的 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至 180(考虑四 层 32 的钢管叠加)。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说 明分布筋为 ? 6@250,温度影响较大处可为 ? 8@200板. 顶标高不同时, 板的上筋 应分 开或倾斜通过。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内墙上的阳角) 挑板阴角的板下宜加斜筋。 顶层应建议甲方采用现浇楼板, 以利防水, 构的整体性及 方便装饰性挑沿的稳定。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应每隔 米设一 10mm 勺 缝,钢筋不断。尽量采用现浇板,不采用预制板加整浇层方案。 卫生间做法可为 70厚+10高差(取消垫层)。 8米以下的板均可以采用非预应力 板。 L 、T 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附近的板应现浇并加厚,双向双排配筋, 并附加 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现浇板的配筋建议采用 PMCA 软件自动生成, 一可加快速度, 二来尽量减小笔误。 自动生成楼板配筋时建议不对钢筋编号, 因 工程较大时可能编出上百个钢筋号,查找困难,如果要编号,编号不应出房间。 配筋计算时, 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 将板上筋乘以 0.8-0.9 的折减系数, 将板 下筋乘以 1.1-1.2 的放大系数。 值得注意的是, 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 几处的值, 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 不必再人为放大。 支承在外圈框架梁上的板 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梁产生过大的200,间距尽 。跨度小于 2 米的板 ? 8@200板上下钢 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 。现浇 并加强结 10 ?15

柱下独立基础施工方案

柱下独立柱基础施工方案 依据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3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98-2011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和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GJ53-92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独立柱基础项目。 一、施工准备 (一)作业条件 1、办完验槽记录及地基验槽隐检手续。 2、办完基槽验线预检手续。 3、有砼配合比通知单、准备好试验用工器具。 4、做好技术交底。 (二)材质要求 1、水泥: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质量符合现行水泥标准。工期紧时可做水泥快测。必要时要求厂家提供水泥含碱量的报告。 2、砂、石子:根据结构尺寸、钢筋密度、砼施工工艺、砼强度等级的要求确定石子粒径、砂子细度。砂、石质量符合现行标准。必要时做骨料碱活性试

验。3、水: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4、外加剂: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确定是否采用外加剂。外加剂必须经试验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上使用。 5、掺合料: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确定是否采用掺合料。质量符合现行标准。 6、钢筋:钢筋的级别、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质量符合现行标准要求。表面无老锈和油污。必要时做化学分析。 7、脱模剂:水质隔模剂。 (三)工器具 备有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铁锹、振捣棒、刮杆、木抹子、胶皮手套、串桶或溜槽、钢筋加工机械、木制井字架等。 二、质量标准 (一)钢筋工程 1、钢筋加工工程 (1)主控项目 1)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l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标准的规定。 2)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②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3)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I生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精品

目录 一、设计题目 二、设计资料 2.1工程地质条件 2.2给定参数 2.3材料选用 三、设计内容 3.1确定基础埋置深度 3.2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3.3确定基础的底面尺寸 3.4确定基础的高度 3.5基础底板配筋计算 3.6绘制施工图(平面图、详图)

1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一、设计题目 某教学楼为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下独立基础,柱网布置如图所示,试设计该基础 二、设计资料 ⑴工程地质条件 该地区地势平坦,无相邻建筑物,经地质勘察:持力层为粘性土, 8.0==l I e ,土的天然重度为18 kN/m 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 ak =230kN/m 2,地下水位在-7.5m 处,无侵蚀,标准冻深为1.0m 。 ⑵给定参数 柱截面尺寸为350mm ×500mm ,在基础顶面处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由上部结构传来轴心荷载为680kN ,弯矩值为80kN ·m ,水平荷载为10kN 。 ⑶材料选用 混凝土:采用C20(可以调整)(f t =1.1N/mm 2) 钢筋:采用HPB300(可以调整)(f y =270 N/mm 2)

3.基础设计 ⑴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d d =Z 0+200 =(1000 +200)mm=1200 mm 根据GB50007-20XX 规定,将该独立基础设计成阶梯形,取基础高度为650 mm ,基础分二级,室内外高差300mm ,如图4-8所示。 ⑵确定地基承载特征值f a 假设b <3m,因d =1.2m >0.5m 故只需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深度修正, ()[]22m d ak a m /kN 6.242m /kN 5.02.1180.1230)5.0(=-??+=-+=d f f γη ⑶确定基础的底面面积 m 35.1m 2 1.5 2.1=+= h

独立基础及上部框架结构施工方案

独立基础及上部框架结构施工方案 本工程基础为柱下独立基础,基础的埋深为1.8~-2.3米不等。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故基础采用机械大开挖。 一、基础的施工顺序为: 基础大开挖—基坑修整—10cm素砼垫层—基础承台—基础梁柱—回填土。并挖“先运后进”浇筑顺序。 二、土方开挖及边护: 根据本工程特点,本工程土方采用挖掘机进行机械大开挖,机械开挖至垫层标高以上200mm后,采用人工挖至设计标高。土方开挖前,先放好基础边线和土方开挖线,并将其引到基坑以外不会被破坏的地方,开挖时注意底局部预留200厚土层,待验槽后浇筑垫层时挖除以防止因基底长时间暴露而受扰动。开挖基坑时如发现土层与地质报告不符或发现不良地基,如暗沟、暗升、暗塘、墓穴及人防施等,应立即通知建设单位地质勘探部门、设计院等有关部门人员到现场研究解决。 土方开挖时,施工测量人员严格控制标高,严禁超挖。土方工程采用大开挖,自然放坡,放坡系数取1:0.33,雨水或地表水经排水汇集于集水井内,再用潜水泵排出坑外。本工程选用明沟与集水井排水,在开挖基杭四周设排水沟,在四角和中间设6个集水井,用水泵抽水。排水沟深始终保持比挖土面低0.5m,集水井应比排水沟低0.5—1.0m并随基坑的挖深而加深,保持水流畅通。 三、基础垫层施工 1、浇捣C10砼垫层时,需留置标养及同条件试块各一组,做试块时请监理公司人员旁边监督,送试验室养护。 2、在垫层浇筑前要对土方进行修整,应用竹签对基坑的标高进行标识。先用竹签订在基坑的中,然后用水准尺对其进行测定标高。在素砼浇筑过程中,将以这些竹签的顶为基准,进行总体标高测定。在砼具体施工时,测量员应对全程进行控制施工。浇筑时采用泵送砼,由远而近,并不得在同一处连续布料,应在2米范围类水平移动布料,且垂直于浇筑,振捣泵送砼时,振动棒插入间距一般为400mm左右,振捣时间一般为15~30S,并且在20~30min后对其进行二次复振。确保顺利布料和振捣密实,采用平板振动器时,其移动间距应保证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砼振捣完毕后,表面要用磨板磨平。 四、钢筋制作与安装: 1、学习、熟悉施工图纸和指定的图集,明了构造柱、圈梁、节点处的钢筋构造及各部做法,确定合理分段与搭接位置和安装次序,本工程梁、柱钢筋锚固长度为31D,搭接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范文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 设计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一、设计资料 1、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①号土层:染填土,层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黏土,层厚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 f ak=130KPa。 ③号土层:黏土,层厚 1.5m,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 f ak=180KPa。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 2.7m,中密,承载力特征值 f ak=240KPa。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纸泥岩,厚度为揭露,承载力特征值 f ak=300KPa。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1所示。 表1.1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4、水文地质条件 (1) 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 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 1.5m 。 5、上部结构材料 拟建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 ×500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 外高差450mm 。柱网布置如图所示。 6、上部结构作用 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表 1.2所示,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如表1.3所示。 表1.2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

表1.3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 7、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C30,钢筋采用HPB235、HRB335级。 二、基础埋置深度,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1、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 基础的最小埋深d min=Z d-h max,Z d=Z0ΨZsΨZwΨZe。查表2-11,表2-12及表2-13得d min=Z d-h max<0。 故基础的埋置深度不受地基冻结条件所控制而有其它因素确

框架结构-独立基础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编制时间:2017年02月26日

第一章编制程序 1 编制依据 一、编制依据 1. 编制原则 (1)本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编制时对项目管理机构设置、劳动力组织、施工进度计划控制、机械设备、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工程质量控措施、安全生产保证措施、文明施工措施、降低成本措施等诸多因素尽可能充分考虑,突出科学性及可行性。是确保优质、低耗、安全、文明、高速完成全部施工任务的重要经济技术文件。 (2) 编制依据: 1)本工程设计图纸; 2)本工程的招标文件及招标答疑; 3)现行国家有关规、标准、规程。 (A)《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J202-83) (B)《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JGJ79-91) (C)《建筑桩基技术规》(JGJ94-94) (D)《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JGJ120-99) (E)《工程测量规》(GB50026-93)

(F)《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G)《混凝土结构工程验收规》(GB50204-2001) (H)《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107-87) (J)《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J80-85)(K)《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L)《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 (M)《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03-98) (N)《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O)《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 (P)《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2000) (Q)《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09-95) (R)《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JGJ73-91) (S)《外墙饰石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JGJ126-2000)(T)《建筑装饰工程质量验收规》(GB50210-2001) (U)《屋面工程技术规》(GB50207-94) (V)《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W)《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JGJ46-8829)

PKPM设计柱下独立基础

第三章:柱下独立基础 本章要点 ●了解适用范围 ●把握是否设置拉梁的原则 ●掌握软件操作的全过程 柱下独立基础是《地规》上有筋扩展基础的一种,是常用的一种基础形式。适用于底、中、高层中的纯框架结构、框剪结构中的框架部分。 工程实例上部结构规模为8层纯框架结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00kpa。 柱下独立基础的主要构造是: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不 宜小于200mm,阶梯型基础的每阶高度宜为300-500mm。垫层厚度不宜小于70 mm。垫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0 第一节实例简介 1.1基础平面图(图1.1) 图1.1 基础平面图 1.2基础SATWE、底层填充墙荷载图(图1.2)

图1.2 SATWE、底层填充墙荷载图. 1.3三维透视图(图1.3)。 图1.3 三维透视图

第二节柱下独立基础人机交互输入 进入JCCAD主菜单②(图1)。 图1 主界面 点击〈基础人机交互输入〉,选〈应用〉,屏幕会显示〈选择基础模型数据〉对话框(图 1A),你可据其所示内容,选择要读取的基础数据。当选〈读取已有的基础布置数据〉时,已有的操作有效,当选〈重新输入基础数据〉时,已有的操作失效。 图1.A 选择基础模型数据对话框

同时屏幕右侧显示一级菜单(图2)。柱下独基需要进入菜单为:地质资料、参数输入、荷载输入、上部构件等。 图2 主菜单 2.1点击〈地质数据〉,屏幕显示〈地质数据〉菜单(图2.1)。 2.1.1点击〈打开资料〉,屏幕显示〈打开资料〉对话框(图2.1.1),选择打开。

2.1.2点击〈平移对位〉与〈旋转对位〉调整地质资料网格的位置。最后形成地质资料网格与基础平面网格的对应简图(图2.1.2) 其中〈旋转对位〉可以精确用角度来旋转(图2.1.3),每次角度不累加。 2.2点击〈参数输入〉,屏幕显示〈参数输入〉菜单(图2.2)。用于参数输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