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信科大计算机网络实验二

北信科大计算机网络实验二

北信科大计算机网络实验二
北信科大计算机网络实验二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实验

实验仪器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实验名称实验二网际协议IP

系别__计算机学院_

专业___ 网络工程

班级/学号_ 0903/2009011422

学生姓名张昭

实验日期2011.11.04 成绩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 _ 高卓_ _

实验二网际协议IP 【实验目的】

1.掌握IP数据报的报文格式

2.掌握IP校验和计算方法

3.掌握子网掩码和路由转发

4.理解特殊IP地址的含义

5.理解IP分片过程

【实验学时】

建议4学时

【实验环境配置】

该实验采用网络结构二(我作为主机A参与本次实验)

【实验原理】

一. IP报文格式

IP数据报是由IP首部加数据组成的,IP首部的最大长度不超过60字节。下图 IP数据报文格式:

4位版本4位首部长度8位服务类型16位总长度(字节数)

16位标识3位标志13位片偏移

8位生存时间8位协议类型16位首部检验和

32位源IP地址

32位目的IP地址

选项(如果有)

数据

二. IP分片

链路层具有最大传输单元(MTU)这个特性,它限制了数据帧的最大长度。不同的网络类型都有一个上限值。以太网通常是1500。如果IP层有数据包要传输,而数据包的长度超过了MTU,那么IP层就要对数据包进行分片操作,使每一片长度都小于MTU。 IP首部中“16位标识”、“3位标志”和“13位片偏移”包含了分片和重组所需的信息。另外,当数据被分片后,每个片的“16位总长度” 值要改为该片的长度值。

三. IP路由表

大部分网络层设备(包括PC机、三层交换机、路由器等)都存储着一张记录路由信息的表格,称为路由表。一张路由表由许多表项组成。网络层设备收到数据报后,根据其目的IP地址查找路由表确定数据报传输的最佳路径(下一跳)。然后利用网络层的协议重新封装数据报,利用下层提供的服务把数据报转发出去。

路由表的项目一般含有五个基本字段:目的地址、网络掩码、下一跳地址、接口、度量。

路由表匹配顺序如下:

●直接交付:路由表项的“目的地址”字段是交付主机的本网络地址。

●特定主机交付:路由表项的“目的地址”字段是某台特定主机的IP地址。

●特定网络交付:路由表项的“目的地址”字段是另一个网络的地址。

●默认交付:路由表项的“目的地址”字段是一个默认路由器(默认网关)。

四. 路由选择过程

路由选择模块从IP 处理模块接收到IP 分组后,使用该分组的目的IP 地址同路由表中的每一个项目按特定的顺序(路由表匹配顺序)查找匹配项,当找到第一个匹配项后就不再继续寻找了,这样就完成了路由选择过程。

匹配路由表项的方法是将IP 地址与路由表中的一个项目的“子网掩码”进行按位“与”操作,然后判断运算结果是否等于该项目的“目的地址”,如果等于,则匹配成功,否则,匹配失败。

路由选择模块的工作过程: 对路由表中的每一个项目

使用分组的目的IP 地址与项目

相匹配

匹配成功

把分组连同下一跳地址发送到

分片模块

停止

发送ICMP 差错报文

Y

N Y

N 该项目的“目的地址”

是另一个网络

该项目的“目的地址”是本网络

使用分组的目的IP 地址作为下一

跳地址使用该项目路由表中的“下一跳地址/网关”作为下一跳地址【实验步骤】

主机B 启动静态路由服务(方法:在命令行方式下,输入“staticroute_config ”)。 按照拓扑结构图连接网络,使用拓扑验证检查连接的正确性。

练习一:编辑并发送IP 数据报

1.主机A启动仿真编辑器,编辑一个IP数据报,其中:

MAC层:“目的MAC地址”设置为主机B的MAC地址(对应于172.16.1.1接口的MAC)。

IP层:“生存时间”设置为128;

“源IP地址”设置为主机A的IP地址(172.16.1.2);

“目的IP地址”设置为主机E的IP地址(172.16.0.2)。

生存时间128

使用仿真编辑器的“手动计算”校验和;再使用仿真编辑器的“自动计算”校验和,将两次计算结果相比较,若结果不一致,则重新计算。

●IP在计算校验和时包括那些内容?

答:IPv4分组中的校验和只对头部进行,而不再数据部分进行。

2.在主机B、E上启动协议分析器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IP协议)开始捕获数据。

3.主机A发送第2步中编辑好的报文。

4.主机B、E停止捕获数据,在捕获到的数据中查找主机A所发送的数据报,并回答以

下问题:

●第2步中主机A所编辑的报文,经过主机B到达主机E后,

报文数据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记录变化的字段,并

简述发生变化的原因。

答:报文数据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字段有:“生存时间”和“首部校验和”。原

因是主机B为路由器,数据包每经过一路由器“生存时间”字段的值会减1,并重新计算校验和。

5.将第2步中主机A所编辑的报文的“生存时间”设置为1。重新计算校验和。

生存时间为1

6.主机B、E重新开始捕获数据。

7.主机A发送第6步中编辑好的报文。

8.主机B、E停止捕获数据,在捕获到的数据中查找主机A所发送的数据报,并回答以

下问题:

主机B、E是否能捕获到主机A所发送的报文?简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当主机B对应于172.16.1.1的接口可以捕获到主机A所发送的报文,这时的报文生存时间为1,当主机B接收到A发送的报文后,生存时间减一;但当主机B对应于172.16.0.1的接口转发时,主机E就不能捕获到主机A所发送的报文。原因是当“生存时间”字段的值减至为0时,路由器将该报文丢弃不进行转发。

练习三:IP数据报分片

1.在主机B上使用“开始\程序\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通用版\工具\MTU工具”设

置以太网端口的MTU为800字节(两个端口都设置)。

2.主机A、B、E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

ICMP协议)。

3.在主机A上,执行命令ping -l 1000 172.16.0.2。

4.主机A、B、E停止捕获数据。主机E如下图所示,重新定义过滤条件(取一个ICMP

数据包,按照其上层协议IP的Identification字段设置过滤)。

6.在主机A上,执行命令ping -l 2000 172.16.0.2。

7.主机A、B、E停止捕获数据。察看主机A、E捕获到的数据,比较两者的差异,体会

两次分片过程。

答:第一次传输的数据长度为1000bytes,而MTU为800,因此需要进行1次分片,第二次传输的数据长度为2000bytes,而MTU为800,因此需要进行2次分片。More fragments字段值为1表示之后还有分片;Fragment offset字段指明了当前分片包在与其它分片包被重新组装成一个单独数据包时,应该位于数据包的什么位置上。值为8的整数倍。在本实验中,MTU 为800,因此传输的数据量最大为800-20(IP首部长度)= 780,而780不是8的整数倍,因

此分片序号2 的Fragment offset字段值为776(8的整数倍且最接近780)。

8.主机B上使用“开始\程序\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通用版\工具\MTU工具”恢复以

太网端口的MTU为1500字节

【思考问题】

1.说明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为什么要使用这两种不同的地址?

答:IP地址基于逻辑,比较灵活,不受硬件限制,也容易记忆。MAC地址在一定程度上与硬件一致,基于物理,能够标识具体。这两种地址各有好处,使用时也因条件而采取不同的地址。由于IP只是逻辑上标识,任何人都随意修改,因此不能用来标识用户;

而MAC地址则不然,它是固化在网卡里面的。从理论上讲,除非盗来硬件(网卡),否则是没有办法冒名顶替的。这就是MAC地址的好处。

2.不同协议的MTU的范围从296到65535,使用大的MTU有什么好处?使用小的MTU有什么好处?

答:使用大的MTU可以有效的提高数据传输速率(提高效率),但MTU值越大支持的物理网络就会越少。使用小的MTU可以获得多数物理网络的支持,但传输速率明显降

低(降低效率)。

3.IP数据报中的首部检验和并不检验数据报中的数据,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什么?缺点是什么?

答:只校验首部数据可最大的好处是降低校验和的运算量,有效地提高了网络层对IP 数据报的处理效率。缺点是无法对数据进行校验,无法判断报文的正确与否,报文对不对都会转发,而不进行修定、无法对首部以外的数据部分进行校验,所以IP数据报数据部分的正确性必须等传送到目的端依靠高层协议(TCP,UDP)来校验。

【实验总结】

在学习本章内容的时候,无法彻底理解本章的重点。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IP数据报的报文格式以及IP校验和计算方法(只校验首部——首部校验和)并理解了IP分段过程。对MTU(最大传输单元)的要求和格式有了深刻的理解。为了使IPv4协议与物理网络无关,协议设计者决定使IPv4数据包的最大长度等于最大传输单元,其目前定义值是65535字节。如果使用具有此值的MTU协议,那么可是传输更加有效。对其他一些物理网络,我们就要将数据进行分割,使其能够通过这些网络。

这章主要要求我们队IPv4和IPv6的数据报的格式。和数据报与分段的相关的字段。还有IPv4分组中的校验和过程和功能。

计算机网络实验2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二 实验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对网络原理有更深刻和更直观的认识;掌握网络基本技术,例如:组网、截获/分析数据包、网络编程等;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和利用计算机网络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实验环境:与因特网连接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主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Ethereal、IE等软件。 实验内容: 一、查看课程配套的2个JA V A Applet演示 演示1:DNS中的递归查询和迭代查询 递归查询:名字解析负担都放在当前联络的名字服务器上。根服务器的负担太重。 迭代查询:根(及各级域名)服务器返回的不是查询结果,而是下一个NS的地址,最后由权威名字服务器给出解析结果。 演示二:HTTP协议中的时延的估计 演示了HTTP协议下非持久连接(有无并行连接)和持久连接(是否是流水方式)的不同的

时延(每个对象传播时延为0.25RTT,共4个对象)。(a)非持久连接,无并行连接(总时延11.25RTT) (b)非持久连接,有并行连接(2条)(总时延6.75RTT) (c)持久连接,不是流水方式(总时延7.25RTT)

(d)持久连接,是流水方式(总时延3.5RTT) 二、Socket编程 1.安装JDK 2.初步学习使用JDK开发Java程序(一) 编译并运行HelloWorld.java程序,结果如下 3. 初步学习使用JDK开发Java程序(二)

编译并运行Hello.java程序,结果如下 4. Socket套接字应用演示 依照实验指导,操作如下 结果如下图 试用该图形界面应用,结果如下

5. 参照前面几个实验获得的Java编程经验,利用课本P106的TCPClient.java 与P108 的TCPServer.java 程序段,自行编写一对基于TCP协议的网络应用程序。 TCPClient.java Import java.io.*; Import https://www.doczj.com/doc/be6314083.html,.*; class TCP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v[]) throws Exception { String sentence; String modifiedSentence; BuffeeredReader inFromUser=new BufferedReader( New InputStreamReader(System.in)); Socket clientSocket=new Socket(“host name”,6789); DataOutputStream outToServer=new DataOutputStream( clientSocket.getInputStream()); BufferedReader inFromServer=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 clientSocket.gerInputStream())); sentence=inFromUser.readLine(); outToServer.writeBytes(sentence+’\n’); modifiedSentence=inFromServer.readLine(); System.out.println(“FROM SERVER:”+ modifiedSentence); clientSocket.close(); } } TCPServer.java

武汉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2)

武汉大学教学实验报告 动力与机械学院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2013 年11 月10 日

一、实验操作过程 1.在仿真软件packet tracer上按照实验的要求选择无线路由器,一般路由器和PC机构建一个无线局域网,局域网的网络拓扑图如下: 2.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表9.1(参数配置表)对路由器,DNS服务器,WWW服务器和PC机进行相关参数的配置: 服务器配置信息(子网掩码均为255.255.255.0) 主机名IP地址默认网关 DNS 202.2.2.1 202.2.2.2 WWW 202.3.3.1 202.3.3.3 路由器配置信息(子网掩码均为255.255.255.0) 主机名型号IP地址默认网关时钟频率ISP 2620XM e1/0:202.2.2.2 e1/1:202.3.3.3 s0/0:202.1.1.2 64000 Router2(Server) 2620XM f0/0:192.168.1.1 s0/0:202.1.1.1 Wireless Router Linksys WRT300N 192.168.1.2 192.168.1.1 202.2.2.1 备注:PC机的IP地址将通过无线路由器的设置自动分配 2.1 对router0(sever)断的配置: 将下列程序代码输到router0中的IOS命令行中并执行,对router0路由器进行设置。Router>en Router#conf t

2.3 WWW服务器的相关配置 对www服务器进行与DNS服务器相似的配置,包括它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具体的相关配置图见下图: WWW服务器的相关配置图

计算机网络实验

试验一 利用wireshark抓包工具抓包 一、实验名称 使用网络协议分析仪 Wireshark 二、实验目的 1. 掌握安装和配置网络协议分析仪Wireshark的方法; 2. 熟悉使用Wireshark工具分析网络协议的基本方法,加深对协议格式、协议层次和协议交互过程的理解。 三、实验容和要求 1. 安装和配置Wireshark的网络协议分析仪,下载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be6314083.html,.。 2. 使用并熟悉Wireshark分析协议的部分功能。 四、实验环境 1.Windows7 操作系统PC机器。 2.PC机器具有以太网卡一块,通过双绞线与局域网连接。 3.Wireshark软件(Wireshark-win64-2.0.2)。 五、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安装网络协议分析仪,从官网下载exe软件双击安装 . .

Wireshark-win64-2.0.2。 2:启用Wireshark进行试验。 2.1:启动初始如下显示: 2.2:分组捕获数据,并将捕获的数据保存为文件抓包实验数据.pcapng,当再次需要捕获时,可以打开文件在进行实验抓包。 2.3:对数据进行协议分析。 在上部“俘获分组的列表”窗口中,有编号(No)、时间(Time)、源地址(Source)、目的地址(Destination)、协议(Protocol)、长度(Length)和信息(Info)等列(栏目),各列下方依次排列着俘获的分组。中部“所选分组首部的细节信息”窗口给出选中帧的首部详细容。下部“分组容”窗口中是对应所选分组以十六进制数和ASCII 形式的容。 2.4无线网连接抓包实验数据如下图1 . .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15秋 学号1532001256679 姓名王小祥 组号一组 指导教师印志勇 国家开放大学东台分校 二○一七年十二月

目录 实验总体说明 (3) 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构成 (3) 实验三路由信息协议RIP (8) 实验四传输控制协议TCP (10) 实验五邮件协议SMTP、POP3、IMAP (12) 实验六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14)

实验总体说明 1.实验总体目标 配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TCP/IP协议)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实验环境 计算机网络协议仿真实验室: 实验环境: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通用版)一套 硬件设备:服务器,中心控制设备,组控设备,PC机若干台 操作系统:Windows 2003服务器版 3.实验总体要求 ●按照各项实验内容做实验,记录各种数据包信息,包括操作、观察、记录、分析, 通过操作和观察获得直观印象,从获得的数据中分析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 ●每项实验均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可参照实验的具体要求,但总体上应包 括以下内容:实验准备情况,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分析,算法描述,程序段,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思考问题的解答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不需要写入实验报告中。 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构成 实验时间: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 实验角色:_____________ 同组者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验二网际协议IP 实验时间: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 实验角色:_____________ 同组者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科大高级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防火墙实验报告 一.实验过程 1.编写Python源代码,命名为pyretic_firewall.py。保存在 ~/pyretic/pyretic/examples中。 2.编写firewall-policies.csv源文件。保存在~/pyretic/pyretic/examples中。 3.在虚拟机mininet仿真器中创建网络拓扑。 4.在宿主机中连接虚拟机,运行程序。 5.运用tcpdump测试实验结果。 二.pyretic_firewall.py源代码及重要代码解释 from pyretic.lib.corelib import * from pyretic.lib.std import * #以上代码引用库函数 # insert the name of the module and policy you want to import from pyretic.examples.pyretic_switch import act_like_switch import os import csv from csv import DictReader #以上代码引用自己所需的一些模块 policy_file = "%s/pyretic/pyretic/examples/firewall-policies.csv" % os.environ[ 'HOME'] #以上代码为指定引用的文件的路径 #以下代码为main函数 def main(): # start with a policy that doesn't match any packets # 初始化not_allowed变量 not_allowed = none # and sdd traffic that isn't allowed

计算机网络实验2 分析 Ethernet帧.

实验2:使用包嗅探及协议分析软件Ethereal 分析Ethernet帧. 实验内容: 1. 在windows中安装Ethereal软件。 2、配置包捕获模式为混杂模式,捕获网络中所有机器的数据包 当捕获到一定数量的数据报后,停止捕获,观察捕获到的数据包,并对照解析结果和原始数据包的具体字段(如了解本机网卡地址字段、IP地址字段、端口号等) 3、配置包捕获过滤器,只捕获特定IP地址、特定端口或特定类型的包,然后重新开始捕获 4. (a)捕捉任何主机发出的Ethernet 802.3格式的帧(帧的长度字段<=1500),Ethereal 的capture filter 的filter string设置为:ether[12:2] <= 1500 (b)捕捉任何主机发出的DIX Ethernet V2(即Ethernet II)格式的帧(帧的长度字段>1500, 帧的长度字段实际上是类型字段),Ethereal的capture filter 的filter string 设置为:ether[12:2] > 1500 观察并分析帧结构,802.3格式的帧的上一层主要是哪些PDU?是IP、LLC还是其它哪种? 观察并分析帧结构,Ethernet II的帧的上一层主要是哪些PDU?是IP、LLC还是其它哪种? 5. 捕捉并分析局域网上的所有ethernet broadcast广播帧,Ethereal的capture filter 的filter string设置为:ether broadcast (1). 观察并分析哪些主机在发广播帧,这些帧的高层协议是什么?主要做什么用处? (2). 你的LAN的共享网段上连接了多少台计算机?1分钟内有几个广播帧?有否发生广播风暴? 6. 捕捉局域网上的所有ethernet multicast帧,Ethereal的capture filter 的filter string 设置为:ether multicast (1). 观察并分析哪些节点在发multicast帧,这些帧的高层协议是什么? 思考问题: 1) 本地数据存放的字节顺序和网络包中的字节顺序是否相同?请按照字符型、短整数型和长整数型分别比较。 2) 怎样知道哪些数据包是MAC广播包或IP子网广播包? 3) 通过包捕获软件能否捕获到通过交换机连接的计算机发出的包?能够捕捉到其他计算机发出的哪些包? 实验时间:2机时。 参考资料:Ethereal自带的帮助文档

计算机网络实验2 文字版

基本网络测试工具及应用工具实验学生姓名:合作学生: 实验地点:试验时间: 【实验目的】 了解和学会使用网络测试工具及应用工具。 【实验原理】 操作系统中也内置了一些非常有用的软件网络测试工具,如果能使用得当,并掌握一定的测试技巧一般来说是完全可以满足一般需求的,有的甚至被黑客作为黑客工具!其实有许多黑客工具软件也是基于这些内置的网络测试软件而编制、改写的。 这些工具虽然不能称之为专业测试工具,但可以简单判断网络的具体实际状况。 【实验设备】 能联网的电脑一台 【实验步骤】 1.运行CMD 2.一次运行以下命令 ping 10.60.37.57 ping https://www.doczj.com/doc/be6314083.html, ipconfig /all nbstat -n https://www.doczj.com/doc/be6314083.html, Tracert 10.60.37.57 Net view Net user Net time Net start route print ftp -v XServe ftp -d XServe telnet https://www.doczj.com/doc/be6314083.html, 3.另外在宿舍尝试了另一个命令 netsh wlan start hostednetwork 【实验现象】 C:\Documents and Settings\user>ping 10.60.37.57 Pinging 10.60.37.57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10.60.37.57: bytes=32 time<1ms TTL=63 Reply from 10.60.37.57: bytes=32 time<1ms TTL=63 Reply from 10.60.37.57: bytes=32 time<1ms TTL=63 Reply from 10.60.37.57: bytes=32 time<1ms TTL=63 Ping statistics for 10.60.37.57: Packets: Sent = 4, Received = 4, Lost = 0 (0% loss), 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 Minimum = 0ms, Maximum = 0ms, Average = 0ms C:\Documents and Settings\user>ping https://www.doczj.com/doc/be6314083.html, Pinging https://www.doczj.com/doc/be6314083.html, [119.75.218.77]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119.75.218.77: bytes=32 time=28ms TTL=51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二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实验报告 2015年10 月27 日

实验项目列表

实验报告 系:计算机科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 姓名:学号:实验室号:计算机号: 实验日期:2015 年10 月27 日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报告退发(订正、重做) 实验二网络监听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理解网络监听原理 2、熟悉网络监听方法 3、理解网络流量 4、掌握TCP/IP的主要协议和协议的层次结构 二、实验环境与设备 本实验在实际因特网环境下进行操作,需要的设备有:一台PC机,WireShark监听软件。WireShark监听软件可从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be6314083.html,/下载。实验配置如图所示。 因特网 三、实验原理 1、网络协议分析器 如果使用Web浏览器或OICQ聊天这样的网络软件,必须有网络连接才能工作,然而,你知道它们在因特网上传送的是什么类型的信息吗? 例如,计算机要对远程Web服务器发送什么数据来获取它需要的网页呢?计算机如何将邮件发给指定的人呢? 可以通过网络协议分析器(如WireShark)来协助观察网络会话的细节。网络协议分析器是一个能记录所有网络分组,并以人们可读的形式显示的软件。在监听重流量网络时,允许用户过滤掉不想要的分组或查看感兴趣的特定分组,而且还能为用户提供所有分组的统计概要。 2、网络监听原理 在共享式局域网中,位于同一网段的每台主机都可以截获在网络中传输的所有数据,正常情况下,一个网卡只响应目的地址为单播地址和广播地址的MAC帧而忽略其它MAC帧,网卡接收这两种帧时,通过CPU产生一个硬件中断,然后由操作系统负责处理该中断,对数据

2019计算机网络实验二大作业

姓名: 报名编号: 学习中心: 层次:专升本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客观题:谈谈你对本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答:通过本次实验后,我见到了真正的计算机主机,以及如何在路由器上对主机进行配置,更多的是在这次实验中使我学会了如何与人交流,如何与人合作。 实验一:交换机的登录与配置 实验目的:1.掌握Console口登陆交换机和Telnet方式登陆交换机的方法。 2. Cornware平台的基本使用。 实验问题讨论: 1.使用Telnet方式登录交换机: (1) 在交换机上做出必须的预先配置,例如配置交换机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配置登录交换机的用户密码,配置登录用户的权限级别等。请把你为完成这些预先配置所执行的配置命令写到实验报告中。 1.配置交换机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systerm [H3C]interface vlan-interface 1 [H3C-vlan-interface1]ip address 192.168.0.2 255.255.255.0 [H3C-vlan-interface1]quit (2) 配置PC A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注意要把PC A的IP地址与交换机的IP 地址设在同一网段。请把你所做的配置写到实验报告中。 192.168.0.5 255.255.255.0

实验二:交换机VLAN间路由配置实验 实验目的:1.掌握交换机VLAN间路由的配置方法 2.掌握VLAN间路由配置命令 实验问题讨论: 1.“reset saved-configuration”命令和“reboot”命令的功能是什么? 答:“reset saved-configuration”命令和功能是擦除旧的配置文件。“reboot”命令的功能是用来复位单板。 2.Switch A中VLAN1的端口都包括哪几个端口?VLAN2的端口包括哪几个端口?VLAN3的端口都包括哪几个端口? 答:VLAN1:Fa0/1-6Fa0/9-24 VLAN2:Fa0/7 VLAN3:Fa0/8 实验三:路由器的登录与基础配置 实验目的:1、掌握路由器两种登陆方式 2、掌握路由器基础命令功能 实验问题讨论: 1.在Telnet登录方式的前期配置中,我们创建本地账户和密码的原因是什么?答:允许授权用户进入网络中的UNIX机器并且就像用户在现场操作一样,同时防止未授权用户进入系统。

高级计算机网络复习总纲领

第一讲: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是自主计算机的互联结合。 互联网:全球范围、通用、异构的公用计算机网络 高速信息网络体系结构的发展趋势:分层结构;分布控制、管理和安全机制 分层结构:应用、服务、基础设施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就是一种分层结构,它是计算机网络各层次及各层协议的集合。在该模型中每一层均向它相邻的高层提供自己独特的服务,同时也调用它相邻的下层向它提供的服务。层与层之间通过它们之间的接口进行通信。 OSI体系结构是ISO提出的一个七层模型:从下到上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Internet使用的体系结构:是TCP/IP模型。它是由数十个具有一定层次结构的协议组成的一个体系结构。而TCP和IP是该协议中两个最重要的协议。它分为四个层次:应用层、传输层(又叫主机到主机层TCP)、网络层(IP)和网络接口层(链路层)。 第二章、第三章IPv6协议 IPv4的危机:地址危机(最大的危机,但可通过NAT、CIDR、VLSM)、端到端业务模式无法实施、QoS 和性能问题、配置复杂、安全问题、路由表的膨胀、移动性支持不够 Ipv6的特点(也是相对于ipv4改进之处):地址及寻址、全新的报文格式,高效的报头、全新的地址配置方式,即插即用、更好的QoS支持、内置的安全性、全新的邻居发现协议、良好的扩展性、内置的移动性、端点分片 Four Layer TCP/IPv6 Model

IPv6地址分类: 单播地址(Unicast Address) 组播地址(Multicast Address) 任播地址(Anycast Address) 特殊地址: 多路广播(组播)地址的高序列八位字节具有十六进制值FF。此八位字节的任何其他值都标识单播地址。 链路-本地(Link- Local) 用在单一链路上 带有链路-本地源或目的地址的数据包不转发到其它链路 如:FE80::20C:76FF:FE0A:9A7C 站点-本地(Site- Local) 用于单一站点 带有站点-本地源或目的地址的数据包不转发到其它站点 应用与RFC 1918 类似 如:FEC0::20C:76FF:FE0A:9A7C 全球(Global) 全球唯一地址 带有全球地址的数据包可被转发 如:3FFE:321F:0:CE::1 一台主机的MAC地址是:0012:3400:ABCD,试求其生成的链路本地地址。 解:首先将MAC地址写成二进制形式: 00000000 00010010 00110100 00000000 10101011 11001101

计算机网络实验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课程_ 计算机网络 _ 实验名称TCP/IP协议分析与验证 姓名实验日期: 学号实验报告日期: 同组人姓名报告退发: ( 订正、重做 ) 同组人学号 实验名称 TCP/IP协议分析与验证 一.实验环境(详细说明运行的操作系统,网络平台,机器的IP地址) 操作系统:Win8.1 网络平台:Wireshark 机器的IP地址:192.168.191.3 二.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报文捕获工具Wiresshark(或者EtherDetect) 的使用方法和基本特点,通过Wireshark软件捕获并分析基于链路层的协议数 据,包括ARP、ICMP、IP、TCP、UDP以及DNS、FTP、HTTP协议的报文格式以及 工作过程,促使学生真正了解TCP、UDP、IP等协议的构成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内容】 要求学生在各自机器上进行文件下载和浏览网页操作,通过Wireshark捕获报文并分析TCP/IP协议族中各种协议的报文格式和工作过程。然后在各自机器上发送ping、tracert命令,然后通过Wireshark捕获以太网帧并分析IP、ICMP和ARP协议的报文格式和工作过程 【实验步骤】 (1)启动Wireshark,并设置好相关参数; (2)启动Wireshark捕获功能;

(3)发送ping或tracert命令或进行文件下载和网页浏览; (4)分析Wireshark捕获的各种报文并验证TCP/IP协议的报文格式和工作过程【实验题目】 1-1.(1)设置获取数据包的filter为两台机之间。 (2)捕获两台机之间的IP数据报的报文。 (3)在报文的十六进制代码中找出源IP、目标IP、首部长度以及协议字段的值。 粘贴报文处: 源IP:c0 a8 bf 03 目标IP:c0 a8 a8 0a 首部长度:45 协议字段的值及含义:01:使用的协议为icmp协议 1-2.(1)设置获取数据包的filter为两台机之间。 (2)捕获两台机之间的ICMP报文。 (3)分析echo request和echo reply两种类型的ICMP报文的。 Ping or tracert?(运行结果):

计算机网络实验二(2.1) 实验报告

实验三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2、掌握静态路由设置 3、掌握动态路由设置 二、具体实验过程(简单截图及文字说明,文字说明主要说明实验 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项目二:路由器静态路由设置 一、实验拓扑图 实验形式:用模拟软件完成的。 1.硬件连接: Switch1连接R1的e0端口,R1的S0连接R2的S1,R2的e0连接switch2,PC1,PC2接Switch1,PC3,PC4接Switch2。 R1的Fa0/0端口的IP是:192.168.10.1 255.255.255.0 R1的S0/0/0端口的IP是:192.168.1.1 255.255.255.0 R2的Fa0/0端口的IP是:192.168.20.1 255.255.255.0

R2的S0/0/0端口的IP是:192.168.1.2 255.255.255.0 将实验拓扑图保存。将实验拓扑图保存,然后打开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进行路由器和PC机的配置 2.设置PC机的IP地址和网关 PC1的设置: PC2的设置:

PC3的配置: PC4的配置:

3.配置路由器R1(包括设置R1的f0/0和s0/0/0和打开端口f0/0和s0/0/0) 检查连通性

配置路由器R2 检查连通性

配置完R1的端口后,f0/0和s0/0/0都up但是线路协议是down的; 配置完R2的f0和s0/0/0后,R2的f0/0和s0/0/0及线路协议都是up的,且R1的线路协议就变成up的了。 4.路由器连通性的测试如上,以下给出主机的连通性测试: PC1: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二

实验二 DHCP服务的配置和管理 本实验使用2个学时 一、实验目的 1、理解DHCP的工作原理 2、了解DHCP分配IP地址的过程 3、掌握DHCP服务器的设置 二、实验设备与环境 装有Windows 2003 Advance Server主机和windows XP组成的虚拟机局域网 三、预备知识与课前准备 1、 DHCP的功能 任务DHCP的任务是集中管理IP地址并自动配置IP地址的相关参数(如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等)。在使用TCP/IP协议栈的网络通信中,每一台计算机都 必须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通过这个IP地址与其他的计算机进行通信,每台计算 机在设置IP地址时可以使用静态IP地址和动态IP地址。使用静态IP地址必须通 过手工输入,在配置是容易出错,网络用户较多(多于254台)时不建议使用。可 以使用动态IP地址,有DHCP服务器来提供并自动完成设置操作。 当DHCP客户端启动时,它会自动与DHCP服务器建立联系,并要求DHCP服务器给它提供IP地址。当DHCP服务器收到客户端请求后,会根据服务器中现有的 IP地址情况,采取一定的方式给客户端分配一个IP地址。服务器给客户端提供IP 地址的方式有两种: 1)永久租用 当客户端向服务器租用到IP地址后,这个IP地址就永远给这个客户端使用。 这种方式主要用于网络中IP地址足够充裕的情况。 2)限定租期 当客户端从DHCP服务器租用到IP地址后,客户端对该IP地址的使用只是暂时的。如果客户端在租期到期前并没有更新租期,DHCP服务器将收回该IP地址, 并提供给其他的DHCP客户端使用。当该客户端再次向DHCP服务器申请IP地址时,由DHCP服务器重新提供其他的IP地址使用。限定租期的方式可以解决IP地址不 够时的困扰。 2、DHCP的工作原理 当作为DHCP客户端的计算机第一次启动时,它经过一系列的步骤以获得其TCP/IP配置信息,并得到IP地址的租期。租期是指客户端从服务器获得完整的 TCP/CP配置后对该TCP/IP配置的使用时间。客户端从服务器获得完整的TCP/IP 配置需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

高级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节作业 1、简述需要网络管理的理由; 计算机网络日益成为个人和企业日常活动比不可少的工具.对于如何保证网络的安全,组织网络高效地运行提出了迫切要求.此外,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越来越复杂,规模越来越大.其管理的难度更是非同小可.迫切需要一个网络管理系统。 网络管理包括对硬件、软件和人力的使用、综合与协调,以便对网络资源进行监视、测试、配置、分析、评价和控制,这样就能以合理的价格满足网络的一些需求,如实时运行性能、服务质量等。 2、Agent软件对应于OSI的哪几层? 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3、NME,NMA各起什么作用? NME:网络管理实体,它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收集网络活动信息; 2)测试本地设备; 3)在本地存储信息; 4)响应要求,传送信息; 5)根据命令改变参数。 NMA:网络管理应用,它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提供用户接口; 2)显示管理信息; 3)向NME发出请求或指示; 4)改变设置。 4、轮询和心跳有什么不同? 轮询(Polling):为了及时了解管理对象的最新情况,代理必须经常地查询对象的各种参数。这种定期查询叫轮询。 心跳(Heartbeats):代理隔一定时间向管理站发出信号,报告自己的状态。 目的让管理站知道代理是否存在,是否可与之通信等。 轮询机制是代理查询对象,而心跳机制是代理主动报告自己状态。 5、说出五项网络管理的作用各是什么? 网络管理有五大功能: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 故障管理(Fault Management) 故障管理是网络管理中最基本的功能之一。一般先将网络修复,然后再分析网络故障的原因。分析故障原因对于防止类似故障的再发生相当重要。网络故障管理包括故障检测、隔离和纠正三方面,应包括以下典型功能: 1)故障监测; 2)故障报警; 3)故障信息管理; 4)排错支持工具; 5)检索/分析故障信息。 不严重的简单故障通常被记录在错误日志中,并不作特别处理;而严重一些的故障则需要通知网络管理器,即所谓的"警报"。一般网络管理器应根据有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信息工程类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姓名: 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级:2011级 学号: 指导教师:周术成老师 职称: 2014年 5 月 4 日

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实验报告 系:计算机与信息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2011 :学号:实验课程:_ 计算机网络 实验室号____田C-305__ 计算机号:实验时间: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实验一以太网组网实验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局域网所使用的基本设备 2. 掌握以太网组建方法 3. 掌握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 2.实验原理 以太网事实上是一簇局域网技术,不同的以太网在链路层帧头的格式、电缆的类型和传输速度上有很大的差异以太网可以利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缆等不同的传输介质进行组网,也可以运行10Mb/s、100Mb/s、1000Mb/s 的网络速度。不管采用何种传输介质,以及网络速度各不相同,只要是以太网,采用的都是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即任何结点没有可预约的发送时间,所有结点平等地争用发送时间,并随机地发送数据。 组建局域网常用的传输介质为双绞线,作为10BASE-T 和100BASE-TX 以太网的传输介质,非屏蔽双绞线在组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非屏蔽双绞线UTP 中的8 芯导线采用了不同的颜色,分成4 对,其中橙和橙白一对,绿和绿白一对,蓝和蓝白一对,棕和棕白一对。以太网使用的UTP 分为直通UTP 和交叉UTP。 UTP 双绞线有两种接法:T568A 标准和T568B 标准。 直通UTP:线的两头都按T568B 线序标准连接。 交叉UTP:线的一头按T568A 线序连接,另一头按T568B 线序连接。 组装不同类型的局域网需要不同的设备,10Base-T 和100Base-TX 组网所需要的设备有:UTP 电缆、以太网卡、10M/100M 集线器、以太网交换机等。现在的以太网在逻辑上采用星型拓扑结构,用这种拓扑结 构,每台计算机用电缆线连接到共享网络设备上,如集线器和交换机等。 集线器和交换机都是用以太网接口连接多台设备,然而,它们在实现上有很大不同。集线器是第1 层设备,是以太网的集中连接点,具有信号放大功能,扩大以太网的地理围。通常采用RJ-45 接口,计算 机或其他终端设备通过双绞线电缆与集线器相连。当数据到达集线器的一个端口后,集线器不进行过滤处 理,直接将收到的数据包复制并广播到所有其他的端口,而不管这些端口连接的设备是否需要这些数据。 因此,网络中集线器数量越多,整个网络的性能就越差。 一般以太网的拓扑既用到集线器也用到交换机,集线器连接到交换机端口上,计算机连接到集线器上。在这种配置里,连接在同一集线器的计算机能看到彼此传输的数据,并且一次只能有一个传输;但在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2

一.实验目的 认识常见的网络浏览器,学会浏览器的基本配置方法和附加功能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软件环境 PC机,校园网络连接和宿舍宽带连接,Windows XP与2007操作系统,360/TT/IE浏览器 三.实验内容、结果及分析 认识常见的网络浏览器,并掌握其基本的安装、配置和使用方法。 1.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a.配置代理服务器 工具->Internet选项->连接->局域网设置->代理服务器 广东工业大学的代理服务器:https://www.doczj.com/doc/be6314083.html,端口:8080 本地地址不使用代理服务器的钩要钩上。

*问题:广东工业大学的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是什么?你是如何查到的? 【202.116.128.6】使用Ping命令找到的。 分别在使用代理服务器和不使用代理服务器的情况下,连接下面这个网站: https://www.doczj.com/doc/be6314083.html,/,看看它所显示的你的来源IP地址是否一样。分析为什么会这样。不使用代理服务器就会显示

使用代理服务器就会显示 具体原因不清楚。 b.浏览器安全级别的设置 进入方法:工具->Internet选项->安全->自定义级别 比较一下在低、中低、中、高几种安全级别下,访问广东发展银行网上银行网站有什么不同。广发行网上银行网站如下: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be6314083.html,/perbank/perbankLogin.jsp 选择安全级高时: 选择安全级中、低中、低时:

比较一下几种安全级别有什么不同: IE 的安全机制共分为高,中,中低,低四个级别,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功能。高级是最安全的浏览方式,但功能最少,而且由于禁用 Cookies 可能造成某些需要进行验证的站点不能登录;中级是比较安全的浏览方式,能在下载潜在的不安全内容之前给出提示,同时屏蔽了 ActiveX 控件下载功能,适用于大多数站点;中低的浏览方式接近于中级,但在下载潜在的不安全内容之前不能给出提示,同时,大多数内容运行时都没有提示,适用于内部网络;低级别的安全机制不能屏蔽任何活动内容,大多数内容自动下载并运行,因此,它只能提供最小的安全防护措施。 c.在浏览器中直接运行命令 直接在地址栏中键入D:,然后回车,就可以出现资源管理器浏览D盘的界面。

计算机网络实验二简单共享局域网的组建

计算机网络实验二简单共享局域网的组建

计算机网络实验二简单共享局域网的组建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二 简单共享局域网的组建 系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网络工程方向类型:设计性 班级:1002班 姓名:张磊(2010100244) 日期:2012年 11 月14日

一、实验题目 简单共享局域网的组建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以太网卡与交换机的连接与配置 2.掌握Windows中的TCP/IP或NetBEUI协议的设置 三、实验原理 1. NetBEUI是什么 NetBEUI是网络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是局域网上的程序可以使用的应用程序编程接(API)。NetBIOS为程序提供了请求低级服务的统一的命令集,这些服务是管理名称、执行会话和在网络节点之间发送数据报所要求的。 NetBEUI则是NetBIOS的扩展用户接口,是Microsoft网络的本地网络协议。它通常用于小的、有1~200客户的部门大小的局域网。它可 以使用令牌环源路由作为其路由的惟一方法。它是NetBIOS标准的 Microsoft实现。 2.交换机的应用 交换机是交换式网络上设备的公用连接点。交换机包含多个端口。计算机用网线和交换机相连的方法是:将双绞线的一端RJ-45接头插到交 换的一个口上,另一端插到计算机网卡上的RJ-45插座上。如果所有设 备都已接通电源,那么交换机上的连接指示灯就会显示连接状态,可据 此判断网络连接是否正常。 3. 联网计算机的简单设置 实现Windows对等网,应对联网计算机的网络协议、标识、网络客户和服务进行简单的设置。方法如下: (1)添加网络协议 双击“控制面板”—“网络连接”—“本地连接”,打开“本地连 接状态”对话框,单击“属性”,打开“属性”对话框,单击“安 装”,选择“协议”,单击“添加”,出现“选择网络协议”对话框, 选定所要添加的协议。一般Windows的操作系统中都已存在 TCP/IP协议,在Win 2K中需添加NetBEUI协议。 (2)添加服务 同添加协议方式类似,在打开“属性”对话框,单击“安装”,选 择“服务”,单击“添加”,出现“选择网络服务”对话框,选定所 要添加的服务。

高级计算机网络

高级计算机网络 http:blogcsdnnettanggaoarticledetails蓝牙技术Part章节在丹麦的Jelling城在教堂里立着一块纪念碑这块纪念碑就是为了纪念Blatand 国王的功绩和他的父亲,丹麦的第一个国王“Gorm the Old”而立的。 有趣的是这块特别的石头在Harald和他的儿子Sven Forkbeard之间的一次战争后就遗失了近年里没有人见过这块石头。 Sven获胜了(并且把他父亲流放了)因为这块刻着古代北欧文字的石头是Harald的荣耀所以Sven埋葬了它。 直到最近几年一个农夫对他农场里的这个大土堆产生了好奇才终于发现了这块石头。 这个标志最初是在商业协会宣布成立的时候由Scandinavian公司设计的。 标志保留了它名字的传统特色包含了古北欧字母“H”看上去非常类似一个星号和一个“B”在标志上仔细看两者都能看到。 年度工作概述Part章节年月瑞典爱立信、芬兰诺基亚、日本东芝、美国IBM和英特尔公司五家著名厂商在联合拓展短程无线通信技术的标准化活动时提出了蓝牙技术。 年下半年著名的业界巨头微软、摩托罗拉、COM、朗讯与蓝牙特别小组家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蓝牙技术推广组织从而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蓝牙潮。 蓝牙技术的提出年度工作概述Part章节蓝牙技术采用高速跳频扩展技术FHSS,跳频速率为每秒次每次传送一个封包封包大小从bitbit

皆可而且其封包内容可以是包含数据或语音等不同的资料。 资料封包可借助自动重送(ARQ)机制来加以保护而声音封包因采用CVSD(连续可调变斜面三角器波形编码)方式编码而可以不在重送以增加效率。 其设备采用的是GFSK调制技术其最高传输速率为Mbps实际数据有效速率为Kbps话音采用连续可变斜率调制CVSD(连续可变斜率调制)编码方式CVSD方式抗干扰能力很强即使在误码率达到时仍然有可以接受的话音质量。 蓝牙技术年度工作概述Part章节蓝牙系统中的功能模块分为:无线射频单元、链路控制单元、链路管理单元、软件结构。 蓝牙技术采用了全开放的框架结构可以充分利用现存的多种标准如:OBEX、TCPIP等而不是重新定制标准通过采用IRDA的对象交换协议(OBEX),蓝牙可以直接沿用IRDA的软件资源。 蓝牙系统的软件结构将实现的功能有:配置及诊断、蓝牙设备的发现、电缆仿真、与外设通信、语音通信及呼叫控制以及交换名片和电话号码等。 蓝牙技术是一种用于各种固定与移动数字化硬件设备之间的低成本、近距离无线通讯连接技术。 年度工作概述Part章节可以随时随地用无线接口来接替有线电缆连接具有很强的移植性可以用于多种通信场合如W AP、GSM、DECT 等引入身份识别后可以灵活的实现漫游功耗低对人体危害小蓝牙集成电路应用简单成本低廉实现容易易于推广。

计算机网络实验2

实验2 IEEE802标准和以太网 软件学院 实验目的: 1、掌握以太网的报文格式 2、掌握MAC地址的作用 3、掌握MAC广播地址的作用 4、掌握LLC帧报文格式 5、掌握协议编辑器和协议分析器的使用方法 6、掌握协议栈发送和接受以太网数据帧的过程 实验环境 实验机房、采用网络结构一 实验原理 1、OSI模型和TCP/IP协议族

OSI模型 TCP/IP模型 2、以太网的物理地址 以太网上的每一个主机都有自己的网络接口卡(NIC)。网络接口卡通常安装在主机内部,并未主机提供一个6字节的物理地址。 在遵循IEEE802标准的以太网中,这个物理地址成为MAC地址。 MAC地址是唯一的。 3、以太网的访问模式 当多个节点连接到一条链路上的时候,叫做多点链路或广播链路。 使用协议CSMA/CD来检测是否发生冲突。 4、以太网的MAC帧格式

5、LLC帧格式 实验过程 1、练习一领略真实的MAC帧 实验内容: 各主机打开协议分析器,进入相应的网络结构并验证网络拓扑的正确性,如果通过拓扑验证,关闭协议分析器继续进行实验,如果没有通过拓扑验证,请检查网络连接。 本练习将主机A和B作为一组,主机C和D作为一组,主机E和F作为一组。现仅以主机A、B所在组为例,其它组的操作参考主机A、B所在组的操作。 1. 主机B启动协议分析器,新建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 滤条件(提取ICMP协议)。 2. 主机A ping 主机B,察看主机B协议分析器捕获的数据包,分 析MAC帧格式。

3. 将主机B的过滤器恢复为默认状态。 实验结果: 由实验得到的MAC帧可知: MAC帧头有MAC destination(目的地址)、MAC Source(源地址)、Ethbertype-Length(类型); IP字段有:total Length(总长度)、生存时间、目的IP、源IP、校验等等内容; ICMP有,ICMP类型、Checksum 校验和、Code 代码、ICMP报文类型、ICMP报文的数据长度; 综上;MAC帧是IP数据报在数据链路层运输时包装的结果。 2、练习二理解MAC地址的作用 实验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