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复习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19
流行病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A.疾病 B.病人 C.人群 D.无病的人2.流行病学是【】A.研究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科学B.研究非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科学C.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及其分布的原因,以及制订预防、控制和消灭这些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对策与措施的科学D.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的科学3.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使用最多的是【】A.观察法B.实验法C.理论法D.方法学研究4.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A.进行统计学检验B.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C.研究疾病的发生概率D.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5.关于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人群现场是流行病学主要的实验室B.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又称数理流行病学研究C.分析性研究可人为控制研究条件D.流行病学研究可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价6.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B.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治措施C.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D.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7.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A.实验室方法 B.临床诊治方法C.现场调查与现场实验研究方法D.临床诊治与统计学方法8.流行病学研究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A.设立对照组 B.不设立对照组C.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D.盲法9.流行病学的分析性研究不包括【】A.病例对照研究B.临床试验C.队列研究D.回顾性队列研究10.流行病学的描述性研究不包括【】 A.普查 B.抽查 C.队列研究 D.现患调查11.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A.年龄、性别和种族 B.职业、家庭和环境C.国家、地区和城乡 D.时间、地区和人间分布12.流行病学描述疾病分布最常用的指标是【】 A.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 B.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C.发病率,死亡率,感染率 D.发病率,死亡率,罹患率13.衡量疾病危险程度的指标是【】A.患病率B.感染率C.引入率D.发病率14.某地流感爆发流行,经调查该地3789人中当月有837人发生流感,这些人中有14人曾在一个月前发生过感冒,计算得837/3789=22.1%,这个率应是【】A.罹患率 B.患病率 C.发病率 D.感染率15.1994年5月平山县发现喘憋性肺炎的流行,暴露总人口数为883 271人,经调查诊断发病例数共1478例,试问在资料分析时疾病的频率指标应选用【】A.发病率 B.罹患率 C.时点患病率 D.感染率16.某县有人口 10万人,1997年因各种疾病死亡1000人。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1、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2、发病率(I、incidence rate):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3、罹患率(attack rate):也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4、患病率(P、prevalence):亦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5、散发(sporadic):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6、流行(epidemic):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7、暴发(outbreak):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病人。
8、地方性:称地方病,指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
9、移民流行病学:是通过比较移民人群、移民地当地人群和原居住地人群的某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分析该病的发生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它是一种综合描述疾病三间分布的方法。
10、危险因素: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精神心理以及遗传等。
11、概率论因果观:因果联系是一种“或然性”,即确定的原因导致不确定的结果。
12、混杂偏倚(confounding bias):是指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在估计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时,受到一个或多个既与研究的疾病有密切关系又与暴露因素有密切联系的潜在危险因素的影响,从而歪曲(低估或高估)了所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真实联系。
13、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指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三间分布的特征,进而提出病因假设和线索。
14、现况调查(prevalence survey):指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特定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变量的资料,以描述该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与疾病分布有关的因素。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关注的是社会群体的健康与疾病防治。
流行病学作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核心学科之一,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发展规律,旨在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保障社会公众的健康。
下面将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的复习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和原则1. 流行病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流行病学的分类和研究方法3. 流行病学的应用领域和意义4. 流行病学研究的伦理和方法学原则二、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设计1. 流行病学调查的分类和步骤2.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类型和优缺点3.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偏倚和控制方法三、流行病学指标和数据描述1. 流行病学指标的分类和计算方法2. 流行病学数据的描述和展示方式3. 流行病学指标的比较和解读四、传染病流行病学1.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传播途径2. 传染病的流行类型和传播规律3. 传染病的控制策略和干预措施五、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趋势和风险因素3.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原则六、流行病学与公共健康1. 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实践中的应用2. 流行病学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3. 流行病学对公共健康政策制定的影响七、流行病学新进展和挑战1. 全球化与流行病学研究的挑战2. 新兴疾病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研究3. 基因流行病学的发展和应用前景通过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的复习重点知识点的梳理,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该领域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应运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设计技巧,充分发挥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中的重要作用,为保障社会公众的健康作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对以上重点知识点的复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流行病学这一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了解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同时学习如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设计。
流行病学复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03题,每题1分,共103分)1.决定传染病患者隔离期限长短的主要依据是:A、临床症状期B、前驱期C、潜伏期D、恢复期E、传染期正确答案:E2.对儿童进行急性呼吸道感染检测,测量疾病频率的指标应选用:A、罹患率B、发病率C、期间患病率D、患病率E、时点患病率正确答案:B3.必需病因对疾病的作用在时间上必须在疾病发病:A、之前后B、同时C、之后D、之初E、之前正确答案:E4.一种疾病的病死率为:A、该病的死亡专率B、该病患者的死亡百分比C、该病死亡在各种死亡中的比例D、某疾病的死亡结果E、每 100000 人的粗死亡率正确答案:B5.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A、进行统计学检验B、研究疾病的发生概率C、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D、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E、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正确答案:E6.下列哪项是病因的最确切含义?A、心理因素B、物理因子C、病原微生物D、凡能使人们发病概率增加的因子E、化学因子正确答案:D7.流行病学中的群体是指:A、在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可以小到一个家庭,大到全人类B、有典型症状的病人C、病原携带者D、无症状的健康人E、传染病患者正确答案:A8.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A、不研究疾病的预后B、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C、不涉及药物治疗D、研究疾病的病因学E、提供诊断依据正确答案:B9.下列哪种情况适用于抽样调查?A、为发现某病全部病例并提供治疗B、为早期发现癌症患者以降低死亡率C、欲调查的人群人数很少D、欲知道某地一定时间内某病的患病情况E、要了解各种疾病的常年发病情况正确答案:D10.下列哪项因素与发病率的变化无关。
A、防疫措施的有效与否B、患病率的升高或下降C、致病因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和减弱D、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或下降E、诊断标准的变化正确答案:B11.罹患率是指:A、1年内某病新发病例数与同期暴露人口数之比B、观察期间病例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C、观察期间新发病例数与同期期初人口数之比D、观察期间某病新发病例数与同期暴露人口数之比E、观察期间新旧病例数与同期暴露人口数之比正确答案:D12.流行病学最常用的指标有:A、发病率、出生率、病死率B、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C、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D、患病率、生存率、感染率E、死亡率、缓解率、流行率正确答案:C13.在联合诊断试验中,平行试验是指:A、当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试验进行诊断时,其中只要一个试验有一个阳性即诊断为阳性B、同时使用两个试验C、当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试验进行诊断时,其中每个试验都有阳性时才诊断为阳性D、同时使用两个以上的试验E、当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试验进行诊断时,其中只要一个试验有一个阴性即诊断为阴性正确答案:A14.目前引起医院感染最主要的病原体是:A、大肠杆菌B、卡他球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表皮葡萄球菌E、链球菌正确答案:A15.在队列研究中缺少随机化导致的主要问题是:A、更少比例的研究人群可能暴露过B、更像横断面研究C、研究实施花费的时间长D、更大比例的研究人群可能暴露过E、某因素导致暴露的可能性超过暴露本身产生疾病的可能性正确答案:B16.在一个乳腺癌与产次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中,结果 100 例乳腺癌患者中。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周期性:疾病经一定的年限发生一次流动,并具有规律性,称为疾病的周期性。
短期波动:又称爆发或时点流行。
在一个集体或固定人群中,短时间内某病发病数突然增多,称为短期波动。
患病率:亦称现病率、流行率。
是指在特定时间内观察人口中某病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抽样调查:是用客观的方法,从某一总体人群中抽取一部分人进行调查,并作其结果去推论总体。
普查:是指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的全体人员进行的调查。
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通常用年)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频率及其决定因素的科学。
流行:是指某病在某地、某时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同一病散发发病率水平。
爆发:在一个集体或固定人群中,短时间内某病发病数突然增多,称为爆发。
现况调查:又称横断调查,它是一种在短时间内(或某一时点)调查一个特定人群中的疾病或健康状态,以及相关因素的断面情况,通过对资料的整理与描述,去揭示其分规律及特点、影响因素及潜在因素。
队列研究:即选择两组人群,一组为暴露人群,另一组为非暴露人群,然后随访观察、比较两组人群中某疾病的发病率(或此疾病导致的死亡率),从而判断暴露因素与疾病有无因果联系及其联系大小。
病例对照研究:是通过选择患者某病和未患该病的人群,分别调查其既往暴露于某个(或某些)危险因素的情况及程度,以判断暴露危险因素与某病有无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二、填空题1、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观察性研究或非实验性研究、实验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
2、描述疾病分布重要的指标有(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
3、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在(人群、地区及时间)的存在特征。
4、疾病的时间分布形式可分为(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动)。
5、疾病的人群分布可从以下方面描述(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和民族、社会阶层及行为)_。
6、队列研究选择的两组人群是(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
7、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有(散发、流行_和爆发)_。
1. 简述统计学联系与因果联系的区别。
1. 统计学联系:两者的联系消除了抽样误差因果联系:必须具备统计学系,同时还必须排除是由各种偏倚引起,并且符合因果推断标准。
2. 简述病因判断的常用标准。
2.(1)关联的时间顺序(2)联系的强度(3)剂量-反应关系(4)暴露与疾病的分布一致性(5)关联的可重复性(6)关联的合理性(7)暴露终止效应3.简述流行病学实验的分类其设计原则。
3. 分类 1.临床试验 2.现场试验 3.社区干预试验设计原则:设立对照;随机化;盲法。
4.什么是筛检?常用的评价指标有哪些?4.筛检:是运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或其它方法,将健康人群中那些可能有病或缺陷,但表面健康的人,同那些可能无病者鉴别开来。
评价指标:真实性: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阴性)率,阳性阴性似然比,约登指数可靠性:变异系数,符合率,KAPPA一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5. 简述RCT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用途.5. RCT 即随机化对照试验,是在病人中进行的,通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结果而确定某项治疗或预防措施的效果与价值的一种前瞻性研究。
基本原理:选定患有某种疾病的病人(住院病人或非住院病人),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病人施加某种预防或治疗的干预措施后,随访并观察一段时间,比较两组病人的发病结局,从而判断干预措施的预防或治疗效果。
主要用途:治疗研究诊断研究筛检研究预后研究病因研究试述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的基本原理及优缺点(1)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发病前对某个(或某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疾病与这个(或这些)因素的关系。
优点:l所需样本量小,病例易获取,因此工作量不大,所需人力物力较少,易于进行,出结果快2可以同时对一种疾病的多种病因进行研究3适合于对病因复杂、发病率低、潜伏期长的疾病进行研究4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对治疗措施的疗效与副作用做出初步的评价缺点l由于受回忆偏倚的影响,选择合理的对照又比较困难,因此结果的可靠性不如队列研究2不能计算暴露与无暴露人群的发病率,只能计算OR试述混杂偏倚的产生及控制。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共14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第一章绪论流行病学(Epidemiology)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流行病学的4点内涵1、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而非某个个体2、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他相关的卫生事件3、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重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4、最终目的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观察法:描述性研究(现况调查和生态学研究)和分析性研究(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群体的观点比较的观点概率论的观点多病因论的观点社会医学的观点流行病学的6个应用描述疾病或健康状态分布及其特点探讨疾病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疾病诊断、治疗与防治措施的效果评价揭示疾病完整的自然史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卫生决策和评价第二章疾病的分布疾病的分布:疾病的分布是指某病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及不同时间的发病、死亡及患病水平等。
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1、研究疾病分布是研究疾病的流行规律和探索疾病病因的基础。
2、帮助人们认识疾病流行的基本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等提供重要信息。
3、为制定疾病的防制、保健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发病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概率罹患率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内新发病例的频率。
患病率: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续发率SAR:一定观察期内某种传染病在家庭易接触者中二代病例出现的百分率死亡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病死率:一定期间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的比例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患病率分子是特定时间内所调查的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的总数,而发病率是一定时间内暴露人群中某病的新发病例数患病率是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的静态指标,发病率是衡量疾病发生情况的动态指标患病率=发病率*病程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散发形成的原因:某病在当地常年流行,居民有一定的免疫力或因疫苗接种维持着人群一定的免疫水平以隐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传播机制难以实现的传染病潜伏期长的传染病流行: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发发病水平爆发: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地方性: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一些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常在某一地区呈现发病率增高或只在某地区存在的现象自然地方性:因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使一些人类传染病的分布局限于一定地区,这种现象称为自然地方性。
1、疾病的分布:疾病在不同的人群、时间、地区中的表现形式及其规律性。
疾病的“三间”分布:人群(人间)分布、地区(空间)分布、时间分布疾病分布的主要意义: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消退的规律性(流行特征)。
2发病指标: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罹患率:多用于描述小范围或短时间的发病状况。
罹患率=观察期间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患病率(prevalence rate):也称现患率。
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时点患病率=某一时点一定人群中出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该时点人口数×K期间患病率=某观察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的平均人口数×K&影响患病率的因素:现患率发病率的变化旧病例的变化其他升高新病例增加、诊断水平提高健康者迁病程延长病例迁入报告率提高出下降新病例减少、健康者迁入病程缩短(治愈率提高或死亡率提高)、病例迁出报告不足患病率取决于发病率和病程。
患病率=发病率病程,即:P=ID死亡指标:死亡率=某时间内(因某病)死亡总数/同期平均人口数×K病死率:是表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病死率=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患某病的病人数×K,K=100%3、时间分布:长期变异:指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通常为几年、几十年或更长的时间,疾病的临床症状、发病率、死亡率或病死率可能发生显著的变化。
周期性:一些传染病相隔若干年发生一次流行,并具有规律性,称为疾病的周期性。
季节性:疾病每年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称季节性短期波动:指疾病短时间内发病数突然增高。
4、空间分布:地方性疾病:也称地方病,指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内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
(有地区性发病特点)&移民流行病学是对移民人群的疾病分布进行研究,以探讨病因。
流行病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绪论流行病学: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Distribution of disease in special population and its determination to control) 定义的诠释:①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疾病、伤害和健康②任务的三个阶段和三个范畴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③工作深度三个范畴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实验流行病学方法④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⑤三大要素原理、方法和应用一、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1.基本原理①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分布的原理;②疾病的发病过程;③人与环境的关系(疾病的生态学);④病因论;⑤病因推断的原则;⑥疾病防制的原则和策略;⑦疾病发展的数学模型。
2.实际应用①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②疾病的监测;③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④疾病的自然史;⑤疾病预防的效果评价。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一)观察法是不对研究对象施加任何实验措施,只观察人群在自然状态下疾病、健康状态及相关因素的分布特征。
1.描述性研究应用流行病学的宏观思维方式和分布理论观察人群中健康相关状态或事件的分布规律,进而提出病因线索或假说,或提出有效的防制措施。
2.分析性研究应用对比的思维方式对疾病病因假设进行检验或对可疑的病因或危险因素进行研究。
(1)病例对照研究(2)队列研究(二)实验法通过比较人为地给予和不给予某因素的两类人群中相关效应的发生率来验证实验因素与效应之间的因果关系。
(三)数理法对某些疾病的流行过程基本了解的基础上,将流行病学调查所得到的该病发生或流行的主要因素的数据,建立有关的数学模型进行理论研究,探讨疾病流行的动力学;同时也可用疾病流行趋势的预测和疾病控制对策与措施的评价。
三、流行病学的特征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及描述性研究第一节 疾病的分布疾病分布:流行病学研究可通过观察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消退,描述疾病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的频率与分布的现象,这就是疾病的分布。
1.随机选题自测已完成:0(174) 已用时间:0:07:00 / 剩余时间: 0:23:00 自测内容1. 流行病学中的群体是指______C____。
A.有典型症状的病人B.无症状的健康人C.在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可以小到一个家庭,大到全人类D.传染病患者E.病原携带者2. 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___C______。
A.疾病B.病人C.人群D.健康人E.亚临床型病人3. 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_____A____。
A.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B.研究疾病的病因学C.提供诊断依据D.不涉及药物治疗E.不研究疾病预后4.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正确____D____。
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B.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和防治C.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D.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E.只研究疾病的防制措施5.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____C___。
A.设立对照组B.不设立对照组C.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D.盲法E.统计学检验6. 以下哪一个不是流行病学的特征___E___。
A.群体特征B.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C.预防为主的特征D.对比的特征E.以治疗疾病为主的特征7. 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____B______。
A.进行统计学检验B.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C.研究疾病发生概率D.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E.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8. 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___C____。
A.实验室方法B.临床诊治方法C.现场调查与现场实验观察研究方法D.临床诊治与统计学方法E.统计学方法9. 流行病学研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____E____。
A.疾病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因素B.疾病的防制措施C.疾病病因D.增进人群健康的策略E.以上都对10. 以下哪项不包括在流行病学用途之中___E____。
A.病因的探索B.预防措施的效果评价C.临床观察D.人群患病情况分析E.补充临床观察之不足11. 流行病学的分析性研究不包括____B____。
A.病例对照研究B.临床试验C.队列研究D.回顾性队列研究E.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12. 关于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人群现场是流行病学主要的实验室B.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又称数理流行病学研究C.分析性研究可人为控制研究条件D.流行病学研究可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价E.病例对照研究可提供病因线索13. 流行病学的描述性研究不包括___C__。
A.普查B.抽样调查C.队列研究D.现患调查E.生态学研究14. 国内目前广泛接受的流行病学定义为_____E_____。
A.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B.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C.研究慢性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D.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及防制对策的学科E.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15. 在吸烟与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如果对照组中选人过多的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可能会__D__ 。
A.高估RR值B.高估OR值C.低估RR值D.低估OR值E.对结果影响不大16. 假如某因素与某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的OR值为0.3(P<0.01),最可能的解释是__B___。
A.该因素与该病无关联B.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保护因素C.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致病因素D.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致病因素,但作用不大E.该因素不是该病的致病因素17. 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是____D______。
A.不适于研究发病率低的疾病B.选择合适的病例与对照困难C.不能判定某因素与疾病的可能因果关系D.很难避免某些偏倚的发生E.不适于对一种疾病的多种病因进行同时研究18. 选择100例新诊断的结肠癌病例与200例需做整形手术的病人进行饮酒史的比较,探讨饮酒与结肠癌的关系,这样的研究设计属___A_____。
A.病例对照研究B.队列研究C.临床试验D.现况调查E.筛检试验19. 在估计病例对照研究的样本含量时,不需要下列哪项参数?____E____A.对照组暴露率B.OR值C.α值D.b值E.x2值20. 在探索年轻女性阴道腺癌发病危险因素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匹配的条件应包括____E__。
A.患者母亲年龄B.患者母亲孕期阴道出血史C.患者母亲孕期照射过X线D.患者母亲孕期用药情况E.阴道腺癌患者的出生时间21. 以下哪项不属于控制病例对照研究混杂偏倚的措施? BA.采用匹配方式选择对照B.使调查员不知道研究的假设C.选择对照组时尽量使其年龄、性别的构成与病例组保持一致D.分层分析法计算OR值E.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2. 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设计是为了控制哪种偏倚?__E__A.选择偏倚B.错分偏倚C.回忆偏倚D.失访偏倚E.混杂偏倚23. 病例对照研究的性质是___A___。
A.回顾性研究B.前瞻性研究C.横断面研究D.描述性研究E.干预性研究24.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吸烟与许多疾病有关,但与肺癌的联系中,只与肺癌中的鳞状腺癌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
这种情况属于__D__。
A.虚假的联系B.间接的联系C.联系的普遍性D.联系的特异性E.剂量反应关系25. 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与对照选择的基本原则是___E___。
A.病例组应是医院中确诊的所研究疾病的病例B.病例组应是具有危险因素暴露史者C.对照组应是不患其他疾病的健康人D.对照组应是无危险因素暴露史者E.病例与对照均不考虑是否有危险因素暴露史26. 以下哪项不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特点?__D___A.是在疾病发生后进行的B.研究对象是按有无患有所研究的疾病分成病例组和对照组C.所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常常是通过研究对象的回忆获得的D.该研究可通过两组间发病率的比值计算OR值E.从因果关系的角度看,该研究属于“由果推因”的研究方法27. 以医院为基础的吸烟与冠心病的病例对照研究中,错误做法是___B___。
A.可在多个医院选择病例B.可在病例同一科室中选择对照C.可在社区人群中选择对照D.性别、年龄常起混杂作用,可作为匹配条件E.对于饮酒与喝茶所起的作用,可做分层分析28. 心肌梗死与吸烟的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中,100例心肌梗死患者中,50例有吸烟的历史,而在200个未患该病的对照中,也有50个有吸烟史。
那么,该研究中,暴露于吸烟的OR 值为__D__。
A.1.0B.1.5C.2.0D.3.0E.5.029.一位医师选择了100名被诊断为新生儿黄疸的儿童和同期住院的100名非黄疸儿童,然后调查他们母亲的产科记录和分娩记录,以探索有关产前和围生期新生儿黄疸的危险因素。
该研究属于__B___。
A.现况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队列研究D.诊断试验E.临床试验30. 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中,有时因为病例较难获得,为了增加研究的效率常用l:M匹配。
M的取值一般不超过___C___。
A.2B.3C.4D.5E.631. 一项食管腺癌发病危险因素的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在150例病例组中80例有慢性胃灼热,而300例对照组中20例有慢性胃灼热,请问病例组慢性胃灼热的暴露率为__A_。
A.80/150B.20/280C.20/300D.(80×280)/(20×70)E.(80×100)/(70×350)32. 一项食管腺癌发病危险因素的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在150例病例组中80例有慢性胃灼热,而300例对照组中20例有慢性胃灼热,请问对照组慢性胃灼热的暴露率为___C___。
A.80/150B.20/280C.20/300D.(80×280)/(20×70)E.(80×100)/(70×350)33. 一项食管腺癌发病危险因素的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在150例病例组中80例有慢性胃灼热,而300例对照组中20例有慢性胃灼热,请问慢性胃灼热的OR值为DA.80/150B.20/280C.20/300D.(80×280)/(20×70)E.(80×100)/(70×350)34. 细菌性痢疾爆发的危险因素调查, 选择病例对照研究的最大优越性在于___E___。
A.适宜进行少见疾病的研究B.适宜进行慢性疾病的研究C.暴露与疾病间的时间关系较为明确D.能直接估计暴露人群的危险性E.能快速得出初步的结论从而制定应急措施35. 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调查, 选择病例对照研究的最大优越性在于__A__。
A.适宜进行少见疾病的研究B.适宜进行慢性疾病的研究C.暴露与疾病间的时间关系较为明确D.能直接估计暴露人群的危险性E.能快速得出初步的结论从而制定应急措施36. 队列研究最大的优点是_C__。
A.对较多的人进行较长时间的随访B.发生偏倚的机会多C.较直接地验证病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D.控制混杂因子的作用易实现E.研究的结果常能代表全人群37. 队列研究的主要目的是_B_。
A.描述疾病分布特征,寻找病因线索B.观察并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情况及其差别,检验病因假说C.探讨干预措施在干预组与非干预组的效果及差别,评价干预效果D.探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某些因素暴露的差别,检验病因假说E.描述疾病组与对照组的分布特征,进行临床比较38. 分层分析可减少__C_。
A.选择偏倚B.信息偏倚C.混杂偏倚D.Berkson's偏倚E.存活病例偏倚39. 队列研究时,当研究对象多且变化较大、随访时间较长时,应采用以下哪项指标测B A.发病率B.发病密度C.累积发病率D.SMRE.患病率40. 下列哪项论述不正确DA.队列研究不易发生偏倚B.队列研究可直接计算发病率C.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是材料易于收集D.队列研究常用于探索罕见疾病的各种因素E.病例对照研究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结果41. 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点在于___C___。
A.设立对照组B.不设立对照组C.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D.盲法E.统计学检验42. 某研究者进行了一项关于脂肪摄入与男性前列腺癌关系的队列研究,选择高脂肪和低脂肪摄入者各100名,从65岁对他们随访10年。
在随访期间,高脂肪摄入组中有10人、低脂肪摄入组中有5人被诊断患有前列腺癌。
请问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比(高脂摄入组比低脂摄入组)是__E__。
A.0.05B.0.75C.1.0D.1.5E.2.043. 某地一项有关高血压的横断面研究表明:男性45~55岁组有高血压者占13%,女性占15%。
从而得出结论,该年龄组男性患高血压的危险性较女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