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的变异第二节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的变异第二节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的变异第二节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的变异第二节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

第二节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

知识内容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 a a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b b 转基因技术 a a 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 c 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b

课时要求1.结合培育番茄新品种的实例,概述杂交育种的概念和基本过程。2.结合基因突变的原理,阐明人工诱变育种的概念和过程。3.比较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

4.结合烟草新品种的选育过程,说明单倍体育种的过程及特点。

5.结合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说明多倍体育种的过程及特点。

6.通过转基因技术的过程介绍,说明转基因技术的过程及应用。

你见过像图示那样大的南瓜吗?它可不是普通的南瓜,它是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带入太空培育的新品种。这种南瓜比一般的杂交种品质好,一般重量在300~400斤,是名副其实的“巨人”南瓜。这种育种方法的原理和过程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育种的知识。

解决学生疑难点

一、杂交育种

1.概念:利用基因重组原理,可以有目的地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培育出更优良的新品种。

2.原理:基因重组。

3.处理方法

(1)培育显性纯合子

选取亲本――→杂交F 1――→自交F 2――――――――――――→筛选表现型符合要求的个体连续自交,直至后代几乎不发生性状分离

(2)培育隐性纯合子

选取亲本――→杂交F 1――→自交F 2→筛选符合要求的个体即可推广

4.优缺点

(1)优点:使位于不同个体上的多个优良性状集中于一个个体上,能产生新的基因型。

(2)缺点

①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育种过程缓慢。

②不能产生新基因、新性状。

有两种纯种的小麦,一个为高秆(D)抗锈病(T),另一个为矮秆(d)易感锈病(t),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要培育矮秆抗锈病新品种,方法如下:

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感锈病――→a F 1――→b F 2――→c 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新品种。

请据此分析:

1.过程a 、b 、c 的处理方法分别叫什么?

答案 杂交、自交、连续自交和观察筛选。

2.从哪一代开始出现矮秆抗锈病的新品种?其中有多少比例的纯合子?

答案 F 2中开始出现矮秆抗锈病,其中纯合子占13

。 3.上述杂交育种过程至少需要几年的时间(假设每年只繁殖一代)?

分析 第一年:种植亲代,杂交,收获F 1种子;

第二年:种植F 1,自交,收获F 2种子;

第三年:种植F 2,获得表现型符合要求的小麦(矮抗),同时矮抗自交,收获F 3种子,分单株保存;

第四年:分别种植符合要求的F 3,观察是否发生性状分离,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为合乎要求的新品种。

答案 4年。

4.培育细菌新品种时,能否用杂交育种的方法?

答案 不能,杂交育种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如植物和动物。细菌是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

5.是不是所有的杂交育种过程都必须从F 2开始筛选?是不是也都需要连续自交提高纯合度?

举例说明。

答案不一定。如果培育杂合子品种,选亲本杂交得到的F1即可。如果选育的优良性状是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就是纯合的,不需要再连续自交。

知识整合杂交育种通过杂交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再经过自交,F2中就出现所需要的品种,如果优良性状都是隐性性状,从F2中直接选出即可,如果优良性状为显性性状,需要连续自交和筛选(有些生物也可以从F2开始进行无性繁殖,如马铃薯),需要较长时间,杂交育种适合有性生殖的过程,原核生物一般不适用。

1.在植物的杂交育种中,选种工作一般( )

A.从F1中选B.只从F2中选

C.从F2中选D.从F2开始选

答案 D

解析在杂交育种过程中,F1一般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当在F2时,往往会发生性状分离,在育种工作中,往往选择F2作为育种工作的开始。

2.杂交玉米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广,农民需要购买玉米杂交种。不能自留种子来年再种的原因是( )

A.自留种子发芽率低

B.杂交种都具有杂种优势

C.自留种子容易患病虫害

D.杂交种的有性繁殖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答案 D

解析杂种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影响产量和质量。

二、诱变育种

1.概念

利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生物发生变异,并从变异后代中选育新品种的过程。

2.原理: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畸变。

3.常用方法:辐射诱变和化学诱变。

4.特点

(1)优点

①可提高突变频率。

②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改良生物品种的某些性状。

③改良作物品质,增强抗逆性。

(2)缺点:由于突变的多方向性,育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获得理想的个体需要处理大量的材料。

5.应用:用于作物、微生物和动物育种,其中在微生物育种方面成效极为明显。

当神舟六号航天飞船搭载着两位英雄宇航员成功返航时,一些特殊的乘客也回到了地球。它们是一些生物菌种、植物组培苗和作物、植物、花卉种子等。在太空周游了115小时32分钟,返回地球后,搭载单位的科研人员将继续对它们进行有关试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搭载航天器的植物种子需要做怎样的处理?说明原因。

答案浸泡种子使其萌发。因为萌发的种子细胞分裂旺盛,易受到太空诱变因素的影响发生基因突变。

2.作物种子从太空返回地面后种植,往往能出现全新的变异特征,这种变异的来源主要是什么?

答案基因突变。

3.这些新产生的变异对人类是否一定有益?

答案不一定。因为基因突变是多方向的。

4.遨游太空回到地面后的种子,种植一代发现没有所需要的性状出现,可以随意丢弃吗?说明原因。

答案不可以。因为可能发生隐性突变。

知识整合诱变育种通常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因为这些细胞分裂旺盛,容易发生基因突变,但因为基因突变是多方向的,不一定能获得优良性状;如果是隐性突变,还需要进一步杂交筛选。

3.用紫外线照射红色细菌的培养液,接种在平板培养基上,几天后出现了一个白色菌落,把这个白色菌落转移培养,长出的菌落全是白色的,这是( )

A.染色体畸变B.自然突变

C.人工诱变D.基因重组

答案 C

解析紫外线是诱导基因突变的物理因素,红色细菌经过紫外线照射后,出现了一个白色的菌落,且将这一白色菌落转移培养后,得到的子代全为白色,说明白色性状是能够稳定遗传的,由此可推知,白色性状是人工紫外线照射,红色细菌体内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

4.下列不属于诱变育种实例的是( )

A .一定剂量的γ射线引起变异得到新品种

B .用一定剂量X 射线处理青霉菌菌株获得高产菌株

C .玉米单株自交后代中出现一定比例的白化苗

D .激光照射植物或动物引起突变得到新品种

答案 C

解析 A 、B 、D 三项均是物理因素诱变育种的实例。玉米单株自交后代出现一定比例的白化苗可能是由于杂合子自交产生了性状分离。

三、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和转基因技术

1.单倍体育种

(1)概念:利用单倍体作为中间环节产生具有优良性状的可育纯合子的育种方法。

(2)单倍体特点:植株小而弱,而且高度不育。

(3)原理:染色体畸变。

(4)程序

①用常规方法(杂交)获得杂种F 1。

②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

③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单倍体),染色体加倍后成为可育的纯合植株。

(5)特点

①缩短育种年限。

②能排除显隐性干扰,提高效率。

2.多倍体育种

(1)概念:利用物理、化学因素来诱导多倍体的产生,培育作物新品种。

(2)多倍体特点:细胞大、有机物含量高、抗逆性强。

(3)原理:染色体畸变。

(4)程序

――――――――→秋水仙素处理 ――→导致

―→导致 ―――――――→正常分裂、分化

(5)实例: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

3.转基因技术

(1)概念: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手段,将某种生物的基因(外源基因)转移到其他生物物种中,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新性状的技术。

正在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复制好的染色体不能分离 染色体数目加倍

(2)原理:基因重组。

(3)过程:用人工方法将人类所需要的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内,使其整合到受体的染色体上。人工选择出具有所需新性状的个体。

(4)特点

①增加生物变异的范围,实现种间遗传物质的交换。

②针对性更强、效率更高、经济效益更明显。

1.如图表示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据图分析:

(1)F1能产生几种雄配子?

答案F1的基因型是DdTt,能产生四种雄配子:DT、dT、Dt、dt。

(2)过程③是哪种处理?其原理是什么?

答案过程③是花药离体培养过程;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3)过程④是哪种处理?处理后符合要求的植株占的比例是多少?

答案过程④是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处理后符合要求的植株ddTT占的比例为1/4。

2.下图是三倍体西瓜的培育过程,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①过程是哪种处理过程?其原理是什么?

答案①过程是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产生四倍体的过程,其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2)②和④都是传粉,目的有什么不同?

答案过程②传粉是为了杂交得到三倍体种子,过程④传粉是为了刺激子房产生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

(3)①过程处理后,新产生的四倍体,各部分细胞都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吗?

答案不是。地上部分的茎、叶、花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含有四个染色体组。根细胞没有加倍,只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4)西瓜f的瓜瓤、种子e的胚分别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答案西瓜f的瓜瓤来自母本,含有四个染色体组,而种子e的胚含有三个染色体组。(5)为什么三倍体西瓜没有种子?

答案三倍体西瓜进行减数分裂时,由于染色体配对紊乱,一般不能产生正常配子。

5.下图中,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⑦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

B.②和⑦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

C.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D.③→⑥过程与⑦过程的育种原理相同

答案 B

解析分析题图,①→②过程为杂交育种过程,杂交育种操作简便,但育种周期长;⑦过程是多倍体育种,此过程发生的染色体变异是由于秋水仙素抑制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③⑥表示的过程是单倍体育种,其中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的原理都是染色体畸变。

6.能够打破物种界限,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按照人们的意愿培育生物新品种的方法是( )

A.诱变育种和转基因技术

B.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

C.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

D.转基因技术育种

答案 D

解析转基因技术可以将控制特定性状的基因从一种生物体内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使基因实现了跨物种的转移,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方法链接根据不同育种目标选择不同育种方案

育种目标育种方案

集中双亲优良性状

单倍体育种(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杂交育种(耗时较长,但简便易行)

对原品系实施“定向”改造转基因技术育种

让原品系产生新性状诱变育种(可提高变异频率,期望获得理想性状) 使原品系营养器官“增大”或“加强”多倍体育种

1.杂交育种是植物育种的常规方法,其选育新品种的一般方法是( )

A.根据杂种优势原理,从子一代中即可选出

B.从子三代中选出,因为子三代中才出现纯合子

C.既可从子二代中选出,也可从子三代中选出

D.只能从子四代中选出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答案 C

解析杂交育种从子二代开始出现性状分离。

2.下列几种育种方法,能改变原有基因的分子结构的是( )

A.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

答案 B

解析基因的分子结构的改变是指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或顺序发生改变——基因突变。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都是在原有基因结构的基础上,经过重新组合、加倍等

过程产生新的性状组合,基因结构不发生变化。

3.用六倍体小麦和二倍体黑麦培育出异源八倍体小黑麦。这种育种方式属于( )

A.转基因育种B.辐射诱变育种

C.化学诱变育种D.多倍体育种

答案 D

解析六倍体小麦和二倍体黑麦杂交获得异源四倍体,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诱导染色体加倍,经选育得到异源八倍体小黑麦,这种人工诱导多倍体的育种方式即多倍体育种。

4.将抗虫基因导入玉米的体细胞中,培育成抗虫玉米新品种,该育种方法属于( ) A.单倍体育种B.转基因育种

C.杂交育种D.多倍体育种

答案 B

解析将抗虫基因导入玉米细胞中,应用的是转基因技术。

5.(加试)小香猪“天资聪颖”,略通人性,成为人们的新宠。其背部皮毛颜色由位于不同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共有四种表现型,黑色(A_B_)、褐色(aaB_)、棕色(A_bb)和白色(aabb)。现有多对黑色杂合的小香猪,要选育出纯合的棕色小香猪,请简要写出步骤(假设亲本足够多,产生的后代也足够多)。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杂交:选择亲本中多对雌雄个体进行杂交

(2)测交:选择F1中的棕色小香猪与白色小香猪测交,不出现性状分离的即为纯合子

解析育种的方法为杂交→自交→筛选,对于动物育种来说,叙述中要注意:①动物一般为雌雄异体,叙述时不要写成“自交”,应说明雌雄个体进行杂交;②动物繁殖一代后一般不会死亡,所以选育纯种时不要采用连续自交,一般用测交法即可测定其基因型,确定是否为所需品种。

课时作业

[学考达标]

1.把同种生物的不同优良性状集中在同一个个体上,并能使性状稳定遗传,常用的方法是( )

A.诱变育种 B.杂交育种 C.花药离体培养 D.自交

答案 B

解析将同种生物的不同优良性状集中在同一个个体上的方法是杂交得到F1,这样F1体内就集中了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F1自交,产生F2,在子二代中选择出优良性状个体,经过多代选育,选择出稳定遗传个体即可,该方法属于杂交育种。

2.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纯种的矮秆(d)易染

锈病(t)――→①F 1――→②雄配子――→③幼苗――→④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下列有关该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②③是杂交

B .过程④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

C .过程②为减数分裂

D .过程③必须经过受精作用

答案 C

解析 在该育种过程中,①为杂交;②为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③是花药离体培养;④为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

3.“嫦娥1号”胜利奔月,“神六”、“神七”胜利返回,这些航天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的生物育种创造了更多更好的机会,下列有关航天育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航天育种可缩短育种周期

B .种子在宇宙辐射、微重力及弱地磁场等因素的诱导下发生基因突变

C .航天育种技术作为航天技术与农业育种技术相结合的一项创新性研究成果,是快速培育农作物优良新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

D .“太空种子”都能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新品种

答案 D

解析 基因突变能够提高突变率,但是仍然具有多害少利性。

4.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棉花品种,不宜采用的方法是( )

A .诱变育种

B .单倍体育种

C .转基因技术育种

D .杂交育种

答案 B

解析 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获得抗病基因,而单倍体育种不能。

5.将二倍体芝麻的种子萌发成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四倍体芝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对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可得到二倍体芝麻

B .产生的配子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无遗传效应

C .与原来的二倍体芝麻杂交,产生的是不育的三倍体芝麻

D .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时,最可能作用于细胞分裂的后期

答案 C

解析 二倍体芝麻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是同源四倍体,体细胞内有4个染色体组,而且每个染色体组之间都有同源染色体。由四倍体的配子发育而来的芝麻是单倍体,含两个染色体组,所以该单倍体芝麻是可育的。四倍体的配子中有两个染色体组,二倍体的配子中

有一个染色体组,所以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产生的是三倍体芝麻,由于三倍体芝麻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所以不育。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时,起作用的时期是细胞分裂的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6.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诱变可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和染色体畸变率

B.花药离体培养是单倍体育种过程中采用的技术之一

C.杂交育种可将多个优良性状组合在同一个新品种中

D.多倍体育种常用秋水仙素促进着丝粒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答案 D

解析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可以将多个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在一起。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高考提能]

7.现有三个番茄品种,A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B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C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三种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若通过杂交育种要获得aabbdd植株,且每年只繁殖一代,至少需要的时间为( )

A.2年B.3年

C.4年D.5年

答案 C

解析aaBBDD×AAbbDD→AaBbDD一年;

AaBbDD×AABBdd→AaBbDd一年;

AaBbDd自交→aabbdd一年;

种植aabbdd种子,得aabbdd植株一年;

所以需要4年的时间。

8.在体育竞技比赛中,都要对运动员进行包括基因兴奋剂在内的各类兴奋剂的严格检测。基因兴奋剂是注入运动员体内新的基因,以提高运动员的成绩,从变异角度分析,此方式属于( )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细胞癌变D.染色体畸变

答案 B

解析基因兴奋剂是给运动员注入新的基因,以改变基因的方式提高运动员的成绩,属于导入外源基因,是一种基因重组,而非其他变异。

9.如图所示为农业上关于两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育种方法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对图中育种方式的判断和比较,错误的是( )

A .图中表示的育种方法有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

B .两种育种方法的进程不同

C .两种育种方法的原理不同

D .两种育种方法对新品种的选择与鉴定方法不同

答案 D

解析 图中左侧表示的是杂交育种,右侧表示的是单倍体育种;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畸变;单倍体育种能加快育种进程;两种育种方法最后对符合要求的新品种的筛选方法是一样的。

10.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再做进一步处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由③到⑦过程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B .获得④和⑧植株的原理不同

C .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 ,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

D .图中各种筛选过程利用的原理相同

答案 D

解析 ③到⑦过程要进行减数分裂产生花粉,所以该过程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③到④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而③到⑧是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畸变;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 ,则其自交后代只有纯合子才能稳定遗传,纯合

子的概率是12×12×1=14

。 11.1943年,青霉素产量只有20单位/mL ,产量很低,不能满足要求。后来科学家用X 射线、紫外线等照射青霉菌,结果大部分青霉菌死亡,少量生存下来。在存活下来的青霉菌中,青霉素的产量存在很大差异,其中有的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的量提高了几百倍(最高达到20 000单位/mL),从而选育出了高产青霉菌株。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用射线照射青霉菌株,目的是诱发青霉菌发生__________。

(2)从分子水平看,发生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3)存活下来的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的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育种方式叫________育种,所获得的高产青霉菌株的青霉素产量提高了几百甚至几千倍,这说明这种育种方式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基因突变 (2)DNA 分子 (3)突变是多方向的

(4)诱变 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并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解析 用射线照射青霉菌株,目的是诱发青霉菌发生基因突变,由于突变具有多方向性,产生的后代有产量高的、有产量低的,但大部分青霉菌还是保持原有的产量水平;对少量的高产菌株做进一步选育,即可得到所需品种。

12.已知二倍体西瓜的体细胞中含有22条染色体,西瓜的绿皮(A)对白皮(a)为显性,大籽(B)对小籽(b)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对一批纯种绿皮大籽与白皮小籽西瓜种子进行了下列操作:

a .将这批种子播种,并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纯种绿皮大籽幼苗,使之成为四倍体;

b .当被处理后的绿皮大籽西瓜植株开花后,将白皮小籽西瓜植株的花粉授予绿皮大籽植株,使之杂交获得F 1。

(1)亲本杂交当年结________(选填“有籽”或“无籽”)西瓜,其果皮颜色为________。

(2)秋水仙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进行a 操作时,其中有一株幼苗没有用秋水仙素处理,其通过杂交获得了有籽西瓜。第二年,工作人员将该种子(F 1)播种,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并让F 1与白皮小籽西瓜植株杂交获得F 2(提示:F 1进行减数分裂时,每4条同源染色体等量随机分配到配子中去,其产生的配子可育)。

①F 1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________个DNA 分子,________个染色体组,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②从F 2中可以选出白皮小籽的西瓜品种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只考虑种皮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则F 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有籽 绿皮 (2)抑制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3)①44 4 22 ②不能,因为F2是三倍体,其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配子(或F2是三倍体,其高度不育) ③AAa∶Aaa∶aaa=1∶4∶1

解析纯种绿皮大籽西瓜基因型为AABB,白皮小籽西瓜基因型为aabb,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纯种绿皮大籽幼苗后基因型为AAAABBBB,其和aabb杂交后形成受精卵AAaBBb,发育为种子,所以母本结的是有籽西瓜。因果实由母本的子房发育而成,果皮来自子房壁,母本基因型为AAAABBBB,所以果皮颜色为绿皮。第(3)小题所说幼苗没有用秋水仙素处理,基因型为AABB,其和aabb杂交后形成子代AaBb,用秋水仙素处理后为AAaaBBbb,染色体数为44,染色体组为4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开,DNA 数为44,染色体数为44,染色体组为4组,同源染色体为22对。AAaaBBbb和白皮小籽西瓜植株aabb杂交后得到F2为三倍体,因为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配子,所以形成的三倍体高度不育,不能作为品种得以保留。AAaa在四条同源染色体上,在分离时随机分配,因此有AA、Aa、aa三种组合,比例为1∶4∶1,和a一种配子,随机结合后得到的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aaa=1∶4∶1。

13.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________,F2矮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

(2)Ⅰ、Ⅱ、Ⅲ三类矮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________________。

(3)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品种的是________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矮秆抗病Ⅱ获得矮秆抗病新品种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的矮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

(5)(加试)在一块高秆(纯合子)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矮秆性状出现的可能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自交2

3

(2)矮秆抗病Ⅱ(3)C 基因突变频率低且多方向(4)秋水仙素(或低

温)诱导染色体加倍100% (5)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杂交;如果子一代为高秆,子二代高

秆∶矮秆=3∶1(或出现性状分离),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矮秆性状是环境引起的。或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种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如果两者未出现明显差异,则矮秆性状由环境引起;否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解析 (1)A 组为杂交育种,由F 1获得F 2的方法为自交,F 2中矮秆抗病植株(ttR_)中不能稳定

遗传的占23

。(2)Ⅰ、Ⅱ、Ⅲ三类矮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矮秆抗病Ⅱ,因其为单倍体植株,往往表现为高度不育。(3)由于基因突变是多方向的,故诱变育种最具盲目性。(4)矮秆抗病Ⅱ需经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方可获得新品种,且一经加倍,一定为纯合子。

(5)确认该矮秆小麦是否为遗传物质变化所引起的,可设计与高秆小麦的杂交实验,或改变种植环境予以确认。

[真题体验]

14.(2015·江苏,15)经X 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

B .X 射线不仅可引起基因突变,也会引起染色体畸变

C .通过杂交实验,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

D .观察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可确定是否是可遗传的变异

答案 A

解析 白花植株的出现是由于X 射线照射引起的基因突变,不一定有利于生存,A 项错;X 射线可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B 项对;应用杂交实验,通过观察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C 项对;白花植株自交后代若有白花后代,可确定为可遗传的变异,否则为不遗传的变异,D 项对。

15.(2013·江苏,25)现有小麦种质资源包括:①高产、感病;②低产、抗病;③高产、晚熟等品种。为满足不同地区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栽培需求,育种专家要培育3类品种:a.高产、抗病;b.高产、早熟;c.高产、抗旱。下述育种方法可行的是(多选)( )

A .利用①、③品种间杂交筛选获得a

B .对品种③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筛选获得b

C .a 、b 和c 的培育均可采用诱变育种方法

D .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抗旱基因导入③中获得c

答案 CD

解析 利用①、②品种间杂交后筛选可获得a ,A 错误;染色体加倍并不改变原有的基因,只有通过诱变育种,可由③选育出b ,B 错误;诱变育种和转基因技术均可获得原品种不具有的新性状,C 、D 正确。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设计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第2课《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材分析: 生物的变异与生物的遗传都是生物体繁殖的重要规律,遗传使物种延续,变异使物种后代出现差别。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变异比遗传稍难理解。所以在教学的建构模式上,引导学生从认识人类开始,逐步向认识其他动植物,从而使学生了变异及变异的种类。 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1)学会细致观察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2)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2、技能目标: (1)学会调查及进行统计。(2)学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3、情感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2)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点:知道变异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教学难点:能对动植物的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变异玉米实物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给学生提出问题: 1.有的同学一下子就能被认出是谁家的孩子,但是有的为什么就很难被认出来呢?(容易认出来的是因为与父母长得像,难被认出的是因为与父母长得不像) 2.你跟父母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再说说差别。 3.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不同的地方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揭示课题) (设计目的: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由此产生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调查探究,初识变异

1.游戏“找不同” (1)找一找照片中这一家人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并记录下来。 (2)小组合作学习 (3)小组进行汇报 2、汇报在课前调查的“自己与父母特征的异同”。 3、通过游戏“找不同”和课前调查“自己与父母的异同”,你发现了什么? (每人都和自己的父母有很多不同的特征,即使是双胞胎也有许多不同的特征。) 4.班级同学差异大调查 (1)选定几个特征作为调查项目,例如“有无耳垂”、“单双眼皮”、“舌头能否卷曲”、“头发是否能卷”等。 (2)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调查。 (3)统计各组数据,汇总出全班的数据 5、小结: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种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6、提问:动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存在吗? 7、引导学生进行假设。(学生之间进行着不同见解的交流) 8、了解动植物间的变异现象 (1)课件出示金鱼、康乃馨、玉米图片,并请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几种玉米,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会这样? (2)小组讨论回答。(原来动植物之间也存在着变异现象,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设计目的:观察、调查、统计、假设等都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引导学生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手头身边的问题,会提出假设或猜想,会搜集有关的信息或证据,会进行判断、推理,并且能与他人共同合作探究什么是变异现象。) 三、继续探究,拓展变异 课外知识补充: 1、交流有关变异现象的谚语。例如:“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等。(说明人们早已发现了生活中存在着变异现象) 2、出示三叶草的图片,说一说“幸运的四叶草”传说。 3、了解我国培育金鱼的历史,让学生体会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利用。 4、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节生物的变异教案苏教版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新区中学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节生物的变异 教案苏教版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总课时数4 教学目标: 1)通过全班同学间个体差异的比较活动,使学生对变异现象有初步认识。 2)知道变异有能遗传的变异和不能遗传的变异。3)初步了解变异的意义。 4)初步了解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1、重点:变异的类型及意义,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2、难点:能遗传的变异。 教学过程: 一、引言: 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讨论过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这节课我们首先从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开始我们新的问题的研究。 有一对夫妇,他们有两个孩子。爸爸、妈妈的上眼睑是双眼皮。两个孩子,一个孩子为双眼皮,另一个孩子为单眼皮。即双眼皮的孩子继承了父母双亲的性状,这种现象叫做遗传。另一个孩子的上眼睑与双亲不同,是不是也叫做遗传?若是遗传,为什么与父母的性状不相同?若不是,叫做什么? 与遗传现象伴随存在的另一种生命现象就是变异。 二、课题:第二节生物的变异 (一)变异的现象与概念 在自然界中,与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提问,讨论: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哪些现象是变异现象?根据同学们的讨论,什么叫做变异?请做一个小结。 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或生物在生殖过程中,在上下代之间、子代之间表现出的性状差异。 提问:比较遗传和变异两个概念,两个概念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差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通过生物的生殖过程实现的。在生物的生殖过程中,上下代之间的相似性为遗传。但是生物的后代不会也不可能完全与祖先一样。后代在继承亲代特征的主要特点时还会产生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称为变异。所以,我们所说的变异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的变异,变异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小猫与大猫的样子有所不同,但是小猫仍旧是猫,并没有变为其他生物。 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变异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的变异?这种说法是否有根据? (二)变异的原因 1.外界环境的影响: 在我们观察到的变异中,有些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产生的。在我们刚才提出的变异现象中,哪些是属于这一类? 提问,讨论:同一品种的小麦种在不同的田里,小麦的麦穗有大穗、小穗,产生大穗、小穗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你如何证明这些差异是由于环境影响造成的?将大穗和小穗上的种子收获后 分别种到田里,它们的后代会如何? 小结:田中小麦的大穗和小穗的变异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这种变异一般是不能遗传的。提问:什么因素引起的变异可以传递给后代?我们再来看看另一种情况。 2.遗传物质的变化: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7.2.5生物的变异课后拓展训练新版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一、选择题 1.诱变育种可以改良某种性状,这是因为①后代性状稳定较快②提高突变率,增加变异类型③控制某性状的基因突变成等位基因④有利突变体数目多()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2.基因的随机重组及配子形成过程中的基因突变分别发生在①分裂间期DNA复制过程; ②有丝分裂形成子细胞的过程;③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④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时期; ⑤配子受精形成合子的过程;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A.①④B.②⑤ C.⑥③ D.①③ 答案:D 3.如果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患者血液输给一血型相同的正常人,将使该正常人() A.基因产生突变,使此人患病 B.无基因突变,性状不遗传给此人 C.基因重组,将病遗传给此人 D.无基因重组,此人无病,其后代患病 答案: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遗传病,红细胞没有细胞器,不携带遗传信息,红细胞的代谢率是很高的,镰刀形的红细胞会随血液运输之后代谢掉,马上会被骨髓中新造出的正常红细胞取代。引起基因突变往往是理化因素引起的。这差不多就和黑发人染了金发又会很快长出黑发是一个道理。 4.下列不属于基因突变引起的变异是() A.果蝇的白眼B.血友病C.短腿安康羊D.猫叫综合征 答案:D 5.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 A.基因重组B.染色体数目变异C.染色体结构变异D.基因突变 答案:D 6.生物界是千姿百态,多种多样的,这都要建立在生物丰富变异的基础上。生物丰富的变异主要来源于()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D.环境变化 答案:A

7.基因重组发生在() A.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B.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 C.有丝分裂形成子细胞的过程中D.通过嫁接,砧木和接穗愈合的过程中 答案:A 8.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发生在DNA的复制过程中B.基因突变都是有害的,不利于生物进化 C.只有细胞核中的基因才会发生基因突变D.同源染色体上的成对基因往往同时突变答案:A 9.下面叙述的变异现象,可遗传的是() A.割除公鸡和母鸡的生殖腺并相互移植,因而部分改变的第二性征 B.果树修剪后所形成的树冠具有特定的形状 C.用生长素处理未经受粉的番茄雌蕊,得到的果实无子 D.开红花的一株豌豆自交,后代部分植株开白花 答案:D 10.引起生物可遗传的变异的原因有三种: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以下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来源于同一种变异类型的是() ①果蝇的白眼;②碗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③八倍体小黑麦的出现;④人类的色盲; ⑤玉米的高茎皱形;⑥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答案:C 11.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培育无籽西瓜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原理 B.培养无籽西瓜是利用单倍体育种的原理 C.培育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D.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 答案:C 12.取普通小麦(六倍体)的花瓣细胞进行离体培养,所得的植株是() A.单倍体 B.二倍体 C.三倍体 D.六倍体 答案:D花瓣细胞就是体细胞。 13.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这是因为()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教案 2.生物的变异现象

2.生物的变异现象 【教学目标】 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2.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3.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点】 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教学难点】 能对动植物的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记录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做了一个游戏,有的同学一下子就被认出是谁家的孩子,甚至是谁家的孙子或孙女,但是有的为什么很难被认出来呢? 2.学生讨论。(我们并不是和父母一模一样,还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 3.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那这些不同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生物的变异现象。 二、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 1.游戏:找找照片中这一家人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并记录下来。(出示成龙一家三口的照片) 2.学生仔细观察。 3.交流发言。 4.汇报课前围绕自己家庭成员特征调查的结果。 5.小结。(幻灯片出示人的外形差异图片) 6.统计各组数据,汇总出全班的数据。 7.讲解:变异。

三、了解变异的种类 1.提问:动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吗? 2.引导学生进行假设。 3.指导学生观察幻灯片图片。 4.汇报交流。 5.小结。 6.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9页关于三叶草的资料。 7.补充我国培育金鱼的历史,指导学生体会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利用。 8.了解变异的种类。用课件展示介绍变异的种类。 (1)可遗传的变异。(2)不可遗传的变异。 四、课堂训练 1.老师出示几道练习题。 普通西红柿和樱桃西红柿属于同种植物,但它们果实的大小差异很大,这种现象属于()。在不同环境下产生的变异,其()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称为()的变异。 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称()变异。 2.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变异的了解。 五、课后作业 大自然如此的千姿百态、丰富多彩,那都是因为生物变异的缘故。 我们知道了三叫草和四叶草故事,那么,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一个课后作业:设计一个四叶草的纪念品,我们下节课来比一比谁设计的更有新意。 【板书设计】 2.生物的变异现象 子女与父母可遗传变异 存在不同的特征变异 同一物种不可遗传变异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22章 第2节 生物的变异学案(新版)苏科版

第2节生物的变异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3)初步了解转基因技术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对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相关知识的分析讨论,培养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生物的变异的意义讨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 (2)通过对生物科学技术的关注,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学习重点】 生物变异类型及意义;转基因技术在生产上的运用 【学习难点】 区分可遗传的变异和不能遗传的变异;分析不同变异产生的原因 【知识梳理】 1.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就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在生物界是存在的。 2. 的变异:是由变化引起的,能够遗传。 变异的类型 的变异:是由变化引起的,不能够遗传。 3.变异的意义

(1)变异对生物个体生存的意义主要是:在繁衍过程中,不断产生有利变异,以不断变化的环境,有利于生物的生存。 (2)变异对生物进化的意义主要是:遗传的变异不断产生新的生物类型,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基础,没有生物的变异,就没有生物的。 (3)变异在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应用: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可以充分利用生物的变异,培育出品质优良的。 4.转基因技术是通过改变物质,产生变异的生物技术,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课堂检测】 1.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的变异是普遍现象 B.生物的变异有的能遗传,有的不能遗传 C.生物的变异都是有利的 D.生物的变异是进化的基础 2.下列变异现象中,属于不遗传变异的是() A. 彩色的棉花 B.超级鼠 C. 转基因大豆 D.健美运动员肌肉发达 3.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动物是() A. 超级鼠 B. 克隆羊 C. 试管婴儿 D. 克隆猪 4. 下列各项生物技术中,与转基因技术无关的是() A. 遗传工程 B. 基因工程 C.杂交育种 D. 细胞工程 5.下列属于不遗传的变异的是()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

教学内容生物的变异现象 教学目标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变异现象。 教学难点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 1、游戏:同学们,我来考考大家的眼力,我为每组都准备一些相片,请你来找出他们的家人都是谁?是本班的送回本人处。 2、谈话:我们做了一个看相片找家人的游戏,有的同学一下子就被认出是谁家的孩子,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遗传。 3、回忆一下,什么是遗传?学生回答。 4、可是有的同学为什么很难被认出来呢?我们并不是和父母一模一样的,还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那么这些不同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 1、请你们拿出与家人的照片,找一找你跟父母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同桌互动) 小结:看来,我们大家都和自己的父母有很多不同的特征。 2、今天我还给你们带来一组特殊的照片,照片中的孩游戏:请你来找出他们的家人都是谁? 学生回答:什么是遗传? 请你们拿出与家人的照片,找一找你跟父母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子都是我们学校的,可他们却是双胞胎,知道什么是双胞胎吗?学生汇报已有经验。请你们仔细观察照片,找一找他们与父母之间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小组活动) 小结:即使是双胞胎也与父母有很多不同的特征。 3、那么我们同学之间又有多大的差异呢?做一次班级调查,了解同班同学之间的外形特征差异有多大呢? 提出要求,教师并讲解各特征。 4、从统计结果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 小结:同一种外形有不同的特征,有差异。我们调查出来的这些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这些外形特征是我们可以看见的,还有一些内在的血型、脾气、生活习性等的差异。 5、我们同学在一起六年了,你们能来说说同学们在血型、脾气、生活习性等的差异吗? 我们把这些差异称为变异。 (出示小黑板,学生理解)教师揭题,板书课题。 (三)认识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1、生物界的人类有变异现象,猜测一下,动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存在吗?观察图片,学生回答。 (金鱼---形态各异,颜色不同,师介绍金鱼的发展史;玉米---颜色各异,康乃馨-----千姿百态) 2、为什么金鱼、康乃馨、玉米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有些差异是因为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那这种差异就会遗传下去。) 3、小结:同遗传现象一样,生物的变异现象也是普遍学生汇报已有经验。请你们仔细观察照片,找一找他们与父母之间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 做一次班级调查,了解同班 同学之间的外形特征差异有多大呢? 你们能来说 说同学们在血型、脾气、生活习性等的差异吗? 猜测一下,动 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存在吗?观察图片,学生回答。 思考:为什么金鱼、康乃馨、玉米会有这么大 的差异?

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的变异第二节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教学案浙科版必修

第二节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 知识内容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 a a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b b 转基因技术 a a 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 c 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b 课时要求1.结合培育番茄新品种的实例,概述杂交育种的概念和基本过程。2.结合基因突变的原理,阐明人工诱变育种的概念和过程。3.比较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 4.结合烟草新品种的选育过程,说明单倍体育种的过程及特点。 5.结合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说明多倍体育种的过程及特点。 6.通过转基因技术的过程介绍,说明转基因技术的过程及应用。 你见过像图示那样大的南瓜吗?它可不是普通的南瓜,它是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带入太空培育的新品种。这种南瓜比一般的杂交种品质好,一般重量在300~400斤,是名副其实的“巨人”南瓜。这种育种方法的原理和过程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育种的知识。 解决学生疑难点 一、杂交育种 1.概念:利用基因重组原理,可以有目的地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培育出更优良的新品种。 2.原理:基因重组。

3.处理方法 (1)培育显性纯合子 选取亲本――→杂交F 1――→自交F 2――――――――――――→筛选表现型符合要求的个体 连续自交,直至后代几乎不发生性状分离 (2)培育隐性纯合子 选取亲本――→杂交F 1――→自交F 2→筛选符合要求的个体即可推广 4.优缺点 (1)优点:使位于不同个体上的多个优良性状集中于一个个体上,能产生新的基因型。 (2)缺点 ①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育种过程缓慢。 ②不能产生新基因、新性状。 有两种纯种的小麦,一个为高秆(D)抗锈病(T),另一个为矮秆(d)易感锈病(t),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要培育矮秆抗锈病新品种,方法如下: 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感锈病――→a F 1――→b F 2――→c 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新品种。 请据此分析: 1.过程a 、b 、c 的处理方法分别叫什么? 答案 杂交、自交、连续自交和观察筛选。 2.从哪一代开始出现矮秆抗锈病的新品种?其中有多少比例的纯合子? 答案 F 2中开始出现矮秆抗锈病,其中纯合子占13 。 3.上述杂交育种过程至少需要几年的时间(假设每年只繁殖一代)? 分析 第一年:种植亲代,杂交,收获F 1种子; 第二年:种植F 1,自交,收获F 2种子; 第三年:种植F 2,获得表现型符合要求的小麦(矮抗),同时矮抗自交,收获F 3种子,分单株保存; 第四年:分别种植符合要求的F 3,观察是否发生性状分离,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为合乎要求的新品种。 答案 4年。 4.培育细菌新品种时,能否用杂交育种的方法? 答案 不能,杂交育种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如植物和动物。细菌是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 5.是不是所有的杂交育种过程都必须从F 2开始筛选?是不是也都需要连续自交提高纯合度?

生物下册725生物练习的变异课后作业【含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生物的变异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 (济宁中考)下列变异能遗传的是() A.手术后的双眼皮 B.晒黑的皮肤 C.用眼不当近视 D.双眼皮生单眼皮 2.(鄂州中考)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男孩“X”染色体上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该基因是由男孩的母亲遗传下来的 B.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与环境没有关系 C.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都会遗传 D.男性精子中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决定后代的性别 3.(苏州中考)下列关于基因和性状及其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基因能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基因是DNA分子上的小片段 C.生物体所有的性状都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 D.显性性状不一定都是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的 4.(苏州中考)在北京培育出的优质甘蓝品种,叶球最大的也只有 3.5kg。当引种到拉萨后, 由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大多叶球可达7kg左右,若再引种回北京,大多叶球又只有 3.5kg。从上述甘蓝引种过程可以推测() A.甘蓝具有遗传性,而不具有变异性 B.仅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 C.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的变异 D.甘蓝的形态发生变化不属于变异 5.(泰安中考)下列生物的变异性状,不可遗传的是() A.经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椒的个大质优性状 B.杂交小麦产生的高产抗倒伏性状 C.经人工选择繁育出的高产奶牛的高产性状 D.“南橘北枳”的口味色泽性状 6. (德阳中考)我国“神舟”号飞船每次太空之旅都会搭载一些农作物或蔬菜的种子,以期获 得优良的新品种.这是利用太空的各种射线() A. 改变这些植物的某些性状 B. 改变这些植物的营养成分 C. 淘汰这些植物的某些不良性状 1

《第二节 变异》教案

《第二节变异》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变异的概念。 2、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3、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上的应用。 能力目标 1、正确判断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并对两种变异的本质进行对比。 2、可遗传变异与遗传育种的关系,以及在生产上的应用。 情感目标 1、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2、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 1、引起两种变异(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原因。 2、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2、使学生认识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一对夫妇,他们有两个孩子。爸爸、妈妈的上眼睑是双眼皮。两个孩子,一个孩子为双眼皮,另一个孩子为单眼皮。即双眼皮的孩子继承了父母双亲的性状,这种现象叫做遗传。另一个孩子的上眼睑与双亲不同,是不是也叫做遗传?若是遗传,为什么与父母的性状不相同?若不是,叫做什么? 与遗传现象伴随存在的另一种生命现象就是变异。 (板书:生物的变异)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自然,流畅)二、讲授新课

(一)探究一种变异现象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变异现象? 学生:比如金鱼有许多种,菊花有许多颜色和形态,狗有很多品种。 教师:说得很好。不同种类的生物固然千差万别,同种生物之间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这都源于生物的变异。 教师:我们前面学过的各种相对性状,其实也是通过变异产生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性状是受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差异可以由基因不同引起,也可以由环境不同引起。 学生:变异的原因有两种:一、遗传物质(染色体和基因)的变化引起的:二、受环境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地分析变异的原因和类型。 学生:遗传物质(染色体和基因)的变化引起的——可遗传变异:受环境的影响——不可遗传的变异。 总结:在比较一类生物的相对性状差异时,应该比较它们的平均值。在相同条件下种植大小花生,正常情况下,大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应大于花生果实的平均值,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遗传物质的差异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这叫可遗传变异:但若把大花生种到了贫的土地中把小花生种到肥沃的土地中,大花生长得比原来小,小花生长得比原来大,这主要是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这种变异程度是有限的.所以大花生或小花生的果实大小总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种变异不能传给后代,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有关。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变异。 (二)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例:高产奶牛:人工选择基因的变异。 高产抗倒伏小麦:基因重组。 太空椒:环境影响使基因产生变异。 教师:通过学习,我们明确了变异的不同类型以及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正是因为有了变异,生物才会如此多资多彩,我们也可以从丰富的生物世界中选择人类所需,加以培育,并为人类服务。这就是我们在农业生产中的人工育种工作。请问,在这个工作中,我们利用的是哪一种变异? 学生:可遗传的变异。

2.生物的变异现象

2. 生物的变异现象 【教学目标】 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2.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3.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点】 什么是变异现象。 【教学难点】 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记录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1. 上节课我们做了一个游戏,有的同学一下子就被认出是谁家的孩子,甚至是谁家的孙子或孙女,这是为什么?但是,有的却很难被认出,这又是为什么呢? 2. 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寻求答案,学习本单元的第二课《生物的变异现象》。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将遗传与变异联系起来。] 二、学习新课 (一)子代父代之间的差异 1. 课前,我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作业:回家后仔细观察自己和父母有哪些不同特征,同学们完成的怎样? 2. 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观察结果和大家交流一下? 3.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4. 小结:子代和父代之间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不同的特征。 (二)同学间的差异 1. 选定调查项目,如有无耳垂、单双眼皮、舌头能否卷曲等;

2. 分组活动,把调查的结果填在调查表上; 3. 分组汇报,教师汇总; 4. 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又有新的发现吗? 5. 小结:同一物种之间也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不同的特征。 (三)总结概念 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告诉大家什么是生物的变异? [设计意图:通过对自己与父母、自己与同学之间差异的观察让学生知道我们都是同中有异,世界的不同正是变异的结果。] 二、认识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1. 动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吗? 2. 引导学生进行假设。 3. 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上的插图。 4. 汇报交流。 5. 小结:生物的变异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可以轻易的发现动物、植物之间的变异现象,从而认识到变异和遗传一样,也是生物普遍存在的。] 三、了解变异的种类 1. 学生阅读教材资料。 2. 课件展示介绍变异的种类。 四、课后活动 1. 阅读教材19页关于三叶草的资料。 2. 制作一枚四叶草的作品 【板书设计】 2.生物的变异现象 子女与父母可遗传变异 存在不同的特征变异 同一物种不可遗传变异

725生物的变异

课题:§7.2.5生物的变异 主备: 薛妮娜审核:薛妮娜审批:班级: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3、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学习难点】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及原理 【自主预习】 预习自测 1、不同种生物千差万别,同种生物之间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这都源于生物的____ 。 2、引起变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种类之间,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______ ,其次与____ 有关系。 3、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就不会____ 。【合作探究】 1、观察课本P40图,总结出变异的概念,并举出2-3个生物性状变异的例子。 2、请认真阅读课本P43第一段,结合下表,回答问题: 可遗传 性状变异 = 遗传物质 + 环境因素 (内因)(外因) 不可遗传 (1)生物变异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和,其中,可遗传的是___________ ,不可遗传的是_______ 。 (2)举例说明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7.2.5生物的变异第4页共3页

3、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生物的变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下面我们一起对“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来探究一下吧。(请参阅课本P41—42,小组内的同学共同合作探究)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并实施: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下列图表是关于花生种子(有吉林省品种和山东省品种)的长轴的测量数值。花生种子吉林省品种(外观红色)山东省品种(外观淡粉色) 长轴长度(mm) 随机取样各30粒。14 14 15 15 13 11 19 19 18 18 18 21 11 13 13 15 14 14 16 15 17 19 16 19 15 14 13 13 15 14 15 17 17 18 16 19 11 14 12 15 10 11 21 22 16 18 20 17 13 13 14 13 13 13 14 20 16 14 15 16 下图为花生长轴长度曲线分布图 (1)生物的变异有两种类型:基因组成相同的山东品种花生种子长轴长度有长 有短,这是由所引起的变异;吉林花生种子长轴长度的平均值______ (填“大于”或“小于”)山东花生种子的,这是由的差异所引起 的变异。 §7.2.5生物的变异第4页共3页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试卷:生物的变异类型含解析

配套作业(二十二) 生物的变异类型 1.(2017·揭阳一模)具有一个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突变基因的个体(即杂合子)并不表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症状,因为该个体能同时合成正常和异常血红蛋白,并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主要流行于非洲疟疾猖獗的地区。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是有利的 B.基因突变是有害的 C.基因突变的有害性是相对的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突变基因编码的异常蛋白质是无活性的 解析具有一个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突变基因的个体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这说明在疟疾猖獗的地区,正常血红蛋白基因的突变具有有利于当地人生存的一方面。这说明了基因突变的有利与有害是相对的,C正确。 答案 C 2.(2018·启东期中)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后代出现AA、Aa、aa B.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同胞兄妹之间遗传上的差异主要是基因重组造成的 D.同胞兄妹的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 解析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与等位基因分离和雌雄配子之间的随机结合有关,A错误。 答案 A 3.(2017·南开一模)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条件及试剂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低温:与“多倍体育种”中的“秋水仙素”作用机理相同 ②酒精:与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中的使用方法相同 ③卡诺氏液: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中“NaOH”作用相同 ④改良苯酚品红染液: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醋酸洋红溶液”使用目的相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低温与秋水仙素都能抑制纺锤体形成,①正确;“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的酒精是95%的酒精,“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中的酒精是50%的酒精,②错误;卡诺氏液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用于固定根尖细胞,而“探究酵

遗传变异与进化

专题五遗传变异和进化 【命题趋向】 一、直击考点 [知识点] Ⅰ.理解能力要求:能阐述本专题所学知识的要点,掌握遗传规律的本质并适用范围。能运用相关知识对遗传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能正确阐述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内容和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因位置。能理解基因与环境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Ⅱ.实验与探究能力要求:能独立完成本专题中的“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并能对设计实验,探究控制某性状的基因的显隐关系、遗传规律,能对遗传的试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能对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Ⅲ.获取信息的能力: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能运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与遗传和进化有关的知识,能运用提供的新信息补充完善本专题中的问题。能用文字、图表、曲线等形式准确描述相关能力,例如,用遗传图解分析解释说明相应的遗传现象。

[高考热点] 在本专题的考点中,验证DNA 是遗传物质的思路与方法、DNA 的提取和鉴定原理、遗传基本规律的实质及实践运用。常见遗传图解的书写、计算及实验设计与分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概念,以及各种育种方式的方法、原理及流程设计等知识是高考中的热点而且所占分值很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二、本专题命题方向和应试策略 Ⅰ.关于性状遗传的探究实验仍被看好 高考试题的创新设计正朝着开发性、能力型目标迈进,就本专题的知识特点看,直接考查来源于课本的纯验证性实验考查的越来越少,而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具有材料背景的新情境探究性实验题已逐渐演变为主流题型,如关于牛有角无角的显隐关系的判断、果蝇体色遗传德判断等。但是,情境新,理不新,考查点,还是课本上介绍的原理和规律。所以,考生在学习本部分知识时,绝对不能陷入仅仅对遗传机率的计算中,而应掌握遗传实验的理念:怎样判断某基因是核遗传还是质遗传、怎样判断某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怎样确定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关系等。 Ⅱ.从分子水平考查遗传现象的命题将受重视 值得对于分子水平解释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将会在07年高考中有所体现,例如:DNA 分子的结构、复制、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过程以及真、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从减数分裂的角度解释生物的变异和遗传等。 Ⅲ.相关材料分析题会在高考中出现 本专题所涉及的生物学领域近些年发展很快,例如关于生物进化的证据、关于实验室生物进化的速度,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工程等等。高考中,这些新发现、新成果无疑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的好材料。但是,考查的知识仍会是课本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过程和方法,同时,也不能忽视材料中所给出新结论,这些新内容也许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或者完善。考生在复习时,应该明确,科学知识是可以变化的;并尽量广泛联系课本内的其他章节,尝试用遗传的角度去解决其他的生命现象。 【考点透视】 一、网络构建 [相对性状概念图] 显性性状 显性基因 包括 被控制 组成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的变异第二节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学案浙科版必修

第二节 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 [学习目标] 1.概述杂交育种的概念和基本过程。2.阐明人工诱变育种的概念和过程。3.说明单倍体育种的过程及特点。4.说明多倍体育种的过程及特点。5.说明转基因技术的过程及应用。 一、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 1.杂交育种 (1)概念:利用基因重组原理,可以有目的地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培育出更优良的新品种。 (2)原理:基因重组。 (3)处理方法 ①培育显性纯合子 选取亲本――→杂交F 1――→自交F 2―――――――――――→筛选表现型符合要求的个体连续自交,直至后代几乎不发生性状分离 ②培育隐性纯合子 选取亲本――→杂交F 1――→自交F 2→筛选符合要求的个体即可推广 (4)优缺点 ①优点:使位于不同个体上的多个优良性状集中于一个个体上,能产生新的基因型。 ②缺点 a.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育种过程缓慢。 b.不能产生新基因、新性状。 2.诱变育种 (1)概念:利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生物发生变异,并从变异后代中选育新品种的过程。 (2)原理: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畸变。 (3)常用方法:辐射诱变和化学诱变。 (4)特点 ①优点 a.可提高突变频率。 b.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改良生物品种的某些性状。 c.改良作物品质,增强抗逆性。 ②缺点:由于突变的多方向性,育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获得理想的个体需要处理大量的材

料。 (5)应用:用于作物、微生物和动物育种,其中在微生物育种方面成效极为明显。 归纳总结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比较 项目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化学诱变 优点 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可集 中到同一个体上 提高变异频率,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 缺点 时间长、需要及时发现优 良性状 有利变异少,需要处理大量实验材料,具有不确定性 例1 有两个纯种小麦,一为高秆(D)抗锈病(T),另一为矮秆(d)不抗锈病(t)。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要培育矮秆抗锈病的新品种,过程如下: 高秆、抗锈病×矮秆、不抗锈病――→a F 1――→b F 2――→c 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类型。 (1)这种过程叫________育种,过程a 叫________,过程b 叫________。 (2)过程c 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 1的基因型是________,表现型是________,矮秆抗锈病新品种的基因型应是________。 答案 (1)杂交 杂交 自交 (2)筛选和连续自交,直至选出能够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新品种 (3)DdTt 高秆抗锈病 ddTT 解析 过程a 叫做杂交,产生的F 1基因型为DdTt ,表现型为高秆抗锈病。过程b 叫做自交,目的是获取表现型为矮秆抗锈病的小麦品种(ddT_),因为此过程所得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所以要想得到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植株必须经过过程c ,即筛选和连续自交,直至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特别提醒 动、植物杂交育种的区别 实例分析:现有基因型为BBEE 和bbee 的两个植物(非多年生)或动物品系,欲培育基因型为BBee 的植物或动物品种,育种过程用遗传图解表示如下:

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的变异第二节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教案浙科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的变异第二节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教案 浙科版必修2 第二节 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 [学习目标] 1.概述杂交育种的概念和基本过程。2.阐明人工诱变育种的概念和过程。3.说明单倍体育种的过程及特点。4.说明多倍体育种的过程及特点。5.说明转基因技术的过程及应用。 一、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 1.杂交育种 (1)概念:利用基因重组原理,可以有目的地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培育出更优良的新品种。 (2)原理:基因重组。 (3)处理方法 ①培育显性纯合子 选取亲本――→杂交F 1――→自交F 2―――――――――――→筛选表现型符合要求的个体连续自交,直至后代几乎不发生性状分离 ②培育隐性纯合子 选取亲本――→杂交F 1――→自交F 2→筛选符合要求的个体即可推广 (4)优缺点 ①优点:使位于不同个体上的多个优良性状集中于一个个体上,能产生新的基因型。 ②缺点 a.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育种过程缓慢。 b.不能产生新基因、新性状。 2.诱变育种 (1)概念:利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生物发生变异,并从变异后代中选育新品种的过程。 (2)原理: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畸变。 (3)常用方法:辐射诱变和化学诱变。 (4)特点 ①优点 a.可提高突变频率。

b.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改良生物品种的某些性状。 c.改良作物品质,增强抗逆性。 ②缺点:由于突变的多方向性,育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获得理想的个体需要处理大量的材料。 (5)应用:用于作物、微生物和动物育种,其中在微生物育种方面成效极为明显。 归纳总结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比较 项目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化学诱变 优点 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可集 中到同一个体上 提高变异频率,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 缺点 时间长、需要及时发现优 良性状 有利变异少,需要处理大量实验材料,具有不确定性 例1 有两个纯种小麦,一为高秆(D)抗锈病(T),另一为矮秆(d)不抗锈病(t)。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要培育矮秆抗锈病的新品种,过程如下: 高秆、抗锈病×矮秆、不抗锈病――→a F 1――→b F 2――→c 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类型。 (1)这种过程叫________育种,过程a 叫________,过程b 叫________。 (2)过程c 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 1的基因型是________,表现型是________,矮秆抗锈病新品种的基因型应是________。 答案 (1)杂交 杂交 自交 (2)筛选和连续自交,直至选出能够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新品种 (3)DdTt 高秆抗锈病 ddTT 解析 过程a 叫做杂交,产生的F 1基因型为DdTt ,表现型为高秆抗锈病。过程b 叫做自交,目的是获取表现型为矮秆抗锈病的小麦品种(ddT_),因为此过程所得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所以要想得到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植株必须经过过程c ,即筛选和连续自交,直至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特别提醒 动、植物杂交育种的区别 实例分析:现有基因型为BBEE 和bbee 的两个植物(非多年生)或动物品系,欲培育基因型为BBee 的植物或动物品种,育种过程用遗传图解表示如下:

九年级: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的变异 教学设计(参考文本)

( 生物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九年级: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参考文本) Biology is a discipline that studies the species, 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origin of the evolutionary system at all levels of biology.

九年级: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的变异教学设 计(参考文本) 教学目标 1.在了解遗传现象的基础上,了解生物变异的现象及其普遍性。 2.通过对具体变异现象的分析,了解变异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的变异产生的原因,使学生对遗传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中的作用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遗传与变异的相互关系进行辩证观点的教育。 3.了解变异在人类生产活动中的实践意义。 重点、难点分析 1.遗传的变异的原因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在“生物的遗传”一节中,教材花了相当的篇幅帮助学生认识生物为什么会遗传,决定

遗传的物质到底是什么。所以,学生初步了解了核酸(DNA)、基因以及染色体在性状遗传中所起的作用。遗传物质不仅与遗传有关,同样是生物变异的物质基础,这一点应在本节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到。遗传物质的稳定性、连续性决定了生物的遗传,而遗传物质的可变性又使生物可以发生变异,而且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生物性状的改变是可以传递给后代的。教学中还应注意结合实际例证向学生介绍环境因素对遗传物质变化的影响,为以后《生物的进化》和《生物与环境》两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2.变异在农业中的应用是本小节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很难接触选种、育种工作,所以,对这方面的知识不易理解。教材介绍了有关选育种的三种途径,人工选种、杂交育种以及辐射育种(人工诱变育种)。建议授课教师多举例,特别是可能涉及到学生身边生活的例证,从感性知识开始,去理解有关的育种选种知识和意义,并且了解不同育种、选种方法的特点。 此外,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基因工程培养新品种已经应用于农业育种工作,学生可能从各种媒体的介绍中接受过这方面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