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刘建明《新闻学概论》课后习题(新闻传播与受众)【圣才出品】

刘建明《新闻学概论》课后习题(新闻传播与受众)【圣才出品】

刘建明《新闻学概论》课后习题(新闻传播与受众)【圣才出品】
刘建明《新闻学概论》课后习题(新闻传播与受众)【圣才出品】

第六章新闻传播与受众

一、概念题

1.新闻传播

答:新闻传播是以媒介发出新闻为起点,以受众收受信息为终点的传受双方共享新闻的过程,主要指新闻的发出方式、传播模式和受众的反应。新闻传播受媒体支配,受传播环境和受众的受阅取向的制约,环境与受众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传播的效果。

2.传播环境

答:传播环境是指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对新闻不断发生各种作用的多种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物质生活方式和民族习俗等。传播环境直接影响新闻的传播效果,在不同程度上改变新闻的预期目标,有时甚至使新闻内容受到抵制。适应一定的信仰环境、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新闻,传播得更快,有更多的受众,圆满地体现出新闻的固有的价值。

3.新闻的实时传播

答:新闻的实时传播是指在新闻事件和新闻发送之间几乎没有时间差的传播方式,表现为受众在新闻刚一发生便能收视、收听电视台、广播电台和网络的实况报道,受众阅听新闻同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同步进行。实时传播是速度最快的新闻传播方式,传播时差近乎于零,能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和听众。

4.新闻传播主体

答:新闻传播主体是新闻传播者,包括媒介及其新闻工作者。传播主体是采集新闻、决定新闻内容与形式并能对新闻实施相应控制的群体,处于决定地位,决定受众能够读到、看到、听到什么,充当信息把关人的角色,掌握新闻传播的主动权。新闻传播者都有一定的目的,为了实现这种目的,他们通过选择事实、新闻话语和制作形式影响受众的思想,希图左右受众的立场。

5.新闻传播客体

答:新闻传播客体是指新闻事实即新闻内容及其文本。新闻传播客体是客观发生的,被传播者选择出来的客观事实的一部分及其再现形式。不同媒介形态可把相同的新闻内容制成不同的意媒形式,传播主体决定新闻的外观,但不能改变它的实质内容,改变的只是传播的信息量及其形式。

6.新闻传播模式

答:新闻传播模式指新闻走向公众的渠道和方式,是由报道者和受阅者的行为构成的,主要由受阅者的选择和反应行为来完成,可分为媒介的一级直接传播、多级人际传播以及后续媒介的扩充传播等三种模式。新闻传播是在编辑部之外的空间移动,新闻如何走向受阅者并被他们所知晓,是以不同传播模式实现的。

7.新闻传播效果

答:新闻传播效果又称新闻传播的效应,指新闻传播后的社会反响与后果,包括新闻传播的范围、引起受传者的注意程度、改变或强化受传者的观点、引发受传者的行为、改变某

些社会决策或引起社会的变化等多种表现。可分为积极效果和消极效果两种类型。

8.独家新闻

答:独家新闻是指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抢先报道的新闻,其他媒介对这一新闻只有转载的资格,其传播速度自然低于第一媒介。有时,独家新闻是某个媒介单独报道的事件,其他媒介无法获得新闻源,甚至不能对事件当事人进行采访再作报道。无论从哪种意义上看,独家新闻大都是高时效的新闻,经常报道独家新闻的媒介给公众提供了大量个性化的事实,传播效果远远好于非独家新闻。

9.新闻传播的直接效果

答:新闻传播的直接效果又称新闻产生的第一个效果,指公众对新闻产生的议论,表现为新闻的舆论效应。新闻是好还是坏,受众在受阅新闻后直接作出的反应就是发表意见。一切真正的新闻都程度不同地引发舆论,只不过产生反响的范围有很大差别。新闻在相关社会范围内迅速引发舆论,是新闻内在价值对社会意识激发的结果。新闻生发舆论,是新闻效果的外化。

10.逆反效应

答:逆反效应是指媒体对某一问题的报道,使受传者产生抵触情绪与意见,属于新闻传播悖论的一种表现。逆反效果的产生,有极其复杂的原因,但最主要的是记者忽视社会悖谬因素的作用。为防止逆反效果的产生,记者应该防止以空话、大话代替事实,坚持用事实揭示事物的本质;不美化错误的事实,不丑化或否定正确、有益的事实,始终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场上评价社会现象。

11.正面报道

答:正面报道是指新闻对受传者和社会产生有益的影响,引导受众正确理解所发生的事件,或正确解释社会问题。媒介的正面报道对社会产生积极的效果,是新闻媒介发挥社会功能的基础。包括反映进步的思想道德,反映国家和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有关某项工作的成就与工作经验、有关先进人物,反映社会和自然规律的理论或科研成果,克服困难、战胜危机或在战争中获胜等内容的报道。

12.负面报道

答:负面报道指有悖人类精神道德追求、对社会发展具有危害作用的报道,包括对人们的挫折、失败、社会丑恶、天灾人祸、犯罪、暴力、色情和观点极端(诋毁公共利益、蔑视人的权利)的新闻,表现为报道动机错误、报道量和报道方法不当。显然,负面报道不是指负面事实的报道,而是指对负面事实处理不当的报道。这类新闻处理不好,产生负面效果,给受众和社会带来消极的影响。

13.好新闻

答:好新闻给受众提供值得知晓的内容,消除大范围内公众的未知性,值得知悉的东西越多,改变人们对现实与过去的印象越深刻,越是一条好新闻。评价好新闻的标准:①新闻包含全新的内容,是公众未曾知晓的个性化事件;②引起受众的思考;③具有强烈的感受性,由新闻内容和表现形式构成巨大的感染力。

14.大新闻

答:大新闻是指生动纪实了一桩不平凡的事件,引起社会震动,反响强烈的新闻。所有促成庞大领域的转变,涉及到人类或全国人民的重大利益的新闻都是大新闻。大新闻更偏重于事件的巨变、震撼、全局性或惨烈,是指报道的事件重大,而不是指报道形式的生动。大新闻引起各家媒体的高度关注,往往是由众多媒体踊跃报道成就的,它不是独家新闻。

15.受众

答:受众,又称新闻的受传者、收受者或阅听人,指新闻传播另一端的读者、听众与观众的总称,是新闻信息传播的终点。这一概念在新闻学与传播学中广泛使用,研究它的特点、类型差异和作用,有助于提高新闻传播效果。按接触媒介的机会划分,分为目标受众和随机受众;按媒体稳定占有受众的规模划分,又分为广众和小众。

16.目标受众

答:目标受众是指经常接触某个媒体的固定受众,作为媒体稳定的受阅群很少变化,成为媒体传播的长期对象。目标受众是与随机受众相对的,其规模是判断广众媒体和小众媒体的标准。

17.传媒的核心竞争力

答:传媒的核心竞争力是由不同竞争要素构成的,表现为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主导受众市场的影响力,包括多个层面:①媒介核心竞争力首先表现为媒介传播内容对受众的深刻影响,依靠优秀的内容产品在众多的传媒中脱颖而出,不会轻易被其他媒体产品所替代。②传媒具有团队的协调能力、整体创新能力、洞察和预见社会变动与规避风险的能力,具有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创造受众需求的传播力。③具有雄厚的资本和杰出的人才,整合人才、资本、

设施和社会关系等各种资源,适应市场竞争的挑战,不断生产出竞争对手难以模仿、难以具备的传播产品。④有良好的管理人才和培训机制,创造出适合自己的一套管理手段,并能根据媒介生态环境的变化随时进行调整和改进报道。⑤核心竞争力支持媒介在市场中保持可持续发展,不会在发挥其作用后而减弱,媒介的最新传播力每一次被应用都会得到充实和提高。

18.窄播化

答:窄播化,是指广播电视针对市场细分做出准确的市场定位,实施传播内容的对象化和小众化,拥有更加具体而稳定的受众。窄播正是指广播与电视的“小众传播”,节目内容根据某些受众的需要,锁定物质产品的消费群获取目标受众的高占有率,提高广告主对广告投放的积极性,提高专业电台和电视频道的经济效益。

二、简答题

1.新闻传播同新闻报道有什么区别?

答:新闻传播与新闻报道是两个既相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概念。

(1)新闻传播是以媒介发出新闻为起点,以受众收受信息为终点的传受双方共享新闻的过程,主要指新闻的发出方式、传播模式和受众的反应。新闻报道是记者采集新闻、编写新闻,在媒体内部完成文本并制作一定的介质,不包括介质抵达受众的过程。

(2)新闻支配因素的差异。新闻报道主要受媒体的支配,新闻传播除受媒体的支配外,还受传播环境和受众的受阅取向的制约,环境与受众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传播的效果。

2.试述新闻传播同传播环境的关系。

答:(1)新闻传播是以媒介发出新闻为起点,以受众收受信息为终点的传受双方共享

外国新闻传播史课后习题

xx新闻传播xx课后习题 总论篇 一、人类传播活动经历了哪些阶段? 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互联网传播 二、人类的传播活动与传播技术的关系如何? 三、简述古代罗马《每日纪闻》的性质,其基本内容和作用是怎样的?《每日纪闻》公告式的官方公报。是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 公元前59年的古罗马,凯撒当选执政官后下令创设。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是将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纪录,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有石膏的特质木板上。书写内容多为政府要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凯撒创设《每日纪闻》的目的就是争取舆论支持,扩大政治影响。传播当时已经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公元前27年,凯撒的养子凯撒.屋大维成为罗马最高的主宰者。公元前6年,屋大维恢复《每日纪闻》,从此该手写公报时断时续刊布会议记录、帝国故事、战争消息等,一直到公元330年迁都君士坦丁堡为止。 公报除了写在布告牌上,还有书记员抄写,颁发给各地要人和驻军首长。 有学者认为,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统治辽阔疆域,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有一个发达的,包括《每日纪闻》在内的传播系统。而起灭亡,部分原因是由于《每日纪闻》的停办,传播组织远落后于其他社会组织的发展,无法协调复杂的活动。 四、欧美最早出现的定期报刊、日报是哪些? 世界上最早的定期报刊产生于德国,1609年德意志地区出现了两种周报: 《通告—报道或新闻报》和《报道》。最早的日报也诞生于德意志地区,1650年莱比锡一位书商创办的《新到新闻》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张日报。1633

年的《莱比锡新闻》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日报之一。欧美其他国家较早的主要日报有: 英国1702年的《每日新闻》、法国1777年的《巴黎新闻》、美国1783年的《宾夕法尼亚晚邮报》等。 五、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各国报业发展有何共同规律? 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紧密联系。虽然各国国情不同,革命历程也有很大差异,但各国报业的发展却有共同的规律: 1、资产阶级革命以前,资产阶级报刊受封建统治者的压制,封建统治者通过出版许可制、内容审查制,英国甚至用设立“星法庭”等手段压制异己思想和信息的传播。另一方面,封建统治者出版官报,扶植御用报刊,为自己的政治需要服务。 作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报刊受到种种雅致,发展进程缓慢。资产阶级报刊中,围绕着革命、改良、保守或维护封建统治等重大问题,从各自阶级的利益出发,进行论争,这就是史称的政论报纸时期。 2、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思想家首先举起出版自由的旗帜,宣传民主思想,论述出版自由的重要性。 3、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权,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过程受两个因素制约:1)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否彻底,建立起怎样的政治制度;2)该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是否巩固,有无封建复辟。六、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后资产阶级报业进程如何?他们受到什么因素的制约? 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报业无论发展快慢,均经历了一个政党报刊为主的时期。 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权,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过程受两个因素制约:1)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否彻底,建立起怎样的政治制度;2)该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是否巩固,有无封建复辟。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3版)课后习题(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1.试析国人对近代报刊的早期认识。 答:国人对近代报刊的早期认识主要分为三大阶段:首先是林则徐、魏源的初步认识;然后是太平天国洪仁玕的进一步认识;最后是王韬、郑观应的新闻思想深入认识。 (1)林则徐、魏源的初步认识 最先发现并重视近代报刊的官员是林则徐。他组织人员翻译这些外国人办的报刊,以了解和应对敌情。译报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华外报有关政治、军事、贸易等方面的报道,以及对西方国家基本情况的介绍。 积极弘扬林则徐译报思想的是其好友魏源。1843年,《海国图志》正式出版,成为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巨著。魏源非常重视外报,在《海国图志》中阐述了他对西方报纸的看法,他以非常概括的文字揭示了报纸的社会政治功能。 从林、魏二人的主张中,可以看到他们对报刊传播信息的功能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当时的中国还不具备创办近代化报刊的环境和条件,林则徐还只是组织译报而没有办报。 (2)太平天国洪仁玕的进一步认识 近代中国最早系统阐述自己的办报思想的,是太平天国的玕王洪仁玕。1859年,洪仁玕在其向天王洪秀全进呈的《资政新篇》中,从整个国家政权结构的宏观角度着眼,高度评价了报纸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设立新闻馆、设置新闻官、准卖“新闻篇”(即报纸)等主张。在《资政新篇》中,洪仁玕提出了以下有关报纸和办报活动的观点: ①报纸是维系中央政权、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工具,可以通过报纸“禁朋党之弊”

及消除种种弱本强末的离心力量。 ②办报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手段,可以通过报纸这一桥梁,实现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和民众之间的沟通。 ③报纸具有教育民众、移风易俗的作用。 ④报纸具有监督政府的作用。 洪仁玕办报思想的渊源来自西方,是他参照西方的报业模式为中国规划的一幅发展新闻事业的蓝图。当时,西方国家的新闻业已经走过了200多年的发展历程,处于商业报刊的发展时期,已形成一套成熟的操作原则,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其存在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和制度保证。而当时的中国却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加上中国近代报业的产生主要靠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国人对近代报刊还是很陌生的,多数人不知报刊为何物。把西方的新闻理论一下子引入中国加以实践,在当时的情形下是不切实际的。而且太平天国始终处于战争的氛围中,形势不稳定,不具备实施的条件。但是,洪仁玕为太平天国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办报思想,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却有着一定的进步意义。从林则徐的译报、开眼看世界,到后来王韬的办报、宣传变法。洪仁玕的新闻理念设计是一个过渡环节,展现了中国新闻思想逐步递进的过程。 (3)王韬与郑观应的新闻思想 随着维新变法思潮在中国的萌芽和兴起,创办近代化的报纸成为先进知识分子的广泛要求,关于报纸的性质和办报的意义的讨论也就越来越多。继洪仁玕之后,比较系统地阐述自己办报主张的是王韬和郑观应。 (1)王韬的新闻思想 1870年后,王韬与友人黄平甫集资购得英华书院的印刷设备,组成中华印务总局,接着又创办《循环日报》,自任主笔,主持该报笔政达10年之久。1884年,王韬回上海定居,

新闻传播的内容——新闻的定义

新闻传播的内容与新闻的定义 1、李良荣《新闻学概论》: 新闻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陆定一); 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共同点:都反映了新闻“真”和“新”的两个基本特点 差异:新闻是报道,表达出新闻的形式;新闻是信息,表达出新闻的实质。 联系:这两个定义对于新闻互为表里,在不同场合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功能。 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论述。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有据。分析: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是对事实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所做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所做的预测。 其前提是掌握全面的事实,依据和结果都必须是事实或者是构成事实的必要材料。判断:是对某一件事情的利与弊,是与非、对与错,得与失、善与恶,荣与辱所做的结论。 这种结论有强烈的主观主义倾向,有鲜明的价值取向。新闻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应尽可能地多向人们提供可以查证的事实,不妨做些分析,但尽可能避免下判断,不要以判断代替事实。对于许多事件一时原因未明、性质未定,而新闻有要求迅速做出报道的,要善于将判断变成报道 新闻的基本特点:真实、新鲜(迅速) 新闻本源 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新闻是第二性。变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母。新闻最主要的功能是反映世界的最新变动,凡是引起人们关心的变动都可能成为新闻 新闻来源 新闻来源是指新闻从何处获得的 途径:一、记者采访他人;二、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三、查阅有关资料或他人来信 新闻要素 定义:是指构成新闻的必需材料 要素:5W——发生的主角(who)、发生的事件(what)、发生的时间(when)、 发生的地点(where)、发生的原因(why) 作用:1、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的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要点 2、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是在新闻导语写作中 3、有助于明了新闻题材的要义 信息与新闻信息 信息: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即不确定性的东西 新闻信息:新近发生的为公众所关注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社会信息 (新闻)信息的特点:信息必然包含新情况、新知识、新内容(最基本特点) 1、共享性或使用不灭性 2、扩缩性 3、组合性 4、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 5、相对性 信息和新闻的关系 联系:新闻是一种独特的信息 区别:1、概念外延的宽窄不同——所有的新闻都是信息;但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成为新闻 2、主观色彩的有无不同——信息可能有主观色彩,也有可能无主观色彩;新闻是具 有明显主观色彩 3、作用范围不同——信息着重于个性化的服务;新闻着重于共同体之间的服务

陈力丹《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详解第七章 大洋洲新闻传播史【圣才出品】

第七章 大洋洲新闻传播史 7.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概述 1.平稳的新闻政策 大洋洲从殖民地或托管地向国家独立或自治的过渡,是和平的,因而其新闻政策也保持 了平稳过渡的状态。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三点:(1)以自由主义为基础;(2)逐渐实现本地 人管理媒介(民族化);(3)鼓励多种文化传播。 2.三个不同的发展地区 (1)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这是大洋洲主要国家,其新闻体制基本效仿英国:报刊基本民营,广播电视业实行公营 平稳的新闻政策 概述 三个不同的发展地区 独特的太平洋中的美国属地 现代新闻业的初创 澳大利亚新闻传播史 新闻传播业的发展与新民族意识的形成 20世纪20年代至今,报刊的集团化兼并 澳大利亚报刊的特点与新闻自由 广播电视业的和谐发展 澳大利亚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 大 洋洲新 闻传 播史

与民营并行的体制。 (2)美拉尼西亚 这是大洋洲新闻传播业的次发达地区,其代表国家是巴新、斐济。这一地区的传播业虽然现在不够发达,但是发展速度明显地较快。 (3)波利尼西亚和密克罗尼西亚 在美拉尼西亚东北,是大洋洲新闻传播业相对不够发达的地区。代表国家萨摩亚,位于波利尼西亚。 3.独特的太平洋中的美国属地 太平洋中的美国属地,分为本土和其他领地。属于本土的夏威夷群岛,以及美国的领地东萨摩亚、关岛等,由于其新闻文化直接来自美国,虽然起步晚,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得以发展,但新闻传播业很快达到了发达程度。这是大洋洲一个较为独特的情况。 二、澳大利亚新闻传播史 1.现代新闻业的初创 (1)第一批报纸的诞生 ①1803年,第三任总督菲利普·金(Philip King)到任,他较为看重办报,命令在当局办的印刷所工作的犯人乔治·豪于1803年3月5日为当局编辑和出版了《悉尼公报和新南威尔士广告人报》,为澳大利亚第一家报纸。 ②这是一份由犯人(后来为自由人)按照官方意图编辑的官报。

2018年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练习题8

2018年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练习题8 (总分:50.00,做题时间:60分钟) 一、简答题 (总题数:5,分数:50.00) 1.国民党的新闻统制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在全国组建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络。(2) 控制和利用民营新闻事业。(3) 制定与实施反共反人民的新闻政策法规,设立新闻控制机构,推行新闻检査制度。 ) 解析: 2.中国共产党地下报刊在国统区的出版情况如何?有什么经验教训?(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在国统区的出版情况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的报刊被取缔,共产党人被迫转入“地下”,冒着生命危险,秘密出版报刊,出版中心仍在上海。主要出版报刊有:①《布尔塞维克》;②《红旗》周刊、《红旗日报》、《红旗周报h③地方党组织的“地下”报刊,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团体的报刊。 (2)经验教训 ①经验:建立党报委员会,全面负责党对报刊的领导;发展通讯员,加强同群众的联系;建立发行网,扩大党报影响。 ②教训:在宣传内容上出现“左”的错误,主要表现为:错误地分析革命形势,鼓吹“直接革命”进攻大城市;否定“中间营垒”的存在,错误地批判中间力量等。在办报策略上,不注意隐蔽精干,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一味强调公开发行,结果招致更大的损失。 ) 解析: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新闻传播事业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其发展情况如何?有何特点与意义?(分数:10.00)

网络传播期末试题与答案A

绝密★启用前 学院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级 专业( )《网络传播》试卷A 一、 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目前网络广告中最常见的形式有:( )。 A 、弹出式窗口 B 、文字链接 C 、电子邮件 D 、网上购物 E 、专栏赞助 2、网络新闻正文的写作要点是( )。 A 、文章宜短 B 、段落宜短 C 、句子宜短 D 、文字朴实直白 E 、具有“可扫描性” 3、网络中三个层面的“把关人”有( )。 A 、政府把关 B 、网站把关 C 、网民自我把关 D 、意见领袖把关 E 、学生把关 4、网络新闻专题的类型有( )。 A 、采访型专题与编辑型专题 B 、网民专题 C 、全面集纳型专题与结构化解读型专题 D 、动态型专题与静态型专题 E 、事件性专题与非事件性专题 5、网络传播的特性有( )。 A 、传播更新速度慢 B 、信息量大,内容丰富 C 、全球性和跨文化性 D 、检索便捷 E 、多媒体特性,超文本特性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网络中的组织传播方式的是内联网、 。 2、超文本结构的网络新闻写作建立在 核心技术思想之上。 3、电脑游戏是网络传播中的 形式。 4、 是互联网的雏形,1969诞生于美国。 5、所谓4P ’S 策略,即产品、价格、渠道和 。 6、网络社区组织结构可以分为两类:“圈”式结构和 。 7、中国网络媒体的构成有三大要素,分别是:传统媒体网站、 、网民。 8、网络舆论的主要作用:意愿声张、 、行为导向、社会监督、情绪宣泄。 9、组织子域名:com 是商业机构 , 是教育机构。 10、网络受众的总特征有:个体性、 、虚拟性、自主性、参与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网络公关: 2、搜索引擎: 3、微博: 4、大众传播: 5、匿名心理: 四、 简答题(第1、4题5分,第2、3题8分,第5题4分,共30分) 1、通常网络新闻一篇文章的完整层次包括哪几部分? 2、网站传播特点是什么? 3、网络论坛的功能是什么? 4、记者微博的功能有哪些? 5、中国网络媒体的构成有三大要素是什么?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述网络受众调查的意义及局限。 2、试比较网络传播与传统传播区别与联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ABCDE 2、ABCDE 3、ABC 4、ACDE 5、BCDE 二、 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 互联网 2、www 3、大众文化 4、阿帕网 5、促销 6、“链”式结构 7、商业新闻网站 8、意见整合 9、edu 10、社会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网络公关:网络共关是指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借助互联网等数字交互式媒体等传播、沟通手段,实现公关目标、影响公众的行为。 2、搜索引擎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从互联网上搜集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将用户检索相关的信息展示给用户的系统。 3、微博:是一种基于社交关系网络进行信息传博的方式,也是比博客更轻便的一种信息发布形式,个体可以利用它向公共空间发布信息,并获得自己关注对象发布的信息。 4、大众传播: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5、匿名心理:在社会心理学中住的是在一种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下,人可能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力。 四、简答题(第1、4题5分,第2、3题8分,第5题4 分,共30分) 1、通常网络新闻一篇文章的完整层次包括: 层次一:标题 层次二:内容提要 层次三:新闻正文

郑超然《外国新闻传播史》课后习题-美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圣才出品)

北美篇 第十二章美国的新闻传播事业 1.为什么《国内外公共事件》报出版了一期就夭折了? 答:《国内外公共事件》是美国的第一份报纸,创刊于1690年9月25日,创办人是本杰明·哈里斯。这是一份四版报纸,但只印三版,第四版是空白,读者可以在传阅时将自己知道的新闻写上去。该报有国外新闻,也有本地消息。在选材上,首先报道重大事件,报道消息时注重夹叙夹议。《国内外公共事件》报与其他印刷品相区别的特征是,它不但看上去像一份报纸,读起来像一份报纸,而且也是把它当做一份长期的新闻刊物办的。 但是,《国内外公共事件》只出版了一期就被禁止,因为该报的出版触犯了殖民当局限制新闻出版的法案,法案规定出版物要经审批,发给许可证后才能出版。这样,美国的第一份报纸就成为出版许可法的第一个牺牲品。 2.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报刊活动家?他们的情况怎样? 答: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有极为卓越的报刊活动家,他们的宣传和鼓励是战争中鼓舞民众的精神力量,对革命的胜利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中著名的人士有: (1)塞缪尔·亚当斯 亚当斯是美国独立运动中杰出的宣传家和政治活动家。 ①1748年任《独立广告报》编辑,经常抨击英国政府横征暴敛的政策。第二年,该报停刊,他就给《波士顿公报与乡村新闻》撰稿,宣传抗英主张。 ②在反印花税的高潮中,他将聚集在《波士顿公报》营业所附近的激进分子组织起来,

成立了“自由之子社”,并在各地设立分社,建立了“自由之子社”宣传网,集中了一批活跃的报人和印刷商,为革命做了积极的舆论准备。 ③1772年,亚当斯成立了一个“通讯委员会”,其他各州也纷纷成立通讯委员会,并联结成网。殖民地的各种动态消息都在这里汇集,经加工整理后提供给革命报刊。通讯委员会既是一个类似通讯社的信息传播机构,又是一个革命组织。1775年4月,列克星敦民兵就是得到通讯委员会成员的报告后,打响独立战争第一枪的。1774年以后,亚当斯一直担任马萨诸塞州大陆会议代表,独立战争后,长期担任该州的副州长、州长。 (2)托马斯·潘恩 美国独立战争中杰出的政论家、启蒙思想家。 ①1774年,他从英国来到北美,在费城担任《宾夕法尼亚杂志》编辑,1775年发表《在美洲的非洲人奴隶问题》一文,以犀利的笔锋,猛烈抨击罪恶的奴隶制度,为他初步赢得了声誉。 ②1776年1月,他以“一个英国人”的署名,发表了《常识》的政论小册子,以通俗、充满激情的语言,呼吁北美殖民地人民立即拿起武器,进行争取自由的战争。《常识》鼓舞了人民战斗的决心和勇气,被认为是独立战争的响亮号角,还为当年7月一致通过的《独立宣言》铺平了道路。 ③1776年8月他入伍后,又写下了一系列战斗性很强的文章。在战争期间,他一共发表了13篇《危机》,有的抨击英国派来的使者,有的揭露保皇派的反革命阴谋活动,有的在危急关头激励士气。战争结束后,潘恩回到欧洲。 ④1791年,他撰写了《人权论》,引起轰动。次年又发表《人权论》续篇。 (3)艾赛亚·托马斯 ①1766年托马斯在反印花税斗争中公开传播革命观点,1770年他与人合办《马萨诸

新闻传播类入门书籍选读六十本

1,《传播学原理》张国良/复旦大学出版社 最薄的传播学读物,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知道传播学是什么,因此也显得内容单薄乏力。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据张国良亲自透露:这本书写得不好的原因是,作者之一的裘正义在结稿前三个星期才将它负责的章节交上来,从而使得文风来不及统一。不过张国良在98年又有一本传播学问世,我没看过,好象复旦考博就指定了那本。 推荐指数:* 2,《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本书的收藏价值大于阅读价值和使用价值。对于初学者,分散孤立的论文集,反而容易找不着北;对于研究者,自然会去寻求整部专著,孤立的论文意义也不的大。适合中等水平的读者阅读。 推荐指数:** 3,《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出版社2001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一本普及知识的读物,作为新闻学的入门读物很好。涉猎的内容丰富,论述也很饱满。然基本框架却是上世纪80年代构建的,这已经是第4版了,新增的章节大多为李的博士生所写。此书可以称为中国新闻理论第一书。想使得“新闻有学”,就必须彻底颠覆以李良荣为首的“新闻学”体系,它是建立在宣传学框架上的。 推荐指数:必读 4,《符号透视》李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彬哥哥少数能静下心来做学问的学者之一。符号学是块难啃的骨头,没有一定的哲学、社会学、语言学功底根本啃不下来。真实难为彬哥哥居然能将符号学的书写得文才奕奕。 推荐指数:*** 5,《媒介分析》张咏华/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英语好的学者就是占便宜。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总是推荐张咏华,我说,我把这本书借你吧。 推荐指数:*** 6,《中国当代理论新闻学》丁柏铨/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此书在李良荣的监督下完成,不谈新闻学基本理论,只谈与现实理论,如市场经济,如WTO等。代表了老丁的最高水平,其实说白了,也就是其前作《新闻理论新探》的新发展。其中南大青年学者夏文蓉所写的三章内容煞是精彩。李良荣教授还特地为此书写了一个书

2018年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练习题7

2018年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练习题7 (总分:50.00,做题时间:60分钟) 一、简答题 (总题数:4,分数:50.00) 1.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党报有何特点?(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在党中央和各级党委领导下开展新闻宣传工作。 (2) 继承与发扬五四时期报刊的革命精神,以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指导革命斗争为基本任务。 (3) 在以广大工人为读者对象的同时,面向民众,面向社会,扩大影响范围。 ) 解析: 2.国共合作后,革命报刊有哪些重要发展?(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统一战线报刊的活跃国共合作后,《政治周报》、《中国农民》、《农民运动》、《楚光日报》、《汉口民国日报》、《民国日报》、《新民周》和中央通讯社结成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 共产党和共青团报刊网络的初步形成国共合作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都公开出版报刊,公开发行。它们一方面加强中央报刊,使之成为革命舆论的领导者及中坚力量,另一方面建立地方报刊,出现一个初具规模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党团报刊网络。 (3) 工农群众运动中的报刊国共合作后,工农群众运动在全国蓬勃展开,工人、农民、妇女、学生报刊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 (4) 军队报刊的出现北伐战争前后,涌现出一批军队报,它同农民报的兴起一样,是这一时期新闻事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 ) 解析: 3.评述蔡和森、瞿秋白、恽代英、萧楚女、邵飘萍等人的报刊活动与贡献。(分数:20.00)

网络传播的特点和优势

网络传播的特点和优势 鲁梦蝶生物工程学院2014级生物制药一班201412090126 对于什么是网络传播,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所谓网络传播,就是通过国际互联网这一信息传播平台,以电脑、电视机及移动电话等为终端,以文字、声音、动画、图像等形式来传播信息。网络传播可以理解为利用互联网这一媒介进行的信息传递,是一种兼具人际、组织传播内涵的新型大众传播。 网络传播能够在短时间内迅猛发展,主要是由其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优势和特点决定的。网络传播信息的速度和规模、影响的地域范围以及表现形式等都远远超过以往的大众媒体,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按照学者们的归纳,网络传播主要有以下优势: 信息量大,速度快。网络以其超链接的方式将存储信息的容量无限放大,而传统媒体却要受版面、频道、时间等因素限制,无法任意扩大和丰富所发布的信息内容。在信息传播效率上,传统媒体所要发布的信息都必须经过采集、筛选、加工等多个环节才能够传递给受众,而网络传播将这个过程大大缩短,网络信息可以实现即时更新,大到国际、国家大事,小到生活琐事,均能在网上得到同步反映。 传播手法多样。网络传播不仅集传统媒体传播手段之大成,而且在传播过程中可以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实现以往各种传统传播手段的整合,满足了受众多方面需要。 传播过程多向互动。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是以传播者为中心的单向、线性传播,传播主体和受众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而在网络信息传播中,传播者和受众可以任意互换角色,受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受众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不仅可

以主动地获取或发布信息,而且可以实现无时空限制的交流沟通。 交流具有开放性。在网络上,人们可以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就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交流。网络传播是完全开放的,全球共享、广泛参与是其鲜明特征。 传播主体广泛。传统信息发布主体是某个具体的电台、电视台或者报社、杂志社。而在互联网上,每个网民都可以是信息发布者。同时,网络还具有传统媒体所没有的虚拟性,网络传播主体可以匿名,网民随意出入自由发言,发言机会均等。

中外新闻传播史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试重点 3?古代中国手书新闻传播 汉代:邸报一一唐代:进奏院状一一宋代:定本制度/民间小报 6.日报的诞生 ①德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家日报:《新到新闻》(1656年,德国人蒂莫苔斯?里兹赫在莱比 锡创办) 《莱比锡新闻》,1660年,莱比锡印刷局长创办,这份周报3年后改为日报出版,德国以及 世界上第二家日报。 ②英国第一张日报:《每日新闻》(1702年3月11日,爱德华?马莱特创刊) ③法国第一家日报:《法国新闻》(1777年元旦,雅克?布里索在巴黎创办)第二节集权主义理论及其来源 1. 历史渊源:柏拉图,韩非子,马基雅维利都认为政府控制报业是必然的。 第三节专制政府控制报业的各种手段 ①特许出版制度 1538年,亨利八世正式建立皇家特许出版制度,规定所有出版物均需事先经过特许。1694年才被最终废除 ②新闻检查制度 定义:在新闻报道发布之前,必须经过有关当局审阅,以预防危险的或反政府的内容。 ③知识税 定义:是在18世纪初发明的一种控制手段。其具体的做法是通过向报纸,纸张,广告等知 识产品征税,以提高新闻出版物的售价,限制报刊的发行,从而达到寓禁于征的目的。 ④津贴制度 定义:政府用大量金钱收买非官方著名报人或重要报刊发行人,以加强宣传效果,从而更有 力的控制舆论。 ⑤严刑峻法 第四节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1 ?约翰?弥尔顿(英国伦敦人)的《论出版自由》 ①1644年初次印行,是弥尔顿对国会质询的答辩词。 第三章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 1. 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的思想准备(思考题) 本杰明?富兰克林 ①1730年,创办《宾夕法尼亚报》 ②在此报上登载政治漫画“蛇的漫画”(用简洁凝练、触目惊心的形象激起读者的情绪达到 良好的传播效果。) 托马斯?潘恩一一《常识》,《危机》的背景,意义,内容 3.爱德华?开夫——《绅士杂志》

外国新闻传播史

《外国新闻传播史》的写作目的可以概括为三句话:追溯宏大历史,拼接生态图,追溯变化。在本书中,作者采用通史的方式,以时间为经典,以上述七个部分为纬度,着眼于世界主要国家新闻事业的发展,竭尽全力并在读者面前清晰呈现西方和世界新闻与传播历史的宏观图景。本书涵盖的主要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印度,土耳其,埃及,南非,巴西和墨西哥等。通过在这些国家/地区介绍新闻通讯,作者囊括了外国新闻传播史上的所有重要纽带。新闻传播组织及其活动统称为新闻传播事业。新闻和传播的历史涉及新闻的组成,规模,迁移和替代。受社会整体发展一定水平的制约,在相应地区和历史阶段总是不可避免地带有技术,制度和思想环境的印记。 前言 第一章是世界信息传播活动的开始 第一节人类交流与交流的起源 第二部分是古代欧洲的手写新闻和新闻传播 第三节古代东方文明中的文字信息传播

第二章是十五,十八世纪西方印刷新闻业的形成第一部分是西方的崛起和印刷革命 第二季度现代印刷报纸的出现 第三节西欧中央政府对报纸和期刊的控制 第四节资产阶级革命和报纸 第五节资产阶级政党和报纸 第三章是19世纪西方自由主义报纸的演变 第一部分是工业革命和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 第二部分是西方廉价报纸的出现 第三节美国新新闻与西方流行文化 第四节西方社会与报刊多样化

第四章是全球信息流通与新闻社业务的增长 第一节西方殖民扩张与世界新闻市场的雏形 第二部分是西方前四大通讯社的起源和国际化 第三季度,国家通讯社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增长第四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国际新闻社市场 第五章是20世纪初的西方主流报纸业 第一部分是20世纪初西方报纸的垄断 第二部分是20世纪的客观报道和西方报纸的差异化 第三节20世纪西方国家的流行杂志行业 第四部分是1930年代大萧条对新闻和传播业的影响 第六章20世纪初的广播事业

《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和名师郑超然习题详解

《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和名师郑超然习题详解 总论篇 第一章口语传播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口语传播 1.概念 口语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当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时,只有依靠音讯传播、协调人类行动,共同与大自然作斗争,才能求得人类的生存和延续。这一时期,人们使用以口语为主,以标志、声光、图式等为辅的原始、简单的手段来传播音讯。 2.传播方式

(1)口头传播 ①口头传播,又称为口语的传播,即以口语述说来传达思想、消息与态度。 ②语言产生的意义 a.语言的产生是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b.人们不再只通过各种断续的嚎叫、音节,简单的姿势和身体的动作来应付大自然的威胁和共同劳动。人们通过单词、数字及其他代号,加上语言和逻辑规则来交流。 c.语言的产生还使人们的分类、抽象、分析、综合及推测等思维能力加强,使人类在音讯传播的长度、深度、广度及精细程度上有了进步,并使人类与自然的斗争经验得以相传。 d.语言的运用加快了人们信息交流的传输和接收速度,使人们无须再用如现代人“动作字谜”游戏的方式来传递音讯,减少了编码解码时间。简言之,语言是伟大的工具,是社会的共同纽带。 (2)标记传播 标记传播是指借助一定物体或符号为载体,传递或保存音讯的传播方式。结绳是一种传递音讯和帮助记忆的特殊符号。 (3)声光传播 ①声光传播是指以声和光作为传递信息载体的传播方式。较之口头传播具有速度快、传播距离远的优势。借助声音的高低长短、光线的强弱等多种变化传达较为复杂的内容。 ②表现方式:敲击响器、吹奏号角、点燃烽火等。 (4)图式传播

图式传播是指用简单的书写符号或图形来表达意思、传递音讯、记载事实的传播方式。 二、口语传播的内容——音讯 (1)音讯是一种符号或一组符号,由某一来源发端,可由接受者任作解释。音讯和新闻不同,音讯是一个笼统的传播名词,新闻、非新闻均可包括在内,音讯可能是指新近发生的事物,但并不一定具有新闻的要素。音讯可转化为新闻。 (2)音讯的原始化具体表现在: ①音讯数量少、分散、片面、静止、方式上不断简单地重复、呈明显的无序性和部落化。 ②传播动机单纯,主要为觅食、防卫及满足好奇心,这些传播产生于较低层次的需求。 ③没有意识对抗,思想控制,人人均可以成为传播者和受众。

新闻传播学教学大纲

《新闻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301002021 学分:2.0 总学时:36 说明 【课程性质】 《新闻传播学》为通识教育课。 【教学目的】 这门课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讲授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基本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识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性质、特点、作用,以及它们产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解新闻事业同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新闻伦理和新闻从业人员的修养要求。 【教学任务】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新闻传播和新闻事业的基本特点与基本规律,初步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能够应用所学理论正确分析新闻现象和指导新闻实践,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具体要求是:1.了解新闻传播学原理的基本知识;2.理解和掌握新闻传播和新闻事业的基本原理;3.掌握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4.能够运用新闻传播基本原理和原则分析一般的新闻现象,指导新闻工作实践。 【教学内容】 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由新闻学、传播学在跨学科综合、交叉基础上形成的新兴学科,在国内外均属年轻学科,本课程的重点是传播本质、模式、功能与原则等传播学的知识体系;其难点是传受心理机制、新闻性质功能、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功能、新闻自由限度等方面的理解与运用。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十分强的学科,必须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践原则,在实践中理解、掌握、深化。 【教学原则和方法】 教学原则:新闻传播学,是从现代传播学视角来探讨新闻学原理的一门新型课程,具有传播学与新闻学双重性,其学科的交叉性、互渗性、创新性相当突出,因而 又是比较难以把握的一门新学科。因而,必须在教学中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 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结合现代西方新闻学与传播学知识体系,讲授马克思 主义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观点力求明确,方法务必科学,介 绍切忌片面。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解读当代新闻活动、 关心传播实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在分析工具与思维方法方面,要将科学思维与理论思维方法结合起来,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采用新闻、政治、经济、文化综合考察的方法 来学习理论,分析实际。 【先修课程要求】

《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

一填空题 1. 古罗马帝国的手抄新闻是公元前59年由恺撒创办的《每日纪闻》。 2. 1650年由里兹在莱比锡创办了《新到新闻》是德国也是世界上第一家日报。 3. 英国第一张日报是《每日新闻》,由爱德华〃马莱特创办于1702年3月11日 4. 1777年元旦,《巴黎日报》创刊于巴黎,这是法国的第一家日报,创办者是科朗塞和卡〃德沃。 5. 英国资产阶级政论家,著名诗人弥尔顿于1644年出版了《论出版自由》,强调人民的出版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 6. 美国新闻史上第一份有期号的定期刊物是1690年9月25日由本杰明〃哈里斯在波斯顿创办的《国内外公共事件》月刊。 7. 1789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人权宣言》,其中第十一条提出新闻出版自由原则 8. 世界出名的高级报纸之一的《泰晤士报》于1785年创办于伦敦,创办人是约翰〃沃尔特。 9. 1783年5月30日,费城创刊于1775年的《宾夕法尼亚晚邮报》由周三刊率先改为美国第一家日报,创办人是本〃汤。 10. 1833年9月3日,本杰明〃戴在纽约创办了《太阳报》,是美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份成功的便士报。 11.詹姆斯〃贝内特于1835年创办纽约《先驱报》,被称为第一张现代报纸。 12. 英国第一家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55年6月29日创办的《每日电讯邮报》,由斯雷创办。 13. 日本第一家日文出版的日报是1862年创办的《官版巴达维雅新闻》。 14. 世界上第一家马克思主义的报纸是1848年6月由马克思亲自创办的《新莱恩报》。 15. 1803年3月5日,澳大利亚史上第一家报纸《悉尼公报和南威尔士广告人报》正式发行,由乔治〃豪编辑出版。 16. 世界上最早的通讯社是1835年由法国人哈瓦斯创办的哈瓦斯通讯社 17. 1900年12月,列宁、普列汉诺夫等在德国莱比锡创办了《火星报》 18. 115世纪中叶,约公元1450年前后,德国人古登堡重新发明出金属活字印刷术。 19. 1631年11月,在巴黎出版的《普通新闻》,是法国第一份周报,出版人是让〃马丁和路易〃旺多姆。 20. 1615年由艾莫尔创办的《法兰克福报》是德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真正的报纸。 二,名词解释 1.英国《泰晤士报》: 1785年1月1日由约翰〃沃尔特创办。原名《每日环球记录报》, 1788年改名为《泰晤士报》。 1789年,法国大革命期间大量记者前往法国发回许多精彩报道,使其成为一流报纸。1803年,沃尔特次子小沃尔特接管,他取消政府津贴,实现独立经营。1808年试行总编制,1817年正式实行。先后聘请托马斯〃巴恩斯、约翰〃德莱恩为主编。该报1785年至1908年由沃尔特家族主持,1908年至1922年由北岩集团掌握,1922年至1966年由阿斯特家族接管,1966年至1981年属于汤姆森家族,1981年至今,属于默多克集团。 2.英国《每日电讯报》: 由斯雷创办于1855年6月29日的《每日电讯邮报》,后由利维主持,改名为《每日电讯报》。初期并无特色,在利维三子劳森经营时期得到真正发展。他向美国报纸学习进行了革新:首先,扩大新闻报道面,重视报纸的趣味性,注意社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2版)配套题库-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1.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起始于什么时代?中国的古代报纸是怎么诞生的? 答:(1)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起始时代 中国的报纸开始出现于唐代,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这些官报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及书面报告,是最早的官报的雏形。所以,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起始于唐朝。 (2)中国古代报纸的诞生 中国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唐代中叶以后,开始实行藩镇和节度使制度,各藩镇节度使纷纷在长安设立办事机构,称上都知进奏院,简称进奏院,也被简称为留邸或邸。进奏院的负责人简称进奏官,有时也被社会上泛称为邸使或邸吏。唐代的进奏官是由地方派遣的,因此只对派遣他们的藩镇长官负责,不受朝廷的管辖。这些进奏官们既为所代表的地方藩镇呈递章奏,接受和代转朝廷下达的文书,也为地方了解、汇集和通报各项政治消息。 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就是最早的官报的雏形。这种雏形状态的官报,在当时并没有固定的名称。当时人称“进奏院状”、“报状”、“留邸状报”等,这种原始状态报纸的出现便标志着中国古代报纸的诞生。 2.前报纸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活动都有哪些特点? 答:前报纸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是指在报纸诞生之前,即唐朝之前的新闻传播活动,这一时期新闻传播活动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字出现之前,传播手段十分原始。 最早的和最常用的是口头传播,即口耳之间的传播。文字出现以前,作为口头传播的辅助手段的,还有结绳、图画、雕刻、标识、烽烟、旗鼓等。后两项通常用于军事。还有一种特殊的媒介,就是木铎,在夏商周时期,有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宣达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与新闻的发布和采集活动相近。 (2)有了文字以后,古代的传播活动渠道更多,手段也更为多样化。 ①最早的带有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金属铸件和岩石。这些传播媒介垂之久远和传于后世的考虑较多,现实的传播作用和传播的时效性还不算太大。 ②早期的口头广告、音响广告和悬帜广告随集市贸易的出现而出现。 ③关于传播功能、传播效果、传播心理、传播技巧、传播道德乃至于受众需求等方面的分析和论述的理论著作和思想家开始出现。 (3)汉代以后,传播体制日趋完善,传播载体开始多元化。 汉代以后,随着邮驿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封建政府内部的信息传播体制日趋完善,面向全国臣民的政令发布工作也日趋经常化和规范化。传播载体逐渐以竹简、木简、绢帛和纸为主,传播距离扩大,时效性增强。 (4)三国两晋时代军阀割据,战乱频繁,新闻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和社会舆情十分活跃和发达。 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载体是多元化的,既有包括木简、竹简、木牍在内的简牍,也有帛和纸。烽燧这种传统的报警手段继续被沿用,童谣和谣言也是社会上普遍采用的传播手段。 3.唐代官报的编辑发行工作通过哪些环节?由哪些部门负责?

《外国新闻传播史》课后习题

一、人类传播活动经历了哪些阶段? 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互联网传播 二、人类的传播活动与传播技术的关系如何? 三、简述古代罗马《每日纪闻》的性质,其基本内容和作用是怎样的? 《每日纪闻》公告式的官方公报。是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 公元前59年的古罗马,凯撒当选执政官后下令创设。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是将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纪录,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有石膏的特质木板上。书写内容多为政府要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凯撒创设《每日纪闻》的目的就是争取舆论支持,扩大政治影响。传播当时已经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公元前27年,凯撒的养子凯撒.屋大维成为罗马最高的主宰者。公元前6年,屋大维恢复《每日纪闻》,从此该手写公报时断时续刊布会议记录、帝国故事、战争消息等,一直到公元330年迁都君士坦丁堡为止。 公报除了写在布告牌上,还有书记员抄写,颁发给各地要人和驻军首长。 有学者认为,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统治辽阔疆域,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有一个发达的,包括《每日纪闻》在内的传播系统。而起灭亡,部分原因是由于《每日纪闻》的停办,传播组织远落后于其他社会组织的发展,无法协调复杂的活动。 四、欧美最早出现的定期报刊、日报是哪些? 世界上最早的定期报刊产生于德国,1609年德意志地区出现了两种周报:《通告—报道或新闻报》和《报道》。最早的日报也诞生于德意志地区,1650年莱比锡一位书商创办的《新到新闻》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张日报。1633年的《莱比锡新闻》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日报之一。欧美其他国家较早的主要日报有:英国1702年的《每日新闻》、法国1777年的《巴黎新闻》、美国1783年的《宾夕法尼亚晚邮报》等。 五、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各国报业发展有何共同规律? 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紧密联系。虽然各国国情不同,革命历程也有很大差异,但各国报业的发展却有共同的规律: 1.资产阶级革命以前,资产阶级报刊受封建统治者的压制,封建统治者通过出版许可制、内容审查制,英国甚至用设立“星法庭”等手段压制异己思想和信息的传播。另一方面,封建统治者出版官报,扶植御用报刊,为自己的政治需要服务。作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报刊受到种种雅致,发展进程缓慢。资产阶级报刊中,围绕着革命、改良、保守或维护封建统治等重大问题,从各自阶级的利益出发,进行论争,这就是史称的政论报纸时期。 2.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思想家首先举起出版自由的旗帜,宣传民主思想,论述出版自由的重要性。 3.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权,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过程受两个因素制约:1)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否彻底,建立起怎样的政治制度;2)该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是否巩固,有无封建复辟。 六、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后资产阶级报业进程如何?他们受到什么因素的制约? 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报业无论发展快慢,均经历了一个政党报刊为主的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权,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过程受两个因素制约:1)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否彻底,建立起怎样的政治制度;2)该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是否巩固,有无封建复辟。 七、西方各国报业为什么都经历了正的报刊时期?政党报刊有何特点? 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报业无论发展快慢,均经历了一个政党报刊为主的时期。其原因是:1)随着议会民主和多党政治体制的确立,不同党派纷纷创办或控制报刊,作为政治斗争工具,宣传政见,争取舆论。2)报刊对政党不得已的经济依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