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处理工艺技术管理标准

热处理工艺技术管理标准

郓城恒基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热处理工艺技术管理标准

1主题内容

1·1 主题内容

1·1·1 热处理工艺、作业指导书和工艺守则的编制与管理;

1·1·2 工装的设计与管理;

1·1·3 热处理工艺实验及实验件的检查;

1·1·4 淬火液的管理;

1·1·5 不合格品的处理;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应于本企业的热处理工艺技术管理

管理职能

2·1 技术部负责热处理工艺、作业指导书、工艺守则的设计与管理;工装设计;热处理工艺实验与管理;根据需要编制热处理作业指导书;参与质量事故的处理及日常技术服务。

2·2 技术检查部负责热处理件的质量检验、工装和炉温仪表的检测、不合格品的判定;炉温测定和实体工件升温测定(接受委托)、冷却能试棒的加工及“H”值的检验;复杂零部件热处理检查标准的编制。2·3 设备部(设备科)负责热处理工装的制造及设备的管理。

2·4 热处理车间负责正确地使用工艺、按照工艺规定和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负责设备、量具、工装的日常保养;自检记录和过程操作记录的填写;不合格品纠正预防措施的制定;炉温测定的委托、准备及所测设备的操作。

2管理内容及要求

3·1 热处理工艺守则

3·1·1 热处理工艺员负责热处理工艺守则的编制,工艺守则由室主任(或主管工艺员)审校,热处理车间技术负责人会签,经制造技术部主管部长(专业厂技术科科长)审批后下发。

3·2 热处理工艺的设计及热处理作业指导书编制;

3·2·1 所有热处理件原则上一物一卡(工艺卡片),如有混装,应编制混装说明或混装明细表。3·2·2 根据工艺要求,提出“工艺装备设计任务书”。

3·2·3 设计新材料、新设备的试验工艺和试验后的正规热处理工艺。

3·2·4 对有特殊要求和工艺复杂的热处理件、应编制热处理作业指导书,其主要内容为:该件的热处理操作步骤;操作注意事项;加热、淬火、回火及回火冷却等各工序的工艺参数、姿势及装炉重量,热处理件的自检验要求等。

3·3 热处理工艺实验

3·3·1 在下列要求下,如不能保证达到图纸要求时,需进行初件热处理工艺实验。

a.技术要求或设计要求变更时。

b.设备或工装及工序变更时。

c.过去六月末生产时。

d.材料代用或材料来源变化时。

e.非正常情况下生产的工件。

f.出现问题实施措施后的第一批零部件。

g.接受新的订货时。

3·3·2 质量攻关、质量改进和科研项目进行热处理工艺试验。

3·4 炉温仪表、炉温均匀性和检测设备的检验。

3·4·1 每年12月份对热处理车间加热炉炉温均性根据KES78.311.1进行检测,其程序如下:

a.每年的12月份由热处理车间填写炉温均匀性测定委托书并确定测量日期送技检部。

b.热处理车间准备好测量架子及设备的操作技检部按时派仪表检测人员携带测量工具到现场测量

c.技检部根据测量出来的结果出测量报告,测量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室温、各点的温度、规定温度、

各点温度与规定温度的量大偏差、测量结果和结果判定。测定报告一式三份,一份自存,另两份送热处理车间和技术部各一份。

d.热处理车间负责对炉温均匀性不合格的电炉制定有效措施,使设备达到使用要求,并将制定的措施报

质管部和技术部各一份。

3·4·2 电炉大修后,由热处理车间组织对电炉满足热处理工艺性的要求进行检测,检测项目按照KES78.311.1测量要点要第2项、第5项、第6项的要求测量,测量程序和要求同3·4·1。

3·4·3 工件最厚中心部升温曲线的测定由工艺部门主责,其程序:

a.由工艺部门填写委托并组织

b.热处理车间负责设备操作,技检部门负责测量,工艺部门负责测量资料的整理

c.工艺人员根据测量结果确定零部件的合理加热和保温时间等热处理参数

3·4·4 定期对控温记录仪表和电子位差计的精度进行检验,检验周期见下表

仪表、热电偶

渗碳炉淬火炉回火炉冷却剂正退火炉周期四个月四个月六个月一年六个月

3·4·5 每年应对使用中的硬度及由市计量局进行一次鉴定,日常检验由操作人员用标准样块对使用中的检测硬度计每周进行一次校检,并做好记录,发现检查结果偏离精度要求应通知维修人员及时调整。

3·4·6 探伤检查人员应每周对湿式荧光磁粉探伤设备的紫外线强度、吸附力和磁粉浓度进行一次检查并做好记录,对超出规定的项目及时调整。

3·5 淬火液的控制

3·5·1 热处理车间应每天对淬火液的浓度、温度、搅拌能力(压力)进行检测和控制,并做好测量记录,出现异常时及时上报并将异常情况和采取的措施记录表的备注栏。

3·5·2 每年至少一次对热处理用淬火槽进行冷却能力“H”值的测定,按照KES.78.315.1规定的方法操作,其程序如下:

a.由制造技术部下发测量“H”的技术通知单,制造部安排下料并转送技检部制样室,技检部负责“H”值试样的加工(专业厂由生产部门直接安排加工出试棒),加工完毕后转送热处理车间。

b.由技术部门和热处理车间共同确定实验零件并进行“H”值试棒的实验,实验完毕后,由热处理车间将试棒转送技检部进行“U”线的测定。

c.技检部负责进行测“H”值用的末端淬火实验。

d.技检部根据“U”曲线、末端淬火曲线、对照KES标准计算出“H”值、并出据有“U”曲线、末端淬火实验曲线和计算的“H”值的综合实验报告,送发热处理车间和技术部门各一份。3·5·3 每年3月份和9月份对油淬火液进行一次氧化物含量、水份含量、闪点及冷却能力等项目的检测,以确定淬火油的能力。

3·5·4 热处理车间定期(1-2次/年)清理淬火槽中的氧化皮,以免影响冷却能力

3·6 热处理操作者应严格按照《热处理工艺卡片》,《感应热处理工艺卡片》,《热处理作业指导书》,《工艺守则》,设备和工装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做好自检中的“三检”(首件检查中间检查和完工检查)工作,做好工艺及作业指导书中的检验项目如裂纹、表面硬度、尺寸、腐蚀检验等工作,做好操作过程的主要参数的记录和自检记录,同时对工装、设备进行日常保养和维护

3·7 感应器的制造、管理和使用

3·7·1 热处理感应器由设备部门加工制造或加工后委托热处理车间焊接和组装,经检验合格后入库,按照工装管理程序进行管理和领用,特殊情况下,由车间申请制造两套感应器,以防第一套感应器损坏后影响生产。

3·7·2 感应淬火操作者在每一次操作前应检查感应器的主要尺寸、喷水器喷水孔的堵塞情况,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规定调整感应器与工件的间隙、淬火喷水流量及压力。调整好工装、设备等,定期清理过滤器(每月一次)。

3·8 热处理工装

3·8·1 热处理淬火、正火等用的料筐按照QC/HJ06.03-2012《工艺装备控制程序》中的规定进行设计和制造,由热处理车间一次领用,料筐烧损报废前热处理车间向有关部门申报下一批料筐计划。

3·8·2 热处理工装设计及检验按照QC/HJ06.03-2012《工艺装备控制程序》执行

3· 9 热处理专职检查员应按照《检验指导书》对热处理工序中的零件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当出现不合格品时,应按照QC/HJ08.03-2012《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3·10 当发生质量事故时,操作者应及时通知工段长和车间技术主任并由车间技术主任(或技术人员)通知工艺人员及有关管理人员分析原因,由车间技术人员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必要时经过经营部门通知有关客户采取相应措施。

3·11 工序中不合格品的标识和隔离按照QC/HJ08.03-2012《产品标识和追溯控制程序》执行。

3·12 对于特殊要求须进行材料管理的零件,按照QC/HJ08.68-2012《热处理材料管理办法》执行

本标准由制造技术部负责起草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人:刘成景

本标准审核人:马洪革

本标准批准人:周茂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