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利尿药

利尿药

高血压药分类 五大类最常用

高血压药分类五大类最常用 现在的高血压一般都是通过选择降压药物来治疗,高血压药分类目前有五大类,即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二受体阻滞剂(ARB)。 (1)利尿剂:有噻嗪类、袢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各种利尿剂的降压疗效相仿,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排纳,减少细胞外容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压起效角平缓,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作用持久,服药2-3周后作用达到高峰。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在盐敏感性高血压,合并肥胖或糖尿病、更年期女性和老年人高血压有较强降压效果。利尿剂的主要不利作用是低血钾征和影响血脂、血糖、血尿酸代谢,往往发生在大剂量时,因此现在推荐使用小剂量,不良反应主要是乏力、尿量增多。痛风患者禁用,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2)β受体阻滞剂:常用的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卡维洛尔、拉贝洛尔。降压作用可能通过抑制中枢和周围的RAAS。降压起效较迅速、强力。适用于各种不同严重程度高血压,尤其是心律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患者,对老年人高血压疗效相对较差。β阻滞剂治疗的主要障碍时心动过缓和一些影响生活质量的不良反应,较高剂量被他5阻滞剂治疗时突然停药可导致撤药综合症。虽然糖尿病不是使用β1阻滞剂的禁忌证,但它增加胰岛素抵抗,还可能掩盖和延长降糖治疗过程中的低血糖证,使用时要注意。不良反应主要有心动过缓、乏力、四肢发冷。β受体阻滞剂对心肌收缩力、方式传导及窦性心律均有抑制作用,并可增加气道阻力。急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房室传导阻滞和外周血管病患者禁用。 (3)钙通道阻滞剂:又称钙拮抗剂,主要有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根据药物作用持续时间,钙通道阻滞剂又可分为短效和长效。除心力衰竭外钙拮抗剂较少有禁忌证。相对于其它降压药的优势是老年患者有较好的降压疗效,高钠摄入不影响降压疗效;在嗜酒的患者也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可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或外周血管病患者;长期治疗还有抗动

利尿剂的分类及用法

利尿剂的分类及用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利尿剂分类及应用 注意事项: ?不同的利尿剂利尿的原理或者作用的部位不一样,副作用大同小异。 ?利尿剂都可以导致血压下降,脱水,大部分的利尿剂引起低钾血症,除了保钾利尿剂。 ?低钾血症时鼓励病人吃富含钾的食物。使用利尿剂时要注意血钾的情况,低钾血症容易导致洋地黄药物中毒。 ?利尿剂一般建议上午服用,不要在晚上睡觉前服用,以免影响睡眠。 ?使用利尿剂后要注意观察尿量。

甘露醇 1、高效利尿药:作用于肾脏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和皮质部。 机制:原尿中35%的Na+在肾脏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和皮质部被重吸收,其重吸收主要依赖管腔膜上的Na+-K+-2Cl-共转运子,高效能利尿药能选择性阻断该转运子,因此也称为袢利尿剂。 2、中效利尿药: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 机制:滤液中10%的NaCl在远曲小管被重吸收,此类利尿药通过阻断Na+-Cl-共同转运子起作用。 3、低效利尿药: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及近曲小管。 机制:竞争性醛固酮拮抗剂,竞争醛固酮受体,抑制Na+-K+交换,保K+ 排Na+利尿。 现有药品: 1、呋塞米(襻利尿剂) ?降低肾浓缩、稀释功能;

?利尿作用强大、迅速、短暂,同等排钠量,其水分清除较大,适用于中重度心衰(HF)。可扩张静脉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可减少慢性、充血性心衰病人肺充血和降低左心室(LV)充盈压,这一作用常出现在利尿作用之前,速尿可促进血管扩张剂前列腺素E(PGE)释放,属“高限”利尿药,剂量与效应呈线性关系,利尿效果随剂量加大而增强。 ?肾功不全时首选。除非肾功严重受损(肾小球滤过率Ccr <5ml/min)一般均能保持其利尿效果,在肾病综合征(NS)或肾功能衰竭时应适当加大剂量或增加给药次数 ?襻利尿剂所有快速血流动力学作用在慢性心衰(CHF)患者中减弱。襻利尿剂必须经近曲小管分泌到管腔内后才能在亨利氏环发挥利尿作用。几乎所有心衰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功受损,肾血流减少,近曲小管离子转运功能下降,肾小管排泌利剂量的功能下降,在心衰患者中利尿剂峰浓度降低,到达峰浓度的时间延长,因此必须提高襻利尿剂的剂量 2、托拉塞米 ?高效,利尿效果是呋塞米的2-4倍 ?长效,半衰期比呋塞米长,既具有噻嗪类利尿剂作用时问长的特点,又具有高效利尿作用,既可用于治疗严重水肿类病症,又适合于原发性高血压的长期治疗 ?口服生物利用度(80-90%)高于呋塞米(40-50%)。口服和非肠道给药疗效几乎相同 ?对近曲小管的碳酸酐酶无抑制作用,排出碱性尿。 ?极少出现“利尿抵抗”现象

利尿药

利尿药 单项选择题 1.常用利尿药的作用主要是通过: ( C ) A.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 B.提高肾小球滤过率 C.抑制肾小管对电解质和水的重吸收 D. 对抗ADH的作用 E.抑制肾素释放,使醛固酮分泌减少 2.下列哪个药有耳毒性: ( A ) A.呋塞米 B.氢氯噻嗪 C.螺内脂 D.氨苯喋啶 E.甘露醇 3.利尿药物中,可用于治疗尿崩症的是:( E ) A.呋塞米(呋喃苯胺酸) B.依他尼酸(利尿酸) C.螺内酯(安体舒通) D.氨苯喋啶 E.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 4.利尿药作用的强弱依赖于体内醛固酮水平的是:( C ) A.呋塞米 B.氢氯噻嗪 C.螺内脂 D.氨苯喋啶 E.乙酰唑胺 5.药物中毒时,加速毒物排泄应选用:( D ) A.氨苯喋啶 B.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 C.乙酰唑胺 D.呋塞米(呋喃苯胺酸) E.山梨醇 6.轻、中度心性水肿应首选:( B ) A.呋塞米 B.氢氯噻嗪 C.螺内脂(安体舒通) D.氨苯喋啶 E.乙酰唑胺7.降低颅内压应首选的利尿药是( E ) A.氢氯噻嗪 B.呋塞米 C.氨苯喋啶 D.螺内脂 E.甘露醇 8. 急性左心衰所致的肺水肿宜选用( B ) A.氢氯噻嗪 B.呋塞米 C.氨苯喋啶 D.螺内脂 E.甘露醇 9.呋塞米的主要作用部位是( C ) A.髓袢升支皮质部及近端远曲小管 B.近曲小管 C.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部和髓质部 D.远曲小管和近端集合管 E.全段肾小管 10.氢氯噻嗪的主要作用部位是( A ) A.近端远曲小管 B.近曲小管 C.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部和髓质部 D.远曲小管和近端集合管 E.全段肾小管 多项选择题 1.甘露醇的适应症是(ABC ) A.脑水肿 B.青光眼 C.急性肾功衰 D.心性水肿 E.肝性水肿 2.具有留钾作用的利尿药是( BD ) A.氢氯噻嗪 B.氨苯喋啶 C.呋塞米 D. 螺内酯 E. 布美他尼3.呋塞米的利尿作用是由于(ABE ) A.抑制肾脏的稀释功能 B.抑制肾脏的浓缩功能 C.增强肾脏的稀释和浓缩功能 D.对抗醛固酮的作用 E.阻滞Na+重吸收 4.高血K+症病人,禁用下述何种利尿药( BE ) A.氢氯噻嗪 B.螺内酯 C.布美他尼 D.呋塞米 E.氨苯蝶啶

第二十四章-利尿药及脱水药

第二十四章利尿药及脱水药 【授课时间】2010年4月19—22日【授课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授课教师】段小毛【授课时数】2学时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各类利尿药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应用原则、主要不 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 2.了解脱水药的作用机制,熟悉其临床用途。 【授课重点】 1.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髓袢升支粗段与尿液稀释和浓缩的关系。 2.高、中、低效利尿药作用部位与作用的关系,作用机制、临床用途。 3.利尿药对Na+、C l-、Ca2+、Mg2+、K+等电解质的影响机制 4..脱水药的作用特点、临床用途、禁忌症。 【授课难点】 1.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皮质部与尿液稀释和浓缩的关系。 2.高、中、低效利尿药的作用部位与机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利尿药Diuretics 一、概念: 利尿药:是作用于肾脏,增加电解质和水的排出,使尿量增多的药物。 用于治疗各种水肿及其他一些疾病,如高血压、肾结石、尿崩症、高钙血症,加速毒物的排泄等。

二、常用利尿药的分类:按作用部位及机制分 1.碳酸酐酶抑制药:作用于近曲小管——乙酰唑胺 2.渗透性利尿药(脱水药):作用于髓袢及肾小管其他部位—甘露醇 3.袢利尿药(高效):作用于髓袢升枝粗段——呋噻咪 4.噻嗪类利尿药(中效):作用于远曲小管近段——HCT 5.留K+利尿药(低效):作用于远曲小管及集合管——螺内酯 【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 一、尿液的形成过程: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集合管的再吸收 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图解 正常人原尿量180 L/日终尿量1~2 L/日,99% 原尿被肾小管再吸收近曲小管通过Na+—K+—ATP酶和H+—Na+交换子再吸收原尿中Na+的65%。 抑制碳酸酐酶(CA)使H+ 生成减少,H+-Na+交换减少,由于以下各段对Na+ 的再吸收代偿性增多,故利尿作用弱。低效能利尿药. 【髓绊升支粗段髓质和皮质部】图解 是高效利尿药的重要作用部位。再吸收原尿中的Na+约35%,依赖于管腔膜上的Na+—K+—2Cl-共转运子。 此段对水不通透,随着NaCl的再吸收,原尿渗透压逐渐降低-稀释功能转运到髓质间液中的NaCl在逆流倍增机制的作用下,与尿素一起共同 形成髓质高渗区,低渗尿流经集合管时,在抗利尿激素调节下,大量的水 被再吸收-浓缩功能。 作用于髓绊升支粗段髓质和皮质部的药物影响尿液形成的稀释和浓

利尿剂的分类及用法

利尿剂分类及应用 不同的利尿剂利尿的原理或者作用的部位不一样,副作用大同小异。 利尿剂都可以导致血压下降,脱水,大部分的利尿剂引起低钾血症,除了保钾利尿剂。 低钾血症时鼓励病人吃富含钾的食物。使用利尿剂时要注意血钾的情况,低钾血症容易导致洋地黄药物中毒。 利尿剂一般建议上午服用,不要在晚上睡觉前服用,以免影响睡眠。 使用利尿剂后要注意观察尿量。 甘露醇 1、高效利尿药:作用于肾脏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和皮质部。 机制:原尿中35%的Na+在肾脏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和皮质部被重吸收,其重吸收主要依赖管腔膜上的Na+-K+-2Cl-共转运子,高效能利尿药能选择性阻断该转运子,因此也称为袢利尿剂。 2、中效利尿药: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

机制:滤液中10%的NaCl在远曲小管被重吸收,此类利尿药通过阻断Na+-Cl-共同转运子起作用。 3、低效利尿药: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及近曲小管。 机制:竞争性醛固酮拮抗剂,竞争醛固酮受体,抑制Na+-K+交换,保K+ 排Na+利尿。 现有药品: 1、呋塞米(襻利尿剂) 降低肾浓缩、稀释功能; 利尿作用强大、迅速、短暂,同等排钠量,其水分清除较大,适用于中重度心衰(HF)。可扩张静脉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可减少慢性、充血性心衰病人肺充血和降低左心室(LV)充盈压,这一作用常出现在利尿作用之前,速尿可促进血管扩张剂前列腺素E(PGE)释放,属“高限”利尿药,剂量与效应呈线性关系,利尿效果随剂量加大而增强。 肾功不全时首选。除非肾功严重受损(肾小球滤过率Ccr <5ml/min)一般均能保持其利尿效果,在肾病综合征(NS)或肾功能衰竭时应适当加大剂量或增加给药次数 襻利尿剂所有快速血流动力学作用在慢性心衰(CHF)患者中减弱。襻利尿剂必须经近曲小管分泌到管腔内后才能在亨利氏环发挥利尿作用。几乎所有心衰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功受损,肾血流减少,近曲小管离子转运功能下降,肾小管排泌利剂量的功能下降,在心衰患者中利尿剂峰浓度降低,到达峰浓度的时间延长,因此必须提高襻利尿剂的剂量 2、托拉塞米 高效,利尿效果是呋塞米的2-4倍 长效,半衰期比呋塞米长,既具有噻嗪类利尿剂作用时问长的特点,又具有高效利尿作用,既可用于治疗严重水肿类病症,又适合于原发性高血压的长期治疗 口服生物利用度(80-90%)高于呋塞米(40-50%)。口服和非肠道给药疗效几乎相同 对近曲小管的碳酸酐酶无抑制作用,排出碱性尿。 极少出现“利尿抵抗”现象 3、布美他尼 具有高效、速效、短效和低毒的特点,利尿作用为呋塞米20~40倍 对水和电解质排泄的作用基本同呋塞米,排钾作用小于呋塞米 肾功能衰竭时,本品的利尿作用的减弱程度远低于呋塞米 4、氢氯噻嗪(噻嗪类利尿剂) 只影响肾脏稀释功能,不影响浓缩功能 利尿强度中等、持久,适用于轻、中度充血性心力衰竭、老年性高血压(主张小剂量应用) 属“低限”利尿药,超过通常剂量范围,并不增加利尿效果。如氢氯噻嗪l00mg/d已达最大效应,剂量一效应曲线已达平台期,再增量无效应增加 在肾功不全肌酐Scr>180umol/l或肾小球滤过率Ccr (GFR) <30 ml/min时利尿效差。严重肾脏不全时禁用 对尿酸排泄具有双向性

高血压药分类 五大类最常用

高血压药分类五大类最常用 (1)利尿剂:有噻嗪类(双氢克尿塞)、袢利尿剂(呋塞米)和保钾利尿剂(安体舒通)。各种利尿剂的降压疗效相仿,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排纳,减少细胞外容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压起效角平缓,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作用持久,服药2-3周后作用达到高峰。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在盐敏感性高血压,合并肥胖或糖尿病、更年期女性和老年人高血压有较强降压效果。利尿剂的主要不利作用是低血钾征和影响血脂、血糖、血尿酸代谢,往往发生在大剂量时,因此现在推荐使用小剂量,不良反应主要是乏力、尿量增多。痛风患者禁用,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2)β受体阻滞剂:常用的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卡维洛尔、拉贝洛尔。降压作用可能通过抑制中枢和周围的RAAS。降压起效较迅速、强力。适用于各种不同严重程度高血压,尤其是心律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患者,对老年人高血压疗效相对较差。β阻滞剂治疗的主要障碍时心动过缓和一些影响生活质量的不良反应,较高剂量被他5阻滞剂治疗时突然停药可导致撤药综合症。虽然糖尿病不是使用β1阻滞剂的禁忌证,但它增加胰岛素抵抗,还可能掩盖和延长降糖治疗过程中的低血糖证,使用时要注意。不良反应主要有心动过缓、乏力、四肢发冷。β受体阻滞剂对心肌收缩力、方式传导及窦性心律均有抑制作用,并可增加气道阻力。急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房室传导阻滞和外周血管病患者禁用。 (3)钙通道阻滞剂:又称钙拮抗剂,主要有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根据药物作用持续时间,钙通道阻滞剂又可分为短效和长效。除心力衰竭外钙拮抗剂较少有禁忌证。相对于其它降压药的优势是老年患者有较好的降压疗效,高钠摄入不影响降压疗效;在嗜酒的患者也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可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或外周血管病患者;长期治疗还有抗动脉粥样应还作用。主要缺点是开始治疗阶段有反射性交感活性增强,引起心率增快、面部潮红、头痛、下肢水肿,不宜在心力衰竭、窦房结功能底下或心脏传导阻滞者患者中应用。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用的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西拉普利。降压起效缓慢、逐渐增强。ACE抑制剂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少尿蛋白作用,在肥胖、糖尿病和心脏、肾脏靶器官受损的高血压患者具有相对较好的疗效,特别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不良反应时刺激性干咳和血管性水肿。高钾血症、妊娠妇女和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 (5)血管紧张素二受体抑制剂:常用的有氯沙坦,降压作用起效缓慢,但持久而稳定。最大的特点是直接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少,不引起刺激性干咳,持续治疗的依从性高。虽然在治疗对象与禁忌证与ACEI相同,但ARB有自身治疗特点,与ACEI并列为目前推荐的常用五大类降压药中的一类。

利尿药分类

利尿药分类

————————————————————————————————作者:————————————————————————————————日期:

?利尿药分类 常用的利尿药根据其作用部位的不同分为4类: 1、主要作用于肾髓袢升支皮质部的利尿药:噻嗪类如双氢克尿塞、环戊 氯噻嗪、苄氟氯噻嗪等;氯噻酮。 2、主要作用于肾髓袢升支髓质部的利尿药:如速尿、利尿酸、丁尿胺、汞 撤利。 3、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的利尿药:如安体舒通、氨苯蝶啶、氨氯吡咪。 4、主要作用于近曲小管的利尿药:如醋氮酰胺、甲醋唑胺、二氯磺胺。 此外,有些中草药亦具利尿作用,如车前、泽泻、茯苓、猪苓、白术等。 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理效应是机体细胞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都是干扰或参与机体内在的各种生理、生化过程的结果。因此药物作用过程常是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的链锁反应,下述几种作用机制也不是绝对区分,互不相关的,许多药物先与受体结合,改变酶的活性或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加速或抑制细胞的代谢,最后通过能量的偶联表现为器官功能的兴奋或抑制。 对药物作用机制的认识已从器官水平深入到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及分子水平,因此不应将有关药物作用机制的学说看成是固定不变的、完美的,而应视为发展的、逐渐趋向完善的理论。 1.理化反应:主要改变细胞周围的环境的理化性质。 如抗酸药中和胃酸以治疗溃疡病。甘露醇在肾小管内提升渗透压而利尿。 2.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补充生命代谢物质以治疗相应缺乏症。 如:铁盐补血,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等。 某些药物的化学结构与正常代谢物非常相似,可以参与代谢过程,但往往不能引起正常代谢的生理效果。以假乱真,实际上导致抑制或阻断代谢的后果,这些称为伪品掺入,也称为抗代谢药。 如5-氟尿嘧啶结构与尿嘧啶相似,掺入癌细胞DNA及RNA中干扰蛋白质合成而发挥抗癌作用。 磺胺药与对氨基苯甲酸竞争参与叶酸代谢以致敏感菌的生长受到抑制。

利尿药

利尿药:直接作用于肾脏,能促进电解质及水排除的一类药物 利尿机制 通过减少肾小管对电解质及水的再吸收而发挥利尿作用的 分类临床上根据其利尿效能将利尿药划分为高效能、中效能和低效能3个等级:①高效能利尿药。又称髓襻利尿药。最常用的是呋喃苯胺酸(速尿),利尿酸钠使用较少,可能因其副作用较大。丁苯氧酸作用更强。 ②中效能利尿药。最常用的是噻嗪类利尿药,如双氢氯噻嗪。 ③低效能利尿药。又称留钾利尿药。常与噻嗪类药物联合应用。一方面增加噻嗪类疗效,另一方面减少钾的排出。有螺旋内酯(又称安体舒通)、氨苯蝶啶、氨氯吡咪。 另外尚有渗透性利尿药。有机汞利尿药(如汞撒利)因毒性大已被淘汰。碳酸酐酶抑制剂(如乙酰唑胺)利尿作用弱,目前眼科用于降低眼压,治疗青光眼等。 呋噻咪(速尿) 呋噻咪(速尿) 强效利尿剂利尿机制: 抑制髓袢升枝粗段K+-Na+-2Cl-共同转运系统妨碍NaCl 的重吸收,药理作用: 利尿; 药理作用: 利尿;扩血管 临床用途 急性肺水肿(首选,iv)和脑水肿 其他严重水肿:心,肝,肾等各类水肿 预防急性肾衰(急性少尿型) ★增加肾血流量(扩血管) ★利尿冲洗肾小管 加速毒物排出:配合输液 不良反应 水与电解质紊乱:低血容量,低血钾:最常见. 低血钠低氯碱血症 耳毒性: 表现:眩晕,耳鸣,听力减退等 耳毒性主要发生在使用高剂量利尿药时 肾衰者易发生避免合用与耳毒性的药物合用 避免合用与耳毒性的药物合用 胃肠道反应 高尿酸血症------可诱发痛风

中效利尿药 噻嗪类利尿药有共同的基本结构,效能基本相似 氢氯噻嗪 药理作用 利尿作用髓袢升枝粗段皮质部干扰Na+,Cl-共同转运系统,减少NaCl NaCl的重吸收,对碳酸酐酶有轻度抑制作用,抑制H 交换,略增加HCO 的排泄 降压作用 抗利尿: 明显减少尿崩症患者的尿量 临床用途 水肿轻中度水肿;降血压;尿崩症轻型,肾性尿崩症,用加压素无效的垂体性尿崩症 不良反应 电解质紊乱高尿酸血症代谢变化:高血糖,高脂血症 低效利尿药 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 螺内酯 作用利尿作用弱,起效慢而维时久属留钾性利尿剂. 机制结构与醛固酮相似,螺内酯可与醛固酮竞争醛固酮受体 用途伴醛固酮升高的水肿与丢钾性利尿剂合用可预防低血钾 不良反应 高血钾性激素样副作用 脱水药 (dehydrate agents) 能使组织脱水的药物包括: 包括: 20%甘露醇 25%山梨醇 50%高渗葡萄糖等 理想的脱水药物 易经肾小球滤过; ①易经肾小球滤过; 不易被肾小管再吸收; ②不易被肾小管再吸收; 在体内不被代谢; ③在体内不被代谢; ④不易从血管透入组织液中 甘露醇 临床用20%的高渗溶液 药理作用脱水作用利尿作用增加肾血流量 临床用途

氢氯噻嗪片等4种利尿药说明书

1、氢氯噻嗪片 用法用量 1.成人常用量口服。 ①治疗水肿性疾病,每次 25~50mg,每日1~2次,或隔日治疗,或每周连服3~5日。 ②治疗高血压,每日25~100mg,分1~2次服用,并按降压效果调整剂量。 2.小儿常用量口服。每日按体重1~2mg/kg或按体表面积30~60mg/m2,分1~2次服用,并按疗效调整剂量。小于6个月的婴儿剂量可达每日3mg/kg。 不良反应大多不良反应与剂量和疗程有关。 (1)水、电解质紊乱所致的副作用较为常见。低钾血症较易发生与噻嗪类利尿药排钾作用有关,长期缺钾可损伤肾小管,严重失钾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的空泡变化,以及引起严重快速性心率失常等异位心率。低氯性碱中毒或低氯、低钾性碱中毒,噻嗪类特别是氢氯噻嗪常明显增加氯化物的排泄。此外低钠血症亦不罕见,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加重肾损害。脱水造成血容量和肾血流量减少亦可引起肾小球虑过率降低。上述水、电解质紊乱的临床常见反应有口干、烦渴、肌肉痉挛、恶心、呕吐和极度疲乏无力等。 (2)高糖血症。本药可使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此可能与抑制胰岛素释放有关。 (3)高尿酸血症。干扰肾小管排泄尿酸,少数可诱发痛风发作。由于通常无关节疼痛,故高尿酸血症易被忽视。 (4)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等,但较为少见。 (5)血白细胞减少或缺乏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亦少见。 (6)其他,如胆囊炎、胰腺炎、性功能减退、光敏感、色觉障碍等,但较罕见。

禁忌症 注意事项 (1)交叉过敏:与磺胺类药物、呋塞米、布美他尼、碳酸酐酶抑制剂有交叉反应 (2)对诊断的干扰:可致糖耐量降低、血糖、尿糖、血胆红素、血钙、血尿酸、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升高,血镁、钾、钠及尿钙降低。 (3)下列情况慎用: ①无尿或严重肾功能减退者,因本类药效果差,应用大剂量时可致药物蓄积,毒性增加; ②糖尿病;③高尿酸血症或有痛风病史者; ④严重肝功能损害者,水、电解质紊乱可诱发肝昏迷; ⑤高钙血症; ⑥低钠血症;⑦红斑狼疮,可加重病情或诱发活动; ⑧胰腺炎; ⑨交感神经切除者(降压作用加强); ⑩有黄疸的婴儿。 (4)随访检查:①血电解质;②血糖;③血尿酸;④血肌酶,尿素氮;⑤血压。(5)应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用药,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减少反射性肾素和醛固酮分泌。(6)有低钾血症倾向的患者,应酌情补钾或与保钾利尿药合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1)能通过胎盘屏障。对高血压综合征无预防作用。故孕妇使用应慎重。(2)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 儿童用药慎用于有黄疸的婴儿,因本类药可使血胆红素升高。 老年患者用药老年人应用本类药物较易发生低血压、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损害。 药物相互作用(1)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

保钾利尿药和排钾利尿药的种类

保钾利尿药和排钾利尿药的种类 2012-05-25 10:28【大中小】【我要纠错】 【提问】保钾利尿药共有哪几种?排钾利尿药共有那几种? 【回答】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1)噻嗪类利尿剂:以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为代表,作用于肾远曲小管,抑制钠的再吸收。由于钠-钾交换机制也使钾的吸收降低。噻嗪类为中效利尿剂,轻度心力衰竭可首选此药,开始25mg每日1次,逐渐加量。对较重的患者用量可增至每日75~100mg分2~3次服用,同时补充钾盐,否则可因低血钾导致各种心律失常。噻嗪类利尿剂可抑制尿酸的排泄,引起高尿酸血症,长期大剂量应用还可干扰糖及胆固醇代谢,应注意监测。 2)袢利尿剂:以呋塞米(速尿)为代表,作用于Henle袢的升支,在排钠的同时也排钾,为强效利尿剂。口服用20mg,2~4小时达高峰。对重度慢性心力衰竭者用量可增至100mg每日2次。效果仍不佳者可用静脉注射,每次用量100mg,每日2次。更大剂量不能收到更好的利尿效果。低血钾是这类利尿剂的主要副作用,必须注意补钾。 3)保钾利尿剂:常用的有:①螺内酯(安体舒通):作用于肾远曲小管,干扰醛固酮的作用,使钾离子吸收增加,同时排钠利尿,但利尿效果不强。在与噻嗪类或袢利尿剂合用时能加强利尿并减少钾的丢失,一般用20mg,每日3次。②氨苯蝶啶:直接作用于肾远曲小管,排钠保钾,利尿作用不强。常与排钾利尿剂合用,起到保钾作用,一般50~100mg,每日2次。③阿米洛利(amiloride):作用机制与氨苯蝶啶相似,利尿作用较强而保钾作用较弱,可单独用于轻型心衰的患者,5~10mg,每日2次。保钾利尿剂,可能产生高钾血症。一般与排钾利尿剂联合应用时,发生高血钾的可能性较小。

利尿药分类

?利尿药分类 常用的利尿药根据其作用部位的不同分为4类: 1、主要作用于肾髓袢升支皮质部的利尿药:噻嗪类如双氢克尿塞、 环戊氯噻嗪、苄氟氯噻嗪等;氯噻酮。 2、主要作用于肾髓袢升支髓质部的利尿药:如速尿、利尿酸、丁尿 胺、汞撤利。 3、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的利尿药:如安体舒通、氨苯蝶啶、氨氯吡 咪。 4、主要作用于近曲小管的利尿药:如醋氮酰胺、甲醋唑胺、二氯磺 胺。 此外,有些中草药亦具利尿作用,如车前、泽泻、茯苓、猪苓、白术等。 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理效应是机体细胞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都是干扰或参与机体内在的各种生理、生化过程的结果。因此药物作用过程常是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的链锁反应,下述几种作用机制也不是绝对区分,互不相关的,许多药物先与受体结合,改变酶的活性或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加速或抑制细胞的代谢,最后通过能量的偶联表现为器官功能的兴奋或抑制。 对药物作用机制的认识已从器官水平深入到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及分子水平,因此不应将有关药物作用机制的学说看成是固定不变的、完美的,而应视为发展的、逐渐趋向完善的理论。 1. 理化反应:主要改变细胞周围的环境的理化性质。 如抗酸药中和胃酸以治疗溃疡病。甘露醇在肾小管内提升渗透压而利尿。 2.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补充生命代谢物质以治疗相应缺乏症。 如:铁盐补血,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等。 某些药物的化学结构与正常代谢物非常相似,可以参与代谢过程,但往往不能引起正常代谢的生理效果。以假乱真,实际上导致抑制或阻断代谢的后果,这些称为伪品掺入,也称为抗代谢药。 如5-氟尿嘧啶结构与尿嘧啶相似,掺入癌细胞DNA及RNA中干扰蛋白质合成而发挥抗癌作用。

利尿药

第十三章利尿药 问答题 1.简述利尿药的分类及主要特点,每类列举1~2个代表药。 (1)高效能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肾脏髓袢升支粗段;呋塞米 (2)中效能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噻嗪类 (3)低效能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末端和集合管;氨苯蝶啶、螺内酯2.Furosemide(呋塞米)为何有强大的利尿作用?其不良反应有哪些? 呋塞米与髓袢升支粗段Na+-K+-2Cl-共同转运系统可逆性结合,抑制其转运能力,使NaCl 重吸收减少,降低肾脏的稀释-浓缩功能,从而产生迅速而强大的利尿作用。 不良反应:水与电解质失衡、耳毒性、高尿酸血症、其他 3.简述furosemide(呋塞米)的临床应用及利尿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严重水肿、急性肺水肿、脑水肿、急性肾衰竭、加速某些毒物的排泄、高血钙症 利尿作用机制:呋塞米与髓袢升支粗段Na+-K+-2Cl-共同转运系统可逆性结合,抑制其转运能力,使NaCl重吸收减少,降低肾脏的稀释-浓缩功能,从而产生迅速而强大的利尿作用。4.简述噻嗪类利尿作用特点及作用机制。 特点: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部的远曲小管起始部, 作用机制:抑制Na+-Cl-共同转运系统,使NaCl重吸收减少,可降低肾脏的稀释功能。5.简述hydrochlorothiazide(氢氯噻嗪)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水肿(1)轻中度心性水肿(2)肾性水肿急、慢性肾炎酌情选用 (3)肝性水肿与留钾利尿药合用 高血压病 其他:尿崩症、特发性高尿钙伴有肾结石者 不良反应: 1.电解质紊乱:①低血钾②低血镁③低血钠 2.高尿酸血症 3.高血糖高脂血症 4.过敏反应 28、根据利尿药的效应力大小,可分为几类?举例说明每类的作用部位及机制。 答:分类代表药作用机制 高效呋塞米抑制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部、髓质部Na+、Cl-重吸收 中效氢氯噻嗪远曲小管近端Cl—、Na+重吸收 低效螺内酯抑制远曲小管、集合管Na+、Cl—交换。 29、为什么影响髓袢升支粗段的利尿药作用最强?而影响远曲小管及集合管重吸收的利尿药作用不强? 答:利尿药的作用强度大小决定于其抑制肾脏不同部位Na+重吸收程度的高低 (1)髓袢升支髓质部和皮质部对肾小球滤过的Na+重吸收比例占20~25%,髓袢升支皮质部占10%,但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重吸收比例仅为2~5% (2)抑制髓袢升支粗段髓质和皮质部Na+重吸收后,破坏了肾脏的浓缩功能和稀释功能,产生强大的利尿作用,而抑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Na+重吸收后,则产生弱的利尿作用。30、简述速尿用于急性肺水肿的药理学基础。 答:速尿用于急性肺水肿的药理学基础是:

利尿药的合理应用

利尿药的合理应用 利尿药(diuretics)是作用于肾,增加电解质及水排泄、使尿量增多的药物。临床应用很广。常用的利尿药按它们的效应力分类如下: 1.高效利尿药有呋塞米、依他尼酸及布美他尼等。 2.中效利尿药包括噻嗪类利尿药及氯酞酮等。 3.低效利尿药包括留钾利尿药如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 (一)高效利尿药 有呋塞米(furosemide,呋喃苯胺酸),依他尼酸(etacrynic acid,利尿酸),布美他尼(bumetanide)。以上三药的药理特性相似,它们作用于髓袢升枝粗段,能特异性地与Cl-竞争Na+-K+-2Cl-共同转运系统的Cl-结合部位,抑制NaCl再吸收而发挥强大的利尿作 用。 【药理作用】三 药使肾小管对Na+的 再吸收由原来的 99.4%下降为70%~ 80%。在水与电解质平衡保持于正常水平时,持续给予大剂量呋塞米可使成人24小时内排尿50~60升。静

注呋塞米可增加肾血流30%,并见前列腺素E(PGE)量增加,它在内源性肾功能受损的情况下可发挥保护作用,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有利。 高效利尿药可使小管液中Na+、Cl-浓度,尤其是Cl-的浓度显著增高,因而降低肾的稀释与浓缩功能,排出大量近于等渗的尿液。同时也增加Ca2+、Mg2+的排泄。Cl-的排出量往往超过Na+,故可出现低氯碱血症。布美他尼也有磺胺基团,但效价较呋塞米高,量效曲线提示,0.125mg的布美他尼相当于11.5mg的呋塞米,通常单次口服0.5mg布美他尼相当于28.7mg呋塞米。 【体内过程】高效利尿药口服30分钟内、静注5分钟后生效,2小时作用达峰值,维持6~8小时。布美他尼与呋塞米,二者的表现分布容积约为 0.15L/kg,血浆蛋白结合率约95%,然布美他尼的生物利用度是呋塞米的二倍。可能是由于所需剂量较低而吸收更完全之故。它们都经肾小球滤过,并通过近曲小管有机酸转运机制分泌而从尿中排出。约1/3经胆汁排泄,反复给药不易在体内蓄积。 【不良反应】 1.水与电解质紊乱常为过度利尿所引起,表现为低血容量、低血钾、低血钠、低氯碱血症等。低血钾症的症状为恶心、呕吐、腹胀、肌无力及心律失常等,严重时可引起心肌、骨骼肌及肾小

利尿药

利尿药

利尿药--罗瑜 定义:利尿药(diuretics)是一类直接作用于肾脏,影响尿液生成过程,促进电解质和水的排出,消除水肿的药物。利尿药也用于高血压等某些非水肿性疾病的治疗。 概述:限制钠盐的摄入是治疗高血压早期的手段之一。各类利尿药单用即有降压作用,并可增强其他降压药的作用。 利尿机制: (一)肾小球的滤过 血液流经肾小球,除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成分均可经肾小球滤过而形成原尿。正常人每日生成的原尿可达180L 左右,但绝大部分被重吸收。影响原尿量的主要因素是肾血流量和有效滤过压。有些药物(如强心苷、氨茶碱)能通过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使原尿量增多,但由于存在球-管平衡的调节机制,终尿量增加并不多,只能产生较弱的利尿作用。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 正常人每日排出终尿仅1~2 L,约占原尿量的1%,而99%的水、钠被肾小管重吸收。如果药物能使肾小管重吸收减少1%,则终尿量可增加

1 倍。由此可见,肾小管是利尿药作用的重要部位。利尿药的作用强度主要又以其对肾小管作用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根据各段肾小管对 Na+、Cl-和水等重吸收的特点将肾小管分为不同部位 1.近曲小管原尿中85%的NaHCO3、40%的NaCl、葡萄糖、氨基酸在此段被重吸收。该段Na+主要通过钠泵和H+-Na+交换的方式被重吸收。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的H+来自H2CO3,而H2CO3 由碳酸酐酶催化CO2 和H2O 生成。低效利尿药乙酰唑胺可通过抑制碳酸酐酶,减少H+的生成,抑制H+-Na+交换,促进Na+排出产生利尿作用。但由于受近曲小管以下各段肾小管代偿性重吸收增加的影响,乙酰唑胺的利尿作用较弱,而且易致代谢性酸中毒,现已少作利尿药使用。 2.髓袢升支粗段此段重吸收原尿中30%~35%的Na+,且不伴有水的重吸收。在该段管腔膜上存在着Na+,K+-2Cl-共同转运载体 (co-transporter),将Na+、K+、Cl-重吸收进入细胞内。高效利尿药能选择性地阻断该转运体,因而也称为髓袢利尿药(loop diuretics)。重

常见五种利尿剂之临床妙用大盘点

常见五种利尿剂之临床妙用大盘点 利尿药是一类作用于肾脏,增加Na+,Cl- 等离子及水分的排出,产生利尿作用的药物。临床应用利尿药主要治疗心、肾、肝脏疾病所引起的水肿,也用于高血压、肾结石、尿崩症、高钙血症等非水肿性疾病的治疗。 袢利尿药 袢利尿药,又称高效能利尿药,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通过袢利尿药抑制Na+-K+-2Cl- 同向转运,影响尿液稀释和浓缩过程而发挥强大的利尿作用。经典的袢利尿药呋塞米(速尿),属于高效利尿药。在临床上常用于急性肺水肿、脑水肿、严重水肿、高钙血症和心衰患者的治疗,及用于其它利尿药无效的严重病例。其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1%-97%,几乎均与白蛋白结合。这种结合形式使得呋塞米到达肾脏近端小管并分泌到管腔内,才能到达它的作用靶点。 临床应用特点 呋塞米利尿作用强大、迅速,存在明显的剂量- 效应关系:随着剂量加大,利尿效果明显增强,而且在增加肾小管液流量的同时并不会造成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静脉注射后2~5 分钟尿量开始增多,0.5~1.5 小时后尿量达到高峰,药效可持续4~6 小时。静脉使用1 天的用量最高可达120 mg,一般多与甘露醇合用,可增强相互间的降颅压作用。由于不明显增加心脏负荷,对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酌情使用。因其利尿作用迅速、强大,应用中要特别注意防止过度利尿引起水电解质紊乱。 噻嗪类利尿药 噻嗪类利尿药,又称中效能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通过抑制Na+-Cl-同向转运,影响尿液稀释过程而发挥中等的利尿作用。

氢氯噻嗪是噻嗪型利尿药,最主要的作用机制是在肾小管减少尿液中钠重吸收,这样使得尿中的渗透压高,排出体外,利尿作用中等。 临床常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高血压、尿崩症。 临床应用特点 氢氯噻嗪利尿作用和降压作用温和、持久,属于基础降压药,降压过程平稳,能增强其他降压药物的作用。多制成复方降压药物如赖诺普利氢氯噻嗪、替米沙坦氢氯噻嗪等复方降压药用于治疗高血压。但需要注意长期大量应用会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高尿酸血症、代谢性障碍等。 保钾利尿药 保钾利尿药,又称低效能利尿药。主要作用于集合管和末段远曲小管,利尿作用弱。主要代表药为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保钾利尿药有两种作用机制,螺内酯拮抗醛固酮的作用,氨苯蝶啶和阿米洛利抑制上皮细胞Na+通道。螺内酯是人工合成的醛固酮拮抗剂,又称安体舒通,作用于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属排钠保钾利尿剂,具有利尿、降压作用。常用于肝硬化腹水、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还能够辅助治疗高血压、诊断和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以及预防低钾血症等。 临床应用特点 螺内酯为低效利尿药,起效慢、作用久。利尿作用依赖于体内醛固酮水平。适合伴有醛固酮增多的顽固性水肿。与噻嗪类、袢利尿剂合用减少K+排泄,增强利尿效果。久用可引起高血钾,有性激素样副作用,可引起男性乳房发育和性功能障碍,妇女月经不调和多毛症等。 渗透性利尿药 渗透性利尿药通过提高血浆及原尿渗透压,稀释血液,增加肾小球滤过,减少肾小管重吸收而发挥利尿作用。渗透性利尿药,又称脱水药,

一、常用利尿剂

一、常用利尿剂 呋塞米 (fursemide,速尿) 【药理】主要抑制肾小管髓袢升支髓质部对Na+、C1一的再吸收,有强大的利尿作用;并能抑制前列腺素分解酶的活性,使PCE2含量增高,从而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 【适应证】①水肿:治疗心、肝、肾等病变引起的各类水肿。②急性肺水肿。③肾功能衰竭。④高钙血症。 【用法】口服:每日20 mg或隔日40 rag;对有些患者可加至每日80 mg,分1~2次服用,最大剂量可加至每日600 nag,但一般应控制在每日100 rng以内,分2~3次服用。静注:每次20~40 mg,每日1~2次或按需要可增至每日120~220 mg。 【注意】①本品与磺胺药的化学结构相似,可致交叉过敏。②动物实验显示本品有致畸作用,故孕妇忌用。③本品可经乳汁排出,哺乳期妇女慎用。④由于本品减少尿酸排泄,对有痛风史者可能诱发急性痛风发作。⑤糖尿病患者应用此药有可能使血糖增高;严重肝功能损害者可因本药所致的电解质失调而诱发肝昏迷,都应慎用。⑥用药过程中注意血I(十、Na+、a、 Ca2+的监测。长期用药需补充钾盐。⑦本药在新生儿的t1/2明显延长,故用药间隔应延长。⑨本药可加重红斑狼疮患者的病情,或诱发其活动,应慎用。 【制剂】片剂:20 mg/片。注射液:20 rag/2 ml。 布美他尼 (Bumetanide,丁尿胺) 【药理】本品为呋塞米衍生物,其作用部位、作用机制、电解质丢失情况和作用特点均与呋塞米相似,为强效袢利尿药,但相同剂量时作用比呋塞米强20~60倍。 【适应证】①各类水肿:用于治疗各种顽固性水肿,主要作为呋塞米的代用品,尤其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②急性肺水肿及左心衰竭。 【用法】①治疗水肿:口服,每次O.5~2 mg,每日1次。必要时可每日2~3次,总量有时可高达每日10 mg。②将本品2~5 mg加入500 ml生理盐水注射液中静脉滴注,30~60 min滴完。也可肌注或静注,每次0.5~1 mg,必要时30 min后再给药一次。 【注意】参见呋塞米。 【制剂】片剂:1 mg/片。注射液:O.5 rng/2 ml。 氢氯噻嗪 (}tydrochlorothiazide,双氢克尿塞) 【药理】主要作用于肾小管髓袢升支的皮质段和远曲小管的前段,能抑制Na+、Cr_在该处的再吸收,从而起到排钠利尿效果。 【适应证】①各类水肿,如心、肝、肾等疾病引起的水肿及腹水。②高血压。③尿崩症。 【用法】①治疗各类水肿:口服,一般每次25~50 nag,每日1~2次,为预防电解质紊乱及血容量骤降,宜先从小剂量(12.5~25 nag/d)用起,以后根据利尿情况逐步加量。近年多主张间歇用药,即隔日用药或每周连续服药 3~5日,以减少副作用。②治疗高血压:口服,每日25~1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