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高考模拟历史试题答案(全国Ⅰ卷)

2020高考模拟历史试题答案(全国Ⅰ卷)

2020高考模拟历史试题答案(全国Ⅰ卷)
2020高考模拟历史试题答案(全国Ⅰ卷)

绝密★启用前|铭师堂试题

2020 高考模拟历史试题答案(全国Ⅰ卷)

第I卷

1. D 【解析】“商王乃诸侯之长,方国多系臣服之旧国,关系似邦联、如兄弟:周王乃诸侯之君、天下共主,封国多系分封之新国,关系似联邦、如父子”可以看出国君与封国之间的关系由“兄弟”变成了“父子”,可见君主对封国的权力更大,故选D 项;根据所学可知,商周时期,国家政治主要体现为贵族政治,排除 A 项;“中央集权建立”这个概念出现于秦朝统一全国后,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商周时期为奴隶社会,排除B项;从材料中看到,前者“兄弟” 到后者“父子”均有直接的血缘关系,无法说明其弱化,排除 C 项。

2. A

【解析】题干主要论述了荀子的一些关于“礼”的主张:隆礼尊贤而王(崇尚礼义、尊

重贤人就能称王)、重法爱民而霸(注重法治、爱护人民就能称霸诸侯)、好利多诈

而危(贪图财富、喜好欺诈就会危险),并且在结尾处做一总结——“故王者必居天

下之中,礼也”说明荀子认为“礼”的主要社会功能是规范统治者的统治秩序,故选A 项;“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的意思是

称王天下的君主一定住在天下的中心地区,这是对“礼”的一种总结,而不是中央集权

制度,排除B 项;荀子主张“礼法并施” ,韩非子主张在治国时“法、术、势”的结合,排除C项;通过题干内容可知,荀子主张用“礼”来规范统治秩序,而不是实现

“人际关系的和谐” ,排除D 项。

3. A 【解析】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郡县制——州郡县制——州县制——道路制——行省制等,层级历经了两级制——三级制等,这与管理层级和幅度相关,故选 A 项;统县政区中的“府”不是由高层政区发展而来的,排除 B 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排除C项;县级政区创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 项。

4. C

【解析】“经营规模进一步变窄,牛耕普及程度逊于前代,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

劳'倾向从规模说明更加趋向于小农化,“多劳”则将更多的劳动力束缚在土地上,对

新型生产方式的产生造成了更大的阻碍,故选C 项;“农业继续发展,棉、麻、桑等作

物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但是清朝人口猛增,经营规模进一步变窄,牛耕普

及程度逊于前代,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劳'倾向”这里强调农业商品化增加后带来的不好影响,而不仅仅说明这个

现象,排除A 项;“明清时期,农业继续发展”可见农业没有停滞,排除 B 项;“清朝人口猛

增,经营规模进一步变窄,牛耕普及程度逊于前代,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劳'倾向”这里可以看出清朝增加的人口被“多劳”式的精耕细作所消化,而没有体现人地矛盾,排除D 项。

5.D

【解析】题干中地方督抚上奏的内容中认为,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说明当时清朝的地方督抚已经注意按照国际法来处理中日之间的交涉问题,这明显体现了近代的外交观念,故选D;题干中没有说到日本是借助于西方列强侵害中国的权益,故A 与题意不符;由“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可知,当时琉球国还在向中国进贡,维持着朝贡关系,故B 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地方督抚的上奏只是在行使其职权,对政府提出建议,而不是干预朝廷外交事务,故C 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名师点睛:中国外交近代化是指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程中,中国一方面试图通过自身的力量赶走外国侵略者获取独立,另一方面认同接受西方文明,外交上从消极排斥与抵抗、蒙昧无知中丧失主权,转变为接触与适应、尝试改变弱势处境,再到主动争取国际社会主体权资格、追求建立平等新型外交的历史演变过程。

6.C 【解析】《域外小说集》重点介绍了俄罗斯、北欧和东欧弱小民族国家的作品,目的是通过这类作品的译介,以引起当时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中国读者的共鸣,鼓舞着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故C 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译书成为救亡图存的主要方式,排除A;1917 年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B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俄罗斯文学成为当时文学的主流,排除D。

7.B 【解析】图表中原料品的出口越来越大,机制品在加大出口,由此可见,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故答案为B 项。A 项,由题中扇形统计图可以看到,手工制品类的比重越来越小,由此可以判断自然经济正在遭到不断的破坏,排除;C 项,材料中的图表主要反映的出口情况,没有关于国内市场的内容,排除;D 项,原料品出口的不断增加不能说明中国是世界主要的原料出口国,广大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均是此类型,排除。

8.A

【解析】材料“中共中央决定每年减少城市工资总额15 亿元,大力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对18 类非生活必需品以外的消费品实行高价政策”中的这些措施都减少了城市人

口的购买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为了应对经济困难,贯彻“八字方针” ,以缓解市场供给压力,故A 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改革计划经济体制,故B 错误;应对美苏外部威胁和材料无关,故C错误;材料未涉及调整城市消费结构,故D 项错误。

9. A

【解析】据材料“若(陪审法庭)判定该项法律确实危害民主,则废除该法律??但法律一旦被核准,陪审法庭必须按照其执行” 可知,雅典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说明当时国家机关分权制衡,故选A 项;古代雅典是奴隶社会,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并非服从民众意愿,排除B 项;公民参政意识强烈需要有公民积极参政的史实证明,材料并无相关史实,无法得出这一结论,排除C 项;材料体现的是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之间的相互制约而非斗争,无法说明当时内部斗争比较激烈,排除D 项。

10. C 【解析】材料英国“劫掠西班牙运输船队”出现在早期殖民扩张时期,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多国殖民竞争,故选C项;

18 世纪中期工业革命才开始,不符合时间限制,排除A项;18 世纪中期英国才夺得世界的殖民霸权,不符合时间限制,排除B 项;材料多国殖民竞争说明当时的贸易仍然存在无序的状态,不利于贸易的发展,排除 D 项。

11.C

【解析】根据材料“社会公约也不例外” “ 那么我们就不能怀疑这个公约之被破坏乃是非常合法的”等信息可知,当社会契约不能维护人民的利益,全体公民认为应该废除的时候,社会公约应该废除,这实际体现了社会契约思想,故C 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不断革命的合理性,但没有体现其原动力,故A 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观点有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但这不是导致多数人暴政的根源,故B 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契约论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故

D 选项错误。

12.D

【解析】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故A 错误;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逆全球化并不是国际主流现象,故B 错误;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尚未形成,故C 错误;些欧美大国也采取了一系列逆全球化举措,逆全球化趋势逾发明显,欧美国家之所以采取逆全球化举措,这是因为发达国家主导地位受到冲击,故D 正确。

第II 卷

13.(1)特点:具有面向社会的开放性;具有公开竞争的平等性;具有择优录取的选拔性。作用:促进了官员素质的提高;推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流动;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选拔了大量人才;有利于社会的公正公平。

(2)原因:旧的选官制度导致了政治腐败;工业发展要求文官队伍更加专业化;资产阶级平等自由思想的推动。

(3)影响:有利于提高政府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促进了西方文官制度建立与完善。【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英国近代文官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1)根据材料中的“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 “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等信息可概括出科举制的特点是具有面向社会的开放性、具有公开竞争的平等性、具有择优录取的选拔性。其作用应当联系所学科举制的影响等方面来回答。

(2)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旧制度带来贪污腐败、卖官鬻爵、政治丑闻屡见不鲜” “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管理这些新老产业” “这些严重影响到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加速发展经济和实现自由竞争的愿望”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3)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在内阁时常更迭的情况下,他们不与内阁共进,无过错不被免职” “这些职能的行使,使文官成为统治阶级‘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14.

示例:

观点一:科学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伽利略开创实验科学,冲击了天主教会的宗教神学思想,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展;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促进科学精神的传播,推动了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加快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人类进入到信息时代。综合所述,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来看,科学作用巨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观点二:科学发展客观上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瓦特改良蒸汽机,法拉第、爱迪生电磁学的成就推动两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煤和石油等能源的使用,化学工业的发展,使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诺贝尔发明炸药,一战期间发明的坦克、毒气等武器用于战争,造成

严重的杀伤,扩大了战争规模;二战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空间技术和核武器的成果成为美苏冷战和推行霸权主义的武器,威胁了世界和平。综合所述,科学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客观上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解析】

根据材料“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的手中”以科学发展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作用进行立论;结合所学从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人的思想成果对西方政治经济思想的影响结合社会转型角度进行阐述即可;也可根据材料“一百年物质的进步?倒反带来许多灾难?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以科学发展所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进行立论,结合所学从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对人类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如环境破坏、推动战争等进行分析阐述。

15. (1)历史背景:汉初仍面临政治稳定与经济恢复发展的艰巨任务;统治阶层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统治阶层大多因循守旧。

(2)历史意义:废除“诽谤妖言之罪”,有利于形成宽松的政治环境,有利于人才的涌现;大胆使用、提拔新人,有利于改革的进行;开创了汉代新的人才选拔制度,为“文景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原因:受到了严重经济危机的影响;受到当时错误观念的影响;美国在中国东北直接利益不大;美国孤立主义政策的束缚。

(4)影响:助长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嚣张气焰;损害了中国国家利益,中国成为美国绥靖政策的牺牲品;削弱了国联权威,冲击了战后体系;美国绥靖政策的推行最终导致自食其果。

(5)采用了和平的斗争方式:成立黑人维权组织;得到黑人和部分白人的支持;马丁路德个人的能力。

(6)推动了美国民权运动的发展,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被废除,黑人的权益得到了保证。

【解析】

(1)历史背景:根据所学可知,汉初仍面临政治稳定与经济恢复发展的艰巨任务;根据,“多质(朴实、粗野)少文(文化)”得出统治阶层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根据“ ‘皆日天下已安已治矣',看不到当时社会出现的新矛盾”得出统治阶层大多因循守旧。

(2)历史意义:根据“首先废除‘诽谤妖言之罪' 。他认为,‘言者不狂,而择者不明,国之大患'”得出废除“诽谤妖言之罪” ,有利于形成宽松的政治环境,有利于人

才的涌现;根据“闻河南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召以为廷尉”得出大胆使用、提拔新人,有利于改革的进行;根据“举方正贤良能直言极谏者”得出开创了汉代新的人才选拔制度,为“文景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后初期美国姑息日本的原因和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九一八事变后初期美国姑息日本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但是当时其严重经济危机影响了其外交” “二是美国政界中还有一种错误观念” “三是美国在中国东北直接利益不大”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4)九一八事变后初期美国姑息日本的影响,应当联系所学从助长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嚣张气焰、损害了中国国家利益、削弱了国联权威、美国最终导致自食其果等方面来回答。

(5)通过材料“而是以非暴力抵抗邪恶” 可以概括得出采用了正确的斗争方式;通过材料“建立各种委员会帮助黑人参加黑人维权运动”可以概括得出成立维权组织;通过材料“举行盛大游行和全国大会,来自全国的25 万黑人和同情黑人的白人,在林肯纪念堂举行群众大会” 可以概括得出得到了黑人和部分白人的支持;通过材料“被誉为百年来最具有说服力的演说家之一”可以概括得出马丁路德金个人的能力。

(6)贡献通过材料“美国国会在1964 年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政策为非法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推动美国民权运动的发展,种族隔离政策的废除,黑人权益得到保证等角度概括回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