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证的思维

论证的思维

论证的思维

论文的论证思维,因该顺应立论的思维,用什么样的思维论证,就依此思维说理论证,我们常说顺理成章。

一、因果思维

即依照因果立论思维展开论证,有果愬因或有因而果分解论点。把中心论点当做是结果,追问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哪些,形成这一结果需具备哪些要素,这些原因或要素构成了论证的几个分论点。

【示例】上海春季高考语文作文

第一盏灯最亮——我有一个想法,去做!

第二盏灯略暗——可以做吗?试试看吧。

第三盏灯昏暗——周围的人都不赞成我去做,很难吧?

第四盏灯最暗——那就算了吧!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四盏灯。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

例文:挑起第二盏灯

在漫漫人生历程中,经常会遇到许多荆棘。身处黑暗,面对眼前出现的四盏灯,如何选择?我想我们应该挑起第二盏略暗的灯,踏上这条光荣的荆棘路。

在这条路上,经常会遇到许多热血青年,自持手中有一盏最亮的灯,不管黑暗光明,不管平坦崎岖,即使大石挡道,也贸然向前挺进。看见“土家烧饼”销量极佳,看到“鸡公堡”人气颇旺,他们不做市场调查,立刻行动,也急于分一杯羹,岂知最后都成了竞争的牺牲品,倒是真的成了“土家烧饼”“堡中鸡”。此类人,手持那盏最亮的灯,可只能是瞬间那一闪亮,最终在黑暗中倒在荆棘路上。

那群挑着昏暗的灯的人,宛若裹脚一般,他们从不敢大跨步往前走。鲁迅笔下那些在“铁屋子”昏睡的人们,他们快要闷死了,他们可能想过要冲出“铁屋子”,但他们想的更多是千万个失败后带来的结果,会把自己臵身于更险恶的处境之中,他们不敢“呐喊”……他们没有勇气尝试穿越这一片荆棘,最终的结局中能被黑暗笼罩,万劫不复。

挑起第二盏灯,他不是不假思索的莽撞,也不是优柔寡断的犹豫,而是一种成竹在胸的沉稳,一种处事谨慎的态度。面对机会,我们不能太过冲动而对形势不加分析,也不能太过迟疑,否则只能擦肩而过了。“海尔”集团领军人物张瑞敏在做了充分的市场调查后决定开辟美国市场,“海尔”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美国投资设厂的大型企业,让世人知道“海尔”也制造在美国。国家大型水利利枢纽三峡工程是在多方听取意见,科学论证几十年,权衡利弊的基础上付诸实施,最后“高峡出平湖”。第二盏灯亮着,他照亮前行的荆棘路,让海尔走进美国人家庭,也走进全世界人的家庭;让长江之水为国人造福,泽被子孙后代。然而,略暗的灯光时时提醒着我们,在前行中要不断修正自己的方向,调整我们过高或过低的目标,在荆棘路上走的更稳更好。

这第二盏灯,之于个人,不是“为天下光明冲动”,也不是“为众人后”的懦弱;之于社会,不是“紧追潮流”的莽撞,也不是“墨守成规”的腐朽;之于国家,不是“崇洋媚外”的风尚,也不是“闭关锁国”的萧条。他是在清除症状之后的对症下药,是看清自我后的勇敢实践,是分析形势后的大胆创新。

挑起这第二盏灯,引领我们走在通往理想目标的光荣的荆棘路上。

【训练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用“因果立论”立意并论证,列出论证提纲。

《围城》里:“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上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家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

二、意义论证

即从探究立论意义的思维展开论证。所持论点具有哪些价值,对人们的社会实践有哪些指导意义,对人们认知事物有哪些认识价值,由此展开论证,就构成了论证的思维框架。

【示例】

例文展示:别拿常识不当干粮

如果你随便找一个中学生,问他什么是对数,什么是洛仑兹定律,什么是原子核式结构,他一定可以把这些东西给你讲得头头是道,让你惊叹当今青少年个个都是科学家的料。但是,你找个尖子生,问他在野外被蛇咬了怎么办,他也许会搔搔脑袋瓜,苦想各类化学反应式,然后淡茫地对你说声“不知道”。那么,“青菜多少钱一斤?”“不知道!”“被子怎么叠”“不知道!”“为什么啥都不知道?”“也不知道!”

这就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现状:对科学知识抓得狠,也把各类奥赛搞得红红火火,但却似乎对常识的教育力度不够。学校的课程包罗万象,可以独缺“常识”。学生们便因此被搁在高高在上的“象牙之塔”,只搞着高端学问。当今中国要强国,靠的是飞机、大炮、火箭这些高科技,似乎就应该给学生“喂饱”科技知识。“常识那些小事儿,何足挂齿,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嘛。”每当看到这些言论,我真想拍案而起,高呼一句:“此言谬矣,别拿常识不当干粮!”

常识是一门指导我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衣、食、住、行等日常行为,无一不需要常识的引导。我们现在洗衣煮饭等家务活可以由父母包办,各种事宜可以由父母操劳,俨然一个个不问政事的小皇帝。但父母不能照料我们一辈子,长大后还是要靠自理。倘若不懂常识,将来岂不是要处处碰壁?难道还事事都找个电话问父母?而连自己都照料不好,生活一塌糊涂,又怎有心思搞学问?

常识也是科技的基础。科学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广生于人们对身边事物的实践与探索。牛顿从苹果落地的常识中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鲁班从叶子会割伤手的常识中发明出锯子。离开常识而空谈高科技,就像盖楼房不起地基,是靠不住的。

由此观之,在素质教育制度中,增加常识的普及,是很有意义的。应做到常识与科技知识两手抓。但同时,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在平凡的常识中总结出科学规律,又或者让他们大胆质疑常识,不要囿于常识。当年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正是在对常识的质疑中提出了新的思想。历史也证明了他的这一大胆质疑是正确的。

常识是人们生存的基础,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其对于人的意义堪比干粮。别拿常识不当干粮,用它来“填饱”学生的脑袋,用它来支起科学大厦的腰腹吧!

【训练文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9年7月,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将德国得累斯顿附近的埃尔伯峡谷从世界遗产名录中除名,原因是德累斯顿市政府为缓解本地交通堵塞状况,在易北河埃尔伯峡谷中建造一座长逾600米的四车道大桥,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建桥之举破坏了河谷的整体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不是终身制的,只要违反了相关保护规定,就会被要求整改,否则就要被除名。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如何解决?对“除名事件”你有什么看法?

请以“世界遗产没有终身制”为中心论点,列出论证提纲。

三、条件论证

即从构成立论的条件展开论证。所持论点要成立,需具备哪些条件,据此思维,从多侧面,多层次来分解论点,形成论证的思维与层次。

【示例】模拟作文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按要求完成作文。

孩提时,我摔倒了 / 嚷着要大人抱起我

妈妈说,有人帮你是你的福运 / 自己起来才是生活的常态……

失恋时,我流泪了 / 关上心门不再相信爱情

妈妈说,有人相伴是你的福运 / 寻寻觅觅才是生活的常态……

年老时,疾病宣判了我的生命期限 / 我对孩子说,曾经拥有是我的福运

终要告别才是生活的常态……

在你眼中,哪些属于生活的常态?这首诗能引起怎样的联想?请以“生活的常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例文:生活的常态

苦痛、折磨、疾病、欢欣、幸福、成功……生活的常态有千百面,林林总总。但往往,悲惨的,痛苦的一面对着我们,幸福的果实常是沁透着辛酸的汤剂后才如昙花一现惊艳于世,不过也只是短暂的一瞬而已。在这样一个层面上,或许生活的常态就是与苦痛难分难舍。

摔倒时只有自己起来才是生活的常态,失恋后只有寻寻觅觅才是生活的常态。诚然,面对生活必须要经历苦痛与磨砺。然而,我常见两种人却背道而驰,我想告诉这两种人,只有正式生活的常态才能获得人生的幸福。

第一种人喜欢逃避,害怕面对现实。遇到了挫折,得过且过,卷缩在一个小角落里固步自封,一蹶不振。或许他会大喊:“瞧那苏轼、陶潜,也不是人生失意了就躲进深山老林寄情山水?”

确实,这或许正如林语堂在《论踢屁股》中说的那样,“中国的文人无雅士,最善被踢屁股,一失意,就心向深林,潜心习老庄之道。”被生活的常态,被生活的不公际遇狠狠踢了一脚的他们,虽寄情山水,诗酒做乐纵然发一句“千金散尽还复来”,纵然会“举杯邀明月”,却不忘心念社稷,唱的是一腔报国血,抒的是一腔济世情。……

心念天下,修缮自身应该是面对窘境后常态,“出于世,而入另一世界”,追求的是以正气与闲致为首的常态生活。

第二种人,则好偷梁换柱,常将“顺天忍性”,“随波逐流”视为生活的常态,却忘记了人性的温暖和追求理想应是生活的常态。

闹的沸沸扬扬的“扶老太”事件,已经演变为社会的不正之风,甚至父母都说以后千万别扶那些倒在地上的人,免遭敲诈。或许我们常忘了一点,还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人性的关爱以及追求理想的美梦构成生活的另一面。

铁凝在《我在大雾中得意忘形》中大加赞叹脱离现实的举动,或许我们太过于习惯安排好的既定人生轨道。为日本二战造成的受害者打官司的王选,为儿子生命暴走的母亲,为挑战黑幕断指表清白的孙中界,他们的行为都背离了我们臆想的生活常态,他们不隐忍,不苟活,不逐流真真切切地敢于面对苦痛与磨难,讨还历史的真相,追寻生命的温暖,追求生活的公正,告诉世人什么才是生活的常态。

正视生活的常态,脱离这”这两种人”,实则为“任重而道远”,以宽忍之心为己任之举,唯有如此,才追寻到真正的生活常态。

【训练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写出你的论点,并列出论证提纲

企鹅上岸时,会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凭借海水产生的压力和浮力迅猛向上,腾空而起落于地面之上。这种沉潜是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四、对比论证

从正反对比立论的思维展开论证。确立了中心论点后,可以从与论点相反的观点进行反向论证,进而从原因、现象、结果的各层次上分解论点。或从形成观点的多侧面因素分解论点,在正反对比中突出事物或现象的优劣,从而论证观点的正确性。

示例:论点:“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谏,开创了“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落得个客死他乡的结果;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同是帝王,为何结局如此不同?由此可见,要想治理好国家,“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论点:作大事者,要具备沉稳、淡泊、无私欲的品格

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心系国家,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为天下耻笑。

犹豫与抉择

犹豫,好比一副枷锁,束缚住了人们,让机会从指间翩然滑过,让时间像流水一样,从身边悄然逝去,让人生在平淡中度过,让生命在阴暗而平静的山涧消亡。

而抉择,却是一把划开漫漫长夜的利剑,让人们踏上寻找光明的征途,让人们搭上驶向幸福的小船,让人们为自己的人生选择一个明确的方向,让人们的新年,不再渺茫。

【训练文题】

请以“自胜者强”为论点,用对比思维展开论证。

五、思辨论证

辩证分析式论证。“本论”部分对中心作辩证分析,从事物的两方面进行辩证分析论证,或一分为二认识事物,或从比较异同思索,或从侧面与全面,个别与整体的关系思考,或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这些分析都有助于从现象到本质揭示事物特征,避免了思想认识的片面性,绝对化,使观点更具说服力。辩证式分解论点适合关系式的论题或不带倾向性的论题。

比如周先慎的《简笔与繁笔》简述了简笔与繁笔的辩证关系。为了证明“文章的繁简不可单从文字的多寡论”的中心论点,文章辩证的分析了简与繁的两个侧面,从事理方面说明“单以文字多寡”断定是“繁冗拖沓”还是“简练”是不成立的,说理有礼有节,观点难以辩驳。

【训练文题】

季羡林先生有篇散文,题目是“不完满才是人生”。开头是这样: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以“不完满才是人生”为题,进行辩证式分析论点,列出分论点。

六、质疑论证

从质疑立论的思维来展开论证“本论”部分的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先后的顺序不可调换,这就是纵向层进式论证结构。这种层进式的结构,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一般顺序,即由此及彼、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当然也可以按照有果而因的推理思路来展开论述。

比如鲁迅《拿来主义》的第一部分: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训练文题】

阅读文字,进行思考。

去年许多高校在自主招生考试时取消了语文学科,引发社会各界的思考和争议。

补充话题:近日,方舟子遇袭事件引发的争议。

附录:留守心中的太阳

“你可以期待太阳从东方升起,而风却随心所欲地从四面八方吹来。”我们可以追寻心中的那份理想,现实并不应允我们。我们会失落,因为我们无法改变他,就像我们无法控制风向。没关系,每天早晨,你心中期待的太阳依旧会从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你的精神世界。

在“黔首”难以企及的尖端学术领域,研究者们孜孜不倦的探求真理,但时不时,他们会成为众矢之的。无论是专家抑或是碎碎念念的“闲庭信步者”,都有机会对他们的理论进行抨击,当雅洛告诉她的家人今后要成为女科学家时,遭到了家人的反对,当她毅然追逐自己的梦想进入科学殿堂时,又遭到了众多同仁的质疑。所有反对的声音就像眼看不到,手抓不着,无法掌控的风,时而推动你,时而阻碍你。可是梦想依旧释放者它的魅力,雅洛对它的渴求就好像人们每天期待太阳升起那样迫切、那样强烈。雅洛对待舆论的狂风是无力的,可对待理想的坚持是坚韧的。最终,命运公正的宣布诺贝尔奖属于她。

留守心中的太阳,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一种生命价值的体现,是成功者的非凡气质。

对一份科研成果的考验有时需要二三十年,这已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可因为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物质为载体的实用领域,人们对他的价值发掘还是相对较快,较容易的。在纯精神领域,要想留守心中的太阳,就是一件“高处不胜寒”之事了。

哲学家列维离开了我们,他的结构主义思想成为了他曾来到这个世界上走一遭的最深足迹。他的一生都在开垦着哲学这篇肥沃的精神土地,直到有一天,他疲倦的说:“我已对人类世界厌倦了。”人们说,他的去世对他是一种解脱,因为他一辈子都向往那片思想的乐土,他的太阳在另一个世界。

如果说雅洛所受舆论攻击至少称得上是一种关注,是热风。那么哲学家所遇到的便是寒风,因为在这个物质欲望驱使的世界里,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哲学,可列维宁肯站在那个制高点,禁受寒风的考验,他无法控制它们,但他却享受了——精神的阳光对他的特别眷顾,引领者他走完人生。

有一次我去福音堂,听见牧师对我说:“我们家世代信仰基督教,我的朋友有不少发达的,可我依然从事着这份工作,因为这是上帝的召唤。”

我最终并没有接受上帝的召唤,但是精神使者的言辞感动着我,他们在非物质领域的执着激励着我。无论怎样,我们是无论控制风向的,我们无法使社会大众改变,但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坚守心中的太阳,等到太阳从东方升起的那一刻,便是自我价值实现之时。

评述:这篇议论文的标题就是论点,标题中的“太阳”是什么必须要做出阐释,便于下文的论证。文章开篇末句“照亮你的精神世界”即解释了论点,又界定了论述的范围,坚守你的精神世界,你的精神追求。在后面的论证过程中,具体阐述了“精神世界”包括“梦想、思想领域、信仰”等几个方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